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2024-05-30

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精选5篇)

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篇1

0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的,陶瓷文化在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随着历史以及人们审美、追求等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陶瓷艺术逐渐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特艺术的中国传统文化。陶瓷绘画艺术其独特性体现在它的工艺和品味上,以精美、丰富、独特的创作工艺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陶瓷文化。在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体现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生活的追求,充满积极的影响,为此针对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陶瓷绘画中的体现、价值等进行分析研究。

1明清陶瓷绘画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从其本质上进行分析,其是在陶瓷这个载体上进行绘画而形成的艺术,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不同,陶瓷绘画主要是以陶瓷为载体,将绘画工艺呈现出来,陶瓷绘画主要是以线条、色彩为主进行图形的构造, 与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精神。

中国陶瓷绘画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花鸟 ; 第二,人物 ;第三,山水。在中国陶瓷绘画内容中呈现出来的这三种内容,在陶瓷绘画中,具有不同的涵义, 例如在中国历史中的石器时代,花鸟等图案出现时期, 将石器时代的神秘的宗教图腾精神呈现出来。山水绘画, 呈现出来的是艺术意境,虽然山水画受到中国水墨的影响,但是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绘画也呈现出来了一定的民间意味,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是人们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希望的寄托。

从中国历史进行分析,陶瓷绘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陶瓷的制作艺术、陶瓷绘画艺术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这一时期,创造出了非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工艺品。从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明清时期产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种类、花样繁多, 其中最为主要有青花绘画、五彩绘画等[1]。

陶瓷绘画在明清两个时代中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明朝初期,陶瓷绘画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陶瓷绘画中的纹饰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元朝陶瓷绘画的风格,例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 纹饰纤细,以淡雅、沉静为主。明朝嘉靖时期,彩陶发展到巅峰时期,陶瓷绘画纹饰鲜明、多彩。

清朝康熙时期,陶瓷绘画中青花瓷的绘画苍劲有力, 在色彩上、工艺上更加的鲜艳夺目,此时的陶瓷绘画作品风格,相对的娇艳,但是又不失淡雅。乾隆年间的陶瓷绘画主要以奢华为主,陶瓷品上的纹饰线条柔和、规整纤细、精致繁缛[2]。虽然陶瓷绘画艺术在不断地发展, 不断的革新,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陶瓷绘画发展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明清陶瓷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2.1明清陶瓷人物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陶瓷可以分为官窑和民窑,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其陶瓷绘画中均体现着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时期, 青花非常受欢迎,在陶瓷纹饰中以人物为主进行绘画的陶瓷工艺品非常少见,但是也有一些例如高士图、仕女图、 婴戏图等。我们以婴戏图为主进行分析,婴戏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婴幼儿的嬉戏玩耍进行描述,将婴幼儿的天真烂漫体现呈现出来,婴戏图具有深刻的意义[3]。

明清时期,民窑陶瓷绘画中的人物简单而有神,表情生动,民窑陶瓷人物绘画,富有民间意趣,将百姓淳朴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同时又呈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力量,这种民间自然和谐的艺术精神、思想精神,在官窑陶瓷绘画中非常少见。

2.2明清陶瓷花鸟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花鸟绘画类型的陶瓷在明清时期非常的常见,在陶瓷花鸟绘画中,不仅有灵动的花虫鸟兽,还有代表地位、 贵族气质的龙凤兽等。在明清时期官窑陶瓷绘画中,生产最多的是带有龙纹饰的陶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将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死后人们对民族图腾的崇尚,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官窑陶瓷绘画中的龙纹来源于民间艺术,是百姓对生命需求的寄托,在官窑陶瓷中龙纹绘画,体现着富有创造性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民窑陶瓷绘画中,花鸟的绘画,多体现在灵动、 自由、活泼等方面,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狂野的生命力,将最淳朴的民间艺术精神体现出来。 在民窑中,动物题材的陶瓷非常多,龙凤是百姓最喜欢的动物,龙、风是生命力的象征,百姓的对龙凤的喜爱, 也是百姓对生活美好、幸福的向往。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着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精神。

2.3明清陶瓷山水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从明清两代陶瓷绘画的发展进行分析,人物绘画、 花鸟绘画的发展相对较早,而山水绘画的发展起步较晚, 所以明清时期的陶瓷山水绘画工艺品较少。在明清时期官窑中的山水陶瓷绘画主要在永乐和康熙时期,在康熙时期的发展,有较高的成就。明朝永乐时期产生的官窑陶瓷山水绘画代表作品有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该件官窑中的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翻滚汹涌的海浪,结合三足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一种雄伟气魄的景象,具有雄视天下江山的寓意,将当时皇室的盛世、审美、精神需求等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康熙时期的官窑山水绘画, 富有文人气息,山水景物的取景具有广阔的视觉,在皇室使用的陶瓷中,山水绘画图案,具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例如山石、海浪等,其代表着长寿多福,在官窑山水绘画中这些意象来自民间,体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民间艺术精神[4]。

在民窑山水绘画中,山水风景是一种绘画装饰,是百姓对休闲、安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民窑陶瓷上的山水绘画,是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是百姓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民窑山水绘画发展较晚,而且大部分山水绘画是文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将其心声向往的自由世界呈现出来,也将民间艺术精神进行了体现。

3民间艺术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民间艺术它是一个多概念的词语,可以将其理解为劳动人们的美术,还可以将其理解为大众美术,民间艺术是有普通老百姓自己创造的一种美术。

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审美,民间艺术的创作开始融入功利实用的动机,所以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为工艺品,而且这些工艺品在生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缺少的实用性。民间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实用,一个是物质实用。在民间艺术精神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第一,祈子延寿 ;第二、驱魔辟邪 ;第三,招财纳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其精神追求和期望,在长期的发展和时间中,逐渐地形成民间传统艺术思想,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华人们智慧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发展中,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劳动审美、 艺术创作的内涵。

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充分地展现了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不仅讲究绘画的工艺技巧,材料的表现性,还需要强调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表达性, 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的融入,呈现出了陶瓷绘画的不同艺术风格。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历史, 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民间艺术精神,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欣赏和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5]。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的重要影响,也是传统文化艺术形成的灵感源泉,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民间艺术精神,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明清时期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的作用、体现进行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民间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民间传统艺术在陶瓷护绘画中精神之美,知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扬民间艺术精神, 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4小结

民间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陶瓷绘画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民间艺术精神不仅推动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其中富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包含了一定的知识和哲理,可以说民间艺术精神的发展、运用,促进人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需要将其发扬和传承下去。民间艺术精神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意义,是其他艺术精神、文化精神所不能替代的,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国民族艺术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在陶瓷绘画中,民间艺术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和文化,陶瓷艺术就是中国特色文化中的璀璨的一种文化艺术。陶瓷艺术不仅体现在陶瓷的制作、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陶瓷的装饰上,陶瓷绘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绘画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共同的产物。纵观中国古今历史,民间艺术在陶瓷绘画中有着重大的贡献,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得到了丰富而又清晰地展现。这里从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陶瓷绘画中的展现这方面,对民间艺术、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民间艺术精神,明清陶瓷,陶瓷艺术绘画

参考文献

[1]陈.陶瓷绘画的文化传承与艺术现状[J].中国陶瓷,2008,06:61-62.

[2]甘智远.陶瓷绘画艺术和陶瓷工艺的探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3]林通.晚明清初民窑青花绘画与文人画艺术特征辨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张海燕.元明清婴戏图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王文婷.论明清陶瓷绘画中体现的民间艺术精神[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让人文精神融入建筑艺术 篇2

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与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建筑是地方人文精神的点缀,人文精神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人文精神我们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人文环境又缺少了很多灵气。因此,建筑一定要与当地特色的韵律相协调,且融入自己的精神才会更加有生命力。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通的,所以古人强调“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建筑、自然”应该三位一体,相互协调。传统文化中演绎而成的现代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和谐的理念应该作为建筑创作的终极追求。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各种物质活动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建筑成为梦想与愿望的终极载体。

从建筑设计方面来说,建筑应结合当地地域传统文化艺术、本地自然环境、材料材质,充分尊重当地的地脉与文脉,我始终在想的也是在做的事情就是做成一项事业,将建筑营造成一处艺术创作的“室外桃园”,它便成为我的梦想——给艺术以承载的空间。并使得众多隐居的艺术家、文化人,在他们潜心于朴实生活沉淀艺术的时候,带着艺术来传承建筑的人文精神以及延续高尚的艺术精神,让艺术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再高高在上。

作为开发商,更应该注重建筑的人文精神传承,人文精神传承与建筑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传承了具有独特的人文背景资源的文化,建筑才会更有人文价值。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地域文化的体现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从细节入手进行建筑环境的重塑,尊重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建筑语言的诠释,使人获得愉悦的自然归属感和超乎想象的环境体验,并将景观视廊作为布局的主要因素。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显得含蓄而内敛、和谐而美丽,不仅传承了建筑优雅秀气的气质,又塑造了一个有地域文化内涵、充满生机,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的建筑,给人以山水建筑之意境。

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篇3

关键词:舞蹈形式,民族情怀,人文精神

一、追溯历史起源

中国舞蹈艺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背景形式长, 艺术表现深刻, 融百戏、巫术、武术、杂技、五禽戏为一体。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积累, 经过历代艺术家组织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舞蹈表演流传下来的一个特定的属性意义。中国舞蹈艺术的展现是通过身体韵律、身体姿态、音乐节奏不同变换来呈现。身体语言魅力是主要的舞蹈文化内涵。中国舞蹈艺术动作和造型, 特别注重在“味道”的展现, 强调韵律和呼吸、人文、思想的协作。其艺术精神展现和形式美感, 令人陶醉。

二、历史发展演变

从古代乐舞史书不难发现中国舞蹈在唐代已经发展繁荣。从宋朝舞队的繁荣发展到元代宫廷系列乐舞, 清朝的民间民俗歌舞等相融合, 逐渐演变为了舞蹈艺术形式。长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底蕴, 对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 不论在出土文物, 文字记载、史料保存、戏曲演变、艺术融合都是中国古典舞具体特色表演形式中的一种。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保留着从原始劳动舞蹈到祭祀神灵舞蹈到载歌载舞到以情达意舞蹈。

三、中国舞蹈艺术人文性与民族性 (1) 人文性

追究中国舞蹈艺术来源, 需上述中国传统乐舞艺术在中国古代的觉醒。传统中国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美学规则不是新的开始, 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进化, 舞蹈艺术利用一个历史丝绸连接古代和现代的舞蹈艺术, 不变的是人文精神, 其包含历史底蕴, 文化内涵。中国舞蹈艺术的民族精神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节奏、姿势、速度、主要性能、节奏模式等。

跳舞蹈, 主要表现劳动时节、祭祀环境、与人与神对话、以及心灵的慰藉。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中国艺术舞蹈的民族精神, 领略到原始祖先民族的特有意义以及特殊含义。人文性不仅仅在文学艺术中表现, 舞蹈艺术的人文性质就是对于中国某一民族、某一具体部落、民族的风俗民情、习惯特点和特色遗风的本实、纯正、坚实叙述与描绘, 而且民族性也是用来衡量一切有关于艺术价值的试度量尺。

(2) 民族性

舞蹈艺术是一种消除不掉的民族意念与部落精神以及民族历史性、文化性生活烙印, 是具有一个民族精华的灿烂闪烁、散发耀眼光芒之处, 也是使人产生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中国舞蹈的民族特异性, 无疑也应从舞蹈动作、与人体身体开始形成以及完成。人体是在塑造、局表现、留完整、续延承中国舞蹈民族艺术文化、艺术底蕴、文明基底的主要表现载体, 任何一个舞蹈形体运动都富含于本民族特殊关系, 蕴含着其民族意识。

四、中国舞蹈艺术的人文精神流露

中国舞蹈基本的技术技巧就是———旋转技巧, 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 文化意境天圆地方展现。与芭蕾舞蹈中的旋转还是有很而中国舞蹈特色变形的旋转, 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 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变形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 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 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流线型舞姿, 急速腾空造型定格中的延续, 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 如反掖腿旋转加仰胸转, 后抱腿加侧身转。中国舞蹈的翻身技术技巧是我国古代先民别具一格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花式、样式繁多, 变化巧妙精彩, 是任何一个国家、地区, 任何一个民族、部落所无可比拟的。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 它是以腰为点、以腰为点中心, 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翻身这种舞蹈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敏智慧, 其舞蹈的审美特征和律动的特性具有其他舞蹈种类不可模拟和超越的特性, 而且它和身法的巧妙融合入也最紧密。因此, 中国舞蹈具有超强的民族性。

五、中国舞蹈艺术的精神体现 (1) 动作体现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思想、民族灵魂都蕴藏以及表现于中国民族舞蹈形态中。乐舞奴隶表现乐舞时因故事情节发生变化转换舞蹈姿态、应国家局势情况变化转换舞蹈队形、应朝廷君王的婚丧嫁娶变换舞蹈表现形式所以, 中国舞蹈艺术形态就是一种时代情感的演变。人的生命特征是以动慢慢演变为快, 从呱呱坠地婴孩到风韵犹存的中年再到举步蹒跚的暮年, 中国舞蹈都是表现故事、内容、运动形态成为生命信息的标志符号。

(2) 队形体现

眼花缭乱的舞蹈队形具有激动、昂扬、奔放、热烈的情感, 快速、疾速的旋、转、跑、跳等大幅度动作给人带来不稳定、不平静、不安逸的因素。队形产生于动作方向、力度等方面的对比、重复或变化。战争场面表现出的舞蹈艺术必须具有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发性、民族对外性。其队形的功用是引导人的整个舞蹈画面的一致、协调、平衡、统一、均衡的韵律活动, 给人以惊心动魄、奔马杀敌、保卫家园、捍卫民族的感觉。

(3) 情感体现

一个舞蹈表现者的个人的情绪、情感是绝对重要, 渲染整个舞蹈场面的气氛以及表现意境。表现残念幕者即将死去时悲苦、沮丧、惨痛上的表情必不可少, 长吸气短吐哀叹;战争胜利、丰硕劳作欢乐时是哈哈大笑、灿烂微笑。情感的要素、情愫的发泄、思想的迸发是整个民族性精神意境的全力表现和真实放映。

(4) 思想体现

透过历史的书籍、音乐资料、文学历史古老的描述、绘画、刷漆来思考已经失去了古老的舞步、跳舞、姿势、性能和恢复古代道具学习舞蹈。因为跳舞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美学的基础上, 适应现代人们欣赏的新舞蹈形式的习惯。中国舞蹈艺术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古代唐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元朝的乐舞艺术更是发展的蒸蒸日上, 甚至在尚存在的舞蹈艺术中可以看到逼真的表现、质朴的古代舞蹈特色与人文精神属性。人文精神不仅展现在舞蹈艺术, 它是一个古老的中国舞蹈恢复, 恢复之舞的戏剧,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舞蹈的复兴。

六、结语

古代舞蹈再次在今天发扬光大, 可能会因为历史和绘画记录可能不完全相同, 但它仍然是以民族审美原则为基础, 提升人文, 强化精神, 使它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人文性舞种。中国舞蹈艺术提供新的成分, 仍有其挖掘、保护、创新、产业、延续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渐.用现代意识反思少数民族舞蹈传统[J].民族艺林, 1986 (4) .

[2]成葆德.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弘扬[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

陶瓷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篇4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来培养人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人们的审美个性,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新时期,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备受重视,其科学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 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作用

1.1 陶冶人们的情操

艺术教育的本质还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是人精神文明教育的核心,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注入,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情感世界。在艺术教育中,人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教育人,对美的感知过程就是其教育过程,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传递,使人产生美感,激起对美的感受,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人正确的道德感,在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情动情,来刺激人们对美的追求。

1.2 培养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上,艺术是一种心灵活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意象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世界,因此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利用某种意象联系起来。艺术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把各种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解释各种美的发生过程,美的现象,通过思维流动丰富人们的想象力。艺术教育的过程还是发现美的过程,创造美的过程,艺术教育用人文精神的眼光来发现美,用情感教育的态度来审视美,挖掘出艺术潜在的生命力,并使其无限地延伸下去,从而激发出人的创造力。

1.3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使人们用科学的审美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的万事万物,使人们对事物有客观的认识,看到一个物体,就知道它的概念、属性,以及它的作用,提高人们对事物美的感受能力,积累审美经验;艺术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情感体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起人们的审美兴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总之,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来培养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1.4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思想内涵的反映,使人意识到人类在情感和生活中是相通和一致的,使人产生同一感情,使一个精神的存在和另一个精神的存在一致起来,通过艺术,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有利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培养起对个性的尊重,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对创造者的尊重,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延伸到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人高尚的情操;艺术教育能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人的思维协调之美,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艺术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激发人类塑造完美造型和体育道德,增强人的健壮之美;艺术教育通过各种各种劳动技能的活动,培养人的创造力。

2 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2.1 教育目标中情感教育的加强

情感教育的范围很广,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态度、情绪、意志、道德观等,情感教育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肤浅,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艺术的社会功能就是具有教育作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就要充分发挥其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正确的评价与鲜明的爱憎情感表达,在思想道德和情感方面对欣赏者产生教育和激励作用。人们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心灵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升华。

2.2“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艺术教育始终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尊重学生的感情上。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自然也会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艺术教育中还表现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改变以前严肃的教者角色,变为学生的朋友,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教育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参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同时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2.3 艺术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日益重视

艺术教育的最终结果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优秀的文化艺术带领人们的思想情感走向高尚领域的过程,通过文化艺术和情感教育来实现人格完善、精神高尚,最终构筑起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文精神。艺术教育是种反映人自身感受和理解的艺术,新时期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有着丰富科学知识的“知识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只有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才能对社会和人类产生积极的感情,对艺术和自然美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其他专业和领域也产生浓烈的兴趣,使自己的感情不断丰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不断走向完美。

3 结语

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是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独特品格,直接影响人的情感,直接起着教育作用。因此,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导和情感教育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真正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在艺术教育中越来越多地渗透了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思想内涵,对于人们心灵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作用,重点分析了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教育,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彦锐.美育在高枝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3).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当代发展研究 篇5

陶瓷艺术起源于远古时期,在近万年的漫长发展中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今,虽然中国早已进入现代陶瓷艺术时代,但工匠精神并未离我们远去,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理解并发展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当中,对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简而言之是指工匠们对设计的别具匠心、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对技艺的不断精进、为制作精良的手工艺产品而竭尽所能与穷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与理想。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工艺与艺术创作活动都应当具备工匠精神,这其中即包括陶瓷艺术的创作。作为工艺与艺术完美融合的陶瓷艺术,其所包含的工匠精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基于陶瓷艺术发展的独特性,其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师道精神

陶瓷艺术的师道精神源于历史上的子承父业和师徒相授,无论是子承父业、还是师徒相授,历史上都执行着严格的口传心授的陶瓷艺术技艺的传承方式。当然,这种传承方式有其缺陷,极易造成技艺的失传,但它是古代陶瓷艺人学习技艺的唯一方式。学徒对师傅极为尊重,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祖训,从少儿时代即开始拜师学艺,学习过程非常勤勉与刻苦,对师傅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陶瓷艺术的尊重,而不尊师和不尊重技艺者则终将无成。

当代陶瓷艺术的师道精神当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家族与师徒范畴,而是扩展到陶艺教育领域。陶艺教育在当代高校中日益普及,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陶艺专业人才,如今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群体很多来自于高校陶艺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他们同样需要遵循师道精神,只有敬重传授文化、技艺的高校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真正学好陶艺创作。

1.2 敬业精神

在古代,陶瓷艺术的制造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过程,特别是在陶瓷艺术最为繁荣的明清时期,陶瓷匠人们被固定安排在陶瓷艺术制作的某一工序上,长年累月地以相同的标准,程式化批量生产的陶瓷艺术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也必须严格遵循其陶瓷艺术的工艺要求和审美要求,使每件作品几乎都做到完美。要达到这一境界,陶瓷艺术创作者不仅需要依靠娴熟的手工技艺,更需要具备良好平静的心理素质,也即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心无旁骛地不断重复完成自己的工作。

1.3 创造精神

古代陶瓷艺术工匠的造物能力绝非仅限于复制,而是在千百次的反复中不断地提高与进步,从而推动陶瓷艺术技艺不断精进与发展,这是陶瓷艺术工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创造精神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之一。

当代陶瓷艺术已经进入到自由创作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使创造精神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创造精神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核心精神之一。

1.4 实践精神

古代陶瓷艺术工匠从一开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提升,不但需要对师傅传授的技艺加以反复训练,还需要大胆地实践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尽管他们的理论指导非常有限,但是依靠反复实践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在不断揣摩与领悟中努力掌握与提高制瓷技艺,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具有更加优越的科技条件,能够更好地实践自己的创意,并且许多创作者接受了系统的陶艺教育,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实践活动,实践精神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精神之一。

2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当代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已经摆脱了工匠地位,而进入到各企事业单位成为艺术工作者,但工匠精神作为陶瓷艺术精神的精髓仍然在陶瓷艺术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建国初期的国家礼品瓷和展览瓷的制作中展现地非常充分,这些陶瓷艺术作品是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其制作过程充分发挥出了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倾力合作完成了制作,是工匠精神在新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完美呈现。

20世纪80年以后,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陶瓷艺术创作的环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代陶瓷工业体系改制,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的陶瓷艺术工作者进入到市场当中,而以下岗国有瓷厂工人为主体,在各产瓷区城乡接合部涌现出成千上万的陶瓷艺术作坊,如景德镇、潮州、德化等。私有化陶瓷艺术体系的建立,使建国初期在国有陶瓷艺术体系下发育完善的工匠精神遭受到明显的破坏。在新的市场秩序中建立起来的陶瓷艺术体系,工匠精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例如民间师徒制的重新确立、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等等,但是从总体而言,在几乎不受行业道德规范制约的情况下,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精髓并没有在新时期得到充分地传承与发展,大量不良现象的存在正在玷污和破坏着工匠精神,诸如粗制滥造、投机取巧、抄袭剽窃等现象普遍存在,对陶瓷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阻碍。而与此同时,新时期社会文化艺术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现代陶艺的引入正在重新定义陶瓷艺术的审美标准,工匠精神需要补充新的符合于时代发展的内容。因此,当代陶瓷艺术需要重新唤醒、复兴和发展工匠精神,这既是对国家提倡工匠精神的策应,也是关乎陶瓷艺术未来的关键战略。

3 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当代发展策略

无可否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陶瓷艺术在近几十年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巨大,风格样式多种多样,在艺术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攀升,但是与欧洲、日本等陶瓷艺术发达国家相比,在陶瓷艺术的品质、价值上有较大差距,形成差距的核心因素主要还在于工匠精神方面,由于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传承与发展,才形成了这种差距,因此,要推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并使其跻身于世界陶艺之林,当前的首要战略是采取各种对策来发展与培育工匠精神,从而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复兴中国梦助力。

3.1 打破偏见、转变观念、提高陶瓷艺术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即对陶瓷艺术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常被鄙视为奇技淫巧,这种偏见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陶瓷艺术创作者在中国当代美术界仍然受到普遍轻视,只有少数陶瓷艺术名家得到较大关注,而大多数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地位仍然不高,因而,当务之急,是要打破偏见,有关部门应当关注并着力提高陶瓷艺术地位,尽力转变观念,避免因其在当代美术界的地位较低而影响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提高发展的积极性。

3.2 树立杰出典范、引领陶瓷艺术工匠精神

在全面关注和提高陶瓷艺术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树立陶瓷艺术典范,如树立杰出的陶瓷艺术大师榜样。陶瓷艺术大师本应是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示范与升华,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给陶瓷艺术大师形象抹上了阴影,因而,重塑陶瓷艺术大师形象是当前陶瓷艺术界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要使陶瓷艺术大师重新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而不是损害者,使之以高超的艺术水平、工艺技巧和奉献精神而成为陶瓷艺术工匠精神的重要引领者。

3.3 加强制度建设,使陶瓷艺术工匠精神具体化

目前来说,陶瓷艺术界正在由浮躁的井喷式发展逐渐纳入到正常轨道,但是各种相关制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相关的细节需要更加具体并落实到位。这些制度包括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定、荣誉称号评定、陶瓷艺术行业标准等等,而其中由于陶瓷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难以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因而成为所有制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述这些制度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陶瓷艺术工作者准入门槛和提升渠道,对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精神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而制定的越具体就越能够使工匠精神具象化,从而使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有据可依,从而强化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4 结语

传统陶瓷艺术历经了近万年的发展,仍然保持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工匠精神的自古及今的传承与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在当代繁荣的陶瓷艺术创作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有违工匠精神的不良行为,因而,有必要在当前陶瓷艺术界重新提倡和培育工匠精神,使之成为陶瓷艺术从业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使陶瓷艺术能够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淼泰.明清城市经济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2]王芳.传统陶瓷文化与城市精神研究[J].高专学报,2014(04):134-136.

[3]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07):41-42.

上一篇:土地征用制度下一篇: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