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2024-07-24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精选11篇)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1

引言

在艺术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 人们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我国的陶瓷艺术从古至今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选用陶瓷雕塑作装饰。在我国陶瓷雕塑装饰发展期间, 人们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再创造, 有效促进了陶瓷雕塑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创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设计师自身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设计师们通过全新的观念和丰富的想象使得陶瓷雕塑的种类和形式更丰富, 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不仅如此, 他们还对陶瓷雕塑的材料进行研究, 力图研究出不仅美观并且性能好的作品。设计师们对陶瓷雕塑的设计理念直接体现在作品的外观和性能上, 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以精湛的工艺设计创造出优秀的陶瓷雕塑艺术装饰作品。

一、陶瓷雕塑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 陶瓷雕塑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所谓陶瓷雕塑, 就是指用陶瓷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烧制而成的雕塑作品, 其形式和颜色都具有多样性, 其尺寸的大小不同决定了陶瓷雕塑应该放置的位置也是不同的。陶瓷雕塑作装饰用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 不仅可以作室内家居装饰, 还可以作室外环艺装饰,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人们的生活, 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 也有许多陶瓷雕塑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人们已经在很多地方应用了陶瓷雕塑作为装饰, 例如秦朝的兵马俑、汉代的瓦当、许多古建筑的屋檐等, 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陶瓷雕塑成为一种环保实用的艺术装饰,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二、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 陶瓷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我国的陶瓷雕塑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 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象征, 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伦理等。从古至今, 在陶瓷雕塑的设计和功能上都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人们对陶瓷雕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外形设计和功能改造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们一直致力于创造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陶瓷雕塑, 通过对雕塑的形态美和功能性的研究, 将二者进行综合分析, 对陶瓷雕塑进行全新的解释, 从而创造出装饰性良好且功能性强的陶瓷雕塑装饰作品。当今的设计师们在创作陶瓷雕塑的时候, 将个人的创作思想和相应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体现在陶瓷雕塑的造型和功能上, 而外观是其最直观的体现, 他们把陶瓷材料当做创作媒介, 就其装饰功能而言来进行设计创造, 根据环境和人们的需要, 采用泥、火、釉将其进行创造, 成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雕塑, 作品能够表现人们的个性、情感、理想, 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作装饰用的陶瓷雕塑材料一般不讲究粗细优劣, 主要是看材料的质感特性, 根据其特性制造出不同的装饰作品。在陶瓷雕塑装饰制作方面, 制作方法繁多, 在制作的过程中多追求偶然性和随机性, 制造者更注重对手工制作痕迹的保留。陶瓷雕塑具有装饰艺术价值, 因此在它的造型方面, 人们并不主张完全一致的造型和规整有序的图案, 不对称比例反而更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陶瓷雕塑的设计创作中, 由于烧制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作品的缺陷, 例如造型方面和釉色方面的缺陷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他们认为这样的缺陷造成了陶瓷雕塑的不完整、不齐全, 缺乏美感, 从而被人们列为次品的行列。但在现代的陶瓷雕塑则认为这种缺陷是一种形态美, 设计师们通常通过这种新的创作风格来对陶瓷雕塑进行设计创作, 把人们曾经认为残缺的东西看成是对美的另一种发现, 从而使得陶瓷雕塑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装饰艺术价值。

三、陶瓷雕塑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古代, 陶瓷雕塑就被应用于装饰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陶瓷雕塑被主要应用于建筑业和主冥用陶这两个方面。隋唐时期, 最出名的陶瓷装饰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被誉为“陶瓷雕塑中的瑰宝”, 深受人们的喜爱。魏晋南北朝是瓷器发展最为昌盛的时代, 此时被称为瓷器时代。到了隋代, 青瓷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白瓷, 此时多用青瓷雕塑作装饰,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综上所述, 我国在各时期都采用了具有该时代特色的陶瓷雕塑作装饰, 综合分析所有的陶瓷雕塑装饰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类是讲究图案美的陶瓷雕塑器皿, 设计者通常都具有超强的艺术思想, 从而制出图案精美的陶瓷器皿;二类是以在陶瓷雕塑器皿上进行中国画的绘画, 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三类是将陶瓷雕塑的整体外观进行改造, 使其更美观、更实用。

现代社会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品, 能有效传达中国文化特色, 是我国的瑰宝。陶瓷雕塑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古至今, 我国都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销售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 陶瓷雕塑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可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从而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

四、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陶瓷雕塑一直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上世期80年代陶瓷雕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型期。当时的文艺界深受学潮思想的影响, 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许多艺术开始突破传统艺术的束缚, 在艺术设计中采用全新的创作形式, 将自己的精神意识融入到创作的艺术作品中,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陶瓷雕塑的革新。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 陶瓷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是一种能长久保存的文化产物, 能良好记录一定的历史现状, 与此同时, 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工艺和艺术上进行互相交流, 陶瓷雕塑的发展相对其他的艺术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形式。现代的陶瓷艺术家们对陶瓷雕塑进行了全新的创造, 他们在陶艺创造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对新材料、新手法以及新观念等进行细致的研究, 从而有效促进了陶瓷雕塑的发展。

总结

在我国陶瓷雕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革新和发展, 它不仅具有传统的实用价值, 并且具有观赏价值。设计师们在碱性陶瓷雕塑的创造时, 将个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都融入到作品中, 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 从而使得陶瓷雕塑取得了现代性特征的开放。创作者通常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介质, 通过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使得陶瓷雕塑更具有魅力和价值, 是个人品味的象征。多样化的陶瓷雕塑作品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同时, 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增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 2010.

[2]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 2005.

[3]邱振亮, 中国美术史[J].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林彩君, 论装饰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现代意义[D].宁波:宁波大学师范学院, 2004.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2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美术造型·表现说课稿《陶瓷艺术》

一、说教材

《陶瓷艺术》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三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片段,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主要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历史的简单了解,掌握陶瓷艺术的来源,特点,制作工艺等知识,并且通过捏,搓,切片等手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陶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个够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更能够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合作能力。在文化的了解和熏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前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得到了更广的拓展。心理和生理都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比较重,因此厌学情绪也随之出现,因此,本课的学习结合了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抓住学生兴趣,维持其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情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什么是陶瓷,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特点;2.通过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动手实践掌握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了解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长河的地位;3.通过欣赏陶瓷艺术,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合作,实践等手段,学生增强对美术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陶瓷艺术的基本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设计意图)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陶瓷的制作工艺,运用陶瓷独特的艺术手法亲手制作一个陶瓷作品,体会陶瓷艺术的艺特点;难点:认识陶瓷艺术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认识陶瓷,提高动手能力,形成合作意识(设计意图)

五、说教法与学法

情景模拟、谈话、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艺,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以京剧为首的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除了曲艺,造型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由国粹——“china”——陶瓷进行联想,导入本科课题:陶瓷艺术。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够联系我的课程内容。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二)初次感受,接触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两者实际上有较大的差别,关键在于原料和烧成温度,观看课件,了解陶器和瓷器的整体模样

陶器和瓷器的外观特点有何不同?(从颜色,造型,质感方向考虑)设计意图:主要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能够学以致用。(三)深入欣赏,了解制作工艺

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后具有可塑性,根据使用或欣赏的要求,按照美的规律设计,制作成型后干燥,经火烧制成为陶器或瓷器,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和点缀。

欣赏作品:杨子帆《紫砂橄榄尊》金宝升《红釉鸡公壶》 小组讨论:

1.陶艺与雕塑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这些陶制品上的图案主要有什么作用? 3.陶瓷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 3.陶瓷艺术品与陶瓷日常用品的区别? 4.陶瓷艺术的制作工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一起来欣赏视频(生回答,师总结)认识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1)搓泥条、做泥板的方法: 拍、压、擀、切。(2)塑型的方法:

A.泥条盘筑成型 B.泥板成型

(3)教师示范学做教师示范学做泥条盘筑成型的陶罐。

1搓制泥条:将调和好的泥放在一块平板上,将其搓擀成泥条(准备多根泥条)2拍制泥饼:拍和压的方式。(用刻刀刻出陶罐底部)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3泥条圈圈:将准备好的泥条盘柱(层层垒筑)将已经准备好的泥条盘筑在底部泥板之上。进行粘合,调整出陶罐的造型。

4教师总结:做肌理的方法:压印、掺杂、镶嵌等。5装饰手法:压印、刻划、镂空等。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主要是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对知识的把握能够层层深入。

(四)合作实践,动手体验

学生用刚才的制作工艺和步骤,进行如下的操作:设计-准备材料-制作-装饰和调整-烧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以作品推介会形式展示同学们的陶艺作品。1.学生展示各组作品。

2.作品故事:学生讲解作品的造型以及含义等,还可以讲讲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有趣的故事。

3.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探讨改进的方法。

中国的艺术博大精深,而陶瓷又是独具特色的,究竟世界各国的陶瓷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后面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处于模仿阶段,直观的示范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六)布置作业,总结回顾 学生回顾总结课堂知识

回去给自己制作的陶瓷作品上色,用它装饰自己的房间拍照分享。

设计意图:简单的作业,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知识又可以将本节课教学成果延伸到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土与火的艺术

一、陶瓷

二、陶和瓷区别:

三、陶瓷工艺,艺术特点

四、制作步骤: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3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海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一不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

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兄弟产瓷区的不同窑场,甚至各个窑场的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创造和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一、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

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就好像孩子吸取乳汁一样。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漆画等等。我国当今陶瓷装饰巧妙地吸收和借鉴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剪纸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练、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是也表达了现代陶艺术家们的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现代陶瓷装饰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成就,另一方面要善于融汇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自身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更不是消失自己的艺术特征,相反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装饰艺术、总结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一份珍贵遗产,应用并吸收、融汇现代科技技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装饰善于表现传统审美情趣之特长,才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重放异彩,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瓷刻—陶瓷装饰的一门独特艺术 篇4

瓷刻就是在烧制成型的瓷器表面,用高合金刀具进行书法、绘画、篆刻创作的一门艺术。在众多的陶瓷装饰艺术里,瓷刻是一门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

瓷刻创作是由擅书能画会刻的艺术家以自书自画自刻的方式来完成的。其作品集书法、绘画、雕刻、着色、装潢、瓷器于一身。它既可以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与情趣,同时又兼有极鲜明的雕刻特点。

1 瓷刻历史与现状

瓷刻出现在清王朝初期。大背景是当时的中国瓷业生产与技艺达到顶峰。不光在享有盛誉的景德镇,在河南、山东、福建等地也都有大量温润如玉的雅器产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对瓷器情有独钟。赏玩之余,情至兴来,索兴御笔题诗款于瓷上。宫中艺人多次尝试,最终想出用雕刻的方法来保留住皇上的墨宝。

这些墨迹一经用刀雕刻,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金石韵味和情趣。皇亲国戚争相观赏把玩。于是乎,瓷刻应运而生。

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瓷刻有幸从高墙深院的皇宫走到市井民间。继而作为手工技艺,进入工艺学堂,得以课徒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并发扬光大这门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山东淄博产瓷区开办了刻瓷艺术厂;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地的工艺研究院也都相继设有研究瓷刻的项目和专职从艺人员。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书画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瓷刻以其独有的立体感强,可视可触,悦目的色彩美,以及能表情达意等优势,堂而皇之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百花园。1991年中国书协成立了专门的“刻字艺术研究会”,定期举办讲习班;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大赛;开展国际刻字艺术交流。瓷刻技法得到长足进步,瓷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乐道和实践。精美的瓷刻作品代表东方艺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艺术的殿堂。

2 独特的艺术语言

瓷刻不同于在宣纸或是在瓷胎釉上或釉下用毛笔创作的水墨画和彩绘。瓷刻也不同于“半刀泥”。半刀泥是在瓷胚上用竹、刀较利的工具刻划或浮雕出饰纹,再施釉烧制。

瓷刻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书法、绘画于瓷面。它是将书画形式的构成规律皈依到视觉审美形态。一言以敝之,就是书画艺术的美术化。美术化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书画艺术的内涵。其二它倾向于图案化,但也不是说它仅仅是把书画内容生硬地复制于瓷上(如图1)。

瓷刻的灵魂是立意与构思。好的瓷刻作品必须凭借瓷刻艺术家很好的文学修养,精湛的书刻技艺,将审美意识溶入作品。心手合一,巧妙加工,用刀抒发心灵情感和显示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使受众理解瓷刻作品的韵味和情趣,从而享受到艺术的美。

瓷刻,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厚实的基础上,是一种提炼,或说是浓缩,是精华。

瓷刻以一目了然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变深奥为浅显,变仅有少数人意会为广大受众能读懂和接受。

3 易碎与崩瓷

瓷器是以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碾磨、配料、制胚、干燥、施釉、焙烧而成。瓷胎分子排列组合不甚严密,没有韧性,属玻璃材质类。它致命的弱点是经耐不住外力的撞击,易损易碎。

瓷刻过程令人头痛的是瓷的易碎性,往往一件呕心沥血的作品可能会功亏一刀。所以刻瓷时须用沙袋,絮状软物衬垫瓷器,缓冲和减少所受到的冲击,运刀稳健,用力有度。意在刀先,贵在有法。日积月累,当能驾轻就熟应对易碎的难题。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动、气动型的雕刻工具也进入了瓷刻领地,使瓷刻工效快、劳动强度低、成品率高。但与纯手工的錾刻相比,作品的韵味会逊色些。

成瓷的表面硬度很高,但当用类似“金钢钻”的高合金刀具刻划时,瓷受到外力的作用,被錾刻的部位,连同周围的分子跟着一块脱落,形成“崩瓷”效应。

掌握不好瓷器的易碎性和崩瓷特点,就会使瓷刻作品中的阴刻线条越界变粗,线条混淆,画面模糊;而阳刻线条则可能会被侵蚀的瘦骨嶙嶙,面目全非。瓷刻时一刀下去,不留神刻掉不该刻的。补天无术,空留遗憾。

只有通晓瓷的特性,掌握并利用这些特点,采用锋利的刀具,把定方位、控制用力;扬长避短,最大地发挥崩瓷的优势,让崩瓷肌理成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金石韵味

“金石”一词由金与石两大类组成。“金”是指以钟鼎彝器为主,包含兵器、乐器、度量衡、玺印、钱币、镜鉴等有铭识和无铭识的,以铜为主体的古金属器;而“石”则指碑碣墓志为主,涵盖摩崖题刻、造像石刻、经幢、柱础、石阙、塔铭、浮图、兼及瓦砖、封泥、甲骨、简牍、玉器等。

总之,自钟鼎文以下,金铜玉石等材料上雕刻的文字、图像界定为“金石”。而“金石味”是指自古来青铜器印、秦砖汉瓦、画像石刻等等;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或风侵雨蚀,或水浸土埋;致使它们表面造成许许多多不规则的残破、锈蚀、斑驳而又绚烂的一种天然雕蚀的肌理和意韵。

篆刻艺术家则在刻制石印时,通过运刀的轻重徐疾、敲残印边等法,殚精竭力去摹造这种天工巧成的“金石韵味”。近代诗、书、画、印全精大师吴昌硕将印中文字巧妙处理为残缺,甚至挖残印边,使印文与印边和谐共生,使整体更有神韵,平添苍老浑朴之感。艺术大师齐白石以木工刀法应用于篆刻、单刀直入、淋漓尽致,形成苍劲、圆润、挺拔的风格,洋溢出浑朴高古之趣。

瓷刻如同篆刻,执刀如执笔,运刀如运笔,有“铁笔书画”之说。瓷刻创作,无论是采用工整秀丽的阴刻法,还是粗犷苍劲的阳刻法,崩瓷都会使书画线条呈现毛涩状态。随着点、线、面在瓷面的展开,被錾刻的瓷面宛如蚕食桑叶,雨打沙滩。这些独特的艺术肌理,貌古神虚,极富自然雕蚀的金石古韵。苍劲拙朴之美,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如图2)。

瓷刻中不同的刀法,刀锋角度的变换,用力深浅,行进疏密,都会产生出不同效果的艺术肌理。而不同的艺术肌理,就会有不同的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

唐朝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将书法的点画形质比拟为“奔雷”、“坠石”、“鸿飞”、“兽骇”、“蛇惊”。瓷刻能传神再现书法点画的形质、力度、动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瓷刻中,类似书法线条洇润后的“锥划沙”、“屋漏痕”和“飞白”等艺术肌理,不正是书法家梦牵魂绕所追寻的吗(如图3)?!

5 意韵之美和残缺之美

意韵之美是各种门类艺术美的核心。所谓的意韵是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里飘逸出来的、艺术家巧妙构思所寄托的寓意;是艺术家将主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景物的贯通交融。意韵把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与物体的形态神理,泯却一切痕迹地包孕在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艺术生命。进而表述一种新的人格,揭示一种新的哲理。

意韵是艺术家所呈现给受众惟妙惟肖的景真,情笃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它所创造的形象是最富有启示或暗示的,从而为受众提供一个审美再创造的心理空间。

陶瓷装饰的技法多种多样,且不论陶艺家采用何种技法,不争的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我国的传统书法、绘画、雕塑以及别的姊妹艺术的经验,追求意韵深藏的陶瓷艺术饰面。

瓷的色质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如玉”。石之美者为玉。玉石以自身的自然特征给人以美感。

瓷素以冰肌玉骨的雅器进入受众的视野。同时也作为玉的替代物成为完美的化身。

瓷上动刀,有伤大雅乎?

事物是辩证的。瓷刻的一大优点是反差大。瓷器透过浅浅的被刻出的各式地子(底),如砂地、席地、草地、布纹地等,凸现其立体感。光洁滑润的釉面因受到錾刻的缘故,瓷面残破后,瓷胎就会裸露在外。这样一来,粗糙而凹凸不平的地子与光滑平整的釉面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光或无光颜色釉面被刀剥离后,现出瓷胎的颜色是白色。在白色地子(底)的衬托下,有色釉面的颜色更加醒目。如用一块无光黑釉瓷板创作瓷刻版画,在被剔出的大面积的白色地子的映衬下,黑色显得更黑;画面强烈的视觉张力,扣人心弦的金石古味、拙朴的感染力,似乎是纸拓的木刻或石刻版画难以企及的!

錾刻出的肌理也可通过着色,与雅洁的釉面颜色和谐相衬,益增美感。錾刻带来的瓷面残缺好像有损整件雅器的完美形象。然而,曾有大画家张大千用神来之笔,画一片被虫蚕食的红叶,残缺不全的叶子上布满蜿蜒曲折的线条。大师化缺损为美妙,向受众传递自然的残缺之美。联想到举世闻名的维纳斯雕像,残缺给受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和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瓷器的完美是美,残缺也是美;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美在自然。

6 结语

瓷刻是一种具备独立的审美特点,有着独特构成形式的艺术。越是独特,就越有个性,也就越有生命力。根深于中国书画的瓷刻技法,以如玉的瓷器为载体,必将得到传承,再铸辉煌。瓷刻作品历来被视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收藏价值。

摘要:瓷刻,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集书法、绘画、雕刻、着色、装潢、瓷器于一身。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和情趣;它以独有的可视可触的艺术饰面,诠释意韵之美;它以极具“金石味”的崩瓷,让不同的艺术肌理呈现残缺之美。

关键词:瓷刻,崩瓷,金石味,艺术肌理,残缺美

参考文献

[1]邓散木.篆刻学.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2]曹春生等.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运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2006

[3]江曾培等.文化鉴赏大成.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1995

浅谈陶瓷艺术装饰 篇5

现代陶瓷的装饰有着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不仅是从陶瓷所采用的土质、造型以及装饰元素的设计,并更加地注重精神内涵参差的表达。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设计理念不断地扩展,功能效用,物质技术和形式美感的把握是陶瓷造型设计思维方法遵循的原则。在这个原则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的构思能力和空间想象,才能更大地挖掘主观深层的造型感受。先人们积累下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使得现代陶瓷的发展方向不断地拓展。随着现代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不同的陶瓷装饰纹样和陶瓷的造型都日新月异地不断发展与前进。

好的作品不仅仅要具有美观还要注重其实用功能,而陶瓷就是因为它的实用性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人们对审美的追求,要求其造型的新颖以及装饰纹样的完美结合。于是有了很多的陶瓷装饰手法。如以具有代表性的青花为例,青花是中国较早发明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起始于唐宋年间。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一种颜色依靠精湛的技艺,掌握颜色的深浅浓淡的变化来表现所要表达出来的纹样,期间的变化多端,以及不可预测的烧成效果,为青花瓷添加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物品时,首先注重的就是其功用性和美感。在艺术作品上更加注重的是作品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冲击。因此在陶瓷作品来看,其装饰效果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同样的器型,不同的设计纹样,会得到不同人的欣赏和认同,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家具装饰中,一定少不了陶瓷的身影,现如今陶瓷不仅仅局限于瓶瓶罐罐了,陶瓷的地砖,陶瓷的墙面砖,陶瓷的卫浴系列产品都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人们离不开陶瓷,而消费者选购这些陶瓷产品的时候,在质量一样的陶瓷产品方面,主要挑选的还是陶瓷产品的纹样和款式。可想而知,好的设计和好的装饰理念对于产品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对陶瓷艺术装饰的创新性与美观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陶瓷对于家居装饰的联系非常地密切,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的装饰风格,自主地选择自己钟爱的陶瓷产品,然而选择了适合的陶瓷产品能使原本普通的家居环境增光添彩。由于陶瓷产品的多样性,易清洁耐高温的良好特性,使得很多领域广泛地运用。随之而来的是这些陶瓷产品的装饰,由于需要装饰的原因,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设计师,设计其功能的实用性与美感。现代的日用陶瓷也是非常地受人们的欢迎,不同的花色,不同的造型,很吸引人们的眼球,而这些都是由于设计师对于陶瓷艺术装饰而设计的功劳。

人们以前创造的陶瓷艺术当中很多都是一些瓶、罐、壶、碗一类器皿型,而且器型的变化也不多,陶瓷的装饰纹样大都复杂,注重吉祥的寓意。现代陶瓷的器型设计千变万化,陶瓷艺术的装饰手法也是参差不齐,对于陶瓷装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是比较重视的,并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接受了新鲜的外来事物和外来艺术的感官刺激。由于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执着,促进了陶瓷的造型与装饰纹样的进步与发展,陶瓷的功能性与人们审美的爱好都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陶瓷的造型和陶瓷的装饰效果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过去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地创作新的造型和装饰纹样来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此空前发展的今天,创新的陶瓷造型和陶瓷纹样的设计尤为重要。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6

关键词:陶艺,材质,技艺,艺术表现

一、融材质于艺术表现中

“物质木身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性。审美经验的材料基于其人性——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并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而具有社会性。”[1]

“日本走泥社表现性的运用陶土材料的性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这是对陶瓷材质本体所传达的肌理与质感和制作、烧制的过程中偶然的变化作为表现的目的。东方陶瓷传统一向重视对陶瓷材料特殊的性能的发挥和烧制过程的偶然性的作用与呈现效果, 但东方古代陶工一般从内敛含蓄的态度出发, 对材料的使用, 接受自然偶然性的变化但并不追求这种意料之外的变化。而一般西方的陶瓷传统并不重视陶瓷材料的表现性反而去追求其所谓完美的表面, 通常强调的是陶艺工作者完全可控的陶瓷艺术成品, 这种完全理性的态度通常会导致具有机械的后果, 也即陶瓷艺术的设计理念变成了事先严格的遵守, 充满了主观对材质的堆砌、拼凑和缺乏灵动的魅力。有鉴于东方和西方陶瓷传统的区别于不足, 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对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 并与内心表现的渴望相结合, 笔者认为应注重发挥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并结合主观内心表现的强烈渴望, 这将会导致陶瓷艺术创作者表现性的运用陶土材料物质和烧制特性用。

材质如果是要达到理想的表现性能, 就要用可以被自发或有意识的铸造方式熔铸在经验和情感中以及相互融合的各种材料特性之间也很有必要。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作为一个整体。艺术作品取决于物质的构成, 而这些物质属于普通的世界, 需要以自我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吸收物质材料, 并将之构成新的对象形式, 并将其向公众世界展示, 以此达到艺术的自我表达。因此, 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自身的独特的材料或是独特的表现方式, 从而避免传统材料的陈旧运用。同时, 还要摆脱一种试图完全控制物质的理性方式, 相信对陶瓷材质对内心灵魂有着引导的能力。

相信陶瓷材质对心灵的引导能力是现代陶艺表现性的重要思想基础, 这种思想的哲学根源在于禅宗之“无我”观与老庄的“忘情融物”, 这既意味着不拘于物的自在遨游, 同时也意味着虚阔心灵、澄怀观道。宗白华先生指出, “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创造的始基, “鸟鸣珠箔, 群花自落”是表现的圆成[2], 虽然他谈的是中国艺术中意境的创造, 但这种对于圆成境界的推崇正是对于自发性的推崇, 因此想要达到这种自发性, 必须放弃固守自我, 而是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去融入到创作对象和过程中去。它使艺术家冲破了隐藏的狭隘的自我, 放弃了意识和逻辑从而直观地感受到了创造的力量源泉和精神的直接满足, 从而呈现在最终作品中形成强烈的表现。也就是说, 表演性不只是在主观的追求中诞生的, 它反而是来自自我和物质材料上的完全交融。

现代陶艺材质的表现性主要表现在对陶土材质特性的张扬和对火之力量的重新发现, 也就是说向土回归和向火而生的物性品质中包含了非常强大的表现性力量。

二、融技术于艺术表现中

“艺术中的技艺也具有表现性。它们促进了一种体验的发展, 增强了艺术对象的表现性。”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需要造型的艺术, 因为陶瓷艺术是以粘土材料作为艺术的媒介, 所以是一种技术性的艺术作品。因此, 艺术家如何将技术因素融入到艺术的表现中, 使精神引导技术而非技术性的控制就是关键。这就意味着这些工艺的技艺、材质和情感的东西必须由一个共同的情感所统一, 一个统一的节奏协调, 这时才是自发的具有表现的艺术。因此, 赋予陶瓷技术于艺术的表现力, 应该是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确定的技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缺点, 如何去对待不同技艺必须要先充分考虑其本身的特点, 因为“陶瓷的成型方式决定其基本的特征, 陶瓷厂将模具产品做像手工拉坯的陶瓷是浪费机会。每一种技术方法的美丽都取决于对这些方法的诚实使用去做值得的事, 而不是去模仿其它不同的过程”。很显然, 选择和学习技术的目的是去适应新的经验和解决新的问题。现代陶瓷艺术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陶瓷技术,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对技艺表现的探索, 而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一旦材料、技术和表现的欲望相乎应, 它会显示最真实和最完美的状态。

其次是技法要与表现的需要而变化, 因为思想与自然万物一样, 是不断波动、起伏变化的。有了经验和感觉在心中的聚集和融合, 他们像一只新生的鸟儿渴望飞翔。如果你想保持对心灵的忠诚, 就要不断保持这种探索实验的心态, 通过材质和技艺个人的自我转化的变化来表达自我存在。具有现代反思与批判精神的现代陶艺家总是在寻找新鲜的体验和表达, 艺术家避免已有经验充斥的对象, 因此总是在事情的新鲜增长点, 对已确立的总是觉得不满意了。今天, 经典的作品是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一定的冒险, 而不是缺乏冒险。

此外, 要确保在无意识状态下操作技术。陶瓷艺术的完美表现离不开陶艺家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熟练的艺术技巧。陶瓷艺术家根据其自身所受技能训练与艺术教育及其天赋, 将其主观情感融入某种技能, 让他在遇到外界的刺激, 可以快速反应和处理身体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这种对材料的理解、感觉和高超的技能将有助于他敏锐的感知材料物质变化过程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并会给它一个恰当的节奏和深度的意义。因此陶瓷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 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奉献, 对工艺技法不能太过执着, 否则, 就肯定会陷入机械;而在另一个角度陶艺家只有通过熟练掌握和材料物质对应的技才会成为无意识。这意味着, 在不断的学习技能实现从不熟悉到熟练, 同时要勇于采取一些新的尝试, 突破材料和技艺之间的平衡感以此来获得新的初次接触感觉, 从而导致创造力再次爆发, 所以“被卷入一个永远不可知的氛围中以获得更多的新鲜发现”。

三、小结

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表现灵感来自现代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 以及对禅宗和收和融合传统的美学价值, 促使现代陶艺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表达方式。所以陶艺创新带来的陶艺“表现”不只是泥料直接的情感宣泄。与此相反, 一个与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情感和形象的酝酿, 手和粘土的相互作用后, 所有这一切都是陶艺家原始情感的实质性变化。它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宝贵品质, 为现代陶艺带来了生命力和深刻的内涵, 开启了新时代陶艺的自由表现。

注释

1[1]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362

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庭装饰的关系 篇7

一、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陶瓷制品即为陶器, 而享有盛名的彩陶, 是当时完美的陶瓷艺术品。我们的祖先, 利用双手捏制的彩陶, 具有圆而工整的各种造型, 装饰精巧、简练, 充分体现当时人类的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敏感性。这种具有粗犷原始美的艺术, 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彩陶依然以它的质朴、简拙感染人, 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驱使人们去追求那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彩陶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的装饰和造型对后来的陶瓷艺术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彩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日用器皿, 而且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其后, 先人们在用惊人的智慧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创造了精神文明。人们不断地完善已出现的瓷器, 汉代的早期瓷器, 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 其工艺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六朝时期, 我国工艺美术进入瓷器时代。后经唐、宋、辽、金、元、明、清, 由于历代人的努力, 陶瓷工艺已经丰富和发展, 上至皇室贵族, 下至平民自姓, 陶瓷进入中华大地家家户户。陶瓷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秦汉时代雄浑、古拙、博大, 如兵马俑的气势磅礴, 雄伟壮观。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崇尚清瘦飘逸, 故在画像砖上出现圣贤高士形象。魏晋时期改朝换代频繁, 社会政治黑暗恐怖, 稍涉忌讳, 辄遭屠戮, 因此广大文士谈玄饮酒, 放浪形骸, 纵情山水。唐代繁荣富强, 国泰民安, 唐三彩造型饱满, 富丽堂皇。陶瓷的悠久历史, 为人类保存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和艺术成就, 不仅在技艺上, 而且在装饰与设计上, 都可作为其他设计的参考资料。

二、陶瓷艺术的功能

陶瓷艺术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陶瓷自从诞生的那天起, 就已具有实用功能。在汉代后期, 其制造工艺己进入完成阶段, 生产出人们理想的各种生活器皿。因为它坚固, 耐用、干净、不怕酸碱, 盛食而不变昧, 易于洗涤, 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而且它细腻光滑, 半透明, 具有玉石般的色泽和温润感, 很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不仅要求陶瓷器具有实用功能或审美功能, 而是要求成为人们家庭生活装饰、陈设的艺术品。将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庭装饰紧密结合起来, 陶瓷如同其他的艺术品一样, 出现在人们的居室里和餐桌上,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陶瓷艺术与家庭装饰的关系

首先, 日用瓷与现代家庭装饰已经紧密相连。现代家庭住宅, 多半是水泥钢筋建造, 外加木板装修和家具摆设, 容易给人一种冷漠之感, 这就要求现代家庭装饰既温馨又淡雅、既自然又轻松。为适应这一需求, 陶瓷制品的设计既不能等同于其他绘画类纯精神艺术, 也不能是机械性的工业零件, 也不能是艺术家不受任何限制的随心所欲的产品, 它必须适应人们的审美习惯, 形成独立的审美特征。许多家庭购买的高档陶瓷用品, 仅在重要的场合才使用, 但大部分时间它用于摆设, 成为家庭装饰的一部分。比如, “青花梧桐餐具”, 其套件可根据不同环境来配套, 其瓷质光亮透明, 细腻精美, 给人一种富贵、稳重之感, 无论是在使用, 还是作为摆设, 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宜兴的紫砂壶, 整个壶身的造型设计外加竹枝、竹叶的花纹装饰, 已是一种陈设品, 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应该强调的是, 日用瓷造型与装饰要与人们所处的环境相协调, 和人们的心理意愿符合, 才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就是必须把握的整体设计的原则。因此, 今天的设计不只是耐心地研究造型本身的功能形式, 装饰本身的艺术美, 而且要求把造型、装饰与整个社会结合, 才能平衡人的心理与生理机能, 符合人的情趣, 更好地满足精神需求。

其次, 卫生用瓷也与现代家庭装饰有密切的关系。卫生用瓷必须运用美的法则, 使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有机结合。在过去的家庭装潢中, 人们还不舍得利用陶瓷作地面砖以及洗脸池等用具, 仅仅局限于以水泥、木板来装饰厨房、卫生间的地面及墙壁, 并没有太多的美感可言, 而且清洗也极为不方便。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 研制出了陶瓷地面砖、墙砖、洗脸池等, 成为家庭装潢中最为理想的材料。在人们进行家庭装饰中, 可以运用美的法则, 用其自由地拼合图案, 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为瓷面釉的光滑、耐看、耐用、耐磨, 装饰在室内的地面、墙壁及卫生间中, 既方便又美观, 易擦洗, 明亮, 是现代家庭装饰的必需品, 可以创造出完美的卫生环境。

最后.艺术瓷也与现代家庭装饰不可分割, 它是现代装饰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品。陶艺、花插、壁挂等都是艺术瓷使用的范围。艺术瓷可以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想法与个性, 敏感的设计师应捕捉住这种灵感, 创造出生动的有机体造型, 以美化人们的家庭。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环境, 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现代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喧闹的生活环境, 异常紧张的快节奏感到厌倦, 他们渴望监天、白云、花草、树木, 期望平静安宁的田园生活, 呼吁回归大自然。这种想法集中体现在他们的生活装饰中。一个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的花插设计, 与泥土颜色相近, 装饰亦简单粗犷, 不管是摆放在茶几上, 还是配以鲜花, 都能给人大自然的气息。

在经济发展中, 人们对自身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因此, 陶吧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将几个造型装饰简单的陶艺陈设在家庭中, 成为一种新的装饰形式。这充分说明陶瓷艺术适应了人们的生活, 它随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发展而发展。在室内装饰设计中, 壁画与壁饰已成为重要因素。不管是在家庭中, 还是在宾馆、商场、舞厅、餐厅等公共场所的装修中, 壁画己成为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重要内容。如北京机场的陶瓷壁画《巴山蜀水》, 其经做形、干燥, 烧制成陶瓷板, 在板上绘画了几乎包括三峡以上千里江山中最有特色的景象, 真实地描绘了自然风光, 但又适当地加以夸张, 比实际物象更集中, 更典型。而在现代家庭装饰中, 小型陶瓷壁挂, 有着与其他材质壁挂的不同优势, 成为装饰之佳品。

一般说来, 陶瓷艺术创作对实际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突出、放大、变形、夸张、简练概括, 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 更能驱使人们去联想, 去回味, 因而更具有广阔的, 深远的艺术生命力。陶瓷艺术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 影响其他艺术的发展, 是艺术史中的重要内容。

四、陶瓷艺术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陶瓷艺术已经与现代家庭装饰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种关系不仅是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也是美术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社会文明的发展, 会带动艺术的发展。在当今社会, 人们对造物不仅要求美观又要求实用, 两者应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 应该始终牢记, 一个完美的设计, 不仅仅只是设计者自己理念与审美情趣的表现, 还应包含着使用者的意志、性格、审美情趣等各种相关因素。比如, 妇女是购买日用瓷用具的主要对象, 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情感, 挑选她们中意的产品, 设计师应迎合这方面的要求, 设计的产品要具有柔美的造型, 柔和的线型, 形体圆润饱满, 装饰上以写实性花卉为图案, 色彩应是淡雅含蓄, 充满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其产品才能被人们喜爱与接纳。

顺应这种发展形式, 人们对与生存息息相关的室内装饰艺术的憧憬和追求, 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现代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 陶瓷艺术设计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设计者应牢牢地把握现代装饰的发展趋向, 敏感地捕捉各种信息, 了解具体问题, 满足客观需求, 实现自身价值。

时代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审美意识不断的提高, 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日益强烈。当前人们的审美情趣趋于以下五个方面, 即对整体美、现代美、古典美、自然美和情意美的追求, 这正促成了当前审美取向多元化的发展。这要求设计师具有工艺学、美学、心理学以及市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才可以设计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作品。

结束语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 陶瓷艺术已经与现代家庭装饰结合起来。陶瓷艺术在家庭装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起到了审美和实用相结合的作用。陶瓷艺术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人们的审美意识相适应, 力求其装饰手法达到完美和谐, 展现时代的美感。

摘要:艺术是人类对美的追求, 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晶体, 体现和反映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伴随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陶瓷艺术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 是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陶瓷艺术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现代家庭装饰的一部分, 为现代家庭装饰增添特有的情调。

参考文献

[1]单茜.谈日用瓷花纸装饰的色彩.山东陶瓷, 1992 (4)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85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戏曲脸谱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篇8

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常常将其他艺术门类的形式和语言与之结合。戏曲脸谱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代代承传,表现了民族审美意趣,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很好地加以研究、应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融入现代文化与审美意识,创作出具有当代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脸谱题材陶瓷作品,使得戏曲脸谱艺术具有更深的意义和底蕴,使人们能从陶瓷作品中体味到深厚传统根源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满足和自豪。

1 戏曲脸谱艺术发展大略

有一种说法,人类远古时代,因为避蚊虫,在脸部及身体裸露的地方抹上泥土。久而久之,将各色泥土抹在皮肤上的人类体会到一种美。正如贡布里希在《秩序感》第二版序言中所说:“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的设计风格中,而且,我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这也许就是脸谱艺术最早来源的一种。

在戏曲界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普遍认为戏曲脸谱艺术是根植于“巫”、“傩”、“社火”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诸多行为中。戏剧家翁偶虹先生将戏曲脸谱艺术的源流概括为:“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无论是巫、傩、社火,还是图腾、代面、涂面,乃至现在非常成熟的戏曲脸谱,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从人们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最终用于戏曲表演的一种化妆艺术,以符号化的图式表达着生活的诗意,以艺术化的秩序表现了生活又超越了生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样式,直透人物的心灵,因其个性鲜明而富有寓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别样的特殊语言。这些艺术形象植根于民间,来源于民间,运用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又反映着民间百姓生活,所以备受老百姓的喜爱。

2 脸谱的艺术特点及象征意义

戏曲脸谱艺术夸张的构图、明快的色彩、鲜明的寓意,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常常被姊妹艺术借鉴,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就广泛运用。戏曲脸谱艺术适于被借鉴、运用的特点是由戏曲脸谱艺术自身的魅力所决定。

脸面之一隅,可以描绘多少事物,可以承载多少情愁,而脸谱艺术以其高度概括的手法,将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了然于方寸之间。这也许正是戏曲脸谱艺术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因此,图案式的构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随之形成了戏曲脸谱的各种图式。这些图式将艺术形式美中的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动精很恰当地运用起来,脸谱中的点、线、面,整体、局部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前提下已然做到繁简相宜、夸张有趣。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灵机一动可以达到的。脸谱的图式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在人们生活中不断地提炼,蕴含了无数人的智慧,逐渐发展到今天才臻于完美。长期以来,戏曲着重于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戏曲的发展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推动力,从而做到在深层次对应着观众的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鲁迅先生所谓“优伶和看客共同逐渐定义的”真是一语中的。

色彩运用的好在戏曲脸谱艺术亦是令人拍案的。色彩的纯度有其独特的语言,越是纯的色彩越是直接、鲜明、痛快淋漓,同时纯色之间的对比更加强了这种语言。民间有俗语曰“红配绿,看不足”,纯色在繁芜的人群与村庄、城市中特别的显眼,大凡民间艺术,都是这样浓妆艳抹的上场。

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不仅仅是色彩,各种色彩都一一有其深厚的文化蕴意。表现在戏曲脸谱艺术中就是不同性格的人物脸谱由不同的主色调来表现,比如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骁勇善战,绿色表示侠骨义肠,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等等。

单一的好的构图和美的色彩,都不能尽数戏曲脸谱艺术的魅力,最关键的还在于彻头彻尾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从戏曲的舞台布置到脸谱,再到演员的唱念做打,脸谱小小的一笔勾勒,演员一举手一抬足都是戏,构成脸谱艺术较为确定的象征意义,着重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道德品质,完成对人物的善恶褒贬的评价和宣扬。

3 脸谱在陶瓷彩绘装饰中的运用

陶瓷是材质、造型与装饰三者的统一。陶瓷造型和质地给陶瓷装饰提供了前提条件,陶瓷装饰为造型给予了生命,它们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融为一体。质地构造了陶瓷艺术形象的肌肤肉质,造型赋予了陶瓷艺术形象的灵魂,装饰则造就了陶瓷艺术形象的丽质。从简单刻画到彩绘,从单一的装饰到综合装饰,形成了一系列的装饰技法,不同的装饰技赋予了陶瓷不同的审美趣味。

陶瓷还可以是一种载体,其他艺术门类大都可以很好的负载于此,两者的结合往往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陶瓷彩绘装饰艺术就吸取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讲究画中有诗,书韵印趣。近年来,陶瓷彩绘又和其他装饰形式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新的综合装饰方式,大大提升了陶瓷彩绘装饰艺术的审美意趣。当今,各种新材料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新组合,都必然会把新陶瓷彩绘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戏曲脸谱艺术亦是如此。戏曲脸谱艺术被运用到陶瓷装饰中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陶瓷艺术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现在许多陶瓷艺术中戏曲脸谱作为一种装饰题材广泛被使用,如陶瓷办公竹节脸谱杯、脸谱茶具、陶瓷脸谱屏风、陶瓷脸谱摆饰、五福脸谱瓶等等(如图1)。又如中国工艺美术师吴锦华在一只直径为87公分大的薄胎斗笠碗上绘制京剧脸谱藉此弘扬国粹文化(如图2)。大腕绘制历时一年,采用了苏州“双面绣”的技艺,在碗的内外正反互补位置上,绘制了448个净角脸谱。这件融汇了“成瓷之画,绘画之精”的薄胎瓷,把瓷器和京剧两个国粹文化集于一个载体,堪称“靖二妙、惊世之作、盖世脸谱无双碗”。笔者创作新彩作品时,也经常把脸谱这一题材运用到当中,作品《曲风》(图3)则是由陶瓷浮雕与青花装饰再加入了脸谱的元素进行创作,其并与景德镇传统青花、中国传统古老文字和传统戏曲脸谱相结合,更好地凸显了脸谱元素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是一件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作品,并在各省市中获奖。

结合对戏曲脸谱艺术的粗浅认识和笔者的创作,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戏曲脸谱艺术运用在陶瓷装饰中的心得体会。

1)脸谱艺术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化妆造型艺术)与书法创作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通过汉字的文字结构、用墨浓淡、落笔轻重、整体神韵等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书写着的个性;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通过用笔用色、点画结构来表现人物的气质、品格、情操。书法讲究笔法、墨法,将或雄奇或秀丽的风格都在笔力、墨法的恰当运用之下展现出来,脸谱的彩绘则借助画笔将或机灵或旖旎或狡诈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戏曲脸谱艺术应用于陶瓷装饰时,若用上书法的用笔之神韵,效果会更好。

2)目前,戏曲脸谱艺术主要是运用在陶瓷新彩装饰中,无论工笔、写意,创作者均可尽情发挥,局限性小,可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由此提出,今后是否可以将其与颜色釉装饰或者粉古彩等装饰相结合。

3)脸谱的色彩与戏曲人物的着装色彩的强烈对比,更加强了戏曲脸谱艺术的色彩审美力。陶瓷的各种釉色作为整个装饰的背景色,是否也能起到服装色彩的衬托效果。

4)戏曲脸谱的魅力还在于与人物角色、人物动作融为一体,虽然表情、“脸色”都已经定格,但是人物的动态与之对比,形成了一动一静,亦静亦动的美感,使得脸谱活了起来。那么,陶瓷装饰中是否可以借鉴此一静一动的表达方法,通过一定故事情节的设计,或是从构图的角度,使得脸谱在陶瓷装饰中也鲜活起来。

4 结语

脸谱艺术运用在陶瓷新彩装饰上,不仅提高了陶瓷作品的审美价值,更增添了与其他艺术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魅力。由于脸谱自身的一些特性,构成了它在装饰上的简练、流畅,以及连续性、概括性与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造就了脸谱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的速度快、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应用灵活、适应性强的戏曲脸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之一,被广泛用于现代陶瓷装饰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将二者结合起来创作并非偶然,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同样是根植于民间,同样是将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艺术,二者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这种联姻,而运用的好坏却未必如脸谱的爱憎那样显而易见。本文是一个开始,还有待于更多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们系统地解读这一系列论题。

参考文献

[1]张庚.中国戏曲脸谱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3

[2]赵梦林.中国京剧脸谱[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3

[3]程宇宁.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4]黄殿琪.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

[5]俞岚.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J].美术大观.2009(1)

[6]李孟明.脸谱覃思[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秦方方.中国戏曲脸谱设计的审美价值[J].戏剧文学,2008(10)

[8]朱安平.传统戏曲脸谱的美术解读[J].艺术评论,2009(1)

[9]董健.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J].戏剧艺术,1999(6)

[10]田有亮.京剧脸谱的文化魅力[J].文明,2002(3)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9

一、陶瓷艺术的价值

(一) 市场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 产品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 产品的价值也是使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总和。陶瓷装饰品在室内装饰中以装修材料和装饰品两种形式存在, 如精美的陶瓷餐具、茶具。由于陶瓷本身特有的属性, 使陶瓷制品同时具备实用作用和附加的审美作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后希望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 具有附加审美作用的陶瓷制品必然受到人们的追求。不仅如此, 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人们的生活价值观更显多元化特点, 人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生活价值观作为装饰家庭的依据, 陶瓷制品的实用性和审美作用恰巧能够满满足人们对自己生活价值观的追求。种种因素综合一起, 是具有附加审美作用的陶瓷制品在市场作用有较高的需求率, 因而陶瓷制品业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二) 文化价值

陶瓷装饰品的文化价值体现在陶瓷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陶瓷装饰品具有的独特风格。陶瓷产品问世较早, 陶瓷产品经历历史的熏陶, 陶瓷产品逐渐包含了许多历史文化。陶瓷产品作为家居装饰材料,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和一种装饰品, 它更是陶瓷艺术家和民族文化的现实载体和特殊符号。陶瓷艺术家将提炼和深化的陶瓷文化通过陶瓷装饰品这一种特殊的符号来表达, 诠释自己对陶瓷文化的情感。而作为物质载体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它更加是现代自由、创新的体现。虽然陶瓷艺术品仍以传统陶瓷形状出现, 但是它的设计更自由, 陶瓷产品也更具有想象力和现代人文精神, 承载着新时代民族文化的灵魂。

二、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

(一) 满足人们对家居用品的实用性追求

实用性是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立足的根本, 其实用性也是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立足的优势。陶瓷家居用品具有易洗涤、耐用、抗酸碱性能强的特点。尤其是陶瓷餐具, 它不会改变食物的味道, 众多优点使陶瓷家具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同时人们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 将陶瓷艺术的造型、色彩以及内涵等附加内容融入其中, 进一步增强陶瓷家具用品的实用性, 这一点在众多陶瓷家居用品的功能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使用纯白色的陶瓷制品作为产局, 同时在使用温柔、柔和色系的巧克力色或者米黄色的陶瓷制品作为餐桌或客厅装饰, 即可以美化客厅环境, 也可以增加人的食欲。再如在房间内合适的位置摆放具有装饰作用的陶瓷装饰品, 可以增加室内温暖的气氛, 而不会产生金属或其他装饰材料带来的冷漠感。

(二) 满足人的审美追求

陶瓷家居用品对现代家庭装饰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实用性, 陶瓷家居用品的装饰性在庭装饰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陶瓷的色泽和温润感如玉石般, 光滑细腻且半透明, 与我国大多群体的审美观一直。此外, 陶瓷家居用品也融入了设计者对生活的看法、技术、激情、情感等主观因素, 使陶瓷家居用品的品味和美感独特性强, 使用可此用陶瓷家居用品上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接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 提升精神境界。在生活节奏更滑、人情关系更加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 人们对怀旧色彩、回归自然的追求比任何时代都要强烈, 而具有沉淀真善美的历史文化的陶瓷家居用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已失去的温馨和自然。例如卧室的装饰。人们喜欢讲卧室装饰成带有较强温暖和宁静感觉的空间, 此外还要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如室内的亮度要高, 但是也不能有刺目的感觉。如果使用陶瓷材料的灯具可以很好的达到营造温暖、宁静气氛的卧室。陶瓷灯上的自然风景可以让居住着暂时忘却疲劳, 获得心灵安慰。再如装饰充满文化气息的书房, 如果书房内只有庶出、电脑、书桌等单一的办公用品作为装饰, 会显得书房冷漠和呆板。房内的光线过于复杂和强烈, 书房的宁静感则难以体现, 而如果采用色釉、镂雕的陶瓷装饰品来装饰, 可以让整个书房充满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同时也体现出房屋主人的内涵和情操。

三、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应用原则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陶瓷艺术和现代家庭装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陶瓷艺术在家庭装饰中的应用不仅陶艺发展的体现, 更是我国美术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即将艺术和生活紧密项相连。而陶瓷艺术的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陶瓷制品有机融合了实用性和审美, 同时实现了人们对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 因此陶瓷制品设计者不仅要经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审美观点融入陶瓷制品中, 也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这的审美观点、性格等有关因素。例如, 房屋女主人是决定购买哪一类家具材料的对象, 多数女人的性格具有温柔的特点, 这一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她的购买行为, 购买符合其性格特点的家具制品。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将产品设计成造型和线条柔美、提醒圆润温饱, 并使用淡雅含蓄的色彩上色, 让陶瓷制品具有自然气息, 使陶瓷制品满足房屋女主人对这一点的要求。此外, 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停的变化, 陶瓷艺术设计市场竞争形势也在日益激烈, 设计师要及时刻掌握时代发展趋势, 了解有效的市场信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满足客观需求, 实现自身价值。

四、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热情也会随着提高。而陶瓷艺术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实用性和审美的追求, 尤其是在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 陶瓷制品的实用性、艺术性以及装饰性的融合更加完善,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应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现代陶瓷装饰与民间艺术 篇10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东西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所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这是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民俗情感表达的是当时人民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心理。

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具有民族性,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因此,现代的陶瓷艺术家不仅注重继承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同时,努力向民间艺术学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举不胜举。当今的陶艺家就十分注重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特别是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艺术。我国传统的剪纸流行了两千多年,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的等。民间剪纸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强,从创作构思到制作速度快、时间短,应用起来很灵活。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时也表达了现代瓷艺家们崇尚古典美、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陶瓷装饰,主要依靠材料加工手段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它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质特性来发挥它的独特表现力。这主要体现在陶瓷装饰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纹样装饰是陶瓷装饰中较普遍采用的形式,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也容易受重视。陶瓷装饰不仅是平面的,也包括立体的贴塑、压印、雕刻和附件。比如拉坯的手迹,有意识地让其出现深浅或渐变的装饰效果,不仅是有形象的纹样,光华细腻的陶瓷和晶莹润泽的釉面也是装饰,以至材料本身色彩的巧妙利用均可达到装饰陶瓷的作用。陶瓷作品表面的一切装饰作用的肌理效果(如纹样、色彩、质感等)以及作为装饰的附件,其中包括形体的局部处理,都可以构成陶瓷装饰的特点。

陶瓷艺术的装饰表现 篇11

一、陶瓷材料在传统建筑艺术中的艺术表现意义

人类的制陶活动距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用泥土制陶, 烧制日常生活用具。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累, 陶瓷材料逐渐演化成建筑构件, 并且以其生产简便、经久耐用的性能日益成为构筑建筑和装饰建筑的主要材质之一, 被广泛运用。从秦砖汉瓦的遗迹来看, 陶瓷材料不仅仅是从实用功能上来满足当时先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凝结着劳动人民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伴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 陶瓷材质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它既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同时在相关领域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陶瓷材料应用于建筑环境之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它将建筑和装饰融为一体, 发挥着无穷魅力。中国古代建筑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发端于人类在建筑上的砖瓦结构, 延伸到墓室建筑, 后来渐渐演变到建筑的装饰之中。主要表现为画像砖、瓦当、砖刻壁画、琉璃艺术, 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其特定的时代面貌。

早期画像砖、砖刻壁画主要用于墓室装饰。如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就采用了青砖模印技术, 用于墓室装饰, 使墓室整洁华丽, 而进行装饰的画面主要是记录一些生活场景和历史传说故事。秦汉以后由于墓室建筑的大量兴建, 砖的形制发展也更为丰富, 其装饰效果也更加丰富多彩, 砖面还有敷色绘彩。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些华丽色彩早已随时间消逝, 模印于砖面上的形象依然清晰地保留下来, 这充分表明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美学价值。

釉的发明和大量应用, 进一步推动了陶瓷工艺的发展。在我国千百年来, 琉璃在建筑中所构成的宏伟气势、斑斓色彩、丰富的造型以及精湛的技艺, 是我国陶瓷史上的杰出成就之一, 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山西大同九龙壁。它不光是面积很大, 整个壁画采取高浮雕手法, 由上千块五彩琉璃镶嵌而成, 而且每条龙的形态各异, 气势宏伟, 空间穿插关系处理细腻微妙, 穿云透雾活灵活现, 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性。虽然工匠师傅借助工具进行整平处理已达到工整的工艺效果, 走近仔细观察发现有些局部还保留一些手工痕迹, 而这些痕迹是一种自然流露、无意识非刻意的。这和现代人追求工艺上的手工感有所不同。在色彩上强调各块之间的协调统一又富有层次感, 而且饱经风雨侵蚀仍然鲜艳如初, 即使用现代的技术也是很难控制的。这再次说明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及良好的艺术表现性。

二、现代科技进步使陶瓷材料有了更广泛的现代审美创造意识

陶瓷材料在不同时期也呈现着不同的文化属性。中国传统陶瓷追求玉质感的品质, 尤其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其穷追不舍, 而当代陶瓷却追求泥性的品质和不同质感的心理诉求。中国历史上的陶瓷艺术, 在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然而今天人们内心的审美需求是极其复杂的。所以, 传统陶瓷工艺中的诸多审美标准, 在当代不仅需要继承, 而且需要发展。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如生产机械化, 电窑烧成技术的可控性, 釉色的可控性、丰富性, 摄影晒相技术的运用, 超大陶瓷作品的制作技术等对今天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进步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更多地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特别是随着大型公共建筑和大规模的城市住宅建筑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设计观念也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陶瓷的要求不再只是规格化、纹样化、批量化这类单调的工业化复制。公共环境艺术是对墙面和空间的艺术性处理, 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工艺装饰, 满足初级的感官和生理要求。它更趋向于从精神领域对建筑环境的艺术化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 传统工业化的瓷砖材料在满足现代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 又忽视了陶瓷材质艺术性和丰富性的需求。

对于此类现象, 一方面一些陶瓷企业急切需要提高产品的艺术性, 以便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 一些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他们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寻求新的可行性创作。在某种意义上艺术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专门从事陶艺创作的陶艺家, 早期有些艺术家如毕加索、米罗等对制陶热情的参与, 以及彼得·沃克思、鲁迪·奥帝欧、安纳森及日本的八木一夫、会田雄亮等不约而同地进行着全新陶艺的实践。西班牙的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将建筑与装饰完美结合, 其外墙通常运用大量不同色彩的瓷砖拼贴出梦幻般的画面, 特别是古埃尔公园主入口, 将建筑、雕塑、色彩、光影、空间以及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发挥得淋漓尽致, 产生如同交响乐般的美感。画家约翰·米罗还制作装饰壁画来参与建筑环境的构成。他把陶瓷材料的运用看成是一种富有独特性的能够充分表现个人情感和意志, 但同时又不脱离特定环境的具体要求的艺术。这使得他的设计能从整体的环境意义上来构思, 不仅注意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浑然一体, 画面还具有极强的体量感和手工随意性, 形成一种鲜明的视觉效果。

从当今国内的形势来看, 一些大型陶瓷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光是在生产技术层面, 在这个信息社会技术上的突破是有限的, 而艺术设计方面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明显。据我们对一些大型陶瓷公司考察, 他们对艺术的需求日益明显。一些陶瓷产区越来越注重陶瓷材料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像佛山的“国际柴烧艺术节”、陕西富平的“国际陶艺村”等, 一些陶瓷公司赞助类似的国际陶瓷艺术活动, 并注重和艺术家的交流, 并且有些大型公司长期收藏国际陶艺家的作品, 并注重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如今一些艺术瓷砖, 其色釉的丰富性可以和油画效果相媲美;其肌理效果非常具有艺术性、富有变化, 赋予了陶瓷材料更多的感性层面的内涵, 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和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 人们可以烧制出面积巨大的陶 (瓷) 板, 有的甚至达到几个平方米大, 而且可以达到板面非常平整不变形的效果, 这样可以保证大型陶 (瓷) 板作品的完整性。这在传统工艺水平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过去人们要制作大面积的陶 (瓷) 板作品通常是以无数块小的陶 (瓷) 板进行镶接, 瓷板与瓷板之间的镶接以及烧成过程中的色彩变化使作品很难达到完美统一的效果。不光在陶 (瓷) 板制作上, 在大型立体造型上也是如此。现在的烧制成形技术可以一次性制作体积巨大的陶瓷作品, 如图1、图2。有些公共环境中的陶艺作品由于体积非常巨大, 艺术家借用螺钉以及钢架结构使作品按结构局部烧成后进行镶接组合能够达到一种完美如一的效果 (图3-5) 。在釉色上, 现在工艺技术可以烧制出丰富多彩的颜色效果, 几乎可以达到绘画中的色彩层次变化。如过去的红釉只有在还原焰的条件下才可以烧成, 现在工艺条件下人们在釉色中加入色剂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制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由此可见, 正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现代陶瓷艺术产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作为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时代, 陶瓷艺术就是使作品的科技化与艺术化达到统一和更高层次上的整合。抗菌、蓄光发光、超薄、轻质等都可以在陶瓷艺术化与科技化的统一与整合中得到体现。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满足, 同时又享受着艺术给予的精神满足。在公共环境艺术中, 陶艺家借助科技带来的可能性进行应景式设计, 创作出和环境相协调的艺术作品;同时艺术创作会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为科技创新提供灵感。

但是, 仅仅从科技的发展对于陶瓷材料艺术表现的影响来看, 我们还无法对陶瓷材料在公共环境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科技发展了, 陶瓷材料本身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它只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延续;它不同于其他材料, 如制药技术, 从以前的炼丹术到现在严谨的生物制药, 以及现在的生物科技可以达到克隆人的地步, 这在传统制药意义上是不可想象的;而从艺术和科技综合的角度来看, 陶瓷材料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才有了颠覆的意义。

上一篇:实践应用型人才下一篇:形体课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