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精选12篇)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1
摘要:自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围绕学生自主性开展活动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觉主动性和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并且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理想作品。
关键词:美术自主教学,活动空间,想象力,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点不是改教材,而是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即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由于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创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现总结如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针对这一点,可以适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外去,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创作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如“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一课的内容很多,如果让他们在教室凭空想象,效果不好。笔者利用学校靠西岩山的优势,组织了一次去爬山的郊游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自行写策划书,画路线图,填备忘录,制作出游计划。郊游时,还收获了惊喜———学生在山上进行风景写生。通过这一次策划出游活动,不仅使学生们的写生基本知识得到提高,也使他们的团结、互助、意志力等品格得到了锻炼,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适当进行室外教学,是美术自主教学的很好补充,走进大自然,学生心中就会有风景,创作就会有灵感。
二、给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积累美术基本功。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技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课堂上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也可以激发创作欲望。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亲临其境的,是近距离的,是直接的感官反射,是直观的心理反应。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化为持久的兴趣,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在上“水墨写意与山水画”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照书本自学,将自己不会的地方记下来,适当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快速勾画出一幅水墨写意山水画,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何用笔、用墨、构图,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作业。不管是欣赏课还是技法课,只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一丝不苟地去摸索完成,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成功的教学方法。
三、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美术想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小学生脑中的想象因子,在美术课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运用。
例如,在教学“梦中的远航”一课时,当学生进入美术意境后,我恰当地把握时机,取出预先准备好的大张太空背景图,告诉学生这是一片无限宽广的蔚蓝色的天空并提问: 宇宙中都有什么东西? 学生自由发言: 有月球、太阳、人造卫星以及其他星球。紧接着再让学生自由讨论: 如何飞向太空去遨游。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要坐着最先进的宇宙飞船去,有的说要坐着大鸟的翅膀去……在倾听学生的想法后,利用多媒体软件的放映对各种飞行物的造型、色彩及人物的动态、神情等作必要的分析。紧接着提出作业要求: 每人画一个乘飞行物的人物,人物和飞行器要颜色鲜艳、醒目。然后让学生各显其能,尽情发挥想象的翅膀,画出满意的作品,自主教学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美术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富有创作性的美术活动,要以活动为媒,深化小学生的美术想象。美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美术理论的积累应该在美术的实践和创造中得来,并在应用中不断发展为自身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创作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绘画中,将头脑中所想转化为现实的作品,既使学生体验成就感,也是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
以“梦中的远航”一课的教学为例,我利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挂图,要求学生每人画出一架自己乘坐的与众不同、新颖的太空飞船或飞碟,然后剪下、粘贴到大张太空背景图中,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创作的动力,最后要求学生们为集体创作的作品命名,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叫“热闹的太空”,有的说叫“各种各样的飞船”……这样,通过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相结合的方法,寓教于乐,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达到了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集体协作的精神。
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自主评价
新课标对评价方式提出了重视学生自主评价的建议,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挑选好的作品展示,以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作品或介绍自己的作品作,可以通过学生互评使其提高自我认识,互评的方式不仅有指名说说自己喜欢的幅作品,还有同桌、小组互评。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评价,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在学生自评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坚持自评,逐步从技巧、风格、情感和独创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2
课题编号:JXKT-MS-04-017 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董存霞
2014年5月,《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立。从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我们全面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一)所做的工作
1.准备工作,2014年5月,我们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建立学校课题组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明确教学活动的领导管理、研究策划、操作实施。
2.申请、立项工作,2014年5月,学校组织人员对申报资格和研究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后,向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申请立项,并于2014年9月17日被审定批准立项。
3.课题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教师的课题研究理念,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以及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11月26日下午,课题组在学校教学楼三楼会议室组织了《课题培训会》。
4.课题开题工作,12月5日,我校召开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论证会。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张银莲、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研室主任张忠华、教研室教研员张丽和任晓蓉老师应邀现场点评指导。学校领导、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会议。教研室主任张忠华宣读并颁发了课题立项通知书。
接着课题负责人董存霞对开题报告的要点做了陈述,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步骤等内容。张银莲、张忠华、张丽、任晓蓉等专家对学校所立的四项课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就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选择、规范研究方案、明确时间地点、研究成果生成及研究过程性材料的归纳与整理等进行了重点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受益匪浅。5.调查研究工作,2014年12月,先后完成了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和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美术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学习美术状态和老师们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疑问和困惑。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可行性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6.理论学习工作。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趣味教学的理论知识,也将理论学习列为常规活动之一(每月每人写一篇趣味教学的学习笔记)。通过文献考察及网上学习相结合,提高认识,并着力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我们将理论学习还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7.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工作。
每个学期开学初,课题组长就会结合美术学科工作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课题成员们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重视常规工作是顺利实施课题的保障,课题组常规工作有:
1、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
2、每月每人写一篇趣味教学的学习笔记。
3、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4、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5、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6、收集资料,整理个人资料袋。
8.开展诸多的课题研讨工作。开题以来我们以丰富的形式开展了研讨活动,组织集中学习4次、集体组织开展了备课活动2次、开展研讨课9次(其中骨干教师展示课2次、优课展示活动3次、青年教师研讨课2次、“蓝青工程’师徒结对同课异构活动2次)、开展优秀案例分析3次、子课题分析研讨活动2次、集体反思2次。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趣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总之学生像早晨的太阳正在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升起。2.教师方面:
在动态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课题组成员及时地认真地进行反思,个别教师思想上因循守旧,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勇敢地对自己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进行自我批评,并对症下药,取长补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付诸于自己的课题教学与课题研究,从而使研究工作取得了意外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一年多下来,教师积累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教师们的欣赏和学生的喜爱。撰写的教案或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录像、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在课题实施期间,结合课题参与了一些比赛,也取得了一些收获,2015年7月主持人董存霞撰写的论文《巧妙运用趣味语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在大武口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小学组论文评比三等奖。在2015年10月学校开展的第十二届“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许丽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10课《花手帕》荣获达标课一等奖的好成绩。王瑞老师执教的《蝴蝶落我家》荣获特岗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董存霞老师制作教学用的微课《花手帕的制作过程》荣获石嘴山市微课制作二等奖。在2016年4月学校的第十三届 “课堂质量工程提升月”活动中,董存霞老师荣获“四项全能奖”(课堂教学展示、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才艺、教学设计)、王瑞老师荣获课堂教学展示一等奖和课件制作一等奖、杨静霞老师也荣获了课件制作一等奖„„。成绩是前进的动力,在成绩的鼓舞下更点燃了老师研究的热情。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但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
2.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多看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3.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对本课题研究不够深入,致使有时存在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现象。
发现了问题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改进不足,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改进的措施
1.课题组改进平淡的研究形式和方法,组织灵活多样的研究形式,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们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和学习教学策略。
3.坚持撰写研究札记,阶段性小结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研究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能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4.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5.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6.及时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及时展示、交流收集的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成果。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有研究价值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并进行深入探索。
总之,过去的这一年多,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愈来愈明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把美术趣味教学方法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教师们就会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实现高效艺术课。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 积极主动性 自主探究 实践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地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将学生带入了具有真实感的社会化、生活化的氛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要善于把学生引入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去,让学生感觉到所研究的问题是新奇的,是富有挑战的,从而使學生产生一种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 通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特别是出示新项目之时,正是学生兴趣浓郁,设计意识强烈之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与自主探究的好时机。
在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范作、视频、游戏、故事、音乐、提问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一个恰到好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
2. 通过范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不闻偿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作的展示来优化教学过程,能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有利于从直觉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每个人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要外部条件。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一方面运用再造思维从记忆中提取旧知,另一方面还要重新组合当前的信息,综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知系统,从而解决问题。
二、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研究。这一过程都是独特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其中有着自己真实的体验,深切的感悟,从中所获得的实践知识远比“师授生受”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1. 因材施教,拥有探究时间和空间
由于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要探究的问题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学生探究之前,就必须找准学生参与的切入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动手探究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认知基础、思维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脚手架”。
2. 合作探究,整合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技能,因为它能使合作者之间在智力、能力、物质等方面实现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
3. 关键点拨,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困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有疑难时,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个体或小组的活动,敏锐地发现实践中“冒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三、注重成果反思和拓展,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在学生完成某一作业,并不意味着这一学习内容的完结。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延伸自主探究的内容,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
1. 重视成果反思,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每张美术作品都是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的主要载体。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后,往往会有许多体验和感受。当具体的作品呈现时,也往往会暴露出某些缺陷。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并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思和探究。通过失败原因的分析和成功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2. 课外合理拓展,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美术课涉及许多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需要教师和学生养成深度质疑、不断探究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主动引导,每个教学内容完成之后都应给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探究的机会,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拓展性的问题,延伸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它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扬弃,也是对教与学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乐趣。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影响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4
一、创设情趣化审美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潜移默化,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并赋予所创设的学习环境审美价值和情趣价值,以便在进行教学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第一,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随处可见,例如:夜晚的星空,白天的云朵,波光粼粼的水面,郁郁葱葱的树林,翩翩飞舞的蝴蝶,辛勤工作的蜜蜂,蒙蒙的细雨,等等。这些大自然所拥有的美好景物,是学生经常看到的,幼儿教师将美术与大自然相融合,引导学生观摩大自然景物并进行创作,以便学生抓住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通过自身的艺术加工,创作出富有大自然气息的美术作品。
第二,利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类,二者虽然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但是从本质上讲,二者不可分离。例如:播放儿歌《两只老虎》,让学生根据歌曲,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绘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利用音乐导入教学内容,可以活跃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创作积极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
艺术源于生活,因此,很多的美术作品与生活息息相关。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日产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景物,并通过学生自己对绘画对象的认知,创作出具有个人色彩的美术作品。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活动主题,积极收集生活的材料,以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也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与小伙伴一起收集资料,并共同创作美术作品,以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收集绘画材料,鼓励家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累积丰富的活动经验。
另外,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资源自由创造。幼儿教师要将材料的通用性与可塑性相结合,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贴画”的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叶等简单易携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用花草和树叶创作的美术工艺品贴画,进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具有个性的贴画作品。
三、评价并展示美工作品
评价并展示美术作品,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渠道来进行。
第一种,展示和讲解名师作品,以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习色彩运用、构图方式等美术技巧,从小就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2]。
第二种,展示和评价学生自己创作的美术工艺作品,以便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情绪。幼儿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时应该以积极为主,鼓励学生进步,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幼儿教师可以设置“展示角”,将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放置其中,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其创作积极性。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审美环境,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幼儿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将创意美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便学生进行观察,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代表学生自我意志的作品,赋予创作作品特殊意义。此外,幼儿教师要对学生的美工作品做出评价和展示,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在展示中增加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茹丽萍.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17(11):104-105.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自主学习模式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兴趣。反之,学生则不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当中,既影响学科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探究的动力,进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搭建自学平台,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中心性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除了思想上认识到位,还要从行动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自主地走进数学活动当中,进而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高效顺利地实现。例如,实施自主对比教学模式。类比思想是数学教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我选了对比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意义等等。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将正弦函数图象与余弦函数图象进行对比学习,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对比中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时,也能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三、营造和谐氛围,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前提性工作
“无主题”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创新 开放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无主题美术教学内涵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质的飞跃,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终身兴趣。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甚至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不同。所以,传统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会导致学生学习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实践活动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时有发生,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为了改变和扭转这一现象,让美术实践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进行“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试图探索出更加符合本地美术教育的新路。
这里的“无主题”并不是没有主题,而是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无主题”美术实践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二、无主题美术教学研究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无主题”美术实践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性地实践学习。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得以体现,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舞台。
“无主题”美术实践研究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范围选定为一个班,四十三位同学。
“无主题”实践活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并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分册,包括《素描课题手册》、《折纸课题手册》、《卡通人物课题手册》、《简笔画课题手册》、《黑板报设计课题手册》等。《“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分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日常实践的总结,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
在“无主题”实践过程中,试点班级的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各自实践。教师对于同学们的提问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并且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无主题”实践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保证了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课题研究引向纵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中,学生翻阅《“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实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内容,依照自己的選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各自实践。选择素描课题的学生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折纸课题的同学有的在折纸,有的通过对折好的作品进行装饰;选择黑板报课题的同学则进行着构图实践……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托腮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俩俩商谈,不时提疑发问。这和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有的学生被动地跟着实践,有的学生表现出懈怠,部分学生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上,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三、无主题美术实践课优点总结
“无主题”美术实践课表现出了以下优点:(1)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在课程的选择上有最大自由。(2)一堂课中出现多种课题实践。(3)老师随堂了解情况,进而阐述课题要求及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别,并进行具有针对性辅导。(4)体现在各《“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手册》中的知识点像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5)体现在参与班级、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展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勃勃生机,其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将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符合其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便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然而怎样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误区
随着高中课程的推移, 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日益增加, 难度越来越大,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吃力, 有些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消磨殆尽, 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干脆有些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弃了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 然而往往因为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刻而步入误区。
1. 教师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方法的认知不够系统全面。 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一系列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 但往往学生很难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束缚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发展, 这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导致教学模式进入了片面追求自主探究的误区。
2.教师太过于注重形式, 虽然说数学是门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 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做出了很大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出现了问题。 例如在小组谈论问题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 可是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往往只是优等生在发表, 其他成员并没有真正起到探讨的作用,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 导致教学实践出现形式上的偏差倾向。
3.师生、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 一般教师都会有厚此薄彼的态度, 把更多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 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 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极分化现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更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赶不上学习进程,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隔阂, 基本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做自己的事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倡导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改变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模式,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难点、重点和知识点, 根据分析结果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点之前,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6个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 由于座位有先后顺序, 因此6个朋友互相谦让, 谁也不好意识坐, 在陷入僵局的时候, 饭店老板提议:“你们6个人在我的饭店吃顿饭就换个座位, 如果等到你们6个人把所有的座位都坐过之后再来吃饭, 你们的吃饭费用我们饭店包了。 ”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感到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 怎么可能? ”大家在交头接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可以运用乘法原理算算看等这6个人把全部的座位坐一边需要多久? 学生在这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计算结果一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全部座位坐完约需80多年, 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 如此一来, 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位置排列和数学之间的关系, 为这部分知识奠定了基础, 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质疑, 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学生在讲解自己看法时教师可稍加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针对探究问题, 采取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探究性问题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安排任务让学生自由谈论。 例如:通过自由讨论三角函数的概念、运用方式、解题技巧,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能力和理解题能力、学习效率。
学生个人解题力量有限, 通过提出数学探究问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彼此, 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他人的长处, 扬长避短, 还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另外, 还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愉快轻松, 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3.引导学生反思,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长久以来, 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内容的知识点、难点一板一眼地讲解给学生, 一般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就草草结尾, 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难以解决的学习困境要与教师加强沟通, 反复做错的题目要认真钻研, 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拿出来练习, 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熟练掌握学习方式, 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有多么重要, 一味地使学生处于“被动式”学习模式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 提升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求职过程中无往不胜。
参考文献
[1]郭宗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05:41-44.
高校美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篇8
肖像画是对特定个体形象的记录,中国肖像画传统名称为“传神”“写真”,近百年来人们对肖像画经过哲学、社会和人类自身变化,逐渐认识到肖像中艺术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才能在肖像创作中游刃有余。最早的肖像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西方文艺复兴的肖像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中生活形象的表现,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上升。油画肖像写生中形象的神态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领悟不到这一道理的学生在创作中容易顾此失彼。例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妇女的神态和微妙的表情,很好地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永恒的微笑成为永远之谜,成为人类膜拜的典范。在教学课程实践安排上就要有所侧重,比如安排不同角度的人物写生以及不同光线下人物的个性情感表达,尊重细腻的色彩描绘,捕捉人物神态,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表达。还有一些人物肖像造型写生就要求学生大胆根据客观色去画主观的感受,强调个性色彩,突出画面的冷暖、黑白的强烈对比,加强人物心灵的矛盾和神经质的情感。例如凡高的自画像,画家运用强烈的笔触和坚实的造型,突出造型的丰富性。以往的教学只突出共性,忽视肖像画独特的个性,造成二者之间的一些对立,形成学生对肖像画理解的不是很深入,使得画面最终效果简单、粗糙。为了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以油画肖像教学为例,首先通过摆姿势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以及和对象的沟通,发现对象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独特的姿势和表情,发现艺术永恒之美。其次,肖像画创造冲动的驱使,使表现的人物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心灵的深邃,使得肖像画成为艺术表现的永久课题。更进一层来讲,即使表现熟练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对油画的规律性特别是油画语言没有充分认识,画出来的作品油画“味”不够。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重造型轻肖像个性的现状,有的放矢的安排一些作业,例如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减少背景台布的刻画?怎么突出人物内心情感?怎么把三维空间变成二维空间,追求画面的简练与概括?等让学生对油画肖像有了深入的了解,运用起来自信十足,也使得学生对肖像画更充分的理解,能够通过找不同角度和表情刻画突出油画自身的魅力。所以,在油画肖像教学中,我不仅仅要求学生去提高造型能力,更要求学生懂得肖像画,做到绘画形神兼备。
二关于实践教学中结构及色彩的思考
凡是成功的肖像写生,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画家把握结构的能力,虽然这是素描教学中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但这一任务没有深化,所以把研究结构用在油画肖像的写生中解决结构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多么奇异怪癖,变化多端,终究离不开形体。为了解决某种特定的意趣或象征意义,人物的结构是通过画面的立意和道具、环境相配合,例如谢洛夫的肖像画《高尔基》,画家选取了伟人急剧转动头部的一瞬间,严厉的眼神注视前方,向左倾斜的身体动势使这种坐姿产生了动感,结构的表现达到了极致。结构与色彩是绘画的基本因素,结构是绘画的基础,色彩是装饰绘画的,打个比方,它像个宫廷小姐,对艺术的真正完美起到促进作用。例如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画面的色彩是通过激情与审美、用笔用色均在情感与艺术规律的共同支配下进行,画面的人物,还有桌面上丰富的器皿、食物与人的动作组合成丰富而统一的色调,达到艺术的整体感受。所以油画肖像教学中的色彩和结构问题也成为一个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印象派的光色微妙变化还是古典派、抽象派对画面冷暖色彩和结构的表现,或苏派的写实色彩体系都在强调人物肖像结构特征和色彩的协调。安格尔说:“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所以为了追求永恒之美,也不得不犯一些解剖学上的错误,追求艺术的唯美性。”
在教学实践中,安排半身人物像写生首先通过安排人物和背景关系,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或者通过复杂的背景、不同角度和透视结构的表现,体现人物的动态姿势和节奏,成为视觉中心和焦点。如杨飞云的肖像油画,画面追求室内表现,人物和谐、安详,让人看后很舒适,恬静,他的画面就是突出整体固有色对比的节奏,减弱局部色彩的变化,加强外形变化,使小的造型变化服从大的造型,突显造型完整性。画面结构简单概括,突出人物神情和性格特征。
画面结构包含着丰富的理性。西方传统绘画体现了古希腊理性精神独特的数学般的结构认识,从古希腊建筑到发现透视法,到塞尚的肖像画对结构认识的成熟,成为了20世纪现代艺术精神的典范。塞尚的肖像画画面结构突出,用色彩代替结构,用色彩塑形,人物刻划往往像是用泥塑和刻刀画的一样,让人震撼,视觉刺激强烈,画面构图采用主观性极强,有时随意安排但也能够体现画面构图的安稳,突出“造型感”。我们在油画肖像教学中,更应该给学生多讲解画面的色彩和结构问题,拓展学生对画面结构自觉认识,对画面结构的关注,寻找绘画突围的可能,深化造型问题。
三关于实践教学中个性语言表达的思考
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鼓励学生寻找生命中的肖像个性特征是学习的关键,其实质就是艺术个性化和艺术精神性的追求,即整个绘画过程中的意义、理想和价值的实现。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深入研究油画个性化语言表达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荷兰哈尔斯的油画肖像,在漫不经心和庄重后面隐藏着失望和疲惫。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通过节奏体现肖像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探索自己喜欢的艺术之路,得出正确的吸取与批判当今艺术风潮的艺术观念,指导学生寻找生命中的个性特征,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懂得艺术规律和艺术发展趋势,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位学生的个性表现有深入的了解。谢洛夫的肖像画通过强烈的透视对比,墙面、镜子,三个空间层次体现了形象庄重,不仅显示画家高超的技巧,更体现了画家对绘画形式、美感的认识和精妙的构想。因此在油画肖像写生教学中,我采取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方法,无论学生的画面是以具象还是抽象表达,个性化的表现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活全部,自我寻找根源,它可能是学生生活的经历或是生活的感触以及所感所带来的个性化思考,所有这一切都是个性化的细节,能帮助我们返回个性,寻找个性记忆。如在写生中,我发现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模糊,就及时和学生沟通,通过一个故事,一首老歌唤起学生的记忆,或某一个细节的自我寻找,借此来诱导学生发现自我,寻找个性语言的表达。还有学生容易被表面的光色变化所诱惑而只强调局部光斑,忽视画面主体。我对症下药,让学生去发现,感受光色变化下主体的个性语言,同时结合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状态所带来的思考。这样在启发诱导与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从学生自身入手是培养学生个性语言表达的方式之一,还有一种方法是从绘画的对象着手,来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在写生中,我们总有一定的绘画经验,深入的了解绘画对象也便于我们生动,形象的刻画对象。所以,在动手写生前,我总会带着学生去和模特沟通,了解模特的面部特征、性格特征、生活背景和精神状态等,其次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绘画对象,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找到最适合表现这一模特的方法。这样,在艺术手法的处理上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关于实践教学创作的思考
“艺术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创作指有一定主题思想、构思构图、艺术手法紧密结合,个性语言鲜明品质在创作中展开对人物形象创造性思维思考,可以在生活中发掘表现的题材,发现他们内心经历,寻求画意,是获得好的画面效果的前提。创作要源于生活,一定要深入生活,有感而发。孙为民说:“绘画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好作品的魅力和永恒性是人所共识的。”所以,在创作中,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在教学中我第一步先让学生拿来生活中直接获取的素材,创作选题得到第一手资料,然后让学生谈自己选材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将要选取的创作手法,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学生往往太依赖图片模式,不能主动取舍,使得构图平均化,容易出现构图满,拥堵效果。第二步,创作素材收集,打破以往单一照片的模仿,让学生找故事情节的连续性,追求完整性,通过小的构图突出人物形象的动态来寻求画面结构,追求意境。让学生说明自己绘画的主题,重点,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彰显个性,又学会了抓大局,为整体着想。有了构图的前期准备,接下来就是色彩的表现问题,上大体色和深入刻画矛盾的解决是画面的核心。好多同学只是对照片,画照片,照抄色调,不动脑子,造成画面色彩混乱,主次不分。我早就防患于未然,给学生讲解画面色调决定作品的成败,画面展示的是一种力量,一动手就追求色调的整体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画风和用色技巧。在写生中就去大胆使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情感,逐步树立自己的色彩语言。最后是画面整体效果的体现和作品的完善。进行艺术创作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更好的理解人物;二是怎么着手构成一幅画面的艺术品质;三是在创作中诗意、秩序及色彩整体的表现。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就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美的素养。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告诫学生多去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多去看好的展览,多去聆听好的艺术讲座,实质是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引导学生去认真研究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用准确的富有个性化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完美体现和张扬。
在油画实践教学中,认真思考和解决好造型、画面的结构和色彩、个性语言表达等问题,既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又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不断修正,自我完善的艺术观念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胡继华.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忻东旺.细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形式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4]纪学艳.安格尔画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问题式”美术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篇9
[策略依据]古人说: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则思解, 需解则长新。好奇好动、问题不断是小学生的天性。本文试图通过“问题式”教学尝试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 普遍具有眼高手低的特点, 他们动手能力差, 对老师的教学充满了期待, 容易产生依赖老师或别人帮助的心理特点。尤其对一些好玩的手工充满了好奇心, 这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喜欢手工特点, 笔者编写了校本教材:漂亮的小纸盒。教材难度适中, 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通过学习简单的折纸,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装饰纸盒并延伸应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教学过程分三部分实施:一、学习折纸盒;二、装饰美化纸盒;三、纸盒拓展应用。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 也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些问题, 并尝试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力求始终贯穿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实录]一、谈话导入
展示教具, 好奇生问。老师先和学生们聊一聊折纸, 了解学生的基本折纸经验。然后出示纸盒范例, 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和问题。师:其实这是用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来的。你们相信吗?
[意图解析]美术课始, 教师利用一张纸折成的纸盒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诱发学生“生问”一张纸如何能折出纸盒?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心下不知不觉产生。
二、观察体验, 活跃思维, 大胆尝试
请一个学生尝试将纸盒拆开, 证实是一张纸折成的, 再尝试进行复原, 结果很难成功。请学生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折痕太多, 搞不清楚。) 老师再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事先准备好并有折痕的正方形纸, 让学生尝试复原折出纸盒。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立刻揭秘纸盒是如何折出来的, 而是设置了问题情境, 将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解惑热情随着老师的“卖关子”水涨船高, 这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不至于让学生无从下手, 老师又给了学生一条揭开秘密的线索———“折痕”, 学生会在接下来复原纸盒的同时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
三、分析问题, 适时点拨, 尝试解决
学生尝试复原纸盒, 结果未成功。请学生说说在复原时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老师进行归纳总结。1.折痕太多, 看不清。2.按折痕可以折出大致模样, 但是无法最终组合成功。3.搞不清先后顺序。4.完全折错了。老师给出提示:纸盒是在折痕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性折出来的, 所以必须先按折痕折出大体模样再组合穿插成形。老师提示关键步骤:穿插组合。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注意点:折痕清晰, 折线对齐、方向正确。
(意图解析)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问题, 同时也激发起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人指导点拨。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会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 更加激发起成功的欲望。通过相互交流, 彼此沟通讨论总结,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自主探索, 互相交流, 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继续尝试复原, 老师巡回指导。终于有学生复原成功, 发出兴奋的叫声“我成功了!”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讲解成功的秘密!其他学生仿做。经过试验摸索, 全班同学先后折出一个个小纸盒。请学生总结一下是如何成功地折出纸盒来的。 (总结成功秘诀)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马上解开谜底, 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找到成功的途径, 然后让学生复述复原过程, 更体现了学生成功的自我价值。同学间的相互传授, 也可以使同龄人更易于接受彼此之间的知识经验。而教师的适时表扬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成功的信心。
五、观察作品, 美化装饰, 引发新问
请学生观察小纸盒, 想想还缺少了点什么?提出问题:如何将小纸盒打扮得更加漂亮呢?学生纷纷回答:可以在上面画画、可以在上面剪贴、可以加彩带装饰……教师表扬并肯定回答, 请学生尝试快速给纸盒进行美化装饰, 方法不限。鼓励同座之间互相合作配合完成纸盒装饰。展示部分作品, 请学生介绍自己装饰盒子的方法。想想这些纸盒能用来做什么?谁来给它出出好点子?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盒、可以装月饼、可以装瓜子果壳……
(意图解析) 单单让孩子学会纸盒的折法并不能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还需要孩子用审美的眼光给纸盒进行简单的美化装饰, 从而提升作品的档次和水准, 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提供了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告诉学生折好的纸盒还需要进行装饰美化, 这里教师同样没有讲解如何装饰, 而是把问题给孩子, 给学生即兴发挥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六、拓展思维, 多维互动, 学以致用
老师提问:如果大家把纸盒都集中在一起,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送人、可以布置教室、可以做游戏、可以当奖品……教师提出建议:让我们一起用纸盒来布置教室好吗?想想该如何布置呢?请学生思索方案, 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说出最有创意的布置方法。学生方案一:用绳子串联起来当风铃。方案二:用彩带一个个吊起来布置教室一角。方案三:组合粘在一起做个大的礼物。方案四: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自愿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环境布置, 教师给予指导。学生集体布置美化教室, 巡回指导。
(意图解析) 通过美化手中的纸盒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将手中的纸盒进行集中布置环境, 更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集体主人翁意识。此时老师同样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作用, 引领孩子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 美化环境。当孩子置身于自己创作布置的环境里, 那种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 学习收获自然不小。
七、设置情境, 自我评价, 拓展延伸
通过集体布置,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 纷纷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的布置有何优点或建议?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展示其他不同造型的纸盒作品应用范例, 让学生课后思考这些纸盒的其他作用。总结下课。
(意图解析) 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能从中发现某些欠缺或问题, 思索改进的方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课后探索纸盒的其他开发功能。
[反思总结]本案例尝试在教学中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自我见解, 通过合作探究, 达到了“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充分整合资源的目的。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合作过程中解决了认知冲突, 自我构建起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校美术,艺术实践,教学研究
前言
目前高校美术专业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的要求, 将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等相关的职业化发展方向紧密结合, 将专业理论教育构建在艺术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在这一大前提及背景下, 要求高校美术专业必定与艺术实践相联系, 通过理论来进行艺术实践, 通过艺术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进而在未来的职业化道路上有坚实的基本功底, 同时具有职业创新能力。
艺术有着多种的定义, 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是人脑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 是一种精神现象的存在。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人们从现实出发, 对外界的感知, 同时, 艺术又不同于生活, 艺术创造是一种新而独特的形式, 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美术作为艺术的一部分,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同样要来源于生活而后又高于生活。人们常说每一件成功的美术作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 或悲或喜, 美术的创作者把他们的真实感受通过在加工传达给观众, 因此, 感觉在每一件有灵魂的作品中都有着高度的重要性。目前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生活的感知来激发学生的创作, 在实践中让学生体悟艺术创作、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情感的表达。
一、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联系
传统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随之新课改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化, 艺术实践教学被逐步重视, 并且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基础上来。可以说美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教学是高校美术专业的左膀右臂, 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美术理论基础是艺术实践的前提和根基, 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 才能懂得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式, 才能找到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方向;同样学生只有通过美术实践, 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 同时艺术实践又发挥了更大的效果,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进行艺术的创作及深入研讨。
美术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又相辅相、相互促进。学生对单纯的理论讲解的接受方式及接受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 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及判断力, 将纸上谈兵真正运用到战场上, 将生活中的美与丑通过夸张、放大或是还原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高校美术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高校美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被摒弃, 现在的高校美术教学中, 教师在注重美术专业化的同时, 更加注重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相关联,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丰富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参加到写生、组织学生参加画展、组织学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艺术创作及鉴赏等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创作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鉴赏能力的双重效果。
(一) 风景写生实践教学
风景写生包含色彩风景及速写风景两个部分, 是美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必不可缺的部分, 是美术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延展教学模式之一。通过风景写生, 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身边的美, 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外出写生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协调合作及独立自主的精神。
高校美术专业的写生实践教学已经被极大的推广和认可, 深受高校教师及学生的热爱, 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其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有明确实践目的及相应计划的实践教学,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视觉表达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
要做到以上的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及计划作为指导;其次要针对目的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从而展开实践教学;再次要选择几年内相对固定的写生基地, 保障写生实践教学的正常及安全的开展;最后在写生结束后, 要有明确的展示成果的形式, 通常以展览的形式为主。通过对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 可以达到学生与学生间, 学生与教师间的艺术交流。
通过写生实践环节的体验, 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校外这个“第二课堂”得到强化和补充, 并且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对大自然、对艺术的洞察力,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高校美术专业艺术实践不可或缺的教学经典活动。
(二) 艺术实践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模式
艺术, 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对美的需求,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美术艺术实践, 作为艺术的一部分, 同样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 对生活的美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美的事物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 通过艺术实践与生活相通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对生活充满新意,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将艺术之美展现在生活之中, 通过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
艺术认识始于对外在世界的观察, 同时又不止于现实客观的反应, 需要增加进学生的自身感觉, 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传达给观众。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过程中, 就是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美,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过程。首先要求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特点, 无论美丑加以艺术化及夸张化, 使学生的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其次, 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 进行艺术创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艺术创新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强, 作为高校美术专业在传道授业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性, 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极容纳世界各民族范围内的艺术气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 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眼界, 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艺术创造。
(三) 丰富传统美术鉴赏课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一般都是以名画鉴赏为主要内容, 这对于美术专业教师来讲都是轻车熟路, 画家、作品、画家的故事、作品的背景, 洋洋洒洒可以贯通一节课的时间。名画鉴赏固然重要,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 从小学到大学并无本质变化, 已经形成抗体。所以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上, 教师需要丰富传统的鉴赏教学内容, 变革教学模式, 更多的融入实践教学来吸引学生。
首先, 可以在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 列举一些专题, 让学生展现自我生活。同学们可以通过PPT、视频、Flash等手段, 来展示与专题相关的现实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使美术鉴赏从生活出发。其次, 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期, 布置鉴赏专题课, 即是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 在教学内容完成后, 展示学生的作品, 供同学们相互鉴赏, 相互提升。高校美术鉴赏实践教学的改革, 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名作的基础上, 还可以更加贴近生活, 逐步变成鉴赏传统作品, 创造新型作品, 将鉴赏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 引入“微型课题导引”的教学实践
“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 基本形式为课题提出——对策研究——收货及成果, 也称做微型科研。“微型课题导引”被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是顺应了素质要求的要求, 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方面转变, 丰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另外也为师生营造一种以科研为途径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目的, 引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形态。
“微型课题引导”是让学生将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总结成一个课题, 并且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进行有效的研究。这一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对美术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贯穿在整个学期中, 与其他的教学模式平行进行的过程。
具体操作过程总结如下:首先创设问题、选择课题。其次明确思路、合理分工;选定课题之后, 应有明确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课题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并且通过多方面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再次, 教师需要进行中期检查、化解难点, 及时了解各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馈研究的动态。最后,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教师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让学生交流经验及成果,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展示学生成果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对高校美术专业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适当的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 让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时间构建交流的平台。这个成果展示的平台不仅是单单对教学成果的展示, 更是对大家思想交流促进的重要途径。
首先, 学生要对实践过程中的作品进行汇报,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的展览形式, 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们写生的成果展示, 也可以包括学生们在日程生活中有感而发的作品, 更可以是教师通过主题设定学生自由创作发挥的作品。展示汇报的作品涵盖的范围也可以很广泛, 比如建筑的结构速写、身边人的生活形态速写、风景自然的油画、水墨丹青的中国笔墨花等, 只要是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成果, 都可以进行汇报展示。以丰富的作品内容及表现形式, 展示出学生们的创作才能及对实践的掌握能力。
其次, 在展览的同时, 要组织同学和老师进行同步的座谈会, 总结实践的经验、表达实践的体会、评定实践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大家以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 进行作品的品评和建议, 为师生共同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打下基础, 在增进师生间感情的同时, 也让老师懂得如何更好的安排下一场次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此,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及院系还可以在展览期间组织专题文艺汇演, 展示学生综合才能的同时, 促进艺术院校全校师生的沟通及交流。人们常说艺术是有灵活的, 也是相通的, 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 调动全校的艺术生参与进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文艺汇演可以通过多彩多样的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与艺术院系学生的联合演出来增进汇演的生动性, 也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去讲述和表达作品背后的意义等等。这样,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更是将教学、美术实践融入到高校美术生的生活中, 历练了其专业素养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 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学生的审美, 对专业素养进行提升, 对生活有着更强的感知, 从而创作出更加富有灵魂的作品来。美术作品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链接着大众与社会的生活, 美术实践可以唤醒学生在艺术领域内对社会现实的描绘。
参考文献
[1]史琦.浅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J].-考试周刊, 2010 (37) .
[2]夏建红, 吴海燕等.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的思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3]薛玉剑.风景写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艺海, 2013 (01) .
[4]董明慧.以实践教学促进高师公共艺术教育——以美术鉴赏课为例[J].-美术大观, 2012 (05) .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交互式;公共美术;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06-03
中职学校信息化环境课堂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宝安职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课堂教学,探索构建了信息化“交互式”艺术鉴赏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开展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收到了实效。
一、“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
教育学者认为,所谓“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和教师的引导下,设置交互式学习环境,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和完成具体教学目标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教学设计的教学法。
“交互式”学习环境,是学生以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主要在课堂之外进行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内化知识的互动场所;它以“任务驱动为干线、教师设计为引导、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贯穿于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自主学习环境。任务驱动,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创建教学情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运用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知识并逐步生成目标能力。这里要防止概念误区,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自学,不是脱离教师的、完全的、绝对的独立学习。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中国山水画意境欣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层次性和实用性都适合使用“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课堂具有“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特点。
二、信息化是“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条件
学校信息化学习平台提供了贴近各学科教学需求的技术支持。这个平台由在线学习、师生通道、教务管理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彼此配合,构成完整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公共艺术的课堂教学,依托该平台营造了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在线学习部分,包括了课程标准、课程简介、课件菜单、微课视频、名师导学、仿真实训、BBS交流等内容,按教学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程的需求,该校在此部分设立了公共艺术学科访问通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艺术资讯、作品真图、经典赏析、当代评论、本土艺术等,充分展示网络优质艺术教学资源。师生通道部分,学生可随时在任务菜单中点击下载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上传作业。教务管理部分,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学分管理、教学评比等。在线学习与师生交流,均可通过手机4G网络点击进入学习平台,操作十分便利。
三、精心备课是“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前提
课本是课程的根本,教学设计则是“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师的备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把握核心内容
课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创设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活动等具有重要意义,它确定了课时的分配和应采取的教学策略。中国山水画意境欣赏课程,备课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关键词是感知(观看和区分)、鉴赏(构图与技法、意境的联想与想象)、表述(描述欣赏感受)。
(二)组织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的素材、资源应视教学实际需要提前进行组织和梳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包括电子图、音、flash和实景视频等资源的收集,以及课件导航制作、相关网站资源的链接、现场实验实训软件系统的准备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应根据时代发展和教学实际不断充实和更新,才能保持资源库的生命力。
(三)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根据教学目要求,对各教学环节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要考虑到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化手段、在不同教学环节选用哪些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何时插入提问和测试等教与学活动,这些须全盘统筹、烂熟于心。在山水画意境赏析的备课中,首先,利用网络平台从前置学习任务开始,设置一系列知识点问题,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从而得到清晰的学习目标、方法和知识;其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合作协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再次,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四、公共美术“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
该校公共艺术课程构建和尝试“交互式”艺术鉴赏自主学习模式,是学习列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过程,包括“敷设学习导轨,激发动力引擎;任务驱动运行,目标深化层次;反思习得成果,评价再注动力”等三个内容环节。
(一)敷设学习导轨,激发动力引擎
学生学习动机是艺术鉴赏学习中的可控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动力的引擎。教师应当是个优秀司机,善于随时启动兴趣引擎,激发学生的表层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和深层动机(增加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山水画意境赏析课前通过网站平台留置任务,即是点燃引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入轨。
课前留置任务,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一个设计,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预先感知、初步理解和自我建构。它以授课对象已有知识为基础,是对新知识作探究的首要学习活动环节。授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向各学习小组分配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点击观看教室制作的中国山水画微课教学视频,提前解决“感受山水画意境”这一教学重点,然后要求各小组结合网络资源分别完成荆浩《匡庐图》、马远《踏歌图》、王维《雪溪图》和倪瓒《虞山林壑图》的欣赏文稿并于课前网上反馈。各组组长接收任务后,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查找相关学习资源。从各小组反馈情况来看,基本都能从画家的生平入手,分析画面构图、基本技法、作品意图进行陈述,按时完成了前置任务。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所表现的团队精神也及时通过留言评价作了肯定点评,激发了学生动脑、动笔、动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同时又因势利导为进入新课作了良好的引领和铺垫。
(二)任务驱动运行,目标深化层次
促进学生吸纳、使用自主学习策略,是实现教师指导作用的根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照课件设计,围绕课程教学目的提出系列任务。这些任务并非单一形式的重复,而是分主题的层次推进,从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效解决“描述山水画意境”这一教学难点。该校山水画意境赏析信息化课堂,围绕课程“意境赏析”的关键词,组织进行了“感知意境”“比较意境”和“生命意境”等三场主题递进、层次情境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引入、让学生从山水画“感知意境”,组织了“艺术品展厅”课堂情境活动。这场活动是前置学习任务的继续和延伸。通过电子白板大屏幕营造艺术品展厅现场和氛围,然后分别以远、中、近景和特写镜头推出前置学习任务中的几幅山水画高清图,由各小组推选一位学生扮演“展厅讲解员”,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展厅观众。讲解员们充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宣讲了所属小组对山水画作品的欣赏过程。这场情境活动,使学生厘清了感知艺术品意境的基本思路,训练了学生在公众活动表达的思维和胆量。
首场任务结束,教师围绕“意境”再提问题:当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良莠难分,赝品和真迹在意境的形、神之间如何区别?课堂自然进入“比较意境”分主题的“鉴宝现场”情境活动。活动由甲、乙两学生扮演持画人,其余学生是鉴宝专家团队成员;持画人分别展示网络资料马远《踏歌行》的真、贋品,点名请求“专家”通过赏析去辨别真伪。被点名“专家”先根据已有理论知识和课前学习成果描述了马远原创画作的运笔、用墨、设色所营造的意境;同时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艺术作品资源库中调取出马远的其他画作观察鉴赏。通过电子白板点击画面进行放大、缩小,对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结论认定乙生所持属贋品,理由是在定格的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马远另一幅《寒江独钓图》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意境凸显。有比较才有鉴别,“专家”结论得到一致认同。“比较意境”活动,借助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对山水画意境构成深化了理解。
第三场教学任务设计是“生命意境”。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荧屏赏析《富春山居图》高清图长卷后提出问题:假如将此作品用flash制成动态图,你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可以动态表现?学生回答:人走、云飘、鸟飞、水流、雨落、树摇、舟行、鸭浮等都是生命迹象,都可以用Flash动画表示。这时,教师即时播放《富春山居图》的flash动画,学生回答所说之处都被实景泛活,画面绚丽生动,音配画古筝婉转,使学生耳目一新、赞叹不绝于耳。学生在教师启发下作出如下归纳:动态生命,可以由多姿多彩的静态画面来表现;意境,是艺术品的生命,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有无意境;信息化可以创造出生命驿动的艺术品;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更加深化了意境。
上述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往深层次推进,学生始终能保持高昂的兴趣和热情,自主快乐地实现教学目的。
(三)反思习得成果,评价再注动力
反思和评价,是“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环节。反思是归纳总结。活动结束,学生围绕各任务过程系统地梳理了教学习得:一是获得了知识。理解了意境的概念,感受山水画技法是意境构成的载体,并了解营造意境的方法;通过flash动画辅助配合,现代科技作用于山水画,深化了作品意境。二是生成了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了赏析山水画构图、运笔、用墨、设色的基本能力;在课堂活动中,生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实现操作的实践能力。三是实现了情感目标。“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密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沟通的人际关系;通过艺术鉴赏,丰富了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了美术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
评价对自主学习活动具有反馈与调控、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仍以反思的三维目标为主、以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元形式进行活动评价:通过山水画意境鉴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反应如何;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是否达标;对美术的体验与感受、意境的感知和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的过程怎样以及掌握信息化知识、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有无提高等。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课堂呈现“减负增效、快乐激增”的新变化。
五、结语
当前,信息化环境对“网络一代”的学生认知产生着重大影响,学习需求和方法也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自主学习是学生、教师、学习活动与材料等多因素的动态协调过程;中职公共美术“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以任务驱动为起点,以网络学习平台、微课、课件导航及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化工具等重要教学手段支撑,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反思和评价,完成教学目的;这种模式体现了师生教学伙伴新型关系,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创设最佳自主学习微环境,而且以平等身份参与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宝安职校公共艺术课程山水画意境鉴赏课堂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探索构建并尝试“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经师生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实绩。
参考文献:
[1]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5,(5):55-59.
[2]徐韵.新媒体时代艺术教育的策略创新[J].南京大学学报,2011,(5):107-112.
[3]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0,(4):70-71.
[4]王珠珠.迎接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J].未来教育家,2014,(2):9.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 篇1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强,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则在下面安静地听讲,通过练习与课后作业来巩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无法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其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高效课堂也就无法构建。第二,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曾经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与需求;其次,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进而无法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有效技巧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提倡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学主体为学生,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环节都需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从而设计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训练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尽量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并且应该给予其充分表现自己才能与优势的机会,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二)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一般都由教师所传授,自己所感悟出来的较少,并且还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会感到很茫然,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总结和掌握学习方法, 先教他们如何学习,然后再引导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且用自己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长此以往,小学生就能够掌握自学方法,学习效率也能够得以明显提升。
(三)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确有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十分关键,问题具有引导和探究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精确还要有效,所探究的内容要有合作性、价值性与开放性。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太琐碎、太多,要讲究精确性和有效性,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需要紧抓核心问题,并且把问题的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难点与重点。另外,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值得探讨交流;难度要适中, 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浅显,要尽量做到灵活多变。
(四)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在小学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且引导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由于听与说是密切联系的,让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时,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而对于学生来说是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肯定,是对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结果。 在小学生发言时,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要插言,但是可以使用提示性用语或眼神来指导与鼓励。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评价解读。虽然耗费的时间较多,却是实现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还能够培养其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 需要充分接受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推动下, 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摘要:自主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所涉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本文主要针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技巧。
【美术自主教学实践研究】推荐阅读:
美术教学中的自主权10-29
自主开放型实践教学07-30
幼儿自主阅读教学研究论文07-05
初中美术教学实践06-11
初中美术实践教学06-30
美术教学实践与反思05-21
学生自主实践11-14
小学美术教学常规实践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