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2024-05-20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精选9篇)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1

【专题】莫尼塔医药:大浪淘沙强者胜——两票制下的医药

流通行业分析

文| 张静含 余玉君核心提示

在两票制的大浪潮下,医药流通行业将迎来动荡的两年。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省级区域有健全网络布局以及在终端配送率较高的区域龙头以及全国商业巨头是两票制的最终获益者。短期内,我们更加看好深耕药店、民营医院和诊所等市场的九州通,认为九州通或可在两票制的浪潮下避免医院调拨业务下降带来的业绩的下滑。报告摘要 医药流通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整体集中度有待提高,未来强者愈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分销网络较为分散,且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全国1.3万家左右的批发企业,大部分都是地域企业,覆盖面较小,全国性的流通龙头较少,行业整体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域差异明显,部分区域集中度尚有大幅提升空间,利好区域性龙头和全国性商业巨头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数等差异明显,各省份的医药商品的总体规模也差异明显。各地区域龙头以及全国商业巨头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例如上海医药、柳州医药、嘉事堂、瑞康医药等。全国两票制逐步落地,将带来行业的整合加速在执行两票制之前,以往大批代理批发企业依附于底价代理模式,这部分企业在两票制之后,将逐步没有生存空间,将被自然淘汰,行业内产业并购更加活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两票制推行实际案例分析——以福建省鹭燕医药为例鹭燕医药在福建省两票制执行初期,实现了公司整体营收的迅速增长,这主要来自于两票制下行业整合带来的公司并购进程的加快。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在全国两票制执行的浪潮下,像鹭燕医药一样的省级区域龙头配送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不断下沉配送渠道,最终实现较高终端配送率的企业才能够在两票制的浪潮下获利增长。

医药流通行业整体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整体集中度有待提高,未来强者愈强医药流通,是指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与下游经销商以及终端客户的药医药商品流通过程。一般来说,医药流通业务可分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是配送商将药品与器械从医药生产企业销售到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终端的过程,零售业务是零售药店通过向经销商或医药生产企业购进医药商品并销售给个人消费者的过程。由于两票制主要针对的是批发环节,因此本文中的医药流通企业主要指的是医药批发企业。根据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增速自2015年以来略有下降。2016年全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975家,相较于2013年的16,300家下降了3300多家,同比增速-4%。此外,一方面我国批发企业数量在逐年下降,但另一方面这两年的下降速度略有放缓。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分销网络较为分散,且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全国1.3万家左右的批发企业,大部分都是地域企业,覆盖省份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全国性的流通龙头较少,仅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与九州通四家。从集中度来看,2016年4家全国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2%,药品批发企业营业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0.9%,这与医药流通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差异明显。美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是我国的两倍左右,而前三家全国分销商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集中度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按照商务部2016年12月印发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规定,2020年我国批发百强企业占批发市场总额占比要从2015年的86%增长至90%以上,不考虑行业增速,仅集中度的提高就将为批发百强企业带来超500亿元批发业务的增量,这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是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未来的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将会强者愈强。地域差异明显,部分区域集中度尚有大幅提升空间,利好区域性商业龙头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数等差异明显,各省份的医药商品的总体规模也差异明显。如图表5所示,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里,广东、上海、山东、河南与四川2016年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从2015年全国第二增长为2016年全国第一,四川由2015年的全国第十三增长为2016年的第九。两年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广东省与河南省。图表6为2015年我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前10大省份各流通公司的市场份额情况,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与重庆市场集中度水平较高,前3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被国药集团、华润医药与上海医药覆盖的比较充分,集中度提升空间有限。市场规模排名前5的省份里面,广东、浙江与江苏集中度水平不高,前3名企业的市场份额约40%-60%,可提升空间较大。尤其对于深耕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医药来说,在这些集中度水平不高且市场规模较大的省份均有布局,凭借在这些省份的渠道优势与配送资源,未来有望大幅提升其市场份额。除了全国性流通企业,区域龙头同样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例如浙江省华东医药、英特集团、江苏省南京医药、山东省瑞康医药等,都具有相同点:(1)这些企业在各地市场份额10%-20%左右;(2)主要所在省份市场规模大,增速至少保持全国平均水平;(3)主要所在省份前三名市场份额总和40%-60%左右,未来集中度可提升空间较大。

医药流通行业投资逻辑总结 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分析全国医药流通行业批发企业共12,975家,我们挑出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医药流通企业进行分析: 从图表11可以看出,国药控股与上海医药作为全国商业巨头,主要业务省份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江苏等地,根据上文的分析,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市场规模均排名全国前十,市场集中度目前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省份不仅有全国性商业巨头,也有像嘉事堂、南京医药、英特集团等区域龙头,未来随着这些省份市场规模与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相信终端覆盖率较高的医药流通企业终将获益。此外,对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目前市场集中度同样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利好国药一致、柳州医药与云南白药等区域龙头。图表12是主要医药流通上市公司的终端覆盖率情况梳理,可以看出国药控股在全国的终端覆盖率明显高于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这使得其在两票制的冲击下会占据一定优势。另外,可以看出区域龙头的终端覆盖率普遍较高,基本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超90%。总结:大浪淘沙强者胜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在两票制的大浪潮下,医药商业将迎来动荡的两年。随着全国两票制的逐步落地,各地的调拨业务将逐渐缩量减少,与此同时带来的纯销业务增长到底花落谁家,取决于各医药流通企业在各省级区域的终端配送覆盖率、批发和物流网络、收并购等方面的布局。一方面,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省级区域有健全网络布局以及在终端配送率较高的区域龙头以及全国龙头是两票制的最终获益者。从福建的经验来看,两票制执行之后,小的医药配送商将被并购整合或直接淘汰,从而为在当地排名靠前的龙头企业带来显著增长的机会。另一方面,短期内,随着全国各地两票制的逐步落地,各医药商业企业的调拨业务将会出现一定的下降,若这些企业不能成功的提高终端配送率,将调拨业务转化为纯销业务增长,短期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业绩增长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看好深耕药店、民营医院和诊所等市场的九州通,认为九州通或可在两票制的浪潮下避免调拨业务下降带来的业绩的下滑。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2

一、医药流通行业环境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最具影响力的战略分析模型——五力模型,用以确定行业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运用五力模型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环境,这五力具体包括如下:

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医药流通行业涉及到民生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特殊行业,政府对行业进入者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制度等。目前国家药监主管部门为严格控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数量,对于新办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在场地、设施、资金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药品许可证的批准十分严格。但是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步开放,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也大举进入了这个产业。民营资本的进入最直接的表现是各地的“平价药店”。“平价药店”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似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看似平静的医药市场,作为市场上的后起之秀,他们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没有历史包袱,管理机构精干,管理成本低等特点;而外资企业的进入更是带来了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这些都给现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因此,尽管医药流通行业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但是这种壁垒并不是很强,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进入,一旦新的企业进入后就会对现有企业造成很大威胁。

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医药流通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制药企业进行批量订货,获取批零差价利润及按合同执行后的返点利润。几乎所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供应链的源头不可避免的受到上游供应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公司定单丰硕、门店销售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两个供应商完成产品采购的时间往往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先发制人的市场机会,更何况一两个供应商或制药企业也不可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同时,各个经营企业为代理一个或几个好品种在本地区的销售代理权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因此,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这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是一大不利因素。

3. 消费者和客户的议价能力

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达38.8万多家。面临如此多的批发企业和零售门店,消费者和客户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又是一大不利因素。为了占领终端市场,提高销售额,各企业不得不凭借自己特殊的营销关系和网络,即使明知道客户信誉不佳,也不得不与之发生业务往来,客户拖欠货款严重,很多医药经营企业都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货款回收的风险问题,少则十数万,多则数百万,上千万的货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的呆账、死账,成为企业和市场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企业及市场的发展。对医药零售企业来讲,消费者的日益离散化需求,使医药零售企业越来越难把握,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求医问药也越来越“个性化”,追求健康时尚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人们不再是有病进医院与药房,而是越来越注重保健。这就要求医药零售企业的药房不仅卖药品,更要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4. 替代产品的威胁

医药行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只要是涉及到人的健康和保健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药品,因此,就整个行业来说,药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却极其丰富,针对一种病症有好几种甚至几十种药品可以治疗,因此,就药品个体来说,药品与药品之间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医疗设备的应用,制药企业不断研发出新的药品,由于新的药品具有更好的疗效,从而使得新的药品代替旧的药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所以,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这种替代性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到医药流通行业,其中以身居医药流通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为最。我们从各种媒体、厂家的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到制药企业已经大举进入医药流通行业,斥巨资打造连锁店,甚至部分制药企业除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之外,还别具一格地走工商联合路子,采取“零售药店与普通商业企业合作”的形式,与超市联姻,依托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开设柜中柜、店中店。可以说在同一地域中,无论是医药批发企业还是医药零售企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这个地域中处于优势的企业还是处于发起进攻的企业,医药产品的无差异化、同质化加上企业内部没有进行很好的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现象也开始日益加剧。

二、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

1. 企业数量大、规模小、秩序混乱

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达38.8万多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同质化竞争激烈,药品流通中变相挂靠经营现象严重,倒买倒卖增值税发票泛滥成灾。

2. 行业集中度过低

我国前三大公司只占市场份额的20%,而美国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Mckesson、Cardinal Health和Amerisource Bergen就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日本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Mediceo、Suzuken、Alfresa所占市场份额总和近70%。欧洲各国的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国内医药分销企业数量较少,例如英国和西班牙都仅有1 1家,德国共16家,法国共20家。

3. 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

医药流通市场壁垒虚设,医药流通市场的门槛虽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但准入规则虚化,我国制药企业的数量大大超过了药品消费市场的承载能力,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严重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企业要生存并获得竞争优势,只有靠寻租、商业贿赂、回扣等非正常竞争手段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导致竞争无序。同时分散竞争也带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等恶果,企业之间无休止的价格大战扰乱了市场秩序,价格大战也使流通企业的毛利降到行业平均成本甚至边际成本之下,造成了全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4. 医药流通企业物流运营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物流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全国性布局,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以及零售企业按照自己的意图,重复投资建设各自的物流中心和枢纽,物流各环节无法有效链接,无形中提高了建设及经营成本;存在着物流需求的相对不足,物流资源相对过剩的现象。同时,由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没有与相关客户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系统,无法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另外,由于我国药品流通体系仍然以传统流通主体为主,并没有形成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新型流通体系。

三、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策略

1. 扩大企业规模,加速企业间的整合、并购与淘汰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多、小、散、乱”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阻碍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已经成为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要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要扩大企业规模,通过企业间的并购联合,实现组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鼓励药品流通企业收购、合并、托管、参股和控股。推动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整合现有药品流通资源,引导一般中小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吸引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扩大在境内投资,参与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拓展分销业务;引导外资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药品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到境外开展业务,参与国际药品采购和营销网络建设。

2. 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近日,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出台,计划到2015年培养形成1到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疗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以解决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过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3政府加强监管,规范行业竞争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是一个受政府干预较多的行业,政府的调控政策和管制政策往往会对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医药流通市场存在着一些市场失灵现象,需要依靠政府监管的力量才能加以解决。因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让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真正发挥作用。对于目前医药流通市场存在着恶性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寻租行为等不正当竞争,应该加以制止,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不要设置地方壁垒,这有利于外来企业的进入,开放市场,加强竞争。随着医疗卫生领域各项改革的推行,医药流通企业应当积极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大胆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规范经营。以长远的眼光,通过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打好品种战、品质战和品牌战。

4.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多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落后、经营费用高、整体经济效益低。要想改变现状、降低成本,发展电子商务,构筑信息平台至关重要,比如:降低采购成本,合理设置采购周期,根据销量编制采购预算,降低采购人员的费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销售部门建立横向联系;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药品,减少不动销的药品,设立库存的报警系统,避免药品流转不畅,设立效期管理系统,确保不让过期的药品流入消费者手中,加快库存周转利用率。合理的设置门店的陈列量,使门店的库存值趋近于零;降低配送成本,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货位管理、出入库管理,加快药品的配送速度,采用多种配送方式如直接配送、分级配送等。简言之,就是建立以电子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实现药厂——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的理想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玉龙,等.论我国医药流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改革与评论,2010(7)

[2]熊平.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药价虚高问题解决路径探索[C].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3

近年来,药品流通行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提速,市场集中度、流通效率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药品批发企业主动由传统的药品批发商向医药健康产业服务提供商转型,药品零售企业着力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有效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转型发展期,要不断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长期下工夫,通过不懈努力提供经济增长率。2011年药品流通市场需求活跃,行业购销稳步增长。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9426亿元 ,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3%。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1885亿元,增幅稳定在20%左右。

二、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医药改革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机遇

近年来,我国医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城乡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明显增加。新医改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药品销售的增长。

(二)市场集中度提高

根据医药行业统计,2011年我国前100位的药品批发流通企业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73%左右与去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前3位集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据接近全国总收入的半边江山,约42.0%左右。其中:中国医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已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控股双双规模超过400亿元。三大集团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占百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同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62.5%,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前2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74.2%,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

(三)现代医药物流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医药物理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不仅将注意力放在省级物流中心,而且越来越看重具有战略地位的地级市上,逐渐形成具有快捷、可及、安全供给特点的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保障体系。关于医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一是实行数据编码的标准化,实现商品编码和客户编码的一致性;二是实行医药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以及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网络化;三是通过多仓协同运营和物流按动作计费考核等专业手段,推进供应链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

(四)外资进入药品流通领域步伐加快

目前国外领先企业本土市场占有率已接近饱和,纷纷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增长机会。近年来,外资医药巨头在华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制药工业,而是逐渐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渗透,从药品制造延伸到药品分销和零售终端等环节。

(五)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所发展,但仍面临较大困难

2011年,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在零售药店终端扩张规模,但零售连锁企业总体发展仍较为缓慢,年销售额均未突破40亿元。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处方少和医保定点药店少的局面仍未改善;二是医保覆盖面扩大、报销比例提高,更多的人到医院就诊开药,零售药店客流减少;三是一些地方相继下达“限售令”、“禁售令”,限制医保定点药店开展多元化经营。此外,零售药店还面临房租、人力、物流等经营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企业开始抱团结盟。

三、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策略

1、扩大企业规模,加速企业间的整合、并购与淘汰

当前,严重阻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是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多、小、散、乱”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经营的规模化将是国际医药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要想促进医药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要扩大企业规模,通过企业并购,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为了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药品流通体系,必须大力推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整合现有医药流通资源,吸引外资医药流通企业在华投资,鼓励大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外药品流通市场竞争中去。

2、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近日,商务部出台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计划到2015年培育出1-3家销售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疗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批发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零售总额的60%以上,以解决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过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多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率低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一现状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销售部门建立横向联系,合理设置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构建现代化得物流体系,需建立库存报警系统,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加快库存周转率。采用多种配送方式如直接配送、分级配送等,加快药品配送速度,降低配送成本。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以电子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实现制药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的理想物流模式。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4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两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顺利实施,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医改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在基本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更为突出。如基本药物目录繁多,缺乏统一管理;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无法完全反映药品质量和成本;基本药物补偿机制不到位,部分“廉价”基本药物不能保证正常供应;基本药物品种较少,剂型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多样化选择;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不规范,药价虚高呈普遍现象;基本药物制度缺乏动态管理,不利于药品研发创新和供应保障;替代“以药补医”的运行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对使用基本药物缺乏主动性。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医改有关政策中政府调控的“计划”多了点,“市场调节”少了些,未能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变化。

缓解“看病贵”是党和政府实施医改的主要目标任务之 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进一步巩固两年来医改所取得的成效,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

一、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和报销机制,探索“企业定价格、政府核报销”的新思路。一是药品购销价格在政府指导下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本着遵循市场、依据品牌、注重疗效、把握成本的原则确定价格。对于那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价格合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必将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进而推动医药研发产业的发展。二是政府确定药品报销比例。政府对于不同价格的同一品种药物,本着“价高低报、价低高报”的原则,确定不同的报销比例,引导医疗机构和患者合理自主选择用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对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二、完善基本药物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建立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监测评价体系,根据病种病情变化、药品疗效、新药研发情况,对药品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使基本目录中的药品更加客观反映市场真实需求。同时,基本药品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府招投标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

三、出台扶持生产和经营基本药物医药企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基本药物生产和流通企业面临企业间恶性低价竞争、生产和经营成本大幅上涨、政策补贴不到位、税负较高等不 利局面,使部分医药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一些基本药物也常常因此而“断货”。为扭转这种状况,建议政府今后在制定和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时,充分考虑基本药物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实际困难,在税收政策上给与大力扶持。

四、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药品使用标准。政府应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通过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符合患者诊疗需求的药品处方管理办法,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通过技术劳务价值而非开大处方得以体现。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承办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

两票制流通大检查应对策略分析 篇5

三大因素影响下控销困局

一方面,在两票制+大检查的环境下,国家严查挂靠、走票,对无合法资质的业务人员不得送货卖药。一时间控销受到了较大冲击。在挂靠走票时期,自然人兴起为控销模式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在自然人的产品推广中,终端销售人员携货走街窜巷进行送货的现象颇为常见,各层级均需要挂靠本地商业公司,以委托商业配送或自配形式向下游供货。而挂靠的商业公司仅收取少许的挂靠费用,以及仓储配送费等,对此类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和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也颇为无奈,因此,走票卖票、以次充好、夸大功效等非正常的营销现象层出不穷。也造成医药行业在消费者当中的诚信危机。

国家医药行业的规范,极大限制了控销模式中最核心要素之一一“人”!由于规范对巨大网络中的核心单元”业务员“经营资格限制,药监、警察的明察暗访,导致很多业务员不敢送货卖药。

另一方面,控销模式的核心是企业能够有效让利,在消费者可接受的零售价格下,设计各层利润空间,从而倒推出出厂底价。这类模式实施让很多人确实积累了原始资金,也逐步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但随着医药形势的发展,竞争愈演愈烈,厂家销售压力倍增。各层级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产品推广,造成了“不赚钱只赚货”的现象。

以前,由于各层级利润设置可观,各层级的收益得到保障,销售压力能够逐级有效释放。在厂家无法传导销售压力的情况下,更换控销团队的情况也变得频繁,终端控销模式已逐步进入失衡状态。现在加上税金支出和合法配送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较大冲击,需要各级节点坐下来重新分配。

再次,国家在医药行业的规范化,两票制模式已经提上日程,对于药企、医药自然人以及终端来说,这并不属于利好。两票制在规范医药行业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压缩中间环节的利润,降低终端的实际销售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控销模式的一种颠覆。

虽然,两票制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推行,在地方行政部门以及地方医药企业的干预下,还真有些值得商榷。但从长期而言,医药行业的规范势必加速前行。作为医药行业从业者,顺势而为成为必然。

此时此刻,我们一些医药人不去为顺应国家政策寻找合适于医药营销发展的模式。而是在寻求在现有模式下,如何规避两票制的监管,如何使现有模式在新的政策法规下继续发扬光大。这不免为此失去机会。现在,笔者谈谈来说说终端控销模式在两票制+大检查新环境下的长短期策略。

短期策略:

先解放“人”,继续发挥网络人海的优势。针对送货卖药的检查,控销企业业务人员大可不必缩在家里,不敢行动,这样,市场不但丢了,辛苦开发的客户也会丢给别人。最好方式是联合医药商业每周一次订货会,由于是医药商业开的,完全合规。二是订货会后与商业沟通及时配送,争取做到与商业司机同车每周一次集中配送,给予商业更高点数。

长期策略:

控销模式最为常见的团队构架是:省总、地总、县总、终端,其中县总基本上为直供终端的业务人员。各层级按照厂家规定的点数进行加成。在这种情况下,两票制推行后,销售层级可能压缩。“省、地、县”的三级管控需要减少一到两级,由于物流的发达,货物均能发到地、县级市场。

但从医药商业的构架来看,县级商业明显处于逐步淘汰的阶段。因此,地级的合作商业成为首选。即形成“厂家-地级商业-终端”的商业构架。在这种情况下,厂家收编省总,成为以佣金模式存在的员工,地区商业收编地总,成为地区商业名义上的销售管理人员,而县总则依然是为地总的终端销售人员。这种构架符合两票制的原则。

但事实上,困难的并不于团队的角色,而是在于产品的价格体系,以及发票的开启,各种佣金、价差等营销费用的支出。这种问题对厂家及商业均存在莫大的困惑。厂家向省、地、县级人员支付总佣金所需的税票费用高额。如果仅向省总支付佣金,则难度并不大,但依然由于费用的支付,需要寻找可利用的发票抵税或直接扣税,增加操作难度或减少了省总的利润空间。但地区商业向地总及县总支付佣金却存在着困难与风险。税票政策的实施,严重压缩了渠道的操作空间。

一方面,地总及县总作为药品销售的自然人,拥有终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转型成为关键,以终端推广的合作模式,与厂家建立合作,成为外包型的“专业的终端推广团队”,并建立以医药推广为目的的企业,根据地区商业中所代理推广的产品销售情况,阶段性获取厂家的推广费用。实现产品在货流和推广方面的分离。

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企业间税票冲抵的问题。以医药推广型的企业,则完全可以以广告发票的形式向厂家进行费用冲抵。但对于厂家的全国市场而言,此类费用的支付金额也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地总入股商业公司,成为商业公司的股东,以股份形式参与商业公司的分红。商业公司以部分佣金、部分股份分红的形式,向地总及其县级团队支付费用。这种模式仍然无法规避“营改增”所带来的税费的增加。

当然,具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在各省建立自己的商业,把业务人员并入到公司商业体系之内。未来的大医药企业很可能是集工、商、零于一体的综合公司。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6

广州市巴图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着“源于汽配流通行业、服务汽配流通行业”的企业理念,首创“以即时展示汽车配件需求为特征的在线交易平台”——巴图鲁汽配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以即时需求引导市场、以规范体系服务市场,实现市场汽修厂和优质供货商的即时直接应对。

巴图鲁汽配电子商务平台汇聚国内优势汽配商家,集需求发布、在线报价、智能比价、订单支付等功能于一体,辅以贴心的售后保障体系,彻底打破了行业地域、技术、信息等因素的限制。来自全国各地的汽修厂和汽配供货商,通过巴图鲁汽配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便捷的完成跨地域、高效率的汽配交易。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7

医药流通是指药品市场的流通渠道,它的模式是从药品的供应源到需求源的一个过程,在医药流通的过程中有很多角色,主要有药品的生产商、药品的批发商、医院、药品零售商等。医药流通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它与普通的供应链不同的是,它需要对药品流通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它需要考虑到药品的流通安全,以及降低药品的流通的成本。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进行身份标识以及对物体进行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达到对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与监控,提高药品的流通安全,同时还可以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因此,物联网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医药流通现状分析

我国药品流通基础薄弱,缺乏对药品流通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医药流通的标准与规范,但药品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的过程复杂、环节多。这个现象导致了在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成本的增加,直接表现为药品流通的环节在药品价格中所占比重加大,药品流通的成增加,促使了药品销售价格的上升,最终导致了药品定价提高。

2.缺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管理。药品流通的过程中缺少对药品信息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妨碍了对药品流通的进行有效的管理,药品流通信息化的建设落后,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不能及时的对药品流通进行有效的管理。

3.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致使药品的药效发生变化或者完全失效,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将会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

4.在药品流通的过程中可能会掺入大量的假药,如果不能对药品流通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5.药品流通的环节中可能会遇到退货回收的环节,现在缺少相应的措施,不能够有效的对回收的药品进行回收再利用。

根据上述问题,解决在医药流通过程中流通复杂、环节多、有效的对药品信息的管理、药品的安全运输、药品的信息识别,将会提高药品流通的效率并且会降低药品流通的成本。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控制系统主要由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传感器、通信网关以及应用终端等组成。RFID和传感器主要负责自动识别对象并能够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把数据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传感器通过通信网关与互联网建立起连接,主要由其嵌入式系统构成,由它负责建立网络连接和通信;应用终端相当于控制器,可以查看和控制远程执行采用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设备[1]。

物联网的泛在五层结构由应用层、支撑层、网络层、接入层、感知层共同组成,其中应用层主要负责完成服务的发现和服务呈现的工作;支撑层对网络资源进行认知,从而实现自适应传输的目标,本层主要实现对信息的表达与处理,最终实现语义互操作和信息共享;网络层为原有的互联网、电信网等,主要完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功能;接入层主要完成各类设备的网络接入,主要强调接入网络的方式;感知层负责完成对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的处理,主要由WSN、RFID和执行器组成。

物联网的三类应用框架:

1.基于R I F D的应用框架,主要应以电子标签、E P C码为基础,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实物互联网,实现对各种物品的跟踪和管理。其系统结构由信息采集系统,PML信息服务器,产品命名服务器,应用管理系统共同组成。

2.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框架,由一组无线传感器组成,共同协作完成对设定好的周边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控。

3.基于M2M的应用框架,即物对物应用框架,它包含了EPCGlobal和WSN的部分内容,通行的方式主要有无线通信和有限通信两种方式。

RFID与传感器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监测并感应到各种数据,但它缺乏对物的标识能力,而RFID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尽管RFID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基于标签的并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但RFID不能实时的感应环境的变化,它的读写范围也受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距离的影响。提高RFID的感应能力并扩大覆盖范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应的传感器网络具有较长的有效距离可以拓展RFID的应用范围。RFID与传感器网络都是物联网的重要技术,它们的结合可以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发展[2]。

4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框架

我国药品流通基础薄弱,缺乏对药品流通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我国医药流通现状,以及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研究并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应用框架。

应用框架的整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FRID网络识别系统和医药网络交易平台。FRID网络识别系统由FRID射频识别子系统、数据共享子系统、企业信息数据库共同组成[3]。FRID射频识别子系统通过数据抽取子系统与企业的信息数据的连接,可以从企业的信息数据库里读取药品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药品信息的共享。系统通过集成了医药网络交易平台,可以加快药品的配送的时间并可以实现在线结算,大大的提高了对药品流通的控制和管理。

FRID射频识别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FRID信息读写器和FRID标签共同组成。根据FRID的唯一性,在系统中可以用来标识药品的“身份”,所以将其贴到药品的包装上,通过读写器来读取药品的FRID标签信息,数据共享子系统将FRID标签信息进行抽取,它主要用来管理并收发药品的相关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联网共享。药品的数据在数据抽取子系统中处理后,会将提取的数据传送到企业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对比,最终可以查询到药品的相关信息,同时数据共享子系统会对查询到的数据进行共享,同时各个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药品数据通过数据共享系统进行信息的共享,在药品流通的过程中各个角色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对信息加以利用。同时药品流通的过程中的药品生产商、药品批发商、物流服务、医疗机构、药品零售商等角色根据自身业务的不同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医药网络交易平台的协助下完成相关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药品代理商、医药代表等角色的参加,有效的降低了药品的流通成本。

该系统实现了FRID网络系统和药品网络交易平台的集成,它实现了对药品流通中的各种信息查询的服务并且提供了网络交易等服务。药品的生产商和药品的需求方可以通过网络对药品进行采购,并在药品的流通过程中对药品的信息进行查询核对,也实现了在流通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其监管。提高了药品流通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药品流通的成本。

在药品流通的过程中,所有的角色都能够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每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会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药品生产商:药品的原材料可以通过网络采购,通过FRID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或者原材料进行识别,药品或者原材料可能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因素发生变化,当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的对药品或者原材料进行至监测。当产生问题时能够对不合的药品进行及时的回收。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供需信息的共享,降低采购成本。

物流服务商:将FRID技术应用于药品的流通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药品的库存信息,提高了物流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药品的安全。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商:通过医药网络交易平台,可以查询到药品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提高了药品的交易过程,同时还能够保证药品的安全。

消费者:通过系统可以查询到药品以及药品生产商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共享系统还能够对购买的药品进行查询,确保了假药的流入,同时对有问题的药品能够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药品的回收:可以对库存的药品进行监控和管理,当药品过期时,系统会发出提醒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核对后,如果产生问题就对需要回收的药品,进行回收。

5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中的实施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统一药品的FRID标签,通过统一编码后方便对药品进行监控,能够提高药品的管理效率,同时是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基础。

2.需要对医药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完善性的开发,如果能够整合医药流通中的上下游资源,并且能够对医药流通过程提供技术层与业务层的支持,同时还能够整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在医药流通过程中不同角色的需求。

3.规范要传输数据的格式,还需要对其进行资质验证,以确保医药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维护和管理中心,对药品的信息进行整编和发布,要建立一套标准的数据传输标准。

4.系统的实施还需要医药流通中各个角色的支持,需要对自己所拥有的数据进行共享,共同合作最终到达共赢的目的。

5.只有在国家的支持下,才能够达到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中的实施,虽然我国已经颁发了不少相应的标准和管理方法,但仍存在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将会解决这个状况。

6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行业在我国处于起步状态并且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频率无法统一、标签识别不够准确同时导致了最终成本的上升,而我国要在医药流通中应用物理网技术也就更加困难。只有通过大力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促使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才能够最终解决物联网实际应用的困难。我国最近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于医药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以及降低医药流通的成本,是医药流通发展的重点。相信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中的应用会给医药流通带来新的一页。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技术也在逐渐完善,其中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事物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物联网的核心就是通过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来完成工作的自动化。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过程复杂,尤其经过了繁多的流通过程,大大的增加了药品的价格,且流通效率低。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医药流通

参考文献

[1]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23.

[2]程曼,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0:22-27.

医药流通,谁执牛耳? 篇8

信息化改造医药流通

这一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由北京市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药股份)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对原物流中心在建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建成。这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的IT元素包括: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北京五凡科技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以及ERP系统。中心实现了药品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实时化。

北药股份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就像一个“物流和信息流的处理工厂”:大宗药品进仓后通过高速垂直升降机进入各楼层,然后由叉车送到高位托盘货架和分类存储区,各存储区的货物按照药品种类和销售快慢分区、分层存储。仓储管理信息和客户订货信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分类处理,并传达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和设备,后者根据指令进行诸如上架、移仓、补货、盘点、拣选、传输、配送等操作。

“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后,订单处理能力提高了100%以上,货物拣选差错几乎为零,配送时间缩短50%,减少劳动成本40%。” 北药股份许嘉平对于公司新建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评价很高。下一步,北药股份将依托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委托配送业务,实现服务增值。西门子德马泰克在筹建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未来的扩展能力,使北药股份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可能。

华为、联想等公司都使用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原本这些只有国内IT行业佼佼者使用的物流设备,现在却开始在医药流通领域应用,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医药物流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物流黑洞

医药领域有三大问题,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保证医药供应,二是怎样降低药品成本,再有就是假冒伪劣药品冲击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只能借助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治本的办法。现在药品价格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物流成本高。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21.5%,发达国家是10%左右。”

“业界称这为物流黑洞”,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佘清舟谈到,医药流通企业也因为流通领域的高成本头疼不已。“现在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润很低,像我们这种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一点点利润,年收益率肯定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西部医药的副总经理谭小凡坦言,一般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率应该在15%左右,而现在大多数医药配送中心的毛利率不到5%,有的甚至不到1%。

在整个医药物流行业利润偏低的情况下,能够支撑医药配送中心正常运转的,大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药品生产企业。根据《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2004年年底之前,国家将扶持建立5到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使其销售总额达到全国销售额的70%以上。各个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垂青”,不惜重金打造医药配送中心,并且大多实行低价策略以吸引购货商,抢占市场份额。北药股份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就是原国家经贸委直接联系的34家物流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医药行业唯一的一个,也是竣工投产并通过试运行考验的第一家。此后还有近20个医药物流项目引进国债计划都在进行之中。

促使医药流通企业痛下决心改造医药流通环节的一大功臣是平价药店。平价药店所到之处城市整体药品零售价格降低,2003年平价药店攻破曾被称为“最后堡垒”的上海,最初结成同盟誓不降价的本地药商不久分化,约500家药店迫于客源大量流失跟随降价。200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在上海开办平价药房将不再受开办数量和地理间距的限制。平价药店的生猛气势波及到被喻为“坚冰”的医院药品销售体系,要降低药品价格,就不得不降低物流成本。

与平价药店相辅相成的是医药连锁经营,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行业协会,近年来都把连锁经营作为医药零售的既定目标。2003年,许多商家通过收购、合作,甚至引进外来的先进管理方法等方式进行连锁扩张。北京同仁堂集团计划在2005年前开设600家零售药店,其中400家将通过加盟及专柜形式设立;海王星辰宣布了5年开设1000家的扩张战略,预计在连锁药店上的资本投入达上百亿;上海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店面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四个城市,预计年底可达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扩张;三九集团则扬言3年建立8000家门店。为提高医药连锁企业的门槛,“10家以上分店,自备配送中心”是政府提出的两条硬条件,自建配送中心存在规模小、不专业、反应不直接等缺点,导致配货时间慢,差错率高,这使得对于社会化的医药物流需求激增。

流通体系“降级”

传统的医药流通环节由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组成,最终到当地的医院或者药房销售。佘清舟认为:“这种四级制度一方面导致很多小型不规范操作的医药流通企业存在,现在已经有一万五千多家拥有医药批发经营牌照的企业,从1998年到现在国家再也没有批过一张医药批发经营牌照,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兼并以及GSP认证砍掉部分企业。层层环节也加大了流通成本,理想状态下的医药流通应该是三级制的,医院和药店分家,从医药制造企业经过医药流通企业,直接到消费者。” 要在国内的医药流通市场做到这点,就必须有专业的医药流通服务商,或者说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这是北药股份想做的,也是民生医药现在所作的。作为我国首家获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由民营企业组建的公用型医药配送中心试点,民生是纯粹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而要做到全国性的调配药品,是否拥有巨大现金流是关键。佘清舟预测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兼并将掀起风潮,“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资金不足,在这种分散竞争的态势下,一些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或以零利润去抢占市场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样经营效率差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优化组合。2004年底是最后的期限,现在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巨资,或并购重组医药流通企业,或斥资建设医药销售网络和渠道,强势介入医药流通行业。”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比如美国药品批发行业,95%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巨头占据,医药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帐。

北药股份做“寡头”的想法很强烈,但如果按现在的计划,北药股份配送中心未来在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其他供应商和客户甚至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模式下的利益纠纷不可避免,能否成功有待考证,至少在其他领域鲜见成功案例。佘清舟认为民生纯粹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也有着巨大的风险,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物流、会展交易、电子商务(Multi-Service)网络平台,以及以民生医药综合业务平台为基础,提供以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学术交流、市场研究、申报代理、营销咨询等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产品。“习惯了传统医药物流的供应商,能否认可我们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大的困难。因此我们现在还是试点。”

医药流通行业分析 篇9

食品流通监管处

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法律法规规定,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并承担食品流通许可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职责。一方面,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或相应配套法规不明确,在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极易出现监管执法缺位、错位和越位等现象,如何正确履行监管职能,做好监管风险的防范,对于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环节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行政缺位(不作为)”的风险

分段监管体制明确了部门职责,但每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不可能分为每一段独立的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是藕断丝连的,一个部门确也无法承担全部监管职责。同时在部分职能衔接上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如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熟食卤味、现场制售食品的监管,存在环节重叠和管理交叉现象。近年来,实施品种监管的食品行业有向分段监管划分的趋势,工商部门既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又要发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种养殖企业的营业执照,因此监管的风险点较多。

(二)监管手段缺乏造成“监管难到位”的食品安全风险

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有食品流通许可、食品质量监测、市场巡查、专项整治、责令退市、下架召回、行政指导、信息公示等,这些手段无疑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问题食品的发现机制来看,工商部门还是缺乏有效手段。首先是食品监测,面对量多面广的流通环节,面对成千上万的食品种

1类,要想全面摸清食品市场质量状况,监测成本是巨大的。其次是市场巡查,针对食品经营主体、台帐、经营者的各项制度的建立等进行巡查还能说行之有效,至于对食品内在质量巡查,靠摸、看、嗅等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辨别,无异于缘木求鱼。再比如食品标签,或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明显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明显随意性大、准确性不高,出现巡而不查或有巡无查有其客观因素。三是快速检测,快速检测是筛选工具,其结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况且筛选的品种和手段也是有限的。相对工商部门来说,质监、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都有技术机构支撑。因此,工商机关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缺乏和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容易造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滞后性,从而面临承担监管难到位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监管工作错位造成“行政乱作为”的食品安全履职风险

食品安全监管对于工商机关来说,无疑是一项风险度最高的监管职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一些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许可标准规定的比较模糊、宽泛,就拿工商内部的企业注册登记与流通许可相比较,无论从许可层级划分、窗口设置、登记程序及相关配套制度来说,流通许可与企业注册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履行许可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确权不当,行政不当或越权行政,导致工商机关及干部承担无谓的行政风险。同是工商机关内部职能处室与干部,由于不同岗位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不同,如兼营保健食品是否需取得许可以及市场内外、现场制售、食用农产品等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别。不同行政机关对是否属于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理解不一,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再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若再要求其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则属于滥用行政权力,而有的工商机关对于非食品流通许可对象予以行政许可则属于行政越权行为。上述“错位”和“越位”现象都将导致工商机关在食品

安全监管执法中滥用行政权利,而让其面临着承担“行政乱作为”的履职风险。

(四)责任追究的衍生效应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安全重典治乱的高压态势、社会与媒体关注度焦距下,食品安全案件的查处给案件发生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带来较大的责任追究风险,这一风险又给案件的查处带来很大的衍生效应,使相关部门或人员尽可能控制影响范围,将本该通报上级或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事项被某种程度的消化,从而蓄积着更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防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建议国务院与地方立法机关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通过政府法规、地方立法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相关概念含义、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对象、范围和职责分工,特别是实施品种监管为主的农产品、保健食品等,从而杜绝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规避风险责任的现象,真正做到履行监管执法职责有法可依。

(二)进一步明确与发挥地方政府与食品安全委员会作用。各级政府要真正负起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领导、组织、协调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地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框架下,依法加强各环节间的协调工作,特别是熟食卤味、现场制售、超市内独立主体、市场内外等食品安全监管的模糊地段、相邻环节间划分多下功夫,杜绝有的部门另搞一套。同时改变现有的究责机制,主要应追究事后处置不当人员的责任。

(三)加快技术与设备支撑,改进监管手段,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技术与装备支撑。因此,要制订食品流通监管机构的装备与技术标准,适应监管职能扩大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高效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市场秩序方面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指挥、反馈、调整系统,及时判断市场秩序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实现监管职能到位。加紧对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相

关软件的开发,实现受理、审核、核准、发放的电子流程,做到公开、透明许可。同时加快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同时,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杜书记来岚调研时的回报材料12下一篇:情调女人的礼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