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2024-09-17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精选12篇)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篇1

0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瓷的国度,日用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具有典型民族审美理想的陶瓷艺术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需同时代结合,在社会现代意识的作用下,附加新的特质。另外,更要注重对本土优秀文化积淀的创新运用,如本文提到瑶族服饰纹样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运用,也是力求在探索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蕴含的丰富民族文化性的基础上,能使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走入一个更宽阔多彩的天地。

1 广西瑶族服饰装饰图案的艺术特点

1.1 盘瓠图腾崇拜

人类最初的文化形式往往诞生于宗教,这种多神崇拜的观念,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盘瓠图腾崇拜的影响比较大,距瑶族民间文献记载,瑶族的始祖盘瓠是一只龙犬,由于传说中盘瓠是一只五彩斑斓的龙犬,所以瑶族服饰无论男女都要在领边,袖口,襟缘,裤脚,胸襟等处绣上图案纹样来祈求神灵的保护。

1.2 图形符号的本土特点

因广西瑶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有条件充分接触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受鸟语花香的陶冶,所以她们往往就地取材,模仿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和自然物的姿态,来装饰自己的服饰。虽然是对自然形态的摹写,但也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写生,而是抓住自然形态的典型特征,提炼出具有装饰意味艺术形象的艺术加工了。

1.3 民族文化的动人寓意

服饰中的民族意识在白裤瑶中表现尤为突出。白裤瑶服饰简单,古朴而富有民族寓意。尤其是白裤上五条长短不一垂直的红线条,形如人的五指,据说是其祖先为了保护民族尊严带伤而战,所以在裤子膝盖处留下五指血痕。为纪念祖先,男子们都在位于膝盖的裤脚处绣上五条垂直红线。(图1)

其次图案纹样也表达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她们借物寓意,将自己内心的意念注入到服饰图案纹样中,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具体题材去表现,使物化了的吉祥纹样成为了服饰图案纹样的主题。如用四个如意纹构成框架图案,象征事事如意,再在其中以花朵点缀,象征一年鲜花盛开,生活美满。

1.4 装饰图案与制作方法的联系

另外,广西龙胜的瑶族,因为妇女穿着红色上衣而称为“红瑶”。红瑶妇女制作衣服时,不需要现成图案,而是按衣服布料本来的经纬线条来挑花,左右对称,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图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饰的社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既是物态化,又具有意识形态性。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正是这个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瑶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服饰图案艺术,为我们现代装饰设计提供了众多的天然素材。

2 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元素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图案是一个重要的装饰手段,它可以为本来素净的设计作品绘上彩虹,铺开云锦、裁出花草、泛出涟漪。当然装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仅仅是修补和堆砌,凡事过犹不及。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就是在传统的装饰纹样上加加减减,只有挖掘出传统纹样中的真正内涵,运用于设计中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传承。

广西瑶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绚丽多彩的山花野草,经当地妇女的巧手织绣,与当地的自然风貌相互映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装饰风格。生活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山野自然中的人,已将自我融入到自然,并把自然和生活看做一种境界。那一幅幅服饰图案也就淡然天成般的出现。并且大自然千姿百态的风貌还使得瑶族服饰纹样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装饰风格。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广西瑶族服饰之所以有着无穷魅力,不仅是因为其服装款式、色彩和纹样的美丽,而是因为这些图案承载了历史内涵。这些图案已经化为他们的精神,作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这些纹样已不是单纯的装饰物,硬搬照抄是不可取。

2.1 图形展示空间的变化

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多是二维的图案形态,把它应用在有着具体形态、质地的瓷器上,那么它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因素就会与周围空间的众多因素发生关系。我们要从中谐调平衡,使人们的视觉产生美的联想,最终完成整体的空间美。为此,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应用规律。

2.1.1 秩序感的韵律美

瑶族服饰装饰图案以山、树、草、花等自然物纹样,动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题,将茫茫的原野,潺潺的流水,艳丽的花朵,和飞禽走兽作为原型,简化为几何纹样,通过点线面构成各种不同的轨迹,形象生动。并且图案多以一种对称的组合方式出现,展现一种理性、工整的秩序,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那么在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中,该如何诠释这种秩序感呢?

如图3,由广西全州县东山瑶妇女衣物上提取装饰图案设计而成的托盘,即遵循对称平衡的构成原则,把装饰图案对称分布在托盘的左右两侧。但为了不让画面有过去呆板的感觉,所以这里的对称是相当而言的。右边一组装饰图案在形象上更丰富一些,由单纯的形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表现一种异形等量的关系,给人一种视觉平衡的感觉。同时为了增添画面的节奏与韵律感,作者在对称的图案中添加了一些小的图案元素,装饰在托盘的中心位置。这样,各个元素的组合就有了起伏变化,也使托盘的整体装饰设计有疏有密,节奏感更强了。既诠释了东山瑶服饰独特的民族韵味,又使托盘的整体设计兼具大方时尚之感。再如图4茶杯的装饰设计,设计元素是由上文提到的白裤瑶的服饰图案中提取。具体应用时将有着深刻含义的红色五指图案环绕装饰于杯体表面,虽是减弱了单组五指的形象,但是通过重复排列,让人在一瞬间即捕捉到有序的美感。在这种有序的氛围里,又在杯子的中心位置点缀另一装饰元素,整体设计有张有弛,通过装饰元素的大小的对比,更加明显的突出图案元素各自的特点,产生视觉造型的活跃,从而表现出秩序感中的韵律美。这些装饰元素的灵活运用,在构成形式上体现了起伏变化的韵律,突破了比较程式化的装饰元素原始形态的局限,增强了图形符号的变化,使画面的节奏感韵律感强了。

2.1.2 图形符号的解构

瑶族民族服饰中的图案纹样是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出现的。作为自然物来说,它们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和外在的形式美,但是心灵手巧的瑶族妇女在制作民族服饰的图案纹样时,不只满足于对自然界的模仿,而是选择了自然物中最精美、生动的部分,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夸张的艺术处理,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物像的优美特征,也使装饰纹样更典型了。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图案元素直接应用在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上,仍不免会有生硬的感觉。具体应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装饰图案在构图、色彩和题材上民族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要注重民族神韵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例如图5的杯具装饰设计,图案也是由广西全州县东山瑶妇女的衣服上提取,但具体设计并不是对装饰元素的生搬硬套,而是解构了这个装饰图案,把一个装饰图案按照一定的方法分解成若干个形态,改变了原装饰图案的构成关系,转化成新的图形符号用于杯体的设计。风格简约,又不失东山瑶服饰图案的清新、自然之感,并且通过调整装饰元素的大小产生对比,丰富了画面效果。

分解原始的装饰图案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视觉元素,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图形配置起来重构新空间。我们可以把这些装饰图案看作一个设计元素,通过艺术的解构、取舍获得更标志性的装饰图案,用于日用瓷器的装饰设计。在保留原图案民族韵味的同时,融和一些时尚元素,使画面更完整更富有表现力,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开创双赢的局面。

2.1.3 色彩搭配的动感魅力

因为广西瑶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多是对自然的摹写,所以色彩也多采用纯度较高的饱和色。虽然没有金碧辉煌、富丽华贵之感,却以浓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显示出色彩搭配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使用黑色调和后整体给人艳而不俗的独特感受,体现出广西瑶族人民淳朴自由的个性和丰富的审美情趣。在保留这种优秀配色特质的前提下,笔者尝试对图6杯子做了装饰设计。设计图案选取了红瑶服饰纹样中经常使用的四方菱形元素,并选取纯度较高的颜色进行装饰设计。有明显色调的画面,即使对比强烈也感觉协调。主要在于主色在画面中占有主要面积,有着共同因素,所以,让人感到协调。笔者就图6杯子的装饰设计中就大面积的使用绿色,定下一个开朗的情调,又用紫色作点缀,虽然色彩纯度较高,但是经过调和,图案设计整体感觉协调稳重。同时,笔者为了让装饰图案在白色的瓷质水杯上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还降低了一点图案的色彩饱和度,让整个设计看起来更大方文雅一些。

调和是一种近似,是视觉平衡的需要,色彩的调和就是色彩的秩序。色彩通过对比带来节奏感,又通过调和带来和谐美。上文举出的这些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例子,就遵循了色彩调和的原则。在保留瑶族服饰装饰图案色彩搭配独特美感的前提下,结合时尚的审美需求,使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色彩搭配呈现出多彩的个性。

2.2 民族文化的情感意味

陶瓷艺术的美重要一点是源于材料本身的艺术魅力。这类玉似雪的温润和隽永恰与中国人温文尔雅却不失旷达恬适的品质,含蓄内敛却略带奔放之情的性格,朴素而中正平和的审美观相一致。广西瑶族服饰的图案纹样是出自于当地居民对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而朴素的情感。这种质朴的装饰手法和情感与瓷的那种温润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温良恭顺并有独立性,是一种交融着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境界的理想化器物。将服饰中的图案设计应用在瓷器的装饰设计中,势必带来独特的美感。

美分许多种,自然平淡及纯真之美是很难达到的。纯,在中国美学和艺术中代表着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它同崇尚古拙平淡的美学风尚是密切相关的。纯真之美并不意味着牙牙学语的婴儿,而是意味着达到一定程度后返璞归真的天全,意味着灿烂与厚重,天真与浪漫。将瑶族服饰图案装饰纹样这样质朴的美运用在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中,可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带来新的元素,也不失陶瓷本身隽永朴素的特性,可谓一举两得。

3 结语

在现代日用陶瓷设计中,装饰纹样的设计成了整体设计的一个焦点。而在纹样设计中,纹样的形式和技巧是在不断的积累和深化中发展的,任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借鉴,对广西瑶族服饰纹样的借鉴,就可以为现代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注入很多既民族又新鲜的设计元素。

站在现代设计的舞台,设计师们莫不以民族文化为设计的表现利器,如广西瑶族服饰装饰纹样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更能彰显出不同的特色进而受到青睐和注目,中华民族拥有文化的优势,如能继承其精髓,将开启这蕴藏无限财富的宝库,开拓艺术视野,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它乘着前人的智慧,穿上现代设计的彩衣,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齐彪.陶瓷的起源与流变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12

[2]秦锡麟,金文伟.现代日用陶瓷教育比较.学林出版社,2008.3

[3]孙晶.陶瓷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1

[4]王时阶,蒙力亚.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5]瑶族服饰.民族出版社,1985

[6]洪敏华.哈尼族传统服饰的图案造型分析与设计运用.民族艺术研究,2005(06)

[7]许凡,吴秋英.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精神显现.纺织学报,2007(10)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篇2

指导老师:王爱红

姓名:宋磊

班级:工设2班

学号:201010130205

经过几周的陶瓷设计课程,我在这个课程上面学习到了许多知识,首先 经过市场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画草图、画制作图、做3D效果图这些步骤,我做了三个不同的陶瓷产品。

首先去市场调查了最初的陶瓷产品,让我们一边调查一边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通常人们从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而在产品中得到“用”的满足,艺术品和产品分别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提供给人们。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不仅着眼于“用”的功能,而是追求更多的“附加值”,艺术化和美的享受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国外的陶瓷产品,希望从中找到一些陶瓷设计的灵感,学习国外陶瓷是如何做的,把其中的优点运用到我的陶瓷设计当中去。

在思考方案的时候,我们总是摸不到边,所谓艺术愿意生活,老师要我们运用生活中的元素去设计自己的陶瓷赋予它一定的特色或者含义,我主要是以大自然中的花卉来作为题材,去做了我的两个设计。另一个则是借用的儿童时期的积木去设计我的另一个陶瓷,然后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的好多种的方案,经过老师的指导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让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可行性更高,同时自己的设计不能脱离陶瓷本身的结构和现有的技术工艺,且对美感的要求十分高,稍有不慎,自己设计的陶瓷就很难看或者不实用等等问题和缺点

随着社会向城市化发展的节拍加快,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类思维,审美意识,欣赏情趣不断有新的需求,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中艺术美的享受,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也愈见浓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陶瓷美术设计,向来是自然美的最好传播者。好的设计都需要发现自然美并体现自然美,反映大自然的灵气,显示大自然的脉搏。

在画草图的时候,我参照大自然几种花卉的造型设计出来不同的陶瓷产品,刚开始觉得很多,做了很久也就是那么几套在想不出其他什么造型了,我的思维就局限在一个方框里面了,因为平时没有积累太多关于陶瓷设计者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到了陶瓷设计课程就比较词穷了,方案也比较少,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最后修改成了比较满意的外观造型。

在做3D模型的前面,老师单独给我们讲了一下常见陶瓷的一些结构,叫我们做效果图的时候注意细节问题,基本结构问题,最后就剩下陶瓷的装饰了其中一些重要就是陶瓷的几种釉色,然后就是基本概念和区分等等

通过了四周的陶瓷设计课,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它是一门艺术。是要用心去思索,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我认为这门陶瓷设计课程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论日用陶瓷设计中的个性 篇3

一 个性与个性表现

什么是个性及内容?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而言,个性具有下列八个特性: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复杂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积极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完整性、个性的发展性、个性的社会性。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而日用陶瓷设计的个性我们也同样拥有这二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性格指一个人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二 日用陶瓷个性化设计的表现

在2002年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方案有关日用陶瓷评比原则的第一条这样写道:“造型、装饰的独创性以及整体艺术效果,鼓励具有超前意识的概念性设计”。从这条评比原则中,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日用陶瓷设计界对创新设计的渴望。我国的日用陶瓷设计在西方现代设计观念的冲击下,并没有象其它领域的产品设计那样有质的飞跃。由于被传统的设计观念束缚得太久,我国的日用陶瓷设计总让人感到缺乏创新的活力。

(1)个性化装饰和色彩

装饰是日用瓷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设计师会借助设计因素所组合的视觉装饰:手绘的、雕刻的、喷釉的等等。以装饰的随意表达出消费者对商品理想价值的要求,以促使消费者的联想,牵动人的感情而激起购买欲望。

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表现要素之一,也是最先声夺人的艺术语言。在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中,色彩在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各种情感联想。日用瓷的色彩既要能表现陶瓷的品质与属性,也要触及人们的审美并引起人们的美好联想,寄托人们的个性表达,对色彩的功能性、情感性、象征性行研究,将色彩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充分调动,以满足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消费者由于自身的定位、性格、喜好对日用瓷的色彩提出的不同要求。如红绿彩,是由红、绿、黄、蓝色构成,但在诸多颜色中主调是红,绿色次之。搭配用黄、蓝色调鲜明,对比强烈,使人在精神上感觉强烈、富丽、喜庆、并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

(2)多种材质个性组合

除了日用瓷结构的别具匠心外,材质组合也是表现现代日用瓷个性化的一大要素。如果说色彩、装饰、造型更多的是视觉上的表现,那么日用瓷的材质组合就是在以触觉的方式传递个性因素,彰显独特的魅力。打破固定材质的束缚,巧妙地运用材质暗示,隐喻的作用,寻求多样性,多变性发挥它们的各种优势,使日用瓷更具特点。使用布类、缎带、塑料、玻璃、木质、竹签、金属等等。这些质感不同的材质本身没有任何情感而言。但是它们所呈现的轻与重,软与硬,亮与暗,会产生冷、暖、粗、细等不同的视觉感受,使产品富有了稳重、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配合装饰的画面、内容、散发出不同的个性特色。

三 日用陶瓷设计个性表现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日用陶瓷的市场情况来看,缺乏有个性和时代性设计的产品。从日用陶瓷设计落后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新产品开发周期长,投入大,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新产品的开发意识,一味地满足现状。因而,所谓的设计只是在现有的产品上做文章,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是缺乏日用陶瓷专业设计人才。再次,缺乏从学术上对日用陶瓷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设计观念。

市场消费者的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个性化的产品,因一些细部的个性化处理而让人感到格外地舒适和特别。因此,宁愿花钱不菲,也喜欢选择“个性化”。消费者的共同希望,就是通过设计师们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将普通的物品摇身一变成为个性化的极品。对每个拥有个性化作品的人来说,他们与产品本身建立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上的纽带。就是他们个性表达和原创精神的最佳体现,是“与众不同”的象征。

21世纪的人们更具个性,思维方式更开放,日用陶瓷设计也应跟上这种思维步伐,迎合时代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应具有超前意识,敢于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勇于冲破习惯模式。从追求理性,经验到重视反常规,直觉;从习惯一个角度去认识对象,到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对象。当然,也不能只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还是要认真了解和研究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审美爱好,这样的陶瓷产品设计才符合时代的个性潮流。

参考文献

[1] 陈英丽.《论美术创作中的个性表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年第1期.

[2] 余建荣.刘玮.《日用陶瓷造型设计的创新方法》.《佛山陶瓷》.2009年版第12期.

[3] 吕金泉.《论日用陶瓷设计的时代性》.浙江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4期.

[4] 方文生.《漫谈日用瓷装饰色彩》.《陶瓷研究》.2006年第3期.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篇4

关键词:慢设计,日用陶瓷产品设计,可持续性,情感体验

引言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吃着快餐,坐着动车,用着快递,执著于提高效率,各种速度型名词和现象充斥于生活,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将物品使用到其生命尽头,消费成为经济繁荣的象征,但是物质越是丰盛,人们反而越不满足,担心失去而惴惴不安。与此同时,过劳死与亚健康、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层出不穷。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的感慨不禁让我们反思:“慢的乐趣怎么就失传了呢?”

1、智慧的平衡

在《说文解字》中,汉字“慢”的一半是“竖心”,另一半的上面是日,代表时间,中间是眼睛,底部是手,手与眼有做事的含义,做事做得不好就耽误时间,这样就慢,所以“慢”在汉字中有懒惰的意思,属于贬义词。这是对“慢”字最原始的解释,在大家日常的观念中慢则意味着落后,而落后则意味着贫穷、被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各种媒体上最常见的词就是创新,创新包含着革命的概念,这意味着快速改变,但若希望长久享受创新建设出的美好生活,这就与永恒有关,而永恒则意味着慢享岁月,因此辩证地看待“慢”,寻找一种智慧的平衡,也许就能开解人们由于担心失去而惴惴不安的心灵。

2、慢设计理念

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面对快餐文化的泛滥,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活”的概念,这种“慢”,不是速度上的慢,而是一种放慢脚步、品味生活、回归自然的心态。讲究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用正确的节奏积极的生活,以达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的境界。这种生活方式提出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慢文化”,慢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慢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与设计方法,力图通过设计减缓现代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欲求,主张抛开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政治的桎梏,与自然形成平等的关系,改变对浮华与奢侈的盲目追逐,静享内心的喜乐满足与宁静美好。慢设计有四个前提:1、对地球生态负责;2、减少经济、技术、政治思想对设计的影响;3、减缓对地球资源以及各种消费品的消耗速度,削弱人类中心主义对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危害;4、减弱工业、消费、资讯对产品耐久性的联合侵害。[1]

慢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延展,它进一步提出了纠正过去设计工作中效率为先、消费第一的传统观念。慢设计理念主张人们关心产品内在的“表达”,这种表达超越了人们对产品功能、物理属性和寿命的感知。慢设计主张重新看待人们在不同的环境里使用产品发生的内心反映,将产品投入人与环境中,而不是独立地看待;慢设计的工作过程是个开放、协同合作、依靠共享的透明系统,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到设计过程,和设计者交换想法,以期得到更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慢设计主张设计周期更加完备,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使得设计者超越现有环境,展望到未来的发展,从而成为设计变革的推动者。

慢设计理念从其提出到现在只有十余年时间,由其理论的特殊性决定了慢设计是个新兴、开放的系统,其倡导的设计原则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绝对真理,它等待人们的不断修正与改进。

3、慢设计的现代日用陶瓷

3.1 重新考虑对日用陶瓷产品的需要

慢设计理念提倡消费者与设计师共同考虑日常生活中对日用陶瓷的真正需要,求实求新求美求廉,不为炫耀,也不从众,更别让商业宣传来控制人们的选择。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设计来扭转人们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心态,让日用陶瓷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某种流行风潮主导下的速食产品,使人乐于长期使用,且倍感珍惜。

对日用陶瓷产品不作无谓的装饰,功能与形态合理结合,体现陶瓷原生的质感与色泽,让人通过在特定空间使用该产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来丰富产品美感。例如,芬兰Tonfisk设计公司设计生产的Warm茶具系列,探寻到形式与功能的极佳结合点,自2000年面世以来得到市场的良好反映。该套茶具采用白瓷杯身,紧密包裹以胡桃原木制作的环状隔热套,视觉上设计语言温暖亲切、简洁大方,触觉上木质围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解决了热饮烫手的难题。环状木质底座使得茶具放置更稳定不易倾倒。清洁时,只需将隔热套取起,白瓷部分可以清水冲洗,木质部分用抹布擦拭即可,操作十分便捷。产品的外包装也配合产品的整体设计理念,没有任何装饰朴素自然、致简致纯(见图1)。慢设计理念致力于让使用者与日用陶瓷产品进行内在的情感交流,让产品来感动使用者,促人们产生对生活的新思考,用思考的感悟来丰盛生活,而不是用各种产品来填充。

3.2 注重对环境负责的可持续性

(1)材料与工艺的绿色环保

这里所指的绿色环保主要指生产以及使用两个层面。一是对生产过程的绿色可控性;二是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无害性。前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木柴烧窑到使用液化气,从企业内部废物资源再利用到社会自然资源的大循环,不断的改进工艺与观念,并在制作产品时选择安全环保的坯料、釉料等等。后者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控制陶瓷食器在使用时铅、镉等重金属的溶出量,控制陶瓷洁具的用水量,通过技术改良提高日用陶瓷的耐污性、硬度、韧性等性能,等等,避免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伤害,提高了日用陶瓷的使用寿命并节约自然资源。

(2)功能至上,形态的精简合理。

慢设计主张将人们从消费至上、快速新陈代谢的商业社会中解放出来,强调长期使用某日用陶瓷产品而不频繁更换,以达到自身的满足以及对环境的责任。做到这点的前提是产品自身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性以及百看不厌的精简外观。只有这样,日用陶瓷产品的生命周期才不会因为快速转变的时尚风潮、不合时宜的使用功能而终结。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洗过的水杯倒扣以便沥干杯内残存的水,垂直倒扣时水流出的速度最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倒扣后杯子与托盘形成封闭空间导致水渍更难晾干,韩国的NOTHING DESIGN GROUP设计了一款名为“真空妙有”的水杯,他们将杯子的把手设计成直角,虽然水流出的速度减慢,但完美的解决了前面的问题(见图2)。“真空妙有”水杯造型轻松简洁,适用于各种风格的室内空间,功能特点明显区别于同类日用陶瓷产品,使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3.3 注重情感体验

(1)文化背景的体现

哲学上一个永恒的疑问是: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设计本身是没有界线的,但是在这个常常将世界称为地球村的今天,很多地域特色与民族传统慢慢被淡忘,若我们的日用陶瓷产品能够与传统文化结合,或将古老的传统工艺创新再利用,或使用本土的原生、天然材料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传统的文化和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也无愧于陶瓷在中国八千余年的历史[2]。并能赋予人们对传统的热爱,对纯厚质朴的向往,以及对平衡生活观的重新认识。

(2)愉悦的个人体验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日用陶瓷产品,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快乐与欢笑,在安全、绿色、有效装饰的设计前提下,为日用陶瓷产品附加情趣设计,能让其不但具有物的属性,还能传达更高境界的审美趣味,升华对于生活的体验。例如,美国的Food Face MR&MS笑脸陶瓷餐盘,专为儿童设计,餐盘为白瓷材质,外型与普通餐盘一致,不同的是餐盘内部有一个微笑的人脸,但这个人脸没有头发与胡子,素面朝天,等着人们用蔬菜、水果、香肠、面条等食材为其装扮各种迥然不同的表情,让孩子愉快地自主用餐,并享受创造的乐趣。这个设计加入了使用者的互动,如果没有人们的“装扮”这个设计就不能称为完整的设计,使用它进餐也许比使用传统餐盘要慢,但其带来的乐趣则要浓烈的多。

3.4 合理利用高科技

慢设计力图通过设计还原物的本来面目,但并不意味着回归田园牧歌般的手工业时代,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慢设计必须合理、适度地利用高科技,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国的日用陶瓷属于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产业,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在恰当的环节利用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的制坯、干燥、烧造设备与技术,有利于提高成品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在人类、自然、经济的相互关系中获得长远的平衡。

结语

日用陶瓷产品往往大量生产,制作流程复杂而漫长,占用了大量自然与人力资源,且一旦制成基本无法修改,而人们的生活又无法离开日用陶瓷产品,由于这种特殊的物质属性与市场需求,设计者与生产者应该采用谨慎负责的态度对待日用陶瓷的设计与生产,慢设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指导理念。慢设计在现今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有重要的意义,慢设计强调社会责任,更加体现了设计者的修养,慢有时意味着更艰苦的付出,慢设计理念的推广也许能成为一股力量,去阻止为了快或表面上的快而做假的现象。慢设计理念的推广也能缓解大众对日用陶瓷产品的快速消费与更新换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寻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物质、精神、文化、情感的满足。

参考文献

[1]Alastair·Fuad·Luke.“Slow design:a paradigm shift in design philosophy”Design by evelopment conference,Bangalore,India,December2002.www.slowdesign.org.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1

[3]史跃军.坏了的钟摆—对慢设计理论尺度及实践方式的思考[J].装饰.2010.3

[4]杜军虎.论慢设计[J].装饰.2008.11

[5]刘磊.孙立丰.钊守丽.论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理念[J].中国陶瓷.2010.5

陶瓷装饰2作业小结 篇5

古彩又名”五彩“、“硬彩”“康熙五彩”,它是我国古老、传统而装饰特点又十分浓郁的铀上装饰方法,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彩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古彩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陶瓷装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粉彩和古彩一样都属于釉下彩。

我们学了五周的粉、古彩课程,使我对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使我了解了它们的发展历史,各个朝代的特点,发展和演变。古彩表现的内容:以动物为题材的吉祥纹样(龙、凤、狮、麒麟纹、象、鹿、马、鹤、鸳鸯、喜鹊、蝙蝠、蝴蝶、锦鸡、鱼纹等),以植物为题材的吉祥文纹饰(牡丹、芙蓉、莲花、梅花、竹、松、兰花、菊花、桃子、石榴等),吉祥图案纹样(如意纹、云纹、曲水纹、回纹、八卦纹、龟背纹、方格纹等)。人物、故事题材纹样等。古彩的陶瓷造型包括日常用具、文具和娱乐用品、陈列及玩赏品、各类陈设用异形瓶。

古彩的装饰装饰方法有多种,开始我们先要临摹一张花鸟为主题的图案。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来构图,构图要饱满、平衡。开始要勾勒线条,在勾勒的时候要注意用笔,线条要有硬度,体现一种力量感。挺拔的树干,曲折的行云流水,芳菲的花草,这些要用点、线、面、圈等形式来表现地惟妙惟肖,是我们要一直追求的。在色彩搭配上我们要注意,五种颜色要搭配的既好看有丰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开始我们要把油料撮好,然后把需要用的水料磨好,最好是越细越好。接下来勾线用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下端,食指顶住笔杆的上端,保持方向。要求心平气和,屏住呼吸。每勾一条线,尽力一气呵成。运笔要注意提缓、顿挫。等画好线条以后还要用雪白粉来擦图,以保持表面的干净清洁。然后涂油料,要分染古彩画面中的必要部位,要分部地、有层次地和突出明暗层次由深到浅的染色过程。在填水料的时候要做坝,标水,在填完以后要扫平水颜料。还要注意在绘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水料的湿润,不使其干涸,颜料使用起来就十分便捷。在最后的时候在珠明料勾勒线条的地方重新罩一层雪白料,以保持它的色泽乌黑光亮。然后落款署名。检查色脏,不要以为这个而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在试烧第一幅作品的时候,烧成的作品由于涂水料没有涂平,而影响了画面的效果。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作品中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几天都在做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时感觉不好,的确画画需要心情的,是安静的心,是平静的心。一旦在绘画过程中浮躁了,之后的效果绝对是不尽如人意的。

在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自己也想了很多,心也有浮躁过,有时都想把所有的作品都毁掉,不过自己冷静下来后,就觉得自己刚刚的想法是傻的。干吗要这个样子呢?干吗不再继续呢?最怕的就是没有勇气去挑战,这也是必须要做到的。要有信心和勇气去挑战一切才对啊、、、、、、这是对我自己最起码的要求。我要用我的心去热爱我的专业,去发挥我的能力,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找到自己的出口,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找到自己的路。

画粉彩时,其实和古彩的要求是相似的。只不过有一些绘制手法不一样,比如花骨朵都要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净料晕染。而其他的就要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先用净料打底,再上一层水料。要记住的是,水料里要加人适量的雪白,以降低粉彩水料的鲜艳度。

古彩和粉彩都是一种需要耐心和手感的绘画种类。与新彩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不像新彩烧成前后区别不大。在每一次去取烧好的盘子或板子时,都很紧张,不知道效果是否好。当然这也和我们画画的经验有关。在这五周里所画的作品,都有它们自身的缺陷,还没有可以说是完美的。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的体会到粉、古彩的技巧和奥妙。

短短五周的时间,真让人觉得舍不得,时间如梭,一眨眼就过去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体会粉、古彩。

论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曲线美 篇6

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现状

1.曲线赋予陶瓷制作的简便美

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要经过子模制作、翻模、注浆、烘干、上釉、烧制,经过高温的洗礼才能制出精美的陶瓷。每一步都需要设计主体的精心制作。陶瓷的制作工艺决定了陶瓷的形态。现代制瓷工艺中,对于几何形态的陶瓷可以运用机械化的方式完成。但是对于异形造型,就需要手工的方式进行子模制作、翻模、注浆等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直角部分,因为这样子模和瓷模取不出来。所以这也是在制作过程中曲线赋予制作的简便美。

2.现代陶瓷造型设计现状

中国陶瓷从古至今,它是否已经转换为新的生命与艺术形态,而不再游离或者有悖于现代人的生存语境。总的来说,现在的陶瓷艺术品依然是所谓的“国粹”式的,一直在陈旧的话语框里打转,缺乏对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的有机转化;或者有部分人开始尝试,却往往词不达意,或者言不由衷,将仿写和演绎作为自己的本事,最终成为他人的仿写和复制。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在现代性的诉求与传统艺术本质的发扬之间。

陶瓷造型设计的表现方法

1.形态仿生

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仿生设计的主要内容,强调对生物外部形态美感特征与人类审美需求的表现。

2.仿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

自然生物体的表面肌理与质感,不仅仅是一种触觉或视觉的表象,更代表某种内在功能的需要,具有深层次的生命意义,通过对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创造,增强仿生设计产品形态的功能意义和表现力。

3.色彩仿生

自然生物的色彩首先是生命存在的特征和需要,对设计来说更是自然美感的主要内容,其丰富、纷繁的色彩关系与个性特征,对产品的色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陶瓷大师张尧的原作《生命颂歌》为例,这件作品运用自然的颜色——陶土,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同时造型设计元素上采用曲线,给人以生命力。

4.仿生物结构的设计

生物结构是自然选择与进化的重要内容,是决定生命形式与种类的因素,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与意义。结构仿生设计通过对自然生物由内而外的结构特征的认知,结合不同产品概念与设计目的进行设计创新,使人工产品具有自然生命的意义与美感特征。以当代陶瓷大师张尧的原作《鸟语》为例,造型上运用椭圆的鸟蛋、鸟翅膀,曲线等元素进行设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给人一种有趣,积极向上的感觉。

陶瓷造型设计与曲线美

曲线美作为形式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内在规律性可寻。陶瓷造型设计如使用了曲线,则就要运用相关规律来指导造型设计。对陶瓷造型设计与曲线美的关系研究实际上就是把形式美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具体的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实践活动,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对陶瓷造型设计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形式美讲究调和对比与多样统一,这个原则运用在陶瓷造型设计上便是,对比与统一可以产生和谐之美。在做设计时,曲线的对比是由长和短,粗和细,高和低,繁和简的不同差异互相衬托而形成。使用这些差异明显的线的变化,可以有效避免单调呆板、机械木讷的弊病,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对观众的视觉感染力。统一性是指陶瓷造型设计要满足功能实用和形式美感的统一,作为陶瓷造型组织的规则,这种设计技巧的运用,有助于加强陶瓷造型的规整和风格的统一。利用性质相类似的线型处理的陶瓷造型,还可以采取正曲线与反曲线之间的结合,构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效果。

形式美也讲究对称均衡与比例和尺度,这也是将曲线应用于陶瓷造型时需要认真考虑的原则。陶瓷比例关系是在满足消费者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受一定的生产工艺条件的制约下,结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在设计陶瓷造型时,首先要尊重人们的欣赏和使用习惯,其次在此前提上要与时俱进,适当创新。“在陶瓷造型中,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陶瓷造型物理力学上的平衡,二是陶瓷造型视觉感观上的平衡。”

结语

曲线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运用广泛,它能很好地将陶瓷的使用功能与形式美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曲线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给人温和、亲近,圆润的情感化的体验,体现了现代社会中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篇7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某一功能效用为基础、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工艺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因素综合起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要的设计。

2“孟菲斯”设计流派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意大利“孟菲斯”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极具影响的代表。为此1972年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名为“意大利:新家庭景观”展览,邀请意大利先锋派设计师的作品参展。他(她)们作为后现代设计运动中最著名的设计师小组在展览上展示了那些被经典设计作品包围之外的非同凡响的设计作品。

面对经济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意大利先锋派设计师提出了意大利的新设计理念和一种多元化的设计价值观的美学方向。无论是在文化精神上,还是在设计的形态、材料、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都派生出了许多新的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后现代设计运动,这些意大利先锋派设计师小组被人们称为“孟菲斯”设计集团。

“孟菲斯”设计集团中有一些设计师专注于陶瓷设计,设计了一系列打破以往传统的兼具功能性和欣赏性的陶瓷设计作品,给后续的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等流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笔者此篇论文就试图对欧洲和其他国家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间意大利“孟菲斯”设计集团主要的日用陶瓷设计的设计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些设计风格进行分类,发现“孟菲斯”设计集团的日用陶瓷风格主要为:1、原创性设计2、艺术化设计3、趣味化设计4、仿生态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孟菲斯”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的影响下,日用陶瓷设计的风格主要开始转向:1、人性化设计2、绿色设计。

2.1 原创性设计

2.1.1 意大利设计师阿尔托·幸比克

孟菲斯设计流派的成员意大利设计师阿尔托·幸比克的设计作品“用黑色纹饰样装饰的陶瓷茶具系列”(图1)(茶壶高19厘米,杯子高10厘米,糖盒高7厘米),茶壶容积积较小,使用三角形作为茶壶容积的载体,茶具的主要纹饰使用黑色纹饰通体分布,杯子和茶壶的把手及茶壶的盖子和糖盒的盖子都为纯色。其造型不同于我们从远古以来惯常使用的茶具造型。造型和外观更类似于玩具。设计者使茶壶的使用功能得到蓄意减弱,与功能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观者乍一看,一时感知不到这是茶具系列。

2.1.2 意大利设计师迈克尔·德卢奇

意大利设计师迈克尔·德卢奇是“孟菲斯”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表面非常注重质感表现,较多的使用波普艺术的黑白、冷暖对比。它的设计作品《陶瓷花瓶》(图2)(1987年)采用有机造型,特别是花瓶上的把手采用夸张的环状,有点像80年代外星人接收器的造型,在花瓶的瓶身上用釉料画出现代线条图案互相穿插,图案中的直线感和花瓶瓶身的圆润曲线及花瓶把手的环状形成强烈对比。使花瓶本身除了具备使用功能之外增加了些许情趣。

迈克尔·德卢奇1986年设计的《装饰着纹样的陶瓷盘》(图3)(长42厘米×宽32厘米)还是延续了他的设计风格,在一个白色的白色瓷盘的两边,装上了金属把手,把手和磁盘的连接处被设计成红色小点,大面积的白色更加衬托出红色小点的可爱。

2.2 艺术化设计

2.2.1 意大利设计师迈克尔·德卢奇

迈克尔·德卢奇1986年还设计了《用黑和黄纹样装饰的白色瓷盘》(图4)(长28厘米×宽32厘米),一个圆形的白色瓷盘里挖出一块带有纹样的矩形。陶瓷盘的两边装上了两个颜色鲜艳的小圆形。从上往下看,这个盘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盘子,而是一幅色彩鲜艳光彩夺目的夸张艺术品。

2.2.2 意大利设计师马可·扎尼尼

意大利设计师马可·扎尼尼1986年的设计作品《用三种不同形式与色彩装饰的陶瓷水果盘》(图5)(直径35厘米),他的作品表现了建筑对他产生的影响,三个不同造型颜色鲜艳的瓷器垒叠在一起,看似各不相干,其实却是一个有机整体。

2.2.3 法国设计师纳斯艾里·杜帕丝奎尔

法国设计师纳斯艾里·杜帕丝奎尔1986年的三件设计作品《陶瓷水果盘1》(图6)(直径29厘米)和《陶瓷水果盘2》(图7)(长30厘米×宽25厘米)和《陶瓷花瓶》(图8)(高30厘米)使用了建筑惯常使用的粗犷线条,辅以野性的豹纹和蓝色、黑色的鲜艳釉色结合,作品因为饱和的色彩和丰满的体积感使人不再将其作品视为简单的使用工具,而是可以通过观察体会到作品的象征意义并赋予作品某些纯艺术的特征。

2.3 趣味化设计

2.3.1 意大利设计师毕鲁曼

1997年意大利设计师毕鲁曼设计了一款台灯(图9),好像一位贵妇顶着一顶巨大的帽子或花伞在雨中漫步,说不出的慵懒。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回到家中看到这款台灯,心情会得到极大的放松。

2.3.2 英国设计师卢克·格尼

1989年英国设计师卢克·格尼设计了“T41”壁灯(图10)和“T43”吊灯(图11)。“T41”壁灯采用将一件带底盘的白色咖啡杯倒置,从杯口生出一盏灯头。“T43”吊灯采用三件带底盘的白色咖啡杯围绕一件白色咖啡壶,壶中和杯中都放入灯头,打开灯后,暖暖的灯光从容器中射出,好像一杯杯醇厚的咖啡时光盛宴。这也是一件极富情感化的设计。

2.4 仿生态设计

2.4.1 奥地利设计师的玛托·雷恩

在“孟菲斯”设计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奥地利的玛托·雷恩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陶瓷设计作品常常以动物造型为母题,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大鸟。有的作品被他性别化赋予了精神气质,如称之为“情侣”的雄性Passer passer和雌性passer Noctua。他在1982年设计的“乍得”茶壶,仔细一看竟然是鸭子和坦克的结合。

他可以说是一位独具匠心的仿生学形象设计大师,他设计的作品经常让观者联想到动物或植物。他在1981年设计的《花型瓷瓶》(图12),底座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仙人掌上的毛刺被简化成一排排列整齐的锯齿状花刺,高高昂起的造型极具生命力,顶部托起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苞,真实的鲜花放在这个花瓶中,是一种生命的衍生,彼此相映成趣。

2.4.2 设计师斯坦里·提格曼

“孟菲斯”设计流派的设计师斯坦里·提格曼1982年为AlESSI设计的茶壶(图13)。用了一个圆柱体造型,圆柱体造型的边缘上部设计成一张性感的烈焰红唇,茶水从嘴唇中间留出,缠绕的泥条为壶的把手,仿佛是女人的发辫。体现了作品创造了一种流行、年轻的诙谐风格。

3“孟菲斯”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延续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孟菲斯”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的影响下,日用陶瓷设计的风格主要开始转向:1、人性化设计2、绿色设计。

3.1 人性化设计

在20世纪末美国有关部门的“100年来最伟大发明”的问卷调查活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座便器。它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超过其他任何发明,是极具人性化的设计。现在座便器又发展到男性小便器,女性使用的带温控冲淋设备的洁身器。然后普通浴缸、按摩功能浴缸、冲浪功能浴缸等等。1953年吉奥·庞蒂设计的《坐便器》(图14)没有后盖和后置式水箱,但已经可以从他的设计中看到现代坐便器的雏形。在1992年意大利的《卫生间设施》(图15)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卫生间三件套:带龙头的洗脸盆、带龙头的坐便器和带盖子的座便器。

3.1.1 科勒公司的可以开门的浴缸

世界知名卫浴公司科勒公司更是从行为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的真实需求出发,利用航空气垫门的技术,居然从浴缸最需避免的“破而漏”方向出发设计了一款可以打开门的浴缸(图16)。老人、残障人士可以在洗澡之前打开浴缸的门进入浴缸再把门关上放水至浴缸内部。利用航空气垫门的技术可以使浴缸门不漏水。洗完澡后,老人、残障人士可以把水放掉再把门推开走出来。这样的设计透露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使老人和残障人士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是一件极为人性化的设计。

3.1.2 英国的ILLY公司设计的婴儿咖啡杯

英国的ILLY公司设计的婴儿咖啡杯(图17)采用婴儿喜欢的粉色系,考虑到婴儿的手部力量不够,所以没有采用常人经常使用的只有一边的把手,而是在杯子的两边都设计有两个大圆形环做把手,婴儿通过双手可以牢牢抓住两边圆环来控制杯子的平衡,也使他(她)们的抓举能力得到提升。

3.2 绿色设计

到了21世纪,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人们希望在享受高品质的日用陶瓷用品的同时,日用陶瓷的生产条件更加环保,更加绿色。

4“孟菲斯”设计流派风格对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从“孟菲斯”设计集团的日用陶瓷风格分析中得出“孟菲斯”设计集团的日用陶瓷风格主要为:1、原创性设计2、艺术化设计3、趣味化设计4、仿生态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孟菲斯”设计流派的设计风格的影响下,日用陶瓷设计的风格主要开始转向:1、人性化设计2、绿色设计。这些风格特点无疑对中国日用陶瓷设计带来很多的启示。

4.1 注重原创性

中国陶瓷辉煌灿烂历史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日用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创新观念落后导致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价位、低水准徘徊。而且日用陶瓷生产厂家之间互相模仿抄袭,谁家的样式好卖,大家一窝蜂的仿制,仿制的过程中不注重自身企业赖以生存的原创设计能力的培养,长期甘于做国外顶尖陶瓷企业的OEM(国外厂商的代加工企业),国外顶尖陶瓷企业拿着产品可以以极高的价格赚取利润,而国内OEM企业只能拿到的一点点的代工费。所以注重产品的原创性对于中国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十分重要。例如: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造型独特、品种丰富、花面装饰日新月异,每一种造型饰30个内容、形式不同的花面。新奇的装饰比比皆是,所以日本的高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享誉世界。

4.2 艺术化设计

中国陶瓷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现在也可以看到很多身怀绝技的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大师。但是这些身怀绝技的陶瓷艺人和陶瓷艺术大师的身影较少出现在中国日用陶瓷生产的第一线,因为他(她)的作品多为观赏性陶艺,他(她)们自身作品的收藏市场就很好,所以造成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缺乏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俱佳的设计者,这就造成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艺术品质的逐渐降低。而被称作瓷器界的劳斯莱斯世界知名品牌的德国“Meissen梅森”瓷器,它的每一位彩绘、造型师都必须经过数十年的艺术与技术培养的真正艺术家,所以从萨克森公国时代至今,“Meissen梅森”瓷器始终是欧洲王室、明星和政治家追逐的对象,其价格一直贵如黄金。

4.3 趣味化设计

随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快捷生活同时,也骤感到生活压力的增大。世界在变化,变得更加拥挤,而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带有情趣设计的日用陶瓷物品,能够调剂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4.4 仿生态设计。

21世纪的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寻求返璞归真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了达到人类在心灵上回归自然融合的状态,在建筑、家具及其它许多商品上都开始以自然的设计风格作为主流,生活日用陶瓷的设计大量出现仿自然形态的产品,如仿大理石、仿鹅卵石、仿木纹、仿玻璃等质感的地砖;仿荷叶、竹木等造型和肌理的日用陶瓷设计大量出现并流行。

4.5 人性化设计

日用陶瓷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使用它时的功效最大化。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时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合理地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设计中,使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形态设计趋向更加合理。比如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患者,他(她)们疾病的特点是的手会不停颤抖,所以为他(她)们设计的瓷杯(图18)是将普通瓷杯的上部扩大,防止手颤抖时将水泼洒出去。

4.6 绿色设计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日用陶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陶瓷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减排、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避免有污染的废气的排放,在陶瓷生产中杜绝有害金属的使用,应尽量增加陶瓷产品的自洁、抗菌、杀菌及控制反射性元素的存在。

5 结语

“孟菲斯”设计流派开创了敢于突破一切固有模式和所有陈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扩展了人的视域,给人以新的启迪,它的确对世界设计界和理论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日用陶瓷设计者可以从“孟菲斯”设计流派设计精神和特点学会充分把握好追求优秀设计的尺度,及时更新自己的设计观念,关注人的因素研究和消费市场的动态,从而促进中国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革新和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行。

参考文献

[1]韩巍.孟菲斯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价值取向 篇8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日用陶瓷设计作为一种媒介, 在新时代的诉求下, 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的看来,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一、基础——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虽然设计物装饰功能的重要性在工艺美术运动伊始已被威廉·莫里斯纳入思考的范畴, 但直到后来的包豪斯和罗森塔尔的灵魂人物沃尔特·格罗佩斯才把设计物的审美和实用双重属性结合起来[1]。格罗佩斯认为:“功能的合理只是使用价值所依靠的创作过程的物质方面。其另一方面, 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要求, 是与物质方面同等重要的。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生活本身的统一体中找到根据。”[2]审美和实用的结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也一直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日用陶瓷必须要做到赏用结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但在现代社会文化与环境的诉求下, 赏用结合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变化。

在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方面, 细化符号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需要。现代日用陶瓷的器形式样种类繁多, 但器形的使用流程却必须适合于人们的习惯。那些样式优美, 但使用起来相对别扭的器形永远不会是一个时代的主流产物。要做到造型优美, 使用流程又相对清晰的日用陶瓷设计, 就必须要求陶瓷器物本身的语言要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其使用方法, 而这种语言的传达, 是通过符号识别来实现的。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成器物群的单个物件的功能必须明晰。比如一套咖啡具, 咖啡壶在造型和大小上面都与奶缸有所不同, 这是咖啡壶本身的符号识别要求所决定的。二是器物盖口的开合标识必须清楚。现在陶瓷器物造型多样, 盖和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有时与传统的造型结构有着极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器物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开合引导标识来引导消费者正确地使用。三是与使用相关的标识越来越细化, 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心。现代的设计无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足。比如四个造型和色彩都一样的茶杯, 为四个坐在一起聊天的人服务时, 常有拿错杯子的现象发生。那么四个杯子的造型、纹饰和釉色等的差别将会解决这一矛盾, 这也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在审美方面,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将会进入一个不只限于视觉审美的时代。日用陶瓷在大多数时间里, 没有处在使用状态下, 没有与人发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 它充当的是一个装饰用的陈设物品, 这也是在过去很多年里, 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视觉审美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就算是一段时间不长的休息, 也追求要有很高的质量。日用陶瓷产品恰恰是在这一小段时间里, 在使用状态下为人们服务的。使用过程中的手感 (触觉) , 将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课题。现代陶瓷材料的进步, 使瓷器、陶器和炻器都成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品类。对每一种材料的合理利用, 和对釉的合理选择, 将会带来一顿丰盛的触觉大餐。此外, 其他感觉, 如听觉和联觉, 也将会纳入陶瓷设计的思考范畴。

总的看来, 赏用结合的日用陶瓷设计将会一直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设计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其体现方式也在演进。

二、发展——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设计作为一种媒介, 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对各个矛盾的调节, 已经是现代设计的一大主题。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环境, 要求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必须发挥其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和使用的调节、对环境的调节两个方面。

(一) 对小关系的调节——对生产和使用的调节

陶瓷制品的物质性决定其生产必然受限于相应的规律, 同时在生产的组织过程中, 也会出现很多相应的矛盾。当几种矛盾同时存在时, 必须通过设计来解决, 以达到相对的平衡。在日用陶瓷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中, 一方面强调整体都是由各要素构成的, 另一方面又要求对每个子系统都必须从成分构成、结构、相互联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从而进行调节。当然怎么样做到利益最大化, 一直是日用陶瓷设计的一个研究课题。

现在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时代, 设计产品能否很好地为人们服务——为人所用, 是权衡一个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所关注的不仅限于使用方便与否, 而且重点在于关注在使用过程中, 产品是否能很好地与使用者发生互动关系。在艺术设计领域, “体验”这个词已经非常时髦, “体验设计”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让人们不知不觉地享受于使用物品的快乐中, 体验设计将成为设计发挥其调节功能的不错的方法。试想, 进入一家餐厅, 点了餐以后的那十多分钟, 顾客们是怎么度过的?如果这时顾客们发现餐桌上面的餐具可以随意组合成新的式样而乐于其中, 这也减少了等待过程中的几份无聊。

产品造型107

当然生产和使用这两个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要真正体现设计的价值, 要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和研究。

(二) 对大关系的调节——对环境的调节

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促使在不断地改变自然, 设计作为改变自然的一种手段,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使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不但包括自然环境, 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

陶瓷材料, 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有机材料相比, 有很多优点, 但还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至少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石油”。面对此问题的提出, 对陶瓷矿石资源的有计划开采固然是一个解决方案, 但怎样利用好资源才是现代陶瓷设计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对先进工艺的运用, 对合理结构的构思, 对器物品类的优化组合, 都将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使用物品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和群体中的人, 而物品本身与周围其他物品又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工环境, 这就要求现代的日用陶瓷设计必须立足于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调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所有人的呼声, 日用陶瓷作为一种媒介, 其设计自然也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以实现调节功能的日用陶瓷设计, 体现了设计者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表达出设计者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现代设计师们需要认真对待的设计题目, 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一大主流。

三、开拓——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发展, 设计的功能也在一步步扩充自己的领地。设计发展历史证明, 社会要求设计功能出现的顺序是: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调节功能——引导功能。设计的引导功能是通过设计师赋予设计物大量有益且超前的信息, 在设计物与人接触过程中对人的思维观念发挥一定作用, 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目的的功能。与赏用功能和调节功能相比, 引导功能是建立在“构想——设计——引导”这一模式之上的。它需要卓越的设计师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合理健康的未来社会, 并通过具体设计来引导和促使社会向这个方向前进。它的关键点在于设计者的合理构想, 而着力点在于受众的思维观念, 在日用陶瓷的引导中, 引导的是一种态度。

以此看来, 日用陶瓷设计在实现引导功能时具有先天性的优越性, 它的使用过程总是伴随着一些格调比较高雅的活动, 从而在引导和改变人的态度时, 能较容易地达到目的。作为一个日用陶瓷设计者, 应当对生存环境进行思考, 并为未来的设计找到一个合理的去向。《论语·述而》有云:“游于艺”, 认为人的个人修养在艺术中升华, 这似乎已经给陶瓷设计一定的启示。设计师用艺术的手段把对未来的期望倾注于器物之中, 受众在使用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那一份份伴随着“艺”的关怀和责任, 是发挥引导功效的主要方法。

实现引导功能的设计, 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要求设计师具有更高的智慧。

与其他功能较多使用系统化设计相比, 引导功能更多的需要使用直觉设计, 它不能从社会提供的数据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需要构想。日用陶瓷设计的创意取决于设计者的智慧。

(二) 设计区域在时间上更关注未来。

引导功能的实现, 是处在未来世界的角度关注现今世界, 从而实施引导。未来日用瓷的使用环境与现在将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是在改进现有不足的基础之上发展变化的, 虽然关注未来有点难度, 这一点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 设计者的主要活动应是合理构想并科学论证。

在整个设计的实现过程中, 构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当然它不是空想, 是在构想和论证交互的过程中完善的。

(四) 对设计的认识应上升到哲学高度。

设计的引导功能看不到, 摸不到, 甚至不用心还有可能感受不到, 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的。它作用于人的微妙意识和相关思维活动, 一般是在隐性设计中得到体现的, 是在受众对日用器物的观赏和使用过程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 都将伴随着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环境的思考。

四、结语

在现阶段, 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分别属于三个层次, 即基础——发展——开拓。实现赏用功能是现代设计的基础, 当今时代要求现代设计的重心应向实现调节和引导功能上面偏移。当然这三重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 同时具有三重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才是今后设计的一大主流。

参考文献

[1]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

[2]李敬一.中国传播史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烈.虚拟体验设计的结构层面分析[J].装饰, 2009 (11) :84页

[4]郑朝辉.以日本为例谈环境识别系统和环境的和谐设计[J].装饰, 2009 (11) :120页

论日用陶瓷中的触觉设计 篇9

日用陶瓷,顾名思义是为日常所用的陶瓷。日常中的生活饮食,食品盛放处处可见日用陶瓷的踪迹。这样的陶瓷艺术首先应是适用的,服务于生活的,是一种“实用工艺”,是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谈艺术的产品。陶瓷的可塑性极强,使得日用陶瓷的造型丰富而广博。但日用陶瓷中的碗、杯、盘、碟、壶、罐等陶瓷器皿造型样式都须遵循它使用的功能性、便利性及手感性的实用上再去谈变化、审美、艺术。不同的器物具有不同的功用,造型就需要满足不同的功用来完成作为人类物质生活依托的使命。

作为器物的日用陶瓷包含视觉、触觉的设计。“视觉”是我们所看到的“美与不美”!“触觉”是我们所触摸到的、触碰到的“手感”“口感”好与不好,它因“用”的使命而不可或缺!因此对日用陶瓷的欣赏或是评价,要从“视觉”“触觉”两方面去考虑:有良好的审美价值,符合时代美感;遵循人机工程,方便、实用,手感好。由此可见日用陶瓷的触觉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用陶瓷的设计离不开两个元素:造型工艺和材料。无可否认,他的触觉设计也正从这两个元素入手设计。

1 日用陶瓷造型的触觉设计

在日用陶瓷造型的触觉设计上须关注手口的人机工程学以满足“用”;另外我们还要从形态设计语义、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

1.1 人机工程学角度的触觉设计

人机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分析设计使产品“以人为本”,更好的“为人服务”。日用陶瓷多用作“食”器,这使得在造型设计时应多考虑手部、口部的触觉设计。了解手部结构,了解抓握的原理,了解日用陶瓷与手接触的方式,进行细节的考虑与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手部用力和疲劳,使之舒适;了解口部结构,使得“口感”触觉更完美。

以壶具为例。东汉·许慎《说文》中注:“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壶,昆吾圆器也。”壶,是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咖啡等液体,且多配杯而用。壶作为要将液体分倒入各杯中的主器,把手的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时如何使其手感好,便于抓握,便于施力,且不易滑动,这就需要结合手掌结构,增加触觉设计。

“手的抓握主要靠手部的肌肉骨骼系统,手部肌肉协调作用使手主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达到灵活抓握并进行移动、倾倒等操作”[5]。抓握住物体需要五指卷曲,物体过细、过粗都不利抓稳。指球肌、大鱼肌、小鱼肌接触把手,肌肉结合皮肤的罗纹起到减振、防滑的作用。壶局部的触觉设计考虑就要放在这几个肌肉接触到的部位。

壶把手的触觉设计。如图1(来自网络呢图网),壶身圆润饱满,壶身与壶把手、壶盖把手组成的三个圆,富有节奏。单纯从造型角度分析,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它实用吗?壶把手的设计明显不合理—体过细、形过圆,使得抓握的手感不好,使手易于疲劳。体过细、形过圆的壶把手要想拿起装有液体的壶身时,势必要用很大的力,这样的触觉设计无疑是失败的。如图2,一位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仙人掌茶壶,壶把手的粗细正好使手指卷曲握住,把手的长度大于手掌宽度使得更易抓握,同时把手上方粗于中部,使之防滑,这样的触感设计是值得借鉴的。

壶盖提手的触觉设计。壶盖提手主要是通过大拇指、食指的捏合以达到打开壶盖的作用。因此壶盖提手的设计就应符合手指及手指间的尺寸:过小、过矮不易捏起,并会感觉过于吃力;过大不利于单手拿起。笔者认为壶盖提手的触觉设计在高度大于2cm,直径在1~12 cm之间,比较符合手指的拿捏感。

杯口的触觉设计。杯口直接与人的嘴部接触,而人类的嘴唇是非常敏感的。光滑圆润的边沿会给人们很好的触觉体验,有一定厚度、弧度的口沿能增加触觉的舒适度。

当然局部造型的触觉设计,离不开整体造型的考虑。局部与整体相辅相成的,达到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触觉设计,才是成功的触觉设计。

1.2 形态设计语义学、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

日本手感设计思维认为:好的设计要有“触碰前有手去触摸的冲动;碰触时有手感觉到的触碰刺激;触碰后延伸出的思维反射”[6]。任何产品都具有形态、肌理、材料的视觉因素,我们丰富的触觉经验会通过视觉传递,并判断出可能产生的触觉感受,也就是视触觉。这就使得一件物品的视觉因素会引导我们去接触还是逃避,就如同平日看到婴儿的肌肤,我们忍不住想上前摸一下,而看到仙人球时就会避免去碰触一样。

触觉设计是从注重视觉开始的设计,只有结合形态设计语义学,通过感官的、心理的互动体验进行触觉设计才会是成功的。在图3的玻璃杯中借用手指形状的凹槽,这一视觉马上就转变为了触觉的行动,同时它符合手的结构与拿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触觉设计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滑作用。日本的众多日用陶瓷设计中特意保留手工的韵味,触摸手工痕迹,不仅有质朴感,更有一种手工的触觉温度,视觉结合触觉,使用的功能也变得可见。

触觉的设计还应考虑其适度性。触觉是以手部的皮肤感知为主的,当过于尖锐时,它就成了一种伤害。图4笔者针对视障人群使用的便利性而设计的作品《触.动》,借用盲文进行了一定的装饰。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盲文的意思,使之辨别罐中物体,另外借色彩的心理使常人也能有一定的辩识(如黄色罐,盲文为“酸”字),并在设计元素组织时不抛弃视觉的美感设计,使视、触觉都具备一定的美。小点的制作需考虑它的触觉适度性,点过高给人刺激过强不利手感舒适,点过矮刺激过弱不利视障者触摸感知。

2 日用陶瓷质感的触觉设计

材质的肌理直接影响着触觉感知,它是触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材料不同,给人质感享受也不同,陶瓷具备传统材质自然、舒适的感觉。日用陶瓷是泥与釉结合火的艺术,材料本身的属性加之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塑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1 陶瓷泥、釉本身的质感带来的触觉感

陶、瓷结合釉使其具有多种触觉特征:可粗犷、朴素、浑重,可细腻、光滑、华丽、轻薄等。现代硅酸盐工程的不断探研,使得釉的呈现更加丰富。釉色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光泽细腻,有的粗糙厚重,陶瓷披上这件外衣后,使得触觉的设计更能贴近要求。高丰先生在《中国器物艺术论》中:“瓷器的釉质,不仅对于人的视觉和听觉有舒适的感觉,其中这舒适感觉也不外乎触觉。尤其是用做餐具和茶具使用时,其手感更是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9]。

借用陶质朴、粗犷的触觉感设计的禅味、田园风韵十足的茶具,给人安稳寂静,接触如石般自然感受的同时,因触觉的“粗糙”更起到防滑的作用。

而瓷细腻、润泽,其“类玉”就是在模仿大自然的杰作“玉石”的质感、触感,冰清玉洁、细腻的肌理、手感使受众为之动容,同时显现了瓷的高贵、典雅。

陶和瓷都具有这种模拟自然形态的能力,如是的肌理触觉感受,更符合受众那与之俱来的自然感知。利用陶、瓷不同的泥料特性,利用其优越的触觉感及其带来的触觉联想,使日用陶瓷点缀更美的生活。

2.2 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触觉肌理设计

日用陶瓷在从泥到坯到陶瓷极尽72道工序,在这漫长制作工艺中下可任由创作者发挥。如拉坯成型借用轮制旋转制作出各种圆器,在生产常态下陶瓷生产者会努力借助手或工具使之光滑。但创作者们有意识的保留轮制的凹凸、流畅的线条,具有一定的触觉肌理,更增加了旋转泥痕的随性视觉美感!如图5美国Richard burkett的陶艺作品:壶身与壶嘴都用了轮制时保留的凹凸线条,流畅而圆润。壶身在坯体干之前挤压成椭圆形,打破正统的圆器,加之色釉的流动正好又突出了视觉的触觉性,使作品现代而富韵律。

注浆成型更是日用陶瓷中常用的一种工艺。现代设计思维的全纳性,使日用陶瓷的设计者巧妙的借模具的接缝,保留那些纹路,使光洁无变化的坯体上有一些自然、随性的留痕,这样的肌理美化视觉的同时,也增加了触觉的多样性!注浆成型更棒之处还在于翻制自然界、生活中各种美丽肌理,使日用陶瓷拥有各种随性古朴的触觉韵味!

陶瓷的各种烧成方式,如柴烧、盐烧、乐烧也为触觉肌理的设计成为一种途径。乐烧,因其烧成过程中借用急速还原使坯吸附碳,同时使釉中部分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纯金属;在陶瓷出窑时借急速的冷却,造成釉的冰裂效果、偶然的细碎裂纹,这更是自然天成的触觉肌理设计!

3 日用陶瓷装饰的触觉设计

日用陶瓷装饰可谓是多种多样,一有借用色釉装饰,二有在坯体上进行雕、刻、捏、塑、印等各种装饰,三有借助综合材料的装饰。这三者的装饰都拥有良好的触觉设计可能。釉质可粗糙可细腻,可光亮可暗淡,可流动可静谧能创造出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这就要设计师结合日用陶瓷的风格及客户群的需求进行适时设计。

3.1 陶瓷自身的装饰触觉

陶瓷的可塑性及无限的创造可能,使其在触觉设计时能进行各种仿制触觉肌理的设计:皮质,衣纹,花纹等等,借逼真于某种物质以激起观者想要触摸的情绪。笔者姑且借陶瓷日用瓷的坯体装饰“印”之方法一探其奥妙。用“印”的方法,借身边各种自然物、人造物或自制工具进行按“印”,就能呈现出具有凹凸肌理的可触纹理,再通过一定的设计排列,就能达到视触觉优美的陶瓷作品。这对日用陶瓷的设计无疑是一种锦上添花,对使用者更是增加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图6笔者的试验性作品《痕》,借工具的压印,使单一的盘子具有一定的随性美、自然美。艺术史学家伯纳.贝瑞森曾写:“触感价值将艺术的能力、强度、与真实新鲜地传递给观看者。…总是鼓励我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去亲近、捕捉、去拥有或是游走在他们之中。[7]”日用陶瓷是生活的陶瓷,更是艺术的陶瓷,重视触觉肌理提升产品的形式,增加它的使用与审美价值。

3.2 陶瓷与它物结合的装饰触觉

日用陶瓷的设计在综合材料上的运用也更加的广泛,如藤、木、竹、金属等的介入。不同材料质地与陶瓷相配,使视觉上有了质感的丰富与对比;另外更增加了不同触感的组合设计。如图7的分茶勺,润白的茶勺加上质朴的竹子,纯净的色彩,给人禅意的宁静;茶勺上的小洞与竹节的小凸点交相呼应,增加了视触觉的设计感;更为重要的是,茶勺的柄因竹节的可触、可握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看似不经意的搭配却展现了完美的触觉设计。

陶瓷的装饰语言如浩瀚大海般丰富,敢于创新,敢于结合各种视觉、触觉的设计语言将为日用陶瓷的实用及艺术添彩。

4 结语

通过身体的触碰、触摸的手感是不分民族、不分时代的,他潜藏在人的意识里。良好的触觉感设计能让人体验自然与时尚。触觉设计广泛地被现代设计界推崇,作为日用之目的的陶瓷,触觉设计增加了审美性,实用性,具有其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人性关怀的意义。

日用陶瓷作为产品,协调运用其造型的多变性,材料的丰富性,工艺的多样性,装饰的生动性,提高其触觉的设计,增加其生命力,这必是触觉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日用陶瓷造型关注手口的人机工程学,并从形态设计语义、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陶瓷泥、釉本身的质感触觉;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工艺的运用如拉坯留痕、注浆模拟自然的触觉肌理;陶瓷自身的装饰,与它物结合的装饰性触觉感,都丰富了日用瓷的触觉感,使得触觉设计在日用陶瓷“用”的前提下,增加其实用性,审美性。

关键词:日用陶瓷,触觉,触觉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硕.触觉设计之我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07:32-35.

[2]王雅莲.日本手感设计之美学启示[C].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高端论坛暨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三)-哲学概念论文集,2014,05:7-9.

[3]刘谦.谈实用、美观、经济三因素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3(07):76-78.

[4]王筱静.论肌理在陶艺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5]苏远,王健.手抓握功能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14(06):91-95.

[6]印秋萍.移动终端的手感体验设计思考[J].包装工程,2011(10):63-66.

[7]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95.

[8]余靖,陈琳娜.日用陶瓷造型的“非主流”设计[J].中国陶瓷,2012(10):68-71.

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进程与解析 篇10

中国是制造并使用瓷器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陶瓷中最主要的产品均为日用陶瓷,供人们在日常生活大量使用,因而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的因素,即使产品能够让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实用。从原始社会直至当代,日用陶瓷的制作者们都遵循着服务于消费者的原则,尽可能地使产品人性化,以达到畅销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日用陶瓷的制作开始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生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日用陶瓷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要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工业化面前更需要人性化设计,体现工业时代的人文关怀。

1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概说

日用陶瓷作为一种生活用具,它的使用功能是设计中要注意的最大根本,这是我们产品物质第一性和产品目的性所决定的。日用陶瓷的每种形态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为人服务的最根本出发点,因为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要接触的,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是基于人的生理需求,随人的视觉、触觉和应用而产生的功效。与这种生理和心理功效相辅相成,与现代设计中人性化设计考虑是不可分开的,是20世纪中期适时出现的“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研究运用人的智力和体力的一门学科,包括有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等于产品发生的一些关联,它所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这里我们就日用陶瓷设计方面相关的几个主要环节—人的生理条件、人的精神因素与产品的使用功能的相互关系稍加展开。

(1)人的生理条件与产品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日用陶瓷产品在我们现代生活空间中几乎无处不有,人们天天与之接触,使用它、感受它。它们有时相当于人的某种机能的延伸或变异。因此,要设计出符合人体机能需要的陶瓷产品,有必要对我们自身生理机能的相关部分有所了解,并通过设身处地的实验来进行设计实践。手是人体中接触物品最多的器官。日用陶瓷中的壶、杯、碗、碟等器皿,都会以不尽相同的方式在其应用中与手发生关系。因而,日用陶瓷产品必须传递给人一种良好的手感,即符合人手基本结构尺度,动作范围和方式的许可程度。日用陶瓷的相关造型的基本形态的确立和它的各部位相互之间过渡的处理,要严格遵循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一些产品构成法则,最终我们从日用陶瓷产品的造型形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仅仅是就一方面来举例,日用陶瓷产品还有很多方面与人的生理条件相关。

(2)人的心理因素与产品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感受与日用陶瓷产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否关系到这件陶瓷产品设计上的成功与否。日用陶瓷的设计上不仅仅要顺应人的日常行为方式,而且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人的某些功能需求。关注人的心理因素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上就又回到了日用陶瓷产品的形态上面:各种形态,各种肌理,各种色彩,合理地将这些总的陶瓷形态组合在一起,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感应,使得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得到最大的满足。一件设计完美的日用陶瓷外观给人美好的视觉印象,而且这种印象还可以深入人心,使人见到后心情愉快,赏玩不已。我们要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使得设计相关的日用陶瓷能为消费者满意。

总的来说,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尺度和行为方式的日用陶瓷,会与此同时也拥有相应的形式美感,进而传递给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作用和双重享受。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附着在它本身实体上,让人以视觉、触觉感知的方式承受其释放出的人文气息与精神。

2 古代日用陶瓷人性化进程略说

陶瓷器物的发明本身即是基于日用的目的,早在远古陶器时期人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从美观和实用两方面努力,以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如原始彩陶的纹饰大部分只装饰于器物的中上部,而下部极少描绘纹饰,这即是出于对原始人类视觉习惯的考虑,因为原始人席地而坐,下部往往放在地上的坑中,只能观察到陶器的上半部分。再如陶器表面的各种压印纹除美观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人在使用时能够把持更牢。有关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原始人在制作日用陶器时即已经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后来的人性化设计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后期,中国率先发明了瓷器,瓷器成为更具实用价值的器物,其具有光洁透明、便于洗涤、不透水等优越特性而很快取代陶器成为最重要的日用陶瓷器皿。瓷器发明后,直至南北朝时期,曾长期作为贵族用品而不为普通人所使用,因而大多数器物器型精美,既作为日常之用又作为艺术陈设之用,其中亦不乏人性化设计元素。例如唾壶,从吴国到西晋时皆为仿商周铜尊的样式,从东晋开始,由喇叭口变成盘口短颈,扁圆腹,底由圈足变成平底,至南朝时则更扁,底为平底和假圈足。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复杂到简单,容量由大到小的更适合日常使用的唾器。

唐代开始,南北瓷窑产量日渐兴盛,平民亦开始大量使用瓷器,而至宋代则更加繁荣,全方位适应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的日用瓷不断涌现,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加普遍而广泛,器型更优美、装饰更艺术、使用更方便。例如执壶,从壶流到壶把设计日益完善,壶流加长、壶把更适合把持,壶盖与壶体结合更紧密,既美观又实用。再如斗笠碗,泡茶时茶叶沉于底部,倾倒时则可迅速倒净,非常适合饮茶之用。元代时,日用瓷出现了新的设计倾向,即在设计上尽量靠近和满足游牧民族的生活需求。如器型明显变大,出现了大盘、大罐以适应游牧民族盛装大量食物的需要,胎体则变得厚重,以能够长途运输而不易破损,另外还出现了高足杯,以使游牧民族能够席地而坐时易于将高足杯托起。

明清时期,彩绘瓷全面兴盛并成为主流,在对艺术性追求的同时,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亦丝毫未放松,人性化设计又推上了新的高峰。景德镇成为明清时期日用瓷主产区,绝大部分宫廷用瓷和民间用瓷由景德镇提供,其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除胎釉和彩饰精良外,人性化设计亦功不可没,其人性化设计痕迹随处可见。如明永乐压手杯,胎莹釉润且正好合于手持,从而成为一代名品。宜兴紫砂陶壶亦因为适合饮茶使用而迅速兴起,紫砂壶从选材、器型到装饰上都遵循着人性化设计理念,名闻遐迩。

3 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实例分析

包豪斯宣言中曾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中国曾经长期走在世界日用陶瓷发展的最前沿,不仅适用于国内,并大量远销世界各地,甚至在17-18世纪时,曾经风靡欧洲各国王宫,深受西方贵族青睐,优秀的设计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当代中国仍然是产量最大的陶瓷之国,但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因而我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求变,特别是需要加强人性化设计,以适应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我们都有体验,在生活中的茶壶、咖啡壶的把、盖的造型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件产品。其实这主要由各位消费者的生理功能所决定。日用陶瓷把柄设计较一般要遵循简洁的设计原理,要适合人手的生理要求。一般地,在设计日用陶瓷把柄部分时,把柄部分的高度设计不应该低于75mm,宽度则不小于25mm,不大于55mm,把柄本身宽度为18mm,厚度为10mm较为合适。日用陶瓷的相关造型的基本形态的确立和它的各部位相互之间过渡的处理,要严格遵循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一些产品构成法则,最终我们从日用陶瓷产品的造型形式中体现出来。人们用茶壶时,有不同的端拿方式—端把方式、提梁方式、侧握方式、一把抓方式等,于是便有相应的产品形态出现。仅仅就拿端把方式的壶把手来说:有的把手中须容纳一指空间的小壶;有中等大小的壶把手,两指在其中伸缩自如便可;如果体积比较大的壶把手,则要留出三指左右的空间出来。

这就要关注相关日用陶瓷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例如:出水流畅,端拿方式合理,造型完美,使于清洗和触感良好的茶壶,必然会给人得心应手或爱不释手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把玩好壶。人的心理上对事物的认可或接纳,也意味着对该日用陶瓷在外观造型上的肯定。另外,日常生活中虽然每个人的心理感知不一样,但是都会因为某种形态而产生一些相对应的心理感应。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形态和特定的感情联系起来,或者人为的给一些形态定义为表达相应的情感意义,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寄物于情”。虽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是“常规感应”:对于陶瓷产品中的曲线形态大家都容易与圆满、柔顺、圆滑等一些相关情感因素结合起来;其中的直线形态我们容易和坚硬,稳重等联系起来;容易把三角形态和稳定、牢固等联想对应起来。所以在设计女性化日用陶瓷产品的时候,我们就一般多选取曲线形态来表达,而很少采用直线或者硬线条的形态。而表现男性刚强的时候,我们则又反过来运用在设计之中。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线条的运用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根据我们人的“常规感应”。

4 结语

从设计观念上来看,日用陶瓷不仅是简单的、有效的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同时也包括使用者对产品在心理上的欲求。日用陶瓷是在充分考虑适应人们日用生活的各种需要,然后发挥各种陶瓷材料及陶瓷工艺的特点,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人机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设计的,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尽可能考虑人的因素,从而全面实现日用陶瓷的人性化设计目的,这是自古以来日用陶瓷成功设计的源泉。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日用陶瓷设计中的极重要方面,是适应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所作的设计。自古以来日用陶瓷都存在着大量的人性化设计因素,当代日用陶瓷要尽量做到人性化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进程,解析

参考文献

[1]李正安.陶瓷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李雨苍.陶瓷造型设计[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

[3]刘宏伟,李熠.陶瓷产品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 篇11

中国内地的陈设瓷(包括仿古瓷)不仅在国内深受好评和喜爱,在海外一直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其中主要原因有二个:

其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直被海外看作是永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其中石窟艺术和墓葬艺术被认作世界奇迹,作为古代文化产物的陶瓷艺术至今仍带有历史的遗痕,所以很受人们的青睐。

其二、收藏中国艺术品增值行情非常看好,中国艺术品外流中,其中有不少艺术珍品等于白送给人家。以所藏珍品颇多、信誉较好、信息灵通的上海百年老店朵云轩为例:1988年,朵云轩以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四幅中国巨匠张大千的作品,没隔多久,这四幅大师作品在香港露面,拍得86万港元。那些通过私人渠道流出的古瓷、古玩就更不说了。

陶瓷艺术界,中国不乏世界级一流大师,其中尤以景德镇最为著名。然而在国际上,他们的名誉价位却远远小于他们的艺术品位,在国内也许已相当客观,但离国外一些艺术大师的艺术价位还相去甚远,所以中国还有待把艺术家推向世界。其实,大陆艺术品价位近几年在国际上有所上升,与港、台出现一批华人收藏家有关,其中拍卖行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大陆陶瓷艺术品价位上升的速度是缓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通过公平、公正竞争去充分实现其价值,也就挑不起那些收藏家的激情。其次就是艺术家本身没能保护好自己的艺术产权,收藏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以低出好几倍的价格买到其同类作品。那边自己的作品被炒得红火,这边艺术家还不知钱落谁家。这样,艺术家的作品价位就很难升上去了。还有就是艺术家本人受商品经济冲击太大,追求眼前利益,把自己的艺术才华淹没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

艺术的历史定位,具有不依赖于市场的独立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大陆企业的崛起,中国艺术市场机制的健全指日可待,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大陆艺术市场并非不可预期。具体表现:

1、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艺术文化的兴起,无比丰富的古代艺术文化曾以它不朽的价值震惊了全世界,这些优秀的古代艺术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创作的源泉,对整个人类的艺术文化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独特的创作思维,是其他海外任何天才艺术家也无法灵感的,这一切都为中国艺术的再次辉煌,为国人找回自己的文化艺术方向奠定了“物”的基础。

2、中国企业正走向现代化,而艺术投资为现代化企业的一大标志。这不仅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现在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开始向多元型和综合型发展,对体育和影视艺术的投资近年来成为热点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说对体育事业和影视艺术的投资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增加收入和“包装”企业等实惠的话,那么对造型艺术的投资,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还要紧迫些,因为艺术文化已先经济发展以投资。国内各地的历史文化宝藏,吸引了大批国外观光游客,且不说为我国旅游业和中高级宾馆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只给外商来大陆投资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3、艺术品拍卖在近几年呈红火之势。在此之前,大陆艺术品一般到海外拍卖,而且渐渐形成了“行路”;古代艺术品(主要是宋元明清时期作品)主要运往纽约,通过世界闻名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竞拍,中国近现代作品则主要在香港竞拍。1993年,上海经营中国艺术品上百年的老店朵云轩在希尔顿酒店操办了大陆第一次规模较大且较成功的艺术品拍卖会,在此之前,深圳、北京、西安已先后响起槌声,这些足可说明大陆正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国际上通行的艺术品营销过程,是大陆艺术市场繁荣的前奏。

仿古瓷市场

中国仿古瓷一直有着很好的市场,即使在陶瓷市场皮软时期,仿古瓷也有着自己固定的市场,1992年以前甚至出现一场仿古瓷热。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已得到世界公认。

充满古代传统文化遗痕的仿古瓷被当作摸得着看得见的艺术熏陶,它以一种风格上永远不会和国际艺术文化接轨的民族个性艺术形式存在。在国际上,它甚至可以独立地作为东方艺术的表征。

在纷纭的现代艺术论坛孰是孰非还没有被历史裁判之前,已被充分肯定的中国古代文化至少是可以信赖的。艺术市场上的伪冒、欺诈行为已使收藏家们的艺术投资行为蒙上了一层阴影。

原因之二就是它的雅俗共赏性

“真古”的东西流通数量极少,价位甚至比黄金还高,而且永远是增值的。而这些东西往往只有大收藏家才买得起,对于那些买不起或买不到的兴趣阶层,“仿古”弥补了他们的这份遗憾,况且明码标伪,童叟无欺。此外,我国文化艺术一直是以古代传统文化为滋土的,对于传统艺术文化,国人耳闻目染,任何一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他们不一定要懂,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能提高“身价”叫做“不俗”的东西。它们有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美德性质,质朴、纯厚,在现代保守主义与前卫艺术的枪炮声中,不少人宁愿选择它们。

原因之三就是更有利可图

“仿古”对于内行人则为“仿”,对于外行人则是“真”,而内行人毕竟是极少数,以“仿”、“真”含糊不清的东西卖给将信将疑的人,这种艺术品的价格永远是个迷,恐怕只有卖者和买者才知道。

现代陶瓷市场对陶瓷设计的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对现代文化艺术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陶瓷艺术,也有必要把顺应经济大潮,加入国际市场运行机制的行列作为自选课题。

首先,要把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去看待。即使是日用瓷也应倾注人的感情、艺术家的才华。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在选择日常用品上也不会象以往那样只要价钱合适、质量过得去就行。日用瓷本身就是审美和功能的统一体。艺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创造的美的价值比别人多,而美的价值体现在社会的承认。为什么无论瓷器店里摆放的品种多么琳琅满目,而人们在购买时却还是要挑上半天呢?这就是人们的审美功能是天生的,在发现物品的同时,审美个性就无意间流露了出来。在瓷厂常听“师傅们”说,这样设计不合理,那样设计给批量生产带来困难等等,这就是职能的严重“越位”正是这种长期的“越位”,才没有了设计艺术家。再如花纸设计,在几家瓷厂观摩时,讲解人无不夸耀地介绍:“这些可都是进口花纸”。如拿着别人的花纸去和别人竞争岂不是很滑稽?

其次是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展开公开、公正的自由竞争。陈设瓷之所以行情看好,正是由于其强调了艺术家的个性,以陶瓷界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美术系教师中不乏陶瓷艺术名家,而且各持一绝,在艺术大师秦锡麟院长的领导下,真正呈现出文化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性循环景象。走进美术系大楼二楼展厅,你会立即为艺术海洋的涛声震撼,从这里你会看到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东方回归征象。

新的历史时期陶瓷市场对陶瓷设计的要求

一、造型上向偏小偏简型发展

随着国内工业的兴起,工业用地增多,城市人口暴涨,人均居住面积也越来越少,在选择用具和陈设品上,节省空间已成为人们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们的营养日渐丰富,文化素质有所提高,生活习惯也高雅起来,一般待人接客都是品尝性质的,很少有牛饮暴食的,偏小型用品不会造成浪费,看上去也比较有情调,从而更能增进主客之间的感情。

工作时间的紧张,使人们感情交流变少,于是人们的感情发生转移,乖巧精细的物品能给人以亲情和愉悦感。简洁的造型看上去不会使人很累。

二、手工味较浓的物品越来越受欢迎

机器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对机器大生产出来的产品感到厌倦,紧张劳作的重复生活,使得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象非常向往,手工味较浓的物品给人以更接近自然的感觉,同时也减少了造型上的重复。如奔放、流畅的异型造型就很受人们欢迎。

三、装饰向简洁明快和清爽淡雅型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互之间生存的欲望之争消除,心地纯洁充分显露出来,感情上容易和看上去清洁卫生的物品产生共鸣,同时也不会增加眼睛的疲劳感。简洁明快代表着东方民族大度、豪爽的个性,而清爽淡雅则是具有温和淑性的东方女性的象征。

四、陶瓷上的情趣设计和危险设计

紧张的生活节奏,会使人向往回归自然。带有情趣设计的物品,能够调剂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危险设计则是知其不能而为之,且不说一旦成功的艺术身价,对现有技术也进行了一次必要的革命。

五、仿古设计

大概是人类总是喜欢怀旧的原因,古香古色的物品很受人们喜爱,而且各个阶层都能接受得了。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设计仿古风格陶瓷,不仅能够雅俗共赏,充满情趣,还可以让人想起中国辉煌的过去,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仿古瓷市场作为陶瓷市场的另一条隐线一直贯穿着陶瓷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家要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古代文化精髓,而不是纯粹的仿古。对古艺术文化不是仿效而是要突破。

论日用陶瓷的设计性与思想性 篇12

关键词:日用陶瓷,设计性,思想性

在中国这样的陶瓷古国,陶瓷艺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着。陶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被改善和创造。

自然界的任何东西都是由各个部分组合存在的,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特性。陶瓷制品也不例外,存在着不同方面的属性。陶瓷制品的发展和进步不是一个事物或者一方面的原因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工艺,技术,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来促进。例如:彩陶文化时期的陶器有很多造型和不同的功能,有盛储器、汲水器、贮藏器等,这些器型的产生符合当时的社会生产,是人类技术、生活、审美共同促使其产生的。当时陶器上的彩陶纹样,有很多图案寓意着生殖崇拜,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人类文明和思想文化。这样说来,陶瓷制品就不可能是只停留在工艺,技术的物质属性上的生活实用器具,它同时承载和记录了人类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等情感上的东西,因此陶瓷制品必须上升到精神的层面。

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直接反应人们的审美状态。不管怎样的变化和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融入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和情感。只有与时俱进符合人类思想文化的东西才会更加容易被广泛的接受。特别是需要大众接受的日用陶瓷要更加注重探寻人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产品。同时,只有不断的更新思想,跟进时代的脚步,才会对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最好最新的材料和技术运用到设计和生产造福人类。在陶瓷材料特性的制约空间内寻求更广更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日用陶瓷中必须兼顾设计和思想这两个属性。在当今文化繁荣的社会,日用陶瓷不能仅仅停留在实用和美观的表层,还需要对这个两个方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日用陶瓷中的设计性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意图、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法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计划、构思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设计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陶瓷设计”长时间来表现为人类制陶的思维与行动方法。日用陶瓷的设计紧贴生活,除了功能效用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人的需求并不仅仅止于物质使用功能,人的需求具有多方面和多层次性,其中以精神活动为表征的审美需求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道理将更广泛的运用于被广大人们所熟悉的日用陶瓷,在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设计更加的被普遍的提及。日用陶瓷是实用功能非常强大的器物,虽然其表现形态有一定限度的随意性,但是对于日用陶瓷的设计仍然不能像设计艺术品一样天马行空,每件日用陶瓷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中要在确保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样式的设计,符合时代的特征,满足人们文化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处理好造型,色彩,装饰,材料各个形式要素的恰当关系,并充分的运用。

1.1 造型设计

对造型的诠释是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有学者认为,“造型”一是创造物体形态的活动:二是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具体形态。日用陶瓷设计中的造型更具体化、专业化。造型设计要求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实用,在日用陶瓷的设计中外观造型给人的印象很重要,不同造型的设计使不同功能的陶瓷器物得以具体化、个性化。一个好的造型会给消费者留下很好印象,设计的产品将被接受的可能性更为广泛。造型设计的取材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动物、植物、抽象元素等。这些都可以被自由的运用于造型设计中,使整个日用陶瓷更加美观、时尚、个性,更加适合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生活。但是根据日用陶瓷的功能特性,其外观造型的设计又是受内部造型结构制约的。在自由设计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实用功能这个要素。

日用陶瓷依据具体的实际用途有着特定的实用功能,同一类型的日用瓷也会因为实际生活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功能,就像功夫茶的茶具,与平常使用的家用茶具属同一类型器物,但是其使用功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造型设计的要求也会有这很大的不同。“形随功能”是美国建筑师路易斯·萨里的名言。“我们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好看的却同时是功能不好用的东西。”这是法国建筑师布鲁诺·塔马特的设计观点。可见功能的重要性决定造型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因此在对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2 色彩表现。

大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色彩的装点。首先,不同的造型需要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在日用陶瓷中,色彩的表现需要依附外观的形状才可以得以发挥,通过形状表现具体的色彩含义,给设计锦上添花。色彩具有极强的情感表现特征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色彩恰当的融合于某个外部形状时,将很容易唤起人们审美的共鸣。其次,在不同环境中色彩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日用陶瓷是运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其色彩的运用必须符合人们的生活环境。要达到色彩与环境的和谐才是最佳的表现。从而使陶瓷造型不再单调又给生活平添情趣。如今色彩已是人们挑选日用陶瓷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默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可见色彩之魅力。在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中需要色彩的参与,因此日用陶瓷设计中更加需要色彩的合理运用。

1.3 装饰手法

装饰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适当的装饰可以增加物品的个性和内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装饰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在日用陶瓷制作中的装饰手法很多,例如:刻,划、画,粘贴、绞胎、肌理、浮雕、施釉等装饰手法。在陶瓷作品中,釉色装饰比较普遍,有单色釉装饰的,有多种不同的釉料装饰一个器物的,也有釉料装饰加绘画的或刻、划综合的手法。在日用陶瓷的装饰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工艺问题,同时必须根据造型来考虑装饰,从而使装饰起到很好的点缀器物的效果。装饰表现的同时还要考虑色彩与环境的因素,合理的处理它们之间的轻重主次关系,最终共同衬托设计作品。装饰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也是比较自由的。

1.4 材料运用

材料运用以陶瓷材料为主,可以兼有其他材料,如金属、木材等。陶瓷材料具有特定的性状,运用时需要有一定的材料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造型,正确的选择材料。通过材料的不同运用可以改变设计物品的整体感觉,不同材料在同一设计中的使用,也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陶瓷材料的运用包括:坯体材料,绘画材料,釉色材料等。材料的合理搭配和选择可以体现新的思想和寓意。但是由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在使用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是否可以成型的问题,因此,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材料选择和运用的正确程度。

现代社会,个性化越来越进入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与人们生活直接联系的日用陶瓷也越来越被提出新的要求。日用陶瓷设计将越来越需要新的突破,但是设计不是盲目的,需要将以上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才可以设计合理的日用陶瓷。然而是不是只要是合理的就是真正好的日用陶瓷呢?其实不然,好的日用陶瓷不仅仅是满足人们使用功能,更要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东西。日用陶瓷在任何时代都缺少不了其思想性。

2 日用陶瓷中的思想性

思想是指理性认识、观念或者想法、念头。思想性是主观的,是人们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不断变化发展,思想也随着不断变化,因此人类的思想具有阶段性时代特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思想特征。日用陶瓷作为一门设计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存在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性。陶瓷造型和装饰的不断改变体现的是人们思想文化的改变。如:唐朝时期,陶瓷造型大气,张扬,充分体现了唐朝文化艺术的繁荣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到了宋代,陶瓷造型和装饰除去奢华,变得清新宁静,这也反映了宋朝的理学文人风气,注重内在的涵养。

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异常活跃的今天,人们的生活非常丰富,人生权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人生自由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但是这并不表示思想文化上得到了满足。这种思想上的缺失导致了一些设计作品的内容空洞、表现形式陈旧、设计理念无序。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更加的使设计作品停留在一个层次复杂的局面,设计中思想性的表现也越来越不清晰。由此可见,日用陶瓷的设计性需要思想性的融合。日用陶瓷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快速清晰的反映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任何一个设计都不是凭空的、不了解生活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有也只是空洞的、毫无说服力的泛泛之作。在现代社会里,日用陶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真正符合人们生活面貌的日用陶瓷的设计创新,是需要有很坚决地力量、坚定的信念和思想文化背景才可以诞生的。当今的社会中并不缺乏文化背景,缺乏的是我们冷静的思考,缺乏一种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没有思想的设计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只能在形式上反反复复,永远没有情感上的升华。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外来文化的渗透带来了文化上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加要处理好设计与思想的关系,才能使日用陶瓷更好的作为一种人类生活文化的传承载体往前发展。目前,我国的日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有80%的设计是来自国外,每年有大量的资金付给国外的设计师们。这些设计师不比我们自己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生活,何以担此重任?中国的日用陶瓷设计要赶上国外,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观念、思想、态度的改变。需要理清复杂的文化局面,振新精神面貌,结合不同的文化层面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思想性的作品。同时日用陶瓷设计不仅仅是反映和适应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可以通过新的设计、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日用陶瓷的设计性与思想性是作为一个日用陶瓷设计者所必须充分理解的两个属性,只有研究理解之后,才有设计出好的日用瓷的可能性。设计性所体现的美观实用功能离不开思想层面的支柱,同时,思想性需要靠设计者发现并通过设计作品表现出来,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又共同的存在于日用陶瓷的具体设计中。我们需要寻求二者的不断融合才会有不断的发展空间,这两者融合的临界点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着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变化的环境中开拓新的融合层面,使设计紧跟时代的步伐。当今,日用陶瓷设计日益更新,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设计更为合理的、时尚的、进步的、有思想性的日用瓷。这为我们发展日用陶瓷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正安.陶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11页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2页

[3]李正安.陶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84页

[4]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10页

[5]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3页

[6]黄焕义,邓和清,黄胜.陶艺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53-94页

[7]现代汉语辞海.新华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673页

[8]齐彪.2005首届国家陶艺教育年会论文集.当代陶瓷艺术设计之艺术与生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174页

[9]中华文化画报—江黎采访从“为坐而设计”谈开去.2008年2月,总第108期,第76页

上一篇:学案与教案下一篇:创新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