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产业

2024-07-08

医药制造产业(通用10篇)

医药制造产业 篇1

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分类

中国医药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 目前已形成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兽用药制造、生物与生化制品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 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处于中低端。综合来看,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以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为代表。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湖北省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及体系建设规划方案2008》显示, 湖北省现有的28 家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 万余种、16 万余份;湖北省虽然拥有“武汉健民”、“安琪”、“红桃K”、“马应龙”、“龙牡”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或企业, 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多数企业集中于生物原料药的制造, 如宜都东阳光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在全国领先, 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其主打产品还是停留在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上。

二是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以苏州产业集群为典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 属于我国外向型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依托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 苏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2008 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别为96 家和409 家, 药品种类达2200种, 包括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品、化学药品等;医疗器械产品数目达2000个。

三是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上海市张江“药谷”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科研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目前, 该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了依赖资源禀赋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阶段, 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研发。该集群内汇聚了14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12 家高校培训机构, 并拥有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和硕士6000 多名, 从价值链的环节来看, 张江“药谷”的科研实力和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

二、基尼系数及集中率指标的测算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1—2010) 按地区分组的医药制造业工业当年价总值, 带入上述两个测量医药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的指标, 结果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数据整理而得

为了更清楚地表现出基尼系数、集中率历年的变化情况, 画出相应的折线图, 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0年间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基本表现为:2000—2009年G值和CR8值的变化趋势一致, 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比较平稳, 即使变化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10年间基尼系数变动最大幅度为0.0415, 而集中率则仅仅变动了0.0368。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 优化经济结构, 否则难以突破原有的产业发展瓶颈。

本文计算了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值, 计算结果见表2。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 除医药制造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的G值均大于或接近于0.6, CR8值均大于0.78, 而医药制造业的G值和CR8值都不高。同属于高技术产业, 医药制造业的各指标值都明显低于其他高技术产业的指标值, 这说明, 同其他高技术产业相比, 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本文对2000—2009年排名前8位的省份所占比重进行分析, 以便深入了解医药制造业集聚情况, 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河北、河南均榜上有名, 这表明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比较稳定。广东、江苏、山东均属于排名靠前的几个省份并且山东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5—2009年期间一直稳居第一。而广东省的产业集聚排名由第一位下滑到第四位, 2004年之后相对较为稳定。上海市、河北省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排名前8位的省份中, 除了吉林、河南、湖北属于中部地区, 四川属于西部地区外, 其余7个省市都属于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10)

三、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本文对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建立产业工业总产值与医药制造业基尼系数G的回归模型来刻画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表4, 利用EXCEL得到Y与X (G) 的回归方程。

undefined

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 说明X (G) 对Y有显著影响, 这充分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已经开始表现出对工业总产值的显著影响, 这一点与我国一直以来注重扶持医药制造业发展, 以及医药制造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

四、对策建议

虽然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工业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但从基尼系数指标值来看2000—2009年变动很小, 这也暴露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制约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生物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应是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向上升级, 即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整合集群优势资源, 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2.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是高科技园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充满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氛围的文化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医药制造业应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以一流人才引领创新, 以金融服务支持创新, 以良好环境保障创新。

3.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变我国外源型产业集聚区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需要将外源型的产业集聚植根于地方, 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4.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规划指导, 优化空间布局,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做大做强资金融通平台, 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 以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林, 张倩男.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J].科学研究, 2007 (6) :435-442.

[2]李凯, 马爱霞.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 (10) :48-54.

[3]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王子龙, 谭清美, 许萧笛.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3) :109-116.

[5]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 2003 (23) :123-125.

[6]吴晓隽, 高汝熹.欧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及启示[J].软科学, 2008 (12) .

[7]池仁勇, 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5 (4) .

[8]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London and Basingstoke:Macmillan, 1990.

[9]Kap Linsky R, Morris 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M].Prepared for the IDRC, 2001.

[10]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1) .

医药制造产业 篇2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19-03

近年来,关于地区差距问题,特别是我国三大地区(又称三大经济地带)发展的各种差距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1]。本文采用评价国民经济区域性研究中常用的收敛性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地区差异。

医药制造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较不平衡。以往对医药产业的研究多侧重于主体需求影响因素、产业集中度的探讨,对于发展地区差距测算、发展变化态势及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上明显不足,对医药产业的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探讨也不太充分[2]。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变化态势,运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对医药制造业发展收敛性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异演变态势

1.1 数据来源及选择

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省级医药制造业数据,时间段为1999—2009年间。考虑这11年的价格影响,以1999年为基期采用CPI进行平减处理。

1.2 地区差异演变态势

在进行收敛性检验之前,首先简要描述下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距的演变状况。描述地区差异大小可以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反映。其计算公式为: [3]。其中Xi为各省份(及直辖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表示全国各省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平均值,n表示省份数量。根据以上公式可测算出1999—2009年我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变异系数,还包括东、中、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这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采用的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将全国各省分为东、中、西部三地区的划分方法,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广西、内蒙古、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份。

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和西部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差距的变化趋势同全国整体的地区差距变化趋势最为相近,两者波动近乎一致。西部地区的差异在前六年较为平衡,后五年在一个短暂的下降之后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与近些年来愈加深入的西部大开发有关,这种开发的地区不均,最终导致差异不降反升。中部地区的差异变化不大,有升有降,趋于一种平衡。

2 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及解释

收敛性概念来源于新古典增长模型,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共同偏好和共同技术是其基本理论假定。有学者研究探讨了两种收敛性概念[4]。第一种是σ收敛,它强调地区间的某项指标实际差距。如果地区间的某项指标差距缩小,就认为相关地区实现了收敛。另一种是β收敛,它描述了某项指标初始值与其后期增长之间的反比关系。如果一个初始指标值较低的地区比初始指标值较高的地区增长得快,就认为存在β收敛行为。应该强调的是β收敛是σ收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换言之,σ收敛包括β收敛,反之则不成立。

将这种收敛性引用到医药行业中来分析我国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的平衡情况。对应地,σ收敛指的是各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缩小。一般用各地区总产值对数的标准差来衡量;β收敛是指各省总产值与省均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指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富裕地区。σ收敛、β收敛分别从总量(绝对)和增量(相对)两个角度对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变化进行分析。

2.1 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距的σ收敛检验

检验是否存在σ收敛,主要是通过对σ收敛指数的测算来进行的。按照计算公式:

σ=。若σt+1<σt,则存在σ收敛。

其中ln xi表示i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值,ln表示i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平均值的自然对数值,n表示地区总量。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1999—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异的σ收敛指数。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异总体上不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的σ收敛状况很类似,σ收敛指数的变化基本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收敛和发散趋势;东部地区的σ收敛曲线在11年时间以来一直有微弱的发散趋势,中部地区则是在前六年时间有微弱的σ收敛,后五年明显呈发散趋势。

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各省每年的医药产业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各地医药产业的地域差距也较大。由于医药产业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因此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产业利润,就无法积聚起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跃迁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需的资源。一些医药大省集结地域优势、规模优势等,发展速度会快于一些资源贫瘠、初始条件落后的地区,不同省份之间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离差随时间推移反而加大。东部各省份的σ收敛指数呈较明显的发散状态就是上述原因所导致的。东部地区所涉及的11个省份中有制药业总资产占前五的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等地,也有发展较为一般的其他省份如福建、海南等地,产业集群、发挥优势使得其σ收敛曲线呈发散状态[5]。

2.2 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距的β收敛检验

β收敛分为两种,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其中β绝对收敛指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具有相同的参数值和生产函数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和初始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这就意味着所有地区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都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无论各地区的其他各个影响其增长要素的初始状况如何。β条件收敛则认为各个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不仅取决于初期水平,而且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上述公式即为检验β绝对收敛的模型。对于地区而言,如果简化公式中的估计系数β为负且在统计上显著,则说明医药制造业地区发展存在β收敛,即总产值较小地区的制造业产值增长比总产值较大的地区更快;如果该系数为正,且统计上显著,则不存在β收敛,即总产值较小地区的制造业产值增长比总产值较大的地区更慢,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呈现发散趋势。为简化起见,本文只分析β绝对收敛情况。

运用上述公式进行β收敛检验。1999年至2009年期间,β=-0.000286<0,表明在这期间我国存在β绝对收敛,但收敛速度很弱,约为0.029%。β的绝对值非常小,反映散点图的回归线几乎水平,这种趋势说明我国总体上地区差距以每年0.029%微弱速率在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在1999—2004年和2005—2009年间所得到的β值均为正值,分别为0.012911、0.012958,说明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医药制造业不存在β绝对收敛,而11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也只是存在非常微小的β收敛。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医药制造业几乎不存在β收敛,11年来各省市医药制造业发展处于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各省的差距几乎没有得到缩小。医药产业是一个依赖已有发展基础的企业,产业集群现象较为明显,这就导致医药产业发达省份的医药事业蒸蒸日上,而本身就不发达的省份停滞不前,这就是11年来医药产业的差距没能逐渐缩小的原因。

2.3 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距的俱乐部收敛检验

俱乐部收敛[6]理论认为,由于经济体系中存在多重稳态均衡增长路径,只有初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主要结构特征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才会收敛于同一稳态,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可能各自内部存在着收敛,但它们之间却不存在收敛。

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地区差异β收敛检验结果

从俱乐部收敛的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中部地区的收敛较为明显,而西部地区只存在非常之微弱的收敛性。俱乐部收敛描述了三大地区中各省份在医药产业上差距是否缩小。很明显,中部和西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收敛,而东部存在发散现象。因为东部地区本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相对于其他两大地区高出较多。东部医药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上好几个省份产业集群现象较为明显,各省份的差距逐渐加大。而西部和中部在政策、环境和条件等方面有较明显的相似处,其总产值存在了一定程度的收敛。

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地区差异收敛性特征总结如下:(1)1999—2009年,地区差异不存在σ收敛。只有1999—2004年间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σ收敛特征,东部地区存在发散趋势,而西部水平和全国水平也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呈较为平缓的波动状态;(2)1999—2009年间,地区差异存在β收敛,但收敛系数较小,收敛速度很慢;1999—2004年,2004—2005年两段时间均不存在β收敛,且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发散趋势。(3)1999—2009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俱乐部收敛,其中中部和西部存在较为明显的收敛,而东部不存在收敛。

3 医药产业区域差异化的对策建议

尽管各省医药制造业和GDP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等级相关,但是医药产业还是有着其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医药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以及投资,对规模、地域环境等也有一定的要求。从医药产业收敛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医药产业并没有如各地GDP一样有趋于最终稳定状态的趋势,差距并没有逐渐减小。因为对于医药工业来说,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产业集群、政策以及现有技术基础的优势,继而可以促进地方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还可以减少成本,避免重复投资以及资源的再利用。但是为了使得医药产业获得更长足的进步,还是应该给医药产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一定的扶助,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第一,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可以加强同邻省安徽、江西的经济合作,从而增强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带动邻省的医药制造业健康积极的发展。

第二,充分突出各个地区的产业优势,使得医药制造业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

第三,加大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同时实施医药产业导向政策,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业尽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更好地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和自然资源的优势。

第四,加大对落后地区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并且在我国对外开放新的发展阶段中,各地区应把注意力放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基础等环境条件的改善上,而不应过度地开展区域间优惠政策的竞争。

第五,认识差异,承认差异,但并不是要消除差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地的医药制造业,走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郭朝先.我国三大地带俱乐部收敛了吗?[J].经济管理,2006,(21):76-80.

[2] 秦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收敛性分析[J].上海医药,2011,(7):347-351.

[3] 金雪军,金建培,卢佳.中国FDI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9,(1):84-88.

[4] 徐现祥,李郇.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经济研究,2004,(5):40-48.

[5] 郭翔宇,李中华.2006年我国各个省区医药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 (3):10-22.

[6]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33-39.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研究 篇3

一、理论来源

1959年, 哈佛经济学教授贝恩在《产业组织》一书中总结了哈佛学派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即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来分析产业, 形成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SCP范式, 使得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规范化。SCP范式中市场结构决定着产业的市场行为, 而两者又合力决定了市场绩效, 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优化产业组织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 依照SCP范式, 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三、SCP分析

(一) 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是对市场内部竞争、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 评价组织结构的指标主要是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出壁垒的高低。

1、市场集中度。如表1, 2005-2013年我国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CR4均处于10%之下, CR8在11%到17%之间波动。根据产业组织相关理论, 当CR4<30%时产业结构是原子型, 说明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更偏向于竞争性市场。德国在1991年医药产业的CR4已经是28%, 1993年英国CR4达到35%, 日本1996年医药产业的CR8达到44%[2]。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低下。 (见表1)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指某一产业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物理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产生的产品间的不完全替代, 其强调的是同类产品间的不完全替代。目前中国医药制造业大部分是低水平重复生产, 靠价格谋求竞争优势, 药品市场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药品大量剩余, 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药品却又不足, 而且产品多为仿制药, 创新能力差, 产品质量和技术的差异化竞争并不明显。

3、进出壁垒。进入壁垒的概念也是由贝恩首先提出, 其义为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这一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使产品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 同时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医药制造业相对于自然垄断行业, 其进入壁垒较低。2013年我国医药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8.7%,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1.2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医药制造业企业数目多和市场集中度很低的现状也可以推断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多个因素构成。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结构调整和失业等问题导致本该退出的的药企难以根据市场机制自然退出, 使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很高。从国情来看, 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会较长时间的存在, 在短期内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较高现状是很难改变的。

(二) 组织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达到某个目标 (如:实现利润最大化, 增大市场占有率等) , 而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要求的行为。包括企业的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等。医药制造业的组织行为难以量化研究, 本文拟从研发强度和并购与重组两个方面来分析。

1、研发强度。2011-2013年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46%、1.6%、1.69%, 高于一般工业水平, 但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投入强度还远远不够, 如表2所示

2、并购与重组。国家鼓励研发和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中药材和中成药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 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鼓励同类产品企业的联合和优势企业的兼并行为, 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 形成一批具有对医药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促进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并购金额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是高端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软件传媒业、医药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 而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医药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 并购数量位居前五位。在国家鼓励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良好政策环境下, 一些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战略, 比如:2013年7月, 中国医药以换股的方式合并河南天方药业。2015年4月, 上海凯宝拟使用1亿万的自有资金设立上海凯宝产业投资基金公司, 也推进了医药行业的并购。

(三) 组织绩效分析

组织绩效是指一定的组织结构在某时期内, 由一定的组织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通常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产品销售率和R&D强度作为综合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组织绩效的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总体增长趋势良好, 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可以归类为绩效良好。 (见表3)

四、结论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总体水平较为滞后, 多数重要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 差异化竞争不明显, 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同时退出壁垒较高现状却很难改变, 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投入强度也远远不够。值得欣慰的是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环境良好, 组织绩效表现良好。

参考文献

[1]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金泉源, 黄泰康.中国、美国、日本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05, 14 (10) :2-3

[3]蒋传海, 夏大慰.产品差异、转移成本和市场竞争[J].财经研究.2006 (4) :5-12.

医药制造产业 篇4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计量模型

一、绪言

作为知识型的高科技产业,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慢和质量高低是与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分不开的。相对与国民经济中的其他行业而言,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依赖性更强;拥有了领先的科技水平,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中占有更为主动的地位,更快地缩短与行业领导企业的差距。但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来看,该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质量粗放型增长阶段,为改善这一缺陷,加大资源投入是必然选择;但如何有效配置该产业的资源投入就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据此,本文拟以医药制造行业近年来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行业产值,固定资产数量,R&D投入水平,人员数量等因素作为研究指标,通过计量经济学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技术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做出探索性的实证研究,从而就如何合理调整产业的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生产函数模型构建和样本数据处理

结合此处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本文中采用生产函数(Cobb--Dauglas)模型作为基本模型。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某种组合同它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该模型由美国数学家Charles Cobb和经济学家Paul Dauglas在20世纪20年代导出。其基本形式为:其中Y为产出量, K、R、L分别为资本、R&D投入、劳动等投入要素。

另外,为更详细探究技术创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得出更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将同时对C—D模型的几种衍生形式:一级CES模型、VES模型和边界生产函数模型也进行建模分析。另外需加以说明的是,因为一级CES模型、VES模型对数转换形式中的替代变量数目太多,为有效地避免线性回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方差问题,必须提供很大数量的样本数据,而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基础数据条件尚且不足以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在以下的模型回归过程中,C—D模型和边界生产函数模型中采取三变量(即:K变量、R变量、L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一级CES模型和VES模型中采取两变量(即:K变量、R变量、L变量两两组合)进行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本文拟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归纳如下(为方便软件处理数据,此处将各模型的对数转化形式一并列出):

1.C—D生产函数模型

对数形式: (模型中a、b、c为相关变量的产出弹性; A为效率系数; 为虚拟变量,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2.一级CES生产函数模型

对数形式:

3.VES生产函数模型

对数形式:

4.边界生产函数模型

对数形式:

本文模型中包括有Y、K、R、L、 五个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医药行业的产值(Y),解释变量为该行业的资本(K)、劳动(L)和R&D投入(R),为了用定量的数据来表示这些解释变量,本文拟用行业年度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行业的年度固定资产数值来表征资本,用行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和研发(R&D)人员的数量来表征劳动,用R&D费用的支出来表征R&D投入。另外,还有些无法量化的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将以虚拟变量(μ)的形式在模型中加以体现。

表1样本数据

资料来源:《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

三、最终方程与模拟结果

本文此处回归分析所用的软件为Micro TSP(6.5),具体所采用的线性回归运算种类为LS(H), 即可带有异方差处理的普通最小二乘法。数据分析结果和相关模型表示如下:

1.C—D生產函数模型

表2C—D生产函数模型回归结果

拟合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表达式为:

2.一级CES生产函数模型

表3一级CES模型回归结果

表4VES模型回归结果

4.边界生产函数模型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借助已得的C—D 生产函数模型的既得方程可以求出边界生产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四、模型分析及数据诠释

首先,根据C—D 生产函数模型,可知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业而言,K变量(医药行业年底固定资产净值)、R变量(医药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L变量(医药行业科技活动人员人数)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7619,0.32489,0.08076。

其次,一级CES生产函数模型和VES生产函数模型中的参数T称为规模报酬参数,它代表了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增长倍数与产出量增长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具体而言,当T=1(<1,>1时,表明技术创新各要素是规模报酬不变[递减,递增]的)。根据一级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结果,可得,,。根据VES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结果,可得 。

可以看出,要素组合KL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而要素组合KR和RL是规模报酬递减的。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前发展阶段,过多的R&D投入将导致行业整体规模报酬的下降,因此在现阶段,不宜过分地加大R&D费用的投入水平。

再次,根据一级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回归结果,可得:,RL=1.02041。根据VES生产函数模型的回归结果,可得:。可以看出,K变量和R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是最大的,R变量和L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次之,而K变量和L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最小。其原因可以解释如下:由于K变量和R变量都属于以货币作为表现单位的要素,因而替代能力最强; L变量属于以人员数目作为表现单位的要素,所以它与K变量和R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比较小;而R变量和L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相对K变量和L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更大则是由于R&D费用支出与科技人员数目的相关性程度更高导致的。

五、结论性评述

综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在此本文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合理分配的方式。具体阐述如下:

由于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还是太低,因此在现阶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继续加大对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各要素的投入水平。

因为在技术创新各要素中,固定资产的产出弹性最高,R&D 投入的产出弹性次之,而行业人员的产出弹性最低。因此在总体投入水平一定,并保持各种要素投入水平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其次是加大对于R&D 费用和行业人员数量的投入。

由于在行业规模报酬的分析中, R&D 投入与固定资产、R&D 投入与行业人员的要素组合属于行业规模报酬递减型,而固定资产与行业人员的要素组合属于行业规模报酬递增型,所以,对于行业整体的R&D 投入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和限度,否则会引起行业的规模报酬递减。

另外,由于行业人员和固定资产、行业人员和R&D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比较小,也即固定资产和R&D投入的增加只能在较小的程度上和行业科技活动人员之间产生“替代效应”,所以尽管行业人员的产出弹性是最低的,但是对于行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培养和吸纳仍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别的要素的大幅度增加并不能自然地引起行业人员水平的上升。如果行业人员的数目和质量太低,则很可能成为行业整体发展的“瓶颈”。

总结而言,为尽快加强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竞争水平,提高我国医药企业应对国外成熟医药企业冲击的能力。首先应当加大对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各要素的整体投入水平;在整体投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水平;R&D投入的增加水平应当考虑到行业规模报酬的变化情况;针对医药制造行业人员投入的增加不能成为当前整体投入增加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该行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培养和吸纳仍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浙江省医药制造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5

1 医药制造产业界定和浙江医药制造业发展概述

1.1 产业界定

本文所指的医药制造业包括国家统计局统计法规中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七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1.2 产业发展特点

1.2.1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国内总体排名靠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大胆实行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在医药产业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医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先全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改革为企业发展赢得了主动权。清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自主的管理,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力促进了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全省医药制造业规模仅次于山东省和江苏省,居全国第三位。医药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5.4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29.09亿元,利润82.40亿元,出口交货值177.88亿元。

1.2.2 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股份制改革初见成效。

浙江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不多,但产业优势明显,带动了全省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531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中,大中型企业80家,占企业总数的15%,但其资产总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4.99%、67.72%和78.93%。另据浙江省经信委医化办提供的快报资料,2009年度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前10强主营业务收入208.36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5.76%;利润总额42.9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54.81%。

经过改制和重组,形成了华东医药、浙江医药、新和成、康恩贝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拥有海正、华海、京新等一批医药上市企业。在2009年度全国医药行业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排名中,浙江有14家企业上榜。经过多年培育,涌现了一批产能大、效益好、知名度高的优势品牌,产品规模效应日趋显现,2009年全省单品种销售规模超亿元品种22个,超5000万元品种18个。

1.2.3 产业布局渐趋优化,集群发展特征明显。

通过规划和引导,浙江建成了一批医药产业基地,如台州的浙东南国家级原料药出口基地、杭州的“新药港”以及绍兴、金华等块状医药产业基地。2009年,杭州、台州、绍兴和金华四地集中了全省68.4%的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完成了85.1%的医药工业总产值,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明显。四地医药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杭州市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以“新药港”为建设载体,已初步形成“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生物医药为先导”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台州市成为世界“原料药超市”,能够批量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多达500多个品种。金华市作为浙中制药业基地,已形成市区以制剂及化学原料药为主、兰溪以中成药制剂为主、东阳以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为主的3条特色产业带。绍兴医药行业的一些主打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如新和成是全球主要维生素供应商,新昌制药的盐酸万古霉素生产规模列全球第二位,产量占全球30%。

1.3 创新情况分析

1.3.1 创新投入增长明显。

近几年来,浙江省医药制造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据浙江科技统计年鉴,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共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79亿元,比2003年的11.21亿元增长了121%。R&D经费投入增长更为显著,从2003年的3.7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3.86亿元,年均增幅达30%(见图1)。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41%,比2003年的1.39%提高了1个百分点。至2008年,全省共有科技活动人员1.45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从2003年的9.02%提高到13.58%。与此同时,R&D活动人员稳步增加(见图2)。截止2008年底共有折合全时当量的R&D活动人员8355人年,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3倍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3.32%增长到7.82%。2008年R&D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达到69.58%,科技人员素质较高。

1.3.2 创新产出显著增加。

近年来,浙江医药企业加大了对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精神类疾病药物、预防性疫苗等新药品种的研发力度,研发速度加快,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08年浙江共获新药证书31件,新药生产批件78件。在省科技厅“生物制药技术”重大专项的扶持下,甲磺酸普喹替尼、氟莱哌素等一批抗肿瘤一类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PCT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浙江贝达药业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1.1类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已通过专家评审,实现了浙江自主创新药物研发领域零的突破。浙江药物研发正逐渐从单纯仿制相同化学成分的药物向研制全新分子化合物药物转型。

数据来源:浙江科技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浙江科技统计年鉴

拥有专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08年,浙江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申请专利485件,其中发明专利280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从2003年的86件增加到2008年的471件,年均增长40.51%。

数据来源:浙江科技统计年鉴

近年来浙江医药行业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瑞邦药厂的洛伐他汀,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的双价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天然d-α-维生素E、盐酸万古霉素、复方蒿甲醚,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和杭州天龙蚕业资源科技开发公司的蚕砂提取物研制中药Ⅱ类新药生血宁片等多项产品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3.3 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医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微机控制、膜分离、结晶技术、手性技术、连续管道化反应、动态逆流连续、成套制药机械等先进工艺技术得以较多使用。2009年,全省医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2.36%,大大高于全国14.23%的平均水平。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电子控制设备占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的比重为20%,比2003年的10%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至2009年底,全省医药制造业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0余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推进了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1.4 存在的突出问题

1.4.1 产业发展速度趋缓,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浙江医药产业在经历了“八五”至“十五”的飞速发展之后,产业发展速度趋缓,多项经济指标增幅不大,占全国的比重逐步下滑。(见图4)。而近几年江苏、山东、河南、江西等兄弟省市医药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浙江虽然在全国依然具有较大优势,但与排位在前的省份差距拉大,相对与其他省份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括号内为各省在全国的排名

1.4.2 医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支撑。

虽然浙江医药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但未能形成若干能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的全国排头兵企业。2009年全省仅有2家医药企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而全省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也仅5.33亿元。同年进入全国医药工业领域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底线超过10亿元,平均达到29.81亿元,扬子江药业和哈药集团更是以其140亿元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牢牢把持着百强头两把交椅。浙江虽有14家入围,但尚未有一家进入全国十强。

2 主要子行业发展状况

医药制造7个子行业中,浙江以化学药品原药制造规模最大,在全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生物制药发展势头强劲,对全省医药产业影响重大。2008年浙江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制剂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4个子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56家,占全省医药制造企业的7成;合计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制造业9成以上的份额;合计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4.92%。因此,本文着重就化学药品制造(包括原药制造、制剂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三大类分别进行阐述。

2.1 化学药品制造

浙江化学药品制造业发展较快,其中原药制造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多年来,浙江原料药企业紧紧抓住全球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的机遇,大力承接原料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转移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原料药产业迅速做大做强,规模已占医药产业总量的近一半份额,出口交货值多年来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1/3。原料药获国际主流市场认证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国际上打响了“浙江制造”品牌。如海正药业分别有38个和21个产品获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成为国内通过认证最多的制药企业。华海药业分别有7个和16个原料药获FDA和COS认证。

目前,以华海、海正、金康为代表的一批原料药出口企业正逐步转变产品方向,创仿结合,初步实现了原料药向制剂出口的产品结构提升,带领浙东南原料药出口基地战略转型。华海药业已有7个制剂产品获得美国FDA仿制药批文,3个制剂产品获欧盟制剂批文,其中奈韦拉平片是我国首个获美国FDA认证的化学制剂药品。但总体而言,全省医药制剂发展滞后于原料药,从原料药向制剂生产为主的转型未能得到突破。2009年全国医药制剂与原料药产值比为1.46:1,而浙江是0.50:1。另据浙江省经信委统计,2010年1-4月,全省原料药产业产值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8%和78.6%,同期制剂产业上述两项指标同比仅增长27.1%和20.6%,制剂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较为困难的局面。

作为优势产业的原料药工业的提升发展也迫在眉睫。目前全省原料药产业总体存在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中成药制造

浙江现有涉及中成药生产的制药企业100余家,能生产包括注射剂、软胶囊、滴丸、气雾剂等在内的多种剂型,拥有正大青春宝、康恩贝集团、康莱特、天皇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及一批单品种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中药著名产品,如参麦针、青春宝片、百令胶囊、康莱特注射液、前列康片、铁皮石斛颗粒等。

在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技术运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浙江取得了一定成绩。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技术、膜分离浓缩技术、手性药物技术、微粉化技术等先进工艺,质谱、光谱、色谱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自动化数控提取浓缩干燥设备和包装设备等先进装备在中药制药企业中得以应用。

伴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浙江中成药制造稳步发展。自2005年启动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浙江省投入约23亿元成立了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等8个研究中心。经过5年的努力,共有70余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各级奖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6项。

但是浙江中成药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大品牌。省内中成药独家产品不多,多数产品生产厂家多于5家,产品缺少特色。虽有9个销售过亿元的中药品种,但没有销量过5亿的超大型中药品种。二是缺乏大企业集团,没有形成规模优势。2008年浙江省中成药工业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行业主营业务前10强,进入前50强的也只有康恩贝、正大青春宝和亚东制药三家。绝大多数中成药企业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下,更有部分企业年销售额不足千万元。三是生产设备落后,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中药制剂的前处理过程还是以传统工艺为主,设备提取分离低、参数可控性差、能耗高、污染大。多数品种的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还不具备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浙江中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已被江西、贵州等省份赶超,在全国的排名从2004年的第10位退居2008年的第16位。2009年1—11月,虽然全省中成药制造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5.24%和14.93%,但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7.65和10.51个百分点,与领先省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3 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浙江现有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企业百余家,2009年1—11月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12亿元,居山东、江苏两省之后,同比增长9.55%;实现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30.12%。

通过生物制药重大专项的实施,一些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得到突破,生物制药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如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微生物发酵药物等领域,浙江的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华东医药、升华拜克、九源基因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迅速壮大。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立以来,已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升白细胞特效药吉粒芬,成功开发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出口国际市场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升华拜克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兽药硫酸粘杆菌生产企业,销售量占世界60%以上。浙江大德药业集团申请的“乙氧基康普立停”化合物国际专利,已进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但是浙江生物医药的规模仍然偏小,2009年我国前10强生物制药企业销售额在49-105亿元,而进入百强榜的浙江生物制药企业销售额只有10-37亿元,在全国排名靠后。此外,浙江生物制药产业虽已形成若干特色区块,但尚未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块。省内发展较为成功的杭州经济开发区,进驻企业40多家,但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仅4家,与拥有136家规模以上生物企业、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的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尚有不少差距。与长春、深圳、上海等基地相比,其差距更大。

3 结语

近年来,浙江作为医药大省,医药制造业一直是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和主导产业。总体而言,浙江医药制造的经济总量、市场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体制机制优势走在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制剂产业规模偏小,中药发展滞后;龙头骨干企业缺乏,而且规模相对偏小,实力不够雄厚,尚未有一家进入全国十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匮乏,单个品牌价值不高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浙江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几年,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将进入高峰期,国内医药强者愈强,将出现显著的两极分化趋势。因此,要以国务院确定浙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份为契机,积极推进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支持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完善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大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扶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着力打造一系列拳头产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拳头产品引领企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加企业创牌意识和品牌经营能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不断扩大“浙江医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是引进制药先进技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引进当代制药先进技术,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医药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整合力量,集中资金,省市县联动,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展新药研发。加强主动设计,推进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科技项目实施,引导和推动原料药生产向制剂生产转型,提升行业创新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科技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浙江转移,促进我省企业与国际接轨。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上海、江苏等地的人才、信息和技术优势,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紧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支持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和研究所到国外创办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吸引国外医药研究开发机构在浙江建立合作研究机构,培养浙江医药产业人才,提高浙江医药产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泰维.2008年浙江科技发展报告[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何宁生.改革开放30年:浙江医药跻身行业全国第3位——来自浙江省经贸委医药石化行业办的报告[EB/OL].[2010-10-25].http://health.sohu.com/20080927/n259783553.sht-ml

医药制造产业 篇6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可以表现在诸多方面, 国内外机构和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内涵。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 区域产业竞争力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如市场需求、政治因素、人才因素、技术因素等等。与此同时, 区域产业竞争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不断变化的,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区域产业过去和现在的产业水平, 也可以反射产业发展的未来水平;不仅是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 更随时随着时间的变动发生变动, 因此, 在评价区域产业竞争力时, 也要考虑区域产业动态变化这一特性。在此基础上, 依据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原则, 参考前人研究, 将医药区域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五个方面, 即经济基础、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规模、行业发展动力、行业内在潜力, 共41个指标, 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

*增速指标均拟用2006年-2011年期间的平均增速来衡量该指标

其中, 部分指标解释如下:

城市化水平 (URBAN) :即城市化率, 是衡量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数量指标, 一般采用一个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市场化程度 (MC) :反映一个地区市场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数量指标, 通常采用所有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来表示。本文由于数据可及性, 采用城镇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来表示。

经济开放程度 (OPEN) :该指标度量方法很多, 本文采用较为简单的方式, 即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度量。

外商投资比重:该指标在文中采用外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2评价模型的介绍和数据来源

2.1评价模型介绍

在信息论中, 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 不确定性就越小, 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 不确定性越大, 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 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 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 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取n个省市, m个指标, 则具体某个指标即为第i个省市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 (i=1, 2…, n;j=1, 2, …, m) 。

(2) 运用功效系数法, 将数据非负化;

正向指标 (越大越好) , 负向指标 (越小越好) 。

(3) 指标同度量化, 即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省市指标值的比重pij, 其中,

当时, 无意义, 因此对的计算加以修正, 可将其定义为:

(4)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5) 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dj:

(6) 计算第j个指标的权重:

(7) 计算各省市医药区域产业竞争力, 并通过竞争力得分进行排名:

2.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 (2007~2012)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7~2012) , 中国药学年鉴 (2007~2012) , 部分数据来源于米内网。舍去部分数据不全的省市, 保留中国大陆区域共24个省市及自治区2006年至2011年间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各省市医药产业竞争力排名结果

依据熵值法计算出综合竞争力得分, 得到各省市竞争力综合排名见表2, 其中括号内表示其在五个评价方面中的单项排名。

*仅保留结果的前三位。

3.2医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从结果来看, 综合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江苏、广东和山东。事实上, 这三个省市也是近年来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前三名的长期占领者, 体现出强劲的实力和持续力。江苏省在经济基础和宏观环境排名分列一、二位, 其他三方面均处于中游水平, 经济基础与经济环境的优势明显, 整体发展均衡, 行业规模有待发展、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广东除行业发展规模水平处于中下游水平外, 其他各项均处于3~6位间, 无论从经济基础和行业发展潜力来看, 都具有稳定发展的实力, 可见进一步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山东行业发展动力位于第5位, 其他指标均处于中游水平, 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说明行业对于其在人员配置、R&D投入水平方面较为重视。

从区域划分来看, 东部地区, 尤其是东部地区沿海省市在几乎占据排名前十的位置, 其中东部地区前三即为总排名前三江苏、广东及山东。整体来看, 东部省市经济基础较好, 政府对于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重视, 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 优势企业多。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东部地区实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市为吉林、河南及山西, 从各项排名来看, 吉林与河南排名均靠前, 综合排名也因此处于较前位置。山西较比之下, 平均实力低于吉林与河南, 其他中部省市与山西情况类似。整体来看, 中部地区个别指标有一定竞争优势, 部分省市也有强势企业, 但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整体竞争力偏弱, 发展均衡。西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市为内蒙、四川及甘肃, 中部地区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也有个别指标在个别省市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整体情况不佳, 竞争力较弱。

4结语

中国医药产业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 综合竞争力差距较大。近年来, 医药产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日益引起全国各省市的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 江苏、山东、广东等优势省市应该充分利用其在经济基础及宏观产业环境方面的优势,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规模;增强在研发、人员储备等方面的投入, 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省市, 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 扩大自身在某项方面的优势。如四川、贵州等省市, 对于中医药在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重点扶持、积极吸引外资, 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只有积极调整本区域产业结构, 立足于本地区特色, 最大限度的利用技术转移效应, 创造有利条件, 发挥资源优势, 进一步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实力。

本文采用熵值法这一客观赋权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 但是其确定的指标权重会随着指标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陈红儿, 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2, (1) :99-104.

[2]郑刚, 姜春林.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1, 19 (6) :24-27.

[3]千庆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5 (5) :69-76.

[4]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 2003, (3) :51-54.

[5]方玉金.基于组合评价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1.

[6]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 1994, 20 (6) :56-60.

[7]肖艳玲, 刘晓晶, 刘剑波.基于熵值法的员工绩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29 (1) :107-109.

医药制造产业 篇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原本以自然资源和原始劳动为主的竞争,逐步演变成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主要的资源。随着近些年来社会老龄化加剧,生物技术的空前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疗效的新产品、特效产品必将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新产品的开发必将投入更多资源,而人才资源是其中的主体。

1 研究背景

河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制造大省,地处京津冀商业圈之中,特别是省会石家庄既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著名企业,又拥有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作为依托。2005年石家庄市又被评为了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可以说河北省医药制造业既具有一定的雄厚基础,又具有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赵长林,刘霞在《我国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竟争力的比较分析》中,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方法,统计了我国各个省市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只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江苏,山东等医药制造大省。本文借以上研究结果,只从人力资源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找出河北省与医药大省江苏省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依此提出改进建议。

2 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取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通过分析,本文选取能够总体反映医药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以及在人力资源方面能够反映企业科研能力的人才资源:医药制造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三个指标作为人力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利润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选取利润作为衡量医药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3 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1 灰色关联度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利用系统内已知信息来确定系统的未知信息,其具有建模过程简单、模型表达式简洁、便于求解、预测、精度高、适用性强并且对数据的要求不高等优点。

本文采用绝对关联度的量化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制定出参考数列,参考数列常记为x0,一般表示为:

关联分析中被比较数列常记为xi,一般表示为:

其次,对原始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处理常采用初值化方法和均值化方法。

再次,对于参考数列x0,比较数列为xi,用下述公式表示各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在各点的差:

最后,将计算出的关联系数求平均值,即绝对关联度,表达式为:

3.2 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河北省和江苏省的比较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公式,分别对河北省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指标与经济指标利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两省均以2002年-2008年医药制造业年利润数作为参考数列x0,将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作为比较数列x1,医药制造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比较数列x2,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比较数列x3,医药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比较数列x4。河北省与江苏省2002年-2008年医药制造业年利润与人力资源情况如表1、表2所示。

(单位:亿元,人)

(单位:亿元,人)

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

3.3 结论上述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中四个HR指标与医药制造业利润之间的关联度分别为:0.74,0.75,0.75,0.75,各个人力资源指标对利润的关联程度的大体持平。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中四个HR指标与医药制造业利润之间的关联度分别为:0.70,0.86,0.77,0.82,研发人员,科技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对利润的关联程度均大于企业从业人员数对利润的关联程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河北省在人力资源方面与江苏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和科技创新人员与企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强,医药制造业知识密集性的行业特点不突出。

4 建议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从以上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才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支具有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才能快速推动医药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

高科技研发人员位于人力资源金字塔的顶端,既会有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又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体会。所以经过一些学者的分析,高科技研发人员往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拥有高水平的知识和研究能力,但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精神追求,往往比常人更有高远的理想,事业心重,进取心强;不安于现有的环境,喜欢突破和新鲜的事物,具有创新性思维,这也是高科技研发人员流动比率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结合人力资源激励原则,以留住现有的高科技研发人员,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为出发点,对如何提高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人才资源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奖励措施。

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是留住,吸引高科技研发人员的重要基础保障。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可以使高技术研发人员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及时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可以提高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工作热情。

4.2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对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高技术研发人员具有无限的能力与潜力,营造宽松舒适的企业文化环境,提供良好精神慰藉,更能使其发挥已有才能,增强努力工作的热情。

4.3 制定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

高科技研发人员一般具有高学历,对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除物质生活外,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为其制定科学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可以加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研究河北省和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通过分析得出人力资源中的高科技研发人员与医药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关联度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并以此结论为基点,对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留住、吸引高科技研发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人才资源,灰色关联度

参考文献

[1]高楠.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河北省和全国的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0,(6),1-2.

[2]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

[3]姚岳军.高科技企业研发人才流失的动机与激励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210-211.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篇8

1. 工业增加值: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渐下降

去年7月份, 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比6月份继续下降1.1个百分点。整体上行业增长速度逐渐有所下降。2009年1~7月份累计, 医药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

2.产量分析: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下降幅度缩小, 中成药产量增速有所回落

2009年1~7月份, 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104.52万吨, 同比下降11.18%, 比前6个月的降幅缩小了2.3个百分点, 下滑幅度有所减小。

中成药产量方面, 去年1~6月份中成药产量完成93.87万吨, 同比增长14.69%, 比前6个月下降0.9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6.48个百分点。

二、销售增长情况

1. 工业销售产值: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平稳, 增速比前6个月有所提高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销售增长速度平稳, 增速比前6个月略有提高, 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子行业中, 中药饮片加工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提升明显。

去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4836.08亿元, 同比增长17.44%, 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提高0.0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2.4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前6个月下降0.57和提高0.1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 达到30.95%, 比前6个月提高4.3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8.79%, 比前6个月提高0.31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销售产值增长较快, 累计同比增长22.66%, 比前6个月下降0.42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分析:行业出口交货值小幅度增长, 增速比前6个月下降,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微幅增长, 增速比前6个月有所下降, 行业出口增长形势不稳固, 与上年同期相比, 出口增速继续有大幅度的回落。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出口同比继续下滑。去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61%, 增长速度比前6个月下降1.6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21.02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06%, 比前6个月扩大1.54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大幅度下降9.47%, 降幅比前6个月扩大1.5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84%, 比前6个月提高4.55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7.3%, 比前6个月下降0.7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明显回升。生物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 累计同比增长36.48%, 增速比前6个月提高0.53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18.52个百分点。

海关统计, 2009年1~7月份维生素C累计出口同比下降7.2%, 比前6个月扩大1.4个百分点;抗菌素出口同比增长7.3%, 比前6个月提高5.0个百分点。中成药出口量同比下降9.9%, 降幅比前6个月缩小0.2个百分点;医用敷料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7.5%, 比前6个月扩大1.5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 2009年1~7月份抗菌素进口量累计同比下降13.8%, 比前6个月扩大8.1个百分点。抗菌素制剂进口量同比增长21%, 比前6个月提高7.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7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6.86亿, 同比增长36.4%, 投资增速稳定快速, 比前6个月下降4.7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8.6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7月份医药制造业内的大型企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7.8%, 比前6个月提高0.5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的累计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14.11%, 比前6个月下降0.5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5.45%, 增速很高, 比前6个月提高0.21个百分点。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医药制造产业 篇9

【关键词】 彝族;医药;产业;发展

彝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成员。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传统医药。同时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如:发掘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造物治病书》,书中共收载疾病名称142个,药物201种;其中植物药127种,动物药60种,矿物药和其他药物14种(且收载药物大多产于当地)。1979年云南楚雄發现的《双柏彝医书》,记录54个病种,87个处方,324种药物。1985年云南红河发现的《元阳彝医书》,书中收载动植物药200余种。还有清初的《彝族献药经》等等[1]

另外,彝族居住地区山川纵横,气候多样,地形复杂,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历史上彝族居住地区便是封建反动统治者掠夺药材资源的重要对象。特别是我州的名贵药材尤其引人瞩目。如:雷波的黄连、附子、贝母号称三宝等等。

那么,我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当然也有上述的种种条件。如何发展我州的医药产业?以下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粗知略见:

1 与彝族医药相结合,实现产业现代化

由于我州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薄弱,在新的形势下,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发展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发展相适应的,要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的现代医药产业。要在继承和发扬彝族医药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发展以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种植为特色的农业;发展以规范化生产、统一质量标准和现代制药技术设备为特点的现代工业;发展以总代理、总经销和连琐经营为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模式的现代商业。

2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得合作,利用从技术到创新的过程中,与学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形势下进行创新合作。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创新之路。

3 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素质

我州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在政策及资金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药企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研发方面应该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创新企业税收等政策优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同时,生产企业必须注重职工技术水平的培训和提高,注意人才的储备,以此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素质,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一步,使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另外,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4 发原料药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素质

抓好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夯实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将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作为我州中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民族药的重点,充分利用我州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积极走科技兴药之路。搞好科、工、贸一条龙,使更多的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依托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加强我州地道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建立规范的药材种植基地,采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规范生产栽培体系。加强濒危野生药材生物学研究,变野生为家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医药行业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行业,在我国未来二十一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相信只要高举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旗帜,走继承遗产,科技创新,持续发展之路,那么我州的医药行业将成为带动我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中国医药产品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篇10

1. 增长分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呈现相对较好的增长局面, 行业实现了一定的增长, 是表现相对较好的工业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 行业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与前两个月相比, 行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略有下降, 其中主要是中药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比前两个月有所下降, 其他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继续有所提升。

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完成3219.88亿元, 同比增长18.07%,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0.89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39%,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46.4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9.44%, 比前两个月下降1.29个百分点。其他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比前两个月有所提高。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93%和21.46%, 分别比前两个月提高2.98和2.9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3%, 相对较低。

2. 效益分析:行业利润增长相对较快, 增速比前两个月有所下降

2009年1~5月份, 医药行业利润继续呈现相对较快增长, 行业经济效益表现良好, 但增速比前两个月有所下降。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小幅增长, 增速下降。

1~5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实现309.14亿元, 同比增长16.83%,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3.02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4.13%, 出现下滑;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6.83%, 增速比前两个月提高3.24个百分点。中药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中药饮片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0.59%,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49.35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27.93%, 比前两个月提高11.17个百分点, 生物制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下降22.72个百分点, 为20.69%。行业亏损规模增长速度很低, 增速下降, 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93%, 比前两个月下降4.09个百分点。其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4.37%, 亏损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17.81个百分点,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亏损同比增长0.06%。中药行业的亏损同比表现为大幅度的下降。生物制品业亏损同比增长1.24%, 略有提高。

3. 成本费用分析:行业成本增长速度略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 成本压力有所增大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成本增速略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 成本压力增大。1~5月累计主营业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中成药制造业的成本增速较快, 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3.7个百分点, 成本上涨压力明显。生物制品业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高0.19个百分点。

4. 负债及资金分析: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下降, 应收帐款增长速度回落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全行业资产负债率较低, 比上年同期小幅度下降, 负债规模相对有所下降。在资金方面, 应收账款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行业负债率小幅度下降。1~5月医药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为48.72%, 比上年同期下降0.82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下降较多, 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和1.6个百分点。

资金运行状况表现稳定, 应收账款增速回落。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应收帐款同比增长10.93%, 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的应收帐款增速下降较为明显, 比上年同期下降11.4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应收帐款同比增长速度达到37.76%,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高18.01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应收帐款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7和5.14个百分点。

二、场供需分析

1. 产量分析: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小幅度下降, 中药产量增速回落

2009年1~5月, 全国化学原料药产量累计完成80.85万吨, 同比下降3.17%, 产量下滑。

在中成药产量方面, 1~5月中成药产量完成65.27万吨, 同比增长13.88%, 比上年同期下降4.02个百分点。

2. 销售及库存分析: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速明显下降, 产成品增速回落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较快, 增速比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行业库存方面, 产成品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1~5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销售产值完成3265.82亿元, 同比增长16.78%, 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13.61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24.44个百分点, 下滑较大;其他子行业的销售产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行业库存增长速度有一定回落。1~5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11.27%, 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5.22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之际制造业产成品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92和11.3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业库存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4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产成品增速较低, 比上年同期下降2.21个百分点。生物制品业产成品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3. 进出口分析:出口交货值小幅度增长,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36%, 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18.94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出现同比下降2.57%和10.59%, 出口下滑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出口增速。中药饮片加工业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4.97个百分点。中成药制造业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57个百分点, 达到25.48%。生物制品业出口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1个百分点, 达到39.69%。

据海关统计, 2009年1~5月累计医药品出口同比下降10.4%, 下滑明显;其中维生素C出口量同比下降3.6%, 抗菌素出口同比下降1.9%。中成药和医用敷料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7.4%和12.7%。

在进口方面, 2009年1~5月医药品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24.8%, 下降幅度较大。其中, 抗菌素进口量同比下降2.1%, 比上年同期下降。抗菌素制剂进口量同比增长18.4%,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59.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1~5月, 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6.27亿元, 同比增长44.2%, 投资增速稳定上升, 比前4个月提高1.8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25.6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09年1~5月医药制造业内的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 比上年同期下降18.36个百分点, 利润同比增长16.65%, 比上年同期下降38.27个百分点。

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的增速为14.91%, 收入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8.11个百分点, 利润同比增长9.19%, 比上年同期下降20.72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68%和29.59%, 增速都很高。与上年同期相比, 利润增速大幅度下降35.8个百分点。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医药行业内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2009年1~5月国有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8%, 利润同比增长11.68%, 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的下降。

股份制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5%, 比上年同期下降14.37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13.67%, 比上年同期下降21.54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快, 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4%, 比上年同期下降9.06个百分点, 累计利润同比增长36.5%,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6个百分点。

上一篇:浓缩超滤腹水下一篇:预算编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