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太极柔力球

2024-06-22

高校太极柔力球(精选10篇)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1

现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普遍开设了篮球、足球、软式排球、网球、太极拳、交际舞、健美操等课程。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对新兴运动的热情与向往,街舞、搏击健美操、跆拳道等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体育项目陆续也在公共体育课中出现。然而作为一项为学生创编的 “新兴”而又“古老”的运动项目———“太极柔力球”却迟迟没被高校体育课程吸纳。

1 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太极化的球类运动。它是由运动者手持一种特制的拍子,该拍子是由一个拍柄和一个拍框组成,拍框内有一个能起缓冲作用、带风孔的橡胶软面,通过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将球抛来抛去。它可以二人对抛、单人独练、几个人互传或隔网竞技,以达到健身、娱乐、表演和竞技的一种运动项目。[1]

柔力球这个运动项目起源于我国山西省,1991年由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副教授白榕发明创编,199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了此项目,并最终将其定名为“太极柔力球”。1994年它被列为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被列为推广的新项目。这项运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易于推广和普及,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短短十几年太极柔力球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约有60多万人正在经常参加这项体育锻炼。

2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特点

2.1 太极柔力球的技术特点

太极柔力球独特的技术特点能吸引众多大学生的参与,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发力,力通过腰的分配组合,使身体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内的球,以身体的横轴、纵轴和矢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在旋转中使球在球拍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再以这个离心力的惯性将球沿弧线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的过程。

太极柔力球竞技赛与其它球类的比赛一样,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和运动量不亚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这项运动落点非常准确、刁钻,球路变化无穷。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看出,它与其它持拍球类运动的技术完全不同,它不是将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的一种技术。比较接近的运动方式有田径运动中的链球和铁饼。由于它的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是有一定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虚实、声东击西,使对方难以判断,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动作不断随意创造,优美的弧线也使动作圆润流畅、潇洒、飘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运动比赛中唱上了主角,那种只用蛮力、狠拼猛打、不动脑筋的运动方式全无了用武之地。使东方民族处理问题全面周详、含蓄、婉转、坚韧不拔、灵巧、细腻的民族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个创造美、欣赏美的享受,通过运动,使大家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可见,太极柔力球对打比赛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大学生们喜欢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

2.2 太极柔力球的健身特点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正确的弧形引化动作要求以肩为轴,肩、肘、腕保持一个弧形,因此整个上肢都不是紧张的,这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护了心脏的安全。它又是一种运动量可以灵活调节的运动: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左奔右突,前后变幻;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和平过渡;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运动时圆灵轻活、闪展腾挪,人拍合一、心球合一、轻如燕子抄水、凤凰展翅,重如狮子摇头、豹虎归山,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运动量完全由锻炼者自我掌握。太极柔力球也可以作为一项隔网竞赛项目。为了比赛的胜利,参赛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努力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果敢、坚毅、机敏、顽强的品格随技艺逐渐形成。除了健身和竞技外,太极柔力球还可以作为表演的手段:单人、双人及多人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各种优美的表演。因此柔力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锻炼者的需要。因此,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特点也符合大学生健身要求。

2.3 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很强的适应性

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很强的适应性,便于大学生在校园里开展。太极柔力球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有单人套路、双人花样、3人及多人的不同游戏方法,又可进行规则约束下的正式比赛,所以能适应不同大小的场地和不同人数的游戏者对练习方法的选择。不同体质的大学生练习者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方法。大学生进行练习时,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调节大脑皮质的综合机能,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其次,柔力球运动场地、器材的普遍性便于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展此项目,太极柔力球所使用的球拍和球均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且经久耐用,而且竞技比赛中规定的正式场地与羽毛球场地相仿,所使用的场地器械也与其一致。这样在开展此项目时,就避免了高校体育器械的二次投入,节约了体育经费的支出。另外,太极柔力球相对羽毛球、乒乓球最大的优点在于,因其球体较重,约60克左右,且不怕雨水,因此,在室外运动时,遇到刮风或小雨依旧可以进行练习。所以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室外锻炼,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练习,这也能有效地减缓目前高校运动场地普遍相对少的问题。

3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3.1 对大学生生理的作用

太极柔力球活动本身具有柔和性、刚柔相济性、技巧性、活动中的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配合性等,这些特点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身心疲劳,对于发展学生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神经、肌肉两系统之间的密切的配合的协同能力,有着其他项目不能代替的作用 [1]。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练习者在掌握了基本技术的前提下,还需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图而随机应变。因此,必须具备机动灵活、随机组合动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实现战术意图。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创造性”的动作和意想不到的“趣味性”动作,能提高人们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与协调和控制机体的能力,并可有效地增强在复杂情况下辨清势态创意性地做出选择的能力,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在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较对照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学生[2] 。王红光, 揣佳凡等老师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一文中,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比较分析法, 对参加12 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64 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比较研究其练习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 除身高和坐位体前屈外, 受试者练习后上述指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体质有良好影响。

3.2 对大学生心理的作用

太极柔力球运动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多项思维,和反向思维有着很好的作用,化刚为柔的接球方法,在潜移默化间,使大学生们体会到含蓄、圆融,沉稳、婉转的方法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优越性,不再简单粗暴地对待人和事,使自己减少了许多烦恼,更快地成长起来。太极柔力球运动还是一项内外双修的运动,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战略战术上强调巧打智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尚意不尚力。反对那种简单、直接、粗放、停顿、暴发的用力方法。主张动作圆灵舒展,顺随自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绵绵不断,浑然一体。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现代气息。不要像其它比赛一样,狠扣猛杀,争强争胜。我们要学会从比赛中品味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以及每一个动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艺术和美的享受。用太极思想中的退忍、平和、柔婉、智巧的心态应对比赛,看待输赢。大家通过比赛以球传情达意,交流技艺、取长补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让我们大家在太极柔力球运动营造的自然祥和、理融情畅的氛围中,快乐地锻炼身体,强健体质,使古老渊源的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能够启发大学生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培养大学生冷静全面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平和婉转的处理人际关系,使同学们在享受体育快乐的同时,促进它们的智力水平,和心里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有研究表明许多学生(85. 7 %) 在太极柔力球练习的过程中感到不但能够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3]。这说明柔力球运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太极柔力球练习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烦恼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

3.3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终身体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体育思潮,主张体育应该贯穿于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只是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终身体育的组成主要有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实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个体终身体育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所学的体育技能对他们走出校园后的体育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技能也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柳振纲老师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在调查中,86. 1 %的学生愿意把太极柔力球运动作为他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随着“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太极柔力球运动简单易学,特点突出,有着长久的生命力,相信一定能够成为人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

4 小结与建议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简单易学,融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于一身的新兴运动项目,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适合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同时太极柔力球运动也是一项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相信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应该值得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推广。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4]”。建议普通高校可增加新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将太极柔力球加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学校的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提高认识,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将太极柔力球加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一运动项目,使广大学生能从中受益,同时也能让这一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得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恩荆.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7).

[2]王红光,揣佳凡,等.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10).

[3]柳振纲.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4).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2

铺导教师:刘要帅

太极柔力球社团活动计划

本学期学习《规定套路第一套》

太极柔力球将太极运动完整连贯、圆润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所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正确的弧形引化动作要求以肩为轴,肩、肘、腕保持一个弧形,因此整个上肢都不是紧张的,这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护了心脏的安全。

它又是一种运动量可以灵活调节的运动: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左奔右突,前后变幻;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和平过渡;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运动时圆灵轻活、闪展腾挪,人拍合一、心球合一、轻如燕子抄水、凤凰展翅,重如狮子摇头、豹虎归山,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运动量完全由锻炼者自我掌握。太极柔力球也可以作为一项隔网竞赛项目。为了比赛的胜利,参赛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努力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创新。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果敢、坚毅、机敏、顽强的品格随技艺逐渐形成。除了健身和竞技外,太极柔力球还可以作为表演的手段:单人、双人及多人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各种优美的表演。因此柔力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锻炼者的需要。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它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发力,力通过腰的分配组合,使身体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内的球,以身体的横轴、纵轴和矢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在旋转中使球在球拍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再以这个离心力的惯性将球沿弧线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的过程。

太极柔力球与其它球类的比赛一样,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和运动量不亚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这项运动落点非常准确、刁钻,球路变化无穷。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看出,它与其它持拍球类运动的技术完全不同,它不是将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的一种技术。

比较接近的运动方式有田径运动中的链球和铁饼。由于它的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是有一定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虚实、声东击西,使对方难以判断,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动作不断随意创造,优美的弧线也使动作圆润流畅、潇洒、飘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运动比赛中唱上了主角,那种只用蛮力、狠拼猛打、不动脑筋的运动方式全无了用武之地。使东方民族处理问题全面周详、含蓄、婉转、坚韧不拔、灵巧、细腻的民族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个创造美、欣赏美的享受,通过运动,使大家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

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

民族的世界的——太极柔力球 篇3

说到太极柔力球,很多人都会立刻回想起当年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北京菖蒲河公园向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详细介绍并示范过这项运动。当时温总理的娴熟动作和矫健身法都让默克尔钦佩不已,而他和蔼亲民的风格更是给国人和世界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太极柔力球运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中外练习者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说,太极柔力球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现在,喜爱这项运动的不仅仅是社区里的老年人,就连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们也渐渐成为太极柔力球的“粉丝”。

太极柔力球创始于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上海、天津等地举办了培训班和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

从1991年到2011年,太极柔力球在我国发展了20年,从新生渐渐走向普及。现在公园里练习太极柔力球的朋友,无论是个人操练还是集体表演,仍然可以吸引不少过路人驻足观看,时不时地还能获得一阵阵掌声。

太极柔力球首先吸引人的是它印有太极图案的球拍。球拍类似于羽毛球比赛用的拍子,主要不同在于柔力球球拍的击球面不是网状结构而是薄布状。球与网球类似,由外层的皮、最里面的细沙组成。

太极柔力球,顾名思义,“太极”是这项运动的根本和生命,其将太极运动完整连贯、圆润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

太极柔力球圆弧轻划,看似软弱无力、轻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损巨大,一场球下来,轻则汗流浃背,重则腰酸腿软。所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正确的弧形动作要求以肩为轴,肩、肘、腕保持一个弧形,因此整个上肢都不是紧张的,这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保护了心脏的安全。

同时,太极柔力球又是一种运动量可以灵活调节的运动:体力差的可以以逸待劳,以不变应万变,体力好的可以左奔右突,前后变幻;初学者可以高接低抛,和平过度;娴熟者可以四处封杀,各展雄风。

除了健身和竞技外,太极柔力球还可以作为表演的手段:单人、双人及多人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各种优美的表演。因此柔力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锻炼者的需要。

这项运动的最大优点还在于它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室外锻炼,有点场地就行;门庭小径,楼道屋顶都可以,因地开展,空旷场地更佳,刮风下雨,室内床前也照样可以挥练自如。

在我国十天九有风,尤其是我国北方,风更大。太极柔力球球重为55g左右,挥拍时,拍框划弧不扇风,而且由于其特殊的运动形式,风对球拍和球的影响都不大,所以基本不受风力的影响。这很好地解决了在风天无法进行持拍运动的问题,所以也适合在大众中开展和学校体育课使用。太极柔力球器材价格低廉,不易损坏,一套器材能打好几年,而羽毛球一天就可能损坏数只,所以本器械更适合我国国情,更贴近广大群众的锻炼实际。

附 太极柔力球基本套路

第一节:左右绕翻

在身體的右侧和左侧完成的960°的绕翻,它有侧前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向后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一定要注意它的移动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重心要平稳,脚下要扎实,稳步。移动要跟进脚,随时向前迈出。

第二节:头上平线

在头上完成一个水平方向的环绕,要注意利用腰动身体画出一个圆,动作要完整。

第三节:正反绕翻

在我们体前完成一个顺时和逆时针的环绕和我们熟悉太极拳的云手非常相同,但要注意两个云手要连贯完整,协调自然,画出的圆要饱满圆润。

第四节:平侧旋转

利用我们身体的中轴和实中轴完成水平方向和侧向旋转运动,这个运动要注意控制你的旋转轴,身体要下沉,动作要平稳。

第五节:正反抛翻

在我们的体前完成顺时方向的抛接和逆时方向的抛接,抛接后有一个体前的绕环,抛接连贯完整,在环中绕、绕中翻,动作要自然流畅。

第六节:身后抛接

在我们的身后完成抛接动作,整个动作要完整连贯,上下相随,一气和成,一定不要有手腕和肘腕的发力动作。前两个人抛转体90°来完成身后抛接动作,后两个人抛转体180°,来完成抛接动作。

第七节:弓步绕翻

在我们的体前体侧完成的正绕翻和反绕翻,做这个动作要注意用力向下,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用力要完整有力。

第八节:八字绕环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4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种我国土生土长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的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易于推广和普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继承和发展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使其汇入现代社会文化发展洪流,与世界现代社会文化进行交流并同步发展,是当务之急。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开展了太极柔力球运动教学,但由于高校对其价值的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师配置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分析,阐述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与意义,并展望其未来。

2 太极柔力球的特点

太极柔力球是以“先引后发、引进合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为基本运动思想,以“弧形引化过程”触接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它要求练习者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图随机应变,从入球到击球的整个过程中球与球拍间不得出现撞击、折向、持球和二次发力等行为,做到连贯、自然、流畅,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太极柔力球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艺术。所有动作都是在转体、划弧和旋转中演练完成,所表现出的形神兼备、阴阳转换、刚柔相济、攻防进退、刚柔虚实、动静疾徐、神形合一、蓄发互变、松活弹抖等将技击美和技艺美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独具太极特色的人球和谐共舞的艺术表演形式,能给演练者和观众美的感受。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拳同根同源,都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为基础,有很强的适应性。在演练中要保持整体合一,力争做到整体放松、心静意专、柔韧圆活、绵绵不断、形神兼备、内外相合、身法中正、使内外合一、养浩然之正气,达到身形双修,调动人的智慧和运动潜力,充分展示了含蓄婉转、以柔克刚的巨大魅力,处处体现着中国哲学的“辩证”思想。

3 太极柔力球步入普通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

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学生普遍喜爱的太极拳的基础上,坚持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该运动的基本出发点,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它不受场地、年龄的约束,使用的器材设备也比较简单,易学易练,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太极柔力球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不仅保存了太极拳这种富含哲理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有效的自身价值,也弥补了太极拳活泼性、趣味性不足的缺点,促进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让普通高校体育向“快乐体育”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仅能把民族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和艺术色彩,充实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让大学生了解民族体育对现代体育的贡献,肯定其成就及回馈社会的归属感,也能体现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因此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体现着新时代的体育精神和色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4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价值

4.1 文化价值

太极拳之所以能有强烈的魅力,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根植于有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古老而深刻的东方哲理,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军事学、中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理深意丰。太极柔力球的问世是我国民族体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产物,从其命名到其运动结构都有明显的“太极”意味。太极柔力球保留了太极“天人合一”、“合和”思想及太极运动中的所有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将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赋予它新的生命,也增加了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这一运动的诞生,积极地保留和发掘了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使传统而古老的中国文化再一次获得了“现代”的生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坚韧、含蓄、包容、主张和平自然的优秀品质,是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大学生中推广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只是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等方面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深刻文化内涵能增进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能有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持续不断地提高民族意识和规范自身行为。

4.2 体育锻炼价值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融太极拳、舞蹈、网球、羽毛球、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从演练者的生理特点分析,太极柔力球运动是集柔韧、耐力、爆发力、速度、技巧、灵敏与协调等为一体的集体或个人体育运动。演练者随着音乐节奏,利用人体多种运动形式,在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中将太极拳、网球、羽毛球、舞蹈等动作有机结合,将力量、速度、审美等体现在演练技巧当中,协同完成各种高雅优美的动作。太极柔力球运动属全身性多方位的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有效地发展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长期坚持锻炼可以使颈、肩、腰、腿、眼、脑和内脏器官功能得到较全面的改善和发展,健身特性十分突出,可谓健身又健脑。太极柔力球运动也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项目,司职位置和作用分工明确,一场高质量的比赛或表演都要求演练者具备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认同他人、互助友爱和集体观念的团队精神,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在竞技、表演活动过程中带给大学生惊险、刺激、形象、流畅、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紧张,调节情绪,振奋精神,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4.3 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将中国和谐、自然的养生之道,与西方优雅、竞争的体育观相结合,取长补短,精心设计的全新运动形式,它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形神兼备,流畅连贯,恰似行云流水,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使其在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太极柔力球固定套路表演、自编套路表演,还是竞技性对打比赛都能给观众美的感受。在表演和比赛中,太极柔力球练习者将太极拳、舞蹈、杂技与现代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现代舞等项目与太极柔力球有机结合并融会贯通,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轻如燕子抄水、蜻蜓点水,重如狮子摇头、豹虎归,动作的虚实起伏,松紧结合,似太极刚柔并济,动作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潇洒大方,有着很好的观赏性。在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可以丰富学生的娱乐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而且太极柔力球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对于单调而枯燥的校园生活来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4.4 竞技价值

太极柔力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特点,它的竞技对抗赛与其它球类隔网竞赛项目的比赛一样,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和运动量不亚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这项运动落点非常准确、刁钻,球路变化无穷。太极柔力球自1992年正式向社会推出以来,举行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比赛,并已走出国门。2006年5月,德国举行了欧洲首届太极柔力球比赛,2006年9月,日本举行了首届全国太极柔力球比赛。近年来经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整理,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发展成为颇具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竞赛项目,各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太极柔力球运动。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已有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沈阳体院、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此项运动。由此可见,太极柔力球蕴藏着巨大的竞技价值潜力,大学生通过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增强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竞赛的心理水平。

5 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的前景展望

5.1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技化

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此项运动已由民间的健身和表演演化成具有比赛规则的竞技体育项目,而且正逐步走向国际竞技的舞台。正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后,既具有民族传统的色彩,又具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特征。我们相信,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不远的将来同样会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发展而走向奥运会的大舞台。

5.2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高校化

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太极柔力球运动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竞争、健身、教育、娱乐等意义,既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备现代体育的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柔力球运动由民间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之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规范的发展。普通高校将为继承、发扬、传播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良好的教学训练场所和环境,让更多学生掌握和运用,通过各普通高校学生的聪明才智,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明天会更好。

5.3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国际化

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引起了海外民族体育运动爱好者的极大兴趣。目前有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香港、澳门及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此项运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且有了一定规模。随着国际太极柔力球运动合作与交流的日益增多,太极柔力球运动正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相信,随着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开展,其必将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5.4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信息网络化

“全球信息化社会”意味着信息作为生产资料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时代将对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生空前的影响。太极柔力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的现代化成果,将网络教育化作为今后推广与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主要方向。整合太极柔力球信息资源进行创新,建立一个数据库,形成一个系统网络,共同打造一个网上综合的太极柔力球信息中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太极柔力球资源的高度共享。通过发展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练者重新审视自己学习的时空坐标,重新认识学习的拓展时空,摆脱学习在时空上所受的制约,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进而指导实践,做到忙时少学练、闲时多学练,从而开发和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摘要: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文化价值、体育锻炼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竞技价值。在不断地发展中它必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特点,价值,展望

参考文献

[1]李力研.关于太极柔力球运动立项的评审意见[Z].国家体委科研所,1994-1-3

[2]白榕.太极柔力球[M].山西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657-658

[4]薛晓媛.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9):44-46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5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太极柔力球的教学方法入手,并对该项运动的教学特点进行了论述。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作者自身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太极柔力球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法和意见,并对柔力球进校园的意义进行了最后的论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在学校开展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太极柔力球 教学方法 进校园 意义

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危险性高的体育运动能少就少,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也都在积极寻找一项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能让学生的损伤尽可能的小一点。所以,太极柔力球进入了我们校园的体育课堂,这种运动主要是将球类运动和太极拳结合在一起,运用音乐节奏的带动而进行一种球类运动,这种运动对身体的危害性较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运动对学生身体的损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太极柔力球主要分为竞技套路和健身套路,本文主要针对健身套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

在正式学习之前,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动作示范,把整套动作全部做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分解教学,在教学分解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一个动作的实际特点采用不同的示范方式,根据太极柔力球的基本套路进行教学示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背面和侧面的教学示范。

(二)直观教学法

太极柔力球运动套路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弧形接着一个弧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象不到这种技术套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图示、小黑板和录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形象的动作,主动去研究太极柔力球的动作套路,从而使体育教学课堂活跃起来。

(三)徒手模仿

在球类教学过程中,都会采用徒手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太极柔力球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例如,在进行太极柔力球左右摆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是:保持两只脚在一个平行位置上,脚距略宽于肩部,髋关节尽量放松。含胸拔背,面容松弛,眼睛有神。以右手握拍为例,将球从身体的右侧托起,拍面抬到手臂极限高度,然后将球向着左侧做弧形引化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应该保证摆动的幅度与肩部同高,然后在反过来做相同的动作。在学习太极柔力球过程中,摆动是一个基础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多做练习。

(四)带球练习

在徒手练习熟练之后,就可以带球进行练习了,练习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球不能离开拍面,同时还要保证身体在正确的姿态下摆动。在带球练习过程中,人对球拍、球的合理控制是打好柔力球套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始练习过程中可以让眼睛盯着球,体会球在球拍中保持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动态平衡。在熟练之后,眼睛不用时刻盯着球,用手就能体会到球拍与球的粘连,要让柔力球技术和谐地融入动作和音乐之中,使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锻炼。

二、太极柔力球进校园的意义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行全身运动性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是颈部、肩部、腰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得到全面的均衡的锻炼,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弧形运动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意性比较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神经系统机能和发展全面的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正确的太极球动作要以肩部为轴,肩部、肘部和手腕保持在一定的平面上,动作的完整性有利于静脉血液的流通和回流,保护心脏的安全。除了竞技体育之外,太极柔力球还可以参加到多种表演方式中,在音乐节奏带动下进行多组和单组的表演。因此,柔力球运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

在开展柔力球运动过程中,根据柔力球的特点,在学校内部大力开展这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为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带来的尴尬。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受场地的影响,只要有一小块区域就可以进行锻炼,在满足正常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太极柔力球进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消除他们对运动的恐惧感,从而实现积极注重的进行体育锻炼,为学生打下终身锻炼的目标埋下坚实基础。太极柔力球进入校园可以把这项运动更好的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能够使这项新兴的运动在社会和家庭中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传统体育项目的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柔力球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的举办相应的比赛和表演,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想象能力,创造出多种玩法的太极柔力球运动。此外,太极柔力球也可以和学校的其他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可以将其作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积极的发展下去。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柔力球运动在校园的快速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玉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 宋丽.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0(02).

[3] 张蕊,韩志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舞蹈课的分析与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6

1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继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是发展特色高校公共体育的亮点。然而,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设较少,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为例,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主,课程主要分布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然而以太极拳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柔和缓慢的中国太极“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要考试结束根本不会再去练习太极拳。另一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太极拳习练水平也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整体较低,太极拳教学在普通高校中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导致太极拳教学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显得只有外在的“形”,而没有实质性内涵,更谈不上“形神兼备”。从目前太极拳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开设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效果会更好。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2.1 太极柔力球运动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的项目主要是以球类项目为主,特别是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由于球类项目吸引力大,学生感兴趣。而太极柔力球正符合球类项目的特点,也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展,会成为学生们的新宠。另外,太极柔力球运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优美动听的音乐里融入太极技术动作,达到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动作效果,塑造出美妙的意境,可以培养学生们“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经常习练太极柔力球有助于调节情感,改善大脑皮层状态,忘却疲劳,使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使身心获得积极性休息。所以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消除精神紧张,调节情操,改善状态,符合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2.2 普通高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以及场地、器材等都能满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开展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有较强的体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他们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其中武术教师有太极拳功底,通过对武术教师的培训,很快就能掌握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能,教学方法也非常容易变通。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院校培养太极柔力球师资力量。因此,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力量在普通高校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太极柔力球的学习对场地器材要求都不高,普通高校能够解决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设备所需经费。因此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具备条件。

3 太极柔力球对大学生的运动价值

3.1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生理作用

太极柔力球运动刚柔相济,具有柔和性、技巧性,这些运动特点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身心疲劳,对于发展大学生神经系统的协调,以及神经、肌肉两系统之间的配合、协同能力都有着其他项目不能代替的作用。[2]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习练者在掌握太极柔力球基本技术的前提下,机动灵活、随机组合变化动作,运用动作技能实现战术意图。从而出现许多创造性和意想不到的趣味性动作,以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和柔韧等素质与协调和控制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愉悦身心、锻炼身体的效果。[3]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对于经常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学生,其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体重、肺活量、脉搏、握力、台阶指数、立定跳远等。这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

3.2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太极柔力球主张动作灵活舒展,顺随自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连绵不断,浑然于一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对提高大学生的多项和反向思维有着很好的作用。学生通过太极柔力球练习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烦恼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学生们用太极思想中的平和、柔婉、退忍、智巧的心态应对比赛,看待输赢。其化刚为柔的接球方法,潜移默化间使学生体会到用圆融、婉转、含蓄和沉稳的方法来化解矛盾,不再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从而减少了许多烦恼。大家通过太极柔力球运动,达到交流技艺、以球传情达意、陶冶情操、取长补短、愉悦身心。[4]太极柔力球运动营造的心情舒畅、自然祥和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愉悦地锻炼身体,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启发思维,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学生享受体育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广对策

4.1 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高校是推体育运动发展的最佳场所,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不仅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良好方法,也是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的良好途径。依托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尤其宣传资源来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与传播,比如可以通过普通高校的网站、宣传栏等来加大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功能和练习方法,激起学生们兴趣。另外,在高校体育节上请一些太极柔力球的“行家”来表演,使学生与太极柔力球零距离接触,来吸引学生们参与,并可以由一些学生骨干成立协会或俱乐部来扩大太极柔力球的影响。

4.2 以武术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加强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

太极柔力球的运动技术较为简单易学,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体育教师一定能学会、学好,可以对高校武术教师前期进行培训,然后再由武术教师向其他专项体育教师推广。建议由省高校体育协会成立太极柔力球分会、论坛、俱乐部等,加强各校间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活动,并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形成完整的学术团队来探讨和完善太极柔力球教学模式和课程的设置等。

4.3 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提升太极柔力球运动价值

让太极柔力球运动走进学校,在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对球类的喜好,精选太极柔力球教学内容,降低技术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太极柔力球套路部分和竞技部分进行教学。对于太极柔力球套路部分的教学内容尽量选取一些趣味性较强、技巧性稍高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来引导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选择节奏性强、适合学生的音乐进行辅助练习。从而让广大学生掌握太极柔力球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育健身活动中认识与了解太极柔力球运动所蕴含的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不但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随着学生逐渐走入社会,这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社会的普及与推广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5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体育理应多体现“中国元素”。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以太极拳教学为主,因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学生普遍不喜欢成为制约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的主要瓶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太极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太极柔力球运动由于趣味性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又具鲜明的民族性,作为太极拳的“升级版”在普通高校开展前景可期。

参考文献

[1]全远芳.太极柔力球的文化背景及价值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李恩荆.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7).

[3]王红光,揣佳凡,等.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10).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7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 它把传统的太极拳的拳理、拳技与现代网球、羽毛球、武术等运动的技术相结合, 以“先引后发、引进合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为基本运动思想,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适合在高校中推广。但太极柔力球在高校中发展却进展缓慢。虽然湖北、辽宁、北京等地方的高校开展相对较好, 但笔者作为湖北省普通高校的一名柔力球教师, 清楚的认识到:湖北地区的高校除武汉地区外, 其他地区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仍存在较大困难, 在局部仍体现出很强的区域性。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黄石理工学院2008至2010年度太极柔力球选项班全体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对太极柔力球的看法等。共发放问卷420份 (其中初级班发放210份, 提高班210份) , 回收416份 (其中初级班发放210份, 提高班206份) , 有效问卷416份, 有效回收率99.05%。

3 研究结果与原因分析

3.1 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展的基础极其薄弱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了解到:在所调查的210名初级班学生中, 只有3人参与过太极柔力球运动, 29名学生基本了解此项运动, 178名学生基本不了解, 均是在太极柔力球的选项课中才第一次真实见到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这说明太极柔力球在学校开展的基础极其薄弱。太极柔力球虽然有很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吸引力, 但宣传的力度明显不够。在校学生课余无渠道了解、课外无人建议指导, 导致较多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 这对较多地方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课程是个较大的阻力。

3.2 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识有偏差

在目前已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视频资料中, 绝大多数资料的主角均为中老年人, 而且运动缓慢, 力度和爆发力不强, 有较多类似舞蹈的动作等因素,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不是年轻人的运动, 是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 或者认为只适合女性的运动, 表 (一) 的数据充分说明了:现在高校的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认识有偏差。

3.3 场地器材的局限性较大

首先, 在场地方面, 较多学校无正规太极柔力球场地。同时, 由于场地的原因, 部分对太极柔力球有兴趣的学生只能在课中进行隔网对抗训练, 在课外和工作后则无法进行练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其次, 太极柔力球拍和球的购买渠道相对较窄, 多数省市县无法直接购买。以黄石市为例, 目前, 我校太极柔力球器材在指定商家订购, 黄石市各体育器材商店均无现货销售;器材的购买难度大, 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和发展。

3.4 太极柔力球自身特点的影响

3.4.1 与传统持拍球类不同的接球方式和理念

太极柔力球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他持拍球类运动传统的硬性击球方式, 而是要求练习者借助来球的力量, 首先不是发力, 而是减力、缓冲, 将球完全纳入球拍之后通过“弧形引化”的动作改变球的运动路线, 最后将球抛出的过程。这种接球的方法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持拍球类运动硬性击球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 学生在练习时, 感到难度较大, 不习惯, 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3.4.2 柔及慢的特点与年轻人青春、奔放的个性不符

太极柔力球的接球方法是先引后抛、柔和的、不能发生碰撞的、必须要求球在球拍上停留划过一个弧线后, 才能出拍, 这种特点让熟悉羽毛球、网球的弹性碰撞及篮球、足球激烈对抗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均感到有力无处使, 感到别扭。尤其对于男生, 这种感觉特别明显。由表二可以看出:这一因素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参与太极柔力球的主要因素。

3.4.3 技术动作难度较大, 影响学生的掌握及普及

太极柔力球的思维方式、理念和技术动作, 对于学生来说, 都是全新的, 学生不仅没有基础, 而且还要克服以前体育运动对太极柔力球的负面影响, 学生只能从最基本、最单调的基础技术开始学习、并且在有一定的基础后才能继续保证高级技术学习的质量。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是有限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技术, 对学生有较大的难度。

3.5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 经了解:各个柔力球选项班对套路和竞技两部分的喜爱程度均不相同, 男生和女生的偏向也不一样, 教学内容选择的合适与否, 对学生学习及练习的兴趣影响较大。所以, 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应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喜爱的内容进行教学,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来消除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利用学校资源优势, 加大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及宣传

首先, 要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多媒体、比赛等措施, 加大太极柔力球在学校中宣传力度, 让学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和练习方法。其次, 学校要为喜爱太极柔力球的学生购买器材提供指导或直接提供, 并能根据自身条件, 提供可长期进行练习的简易或正规的练习场地。

4.2 加强太极柔力球的理论学习,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 通过理论学习, 尽量消除学生对太极柔力球运动认识有偏差的问题。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有益于全身心发展的、且适合各年龄、各类人群的运动项目, 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其次, 针对学习中感觉技术较困难的学生, 要有针对性地利用理论课或课间对其进行太极柔力球力学原理的分析讲解, 并结合相应技术动作进行辅助练习和强化练习, 提高技术动作学习的效率。

4.3 精选教学内容, 适当降低技术要求, 以兴趣培养为主

首先,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慎重,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 结合套路部分和竞技部分学生的练习情况, 有针对性的对套路部分和竞技部分进行偏重教学。其次, 对于套路部分的教学内容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技巧性稍高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进行兴趣引导的教学。在教学中, 尽量选择节奏性强、适合学生的音乐进行辅助练习。第三, 针对目前教学实际, 教学内容要求标准的选择要适当。在教学中减轻对成套动作连接要求, 强调个体动作的成功率, 适当降低对竞技技术标准的要求, 让学生体会隔网对练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于新潞, 白榕.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恩荆.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4.23 (3) .

[3]柳振纲.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24 (2) .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篇8

1.1、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各种各样活动的枢纽, 它每时每刻都在调节和快速地支配着人体内的各个器官的活动。而人体中的每一个器官都要在神经与神经体液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下支配着这整个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但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要求, 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 在这个多重压力的面前许多人的精神负担都在不断的加大, 严重影响着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为了缓解这些诸多的压力必须进行积极而又有效的治疗措施, 体育运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之一。在这个方面, 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而又明显的效果, 它对人的多向思维以及对中枢系统的训练能起到很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时根据柔力球这项体育运动的特点,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者的身体与思想都在进行着圆形与弧线之间的相互转化, 练习者利用手中的柔力球拍通过各种圆弧运动使拍中的球按照运动者的思想去不断地变化着方向与路线, 使之完美画弧, 并保持不能落地, 这就要求练习者要集中注意力, 不存杂念并且全神贯注把思想集中到自己的整个动作之中, 使人体的大脑完完全全地对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系统进行精密的指挥与协调, 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身体的神经调节能力, 不断改善与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大脑就会得到很好的休息, 从而对人体疲劳的消除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太极柔力球练习的过程中由于人体完全集中于球怕、画弧以及球之间, 使大脑完全排除了对外界其它因素的干扰, 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求精神内守和心静体松, 使大脑得了抑制性的有效保护, 从而增强了人体的神经系统的整体机能。因此, 人们进行长期的太极柔力球体育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定会产生积极良好的作用。

1.2、有利于人体呼吸系统的改善

人体在不参加运动处于静止状态时, 由于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不多, 因此人体肺部中的许多转运氧气的肺泡处于安静状态, 没有参加人体的呼吸作用, 有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原则既用进废退原则可以得出, 长期不参与呼吸作用的那部分肺泡的功能会逐渐的消退, 这对于人体的健康会产生积极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得出人如果能够长期地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肺活量, 对人体的呼吸机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人们在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时候, 要求练习者做到全身放松, 动作连续不断, 在此期间配合缓慢、均匀和比较深的呼吸, 从而能够充分地调用人体肺部的肺泡参与到呼吸之中, 大大地改善了肺部的换气与通气的功能, 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中间灵”、“松腰活胯”, 运用身体的腰部来带动人体全身的运动, 这种以腰为轴的运动能够对人体中的内脏器官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例如能够促进人体胃部的蠕动以及胃部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加对食物的消化, 增加了胃的消化能力。

1.4、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要求人体的各个运动部位都要积极地去参加的体育运动形式, 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的腿部、腰部以及肩部都要协调统一地去完成动作, 这样就能够调动全身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参与到运动之中, 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地锻炼, 这样对人体的运动系统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一、在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过程中, 以腰为轴带动全身, 身体的其他动作都要以腰腹的运动去完成, 比较缓和, 在运动的过程中各个肌肉群的爆发性收缩比较少, 但是这种运动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人体主要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缓和人体关节的老化速度。从这里可以看出, 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 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起到培养身体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而对于老年人则可以有效地保护老年人的关节与肌肉韧带, 防止骨质疏松与肌肉萎缩。其二,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画圆弧的顺势运动, 在练习的过程中人体的大小肌肉群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协调运动, 例如各种的画弧、旋转等, 整个过程中对人体的各个肌肉群都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从而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2、结论

人们在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时不仅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在练习的时候而且体会到其中的趣味性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观赏性, 是一种新兴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长期坚持练习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榕.太极柔力球教学与研究[M].山西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6) .

[3]柳振刚.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2) .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创编研究 篇9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以及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应时代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使得“太极”活动得以球类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太极化”的球类运动。在柔力球的发展过程中,其套路从最初单一的基本套路、规定套路不断吸收舞蹈等元素逐渐延续发展成为不同风格的多种套路,但较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套路完全与太极文化有机地相结合形成太极风格的套路。为克服这些发展中的缺陷,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项学生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特点,创编了具有独特鲜明太极风格的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这些套路的问世标志着太极柔力球运动套路发展步入了与太极文化紧密相结合时代。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集整理具有权威的相关资料,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访谈太极柔力球的有关专家,有关部门领导。了解他们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以及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推广普及的看法和建议,并对建议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实际性的方法。

2.2.3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北京市天坛、地坛、颐和园、陶然亭和北京体育大学太极柔力球代表队进行考察,了解练习者在练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的创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创编背景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生仝保民同学,以及同学徐伟、赵远君、华雪和王体帅,经北京体育大学柔力球代表队的郭老师介绍结识了太极柔力球,并了解到太极柔力球的特点和规则,同时也了解到太极柔力球至今未与太极文化相结合的的这一缺陷。他们致力于实现太极与柔力球两者的结合,积极地利用自身的太极拳功底,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等动作特点,创编了一套招式动作刚柔相济、舒展大方、连绵不断、武气十足的柔力球太极套路———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1]。由于此套路的动作较复杂,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太极功底要求较高,加上目前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并且多数没有太极拳和武术基础,因此学习三十六式则显得比较困难,阻碍了此套路的传播和发展。

针对此种情况,创编者对北京各大太极柔力球推广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讨论和研究后得出调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决定结合当今社会上最为普及的24式简化太极拳,创编一个新套路———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此套路自推出后,由于简单且易于被人接受,迅速在北京得到了普及。2009年4月,北京市举办了24式和三十六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交流大会,共有来自北京各地的20个代表队300多人参加,影响力很大。这次交流大会使得柔力球太极套路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青睐和普及。

3.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

3.2.1 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风格方面上创编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普及和发展最好的。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2]。所以在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创编上定位在杨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上。此套路是将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圆活连贯、立身中正、连绵不断、速度均匀、轻灵沉着的技术风格特点,结合太极柔力球的抛、接、摆、翻、绕、转、旋的动作,形成具有独特鲜明特点的太极柔力球套路。

3.2.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上创编

(1)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步型区别于其他太极柔力球套路,在步型上吸纳了太极拳的弓步、马步、丁字步、后坐步、虚步和半马步等,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白鹤亮翅采用了虚步,祥龙游云采用了弓步和后坐步,手挥琵琶采用了丁字步等步型,并在过程中结合了柔力球的反绕翻和8字摆动等动作,形成了圆活流畅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步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步法上吸纳了太极拳的退步、跟步、碾步和侧行步等步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退步观海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退步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的有机结合;水袖遮面动作采用了太极拳的侧行步云手动作和柔力球的正绕翻动作有机结合。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型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型上进行了规范,右手仍然持拍,而对左手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掌法。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手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手法上强调左右手的配合,区别于其他套路只运动右手的理念。在手法上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推掌、搂掌、抱掌、挑掌和分掌等手法以及柔力球的捻拍、撩拍、翻拍等手法。例如,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惊涛骇浪动作是将柔力球下抱圆转身的同时推掌,形成了身体前后的对拉,使身体重心更加稳定;手挥琵琶动作,是在做完头上平绕两手在体侧展开时,右手想胸前划弧时同时左手做抱掌动作,使身体左右对称协调一致。

(5)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身法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身法上要求中正安舒、自然松活、舒展大方、周身完整一气,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3]。各式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与杨式太极拳基本一致。在退步观海动作中,并使太极拳的退步、转身法和柔力球的下抱圆动作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其更加圆活流畅。

3.2.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编排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编排上借鉴了简化24式太极拳的编排方式,并根据柔力球的弧形引划的技术风格特点,在套路中加入了转身、反转等动作,使套路更加的圆活流畅。全套动作共分为八段,24式动作,每段动作所运行的路线较短,减少了对场地的要求,并在其中加入了转身动作,有助于提高人的小脑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3.2.4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动作原理上的创编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理论上借鉴了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周身完整一气、一动无不动的技术理论[4]。在金龙戏珠动作中,右手的纳球入拍弧形引划动作,是通过迎、纳、引、划环节完成的,正式体现了柔力球引进落空的的技术特点。在整套动作中柔力球所运动的路线都是通过弧形引划的方式实现的。在思想上追求人拍合一、心球合一的和合思想,体现了太极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思想。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价值

4.1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

4.1.1 对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柔缓的有氧运动,在练习时要求动作要配合呼吸,使呼吸要深、匀、细、缓、长,实质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经常性进行呼吸深长的锻炼可对呼吸肌牵拉和收缩起到很好的刺激,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呼吸功能,进而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4.1.2 对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锻炼时要动作结合意识,整套动作都处于一种柔和缓慢和自然流畅的状态。因此它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该套路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练此套路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进心脏,同时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4.1.3 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

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5]。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通过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可使大腿肌肉得到增强,延迟肌肉萎缩。练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并强调用意,使脊椎得到伸拉,在此状态下再练习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腿步观潮、微风拂柳、惊涛骇浪和手挥琵琶等转体和伸展动作,可使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功能可得到明显的加强,从而对整个运动系统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4.1.4 对消化系统的调节功能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动作要求上下呼应,左右兼顾,协调一致,全面发展。进行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练习,可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增加人的食欲,进而提高人体的身体健康。

4.2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社会价值

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是目前国际上惟一一项不以直接“碰撞击打”为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6]。积极吸收和借鉴太极拳元素创编的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时代结合的产物,具有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和象征、历史的传承感和新奇性等多方面的情感价值,在推广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宣传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效果。柔力球与太极拳的有机结合,也使得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新型发展模式,寻找到新出路。两者在实践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不断和谐发展。

4.3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经济价值

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在推广中不仅带来了太极柔力球器材、服装等传统经济元素的价值增殖,而且还促进了太极柔力球表演业、中介培训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符合体育运动规律并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胆尝试商业化运作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空间。

5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适应人群

一是动作难易程度上较为简单,轻柔缓慢,不是剧烈运动,从而易学易记易练;二是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不论男女老幼,身体健壮与虚弱,甚至患有慢性病且肢体健康患者,均可习练;三是适宜于各种不同目的人,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竞争性多种特征,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学练者的需要;四是适宜各种身体状况的人,在练习时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动作的高低程度,身体弱者可在练习时适当提高动作的幅度,腿部功夫好者可在练习时,将动作降低做到最佳状态。正是由于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所以在当今国内外各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更适宜于现在在国内外推广和普及。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得到广大柔力球爱好者的推崇。24柔力球太极套路是继三十六式后较为完善的柔力球太极套路。在套路的创编上采用了杨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使其与柔力球的摆翻、绕翻、下抱圆和8字摆动动作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适宜于社会各个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群的习练,在当今国内外这种柔力球太极套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此套路更适宜于推广和普及。

(3)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是在学习和推广时被不同的辅导员改变了动作的规格,导致习练者的动作走型。

(4)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深受广大柔力球爱好者喜爱,只是有些习练者在练习太极套路时无法表达出太极风格特点。

6.2 建议

(1)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原理并结合了柔力球的摆、转、绕、翻等技术动作,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太极风格的柔力球套路。此套路比36式习练人数多,建议能集结更多有太极功底的柔力球爱好者编排更多的适合大众的太极风格柔力球套路。

(2)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简单易学,并且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大众健身的最佳运动。应该增加宣传力度、扩宽推广渠道。

(3)积极举办各种竞赛、交流活动。让更多喜欢柔力球运动的人了解太极套路,了解24式,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并且要加强全国各省市太极柔力球教练员和辅导员培训工作,集中学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这样才能更规范地向各地区辅导站推广和普及。

(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爱好者们在学习和练习24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同时最好学习杨式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手法、步法和身法。这样在演练24柔力球太极套路时才能更加体现出太极风格特点。

高校太极柔力球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本文随机选取了忻州市忻府区31名42-59岁的长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太极柔力球对中年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法查阅《中国期刊网》有关研究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人体体质影响的文献资料,为本项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1.2.2 访谈法:

通过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爱好者面对面交谈从而获得所需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上通过SPSS1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一步分析与比较处理结果,按照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1.2.4 测量法

1.2.4. 1 测试方法的确定

由于中年女性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与确定实验测试方法时重要的标准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1.2.4. 2 测试人员的培训

对于测试人员,严格培训和多次实际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正式测试前,测试人员必须要对测试任务进行全面、准确、详尽的了解,还要对测试方法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测试并记录测量结果。

1.2.4. 3 质量控制

一项测试只能由同一个人来完成,中间不能换人,测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测试规则和要求,无论是测试前还是测试中都要对仪器进行反复的校正。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中年女性身体形态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练习,长期坚持可调节和改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堆积过多,有效地控制体重,并将人体BMI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从而为预防各种疾病提供便利。在练习2个月太极柔力球后,被测人员体重61.3±8.08 kg下降至57.1±6.90kg,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

腰臀比(WHR)可以反映出对成年人的身体形态状况,就女性而言,腰臀比保持在0.67~0.80之间是比较理想的。按照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观点,成年女性WHR超过0.82时,会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在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胸、腹部脂肪过多的话,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大。作为一项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使堆积在腰部的脂肪明显减少,对于特殊时期的中年女性而言,这种健身方式的效果更佳。2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腰臀比由0.89±0.08下降至0.87±0.76,这主要是因为太极柔力球运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腹部旋转,在大部分时间的有氧运动中,腹部脂肪会大量消耗,从而使体重得到控制。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与实验前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同。

2.2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中年女性身体机能的影响

两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的收缩压由124.9±12.1 mmHg下降至121.3±10.57 mmHg,舒张压由74.7±7.50 mmHg下降至72.1±6.83 mmHg。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后,血压逐渐降低并与正常水平逐渐接近,进而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运动前后心率由原来的76.0±5.28次/min提升为73.8±4.54次/min。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抬头挺胸、转体等动作,这就要求人体要具有较好的呼吸系统,吸气时尽可能地扩展胸部,从而扩张更多的肺泡,长此以往,呼吸肌的力量就会得到加强,从而增大肺活量。两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的肺活量由1852.4±1229.8 ml上升至1879.9±399.9 ml。

2.3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经常需要腰部的“8”字绕环、扭转、移动侧旋等旋转动作,可对腰部肌肉进行很好的锻炼,使腰部关节的灵活性提高。根据表3的数据,在练习太极柔力球2个月之后,被试者坐位体前屈成绩从原来的5.70±7.20 cm变为11.5±6.23 cm,实验前和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柔力球,髋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伸展性可以得到改善,增强老年人的关节柔韧性。

握力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年人的机体衰老变化程度,如果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也会大幅下降。从表3的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2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试者实验前测得的握力平均值为22.4±3.7 kg,实验后平均值为27.7±2.56 kg,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1),说明适度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可以减缓中年人衰老程度。

在表3中,实验对象的闭眼单脚站立测试成绩由6.14±3.50 s变为11.5±2.81 s,并且对比实验前与试验后数据,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这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年女性的平衡能力。

经常练习太极柔力求运动,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提高也十分有利。根据表3中的实验数据,坚持太极柔力球锻炼2个月后,被试者实验前测得的反应时平均值为0.68±0.20s,实验后平均值为0.55±0.14s,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适度的太极柔力球锻炼,人体反应速度和神经系统灵活性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性痴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发现。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后中年女性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对中年女性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健康的身体使中年女性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3.1.2人体的健康状况外在表现于身体形态及其各项指数中。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参与者的体重、BMI及腰臀比,对肥胖及各种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1.3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与血压等简易指标反映出来,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年女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与血压。

3.1.4长期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均有大幅提高,包括力量、协调、反应速度等。

3.2 建议

3.2.1 锻炼者在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太极柔力球运动需要人体上肢进行较多的活动,因此,在正式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之前,必须要通过慢跑等形式使身体发热,并使上下肢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关节充分活动开来,以便做好练习的准备。

3.2.2 科学合理的安排练习时间

通常而言,有氧运动最好能坚持30~60min。而太极柔力球运动者每次都会坚持相对稍长的时间,一般大约在1.5~2个小时。但是运动时间过长,身体很容疲劳,反而不利于增进人体健康。因此,每次锻炼时间最好能控制在1小时左右。

3.2.3 运动与营养补充相结合

对于中年女性而言,运动与营养补充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注意的是,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运动量要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还要对钙质及维生素进行适量补充,这样,才能确保骨质含量有很好的提高,可以很好地预防骨折。

3.2.4 加强技术指导、练习监控和自我评价

由于锻炼者对于监控负荷的认识不足,因此,进行太极柔力球锻炼时,在技术指导上要进一步加强,并最好在每次锻炼之后及次日早晨进行脉搏测量,以便对负荷大小作出正确的评价,确保科学健身。

摘要:为了使太极柔力球运动得到广泛的开展和推广,以忻州市忻府区31名42—59岁的长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中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疾病预防与辅助治疗方面有促进和改善作用。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推广的意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中年女性,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国民体质测定培训教材,2004.

[2]李恩荆,曹东平等.太极柔力球与小球运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55-856.

[4]韩传来.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F].福建体育科技,2008,27(2):21-30.

[5]杨丽娜,门卫东,刘鸿宇,等.3个月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血脂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7(7):945-947.

上一篇:舞蹈课下一篇:土地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