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 Module 1 Alphabet教案学案(通用9篇)
3B Module 1 Alphabet教案学案 篇1
《劝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
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 伤仲永[反面] 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三.作者简介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五.学生自读。六.文本解读。
(一)第一二段: 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已于輮有中然就参省知
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问:文本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4.学生试读试译。
(二)第三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而疾假水绝生
重点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小结: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学习的作用。
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善假于物的事例吗? 学生试读试译。
提示:乌鸦喝水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狐假虎威
(三)第四段
1.提领重点词句。
重点词:焉跬步无以一用心
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难译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问: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学习的哪个方面?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讲的? 明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要勤积累,二要坚持不懈,三要用心专一。七.小组活动。试把文本的结构纲整理出来。提高自己青出于蓝
中学习的重要性冰寒于水木受绳则直知明而行无过矣 心(正面设喻)改变自己: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论学习的作用:弥补自登高博见
点己不足(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 ↓假舆马假舟揖
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坚持不懈骐骥驽马 以(正反对照设喻)朽木金石
已要专一蚓——用心一(积的保证缺一不可)蟹——用心躁
八.探索文本写作特色。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试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九.整理知识卡片。
通假字:輮有知生兼词:焉 活用:輮水利一上下日
古今异义:金爪牙寄托用心闻 实虚词:劝已中然就疾假致绝焉 特殊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难译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固定结构:无以(有以)名句:课内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节选之外的名句:
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练习学案
(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①木直中(zhîng)绳 ②虽有(yîu)槁暴(pù)③不积跬(guǐ)步 ④锲(qì)而不舍
⑤金石可镂(luî)⑥驽(nú)马十驾
⑦假舆(yí)马者 ⑧輮(rïu)以为轮
⑨用心躁(cāo)也 ⑩生(xìng)非异也。
A.①②⑥⑧⑩ B.②③⑤⑥⑧ C.④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⑦⑨
(二)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五)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六)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极,非常 C.横渡,横穿 D.高超,绝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客舍、房舍 B.住宿、休息 C.放弃、不要 D.施舍.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金属 B.黄金 C.锣 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七)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 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八)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九)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B.善假于物也 / 于是余有叹焉 / 青取之于蓝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不如登高之博见
(十)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善假于物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蚓无爪牙之利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 B.得到渡过大成绩
C.得到断绝快功绩 D.达到横渡强成功.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
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十二)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选自《春秋》
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屡次
B.寡人将大诛于子诛:责罚
C.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D.仓库少内内:交纳
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退而自察也 自察:自我反省
B.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C.原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D.再拜,便僻 便僻:气愤的样子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死之 b.景公许之
c.今子治而乱 d.景公迎而贺之
A.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B.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D.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a.属托不行 b.以利贫民
A.a.下属请求的事情都不准许 b.把好处让给贫民
B.a.上级嘱咐的事情都不去做 b.以此使贫民获利
C.a.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 b.用来使贫民受利
D.a.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 b.认为这对贫民有利.a.并会赋敛 b.便事左右
A.a.并且乘机增加赋税 b.随意送给您的亲信
B.a.加倍征收赋税 b.随意送给你的侍从
C.a.会同官吏一起收刮 b.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a.上下串通一起收刮 b.就让部下得到好处.a.子强复治东阿 b.寡人无复与焉
A.a.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
B.a.您务必要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指责了
C.a.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
D.a.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 b.我不再干涉了
7.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e.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f.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a.b.c.d.e.f.B.b.c.d.f.C.c.d.e.D.c.d.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到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参考答案:
(一)A(二)B(三)B(四)D(五)C
(六)1.C 2.C 3.D
(七)A.1.4.5.7 B.2.3.6
(八)C(九)B(十)B
(十一)1.C 2.D 3.比喻、正反对比 4.C 5.A 6.BCDF(十二)1.A 2.D 3.D 4.C 5.B 6.C 7.D 8.B(制作李太永)
3B Module 1 Alphabet教案学案 篇2
赵飞君:
面对学案、导学案等新名词, 老师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学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 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导学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 备课时,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 怎么讲, 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导学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 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 谈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不同之处, 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 从“教案”转向“学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目前, 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 这其中的“学案”与“导学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 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看, 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 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用“导学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 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对于导学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 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对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作了对比, 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的教案与导学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 自由读回忆部分, 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 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 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 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 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 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其作用
1. 资料袋。
(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 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 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
(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 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 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 组内交流。
(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3. 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 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 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 本质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 凸显了教师怎么教, 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导学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导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儿也有一份导学案设计, 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 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 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 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3.移情表达:假如现在你就是克莱蒂, 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 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 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导学案, 跟以往的教案相比, 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 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 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 凸显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三,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的, 教师的导或隐或显, 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可见, 导学案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 只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导学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 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 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的问题呢?导学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 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 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全班交流, 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 游客没有听懂, 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如果你是向导, 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第2耀5自然段, 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 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 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 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 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 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 二是共性化, 三是习题化。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本质上还是教案, 只不过是把教案逐条细化, 套用导学案的形式而已。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 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更新。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 做到各具特色。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 设计了导学案的模板, 不管哪个年段, 什么课型, 都是直接套用, 导致了导学案的设计千篇一律。另外, 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 导学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有的导学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 第二部分展示题, 最后是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 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如此导学案, 无疑与新课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了。
导学案中的学习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不仅明确了导学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 而且了解了导学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学习单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很多时候, 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是个统称, 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 课中用的自读卡、阅读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 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当前, 为了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 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 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淤内容过多, 课外完成, 负担过重。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认读生字词, 记记难写的生字,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的甚至还要求抄写新词语和优美的句段, 完成词语手册等。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于类型雷同, 年段特点不明显。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 毫无兴趣可言, 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 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 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 并尝试去解决;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 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 单篇课文的预习, 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 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 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 有时圈画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 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 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比如:
六上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整单元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 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 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 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 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单篇预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低年级的孩子, 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扶助, 适宜安排“课内预习”,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 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 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 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 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 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 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 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 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 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 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导学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 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 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 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 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 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 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本主旨。如, 我设计的二下《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见图一)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 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 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1) 默读课文, 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 瑞士 () , 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 。瑞士人民 () , 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燕子专列》
(2) 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 默读课文, 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 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时, 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为此, 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 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感受或观点。如四上《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我设计了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 (见图二) , 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 避免了零散的逐词逐句的交流。
郑飞: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 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在集体交流时, 学生还可借助表格式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如四上《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 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 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再填写, 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 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见图三) , 帮助学生比较了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邬军飞: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四下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 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 我就设计了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 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 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静芬:
关注文本语言, 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 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音乐:
心情:
3 援借助学习单, 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 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为了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 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 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 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为提高合作的效果, 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 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然,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 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 需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 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 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 既要辅助学生学习又要减轻课业负担。另外, 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就必须是书面完成的, 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 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 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总之, 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 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服务。
赵飞君:
谈谈学案与教案 篇3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是为教师上好课而预设的教学方案。教案教学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以老师讲授为主,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在教育观念、目标要求、课堂角色、课堂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等方面不同于教案。学案,顾名思义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学而编写的学习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由学生直接参与探索,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学讨论、探究新知为主,侧重使学生“会学”。
“学案助学”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探究、创新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1、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讨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3、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交往与互动的立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案助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的转变,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案”是定位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制定‘学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最终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学生也就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既然学案是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那么编制学案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学情,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的学案,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同时学案的设计要具备以下特点:
1、要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體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如有必要,可两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学案在形成之前同年级同学科老师都必须先熟悉教材和课标,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等,然后通过集体备课敲定学案成型,在集体备课中先有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指导自己的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说明了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单打独斗的弊病,实行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人备课大家享用”的轻松状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集体备课固然重要,但其作用更多在于对教材难点、重点以及突破等方面的交流,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虽然使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但在上课时要照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不要脱离了实际教学;不能也不应该通过统一“学案”束缚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教学风格。
学案与教案 篇4
浅谈PST课改之我见
课改进行了一个学期,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从一开始的无知到茫然到略为知晓,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新学期又开始了,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PST课改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导学案的设计
从PST课改到现在,我们的导学案设计一直都不是很理想,虽然通过不断的摸索,已经在渐渐地完善,但并没有达到最佳境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老师还备课时还没有把思想从教案转向学案.
为什么称它为“学案”而不是“教案”呢?传统教学中,老师所备的课称为“教案”,因为它是为老师服务的,是老师上课的流程,而“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同学们自学的指南针,要问教案与学案哪个更好备?那当然是教案,教案是老师自己用的,备课时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记下即可,而学案备的不仅是内容,还要备学生,而我们的学案一直都不理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们没有备好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英语老师在备学习目标时,会写“掌握C部分的句型”,在老师的心中都非常明白C部分句型很重要,让学生掌握就是要学生会听说读写,但同学们看掌握二字可能就不是很明白了,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读就叫掌握,有的人认为只要知道汉语意思就叫掌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因为老师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不够了解学生的思维,所以用了“掌握”这个自认为准确实质上模糊的词语,可能就导致学生预习时达到的程度不够,或是效果不好,所以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记,学生的脖子上长着学生的脑袋,而没有老师的脑袋,要想导学案能真正为学生服务,那设计者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构思才行。
二、谨慎选拔组长
在PST课改下,在三环五步的课堂中,组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强而有能力的组长在每个班级中是不可或缺的。
1.领导者,每组的组长就是各组的领头羊,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后,都是由组长领着组员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
2.组织者,在课堂活动中,尤其是自主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组长的作用体现得极其明显,组长要给大家合理的分配任务,要组织好组员共同合作学习,一起走向展示的舞台。
3.示范者,作为一组之长,不管是在言语,还是行为,或是学习上都起到榜样的作用,都是组员心中的标杆,学习的方向。
4.反馈者,可以说,组长比老师要了解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组长的及时反馈,可以让老师掌握到每个人的情况,了解到很多信息,省去很多不心要的麻烦。
总的来说,组长是班级的顶梁柱,可以撑起一片天。可以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拔组长
三、小黑板的利用
现在各班都有很多的小黑板,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小黑板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在那并没有真正的用起来,小黑板的充分利用对我们的课堂是有万利而无一害的.如何有效利用小黑板?
1.可以将小黑板分配到各个小组,用于写上各组所提出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也可以将答案写在上面,那么展示的时候挂出来既可以看到问题又可以看到答案就显得非常清楚非常直观.
2.很多老师认为抄预习学案很浪费时间,有时候可能还找不到时间抄.这时侯,如果你能把小黑板分到各组中,由字写的好的同学各抄一部分,是不是就节省了时间,又不用担心没时间自己抄学案了呢?
3.小黑板还可以用来划上积分格,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全班同学的得分情况,从而警醒自己.
4.小黑板还可以抄写测评题,节省上课时间.也可以抄一些重难点题或是易错题.
总之,小黑板的用处很多,既然有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
四、课堂上老师的角色转换
PST课堂呼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老师还是会很冲动的跳出来说几句。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呢?也许你可以教一教你的非专业课,或许会有所启发.
我是教英语的,但有一天,由于语文老师实在调不开,就安排我去带了一节本班的语文课。怎么办呢?语文练习我又不知道怎么讲,总不能抄抄答案就过去了吧!这时候我想到了学生,他们应该比我清楚该怎么做。于是,一上课,我就把要讲的题目分到各个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自己解决。而我只作为一个旁听者,或是判断者,也可以说我也只是一名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但不会过多的去干涉他们。结果,同学们都说的头头是道,比我专业多了。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英语课堂。如果在英语课上我也能把自己定位为非专业的老师,而去充分的相信学生,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总想让学生听我说的现象呢?我想是的。课改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观念,那么,我认为要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要懂却装不懂。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老师,而是学习者或是听众。试想:一名听众又怎么会去抢占歌手的舞台呢?
烘托渲染教案学案 篇5
诗歌中的烘托和渲染
使用时间2014年05月03日
制作人: 郭勇
审核人: 韩书莹
诗歌中的烘托和渲染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的“烘托和渲染”的概念;
2、通过典型题目进行深入了解及训练;
表现手法: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
事物铺张:指对事物铺张、夸大。巴金《春》二一:‚ 王氏便把事情的经过加以渲染,有声有色地叙述一遍。‛ 典型诗歌:
江上看山(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回顾
古诗词烘托
词义: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自主·合作·探究
1(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2、(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
渲染
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学案
诗歌中的烘托和渲染
使用时间2014年05月03日
制作人: 郭勇
审核人: 韩书莹
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2分)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敷。(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托。
第二,看托体与主体相属与否
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前两句借‚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来渲染怡人风光,表现愉悦之情。在这里,‚江碧‛‚鸟白‛‚山青‛‚花红‛是怡人风光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虽然各自独立,但都从属于‚怡人风光‛。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渲染中,托体(描写对象)与主体(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回头再看例(1),‚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从属关系,‚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是肃杀苍凉秋天的属类,肃杀苍凉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而存在。
(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先写衾枕之冷,再写窗户之明,又写竹折之声,连从三个方面来烘托夜雪。托体是‚衾枕之冷‛‚窗户之明‛‚竹折之声‛,主体是夜雪。与渲染不同,烘托的托体与主体,既不相似,也不相属,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再回头看例(2)。托体是行人、少年等人的反应,主体是罗敷之美,托体能够反映主体,但托体并不是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托体和主体并不相属。
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第一,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当堂达标: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云:“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
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颔联和颈联描写“帆重”“鸟迟”“天灰”“树远”,无一字写雨,却让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这里的描写对象“帆”“鸟”“天”“远”与所要表现的拓展·延伸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
渲染和烘托是诗歌鉴赏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
那么,怎样把握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呢?
第一,看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事物“雨”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属侧面描写,其表现手法显然是烘托而不是渲染。但是,还可以有另一种分析。诗人所要表现的事物是“雨景”,而“帆重”“鸟迟”“天灰”“树远”是“雨景”的一个个特写镜头,诗人正是通过一个个雨中镜头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雨景”,这是正面描写,这样又是渲染无疑了。这并不是误解概念形成的分歧,而是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结论。
第二,在同一篇作品里,分析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猫第二课时教案、学案 篇6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
教学难点: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猫》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古怪,而老舍爷爷笔下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下面我们来看看老舍爷爷是怎么来描写刚满月的小猫的?
二、探究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小猫的淘气可爱。
同学们,成年的猫性格古怪,小时候的猫是什么样的?齐读最后一段。①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交流哪些事例说明了猫小时候很淘气可爱。(学案一)
②小猫这么淘气,老舍先生是个什么态度呢?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幻灯出示句子: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③一起朗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三、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学案二)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2)拟人的手法。(3)表达感情
2.总结:你们说得真好,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非常冷漠;既胆大又胆小,它的性格这么矛盾,只能称它(师生齐说)古怪了。
3.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位置?(开头)开篇写出了猫的性格很古怪,下面分别写出了它古怪的各个方面,这在写作上是一种什么写法?板书(总分)
4、作者通过许多小事告诉我们猫的一些具体性格特点,这在写作上是什么方法?(板书:具体事例)
四、小练笔:以总——分的写法,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五、课后作业 饲养或观察一种小动物,准备写一篇习作。
板书:猫 小时候 淘气 生机勃勃 天真可爱
写作方法 总分 具体事例
《猫》第二课时学案
①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交流哪些事例说明了猫小时候很淘气可爱。(学案一)
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学案二)
3B Module 1 Alphabet教案学案 篇7
教案学案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生本合作探究笔者所在学校佳木斯市第二中学在规范教案的编写使用上,探索了十年之久。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科书及学情,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教学工具。编写教案也是学校约束教师认真备课,有效上课的手段,有利于教师细心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支配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经历了二中对编写教案的历程变化,从起初的编写详案,详细到写出授课的每一句话,到只写出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再到略写教学过程,重点呈现出每堂课的授课方法。目的就是让每位教师授课都有较强的逻辑思路,有很清晰的教学过程安排。无论怎样改革,编写教案的主导思想就是如何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它强调的是教师如何去教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运产生了“学案”,注重教案探索的二中马上根据形势转变教学思想投入到“学案”的探索使用中,经过两年的实践应用,全校“学案”编写已经符合规范。
我们的学案包括“自主预习案”“合作探究案”“复习巩固案”,称为“一课三案”。“自主预习案”上体现:(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预习检测。(3)我的收获。(4)我的问题。“自主预习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抓住学习重点,并且把自主学习的疑惑提出了。
“合作探究案”中包括:(1)预习反馈检测。(2)简单共性问题解答。(3)疑难问题探究。(4)归纳总结本课内容。通过“合作探究案”落实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达到三维目标的落实。
“复习巩固案”就是精编的习题,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且适当延伸拓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导学案因学定教,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合师生的实际教学环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达到有效教学,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一、学案使用符合新时期的课改观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案”强调了“学”,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不是取消了教师备课,而是备课的重心落在了学生身上,设计的是供学生预习、探究、练习的具体方案。它解决的是学生们具体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由过去的教师传授学习方法,变成现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法,教师的功能不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启动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案”的功用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媒介,学案的使用完全改变了过去“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形成了二中“以学案为依托的问题导学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新课程观。
二、学案使用使师生树立了问题意识
教师往往在编写教案中侧重于问题的设计,一堂课由许多问题串连成线,即使是有创新意识的老师也只是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思考,但问题一解决课堂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依然是学生走进教师设定的条条框框中。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一堂好课不是教师提出了多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而是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新课程也特别强调问题意识,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笔者所在二中,为了锻炼学生这一能力,树立教师的问题意识,在“学案”的预习中,不仅有教师高质量的提问,也有布置学生质疑,学生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会有疑而问。发现问题是求知的兴趣和动力。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学习,提出问题也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学案使用让学生互助、师生平等
“学案”中的探究,强调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的问题有难简之分,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问解决;疑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完成,让学困生也有思考的时间,不至于因为跟不上与大家有疏离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在交流中不仅解决了疑难问题,也借鉴了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方法,更发挥了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另外,教师也不是袖手旁观,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给与学生及时的指导,在给学生展示解答问题的机会时,教师也要适当点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表扬、鼓励学生,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参与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平等是学生参与的前提,探究案完成了生生互动,师生和谐共处。
教案学案设计鲸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掌握说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说说印象中“鲸”的特点。
2、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书写难字:
腭、哺、滤、肺、矮
⑵ 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按鲸的“特点→进化→种类→生活习性”把课文分成四段。
4、用连接段意的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写说明文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默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批注说明方法。
6、讨论:
鲸是怎样进化的?
7、自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8、交流“鲸”的课外资料,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1、自学生字,指导书写难字。
2、读通读顺课文。
3、自读,理解写作思路。
特点
进化
种类
习惯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指导归纳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掌握说明方法
1、第一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二、三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2、指导读出感情。
三、指导迁移学习4、5、6、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
四、课外拓展,交流资料,仿说仿写《鲸的自述》
五年级语文匆匆教案学案 篇9
荣成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题10匆匆型新授2时两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本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哪里、溜去、挪移、茫茫然、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使学生充分认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4.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教学方法设计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一时组块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
1、(配乐《青春之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组块
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组块
三、品读文,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1、过渡: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呢?请大家再默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组块
四、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过渡:是啊,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第四部分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在感受时间的来去匆匆这个环节,我这样重点品读以下句子:(1)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自己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A、随文理解:“凝然”的意思: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B、在读中感受排比句的好处。(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A、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多事物可以再来,惟有时间不会再来。B、在读中感受排比句的好处。(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A、运用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B、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A、反复吟读,体会作者情感。B、仿写: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A、随文理解“伶伶俐俐”的意思。B、指导抓住“跨”和“飞”体会时间的飞逝,把时间拟人化了。照片导入,引起回忆。提出初读要求。引导学生第二次读文,并渗透学习方法。引导体会重点品读的句子,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读文后,交流读懂了什么。默读文,找出表现时间匆匆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体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2、学生自读第四部分,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3、延伸朗读:是啊,作者不愿意白白走这一遭,你们愿意吗?请看(出示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
4、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组块
五、回归整体,加深感受。作业超市:
1、录制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读一读,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第二时组块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组块
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组块
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组块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组块
五、拓宽延伸练笔尝试。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2、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6)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如何叹息?)对于第四部分,我这样重点品读:(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随文理解“徘徊”的意思。在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随文理解两个“赤裸裸”的含义,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好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第二时导入时回顾上节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文,看这篇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推荐阅读:《背影》、《踪迹》新标第一网出示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自读第四部分,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联系实际谈收获。板书设计
匆匆来
去无影无踪
【3B Module 1 Alphabet教案学案】推荐阅读:
Module10 A holiday journey 导学案(外研版英语七年级)07-19
b3module2教案05-22
高一英语外研版必修2module2?语法: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教案10-23
小学新标准英语二年级教案_Module_5_Unit_1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