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与教案(共9篇)
学案与教案 篇1
“导”就是指导、引导, 是方向和方法;“学”不是讲, 也不是教, 是以学生的学为根本要求, 是目的和形式; “案”是一种设计、一种方案、一种模式, 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新课改要求应把传统的“教案”变为“导学案”, 这既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突破, 也是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要求的。本文就导学案和教案二者之优劣做一浅析, 旨在抛砖引玉, 以引起人们对导学案编写的重视。
一、导学案重“学”, 教案重“教”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 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 “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导学案的设计则正好合乎教学的这一要求, 它以学生为本, 在紧紧围绕“学”这一主旨的前提下, 在教学上实行“双管齐下”, 分两条线。一条是引导线, 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以及如何学习等;另一条则是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教案的设计则完全服务于教师, 告诉教师如何展开教学, 如何漂亮地完成这一课时, 它注重教师的教, 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
实践证明, 教学中只有尊重学习者并在教学设计里做好“还权”和“放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案重在对知 识的传授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要在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和学会等方面下工夫。导学案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 重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 强调一题多解, 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教案是“教”教材的产物, 一本教参书可以用上一辈子, 一本教案也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它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但对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 教案的编写是直接告诉学生“一加一等于二”, 这个答案只要在考试时能答在试卷上就行。导学案则不然, 它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导学案预习方法的编写, 总体就是:1.查工具书搜集相关资料。2.速读全文, 默读难理解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感人片段。可以用自己的话、积累的语言写体会或通过其他方式, 如画、演、唱等方式表达。3.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
从这份导学案中就可以看出,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文并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这些设计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 教案重课堂的结果
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 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演化成无须智慧努力, 只要用听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 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导学案则重视学习的过程, 就如上例导学案的设计中, 每一条都在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如第一条查工具书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在运用各种工具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实际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搜集到了相关资料, 掌握了相关知识, 更体验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艰辛, 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第二条, 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这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又为全班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四、编写难度不一
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既是对教师专业功底的真正检验, 也是对教师是否真诚付出的真正考验。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有真本事, 真投入, 既要备教材、备课本, 又要备学生、备课堂;既要做到对每个学年段、对课本、对每一课时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和消化透彻, 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活动组织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再者, 导学案还强调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 总结得失, 为后续设计和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然而教案的设计则按照教师个人的喜好, 顺着教学流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更不注重教学反思, 显然, 教案的编写比导学案的编写要简单得多。作为教师, 必须明确:教学不是“教”教材, 也不是“教”教案, 而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
学案与教案 篇2
1、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是为“教师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它的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样去讲。而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设计、指引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活动的案例。它是“为学生的设计”,体现的是学生的诉求。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求得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教案,强调的是知识点的传授,而较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对情感的体现与升华;强调的是教师在一节课内的活动内容,而较易忽略学生在这一节课后开展那些活动;强调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设计与时间掌握,而较易忽略应留给学生多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而较易忽略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而导学案,其灵魂则在“导学”二字上,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环节,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设计、引导,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该课堂要达到系列教学目标。因此,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导学案对教师的作用定格在其发挥的引领作用上,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导演与评判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被定义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体验者,教学活动的演员与完成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导学案”的提出与使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游戏,它的核心理念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革新与重建,意味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意味着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平台。
2、导学案的内容设计、编写技巧。
①建立一个前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成、水平层次、能力状况、情感体验、行为习惯、心愿诉求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编写出切实有效的导学案,这个“彼”必须做到“知”才行。这点,在我们农村中学尤其是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因为每年的小学毕业升初中,成绩一流的学生大都被城里的中学所录取,剩下就近入学的,大都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学生。说这些学生差,未必是在智力上,其实大都是差在知识基础、行为习惯、方法能力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上。“差”是事实。但差到什么程度?什么方面?不调查清楚还真的不行。因为这一切,是我,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与起跑线。
②确定一个原则----A.课堂原则。这个小,指的是在这一节课内知识目标设定宜小而不宜大,力争一课时重点一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材,教材有时一节课需要两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而导学案最好是一个课时编写一个导学案,把课文内容重新整合,让学生循序暂进,由易而难,每一节课都感到不是很难而且又实实在在的收获,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必然由此逐渐增强。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弊端,基于农村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我们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上课时内容一定不要图条,否则,一节课内容上得很条,但学生无法接受,又有什么效果呢?正因为知识点不多,所以才能为各个教学环节的展开,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也才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方面去调动学生、启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理解掌握。
③把握两个要点-------问题的设计与展示的方式。
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小结反思。在前两个环节中,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预习,是“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而问题的设计要点
在于:
a、问题应该有针对性,能直指本节课知识的重点或难点。不宜太条太碎,如果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所以的内容,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繁杂,而磨灭学生预习探究的兴趣。
b、问题设计应有挑战性和层次性。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而思考不深不透同样不行,这就是挑战性问题的魅力所在。问题的设计还应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要使优秀的学生从导学案的要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多层次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c、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才能促进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做到新旧知识,互相衔接。这样,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不至于突兀、生硬;而新知识,一旦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这个新的知识点,也就会因其立体性而容易被掌握下来。
浅谈导学案与课堂教学 篇3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于是导学案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呢?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学案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初中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当堂达标教学中的练习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在设计练习题时,我将练习中呆板枯燥的“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等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看看我今天多棒”,选择题可改为“慧眼识珠”,应用题可改为“请你帮忙设计设计方案”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导学案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取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如组织学生游玩活动或乘车等问题。
我在讲二次函数时,就用了去集市买桔子为例。“放学后我们去买桔子,假设1.2元一斤桔子,所花钱数y与买桔子的斤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花50元钱买桔子,所买桔子斤数y和桔子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接着用“桔子现在的价格是1.2元一斤,经过两次涨价到y元,那么桔子价格y和增长率x之间是什么关系?”用这三个例子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导学案设计必须有层次、有坡度。在课题练习的编排时遵循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每节课数学练习的编排主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模仿。与例题类型和难度基本相同的题目。通过练习,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2.变式。本质特征与例题相同,非本质特征与例题不同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灵活。通过综合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这类联系主要提高学生综合能联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这是一类带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是需要同过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类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个大题,每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个大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大题之间,小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解每个大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解决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
四、知识要有联系性
练习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这就改变了“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在学习圆周角的定理后,可设计练习:“圆中一条弦分圆成1:3两部分,则它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多少?”既能复习本节内容,又能为下节的圆内接四边形做铺垫。
五、题型要有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聘天地。在诸多的开放题中,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练习观是依托于开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设计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富于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内容时发现探索的过程;开放练习的答案:教师设计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练习;开放练习形式:教师要把口头练、笔练、操作练、调查练相结合;把教室内外、学校、社会相结合;把常规练习与游戏性、竞赛性练习相结合;开放练习评价: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双基”,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态度;既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把教师与学生,定性与定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进行评价。新课程关注以上的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解答开放题目的过程,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
导学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 篇4
赵飞君:
面对学案、导学案等新名词, 老师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学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 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导学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 备课时,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 怎么讲, 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导学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 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 谈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不同之处, 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 从“教案”转向“学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目前, 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 这其中的“学案”与“导学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 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看, 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 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用“导学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 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对于导学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 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对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作了对比, 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的教案与导学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 自由读回忆部分, 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 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 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 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 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 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其作用
1. 资料袋。
(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 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 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
(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 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 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 组内交流。
(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3. 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 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 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 本质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 凸显了教师怎么教, 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导学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导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儿也有一份导学案设计, 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 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 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 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3.移情表达:假如现在你就是克莱蒂, 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 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 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导学案, 跟以往的教案相比, 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 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 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 凸显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三,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的, 教师的导或隐或显, 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可见, 导学案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 只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导学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 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 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的问题呢?导学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 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 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全班交流, 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 游客没有听懂, 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如果你是向导, 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第2耀5自然段, 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 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 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 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 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 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 二是共性化, 三是习题化。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本质上还是教案, 只不过是把教案逐条细化, 套用导学案的形式而已。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 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更新。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 做到各具特色。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 设计了导学案的模板, 不管哪个年段, 什么课型, 都是直接套用, 导致了导学案的设计千篇一律。另外, 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 导学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有的导学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 第二部分展示题, 最后是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 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如此导学案, 无疑与新课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了。
导学案中的学习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不仅明确了导学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 而且了解了导学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学习单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很多时候, 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是个统称, 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 课中用的自读卡、阅读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 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当前, 为了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 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 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淤内容过多, 课外完成, 负担过重。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认读生字词, 记记难写的生字,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的甚至还要求抄写新词语和优美的句段, 完成词语手册等。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于类型雷同, 年段特点不明显。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 毫无兴趣可言, 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 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 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 并尝试去解决;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 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 单篇课文的预习, 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 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 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 有时圈画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 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 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比如:
六上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整单元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 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 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 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 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单篇预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低年级的孩子, 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扶助, 适宜安排“课内预习”,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 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 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 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 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 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 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 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 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 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 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导学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 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 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 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 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 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 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本主旨。如, 我设计的二下《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见图一)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 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 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1) 默读课文, 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 瑞士 () , 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 。瑞士人民 () , 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燕子专列》
(2) 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 默读课文, 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 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时, 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为此, 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 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感受或观点。如四上《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我设计了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 (见图二) , 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 避免了零散的逐词逐句的交流。
郑飞: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 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在集体交流时, 学生还可借助表格式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如四上《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 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 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再填写, 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 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见图三) , 帮助学生比较了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邬军飞: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四下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 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 我就设计了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 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 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静芬:
关注文本语言, 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 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音乐:
心情:
3 援借助学习单, 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 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为了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 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 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 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为提高合作的效果, 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 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然,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 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 需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 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 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 既要辅助学生学习又要减轻课业负担。另外, 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就必须是书面完成的, 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 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 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总之, 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 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服务。
赵飞君:
初一下二单元学案与检测教学教案 篇5
1. 黄河颂
2. 最后一课
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 土地的誓言
5. 木兰诗
兴趣情境导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吴晓林写的一篇文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指名朗诵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
师:听了朗诵后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蒙受的巨大耻辱。
生:我仿佛看见了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情景。
生:我想到了“莫忘国耻”这四个字。
生:我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身在校园,心忧天下。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师:当今世界,旧的国际秩序正在被摧毁,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正向有利于西方的方向进行。近期美国“解放”伊拉克的事实说明,西方已撕掉其伪善面具,今后它们随时可能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前,我们忧心忡忡。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崛起,就必须有尽可能多的人为其强盛而奋斗。然而,令我们痛心的是,现在很多人只追求个人名利,而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漠不关心。为了激起尽可能多的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使我们成为关心国防,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热血青年,以此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尽一份义务。我们知道,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义务、责任、使命。
盛唐的文脉写在满脸皱纹的墙壁,让青苔将昨日的辉煌掩埋,守旧的臣僚在将长城攻破之后,重新将自己封锁。夕阳西下,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们将将士们的血酿成庆功酒,一饮而尽。于是苍悲便被醉成了狂妄。狂妄之中,龙子龙孙们将旧殿当成了天堂。
当大鼻子、大眼睛的西洋人站在嘉庆面前时,这位位极人尊的天子也当了一回夜郎。民族就这样败落着。
难以回首,在同族的屠刀刚刚放下,中原的伤口还在作痛时。西洋的坚船利炮、洋烟锋枪便惊醒了道光的迷梦。从此以后,我们的民族彻底失去了尊严。咸丰跑了,慈禧跑了。叶志超也跑了,留下了一个卑躬屈膝的李鸿章,辗转于大清垂暮的边缘,让人牵着自己的“猪尾巴”苦苦哀嚎。
割地、赔款,大清朝用所有的家当也换不回“天朝上国”的.尊严。洋人面前,曾经版图扩大到多瑙河的那个国家,曾经富庶极至、繁荣昌盛的那个民族不得不低下头,像猪一样走路。路上除了圆明园苍烟缭绕的废墟之外,还有洋人狰狞的笑脸。
国破家亡,国华大地的文脉就这样断送在了这个没有长进的王朝里。大腹便便的西洋人,运走了敦煌莫高窟的经文和雕塑,运走了沾满老百姓的血汗的银元,运走了圆明园闪闪发光的稀世珍宝,却没有运走中华儿女的骨气。
刀棍矛枪在殊死的斗争中茁壮成长,一面血的旗帜从林则徐传到洪秀全,从洪秀全传到邓世昌,从邓世昌传到赵三多,从赵三多传到孙中山,又从孙中山传到毛泽东。从此,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见到了太阳。
残虐的东瀛人不会忘记,“三光”政策扼杀不了这个民族的气节,剥削不了这个民族的意志;狂傲的美利坚人也不会忘记,在这个国家家门口进行的战争无不因这个民族的参与而失败如穷寇。
就是这个民族,在风雨锤打的历程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走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们的背后还有一段雄壮的历史支持我们的灵魂,因为我们的身边还有五十六个民族一同迈进!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把握住文章的脉搏
生: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几篇文章呢?
师:对于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好好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可以分析文章的题目,因为文章的题目往往概括了文章要写的中心事件或主题;其次,要细读文章,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精彩章节,体验作者的心灵,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再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推己及人,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生:本单元有诗歌、小说、散文,还有一篇文言文呢,把握它们内容的方法一样吗?
师: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把握诗歌的内容要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内容的把握,要在了解所写的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认真品读精彩章节,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文内容的把握,应该在基本弄懂文意的基础上,用把握散文内容的方法去把握它。
体裁
主题把握法
诗歌
1.梳理诗歌意象;2.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诗歌形象的再加工、再创造;3.品读诗歌语言,感悟文字内涵;4.概括诗歌主旨。
小说
1.理清故事情节,品读精彩章节;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3.概括文章中心。
散文
1.理清文章线索;2.分析散文意象;3.概括散文思想。
范例1《黄河颂》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分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答:
《黄河颂》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解题方法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的能力。理清脉络,应该先概括各小节的意思,进而探究各小节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纳;概括中心,应建立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对于诗歌,也可如此进行分析。
范例2《最后一课》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分析: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解答: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解题方法
小说一般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重大主题。概括主题,必须建立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此外,还要联系.写作背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归纳。
范例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雄健的精神”是指什么?
分析:
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刍议 篇6
关键词:导学案,多媒体,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它具有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强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比拟更不可取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将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语文课堂人文教育。
一、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使用的教学现状
实践当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操作过程的偏差,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1. 二者不能兼顾,厚此薄彼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不能兼顾导学案和多媒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拓展,多媒体呈现时内容很丰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些内容是无法在导学案中呈现的。于是课件在课堂中占去大量戏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导学案被边缘化了。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花大量时间指导小组共同探讨,以导学案设计思路来展开学习活动,能够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忽略了多媒体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2. 二者并重,学习过程走了过场
因为导学案与多媒体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各自侧重点不同。多媒体重在直观形象的展示,极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导学案重在指导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于是好多教师抓住它们的这些优点,既设计了精美的课件,也编制了很全面的导学案,意欲在课堂中使用以获得双赢,实际效果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过程并不实惠,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设计内容过多,课件播放与导学案的解决都只能走过场,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讲,只感受到了课件的华丽表象和导学案的形式化,弊端远远大于益处。
3. 放弃其一,单一模式不符合课改理念
《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导学案和多媒体是课改理念指导下出现在课堂上的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方法和实施机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其他途径和机制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使用导学案,虽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又陷入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不能有效拓展文本。有的教师只把导学案当作课后练习,整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自学和思考时间,也不能呈现明显的学习思路,课前预习也没有明确目标……诸多不利因素都是与课标要求相背离的。
二、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的具体思路
多媒体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接受与消化。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协调使用以便为高效课堂服务。
1.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导学案注入活力
使用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形、声、景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将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2. 用多媒体丰富课堂,为导学案减负
笔者发现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太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很繁重,既要思考、讨论,还要完成导学案填写整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更充分展示出来,减轻了学生思考的负担。多媒体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或链接更多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可以为导学案瘦身,达到减轻学生大量概括综合的负担。
3. 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导学案资源
导学案很大局限性在于容量有限,一旦制作完成再无法拓展。多媒体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而且可以随着课堂变化随时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快捷方便。
浅议导学案与小学英语教学建构 篇7
一、导学案促情境建构, 丰富学习趣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推动器。导学案是延续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全过程的知识学习纲领,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 利用导学案建构一个贯穿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大情境, 大情境之下再细分小情境, 情境之间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活化小学英语课堂。
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Drawing in the park》这单元内容时, 我利用导学案创设了两个情境。在预习部分, 我在导学案中加入“锻炼眼力”环节, 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 找出图中公园里的事物, 并写出来, 看谁写得最多, 写得最全。在课堂教学阶段, 我又在导学案中加入了“easy or difficult”的互动环节, 提供了五个绘画对象“boat、river、flower、hill、tree”, 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回答“Sure, it’s easy”or“It’s difficult, but I can try”。通过在导学案中加入这样两个环节, 创设出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情境, 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再是冷冰冰地接受灌输, 而是充满趣味的水到渠成。学生喜欢, 积极性高, 学习效果也好。
二、导学案促知识建构, 促进知识理解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在同一个课堂中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水平是不同步的。传统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节奏比较紧凑, 教师不断推进教学进程, 完成教学安排, 在这种“赶趟儿”的课堂教学中, 必然存在一部分学生知识不理解, 知识建构不理想, 从而出现跟不上教学节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将知识学习由浅及深进行分解, 再利用导学案分步骤展现出来。学生依据导学案可以与教师课堂教学形成呼应, 加深理解;不理解的部分学生也能够及时标注, 课后进行补缺补漏。这样, 利用导学案可帮助教师建构更为合理的知识教学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Who is younger》这单元内容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我在导学案中设置了“比较级的自画像”这样一项内容, 对比较级进行了这样的知识解构——主要特征是:单音节词结尾的加er, 有e的则直接加r;一般特征是:闭音节的词尾是辅音字母则双写这个字母再加er;少数特征是:部分以y结尾的, 改y为i加er;特别特例如: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需单独识记。通过这样将比较级的主要知识内容用人体特征进行类比, 用导学案标注, 既帮助学生理解, 也有助于学生在之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导学案促实践建构, 促进学习应用
语言应用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 但根据认知主义理论, 小学生自我人格发展程度还较低, 完全进行独立实践的条件还不成熟, 因此小学英语组织应用实践, 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利用导学案, 将为教师引导提供一条便捷有效的快车道, 通过在导学案中增设实践环节, 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式, 将应用探究内容进行有效的阐释和指导, 进而达到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相互促进的教学预设。
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signs》这单元内容时, 我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寻找public sign”的应用任务。在导学案中明确标出任务步骤:一是让学生在校园及周边找一些公共标志并将这些公共标志画下来;二是找出这些公共标志对应的英语单词, 并标注在图案下;同时利用这些标注了英语的图案, 与同桌进行“What does it mean?/It means…”的对话互动。像这样通过导学案, 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应用指导, 有利于推进学生知识实践, 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学案与教案 篇8
目前以学习者为中心,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基于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和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对比这两种自主学习模式, 它们既相近又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两种学习模式的制作技术、技术样式、实施操作及实施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探索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网页型学案和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介绍
1. 基于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网页型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页型导学案为载体, 以“少教多学, 少讲多练, 学教互动”为基本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网页型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将纸质学案网页化, 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加工, 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型文本[1]。基于网页型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它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和实践时间, 同时借助网络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基于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 营造探索氛围, 让学生通过Moodle这个学习平台, 自主参与探究并获得知识的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探究能力。Moodle是开源的、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设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环境, 是丰富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资源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这一学习模式的构建,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资源的呈现。
二、两种自主学习模式的技术样式对比分析
从以上两种自主学习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 它们都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并习得技能。但同时这两种自主学习模式在内容的呈现、课程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置方面有不同之处。
(1) 基于网页型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内容呈现上以文字为主, 辅以图形、图像和少量的影音视频或动画, 能呈现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只能是某一课或某一节的内容, 内容的呈现有一定的局限性。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由于依靠Moodle这一强大的电子学习平台, 在内容呈现上支持的电子文件格式更为广泛, 如Word和各类视频声音格式, 提供给我们的备课方案也是多模式的, 教师可以按照某一章节、某一主题或用论坛模式进行备课后将内容呈现给学生, 呈现的内容是多样化的, 如大量的视频动画等, 而且Moodle还能给每一位教师开设各自的课程教学区, 从而解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对于教师发布的资源, Moodle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记录, 因此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点、作业完成情况等[2]。
(2) 在课程设计方面, 两种自主学习模式所设计的课程都需要专门的工具, 网页型学案需要网页制作工具, Moodle课程需要Moodle平台的支持, 笔者对这两类制作工具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见表1) 。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的网页型学案虽然比较直观灵活, 但所花时间较长, 而且后期如果需要修改比较麻烦。利用Moodle平台制作的课程由于有Moodle平台强大功能的支持, 使得课程具有人机交互和互动评价等功能, 在后期如果需要修改更新也比较方便。制作优秀的课程资源是各类自主学习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恰当的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受网页设计的限制, 网络交互性不强, 虽然网页也能设计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但以这些教学资源为主的网页型学案不能较好地体现网络交互性的特点, 学生参与的热情得不到体现, 从而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Moold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由于依托Moodle这一强大的平台,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课堂上常见的角色扮演、讨论、竞争、协同学习、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都可以利用Moodle平台中的论坛、Blog等相应的技术方式实现。
(3) 在学习评价方面, 两种学习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单一的掌握知识的多少, 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作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学生间作业评价的面也比较窄, 只能采取面批或采用Ftp等传统软件上交作业,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中, 对于学生上交到Moodle平台的作业,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 学生自己也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给自己的评价, 同时也可以在论坛中进行交流, 学生在这种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和使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正是Moodle学习平台对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支持, 促使教学环境产生变化, 变化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的模式也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在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中, 教师教的时间少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了,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需要的知识, 以自己或小组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 评价的方法除了自我评价还有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 评价的内容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小组内有没有进行相互协作学习, 而不再是以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进行评价。
三、两种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操作对比分析
笔者自2010年起在多方面学习了解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尝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构建基于网页型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 下面就以《正多边形工具的使用》这一节为例进行说明。
(1) 本节主要学习使用金山文字图形工具中的正多边形工具, 教师先利用预先设计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根据网站每一关的任务要求浏览学习网站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注意事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网页学案去尝试学习, 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尝试时间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查看学习网站上的锦囊或接受教师的指导寻找解决办法, 于是学习就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 教师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精讲和点拨, 对于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后, 笔者发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很大转变, 学习更加主动了, 但由于网页型学案存在一定局限性, 人机交互功能和学生作品评价等难以实现, 而且制作后的学案课程保存起来比较零散。自2012年起笔者尝试探索研究使用Moodle学习平台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在教学《搜索引擎的使用》这一节时, 在Moodle学习平台中设置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搜索引擎的认识情况, 根据任务要求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将搜索到的任务所需的资源素材上交到Moodle学习平台中, 学生在Moodle平台中相互评价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 然后反馈信息。
四、两种自主学习模式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两种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各有优缺点 (见表2) 。
五、结束语
尽管基于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与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都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某种程度上, Moodle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模式更优于基于网页型学案自主学习模式。但我们也不能片面地说哪一种学习模式更好, 而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硬件建设情况等, 选择一种更合适的学习模式, 或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取长补短, 实现学习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孟祥义.“网页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尝试[J].中小学电教.2012 (10) :140.
学案与教案 篇9
一、深入落实各项学习程序, 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 在高中数学导学案实践程序中, 所有数学教师要严格把握每一个操作过程, 确保课前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程序都能得以有效落实。除此之外, 在正式上课之前, 教师还要给所有学生统一发放学案, 通过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开展自习活动, 在予以自学指导的基础上, 对其预习成效进行客观检测, 并以随堂测评等形式开展学生互评活动,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二、开展小组学习模式, 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及其学习成绩, 以自愿原则对其进行小组划分, 并鼓励各个小组开展内部讨论活动, 用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才能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并合力解决困难。
例如, 在讲授函数中导数的应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行分组, 并于课前带领学生引出函数图象, 使学生能够对函数极值等定义进行深入理解。接着, 引导学生对极值点两端的函数导数符号进行观察, 再对其一般规律进行总结。然后教师给出以下问题:1.函数极值是否具有唯一性?2.极大值是否始终大于极小值?3.极值是否必须是最值?4.区间端点是否能够变成极值点?然后让各小组自行进行讨论, 而当小组讨论完成以后, 小组长要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总结, 教师再予以合理指导, 或者是组织各个小组进行互评,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师合理发挥引导作用, 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尽管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但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展示活动, 并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以及指导者, 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及鼓励, 同时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四、善于进行课后总结, 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在高中数学中开展导学案教学, 教师还需对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使层次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均能获取到学习成果, 在提升其积极性的基础之上, 不断纠正其学习误区, 使之能够主动参与学习。除此之外, 教学活动完成以后, 教师还要从学习效果、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层面带领学生进行课后总结, 并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与升华。
例如, 函数极值相关内容讲授完毕之后, 教师可布置如下的课堂作业。
总之, 基于高中数学导学案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体现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就国内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应用来看, 不仅在教学程序方案上还缺乏完整性, 同时在教学效率等方面也有待于提升, 而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涉及到各个方面。鉴于此, 为了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共同努力, 通过深入落实各项学习程序、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合理发挥引导作用以及进行课后总结, 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学导学案教育新模式, 从源头上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满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各级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 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也随之得以有效提高。于是各个学科都在加大力度进行改革, 高中数学也不例外。鉴于此, 本文以高中数学导学案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视角以及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深入落实各项学习程序、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合理发挥引导作用以及善于进行课后总结, 从而不断优化高中数学各项教学程序, 在不断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满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梅小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对高中数学教学课改的探索和体会[J].学周刊, 2012 (02) .
[2]张国庆.县城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从黔东南州高中新课程数学观摩课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凯里学院学报, 2011 (29) .
[3]朱月祥.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模式的案例分析——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为例[J].中学数学, 2014 (11) .
【学案与教案】推荐阅读: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简案与详案的区别)09-11
《雨巷》教案暨导学案08-14
猫第二课时教案、学案10-13
2匆匆教案导学案10-27
2024——2025学年统一备课教案(学案)暂行办法08-25
一年级语文两只鸟蛋教案学案06-29
8bunit2导学案及教案06-15
7bunit2导学案及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