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

2024-06-22

舞蹈课(共12篇)

舞蹈课 篇1

一、提出问题

舞蹈是表演艺术, 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 也是内外统一的协奏曲, 随着舞蹈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 为什么舞蹈课要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又有怎样的重要性?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而舞蹈课就是为舞蹈艺术实践而服务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明了舞蹈课与舞蹈艺术实践是相辅相承的。

1. 为什么舞蹈课要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

舞蹈教学主要是传授舞蹈的表演素材, 因此舞蹈院校一般都将教学与舞台实践作为自己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人们把舞蹈排练与演出看作是“组装车间”, 舞蹈教育应尽早、尽多安排演出, 采取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把课堂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用实践促进教学的再提高。舞蹈课是学生积累知识、为舞蹈艺术实践积累经验的重要过程。舞蹈课不仅仅要培养他们的肢体动作, 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智力素质和体能素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因此, 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相结合, 来促进舞蹈知识的掌握和升华。

2. 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1) 舞蹈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

舞蹈教育是知识性教育, 素养性教育, 是提高审美能力, 提高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通过舞蹈教育, 使新的一代人能成为起码的舞蹈欣赏者, 成为鉴赏家和批评家。能否实现这一目的, 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舞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 了解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 要能使用自己的视觉与听觉器官, 增强对人体动态的感应能力和敏感性。为此, 尽可能使受教育者参与舞蹈活动, 增强自己的舞蹈感知能力。

(2) 舞蹈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舞蹈专门人才。

舞蹈专门人才,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人才, 他们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教育中, 舞蹈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3) 舞蹈教育对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中,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已成为共识。从王国维的“美育即情育”到蔡元培的“美育是情感的性质, ”现代美育家们更注重美育情感教育作用的现实效果, 它能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渗透人们的心田, 感染人们的思想, 陶冶人们的情操。当舞蹈作为美育手段时, 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 从情入手, 以情带形, 以形显情, 要致力于通过美的舞蹈形式手段, 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交流, 达到振奋情绪, 净化心灵的目的。因此, 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艺术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 由此可见, 舞蹈课必须与舞蹈艺术实践挂钩。离开了实践, 任何艺术和技巧都等于纸上谈兵。注重实践就是强调锻炼, 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课所学的知识要通过实践这个平台得到检验和提高。“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实就是如此, 它们是相辅相承, 是不能割舍的血脉。

三、以舞蹈实践来促进舞蹈知识的学习, 以舞蹈学习来促进艺术实践的质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 唯物辩证法早已把理论与实践的应有关系分析得淋漓透彻, 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 实践应为理论提供基础和依据, 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达至“二次飞跃。”舞蹈的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展示, 不仅能演, 而且也能编。让学生共同体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得以发挥。舞蹈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 而舞蹈的艺术实践则是舞蹈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提高。

四、谈谈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相结合的自身体会

刚学舞蹈时, 我对“舞蹈”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虽然以前也接触过舞蹈, 但认为“蹦蹦跳跳”就是舞蹈的全部。学校开设了芭蕾舞舞集训课。这也是我在舞蹈方面成长的第一步,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舞蹈需要基本功, 不知道舞蹈需要表现力、眼神……更多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表现舞蹈的内涵, 身体比较僵硬, 动作不到位, 表情也很不自然。在台上也只是勉强能把舞蹈动作做出来。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 在芭蕾集训课上, 从基本的站立姿势开始, 通过芭蕾集训我发现自己能舒展的做舞蹈动作, 走路时能保持亭亭玉立的姿态, 基本功也有了渐长, 对舞蹈的学习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 使我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经过多次在台上的实践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舞蹈课对舞蹈实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课上学到的知识, 展现给大家, 再通过表演去寻找欠缺的知识, 再通过课堂去掌握。这是进步很大、提高很快的方法。这些都要归功于舞蹈艺术课的教育和实践。舞蹈艺术是无限的, 而舞蹈课是有限的, 时间长了, 所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 那么就要不断的再去学习、去运用。相反, 没有实践, 学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有更好的升华。

摘要:为了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本文从舞蹈课对舞蹈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舞蹈艺术实践对舞蹈课的指导性中分析了它们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 并结合自身体会阐述了舞蹈课与舞蹈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舞蹈课,舞蹈实践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

[2]魏传义主编, 《艺术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1990年版.

[3]参考北京舞蹈学院资料.《中国舞蹈教学》.

[4]于平.《舞蹈形态学》.

[5]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

[6]隆荫培.《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舞蹈课 篇2

1.感受彩带的运动轨迹,尝试绘制彩带舞图谱;

2.在感受音乐和认识竖排队形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团体表演。

3.体验同伴间合作舞蹈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教师跳彩带舞:我让彩带跟我跳了一个怎样的舞

1.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

2.根据幼儿回答逐个示范动作。

3.出示相应图片,请幼儿尝试。

4.请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二、请幼儿创编绸带舞。

1.幼儿分组制作舞谱,自我分配任务。

2.幼儿制作图谱,教师巡回指导。

3.张贴幼儿完成的舞谱,教师带领幼儿跳彩带舞。

三、变化队形跳绸带舞。

1.除了动作在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

2.播放教师跳的绸带舞视屏。(有队形变化)

3.出示队形图(脸的朝向图),解决竖排、横排。

四、出示新图示,尝试看图谱跳绸带舞。

1.教师带领幼儿看图示跳。

2.教师带领幼儿跳。

3.面朝客人教师跳。

4.教师带领幼儿围成大圆,面向中间,在教师带领下跳绸带舞。

活动评析:

首先,我觉得在公开课中开展舞蹈活动,精神可嘉,一般教师都不太敢尝试舞蹈活动,一怕乱,二怕自身舞蹈素养不够,可是周教师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舞蹈素养好,上课精气神十足,教态亲切。

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策略也比较好,经过让幼儿绘制图谱来创编动作,完善彩带舞;运用视屏及图谱让幼儿明白如何变换队形,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活动的关键词是“舞”,应当让幼儿舞起来,从表到达表现,要让幼儿感受音乐与彩带的关系;舞姿与彩带的关系;幼儿的动作与彩带飘逸的关系;幼儿所有动作与彩带的关系。除了舞动彩带,身体也应当随着彩带舞动起来,最终的整套动作应当与音乐进行匹配,幼儿应当能够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地演示彩带舞,音乐与动作应当配套。

舞蹈赏析课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篇3

精选作品,激发幼儿赏析兴趣

喜欢看、喜欢听是幼儿学会欣赏的前提。因此,首先要选择旋律优美动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在幼儿喜欢观看的同时,能够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每个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季节的特点、当时的流行音乐等,精心为孩子们选择舞蹈作品作为舞蹈欣赏内容,并制定到舞蹈教学计划中。比如:幼儿较熟悉的少儿节目《小小智慧树》中的舞蹈都非常贴近幼儿的心理,画面设置也好,大多是红果果、绿泡泡和小朋友一起的舞蹈,非常适合孩子们赏析;富有民族特色、情趣拟人化的舞蹈《担鲜藕》《摘葡萄》以其节奏欢快、色彩艳丽广受小朋友们喜欢;融合多种情感体验的杂技芭蕾《梁祝》能够带给孩子们委婉抒情的艺术享受。这些舞蹈作品能够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观看过程中,体验到美的熏陶,增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舞蹈感知能力很难用语言简单表述,幼儿舞蹈感知能力的培养也因为个体不同差别巨大。幼儿在集中精力观看舞蹈时,大多具有鲜明的情绪反映和动作反映,这说明大多数孩子的舞蹈感知能力较强,能够感受到舞蹈的旋律、韵味、以及带给大家的美的享受。在观赏杂技芭蕾《梁祝》时,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在看到精美的动作时张大了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集中在屏幕上。观看结束后,很多孩子还在哼唱舞蹈音乐,可见还在美的享受之中。

反复观看,品味舞蹈韵味

幼儿自发的舞蹈感知能力要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升华至赏析能力。在重复观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如第一篇观看《担鲜藕》时,教师只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舞蹈中有几个角色、分别在干什么就好。第二遍观看时,就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舞蹈中担藕人的主要动作(挑担、擦汗、洒水等),观察藕娃娃的动作特点(蹲步前进、站立等动作的特点)等。而到了观看第三遍时,要求自然更进一步,认真观察演员的表情并尝试进行模仿、体验……如此一来,幼儿就能够逐步体会到舞蹈的动作、节奏、情感以及独特的韵味。

舞蹈,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更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集音乐、美术、体育于一身,在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了幼儿的情操,锻炼了幼儿的体质,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使幼儿的综合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只有反复的多次观看和欣赏,才能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舞蹈艺术感受。

事实表明,幼儿经过一段时期对不同舞蹈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后,幼儿的舞蹈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感知舞蹈作品不同的情绪类型;感知舞蹈作品中音乐、动作的不同风格特点;感知艺术表现手法和舞蹈内容的关系等等,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对作品进行评议。比如,幼儿会说喜欢舞蹈《向前冲》是因为演员都是小朋友,而且他们的表演非常的带劲,音乐也很欢快;有的幼兒会说喜欢《梁祝》是因为舞蹈的音乐超级好听,叔叔、阿姨很了不起,他们的动作难度都特别大,而且芭蕾舞太美了;有的幼儿说喜欢《侨夕阳》,是因为奶奶们表演得很好,很滑稽,比我们小孩子还可爱呢……在不断的美的享受中,孩子们自然变得更美,语言越来越美、动作越来越美、心灵也越来越美。

大胆模仿,深入理解舞蹈主题

模仿是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舞蹈赏析课上,教师不能将幼儿固定在座位上,而是要鼓励大家大胆模仿。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限,舞蹈作品带给孩子们的感受大多都是超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自发的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对舞蹈音乐的哼唱都表达了其对舞蹈作品的喜欢和欣赏。幼儿模仿的过程,是幼儿对舞蹈精髓的汲取过程,也是幼儿对舞蹈主题感受的表达过程。

如在欣赏舞蹈《侨夕阳》时,在第一遍观看舞蹈时,大部分幼儿就被演员们夸张、滑稽的舞蹈动作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演员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有一些孩子在第一遍观看时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演员的动作。有了榜样的力量,孩子们在第二遍、第三遍观看时,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得与屏幕中的舞蹈演员一起表演,几个代表动作已被孩子们学得惟妙惟肖。在整个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教授者变成了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好伙伴,孩子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并自主自觉地观察、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孩子们也全身投入了舞蹈欣赏中的美之享受。

观看和欣赏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具备初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也促使幼儿教学实效得到提高。

浅析高校女子体育舞蹈课 篇4

女生害怕剧烈的运动 (如中长跑) ;怕晒太阳, “以白为美”羡慕苗条身材, 害怕“发胖”;害怕有竞争性、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害怕别人看见自己在运动。学生这些心理状态与体育舞蹈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从运动量来讲, 完成一套体育舞蹈不亚于跑一次长跑, 只是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不感到累罢了;第二, 怕晒太阳是女孩的通病, 常言道:“三分长相, 七分打扮, 以自遮自丑。”这种思想, 给室外上课带来不利, 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皮肤的护理;第三, 羡慕苗条, 害怕“发胖”。“发胖”的原因有几种, 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期, 食欲增加, 运动缺乏, 脂肪堆积, 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美观, 因此害怕发胖是减肥运动的主要动机;第四, 害怕竞争性、危险性的项目。女生考上大学之后思想压力减小, 如同放下了沉重的“包袱”, 认为上课过得去, 每门60分就行了, 对于那些游戏、足球、篮球等竞赛性强的项目显得很被动, 甚至要苦口婆心地劝她们参加, 但一旦有人摔倒, 其他人就失去了坚持的勇气, 害怕自己也被摔倒或撞倒。而体育舞蹈既安全可靠, 又优美大方、生动活泼, 很受女生青睐, 她们甚至不知疲倦地练上2~3小时仍兴趣盎然。

二、体育舞蹈的作用

高校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她们不像初中生那么好动, 生理发育日渐成熟、害羞, 对青春期的体形尤为敏感, 不希望发胖, 但又不喜欢剧烈运动, 大多数女生对零食的诱惑力缺乏控制, 在体重逐渐增长的情况下, 不得不寻找一种比较好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她们选择了女子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不但锻炼价值高, 运动量可随意调节, 且不受气候、场地的限制, 活动全身经脉, 有助于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促进同学间的友好交往, 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

三、怎样上好体育舞蹈课

1. 进行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体育观。

加强思想教育和体育科学知识教育, 增强健康意识, 充分发挥女性特长, 帮助树立信心, 使她们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2. 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除体育委员外, 另评选4~5名成绩优秀、有组织能力、责任感强的学生干部组成检查评定小组, 协助教师工作, 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不认真、成绩差又懒惰的人进行帮助, 带领她们锻炼。

3. 教师的自身因素。

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要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公正准确, 衣着整洁合体, 示范动作熟练、优美, 普通话流利, 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合理选配乐曲。

一首好的乐曲能激发人的喜、怒、哀、乐, 当人们一听到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歌曲就会情不自禁哼起来、舞起来。体育舞蹈是一种自然有韵律性的、融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身体活动。所以, 不管动作是否漂亮、潇洒, 只要有一首好的乐曲伴奏总会使人流露出充满喜悦的情感, 显得很有生命活力而尽情表现自我。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配音乐。一般开始部分选用节奏感强、有力、活泼、引人注意、令人兴奋的乐曲;课中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乐曲;结束部分应当选配像高山流水、森林鸟鸣一样的轻音乐, 使人能很快地放松、调息、消除疲劳。

5. 练习的时间及间歇时间。

体育舞蹈练习的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体力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一般练习时间从短到长, 动作由慢到快、或快慢结合。采用的音乐可以不断变换, 逐步以那些节奏感强、有高低起伏、令人情绪兴奋的曲子代之助练, 这样即使学生做了多次的动作, 只要有歌曲的伴奏仍感到愉快, 愿意坚持练习。其练习时间安排在课前或课后1~5分钟左右比较适宜。课外布置作业, 要求自编练习, 每次练习5~10分钟。由于练习次数增多, 时间逐渐加长, 很容易产生疲劳, 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一般来说宜在完成一套3~5分钟韵律操之后, 休息1~2分钟, 等心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再做, 效果会更佳。

四、几点建议

1. 编排一套体育舞蹈 (或韵律操) 应包括全身各关节、四肢、躯干、头部等部位的运动。

2. 编排的动作要新颖、活泼、美观大方、简单易学。

3. 每次课中要安排3~5分钟有热身、健身健美作用的韵律操作为准备活动。

4. 每天课外活动做1~2套体育舞蹈, 约5~10分钟。

摘要:本文对体育舞蹈课的运动强度、密度、间歇时间、课程安排次数、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进行讨论和分析, 提出了怎样上好体育舞蹈课的建议。

关键词:浅析,高校女子,体育舞蹈

参考文献

[1]樊更生:体育舞蹈 (摩登舞) 基础教程[M].2004, (7) .

舞蹈课教学总结 篇5

小学阶段,学生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增长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使学生拥有匀称的体形、高雅的气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学期教授班级有学前(1)班,三年级(5)个班的舞蹈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舞蹈基本训练部分,二是舞蹈教学部分。现将本学期舞蹈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我们也尝试创建了“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

我们所构建的“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是为教师在舞蹈课教学中提供的一个活动框架,它是依据教学过程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个正向的线性结构。该模式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及能力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欣赏—模拟—学创。三个阶段又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及情感发展的不同的六个环节:欣赏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拟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发”;学创包含“巩固运用”和“情感发展”。

1、欣赏。这是舞蹈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阶段提供背景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初步理解”是学生了解舞蹈知识的初始阶段,其要点是认知激活、定向准备,即要使学生在此阶段,从进入教学活动开始之时便处于认知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摄取知识,激发对舞蹈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过欣赏优美的舞蹈动作,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动作美、旋律美、服装美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美的欣赏,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绪体验之中,从而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拟。模拟阶段是学生具体学习及掌握知识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生的模仿,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模拟阶段,使学生了解舞蹈的思想性、艺术性,让学生的舞蹈想像力受到充分启发,使其受到舞蹈艺术形象的感染;通过模拟舞蹈基本动作使学生在生理和形体上得到发展。

5、学创。学创阶段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启发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它是在舞蹈动作的掌握、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初步按歌曲或乐曲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舞蹈活动课,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精选教材,难易适度,富有儿童情趣;第二,教师示范准确,富有感染力;第三,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第四,练习时间适度,动静交替,形式多种多样;第五,教师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增加舞台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之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本学期五月份本人上了一次组内的公开课,自己精心的备课以及老师们给的宝贵意见。本学期的公开课很顺利的完成。在这也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冯双白:中小学应开设舞蹈课 篇6

全国正在开展的在高等院校普及校园舞蹈的计划,令冯双白很是欣慰,但他还是有些遗憾: “其实从学龄前开始一直到小学的这段时间,才是普及舞蹈的最适合的阶段。你会注意到,大多数这个年龄段儿的孩子都有爱美的天性,最‘臭美’的是女孩子,而舞蹈是展现美的艺术,所以她们不自觉地会喜欢舞蹈。我们总在呼吁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应该开设与普及舞蹈课,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在冯双白看来,舞蹈是一种天性,它应该是身体应该接受的最本能的一种教育,就像幼时对父母的拥抱一样:

“想想看,在长大成人后,我们还有多少人会去拥抱我们的父母吗々很少。我们身体内那些天然的最本能的文化因子正在消逝,包括舞蹈在内。”

“舞蹈事业的发展,需要闪亮的拥有超群的专业技巧的‘启明星’,但是‘满天星’当然才是最好的。”冯双白说,在校园普及舞蹈,或者从幼儿园和小学就开始普及舞蹈,并非要人人都成为”启明星”,而是着重于个人身心的修养,这也是顺应人之自然天性之举。

“荷花”青岛别样红

初赛时,冯双白曾表示,第二届校园舞蹈大赛与两年前的首届大赛在总体水平上持平,但是在青岛的半决赛和决赛现场,冯双白彻底改变了看法: “我不得不说,此次大赛从创作到表演,都全面超越了首届的水平。在这些舞蹈中,我们看到了深入生活的校园思考的深度其中有对历史的反思,有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学习,还有对中外优秀身体文化的传承。”冯双白用“赏心悦目”和“震憾人心”两个词汇来表达他对此次大赛作品的集中感受。而面对青岛媒体的提问,冯双白也直言 在以往的全国大赛中,很少能看到山东舞蹈的身影,较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有以出“王子”闻名的辽宁,山东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在全国来说属于弱省。但在这次比赛中,山东的表现却让冯双白眼前一亮。“山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梦里寻它干百度》还有青岛52中的《海情炅韵》都展现了舞蹈的美。尤其山师大高志毅的编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冯双白说,此次校园舞蹈大赛在青岛的举办,显然对青岛乃至山东的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一次督促。他中肯表示,青岛舞蹈演员的训练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但是山东的舞蹈潜力是巨大的,因为这里的姑娘小伙的确漂亮,这是先天优势。

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研究 篇7

一、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 在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的安排中包括了理论知识、动作技能和能力培养三个部分,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教学推向两个极端:有的为了完成大纲对专业技术的要求, 把学生像运动员一样培养, 使之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一、二级运动员水平, 这样使得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受到制约, 造成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欠缺, 实际运用能力不足;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 由健美操或艺术体操老师上课, 体育舞蹈与健美操、艺术体操虽相似但完全不同, 造成学生体育舞蹈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 只会完成几套简单的动作, 这样培养出来的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不管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术都比较差。

通过调查发现, 首先,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大多是沿用健美操或艺术体操的教学大纲, 大部分的体育院系都是将体育舞蹈专项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系统, 即理论知识系统、动作技术系统和能力培养系统。在各体育院系现行的体育舞蹈专项教学大纲中各系统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具体标准;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舞蹈专项课教学中套路或组合的训练占总课时的70%以上, 过多的套路或组合的训练造成学生专项技术动作单一, 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和训练能力的提高;再次,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中摩登舞和拉丁舞就有十个舞种, 而且每个舞种的风格特点和技术要求都不同, 因此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要完成这么重的教学任务几乎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最后, 在我国体育舞蹈教师当中第二代体育舞蹈教师占绝大部分, 他们目前处于提高阶段, 存在着执教年限短经验不足等许多问题。

二、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对策

1、教学系统化 (1) 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即教材”, “教材应当包括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教材两大部分”。体育教材是进行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目前, 我国还缺乏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舞蹈教材。在普通高校增设体育舞蹈教学的同时, 应总结教学实践经验, 吸取国内外的教学经验和最新技术, 组织专家编写适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体育舞蹈教材, 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提供必备的教材。

(2) 教学内容

学习体育舞蹈一定要循序渐进,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学好并掌握其动作要领, 正确的把握各种舞的风格和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情绪, 在基本步子还未掌握好的情况下便急于着手练习高难度花样步, 结果一事无成。因此, 在教学中首先进行基本功的教学, 强调基本姿态, 掌握舞步的不同要领、特点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正确位置要求, 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各种技巧, 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由于各个学校体育舞蹈课教学开展情况不同, 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不一, 从而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水平差异性较大, 因此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以基础为主, 如以培养人体正确姿势的形体操、芭蕾训练等, 表现青年学生的风格, 突出锻炼目的。如果学生基础水平整齐, 教授体育舞蹈D级、C级、B级等比赛套路, 提高体育舞蹈授课内容的难度, 使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在内容设置上,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授性质参考不同的体育舞蹈教材, 如学生参加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精英赛时, 应合理搭配相应的体育舞蹈训练教材, 并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动作为纵线,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前后衔接、承前启后, 逐渐向纵深发展, 使之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以不同动作练习为横线, 要不断向广拓展。如技术训练、素质训练、乐感训练等, 既要有纵向排列渗透, 又要有横向交叉联系, 使之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

2、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

重视教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在运动员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责任使训练体系正规化、系统化。我国要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 对于各专业学校和业余培训班的教师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所有授课教师必须通过国家相应的资格认证, 并定期对专业院校和业余培训班的运动员进行考核, 以便于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时重点要把好技术关, 严格按照国际规定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定。在体育舞蹈教师缺乏时期更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方针。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首先是要重点培养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 让他们尽早成为今后的栋梁;其次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 定期举办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 改善体育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 使其符合社会发展也符合体育舞蹈的发展;然后是重视教师的全面性, 体育舞蹈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不断向国际体育舞蹈教师模式接轨。

体育舞蹈教师培训是体育舞蹈教师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对提高体育舞蹈教师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主管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全国要定期举办教师培训与等级考核班。培训与考核的形式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培训班的培训内容要系统、不断充实, 培训时要注重新技术和流行动作的学习, 了解国际体育舞蹈发展态势。培训时要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 不但是教师通过培训能合理编排体育舞蹈的套路, 还要具有科研能力。在培训时既要重视技术培训也要重视理论培训, 还要加强国内外的经验交流, 重视信息的传播。只有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考核体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舞蹈教师, 才能使教师的训练更趋于全面合理科学, 才能提高体育舞蹈整体水平。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在改变, 国家开始关注国民的体质健康,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使人们的健身观念和意识逐步加强, 体育舞蹈以其特有的风格和价值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有力的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现状, 并提出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课,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曹保莉.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 2005, (4) .

舞蹈课 篇8

在我的理解中,教与学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作为现役选手,他们对一些被我们忽略的原则强调得较多,而真正弱化的内容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基本步和基本音乐节奏的介绍。不过,这并不表示他们是抛弃基本原则在讲述选手的竞技要素,而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进行拓展性教学,阐释如何去应用这些基本原则。在整个课程中,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举例说明,不仅详细讲解了具体的动作,还结合基本原则的应用来启发着我们的思路。

垂直身体主轴垂直于地面是舞蹈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什么是垂直?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垂直?一些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被Vescovo Maurizio和Torokgyorgy Melinda轻松地解决掉了。他们运用道具,让我们感受到垂直的具体形象:一根垂直的棍子,把棍子系于后背,保持与脊柱一致的垂直,不管做什么样的动作,一直保持垂直的棍子始终如一地在后背直立着。这个看似很容易做到的动作,让几位不服输的学员尝到苦头。因为在站立的状态下很容易找到垂直感,一旦进入各种各样的动态动作中去完成肢体动作时,很容易被一些花哨的动作所蒙蔽,进而忽略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身体主轴的垂直是舞蹈至关重要的前提。体育舞蹈中任何一个舞种都遵循着这一规律。

在身体主轴垂直的状态下,拉丁舞的重心移动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在舞蹈过程中,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要有隔离的感觉。下半身如同稳定而扎实的根基,而上半身则要有一种相对移动自由的感觉,在舞蹈中不要过于用力地去舞动上半身。

2为了获得身体上下两个半身的隔离状态,腰部以下的臀部和腿部的肌肉要始终保持紧绷,臀部不可以太向后,身体不可以太向前倾,脊柱向上拉直,双肩自然下垂。

3为了灵敏地移动,身体的重心始终在脚的中间靠前脚掌的位置,这是一个易于驱动身体移动且能抓住地面的点,同时,臀部的运动要体现在足的着地点上。这是产生地面功力的一个秘诀。

臀部和风格保持符合拉丁舞要求的臀部动作是体现拉丁舞风格最基本的要求。

由于讲课之前担任了拉丁舞国家队的教学,Maurizio和Melinda根据他们所了解的信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保持和体现拉丁舞风格上。他们给大家做了一些反面示范:比如很多舞者的舞蹈让人看不出是拉丁舞、爵士舞或是其他的舞蹈。譬如,有的舞者将拉丁舞的五个舞种跳成一样的风格,如果放上一曲4/4拍的音乐,五个舞种都可以装进去。这就如同放上一曲桑巴就可以把伦巴、恰恰、斗牛、牛仔都合上节拍跳下来一样,但是这样的舞蹈并不能诠释音乐的特性,因而这是一种极端糟糕的表现。他们表示,造成拉丁舞风格尽失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过于强调运用身体上半身的动作,尤其是肩和手臂动作的随意挥舞,忽略了臀部特有的Merengue动作(拉丁绕胯动作)。

2拉丁舞很多动作在五个舞种中的通用,造成了舞者忽略了“同样的动作在不同舞种中应该有不一样的臀部动作和脚、膝的要求”。

引导与带领女士被引导而不是被带领是双人配合技术的关键。

在很多舞种中,男女之间的配合方式是多样化的,尽管每一种引带方式都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变化,但主要原则却是男士不是带女士移动,而是引导自己要去的方向,让女士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动作,然后让女士自己去移动。

在解释双人引带的技术时,Maurizio和Melinda着重从引带方式入手,以伦巴舞动作组合为例,总结了几种配合的方式:男女士以手互为引带与跟随;男士用手接触女士身体部位,如肩部、背部、腰部、胯部、头部等来完成动作的引带;女士通过用手接触男士身体的部位,如肩部、腹部、背部等来感受男士的引带,从而完成跟随动作:男女之间完全没有肢体接触,只是通过对视和感觉对方的姿态变化来完成引带与跟随。与此同时,他们还讲解了在配合技术方面要注意的要领:

1要根据舞者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不同的引带方式,因为在舞蹈中,不同的身体接触点会产生不同的力效。

2在双人配合技术中,女士要能够自己完成动作,然后由男士引导她去该去的地方,但前提是不能妨碍双方重心的稳定。

特性技术每个舞种都有其特性,在练习时需要格外注意。

1伦巴舞的特性技术

(1)伦巴舞的身体重心一定是在脚后跟到前脚掌上运动,这样就能允许胯部动作在脚的最长距离上去产生运动,从而使胯部的运动范围在保持身体主轴垂直的前提下最大化。

(2)胯位的运动要在肩的正下方去完成,而不是破坏身体的主轴。

(3)伦巴舞蹈节奏偏慢,其舞步结构允许胯部动作做到极致,而且也允许腿部的线条尽可能延长。

(4)做任何转动动作的时候,一定要等到身体重心完全到位才能做转动,这样,轴心才会稳定。

2恰恰舞的特性技术

(1)在恰恰舞中,绝大部分动作都要保持直膝,而舞者们一旦节奏太快,就很容易一直曲膝跳舞,使得恰恰舞失去了应有的特性。

(2)在恰恰舞中,因为节奏比伦巴快,即使是一样的胯位路线,也不可能表现得和伦巴一样过于强调线条,相反,在恰恰中更加强调节奏。

(3)恰恰舞步一定要和音乐特性相互模拟,即恰恰舞一定要体现切分节奏的音乐特性。

3桑巴舞的特性技术

(1)桑巴舞的特点是保持臀部的“∞”弧线动作与腿部弯曲的弹性动作,力量由主力腿臀部与大腿肌肉运动产生。

(2)在做胯部动作时,一定要保持后背肌肉的平稳和下压发力。

(3)膝踝的弹动训练可以借助椅子来练习,以单足站立为例,主力腿在半拍的时候要做到曲的状态,并且伴随胯位的前曲;

(4)桑巴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循环往复并带有弹性,因而桑巴的动作始终具有弹动的感觉,并且没有停顿,始终保持连续性。

(5)舞者熟知的桑巴侧行跑不再只可以跳成三连拍(即3/8、2/8、3/8),还可以跳成“慢—快—快”“快一慢—慢”,甚至可以跳成连续的“快—快一快”或连续的“慢一慢一慢”。

4牛仔舞的特性技术

(1)在牛仔舞中要注意运用腿的力量,紧接着才是上半身的运用,下半身一定要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稳固,上半身不可以太用力,并且要能自由动作,重心往下沉。

(2)如同脚被搁置在烧烫的地面上,要做迅速的弹离地面的动作。

(3)要与音乐特性相符,即第2拍、第4拍都是重拍,要跳出身体重心用力弹下去的感觉。

5斗牛舞的特性技术

斗牛舞是Maurizio和Melinda的至爱,同时也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对于斗牛有独到的见解。

(1)斗牛舞的任何造型都应该有一种牢牢扎入地面的感觉,和牛仔舞相反,跳斗牛舞时脚下的地板不再发烫,而是力量的来源,要加强脚与地面的亲和力。

(2)斗牛舞的胯位虽然是向前倾摆,但仍要维持一个强大的向地面的力量。

(3)维持斗牛舞的基本姿势比其他任何舞蹈都需要更加强劲的身体肌肉力量。

大学生形体舞蹈课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舞蹈课,教学

形体舞蹈课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体舞蹈可以使学生对身体运动的方位、要领及各种身体姿态等一般规律有初步了解,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协调感和肢体表现力, 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通过训练, 可以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 我们进行了“利用形体舞蹈课, 提高大学生素质”的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 遵循教育规律, 引进现代教育的研究成果, 按照素质教育精神, 在实验班进行“利用形体舞蹈课, 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 使学生除了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外, 还具有设定的舞蹈方面的各层素质, 确保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验研究的过程

我选择了2009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在9个平行班中抽出两个各方面都比较接近的班级作为对照班进行实验。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科学的目标、计划, 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注重了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行了严格的课题运行管理。

1、明确一个目标

实验研究以艺术活动为载体, 以形体课为手段,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创建班级艺术特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通过开设形体舞蹈课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舞蹈技能, 形成专长, 创建实验班的舞蹈特色, 使实验班整体成为一个舞蹈队。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 做到人人会表演、个个在舞蹈、欣赏上有明显提高。

2、抓住两个渠道

第一, 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师示范, 学生跟舞的教法, 将“看”“动”“悟”“演”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 为形体舞蹈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身心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第二, 强化形体舞蹈活动, 按照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训练力求“三有”“三定”, 即训练有计划, 有内容, 有记录;训练定人员, 定时间, 定场地。

3、注重结合

(1)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以形体舞蹈课堂教学为基础, 以课外艺术活动为拓展, 通过课内外有机结合, 使课内知识技能在活动训练中得以巩固和强化;课外的技能训练又能给课内掌握的知识以完善, 让学生舞蹈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全面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艺术专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实验研究旨在以训练形体为核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 在实验方案中, 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并由此层层开掘, 不断细化。重点研究内容有: (1) 形体舞蹈与舞蹈能力的形成; (2) 形体舞蹈与美育的关系; (3) 形体舞蹈与德育的关系; (4) 形体舞蹈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 (5) 形体舞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在形体舞蹈实验中细化为一个个子课题, 使培养艺术专长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结合, 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4、加强管理

该实验是一项复杂的, 艰巨的创造性的工作。在整个实验周期内, 我们利用加强管理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1) 加强规范操作管理。整个实验研究, 从实验方案的申报到开题论证;从实验样本和对照样本的确定到样本的前测;从目标、计划的制订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从分阶段的研究实践到实验总结, 所有实验活动都要进行规范操作, 提高了实验的真实度和有效度。

(2) 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实验领导小组十分注重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实验组成员及时记载“实验班日记”“实验周记”以及个案情况, 及时调整实验方法, 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效度的影响。

5、加强实验资料的管理。

实验研究组指定了专人收集整理资料。各项检测、研究记录、实验随笔、研究论文、获奖证书、音像资料等收集较为齐全, 质量较高。

三、实验研究的成效

1、班级舞蹈特色基本形成

通过实验, 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对舞蹈的理解, 对节奏的把握, 对舞蹈的感悟、想象以及表现都明显超过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人人都能进行独立的舞蹈表演, 实验班就是一个舞蹈队, 在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验班级以舞蹈活动为突破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创造了和谐、愉快的班级教育氛围。为学生搭建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 让学生在发现美,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 获取真知, 培养真情, 学做真人, 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艺术技能和专长, 而且在艺术学习中锻炼了意志, 发展了智力, 激发了创造力, 提高了自信心。这些心理品质还有效地向其他的学科迁移, 促进了各科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结论与建议

实践证明, 形体舞蹈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有效的。学校全面开设形体舞蹈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校开设形体舞蹈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加强科研, 努力构建与之相关的培养模式, 积极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加强对形体舞蹈课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魏传义:《艺术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

关于学前舞蹈表演课教学的思考 篇10

高职院校学前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 培养的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人才而非舞蹈演员。舞蹈教学, 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 能够用舞蹈对儿童进行美育, 因此要使学生能把学到的各种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培育、熏陶的能力。具体来说, 一是要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象力, 使学生们的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 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二是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 使之与舞蹈表现力相结合, 成为整体的艺术;三是侧重教授学生如何编排舞蹈, 使舞蹈顺应体形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弹性和韧性, 提高肢体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让幼儿学会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学前舞蹈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任务重

舞蹈是一门技能课, 在舞蹈专业院校中, 表演、教学、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 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 才能达到各自学科的要求。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则要求非常全面, 要对舞蹈专业中的各学科都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例如, 要会跳, 能为幼儿做出正确优美的示范;要会教, 有教授舞蹈和组织幼儿学舞的教学能力;要会编, 有自编自导幼儿歌舞和辅导幼儿园活动的编导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三项能力, 才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幼儿舞蹈启蒙的第一个动作要幼儿教师去教会, 幼儿潜在的舞蹈才能要有幼儿教师去发掘引导, 因此学前教育的舞蹈课教学的任务是繁重的。

2、时间少

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为三年, 招收对象是高中毕业生。舞蹈专业课的课时三学年总课时是一百三十节左右, 第三年下学期是实习阶段, 在这么短的学时内要学会舞蹈基本功训练, 中国古典舞, 以及藏、蒙、维、汉、朝、傣这六大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创编,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时间也是相当紧张。

3、学生素质差

由于目前招生方面存在的弊端, 学生入学时没有舞蹈加试, 只要文化分够录取线就可以进校学习, 致使招收的学生素质较差, 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跳舞的条件。学生舞蹈素质的欠缺, 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前舞蹈教学课的教学方法

1、塑形健美, 培养气质

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 需要表演者具有优雅的气质, 教学者首先要从意识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美, 不仅要求学生在舞蹈课堂上挺胸抬头, 还要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 完善个人的素质修养, 内外兼修, 随时散发优雅气质。在训练肢体动作和舞蹈组合时, 可时刻提醒学生的动作要伸展与延长, 这样形体的肌肉线条也会相对延展均匀, 塑造健美的曲线与优雅的线条。实践证明, 通过“后背直立训练”等训练方法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直立挺拔的感觉, 提升其重视形体优美的意识, 长期训练可明显改善学生的自然形态。

2、解决软开度, 提高肢体控制能力

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走专业舞者道路, 但作为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老师, 加强其舞蹈基础的训练, 有助于其从教后在教学中随时规范少儿舞蹈动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 借助一些其他门类的辅助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台湾的“云门舞集”舞团不仅对演员进行舞蹈方面的训练, 更注重于太极的内修;通过瑜伽训练改善软开度, 普拉提训练优化形体均衡力量。此种教学训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解决舞蹈中呼吸及肢体控制能力很有成效, 是较易被年轻人接受和热捧的学习方式。

3、丰富舞蹈语汇, 提高舞蹈认识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知识教学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体会芭蕾舞的“开、绷、直、立”;二是感受中国古典舞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作要领, 不仅要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还要接触外国代表性舞蹈。虽然不能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学科深入性”, 却能规范准确地把握各种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语汇, 为将来的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并能更好地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运用与发挥。

4、成品舞蹈剧目的学习

在平时授课中, 有的同学在学习某一单一动作或组合时, 只是单纯模仿, 缺少舞台表现力。但通过成品舞蹈的学习, 使学生对一个舞蹈作品的结构、思想、情节、情绪都有一个系统地接触, 从而对舞蹈有了整体的认识和全新的体会, 在表现这些动作组合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情感, 有了表情和感染力。通过对成品舞蹈剧目的学习、排练、表演, 既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视野又增强了舞蹈排练经验, 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必要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授藏舞时, 可学习《酥油飘香》、《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剧目, 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情景内容。

5、加强舞蹈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对实践教学要求特别重视, 所以培养学生舞蹈表演能力时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而是要不断地进行舞台表演实践, 这才能算具有真正意义的舞蹈表演。初次正式登台表演的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紧张。因此, 我们要花精力、花时间排练, 让学生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只有台下一次次地训练, 才有台上“胸有成竹”的表现。同时, 让学生在最熟悉的环境下表演会更放得开。因此, 要欢迎更多的“观众”参观、指点, 这些“观众”可以是表演者平时接触最多的老师、同学。他们会从个人的角度给表演者更为直接真实的建议。学生登台表演在灯光、服装等舞美的衬托下, 面对大批的观众也不会怯场了。在条件允许下, 学生的每一场表演都应该用录像机等设备记录下来, 然后在课堂上播放, 使学生们再能看到自己舞蹈表演时的优势与不足, 动作是否标准优美、与集体的队形是否和谐、面部的表情是否自然生动, 甚至连舞台上一些不好的小动作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生通过亲眼审视与其他表演者的对比, 会更明确自己的问题, 这比老师无数次地提醒、要求更有成效。

6、重视示范作用

提及示范, 大家都会想到它所产生的特殊作用。示范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在舞蹈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做出示范, 学生进行模仿。教师要动作优美, 注意身体的韵律感、协调性, 面部表情要有感染力, 要把音乐的内涵用舞蹈动作充分体现出来, 这样学生才会正确理解教师美好的意图, 使师生双方在思想上同频共振, 相互感染, 从而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7、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个性品德,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而且要提高各方面修养。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决不仅仅是专业技巧这-点点知识, 他们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做好一名教师, 一名舞蹈教师。人们常用“春风化雨, 桃李盛开”来歌颂教师的工作。所谓“春风化雨”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舞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陈康荣.舞蹈基础—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舞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浅论高校舞蹈赏析课的美育功能 篇11

关键词:高校;舞蹈;赏析课;美育

一、舞蹈美育的组成部分

舞蹈赏析是舞蹈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进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对美的认识。舞蹈美育分为形体训练、舞蹈表演以及舞蹈赏析三个部分,而舞蹈赏析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舞蹈美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提高舞蹈技艺,而更主要的是提高高校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能力。在高校学生较多的接触舞蹈是观赏和参与,自己编舞蹈的很少,所以在高校实行舞蹈赏析相对来说更容易实现,对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的效果较好。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很多,高校学生虽然可以通过网上观看一些舞蹈节目,但是以前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对赏析舞蹈的兴趣还不是很高,所以欣赏水平较低,只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动作上,对舞蹈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理解的不够透彻,如果在高校课堂开展舞蹈赏析,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将实际生活和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结合起来,深入的体会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另外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舞蹈赏析课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素养的提高

舞蹈不仅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渗透着音乐等的其他一些艺术手段,给整个舞蹈增加了一些内涵。音乐和舞蹈紧密相连,存在于整个舞蹈中,对人物的刻画和艺术形象的塑造都很重要。舞蹈赏析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美和其中蕴含的生活美。舞蹈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其中的音乐和舞蹈相结合,不仅反应舞蹈本身美,而且反应出舞蹈所要反应的生活美。如民族舞《蒙古人》中激越的音乐让人们看到蒙古人民的率直和豪迈,这其中有对蒙古人民的赞美,舞剧《天鹅湖》的场景,一个优美抒情的旋律刻画出公主美丽、善良、纯洁的形象,这其中不仅有公主外表的美,更可以看到公主的心灵美。如果让学生经常赏析一些这样的舞蹈,不仅使学生看到表面上的美,还能体会到舞蹈真正要表达的美,还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

舞蹈可以刻画现实生活也可以表达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用各种动作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每一个动作都没有固定的意思,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每个人对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学习和赏析舞蹈的过程中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可以采用自己的动作来更好的表达某一个意思。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赏析完舞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其他的动作,使整个舞蹈形式和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完美。舞蹈是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只能看到表面的肢体动作,欣赏到动作的完美性,要想理解其中抽象的思想内容学生就必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审美能力的提高

通过舞蹈赏析课,学生可以透过表面的肢体语言更深入地感知人物在舞台上所要表达的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舞蹈的启发,激发起大脑对面前舞蹈的思考,进而理解、体会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表现的主题思想。舞蹈赏析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起记忆中和舞蹈有关的实际经验,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引起共识,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同时舞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感受美和表现美,只有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发现美和感受美。学生在欣赏舞蹈后,感官上获得愉悦,使自己的情感和舞蹈中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共鸣,例如对于抒情性舞蹈的欣賞,这一类型的舞蹈是通过舞蹈来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通过对孔雀惟妙惟肖的模仿,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表现出人们对孔雀的喜爱和对孔雀美丽的外貌的赞美,又如力量型的舞蹈,这类舞蹈节奏快,动感强,适合年轻人的心里特点,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不由得就自己跳起来,表现出一种美。

三、结束语

舞蹈赏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学生形体,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另外学生通过舞蹈的欣赏,舞蹈活动的参加,可以提高对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舞蹈赏析课虽已被大多数人认可,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舞蹈美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欣赏舞蹈本身的美,体会生活美,培养对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姝荣,王笑菲,丁绘惠.精选舞蹈媒介感知体验创新———浅论舞蹈艺术作品赏析[J].大舞台2010(4):12-13.

[2]王姝.论高职院校开设舞蹈赏析课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2010(3):2-3.

[3]孙婕.浅谈《舞蹈作品赏析》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公选课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08(10):20-23.

[4]张璇.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舞蹈与舞蹈赏析"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9(3):21-23.

论舞蹈技巧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篇12

一、舞蹈技巧课教学内容

舞蹈技巧课是锻炼初级舞蹈演员基本功的舞蹈训练课程, 最早是根据戏曲教学中的“毽子功”演变过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也发生着变化, 为了满足人们对艺术美观念的需求, 舞蹈艺术在传统古典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上, 吸取了武术、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 不断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力。随着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相互融合, 舞蹈的种类也发生了量的飞跃, 除了传统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蹈以外, 踢踏舞、爵士舞、芭蕾舞等现代舞蹈形式也丰富着舞台, 使得当前舞蹈艺术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与此同时, 不同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舞蹈演绎技巧, 而舞蹈技巧课就是对各个种类舞蹈艺术表现手法的基本动作要领进行教导的课程。以此同时, 该课程还用来教导初级舞蹈演员学会融合各种舞蹈艺术技巧要领, 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身体去全面诠释舞者内心情感的表达, 彰显舞蹈艺术的内在美。

二、舞蹈技巧课教学现状

(一) 老师教学水平一般, 教学理念落后。舞蹈技巧课要求相关老师具有丰富的舞蹈技巧经验, 进而能够亲身传教, 亲身感受舞蹈技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巧难点, 并通过经验探索找出解决难点的方法。但是在许多舞蹈技巧培训组织中, 由于专业型的舞蹈演员需要的酬金相对较高, 所以许多机构都引入了一些舞蹈技能并不强的老师, 有些老师只注重理论, 而缺乏实际的舞蹈技巧实践经验, 因此很难去亲身体会初级舞蹈培训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有时甚至会对训练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此外, 许多舞蹈技巧课的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老师仅仅注重实际训练中的问题, 而忽略了技巧指导, 因此造成学生的实际舞蹈技巧缺乏科学性, 进而容易出现意外。

(二) 缺乏个性化教学。舞蹈艺术更需要因人而异, 有的人性格比较活跃, 喜欢街舞、爵士舞等现代舞蹈来尽情释放自己, 有的人性格稍微内敛, 喜欢传统民族舞蹈, 所以在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培训单位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学员人数多等原因, 舞蹈技巧课课程培训整体上还是以大班授课为主, 不管学生的个人喜好和身体特点, 强制要求学生进行统一性的舞蹈技巧练习。这样虽然能够让舞蹈初学者全面发展, 但是有时又会限制学员的舞蹈感知力, 比如强制要求一个喜欢传统民族舞蹈的学生学习街舞动作, 就会造成他实际性情的改变, 进而削弱了该学员对传统民族舞蹈的感知力。

三、舞蹈技巧课发展方向

(一) 重视基本功训练。虽然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舞蹈技巧课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一些质的改变, 但是未来舞蹈技巧课的发展方向还要以基本功训练作为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因为, 对于一个舞蹈艺术作品来说, 整个舞蹈艺术的美都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肌肉、关节、组织等身体部位的协调动作来实现的, 因此, 对于初级舞蹈演员来说, 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舞蹈的技术要领, 进而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来协调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 才能进一步注入舞者的情感, 进而创造出舞蹈的艺术美感。所以, 虽然要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提高整体效率, 但是在未来的舞蹈技巧课中, 还需要重视对学员的基本功训练, 通过简单地搬前腿、搬后腿、搬旁腿等动作, 到下腰、倒立、劈叉等舞蹈技巧, 做到一步一步、有条不紊, 分阶段不断加强训练, 使得初级舞蹈演员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二) 针对性个性化教学。由于性格、追求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人对舞蹈的理解力不同, 即使对于同一个人来说, 不同时候、不同的情绪下对舞蹈的演绎也不相同。所以在实际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着重注意不同学员的个性特点, 做到针对化个性化教学。一方面, 老师应该注重学员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不同, 充分考虑不同学员对相关舞蹈技巧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 通过为接受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开小灶”等措施, 进而保证所有学员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舞蹈技巧的基本功;另一方面, 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性格、价值观念等个性差异, 进而选择合适的舞蹈类型进行学员的针对性教学, 使他们易于融入到舞蹈中, 从舞蹈中去发现自己的影子, 突出展现舞蹈艺术的内在美。与此同时, 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驾驭能力不尽相同, 许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对相关舞蹈技巧的掌握能力不强, 经常被其他同学取笑,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对那些学生采取包容态度, 进行鼓励和指导, 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色, 找到他们比较擅长的部分, 因材施教, 发掘出学生的长处,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科学化高效率教学。舞蹈技巧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要领的教学和舞蹈动作的模仿, 它是包含舞蹈文化、舞蹈精髓、舞蹈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学, 所以在未来舞蹈技巧课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舞蹈技巧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手法:第一, 当前多媒体教育方式因为其生动形象化的教学体验, 已经深入到传统教育模式中。在舞蹈技巧课教学中也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过互联网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观赏相关舞蹈艺术大师作品, 懂得所学舞蹈技巧的相关舞蹈种类的艺术美,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 在注重动作技巧训练的同时, 增强对舞蹈文化修养的培养。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是生活的再创造, 所以, 在学习相关舞蹈技巧时, 学生需要对该种舞蹈艺术的文化精髓进行了解, 使得学员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所学舞蹈的深厚文化底蕴, 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进而全方面提升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最后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

四、结论

舞蹈是一种高雅、时尚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技巧作为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在整个舞蹈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舞蹈技巧课的不断深化改革, 未来将会朝着更加注重基本功训练、科学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进而不断将舞蹈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博.舞蹈技巧课中软开度的训练及适龄儿童舞蹈教学浅谈[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5 (7) .

[2]贺勇.试论舞蹈技巧课教学改革[J].乐府新声, 2007 (2) .

[3]李延浩.舞蹈技巧教学向深层发展的思考[J].四川戏剧, 2009 (4) .

[4]杨成.如何突破舞蹈技巧课教学中的审美定位[J].艺术研究, 2015 (1) .

上一篇:学科分布与结构下一篇:高校太极柔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