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2024-10-18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通用8篇)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1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重要基地。而在人才培养中, 实验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是其他教育环节无法替代的, 它与理论教学一起构成教学的有机体, 不仅具有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的功能, 而且有开发学生智力和探索未知、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热情的功能,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为适应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加强对专业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课题。

1药学及相关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仪器分析实验课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在药物分析、中药鉴定方面的应用, 为将来从事与药物分析、中药鉴定等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占很大的比重, 涉及专业广。我院药学系药学、药物分析、中药、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等专业,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都开设仪器分析技术这门课。我院有江苏省省级医药与食品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其理化实训中心设在药学系。现有光谱实训室 (红外、紫外、荧光、原子吸收) 、电化学实训室 (酸度计、电位滴定仪、永停滴定仪、电导仪) 、高效液相色谱实训室 (单泵、双泵、分析型、制备型) 、气相色谱实训室。当今实际分析过程大部分趋向于采用仪器分析手段, 如果不通过仪器分析实验加深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落后于社会需要, 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缺乏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 仪器分析实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使得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目前, 我系仪器分析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 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较多, 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培养。 (2) 每次实验后, 由于所有班级同时开课,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不够及时、具体, 反馈给学生滞后, 导致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犯同样的错误。 (3) 实验成绩的考核指标单一, 重共性而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学生课前不做预习准备, 上实验课时不认真做或只是为了获得分数而应付了事, 课后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4) 学生存在严重的“被动实践”问题, 他们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往往都是由老师指定的, 类似于“做习题”, 很少主动、自由地探索。 (5) 我系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较低。对外服务难以开展。

2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2.1 讨论互动式教学

讨论互动方式,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教师提问, 学生答辩;学生提问, 教师答辩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要求、掌握实验原理。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要认真、仔细、及时, 最好明确指出问题, 如数据记录不规范、有效数字概念不清、实验数据处理不当等等, 且应有评语和签名,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每次在实验前, 教师应抽出一点时间把上次在实验报告中发现较多的问题提出来, 并给予讲解, 这样一来, 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批阅情况及讲解, 增长不少见识, 同时也可避免在下次的实验中犯同样的错误。

2.2 现场演示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 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进行演示,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解决教学内容增多与学时减少的矛盾以及保证教学内容与缺乏仪器的矛盾。多媒体色彩逼真的画面, 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实验观察, 使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特别适合现代大型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基本操作。

2.3 学生代替老师主讲式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 每次或抽次由学生自荐或他荐一名学生来讲解, 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当听众, 并可适时提问 (要学生提问) , 如果学生实在讲解不了的问题, 由老师给予补充讲解, 这样一来,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就会被改变, 这不仅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当有好处, 而且也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4 开辟第二课堂, 走进实际现场的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无论是操作上还是认识上都是最理想化的, 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走出去, 请进来, 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共同带教。与盐城药检所、制药厂所合作开辟第二课堂, 采取分组形式, 参与分析检测人员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工作, 以此完成实验任务。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熟悉实际分析工作, 而且可以了解实际工作者做检测和研究的工作情景, 在实践中体会仪器分析实验的重要性和要求, 同时也可获得专业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

3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错位制定教学计划

我系仪器分析课程开设专业、班级较多, 在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时, 打破传统教学模块顺序, 各专业理论讲授模块先后顺序安排不同。例如药学专业先讲光学部分, 药物分析学习电化学分析, 生物制药从色谱开始等。这样实训安排就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

3.2 实训内容交叉教学

一般在完成理论教学一个模块后安排实训内容, 这样仪器还是显得不足。我们让学生完成2个理论模块后在安排实训, 这样就可以实训内容交叉教学。例如电化学模块结束后, 将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实训项目一起开课, 一半同学做直接电位法, 另一半同学做电位滴定法, 下一次交换。气相和液相同样交叉安排。

3.3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在实验内容上, 分为3个层次:学会型实验、项目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在实验方法上, 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设计实验。

3.3.1 学会型实验:

该层次的实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仪器操作流程, 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根据不同仪器安排不同的教学时数, 反复练习, 同时进行实训开放。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进行仪器设备的识别和操作以及基本测试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水样分析验证性实验, 以演示、操作性为主, 使学生掌握酸度计、电导仪等仪器使用,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素质。

3.3.2 项目型实验:

该层次的实验内容较为复杂, 它涉及的知识面广, 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着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 我们以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内容为抓手, 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 通过提高实验内容起点, 适当增加一部分前瞻性、应用性实验。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从事分析实验的技能、技巧, 独立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3.3 设计型实验:

该层次的实验是授之以“渔”的实验教学新趋势。 (1)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根据实验的实验目的, 让学生在已掌握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 选择适当的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几种参考文献和方案让学生选择。 (2) 教师仅给出工作任务及设计要求,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写出预习报告, 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因为教材中没有现成的方案可循, 学生要求通过查阅药典等文献资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自己去搜集资料, 开动脑筋, 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为后期药物分析、中药鉴定学习打下基础, 但该层面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3.4 改进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实验及实验室的开放意味着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保证实验的正常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采取预约实验时间这一常规方法的同时, 要尊重学生意见,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实验室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实验室开放, 特别是一些高档精密仪器一定要安排指导老师, 允许学生由小组、宿舍等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实验合作群体选择实验内容。在每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 允许失败后重做, 直至成功。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同时, 开放实验可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我系理化中心各实训室是专人负责制, 这对仪器室开放起到了很好保障。

3.5 改进实验成绩的评价方法

检验学生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技能的程度, 科学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会型性和项目型实验, 实验成绩考核可按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内容综合考核。教师应认真及时、具体批改实验报告, 最好有评语及签名。对于研究型实验, 实验成绩考核可按以下5个部分进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约占15%;实验过程-各实验环节的实验操作技能, 约占25%;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判断、整理、归纳的能力, 约占30%;实验报告和问题分析-重点细节的掌握, 约占20%;实验收尾工作-自我要求评价, 约占10%。另外, 对在实验中有创见的学生, 成绩从优。

4小结

我系已有省级医药与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基地。理化实训中心实训室, 进行了多层次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尝试。实验室开放, 学生踊跃参加, 热情也非常高, 效果较好。因此, 就我系来说,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必定推进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 并使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郭伟强, 杜志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5) :7-9.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2

【关键词】药学英语 教学现状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21-02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态势。国家和社会对既懂医药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医药人才的培养摇篮,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教育特色,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专业英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出兼具精湛的医药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药学英语的教学水平还比较低,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药学英语教学有待深入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药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现就目前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学生对药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英语,忽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象,这种人才培养体制似乎脱离了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往往只开设两学年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重点局限于四、六级考试。学生将过级作为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忽略了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药学专业学生在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大大减退,对药学英语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和动力,再加上药学英语本身专业词汇量大、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极易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药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表现在看不懂专业外文资料、难以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二、药学英语课时少、开设时间短

药学英语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一、二年级公共英语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药学专业英语课程。目前,大多数医药院校将药学英语设置为必修考察课,在第三学年开设为期一个学期的课程,且课时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仅36学时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专业英语学习来说远远不够。此外,部分医药院校对药学英语的教学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仍将药学英语设置为选修课。由于受选修人数的限制,时常出现由于选修人数过少而不开课的现象。药学英语的这种开设时间短、课时数有限、学分少、可选可不选、可开可不开的现状使得该课程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药学英语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优秀教材匮乏、教材编写沿用公共英语模式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因此,药学英语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然而,我国医药院校专业英语的教材建设发展缓慢,缺少优秀的药学英语教材和难度适中的药学英语阅读材料。目前,大多数院校或是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学英语》,或是采用本校教师自编的校内教材。 这些教材都各有优势,但教材的编写仍沿用公共英语模式,普遍采用课文、词汇、注释、习题这样的结构排布;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在内容设置上也没有照顾到专业知识的进度,忽略了由浅入深、先基础后专业的原则。一些医药院校的自编教材往往选用词汇过多、专业性过强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知识时,就已经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让学生难以招架,久而久之,学生对药学英语的学习会失去兴趣和信心。此外,药学英语课本中的文章非常有限,对于想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来说,除了课本外很难找到难度适中的药学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因此,加强药学英语教材的建设是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教学模式陈旧、不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等教育司于2007年制定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为了响应《教学要求》的精神,各大高校纷纷进行了针对本校特色的英语教学改革,并将多媒体、网络、语料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然而,医药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几乎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传统的药学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甚至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我国医药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即先讲授单词,然后将课文翻译一遍就结束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专业领域英语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将英语语言与医药知识有效结合,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见,学生药学英语能力的提高光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培养目标的。

五、药学英语师资力量不足

药学英语教师需要既懂药学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当前,我国医药院校的药学英语教学由公共英语教师或者是药学专业课教师承担,这两类教师都难以胜任药学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虽然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但由于对药学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在讲授过程中无法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讲解地不够透彻,甚至讲解有误。药学专业课教师虽然有深厚的药学学科知识作基础.但由于缺乏正规的语言教学培训,英语授课能力欠缺,难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另外,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语言障碍,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无法驾奴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授课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地挫伤。

综上所述,药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充分认识药学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教学部分要合理安排药学英语开课时间和学时数,加强药学英语教材建设;任课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变革教学模式,优化药学英语教学;医药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药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总之,医药院校应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菁,史志祥,张宇辉,甘 珏. 促进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以药学英语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14(1).

[2] 陈龙. 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考[J].医学信息学,2012,25(2).

[3] 林玲. 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学,2010,6(8).

[4] 郭燕玲. 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外语,2012,9(6).

[5] 龚长华. 作为ESP的药学英语与药学英语教学[J].药学教育,2013,29(4).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3

1 仪器分析及实验教学现存的问题

(1)学生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大部分高职学生可以看作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失败品。他们的学习基础和主动性相对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对理论学习根本不感兴趣,而对实验较感兴趣的现象。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出现实验课上只是机械地进行仪器操作,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后结果是学生这次知道操作方法,下次就忘的一干二净。

(2)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可以看成是在多种复杂仪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分析方法的堆积。它包含了多种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分析方法的建立等教学内容,且每种仪器都不相同,很多仪器结构及原理部分的内容都很抽象,涉及到了电子线路、自动化、计算机及化学等知识,导致老师上课难,学生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最后结果是这门课程出现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没兴趣学的现象。

(3)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只重视实验实训课,学生不注重理论课,老师讲课也就不认真。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高职生急于走向工作岗位,学校也急于将他们送出去,到了第五学期学生就开始到各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四个学期,学校便将各门课程的课时不断压缩,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也不例外。最后结果是有些学校只安排几个仪器分析实验,没有单独的仪器分析理论课。

(4)仪器设备缺乏。仪器分析及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完全掌握仪器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及利用其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学生必须要亲自实操。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中用到的很多仪器普遍都比较昂贵,国产的小到一台仪器几千元,大到几十万。有些仪器零部件也是昂贵的耗材,一些实验需要的标准品也很贵。国内大多数院校的经费有限,无能力购买这些昂贵的仪器。最后结果是一些仪器分析实验往往采用老师演示、学生旁观的方式,或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若干个学生。甚至于有些仪器分析实验根本不开设。这样学生最多只能了解仪器结构,根本不能掌握仪器的操作。

2 仪器分析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更新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①传统的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一节课下来是满堂灌。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1]。其原因是教学思想存在问题。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全面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如我们把两个课时可以完全分成两部分,利用前半个课时或一个课时在教室讲仪器的基本原理之后,剩余的课时转移到仪器室,针对仪器的结构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这样既能在视觉上给学生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能从根本上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这种教学思想的更新是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成败的关键。②针对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出现大部分教师不愿意教,学生没兴趣学的现象,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教学中,根据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的特点,一方面进行模块化教学,将此课程分为光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及质谱分析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安排熟悉相关仪器并具有一定分析经验的教师授课,相同的模块由同一教师担任相应的理论与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发挥各个教师的优势,又能使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得到很好地结合。另一方面应以仪器的工作原理为主线,对仪器的结构以直观呈现的方式讲解,对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类比、总结,找出不同分析方法在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和应用方面的共性和差异。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不同分析方法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分析方法的选择。如色谱分析的内容可以按照下列几种分类方法进行对比教授:①按照流动相的状态可以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类,其中气相色谱包括气-固色谱和液-固色谱;液相色谱包括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②按照分离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分配色谱和吸附色谱。③按照固定相的形式可分为填充柱色谱、毛细管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等。④按照固定相材料的不同,可分析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键合相色谱等。然后再强调不同分析法的特点,寻找他们的共性,突出他们的不同之处。这种分类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对各分析法有了全面、总体的认识,而且了解了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教材章节的安排进行合理调整,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

(2)更多的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仪器分析课程中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从而化难为易。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实行,可关键问题在于课件的质量上。很多教师随便在网上下载课件,不经加工就直接用于教学。这样课件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思路并不匹配,结果是多媒体可能成为摆设,教师自己讲自己的,或着教师一节课下来按照课件的内容读下去,最总导致多媒体的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教师的课也没讲好,学生也是昏昏欲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课件的制作至关重要,课件的内容决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也不仅仅是几张仪器图片、仪器工作流程的转载或一套电子教案的粘贴,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路,做出质量更高的课件。

(3)将仪器分析仿真技术引入教学中。

目前,国内已有少部分学校开始将仪器分析仿真实验引入仪器分析教学中,以弥补仪器的昂贵与匮乏[2]。在整个仪器分析教学中,我们先讲解理论,再进行相应地仿真实验实训,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软件了解仪器的结构性能,并能模拟具体实验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对实验中的一些仪器参数、实验条件参数进行优化以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对于学校已经有的实验仪器,我们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具体完整的实验教学。这种仪器分析仿真软件的引入,既可以弥补我们仪器的匮乏,又可以对一些已有的仪器设备在使用之前进行了保护,最终能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仪器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及利用其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我们系从去年开始引入东方仿真公司开发的仪器分析仿真教学软件,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师生对该课程体系给予了一致好评。

(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出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并告诉学生复习范围,学生利用考前的几天时间突击背书,有的学生甚至做夹带,教师给出试卷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既不适合仪器分析课程的考核,又给学生养成了平日不学考试同样过关的坏习惯,最终大多数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如前所述,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考核应该减少理论部分的内容,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考核。最终学生的考核成绩可以分为理论部分笔试与实验技能成绩的综合,实验技能成绩比例可占到7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既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可以让学生学好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景文.理工科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化学,2010,25(1):29-31.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4

摘 要: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精密贵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和人员的调查研究,认为:学校的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康复研究等方面,随着对该类学科仪器设备的不断投入,将使北京体育大学在人体运动科学研究领域中涌现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必须加强实验仪器管理队伍的建设,引进一批技术过硬、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队伍,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精密贵重仪器的效益。

关键词:实验仪器;管理人员;科研;效益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74-03

Precious experiment instrument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 Jin瞓a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rough to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precise precious experiment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s use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personnel'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ought: The school scientific research item mainly concentrates in aspects and so on movement physiology, movement biochemistry, sport biomechanics, sports medicine, movement dissection, recovery research, along with to this kind

of discipline instrumentation equipment's unceasing investment, will cause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to emerge the mo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the human body mov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 Must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 instrument management troop the construction, introduces one batch of technologies perfect, the high quality, the high school record young troop, simultaneously improve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basic quality unceasingly, masters the deep technology base knowledge, can display the precise precious instrument's benefit well.

Key words: Tests the instrument;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Scientific research; Benefit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家对高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整体条件日益改善,其在学校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加大,精密贵重实验仪器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对学校贵重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使其发挥最佳效益,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现有精密贵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试图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5万元以上贵重实验仪器设备210件及该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1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2.1.1 问卷的设计与基本内容

在访谈的基础上,按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就高校贵重仪器的管理、使用、维护、效益等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困惑、建议等进行调查。

1.2.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调查对象均在校内,采取当面直接发放与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92份,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15日—12月15日,回收问卷89份,有效率达到96.7%。本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能够满足论文分析和研究的需要。

1.2.2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微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Excel7.0电子表格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体育大学精密贵重实验仪器设备现状

2.1.1 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校5万元以上精密贵重实验仪器共210件,其中国产33件,占15.71%,进口177件,占84.29%。贵重实验仪器分类情况是仪器仪表类最多,占41.3%,电子设备类其次,占20.6%,医疗器械类排第三,占19.0%,其他类贵重仪器的比例并不高。说明近几年学校对精密贵重实验仪器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科研仪器、电子、医疗设备等方面。学校的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康复研究等方面,因此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比重自然最大。相信随着对该类学科仪器设备的不断投入,将使人体运动科学研究领域中涌现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成果。

2.1.2 贵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分析

通过使用年限分析发现,北京体育大学接近一半的贵重实验仪器是在最近几年内购置的,统计表明学校2004-2007年间购入的5万元以上贵重实验设备占全部贵重设备的87.0%。主要是为了迎接奥运会,成立科研实验中心,购置了大量的新设备,可见近几年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日益重视引进高水平、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科研仪器。北京体育大学若想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方向迈进,必须重视建设一批尖端科技仪器装备,以便更好地研究运动科学技术,为科研、训练、教学服务。

2.1.3 贵重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向分析

使用方向统计表明,贵重实验仪器主要以教学为主,平均选择系数为2.0,科研其次,平均选择系数为1.3;用于训练的并不太多(表1)。作为学校,教学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些贵重仪器能首先应用于教学第一线,将对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但体育院校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显著区别在于其体育特性,体育训练也同样重要,今后应加大贵重仪器在训练中的应用力度,才能使科研工作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应更多的面向社会,取得社会效益。

2.2 北京体育大学贵重实验仪器管理人员现状

2.2.1 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分析表明,贵重实验仪器的管理者中男性占61.5%,女性占38.5%。年龄分布呈老龄趋势,41岁以上占到81.7%。可见我校仪器管理队伍中非常缺乏年轻力量。几年后随着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逐步退休,可预测出未来5~10年内会出现断层现象。

2.2.2 管理人员素质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贵重仪器管理人员的职称结构比较好,中级以上占到70.0%,但仍有26.9%的管理者没有技术职称。加强对贵重仪器的管理还应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让管理者充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仪器设备的发展变化,具备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其原理、结构、性能、规格型号、用途等。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精密贵重仪器的效益。今后,应加强仪器管理队伍的管理,引进一批技术过硬、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队伍。

2.3 北京体育大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情况分析

2.3.1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方式分析

学校在管理贵重设备时,其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设都不健全。调查显示,39.7%的仪器没有建立专项的管理制度,28.6%的仪器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41.3%仪器在使用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登记制度,说明我校对贵重仪器的管理工作还不够仔细,管理手段比较欠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表2)。今后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的使用方面的管理,每台仪器都应有使用登记本,其数据作为定期统计使用率的依据;并且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等,从而提高使用效益。

2.3.2 故障分析

贵重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工作。调查显示有11.1%的贵重仪器发生过由于故障而耽误教学、科研使用的情况(表3);由于多数仪器是近几年为备战奥运会购置的,完好率相对较好,完好率调查也表明处于完好状态的贵重设备占89%,三成以上的设备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有57.1%的贵重仪器发生过故障,其中发生4次以上故障的比重最大,占50.0%(表3、表4)。完好率得不到保证,将严重影响教学、科研任务完成,无法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贵重仪器发生故障后的解决办法,选择最多的是请公司保修或请服务人员上门,也有使用单位教师自行解决的(表5)。

单项平均值=总选择人数/项目总数=70/5=14;平均选择系数=单项选择人次/单项平均值=单项选择人次/14。

在评价故障排除是否及时,平均得分为3.88,属于比较及时。分析不同解决办法时发现,选择由教师自行解决的,其故障排除时间最快,平均得分4.31分;报设备管理部门解决的也比较快,而由公司保修的排在最后(表6)。

同时,我们还请仪器管理者选择发生故障后希望由谁解决,选择最多的是产品售后服务部门,占88.5%;其次是希望设备管理部门解决,占46.2%;大多数管理者并不希望由使用单位自行解决(表7)。而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产品售后部门的解决速度是最慢的,这就为我们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与使用单位的协调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要加强对公司服务水平的监督管理,责成公司严格履行合同,按其合同中签订的售后服务条款来解决问题。总之,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更要加强管理,保证完好率,这需要使用单位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和训练工作。

单项平均值=总选择人数/项目总数=48/4=12;平均选择系数=单项选择人次/单项平均值=单项选择人次/12。

2.3.3 维护保养情况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对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体育大学在仪器设备维护方面还做得不够,调查显示,在仪器设备使用中遇到得最大问题就是维护保养经费短缺,选择人数占65.4%,平均选择系数为2.7;同时认为设备严重老化的也较多,占53.8%。这些都说明长期以来不重视对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设备也就无法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统计管理者对贵重仪器管理的建议表明,中选率最高的就是要设立专项维护保养经费,占73.1%。只有配备充足的维护资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重仪器的使用维护工作,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教学、科研、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必须健全和完善有关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调查显示,44.4%的仪器设备没有建立维修记录登记本制度,41.3%的仪器没有建立定期保养制度,87.3%的仪器根本没有专项的维护保养经费。可见我校在贵重仪器的维护保养方面还十分欠缺。

3 结论与建议

1) 贵重仪器的共享多以校内为主,较少走向社会开展服务。由于贵重实验仪器购置时间比较短,课题数及获奖成果还不显著。北京体育大学在贵重仪器的维护保养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制度不健全,经费没保证。对于贵重仪器设备更要加强维护保养的管理,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定期考核,根据仪器购置金额设立专项维护经费等工作,全面理顺贵重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2) 为提高贵重仪器的综合效益,首先要完善采购论证制度,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要对日后维护费做初步核算,以便科学决策;其次,为提高使用率,必须加强跟踪管理,详细记录使用时间、人数、项目、测试内容等信息,通过使用监督加强管理;第三,要健全贵重仪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细化实施方案,做好使用、共享、维护保养工作;最后,应指定部门抓好贵重设备的维护工作,建立维护保养制度,设立专项维护经费,尽快排除故障,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 左铁镛.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技术物资工作的看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0(6):1.

[2] 苗艳丽.关于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实现实验资源共享的几点思考[J].技术经济,2004(10):31-33.

[3] 张润杰,等.析高校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11):1.

[4] 刘丽丽,等. 共享的实验室资源的网络化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1):1.

[5] 李雄华.打破壁垒:实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享[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6):1.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5

1 仪器分析课程特点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 通过精密仪器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继而测出待测物含量[1]。仪器分析综合运用了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相关学科的内容, 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1977年, 美国学者[2]利用气相色谱对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进行研究;1980年, Yuran[3]对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2005年, Dubasov[4]针对各种光谱分析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研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仪器分析及实验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 使得这门课程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尽可能了解各种仪器的发展动态, 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 并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师, 更是要在随时了解仪器发展的同时掌握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并在授课时作出调整, 以扩充新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 使学生尽可能掌握新型仪器的发展动态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 针对分析仪器更新快的特点, 还应特别注重培养高职生的自我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

2 仪器分析课程安排

由于仪器分析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 并且各种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操作、应用也不相同。例如: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 同属于光谱分析方法, 但由于电磁波辐射能量不同, 作用机制及能级跃迁方式也不同, 导致二者在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在课程安排时, 应考虑学生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学时, 可先对某一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理论讲解, 然后开设相关实验, 以及时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有效缩短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效率。笔者特别针对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组织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仪器的理论知识。

由于分析仪器造价较昂贵, 实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所以做实验时, 不可能每人使用1台仪器, 特别像高效液相色谱议、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实验设备。为此, 可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 先由教师示范操作, 讲解各仪器组成、作用、工作原理、操作、应用及注意事项等, 再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一般3~4人一组。分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实验的团队精神。

此外, 在每学年末, 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与仪器分析课程的联系, 以项目为驱使、综合职业能力为依据、工作任务为载体, 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可将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分析与仪器分析酸度计的使用相结合, 让学生对同一溶液的浓度 (或p H) 进行测定;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亚硝酸钠法与永停滴定法相结合, 让学生对芳香伯胺类药物磺胺嘧啶含量进行测定等。这种评价方法能使学生结合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 主动总结不同分析手段的特点,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过程中, 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或意见。

另外, 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注重分析仪器之间的关联性, 如紫外、红外、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等同属于光谱分析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各种光谱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加深记忆。实验设置应将分析仪器的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详略有度地融入教学之中, 拓宽学生视野, 锻炼学生思维,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验与实训相结合

仪器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该课程必须紧密联系仪器分析工作实际及仪器分析相关的专业科研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而增加实习基地、扩充实习内容是改善实践条件,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也是避免课程教学脱离工作实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与专业相结合, 如药学专业可开设药品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杂质的限量控制等实验课程。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为例, 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 可开设相关实验, 针对药学专业学生, 结合《中国药典》中测定维生素B12注射液的方法和标准利用郎伯比尔定律测定市场销售的维生素B12的含量。而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学生则侧重于物质的定性鉴别及化学结构测定分析等方面。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 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整个实训过程中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总之, 仪器分析的内容多且更新速度快,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坚持仪器分析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与就业市场相联系, 与科研内容相衔接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使学生充分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计上, 教师应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华.仪器分析[M].第1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Stephen S Chang.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Flavor and Flavor Stability of Fats and Oi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 1997, 54 (10) :10.

[3]S.I.Yuran.Methods for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Periodically Non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es[J].Measurement Technique, 1980, 23 (12) :12.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6

1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面向我校医学院各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 共36学时, 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的使用和相关样品的检测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虽然力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1.1 实验教材及实验内容的选择

现在有众多仪器分析实验教材, 但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如实验内容相对陈旧, 滞后于现代仪器分析发展;医学类专业检验分析项目较少, 针对性不强;介绍的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的种类、型号差别较大。因而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均不适合采用。

1.2 课前预习情况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 但是通过实际教学发现, 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仅是摘抄实验教材上的内容, 对实验教材中不理解的地方, 不思考、不讨论。分析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由于在同一学期平行开设仪器分析理论课和实验课, 部分实验课进度先于理论课, 学生对实验内容比较陌生, 因而难以理解;二是学生对仪器的了解仅限于课堂学习, 对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三是部分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仪器分析实验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3 课堂操作情况

仪器分析实验课首先要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 仪器的信息 (生产商、型号、特点等) , 仪器结构及作用, 操作和注意事项等。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多, 基础性强, 如果讲解过细, 学生记忆效果欠佳, 甚至产生厌烦感;讲解简单, 部分学生会理解不到位, 在后续实验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在样品测试过程中, 教师先做演示实验, 学生2~3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实验。为确保实验在有限时间内顺利开展, 在实验讲解过程中, 教师通常已经将实验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感受到实验仪器的先进性, 但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没有完全掌握, 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1.4 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 考查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并进行课堂总结, 要求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但是存在部分学生书写不认真, 数据处理不规范, 甚至抄袭现象。

2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2.1 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 结合我校医学专业特点、现有实验条件以及实验课程要求, 对实验内容、实验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 保留一些经典、成熟的项目, 增补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项目, 如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HPLC法测定头孢拉定的含量、头发中锌含量的测定等;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实验项目, 如药用明胶硬胶囊壳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等[2]。这样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 编写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

2.2 强调课前预习, 确保预习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预习质量, 首先,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 组织学生参观下一个实验项目所涉及的仪器,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仪器, 同时给学生简单介绍该仪器的相关信息及作用。其次,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类搜索引擎对该仪器进行全面查询, 充分了解该类仪器的功能、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并书写预习报告。最后, 制作相应仪器的flash动画或操作视频, 上传至公共邮箱供学生下载学习, 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播放, 通过观看这些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加深对仪器的印象与了解, 确保预习质量[3]。

2.3 强化动手能力, 规范基本操作

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对照仪器认真讲解该仪器结构、实验准备 (包括开机预热、样品制备等) 、样品检测、数据处理以及后续的仪器维护保养等内容, 并做演示实验。在小组实验时, 对仪器设备数量较少的实验项目, 适当增加学时数并减少每批实验人数,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样品分析方法, 了解仪器设备的应用范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教师进行指正,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建设开放实验室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可根据专业特点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常是教师给出若干题目, 学生根据意愿选择其中一个, 选择相同实验项目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实验小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法;同时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设计实验路线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最后在教师协助下完成整个实验。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开放实验室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实验仪器,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选择实验内容, 设计实验方案, 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5]。但在开展设计性实验之前, 必须考查学生对仪器的掌握情况, 以防学生操作不当, 导致仪器设备损坏,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后续实验的正常开展。

2.5 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为了真实反映学生对仪器分析实验掌握程度, 将实验课成绩调整为3部分, 即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纪律、技能操作) 占40%, 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各占30%。技能操作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设备操作的规范程度及掌握程度;实验报告成绩主要包括4方面, 即实验预习是否充分、书写是否规范、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是否正确;期末考试是以所开设实验项目为基础, 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掌握情况。这样既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又能督促学生把整个仪器操作温习一遍, 以考代学, 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6]。

3 结语

通过对我校医学类仪器分析实验课改革, 不仅使学生对仪器有全面的认识, 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医院、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学、卫生检验工作, 或通过进一步深造从事医学科研工作。

摘要:针对民族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 实验项目单一, 教学方式简单, 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实验教学要求及现有实验条件, 对该课程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既能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资源, 又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民族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华杰, 刘昭地, 盛良全, 等.高校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设置现况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 2012, 35 (2) :85-87.

[2]崔颖, 高颖, 赵莹, 等.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3) :101-102.

[3]李爱峰, 孙爱玲, 柳仁民.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大学化学, 2012, 27 (5) :26-28.

[4]董艳辉.提高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效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 :110-111.

[5]崔连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20 (2) :189-192.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7

体内药物分析是随着临床药学、生物药剂学和分析新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鉴于其在链接药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医药院校已面向药学及药物制剂专业开设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体内药物分析知识体系繁杂, 囊括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分析化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多方面。同时,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除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外, 还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科研作风。近年来, 关于体内中药活性成分、多组分的分析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体内药物分析, 还需结合中医药院校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除了介绍化学药物的体内药物分析内容及研究方法外, 还应结合中药自身特点, 开展体内中药活性成分及多组分的分析内容及研究方法的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课程特点及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知识背景, 以培养中药特色型及创新型人才为导向, 统筹兼顾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间, 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就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过程的体会, 结合其学科特点谈谈体内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看法。

1 注重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讲授

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 其发展离不开仪器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临床药学等学科的支撑。同时, 体内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临床药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由此可见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课程间联系密切。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相关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分析方法的教学, 还应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经时变化过程、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治疗药物监测等相关基础知识。这样,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 才能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因此, 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安排了3 个专题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讲解, 包括: (1)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分析技术, 重点回顾了学生在仪器分析、药物色谱分析中所学习的光谱、色谱及各种联用技术, 重点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 药物的体内过程, 重点回顾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课程中关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相关知识; (3) 治疗药物检测, 重点介绍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之间的关系及血药浓度的检测在临床个体化给药、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上述3 个学科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 可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素养

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尤为重要。此外, 不能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看作是简单的实验技能培训, 而是一种实验技能及实验素养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结合相关实验技术的影像视频资料, 让学生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后, 分别开展血浆品前处理、血浆样品中药物浓度方法及测定3 个验证性实验, 锻炼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此外, 在实际教学中, 还增加了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性实验中, 教师将学生分为4~5 人为一个实验小组, 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 布置学生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调研, 写出预习报告, 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 布置学生完成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及黄芩素的HPLC测定方法的设计, 包括血浆样品的处理、提取回收率的考察、方法学的考证。完成此项研究内容后, 学生对已获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血浆样品进行测试, 最后完成分析报告。由于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验课时较为紧张, 教师不规定具体的实验时间, 鼓励学生通过学生开放实验室, 结合自己的空余时间, 合理安排综合性实验的时间。但对学生的最终实验结果严格考核, 需要学生将所得原始数据、原始图谱等一一拷贝至实验带教老师处, 并对研究小组中各成员对研究内容的贡献进行归属。通过这些教学手段, 发现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基本科研素质得到了较大的锻炼。

3 注重中医药院校学生知识背景, 拓展中药体内药物分析相关教学内容

近年来, 中药体内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药体内药物分析也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中药分支, 作为中医院院校的学生, 也应该掌握中药体内药物分析的相关研究进展。由于许多专业课已经涉及了中药药剂、中药药理、中药化学等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医药研究的部分知识, 而采用的体内药物分析还没有中药体内药物分析的相关内容。因此, 在此部分内容的讲授中, 教师结合中药的特点, 如成分复杂、成分间结构差异大、含量差异大、标准品不易得到等特点, 着重介绍中药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药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研究方法。

另外, 笔者还通过布置学生查阅中药体内药物分析最新发表的论文, 鼓励学生结合体内药物分析所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对该论文进行消化、吸收, 并进行相关学习心得的书写, 最后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

4 注重体内药物分析相关前沿技术的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及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为体内药物分析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撑。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研究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将相关研究技术分为微透析取样技术、固相萃取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4个专题, 将班级学生分为4 个研究小组, 布置同学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 经查阅、整理、消化相关文献, 完成一篇阅读心得及学习交流, 通过此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此外, 笔者还通过制作相关研究技术的实验操作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 使学生对体内药物分析的具体研究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以上方法,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体内药物分析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还增加了学生对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兴趣,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 注重体内药物分析课程考核的多样性

由于体内药物分析的自身特点, 仅仅通过一张试卷的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笔者结合实验成绩、实验技能考核、文献阅读数量、文献阅读心得质量及最后的考核, 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并增加实验成绩及技能考核的比例,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为后续的工作及研究打好基础。

6 结语

中医药院校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结合所教学科特点, 将相关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同时, 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使得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不仅能体现中医药的特色,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好枝.体内药物分析[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2]杨燕云, 许亮, 张振秋, 等.体内药物分析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2) :69-70.

医药院校仪器分析教学 篇8

1 分析化学的特点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以及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环境等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学习的基础。也是检测相关专业设备的基本方法,在这些专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 - 5]。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在分析化学中所用的方法和仪器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要求所用教材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而学生普遍反映此课程知识点多,各分析方法间联系不明确,并且实验仪器此前接触少,对仪器的感性认识和实验原理缺乏,导致学习兴趣和课堂听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 分析化学和图式理论的有机结合

图式理论,是1932 年由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 《记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学习者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6 - 7]。20 世纪80 年代,Rumelhart又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这一理论,把图式理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 “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 “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即系统深入地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8]。图式理论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 从外界获取零散信息并快速形成概念的能力) 、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及相关专业知识) 和处理策略( 语言知识储备和语言运用技能) 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9]。

图式理论是一种直观、可视化的网状图解,以放射的形式将各部分连接起来,犹如人大脑神经细胞,把分析化学及实验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线状网格和简单的文字有序的关联[10 - 11]。笔者经过教学经验分析,认为分析化学作为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学生学习目的在于应用而非仅是记忆,也就是利用分析化学及仪器解决实际生产中产生的科学问题。因此,需要对分析化学及实验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可以用其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而作为教师,如何将分析化学及其实验部分进行分解,并使各知识点进行串联,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作为接受知识的学生,要大胆的尝试和运用图式理论围绕教师提出的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设计,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3 图式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谢庆娟主编的分析化学的教材。全书主要包括绪论( 第一章) 和仪器分析概述( 第五章) ,主要介绍了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意义、任务和特点。其余的十二章内容为药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铺垫工作。根据图式理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对课程进行分析后,先将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形成主干,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解形成分支,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见图1。

根据测定原理不同,可将分析化学化学分为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是以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应教材第六章至第十四章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进一步细分,化学分析为滴定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可分为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和结构分析,如图1 中第二层。然后依据分析方法不同而分为: 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 第四章) ; 电化学分析包括点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伏安分析法( 第六章) ; 光学分析包括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 、荧光分析法( 第八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 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 ; 色谱分析包括经典色谱法(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二章)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三章) ; 结构分析包括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 第十四章) ,如图1 第三层所示。本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分析化学已经突破了纯化学领域,而是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及精密仪器制造科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分析化学在鉴定物质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组分相对含量以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等方面的重要性。最后一层次,明确分析化学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通过这三种分析方法的串联,使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应用更加清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牢固建立“量”的概念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图式理论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将原教材按章节顺序平铺直叙,改为按不同层次及横纵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并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将整个知识点进行串联,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激发其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 图式理论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就是让学生学习完相应的理论课程后,就某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结构图,如图2 所示。学生将实验中需要的知识点逐一列出,如基础知识、实验部分、基本操作等,而且每一部分都在相应的文本区中标明对该知识的理解[12 - 14]。

通过在本专业学生中进行图式教学法,让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再据此图形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并分别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而学生对此教学法学习兴趣高,能将知识点细化分解,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将所学的知识反馈到实验中,能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在分析化学及实验教学中引入图式理论,将相关内容利用图示勾勒出来,教师根据图示将整个课堂教学串联起来,有利于突出课程内容重点和要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图示对课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加工整理,从以往记录老师讲授的所有内容,转变为依据图示记忆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因此,图式理论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成功应用也将推动图式理论在其他学科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为了提高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及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采用“图式理论”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而优化教学,转变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院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探索。

上一篇:集中监控网络下一篇:小分子干扰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