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产业(共9篇)
河北金融产业 篇1
2011年6月《河北省金融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该《规划》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省金融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推动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等主要任务。虽然十一五期间河北金融产业发展迅速, 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 与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 存在诸多问题, 有效推动河北金融产业发展可谓任重道远。而与河北毗邻的天津滨海新区近几年金融产业发展迅速, 逐渐成为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因此, 认真研究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先进经验, 对河北金融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特点分析
2006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 “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 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 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经过几年的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建立“北方区域金融中心”———于家堡金融区, 同时在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租赁、外汇改革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走出一条富有天津特色的金融产业发展之路, 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 利用政策优势, 推进金融创新
2006年《意见》中“先行先试”的宽松政策为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政策依据。之后天津市发布了《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制定出台《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 (2008—2010年) 》, 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进展, 上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 国务院原则同意天津市按照《专项方案》开展工作, 要求国家各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因此, 滨海新区一系列金融创新的举措得以顺利施行, 大步推进了天津金融业的发展。
(二) 准确自身定位, 差异化竞争策略
我国规模化的金融区有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前海等, 滨海新区的于家堡距离北京金融街仅有177公里, 想从已经非常成熟的北京金融街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为此, 天津提出与北京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北京是众多中外资银行总部所在地, 政策性金融中心特色明显, 而滨海新区则是要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 探索可能弥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足的创新之路, 提出了于家堡将要打造成24小时运营的国际金融活力半岛, 致力于发展私募基金、产业基金、金融租赁、离岸金融等新型业态。
(三) 利用区位优势, 产融结合协调发展
继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新区, 国内首只航空产业基金又为新区航空重大项目带来新的直接融资渠道;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60余条国内外船舶, 船舶总载重吨级超过500万;文化产业基金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源的融合, 搭建投资、担保、贷款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 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选择。
(四) 优化金融环境, 吸引金融人才
天津市政府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出台了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 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制定了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为入驻该区域的中外企业, 在市场准入、初期运营、地方税收、个人所得税、办公用房、高级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为加大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 滨海新区不断完善有关政策体系, 出台了《鼓励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对金融人才参加培训、购置住房制定了有关支持性政策。
二、河北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河北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末, 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1431亿元, 河北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9983家, 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网点3187家, 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网点164家, 股份制银行网点145家, 城市商业银行网点464家,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4610家, 邮政储蓄银行网点1409家, 外资银行2家。2012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013亿元, 同比增长15.1%, 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0843亿元。河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851亿元, 同比增长14.9%。
截至2012年末, 河北省在境内上市的公司共有48家, 占全国境内上市公司规模的1.9%, 市值达到3508亿元。境内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达164.3亿元, 同比下降62.9%。2012年河北省证券账户数、A股日均开户数和资金账户数同比分别增长3.8%、4.7%和4.8%, 投资者账户数量整体增幅趋缓。实现证券交易额9940亿元, 同比下降10.2%, 融资融券余额达7.8亿元, 同比增长1.6倍。
2012年河北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5%, 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6%;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66.2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58.7亿元, 同比增长16%;人身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共实现507.5亿元, 同比下降0.5%。河北省保险市场新增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各2家, 专业代理、保险经纪、兼业代理等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各类机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 保险从业人员近21万人。河北省2012年保险深度 (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 为2.9%, 保险密度 (人均保费收入) 为1051.3元/人。
(二) 河北省金融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 金融主体多元化程度较低。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 河北省金融产业金融主体数量少、规模小, 竞争力不强, 总部金融和外资银行机构欠缺, 地方金融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缓慢。2013年6月末河北省银行业资产总额4.5万亿元, 而早在2012年底江苏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就已达9.7万亿元;省内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法人机构均为零;城市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都相对较小。河北省还没有总部设在区域内的基金公司, 也没有地方性保险公司。
2. 金融产业特色发展不明晰。
金融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天津市提出要建设“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浙江省提出要把金融产业作为第一增长极培育。但河北省在金融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方面, 未能结合本省实际, 找出具有特色的发展重点, 缺乏明晰的金融产业特色发展方向。
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较低。
2012年12月河北省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2.23%, 虽然比上年同期提高0.18个百分点, 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意味河北金融资金闲置或利用率不高, 说明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不畅, 金融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这就导致了河北省经济增长率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后, 经济增长后劲显现不足。
4. 金融产业人才储备不足。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的重要性, 该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端精英人才, 拥有大量的精英人才是金融机构最大的财富。而由于河北距离京津太近, 京津一直以来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方面都享有明显的优势, 金融人才的“虹吸效应”十分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金融产业的发展。
三、借鉴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经验, 推动河北金融产业快速发展
(一) 借助京津冀经济圈战略推进, 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 健全地方金融体系
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国家政策优势, 滨海新区发展是国家战略。河北省应借助京津冀经济圈战略的推进, 建设属于自己的“陆家嘴、于家堡”, 着力打造石家庄自强路“金融街”, 石家庄自强路已有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财达证券及多家保险机构等近二百家金融机构入主此区域。河北省应继续积极引进其他地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省城商行、外资金融机构来自强路设立分支机构或法人机构, 以增强金融区域聚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提升石家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同时, 可以重点扶植河北银行的发展, 通过增资扩股、联合重组、改制上市等方式, 将其打造成全国性品牌银行, 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展壮大财达证券、恒银期货、渤海信托、长城汽车金融公司、河北金融租赁公司、燕赵财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托河北港口集团、钢铁集团、冀中能源和开滦集团, 组建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 打造地方金融平台。
(二) 结合本省区位优势, 差异化定位, 探究金融产业特色发展路径
天津滨海新区之所以金融产业发展迅速, 其主要原因是找到了金融创新的特色之路。十二五期间, 河北省提出在石家庄和廊坊建设“中国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全球客服中心、安邦保险全国培训中心相继落户石家庄。河北应利用毗邻京津独特的区位优势, 积极争取国内金融机构总部的支持, 来冀设立后台业务、客户服务、数据备份中心等, 不断增加市场主体, 提高金融机构集中度, 增强其吸引和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 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建设华北地区知名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石家庄还可以利用北方物流中心的独特优势, 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 重点发展物流金融, 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物流金融发展示范基地。
(三)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以金融业发展支撑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省可以借鉴天津的经验, 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促进经济发展。2013年9月首期规模为50亿元的河北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募集资金将用于沿海投资开发, 这必将推动曹妃甸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保定的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投资信托基金也将支持河北新能源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石家庄应依托国创基金、汉明达基金、玄元基金等创投基金经验, 设立更多的专业产业基金来支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动漫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应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好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工具筹集资金 (截止2013年5月, 河北省首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12石开中小债已为5家企业融资1.7亿元) 。
(四)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河北省应创新思路, 充分利用与京津近距离的优势, 可以将人才的“虹吸效应”转变为“借梯登高”的辐射效应, 吸引金融产业急需的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精通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创新技术的高级人才来河北创业和发展。可借鉴天津、上海、深圳等地经验, 研究制定引进优秀金融人才的政策体系, 为金融机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必要条件。仿照天津设立金融人才创业基金, 制定金融人才创业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对优秀人才创业进行扶持, 形成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利用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知名院校设立金融人才培训基地, 建立由高等院校、培训机构、金融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各方共建共享的多层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有计划地开展以金融管理、创新为核心内容的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高宏伟, 孔晓芳.健全河北金融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经济论坛, 2012 (9) .
[2]阚景阳.河北省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研究及政策建议[J].领导之友, 2010 (5) .
[3]郑乙歌, 郑九歌.河北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N].金融时报, 2011-01-31.
[4]贾小卫, 于树会.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0) .
[5]滨海时报, 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渐行渐近[N].金融时报, 2013-10-23.
河北金融产业 篇2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指一个企业所能识别自己、区别外界的内在特点和个性。它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一种有力手段,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CIS是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而引发的企业对内对外管理行为的体现。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已发展为多元化的整体的竞争。企业欲求生存必须从管理、观念、现象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市场竞争,首先是形象的竞争,推行企业形象设计,实施企业形象的竞争,推行企业形象设计实施企业形象战略。为统一和提升企业的形象力,使企业形象表现出符合社会价值观要求的一面,企业就必须进行其形象管理和形象设计。
CIS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资源。原因在于,在现在的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但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象”优劣之间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哪个企业忽视了自身形象的塑造,就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而最具个性的企业形象,则最能捷足先登地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河北金融学院(原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2年,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近年来宣传力度不到位,升本以后的河北金融学院对外还没有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并没有给公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大家的记忆仍停留在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这一名称里。因此,河北金融学院要想长久地发展,在社会上站稳脚步,就必须为其塑造一个完美形象,进而达到社会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和意识。CIS的导入与实施,正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通过一系列的统一化、整体化、全方位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运用,反复强化植入,以求在社会公众中造成强烈印象。2012年是河北金融学院成立的第60周年,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特殊事件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知名度,强化公众的记忆。
导入CIS,塑造企业形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CIS的导入,在企业的整体经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也许不是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通过导入CIS,可以为企业塑造一个完美形象,使公众对企业统一认识,进而提高其知名度。
导入CIS,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建议书希望能引起领导的重视,进而为企业的整体经营做出一份可持续发展计划。
2011-10-13
CIS方案策划
班级:09级工商企业管理1班
小组成员:李丹20090311023马伟哲20090311054张立20090311076
河北金融产业 篇3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转移的机理作用
产业转移是不同地域之间实现经济、资源的重新配比, 资本在区域间自由转移, 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研究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的机理作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金融促进产业转移的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聚集资金。
产业转移的表现形式就是生产中心在不同的地区间进行的转变, 新建投资、并购和非股权参与等, 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在承接初期, 不仅需要建设厂房、产业园区等大量的基础设施, 而且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保证;承接后期, 还需要资金支持企业的正常运作。而金融市场的资金聚敛功能则正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2、使资金优化配置。
金融部门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渠道, 可以广泛收集产业的相关信息, 对承接产业进行正确的评估, 确定每个产业对资金的需求状况, 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3、对资金需求的调节。
企业根据资金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进行资金的分配使用。金融部门处于资金集中和运筹的中心环节, 连接着承接产业转移的各个行业。处于中心环节的金融部门可以根据各个产业反馈的建设、发展信息, 根据国家政策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矫正或限制。
二、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金融制约的原因
金融市场的健全, 对于承接产业转移来说, 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下, 金融业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相对于京津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 对于产业转移来说, 金融服务作用相对有限。产生金融制约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河北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多年来, 河北资本市场发展明显滞后, 突出表现为“三个偏低”, 即金融对经济贡献度偏低 (2012年河北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44%, 既明显低于东部6.76%和全国5.53%的均值水平, 也低于中部3.45%和西部5.01%的水平) ;资产证券化率偏低 (2013年河北资产证券化率为14.2%, 在全国排名第24位, 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26%,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5个百分点) 。明显滞后的资本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战略带来障碍。
2、承接的产业滞后得不到国家政策扶持。
河北省无论从政治地位上, 还是从经济实力上, 都难以吸收优秀人才, 缺乏先进技术、资金支持, 自身的产业结构欠佳, 经济发展较滞后。在河北省承接的京津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的效率不足, 难以得到金融服务业的支持。
3、支持产业转移的金融政策较少。
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支持产业转移的金融政策较少, 使得金融产业转移面临很大难题。政府所提出的优惠政策很多都是财政性的优惠政策, 一般都是免除各项税费等, 如京津冀三地金融政策没有形成政策落差, 不能有效通过金融引导产业疏解;异地贷款制度约束, 降低转出方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等。因此,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性金融引导作用未完全体现出来。
三、推进金融支持产业转移的对策
为了使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工作顺利进行, 河北省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功能健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为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为加速推进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措施如下:
1、拓宽融资渠道。
河北省要避免因资金短缺带来的承接问题。首先, 构建多层次融资平台,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除提供传统信贷业务外, 还必须加大公司债、财务顾问等创新业务发展, 实现角色转变。构建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规模金融机构的多层次银企资金对接平台, 允许中小型企业以应收账款、存货等形式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其次,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2、加快金融创新。
对于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 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转移企业的实际情况, 采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保、应收账款、专利商标等灵活有效的抵押担保方式发放贷款。针对产业转移的发展周期、发展前景和风险预期, 制定细化不同的信贷准入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
3、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在通过建立金融良性调控、良性发展、良性运行的环境, 实现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之间资金信息的科学流动, 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有效地发展。要创造条件吸引京津地区金融机构落户河北, 深化与京津地区的交流合作, 防范金融风险, 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推动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
总之, 随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 金融支持所起到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所以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 找出合适的金融支持路径, 让各项金融资源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河北省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 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三地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转移过程中, 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河北省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 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产业转移,金融支持,河北
参考文献
[1]吴成颂.产业转移承接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例[J].学术界, 2009.5.
[2]谢小芳.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浅析[J].时代金融, 2010.4.
河北金融产业 篇4
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展,担保机构的竞争呈白热化,如何抢占市场成为行业共同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河北融投以强大的渠道为后盾,在六年来的实践探索中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梯次融资体系”,日前,河北融投的这一融资体系获得企业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河北融投以担保再担保、创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为基础,各板块有效联动、互为补充,联合引领境内外基金、信托、金融租赁、资产管理公司、银行、证券等多种金融机构,引导、聚合社会资本,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铺路搭桥”,成功搭建投融资机构与企业对接的融资通道,弥补融资“最后一公里”缺失,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全程融资陪护”;创新融资产品,为企业在创业、成长、扩张、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综合融资服务,满足企业持续性资金需求,助推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民企增效、就业增加、金融获利、集团盈利、财政增收、社会和谐”等多方共赢。
河北融投相关人士表示,“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周期,我们希望以担保业务为依托,为企业设计„融资租赁-创业投资-债券融资-引导基金-上市融资‟的全流程融资服务,为企业在创业、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构建梯次融资体系,将服务嵌入企业的成长周期之中”。
据了解,目前河北融投的业务网络覆盖全省,并向北京、海南、香港、西藏等地延伸,已经形成了“担保再担保+创业投资+融资租赁+香港公司+中小企业投融资促进会”等各业务板块协同联动、综合发展的战略格局,实现了联合引领省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成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梯次融资体系”。
河北金融产业 篇5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国多个省份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多处产业集群。总体而言,中国的产业集群总体水平较低,部分产业集群出现衰退,而更多产业集群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集群内部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集群抗拒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笔者从地方政府的视角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并试图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区域金融体系建设,构筑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提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二、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Luigi Guiso,Paola Sapienza和Luigi Zingales(2002)以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较为发达的意大利为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区域金融发展是区域经济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Greenwood&Jovanovic(1990)以及Levine(1992)的研究指出:金融中介体系的组建存在较高的固定成本,导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门槛效应”。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其经济规模达到某一水平之后才能发展特定的金融体系,这时金融发展才会体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众多,集群的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均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中国多数产业集群脱胎于草根经济,所在的地理区域行政级别较低,甚至远离城市,再加上中国存在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民营金融比重极低,金融业处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寡头垄断状态,而四大商业银行10多年来从县市基层战略推出,产业集群内部及时开设了金融机构,囿于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资金短缺的状况仍然十分普遍。
但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的板块,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集群的升级,有希望首先达到金融机构产生的门槛,内生出区域金融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温州等地产业集群和民间金融长期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历程,便是最好的证明。河北省霸州市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民营金融的发展。同时,伴随着产业集群的日渐壮大,吸引了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来开展业务,区域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金融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与金融实现了良性互动。
中国多数产业集群脱胎于“小规模、大群体”的民营经济模式,实际上是一条乡村工业化之路。传统农业社会的熟人社会机制虽然受到冲击,但是根植性特征决定了熟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誉机制在产业集群内的有效性。随着集群内部企业的发展,企业资金余缺的调剂、借贷现象增多,民间借贷组织出现,部分人和资金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成为非正规金融机构,这在经验上与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吻合,在理论上与门槛效应的逻辑相一致。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外交往大大增强,最初的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基于熟人社会的人格化交易大大降低,而基于法律和契约的现代社会交易方式成为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依靠非正规融资和少量的银行贷款显然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产业集群金融体系建设,引进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发展新型金融机构。诚然,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农业,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功的案例更多地来自于产业集群和乡村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就企业而言,管理水平和财务等方面的规范程度亟待提高。尽管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较多,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对产业集群也没有明确的倾斜。同时,由于信贷审批权的上收,即使基层行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也难有较大作为。此外,乡土社会的“闲言碎语”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一些私人信息必然不会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接受,虽然也存在关系型融资,但是依靠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确立征信机制和强化担保体系建设成为必然要求。上述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金融机构对产业集群的支撑度,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成效。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地方政府、企业协会、银行等各方通力合作,强化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三、产业集群金融体系建设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一般来讲,集群的出现大都是自发形成的,不是政府有意识计划和干预的结果。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机构组织的扶持,外部机构的支持和服务,使产业集群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不完善、中介组织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对于克服“市场失灵”,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显得更加必要。产业集群金融体系的建设和金融生态的改善,对于产业升级至关重要,金融体系作为产业集群的配套设施,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是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内容,产业集群融资平台的建设,对于消弭金融管制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带来的现实困难,化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出口不振、订单减少等现实困难,更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金融机构也会开设分支机构(如与“白沟”临近的高阳县庞口镇摩托配件市场,农业银行就设有分理处),但由于信贷审批权限的限制,这些分支机构对区域经济的支撑显得十分有限,保定市政府将白沟镇的行政级别由副县级上升到副厅级(白沟镇从高碑店划出,并入新成立的“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温泉城的行政级别为副厅级),既大大拓展了“白沟·白洋淀温泉城”的财权、规划审批权,国有金融机构的行政级别和贷款审批权限相应提高,为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中国区域经济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中国产业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低端,对要素和需求的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差,升级的压力更大,难度更高。以河北省为例,曾经名动一时的清河羊绒受原料产地限制和增值税改革影响,迅速衰落;肃宁和枣强等地裘皮加工产业集群,在俄罗斯暖冬和税案的影响下,发展势头下滑。河间的线缆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苦于资金限制,发展缓慢,而保定的新能源产业,则在“保定·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投资信托基金”融资平台支撑下迅速崛起,这也说明了地方政府金融体系建设对于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普遍紧张,产业集群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手段,倾力打造金融支撑平台,才能实现“转危为机”。
对政府而言,产业集群化和园区化成为一种现实要求,而相关金融体系作为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必不可少。由于集群内企业众多,外部性强,政府在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方面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产业集群往往具有小规模、大群体优势,产业分工和协作关系紧密,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链层次分明,对于银行挖掘有潜质的客户群体,降低营销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具有明显优势。比之单个企业,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覆盖范围更大,成本更低。同时,由于集群内企业存在非规范性和不足,信息不能被正规金融机构掌握,产业集群的优势,不能被正规金融机构接受,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外联内引金融机构,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银企、银政合作,开辟各种非银行融资渠道,改善区域金融生态。
当前,中国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产业集群升级和配套金融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未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而且由于任期的限制,地方政府制定长期规划,抓金融体系建设、强化担保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而且国有金融机构的垂直领导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撇清国有金融机构与地方的关系,减少行政干预。但是,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创新大多来自于逃避管制,中国地方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已有所增强,地方金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情况已不多见,而且产业集群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所以,面对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必须充分重视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打造区域融资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林毅夫、姜烨(2006)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大型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当前,中国巨额存贷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现状和矛盾十分突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证资金链不断更是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要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强化金融体系建设,增加金融市场主体,发展多元化金融组织,提高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打造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提升中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现“转危为机”。
(一)内联外引,发展各类金融组织
中国企业集群地区的民营金融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而言,严重滞后,当前企业群发展迅速的区域必须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首先,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此外,要发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与农行的作用,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
近年来,河北金融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取得了较大进步,除原有的四大商业银行和交行、中信实业、华夏、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又引进了浦发银行、渤海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等14家投资机构稳步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少成功之处值得兄弟省市借鉴。截至2008年7月末,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已成立83家(其中有25家未开展业务),每家最低注册资本2 000万元,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4.83亿元。贷款手续简便,质量较好,已累放贷款39.01亿元。河北省开展小额贷款的三个典型县市,易县、霸州、三河,两个在廊坊。截至2008年初,廊坊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7家,累计放贷9.16亿元。这些小额贷款公司以区域内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贷款额度一般没有上限限制,经营方式灵活,利率适当,运行良好。因此,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积极试点推广。
(二)努力改善产业集群的金融生态
La Porta、Lopez-de-Slianes、Shleifer和Vishny(1997,1998)、Claessens和Leven(2001)以及Beck等人(2002)的研究表明:法律渊源、制度框架与金融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植根于健全制度框架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周小川(2005)在金融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将生态学概念系统的引入到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风险的成因问题。尽管金融生态概念和相关理论还相对粗疏,但涵盖法律和相关制度框架的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地方政府改善金融生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产业集群内部的征信机构。其次,加快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第三,建立并发挥产业集群内行业协会的作用。最后,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小企业监督保障体系。
在区域金融生态恢复与重建方面,河北省霸州市的经历与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金融高风险区被列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黑名单,工商银行曾经对这一地区的所有企业停贷7年。霸州市市委市政府为了恢复区域金融生态,采取了多项措施,诸如政府还旧账;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贷款人提供权责贷款担保;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引进域外金融机构集中办公;成立融资网站,推进银企对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霸州已成为全国第一家县级金融生态环境城市,全市拥有11家金融机构,包括9家银行(中、农、工、建均在霸州县城和胜芳镇各设立一个支行,廊坊商业银行设立一个支行),一家农村信用社和一家担保公司,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10家尚未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其在天津、石家庄或北京的分行将业务延伸到霸州。此外,霸州还有数家以“只贷不存”为特色的小额信贷公司,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初具规模,金融对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三)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创新
产业集群内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它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板块和信息流相对密集和集中的地域,金融机构进驻以后,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难度相对下降,银行进入的前期投入和固定支出也由于企业数量众多而被摊薄,所以产业集群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此外,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产业链条延伸,上下游关系涉及的地域、空间和领域大大拓宽,便于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产业链、供应链融资、委托贷款、金融租赁、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和工具,在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上收的背景下,对于缓解产业集群的资金瓶颈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政府部门要积极出面协调,争取银行的群体性授信以及开展相关的产业链融资、委托贷款等等业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规避风险。要以现有优质大型客户和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延伸网络式多元化营销,建立稳定的上下游关联企业群体,实现对中小企业群体化授信。加强融资服务,支持资信等级高、实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供给。
(四)制定倾斜政策,强化担保体系建设
鉴于中国民营产业集群的飞速发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应构建以民营产业集群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首先,成立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对产业集群进行倾斜。其次,政府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再次,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进入担保领域,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在产业集群内部,还可以推行互助担保型贷款。
近年来,河北信用担保体系获得了较大发展。2006年6月1日,中国大陆最大的民营担保集团正式落户河北,多方共同组建的河北中科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挂牌。此外,河北省本土的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以廊坊为例,截至2008年初,担保公司发展到15家,担保金额达14.8亿元。
(五)积极争取,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根据目标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可以将产业基金分为种子期或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重组基金等。
就中国国内而言,除了较早成立的三只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外,从2006年11月第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即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到2007年8月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扩大关于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请示,批准山西能源基金、广东核电产业基金、上海金融基金、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和绵阳科技城产业基金等5个作为第二批产业基金试点。
2008年7月,国务院特批第三批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东北装备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筹建。内蒙古的千亿元草原基金、山东500亿元海洋基金、国防科工委数百亿元“军转民”产业基金、河北唐山的300亿元曹妃甸产业投资基金、杭州产业基金、贵州毕节试验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其他众多省市、委办提出的专注地方经济或行业发展的各色产业投资基金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除上述政策措施以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利用产业投资信托(如河北省的“保定·中国电谷新能源产业投资信托基金”)等多种融资途径,支撑产业集群升级与发展。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降低了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的门槛,简化了审批手续,因此,地方政府在继续抓好股权融资的同时,要抓住有利时机,引导集群内优秀企业到企业债市场融资。2009年8月,千呼万唤的创业板终于启动,《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也有望近期出台,这些都为产业集群配套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摘要: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产业集群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产业集群的改造与升级势在必行,而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升级改造,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强化金融体系建设,增加金融市场主体,发展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提高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打造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提升中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金融体系,政府行为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1):7-22.
[2]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2005,(3):11.
[3]Luiza Bazan,Lizbet h Navas-Aleman.Comparing chain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patterns in the Sinos Vally,Brazil[W]..work paper in'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held by University of Sussex,14-17,February,2001:38-40.
[4]La Porta,Rafael,Lopez-de-silanes,Florencio,Shlef-fer,Andrei,and Vishny,Robert.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July1997):1131-1150.
[5]La Porta,Rafael,Lopez-de-silanes,Florencio,Shlef-fer,Andrei,and Vishny,Robert.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1998):1113-1155.
河北金融产业 篇6
1 河北金融产业的主成分分析
1.1 指标体系及原始数据
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我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本文选取了反映金融发展综合实力的10项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1,2,3,4,5,6]
注 :(1)表中涉及的“标准”分为正逆,是指正指标、逆指标。 (2)本文关于指标 X4、X5 的正逆性的确定是从银行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界定存款是正指标,贷款是逆指标。 (3)资本证券化率采用股票市价总值 / 地区生产总值方式进行计算评价。
本文选取全国11个省市为样本,河北、北京、天津代表环渤海经济区 ;上海、浙江代表长三角经济区 ;广东代表珠三角经济区;河南、湖南代表中部经济区;四川代表西南经济区;吉林代表东北经济区 ;内蒙古代表西北部经济区。这几个省市的金融相关指标大体上包括了整个中国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状况,代表性较强。11个省市的10项指标的具体原始数据见表2。
1.2 主成分分析
首先将数据标准化,计算标准化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明某些研究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因子,能够解释10个指标88.884% 的信息,且特征值均大于1,符合方差贡献率大于85% 的原则。其中第一个主成分F1在X2、X3、X4、X5、X6、X8的载荷值都较大,与这些指标密切相关,可称为金融产业综合发展规模(F1)。第二个主成分F2在X1、X7、X9、X10上的载荷值都较大,与这些指标密切相关,可称为金融生态环境 (F2)(见表3)。两个主因子分别从金融业发展的自身、外部环境角度对其竞争力进行评价。
注 :(1)X1、X2、X3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之分省年度数据。(2)X4、X5、X8 数据来源于 2012 年各省金融运行报告。(3)X6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3。(4)X7、X9 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 2013。(5)X10 数据来源于 2012 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3反映出,河北省金融产业由于金融产业综合发展规模与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是特别突出,所以整个排名在全国来看都处于中游位置。其次,在京津冀中,天津虽然是一个城市,但是和河北的金融指标排名相差不大,说明天津市的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与此同时,北京市综合指标排名居于第二位,在全国处于领先发展水平,具有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相比之下,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应抓住机遇,在金融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发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2 提升河北省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提升一个地区金融产业竞争力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的链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资本的形成,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率。首先,增强金融规模竞争力。在金融规模指标上,河北与其他省市相差较大。因此河北省应依托首都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与距离优势,积极开发金融产业人力资源,加大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金融学院的建设 , 使之成为河北省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其次,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据分析结果,河北省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如何改善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就显得极其重要。要提高河北省利用外资水平 ;健全金融法制,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实现转型发展。最后,提升金融效率。对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入手 ;注重优化金融机构存贷款结构与规模、降低金融不良贷款率。从更深刻层次上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重中之重。以恰到好处的市场体系来促进资本融通、提升金融效率,同时金融效率的提高又有助于为市场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最终将促进河北省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 篇7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8日
一、问题提出
金融扶贫是指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满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需求, 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使金融服务惠及低收入群体。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强调“完善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体制,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
目前, 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功能互补、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配置机制的不足。河北省作为我国扶贫县较多的省份, 截至2013年底, 有国家级扶贫县39个, 其中处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22个, 扶贫难点具有代表性。截至2013年初, 河北省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有4, 610家 (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4家 (村镇银行23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 , 邮政储蓄银行1, 409家。2012年河北省涉农贷款21, 318亿元, 涉农新增贷款1, 592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9%。可见, 河北省已初步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二、河北省金融扶贫主要模式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镇银行+农户”委托零售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入股, 并把股金存入村镇银行, 通过村镇银行向社员提供资金支持,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担保, 村镇银行负责审核社员的信用、资产状况及还款能力, 并办理发放贷款手续, 从中收取手续费。在这种模式下, 一方面减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工成本, 降低了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解决了村镇银行的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放大了村镇银行的贫困范围。这种模式下, 使村镇银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达到了双赢效果, 典型代表是望都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 “资金互助组织+传统金融机构+农户”的批发零售模式。
该模式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提供批发性贷款, 新型金融机构再将贷款转贷给贫困农户。在该模式中, 传统金融机构拥有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 使传统金融机构得以突破资金规模的掣肘, 起到了间接“支农”的作用。新型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与农户接近的信息比较优势, 保证贷款的质量, 缓解了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 贷款成本高, 风险大的难题。该模式的实施有效放大了金融机构服务贫困农户的覆盖面, 不仅解决了新型金融机构的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而且是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由零售向批发转变的新尝试。目前, 该模式的成功典型案例是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将河北省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 (以下简称“易县扶贫社”) 确定为信贷支持扶贫小额信贷组织试点, 向易县扶贫社发放了500万元批发贷款。通过该笔贷款的发放, 解决了1, 900多户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资金难题。另外, 目前易县扶贫社已经与财政出资的县担保公司初步达成了批发贷款协议, 以解决扶贫社后续资金短缺的难题。
(三) “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
该模式是在政府扶贫办的推动下, 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热心扶贫事业、自愿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做贡献的公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组成“扶贫信贷担保志愿者组织”, 以本人不低于两个月工资作担保, 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同时由诚实守信的村民自愿组成“贫困村诚信自律组织”, 由加入该村诚信自律组织的会员3~5人自愿组成“诚信小组”, 以诚信小组联保的形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巨鹿县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巨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 也是国家重点扶贫项目试点县。通过创建“两个组织”, 即由公职人员组成“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和由贫困群众组成的“贫困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 以“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 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题, 闯出了一条“以群众诚信自律为基础, 以公职人员自愿担保为补充, 以开发扶贫产业项目为依托, 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金融扶贫新路。该模式使民间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农户之间搭建起风险共担、诚信自律的桥梁,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农户由于缺乏抵押品而导致贷款难的问题。巨鹿县在“两个组织”的创建、运行中, 积极进行政府服务、信贷担保方式、激励方式创新, 变指导服务为主动参与, 变贫困户个体信用为联谊会集体信用, 变一对一的个人担保为组织对组织的集体担保, 实现了扶贫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四) “公益组织+农户自立服务社+农户”无担保小额信贷模式。
该模式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单独出资或地方政府进行配套出资, 在当地成立小额信贷农户自立社, 贷款采取无抵押、无担保、农户联保的方式, 对于那些缺少抵押品, 缺少政府担保或公职人员担保, 具有强烈致富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农户, 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贷款期限短, 贷款额度一般是3, 000~5, 000元, 意在降低出现大额坏账的风险。申请贷款时以家庭为单位, 需家庭所有成员签字, 入户收贷, 加强了道德约束和信用意识。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平泉县的农户自立服务社。
平泉县农户小额信贷自立服务社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在平泉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小额信贷自立服务社自2008年11月运营以来, 以提高微型创业者的自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理念,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通过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自立社根据全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 适时开展的“信贷业务+农民培训”模式最具特色, 在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的同时, 还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法律知识和市场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和培训, 提高农户的自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使其能够稳定摆脱贫困。自立社的小额信贷客户中贫困农户占到了92%, 使扶贫资金真正送到需要扶持的群众手中, 是农户达到了脱贫致富。
(五) “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河北省赤城县在注重政府引导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在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之路和农民增收之道上, 逐步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2012年全县有1/3的贫困人口脱贫, 人均纯收入达到3, 450元。
赤城县出台了《关于扶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 在蔬菜大棚和设施养殖业上, 依据不同类型和规模, 分别给予每棚6, 000~20, 000元和30~100万元补贴, 并对企业贷款部分给予财政贴息;在中药材种植上, 新增集中连片在1, 000亩以上, 每亩给予500元补贴。政府利用省专项资金5, 000万元, 成立了霞城三农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担保公司为企业和农户担保, 获得贷款, 企业和农户以大棚、猪舍等固定资产以及林权证等作为反担保, 使企业和农户与县级银行系统建立信贷关系, 推动县内各家银行与企业开展无缝隙对接, 县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为众多企业和农户解决了贷款难题。
三、金融扶贫的经济后果 (扶贫客体角度)
(一) 有效调整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
金融扶贫是指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满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需求, 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造血式”扶贫模式。与农户紧密结合的小额信贷扶贫模式, 有效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贷款回收率低等难题, 实现了贷款的分算化, 有效调整了信贷结构。并且, 金融扶贫的主要对象为广大农户, 贷款的绝大比例都投入到“三农”产业,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进一步深化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 交易机制和信贷状况得以改善。
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难题是:第一, 中低收入的贫困农户缺乏抵押品, 难以抵押贷款;第二, 正规金融机构在搜集农户信息、筛选诚信农户的成本比较高, 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限制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出身农村金融扶贫组织等“草根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能够利用人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 筛选过滤优质农户, 开展无物质抵押的信用担保业务, 节约了放贷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只有与这种“草根银行”相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 才能在农村的熟人社区内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利用熟人社会的舆论压力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才能以较低成本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问题, 这正是其他银行下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 从交易机制来看, 建立在农村熟人社会基础上的金融扶贫组织, 密切联系了农户, 降低了信贷的交易成本 (如抵押等) 。从信用状况来看, 由于农村金融扶贫组织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 在筛选诚信农户上具有绝对优势, 并通过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 对农户的信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激励, 使得贷款质量得到了保证, 以望都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贷款回收率达到了100%。
(三) 增加农户收入, 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扎根于农村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 通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为农户提供及时、便捷的贷款, 为“三农”注入了启动资金, 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与单一的传统金融机构相比, 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扶贫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改善信贷关系, 从抵押担保到信用担保, 使“无效的信贷需求”转变为有效的信贷需求, 增加了对“三农”的投资, 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促进了农村经济总产出的提高。
1、调查问卷的结论。
针对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状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148份, 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在“制约农户收入的因素”问题中, 58% (79人) 的农户认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短缺, 其次是文化水平和素质、土地面积、当地经济发展。可见, 大部分农户认为获得金融扶贫资金支持是增收的关键, 可以极大地促进贫困人群人力资本水平和脱贫致富能力的提升, 有助于扶贫开发工作在注重“输血”的基础上, 更好地发挥“造血”功能。
2、其他学者的实证结论。
刘庆娜 (2008) 通过选取30个省份的数据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two-way fixed effects model) , 建立模型来分析农村贫困程度与小额信贷、财政支农、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固定资产原值量等的相关关系。最终结论为, 小额信贷发展水平与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对于农户而言, 每增加1单位的农业贷款, 则将引起农户家庭经营收入0.045单位的增加。
聂勇 (2009) 设置了农户小额信贷绩效评价体系, 如表1所示, 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 的农户小额信贷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式中:Yj为农户小额信贷综合收益;Wi为各指标的权重值;Xj为各属性值。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综合效益来看, 发放小额信贷后明显优于发放小额信贷前, 由此可以说明, 无论从定性分析还是从定量计算, 农户小额信贷的综合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 (表1)
四、金融扶贫组织的绩效分析 (扶贫主体角度)
对金融扶贫机构的绩效评价可以从财务指标、内部运作指标、客户角度指标、创新与学习能力指标四个角度, 运用平衡积分卡法进行研究。可参照车舒 (2011) 对南诏扶贫社的绩效评价指标, 如表2所示。 (表2)
根据“大数法则”:在可能发生风险的量一定的条件下, 越分散, 风险就越低, 相反, 风险就越高。由于金融扶贫的对象为广泛分布于农村领域的经过信用等级评定的农户, 因此能够有效分散风险, 实现金融扶贫资金的良性流动, 促进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贫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不仅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 而且存在严重的金融供求失衡甚至金融空白, 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金融扶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如何使金融机构实现“扶贫支农”与“增盈”的双重效果, 一直是金融扶贫面临的主要难题。近年来, 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扎根于农村社区的“草根银行”发展迅速, 如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社区基金等在制度设计上更加适合农村农户特点, 金融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有助于促进这些金融扶贫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2]车舒.河南农村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1.4.
河北金融学院公开课录制教室设计 篇8
河北金融学院公开课录制教室的设计不但是对学院教学环境和功能的更新, 更代表着先进教学理念和思路的变化。该设计无论从设计规划到动工落实都凝聚中我院电教员工的心血和智慧。我院公开课录制教室设计的主要思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理念。
鉴于以往的电教体验, 在前期经历了调查和统计后, 发现市面上很多的录课设备都存在一定的盲区, 这种盲区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 更多体现在录制课程的效果和人性化不足。市场上的录课系统制作公司也是鱼龙混在, 核心技术往往都很片面, 不能充分满足录课的需要。所以我们在甄选设备的时候第一考虑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真正从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比如, 摄像机镜头的覆盖区域、智能导播选择切换、镜头推拉摇移的频率和选择等。所有的考察因素取决于学生在观看授课视频的视觉感受和教师授课效果。
2、环境的通畅性和功能性。
在教室空间环境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以下7个因素:绝缘 (insulation) 、热质量 (thermal mass) 、通风 (ventilation) 、日光照 (daylight) 、阴影 (shading) 、减少负载 (reducing loads) 、预留功能区 (reserved function area) 。完全根据国外教室空间设计理念, 结合本单位教室实际建筑环境, 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学习环境的通畅性和舒适性, 杜绝安全隐患, 同时预留出的功能区为了方便日后录课教室的升级更新之用。灯具的配置:以三基色柔光灯具为主, 彻底解决教室内温度过高的现状;可使布光达到更加清晰的效果。灯具均采用铝合金型材, 重量轻、散热性能好;反光器采用进口高质量镜面铝板制作, 大大提高了光效。教室、调光控制室所用电源电缆、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及工作照明线缆、全部采用阻燃电缆, 设计施工均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全部灯具可以任意调整, 位置互换, 扩大了布光用灯的空间
3、硬件设备的高效性和交互性。
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上分为两类:固件配套安装设备 (墙壁机架、天花板机架、中排座椅机架、主播台、导播台、后期服务器及制作台等) 和可更新采集设备。采集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高中低档的支持普通、标清、高清标准的摄像机。主要特点是课程录制过程中多个场景及多路视频信号源、视频文件和计算机画面之间的切换, 有效实现特技效果。借助于导播工作站完美实现了精品课程录播过程中, 教师授课、教师板书、学生答问、交流互动、课件、实物展示、计算机画面、其他教学课件等多个教学场景与教学课件之间自动调度和切换。调度与切换完全以实际教学为基准, 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刻将画面切换到需要的场景, 准确表达教者的意图, 习者的需要, 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 更加贴近人工导播, 达到“专业级影像制作”效果。
4、软件设备的智能型和高效性。
软件是集视频课件的录制、发布、点播、直播于一体的综合型软件, 适用于授课录制中对视频课件录制与播放的应用。软件支持对视频信号以及VGA信号的录制, 根据信号输入源的不同可以分别录制多屏和单屏视频文件, 支持本地录制和网络录制功能;录制结束后视频课件自动上传到点播服务器并自动发布, 提供网上点播;软件可以通过网络对视频课件资源进行管理, 即可对课件进行基本信息的修改、分类、权限设置等常规操作;软件支持网上的在线直播功能。软件设备的智能型体现在“教师机-录制机-直播点播服务器”的无缝连接。在录制的过程中, 动态屏幕捕获能够将计算机屏幕内容, 包括鼠标运动轨迹、电子白板内容、动画等完全录制下来。高效屏幕捕获能够流畅捕获视频、Flash动画等内容。同步捕获:视频与屏幕完全实时同步录制。区域捕获针对一些特殊课件可达到指定区域的屏幕录制。多码流能够录制同时使用多种带宽的课件, 适应各种网络环境应用。视屏交互根据需求选择重点观看内容。屏幕参数匹配网络录制及屏幕录制参数信息。视频参数根据需求调整视频生成效果。按钮操作功能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式的操作。程序设置按使用习惯调整程序功能。一键录制用于各种紧急情况的录制现场, 防止错录、覆盖等录制事故。索引功能根据教师使用的PPT自动生成索引。双流记录模式也称为多画面记录模式或IP记录模式。双流记录方式是将教师、学生视频和计算机视频合成在一个画面上。这种记录方式适合网络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在三个环节中如果出现错误可以通过软件缓存生成的各路信号有效的导入到非线编辑机中人工制作输出。其最大的高效性体现在软件缓存生成的不但是一个采集画面信号, 而是将各路采集信号智能的分为后期多路轨道呈现在非线编辑软件中, 而且是以时间轴为顺序, 极易后期操作和修改, 省去了大量人工拖拽的工作, 体现其高效性。
河北金融学院公开课录制教室设计从规划到实现倾注了我院师生大量心血, 其以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与学校现有的Web Server或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并支持多种网络环境, 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授课录课。
摘要:河北金融学院公开课录制教室设计从规划到实现倾注了我院师生大量心血, 其以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与学校现有的Web Server或学习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并支持多种网络环境, 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授课录课。
关键词:公开课,录制教室设计
参考文献
[1]、《精品课程谈》樊代明, 孙长新主编, 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1日)
河北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篇9
(一) 绿色物流金融的内涵。
绿色物流金融, 是指金融机构 (银行业) 面向绿色物流运营, 通过应用开发各种金融产品, 为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 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绿色物流金融, 是绿色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融合的产物。
(二) 发展绿色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1、开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体现重要的社会价值。
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核心理念之一表现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开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是对“绿色农业”、“绿色农村”、“绿色农村物流”、“绿色农村金融”的完善, 体现重要的社会价值, 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开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
仅以相比最“绿色”的第一产业农业为例, 开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 国家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作为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重点。农产品物流成为带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有数据统计,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提高河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是重要途径之一, 而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离不开金融手段的支持。绿色物流金融有利于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增加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寿命, 节约原料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3、开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彰显和谐的生态环境价值。
目前, 我国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 等等。另外, 以农产品物流为例, 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 污染严重, 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开展绿色物流迫在眉睫。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 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在产品物流运营过程中尽量避免消耗资源和能源, 实现物流金融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同时, 注重按生态环境的要求, 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河北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一)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组织缺失。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推进及绿色物流的发展,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 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完善, 由于金融机构长期的“利益驱动” (经济利益最大化) 和金融抑制, 致使金融“绿色”功能弱化, 导致绿色物流金融组织严重缺失。
1、独立性的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空缺。
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一系列物流金融产品, 面向大型的物流企业或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服务, 以便抓住现代物流发展带来的商机, 不断扩大自己的金融服务业务。然而, 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制度功能不够健全, 为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 对中小企业绿色物流却视而不顾。
2、专业化的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欠缺。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虽然2003年广发行率先推出“物流银行”业务, 把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融为一体, 使数百家企业分享到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深发行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 与中外运、中储、中远共同打造并实施面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战略, 但这些金融机构都由于自身经营等因素的限制, 为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 仅能为少数中小物流企业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 难以为绿色物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更没有任何专门的金融机构为绿色物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服务。
(二)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机构缺位。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绿色”功能弱化, 致使绿色物流金融机构缺位, 其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产业升级缺位、农村金融机构体制缺位两方面。
1、商业银行产业升级缺位。
目前,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如工行、农行、中行、建行) 都处于银行产业初级形态,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 仍处于银行产业发展中级阶段, 整个中国商业银行缺乏银行产业的高级形态, 难以实现金融的混业经营。然而, 面对绿色物流运营, 其占有资金大、效率低, 很难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从商业银行融资就更加困难。虽然目前商业银行 (如建行等) 附带开办物流金融专项业务, 但业务规模较小, 且都为大型物流企业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业务, 面对绿色物流运营缺乏绿色物流金融业务席位。
2、农村金融机构体制缺位。
绿色物流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来支持和满足其发展的金融需求。就农村金融来说, 尽管我国农村已经初步具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农村金融体系, 但面对绿色物流运营, 缺乏农村金融机构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如农业银行由于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发生重大变化, 资金投放以农业为主转为与工商业并重, 在商业利益驱动下, 追求利润最大化;农发行政策性功能缺位, 主要在粮油棉的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不清, 业务面窄, 真正的民主管理功能缺位;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过去长期只存不贷, “虹吸”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 改制后自身组织制度欠全;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组织欠规范, 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投资、租赁等机构在农村地区,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产品短缺。
目前, 我国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 严重制约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
1、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缺乏。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中, 由于物流企业、绿色产品生产者 (或经销商) 信贷抵押难、担保难, 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 尤其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中, 农村物流企业 (或农户) 缺乏抵押物及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 加之农业保险萎缩, 一遇到自然灾害, 无力归还贷款, 这些客观因素影响金融机构信贷的积极性, 致使金融机构难以拓展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2、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缺乏。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农村金融机构, 也无论是正规金融服务还是非正规金融服务, 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层次不齐、金融结构无序, 加之自身组织制度功能欠全、业务混淆等缺陷, 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时, 还须考虑“安全性、谨慎性”原则, 致使新型的绿色物流金融产品难以开发 (如“绿色产品融通仓”、“绿色产品保兑仓”、“绿色产品证券”、“绿色产品基金”、“绿色产品物流银行”) , 导致绿色物流金融产品严重短缺。
三、河北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内部主体失衡。
由于绿色物流金融业务在运行中表现为运营的规模小、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行业竞争力弱, 加之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具有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等特性。从总体来说,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内部主体失衡, 主要表现为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机构缺失、市场结构混沌无序和工具结构缺乏诸方面的失衡。
(二)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外部环境失谐。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外部环境失谐, 主要表现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经济环境不良、政策环境偏紧、法制环境松弛、信用环境恶化四个方面。
(三)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内外调节失灵。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自我调节与外部调解都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略的问题, 如行业体制集权、市场垄断、安全责任缺失、服务态度冷漠, 尤其“一行三会”式金融监管职责交叉不明晰等, 这些极大地削弱了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中市场竞争机制对其成长的正向推动作用, 导致绿色物流金融运营内外调节失灵、金融监管失效。主要表现为调节主体多元、调节目标模糊、调节内容无存、调节手段落后等方面。
四、河北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对策
(一) 创新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
要适应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需求, 发展绿色物流金融组织, 加强金融服务工具的开发, 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特性, 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绿色物流金融产品, 充分创新、整合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 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一是发展绿色物流银行。我国现代农村“土地银行”就是一种创新的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它不仅扩大了现代农产品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 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困扰我国现代中小绿色物流企业融资问题, 有利于现代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要积极开发适合中小绿色物流企业的项目, 真正满足绿色物流企业的需求。二是拓展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就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 银行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 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 提供能够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模式下, 处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 资金注入配套企业, 就等于进入了农产品供应链, 就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 同时银行信用的支持还可为中小绿色物流企业赢得更多商机。
(二) 培育壮大绿色物流企业。
要发展壮大河北省绿色物流企业规模, 特别要注重绿色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 创造开展增值服务的条件, 提升绿色物流企业竞争力。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物流企业加速提供绿色物流金融服务, 成为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领跑者。鼓励绿色物流企业借鉴银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对融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为了有效地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鼓励绿色物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 对绿色物流过程、客户运营状况、库存商品市场价值做充分的了解和监控, 以实现其和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监管机构协同作业的信息化, 从而间接方便银行对绿色物流的监管。
(三) 优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不断完善绿色物流金融的政策法律制度。对与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进行梳理、清理。根据情况发展变化, 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管理实施细则, 营造与现代物流金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 建立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更加健全的信用机制和更加全面的信用评估体系来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制定出信用标准, 对物流企业进行信用分级, 开展绿色物流企业信誉记录与评定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愈, 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及其方向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5.
[2]河北省统计年鉴.2008-2012.
[3]闫贵娟.环渤海地区物流金融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管理观察, 2009.5.
【河北金融产业】推荐阅读:
河北省玉田县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材料07-04
河北陶瓷产业05-25
河北省文化产业07-01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07-26
河北生物医药产业08-25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政策08-27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07-03
产业金融07-05
金融与产业06-07
科技金融产业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