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专业

2024-09-13

生物医药专业(共12篇)

生物医药专业 篇1

为进一步深入我国卫生事业体制改革, 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及医药营销管理方面人才的社会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此大背景下, 中医药院校的医药相关专业的开设对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中药企业经营管理、医疗保险、中医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社会培养中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

1. 专业目标不明确导致困惑心理明显

由于开设的是新专业, 尤其是属于中医药院校中的非医学专业, 所以高考学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有时处于一种尝试的心理, 易被录取的心态来报考。另外,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调剂专业调剂过来的。但在学生入学后, 由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理想、就业方向等缺乏了解, 致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心理困惑, 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情绪。

2. 专业教育探索性导致学习压力较大

对于新开设的医药相关专业, 关于中医药类课程所占比重大小等问题, 没有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可借鉴, 因此学生会出现质疑学校的办学条件, 怀疑学校的师资水平等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3. 专业前景未知性导致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益进步, 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们对四年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比其他类高校相同专业的优势等问题存在很大的困惑。专业前景的未知性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未来就业的担忧。

二、影响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因素

1. 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所学专业不是出于自愿, 部分被调剂到了医药相关专业以及盲目的填报志愿的学生, 觉得志不在此, 能力有限, 产生厌学情绪。现实与期望的落差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学习, 致使学生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不良现象。

2. 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大多是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到位, 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很多家长对中医药相关的新专业认识模糊, 理解片面。这就导致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相关专业招生时普遍存在第一志愿率较低的现状。但是, 医药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又是全校较好的, 例如河南中医学院2011届医药营销毕业生就业与需求比例为26:1。针对目前存在的低志愿率与高需求率, 充分说明了社会对相关专业的认识不足, 提高相关专业的社会认知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学校教育的因素

目前, 大多中医药相关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仅仅是将医学、药学的知识简单的和管理的课程放在一起, 课程的简单累加导致学生疲于应付, 造成学生医药与管理的知识都懂一点, 但都不甚精通。同时, 很多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师是综合院校经济管理专业, 对医药知识了解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结合中医药学。

三、中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教育对策研析

1. 加强交流, 关怀指导, 指导学生摆脱困惑

(1) 做好迎新现场的专业初步认知教育工作

对于大一新生, 迎新现场是新生报到时首次接触到自己专业的老师和同学, 迎新工作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初步认知的重要环节。各院系应成立以院系学生会为核心, 以党员, 团委干部为骨干的迎新学生队伍, 从接待、登记、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分工。另外, 专业班主任现场解惑答疑。专业班主任应就有关新生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专业问题一一解答, 这样稳定了部分观望、迟疑的学生及家长的情绪, 这是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开端。

(2) 做好专业认知教育报告会制度工作

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新办专业新生的专业困惑,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 推行专业认知教育报告会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专业认知报告会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 着重围绕学科特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展开, 加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专业报告会, 不仅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 增强专业信心, 使其培养良好的专业学习态度。

(3) 做好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人文关怀工作

辅导员自从新生报到、新生军训期间深入学生宿舍和军训现场和学生交流沟通, 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辅导员对新生嘘寒问暖, 他们既有长辈的关爱, 又有亲似哥哥姐姐的关心, 从感情上抚慰, 真正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使大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了大家庭中。另外, 高年级学生干部, 学生会干部, 助理班主任利用迎新现场, 军训间隙, 课外活动时间, 深入到新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新老生间的交流, 高低年级学生同辈交流使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

2. 突出特色, 培养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高校的大二是个特殊的时期, 因为转专业工作的逐步开展一部分学生转到其他专业, 而留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 严重影响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针对这些情况, 院系应当进一步加强学习引导, 通过专业老师向学生介绍专业学习书籍, 鼓励同学们广泛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专业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社会的需要同个人的专业志趣紧密地结合起来, 帮助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同时, 应组织本专业的教学名师给学生们开展一些精彩动人、展现本专业魅力的讲座及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价值, 以增强专业吸引力, 也可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公司进行外出参观考察, 进而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景和未来, 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及学习热情。

3. 开拓视野, 规划职业,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医药型非医学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就需要医药型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放开视野, 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 在专业与社会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契合点, 引导学生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另外, 积极开展“职业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通过挂职锻炼、职业访问等方式, 了解自己理想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需求, 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制定合理目标, 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医药型非医学专业, 需要高校的领导、教师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只有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 才能切实加强中医药院校医药型非医学专业的专业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武伟生, 魏本征.中医院校新设理工类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2) :31-32.

[2]张銮, 刘达玉, 王卫.对本科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2) :71-74.

[3]刘朝晖.医学院校新设非医类专业学生专业认知教育之对策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10) :244-245.

[4]贺莉萍, 黄晓.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专业思想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 2008, (4) :100-103.

生物医药专业 篇2

1、南大傅献彩的《大学化学》

2、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合编的《无机化学》

辅导书:

1、《无机化学考研攻略》,黄孟健编

2、《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王志林、黄孟健编,科学出版社的二、有机化学

参考教材:

1、《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辅导书:《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冯俊材、裴伟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习题精解》,冯俊材、吴琳等编,科学出版社

三、仪器分析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辅导书:《仪器分析学习指导》,方惠群,余晓冬,史坚编,科学出版社

四、物理化学

参考教材:《物理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导书:1《物理化学解题指导》,沈文霞,孙德坤和姚天扬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物理化学考研攻略》

五、结构化学

参考教材:

1、周公度的《结构化学基础》

2、江元生的《结构化学》

生物医药专业 篇3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0-02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的工程原理的学科。它主要以临床医学为对象,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传统自然学科为基础,融电子、机械、化工、计算机信息为一体,对于揭示生命现象、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显示了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综合或理工科大学、医学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基础生物学是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生物医学知识的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生物学、医学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奠定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基础生物学课程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而且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给基础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因此作者针对在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学科课程设置的目的,在基础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把握课程整体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以研究内容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以研究课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调整重点、难点,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紧密跟踪前沿学科,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启发学生拓展知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门课程基础性较强,内容繁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繁多,所以在每次新课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增强其自学能力,每节新课开始前教师首先指引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说明本节课的授课目标,以及前后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并且每节课的最后都要进行课程总结,鼓励学生自行对章节内容做出小结,并依据课程目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进行钻研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细胞分化时,鼓励学生思考从一个细胞到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时空性意义,影响分化的原因都有哪些,体外三维培养对于细胞分化的作用,等等。按照这种方法启发学生拓展知识,让学生投入到积极地自主学习中,逐渐让学生发现基础生物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探索、富有挑战性及成就感的创造性活动。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在教学中融入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课外自学,组织课堂讨论,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训练学生以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比如采用动画演示或者其他计算机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理论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技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颇有争议的前沿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各种渠道查阅文献,了解课堂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撰写学术报告,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完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知识体系。采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课方式,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宗旨,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远远不够,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改进教学手段,从而构建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背景知识网络资源信息库系统,使学生不仅可以查询到某一专门知识的全部内容,还能引申、发散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理论,即构建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系统完善,随时更新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某一领域问题的前因后果,按图索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可以高屋建瓴,在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微观上把握具体知识,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注重将本学部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室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例如在讲授组织工程章节时,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思路,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皮肤、骨、神经等组织的体外构建及其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演示体外细胞及组织培养过程,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有了更加感官的认识,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还开拓了视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革考核形式,深化素质教育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相对于传统的“一纸定乾坤”闭卷考试,本课程灵活采用在总评成绩上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即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为闭卷考试方式与组会讨论、课题答辩、论文报告等平时成绩相结合,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还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此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现代生命科学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撰写专题论文,文章格式按照统一要求,对写作优秀者加分。此外,根据教学内容及本学部相关的研究领域,为学生设置一些小课题,让学生任选其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互动交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且还能使得一些在教学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促使以后教学的改进。这种考核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研文献,查阅检索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基础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体系,还为实现和其他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工程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医学问题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基础生物学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保持其自身特点,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教师首先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重新确立教学的侧重点,同时更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教学中,继续优化和完善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的网络资源信息库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灵活头脑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玉林,李勤.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宫照军,顾宁,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32-136.

[3]王光利,代小红.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讨,2010,9(4):454-456.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MS201145)

生物医药专业 篇4

实际工作中,很多生物学、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统计学的作用重视不足,突出表现在分析时盲目套用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轻描淡写,把统计学当作简单的修饰工具,甚至把整个统计分析过程变成一个黑箱,那就有可能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严重影响了统计学应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为此各高校生物医药学相关专业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注重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3,4,5],以期通过本课程教学,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所在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今后这些学生将继续从事本专业研究及生产实践工作,生物或医药统计学课程将作为重要的工具课,对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十分重要,但这些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谈“数”色变,提高学生统计素养也因此难度增加。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寻找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统计素养提出一些思考。

一、增加主动性———树立数学应用意识,降低难度

课堂教学和调查问卷结果均显示多数生物医学类的学生对数学、概率论统计等相关课程兴趣不浓,很多学生是因为学分或学院要求等才选修本课程。尽管大于70%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学很重要,认为统计学有用的学生占比例也很高,但问及是否喜欢统计学课程时,则喜欢程度为“一般般”甚至“不喜欢”的比率达到58%,这种想学但不敢学矛盾的心理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数学相关课程似乎是陡峻的山,在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对统计学课程的畏惧心理转变为抵触心理,兴趣几乎变为零。

因此教师首先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否则学生会停滞在山脚下。具体教学中讲明统计学课程注重应用且应用面广,可提高学生兴趣;点明统计学公式及运算简单,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介绍现在统计学发展特点,统计软件应用情况,改善学生的情绪;增加互动教学,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体验统计学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高山,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和降低学习难度,具体方法在以下各小节探讨。

二、定位准确———强调应用,降低难度

定位准确可使学生学习具有目的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意识,降低统计学类课程教学难度,本课程是生物医学类应用工具课程,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只会增加学习难度;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可避开公式推导,直接根据统计学的试验方案、条件及相应的理论公式分析。基于以上思考,可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科研或生产实践中的统计学应用能力,减少公式推导及公式死记硬背过程,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课程定位后可根据调查问卷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思考: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都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教材从中优选出适合学生专业的应用型教材;教学过程可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提出问题[6],板书主要公式,师生互动分析案例的应用条件,确定统计分析方法,并完成案例计算过程;学生也希望教师适当留一些作业,考核方式采用适当宽松的“一纸开卷”方式进行。系统改革思路确定后,学生压力减轻,积极性极大提高,也期待着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统计素养。

三、实践出真知———实例互动与软件应用整合

既然将本课程作为应用课程对待,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调查显示学生非常关心案例教学和软件使用教学,高达87%的学生认为需要软件教学,这也表明学生有对提高自己统计学素养及知识应用的渴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环节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往往理论教学花费很长时间,而采用案例或者软件使用教学,短时间学生即可领悟。

案例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提出案例,如生物学专业则主要以生物学的实验分析为主,药学专业则以药物生产、实验或临床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主,因两学科交叉性强,许多教学案例可通用,因此也扩展了学生视野。根据实例教学,学生会结合专业学习课程,更易主动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软件教学可让学生抛开简单但繁重的计算过程,如方差分析计算量很大,整个教学过程冗长,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应用条件、计算过程,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并对进行结果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案例导向教学:提出案例→案例解析→统计方法→上机实验→结果报告→课堂练习→互动辨析常见疑问→教师总结,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软件应用操作充分调动同学们听课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中运用统计学思维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注重软件实践而忽视了原理理解与掌握,学生也难以形成统计学思维甚至滥用统计学方法,因此,软件教学最好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引入。软件实践教学时间过长、过早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误认为软件能够解决一切,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统计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统计运用也陷入空谈。

四、适当增加难度———实施“一纸开卷”考核

考核不是目的,是手段,考核的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一步扎实地掌握知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吃跳一下够得着的桃子”,即赞成考试难度适当高一些,包括“一纸开卷”和闭卷考试。课程若采用闭卷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统计学公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统计学软件发展迅速,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公式并不复杂,没有必要让学生完全记忆公式,闭卷考试偏难,对学生是一个负担;但若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可能会不复习而直接上考场,稀里糊涂做题,学习效果较差。笔者根据本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和调查回馈,建议选择开卷和闭卷考核之间的形式:“一纸开卷”。

“一纸开卷”方法是让学生复习时把知识点总结到一张给定的纸张上,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这一张纸参加考试。这一考试形式可以督促学生总结学习统计学知识,又避免了死记硬背上考场的情况。学生在总结知识过程中,如果不认真看书或笔记,不认真将关键知识点记录在纸上,若想在考场上能顺利完成题目,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考核方法可以适度的“推一把”,让学生学好基础的统计理论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只有15%学生感觉有较大压力,大多数学生感觉有些压力或压力一般,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有益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统计学思维,表明上述教学过程基本实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统计素养的目的。

五、更上一层楼———注重创新课题与毕业设计应用

统计素养培养只限制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其他过程学习中应用。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会得到许多实验数据,但因是常规实验,分析方法固定,学生被动分析实验数据,扩展运用机会极少。大学生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统计素养的最佳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自主运用统计学原理设计试验方案、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应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统计学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而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需求较多,此机会恰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也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可以考虑相关试验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目的就是科学地设计生物医药学试验并对所得数据分析,力求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试验方案或数学模型[7],学生在自行根据统计学知识设计实验时,理论指导实践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统计素养也自然更易培养形成。

总之,统计学课程把数学语言引入生物医药学领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对生物医药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有重要作用。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系统优化应用类统计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例互动、讨论式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理工专业学生的统计素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素平.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

[2]易东,刘岭等.关于“医学统计学”学习问题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2,(41).

[3]张颖.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

[4]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

[5]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6]段爱旭,贾涛等.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对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

医药营销专业介绍 篇5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和医药营销基本知识,从事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熟悉我国医药巿场运作的特点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基本的商务谈判、市场策划、产品销售的能力,能初步胜任医药流通企业的购、销工作及药品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工作及药品零售企业的销售、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和生物药品、中医药概论、医学基础、医药商品学、会计基础、经济法、药事法规、医药市场营销、医药连锁经营、医药广告实务、医药电子商务、药品保管与养护、医药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消费心理学、药店经营与管理、医药市场调查及营销策划技术、药品储运管理等。

就业前景:

(一)就业范围

(1)大型药厂

(2)医药公司

(3)连锁大药房、药店

(4)医院

(5)卫生行政部门

(6)其它

(二)主要工作岗位

(1)大型药厂药品生产、销售、质量控制工作;

(2)大型医药公司医疗器械与药品的营销工作;

(3)连锁大药房、药店药品的销售与管理工作;

(4)医院药剂科工作;

(5)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的检验、监督工作。

就业影响:

生物医药专业 篇6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生物科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43-002

自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后,大部分高校进行了两者的融合,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融合成病原生物学促进了两者的交融,适应了国家提出的综合素质教育。但是就目前来看,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后导致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落后等缺点[1~3]。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就如何提高病原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生物科学的专业和特点与医学院校的不同,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按照病原体的感染途径为主线,将《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进行融合、重组与优化,其内容包括常见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病原生物的检查方法、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原则,同时加强与临床的结合,淡化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界限,克服在旧医学模式下大家所习惯的基础和临床分离的现象[4~5]。另外新教学内容要保留传统内容的精华部分,删除过时陈旧重复的部分,充实新进展、新技术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采用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6]。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虽时间不长,但却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导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段精巧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思维随着导入的展开,进入主题,渐入佳境,为教师讲授新课做充分的预热。如本人经常采用的设疑式导入方法,就是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思考,努力激发学生想知道、想弄清问题的欲望,然后引入。例如,在讲述“厌氧芽胞梭菌”一章中的破伤风梭菌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个相应病例并提出问题:对这个病人的伤口处理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包扎伤口,反而要扩创呢?同样是神经外毒素,为何肉毒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不同?如何紧急预防和进行特异性治疗?此时,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这时导入授课内容——厌氧芽胞梭菌,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采用该法的要点是,在章节开始,编拟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中心工作,是推动高校前进的不可或缺两个车轮[7]。对教师而言,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存在时间精力上的矛盾。但应看到彼此促进的一面。教学利于打好基础,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对科研中扩展思路、增强后劲、深化创新均有助益;而通过科研,则利于理论和实验的更新和发展,利于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人,同时产出较高质量的成果。多年来,我在主讲多门课程的同时,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南京市等多项科研任务,通过指导大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位论文,将教学与科研、培养人才与产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我还特别关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注重做好临床诊断服务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爱学生,教学相长,共创佳绩。因为只有关爱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平等待人,互助互学,教学相长,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大家共同的智慧和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正是因为师生们共同努力奋斗,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我们才在共同开拓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新进展。目前,我们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我们在完成多个国家级省市科研任务的同时,也培养出不少出色的学生,他们现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已获得不错的成绩。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在我们的教学科研中得到了落实和贯彻。

最近,胡錦涛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8]:“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身体力行,决不辜负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一定要立足本职,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得更好,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产出创新成果而努力奋斗。

四、考核和学生成绩评价的改革

改变一次期末考试定本课程结业成绩。为教学全过程和理论实训全面考核。平时考核占总成绩20%,包括考勤、学习状态、作业和随堂测验;实训考核占总成绩20%,对学生实验报告按A、B、C、D 分等进行批阅,批改实验报告中的错误,让学生清楚实验失败所在之处,以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最后一次实验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期末理论考核占总成绩60%,命题要结合专业实际,要融入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题型,同一专业的不同班级使用一套试题,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五、结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安排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善于采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在生物科学专业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修全.谈谈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4):88~89

[2]李念红.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教学内容改革之我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199

[3]孙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如何巧用激趣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67~168

[4]柏银兰,薛莹,柴春雨.在微生物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6):566~567

[5]陈建林.浅谈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34

[6]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72~73

[7]卢芳国,伍参荣,陈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44~45

生物医药专业 篇7

关键词:专业素质,《推销学》,医药代表

近年医药企业发展迅速,医药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及发展,逐渐意识到企业的推销人员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医药生产企业,在当今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及医药行业的改革浪潮下,医药企业对药学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专业素质有了较高的需求。因此,作为专门从事医药营销类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考虑如何培养出更符合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就业成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医药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有如下特点:

一、医药企业需要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类型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发现超过50%的医药企业招聘毕业生是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其次是从事商务代表工作和学术推广工作,有20%左右的医药企业招聘毕业生是从事其他工作,例如老百姓大药房需要销售人员。然而不同类型医药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也有细微差异,我们发现70%外资医药企业更多的需要医药营销类的毕业生从事医药产品的推销工作,而其他的专业毕业生较少有;国有医药企业需要人才则更多的从事其他工作而不是医药产品的推销工作;私营医药企业也是大量需要毕业生从事的是医药代表,学术推广及商务代表工作。因此,对于医药营销类的学生,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医药代表的相关素质。

二、医药企业招聘时采取的面试方式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发现医药企业首次面试医药代表时主要采取的面试方式是提问和现场模拟推销这两个方式,这两个方式占了65%以上的比例;其次30%左右医药企业采取的方式是医药产品PPT的演讲和其他的方式。但毕业生进入复试或三面的环节,80%以上的医药企业会采取产品PPT演讲的方式。对于面试采取提问题和现场模拟推销的医药企业主要是考察毕业生的一些基本素质,例如:毕业生的沟通能力、销售潜质、能力态度、应变能力、意愿度、专业知识等相关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医药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要求分析

从调研数据分析,大多数医药企业需要我们毕业生掌握医药学知识,和必须掌握推销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们建议在校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推销学》的课程内容;超过60%医药企业需要医药代表在从事推销工作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每天及每周拜访客户计划和制定销售目标计划等相关的素质要求;超过45%医药企业对于学生持有证书的态度是有几个核心证书就可以,也有30%左右的医药企业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实际工作能力强就好。

其次,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医药企业对我校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的医药企业最看重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和面试表现等基本素质。(2)需要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具备强大的思维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大多数医药企业还需要我校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提高自己的吃苦耐劳能力、忠诚度和执行力方面的能力,少部分医药单位认为我们的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4)少数医药企业表示会关注学生是否在校做过勤工俭学的工作并了解其工作情况。(5)通过对于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调查得出外资企业认为毕业生忠诚度,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更需要提高;中外合资企业认为除此之外毕业生在吃苦耐劳,社会实践及执行力方面也很有必要提高;国有企业则认为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知识更需提高;私营企业相对而言认为提高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及专业知识时最重要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公司虽然看重毕业生能力方面的提高有细微差别,但是普遍认为各方面能力均很重要并有待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医药单位需要我们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的能力、相关因素以及医药营销类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所提及到的能力、因素和要求都是《推销学》课程中涉及的,所以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四、结论分析

结论一: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的工作是医药代表工作。

结论二: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医学、药学知识,必须掌握推销学的基本知识。

结论三:医药企业首次面试医药代表时主要采取的面试方式是提问和现场模拟推销这两个方式,少部分采取的方式是医药产品PPT演讲和其他的方式,但在复试及三面的环节绝大多数采取产品PPT演讲的方式。那么针对这一面试方式(产品PPT演讲),《推销学》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结论四: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从事推销工作时需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制定每天及每周拜访客户计划和制定销售目标计划等相关的素质要求。

结论五:医药企业需要医药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具备强大的思维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协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社会实践和面试表现等基本专业素质。

结论六: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所持证书,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并不是非常关注,而对个人能力,性情方面,言谈举止,外在表现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生物医药专业 篇8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 也称科技英语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演讲中使用的英语。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指出, 科技英语已经成为现代英语中的一个新领域, 是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发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科技英语越来越受到科技界和语言学界的共同关注, 我国高校在各专业普遍开设专业英语 (科技英语) 课程[3,4]。生物学一级学科涉及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等专业, 这些专业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以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 生产大量有益生物代谢产物或发挥生物生理功能;这些专业涉及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的理论, 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 是发展飞速、多学科并融的新兴科学[5]。因此我国百余所高校设有生物相关专业的同时, 几乎全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在夯实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 兼具相关专业英语知识, 为学生在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与国际水平接轨奠定基础。

目前高校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相对单一, 主要表现在:先读课文、再讲生词、最后逐句翻译的教学步骤, 不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单纯的英文版生物专业内容,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教材滞后于生物学发展动态, 学生难于将课堂内容与学科前沿联系起来[6]。笔者从事高校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近十年, 具有丰富的一线课堂教学经验。在深入体会并系统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历, 并参考其他高校相关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就生物学专业英语课程提出培养英语能力和突出专业特色两点改革措施, 以期全面提高生物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并为生物学相关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借鉴。

二、立足英语能力培养, 联系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1. 紧贴大学阶段相关英语考级考试。

专业英语学习的本质仍然是英语学习, 英语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不言而喻。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 科技英语范畴的内容比例日益提高。生物学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技术新方法出现频率高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深入的特点, 生物学相关的英文素材在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频繁出现[7]。我们在日常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 引入各种英语考试真题中的生物学相关内容,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实战感。这一做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知识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有所应用, 更有助于整个大学阶段英语考级考试成绩的提高, 使他们感到学得有的放矢, 学有所用。

2. 推荐生物相关影视剧作品。

在教育学中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多的影视剧作品就像英文学习的游乐场, 学生置身其中, 不知不觉中便能识记很多英文知识。我们选取涉及生物学知识的影视剧, 在课堂上推荐给学生。如美国青春励志电影《阿基拉与拼字比赛》 (Akeelah and the Bee) , 讲述的是黑人小女孩阿基拉如何学习单词并获得全国拼词大赛冠军的故事。影片中介绍了如何拆解、背诵英文单词的方法, 其中不乏黄变病 (xanthosis)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这样的生物学单词。这部影片不仅消除了学生背诵单词中的枯燥感, 主人公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也带给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此外, 众多犯罪题材美剧中法医鉴定及现场勘查中也涉及生物学知识。如美剧“犯罪现场调查”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中, 罪证实验室 (crime lab) 工作中常出现如液相色谱 (liquid chromatography) 、质谱 (mass chromatography) 等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检测仪器, 以及苏木精-伊红染色 (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DNA测序 (DNA sequencing) 等蛋白质及核酸检测技术。观赏这些影视剧作品, 在锻炼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 也帮助他们了解这些专业词汇的使用方法及语境。

三、突出生物专业特色, 结合生物学发展史和实践教学

1. 融入自然科学领域名人名言。

生物学是一门起源并发展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 生物学相关学科是融合了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科学的新兴技术。在这一领域中, 众多伟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经历和话语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例如在第一次课上, 我们会以马克思的“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鼓舞学生励志学好英语, 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又如在讲到微生物发酵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引入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Chance favors only prepared minds”。这些内容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了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学效果。

2. 延伸生物学实践教学。

生物学中的很多专业如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都属于工科专业,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专业英语课堂上, 我们除了以模块形式介绍基础理论的英语知识外, 还注重与实践教学的接轨。我们开设实验器皿 (如烧杯、三角瓶、试管等) 、仪器设备 (如离心机、PCR仪、发酵罐等) 、方法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蛋白质测定技术) 等专题, 集中系统地讲解生物学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中涉及专业词汇的用法。这一做法拓宽了生物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实验实践环节, 符合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研究阶段及走上职业道路后, 学生在专业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这部分知识对于查阅英文科技文献、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有很大帮助。出国深造以及在涉外企业中学习工作的学生更是受益匪浅, 他们能够迅速融入所处环境, 用专业英语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和实操工作。

摘要: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就该课程提出两点改革措施, 一是立足英语能力培养, 联系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包括紧贴大学阶段相关英语考级考试和推荐生物相关影视剧作品;二是突出生物专业特色, 结合生物学发展史和实践教学, 包括融入自然科学领域名人名言和延伸生物学实践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进平, 庄南生, 王英, 唐燕琼, 许云, 黄小龙.“以应用为中心”的生物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3, (6) .

[2]张淑红.地方院校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读与写, 2013, (1) .

[3]孙圣勇.专业英语翻译知识结构的三位一体说[J].外语学刊, 2007, (2) .

[4]费小雯, 蔡望伟.生物类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 .

[5]范健.生物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科教文汇, 2012, (1) .

[6]郝大程.重在创造力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8, (6) .

生物医药专业 篇9

关键词:高职,医药专业,生物化学

0 引言

生物化学于18世纪起源于欧洲,于20世纪在世界各地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生命学科,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如今,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对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分析与检验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起着核心支持作用,本校药学、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专业均开设此课。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面广、深,尤其是物质代谢部分复杂又抽象,甚至成为了本科生物化学教学中公认的难点。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吸收生化知识是一场极大的挑战。对于本校来自初中的高职学生来说,在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水平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学好这门课亦是一次艰难的考验[1]。通过多年来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笔者结合以下几方面与大家探讨交流,以期完善。

1 结合实际,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1.1 全面考量,确定教学内容

本校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由王易振主编的第2版《生物化学》作为教材,《生物化学》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2]。该教材附有针对不同药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有明确的分层界定,是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依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校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编定了生物化学的课程标准,这也是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1.2 打破传统,重组知识模块

虽然教学要点已经确立,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按教材、考试大纲以及课程标准的目录顺序去展开教学。在对各知识点做了细致梳理后,笔者发现按照逻辑关联,知识分类等原则,可以重组部分知识,进行模块化教学。例如,将蛋白质和酶组成一个模块,以蛋白质教学为先导,在学生熟练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顺势介绍酶,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以及酶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要点。将生物氧化、糖、脂和氨基酸代谢组成一个模块,以生物氧化章节来高度统领和概括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过程,讲清楚CO2、H2O和ATP的产生方式,然后再分别展开对糖、脂、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教学,帮助学生开启动态生物化学的学习思维,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将核酸化学、核苷酸代谢和基因的传递与表达组成一个模块,并放在课程的最后去讲授,在静态生化中从基本元素→基本单位——核苷酸→基因片段→DNA双螺旋结构→染色质、染色体;在动态生化中从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与变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逐步打开生命的奥秘之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总结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2.1 教会学生框架式学习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教会学生如何捕捉知识,这就事半功倍了。例如,在掌握蛋白质组成与结构时,先把握好一条主线,即从基本元素→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键→一级结构→空间结构,然后逐个击破主线各环节的重点和难点,由基本元素C、H、O、N迁移到特征元素N再到含氮量的相关计算,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迁移到肽键的生成到多肽链、N端、C端、主链、侧链,然后再去掌握一、二、三、四级结构就轻而易举。例如,糖代谢可分为三条主线,一、分解;二、合成;三、血糖以及其调节。一包括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分解;二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三包括血糖的来源、去路、调节和异常。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各环节的重难点知识。如此反复引导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总结时,就能驾轻就熟了。通过构建知识框架,继而往里填充知识要点的框架式学习方法,切实帮助学生分清条理、理清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地学习[3]。

2.2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应该合理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包括比喻法、对比法、反推法、问题导向法、案例法、游戏法、迁移法、谐音法、图表法等[4]。例如,在讲解氨基酸连接方式的时候,可将人比喻成氨基酸,身体代表α碳原子,头代表氢原子,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双腿代表不定基团R,然后让在座的学生做个横向手牵手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肽键、多肽链、N端、C端、主链、侧链等抽象概念。例如讲解四氢叶酸时,可以用迁移法将它与酶的竞争性抑制、维生素的辅酶、氨基酸代谢的一碳单位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的一碳单位供体等知识点一起梳理和总结。

2.3 教学相长,不断完善

不管是从知识层面、社会需求还是学生角度,都对教师提出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必须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规律,经常收集实例和数据,积极与相同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教师沟通探讨,及时批改作业试卷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前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成功率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轮生化教学都有值得反思与总结之处,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都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

3 以学生为本,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笔者认为可以适时穿插素质教育。例如,在绪论课时,介绍我国科学家根据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规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最大有机物,不仅对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也是医药界的重大里程碑。以此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专业自豪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创造,促进医药技术飞速发展。例如,讲解蛋白质电泳时,同一电场中,分子小,带电量多的蛋白质分子跑得快,迁移率大。笔者借电泳现象比喻成学生的高职教育:入学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点样线),在相同的教学环境(电场),因为每位同学携带的学习动能(电荷数量)不同,自身的学习障碍(分子量)不同,所以五年后同学们的迁移速度、迁移率都不尽相同,有的名列前茅,有的却不尽然。通过电泳现象让学生明白必须树立积极向上,勤学自勉的人生观,才能一往无前。

4 结语

虽然生物化学是公认的难学又难教的课程[5],但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反思和改进,注明上述方法确实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对生物化学知识内容豁然开朗,能掌握方法又学好知识,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英.卫校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9(36):114-115.

[2]王易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王莉娟.框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生物化学和生化检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理论,2016(5):50.

[4]乔风利.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59-60.

生物医药专业 篇10

一、群落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任何的职业都是为社会团体服务的, 并且在这个团体中承袭着该团体的特征性群落关系, 并在此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 即从事其职业。这种群落关系从伦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专业伦理。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 就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社会的伦理关系, 其核心要素是师生伦理关系, 这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基础。教师伦理关系的正确归因与评价, 就表现在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敬业精神、社会诉求等等。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理念其特别要强调的“实践”和“科学”两个关键词, 这是生物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教育理念

1. 基本教育理念

现代高职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 优化教学效果,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 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技术人才的培养。现代高职教育观念不再只单方面强调教, 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现代高职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技术的教授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 学生实践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高职教育观念追求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 技术水平的进步, 而是个性和社会性人格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现代高职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完全不同, 它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生产型社会社会做出的必然反应, 是我们研究和实践的基本依据, 也应该是高职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引进生物化学课堂, 培养现代化的职业生物化学人才, 是每一个高职生物化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观念。

2. 职业观

高职教育生物化学教师除了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 在高职教育理念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观。这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理念必须通过这一观念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

职业观 (professonal ideology) 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 海外有学者译作“专业理念”或“专业意理”。职业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它一经形成, 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特别是当一种职业观内化为从业人员伦理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时, 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据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 有时候这种自主性可能达到与职业组织力量相抗衡的程度。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科学的职业观应当包括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和科学创新的职业发展观。

(1) 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

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带来多元化的价值选择, 高职教师的职业内涵也在发生这微妙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不断出现的价值冲突带给教师更多的选择机会, 尤其是对于职业教师其自身具备多元化的素质结构, 就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我们如何看待高职教育岗位的价值, 就决定了我们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来展开我们的教育活动。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是以教师的职业价值为框架, 但是以社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为内核的。这就是高职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最大价值区别, 就是其劳动直接影响社会生产体系, 参与社会资源分配。所以, 我们说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观是以明确清晰的职业价值观为基础的。

(2) 科学创新的职业发展观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劳动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为目标的, 因此教师在对自己职业特点深刻认识的同时必须对社会职业有科学的把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对生物化学类职业特点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建构, 在实践环节里有效帮助学生转化, 从而建立学生的职业观, 才能帮助学生合理的选择职业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的特点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因此对职业的理解也应当是发展的。教师如何以更先进的思想理解生物化学类职业, 才有可能以更进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学生。另外, 建立教师的职业发展观, 对于学生从事生物化学类职业的过程中, 有效应对职业特点变化所带来的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只有建立创新的职业发展观才能创新的创造社会价值。

三、服务理想

服务理想是在对服务人群特性清楚了解的基础上, 形成的驱动社会劳动, 所达到的某种职业方向或成就。它是社会职业的内心驱动力, 它不等同于职业动机, 不是教师自我强化的一种心理暗示, 其本身是基于对其职业的社会理解, 基于对其自身发展的合理认知, 而做出的具有社会共识的目标体系。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基本服务理想就是实现学生的生物化学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这并不完全以教师的自我意志为主, 而是以社会的共同意志为基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而建立的。未来实现这一基本目标, 教师就必须达到相应的素养标准, 采取相应的职业行为, 可以具有个人性但基本标准必须满足。

高职生物化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是其专业素养的内涵, 是教师的专业气质, 是稳定的专业取向的心理驱力, 其通过知识、能力整合, 外显化为教师选择专业方法时的专业情意, 就是教师的专业性格。教师的专业伦理决定教师的专业情意, 表现为知识、能力结构构建, 方法论体系优化过程中工作的有效性和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向红, 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2:39

浅谈生物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篇11

一、生物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文化知识

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生物教师要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

1、教学设计能力

生物教师要能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把“科学探究”引入内容标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多让学生尝试和实践,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对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新的挑战。

2、课堂的组织实施和教学调控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由于学情的不同,课堂上时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备课时要多方位地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地应用教育理论,科学地驾驭课堂,逐步形成运用各种教学机智的能力,把未知问题变成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现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科学实验的能力与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生物教师要具有科学实验的能力与素养。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组织、实验操作、实验指导能力及仪器和设备的选用等诸方面。

实验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要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实践,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领悟科学发现的真谛,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达到训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实验设计进行改革、拓展、延伸,实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生物教师要具有整合学科资源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打破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将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生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生物医药专业 篇12

教学过程是依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史化科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②也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要求,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来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反馈等要素组成。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只有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相互配合,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娴熟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要能驾驭住教材所阐述的整个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桶水”的知识量,教师自己就要准备“十桶水”的知识量。“神经生物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新的研究成果又不断出现,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科发展动向,不断地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就要不停地去发现以及正确使用那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从而对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进一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到重点院校进修学习或者学科专业会议交流都是很好的方法。

2 维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科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最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主要是获取知识,也不同于研究生阶段的发现新的知识。“神经生物学”的内容每天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出来并且仍有很多未知的知识,比如智力发展之谜和药物成瘾之谜等等,学生会对这些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和兴趣,也有许多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就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很难解答,诸如中枢神经损伤后难以再生的道理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社会等级是如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癫痫、抑郁症、药物依赖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这些未知问题提供给学生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本科“神经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彻底去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式作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鼓励鼓励他们不屈服于权威,也请学生对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来促进教学。这样学生才会对课程更感兴趣,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富有创新力。教师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对其教学和科研都是有利的帮助。

3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既要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需要,也要符合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需要。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诸如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受教育阶段、所从事的不同的专业等等来确定学习层次,从而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神经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具有适当的选择性。目前,我校生物科学本科教学在学习“神经生物学”课程以前已经具有“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专业基础。所以不仅善于从分子水平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与意义。同时,也对脑的进化与发育、遗传与环境对脑的影响、以及学习记忆、语言、情绪、注意、社会等级等脑的高级功能活动以及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去向多数是要继续专业深造,从事科研工作。对于准备继续专业深造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应更侧重科研思维的培养。除了对基本知识的讲授外,可以在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从“神经生物学”中一个问题的历史研究过程入手,以讲科学发现故事的方式介绍这些经典和重大发现,从这些发现本身寻找科学家当时受到启发和触发灵感的蛛丝马迹。同时可以在某个部分的讲授过程中提及目前国内外各个相关机构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和优势,这对于他们日后选择也会提供一些帮助。另外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笔者在开始讲授该课程的时候由于没有教学经验,面面俱到全面讲授,没有重点,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有限的学时里应该考虑到内容的取舍,比如神经系统发育在发育生物学中有详细的讲解,可以合理安排给其他内容的教学。

4 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进行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与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找出既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老师的双赢的教学方法,找到他们的共同需要。从而采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有利于教师的教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并且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使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更愿意学习、善于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笔者教学过程中就尝试过要学生写不记名的小纸条,充分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教学过程的差别,这样使教师充分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利于下次教学活动的开展。神经科学发展迅速、信息量大,应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生物科学本科生的“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主要用多媒体教学来呈现抽象概念和理论,③④再辅以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呈现对于展示抽象复杂的内容更形象化,使人更容易理解问题;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可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难点,这样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神经生物学”本科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多加启发和引导,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不仅对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有所提升,也能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从而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模式,也比较适合在神经生物这门课程在生物科学本科生中的教学。比如可以先提出一些与临床有关的问题,如邓小平以及拳王阿里患了帕金森氏病之后会表现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态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神经活动过程来控制的呢? 如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患有抑郁症,严重时需要靠药物来缓解,知名作家三毛患有抑郁症导致自杀,作为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现存抑郁治疗药物的弊端在哪里?这些临床现象以及伟人名人学生本就有所感知并感兴趣,但是对其发生机理并不了解。也可以提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手接触到烫的东西会做出迅速反应而收回,这种感觉的传导主要是什么样的神经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感觉是不是一件好事呢?通过把这些学生日常积累中的已经感知的现象与“神经生物学”中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功能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会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尝试采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推荐国外知名高校的网络教学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此外,笔者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神经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探索了课程考核方式,其一是采用闭卷考试来考核“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其二是将学生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感兴趣的问题去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PPT讲解和演示,并作为考查的部分纳入该门课程最后的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结合起来,是一种比较好的检验学习的方式。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维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些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神经生物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神经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并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该文作者结合“神经生物学”课程教学体会,总结了在神经生物本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维持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选择合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科学,“神经生物学”,本科,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注释

11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科学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3-7.

22 吴雪梅,乔守怡,刘恩山等.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4.

33 武明媚,游思维.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73-974.

上一篇:养猪效益论文下一篇:LiFePO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