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金融模式

2024-10-22

产业链金融模式(通用8篇)

产业链金融模式 篇1

浅谈金融行业之产业链营销:万兆丰金融娱乐新型投资模式

经常到处看到各行各业广告,时常被问到营销是什么?可见广告无孔不入,营销随处可见。不管你做不做营销,您必须懂营销!营销是什么说到底我认为是创意营销。很多人让自己一闪而过的灵感一闪而过,每天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对于别人的成功羡慕嫉妒恨,自己想经历的事情被别人经历着,自己重复着别人不在经历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际、网络、电话任何一种营销少不了创意。不管任何行业没有创意作为出发点,终究会失去激情。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营销更是如此,做网络营销转眼已经有些年头了,还没有认真写过心得,因为工作需要,我也总结下,就当是吹牛前打的草稿。

先从第一份工作说起:高级男士礼服订制,礼服租赁。三年前的上海,已经是将电商行业中的O2O模式利用得相当到位了,典型展会营销。一个产品两种差异化服务,经过包装可以形成两个品牌。简单来说,营销是一个包装的过程,品牌的形成活脱脱就是一个个典型的营销事件连锁反应。

第二份工作:网络营销公司,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公司经营的有:移民、留学、房产、选美赛事、外贸机箱、香港生子;还有其他公司外包过来的项目,其中有做得好的,也有无法展开的。各自缘由就不一一说了,反正在公司算是一个好学校,系统的学习了网络营销知识,真正运用是在工作之外,算是入伍网络营销大军。

期间兼职做过医疗类网站营销。代运营是维度较多的工作,难度系数也比较大。但是营销都有个异曲同工之妙,有创意了之后,很多事情都是连锁反应。

目前做金融产品营销工作,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浅谈金融行业之产业链营销:万兆丰金融娱乐新型投资模式。

万兆丰金融集团营销中心——小江

产业链金融模式 篇2

一、文献综述

“华尔街”风暴之后, 金融行业迎来了发展良机。现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出现。但是, 就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我国还是呈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总体而言, 我国现阶段对于产业链金融的研究主要还是分为三大模块进行。

首先, 产业链金融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物流金融。其中主要针对的是物流供应商的金融业务发展模式、金融业和物流业的结合以及物流企业的产业链金融如何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等方面。例如2001年朱道立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融通仓”的理论。随后, 石代伦、朱道立和陈详锋等人又构建了理论框架, 设计出了资金管理、动产管理和风险管控的融通仓运作方式。2005年, 杜红权等人又明确提出了物流银行的主体, 即企业、客户以及金融机构。随后, 2006年储雪俭详细分析了交易费用、代理人关系与物流金融的关系, 并提出了金融与物流的保障和监督方式等。2009年, 张!又彻底分析了物流金融和供应链的区别, 具体提出了二者之间融资方式的概念差异、运作方式异同和运作主体差别等。张!最后还总结了金融行业的融资流程和方式等, 提出了改革建议。

其次, 就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模式来说, 现阶段的研究方向还侧向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2006年郑绍庆总结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式, 他认为融通仓是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佳对策。同年, 李晓明和杨勇二人指出了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整个金融业及其影响行业的发展, 能够有效缓解金融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服务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2007年, 周小云正式提出了产业链金融的理念, 他认为产业链金融还是针对产业链开展的一项金融服务。覃宇环在2009年通过产业链金融的实际发展为例以中小企业和银行角度对产业链金融中涉及到融资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 产业链金融的研究也将金融业纳入研究范围, 囊括了供应链融资和融资产盘的研究。其中, 杨绍辉在2006年对国内外的商业银行服务进行了透彻研究, 重点倾向于国外著名商业银行, 得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或者方案应当包括运营资本的管理和贸易融资。王婵于2006年以深发展银行的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 通过考察之后提出了产业链金融的概念。同年, 朱道立和陈详峰又以金融管理的运营该管理和组合理论切入点, 研究了产业链企业的采购决策和风险。2007年, 朱文贵结合起功能、组织结构、决策问题和流程等分析了产业链金融的机构。2009年, 胡红星和陶凌云等指出了产业链金融对于信贷风险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上述文献的研究成果扩展了产业链金融的理论研究, 也对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和整体框架有了一定的构建,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领域却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尤其在商业银行视角下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 在商业银行视野下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研究能够助推银行实际运营和理论构建的结合, 促进商业银行能够更加深入、有序和高校地发展产业链金融。

二、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概述

1. 产业链金融概念

就商业银行视野下的产业链金融, 其实指的就是各大商业银行针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和核心企业提供相应的全面、灵活的非金融和金融类服务和产品, 进而提高社会中整体资金的运行效率, 最终实现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相关产业链的升值的一种全新融资模式。具体来说, 产业链金融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其对于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提供过了非金融或者金融类的供应链服务。另一方面, 其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的设计方案, 涵盖了资金管理、投融资等整体性的金融服务。故而, 行业银行视角下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是将产业链金融与商业银行二者紧密联系, 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的、互利互惠的产业圈。

2. 产业链金融特点

与我国金融行业的传统信贷模式相比较, 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具备了其独特的金融特点。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链金融是整个产业链的一种信息整合。它将产业链当做一个虚拟的企业, 但是却又利用网将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各行各业交叉和联系起来, 促进了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整合, 进而实现信息集的最大化。

(2) :产业链金融具有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巨大客户群体。利用信息的大量收集, 进而缩小产业链信息之间的不对称。最终让商业银行的小微客户、中小客户都能实现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3) :产业链金融的构建过程中大量专家学者都参与其中, 为其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奠定了基础。因此, 产业链金融具备了最为专业的服务团队。

(4) :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 构建了全新的体系。利用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相关企业或者上游、下游企业构建了整个产业链, 促进了批量化和专业化的开发。

(5) :具有人性化和差异化地进行客户服务, 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层次性。例如针对大中企业可以推出金融管家的服务。而针对小微企业客户, 则可以推出针对性的综合性服务。针对区域客户则提供产业集群的综合性服务。

3. 产业链金融功能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将银行自身、相关企业和协会、物流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类机构纳入其中, 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和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 也实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化的商业化。具体而言, 产业链金融具有三大方面的功能。第一方面, 产业链金融能够促进遗憾客户的基础稳固, 不断提高资金运行率并降低信贷的风险。第二个方面, 产业链金融利用信息的最大整合度, 提升了大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提升了企业活力。尤其是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有效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第三个方面, 产业链金融将围绕着商业银行的信托企业、物流行业、保险行业和基金行业等资源进行了最大化整合, 形成了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圈。充分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并最大化的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问题

1. 经营理念落后

现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市场业务无论是质还是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商业银行对于大中型企业客户的重视程度日益上涨, 而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市场利润分割也是相当重要。故而, 整个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业务稳固和拓展就显得亟不可待。但是, 眼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没有将自身营销重点和经营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结合起来。究其本质而言, 就是经营理念的落后。具体来谈, 依然还有商业银行将垄断性企业客户和大型企业客户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 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积压严重。而且, 由于垄断性企业客户和大型企业客户的目标导向性, 造成了贷款利率具有可调节性, 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和营销重点、业务偏重等继续进行调整和完善。

2. 金融创新不够

科技日新月异, 电子信息环境之下, 广大企业对于信息的准确化、及时化标准要求愈发攀升。无形之中也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必须依托高新电子技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进行发展。但是,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呈现出了一种金融创新不够的情况,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技术还较为落后, 尤其是针对一些科技含量偏高的技术没有丝毫探索和创新。最终, 由于金融创新不够, 产业链金融的信息共享、业务传递和相关银行技术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综合发展不平衡。

3. 风险管理低效

通常来说, 产业链金融的整体业务必须构建在核心企业和融资对象的共同贸易关系之上, 这就对商业银行的风险预估、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广大商业银行亟需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综合风险评估、预防和管理体系。但是,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还尚未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 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一套可以参照的信用保障。最终也就使得企业和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效率急剧下降。另一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中仍有大部分还是沿用了融资信息的简单静态分析, 使得业务发展和信贷业务无法调和。而且, 由于资金或者人力资源的限制, 大部分银行都无法透彻掌握产业链中相关信息的一些实际数据, 进而无法针对产业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准备和全面的掌握。此外, 一旦面临金融业政策和经营方式的抓捕, 信贷方案无法及时调整, 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4. 人才比较稀缺

人才比较稀缺是现阶段大部分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发展难题, 同样也是产业链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具体来说, 眼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自身金融管理机构缺乏配套产业, 相应的部分设置也就不是很集中, 人才的引进或者提升也就颇为困难。例如融资管理和融资营销部门分散, 二者之间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调, 这就导致了人才在其中的作用和工作能力被大大削弱, 得不到职业晋升和能力提升的人才跳槽率也就偏高。而且, 由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处理、人才引进等方面规范程度不高, 也就造成了商业银行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偏低, 没有一个能够与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彻底匹配的专业团队。最终,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业务实施也就呈现出了整体水平不高、权责不清的情况。

5. 物流建设滞后

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产业链金融发展的根本支持, 而物流企业自身的资信度和成熟度就恰好影响了产业链金融实际运行的业务质量。就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 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复杂混乱的物流环境和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 导致了物流建设进程总体滞后。因此, 物权在整体上无法保障的状况就会发生。此外, 市场经济体制是不断完善和成熟的, 但是无论是资信力还是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现阶段都是相当缺乏的。另一个方面, 物流企业的配套信息系统建设不足, 配运网络不完善, 使得物流企业的信息银行很难达到实施监管。最终, 物流环境复杂混乱、监管不够等物流建设滞后的状况就使得产业链金融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

四、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

1. 更新经营理念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想要发展, 首先就需要针对落后的经营理念进行调整。实质上, 面对现如今的落后经营理念来说, 商业银行首先应当注重的就是产业链金融相关产品品牌的塑造。在塑造产业链金融品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商业银行应当彻底摸清现阶段产业链金融产品市场的状况, 尽量做到产品同质化现象的避免, 积极运用差异化策略提升产业链金融产品的自身品牌竞争力。例如, 塑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自身的辨识度、“一牌多品”的销售策略等, 逐渐提高产业链金融产品在整个市场中占据的份额。

2. 注重金融创新

注重金融创新实质上就是加强银行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的构建, 确保银行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实质上,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造成的。而通过金融创新, 加强银行相关高新科技的开发, 加之政府公共金融信息平台的搭建。银行便可以将海关信息、税务信息、物流信息、工商信息等企业相关信息通过信息交互平台获取。进而, 在此平台上获取信息最大化的基础上依据自身金融特色和金融技术再次进行产业链金融产品的创新, 最终将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进程彻底推快。另一方面, 注重金融创新也在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与企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弊端, 企业和银行的市场空间都将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

3. 推进风险管理

无论是商业银行自身还是各大中小型企业, 风险管理都是其自身战略管理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过程中, 商业银行在进行服务提供的过程中, 必须要切实关注整个产业链金融的实际运营情况, 以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相关企业的各项信息。另一方面, 作为商业银行自身, 还要注重所有相关企业的外部环境态势。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一套准确、及时、高效的预警评价指标系统, 以获取产业链金融的实施讯息。

在预警评价指标系统的基础之上, 一旦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控制出现变化, 某些相关指标出现不可控的异常。商业银行将会及时收到其送递的预警信息, 并及时启动紧急预案, 降低风险的最大危害程度, 让整个产业链金融有效运营。而且, 商业银行也可以实时跟踪和评价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 及时调查并科学预估产业链金融融资的相关企业经营业绩、成本控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用户满意度、胶或协议等。一旦在实施跟踪评价和调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应当及时敦促企业进行改良和预防, 以确保整个产业链金融圈的持续稳健运行。

4.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条件。就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特点来看, 具备高水平、高业务能力和高素质的服务营销团队是发展的必要。因此, 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当下广大商业银行必要的途径之一。具体来说, 加强人才培养需要商业银行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 :加强银行内部业务主管部门的权责制定,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便于银行工作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日常工作。

(2) :加强产业链金融有关的人才培养力度, 成梯次地自上而下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录入针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操作专业人员展开有差异的培训, 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3) :建立健全相关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 加强法律法规和信贷操作技能的学习, 确保与产业链金融模式发展相适应。

(4) :不断推进“单一营销”向“产业链营销”的方式转变, 构建营销人才、产业人才和金融人才共同组成的营销团队。

5. 加快物流建设

物流企业始终是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各个运营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监管角色。所以, 加快物流企业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首先,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商业银行也应当大力引进实力和资信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加强信贷之后的动态分析和管理;及时评估物流企业的建设进度;不断为物流企业建设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保障。

6. 银行产业链金融案例分析

四川省DDH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生猪、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和配送为一体的服务企业。主要从事的是熟食类牛肉制品的销售工作。该公司的牛肉制品主要用于菜市、商超和其他牛肉制品企业的销售和生产。公司100%的生猪、牛来源于甘孜、阿坝地区的农场采购, 供货商为甘孜州九龙牦牛养殖场。下游从事公司产品销售的涉及到红旗超市、家乐福超市、远东百货等。涉及到生产的企业又有金忠肉业、双汇肉业等。但是,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 企业成都营销部和重庆营销部的资金周转问题逐渐出现。公司现有资产也由5508万元下降到4795万元, 预付款和应收款也分别高达888万元和1200万元。

实质上, DDH食品有限公司出现的资金流周转问题是现阶段广大中小企业都面临的, 而这些中小企业的唯一出路便是外部融资。但是, 就DDH食品有限公司这类中小企业来看, 自身信息不对称、企业规模不大, 想要获取外部融资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我国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故而, 商业银行借贷便成为了DDH食品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成都市某商业银行针对DDH食品有限公司的融资困难, 采取了产业链金融的融资模式。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针对DDH食品有限公司的公司资产构成、经营特点等进行分析之后, 针对其库存、应收款和应付款进行了了解, 发现三项比重很大。而且, 作为营销型企业, 成都市某商业银行特别针对其营销企业的特点制定了“应收账款保理”和“将来货权质押授权”的业务形式解决了其应收账款和与预付帐的难题。成都市某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业务运行机制不仅使得DDH食品有限公司的自身资金链难题得到缓解, 而且对于其上游的生猪、牛养殖企业和下游的销售企业资金流压力也得到缓解。

五、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 敢于进行实施和创新的商业银行也只是少数。因此, 想要彻底实现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不平等的调节, 整合金融相关产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将商业银行的相关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好, 才能确保整个产业链金融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坤.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问题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 2013, 03:168-177.

[2]韩丽丽.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36:14+28.

[3]邱玥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19:184-186.

[4]张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01:110-116.

[5]朱磊, 冯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 02:23-27+85.

[6]孙红涛, 袁博.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0:23-25.

[7]段建宇.我国银行产业发展阶段定位及升级路径分析[J].人民论坛, 2012, 29:58-59.

[8]张贵益.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1, 04:21-23.

[9]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贵州农村金融, 2010, 11:3-6.

产业染指金融的新模式 篇3

中国供应链金融脱胎于贸易融资,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于2003年正式提出。到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平台化的3.0版本,它不再以银行为主导、摒弃传统的核心巨头企业概念,而是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每一个企业和客户作为中心、专注中小企业自身交易过程监控的平台化模式。

供应链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N+1+N”模式。两边的“N”分别代表供应链上下游各个主体,中间的“1”即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其实质是让供应链上的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商务活动,使之更方便快捷的对接到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对于线上融资而言,风险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将融资平台这个“1”与网上交易、物流等有机结合,可以通过积累用户数据,增强金融风控能力。

传统电子商务仅通过压缩供应链环节实现交易成本的节约,而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四流合一”使得平台的盈利方式从撮合交易扩展到提供物流、融资等更深层次服务,通过提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实现了增量的收益。

P2P+供应链

“在可以看得见的金融创新服务中,目前基于核心主导产业而进行的供应链金融是风险相对可控、盈利相对可持续的确定性商业模式。”国海证券分析师孔令峰对《英才》记者表示。

对于P2P平台来说,如何获取源源不断的、没有规模天花板限制的优质资产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2014年以来,已经构建支付场景并且形成可控闭环的大型供应链体系等成为P2P平台积极拥抱的优质资产之一。P2P也从理论逻辑上解决了产业互联网提供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瓶颈。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数量已超过50家。

以产带融 海尔海融易

海尔集团此前已布局了小贷、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诸多金融领域,2014年12月又上线海融易,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

海尔集团产业链主要以家电为核心,涉及供应商客户数量5000余家,下游约有3万家活跃的线下经销商网络,均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海尔集团凭借其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通过独有的大数据分析,可实现从项目源头到项目渠道再到项目实施的360度动态管控;充分掌握了链条上所有参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库存等信息。并通过合理制定金融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授信风险和下游经销商提货权质押授信风险。

以保理融资为例,上游供应商将货物销售给海尔集团,海尔确认企业对其的应收账款。通过海融易,企业可将自己对海尔的债权转让给平台上的投资人从而及时获得资金回流,该笔应收账款到期时则由海尔兑付。

综合来看,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对低的进入门槛,使得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产业界跨界金融的火爆新模式。

金融产业发展调研分析 篇4

一、我市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典当、信托和租赁业,在我市主要表现为前五种。近几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金融工作的政策部署,积极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创新,金融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一)金融业规模发展壮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自身实力大为增强。2006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市级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702.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86亿元、贷款余额483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41%、56%、104%和111%。保险业2006年实现保费收入11.58亿元,较2003年增长57%。证券营业机构2006年股票、基金及权证交易量实现8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9%,今年1-5月份实现交易量204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133%。担保业和典当业有了初步发展。到2006年底,全市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达11家,总注册资本金1.1亿元,累计担保金额3.2亿元。典当行达三家,业务开展良好。

(二)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以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商业化改革,2006年银行业实现利润7.5亿元,而2001年亏损4.4亿元,不良贷款率比2001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省银监局评选的良好银行中我市有3家入围。昌润典当公司自成立至今,没发生过一笔呆坏帐,2006年昌润典当公司在全省96家典当行年审汇总中,排名第6位。

(三)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加快。2003年11月,城市信用社成功并入华夏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明显进展,8家农联社获准发行了3.2亿元的央行专项票据。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资本充足率逐步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保险企业推行的契约式联防保险,得到了保监会的充分肯定。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到2006年底,全市银行机构保函余额2.28亿元、保理余额5.35亿元、国内信用证余额1340万元、国外信用证余额9084.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0.23亿元、1.69亿元、1240万元和4224.5万美元。

(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增强。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2002、2004和2005年积极牵线搭桥,召开了三次大型银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资金320.97亿元,涉及74个项目和138家企业,实现了银企双赢。2002年到2006年,年均贷款增加5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加贷款52.5亿元。特别是工商银行**分行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工商银行二级分行经营30强,2006年名列第16位,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22.5亿元,占全市所有贷款新增额的42.9%,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2003年以来,各保险公司为社会承担各类风险责任金共计2726.6亿元,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2.3亿元,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稳定社会的作用。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先后组织开展了净化信用环境系统工程、诚信金融创建、金融安全区建设、信用**建设等活动,有效改善了全市信用环境。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纳入了对各部门和县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2006年下发了《**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开展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评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2006年,高唐县被评为省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北京金融机构助力版权产业 篇5

4月28日在“4 ?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期间,正值“百家音像正版企业联合反盗版大行动”一周年,同时也是“全国抵制盗版联合体”筹备成立一周年之际,由新闻出版总署指导、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金融机构助力正版 创意文化借势前行――FAB精彩集团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签约仪式上,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北京联合开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分别与“全国抵制盗版联合体”的成员单位FAB精彩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对坚持正版经营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额度,并优先对其融资需求提供绿色通道。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以及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开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担保机构表示,未来将对FAB精彩集团等主要“全国抵制盗版联合体”成员单位提供总计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支持。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沈仁干、中宣部办公厅原主任薛启亮、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凡、新闻出版总署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秀平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渐渐成为主导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及地区间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保护,文化创意产业自始就与版权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基础。版权保护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了该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败。

为进一步完善版权制度,营造良好的版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并贯彻落实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促进版权事业和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及各地政府以及机构纷纷采取多种举措,加大对版权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

其中,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策论文 篇6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中国今天面临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加快融合,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分工重新定位;二是国内总供求关系根本扭转,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变化背景下,当前中国的经济已由总量问题转为结构问题,尤其是产业结构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新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新疆的金融发展背景

“2008年上半年新疆金融运行分析会”上资料显示,新疆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紧中求好、紧中求进”,全区金融业继续平稳运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贷款摆脱长期低速增长格局,增幅创51个月来新高,有力促进了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疆金融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2008年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873.4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同比多增207.4亿元,增幅从年初的13.3%逐月攀升到19%,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二是各项贷款增速稳步回升,信贷结构继续优化。2008年以来,全区各金融机构将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自治区经济金融实际相结合,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争取支持新疆发展的优惠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投入,信贷运行摆脱了2004年下半年以来的长期低位徘徊态势,贷款增速持续稳步回升。6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08.5亿

元,比年初增加127.1亿元,同比多增95.2亿元,增长14.9%,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幅创下2004年3月以来新高,在全国各省区贷款增幅排名中居第14位。

二、金融发展背景下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对策

基于以上对新疆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分析,要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东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加快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做到:“稳定一产,做大二产,调强三产”。

(一)适度发展第一产业,稳定基础地位。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重点应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基础,使农业产业化具有规模和提高效益。

1、要正确处理好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在完成棉花和粮食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和棉花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

2、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继续抓好棉花和粮食生产。在坚持棉花战略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按“高产区进,中产区调,低产区退”的原则,向高产优质高效区集中,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粮食生产要在坚持自给有余的前提下,调整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粮食转化力度。

3、特色农业发展要形成鲜明的区域特点。如香梨、甜瓜、葡萄等名、特、优产品,要通过市场开拓,拓宽加工环节,提高附加值,奠定产业化发展基础。

4、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把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同时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综合化配套服务基础。此外,还应以种植业为根本,实现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新疆第二产业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实施以下调整战略:

1、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优势产业培育为重点,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国有资本要从小企业中退出,继续通过合资、转让、租赁等形式,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三产业发展。

4、加强对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群的扶持力度。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市场发展。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应突出高效性、集约性、服务性、先进性,重点应抓好以下内容:

1、优先发展各种产业服务业。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代理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新疆各种产业服务业发展。

2、大力发展通信和信息服务业。我国通信业近几年来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充分反映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这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3、开拓推动特色旅游业。充分利用新疆的各种地貌形态、湖光山色、草原风光、沙漠戈壁景观以及众多的历史古迹,独特的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大众旅游、考察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度假旅游等。要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景区功能和设施,进一步提高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让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扶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这两类服务业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这类行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5、加强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尤其这些年小城镇的发展,使这类行业发展迅速,比重在不断上升,其对社会其他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明显,而且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因而必须推动这类行业高效发展。

6、加快咨询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展政策研究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资产评估业等咨询服务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区域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在劳动地域分工过程中能否处于有利位置都十分重要。利用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向高效、精准、绿色转化,创出特色品牌,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大能源转化力度,发展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促进资源型经济向资源加工型经济过渡。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向高效产业部门转移,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益。提高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信息流通能力,完善政府监管及社会保障体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在宏观金融发展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群,使区域经济向着区域内部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整体综合实力,提高抵御外界风险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方向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促使产业结构跨阶段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产业链金融模式 篇7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互联网方式下产生的金融融资将对人类传统的融资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其拥有便捷的支付方式,统一的超级与个人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化的风险评估方式,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以被用来提高金融的惠普性,促进经济发展。从2011—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投资状况呈现出爆发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

相应的,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巨大,寻找合适的融资模式对其初级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伏前期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发展还未形成规模,通过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由于光伏本身不稳定性及2012年“双反”导致的大量违约发生,使其对光伏贷款避而远之;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够成熟,上市公司门槛高,而大多数的光伏公司远达不到要求也阻碍了其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融资方式与光伏行业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金融与光伏产业的融资模式都有相关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的研究。Merton和Bodie(1993)认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融资过程中信息的集合与风险的处理能够有效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1]。谢平、邹传伟(2012)总结了目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手机银行及P2P(peerto-peer)融资两种,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甚至会形成无金融中介的状态[2]。刘芸(2013)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可使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缓解,从而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融资成本与征信成本[3]。可见互联网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对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的探讨。Udell和Berger(1998)提出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统计不标准,经营状况不够透明的特征,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是多以内部融资解决[4]。林毅夫、孙希芳(2005)从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剖析,认为企业信息披露不完整、道德风险较高等因素是其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5]。范继良(2014)分析了国外光伏产业的融资方式,认为寻找适当的融资模式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重要的一步[6]。因此融资影响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政府扶持(税收优惠政策、上网电价补贴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融资(创业板、新三板、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但中小型光伏公司通过上述渠道获得贷款的难度还是很大,真正解决其融资问题还有一定差距[7]。

2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光伏产业的应用

面对光伏高昂的初装成本,漫长的资金回收期以及2015年不断的弃光问题,使初见起色的光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度电成本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将会不断减少,光伏企业融资更是雪上加霜。我国的融资环境以间接融资为主,双反期间大量光伏企业银行坏账使得银行对光伏企业融资贷款变得尤为谨慎,以间接方式进行贷款对其注入的活力远远不够。而新三板、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门槛较高,光伏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达到上市条件。面对光伏企业两头困难的融资困境,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值得我们研究。以下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3种主要融资模式在光伏产业的应用、优势及风险。

2.1 P2P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搭建了有闲置资金的个人同有融资需求的桥梁,通过P2P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供需双方匹配,减少信息不对称与搜寻成本,其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通过P2P方式,互联网金融公司作为一个中介平台,帮助需要筹集贷款的企业寻找具有相应贷款能力的一个或者多个贷款方,进行信用审核,达到借贷的最优匹配。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中介平台联系并匹配合适的借贷双方,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中介平台的不断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创建信用数据库,对光伏企业在金融市场进行风险识别,产生有较为专业的信用评级,帮助贷款人寻找与自己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项目。这种方式的优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释放闲置资金,截至2014年,我国的P2P融资平台每月平均融资量达到157亿元人民币,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8],有效地撬动了民间资本投入。二是搭建借贷双方桥梁,为大多数民间有投资意愿却缺乏投资途径的资金找到平台,有效的扩宽了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三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及搜寻成本,P2P模式增加了网络平台信用数据的创建,对企业信用评级并对其进行划分,帮助借贷双方进行匹配,有效减少搜寻成本;同时,在贷款发生后网络平台能够反映实时借贷利率、金额、状态等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坏账问题。

这种模式同时也存在缺点,首先是借款期限较短,以人人贷为例,主要借款期限为5个月,而光伏回收周期至少为5年,形成资金缺口。其次是成本较高,一般4年期P2P项目借款利息高达10%,而大部分光伏电站都难以承担这样高昂的利息。最后是风险问题,互联网中介平台发展时间不长,其信用评估体系还存在漏洞,特别是对光伏产业这样专业的项目更是缺乏经验,因此产生的信用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其一是因为互联网平台公司大多数成立时间不长,且公司资质参差不齐。虽然互联网金融支付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纳,但主要由于其背后母公司的支持,如果脱离母公司支持,平台未形成口碑效应,投资者将会处于观望状态。其二是由于信用数据缺失。互联网平台成立初期,难以获得全面的风险数据对企业做出准确的信用评级,尤其是光伏企业需要长期贷款风险较大,对信用评级要求更高。作为风险补偿,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其三是相关法律不完善,几年来涌现的不正规P2P平台接连曝光,极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提高相关监管对P2P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供应链融资模式

光伏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保兑仓、存货质押等形式[9],但没有很好运用到大数据与云服务的方法,有效监管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面对光伏供应市场远远滞后于产业市场现状,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具有很大优势。以下是结合大数据与云服务技术后的光伏产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图(见图2):

首先建立光伏电站信息运营平台,收集整理光伏企业相关信用数据,并通过这个平台将光伏安装运营企业与光伏上游的制造商连接起来。光伏企业向光伏电站信息运营平台发出贷款申请,信息运营平台通过所得到的数据对贷款企业进行评估,并作出信用评级。通过还贷能力评估将财务、运营状况对上游制造商反馈。贷款期间信息平台还会不断进行信用跟踪评价,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减少坏账损失。最后信息平台还会实时监控光伏企业及上游制造商的借款、还款状态,纳入信息数据库中。

这种方法有以下优点:解决了光伏企业初期的融资问题,为光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简化了审批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成本;节省了仓储空间,减少了光伏企业及其上游企业成本;增加了事后评级一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作为上游制造商为了保证贷款的回收,就会保证电池板的质量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融资问题,还可以保证上游厂家对光伏发电项目产品质量的保证,增加上下游的信息交流,形成产业一体化,减少成本与风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国内很多上游制造产品由于双反问题产生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其质量,光伏电站使用年限缩短,增加还款压力;其次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及信息搜集需要时间,在建立之初很难对下游企业做出准确的信用评估。最后,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友好的交互平台将借贷双方很好地连接起来。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借鉴阿里小贷创立属于光伏行业的贷款信息服务平台,逐渐完善信用数据缺失等问题。同时作者建议几家上游产业公司及下游安装运营公司可以牵头在当地银行的监督下,率先建立独立的光伏电站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上游产能过剩及下游融资困难的问题。

2.3 众筹融资模式

我国已经有了相关众筹模式的光伏项目,2014年深圳前海光伏众筹项目推出,募集金额1 000万元[10]。这种融资模式以互联网或社会性网络为平台,发布自己所需筹款的项目相关信息,以合资资助或者预购的形势向公众筹集资金。众筹模式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股权众筹模式及创新项目众筹模式。光伏众筹模式一般采用股权众筹模式,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众筹融资模式响应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使每一位资金持有者都可以有自己认为有潜力项目的投资权利,打破了以往风投和天使投资门槛高的局限性,弥补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的缺失。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模式有以下优点:获得融资,简化融资程序,企业尽可能详细的展现自己项目内容及收益水平,由投资者自行甄别;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融资,可以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增加其透明度,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撬动民间资本,我国投资渠道还十分有限,投资门槛高、种类有限,大量民间资本无投资渠道,众筹的融资方式收益教高,前景广阔,能够极大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有效解决融资困境。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我国对股权众筹人数限制还未开放,超过200人将会触碰非法集资的法律灰色地带。其次,众筹的一大特点是数额小,而光伏发电项目想要达到预想的规模效应,这些筹得的资金还远远不够。第三,众筹期望收益较高,由于他面对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的创新行业,风险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期望收益相应也高。光伏发电项目属于稳键型收益项目,面对市场上高昂的众筹成本可以另辟蹊径,以低风险、绿色环保为特点寻找符合条件的投资者。

3 问题及建议

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首先是政策不确定性。由于光伏成本高,运行周期长一般为10年至15年,对政策依赖性很强,国家补贴是保障光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为0.42元,且各地也有不同的补贴政策,但随着国际上对光伏的补贴不断缩水,我国未来政策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光伏投资回报率的准确性。其次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着光伏企业发展。大多数光伏企业上网度电补贴落实滞后,形成资金链断裂,影响着光伏企业项目的开发运营。同时,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由于成本高以及发电不稳定对电网形成不确定性造成“弃风”、“弃光”现象频发,甘肃省作为光伏产业重点区域,“弃光”现象尤为严重。

在互联网金融层面,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现存法律不完善,融资安全性难以保障,融资限制还较多。如P2P融资平台近年来频传非法集资丑闻,严重影响这类平台的声誉。而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信息收集、评级标准、风险利率的确定等问题。最后是众筹模式,其与非法集资模式的法律界限存在争议,根据《证券法》规定,这种模式需公开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募集资金,且人数限定在200人以内,将众筹原有优势大大削弱。最后,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未形成一定规模,对投资者保护措施不够,风险不确定性导致融资利率普遍较高,无法体现其相对于传统融资渠道的优势。

建议确定长期有规划性的补贴政策,减少政策不确定风险。我国已经探索光伏补贴逐年递减机制,补贴金额如何厘定还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再做确定,一方面促进光伏产业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相衔接,另一方面倒逼光伏企业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加快创新,帮助光伏走向市场化。面对弃风、弃光现象,加大分布式光伏发展支持力度,通过调高各地新能源上网电量比例促进消纳过剩风电、光电。加大扶持光伏电池板等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推动光伏产业市场化。

同时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已有相关法律,现行的法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创新空间,但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制度缺失的问题。可以探索互联网金融监管多元化、地区化,实行原则导向监管,“找准底线、放开空间”将监管侧重于交易过程而不是第三方交易机构。理清互联网金融融资与非法集资边界,构建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使互联网金融融资公司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而非资金中介,避免资金集合带来风险,从根本上区别互联网金融融资与非法集资。最后还需加快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成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组织,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加大对消费者保护力度。

4 结论

王小虎:营造中国艺术金融产业链 篇8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家群体被撕裂为几大群体:坚守中国主流文化艺术创作传统的,从事西方艺术创作的,以及希望从“融合中西方元素”的实验中获得更好“钱景”的。但是在西方艺术思潮和交易平台处于主导地位的当代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家群体的“文化自信”正在被日益削弱。

现在,这种局面有望被改变。

作为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授权的独立运营机构,汉昌集团正致力于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家作品价值转化为资产交易价值的“最后100米”。通过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金融中心和交易体系,推动中国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从而实现对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进行抢救性挖掘、培育和提升,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资产价值的倍增。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是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交易的惟一标准,一切有悖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的将严格拒之门外。”

这是该机构的核心定位。也就是说,汉昌集团将把经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的立身之道,这意味着对于另外一些市场的坚决舍弃。

汉昌集团总裁王小虎证实上述交易标准。接受《中国商人》专访时,他抛给记者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达芬奇、梵高、毕加索,他们的绘画艺术成了全球收藏家顶礼膜拜的对象,每幅作品的价值动辄上百万、上亿美元,而最具高度思想表达、天人合一的中国主流优秀艺术作品,如八大山人、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的作品价值却远远落后于他们?”

中国经典艺术作品价值长期被低估正是王小虎的心头之痛。事实上,中国经典艺术作品中简约而含蓄的哲思,空灵而天然的意境,曾经为达芬奇、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但是艺术品交易市场是用资本来说话的,资本的选择进而会影响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倾向,进而波及到艺术家群体乃至民族的文化自信。如何破解中国经典艺术作品从艺术价值到资产价值的转化问题,仍有赖于艺术品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的科学设计与规范化运作。

王小虎的从业履历,为其最终推动这一机制的探索和运作打下了基础。他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化企业报告》执行主编。此前,他在政府机关工作的23年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在文化产业项目设计、艺术品投资与管理、大型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操经验。

日前,就汉昌集团在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体系等方面的探索,王小虎与《中国商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华腾飞,文化先行

中国商人:请首先介绍一下汉昌集团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的交易体系是如何成形的?

王小虎:“中华腾飞、文化先行”。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事业的引领和产业的支撑,更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中国梦,实践文化先行的理念,重庆汉昌文化产业集团作为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授权独立运营机构,致力于对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进行抢救性挖掘、培育和提升;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金融中心;致力于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资产价值实现倍增,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

说到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的一系列交易规则与交易模式,实际上经过了一个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过程。

自2013年3月份以来,集团领导深入调研上海、北京、天津、深圳、西安、山东等省市文交所,组织涉及金融、证券、法律、艺术、科技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或机构。在广泛讨论、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交易规则、交易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法律框架下,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具创新的艺术品交易规则。

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一旦正式运行,将标志着中国艺术金融化瓶颈的破解,标志着中国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投资进入爆发式的发展。

2013年9月6日,汉昌集团与重庆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隆重签约,授权汉昌集团为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交易部的独家运营机构。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是由中国证监会牵头的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备案通过,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资国有企业。

十大创新,确保公平交易

中国商人:汉昌集团在文化产权交易方面有什么特色,可以吸引艺术家、投资者等各方交易主体以及社会公众的规范参与?

王小虎:汉昌集团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为方向,以“中华腾飞、文化先行”为宗旨,以“让艺术融入生活,让文化改变世界”为理念,坚持“公信、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创新艺术金融模式,建立中国艺术金融产业链,通过推进中国艺术品的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提升中国艺术品全球认知度和国际地位。

作为中国艺术金融产业链的探索者、创新者和引领者,汉昌集团全力打造中国艺术金融中心,全力建设艺术与金融融合的新高地。当前,围绕中国艺术金融中心的建设,汉昌集团在交易规则、交易模式上突破了十大创新点:

第一、建立交易参与主体体系。建立由艺术品持有人、投资人、交易保荐商和各交易服务商融为一体的交易参与主体体系。规定各交易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奠定交易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创立交易保荐商制度。参照我国资本市场证券发行和上市,我们建立了交易保荐商制度。其主要作用是整合艺术品资源,筛选优质的艺术品标的或组合艺术品资产进行发售和上市,活跃交易市场;帮助交易人、投资人发现艺术品价值、培育艺术品价值、提升艺术品价值和实现艺术品价值。交易保荐商在保荐范围对艺术品持有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人的风险,对实现“艺术品的高门槛,投资者的低门槛”的大众化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建立交易服务商体系。为拟发售、上市艺术品或艺术品组合提供鉴定、评估、保险、运输押运、保存保管、法律见证或产权鉴证、出版展览、拍卖转让、衍生品开发、贷款融资、资金划拔、登记结算等基本服务和艺术品经营开发所需服务的各类服务商共同组成艺术品交易服务商体系。交易服务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艺术品市场活跃和艺术品价值传播。

第四、成立上市审核委员会。由艺术、金融、法律、经济、管理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上市审核委员会,对拟发售上市的艺术品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对保证艺术品的品质,防范市场风险、保障投资人和其他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营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建立艺术品保真体系。艺术品的高保真、高品质、高价值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生命,我们在全国艺术品交易行业中首次提出并建立艺术品保真体系。其中包括通过既定程序、既定方法将艺术品标的法律特征进行固化,包括鉴定、评估、法律见证和鉴证、保险和形象包装等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长久发展。

第六、完善艺术品备案。对每件艺术品建立身份档案,提升艺术品价值和品质,确保传承有序、投资有价值和拥有真品。交易中心将向投资人出示:中国艺术品产权证、中国艺术品法律见证书、中国艺术品评估证书、中国艺术品鉴定证书。

第七、建立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由权威艺术专业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政府监管部门、艺术品持有人、艺术评论家等组成评估班底,对拟发售的艺术品进行价值评估,提出合适的艺术品发售参考价。

第八、建立艺术品价格体系。交易中心拟定艺术品价格由以下权重构成:艺术品历史交易成交价格、艺术品近期市场交易价格、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专家建议价格、艺术品持有人的报价、交易保荐商的报价。

第九、建立交易风险控制体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确保交易风险控制,对交易参与主体实行会员制管理,对上市艺术品实行涨跌幅限制、停牌、要约交易、要约收购、退市等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从而确保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十、建立和完善艺术品退市机制。交易期限届满,对上市艺术品进行阶段性退市。为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品的分拆重组再上市提供保障基础,为艺术品价值的提升提供足够的空间。

营造文化与金融对接平台

中国商人:如何聚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资本,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个课题。你提到要实现艺术作品的资产化甚至是证券化,这其中规范的产权交易体系是一个方面,在与金融机构等资本力量的对接方面公司还有哪些规划?

王小虎: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产业已被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基础。

在实现这个产业目标的过程中,文化与金融的对接与融合,文化产品资本化和证券化,将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基础的、最前沿以及最具创新空间的跨界融合产业,代表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文化科技产业也称数字文化产业,体现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力、代表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的角度来看,数字文化产业都是朝阳产业,也是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产业。

汉昌集团携手中金控股集团围绕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和中国艺术品产业集群基地,正在建设中国艺术金融中心,共同打造重庆文化产业总部基地。这个总部基地将建设成为重庆城市文化新名片和文化新地标,成为中国最具行业引领和示范意义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文化科技示范基地。

汉昌集团在总部基地项目上计划总投资50亿元,园区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完成年税5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1.5万人。我们计划打造包括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中国艺术金融交易平台、中国艺术品展示与物流中心、中国艺术品鉴定与估价中心、中国艺术品拍卖中心、中国艺术品银行、中国艺术品增值服务和延伸产品开发中心、中国(中西部)艺术品(含工艺美术品)出口基地等在内的20个重点项目。

在园区运营上,重庆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坚持品牌打造为导向,努力坚持打造“八个一”品牌:中国文化产业总部基地第一品牌、国家级艺术金融产业基地第一品牌、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第一品牌、国家级移动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第一品牌、中国文化金融人才培养基地第一品牌、重庆文化网络平台第一品牌、重庆互联网才人培训基地第一品牌、未来城新型综合型社区第一品牌。

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我们走出去、走向世界。重庆文化产业总部基地一方面坚持使文化产品走向全国;另一方面坚持将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我们充分利用重庆新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为欧美市场提供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及其他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重庆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将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总体目标为导向,以“中国艺术金融大厦”为载体,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术金融中心”,包括中国艺术金融中心和中国艺术品银行,实现年交易额达到4000-5000亿元、建立全球40个区域市场交易中心(国内30个、国外10个),外加艺术品收藏10万件、市值达到2000亿元;以数字文化产业集群为导向、以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支撑,吸引和孵化一千余家文化科技企业,最终实现产值50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并且推动15-20家相关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通过上述系列平台建设和相关计划的实施,重庆文化产业总部基地将引领以中国梦为导向,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推动艺术品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艺术家和创意人员实现自身的小梦想,彰显文化影响力,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彰显文化、凝聚梦想的现代化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区。

坚持中国传统主流

艺术品交易方向

中国商人:从一个资深美术评论家,你最终成为艺术金融和交易平台的操盘手。你认为中国艺术品处于弱势地位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汉昌集团会把中国传统主流艺品作为唯一的交易标准?

王小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多彩灿烂的文化形态,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需要牢牢坚守民族文化精神家园。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是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艺术品交易的惟一标准,一切有悖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的,严格拒之门外。

这不仅是出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创作高度的了解,我们要做的是在资本和交易市场把它的价值发挥出来。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烙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提炼。在交易艺术作品的选择上,我们只看作品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不在于艺术家的地位、头衔和市场操纵的价格。

中国主流传统艺术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高度融合,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文化思想精髓,是民族精神最深层次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思想情感的高度表达,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的精神产品。

尤其是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都是与自然直接对话的结晶。艺术家通过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虫草鸟鱼,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中国的一幅优秀的作品,就是一部圣经和大部头的哲学著作,具有高贵的生命。它承载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仅有几百年历史的近现代西方艺术不能比拟的。

但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衰微状态,以至于中华民族出现了一些精神危机。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经济上是“硬”了,但文化却“软”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被日益异化,与之相应的是,西方文化艺术却主导全球文化。

可以说,西方的强势文化占据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了人们对是非、美丑的判别标准,特别是我们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全是西化的,完全失去了民族传统的主方向,这是民族精神的悲哀。西方的达芬奇、梵高、毕加索,他们的绘画艺术成了全球收藏家顶礼膜拜的对象,每幅作品的价值动辄上百万、上亿美元,而最具高度思想表达、天人合一的中国主流优秀艺术作品,如八大山人、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作品的价值却远远落后于他们。因此,中国人应该醒了,民族的文化需要复兴,需要彻彻底底地重新建构自己的艺术精神世界。汉昌集团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愿意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坚持中国传统主流艺术为交易方向,就是要和低俗艺术划清界限,给人们以方向引导,重新塑造人们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质。在国家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让那些作品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坚固的理论基础上的优秀艺术家站立起来,让他们的作品引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上一篇: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换届选举方案(草案)下一篇:生日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