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装饰

2024-08-08

当代陶瓷装饰(精选12篇)

当代陶瓷装饰 篇1

摘要:当代自然主题装饰在陶瓷的装饰应用中受现代社会文化及艺术风格的多方面影响, 呈现出带有现代艺术特征的装饰特点, 体现当代人所追求的宁静单纯、和谐的心理折射。本文主要探讨当代陶瓷的自然主题装饰的艺术表现以及它所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陶瓷,自然,装饰

自然, 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 更是人类描绘美时永恒的主题。在陶瓷艺术设计的领域里使用各种自然元素, 可以使设计更贴近、回归自然, 使观赏者感到亲切, 拉近陶瓷与人之间的距离, 引起人们对陶瓷艺术装饰这种美的共鸣。这既是采用返璞归真, 体现自然的本来面貌的自然主题装饰。

人虽然属于自然, 来自自然, 但大部分早已脱离农耕生活, 处在都市的水泥墙下, 生活节奏之快已无暇旁顾自然之美。加上环境污染问题日亦严重, 所以人们向往自然, 渴望身心的放松。清新的植物纹样, 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这样的自然主题从建筑到时装、从家具到包装无处不在, 而它在陶瓷艺术设计领域, 结合了颜色釉, 釉上彩等等各种陶瓷工艺技法, 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语言, 在陶瓷艺术设计领域中, 它虽然不是新兴的装饰题材, 但当代社会的发展赋予它更多的特殊内涵, 使其具有更强烈的时代特征及意义。

1 陶瓷中的自然主题装饰

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双鱼纹, 六朝莲花尊, 到宋朝缠枝纹以及清代五彩花鸟, 陶瓷中自然主题装饰发展至今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陶瓷的自然主题装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装饰体系。可以看出它受当下审美趣味影响,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陶瓷中的自然主题装饰在当代具备哪些鲜明的特点呢?下面将从色彩、题材、表现形式及艺术效果论述自然主题是如何美化与装饰陶瓷的。

1) 色彩

《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提到:“物色之动, 心也摇焉。”色彩, 是人类视觉最敏感的东西。也就是说, 作为最强烈的视觉语言与视觉冲击, 色彩在人们生活中总是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自然主题装饰色彩多以花卉色、大地色、原木色等自然原色为主。图1是一组简约几何造型花插, 使用色相中刺激性较大的黄色, 让人感觉明朗、温暖、活跃。在大自然中, 它是大地、阳光、成熟谷物等的颜色。而绿色则是大部分植物的色彩, 是春天万物生长的象征, 存在于田园、草坪、绿叶中, 给人安宁、悦目、新鲜、振奋精神的感觉, 这组花插采用高纯度的釉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手法无不体现现代设计中追求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风格, 反映当代人在社会信息爆发, 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之下抛下繁琐的装饰纹样, 而选择了单纯这个特点来追求这种自然的单纯美好。这和当代人追求自然和谐, 宁静单纯是一致的。当代人在自然的色彩中提炼出最能表达内心渴望的元素与陶瓷相结合, 让人们在使用或者观赏时找到共鸣。

2) 题材

大自然广博奥妙, 其中所蕴涵的自然主题装饰题材更是品类众多。从植物纹花鸟虫鱼, 到山水风景, 这些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对象都为人们所采用, 成为最佳选择的题材。

(1) 植物

植物本身具备极为丰富的形式特征, 人们对它进行艺术提炼。展现了各式的装饰纹样。如图2, 整套茶具通过有序的图案组织, 布局与色彩相呼应, 这种带点写意意趣的现代设计让使用者得到视觉与精神上的放松, 更好地感受自然的宁静清新和安然自在。花朵具有婀娜多姿、色彩丰富的特点, 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官享受。与古代花卉装饰精致的形式感不同, 现代花卉的陶瓷装饰中更注重色彩的丰富层次, 梦幻清丽的艺术效果, 营造出柔美浪漫的氛围。

(2) 动物昆虫

如果说植物花草是自然的外在, 那大概可说鸟兽虫鱼是自然中的灵魂。在陶瓷上通过对这些动物昆虫的描绘, 可以让陶瓷变得生动活泼。当代陶瓷上鸟兽鱼虫的装饰往往不拘于一定的形式格局, 更多是相对自由散漫的存在。在构图上, 有些还保留了传统留白的习惯, 却舍弃了精细的刻画, 显得洒脱随意。有些趋向于精细的描绘, 却更有西方写实的严谨认真。有些有别于传统的形式布局, 用纯粹发泄激情的线条张扬个性和有所设计的随意性。这些都体现了当代社会人文在陶瓷自然装饰主题中的影响。

(3) 山水

南朝王微所著《叙画》中云:“绿林扬风, 白水激涧”, 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审美情趣。山水的装饰与陶瓷质地相衬托与辉映, 至显“淡无味、却至味”的境界。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曾说:“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这都是讲山水自然景物和谐整体的美。当代陶瓷中的自然山水装饰与古代陶瓷山水骨子里还是一脉相承, 追求宁静而致远, 但在外在的艺术装饰方式方法上做了更多的拓展, 风格上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更加遵循画面的简洁, 强调内涵。

3) 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

在陶瓷装饰中, 自然主题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就如其本身一样, 是形式多样、变化丰富的。

(1) 写真

写真的手法主要指在装饰中直接模拟事物的自然形态, 现实中存在的形态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根源。如图3中, 素净的盘子上饰有聚散有致的叶子与小碎花, 随意却不失美感, 使整体装饰效果显得浑然天成, 增添了轻松有趣的意味。

(2) 剪影

在陶瓷设计中, 剪影是常用的装饰元素, 它的大小、曲直变化都在影响着装饰的整体布局。剪影装饰手法运用了平面构成中黑白关系的对比。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富于变化和动感的曲线形面。它具有如曲线一般的女性特征, 表现出一种自然的、不受拘束的形态, 其所表现出来的流动性和弹性给人以无限想象, 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3) 线描

中国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不论绘画还是雕塑, 包括陶瓷也受此影响。陶瓷的自然主题装饰中的曲线具有自由、随意、柔软、女性美的特质。富有韵律、弹性、丰富和自由伸展的造型语言。比如描绘出花朵的各种美的形态特征, 在表现时更随意、更自由, 容易达到摇曳多姿的效果。

(4) 综合

综合是指在一件陶瓷作品中, 将写实、剪影、线描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表现自然主题。可配合陶瓷本身多变的造型, 在装饰形式上避免单一乏味, 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让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缤纷。

2 陶瓷中自然主题装饰的意义

当今人们生活在生活节奏紧张的、趋向人工堆砌的环境里, 面对着人口激增、自然环境恶化等这些难题, 人们怀念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 渴望回归自然找到心灵的救赎。因此需要思考珍惜自然、热爱生命。

陶瓷作为生活化的载体,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东西, 自然主题装饰在陶瓷上的运用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语言, 在陶瓷艺术发展中起到助益的作用。人们对陶瓷产品的品种花色都渴望不断翻新变化。而自然主题本身所蕴涵的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的特质, 正好切合了现代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与审美情感。

其次, 传达人们寄情山水花鸟等自然事物中的思想感受, 表现人所处自然, 所处社会中对自然本身以及自身存在的思考, 以艺术的语言述说人对自然, 对社会, 乃至对人本身根源的探索。

最后, 自然主题装饰所给予人的, 正是一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精神交流, 给予人们关于自然的想象与感受, 使人身心得以放松, 从而获得无限乐趣。当代陶瓷自然主题的装饰给予人美的享受, 给予人接触自然, 享受自然之美的机会, 满足与人们渴望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心理, 增添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增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信念。

以上诸点, 都反映了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推崇天地自然之美, 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的, 也是更符合当代社会风向的。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8.

[2]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1.

[3][美]Donald A.Norman.Emotional Design[M].付秋芳, 程进三, 译, 2005, 4.

[4]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4, 7.

[5]洪兴宇, 邱松.平面构成[M].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5.

[6]宁钢.设计色彩教学[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5, 5.

[7]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 2004, 7.

当代陶瓷装饰 篇2

“陶瓷装饰材料”多指用来装饰陶瓷制品的固体颜料,液体颜料.液体颜料.贴花纸等材料。除色胚色釉彩饰外,装饰的主要方法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其中,釉上彩因装饰手法灵活,花色品种繁多,色彩丰富多样,彩烤温度较低等特点而占主要地位。陶瓷装饰一般是指设计角度,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功能的要求,利用不同的陶瓷装饰材料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对陶瓷制品表面进行工艺处理的总称。也就是说如同其他实用工艺美术形成一样。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形成的统一。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因此,它必须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不但要担负起丰富.美化人民生活.陶冶人们精神的使命,还要担负起满足人民生活的物资、文化艺术交流发挥重大作用。陶瓷装饰在物质上又在精神上都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每一件陶瓷品物的装饰应该具备上诉的生产性和商品性外,还应该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所谓思想性就是装饰通过器物的使用,传达给人的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艺术性就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给人们一定的美的感受,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

尽管陶瓷材料近年来才被运用于现代装饰,但因其材料(硅酸盐材料)的硬度、耐磨、耐酸、耐碱、耐冷、耐热等性能优越的特点和机理的变化,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抗衡的。因而起到了今天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用途广泛扽局面,为丰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美化环境起到了其它装饰材料不可取代的作用。这种被称为永久性的环保材料—陶瓷在当今的环境装饰与家具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定的趋势,为现代装饰材料注入了新的活力。2.材料化学与陶瓷材料的关系:

线代材料化学是一门以现代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化学组成、结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显微结构)与 材料性能和效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合成(制备)方法、检测表征、材料与环境协调等问题的科学。现代材料化学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

(1)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理论与动力学等基本原理研究固体,特别是研究实际材料的化学反应,这是现代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各类材料的成键本质与其结构和性质紧密相关。材料结构以及从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实际材料的化学反应,均是材料化学的重要内容。

(2)现代陶瓷材料制备原理和合成方法的研究仍是现代材料化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的金属材料的熔炼法、无机材料的陶瓷法、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法仍然是许多现代材料制备的重要方法。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制备各种单品、多晶及非晶态材料以及液晶和纳米材料等都是现代材料制备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制备技术往往会成为整个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步骤。因而现代材料制备原理和合成方法的研究也就成为材料科学的核心和研究热点。这就涉及到了新型陶瓷材料的研究。

(3)现代材料化学研究,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都是现代材料具有的良好使用性能(即效能)和多种用途以及材料保护的根本依据,其中也涉及到无极非金属草料的(陶瓷);现代材料化学的研究,特别是各类材料在环境介质中的服饰破坏与防护的研究,仍然是材料科学及相关科学的中药研究课题,也是关系到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约材料和发展新技术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4)从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述各类现代材料和重要的常规材料包括新型金属材料、先进无机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现代复合材料,它们都是现代材料化学研究的对象。

(5)化学资源领域中也包括材料的功能性、经济性、环保性关系,绿色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废弃材料和物质的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材料、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由此可见:陶瓷装饰材料很多都涉及到材料化学。

3.陶瓷装饰材料的现状:

陶瓷装饰材料中由于釉上彩颜料、花纸等所用熔剂、色素中对人体极其有害的铅、鎘等元素,特别是占颜料比例50~95%的熔剂多使用在铅熔剂,以致降低釉上彩的铅、鎘溶出量一直是困惑陶瓷行业的老课题与大难题,而在铅、鎘溶出量限制日益苛刻的当今,人们对自身健康环保意识要求也愈发强烈,如今人们追求的是健康环保性材料。所以绿色环保型材料的发展将会成为主流,装饰材料会高梢化、精细化。4.从材料化学的角度提出如何降低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综上,降低陶瓷装饰材料铅,鎘溶出量的措施:(1)适当提高彩烤温度PbO在850度左右熔融其熔点为883度,所以它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在当时的条件下,把彩烤温度提高到800-850度并同时改变颜料的组成,提高其化学稳定性,铅毒就能大量消除。但有许多釉上颜料(如铁红、鎘硒红等)耐不了这一彩烤温度。

(2)研究生产耐酸釉上颜料使含铅釉上颜料耐酸性提高的和关键在于增强SiO2的网络结构,根据化学中元素周期表元素的还原性与氧化性,主要有以下做法:(1)增加SiO2含量;(2)减少离子半径大静电结合力弱的碱金属元素用量,而使铅溶出量减小的顺序是:碱金属K>Na>Li,碱金属Ba>Sr>Ca>Mg;(3)在B2O3-SiO2系中,要避免产生分相的组成,Al203的添加对防止分相有;(4)网络形成离子Zr、P、Al等添加少量时有效,但大量添加时产生负作用;(5)对绿色颜料来说,由于Cr3+比Cu2+电荷数半径小,不会破坏SiO2网络结构,所以耐酸高。

(3)选择先进的彩烤窑炉和合理的彩烤工艺。(4)改进花面设计,调整产品器形

其实质即使考虑花面大小和器形容量的大小以及采用边花和朵花的不同装饰方法,在花面设计、颜料选配、装饰技巧等方面下功夫,使铅,鎘溶出达到要求。

(5)还可以采用了化学降铅法,即彩烤后,用酸浸泡,复烤,延长彩烤时间,加耐酸涂层等方法。

其次降低釉料铅、鎘溶出量的措施:降低釉上颜料的铅、鎘溶出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已经得到应用,如通水蒸气,先进的窑炉设备的采用和烧成制度的优化等。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铅与釉中的其它成分组成稳定的耐酸玻璃结构而不溶出或少溶出,多数在釉的化学组成、制备工艺上做工作。有资料表明PbO*3SiO2稳定性最好,PbO*2SiO2次之,PbOSi02不稳定。配方组成要选在K2O-PbO-SiO2相图的稳定区域内,就能形成稳定的玻璃体,提高耐酸性,其中的铅就不易被酸溶出;或是加入ZrO、Al2O3、TiO2、SnO2等高键强的中间体氧化物形成四面体进入网络与硅氧化四面体组成的均匀一致的结构网络,增进结构的紧密性,使生成玻璃更加稳定。

最后是无铅鎘陶瓷装饰用釉料、颜料的研究:与釉料、熔剂相比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二方面:一方面是尽量选用不含铅、鎘等有毒元素的色剂;另一方面是使含铅、鎘等有毒色剂在釉或熔剂不溶出(或尽量少溶出)以达到允许限定。由于色剂在釉中加入量较少,所以一般若采用无铅釉,即便是加入有色剂代替。至今,人们不管怎么努力,陶瓷中总会混有铅,但铅始终对人是有害的,根本问题是要开发无铅釉和无铅原料,这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从化学元素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出一种更好的无毒元素代替铅,例如铋、钡、锶,几者的化学性质类似;或者可以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来代替铅。这就要求化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了。或者可以在含铅的釉上颜料上用溶胶凝胶法被覆一层耐酸硅薄膜来抑制铅溶出。5.结语

当代陶瓷装饰 篇3

陶瓷装饰艺术和其他门类艺术都属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在继承、发展,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进行斗争,在某一时期某一瞬间都会有一些“叛逆者”来对此进行挑战,以挑战者的姿态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在历史上留下了斑斑痕迹,也正是这些痕迹,给陶瓷装饰艺术形式的积累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使其越发发扬光大。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到叹服。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青花艺术越来越与时尚联系得更加紧密。现代青花艺术是在现在的艺术思想扎根人们思维中以后才产生的。在现代青花艺术发展中,一些作品古典优雅,具有传统美感,一些作品的风貌则异于他人,有的深刻挖掘某一种特定技法以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传统青花装饰端庄、优雅,从中感受的是当时人们的兴趣爱好、审美情操;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如果恪守传统,未免会使得千年的青花艺术陷城市化的泥沼而不可自拔,为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审美需求,一部分艺术家尝试用独特的创作理念、新颖的表现形式探索现代青花语言。

同样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陶瓷装饰的形式内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各种文化内涵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得到了不同程度体现,装饰手法也极为丰富,西洋画的绘画技巧也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深受人们的青睐。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它不光是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尤为突出,它的内容更为丰富。在传统和现代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不只是对人们的视觉进行冲击,它还能给人以心灵的震动。传统与现代之间文化的不断撞击使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更加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陶瓷艺术家们这种不耐寂寞的精神,不断地丰富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内涵,不断地在文化艺术之间迸发出圣洁的火花,深入到人们意识形态中去,对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它在文化艺术方面更为突出,设计理念可谓空前。它和其他艺术门类如西方油画中的达达派、野兽派、印象派等与中国国画的发展相比也不甘于落后,有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已经超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具的范畴,大大地提高了陶瓷制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在人们精神文化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人们在得到这样的陶艺作品时,不仅仅为了用,更是为了看,去欣赏、去品味。这些艺术作品在人类文化艺术、审美意识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是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的标志,是陶瓷装饰艺术日益成熟的标志。

我国当代陶瓷装饰还巧妙吸收和借鉴了民间的剪纸艺术。传统剪纸的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时也表达了现代陶艺家们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运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凸显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当代陶瓷装饰 篇4

在艺术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 人们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我国的陶瓷艺术从古至今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选用陶瓷雕塑作装饰。在我国陶瓷雕塑装饰发展期间, 人们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再创造, 有效促进了陶瓷雕塑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创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设计师自身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设计师们通过全新的观念和丰富的想象使得陶瓷雕塑的种类和形式更丰富, 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不仅如此, 他们还对陶瓷雕塑的材料进行研究, 力图研究出不仅美观并且性能好的作品。设计师们对陶瓷雕塑的设计理念直接体现在作品的外观和性能上, 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以精湛的工艺设计创造出优秀的陶瓷雕塑艺术装饰作品。

一、陶瓷雕塑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 陶瓷雕塑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所谓陶瓷雕塑, 就是指用陶瓷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烧制而成的雕塑作品, 其形式和颜色都具有多样性, 其尺寸的大小不同决定了陶瓷雕塑应该放置的位置也是不同的。陶瓷雕塑作装饰用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 不仅可以作室内家居装饰, 还可以作室外环艺装饰,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人们的生活, 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 也有许多陶瓷雕塑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历史悠久, 在我国古代人们已经在很多地方应用了陶瓷雕塑作为装饰, 例如秦朝的兵马俑、汉代的瓦当、许多古建筑的屋檐等, 都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 陶瓷雕塑成为一种环保实用的艺术装饰,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二、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 陶瓷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我国的陶瓷雕塑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 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象征, 能够反映出当时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伦理等。从古至今, 在陶瓷雕塑的设计和功能上都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人们对陶瓷雕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外形设计和功能改造上下了很大功夫, 他们一直致力于创造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陶瓷雕塑, 通过对雕塑的形态美和功能性的研究, 将二者进行综合分析, 对陶瓷雕塑进行全新的解释, 从而创造出装饰性良好且功能性强的陶瓷雕塑装饰作品。当今的设计师们在创作陶瓷雕塑的时候, 将个人的创作思想和相应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体现在陶瓷雕塑的造型和功能上, 而外观是其最直观的体现, 他们把陶瓷材料当做创作媒介, 就其装饰功能而言来进行设计创造, 根据环境和人们的需要, 采用泥、火、釉将其进行创造, 成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雕塑, 作品能够表现人们的个性、情感、理想, 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作装饰用的陶瓷雕塑材料一般不讲究粗细优劣, 主要是看材料的质感特性, 根据其特性制造出不同的装饰作品。在陶瓷雕塑装饰制作方面, 制作方法繁多, 在制作的过程中多追求偶然性和随机性, 制造者更注重对手工制作痕迹的保留。陶瓷雕塑具有装饰艺术价值, 因此在它的造型方面, 人们并不主张完全一致的造型和规整有序的图案, 不对称比例反而更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陶瓷雕塑的设计创作中, 由于烧制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作品的缺陷, 例如造型方面和釉色方面的缺陷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他们认为这样的缺陷造成了陶瓷雕塑的不完整、不齐全, 缺乏美感, 从而被人们列为次品的行列。但在现代的陶瓷雕塑则认为这种缺陷是一种形态美, 设计师们通常通过这种新的创作风格来对陶瓷雕塑进行设计创作, 把人们曾经认为残缺的东西看成是对美的另一种发现, 从而使得陶瓷雕塑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装饰艺术价值。

三、陶瓷雕塑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古代, 陶瓷雕塑就被应用于装饰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陶瓷雕塑被主要应用于建筑业和主冥用陶这两个方面。隋唐时期, 最出名的陶瓷装饰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被誉为“陶瓷雕塑中的瑰宝”, 深受人们的喜爱。魏晋南北朝是瓷器发展最为昌盛的时代, 此时被称为瓷器时代。到了隋代, 青瓷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白瓷, 此时多用青瓷雕塑作装饰, 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的新格局。

综上所述, 我国在各时期都采用了具有该时代特色的陶瓷雕塑作装饰, 综合分析所有的陶瓷雕塑装饰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类是讲究图案美的陶瓷雕塑器皿, 设计者通常都具有超强的艺术思想, 从而制出图案精美的陶瓷器皿;二类是以在陶瓷雕塑器皿上进行中国画的绘画, 使其文化气息更加浓厚。三类是将陶瓷雕塑的整体外观进行改造, 使其更美观、更实用。

现代社会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品, 能有效传达中国文化特色, 是我国的瑰宝。陶瓷雕塑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古至今, 我国都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销售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 陶瓷雕塑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可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从而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

四、陶瓷雕塑装饰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陶瓷雕塑一直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上世期80年代陶瓷雕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型期。当时的文艺界深受学潮思想的影响, 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许多艺术开始突破传统艺术的束缚, 在艺术设计中采用全新的创作形式, 将自己的精神意识融入到创作的艺术作品中,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陶瓷雕塑的革新。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陶瓷大国, 陶瓷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是一种能长久保存的文化产物, 能良好记录一定的历史现状, 与此同时, 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设计师们在陶瓷雕塑的工艺和艺术上进行互相交流, 陶瓷雕塑的发展相对其他的艺术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形式。现代的陶瓷艺术家们对陶瓷雕塑进行了全新的创造, 他们在陶艺创造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对新材料、新手法以及新观念等进行细致的研究, 从而有效促进了陶瓷雕塑的发展。

总结

在我国陶瓷雕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革新和发展, 它不仅具有传统的实用价值, 并且具有观赏价值。设计师们在碱性陶瓷雕塑的创造时, 将个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都融入到作品中, 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 从而使得陶瓷雕塑取得了现代性特征的开放。创作者通常将陶瓷雕塑当做一种介质, 通过它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使得陶瓷雕塑更具有魅力和价值, 是个人品味的象征。多样化的陶瓷雕塑作品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同时, 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增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 2010.

[2]王子云, 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 2005.

[3]邱振亮, 中国美术史[J].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陶瓷装饰材料运用课程小结 篇5

通过几周学习,我们了解到青花基本知识,制作青花瓷的材具,青花装饰工艺与彩绘步骤,青花瓷品种分类及彩绘技法。

陶瓷青花是含钴元素物质材料,在以陶土或瓷土为原料制成的器物表面进行彩绘后,上釉,入窑烧成的陶瓷青花装饰制品。青花瓷是中国创造,始烧与唐代,成熟与元代,陶瓷青花装饰是在陶瓷半成品坯胎上进行彩绘。青花瓷装饰与纸上蓝色绘画很大的区别。青花瓷的装饰在坯体上才会完成之后还要喷一层秞再入窑经过高温烧制成瓷才呈现青花的绘画。青花瓷的品质,除了与制瓷材料质量和优劣彩绘技法水平高低有关,还与制作青花的材具密切相关。青花瓷装饰彩绘是在坯胎上进行的,坯胎上秞再经高温烧成,烧成有后一定的收缩,烧成瓷后大小形状与坯胎大小形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装饰制作之前工笔装饰要按预先会在纸上的设计图稿,做好稿、作图、描图,临摹图工作要特别的细心,然后再用青花料彩绘。

瓷器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多样,有的是以制作材料分类,有的是瓷器其功能来分类的,陈设工艺瓷,有的是以瓷材料分类的:粉彩瓷,古彩,秞下五彩瓷等等。青花瓷器品种与瓷器装饰的关系,景德镇大批量生产日用瓷器餐具的青花装饰,大多采用古典风格纹饰。

浅谈古今陶瓷装饰 篇6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陶瓷装饰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由于青铜器的出现,青釉硬陶也随之产生。装饰也由模印、刻花所代替。东汉到三国是我国陶瓷才完成从无釉到有釉,釉层由薄增厚,实行通体施釉、釉层光润似玉的重要阶段。

入唐以来北方的白瓷与南方青瓷相呼应,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业布局。造型以丰满庄重、浓厚有力为特点。装饰纹样饱满而富有变化。

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产品的单色釉彩划花、纹片釉与堆雕影青与釉上加彩等技法的运用,透明的影青釉一举博得帝王喜爱,跻身于宋代名窑行列,为以后景瓷突飞猛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专烧官府用瓷的浮梁瓷局,集合了各种能工巧匠给景德镇陶瓷装饰带来了青花、釉里红和卵白釉的崭新时代。

明代装饰纹样以人物故事、花鸟虫草、回纹、吉祥图案、适合纹样见多。宣德的甜白釉瓷,成化的孔雀绿、娇黄釉瓷,弘冶的珐花彩、素三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矾红描金彩瓷等等都风靡于此世。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镇制瓷历史上的高峰。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粉彩多采用工笔画、山水画以黑货蓝色画成,朴素清逸。墨彩为雍正时期首创,乾隆时期色釉品种齐全,其中以青花装饰形式多样,方法除双勾分水外,还有“月影”、“白描”、刻花堆青釉加描青花等,料分五色,色泽娇脆欲滴,成为青花史上一朵奇葩。

在现代陶瓷装饰中,有许多艺术家并不遵循这一固有的装饰艺术形式,在陶瓷上开展了各种形式语言的艺术装饰探讨。一致认为有下列因素改变了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形式:

1、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导致了人们越来越要求消费产品潮流的快速变化,服装、建筑、电子等一切物质产品都在日新月异地变更风貌,而和人们家居装饰紧密相关的陶瓷艺术品,必须要改变传统习俗,随之和时代同步,创造新的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装饰艺术风格。

2、陶瓷造型风格的改变。由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变化,现代陶瓷器皿的设计必须要摒弃传统固有的造型规律,使陶瓷器皿随现代社会简化、直观、快节奏的发展趋势而形成简练、美观、大方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形式,陶瓷器皿造型风格的改变,无疑要击破原有的装饰艺术形式。

3、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使陶瓷工艺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出现了泥釉料和颜料,窑炉、工具、设备的变革,使艺术家们能利用更多的工艺装饰手段来创造陶瓷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尽相同风貌的艺术陶瓷。

4、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艺术语言是相通的,虽然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人们对美的认识是共同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出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陶瓷的现代艺术风格、西方艺术的油画、水彩、摄影等艺术形式,都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影响。

潮州陶瓷装饰的文化寓意 篇7

潮州陶瓷装饰艺术的题材和内容,或直接刻画潮州人民的生活及环境,或间接表现潮州人民的观念与愿望,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文化特征。从装饰形式上看,潮州陶瓷有与其他陶瓷产区类似的捏雕、划花、印花、刻花、彩绘等装饰手法,还有与其他陶瓷产区不同的通花瓷和潮彩等,装饰手法、形式极为丰富,尤其是通花瓷,其工艺技术和独特的造型极具地方特色。潮州陶瓷装饰的文化寓意也极为丰富,在宗教信仰、生活追求和反映美好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反映佛教信仰

佛教自西汉之际由印度经中亚西亚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学、历史、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两千年的传播发展,佛教已逐渐融入中国,成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潮州地区有大批佛教信众,佛教对这一地区的民众生活有极大的影响。

潮州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建开元寺之后,唐代高僧就在潮州聚集徒众开展佛教活动,宣扬佛法,使潮州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传教活动也很快遍布粤东各地。这些佛教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必然影响到陶瓷的制作与使用,一些跟佛教相关的生活题材和佛教故事在陶瓷上得到大量应用,并直接反映在陶瓷造型和装饰上,出现了大批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与佛教密切相关的纹饰也作为装饰纹样得到大量应用。

潮州陶瓷装饰吸收了佛教艺术的营养,基于广大民众的佛教信仰,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纹样通过刻、印、绘、浮雕等不同的手法出现在瓷器装饰上,极大地丰富了潮州陶瓷的装饰语言。明代观音立像是其中的代表,观音面相端庄慈祥,颈带宝钿项圈,手执玉如意,赤足立于荷叶莲花丛中。造像生动自然,体现了信众对人世间欢乐、吉祥、幸福生活的祈求与向往。福禄寿像则用绚丽的潮彩装饰,把百姓祈求吉祥如意、福禄寿的美好愿望以具体形象表达出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陶瓷装饰中,潮彩不断演化、不断丰富,最终定型,成为极富地方色彩的陶瓷装饰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视为佛门圣花的莲花,也成为陶瓷器物上的流行装饰纹样,莲花多以覆仰姿态出现,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应用更加广泛。潮州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佛教文化还体现在僧人等人物题材的广泛运用上,这也是是潮州地区人民崇信佛教的现实写照。

二、表现文人雅士的人格追求

在潮州陶瓷装饰艺术中,反映高雅人格的绘画题材也经常出现。这类题材还与人物、动物等组合、穿插在一起应用,有关人物、动物的装饰题材并不刻意追求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体现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整体艺术风貌,不同的形式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也扩大了人的审美领域。

潮州陶瓷装饰中对高雅人格与审美追求的反映是典型化的,这类题材十分注意借物抒情,旨在表达一种自在的人格观念。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这一题材有很重要的地位,又为世人熟知。梅花清香耐寒,愈冷愈艳,花开得特别早。这一装饰题材主要体现梅花不畏严寒、清肌傲骨的独特个性,表达人们内心孤立傲岸的情怀和洁身自好的品格;兰花不蔓不枝、淳朴雅致,寄托了一种优雅高洁的情操;竹刚正挺拔、宁折不弯,表现了一种高雅的品格和正直的骨气;被视为花中“隐逸者”的菊花于深秋百花凋落时傲霜雪而开放,表达了一种勇敢的人生精神;而莲花被誉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清高的品格。

综上所述,这类题材不仅呈现出一种自然美,更体现出一种人格的力量,也是民族正气的象征,所以潮州地区人民把它运用在陶瓷装饰中,起到人格化的教化作用。它们也被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寄兴、抒情之际,借以表现主观情趣,其平淡清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最终成为潮汕文人雅士展示自我高洁品格的最佳题材,并一直流行到现在。

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潮州陶瓷装饰题材有追求平安、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容,是潮汕地区人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写照。

潮州陶瓷装饰经常运用具有象征、隐喻意义的题材。如用水仙象征纯洁高尚的爱情,用芭蕉叶象征团结,用松鹤象征延年益寿,用牡丹象征荣华富贵。尤其是牡丹题材,因为它种类丰富、造型饱满、色彩艳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在表现形式上,常以花篮强化其吉祥富贵之意,充分反映了人民追求富贵与渴望长寿、幸福的的吉祥寓意。潮州地处我国南疆,物产丰富,陶瓷装饰中有很多对地方风光、花鸟虫鱼与名胜古迹的描绘,有浓厚的民俗生活气息,表达了潮汕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陶瓷装饰的时代性 篇8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和审美史的缩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从原始陶器的彩绘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易刻方法的出现和彩绘装饰的普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

“装饰”是从建筑学中引申而来的概念,有修饰、美化、装潢和组合之意。“陶瓷装饰”主要依靠陶瓷材料进行加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利用陶瓷材料本身的特质来发挥其独特魅力,体现在陶瓷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陶瓷装饰艺术不是独立的艺术品种,它与现代装饰艺术所涉足的广泛领域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视觉语言设计系统。

时代性是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渴望而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1 陶瓷装饰的形成

辘轳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拼接、火焰煅烧……陶瓷的起源同人类的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先民发现陶器面上的刻痕,在烧成后仍然完整地保存在陶器的器面上,这种现象启迪了陶工,他们逐渐地领悟到:可以通过对陶器胎体进行刻划,来达到美化陶器的目的,这样就出现陶瓷刻划装饰技法,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艺术审美与工艺技术都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这种装饰技法,由于制作、功用、审美等原因形成了各种装饰纹样。如拍印花纹和滚印花纹、附加堆纹、剔刻纹等。

为了追求美化陶器,起初人们在烧成后的器物上,画上装饰图案,但是这样的彩陶易于脱落。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某些泥料或矿物(赤铁矿颜料、锰化物颜料等),涂在泥坯上,然后烧成,则出现红褐色、黑色、棕黄色等。制陶先民利用这些原料,绘出各种纹样,从而形成了“彩陶”。

正是彩陶的出现,使陶瓷装饰更趋完善。早期的彩陶图案以各式各样的几何图案为主体,有山纹、水纹,以及人形和鱼、鸟、马、犬、鹿等动物纹;还有少量的谷叶纹、花瓣纹等。这些纹样大都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达到了图案的样式化。在印、刻装饰彩陶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改进,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陶瓷装饰。

2 陶瓷装饰在各时期的形式特征

不同的时代、社会及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反映在陶瓷装饰设计的观念中,就产生出不同的装饰特征。每个民族都有属于各自特色的装饰图案。华夏民族悠久的陶瓷历史,也形成了特色的装饰纹样。

原始陶器的装饰图案,不论人物、动物、植物,还是几何纹样,都表现出浑厚质朴的感情;这一时期,纹样的组织简洁,花纹表现得粗犷有力,表明了它的开端是从单纯开始的。商代后期是我国白陶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白陶艺术把刻划、压印装饰技法与白陶烧造工艺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以划饰细致的底纹和富有立体感的凸雕主体纹样为特征的商代印划白陶。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陶瓷装饰与别的时期不同,印、划或堆贴各式花纹是在器物的肩腹部或口沿上,压印斜方格网纹、联珠和禽兽纹等。佛教在汉代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艺术也随之而来,三国、西晋时在瓷器装饰上已有所表现,器物上出现了佛造像和忍冬纹的装饰。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的青釉,隋唐的缠枝花纹、团花、联珠世界也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元、明、清是装饰纹样之大成的时期,也是广泛吸取异域纹样精华的时期,中国纹样在构图、组织、层次上,各有不同的适合纹样。这一系列的陶瓷装饰风格,是以中国长久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乞祥纳福的愿望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具有吉祥象征意义的装饰体系。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科技不断的迅猛发展与各种装饰思潮的涌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陶瓷装饰不再满足于改革开放前的经济、耐用,选择的标准除了使用安全健康、舒适方便外,还要求其装饰色彩、内容、形式具有个性化、环保性和时代感。

3 陶瓷装饰与时代性的结合

原始社会把陶瓷装饰作为普通的实用,具有原始时代的象征功能;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装饰成为单纯的欣赏物,成为一种精神奢侈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机械生产与陶瓷装饰的关系产生冲突,这些冲突缘于人们具有不同需要的冲突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史,任何造物形式均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陶瓷装饰观念发展的诸阶段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陶瓷装饰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彰显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与时代特征同步的陶瓷装饰主流呢?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挑战。

从目前的陶瓷装饰的现状看,无论装饰色彩、装饰内容还是装饰形式上,装饰的色彩不够丰富,内容比较空泛,装饰手法相对单一,缺乏时代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各个加以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3.1 陶瓷装饰色彩的运用与时代性

色彩的运用,是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环艺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现代生活的多样化,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人们对陶瓷装饰的色彩也更加讲究。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的人,其欣赏标准也不同。如在日本,红色被多数男士所忌讳,认为红色代表婴儿和女性气息;在中国,红色则被认为是一种吉祥与喜庆的象征而为广大人民喜爱。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色彩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的色彩标志着时代特色。如唐宋时期崇尚青色,蒙古人统治的元代时期喜爱白色;而明代恢复汉制,传统的黄色成为权贵的象征。

时代潮流所至,任何企业都要及时为自己的装饰色彩改头换面,以求得竞争成功。如诺基亚8250型号的手机,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欢,随时更换不同色彩的手机外壳;在访问网页中,网友可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意选择不同的色彩界面。这些都是色彩在不同的装饰领域中的现代化运用。因此,设计者必须充分理解中外色彩的发展倾向,在顾及色彩个性化的同时,又要把握色彩的大众喜好,使陶瓷装饰做到雅俗共赏。

3.2 陶瓷装饰的内容与时代性

清新淡雅的花绘图案、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品味和情趣。但当人们长时间欣赏这类陶瓷装饰时,人们也许会看腻了这些传统的主题。

时代在变,人们的欣赏内容的角度也在悄悄改变着。在陶瓷装饰内容的突破,是一个时代的必然趋势。假如能在陶瓷装饰中运用个性化的大头贴、国际化的商标、数字化的网络符号等各种流行语言加以点缀、丰富、完善,使主人无论使用还是欣赏起来都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满足与极大的品味,为生活增添不少情趣。其装饰效果可与其传统的装饰内容相媲美,并且这种装饰将更显时代风采和个性魅力,别具一格。所以,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挑剔的顾客的感受,深入了解装饰内容的社会性、科学性、时代性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3.3 陶瓷装饰的形式与时代性

时代变迁,陶瓷装饰的形式也一样赶时髦。著名学者罗森泰尔曾经说过:潮流是人创造出来的。过去的装饰形式被大浪淘沙般地冲刷。进入21世纪,单纯的生活在离我们渐渐远去,过去常见的如古垠、剪纸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日趋减少。在忙着赶潮流的同时,不少人们却又有了返璞归真的“怀旧”恋情—怀念那些充满稚气、朴拙、自然的民间装饰形式来。的确,那些有着古朴美的民间装饰有着不可抵制的胜力。如四川荣昌地区常见的小陶油壶,通体拉坯,一半施釉,一半露胎,十分精美。小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毫无造作之感。从其装饰与不装饰中,均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单纯的美。用现代的眼光来评判,属于一种极拙的艺术魅力。

浮雕装饰是近年来在陶瓷装饰中被大力推崇的一种装饰形式。著名学者黑格尔对浮雕艺术作出过十分精辟的评论,“浮雕有时比圆雕更能打动人,因为它的一部分是隐去的,让人去想象,给人一种神秘感……”所以浮雕装饰自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凡是美的、有内涵的东西,便很难被时代所淘汰。

4 总结

总之,陶瓷装饰设计的趋势是同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的艺术审美变化同步的。它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着科技的发展;它受人们生活品味变化的牵制,同时也引导着生活方式的转换。时代的进步为陶瓷装饰设计提供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的要求,这更要求陶瓷装饰的色彩、内容与时代性性相吻合。

陶瓷装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21世纪,人们对陶瓷装饰的认识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与时俱进”这一观念的提出,正好给陶瓷装饰带来新的启发,新的活力和新的表现力。只有与时代特征同步的陶瓷装饰观,才会融入到时代的设计主流中。

摘要:陶瓷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装饰形式各具风格。从认识陶瓷装饰的形成入手,通过分析陶瓷装饰在各时期的形式特征,以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色彩、内容及形式三个要素作为切入点,研究了陶瓷装饰与时代性的结合关系。

关键词:装饰,陶瓷装饰,时代性

参考文献

[1]赖莉莉.浅谈装饰艺术在生活中的审美价值.科教文汇,2007年12期

[2]方华明.传统陶瓷装饰的形式.中国陶瓷,2007年2期

[3]武珊.传统艺术与装饰设计的意义.西北美术,2000年02期

[4]熊寥主编.中国陶瓷美术史.1993年

瓷刻—陶瓷装饰的一门独特艺术 篇9

瓷刻就是在烧制成型的瓷器表面,用高合金刀具进行书法、绘画、篆刻创作的一门艺术。在众多的陶瓷装饰艺术里,瓷刻是一门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

瓷刻创作是由擅书能画会刻的艺术家以自书自画自刻的方式来完成的。其作品集书法、绘画、雕刻、着色、装潢、瓷器于一身。它既可以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与情趣,同时又兼有极鲜明的雕刻特点。

1 瓷刻历史与现状

瓷刻出现在清王朝初期。大背景是当时的中国瓷业生产与技艺达到顶峰。不光在享有盛誉的景德镇,在河南、山东、福建等地也都有大量温润如玉的雅器产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对瓷器情有独钟。赏玩之余,情至兴来,索兴御笔题诗款于瓷上。宫中艺人多次尝试,最终想出用雕刻的方法来保留住皇上的墨宝。

这些墨迹一经用刀雕刻,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金石韵味和情趣。皇亲国戚争相观赏把玩。于是乎,瓷刻应运而生。

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瓷刻有幸从高墙深院的皇宫走到市井民间。继而作为手工技艺,进入工艺学堂,得以课徒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并发扬光大这门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山东淄博产瓷区开办了刻瓷艺术厂;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地的工艺研究院也都相继设有研究瓷刻的项目和专职从艺人员。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书画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瓷刻以其独有的立体感强,可视可触,悦目的色彩美,以及能表情达意等优势,堂而皇之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百花园。1991年中国书协成立了专门的“刻字艺术研究会”,定期举办讲习班;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大赛;开展国际刻字艺术交流。瓷刻技法得到长足进步,瓷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乐道和实践。精美的瓷刻作品代表东方艺术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艺术的殿堂。

2 独特的艺术语言

瓷刻不同于在宣纸或是在瓷胎釉上或釉下用毛笔创作的水墨画和彩绘。瓷刻也不同于“半刀泥”。半刀泥是在瓷胚上用竹、刀较利的工具刻划或浮雕出饰纹,再施釉烧制。

瓷刻并不是简单地再现书法、绘画于瓷面。它是将书画形式的构成规律皈依到视觉审美形态。一言以敝之,就是书画艺术的美术化。美术化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书画艺术的内涵。其二它倾向于图案化,但也不是说它仅仅是把书画内容生硬地复制于瓷上(如图1)。

瓷刻的灵魂是立意与构思。好的瓷刻作品必须凭借瓷刻艺术家很好的文学修养,精湛的书刻技艺,将审美意识溶入作品。心手合一,巧妙加工,用刀抒发心灵情感和显示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使受众理解瓷刻作品的韵味和情趣,从而享受到艺术的美。

瓷刻,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厚实的基础上,是一种提炼,或说是浓缩,是精华。

瓷刻以一目了然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变深奥为浅显,变仅有少数人意会为广大受众能读懂和接受。

3 易碎与崩瓷

瓷器是以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碾磨、配料、制胚、干燥、施釉、焙烧而成。瓷胎分子排列组合不甚严密,没有韧性,属玻璃材质类。它致命的弱点是经耐不住外力的撞击,易损易碎。

瓷刻过程令人头痛的是瓷的易碎性,往往一件呕心沥血的作品可能会功亏一刀。所以刻瓷时须用沙袋,絮状软物衬垫瓷器,缓冲和减少所受到的冲击,运刀稳健,用力有度。意在刀先,贵在有法。日积月累,当能驾轻就熟应对易碎的难题。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动、气动型的雕刻工具也进入了瓷刻领地,使瓷刻工效快、劳动强度低、成品率高。但与纯手工的錾刻相比,作品的韵味会逊色些。

成瓷的表面硬度很高,但当用类似“金钢钻”的高合金刀具刻划时,瓷受到外力的作用,被錾刻的部位,连同周围的分子跟着一块脱落,形成“崩瓷”效应。

掌握不好瓷器的易碎性和崩瓷特点,就会使瓷刻作品中的阴刻线条越界变粗,线条混淆,画面模糊;而阳刻线条则可能会被侵蚀的瘦骨嶙嶙,面目全非。瓷刻时一刀下去,不留神刻掉不该刻的。补天无术,空留遗憾。

只有通晓瓷的特性,掌握并利用这些特点,采用锋利的刀具,把定方位、控制用力;扬长避短,最大地发挥崩瓷的优势,让崩瓷肌理成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金石韵味

“金石”一词由金与石两大类组成。“金”是指以钟鼎彝器为主,包含兵器、乐器、度量衡、玺印、钱币、镜鉴等有铭识和无铭识的,以铜为主体的古金属器;而“石”则指碑碣墓志为主,涵盖摩崖题刻、造像石刻、经幢、柱础、石阙、塔铭、浮图、兼及瓦砖、封泥、甲骨、简牍、玉器等。

总之,自钟鼎文以下,金铜玉石等材料上雕刻的文字、图像界定为“金石”。而“金石味”是指自古来青铜器印、秦砖汉瓦、画像石刻等等;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或风侵雨蚀,或水浸土埋;致使它们表面造成许许多多不规则的残破、锈蚀、斑驳而又绚烂的一种天然雕蚀的肌理和意韵。

篆刻艺术家则在刻制石印时,通过运刀的轻重徐疾、敲残印边等法,殚精竭力去摹造这种天工巧成的“金石韵味”。近代诗、书、画、印全精大师吴昌硕将印中文字巧妙处理为残缺,甚至挖残印边,使印文与印边和谐共生,使整体更有神韵,平添苍老浑朴之感。艺术大师齐白石以木工刀法应用于篆刻、单刀直入、淋漓尽致,形成苍劲、圆润、挺拔的风格,洋溢出浑朴高古之趣。

瓷刻如同篆刻,执刀如执笔,运刀如运笔,有“铁笔书画”之说。瓷刻创作,无论是采用工整秀丽的阴刻法,还是粗犷苍劲的阳刻法,崩瓷都会使书画线条呈现毛涩状态。随着点、线、面在瓷面的展开,被錾刻的瓷面宛如蚕食桑叶,雨打沙滩。这些独特的艺术肌理,貌古神虚,极富自然雕蚀的金石古韵。苍劲拙朴之美,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如图2)。

瓷刻中不同的刀法,刀锋角度的变换,用力深浅,行进疏密,都会产生出不同效果的艺术肌理。而不同的艺术肌理,就会有不同的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

唐朝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将书法的点画形质比拟为“奔雷”、“坠石”、“鸿飞”、“兽骇”、“蛇惊”。瓷刻能传神再现书法点画的形质、力度、动态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瓷刻中,类似书法线条洇润后的“锥划沙”、“屋漏痕”和“飞白”等艺术肌理,不正是书法家梦牵魂绕所追寻的吗(如图3)?!

5 意韵之美和残缺之美

意韵之美是各种门类艺术美的核心。所谓的意韵是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里飘逸出来的、艺术家巧妙构思所寄托的寓意;是艺术家将主观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景物的贯通交融。意韵把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与物体的形态神理,泯却一切痕迹地包孕在一起,形成一个崭新的艺术生命。进而表述一种新的人格,揭示一种新的哲理。

意韵是艺术家所呈现给受众惟妙惟肖的景真,情笃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它所创造的形象是最富有启示或暗示的,从而为受众提供一个审美再创造的心理空间。

陶瓷装饰的技法多种多样,且不论陶艺家采用何种技法,不争的是他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我国的传统书法、绘画、雕塑以及别的姊妹艺术的经验,追求意韵深藏的陶瓷艺术饰面。

瓷的色质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如玉”。石之美者为玉。玉石以自身的自然特征给人以美感。

瓷素以冰肌玉骨的雅器进入受众的视野。同时也作为玉的替代物成为完美的化身。

瓷上动刀,有伤大雅乎?

事物是辩证的。瓷刻的一大优点是反差大。瓷器透过浅浅的被刻出的各式地子(底),如砂地、席地、草地、布纹地等,凸现其立体感。光洁滑润的釉面因受到錾刻的缘故,瓷面残破后,瓷胎就会裸露在外。这样一来,粗糙而凹凸不平的地子与光滑平整的釉面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光或无光颜色釉面被刀剥离后,现出瓷胎的颜色是白色。在白色地子(底)的衬托下,有色釉面的颜色更加醒目。如用一块无光黑釉瓷板创作瓷刻版画,在被剔出的大面积的白色地子的映衬下,黑色显得更黑;画面强烈的视觉张力,扣人心弦的金石古味、拙朴的感染力,似乎是纸拓的木刻或石刻版画难以企及的!

錾刻出的肌理也可通过着色,与雅洁的釉面颜色和谐相衬,益增美感。錾刻带来的瓷面残缺好像有损整件雅器的完美形象。然而,曾有大画家张大千用神来之笔,画一片被虫蚕食的红叶,残缺不全的叶子上布满蜿蜒曲折的线条。大师化缺损为美妙,向受众传递自然的残缺之美。联想到举世闻名的维纳斯雕像,残缺给受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和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瓷器的完美是美,残缺也是美;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美在自然。

6 结语

瓷刻是一种具备独立的审美特点,有着独特构成形式的艺术。越是独特,就越有个性,也就越有生命力。根深于中国书画的瓷刻技法,以如玉的瓷器为载体,必将得到传承,再铸辉煌。瓷刻作品历来被视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它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收藏价值。

摘要:瓷刻,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集书法、绘画、雕刻、着色、装潢、瓷器于一身。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和情趣;它以独有的可视可触的艺术饰面,诠释意韵之美;它以极具“金石味”的崩瓷,让不同的艺术肌理呈现残缺之美。

关键词:瓷刻,崩瓷,金石味,艺术肌理,残缺美

参考文献

[1]邓散木.篆刻学.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2]曹春生等.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运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2006

[3]江曾培等.文化鉴赏大成.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1995

陶瓷装饰中龙文化元素的运用 篇10

古人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的有鳞有角的动物,能兴云降雨。在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神物,也是最高的祥瑞。它汇聚了人们的信仰、梦想、希望、敬畏。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踪迹,因此形成了龙的文化。上古时代,氏族部落的人们把龙作为崇拜的图腾,但不限于此。《易林》说:“黄帝驾龙乘凤,东上泰山,南游齐鲁,邦国咸喜”,认为中国人的始祖黄帝是龙属。又根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周人则以龙自居。周人原来崇拜鼋,就是鳖。“我周人出自天鼋”(《国语·周语》),可是灭商以后,崇拜龙了。“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诗经·小雅·嘉鱼》)“用昭乃穆,丕显龙光”,(《父钟》)说明他们以龙为尚。因此,在各种各样的材质、器物上以龙纹为饰,是为了标榜自己为龙属、龙子。故上古时代龙纹的使用,除有图腾意义外,还是为了显示自己为龙的传人,反映了中华这个大民族所传承的特定的审美观。

“龙”字最早见于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这说明在中国文明的早期,龙的形象就已经存在了。而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它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所以,人们在陶瓷创作中也是借助龙的形象来表达一种信仰,一种理念。在陶瓷装饰中,龙纹的发展是沿着由原始图腾向神灵崇拜到生活化和世俗化这条轨迹演变的,久而久之,形成古今陶瓷千变万化的龙纹饰,但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这样的主题还是亘古不变的。古往今来,不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对龙纹表现出一定的偏爱,使之成为陶瓷装饰纹样中极有生命力的题材,富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感染力。

2 历代陶瓷装饰中的龙的形象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器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此时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在二里头文化早期(夏文化)陶器上,有浅刻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出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此时的龙纹装饰,又有了新的艺术形象。整体的龙纹艺术,也体现了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所以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凤眼是最美丽的眼睛,是智慧、聪明、感情丰富的象征。

宋代是经济文化相对繁荣时期,是陶瓷工艺的飞跃阶段。南北窑场林立,名扬中外的五大名窑就是出自此时,是陶瓷史上百花争艳、多姿多彩的黄金时代。此时龙纹的装饰极为普遍,有立体的有平面的。平面的龙纹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和彩绘等。龙纹发展到宋代,其体形变化已基本上形成格局。过去的兽体已经消失,固定了蛇的长体。身上的鱼鳞纹代替了唐代的网状纹,脚渐渐的缩短,以强有力的、锋利的鹰爪代替了过去的兽爪或马蹄爪。脚上的肘毛画得较长而有曲线,改变了过去短、少或无的情况。上下唇也有变化,长而尖的上唇缩短了,改变了过去上长下短的现象。宋代龙纹身胖体粗,张大舞爪,给人一种凶猛、威武、气势冲天之感。这是非常成功的艺术佳作(图1)。

元代龙纹很有特色,变化不大,其特征是:身体为弯曲的长蛇体状,体胖身粗,身上饰以鱼鳞纹或网状纹;头细而圆,比宋代或明代的龙头小得多,龙首多无头毛,有个别的绘疏毛;上下颚较长,分张口和合口,下唇上翘,长出一小块似如意头状,张口的多伸舌,舌小如戟状;颈部细小;四肢细而颚力,肌肉隆起,显得颚骨有肉,爪长而微内弯。龙分三爪、四爪和五爪,但以三爪、四爪为多。龙的周围往往衬以灵芝状的朵云,其尾巴长得长而尖,同时还衬以长长的火焰纹(图2)。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矣;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永乐、宣德时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下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口之分,张口的伸舌,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马头,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较少后期的发多。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内弯,显得锋利刚劲。人们称明代的龙爪为鹰爪。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这时的朵云与元代完全不一样。元代的是一头一尾,而永宣时是一头三尾或四尾;元代的云尾显得瘦而长,永宣时的云尾显得肥而短(图3)。

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例如,顺治云龙纹花瓶,龙为张牙舞爪,头细圆,上下颚长,上颚突起,如意状鼻,鼻翼两侧对称的长须向前起舞,头毛成蓬向上竖。但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紧紧相靠,而是距离较大,像鸡爪形状发展,故人们称清代的龙爪为“鸡爪”。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图4)。

3 龙文化元素的内涵

中国文化中的龙形象,始终都不是自然实物的模拟,而是多种图腾综合的想象产物。龙是我国历代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威力无比、善于变化、能兴雨雷而利万物的神异动物。闻一多《神话与诗》说:“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指导他们趋吉避凶。”神化与图腾相比,从社会学上看,它是一种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图腾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畏惧、无奈、被动和无所作为,到对神灵的有可为有可不为,因为神权在中国从来都未占到统治地位,这说明了文明的进步。龙的形象是图腾与自然神综合的演化物。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从陶瓷器上的龙纹发展演变,可以看出,龙纹有一个从简朴到繁丽,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所以龙形象的演变往往也体现了有关龙的信仰观念的演变。龙纹的演绎,深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当然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华夏文化的性格和思维特点。比如说元、明、清三代的龙纹。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元龙头小、身躯长,形体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的,体态轻盈,曲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龙首的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在民窑生产的陶瓷中龙纹更多地保留了原始龙的短粗简洁,稚拙可爱的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感。

龙还具有统一性与包容性,它是原始图腾的优化组合,并整合成一个统一体。这一性格凝聚了民族向心力,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博大和雄浑。龙作为一个整体,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秩序和结构观念,纹样是这种秩序和结构的形象化。如龙生九子的纹样组合成一个团形旋转的纹样就是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为处理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差异等关系提供了文化和心理的保证。另一方面,龙反映了巨大的应变力和创造力。龙能屈能伸,可敬可畏,能文能武,扬威又施恩,威严又活泼,仿佛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龙文化,已经历史地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已经超出原始的图腾文化和陶瓷等工艺美术的范围,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古籍书店影印,1991

[2]孙征.龙纹的流变.中国艺术设计史论,装饰,第100期

当代陶瓷装饰 篇11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陶瓷装饰;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陶瓷艺术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以及变迁,并对促进世界陶瓷的发展以及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陶瓷的发展也带动了陶瓷装饰艺术的进步,而我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则在现代陶瓷装饰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结合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相比较,可以对我国的陶瓷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传统装饰艺术的内涵

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人类发展长河中较为突出的艺术形态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不单单是一种纯艺术现象,它还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造物的创造性行为,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区域,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传统装饰艺术始终是体现当时文化以及艺术水平的主要媒介之一。而传统装饰工艺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一)坯体装饰法

坯体装饰法,就是指在坯体上釉以及烧成之前进行的装饰作业。这种方法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装饰工艺之一,它在原始陶器上就被广泛运用。直到今天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生命力,尤其是现代陶瓷装饰中,它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其中,坯体装饰法的技艺包括刮划法、浮雕法、捏塑法、镂雕法、堆雕法、印纹法、粘贴法、刻坯法、扒花法、沥粉法、绞胎法等。

(二)釉色装饰法

陶瓷装饰中的釉,是覆盖在坯体表面的一层玻璃体,它主要是由矿物颜料以及化工颜料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在粗糙的坯体表面均匀的覆盖一层釉子,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手法。而这种方式早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已经出现。它的发明以及运用,一方面使器物胎体更加的光滑,防渗漏的效果也较为突出,同时又便于清洗,另一方面在增加胎体强度的基础上,使器物更加的美观,并演化成为主要的陶瓷装饰手法之一。其中,常见的釉色装饰法有以下两种,即彩绘法、施釉法。而施釉法又可以细分为浸釉法、浇釉法、刷釉法、喷釉法、甩釉法以及多次施釉法等。

(三)烧成装饰法

在传统陶瓷装饰中,除了烧制前的装饰之外,不同的烧制工艺也会带来不同的装饰效果。这类型的方法通常都是由于受到技术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并且通常隐藏在民间的陶瓷作坊。这种独特的烧制手法在现代陶瓷装饰中也占据着不小的地位。其中,最为常见的烧成装饰法包括乐烧法、熏烧法以及盐烧法等。

(四)综合装饰法

综合装饰,顾名思义就是将上述两种或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手法,运用在同一件器物中。这种方法形式多样、感染力强,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装饰手段。综合装饰法没有固定的模式,陶瓷制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对具体的装饰技艺进行设计,在不断提升陶瓷装饰效果的前提下,使陶瓷的艺术语言以及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从而推动整个陶瓷事业的发展。

二、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一)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当代的陶瓷制作者,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先进的工艺,创造出了极具时代特色且寓意美好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特色以及现代特色。当代的陶瓷制作者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还注重体现陶瓷的艺术效果以及艺术魅力。举例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在创作瓷板画“冬”的时候,就以景德镇传统的刷花技艺来进行表现,且以冬天雪景的氛围作为装饰内容,这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宁静秀美的乡村雪景,还充分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以及爱好,在体现传统刷花技艺的同时,也使传统刷花技艺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我国最具传统色彩的艺术都隐藏在民间,而每一位民族艺术家在寻找创作灵感时,都会从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就像婴儿吸取母乳一般。我国是世界上民族种类最多的国家,相应的民间艺术也异常丰富,像剪纸、泥塑、蜡染、木刻以及年画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我国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也充分吸收以及利用了传承两千多年的剪纸艺术。传统的民间剪纸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以及梅兰竹菊等尽在其中;寓意也十分广泛,有寓意长命百岁的,有寓意吉祥如意的,还有寓意升官发财的,等等。民间剪纸因其简练、流畅、概括以及多样等特点,使得剪纸作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构思到制作的所有环节。因此,现代陶瓷装饰中也充分的吸取了民间剪纸的多种元素,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增加了现代陶瓷工艺品的美观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现代陶瓷艺术家情感以及思想的最终体现。打个比方来说,“京剧脸谱”这一系列的陶瓷作品,就是创作者在使用色釉综合装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民间剪纸表现形式而体现京剧脸谱的优秀作品。其中,创作者借鉴民间剪纸的表现形式,结合自身的创作构思,对脸谱的面块以及线条进行适当的组合,与此同时,借助名贵的色釉装饰来对它进行辅助性的加工,使脸谱的色彩感以及立体感能够更进一步的表现出来。通过这种结合了民间剪纸艺术、脸谱艺术以及现代陶瓷艺术而制作的艺术作品,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作品的传统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我国的现代陶瓷装饰不仅要积极吸取传统装饰技艺中的精华,还要善于推陈出新。现代陶艺更多表现的是创作者的精神以及思想,是当代人文观念以及个体审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装饰离不开装饰技法的运用,而传统陶瓷装饰技艺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审美要求,还能充分表现陶瓷独特的魅力。

三、结语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形成以及发展,离不开传统装饰艺术,也取决于能否对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善加利用。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经验,是要在不抛弃我国传统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及民族文化。只有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技术的新工艺以及新成果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我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璐.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挂饰中的体现[J].新财经(理论版),2010(05):204-204.

[2]张同.浅析传统装饰艺术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体现[J].景德镇陶瓷,2012(02):I0133-I0134.

[3]欧芹.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z1):1507.

古今创新陶瓷综合装饰一体传承 篇12

关键词:陶瓷综合装饰,传统装饰,现代装饰

一、陶瓷综合装饰的表现形式

陶瓷装饰是陶瓷艺术整体中, 表现最为直观、视觉效果最为显著的构成部分。陶瓷综合装饰作为陶瓷装饰领域中重要的一个门类, 所涉及的范畴是较广的, 艺术效果独特,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陶瓷综合装饰也是在陶瓷艺术方面的最新创作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 它综合了青花、新彩、粉彩等各式的表现手法, 所以可以把陶瓷综合装饰成为统一的陶瓷艺术创作表现方法。陶瓷综合装饰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结合了多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技巧形式。同时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在每件陶瓷艺术作品中都会主攻综合装饰附加到另外的一些如青花及粉彩等表现手法。

高温综合装饰中有青花釉里红结合形式、颜色釉和青花结合;有高温色釉与釉上彩综合装饰、刻划与青花或色釉结合等。因其具有形式多样、品种丰富而颇受陶瓷创作者的青睐。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综合运用是釉上彩绘技法与色釉、青花、釉里红、釉下褐彩等釉下技法组合起来形成不同艺术效果的呼应。同时也能考虑到陶瓷的综合装饰也能以雕塑为主宰一体形成, 从古开始综合装饰以雕塑刻划花的画面为主体, 与绘画的结合运用, 这样就自然形成了雕塑和绘画形成的综合装饰的陶瓷作品。在如青花刻划花、色釉刻花开光与青花;许多的雕刻形式也是多种, 主要按照坯体大小来看画面的主要位置放在哪里进行合成。衬映绘画的画面上去之后如粉彩以及古彩的形式, 此等陶瓷作品可堪称之一绝。

二、陶瓷综合装饰的形成发展

从古至今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在不断的创新, 陶瓷的综合装饰之所以形成和发展也要回顾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 从最初的原始工艺材料和简陋的工艺条件, 逐步发展到利用各种坯、釉、彩等多种材料, 运用刻、塑、绘等不同方式的装饰工艺技术, 巧妙结合, 得心应手, 创造出崭新的多种样式和风格的装饰艺术,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点。每个朝代的陶瓷制品都不一样, 每件陶瓷作品都能代表当时朝代的兴衰史, 每件陶瓷综合装饰的形成都有着它特使的历史性意义;从一件作品中可以看到曾经的辉煌与曾经的沧桑, 中国陶瓷史上传统的绘画陶瓷技法到现在的创新形成的陶瓷综合装饰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陶器的发展到瓷器的产生, 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装饰形式, 风格多样, 并且元代开创了是陶瓷综合装饰的先河, 这样就足以证明在古代时就已经开始了陶瓷综合装饰的创新, 使得陶瓷制品在历史上就能长久不衰的经历着各朝代的风风雨雨。随后就是明代, 成化开创了“青花斗彩”综合装饰方法, 成为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大名瓷。”从元代奠定陶瓷综合装饰基础开始, 明代时期作为是稳固陶瓷综合装饰时期, 最后到了清代, 开创了青花斗粉彩的斗彩形式, 青花与玲珑综合装饰新工艺, 清代综合装饰形式多样, 手法丰富。可见从古至今陶瓷综合装饰在一体传承, 现代陶瓷综合装饰已经达到创新的飞越。

三、陶瓷综合装饰的创新发展

现代的陶瓷综合装饰风貌既是崭新的, 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每件陶瓷综合装饰的作品里面有着特殊的含义;陶瓷综合装饰应该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及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 有自由、奔放、纯朴、天趣的艺术风格。因此, 可不拘一格地追求更多的表现手法, 吸取国画、书法、装饰画、剪纸、岩画、蜡染、年画及西方现代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影响及营养, 陶瓷综合装饰的手法都是息息相通, 只有这样继承、创新、变革来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以新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得陶瓷综合装饰在众多的陶瓷表现手法中立足创新时代。陶瓷综合装饰, 是历史孕育时代的产物, 是传统的延续, 又是新生的装饰门类, 艺术前景广阔, 有待人们不断去充实、完善、发展。

上一篇:京津冀都市圈下一篇:自粘防水垫层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