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2024-07-26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共12篇)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1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河北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指导, 通过对河北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探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 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因此, 调整产业结构, 使之趋于合理、完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数据分析, 指出现阶段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措施。

一、河北产业结构现状

1、三次产业增加值能够直接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 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在1988年开始持续下降, 二三产业稳步上升, 但是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明显比第三产业发展快。从2000年开始第一产业平稳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稳定, 且所占比重保持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 上升趋势迅猛, 可以看出, 第二产业是经济的主导产业部门, 河北正处在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平稳, 虽然有小幅增长趋势, 但是缺乏强劲后劲的动力。总之, 第一产业对河北省地区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少, 在地区经济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小, 符合产业升级的规律。第二产业是河北的支柱产业, 占据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依赖于一二产业的发展, 表现出来的后劲力不足的特点。就目前而言, 河北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图1)

2、产值结构状况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产业结构, 一般用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衡量。要想综合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 应该从某一时点上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部门构成进行分析。从图2中可以看出, 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总体趋势来看,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 从1980年31%到2008年12.8%下降了18.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这一发展趋势30多年来未有过大的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总体上看是逐渐增加的态势, 但是增长缓慢, 从1980~2008年只增长了12.6%。但是, 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相比, 河北第三产业比重过小, 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4.2∶33.2, 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后的“二一三”格局, 演变为当前的“二三一”格局。这种产业结构显然与标志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二一”型结构即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 第二产业次之, 第一产业最小, 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可以看出, 河北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升级。 (图2)

3、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是分析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从图3可知, 改革开放以后, 河北就业人员总数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1980年到2008年下降3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有较大的增长, 从1980年到2008年提高1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增长的最大, 从1980年到2008年提高了19%。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忽视了第一产业, 而比较重视二三产业, 使得二三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第三产业, 从2000年开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基本保持一致。但是, 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图3)

二、河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较稳定。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第一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但是近年来发展缓慢, 基本上变化不大, 第一产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 60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 505亿元, 只增加了904亿元。除此以外, 近年来, 河北农、林、牧、渔业构成比重基本没有改变。从农业产业结构总体上讲, 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 林业所占比重甚少,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批量小, 标准化低, 商品率低, 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 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河北农产品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含量不高, 贮运、保鲜及加工增值能力差, 标准化程度低, 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安全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等都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市有较大差距。

2、重工业比重较高, 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 一般采用区位商这一指标,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i地区j部门区位商= (i地区j部门的产值/i地区工业总产值) / (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

一般而言, 地区范围越大, 对产值和区位商的要求相对较低, 地区范围越小要求越高。区位商≥2, 产值比重≥15%的部门是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区位商≥1.5, 产值比重≥10%的部门是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 (表1)

河北省工业行业中, 区位商大于2、产值比重大于15%的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区位商大于2的其他专业化部门是黑色金属采选业。区位商大于1的地区专业化部门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工业主要是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相关产业为主, 重工业比重较高。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 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建立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 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目前, 装备制造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 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区位商均低于1, 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的23.05%。可见,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6) 、《河北经济统计年鉴》 (2006) 计算得出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1) 信息服务业发展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相对滞后, 虽然城市网站发展速度较快, 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提到应有高度, 缺少城市信息资源交换中心, 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 (2) 金融业发展滞后。尽管河北省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河北GDP大省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还有不相称的方面。银行机构种类和数量偏少, 金融服务层次和效能仍待提高。上述问题如长期存在, 将制约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额为26.3亿元, 占GDP的0.23%, 2006年研发费用支出额为76.66亿元, 约占GDP的0.66%, 研发经费支出增长速度很快, 科技创新活动加强, 极大地促进了河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 其在经济总量上所占比重仍然非常小。1995河北省高新技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值的比重为1.98%, 2006年下降到0.64%;高新技术相对薄弱, 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今天, 其成为制约河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北省高新技术研发投入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表现为投入不足, 人力资源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改变河北省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状况,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培植特色产业, 优化行业结构;二是突出特色, 合理布局, 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优化农业组织结构,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关联产业强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企业群体;四是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因地制宜, 优化河北省农业布局结构。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包括钢铁、冶金、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纺织、食品。政府应当从政策与资金上支持科研机构建设, 促进原有科研机构改造升级, 促进实力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等, 承担向企业推广和扩散先进技术的职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优势产业做优做强, 带动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一是加速构建制造业产业体系。以技术改造为手段,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并拉长产业链;三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四是优化工业布局, 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重视第三产业, 合理提高服务业比重。重视第三产业发展, 进一步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壮大总量、提升层次。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三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

4、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利用北京产业转移浪潮, 加快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河北省固安县自城南计划推出后, 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开始进驻固安。2009年固安商品房销售中, 北京居民及外埠在京务工人员占据80%以上, 促进了该地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位于京东发展轴与东部发展带的交汇处, 大厂县政府将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确立为园区核心发展产业, 规划了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城市核心区、滨河综合产业区四个功能区。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如今已成功引进了首钢集团、中石油储备基地等一批国字号、京字头的战略合作者, 形成以现代装备制造, 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5、改善投融资环境, 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各市要把加快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支持外埠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到本地设立分支机构, 开展业务。加快地方商业银行的发展, 通过多种形式, 提升河北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充分发挥保险、信托、担保、咨询等金融机构在城市建设投融资中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 也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9.

[2]母爱英, 武建奇, 武义青.京津冀:理念、模式与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4.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赵炳坤, 王翔宇.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经济观察.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2

本报廊坊10月29日电(通讯员李静记者孙占稳)10月28日到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北·霸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霸州市举行。来自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传媒大学和我省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广东、云南、浙江等文化大省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过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很低。发展文化产业,我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代表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确定为着力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列入省政府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为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文化部门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经济规律、产业方法引入文化领域,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产业项目的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建议,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地、各种力量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之中。要找准产业定位,把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突出本土特色,开发文化产品,寻求重点突破,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通过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要依托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要实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加强营销、扩大影响,推动文化事业整体发展。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3

【摘 要】随着全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改革,各省也开始逐步深化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调整也在有条不紊的节奏中逐渐向前迈进,在此过程中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为全省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衔接打开突破口,至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文章首先从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切入,接着分析在产业机构调整情况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接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力争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经济调整相融共赢略尽绵力。

【关键词】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对接    策略建议

教育的目的是致用,尤其是職业教育,它的专项培养特点,注定了要与行业经济建设发展相连接。一个区域内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规模、专业度与当地经济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职业教育优势才能够得以发挥,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目前,我省在职业教育建设方面,主要从产业结构尤其是当地支柱产业需求出发,专业设置方面也开始向特色经济领域靠拢,通过不断实践研究,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融合。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河北省作为行业综合性较强的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体系表现相对完备,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改变。2000年以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明显增快,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林牧渔等方面均处于未调整转改。河北省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钢铁、化工、医药、食品等持续稳步发展,工业制造的增长值曾一度超越75.6%,这为我省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比重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尤其服务业与旅游业,随着文化产业总体的进步,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主要板块,需要重视,更需要支持。可见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向“三、二、一”的模式转变,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注入,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职业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家的基础导向在建设中占较大比重,这也间接影响了学校向市场看齐。随着经济与科技齐头发展,知识性产业开始主导市场,这对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针对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方面,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其次,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不能按照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相应改变。目前我省的钢铁业、机械制造业、医疗板块等主导着经济发展,由于这些支柱产业在全省占较大比重,因此针对这些产业需要的人才数量也比较多,新一轮的改革后,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极大提升,这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倘若计划跟不上发展,很可能对全省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再次,职业教育资源发挥受限。这与校方的科学管理有很大关系,部分职业院校有设备闲置的现象,实际上造成资源浪费。从教学本身来看,专业领域的教学计划不能有效推行,各类培训不尽人意,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需求并不匹配,极大影响了人才输出,不利于专业人才与企业对接。

最后,职业教育不能紧密联系市场。目前,部分职业教育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教师对相关产业内的专业更新与变化也不甚了解,这样就无法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理念与技术,尤其在金融、经济等学科,特殊定向委培被弱化,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双向空白。

三、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策略建议

1.做好专业设置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优化专业结构。在河北省产业调整取得胜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也要顺应产业调整新环境;在我省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的规划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顾及市场需求,重视与京津地区的平衡,把握好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大人才供应力度,力争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2.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高技术人才的输出渠道是相对重要的,这也需要我省人才服务中心及行政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建立信息发布渠道,让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及时掌握目前市场需求的岗位设置与新技术变化等,减少院校与市场由于不对称信息产生的矛盾,有条件的区域也可以开展“订单式”教育,进一步强化企业委培教育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更多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也为企业减轻人才储备压力。

3.教育与培训同时进行

很多职业教育院校已经开始展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并重的教育方式,面对市场的变化灵活应对,有效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调整的对接。一方面我们从不断反馈来的更新信息中得到要求进而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将文化素质与动手能力提升到同一高度,实现了人才到企业即能上岗的目标。

4.提升职业教育投资力度

从投资教育的角度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按照比例提高教育投资是必需的。加大教育投资有利于构建更完整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通过一些共享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带动一部分规模小的院校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做到从整体角度提高全省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质量、数量、结构,并紧紧贴合产业结构调整,做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从契合的角度促进产业机构再升级,实现经济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4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常态的形势, “新常态”主要是不同于以往但是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相对稳定, 结构优化, 并且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2016 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 在“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以后, 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的同时,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开放, 人们在职业的选择方面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企业也能自由的为自己招聘所需要的人才, 原本的劳动力就业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调整日益显著。河北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就业结构变迁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是民生之本, 有些人担心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就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如何看待新常态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究。比如配第-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兹定理、二元结构理论, 等等。这些理论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忽略任何一方都会对另一方的升级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一,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能够对就业结构起到牵动作用。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结构也会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转变, 进而造成就业岗位的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供需状况, 产业结构的变化既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 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结构性的失业。

第二, 就业结构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一方面就业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就业结构的调整 (包括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滚动方式) 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式和方向。劳动力、物质资料、资本和技术共同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调整;另一方面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比如, 我国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速度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一)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经济新常态下,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小, 想要让居民的消费水平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是不可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从我国经济新常态来看, 投资和出口已经不能在适应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而扩大内需成为适应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从有关数据来看, 2010~2012 年我国第二、三产业指数相比之前的数据有比较大的下滑, 尤其是第二产业指数下滑得更快, 2013~2014 年虽然有所上升, 但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想要回升已经是很难了。

第二,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历史阶段,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 钢铁、电解铝、船舶、玻璃、水泥等这些支柱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80%。虽然这些行业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但是如果关掉或者暂停这些行业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生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2013 年河北省压减钢铁产能达到了788 万吨, 而2014 年压减钢铁产能已经达到了1, 500 万吨, 就是因为这样大幅度压减过剩产能直接导致2014 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至4.2%。

第三, 我国传统行业与金融行业相比, 利润相差悬殊。据统计, 在2014 年金融业产值增速最快, 传统行业由于生产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大幅度下滑, 甚至有很多传统行业出现了年年亏损的情况, 与金融类企业利润相差悬殊。

第四,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一直都不太乐观,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 从整体上来看, 每年我国有2 万多项新增的专利技术, 但是因为资金不足等因素的约束, 在这些专利技术中仅有10%~15%最终可以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 这样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

(二) 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目前, 我国就业“三碰头”情况非常复杂。一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自从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 我国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每年也在快速增长, 在2015 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接近了750 万人。但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80%以下, 这就意味着有100 多万名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是不能顺利找到工作的;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任务非常艰巨。现在每年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大约有近千万人, 但是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比较低下。工资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不全、工作环境恶劣等方面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问题还未解决。特别是年龄在40~50 岁的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途径非常狭小, 并且人们缺乏一技之长, 所以如何实现再就业的问题就非常困难了。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并不能协调发展, 为了扩大就业, 更好地深化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两者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如下建议:

(一) 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河北省的第三产业以及就业吸纳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不断优化服务业优化升级, 进而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尤其是要重点发展售后保障、商务服务、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服务行业。利用思维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等手段来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将产业结构向现代服务行业引导;另一方面为了不断满足生活性服务业的现代化需求, 从而大力发展生活服务行业。发展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像音像、文化旅游、艺术教育等相关文化产业, 发展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专业化服务, 如养老健康服务、医疗用药服务、娱乐健身服务等, 加快旅游开发,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 多方面扩展就业渠道, 扩大就业。

(二) 提高就业者的素质水平。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是重点关注问题。由于当前职业培训机制较为滞后, 现在的培训内容相对宽泛, 缺乏针对性, 培训形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 职业教育没能适应产业调整的需要, 就业者不能够提升职业技能。因此,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对企业的再就业培训进行补贴, 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对工人进行培训, 使工人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岗位, 从而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 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同时还会使就业结构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促就业、竞赛促提升, 通过技能培训找到岗位, 提高劳动者素质,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三) 多方面举措保证高校就业水平。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提高职业技能,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还需要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学校方面要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用人单位多多联系沟通促进就业, 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 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做好工作;政府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为吸引劳动力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津翼一体化大背景下, 对接京津, 优化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 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协同发展,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 加快科学持续发展。在京津冀达成合作的前提下, 共建现代交通网络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 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空间。

摘要:经济发展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新常态的反映。传统上, 我国扩大就业主要依赖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增速逐渐下滑的情况下, 解决就业问题开始依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认识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联动性影响将是进一步做好优化就业结构的基础与前提。本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分析与总结, 并对两者的协调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优化,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灵.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结构优化的关系分析[J].中国经贸, 2015.11.

[2]杨晓光.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 2015.2.

河北省旅游产业前景浅析 篇5

[摘要] 本文总结了当前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旅游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该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形势良好,但由于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城市带动力的不足和人力资源匮乏等方面的原因,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尚未能充分开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借鉴的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旅游产业、河北省、发展方向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势头。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外环渤海、内环京津的区域优势,使河北省具有旅游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行业体系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持续扩张。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且产业日益成熟。

(二)旅游经济高速增长,效益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十一五” 以来,河北省入境旅游接待和创汇总量分别达到 229.3 万人次和 8.3 亿美元。河北省旅游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是我省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三)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发展优势突出

河北省旅游产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省传统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3 座 4 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5 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11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3 处,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 处。河北省文物遗存数量多、历史久、档次高、内涵丰富。全省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0 处,居全国第一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 处,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大省。此外,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丰富的土特产品和璀璨的民间工艺,都是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省大力提升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自助旅游服务体系,交通通达和通畅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明显提升。石家庄、山海关、邯郸机场相继开通旅游航线,为旅游业发展提升了空间。石太高铁正式开工运行,西柏坡专用公路、京承高速公路等重点旅游公路开通,有力引导了客流。全省旅游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景区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不断完善,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旅游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旅游业经过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的跨越。“十一五” 以来,全省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旅游产业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战略提升阶段。旅游产业在规模上继续高速扩张,在结构、产品、要素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在效益和质量上明显提升,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将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二、河北省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08 年河北省旅游总收入554.49 亿元,相当全省 GDP 的 3.43%,是我省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着极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发展旅游业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了农村非农就业空间,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突破口。

3、旅游产业是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河北是人口大省,剩余

劳动力问题突出。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社会就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

大量就业机会。2008 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了 50 余万,带动间

接就业 200 多万人,特别是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

(二)在河北省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1、旅游产业是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河北省旅游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关联度较高,涉及范围广,就业量较大,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推动力量。在产业体系建设中,应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重要条件。

2、旅游产业是促进多个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纽带。

旅游产业具有产业综合性强,服务涵盖面广的特点。旅游产业不仅覆盖住宿业、餐饮业、客运交通业、文化娱乐业等服务业门类,而且可与农业、林业和加工制造业联动发展,高农业附加值,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与多个产业相互融合的重要纽带。

3、旅游产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缓解日益紧张的生态环境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性特征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旅游产业是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是循环型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在一些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替代资源破坏性产业,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

三、河北省旅游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业绩突出,但是与全国或者周边其他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河北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三个方面。在区域结构上,北 “热” 南 “凉” 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旅游目的地数量少,入境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北部、中部、南部良性互动不足。在产品结构上,一般性的旅游产品多,精品、名牌少; 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专项产品少; 温热季节产品多,冬季产品少。在企业结构上,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多,具有竞争实力的集团和 品牌企业较少。

(二)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河北省在旅游开发中忽视了中心城市的建设,城市整体形象特色不鲜明,综合配套功能不足,各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种类较少。秦皇岛、承德、石家庄、保定、廊

坊等进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行列的城市,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城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的挖掘展示不够,口岸门户、会展设施、博物馆、特色街区、传统文化活动、旅游信息中心等建设不足,缺乏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周边景 区的带动力。

(三)人才与科技能力不足

河北省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薄弱,人才培养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旅游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能力不足,制约了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科技等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一些先进省市凭借其人才技术优势加快发展,对河北省旅游业形成竞争威胁,这为我省旅游业培育人才、提升科技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积极推进红色旅游。

谋划和设计河北省红色旅游组合产品,将红色旅游与周边绿色生态旅游组合,与历史文化旅游组合,与民俗文化旅游组合,与观光农业旅游组合,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工作结合,形成叠加吸引力和整体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基地和产品线路,形成叠加优势,使河北省红色旅游内容更加丰富,更符合游客的欣赏心理和旅游市场需求。

2、各地结合自身文化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民俗游

谋划开发备一定规模和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融合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制造等多个门类。从旅游角度对特文化、民间工艺、古城开发、民俗艺术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形成创新型燕赵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河北省旅游的文化内涵。

3、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游。

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利用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研发和生产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大力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 工程,提升地方农产品形象和附加值。鼓励乡村旅游点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 A级景区,鼓励乡村旅游发展快的县和村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强县和旅游型村镇。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和生产基地,搞好旅游产品规划建设。

4、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和节庆旅游。

以石家庄、廊坊、北戴河、白沟等具有大型商贸交易市场或会展设施的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环境、规范市场,打造商务会展旅游品牌,建成有竞争力的商务会展旅游目的地。节庆旅游在现有的基础上,扶持重点,丰富内容,提高水平,通过节庆带动其他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节庆活动。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多种旅游形式。开发体育与康体旅游,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体育训练基地和运动场馆,发展体育旅游。发展自驾车旅游,规划建设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交通指示牌等设施,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交通救援体系,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

(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1、环渤海旅游圈。

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要抓住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以打造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旅游目的地系统为目标,重点提升海滨度假地旅游环境,深入挖掘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发展海上观光和参与性旅游产品,开通海上游船,密切区域联合,构筑环渤海旅游金三角。

2、环京津旅游圈

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四市,要发挥本区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势及区位、交通、市场优势,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板块。挖掘内涵、优化环

境,完善配套,打造皇家文化、始祖文化等观光旅游精品; 围绕滑雪、温泉、高尔夫球、会展等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精品,构筑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圈; 建设完善以山地、湖泊、湿地、森林、草原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品。

3、环省会旅游圈。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6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职英语双技型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调整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重,第三产业规模分散,结构层次低。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不相适应的教育结构是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沿海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涌现发展,旅游资源、交通运输、外贸流通的区域优势,更是给河北省职业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考验与契机。因此,立足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河北省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步伐,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双技型”职业化人才,是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高职英语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基础产业的不断扩大,具有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成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都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发展和解决地区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应用性技能型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重点。如英国的BTEC资格证书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我国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衍生出的DBI、SPT等职业英语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工学结合教育。河北省有高职院校六十多所,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群策群力下推动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合作、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但大部分院校还是侧重于职业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缺乏任务型语言操练和实际技能的培养。高校同企业的合作多数是松散、短期、低层次的合作,还没有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面对河北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发展形势,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应用型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成为影响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立足产学结合,推动职业化转向,培养“双技型”复合人才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优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令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对社会职业和企业生产的适用周期逐渐缩短,这就致使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深刻反思高职英语与高校大学公共英语教育职能的混淆,大力改善过分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最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分专业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校园内的“学”与职业中的“用”出现脱节,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实用”需要,也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要的现象。因此,高职英语的课程体系应与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具体职业岗位相匹配;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相一致。在考虑到行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就业后的岗位特点,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热点产业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职业化内容的补充。如增加大量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遇到的典型场景诸如外贸公关、技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素材,在选材及体例上突出实用性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课程内容与专业英语、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使基础英语教学与职业英语教学协调发展,实现英语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从而培养出“英语+技能”型、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建立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英语教学师资队伍

高职英语教师队伍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导力量,其整体素质是高职英语教育质量和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但我国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英语专业,其知识构成多为从语言学和文学的角度研习语言,语言理论能力强,但专业英语知识少,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使专业英语课变成了英语翻译课。无论是专业英语能力上还是思想意识上对职业英语的特点了解和准备都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迫在眉睫。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发达国家完善的教师质量保障机制,对高职英语教师提供相应的完善的设施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为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技能和学历层次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和高职英语教师任职资格教育。帮助其多方面学习和接触各专业行业英语知识和操作技能,学校可以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性培训及其他教学、科研活动。同时也要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做好对新教师的传幫带工作。教师还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途径还包括:派教师参加与职业业英语教学相关的师资培训,教师的自主学习,到企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锻炼学习,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增加教师的实践锻炼,以培养出适应市场新需要的双技型复合人才。

3)构建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

构建有特色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于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综合的实践能力,以单一试卷确定学习效果的知识性考核方式不再适用评价职业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价。可实行阶段型考核、任务型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教师也可将平时成绩(即课堂表现和出勤率)一起记入期末成绩。考核方式不应该只注重结果,而应更加注重过程,使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把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学习态度等统一纳入考核体系,从而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与其他各种专业技能之间的衔接。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7

关键词: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三产结构

1 引言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员, 承接了大量从北京和天津转移过来的产业。近年来,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2 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路径

一方面, 确保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遏制大气污染;二是深化环评审批制度;三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大力发展环保科技产业;五是组建适度型居民消费。另一方面, 要想实现河北省“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大见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的发展目标, 河北省必须坚持以环境保护为抓手,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产业运用不同的产业政策和调整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现代农业以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为发展理念,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家、户、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 这种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方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经营的理念, 因此, 需要加大力度转变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模式。具体来讲,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协调组织结构。通过建立和完善农协组织, 协调农民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促进农民接受农企管理的资源程度的提高, 帮助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稳固全新的农业合作经营机制。二是调整主导产业, 将主导产业向畜牧业、海水养殖、果蔬种植方向调整, 促进主导产业与相关的特色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高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的水平。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做强传统产业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根据各地的发展情况, 大力发展河北省各地区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 并逐步调整各传统优势产业的投资比重, 协调产业间的生产结构。另一方面, 依托城镇化发展对房地产、建筑业和建材市场的拉动;同时充分发挥居民的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导向作用;紧紧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卫星城市”等地理优势, 积极推动河北省的沿海经济发展, 通过承接京津疏散产业和职能, 在为京津减压的同时实现河北省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

二是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依托河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 首先应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河北省产业调整的重点产业和培育对象。将高端制造业和产业园区作为重点规划培育对象, 同时推进配套产业, 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 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河北省新的支柱产业。其次, 将石化产业做大做强, 其相关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的现有基础上, 同时运用新技术增强电子信息和通信设备、新科学促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最后, 科学规划产业和项目。要实现产业和项目的合理搭配发展, 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业集聚区, 应该增加聚集区有关配套的行业, 能有机链接的产业, 满足较强吸纳就业能力客观要求, 并能与城市的发展高度协调。

结束语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8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河北省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与比重如表1 所示。

从表1 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00 年至今,河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体呈下降趋势,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上升的速度要快一些。2000 年河北省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6. 35% 、49. 86% 和33. 79% 。而到2012 年三个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1. 99% 、52. 69% 和35. 32% 。而目前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 36∶ 61,中等收入国家三次产业比例为14∶ 38∶ 48,低收入国家三次产业比例为37∶ 34∶ 29。因此,河北省三次产业比例大致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

依据配第—克拉克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是快速地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比重则会一直呈增加的趋势。表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布局: 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地下降,从2000 年的16. 35% 下降到2012 年的11. 99% ;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 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对也在上升。这表明,河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正朝着配第—克拉克趋势演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已经呈现“二三一”型的走势,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依次转移,将逐步迈进“三二一”型结构。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 河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 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体系较为完整

近年来,河北省职业教育有了很快的发展。截至2012 年年底,河北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63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80 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66 所,职业高中学校216 所。高等职业学校52 所,在校生40 余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占河北省高校总数的55. 2% ,在校生人数占59. 6% 。

2. 办学能力增强,发展方向趋于明确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均得到改善。专业结构与布局基本能够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门类。明确了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发展方向,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河北省地域特点和产业特点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

3. 办学模式多样化,培养模式基本成型

河北省中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建立了办学指导委员会,吸引行业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通过产教结合、双证书制度等推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河北省各个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任务以培养高技术应用专门人才为主,十分注重在实践中教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融合、学工一体”以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寓学于工”。

( 二)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传统观念对于职业院校的歧视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等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人们逐步地形成了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以及重视研究型人才、轻视技能型人才的观念。虽然河北省已经把职业教育看作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认为其是“二流教育”。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看来,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低一等,没能考上普通高中或者大学,中等职业院校或者高等职业院校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2.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仍需改善

尽管河北省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由于基数低,加上相关的部门监督管理不健全,一些教育经费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河北省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现实要求。由于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河北省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设施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3.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河北省的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加之学历达标率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不太景气,不能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任教,教师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双师型教师匮乏,不能吸引企业生产岗位高级技工兼职从事职业教育。

4. 职业教育与社会脱节,校企合作不深入

由于河北省的职业院校与社会相对脱节,没有能够及时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加之有些专业办学规模逐步的缩小,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意愿有所减弱。有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责、权、利不太明确,企业只有义务而没有利益,企业没有合作的积极性。

三、河北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选择

( 一)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统筹管理

我国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准确定位,即“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河北省应该积极地响应这种体制,才有利于形成本省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良性互动。积极主动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优化和完善河北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功能,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在正确的宏观指导下,加之结合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才能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有一个大体的发展方向,不至于盲目地找出路,又能适应市场需求。

( 二)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河北省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起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政府引导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重要的责任,加大河北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同时利用金融、税收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和奖励性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政府的职能到位,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完善有关职业教育的拨款政策,提高职业院校的财政性经费,用以改善职业教育院校以及实训基地的设施、条件。

( 三)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积极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要定时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 四) 各企业积极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与职业院校的新型关系,在人才合作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企业是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是企业的培训中心,学校的研究室是企业新技术的研发中心,企业优势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孵化器。同时深化职业院校的科研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相适应,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力度。

( 五) 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是联系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纽带,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以产业结构对应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又要结合市场的需求,这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实用性技能人才,服务于产业行业的有效途径。所以,河北省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围绕本省的产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从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出发,充分体现河北省的产业、企业的特点,在培养人才上反映和满足社会需求,使专业设置趋向合理,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

目前,结合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优化,第三产业持续上升,机电、信息、旅游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的实际,职业院校应该加快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重点扶植以服装、钢铁、煤炭、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所需的专业和一些新兴的、边缘的,与经济社会结合最为密切、最前沿、最有活力的专业,建设品牌和特色专业。这就要求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河北省的区域重点产业,哪些产业有升级的趋势,并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兴衰的现状,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 六)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9

(一)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体上向着促进就业和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表1显示了1990年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200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从1990年至今, 河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趋于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 而第二产业比重则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7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分别为13.17%, 52.82%和34.01%。与产业结构相比, 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从第一产业看,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逐步上升, 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 200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40.42%, 30.96%和28.62%。

(二) 新一轮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举措

虽然近年来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但经济发展质量始终难以令人满意, 原因是河北省的产业体系主要建立在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这种粗放的资源型工业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展, 但因其量大位重, 给全省经济结构留下了诸多后患:满足于简单开采加工, 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技术装备落后, 难以形成竞争力强的终端产品;产业结构单一, 一业独大的现象极为突出;产业集中度不高, 低水平扩张问题非常严重。

产业结构的失调与落后, 制约了河北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近期, 以实现科学发展为目标, 河北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提升现有产业整体效益;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新兴工业体系、产业体系, 打造新的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推进整个产业体系均衡发展等方面采取强力措施, 力求全面突破。主要举措 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实现国民经济产业间的整体协调;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改变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大力实施产业聚集区建设, 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卫星导航等产业园区建设, 全面实现产业集约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行动, 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机制,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应对策略

河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一方面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 调整专业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以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一)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提升办学层次, 为河北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目前河北省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58所, 2006-2008年, 教育部分三批确定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院校, 河北有4所, 这些说明近年来河北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 但与其他省市相比, 河北省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 当福建、广东、上海等南方地区的高职发展已形成规模、南方高职毕业生成为各企业抢手人才的时候, 河北省才开始重视高职发展。由于缺乏经验, 有些院校只是继续进行简单的职业教育或是普通的高等教育, 并不能很好地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要适应和促进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解决产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不仅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扩张高职教育的规模, 而且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求, 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层次。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趋势分析, 对于当前河北要优先发展的、贡献率较高的产业, 如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等, 确已存在着对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河北省的高职教育应该积极进行试点、规划和发展从专科到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从而使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提升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 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为结构调整升级服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库。

(二) 从产业结构的需求出发, 积极调整专业结构, 建设特色和品牌专业

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主要受经济结构的制约, 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的主要依据。当前, 河北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要求不相吻合。2007年河北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3 792.09亿元, 占全省总量的82%, 但主导产业对应的高职专业数与其对经济的贡献和所占比例相去甚远, 如作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 根据2008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分校分专业计划》统计, 其相关高职专业设置比例仅占4.8 %。针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的实际, 河北高职教育要加快发展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开发等产业相关的专业,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对于这些专业, 不仅要扩张规模, 提高办学层次, 而且还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把其建设成为一流的品牌和特色专业。对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提出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给予充分关注, 物流、金融、保险、旅游、文化传媒、中介服务、房地产、会展等专业要根据需要适度发展。

(三)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改革教育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示器的产业结构, 对高职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内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产业结构的变革, 要求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技术素养等都随之变化, 这无疑又要求教育教学内容适时做出更新和调整。河北高职教育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就必须把变革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考虑。

在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 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和社会过程相结合的过程, 人们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 必须针对“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系统化的束缚,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及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入的社会行业背景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分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基本确定的专业服务面向区域行业内, 对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 以此为基础从职业工作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 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高职教育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

摘要: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推进整个产业体系均衡发展, 使河北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对此, 河北高职教育必须做出反应, 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韩云洁, 张海峰.探析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6) :83-84.

[2]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 :42-47.

河北省文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产业结构,应对策略

一、中外文化产业现状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可译作文化工业, 也可译作文化产业) :20 世纪初最先出现在霍克海默及阿多诺所著的 《启蒙辩证法》。文化产业乃一种特殊的文化和经济形态, 于不同国家、于不同角度, 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就仁者见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是定义:“文化产业指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 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导向, 文化本身的创作与销售, 狭义涵盖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以及建筑设计。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状却是, 我国文化产业现代文化市场尚缺统一、规范、竞争和有序的体系, 制约着发展;未有效利用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法规建设滞后;体制不完善, 管理不畅通。

纵观全球, 美国乃文化产业头号强国, 具备日报1, 500 多家, 周报8, 000 多家, 杂志1.22 万种, 电台1, 965 家, 电视台1, 440 家, 美国广播、哥伦比亚广播及全国广播三大电视网, 也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生产基地, 有着“三片”文化 (薯片、大片、芯片) 。其GDP的10%来自文化产业:世界广播和有线电视56%的收入, 收费电视85%的收入以及总票房55%的收入, 都被老美收入囊中。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 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及走向, 稳坐世界第一位。美国文化产业特点是市场化、倾向实用主义、高科技做后盾、传播多样化、输出型。

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 并以此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之理论。就比如2001 年其文化产业总产值为1, 125 亿英镑, 此后基本年增长9%。“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乃英国首相布莱尔倡议筹建, 国内对文化产业创意的重视可见一斑。英国文化产业特点是重视创意, 代表作有筹办“世界创意产业论坛”, 2002 年筹办“伦敦设计节”。

日本文化产业 (也即娱乐观光业) , 侧重于文化内容。2002年其文化产业产值为11 万亿日元, 当年日本闻名世界的汽车业产值为22 万亿日元。其中“酷文化” (以音乐、动漫、广告、设计为主) 和数字内容产业 (以音乐、游戏和信息出版为主) 最为突出。文化产业在日本所表现的特点是文化企业队伍成熟、综合经营多样文化产业、文化中介组织和管理制度成熟完备。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 文化产业的结构在其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京津冀地区而言, 文化产业已成为北京支柱产业之一, GDP所占比连续数年超过12%, 已经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特色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形态或格局。河北省有着与首都北京毗邻的天然地理优势, 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也是京津冀协调发展之核心, 可谓天时地利。

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松散, 除北京和天津联系最紧密外, 北京与唐山、廊坊、沧州较有联系, 天津与唐山、廊坊较有联系, 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程度较低甚至很低, 发展失衡;在逐步过渡至扩散阶段, 不适宜的产业也在逐步向外围扩散;产业间水平合作增多;正在加大产业转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产业集中也间接造成了交通拥堵。论城市之间的发展落差, 北京已处于后工业化期, 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 河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

可知, 文化产业发展好了, 可以减少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工业污染。河北省文化产业链的提升刻不容缓, 河北省对首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也很有必要。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结构的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的创新发展研究

在这些背景之下, 河北省文化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又有哪些主要障碍与创新策略呢?

(一) 研究布局的障碍与应对策略的创新发展。河北文化产业主要在旅游以及手工业, 科技含量、联动产业等方面竞争力不足;又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 行业间无有效关联, 此乃布局障碍。每个城市也没有发挥好各自的优势, 对各自背景现状认识粗陋, 忽视地区的差异盲目投资, 甚至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变味, 赫然政府的政绩工程 (前期投资甚巨, 后期收效甚微) 。

针对这一障碍, 河北省政府转变功能, 提供平台, 走“互联网+”路线, 力促省内文化产业结构向技术型、区域性发展;另外, 促进文化产业多样化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 各地以旅游为主、动漫和娱乐为辅的模式比比皆是, 在布局中也要考虑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河北省以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唐山市、廊坊市、秦皇岛市、承德市、张家口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为代表的县域特色文化产业, 成效显著。河北省凭借与首都文化中心毗邻的地理优势, 与首都各大院校签订文化产业合作项目, 为文化产业的技术型发展提供技术师资和科技保障。

(二) 研究结构的障碍与应对策略的创新发展。省内产业结构偏重于出版业与广电业发展, 新兴网络文化较弱。众所周知, 显著新闻收入比重日益减小, 相对的娱乐和创意设计比重逐年增加, 娱乐与创意设计融合了科技支撑与品牌效应。如今互联网公司已是传媒公司, 如百度、腾讯70%的收入来自文化产业, 河北省应提供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众多省内文化企业的传播与平台构建, 资源整合。同时也要引进、留住和培养新媒体人才, 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智力支持。当然已有的出版业和广电业的发展, 也要深耕下去, 发展特色, 尽快更新换代, 以适应新的时代。

(三) 集群障碍以及政绩效应应对策略的创新发展。省内文化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 前期并未关联相关行业, 有的甚至仅有房地产效益。某些产业园已经变味。换言之, 文化产业园建设形式化, 文化及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

这一障碍需要政府搭建多方面的平台, 多借鉴国内外先例, 逐步完善文化建设。

可喜的是河北省依托首都这个文化中心, 通过政府牵线, 产业园及其关联行业在慢慢走向文化建设, 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与中国传媒大学开展合作;承德绿世界合作项目由承德绿世界活性炭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创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 (唐山) 的子项目———曹妃甸数字传媒产业园与中国传媒大学全面展开合作, 项目计划全程由其文化研究院负责编制;河北乐海乐器合作项目, 由河北乐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立, 中国音乐学院针对词曲创作、乐队指挥与训练等提供师资力量, 设立器乐、乐队等相关课程;此外, 还与北京印刷学院、中国社会科技院经济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等皆有合作或意向签约。

三、结语

文化产业的发展, 需要带动相关产业, 形成文化产业链, 相辅相成, 实现共赢。沿着发展策略的思路, 河北省文化产业主要有新闻出版、影视剧生产制作类 (动画片《西柏坡》、《印象花木兰》等) 、文艺演出类 (《印象野山坡》、《海上生明月》等) 、文化旅游类 (西柏坡红色盛典、中国地道战仿真体验中心、赵州桥文化产业、涿鹿中华三祖文化园等) 、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类。

综上所述, 河北省具备天时地利, 省政府发挥着重大作用:创新模式的发展 (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注入、平台搭建、政府牵头) ;力促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定能克服文化产业结构的主要障碍, 齐心协力求发展、求创新, 顺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各地创新金融模式, 力促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2.9.25.

[2]杨帆.深化保定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河北金融, 2014.1.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11

关键词:涞源产业结构SWOT分析

一、引言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全县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85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十五”期间,涞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2005年达到2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5.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6.2%。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4亿元,较2000年增加近3.3亿元,年均递增41.5%;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完成12.2亿元,年均增长27.6%,拉动了全县经济的轻快增长(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01-2005年,涞源县第一产业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矿业在涞源县域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开发步伐也逐步加快。来自矿业的税费收入由2000年的2149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3亿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2001-2004年处于上升趋势,而在2005年却有所下降。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是该县开发、培育的重点。白石山、空中草原、杏花湾,天源假日酒店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各方面接待能力初具规模。拒马源河道清理工程、东内环新城区建设及汽车站搬迁等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2005年共创社会效益1.35亿元。

二、河北省涞源县产业结构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山场是涞源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涞源最大的优势。以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城乡绿化建设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新封15万亩。一是规划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面积18万商,封山育林新封10.5万亩;二是“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规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万亩。

(二)劣势

涞源县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1.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促进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2.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布局相对分散,产业链条短。4.科技含量低,重点产业品种结构更新慢,传统农产品原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急需用现代科技进行改造。5.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因为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山林保护意识差。山地水土流失在有些地方相当严重。

(三)机遇

1.地处北京周边,属环京、津、冀都市圈市县之一,都市圈框架的构建必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2.矿产资源丰富,位居河北省县份前列,属于原材料工业基地县,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政策,依托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展建材项目;依托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建设石材项目;利用钢材市场的活跃。发展钢铁生产。3.农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政策,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工作。4.旅游资源优势显著,远古的历史文脉,清澈的泉水、地质峰林地貌,革命老区可歌可泣的历史,还有独特凉爽的气候条件都是发展旅游的潜力,开发前景乐观。

(四)威胁

涞源县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可低估。1.涞源县仍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从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发展速度上与先进市县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3.矿业资源开发的速度和资源的不可再生因素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威胁。4.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后续产业,近期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拓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业

涞源县农业要走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力提升全县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1.种植业。搞好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在“两带一区(西北部脱毒马铃薯产业带,中、南部错季蔬菜产业带,涞源盆地食用菌生产区)的特色产业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在县城周围乡镇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在县城北部地区发展优质杂粮,将种植业生产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推进。

2.林业。首先,抓好退耕还林,加强林木良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良种推广、林木种苗质检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化速度。第二,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林果富民产业。努力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第三,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业主体投入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收益分配合理化。

3.畜牧业。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应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缓解林牧矛盾;发展无公害畜产品、水产品养殖,合理开发草场资源;与林果基地相结合,继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搞好秸秆利用和品种改良,快速发展牛、羊设施养殖,重点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奶牛养殖小区,合理开发冷水资源,搞好冷水鱼良种场建设。

(二)构筑观代化工业格局,促进矿业进一步发展

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力促矿业上档升级。

1.优化和延伸现有矿产链。用“巩固、淘汰、规范、整合、提高”的方法引导现有矿业项目上规模、上水平。加强科技攻关,开展矿产应用领域研究,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更新改造采矿和选矿设备,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启动“绿色矿山”建设,减少或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2.加大地勘工作力度。增强资源忧患意识,解决后备资源匮乏问题。一是全力支持省市规划安排的勘查项目。二是鼓励并积极引导以市场为需求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地质勘查活动,服务于涞源县的经济建设。三是不断强化地勘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勘查行为,杜绝“圈而不探,以采代探或超层越界”等违法行为,鼓励地勘单位和探矿权人采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进行整体、综合性勘查,促进涞源县矿产资源储备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加强电力能源建设。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业用电

增幅较大,生活用电、服务用电也持续增长。涞源处于华北南网末端,尽管农网改造后供电水平有所提高,但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为保证全县产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开发东甸子梁风力发电项目。全力加快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谋划和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开发带动社会发展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提高服务水平,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旅游业。按照“发挥山水风光优势,发展观光旅游;发挥气候优势,发展度假旅游;发挥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发挥历史优势,发展红色旅游;发挥文化优势,发展民俗旅游”的方向,加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集“山城”、“泉城”、“凉城”、“边城”为一体的山水旅游度假城市。建成京、津周边中环旅游圈上具有独特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的避暑胜地。

2.交通业。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骨架,沟通涞源对外运输通道;以县乡公路为支骨架,重点建设出口路、经济路和通达路,连通各乡镇、大型矿区、旅游景点;以各乡镇为中心,向各村辐射形成—个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体系。

3.商贸流通业。建设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运行监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把加快流通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发展面向“三农”服务的连锁经营,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技术。利用涞源县处于冀晋交界、交通便利这个地理优势,逐步新建、扩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既要有利于地产商品货畅其流,还要发展成为周边地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4.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旅馆,农家乐餐桌,适应自助旅游,同时发展星级酒店。开通县城直达各景区舒适安全的公交车。开发具有涞源特色的食品、旅游商品、纪念品和手工艺品。挖掘和整理旅游文化。涞源文化,服务游客,延伸旅游经济。

四、结论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12

1.1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含义

产业结构, 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形成的。依据我国在国民经济统计中采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即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即工业, 包括采掘业, 制造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2 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比例关系分析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提供的河北经济年鉴显示,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中, 按照地区生产总值法, 从2000年~2014年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和就业人数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如表1、2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且份额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且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 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且增长幅度最大。

通过表2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显著下降, 所占比例由1/2降至1/3,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但增速逐渐减缓。

综合表2、3所述, 虽然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仅有13%左右, 但由于河北省部分地区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劳动力投入依然较大, 就业人数比例虽有下降却稳居在30%以上;尽管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一直稳定在50%上下, 但由于工业机械化程度高, 加之近年来部分行业市场需求疲软、压减产能导致就业人数比例仅占30%左右, 就业吸纳能力有限;而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增幅仅为3.5%, 但就业人数增幅却达到8.7%, 其中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就业吸纳能力显著。由此可见, 河北省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加速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 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人数变化的趋势与发达国家具有类似特征。

2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

2.1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从1999年国家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17%增加至2015年的40%, 增长幅度达23%。毕业生数量从2003年10.76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35.11万人, 12年间增长数量达到3倍多。尤其是2011年~2015年5年间, 毕业生数量均在30万~35万的高位区间内运行。毕业生数量呈现出几何级数式的增长, 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有限, 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部队军人转业等因素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年凸显。

以2015年为例, 当年高校毕业生总量为35.11万人, 从截止当年6月份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离校初次就业率来看, 依旧在79.88%的低位徘徊。按照这样的数据测算, 当年会有7万多高校毕业生未在毕业之前实现就业。虽然通过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 帮助部分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 使当年年底就业率达到95.1%, 但是由于部分岗位不稳定, 跳槽率高、离职可能性大, 不排除部分毕业生再就业的可能, 进而和下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再次进入求职大军的行列。

2.2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2.1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导致劳动力需求增长乏力

从需求层面来看,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运行下行趋势明显。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致使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新增岗位数量减少, 劳动力需求下降。首先, 河北省虽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 但部分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差, 机械化程度和农产品附加值低, 未能形成完整的农工贸一体化的有机产业链。农业经营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差, 农村生源毕业生返乡务农意愿低, 在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 选择留在城市成为新一代城市移民, 进一步加大了大中型城市的就业压力。其次, 受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 河北省传统的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工业行业由于生产规模的压缩, 导致企业内部一线职工出现供给过剩, 部分职工面临转岗、待岗、下岗的实际问题, 部分管理层和技术性岗位的用人需求也接近饱和, 能够提供的岗位数量非常有限。最后, 第三产业受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影响, 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受到限制。由于新兴的服务行业一般企业资金少、规模小、吸纳人才能力有限, 未能对就业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导致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2.2.2 毕业生专业错位、实践能力欠缺, 导致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

从供给层面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每年进入到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首先, 从专业结构来看, 部分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错位现象, 部分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科和专业数量过多, 而倾向于应用技术研究的学科和专业数量较少, 从而造成求职者“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并存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其次, 从毕业生实践能力来看, 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分析,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够用但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具体体现为缺乏专门系统性实践技能和业务能力训练、工作上手慢, 需要用人单位较长时间的培养;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开拓创新、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不足, 从而限制了用人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毕业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由图1可以看出, 人才市场岗位所需专业以销售、文秘、贸易、管理、财务等文科类岗位为主, 此五类岗位合计所占比例为60%, 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计算机类等理工科专业合计仅占30%。由表3可以看出, 本科毕业生工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所占比重大, 而专业毕业生则以财经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为主。综合图1、表3所述, 管理类、财经大类、文学类毕业生基本供求平衡, 而工学类、土建大类毕业生则明显供过于求, 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则供给过多, 市场需求不足。

2.2.3 人才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求职者流动不充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 (劳动力) 市场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市场、产品 (劳务) 市场等一样, 成为劳动供需双方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沟通的媒介和平台。自从我国在1996年高校全面实施了“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毕业生作为劳动力的提供者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寻找就业单位。除了供需失衡外, 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劳动者流动不充分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为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的内部信息、用人标准、职业发展空间等内容了解不充分, 对自身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和所从事工作的契合度把握不准确;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专长、能力、人格、成长性和可塑性等制约职业发展的因素掌握不全面;毕业生故土观念浓厚, 一般多在生源地或附近地区就业, 不愿意到远离家乡的偏远、落后地区就业, 从而在主观意识上限制了就业地域的扩展;部分大、中城市户籍部门对流动人口包括毕业生就业存在严格的落户门槛限制, 也在客观条件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3 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3.1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提升各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首先, 继续加强农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引导、鼓励广大农村生源毕业生返乡就业。对于志愿回到农村生产一线就业的农学类毕业生、国家“三支一扶”毕业生和选调生,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提高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水平, 为实现“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其次,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 压缩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产能, 妥善安置好转岗工人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在管理和技术岗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为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才储备。积极发展高新科技、IT技术等新兴产业, 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增强新兴行业人才吸纳能力。

最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分布范围广、行业门类多, 用人单位体制灵活、待遇丰厚, 人才需求量大, 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招聘主力军。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高校毕业生也应树立“创业即就业”的思想, 利用国家就业指导和创业扶持政策, 从基层一线普通岗位做起, 在就业创业实践中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2 高校科学调整学科专业, 提高毕业生就业实践能力

首先, 各高校应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研究, 对接就业市场上人才需求数量和结构变化, 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 合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新增发展前景好、就业需求量大的新专业, 停办招生源萎缩、就业需求量小的老专业。同时, 针对国家和河北省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 打造特色专业群, 依托优势学科专业, 共享师资、实训等教育教学资源, 推进专业集群化发展。

其次, 各高校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针对就业市场人才规格多层次的需要, 积极培养能够适应多种岗位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强调工作过程和课堂学习相结合, 突出素质、能力本位, 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积极引企入校或依托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学习型车间, 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零距离对接。

3.3 就业各方应共同努力, 促进信息沟通和人才流动

首先, 高校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 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和单位信息, 科学认知自我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 并对本人就业地域、行业和岗位进行合理定位。用人单位作为招聘主体, 也应本着对毕业生职业发展负责的态度, 进行诚信招聘, 对于本单位用人制度、员工福利、发展空间等信息进行全面披露, 让求职者做到心中有数, 理性谨慎择业。同时, 用人单位为了维护自身权益, 也可以通过面试、笔试、实习和试用等环节对毕业生的专业学识和工作能力进行全面考察, 以决定是否签约录用。

其次, 政府人社部门作为就业主管机关, 应积极发挥政策协调沟通、消除就业障碍、引领就业导向的作用。政府人社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发布就业信息, 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同时, 户籍、档案、人事管理部门也应从促进毕业生就业、稳定民生的大局出发, 逐步消除人才跨区域、跨行业流动的各种落户、档案、党团关系转接等限制。

参考文献

[1]河北新闻网.2015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EB/OL].http://news.xinmin.cn/domestic/2016/02/19/29523796.html, 2016-2-19.

[2]2016年河北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白皮书[N].河北青年报, 2016-2-22.

[3]河北省人才数据分析[N].燕赵晚报, 2015-4-1.

[4]方欣.西方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5]张越强, 谭诚, 魏丛.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 2016 (9) .

[6]王晖, 刘超慧, 冯广益.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5) .

上一篇:走向生活化的数学之美下一篇:高校武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