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2024-10-2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共13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提出了教师应该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它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有一些抽象的理论。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性突破,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资源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所以,在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积极开发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大胆地进行尝试,不断实践、探索、研讨、总结,从而开发出更多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为上好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发自然领域资源

人类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拥抱自然,铁肩担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历史使命。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又十分生动的美术活教材,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如一年四季,景致不同:农民要春种、夏管、秋收、冬储;有些农民作物要春开发芽,夏天长大,秋天开花结果;气候则是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再如,四季之雨不一样,大雨和小雨不一样,如此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分析比较,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才能把它们各自的特点描绘出来,这就要我们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去采风,去从不同角度感受与表现,体验自然美与艺术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了解山水画、风景画写生知识,认识不同美术作品对自然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所以说,大自然四季如歌,鸟语花香,处处孕育着原生态艺术。这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都可以成为美术综合活动的好素材。

二、开发生活领域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所属的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是一种以综合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生活处处有美术。生活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的活教材,它为我们更好开展美术综合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所以,我们要面向生活大力开发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领悟到社会生活的美妙,为学生提供有趣、丰富多彩的美术综合实践课内容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请柬》的制作时,我们主动与龙山宫联系,为龙山宫元宵点灯制作请柬,同学们兴趣盎然,开拓创新,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请柬,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赏。元宵节这一天,我们还组织学生观花灯、赏花灯,回校后让学生画花灯,制作花灯,这样,因为内容贴近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会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原来美术就在自己的身边,给美术教学打开一扇户,透人一缕阳光,注入一股清风,让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融为一体,绽放出片片精彩。

三、开发网络、图书领域资源

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实在的,有些问题连我们老师自己都难以解释清楚,而学生恰恰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这时,可利用网络、图书室的优势,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道具、服装》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体现道具,服装特点的文艺活动图片、影视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道具、服装的图书,从而认识道具、服装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学校艺术节的总体内容,设计构思相应的表演道具、服装,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创作舞台。

四、开发乡土艺术领域资源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开发艺术领域资源。首先在艺术思想上注意把握从再现到表现转变的趋向,要求不仅在技术在整合,更应在审美上整合。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带领学生到农村去向农民艺术家学习、取经,学习农民绘画艺术,然后引导学生制作出一批批具有浓厚农民画风格少年儿童画来,鼓励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有特长的家长指导制作各种各样花灯,剪纸、纸扎、打大红结、书法、习画等等,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艺术能力。

五、开发艺术室资源

在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艺术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研究环境。我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当一部分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它们所需要的材料大都可以从学校艺术室得到。例如,在教学《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一)(欣赏、评述)》时,我们除了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标志、字体设计作品的标志、字体设计、图像设计格和书籍设计、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外、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美术室去观看各类供欣赏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这样,充公利用和开发学校艺术室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世界课程发展和趋势。通过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科整合,使美术课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实用和合理,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理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讲究方法、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大力开发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从而开创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崭新局面,打造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天地。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2

那么, 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优化作文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选题中, 培养独特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写作文时素材的获取、题材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赖于观察。在教学中, 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抽象说教, 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把学生引入社会实践中去, 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取材氛围。上苍赐予他们无穷的源头活水, 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引导学生观察, 不能一刀切, 不能强求观察同一对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象, 自主选择研究和实践主题, 自主观察自主获取素材。有的同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 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热情, 那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走进大自然, 与自然万物亲密接触, 让他们去挖掘隐藏于大自然的写作资源, 发现大自然的美;有的同学思想敏锐, 对时事变化了如指掌, 对社会问题见解独到, 那么组织这些同学走进社会, 了解社会万象, 面对社会问题,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 设计不同的实践环境, 确定不同的观察对象, 以便他们提高观察能力, 获取更多更好更完美的感性材料。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比较筛选中学会择优选材。

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 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面对一大堆的资料, 如何取舍, 如何准确地加以运用, 这就要学生自己作出选择, 决定哪些证据是相关的, 并能对证据的含义作出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在学生习作中, 围绕一个中心要选择哪些材料, 也要经过认真仔细的筛选, 在众多的材料中寻找最能表达中心的, 以使所选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 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主题更为鲜明。

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 我们把我县的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古镇作为写作对象。以XX起义烈士纪念碑为核心, 这里的每一个弄堂, 每一处故居, 每一道水, 每一座山, 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着它那历尽沧桑的荣耀和文明。写作之前, 我们先让学生开展以《走进古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自愿组合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去游览古镇的各个景点, 并对古镇的人文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在众多写作素材面前,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在活动中的感受, 选择相关的材料, 进行作文。这次学生写出的文章也让大人们大吃一惊。光看他们的题目, 就让人感叹万分。如:《面对XX起义遗址, 我想说……》, 《你知道吗, 这里就是XX起义的指挥部》, 《革命老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些文章的素材来自学生的亲身实践, 学生乐于表达, 史料详实, 观点鲜明, 情感真挚, 深受读者喜爱, 很快在作文杂志上发表或在征文比赛上获奖。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独特的个性感悟,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生活是个万花筒。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 每个人体验不同, 感悟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观察, 而得到相同的感悟, 即使是观察同一对象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实践活动中, 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 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例如组织学生观察冬雪, 活泼的孩子会情不自禁地跑到雪中去滑雪, 打雪仗, 堆雪人, 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多愁善感的孩子会想到大雪将会阻碍交通, 给远方的行人回家带来不便, 于是会生出几分愁绪;农家孩子看着田里庄稼躲在雪被里, 会幸喜感到瑞雪兆丰年。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触发同学们进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走进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 也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特的感悟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深入社会, 考察社会, 感悟生活, 感悟人生道理。如我们曾经以“城市牛皮癣的调查和研究”为研究课题, 组织学生们对牛皮癣进行立项调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了解牛皮癣存在的形式、原因和整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社会问题有了深切的感悟, 许多学生有感而发, 写出了针对性强, 观点鲜明, 论据充足的好文章, 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生成性原则, 它打破了老师的预设和灌输, 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养成的兴趣、主题、形式和内容等, 注重学生不断构建自我整个精神世界, 而且生成后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出于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大大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 获得了独特而真切的感悟, 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拥有真实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考察”“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也指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原本封闭的教室, 封闭的课堂却一再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孩子精彩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记得上学期, 我们开展《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 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 但恰好被分在“桥的种类”课题小组, 他要负责采访家乡的农民朋友, 这对他是个很大的挑战, 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的心跳速度最快的一天。这可是我第一次单独与陌生的大人说话呀, 我觉得我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我来到村口, 迎面来了一位爷爷, 怎么办, 问还是不问。此时, 我真想一走了之。可是, 如果完不成任务, 明天我怎么向老师交代呢?不管他, 豁出去了, 问问再说, 他又不会吃了我。想到这里, 我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 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倾吐。我们的作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真实”吗?如果没有这段经历, 又怎么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呢?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孕育出写作的自由, 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创作。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 自己去策划活动方案和成果呈现形式。通过活动, 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创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现世界, 抒写自我、表现自我。综合实践活动交织着学生的情感、个性和思考, 以及在实施之中灵感的突现, 这样具有生活色彩的文章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 一种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作文。

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教师心目中的作文, 常常提供标准化的范文让学生临摹, 殊不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几乎是千篇一律。例如描写人物, 男人都是浓眉大眼, 目光炯炯有神, 女人都是瓜子脸, 柳叶眉, 没有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记叙好人好事, 一般都是搀扶盲人过马路, 帮助老人推车等公式化的故事, 思维没有个性, 语言没有个性, 表达也没有个性, 那么, 写作就没有个性, 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 没有鲜活的生命力。然而经历了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化观察, 得到独特感悟的, 拥有真实情感的学生, 他们心中充满了个性化的积累, 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翻开学生的实践活动随笔, 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些天我们小组从我们城市的母亲河的源头走到源尾, 采访了沿河的居民, 还查阅了母亲河的有关资料, 才真正领略了它的风采, 意识到母亲河对我们城市的重要意义。我们喜欢她, 我们赞美它, 我们更应保护它!”这既理智而又充满深情的语言体现了一组同学在参加《认识我们的母亲河》实践活动后的真实情感。

“今天我们跑了建筑工地、工厂车间、家政公司, 走访了许多民工, 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每一位同学都深受感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民工朋友平凡工作之中所蕴涵的伟大意义, 略显暗淡的服饰里所包裹的人格光芒。民工,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学生在参加《民工业余生活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实践活动后的深切感言。

……

未夹杂些许做作, 字字句句都是那样自然, 他们把实践活动中这份难得的体验坦荡的呈现出来, 作文便有了血肉, 一个个沉甸甸的生命质体便跃然纸上, 或激情, 或隐忍;或直白, 或含蓄;或幽默, 或冷峻;或高贵, 或通俗, 因人而摇曳出不同的风格, 从而真正体现了作文个性,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篇3

一、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语文是顺应儿童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春之韵”的开设,把学生带入了万花筒般的农村生活中。“作文源于生活”,在这里学生领略到了小鱼的自由、鸟儿的乐趣、春耕的忙碌与喜悦,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落日出;指导学生“寻找春天”,要求他们寻找新颖、独特的题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愉快地参与这项活动。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阔了视野,克服了习惯性思维方法,不满足于常规的象征性的春景。他们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有“鸭先知”“花满蹊”“割马兰”,还有浅浅河水的小河流、卸下冬装的小伙伴……

二、综合实践活动放飞了学生的写作思绪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它解放了孩子们的脚,解放了孩子们的心。它比一般的课具有更大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作文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后,学生在这里不仅能用眼看,用鼻闻,还能用手摸,用嘴问。

一系列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如“拉响了绿色的手风琴”“五彩缤纷的风筝”“走进蔬菜王国”“兵器与中国”“圆圆的月亮”……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描写的作文内容趋于丰富多彩。作文中星期天捉迷藏、钓鱼、钓龙虾这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在下降。结合这些活动课,学生们写出了《我理想中的果树》《“走,我们去放风筝”》《我——红花草的一生》《嫦娥奔月后传》等一系列优秀作文。一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不再满足常规的写作形式,开始尝试使用倒叙、插叙、补叙,甚至有学生用稚嫩的笔用小诗、儿歌、童话更形象地表现生活。可见,在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后,学生作文中描写生活的面更广了,进而能写出闪耀着个性和创新火花的作文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总是对作文最头疼,其作文也大多是言之无物、空洞无味,主要原因是缺少真实的情感。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使他们有丰富的生活实践。

在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我们知道了现在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给自己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不光要保护地球,还要使地球成为一个绿洲,学完课文后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一方面动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森林、沙漠、洪水的知识,一方面让大家在植树、护树的过程中调查家乡人民的绿化环境。学生在看到东安这个江苏省卫生乡镇清水绿野时,感到欣慰之际,也会为有些人破坏家乡的绿化资源而感到深深的痛恨。我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引导他们用笔写下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者建议等等,投寄给有关管理部门或新闻单位。在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完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还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学习的过程,也经历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加强环保意识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写作也成了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也变得愿写、要写和乐写!

实践证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作文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由怕写、厌写变成了爱写、善写,学生写作的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作为老师的我再也不用累得不可言语,也不必担心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会惨不忍睹,现在可以轻松、自在地指导了。可以说,这样的课大家都会喜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4

一、为了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符合桃花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自上至下,共同参与,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付校长、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是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首先,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因为桃花地处海岛,又是著名的旅游区,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写了有关关于桃花旅游资源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块重点放在了旅游这方面。学校组建了校“小小导游培训班”、“环保调查小组”、“社区服务队”等,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敬老院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通过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正确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旅游景点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我们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仅仅停留在纸上,也很少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更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能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为学生获取广泛的信息而广开门路,为此,学校开放了微机房、报刊杂志阅览室、诚信图书馆、校刊专栏等等,为学生广泛采集信息提供了多条渠道。

第四,我们实施了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我们还提倡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要求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第五,手工劳动我们不再单纯的看作是一项简单的操作,而是作为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追求的不是死板的动手能力,更注重动脑。一期中,我们制作出了许多连我们平时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作品,很有创意和新意。

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其中由学生撰写的、关于诚信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区一等奖;学校小导游组在桃花旅游季节出去服务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游客的称赞;在区教育局组织的科技艺术节中,我们以团体第三名的成绩获团体三等奖;多篇关于桃花环境调查方面的小论文发表于校级刊物上。

积极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篇5

——大冶三中积极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2月3日,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冶三中组织高二年级组全体师生开展了走进黄石市青少年拓展基地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2月3日上午,高二年级组全体师生乘车来到了位于刘仁八镇龙凤山庄内的黄石市青少年拓展基地。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按照学校政教处制定的方案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体现出了师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

据了解,大冶三中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每年的暑期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一定天数的社会实践活动且做好记录,于新学期开学时将综合社会实践记载表上交学校;每年的植树节积极参加镇团委组织的“植树造林,美化保安”的植树专题活动;每年的“环保日”组织学生去镇街道打扫卫生并做环保知识宣传;每年的暑期组织新生进行军训;每年的10月举行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单项体育竞赛;每年的元旦举行大型的文艺汇演……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参加的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中高考成绩不断攀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即便如此,在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真正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认可和重视,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被带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

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以《身边的传统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引导。

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引导学生和实施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以《身边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主要重视这样几个环节的指导和研究:

1.如何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力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了解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分工”两个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考虑到家庭和社会还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程建设中来,作为教师,还要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在信息处理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三、怎样凸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身

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 贴春联:1.我知道了为什么贴春联--

2.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

3.我们搜集了很多春联--

4.我写了一副春联--

贴门神:1.我听说了为什么贴门神--

2.我了解了门神的来历--

吃年夜饭: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饭的习俗--

2.我想告诉大家我家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祭祖:1.我了解了为什么祭祖--

2.说说我家的祭祖场景--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活动的开展,我们逐步明确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小学中年级段的有效开展找到了第一把钥匙。

题目:《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徐梅田

学校: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邮编:

电话: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7

一、安排好物理实验的目标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设置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需要考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多方面的状况, 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观察, 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之后再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一定的难度, 但是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最大的可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对于目标的设定不能够草草了事, 教师目标的设定之前, 需要对教学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评估, 保证自己对于教学要求有一个较高的把握, 并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减少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等等。

例如, 我在教学生《杠杆原理》的时候, 我事先会考虑到这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杠杆原理的内在含义, 掌握本堂课杠杆的使用, 但是我想到学生仅仅通过视频上实验的展示很难真正的掌握杠杆原理的实质,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将物理实验进入到活动中来, 我想让学生搬动一个重物, 学生花了很大的劲才将重物提起, 然后我让学生使用我提供他们的杠杆在进行重复的操作, 学生花了较小的劲就将重物抬起, 纷纷惊叹杠杆原理的神奇,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使用, 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变得更加深刻, 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掌握实验的核心内容, 重视实验过程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是将实验的原理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将实验完成,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实验结果最后的成功与否, 很少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最后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于实验进行的原理了解的也不会很透彻。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前需要仔细的考虑实验的核心内容, 这是一整堂课的关键点, 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本质的知识点, 同时教师应该把关注更多地放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 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产生的错误并且进行及时地纠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试验不成功的原因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围绕着这一点,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够脱离实验本质, 要紧紧的依靠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活动的环节也要一步步地进行斟酌和优化, 尽可能地完善。

例如, 我在教学生《浮力》这章时, 我会在课前想好本堂课的内容是“浮力”这个关键点, 是整堂课的本质核心, 通过对这个关键点的把握, 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浮力”的小活动, 我在每个学生的课桌放了一杯水, 再放了一块小木头, 让学生通过浮力的使用进行对于小木块重量的测量, 我在实验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 及时地纠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充满了好奇心, 实践活动也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 物理实验在实践活动的一步步深入中很好地完成。掌握实验的核心内容, 能够更好的帮助综合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进行。

三、优化实践活动的细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于实践活动不断地进行优化。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固然是重要的,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实践过程中潜在的物理实验理论, 让他们体会到物理的魅力所在, 成功的喜悦也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教师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要合理地布置教学任务,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尽可能地符合教学的要求。初中生进入学校后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 所以对物理实验充满了陌生感, 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物理实验对他们而言都会充满了难点, 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恐惧感, 从而打击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个小的板块, 在这样一个个小的板块中进行细节上的优化, 最后再整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物理实验教学变得更加完整, 学生对于课堂的投入度也变得更高, 教师也能够更加轻松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当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也值得老师们的重视, 它能帮助提升课堂效率,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满足了当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 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摘要: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是每门学科都需要重视的环节, 所以老师的关注也随之不断增加,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弥补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并且能够增加教学课堂上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物理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周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与学科课程整合[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0 (Z1) .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是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印象,实践活动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了一种一边学习,一边娱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初中课堂教学实现实践探索活动,进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关于平移、旋转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图形,比如,学生在课下准备的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下载不同的图片,利用这些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将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经过多次操作使学生发現平移和旋转的特征,进而总结规律。通过实践活动的应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也增强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考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中,关于学习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角的活动,通过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学生找到了很多角的存在。通过这些角的分析和总结,学生会发现有些角是钝角,有些是锐角。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数学技巧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懂得观察事物本身以及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的评价话语,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为迎合新课改实施标准,做出了巨大的教学理念的改变。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发展输入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缪建新,陆军.试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2013(09).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9

摘要:学生们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丰富的信息、有趣的活动、多彩的大自然,对他们充满着吸引力。怎样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有机地和各种各样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呢?通过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

关键词:趣味性;综合性;实效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47-0197-02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就像平静湖面上的一道涟漪,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提高参与的趣味性

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实验教材开拓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每一册都安排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社会调查、办各种小报、诗歌朗诵、演课本剧,故事会、调查访问等。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上,根据语文教材资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尽量把学生的自主性突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如第五册的《我的课余生活》实践活动,我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有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有的以手抄报的形式,有的以表演的形式,还有的通过图片讲故事的形式,不管是哪种方式,我都充分肯定他们,并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就行。

二、整合语文教材资源,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小型的实践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第六册第五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学习,我们开展“感恩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用三天的时间来观察父母的活动情况,并写观察日记。(2)请你当一天的家,亲身感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3)通过采访父母长辈等亲戚朋友,从侧面了解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或父母对长辈付出的爱,并做好记录。(4)对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5)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理话。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就把习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进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依据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活动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第五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孩子们先进行了一次“传统文化知多少”活动。我先把活动的要求通过校园网平台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接着再进行“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学生带上剪纸、对联等实物以及一些照片和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我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简单介绍后,我再出示关于“年”来历的一段故事视频,然后我告诉孩子们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平时要多读、多看、多问,那样,才能真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最后让孩子们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或现场制作,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展示,加深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活动中我充分肯定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传统文化小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习得一些生字词,掌握了一些典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同时还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再从课堂了解生活,使活动落到实处,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四、尝试多样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今天,学习已经是一种与生命具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具有连续性的人生运动。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让他们掌握并生成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如:第八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引导学生用课内学习的阅读知识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接着布置学生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再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最后召开一次“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学生通过“手抄报”、“新闻报道”、“我推荐”、“快板”等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观察大自然的收获,汇报自己的发明创造。“收集信息―受到启示―发明创造―成果展示”这一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过程,又是对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促进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10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 2009-9-17 浏览(580)【大 中 小】

 姜堰市沈高初级中学韩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显得犹为重要。

而在农村,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有被忽略的可能,有些语文教师依然是靠着一本教本、一支粉笔、一张嘴驰骋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他们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单一,离开了教参就无所适从。这样,必然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理想。而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支配了教学的行为;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一、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关键要“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加强阅读(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丰富自身知识的积累,才会高屋建瓴,才会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桶“死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得缔造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且是源头丰厚的活水,要随时能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浪花。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有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因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关键举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语文实践活动的重点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农村语文教师在抱怨学生语文基础差、能力低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自身的语文教学,比如,你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没有注重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你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没有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你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梳理的同时,有没有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新知的能力?总之,反思是进步的基础,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没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也该进行反思了。在反思中,才

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才能使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常开展,从而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实践活动不一定都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到户外。教师利用课堂,利用学校、学生身边已有的资源一样能进行。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有“走进图书馆”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常听语文老师说,我校没有图书馆,怎么办?教师如能动动脑筋,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手头上总有一两本图书,可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学生自带两本图书(特困生除外),教师登记(便于归还时丢失的图书按价赔偿)后,就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而且“走进图书馆”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有了依托。学生编写图书目录,给图书分类,介绍“我”所喜爱的图书,简介作家生平、故事及作品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可以开展。再比如,教师可设计“关注环境,爱我校园”等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又培养了爱校园、爱环境的意识,可谓一箭双雕。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平中见奇”的眼光,就得不断的动脑筋,适时利用生活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就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阳光明媚的活动天地中。

三、营造语文活动的良性环境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有些农村中学周边环境恶劣,小摊位时不时的摆到了学校大门口,学校附近的市场、商场里的高音喇叭时不时的唱着“靡靡”之音乐。有些家长也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的环境,甚至还有时不时的打点小牌的现象……针对这类现象,语文教师会同学校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及时沟通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如“地方政府关爱教育的举措”等活动,让学生与主管领导直接接触,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当然,不全是学生的功劳)。还可以围绕“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身教重于言教”等专题,让学生主持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代表发言。总之,多种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生成,又拓展了良性的学习空间。

当然,学校教育需全社会通力合作,教育好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职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职责!

四、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农村中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语文教师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积极应对,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师集体的力量,同组教师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加强研讨,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泰州市的梅兰芳公园、姜堰地区的高二适纪念馆、溱湖风景区、“全球五百佳”河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活动的场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注重理论与实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把语文知识具体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之中。其次,应把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死知识的记诵,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维,联想、想象,求同、求异、发散、创造等思维活动综合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让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得到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方良药,灵活应用,定能够医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病症。

五、评估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应“横看成岭侧成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可以用书面考卷来测试成绩,它强调多元化,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评定学生的活动成效,评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写活动报告、调查报告、小小论文、倡议书、方案设计等。在评估时更应重视过程,而不仅仅只是结果,应以形成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为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8-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那么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来。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新知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小丽在家里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妈妈快点回来,两个月后,妈妈回来了,猜猜小丽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提高了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已,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条件。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

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如: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测量时发生争执,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被剥夺了动手测量的机会等问题,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在测量中他们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失败的迷茫与沮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四、要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

根据活动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山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五、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除了全班合作学习外,还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创新教学模式, 开创写作新天地 篇12

一、题目开放,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通过设置开放的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可以对题目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 实现有话可说有话可讲的目的, 这样才可以迅速打开写作思路。切忌题目范围太窄, 这样就会局限学生合理的想象力, 很难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学生无话可说, 毛病大都在于题目出得不好, 当面对那些设置比较生硬、没有新意的话题时, 学生就显得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最终达不到既定的写作目的。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 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对于写作题目而言,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经历想法。如果设置的题目过于狭窄, 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写作形成约束力, 导致无话可说, 即便写了, 也往往是“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这样的写作方式肯定写不出感人的文章, 难以完成写作目标。

二、丰富形式,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写作需要一定的灵感和经历, 文字的表达首先源于对生活和事物的感悟, 然后通过独特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这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角度的启发, 设置多种开放的话题,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多角度的横向和纵向思考, 从而获得对事物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1. 充分利用课后问题进行提问式教学。

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有效概括和总结, 只有熟悉了文章的基本脉络, 学生才可以娴熟地回答课后问题。学生只有了解了文章的内涵主旨, 把握了文章的脉络, 答题时, 才可以针对题目开动脑筋, 用文字组织起来, 最后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回答问题时要求思维严密, 表达要到位, 才能进行准确恰当的回答。

2. 诵读古诗文。

在现行的小学课本中, 收录了众多的优秀古诗文。这些古诗文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多元的意象。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诵读, 可以增强对文字语言的认知能力, 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客观上增强其写作的眼界。此外, 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自身情感, 使其在借用文字的同时融入感情, 写完以后师生集体讨论, 给出合理的评价。

三、勤练笔、多练笔, 增强文字的感触力

1. 写作是一门技巧活, 只有不断的练笔, 才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充分展现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通过做读书笔记、写感悟等方式, 会使学生越来越具有敏锐的文字感染力, 从而解决写作难题。通过进行读书笔记的练习, 可以让学生及时地增强对生活和身边事的认识, 将书中有哲理的语句摘录下来, 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为写作增加亮点。

2. 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记日记不仅可以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 更可以拓宽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感悟, 让学生可以更加亲近地去触摸生活, 体验生活。记日记是一种与自己内心交流的方式, 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思路创新

创新思维对于写作而言, 至关重要, 只有具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才可以在写作中给人不同的思路和见解, 从而使作品脱颖而出。因此, 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和锻炼, 对待同一个问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散思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并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关链接思考, 达到丰富思考范围, 拓宽思维境界的目的。在这样的训练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改观, 其写作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创美术教学新天地 篇13

富水镇中心小学 张继承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当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这正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现实、多样化、有趣需求的体现。

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 特征 问题 解决途径 【正文】

富兰克林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运用的过程;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怎样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理解,下面谈谈我对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任何一次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也是如此。《新课标》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以下特征:

1、学科性。尽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涉及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是姓“数”,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汽车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有关汽车的常识,或者让学生知道有关交通规则、安全防范措施等,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计算、理解、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获取有关汽车的知识。

2、综合性。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美术、思品与生活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实践性。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可以说,观察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打破传统数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如教学“18+8×3”时,对于“为什么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就可以从学生买东西的生活体验中悟出。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确属美妙的杰作,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是思想的综合;如同颜色或词汇的综合一样,应当具有内在的和谐一致。”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教学存在枯燥、不够生动的问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法宝”。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2.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渗透数学思维,大胆尝试应用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4.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再次,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势上热热闹闹,人人都教能积极参与,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赞美车间工人的诗歌下一篇:教师个人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