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变局

2024-09-27

生物医药变局(共9篇)

生物医药变局 篇1

新版GSP将药品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纳入适用范围, 明显提高了对医药物流的要求, 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6月1日, 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以下简称新版GSP) 正式实施。“最近公司在参加认证考试, 正在争取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新版GSP认证的公司, 一来可以获得政府奖励, 二来也能提高公司的美誉度。”近日, 南通苏中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药品第三方物流运营总监邓杰山向记者介绍, 江苏省的药监系统将对首批通过新版GSP认证的公司给予奖励和扶持, 同时市级和县级药监部门都有配套奖励政策。

由于新版GSP对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并明确将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及物流等相关活动纳入适用范围, 因此在医药物流领域引发了激烈反响。“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 新规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 导致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尽管业界有部分企业对于新版GSP的监管执行和执行力度仍持怀疑观望态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今后医药物流行业要强制执行新版GSP, 而且执行力度也会逐渐增强。

行业门槛提高

新版GSP一经实施, 就引发了医药物流界的轩然大波, 正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医药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了, 对物流服务的软硬件及质量要求都提高了, 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加大投入, 物流成本肯定会相应增加;喜的是新版GSP明确将医药物流纳入适用范围, 新版GSP标准和要求的提高, 势必引发医药物流行业新一轮的洗牌, 行业企业也将迎来行业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新版GSP对医药制造企业的要求提高了, 新规出台以来我们所有的药品资料都要重新备案和录入, 同时对医药物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云南白药一位物流负责人告诉记者, 新版GSP要求非常严格, 需要从药品生产企业到物流企业的共同改进和提高。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汤开律总结认为, 新规对于医药物流要求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冷链管理、现代化物流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三个方面。

新版GSP对于一些医药物流企业而言, 无疑意味着挑战和考验。成都一家医药物流公司的负责人直言, 近期他们公司在北京就遭遇了一些新规引发的问题, 比如药品运到北京后车辆被管制了, 不是厢式货车或冷藏车运输的客户不收货等。“这种影响首先在北京尤为明显, 其他地方目前还不明显。”但他认为, 其他城市也将陆续面临类似问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国庆介绍, 新版GSP借鉴了国外药品流通管理的先进经验, 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 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仓储温湿度自动检测、药品冷链管理等新的管理要求, 同时引入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内审、验证等理念和管理方法, 从药品经营企业人员、机构、设施设备、文件体系等质量管理要素的各个方面, 对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销售、运输、售后管理等环节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新版GSP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提升了企业经营的软硬件标准和要求, 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 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有助于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提高市场集中度。在软件方面, 新版GSP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或者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对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记录、凭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详细要求, 并强调了文件的执行和实效;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质管、验收、养护等岗位人员的资质要求。在硬件方面, 新版GSP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着重规定计算机管理的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对药品仓库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 对仓储环境实施持续、有效的实时监测;对储存、运输冷藏、冷冻药品要求配备特定的设施设备。

此外, 针对药品经营行为不规范、购销渠道不清、票据管理混乱等问题, 新版GSP明确要求药品购销过程必须开具发票, 出库运输药品必须有随货同行单, 并在收货环节查验, 物流活动要做到票、账、货相符。针对委托第三方运输, 新版GSP要求委托方应考察承运方的运输能力和相关质量保证条件, 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委托协议, 并要求通过记录实现运输过程的质量追踪。针对冷链管理, 新版GSP提高了对冷链药品储存、运输设施设备的要求, 特别规定了冷链药品运输、收货等环节的交接程序和温度监测、跟踪和查验要求, 对高风险品种的质量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配合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对执业药师配备的要求, 新版GSP还规定了药品零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应当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 负责处方审核, 指导合理用药。

李国庆同时对新版GSP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解读。他指出, 新版GSP是药品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同时也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 也应当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李国庆表示, 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涉药物流等的相关活动纳入适用范围, 是GSP为适应新的要求, 弥补监管工作空白, 实现对药品流通全过程监管的重要修订。

物流成本增加

根据新版GSP的要求, 医药制造企业要对物流供应商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包括硬件设施、冷链管理、仓储和配送的温湿度控制、票据的管理、信息化及各岗位任职资格等诸多方面,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药物流企业来说, 随之而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那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物流成本相应增加”。

民航快递有有限责任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 “医药生产企业向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意味着物流企业向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为达到新版GSP的要求, 物流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那么物流企业因此而增加的成本和投入如何摊消?医药生产企业是否愿意为达到新版GSP要求而付出更多的物流费用?她认为, 在当前医药物流发展的现状下, 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物流企业需要找到一个服务和利润的平衡点。

邓杰山则以他们公司为例进行了大致的估算, “新版GSP对于医药物流成本的增加, 仅从严格满足药品仓储的温湿度要求这一个方面看, 公司因空调运行而增加的费用一年就达到300多万元。”他无奈的表示, 目前医药物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流通环节成本的增加不一定能转嫁出去。“对于很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的医药物流企业来说, 增加的成本如果不能转嫁出去, 就会进一步压缩中间流通环节的利润, 无异于雪上加霜。”

“全程冷藏和恒温的仓库确实是存在的, 也能达到新版GSP的要求, 但由于成本原因, 目前这种仓储主要用于储存国际进口医药原料及药物。”中外运空运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他们公司有一个2011年建成的仓库位于天津机场, 已经通过了GMP认证, 目前主要用于存储胰岛素, 温控要求是2~8℃恒温。为了保证存储的恒温条件, 仓库配备了16个温度探头用于监测温度, 当温度达到恒温范围的边界时IT系统会发出预警, 同时还要求最大限度减少药品从仓库搬运到冷藏车的过程中的冷量流失, 并考虑采用备用电机或电源, 以应对该区域内可能突发的断电情况等等。

吉林一家医药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们公司完全按照新版GSP要求从事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 从仓储条件、叉车到配送车辆等, 同时冷藏仓储也按新版GSP要求进行定期测验, 并且达标的自有车辆配送可以覆盖到乡镇。但这样的达标条件却是“叫好不叫卖”, 目前公司的医药物流一直在亏损运营。究其原因, 他认为源于“政策有时候光打雷不下雨”。

“目前, 国家对于新版GSP的执行在监控上存在很大漏洞。我们通过大投入已经具备了达标的硬件设备和服务, 投入很大成本, 回服要求也相对较高, 结果仓库利用率却很低, 根本‘吃不饱饭’。”他对记者说, “有些医药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为降低, 成本更多采用自有的不达标仓库, 或是找价格低廉的个体司机进行配送, 更倾向于采用不达标但价格很便宜的物流服务。”

在他看来, 医药物流企业尤其是专一做医药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按照新版GSP要求进行大投入前最好与生产企业达成默契, 即在物流企业投入之后生产企业最好能够与之建立后续合作关系, 而不是完全以价格为导向去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目前, 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不缺资金和达标的项目, 缺乏的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和政策执行这三者之间的配合默契。“如果政策的监管执行不到位, 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只有新政策的强制执行, 才能使新规真正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此,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 将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措施, 严格监督实施新修订药品GSP, 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规范药品经营行为, 切实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云南白药本身也成立了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新版GSP的实施同样使我们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为我们物流公司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云南白药上述负责人表示, 作为医药生产企业, 他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新规带来的挑战。“目前,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 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增加的成本较难摊销出去。”但他同时认为, 医药生产企业下一步也可能会有相应政策和措施, 以满足和平衡双方的需求。“医药生产企业要更多地跟物流及配送企业协调配合, 毕竟物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药企业的服务质量, 可以说物流服务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医药企业本身也需要服务质量好的专业性物流服务来提升企业形象和公司品牌。”

此外, 他提出, 在新版GSP实施之后, 经过行业洗牌和市场的优胜劣汰, 具备第三方物流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数量会大大减少。而医药制造商需要的是专业化、集约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 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届时, 能够生存下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会很明显, 也自然会成为供应链上具有更强议价能力的一环。

加速行业洗牌

“新版GSP的实施将带来医疗物流行业的洗牌。”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分析认为, “新规提升了行业的门槛, 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清除出去。”

河北邢台一位医药物流园的投资人士同样认为, 新版GSP的实施必将带来行业洗牌。他认为, 现有的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在未来几年至少要减少一半。“国家实施新版GSP的目的, 一方面是医药行业目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而药品是影响民计民生的大问题, 新规在于保护老百姓的安全用药;另一方面也希望提高行业集中度。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共有13000多家药品流通和经营企业。”他告诉记者。

事实上,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洗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些外资巨头不但看好我国医药物流这一相对高端的市场领域, 而且积极开始市场布局。国际快递巨头UPS和DHL均已将医药物流列为其在中国优先发展的行业。5月30日, UPS宣布在浙江杭州的医疗保健仓储中心正式开业, 并称该仓储中心已达到新规的严格要求。

“新版GSP肯定会加速行业洗牌, 几家参与牵头起草新版GSP的国有龙头企业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布局了。”邓杰山分析说, “当正规军和游击队‘打仗’的时候, 会希望标准和门槛高一些, 这样剩下来的肯定是占据先天优势的政策垄断性企业。小企业要么走合并之路, 要么走差异化之路。”

汤开律提出, 新版GSP将影响业界向技术更高、管理更规范的道路迈进。对九州通而言, 由于前期规划具有较远的前瞻性, 因此新规考验的并非软硬件设施方面, 更多的是公司的管理体系建设, 新规促使公司更加规范操作, 更加注重细节。他认为, “新规将会使更加规范、更加先进的医药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品牌竞争力。”

尽管深感新版GSP的挑战, 但邓杰山同时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说, 公司最近又投入了几千万元建设全自动的立体医药仓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增加投入, 因为新规也会带来发展机遇, 新版GSP标准越高, 对医药物流专业性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小企业和不规范的企业就会越来越少, 行业的纯净度和集约度也会越来越高。”在他看来, 现代医药物流的最终发展方向是药品第三方物流, 而像他们公司那样专一从事医药物流的公司, 只要继续秉持专业化、集约化的理念, 未来将面临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药变局 篇2

南非有一座金矿,一开始采矿的人很多,采购矿石的人也很多,矿石贸易就大张旗鼓的做了起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淘金,而矿藏越来越少,采出好矿也越来越难,自然采矿也越来越辛苦,就有人开始用普通矿石来滥竽充数来出售,本地的矿产业信誉度也逐渐降低了,后来,这里的矿石再也无人问津了,

对比国内的医药保健品招商市场现状,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一开始,,科技含量高、市场定位准确的产品是主流,随着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优良表现,特别是伴随当年“春天模式”制造的招商神话、“哈慈V26”、“太极曲美”开创的代理权竞标奇迹等等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都希望在这个横空出世的大蛋糕前分得一杯羹;更有甚者,把以前的招商理解为“空手套白狼”、“蛇吞象”,认为只要有一个产品,靠三五条枪,一条电话线,登上两期广告,也能换得“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样,一大批作坊式的招商企业应运而生;可想而知,这样一批企业只能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饭”,生产出的产品,只能是单层次、低水平重复,整个招商市场的产品“鱼目混珠”,作为挑选产品的代理商来说,自然就会增加分辨的难度,继而感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了。

另外,厂商双方的利益不同步也是导致现在招商市场普遍不景气的重要原因。厂商双方都以盈利为目的,双方均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所以招商模式又叫“双赢”模式,但实际合作中真正的双赢几乎是凤毛麟角。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市场开拓上,而是陷在了双方的勾心斗角上。从一开始的招商阶段,因为商家的选择面越来越广,而且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自然对产品和项目有很高的要求,除了产品本身,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实惠,例如营销方案、市场支持、个性化服务,有些要求本身已超出厂家的实力范畴,但厂家为了眼前的招商成功,一些明显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承诺就被臆造了出来,例如一开始承诺央视卫视广告投放,全国范围内的促销活动,知名专家的个性化支持等等;这样包装出来的东西就像阳光下的泡沫,表面看起来五光十色,但一遇风吹草动就逃不了破灭的命运。所以过度承诺无异于自杀,这点大多数企业主未尝不知,但他们往往存有侥幸心理。笔者曾经认识这样一家企业老板:他把过度承诺比喻为慢性毒药,他认为这颗毒药是否能控制住毒性不发作取决于招商的绝对回款量,回款量越大,毒性发作的几率会越低,好比把一颗毒药放到一江水里或一海水里,它的毒性就会很低。因为高回款额可以解决商家的诸多要求,甚至高额的广告投放。这家企业就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勉强维持了一年,销售额似乎上去了,但最后企业不但毫无利润可言,所有经销商也怨声载道,最后企业只好关门大吉,

这种透支承诺导致的信誉危机成了医药保健品招商的主旋律。在大多数行业人士中普遍认为招商市场江河日下,很多各种名目的“招商突围”、“95%的招商不成功的解决之道”充斥行业内的各大媒体,对这个行业的悲天悯人甚嚣尘上。好象整个招商行业已经世界末日,行业洗牌刻不容缓。但笔者以为,作为行业人士,大可不必这么悲观。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新的营销模式和产品不断涌现,一方面市场经济催生的投资神话的不断诞生,为一大批后继者树立了典范,大量有志于打造自己的事业平台、寻找新的商业机遇的投资人应运而生;就像一对对尚待撮合的姻缘,一家有女初长成,待字闺中人未识,一家,千里姻缘只待一线牵。所以招商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趋势会越来越广阔。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每年全国各地各种名目的医药保健品交易会或展销会像雨后春笋一下子冒了出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参展厂家越来越多,一方面寻求新的项目和新的发展方向的商家也越来越多。笔者在很多展会现场经常见到这样有意思的一幕:一些代理商打扮的人,刚从会场或主办宾馆出来,手上、肩上甚至背着大兜小兜刚刚收上来的产品资料,一边气喘吁吁,一边不断把各厂家促销员发的资料往兜里塞,旁边他们的朋友叫他们拿不动就不要了,他们回应说,这年头找产品真不容易,还是多收集一些回去对比对比,一定要找一个产品做做,否则今年又白瞎了。在一声声叹气和摇头声中吃力的去了又来,络绎不绝。

亡国论?速胜论?

宝怡:紧跟市场变局决胜变局市场 篇3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于1990年的深圳市宝怡珠宝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在市场变局中得以成长。

市场兴民企生

没有技术,没有工艺要求,产出多少消耗多少,甚至连掉了锆石的戒指都被哄抢一空,这便是当时中国珠宝卖方市场的真实写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982年同家开始放宽黄金内销政策,犹如打开了黄金消费市场的闸门。

随着黄金市场日益高涨的购买需求,在计划经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下,黄金珠宝的加工和销售仍然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供需状况严重不平衡,这些市场现状,时刻撩拨着民营企业家敏锐的市场神经。然而黄金生产严格的审批制度却将民营企业家隔绝在了黄金生产加工的大门外。

在深圳经济特区这块神奇的热土上,一切皆有可能。“挂靠国企”经营,为民营企业经营黄金生产加工带来了一丝曙光。特事特办的特权,让深圳民营企业面对重重困境依然能够在国企大树下安然成长。

简单的切割制模,飞速旋转的砂轮,两点一线的流水生产作业,两三个工人,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珠宝加工厂的全部。深圳珠宝便是从这里开始萌芽,深圳珠宝的从业者便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单纯而快乐的劳作着。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国企大树的庇荫和滋养,给了民营企业存储力量的机会,民营企业才能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渐行渐远,并成为取代国企的新经济动力。

宝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生息。

市场变民企兴

上世纪中后期,国家从计划经济为主导,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许多领域的国营企业渐渐失去往日华彩,呈现不可逆转的颓势。此时民营企业却犹如神助般迅速发展壮大。

据了解,宝怡珠宝董事长周厚躬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入行,80年代末开始经营小加工厂,从最初几个工人发展到1995年迂址至水库新村新厂址时已有近两百人。

1996、1997年众多民营珠宝企业相继成立,此时真正意义上的深圳珠宝才开始扬帆肩航。时间的脚步无法阻挡中国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在经济体制调整处于不断摸索和推进的过程中,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政策并不很明朗的前提下,无论黄金还是镶嵌首饰,业者均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沿,凡事皆有可能的深圳,因其得天独厚的政策区位优势,民营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上世纪末,由于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痼疾,与民营企业相比,缺乏活力,部分国企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营黄金珠宝企业在这样大环境影响下,亦受到冲击,很多企业纷纷转制。与此同时国家对黄金加工批发政策的进一步放宽,给民营企业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政策环境。

当黄金珠宝企业难以为继之时,民营黄金珠宝企业得到了进一步向上的发展空间。

但是,1998年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着实让蓬勃发展的黄金珠宝行业惊出一身冷汗。据周厚躬介绍,当时因为中国经济并未与国际全面接轨,宏观调控实现软着陆,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并未造成损伤。对于羽翼日渐丰满的民营经济来说,并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由于国家政策的合理调整,消费市场热度的持续升温,给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绝佳时机。

恰恰是准确地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众民营企业家才能在2000年前后,将过去十年间积攒的力量完全释放,成就了他们的原始积累,初步形成了规模,为以后的大展拳脚埋下伏笔。

求革新练内功

周厚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当时的黄金很便宜,又没有什么费用,成本200多的可以卖到400块,零售的毛利率差不多有40%。因为回报率高,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管理,大家就只知道一味往前冲,能产出多少就是多少,一门心思钻研怎样加快生产流转速度,不会去考虑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相关领域完全是空白。”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珠宝业在销售和生产工艺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技术、设备、人才方面的不足,让初具规模的深圳珠宝民营企业显得艰涩难堪,只能依靠外援。

周厚躬表示,“当时设备是从意大利和德国引进的,而技术人才多从香港方面引进,在经营模式上也多效仿香港的品牌。但是香港的一些经验到了内地后是严重的水土不服,经过这些年内地珠宝在产品销售、生产工艺、设计理念方面对原技术改良和创新的基础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内地经济逐步开放的机遇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时,部分香港制造业便渐次转移到内地,引领了内地制造业的发展,并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后盾。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不通都曾经成为交流沟通的障碍,然而在那个改革主流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任何的障碍都会被改革大潮所淹没,成为时代的点缀。

据了解,由于当年香港技术人才的转移,以及后来香港本土人员从业意愿的降低,来深的香港师傅大多已在深圳落地生根,并传授先进的珠宝生产技艺,为深圳珠宝后续在亚洲乃至世界黄金珠宝行业扩大影响力,营造了可能性。

黄金珠宝市场需求不断旺盛,先进生产设备不断从国外购买,高端人才不断从香港引进,大批廉价城乡务工人员不断向沿海城市转移,给民营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从引进模仿到自成体系,深圳珠宝在技术领域的革新,为从事珠宝加工的民营企业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识时局守当下

“1992~1995年,受市场萎缩影响,行业发展相对进入下滑期;1996~1997年进入市场培育期,民营企业平稳发展。1998年市场经济作用下国企的自然退出,以及政策的放松,给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彼时行业发展周厚躬如是总结,“直到2000年,业内的先行者大部分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自2002年黄金交易所成立到2011年,深圳黄金珠宝乃至于中国黄金珠宝市场,又完成了新一轮的增长。”

nlc202309031518

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优势资源有必然的联系,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想要发展,必然要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宝怡亦然。

周厚躬表示,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宝怡所积累下来的最大财富,便是人脉。回顾来时路,真正做大做强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当时历经时代洗礼依然屹立的中流砥柱,都是曾经和宝恰一道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些战友情谊支持,对宝怡在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周厚躬中肯地说:“现在的市场,经过了2002~2011年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犹如穿缟之箭,势头渐弱。宝怡目前要以守为攻。但是,这种‘守’绝不意味着‘退’,而是要夯实基础,整合现有资源、调整内部结构,稳步前进。”

在这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局中,宝怡做到了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进退有度。

链接

周厚躬访谈录: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述上世纪90年代珠宝行业概况。

周厚躬:早年做珠宝首饰还是卖方市场,市场供不应求,生产厂家很少,主要以贴牌加工及港资在深设立加工厂为主,依靠客户来料来图加工或在境外购买K金空托来满足客户对款式的需求,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到了1990年以后,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有了一些简单款式的研发。这个时候的产品,以红蓝宝、低价位的半宝石,以及黄金饰品的设计为主,市场对设计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往往借鉴几个外单的款式足以应付国内市场的需求。当时整个珠宝设计产业也是处于一种纯模仿的初级阶段。正是这些早期的珠宝加工厂,成为了如今深圳珠宝企业家的摇篮。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要介绍宝怡的成长轨迹。

周厚躬:1990年左右,宝怡开始在珠宝行业慢慢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到1995年的时候,宝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市场也有一定的认知。面对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宝怡把握住了市场脉动,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宝怡正是因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国情国策的保障下会比国外的市场更加稳定和庞大,所以,宝怡将主要发展方向定位于国内市场。在材质选择上,因为当时没有钻石,宝怡和国内的市场选择都相对单一,主要是黄金和红蓝宝石。一直到2000年,钻石比例明显加大,钻石镶嵌产品也渐趋成为重心。

2005年宝怡将品牌定位为——“珠宝综合服务提供商”,开始清晰了自己的发展重点和品牌方向。像大部分企业一样,宝怡也只是从最开始十几个人的小作坊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近千人的规模。宝怡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是和行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从创业初期的卖方市场到金融风暴对行业的冲击,再到意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宝怡一直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命脉成长。

《中国黄金珠宝》杂志:请简单介绍下您在行业中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

周厚躬:我是1986年进入珠宝行业的,当时年龄还不到20岁,在行业内最早建立的一家珠宝工厂里做学徒工。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亲戚在做珠宝这行,就这样被指引着进入了珠宝行。在做学徒工的过程中,我渐渐了解了整个珠宝生产的流程,那些日子让我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所以也一直努力着。

长期以来,我发现珠宝卖方市场毕竟不是长久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一定会对设计和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于是当时我就在想,如何将产品研发制造得更加精致,如何在技术工艺上实现突破。在这样的一个认知和思考的积累过程后,1990年我创办了宝怡公司。由于我当时做学徒时在技术上探究得比较多,这也奠定了今天宝怡以技术、工艺为重的基础。

多年来,我倡导宝怡人要坚持“以质量为企业第一生命”的原则,坚信“有精工才有高品质,有文化内涵才有高市场份额”的商业定律,在设计、工艺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融合东方文化神髓与欧洲现代珠宝文化时尚,打造独具匠心的宝怡珠宝产品艺术特色。

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在做珠宝,并且会把这行当做终身事业坚持下去。宝怡也凭借着坚持不懈的设计创新,一丝不苟的工艺制作和高瞻远瞩的创意开发,为消费者诠释出了完美的身心体验,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赞许。

高铁引发的变局 篇4

9月28日, 郑州至武汉的高铁正式投入运营, 意味着连接东中西部的华中高铁网络即将形成。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作为我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中, 北京至广州至深圳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已经运营的郑州至西安、武汉经广州到深圳、武汉至合肥、合肥至南京等高铁连为一体, 实现了中原、长三角、珠三角高铁与西安等西部地区高铁的联通成网。

郑武高铁开通后, 将极大密切河南与周边省份人员、物流、资金、信息的流动, 促进沿线地区旅游、地产、物流、文化等产业的长足发展, 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10月8日, 哈尔滨至大连的高铁试运行, 成为世界上首条高寒区高铁。哈大高铁连接了哈尔滨、辽阳、沈阳以及大连等10座城市。哈大高速铁路通车后, 这条纵贯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的客运专线, 将专门用于旅客运输, 与既有的哈大铁路实行“客货分线”运营, 有效缓解沈铁运输紧张状况, 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 我国高铁建设正在大步迈进, 一方面, 使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极大扩充, 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 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 使与高铁并行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 推动我国铁路主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释放运力降低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时期, 我国物流业在人口红利减少, 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进入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转型期, 而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这一历程。

根据规划, 到2020年我国新建高铁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 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 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这将在极大程度内降低人流和物流成本, 使经济发展中的流通环节大大缩减。

从欧美等高铁发展较早的国家看,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物流企业产业升级, 而我国各地的高速铁路通车, 同样被周边现代物流企业寄予极大期望。

在国外发达国家, 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例约6%, 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近22%。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 首先带来的就是货运能力的释放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根据测算, 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

以已经开通一年多的京沪高铁为例, 在未开通前, 京沪线既有铁路的利用率已处于超饱和状态, 有26%的区段运力利用率达到100%, 73%的区段运力利用率达到90%。其开通后, 京沪线释放的运输能力每天可增运货物14万吨, 年增加货运能力约5000万吨。实际上, 京津、胶济、武广、郑西、沪宁5条高铁在投入运营后每年释放的既有货运能力已达2.3亿吨, 使得长三角、环渤海及沿线地区的互动成本降低, 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将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在一起, 减少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

改变布局延伸产业链

高铁发展刺激了沿线区域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我国投资的空间结构随着时间距离的缩短也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进而引起物流的区域结构发生一些空间变化。“十二五”期间, 我国临近省会之间一个到两个小时交通圈完全可以实现, 人员的交流促进了地区的产业发展。

高速铁路在改变了我国客运的同时, 也正改变着高铁沿线的产业与物流布局。

高速铁路的开通, 使得铁路货运能力增强, 运输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这种优势驱使着不少物流公司更加关注高铁的发展。而高铁带来稠密的人流、便捷的交通及完善的商业配套, 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投资的新方向。由于原来大城市货运一般都到地方中转, 我国不少地方高速铁路站建成后, 原来大城市的客运站变成货运站, 物流企业就不用再到地方火车站去中转, 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据了解, 早在两三年前, 我国就开始有不少物流企业陆续在离高速铁路站点不远的地方落户。

同时, 福厦高铁、京沪高铁, 还有即将全线开通的京广高铁, 将使我国高速铁路变成为打通珠三角、长三角两大区域的经济新动脉, 同时也为中西部城市提供了新的出海大通道。海西、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物流布局与区域产业合作迎来新的机遇。

此外, 穿行于我国城市间的高速铁路, 正促使物流企业重新核算货运成本。在我国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高铁的飞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我国的资源优势, 在未来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财富再分配的新的条件下, 我国物流业的产业链也将得到延展。

不过, 也有相关专家指出, 对我国现代物流企业而言, 机遇的背后还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物流区域产业竞争, 这是因为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让物流更加便利的同时, 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更优越的区域聚集, 而目前我国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不会放过高速铁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沿线布局工业园区, 以低廉的土地、人力成本来吸引投资。

带来新的物流挑战

高铁运输的能力不仅能实现“客货分流”, 缓解货运压力。同时, 还可以将铁路运输与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结合起来, 实现“无缝连接”。

从目前发展迅速的海铁联运来看, 国内不少从海外运输机器配件的物流企业走港口航线后, 再由货车运至内地, 急需的零部件只能选择空运。而高铁的开通, 货物就可以从我国的航运港口物流上岸, 通过高铁开通所释放的铁路货运运输至各地, 使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利用高速铁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但是, 高铁的发展也给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挑战。它带动了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 使物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此外, 高铁发展加速了市场经济国际化进程, 使现代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会加剧部分行业的竞争, 对部分产业的发展形成新挑战。比如, 对公路货运和航空货运中短途市场将带来较大的冲击。根据有关机构测算, 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 航空的优势在中远程运输, 平均航程为1493公里;铁路的优势主要在中等里程的运输, 平均里程为522公里;公路是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 平均里程在50公里以下。

中货航的一位主管对记者表示, 航空公司一部分利润来自货运, 现在这条命脉即将接受挑战, 尽管目前这种影响还只是更多的停留在客运上。然而客运只是这场航线与铁路线竞争的一个小缩影, 随着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布局的成功, 我国铁路运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届时对于中短途航空货运的冲击将会更加猛烈。

业内人士表示, 高铁对于公路货运与航空货运的冲击还不仅仅在于现有铁路运力的释放, 如果高铁可以直接提供货运服务, 其产生的冲击将更加巨大。

此前, 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顺丰快递的一位高管表示, 公司航空货运量的增长受机队规模、时刻等条件限制, 因此正在考虑其他可替代的高速运输产品。

如果高铁可以运行货运, 顺丰将会优先考虑这块市场的发展。该高管认为, 如果高铁能够提供加挂货运的服务, 顺丰的货运增长量绝对够支持每天至少一班次的货运。

对于像顺丰这样有着快速即时要求的快递公司, 铁路部门也在考虑如何满足这类公司的需求。铁道部有关人士透露, 铁路运输部门也拟将此课题列入议程。

实际上, 目前在已经营运的高铁沿线, 已经出现不少高铁速运公司。以位于厦门北站的中国高铁速递有限公司为例, 其网站上公布的服务项目就明确表示, 中国高铁速递即将逐步提供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人性化门到门快递服务。全程采用标准操作流程, 利用庞大的高铁速递网络干线以最快速度, 进行发运、中转、派送, 为广大政务商务等高级用户提供限时专递、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等快递业务。

不过面对来自铁路货运的竞争, 也有专家指出, 航空公司以及公路运输还有相当充足的时间应对这一趋势。

航空货运专家刘海明则对记者表示, 航空货运的优势在于中长途运输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同时, 我国航空运输的主要盈利仍然在客运, 即使航空货运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对于整个航空货运的影响还不足以引起航空业的变革。此外, 高铁直接开展货运服务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将会受到诸多限制。比如, 高铁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客运, 由于高铁沿线各站点的停留时间十分短暂, 是无法满足货运装卸需求的。因此, 即便高铁开展货运也只能停留在始发站与终点站之间, 这就大大限制了高铁开展货运的能力。

总体而言,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对我国现代物流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在扩充铁路运输能力, 为推进传统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 也为提升铁路现代化水平, 为构建铁路物流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并且为提升铁路物流运营管理水平提供了引导。

面对我国高铁建设对物流业带来的影响, 有关专家指出, 我国各地物流企业应当正面迎接机遇, 直面挑战, 应通过建设“高速铁路物流运输思路”, 来接通中西部货源, 打造新的财富高地;在物流企业产业布局方面, 应依附在高速铁路的附近, 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锁定了更快的发展速度, 为我国物流产业提升竞争力加分。

2008’收藏大变局 篇5

当天,单场拍卖会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大关、单幅作品成交价刷新四川拍卖会记录。据天府艺源拍卖公司总经理刘益透露,油画专场成交额为2860万元,成交率高达92.3%;中国书画专场成交额2400万元,成交率82.4%。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将从此次拍卖会开始,已经将买方佣金比例从目前的10%涨到12%。这意味着如果拍得一件10万元的书画作品,以前买方需支付佣金1万元,而从现在起,佣金将提高至1.2万元。在拍卖公司将买方佣金首次上调两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业内不少人都在怀疑市场会受到影响。但火爆的拍卖会将这样的怀疑一举击碎。随即,四川嘉诚拍卖公司艺术总监江虹也称今年春拍,不排除将佣金比例上调2%的可能。诗婢家拍卖公司艺术总监谢小勇也表示将“密切关注”。

艺术品收藏春潮狂涌

新年的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品市场在新的一年里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出现一个个天价记录,“暴富”效应让投资者趋之若鹜,除专业画廊和诸多艺术机构外,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听说风险小、回报高”,对艺术品投资的兴趣与日俱增,也开始大量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

高价成交的背后,还凸现了一批实力藏家重新回归成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事实。过去,成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持续低迷,且不时闹出赝品风波,而北京市场的保真率更高,这导致川内一些实力藏家放弃了成都的拍卖市场,转战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等地。如今,随着川内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和规范,各种拍卖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

除本土实力买家“回归”市场外,外地投资者也开始关注成都市场。天府艺源拍卖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参加公司拍卖会的外地买家“不下100位”,且都是冲着那些名家精品来的。而精品不断创下的成交“天价”也让投资者认识到,虽然收藏市场风云变幻,但真的艺术精品却总能泰然处之。

“艺术品可是硬通货,保值增值功能比黄金还强。”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企业家张先生和朋友一起参加了这场艺术品拍卖会,淘了两张万元左右的书画作品作投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艺术品收藏投资回报率高,加入收藏行列的市民正在成倍地增长。其中,拥有丰厚资金的企业家、以及股票期货市场的获利人士成了主力军。张先生坦言,“现在由于国家宏观调整,新劳动法出台、银行又紧缩银根,很多企业举步维艰,生意的确比前几年难做。股票市场阴晴不定,房地产又说正处于拐点,想来想去,只有炒艺术品收藏要相对稳定些。”记者了解到,本次拍卖会,有部分作品,实际最终流向就是“以个人名义拍得,实际由企业活商家出钱,以公司名义持有,作为公司固定投资的一部分”,这在行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由于现行的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在一次内部拍卖会上一口气拍走近60件作品。“拍卖行承诺‘保真’,其自身也承担风险,拍品至少比较可信。”在场竞拍者表示。拍卖公司则表示,整场拍卖会上不可能每件拍品都是精品,而提出“保真”这个概念,更大的意义在于营造一个诚信的拍卖环境。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艺术品鉴定过程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专家评估制度也尚未建立,对于当代艺术作品而言,保真还可以从源头上把握,而古玩字画方面,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当代名家和有潜力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的升温势头,将有力地印证这一波艺术品收藏的‘大牛市’!”资深拍卖师王济真很有把握地告诉记者。

瓷玉器好日子要到头

与书画市场的“热启动”相比,曾经在过去三年内风光无限的瓷器、玉器古玩的行情,就显得黯淡许多。对此,收藏和拍卖界人士处变不惊,“就像炒股有热点题材一样,前几年瓷器玉器热得发烫,多数珍品已经名花有主,现在市场上真正值得买的此类物件少得可怜,市场肯定要寻找新的热点来释放收藏的热情,满足投资收藏人士的保值增值需求。”王济真如是说。

佳士得中国区业务拓展部董事翁晓惠也对记者说,艺术品收藏的种类很多,关键要看收藏投资者的喜好。现在中国艺术品中好的瓷器越来越少,以后一定会往其他的项目发展,前一段时间文房市场开始活跃,而佛像以及很多还没有成长起来的项目应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漆器、犀牛角、笔筒、文房等藏品就有比较好的前景。她也坦承,“目前书画的热度最高。”

瓷器、玉器之所以低迷,除了上述看法外,还有一个不雅的事实:假货太多。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杨静荣教授,从事古代陶瓷研究三十余年,遍访各地古陶瓷仿制企业。长时间与仿造者直接接触,使他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提及古陶瓷造假,杨静荣教授更愿意用“仿造”一词。“基本上,每个高水平的仿造组织者都会供养两个制瓷环节的技术高手。”杨教授举例说,在景德镇,一位仿造高手以每月每人万元的薪酬,分别供养一个专门研究用料配方和一个进行拉坯的技术人员。“这样下来,成本也随之增高。”杨教授说,由于高仿瓷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每年两名技术工人合作只能完成一件作品,仅他们每年的工资总额就达20余万元。同时,仿造过程的分工逐渐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要价也越抬越高。例如,将新瓶作旧这道工序,在各地已经成为一个谋生的专业,在仿制企业密集的村镇,可以见到满街涂写的“专业作旧”广告,就像大城市中“刻章办证”的小广告。

杨教授说:“一件高仿瓷,市场行价约为五六十万元。”除去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租用窑厂等费用,每件高仿瓷的利润至少为20万元。据说,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件高仿元青花的瓷瓶,在国外就拍出了300余万元的高价,其利润率之高可见一斑。

造假者执著破解了各类最新的瓷器和玉器检测仪。杨教授曾遇到一些陶瓷仿造者向他咨询购买最新的测定年代的仪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破解的方法。“每次科技鉴定推出新的技术,仿造者就会想尽办法找到应付的方案。”他向记者透露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热释光鉴定法被破解,近年来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原料无损测定的新方法实际也被制假者攻克——在造假者的“不懈努力”下,在收藏家面前,瓷器收藏品的信誉的确成了“易碎品”。

中国出口大变局 篇6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的出口遭遇3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2009年,中国的出口增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近10年增长最慢的一年,但10%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相当于日本1986年巅峰时期的出口份额。世行经济学家预测,到2014年中国出口将在全球出口市场占到12%。如保持此增长率,中国有望在10年后获得25%的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从而超过美国1950年在国际市场18%的水平。

中国出口反击破“围城”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同比减少34.2%。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评价说:“2009年中国外贸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既定任务”。但相比之下,他的另一句话更是引发关注——“预计全年出口很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的数据,验证了钟山的预测。

马建堂表示,中国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是一个标准的V型复苏。在出口方面,这种模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但从2009年11月份由降转升,11月份进出口总额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

“中国让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享受了低价的服务和商品。”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于晓华表示。于晓华曾在美国求学多年,毕业后到德国工作,在他的观察中,来自中国的商品,为普通大众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西方国家在依靠中国的便宜产品来补贴他们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于晓华说。有分析人士则就此指出,从某种意义上,中国产品是欧美国家维系社会稳定的稳定剂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

曾经有专家做过分析,金融危机时,人们在家吃饭会相应地增多,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就会有所增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为各国人民提供的大量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在各国克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国出口或强劲复苏

近10年来,中国外贸总额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相当于全球贸易增长的两倍之多。

2009年那场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尤其外贸出口很“受伤”。一直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不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都创下最近10年来的最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果断出手调结构,转变了出口衰退的状况,也让业内对我国出口“问鼎”全球第一有了更多期待。

海关统计显示,在2009年出口商品中,出口退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合计出口6760.2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其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同期总体出口降幅16%的水平。有关方面认为,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超预期的外贸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外贸正在加快复苏,但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超预期的外贸数据也让“我国出口春天将来临”的预判多了事实依据,而这还需要国内外环境和政策的继续利好。

对于2010年的中国经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预测:“今年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不会再是负拉动;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驾马车——投资、消费总体上也将继续保持去年的势头。”

业内还有观点认为,出口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将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一方面,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将为中国出口恢复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对中国整体经济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景可期。

中外合资,全球利益分享

在谈到外贸的双面影响时,马建堂强调,除了要看到中国出口位置的变化,也要看到中国进口位置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也在进口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

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00亿美元,“这说明了中国经济日益扩大的市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说明了中国的投资环境是不断改善的,说明了中国法制建设是不断进步的。”马建堂说。

有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约60%。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出口到世界各地,已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2009年9月,瑞典高科技工业集团山特维克在上海建成了其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座矿山工程机械装配中心,其定位正是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

除直接投资建厂外,设计、销售、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国外企业及个人,都从“中国出口”中获利匪浅。2009年底,福建洛弛制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耐克鞋,登上了“中国制造”的广告。总经理陈英洪介绍说,洛弛已是欧美的一系列著名品牌的合作企业,除照单加工外,很多产品洛弛也参与设计。“2009年,公司引进了好几个国际知名的设计师。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也主动来找我们,想加入我们的团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在全球市场体系中,一国进口能力取决于出口能力。中国出口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对别国同行的排挤,更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会。”

梅新育说,中国加入WTO前夕,西方媒体充斥着中国将夺走东盟出口空间的言论,事实却是中国加入WTO后,跃居东盟成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倘若没有这样眼见为实的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会这么快成为现实吗?”

“中国价格”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的外贸政策定下基调:“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散去的阴霾中,中国出口面临的是一场“突围之战”。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制造”已经摆脱了旧有形象,“中国价格”的竞争力也逐渐显现。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虽然在2009年年底出现拐点,但许多专家预测,这并不意味着外贸形势完全乐观,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乐观中仍应谨慎。商务部有官员曾表示,就出口结构而言,总体出口额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外贸企业的强大,因为在中国的出口中,有六成来自外商控股企业。

就出口产品而言,业内人士认为,特殊时间的特殊产品出口情况不得不考虑。从已知数据背后的情况来看,2009年,西方圣诞节和采购商补库存两大因素在拉动订单增加,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提价难度非常大,除非一些创新和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更多专家学者们对“中国出口或夺冠”的反应是冷静与理智。总体而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来看,中国是“贸易大国”但还称不上“贸易强国”。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题是调结构。对于我国整体外贸出口来说,促进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出口结构调整要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毕竟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势来说,保增长是短期目标,调结构和体制改革是中长期策略。

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而被中国超越的德国,则主要出口装备制成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冲击较小,而由于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全球对装备制成品的需求呈下降态势潘。石因屹此也是,S中OH国O的的一出名口普在通2业0主09年发展较快,会在规模上超过德国。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后期走势如何还有待观察。

马建堂表示要保持清醒的态度。他说:“中国出口规模处于世界第一,是就总量而言的。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还需要优化,中国产品出口背后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提高。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位置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态度。”

变局年的破题之解

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后危机”时期,这对于刚刚问鼎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中国来说,难免将要面临重大挑战。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我预测欧美经济在2010年上半年反弹之后,下半年会有一个回跌,因为这次回升缺乏明确持久的动力。欧美经济中,内部私人经济对其整体是个拖累,主要靠外需拉动,而外需态势并不稳定,所以欧美经济复苏会呈现前高后低。受这种情况影响,中国企业2010年下半年恐怕还得过些紧绷的日子。相应的,外需影响下的就业,2010年上半年可能会继续改善,但下半年情况可能不甚乐观。”

“2010年国家政策扶持重点应放在一般贸易和民营中小企业之上。”对于今年可能面临的出口阻碍,张燕生表示,2010年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减少,应做好充分准备。在金融危机、国外就业同样严峻、对他国商品冲击较为敏感的时刻,出口规模和增速并非首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才更为关键。

一人离去,产业变局 篇7

“随着乔布斯的逝去, 苹果将面临巨大挑战。这将让其他科技公司有机会挑战苹果的权威。”韩国Shinyoung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如此认为。

众厂商重新划地

乔布斯的创新灵魂与苹果的财富紧密结合, 正是由于过于紧密的联系, 也使业界对没有乔布斯的苹果还能否保持创新提出质疑。

在越发激烈的竞争中, 亚马逊公司于2011年底以199美元的极低价格推出了平板电脑Kindle Fire, 有分析师称, 该产品或将严重威胁到已上市两年的iPad的市场地位。对此, Ovum首席电信分析师Jan Dawson则认为, 苹果公司短期内还将会有不错的表现, 因为公司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出的产品, 乔布斯生前都参与了设计。

事实上, 当业界和主流消费者还不认同苹果公司的理念时, 乔布斯以其特殊的能力、天赋、性格将这些理念变成产品并推广;而目前这些理念已经被广为认同, 并产生了众多沿其路线继续创新的潜在超越者, 某种意义上来说, 乔布斯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说, 苹果已经改变了整个行业, 而这种影响也并不会随着乔布斯的逝去而减弱。

正如上述韩国Shinyoung证券分析师所言:“在乔布斯的领导下, 苹果将整个IT产业打造成一个巨大的消费者市场, 并战胜了很多对手。而没有乔布斯, 谷歌、三星、微软与Facebook等苹果的对手现在将有时间重新划地, 并填补市场空白。”

为产业链带来发展机会

2011年, 乔布斯虽然离世了, 但在其引领下的智能终端产业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HTC、三星、诺基亚等终端厂商, 以及莱宝高科、超声电子、水晶光电、长盈精密、立讯精密等产业链上游厂商将长期享受到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不仅如此, 为了弥补手机服务提供商在内容上的短板, 乔布斯为亚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软件开发者打开通向消费者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 在亚洲, 众多公司的财富也与苹果公司紧密相连。

泵车微利时代新变局 篇8

2012年12月,福田雷萨L8系列泵车上市,2013年上半年,福田雷萨泵车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第三。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持续低迷,国际混凝土制造企业向国内进一步集中,国内混凝土机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混凝土机械行业步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福田雷萨新品上市,市场占有率跃居前三甲令人惊叹。人们不禁要问,在经济环境严峻,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福田雷萨何以能破冰而出?是什么因素支撑了这份可持续性的增长?撬动了混凝土机械市场格局的新变化?

一体化的技术基因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依然需要不断创新的产品,产品创新则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驱动底蕴。福田汽车集团副总裁雷萨泵送事业部总裁罗玉良认为,福田雷萨在短期内能够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源于福田雷萨具备能够不断创新的技术基因,这个基因一是基于福田汽车与德国戴姆勒一体化设计的泵车专属底盘,二是投资2.8亿元在德国建立的混凝土机械专业研究院,一体化的研发制造体系使得福田雷萨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提供最专业的产品。

如何用一体化的技术基因撬动市场,并形成独有的竞争力?罗玉良认为,福田雷萨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继承了福田戴姆勒成熟的的底盘技术,并根据混凝土机械和用户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优化混凝土机械专用底盘,这样避免了市场上通用底盘经济性差的弊端。此外,覆盖全国的2000多家福田汽车经销商,国道每百公里的服务站网络,使福田雷萨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与底盘对应,福田雷萨的泵车上装亦毫不逊色,汇聚了国内外300余名顶尖设计专家,由德国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倾力打造,使得福田雷萨的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技术水平始终站在了行业领先水平,并重新定义臂架式混凝土泵车的标准,从而成为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技术的变革者。

做最适合用户的产品

技术变革,其效果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升级方面,如何让用户接受和认可,在产品的研发切入点和技术创新方面同样需要考量。目前,商品混凝土供过于求,导致混凝土生产企业利润急剧下降,如何在微利时代使用户能够创造更多价值,让用户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也在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福田雷萨的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能够让用户的价值最大化?这是在行业变革中福田雷萨必须破解的难题。

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用户的产品。目前,企业能否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开发最适合用户的产品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罗玉良认为,成熟用户在选购臂架式混凝土泵车时,不一定选择各方面最好的产品,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产品,这样可以降低产品投资和使用成本。做最适合用户的产品,从而使得用户的收益最大化。

罗玉良指出,降低设备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是行业微利的形式下用户盈利的基本途径。用户选择泵车专属底盘,在确保与进口底盘相同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势必会降低设备投资成本,缩短投资回报周期,这也是福田雷萨坚持采用国产底盘的原因;此外,福田雷萨针对影响泵车使用成本的油耗、维护保养以及稳定性方面均进行了大幅度的技术改进,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从而提升用户的盈利能力。

香山论剑——开放时代产业变局 篇9

嘉宾:杨锦炎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所长

舒华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史炜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

陈金桥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高旭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肖瑗263网络通信公司副总裁

吴威263网络通信公司总裁助理

导读:

随着6月底, 工信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 探寻多年的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之路亮起了“绿灯”, 同时, 一个“开放的电信业”时代正在走来。本期《趋势对话》栏目与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在香山下共话民资开放与电信变局。

精彩观点集锦:

◆舒华英:当前,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不进则退。此次《实施意见》出台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史炜:当前讨论资本市场的开放, 应该从传统电信业的层面上升到信息通信产业的高度, 从产业链资源配置的角度, 包括银行融资等环节, 制定更细化的政策措施。

◆陈金桥:电信业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 同时还没有达到饱和的市场, 此次民资进入我们要“国进民进”。

◆陈小洪:必须保证网络中立, 无论是国有的电信运营商, 还是民间资本等, 都应该遵守网络中立的规则, 这样才能公平, 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高旭东:引入民资后, 企业要进行思维的变革, 从战略角度出发, 把握机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 将市场做得更大, 实现共赢。

◆杨锦炎:此次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市场, 对进一步推动电信转型、激发市场活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史炜:未来要加强对电信产业演进的评估, 让电信产品的需求市场与电信技术发展相适应。

◆陈金桥:随着民资的开放, 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产业链上三大重要的主体要发挥三种实力, 政府要发挥巧实力, 国有运营商要发挥硬实力, 民企要发挥软实力, 实现良性互动。

◆杨锦炎: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此次向民资开放后, 更多的竞争主体将进入电信市场, 对市场监管确实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监管部门定位要准确, 改变监管理念, 提升监管能力。二是随着通信行业转型带来监管转型。三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大幕拉开, 国进民进

主持人申江婴:近日, 工信部正式颁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指导思想、八个重点领域及相关保障措施, 探寻多年的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之路亮起了“绿灯”。各位专家, 从各自的角度简单阐述对此次开放的看法?

舒华英:当前,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不进则退。此次《实施意见》出台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但随着民资引入, 要进一步从政策上推动网业分离, 否则, 无论是业务转售, 还是其他领域的开放, 都很难真正落实。

史炜:当前讨论资本市场的开放, 应该从传统电信业的层面上升到信息通信产业的高度, 从产业链资源配置的角度, 包括银行融资等环节, 制定更细化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对民间资本的开放, 要注重从政策法规, 特别是法律体系层面去保障, 要建立一个对等、公平的交易关系。

陈金桥:大幕拉开, 主角尚未登场。第一, 从民生的角度, 过去是民生公办, 国有国营, 但民生民办也在探索中, 究竟民生谁办更有效率?并不是民生公办或者国办就一定比民办更有效率, 这是检验机制的问题。第二, 现在大家谈很多“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当前, 民间的热钱很多, 但缺少好的投资机会, 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 从经济角度看对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 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 同时还没有达到饱和的市场中, 我的观点是“国进民进”。

肖瑗:我曾经在国有运营商工作过, 在监管部门通信管理局也工作过, 现在在民营企业工作, 在工作中我有一些体会。首先, 技术的进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 我们要等待机遇、也要把握机遇。第二, 任何企业都是利益驱动, 不要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对立, 政府部门应统一规则、一视同仁。第三, 要结合实际与国情, 做适当的事情。

亮点频频, 规则先行

主持人申江婴:此次, 工信部《实施意见》中的亮点很多。特别是在当前, 我国正在加快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 《实施意见》中提到的驻地网与接入网对民间资本的放开, 必将对我国的宽带市场带来影响, 各位专家如何看待?

陈小洪:首先, 接入网的放开对宽带发展是一步大的跨越。其次, 必须保证网络中立, 无论是国有的电信运营商, 还是民间资本等, 都应该遵守网络中立的规则, 这样才能公平, 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第三, 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 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杨锦炎:十年前, 国家曾尝试开放驻地网, 但并没有达到预期, 原因之一是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使得企业和监管机构在操作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一定要制定规则, 在法律的框架下, 才有利于各种新业务的开展。

舒华英:我非常赞同杨局长的观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的经验, 因此, 今天的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必须在行动前制定好规则以及细则。例如, 宽带建设要像水、电等基础民生设施一样纳入到建设部门的统一规划中。

史炜:规则可以通过自下而上来形成,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实现, 通过市场和企业, 在碰撞中让分散的规则变成共识的规则。前不久, 我到福建调研, 其中有一个沿海旅游规划项目, 我向开发商和政府建议, 在项目的运作中引入信息化标准, 比如光纤入户、家用电器智能化等, 运作完成后的产权归业主、收益归运营商、品牌归开发商, 通过这样的开放, 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产业协作, 共赢游戏

主持人申江婴:当前, 电信业正处于客户需求加速融合、服务内容愈加丰富、企业合作更加深入的新时期, 新的客户需求、发展领域和发展模式需要电信业拥有更好的创新力和更强的竞争力。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是否会刺激现有运营模式转变?将对现有的产业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高旭东:对产业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变革。分析民营企业和国有电信运营企业的优劣势, 在基础运营领域, 民营企业没有优势、无法进入, 在产业链中, 电信运营商将依然占据主导。引入民资, 正如前面专家提到的国进民进, 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变革, 将之前的“零和游戏”转变为“共赢游戏”。让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 把握机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协作, 将市场做得更大, 实现共赢。

杨锦炎:近年来, 工信部一直在推动电信市场开放, 此次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市场, 对进一步推动电信转型、激发市场活力、满足消费者需求,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短期内, 对电信市场的格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中长期来看, 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吴威:当前, 国有电信运营商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但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等的不断发展, 运营商将不得不改变。因此, 我认为中长期, 产业格局将要根据这种矛盾的变化来看。同时, 我们一要相信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要认识到监管是对市场运行缺陷的弥补。

主持人申江婴:刚刚专家们都谈到了对市场格局的预期, 不论市场走向如何, 我们都希望通过良性的竞争促进产业发展。那么, 在引入民资后, 如何避免多元资本市场的无序竞争?

高旭东:为了更好的落实政策, 让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二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陈金桥: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 有两个作用力非常重要。作为制定规则和竞争裁判的政府部门要发挥作用, 一是内在驱动力, 即利益驱动。开放的市场是一个能够让大家都参与竞争的市场, 是有利益可以追逐的市场。二是外在牵引力, 政府在机制设定上, 要鼓励遵守规则的, 即避免刚刚高教授提到的劣币驱逐良币。

史炜:我补充一点, 未来要加强对电信产业演进的评估, 让电信产品的需求市场与电信技术发展相适应。

三种实力, 良性互动

主持人申江婴:刚刚专家们有的提“国进民进”, 有的提“共赢游戏”, 有的提“竞合”, 不论哪种提法, 都是希望通过正常的竞争促进行业和谐发展, 那么, 政府、国有运营商、民企等产业链上各个角色如何促进共赢?

陈金桥:随着民资的开放, 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产业链上三大重要的利益主体分别要发挥三种实力, 才能良性互动。一是政府, 要发挥巧实力。政府不能将自己看成是万能的, 关键在于对规则本身的把握, 对消除市场摩擦阻力成本的判断要清楚。二是运营商, 硬实力。同时, 硬中要有软。三是民企, 软实力。软硬要搭配, 包括品牌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等。

陈小洪:在巧实力方面, 我有两个观点, 一是实验试错不可避免;二是关键环节要有规划。

明确定位, 监管转型

主持人申江婴: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 必将带来资本的多元化、运营的多元化、竞争的多元化等, 这将对现有的市场监管提出哪些新的挑战?

杨锦炎: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此次向民资开放后, 更多的竞争主体将进入电信市场, 对市场监管确实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监管部门定位要准确, 不能仅盯着行业, 要跳出行业看行业, 把握关键点, 例如普遍服务、网络安全、社会信息化等。这就需要改变监管理念, 提升监管能力。二是随着通信行业转型带来监管转型。三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目前的监管队伍还是12年前通信管理局成立之初时的队伍, 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陈金桥:长期以来, 从政府到地方监管都习惯于调整国企经营规则, 但对民企的监管很弱。随着民资开放, 民间资本将以多元方式、以创新主体参与进来, 中国信息通信服务领域将百花齐放, 这对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可以在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地区先行试点, 然后再跟进相关规则。

主持人申江婴:一直以来, 我国民间资本在进入一些领域时, 经常会遇到“玻璃门”和“弹簧门”, 或者难以真正进入, 或者刚刚进去又被挤弹而出。此次, 电信业向民间资本的开放如何打破“玻璃门”和“弹簧门”, 创造相对公平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保障民间资本顺利进入?

上一篇:生源差异性下一篇:中医推拿与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