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

2024-08-14

医药制造(共10篇)

医药制造 篇1

一、生产增长情况

1. 工业增加值: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渐下降

去年7月份, 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比6月份继续下降1.1个百分点。整体上行业增长速度逐渐有所下降。2009年1~7月份累计, 医药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

2.产量分析: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下降幅度缩小, 中成药产量增速有所回落

2009年1~7月份, 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104.52万吨, 同比下降11.18%, 比前6个月的降幅缩小了2.3个百分点, 下滑幅度有所减小。

中成药产量方面, 去年1~6月份中成药产量完成93.87万吨, 同比增长14.69%, 比前6个月下降0.9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6.48个百分点。

二、销售增长情况

1. 工业销售产值: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平稳, 增速比前6个月有所提高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销售增长速度平稳, 增速比前6个月略有提高, 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子行业中, 中药饮片加工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提升明显。

去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4836.08亿元, 同比增长17.44%, 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提高0.0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2.4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前6个月下降0.57和提高0.1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 达到30.95%, 比前6个月提高4.3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8.79%, 比前6个月提高0.31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销售产值增长较快, 累计同比增长22.66%, 比前6个月下降0.42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分析:行业出口交货值小幅度增长,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微幅增长, 增速比前6个月有所下降, 行业出口增长形势不稳固, 与上年同期相比, 出口增速继续有大幅度的回落。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出口同比继续下滑。去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61%, 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下降1.6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21.02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06%, 比前6个月扩大1.54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大幅度下降9.47%, 降幅比前6个月扩大1.5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84%, 比前6个月提高4.55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7.3%, 比前6个月下降0.7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明显回升。生物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 累计同比增长36.48%, 增速比前6个月提高0.5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18.52个百分点。

海关统计, 2009年1~7月份维生素C累计出口同比下降7.2%, 比前6个月扩大1.4个百分点;抗菌素出口同比增长7.3%, 比前6个月提高5.0个百分点。中成药出口量同比下降9.9%, 降幅比前6个月缩小0.2个百分点;医用敷料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7.5%, 比前6个月扩大1.5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 2009年1~7月份抗菌素进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3.8%, 比前6个月扩大8.1个百分点。抗菌素制剂进口量同比增长21%, 比前6个月提高7.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7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86亿, 同比增长36.4%, 投资增速稳定快速, 比前6个月下降4.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8.6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内的大型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7.8%, 比前6个月提高0.5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的累计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14.11%, 比前6个月下降0.5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5.45%, 增速很高, 比前6个月提高0.21个百分点。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医药行业内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 2009年1~7月份国有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92%,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0.5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93%, 比前6个月下降0.5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速较快, 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4.18%, 比前6个月下降0.42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42%,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0.33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 篇2

天津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用数据说明天津医药制造业取得的成就、现状、特点、具有的优势,对京、津、沪三地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实力、能力、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天津市医药制药业存在的差距和成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刘祥敏 陈柳钦  作者单位: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202 刊 名:天津科技 英文刊名: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0(2) 分类号:F7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   天津  

医药制造 篇3

摘要:利用因子分析,从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两个方面比较,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具有区域差异性。分析原因,我国经济基础、科技水平、政治环境等地区差异较大。提出了政府对于东部地区应发挥其政策引导作用,重点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中西部地区的医药制造企业应依靠自身企业规模扩张和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增加其研发投入规模。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区域性;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01

0 前言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的基本方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必将创新纳入到新规划中。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动力保障,但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政治环境差异较大,势必会影响区域研发投入水平。因此,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区域性差异性研究,将成为提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前提。针对各区域研发投入水平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有效提高区域研发投入水平,加快“创新驱动”。

1 指标选取及方法检测

1.1 研发投入评价指标及取值

区域划分采用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Daniel,Henrik用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费用来表示研发投入水平,Shrieves评价研发投入取值研发人员数目。可见,常用指标为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两方面。研发经费支出,可直观比较各区域的研发财力投入规模。研发投入财力强度,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此比值将可衡量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人员数,可直观表现人力投入的规模。研发投入人力强度,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具体指标取值见表1,取值来自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1.2 因子分析适用检测

由于衡量研发投入的四个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因此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四个指标进行降维,将四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检测使用数据的适用性。检测方法一般为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以及KMO检验。通过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的观测值为117.553,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O。同时KMO值为0.872,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 模型构建

2.1 提取主因子

利用spass19.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得到累计方差贡献率具体见表2。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为成分1和成分2,分别记为fac1、fac2。2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310%,因此,2个主因子可基本上解释原4个指标信息,原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理想。

从表3可见,绝对值指标X1、X3在主因子1上的载荷大于0.9,在主因子2上的几乎为0;相对值指标X2、X4,与其相反。由此,将主因子1命名为“绝对指标”,将主因子2命名为“相对指标”。

2.2 主因子得分

主因子得分负值表示在平均水平之下,正值表示在平均水平之上。计算主因子得分的途径是用原有变量来描述主因子,每个省份直辖市的研发投入综合得分应为各指标变量的加权综合。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权数进行回归估计,得到主因子得分系数如表4。据此可得:

通过将各省市的原指标数据代入到方程(1)(2)中,并绘制2个主因子得分变量的散点图,见图1。

fat1=O.514X1+0.511X2-0.068X3-0.031X4(1)

fac2=-0.055X1-0.043X2+0.526X3+0.515X4(2)

指标得分若为正值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绝对指标fat1变量得分中,大多数省市都集中在-2到1.5区间内,但山东得分3.182、江苏得分2.71,2个省份较其他省份高。得分处于后5名的是甘肃(-0.809)、青海(-0.829)、西藏(-0.841)、新疆(-0.847)和宁夏(-1.025),均属于西部地区。见表5。

相对指标fat2变量得分中,大多数省市都集中在-1到1区间内,但宁夏(2.642)、海南(2.452)及天津(1.437)三个省市较其他省份高,即3个省份的研发投入的相对规模较大。宁夏位于西部地区,海南、天津位于东部地区。见表5。

2.3 综合得分

将2个主因子综合评价31个省市的研发投入水平,采用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其中的权重取值两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此,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Fi=57.259fac1i+39.051fac2i

根据得分函数,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见表5。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绝对值、相对值都较中西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其中,中西地区研发投入较东部地区差,相对值情况相对好一些。整体水平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好。

3 评价结果与讨论

东中西部医药制造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着较显著差异,在制定各项提高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政策时都应考虑到区域差异性问题,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企业规划方案。

3.1 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

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在不断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规模的同时,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也十分重要,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以及研发投入人员占比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使企业增强研发投入意识。利用东部地区经济、科技、政治基础,充分发挥研发投入规模优势,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强度的提升。

3.2 中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

中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水平从绝对指标fat1和相对指标fac2排名较东部地区落后。首先,中部地区医药制造企业从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人手,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再次,增强与其他区域科技平台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成果,进而带动研发投入。最后,现阶段政府部门对中部地区的医药制造业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使得中部区域的医药制造企业能够增大企业规模,进而提升研发投入规模。

3.3 西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

医药制造行业税收管理问题探讨 篇4

一、医药制造行业的现状

当前,我国医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求生存,恶性降低生产成本,采取各种手法,其中不乏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药品安全隐患突出,药害频发,群众频频因药罹患。为了吸引下级经销商进货,维系经销商的忠诚度,很多医药企业都会给经销商或代理商在一定市场、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指定的销售额的基础上给予多少个百分点的奖励等,医药企业往往也都会将返利点数计入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而销售返利是企业销售政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企业销售利润的一部分。医药企业经常出现利用销售结算方式的隐瞒收入转移利润,虚增收入以粉饰财务状况。一些医药企业存货丢失损耗严重,账实不符,采购无控制、销售无监督。

为了推进医药制造企业生产现代化和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认真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药品生产企业的税收政策,例如:药品生产企业向农业生产个人收购初级农产品时使用,向农业生产单位、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进行再加工,可凭企业自己为农业生产者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款,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政策。由于农产品物流量大、范围广,其自然分布的区域性广泛,且基本都是现金交易,同时也正是由于存在这些优惠政策,给少数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偷逃国家税款。

二、医药制造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设置账外账

当前有不少医药制造企业往往以接受纪念收藏品、广告促销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或现金返利、实物返利和折扣返利等形式收取销售返利。这些企业对接受现金返利、实物返利和折扣返利的使用,均走“账外账”,造成相应的进项税额未转出,或盈亏相抵后作进项税额转出,导致了帐目库存商品虚高,实际库存商品与库存商品帐实严重不符,经营情况失真。虽然可以从企业出现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但“账外账”行为比较隐蔽,多与现金交易,事后税务稽查取证界定难,企业偷税难以定论。

2. 假发票太多,导致财务开支混乱

当前,由于有些发票管理部门发票管理意识不强、纳税人发票开具不规范,甚至开具发票混乱,为某些医药企业少计收入、多列成本,提供了可趁之机。另一个就是利用假发票、不规范发票、虚增人员冲抵销售返利,有些医药生产企业要铤而走险去大量购买假发票,来平衡企业为支付返利、返点、促销费、进店费、管理费等支出所发生的费用,这导致税务稽查人员辨别发现某些制药企业支出票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虚假发票入账现象仍然存在。

3. 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

有些医药生产企业收入入账金额不正确,漏记、虚增其他业务收入,有的医药生产企业由于申报经营收入不实、未开具发票,收入不入帐及成本核算混乱等原因,造成企业未按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涉税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三、对策及措施

1.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打造税收宣传品牌,提高医药制造行业纳税意识。

一是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张贴公告、社区宣传、上门走访、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经营者的纳税意识,更好的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二是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从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优化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税收公益广告、税收题材专题片、新闻片以及电视剧、综合文艺节目等,申明国税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执法监督,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决心,从而警示纳税人规范纳税行为,增强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2. 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税收控管力度。

加强对医药制造行业发票使用的管理。组织开展对医药制造行业发票使用及管理的宣传教育、辅导和学习培训,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实施以票控税。

3.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

建立与卫生、社保、银行等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部门联席会议要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上各部门提出的好的想法与建议要尽快予以落实,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并互通信息,避免了重复检查,共创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医药制造企业税收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解放思想,对医药制造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全过程控制来带动税收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税务与研究》,2009;6

[2]马国强.中国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医药制造 篇5

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

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以及医改的深入,我国药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1年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总产值增速回调态势鲜明。5月当月医药制造业中化学药品制造业和中成药制造业总产值增势依然强劲,只有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总产值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2011年1-5月,我国共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5458.96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较2010年同期上涨0.99个百分点。5月当月,我国共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1222.41亿元,同比增长27.91%,增幅较2010年同期上升2.23个百分点。从各个医药制造行业的类别看产值情况:

1-5月,化学药品制造业总产值为5458.96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较2010年同期回升2.51个百分点,增速涨势明显;中成药制造业总产值为1218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较2010年同期上升3.19个百分点,总体看来其增速在整个行业中最快;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总产值为581.13亿元,同比增长22.95%,增幅较2010年同期下降15.23个百分点,增速跌幅最大。

中国医药产品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篇6

1. 工业增加值:

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略有下降2009年1~4月份, 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增速比一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整体上行业增长速度依然相对较快。

2. 产量分析:

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下降, 中药产量稳定增长2009年1~4月份, 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63.2万吨, 同比下降4.16%, 比前三个月缩小3.29个百分点, 下滑幅度有所减小。比上年同期仍有较大下降。

在中成药产量方面, 1~4月份中成药产量完成51.8万吨, 同比增长13.65%, 比一季度下降0.88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31个百分点。

二、销售增长情况

1. 工业销售产值: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平稳, 比上年同期有较大下滑

2009年1~4月份医药制造业销售增长速度平稳, 增速比一季度略有下降, 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子行业中, 化学制药行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有所下降, 中药行业和生物制品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有所提。

1~4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2544.99亿元, 同比增长7.98%, 增长速度比一季度下降0.49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2.28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一季度下降1.41和1.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 达到28.84%, 比一季度提高1.01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1.03%, 比一季度提高2.57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销售产值增长较快, 累计同比增长22.4%, 比一季度提高1.22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分析:行业出口交货值小幅度增长, 增速比一季度下降,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

2009年1~4月份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小幅度增长, 累计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比一季度小幅下降, 与上年同期相比则有大幅度的回落。

1~4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3%, 增长速度比前三个月下降0.78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7.77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26%, 比一季度下降1.23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大幅度下降16.65%,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9 9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97%, 改变了一季度同比下降的局面。中成药制造业出口增速提高, 累计同比增长21.33%, 比一季度下降8.22个百分点, 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5.29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 累计同比增长43.39%,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24.89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 2009年1~4月份累计医药品出口同比下降10.1%, 降幅比前三个月缩小2.6个百分点;其中维生素C出口同比下降3.6%, 比前三个月扩大0.6个百分点;抗菌素出口同比下降4.8%, 比前三个月缩小3.2个百分点。中成药出口量同比下降10.1%, 降幅比前三个月缩小1.7个百分点;医用敷料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0.5%, 比前三个月扩大1.7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 2009年1~4月份医药品累计进口19203吨, 同比下降26.6%, 比一季度缩小5.2个百分点。其中, 抗菌素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比前三个月缩小3.7个百分点。抗菌素制剂进口量同比增长35.1%, 比一季度下降17.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4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18亿元, 同比增长42.7%, 投资增速稳定上升, 比前三个月提高5.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25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4月份, 医药制造业内的大型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7.67%, 比前三个月下降0.3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的累计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15.09%, 比前三个月下降1.3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6.62%, 增速较高, 比前三个月提高0.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是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浅析 篇7

中国医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 目前已形成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兽用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 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综合来看,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以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为代表。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湖北省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及体系建设规划方案2008》显示, 湖北省现有的28 家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 万余种、16 万余份;湖北省虽然拥有“武汉健民”、“安琪”、“红桃K”、“马应龙”、“龙牡”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或企业, 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多数企业集中于生物原料药的制造, 如宜都东阳光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在全国领先, 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其主打产品还是停留在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上。

二是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以苏州产业集群为典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 属于我国外向型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依托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 苏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2008 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别为96 家和409 家, 药品种类达2200种, 包括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品、化学药品等;医疗器械产品数目达2000个。

三是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上海市张江“药谷”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科研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目前, 该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了依赖资源禀赋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阶段, 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研发。该集群内汇聚了14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12 家高校培训机构, 并拥有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和硕士6000 多名, 从价值链的环节来看, 张江“药谷”的科研实力和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

二、基尼系数及集中率指标的测算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1—2010) 按地区分组的医药制造业工业当年价总值, 带入上述两个测量医药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的指标, 结果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数据整理而得

为了更清楚地表现出基尼系数、集中率历年的变化情况, 画出相应的折线图, 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0年间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基本表现为:2000—2009年G值和CR8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比较平稳, 即使变化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10年间基尼系数变动最大幅度为0.0415, 而集中率则仅仅变动了0.0368。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 优化经济结构, 否则难以突破原有的产业发展瓶颈。

本文计算了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值, 计算结果见表2。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 除医药制造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的G值均大于或接近于0.6, CR8值均大于0.78, 而医药制造业的G值和CR8值都不高。同属于高技术产业, 医药制造业的各指标值都明显低于其他高技术产业的指标值, 这说明, 同其他高技术产业相比, 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本文对2000—2009年排名前8位的省份所占比重进行分析, 以便深入了解医药制造业集聚情况, 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河北、河南均榜上有名, 这表明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比较稳定。广东、江苏、山东均属于排名靠前的几个省份并且山东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5—2009年期间一直稳居第一。而广东省的产业集聚排名由第一位下滑到第四位, 2004年之后相对较为稳定。上海市、河北省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排名前8位的省份中, 除了吉林、河南、湖北属于中部地区, 四川属于西部地区外, 其余7个省市都属于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三、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本文对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建立产业工业总产值与医药制造业基尼系数G的回归模型来刻画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表4, 利用EXCEL得到Y与X (G) 的回归方程。

undefined

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 说明X (G) 对Y有显著影响, 这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工业总产值的显著影响, 这一点与我国一直以来注重扶持医药制造业发展, 以及医药制造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

四、对策建议

虽然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但从基尼系数指标值来看2000—2009年变动很小, 这也暴露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制约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生物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应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向上升级, 即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整合集群优势资源, 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2.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是高科技园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充满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氛围的文化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医药制造业应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以一流人才引领创新, 以金融服务支持创新, 以良好环境保障创新。

3.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变我国外源型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需要将外源型的产业集聚植根于地方, 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4.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 优化空间布局,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做大做强资金融通平台, 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 以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林, 张倩男.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J].科学研究, 2007 (6) :435-442.

[2]李凯, 马爱霞.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 (10) :48-54.

[3]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王子龙, 谭清美, 许萧笛.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3) :109-116.

[5]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 2003 (23) :123-125.

[6]吴晓隽, 高汝熹.欧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及启示[J].软科学, 2008 (12) .

[7]池仁勇, 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5 (4) .

[8]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London and Basingstoke:Macmillan, 1990.

[9]Kap Linsky R, Morris 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M].Prepared for the IDRC, 2001.

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财务整合分析 篇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不断增长, 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 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使医药市场尤其是保健品也出现了消费需求增加的现象。

面对需求量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各种资本纷纷进入, 导致医药制造业的竞争表现出非常激烈的状态。医药市场中呈现出毛利率下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同时在医药产业中, 缺少产业领头企业, 规模小,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改造步伐缓慢, 产品更新非常慢, 新药创新基础薄弱, 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新产品, 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面对需求不断增加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格局, 我国医药制造公司大多走上了并购之路, 并购交易不断创新高。医药公司希望借助并购来减少竞争对手, 提高市场占有率, 快速降低成本, 发挥企业规模效应, 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且可促进内部资源优势互补, 提升集团营销能力和内部研发, 进一步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 奠定集团公司未来迅速发展的基础。

在并购的过程中, 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十分重要, 在我国, 不少企业因并购而跌入困境, 成为“问题企业”, 财务整合失败的例子并不少。失败原因有很多种, 若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则是由于并购企业对并购以后的财务整合处理工作不够看重, 财务整合战略的选择不够恰当, 财务整合成本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造成的。财务整合可以说是并购方对被并购方进行有效控制的唯一一条根本途径, 更是能否实现并购战略, 实现企业发展初衷的重要保障。因此, 研究并购中的财务整合问题对于并购公司而言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整合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那么什么是财务整合呢?财务整合实际上就是指并购的一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控制。财务整合对于企业并购战略的胜负成败而言极为重要。财务整合当中, 主要目标是通过提升并完善核心能力和强化维持竞争优势来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并购后的财务整合过程中, 企业必须以这一目标为核心, 以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升级为主要的整合内容。通过财务整合, 并购公司应该也必须做到并购后的公司能够在经营活动上实现统一管理, 在投融资活动上实现统一规划, 以求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效应, 否则公司的并购行为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收益, 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 因为日后对被并购公司的管理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

总的来讲, 财务整合要做到对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现金流转控制、并购公司权责明晰的整合。在明确财务整合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有必要对并购公司和被并购公司的财务目标进行整合, 来指导企业整体的工作。同时在财务整合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同一性原则、有效性和及时性相结合的原则、结构匹配性原则、成本效应原则, 以及灵活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若要使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做到有效, 那么就不能够简单地用并购方的财务控制体系去代替被并购方的财务控制体系, 而是要做到在两个不同个体的财务控制体系之间, 去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 以这个切入点为基础, 不断调整完善双方的财务控制体系。并购方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目的下的并购, 资源整合、制度整合均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并购方需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整合模式。

根据并购方对于两者财务控制体系的改变程度的大小, 我们可以把财务整合的模式分为融合式、移植式、保留式、促进式这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融合式, 这种财务整合的模式适用于双方的财务管理体系, 相对双方而言都比较健全。并购双方在并购后, 能够学习吸收双方各自的长处优点, 经过融合式整合后, 能够在集团当中形成一套优秀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二种融合方式是移植式。在这种模式下, 并购方将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转移到被并购企业当中, 强制要求被并购方进行执行。这种并购方式适用于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比较强势, 但是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却处在弱势的情况。另一种使用情况存在于企业一次并购多家企业, 并购方需要采取强制手段向另一方移植自身的财务体系, 以减少财务整合的时间。第三种是保留式。在此模式下, 整合后双方财务管理体系并没有明显改变。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双方都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 并且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在不同行业或者双方的主营业务不相关。第四种方式是促进式。如果并购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 并购方希望通过整合的方式来学习和吸收被并购企业的经验的话, 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但是因为并购一般发生在强势企业吞并弱势企业或者强强联合, 因此促进式仅存在于理论当中, 在实际的并购中较少发生。

三、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分析

医药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 由于行业利润非常高, 资本、技术密集度高, 因此行业竞争极为激烈。目前, 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着生产成本高、规模效应差、科技含量不高、仿制药品较多、产量供过于求、在低水平上进行重复建设等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医药企业集中度低导致的。因此, 越来越多的医药制造业选择并购的方式来避免同业竞争。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表现出如下特点:

1. 强强联合的案例不断增加, 并且以横向并购为主。

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投资回报的产业集群, 导致社会资源大量涌入, 政府的政策资源也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长期以来, 我国医药产业和商业行业集中度不高, 普遍存在资源分散的现象, 未来这些资源将被一一筛选, 重新分配。因此, 资源将逐渐集中在制药企业、商业行业, 强强联手的模式将逐步形成。随着医药制造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行业的合并、收购和重组一直在飙升。

2. 并购热潮将会延续。

近几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大量的并购重组改变了过去我国的医药制造业一向都集中度低的问题, 生产集中度和利润集中度越来越高, 组织结构相应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规模和效益在进一步壮大, 逐步建立了一批能够与国际优秀医药制造业相抗衡的巨型龙头医药制造业集团。

3. 企业联盟式并购的方式不断上升。

当一家企业决定对外扩张, 进行并购, 且具备了并购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时, 就应该考虑联盟式的并购。国药股份和上海复星就是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通过资本联盟式的并购方式, 打造中国医药的航母战斗群, 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四、医药制造业并购财务整合中的问题

1. 财务协同效应未能显现。

企业之所以并购重组, 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费用,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追求并购双方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但是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中显现的问题就是并购财务整合中没有发挥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就是如何提高财务能力, 达到合理避税和相关的预期结果, 它能使企业内部现金流入更为充足, 在时间分布上更为合理。

2. 对财务整合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整合的重要性。通过并购同类医药企业实现企业规模的增长是目前医药行业并购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存在通过并购来圈钱的情况。这种盲目跟风似的并购行为没有科学依据,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公司对并购本身的认知不够, 同时也没有仔细进行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没有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 最终导致很多医药并购行为失败。

3. 缺少对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

并购之后, 双方可能在经营理念、组织结构、财务运营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矛盾和摩擦。因此, 财务整合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风险, 比如融资风险、定价风险以及支付风险等等。此时, 如果不委派财务人员进驻被并购方的话, 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失控风险。如果并购后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协同效应, 那么就会出现无法偿还借款、投资过度等等风险。这里有个例子, 东盛医药并购最终失败就是因为东盛医药对财务风险没有进行有效控制,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爆发。

五、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财务整合问题的对策

通过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并购财务整合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并购后财务整合基本原则, 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1.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是财务整合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首先应加强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 要对现金类资产有效整合, 剥离劣质资产, 重组优势资产。第二应控制财务管理风险, 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制度。最后应控制其他风险, 比如企业文化、人员整合、业绩评价等等。

2.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财务整合。

只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从双方公司的经营理念入手, 以优化配置资源和有效的财务整合措施为途径, 才能使企业在并购后做到有序、高效地运行, 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提高自身竞争力。

3. 优化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就是要充分考虑并购双方的资产负债情况, 力求保持使并购双方都有利的资产负债率, 完善资本结构, 减少杠杆利益损失、利润率降低等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永彪.论跨国并购财务整合的风险及防范[J].财税金融, 2013 (5) :32

[2]杨淑娥, 孟轩, 张伟亚.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财务整合及其风险问题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2, 26 (5) :69—74

[3]李金田, 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 :114—116

[4]桂澜.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8)

[5]李春玲, 高兰, 尹为刚.基于价值链的航空公司并购整合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 2015 (12) :90—93

[6]向世军.浅谈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24) :211—212

医药制造 篇9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医药制造业被认为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盈利能力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统计2005中国医药业年工业总产值为4250.45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十五期间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为1529.8亿元,同比增长30.42%,高于十五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反映出医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出的高速增长与医药业巨额研发投入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通过投入高额的R&D经费用以开发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专利新药,获取垄断利润。再将回流的资金注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不断地获得创新利润。本文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研发投入作为一种要素纳入模型,来分析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及对专利拥有量的贡献率,希望能增加我们对技术投入重要性的理解。

二、模型的建立和估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用来分析多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因此被广泛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将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公式变为:。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并对时间求导,可计算资本、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1. 数据的选择

产出选用的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资本投入采用固定资产折旧值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值来表示资本投入,为:。劳动投入量选用医药业从业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分为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种形式。

2. 计量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1)研发投入对总产值的贡献率

由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对两者进行逐步回归,发现研发人员投入系数未通过t检验。因此认为Y=f(k,l,Rde)函数形式较为合适,结果如下:

由数据可知,R2=0.9963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D-W=1.9029,检验AR(1)系数的t值不显著,表示方程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F统计量说明方程整体具有显著性。

计算各变量对产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11.0%,48.4%。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总产值增长起了决定作用,其次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最少。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每年研发经费与资本投入增长迅猛。

(2)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以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投入为自变量,专利拥有量作为一种研发产出的形式为因变量,研究医药业研发的投入产出关系。方程变形为:考虑研发投入对专利拥有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加入两期滞后后,t值有所改善,得到回归结果为:

从回归结果看,t统计量说明变量系数较显著;R2=0.9262说明方程拟合精度较高;D-W值稍高,但AR(1)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表示方程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

通过计算1995年~2005年各变量对专利拥有量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为66.3%,研发人员投入贡献率为33.5%。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专利拥有量增长起了决定作用。

三、建议与结论

分析表明在医药制造业中,研发资本投入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更有效因素。但目前中国与世界医药业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水平还相差甚远。2002年OECD国家中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英国、法国和日本,比例分别为52.4%、27.2%和27.0%,中国该指标在2005年仅为2.6%。由于资金有限,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投入少、周期短的仿制药开发上,低附加值、同质化的医药产品使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大多靠低价格、低折扣、大流通的模式来维持经营,同时在出口国外时很容易遭到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挡,从而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鉴于目前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进建立以科学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鼓励企业出口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中药产品,提高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强: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发展年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6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篇10

1 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特点

供应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管理,也称为原材料的采购物流。

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与一般物品的物流运作有着较大的差别。首先,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的商品有液态品和固态品,所以它们的运输方式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水路集装箱、大宗散货船,甚至管道运输也是可行的。其次,由于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化学和物理性质特殊,部分商品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属于危险化学品,使得运输、仓储和装卸作业等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门颁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把过去分散在消防局、公路局、交通委员会的审批权限集中起来,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仓储的企业进行认证。规定拥有10辆以上专用车辆,才能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事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等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还必须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和通讯设备。同时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进行管理。第三,就包装来说,因为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的包装千差万别,有小到0.1升的样品包装,还有大到200升的铁桶等,因此其设备的专用性很强。

2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员素质不高、仓储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物流费用高、效率低等,这些都制约了供应物流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2.1 供应物流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企业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大部分企业均拥有车队、仓库,拥有自己的供应物流体系,但企业自身的物流部门不能面向社会,缺少横向联合,其物流成本往往居高不下,码头、储罐和车队等没有发挥最高的运营效率,浪费了部分物流设施资源。而物流又是属于费钱和资本密集的经营活动,运送与储存物料以及产品分销要占用大量空间、设备、人员,并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依赖性日益增大。且当今绝大多数企业的资源都严重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率便成为企业生存的前提。

2.2 供应物流安全事故管理不严

医药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因为属于化工物流范畴,因此对高安全、高科技、高效率和高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当前虽然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已经加强了对供应物流安全问题的重视,但是危险化工品运输中的交通事故及存储地的泄漏和爆炸事故仍屡屡上演。主要原因:一是作业人员素质偏低,对安全培训不重视。二是粗放管理很难符合技术要求。三是危险化工品管理法规不统一,监管部门条块分割。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规非常之多,但这些规定和标准之间存在着互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所适从。

2.3 忽视供应链体系建设与管理

现代供应链物流理论认为,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品链的竞争。选择、管理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协同关系,是制造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而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方面完全是空白,供需双方纯粹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竞争多于合作。就以物料应付款为例,目前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每年的应付款数量很大,高额的应付款带来的不仅是高进货价格、高库存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由于付款的不及时性,企业信誉度大打折扣,原材料供应难于开展,供应商为了弥补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价格往往难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老账很难支付,特别是长时间没有来往,货款又长期拖欠感到收回无望时,供应商往往采取法律诉讼来解决,而这类官司往往都是以医药制造企业败诉,付出高额利息和诉讼费用而告终。

2.4 原材料库存时间较高,闲置、积压物资不能灵活处理

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生产,满足生产需要,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较高,从时间上看,原材料平均库存时间一般在半个月以上,还有很多企业的库存时间为1~2月。这么高的库存虽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是也给企业带了很多负担,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市场变化快等多种原因,企业中总有一些原材料购买回来后会成为闲置、积压物资被存在起来。目前对这些物资的处理上,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盘活机制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闲置、积压的原材料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有些材料变质,而失去使用价值;如果降价处理掉,人们又会认为是企业资产流失。而且,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与社会衔接不紧密等原因,使得这些闲置、积压的原材料不能进行全集团或全社会的调剂。这些原因都使得医药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缓慢,效率低下。

3 提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要加强环保与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防范措施

医药制造企业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GMP规定,即需要对所生产经营的药品在整个生产、存储、发货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跟踪。许多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商品因其特性(有易燃、易爆、中毒、污染、腐蚀等危险因素)而成为环保与安全工作的重点,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事故的发生。很多医药制造企业的专家都认为:从过去的事故教训看,供应物流的安全事故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管理不严、违章违规操作所致。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运输安全事故发生在公路上的占90%。管理人员对运输环境和路况不了解,驾驶人员又超速行驶。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认真检查,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提高素质,严格履行职责,遵章守纪,确保环保和安全。对待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商品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要一丝不苟地对待。

3.2 组织供应物流中心,建立供管结合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

按照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的主旋律。当前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逐步外化,将物资的采购、运输、包装、存储等非核心部分委托第三方运作,集中精力抓好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主生产与市场经营业务,将其做精做细。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在长期的供应物流运作中也发现,相比较过去而言,作为后台的物流操作,既要求在严格的质量监控前提下提高运作效率,降低出错率,又需要对运作成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控制。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能力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物流量。因此需要组织供应物流中心,建立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人员及设备、信息、批量等优势,开放物流体系,为自己公司的采购供应各类物资,提供高速、快捷、省时、省费的物流服务外,还应以独立物流组织形象对外承接物流服务业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收益。

3.3 供应配送制的发展

供应配送往往是针对特定的用户,用配送方式满足其供应需求。由于配送对象的确定性,需求、服务的相对确定性,所以在供应环节中,配送可形成较强的计划性、较为稳定的渠道,可更充分发挥配送制度的优势,有利于提高配送的科学性和强化管理。供应配送有两种形式:由本企业自己组织企业供应需求的配送;由社会物流服务商(第三方物流)进行供应配送。供应配送可以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对配送的准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共同配送来解决目前供应物流准时性、可靠性不高的问题以及原材料库存高的问题等。

3.4 降低库存,追求零库存

库存本身不是错误,但它在以极高的代价掩盖着错误。因此追求原材料的零库存称为供应物流发展的趋势。这并不是为零库存而零库存,而是极大程度上的降低浪费。准时制库存理论将打破传统库存理论中库存的意义,改变为无浪费库存;供应商库存管理打破传统物流中供应商与用户各自为政管理库存的方式,在供应链方式下以系统、集成的思想统一控制供应链整体库存,采用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方式和理论将带来库存管理的思维革命,大大提高供应物流管理理论的水平,目前随着供应链管理应用的推进,供应物流中零库存管理理论和实际也将得到巨大的推进。无论采用那种零库存的方式和理论,都将提高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摘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处于医药产业供应链的前端,对于医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在分析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现状的基础之上,就如何提高供应物流管理水平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河北,医药制造企业,供应物流

参考文献

[1]包耀东,邓杰山.第三方物流在现代医药物流中的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8,(10).

上一篇:团队领导力下一篇:视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