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

2024-06-12

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精选3篇)

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 篇1

摘要:文中厘定了仿生设计理念等三个概念,对仿生设计理念在潮州宋代陶瓷中的应用范例做了全方位的扫描,并对仿生设计理念的应用理论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仿生设计,潮州,宋代陶瓷,概念厘定,应用范例,理论思考

0 引言

宋代是潮州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沿江十里,烟火相望”的江东笔架山有“百窑村”之称。宋代也是潮州陶艺日臻成熟的年代,不论是种类、样式、烧制技艺,还是海外市场营销量等方面,均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仿生设计理念的广泛应用对当时潮州陶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促进作用。

1 仿生学、仿生设计学、仿生设计理念三个概念的厘定

1.1 仿生学

仿生学是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构建技术系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1960 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空军基地召开了一次仿生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J.Steele对仿生学做了明确界定:“仿生学是模仿生物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类似于生物特征的科学。[1]”仿生学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国专家的认同与研究,并在生物学、工程技术学、材料学、机械学等高新技术领域迅速传播和应用,在设计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则诞生了仿生设计学。

1.2 仿生设计学

仿生设计学是仿生学和设计学交互作用与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它是以自然界生物为模拟的参照物,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或部分具有自然界生物的形式、特征或功能。张乃仁在《设计词典》里对仿生设计的定义是:“仿生设计指的是模仿生命形态的设计,是人类对自然生命外在形态的内在功能创造性的模仿和应用的过程。[2]”

仿生设计学以自然界万物的“形”、“色”、“音”、“结构”、“功能”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借鉴某些特征或功能原理进行设计,为设计者提供新的思维、原理、方法和途径。仿生设计学是仿生学在设计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是人类生产活动与大自然和艺术美的契合,也是设计学发展过程中萌发的新的学术生长点。仿生设计学的意义就在于,将自然元素引入到设计领域中,为设计者带来新的灵感与创意,它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使设计产品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1.3 仿生设计理念

仿生设计学是一种充分应用自然形态语言的设计科学,是人类主观因素与客观世界相交融的一种智慧结晶。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和设计体系出现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后,但是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却源远流长,古已有之。理念即想法或念头,它是理论的萌芽与滥觞期。一种理论的形成往往是由理念作为先导,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补充和完善,最后才逐渐走向成熟。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实践先于理论,工匠艺术家更要走在哲学家的前面。先在艺术实践上表现出一个新的境界,才有概括这种新境界的理论。[3]”仿生设计理念究竟起源于何时,我们现在还不能够确切的回答,但是在潮州宋代陶瓷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2 仿生设计理念在潮州宋代陶瓷中应用范例扫描

从现有的潮州宋代陶瓷产品遗存和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潮州宋代陶瓷文物来看,仿生设计理念在潮州宋代陶瓷生产中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产品再现仿生物的逼真程度和造型特征来看,仿生设计又分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两大类。

2.1 具象仿生

具象仿生是将具体的自然形态运用到陶瓷器物上,使人们通过陶瓷器物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模拟的对象,从而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近感。潮州宋代陶瓷中的具象仿生包括肌理仿生、色彩仿生和形态仿生。

2.1.1 肌理仿生

肌理仿生是指仿生器物的肌理就像模拟对象的肌肤和纹理一样。它是器物表面的光滑与粗糙、形态结构的规整与不平、纹理的流畅与紊乱等传递给人的审美体验,是人的视觉和触觉所感受到的一种美学效果。如图1 黄釉斜方格纹炉,炉高7.5cm,口径 11.2cm,底径 6cm,直身外撇深腹,腹部外壁刻划倾斜交叉纹一周,纵向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有一定的规律性。施黄釉,灰色胎,层次分明,明暗度不一。口沿加宽稍厚,增添了炉的厚重感。内敛低度小圈足,无釉,显得质朴沉稳。整个炉的肌理看上去宛如自然界里正在生长着的树木的树皮一样,给人熟悉和亲切感,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

2.1.2 色彩仿生

色彩仿生是仿生设计学在色彩设计领域的引进与拓展,是一种新型的色彩设计思维和创作方法。浩繁的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美轮美奂的生命形态和五彩缤纷的绚丽世界,色彩仿生就是以自然界生物悦人的色彩功能和表现形式为仿生对象,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到陶瓷产品的色彩设计中,使设计更具生命力和令人愉悦的感官美。

康定斯基认为:“颜色是最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是琴键,心灵是绷满弦的琴。[4]”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色彩对于人心理感受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人们对于事物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色彩,其后才是物体的形态,色彩比物体的造型更具视觉的冲击力。色彩本身并无情感可言,但色彩在跃入人的视野后却能够唤起人情感上的喜好或憎恶,从而诱发人在行为上做出接纳或排斥的选择。所以色彩语言是最直接、最迅速、 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符号。在宋代潮州陶瓷的色彩仿生设计中,通常多以黑、白、灰、影青等中性色彩为表达语言,体现出潮州人冷静、质朴、实用、理性的审美感受。如图2 青白釉莲花碗,碗高5.6cm,口径 13.5cm,底径5.3cm,碗口向外微侈,腹略深,口与器壁内外呼应呈9 片莲花瓣形,属宋代花口器型,曲面衔接自然,均匀过渡,有一种含而略露、蓄而微透的美感。浅圈足,内敛,大小、高低与碗腹相协调。碗施青白釉(即影青釉),胎色白中微灰,胎质缜密细腻,开细小纹片,更显其自然天成。整个器型犹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柔美典雅,温润如玉,是潮州笔架山窑的精品之一。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正直的品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又是佛教文化的象征符号,素有“佛门圣花”之美誉。以白色莲花作为碗的模拟对象,它不仅提升了碗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碗中外交融的文化内涵。色彩仿生设计带给人们的不只是颜色上的清新愉悦感,造型上的宁静含蓄感,还有潜藏在清新、含蓄隐面的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2.1.3 形态仿生

形态仿生是人类产品模仿自然界生物形态的设计实践活动。器物外部形态是设计理念最直观的物化体现,是设计者建造的与消费者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它好像人际交往中自我介绍的一张“名片”。形态仿生分整体仿生和局部仿生两种。

(1) 整体仿生

整体仿生是以器物的整体造型为载体而进行的仿生形态设计。它又分整体仿整体与整体仿局部两种形式。但前提是一定要满足造型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如图3 青白釉鲤鱼壶,壶高13cm,口径约 3.2cm,壶身宽 10cm,壶底宽 7cm,口沿、壶嘴有点残,把手缺失,但壶身完整,可以清晰地看出器型的各个部分。直口,短颈,阔腹,束尾,嘴、肩、腹、尾皆为鱼形,鱼身模印出鱼眼、鱼嘴、鱼鳃、鱼鳍和鱼鳞,壶底为扁圆形平底,侧面印有麻布纹,与鱼尾极为相似。

整个壶施青白釉,釉色匀称,胎质细密润实,造型逼真,工艺娴熟,整体上看起来就像一条大鲤鱼。此壶可以说就是整体仿生的成功之作。另外,宋代潮州窑还生产过一批陶瓷西洋狗,狗的脸部很短,耳大下垂,身矮而毛发卷曲,姿态各不相同,有蹲坐的,有站立的,有快跑的,也有止步狂吠的,造型栩栩如生,雕刻捏造技巧相当高明,这种整体仿生的西洋狗显然是为了满足当年对外贸易的需要。

(2) 局部仿生

局部仿生是相对于整体仿生而言的。它以器物的某一部分(有时也有多个部分)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有局部仿整体和局部仿局部两种形式,但仿生只能是器物造型的局部而不能是整体。如图4 青白釉凤首瓶,瓶高12.5cm,口径1.8cm,底径 4.1cm,小口卷唇,凤首上塑有嘴、眼、冠,凤身上刻划着翅和尾。瓶颈细长,颈部一道道凸弦纹排列有序,瓶身溜肩弧腹,光洁晶莹。圈足敦实外侈,瓶施青白釉,白中微灰,胎质细腻润泽。此瓶既吸收了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特征,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技巧烧制而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是“百鸟之王”,有着色彩丽的羽毛,是祥瑞和吉利的象征。瓶口加凤首,局部仿生使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骤然升华,此瓶既可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也可作为厅堂案几上摆放的装饰品;既可满足人类物质层面的需要,也可满足人类精神层面的诉求。

2.2 抽象仿生

抽象仿生是将生物自然形态经过概括、提炼、变形、抽象后运用到陶瓷器物上。它不追求对仿生对象自然形态的逼真,而重在对仿生对象本质、神韵的把握和借鉴,强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使人产生联想,把人们所熟知的一些生物属性、文化寓意折射到产品器物上,在认知和使用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慰藉。抽象仿生是仿生设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由形态模拟上升到了由象取“意”,这个“意”是“天人合一”的意,是“师法自然”的最高境界。在潮州宋代陶瓷的抽象仿生中主要有功能仿生和寓意仿生。

2.2.1 功能仿生

功能仿生是将自然界生物具有的某种功能原理融入陶瓷产品的设计中,以丰富和提升产品的实用价值。功能仿生既要符合仿生器物的某种功能形式,又要保持仿生物原有的一些自然特征。功能仿生与形态仿生的不同就在于“功能”二字,是设计者为了突出强化产品的功能而仿生。如图5 青白釉瓜棱壶,壶高7.5cm,口径 4.3cm,底径 5cm,圆筒简流,把残,平肩,扁圆腹挖底足,肩部有一道弦纹,腹部有11道匀称的瓜棱纹。施青白釉,釉色均匀,开小片纹,胎质细密润滑,是潮州宋代一件比较精美的瓷器。整个壶型就像一个扁圆形的南瓜,壶腹容量大,可以盛更多的酒水或其它液体,制作者在仿生设计时显然是考虑到了它的实用功能,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与消费者的亲和力。

2.2.2 寓意仿生

寓意仿生是借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内在品格等,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表现出人对理想品格的追求和对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憧憬。寓意仿生重在“意”,没有“意”的产品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文化品位的“无机物”。寓意仿生不只是体现在器物外型的视觉美上,还承载着深层次的与文字语言功能相类似的文化寓意的表达。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自然形态,可以感悟、体验到一种发人深省的文化意蕴,一种观念和信仰的洗礼与鼓舞。如图6 青白釉点彩双狮戏球枕,枕高10.7cm,长16.5cm,由枕面与枕座组合而成。枕座塑双狮戏球,大狮威武雄壮,两耳竖起,双目圆睁,二眉横卧,眉宇间饰一宝珠,鼻准隆起,张着大口,后腿微弓,脚掌刚劲有力地踏在环形底座上,狮头侧视紧贴于身边的小狮。小狮作俯跳状,后腿高跷,前面两脚扑向落在大狮左前脚上的球。大狮的眉、鼻、牙齿、舌头、鬃毛、腰部、臀部、尾巴、足部与小狮的鬃毛、尾巴处点青花褐彩。枕面一部分和大狮的右前肢及前半座残缺,枕面中间以钴料竖写“□利”,呈青褐色。釉面光鲜,胎质莹润致密,工艺精巧,是宋代不可多得的双狮枕。与当时景德镇所出的双狮枕相比,造型有相似之处,但胎质、胎色又有所不同。“双狮戏珠”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传统题材之一。狮为瑞兽,能驱害辟邪,起着保护平安的作用。“狮”与“师”同音,大狮、小狮隐喻“太师和少师”。“双狮戏珠”既表示慈爱、温情和快乐,又含有“官运亨通,富贵祥和”之寓意。这种动物仿生实质上是民间祈福求祥、发家致富思想的象征符号。除了实用功能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祈盼和精神上的自我抚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潮州宋代陶瓷仿生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基本上还处在对生物自然形态的模拟;二是实用功能比较突出,审美功能相对弱化。尤其是抽象仿生,尚未从“具象”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完全进入“抽象”思维的自由空间。准确地讲,潮州宋代陶瓷抽象仿生实际上只是“准抽象仿生”。或者换句话说,是抽象仿生的初级阶段。与当代精美绝伦的抽象仿生作品相比,显得粗糙、简陋、朴拙和幼稚。但是,没有简单就没有复杂,没有幼稚就永远没有成熟。这也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原委之一。

3 仿生设计理念应用理论再思考

3.1 仿生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创新

仿生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科学和设计创作方法,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工与人工的契合。由于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它可以拓展设计者的视野,激发设计者创作的灵感,是仿生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但是,仿生设计绝不是对自然界的简单模仿和抄袭,而是借助自然界鲜活的生命个体寓情于物,表达人的审美取向和心理诉求,是人与自然界平等对话的津梁。仿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设计创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靠的是创造,“仿”是为了“创”,仿生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创新。从国家层面来讲,一个只会仿生的民族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的国家身份是以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标志的。一句话,创新是仿生设计的灵魂。陶瓷仿生亦然。

3.2 仿生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深入观察自然界

现代仿生设计先驱者德国科学家卢吉·科拉尼认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仿生设计的创作之源,仿生设计就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其美就体现在回归自然。他曾说过:“90% 的自然,10% 的科拉尼,这就是我的创作。[5]”他所创作的20000余件风格独特的作品与深入观察自然界密不可分。仿生设计与我国古人所倡导的“师法自然”相合拍,“师法自然”就是通过观察和效法自然界里万物的自然属性和生理特征而“观物取象”。在观察自然界时要注意选择富有生命力的、有文化内涵的、可以赋予某种功能或审美特质的、可以转化为模拟素材的物象,要注重了解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学习自然界的造物法则,探索自然界的深层奥秘。只有对生物的外在特征、内部结构和功能体现烂熟于心,在仿生设计时才能做到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没有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仿生设计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3.3 仿生设计的成功要素是多种语言艺术的科学运用

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6]”在设计学的多维元素中,人性是第一要务。仿生设计是集视觉、触觉、光感、色彩、联想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不仅要满足人类物理层面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类心理层面的需求,其产品不仅要适用,更要赋予审美、情感、精神和文化的含义。仿生设计在从自然物象到人工物象的转化过程中,需要调动人的各种主体因素,从感性到理性,从知觉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是对设计者观察、提炼、造型、升华等综合能力的检验,也是对设计者驾驭视觉语言、触觉语言、造型语言、心理语言、审美语言、文化语言等能力的考评,只有把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运用各种艺术语言恰如其分的进行表达,使时代风尚和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彰显,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仿生设计精品来。仿生设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多种语言艺术的科学运用。

3.4 仿生设计学在现代陶瓷中的应用与发展

古代的仿生设计理念在长期的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应用、修正、充实和完善,到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科学理论和系统的设计体系,即仿生设计学。它迅速地传播和应用于现代高科技设计和制造业领域,促进了现代设计和制造业的变革与创新,在我国的现代陶瓷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与古代陶瓷仿生相比,现代陶瓷仿生呈现出精美化、抽象化、科技化和人性化的“四化”发展趋势。在具象仿生中,已经从稚拙的形态模仿发展到技法精美的逼真再现,从面面俱到的综合体现发展到局部特征的极致发挥。抽象仿生也已摆脱了“自然特征”的桎梏,神工鬼斧地将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原理、特色功能、文化寓意等融入陶瓷作品的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张力。现代陶瓷仿生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电子学、物理学、机械学、动力学、色彩学等高科技知识和技能都已应用于现代陶瓷设计与制作中,科学技术给艺术设计以坚实的构建基础和良好的功能保证。仿生设计的人性化是现代陶瓷仿生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一切艺术设计都是“为人的设计”。仿生设计的人性化是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情感、心理、思想道德和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丰满的神韵,引发人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使冷冰冰的陶瓷设计富有生命感和人情味,使无情的器物显得温情脉脉。依笔者看来,人性化是现代陶瓷仿生设计应用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最高目标,也是评判一切陶瓷仿生作品成败优劣的首要条件和永恒标准。

4 结语

潮州宋代陶瓷仿生设计以大自然为依托,践行“师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自然造化之神奇,但不照搬照抄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而是把仿生对象跟产品的功能、造型和釉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意境、心境与自然之境浑然一体,形神兼备,从而形成潮州陶瓷含蓄而不张扬,自然而不雕饰,质朴而不夸张,实用而不失美感的恬静淡雅的宋代美学风格[7],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点,搭建起“绿色设计”的通道,不断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吴小华,任远.试论仿生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13,(6):65.

[2]张乃仁.设计词典[G].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2.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6.

[4]苏海风.环境陶瓷中色釉“仿生设计式”装饰[J].佛山陶瓷,2014,(1):61.

[5]田君.自然:源头与方向-卢吉·科拉尼的仿生设计[J].装饰,2013,(4):35.

[6]陈鸿俊.道是无“情”却有“情”[J].美术与设计,2001,(4):72.

[7]杜.潮州宋代陶瓷莲花装饰的审美取向[J].中国陶瓷,2015,(3):98.

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 篇2

高机动自主水下航行器的仿生设计研究

基于黄鳍金枪鱼的生理结构特征,以及鱼类的体干尾鳍推进模式(BCF)和中鳍对鳍推进模式(MPF),运用仿生工程学原理,开发出高机动自主水下航行器.通过柔性鱼体机构、推进器、沉浮水舱、控制系统和航行稳定性的仿生设计,航行器在水下实验中可自主完成高速巡航和多种机动方式水下作业.建立的水下试验平台可有效应用于仿生推进模式特征参数和推进性能内在关系的`研究,同时为改善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机动性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作 者:陈宏 徐刚 CHEN Hong XU Gang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刊 名:机电工程技术 英文刊名: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38(8) 分类号:P745.3 关键词:体干尾鳍推进模式   中鳍对鳍推进模式   自主水下航行器   仿生设计  

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 篇3

茶具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思想状态、审美意向的体现, 是实用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有机融合。将仿生学理念运用到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之中, 能充分发挥仿生元素的造型、肌理和色彩特征, 赋予茶具以鲜活的生命力, 体现出一种崇尚自然的精神状态。

1 仿生学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将仿生学应用到茶具设计中, 应当充分考虑到仿生设计元素与茶具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等之间的关系, 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平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陶瓷茶具在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比如原材料的性能、烧成的收缩率、成品的变形率等, 运用仿生学理念时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估, 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 保证茶具最终成型。

在确立了可用的仿生设计元素以后, 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来提升茶具的美感, 增强茶具的表现力。其一, 在造型上, 应当注意突出其象征意义, 强调茶具的整体气势表达, 仿生元素的融入应当考量茶具设计的总体轮廓和局部细节, 清晰而准确地再现主题, 例如南瓜造型的紫砂壶, 造型精美, 细节精巧, 既实用又美观。其二, 在色彩上, 应当注意把握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烧制温度, 对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做分别处理, 使釉色的张力发挥到极致, 形成丰富而绚丽的色彩系统, 成为艺术家表情达意的介质。其三, 在肌理上, 同样应当以茶具在烧制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肌理特征为基础, 避免因过度修饰导致茶具本身与肌理纹路不符而破坏茶具的品质, 保证茶具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

2 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的仿生学运用

仿生学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和肌理三个方面, 具体论述如下。

2.1 茶具造型上的仿生学运用

运用仿生学原理进行茶具造型, 究其本质, 就是对自然生物形态的模拟与再现。事实上, 我国很久以前就已经实现了茶具造型上的仿生设计, 例如陶瓷碗的造型中有各种花口形状, 包括葵花形、菱花形、莲花形、菊花形等, 姿态美观, 别出心裁, 妙趣横生。毋庸置疑, 仿生造型可以让茶具的外观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意识, 体现出更高层次的美学价值。

不过, 必须注意的是, 在追求造型上美观的同时, 还要讲求茶具现实稳妥与比例的统一, 不能影响茶具的正常使用, 不破坏其功能性。茶具的使用对象是人, 它的规格必须要按照人的比例来设计, 以便于人们使用。茶具本身也应当符合整体实用性的比例, 茶壶的高度、壶嘴的长度、壶盖和壶柄的大小都是造型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茶具功能的主要决定元素。在设计时, 我们应当遵循仿生学中注明的“调和之黄金律”, 依照这一定律对陶瓷茶具进行结构分割, 使其造型趋于稳妥。一般而言, 陶瓷茶具中正立的三角形造型会给人以稳重安全的感觉, 倒立的三角形则会让人感觉不稳定, 但是, 正立的三角形从审美角度而言显得单调而笨拙, 反而倒立的三角形能够带来视觉上的新颖感受和美学体验, 所以, 此时我们引入仿生学原理, 采用中和的方式, 依照“黄金定律”对茶具造型进行划分, 仿照一些天然的生物形态为茶具增添灵活、俏皮的感受, 比如乌龟造型的茶具, 龙头壶嘴设计的茶壶, 莲花形状的茶杯等, 从而避免造型上的单调乏味, 保证茶具的审美体验和使用感受。

仿生学对现代陶瓷茶具造型设计方面的影响除了丰富造型形态、提升茶具美感外, 还可以通过风格各异的造型, 实现饮茶者内在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陶瓷茶具被公认为是保证饮茶事宜正常进行的最直接、最贴切也是最关键的器具。饮茶品茗, 我们所要有的不仅仅是品质上乘的茶叶, 还要有质地优良的茶具和幽静风雅的饮茶环境。古人有云:“境由心生。”可见外部环境对人们性情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因此, 若要全方位提升品茶的效果, 就必须从茶具的设计上下功夫, 力求实现情感与环境的高度统一。我们知道, 陶瓷茶具是历代以来茶客品茗的最佳选择, 在造型设计上要突出一种朦胧的情感色彩, 将大众对陶瓷茶具的认可成为一种模糊化、概念化、抽象化的存在, 而后按照仿生学的哲学理念对造型进行创造性设计, 带给使用者一种充满生命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感受, 增强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 进一步优化人们的饮茶环境。

2.2 茶具色彩上的仿生学运用

针对陶瓷茶具色彩的研究有很多,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的陈文华先生在文章《试论陶瓷茶具的鉴赏》中指出, 东汉青瓷是最早赋予茶具以艺术审美功能的陶瓷作品, 从那以后, 人们对陶瓷茶具的艺术加工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就包括对陶瓷茶具的色彩仿生。色彩是一切艺术创作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达手段, 在绘画艺术领域处于相当核心的地位, 是彰显创作者个人气质和特色的重要标志, 也是创作者传达情感的主要窗口, 因此在陶瓷茶具的仿生设计上, 色彩也便成为首要考量的方面。

陶瓷茶具的色彩是人们评判茶具美学价值的主要考核内容, 胎质的色泽以及釉色的颜料搭配共同构成了陶瓷茶具美观性与艺术性的载体。不同的釉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刺激, 暖色调如黄色、红色、橙色等色彩会让人体会到温暖、热烈的感受, 而绿色、蓝色、棕色等则会让人感到清凉和沉稳。同时, 不同的色彩还可以折射出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 并对周围的环境起到一定的烘托与陪衬作用, 比如, 金黄色的陶瓷茶具能够彰显出使用者的高贵、典雅、富丽、华贵, 水墨色能够体现出设计者以及茶具主人的素雅与淳朴情怀, 幽兰或青翠的色彩则多为清心寡欲、心怀天下的哲人、高士所喜爱。

与造型仿生一样, 我国陶瓷的色彩仿生同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色彩仿生可分为两个类型, 即素胎类和彩釉类。根据冯先铭先生等编著的《中国陶瓷史》, 位于我国四川省的邛窑最早成功烧制了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釉, 发展到唐朝时代, 釉色多达三十余种, 涵盖青绿、青黄、青灰、绿、深绿、浅绿、灰白、乳白、蓝色、黑色、黄色、米黄、茶黄等。这些釉色纯度极高、搭配合理, 色彩运用皆取材于天成之物, 给人较强的视觉享受。正如《旧唐书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中所记载的一样:“黄者如金, 黑者如漆, 绿者如玉, 青绿苍翠可爱最为贵重, 棕釉而有花纹, 或釉彩如窑变者最难得, 其釉水无美不备。”古代平民百姓所常用的荔枝、干核桃和石榴造型陶瓷器物便是以灰色、深灰色和红色为基础色调所烧制而成的素胎类仿生陶瓷, 工艺简约, 成本低廉, 造型淳朴, 色彩方面则透出鲜明的自然天成之感, 审美意味浓厚。在古代, 还有一类彩釉陶瓷是专供统治阶级和王室贵族所使用的仿生陶瓷, 制作工艺非常考究, 需要根据素胎烤制出来的颜色和质感, 运用独特的配釉、施釉和加彩等技术, 使茶具的色彩更加丰富和饱满, 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审美感受。

陶瓷茶具的色彩仿生设计是通过对陶瓷胚胎施加釉色来实现的。如上文所述, 陶瓷的釉色在施加过程中根据部位和方法的差异, 可以分为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三种。依照仿生学设计原理, 所施加的釉色必须根据釉层的薄厚程度、茶具烧制的温度以及成品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釉色的发挥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继而影响茶具的整体美观。所以, 在施加釉色时, 应当将仿生学与上述影响因素结合起来, 综合考量后选取恰当的施釉方式。

2.3 茶具肌理上的仿生学运用

仿生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陶瓷茶具的肌理仿生更是涉及多个领域, 包括生物学、设计学、艺术学、人体机能学等多门学科。通常来说, 肌理是指由材料的组织结构而造成的外表形状与质感特征, 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肌理, 就如同人们的掌纹一样, 没有任何两种生物拥有一模一样的结构纹理和组织纹理。在陶瓷茶具设计方面, 肌理仿生的实现来自于茶具表面肌理效果的起伏变化, 来源于对生物表面肌理特征和质地感觉的模拟与创造, 这不仅是一种视觉或触觉上的体验, 更是一种内在功能性的释放, 是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彰显, 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茶具是人们时常使用的器物,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在视觉和触觉上, 它所具备的肌理特征都必须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在视觉方面, 人们的审美体验主要来自于它的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在触觉方面, 人们的感受则主要来自于茶具的肌理特征, 这些肌理特征通过不同的表层组织向使用者传达其客观存在及表达形式, 让人们体会到其中的情感色彩以及其他深层次内涵。

茶具肌理的仿生学设计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 那时人们运用绞胎碗, 把漆器制作工艺运用于陶瓷肌理的设计之上, 将白色、褐色两种泥相间揉和在一起, 经过相绞、拉胚等制作工艺之后胚胎成形, 并呈现出白褐相间的纹理, 分布颇为均匀。而后, 按照所需将绞泥切片贴于已经制成的陶瓷茶具之上, 或者整个器物均贴以绞泥, 茶具上的纹理图案会呈现出野鸡羽毛的纹路, 会让人联想到由野鸡毛所制成的鸡毛掸子的那种轻盈、柔和、欢快之感, 同时又因其天然的纹理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大自然的美丽与亲和力, 让人们产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总之, 陶瓷茶具中的仿生设计理念是人们与茶具之间进行互动的纽带与桥梁, 它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造型、色彩和肌理置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丰富并发展了形式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美学理论,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摘要:仿生学茶具设计是从大自然动植物乃至微生物身上寻找灵感, 通过专业仿生设计, 使茶具既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 又符合人们对茶具的艺术审美需求。本文首先探讨了仿生学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而后从造型、色彩和肌理三个方面, 对仿生学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仿生学,陶瓷茶具,设计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2]傅振伦.中国古陶瓷论丛[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4.

[3]李正安.陶瓷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仿生陶瓷设计思想研究】推荐阅读:

仿生机械设计07-25

建筑仿生设计08-22

仿生造型设计08-16

仿生理念08-28

企业仿生08-29

仿生学05-26

建筑仿生结构06-29

传统仿生学05-20

仿生学运用06-04

设计与陶瓷07-20

上一篇:营收资金下一篇:医用超声仪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