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精选12篇)
简化太极拳 篇1
在人们的眼中,通常把简化太极拳与养生划等号,很少有人把它与技击联系起来。其实,它的一招一式都蕴藏着无穷的打法。下面试举例说明。
一、抱球式的应用示例
抱球式的原始态是,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手心相对呈抱球状,身体重心置于右腿,左脚位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图1)。为了便于实用技术的发挥,也可使两脚处于丁八式的状态(图2)。这只是起式后在完成左右野马分鬃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动作。然而,由此却可衍生出很多进攻防守之法。诸如,在上述之状态下可随机衍化出多种技击之法:
1、两掌同时向前进攻,左掌击打对方心窝部,右掌穿出击打对方咽喉部(图3)。
2、我先以左掌向前上方击打对方胸部,对方若防守后撤,我右脚立即上步踏其中线部位,右掌化拳追击其头部(图4、5)。
3、对方右拳向我击来,我左臂迅速由下向左上方掤出,以阻挡其右拳的进攻,右掌斜向前上方穿出,以指尖戳刺其咽喉,也可以掌化拳击打对方(图6、7)。
4、对方用左拳击我头部,我右臂右腕顺势向上迎之,以掤撑其左臂,左掌化拳击打对方左肋或左脾部位(图8、9)。
5、对方以右拳击我,我稍向左闪身,右臂向上掤出迎之,随上身右转之际,以右腕为触点向右缠挂其右臂,使其上身发生偏斜。然后,我左脚稍向前垫步,左掌向前击打对方肝肋部位(图10、11、12)。
如此等等,看似简单的抱球式,还能应变出更多更丰富的攻防之法。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其它的招式也能直接用于搏击,但要真正发挥作用,亦非一日之功。我们知道,影响技击效果的因素有力量、技术、经验、胆量等等。如果是擂台竞技,则还应具备耐力素质。
二、单鞭的应用示例
1、对方左拳击来,我先用右臂迎挡,然后右腕内旋,右手抓叼对方左腕。在我上身右转之际,右手向右旋拉对方左臂的同时,左掌向前推击其下颏(图13、14、15)。
2、对方以右直拳击我头部,在我向左闪身之际,右腕边内旋边向上掤接其右臂,右手随即叼其右腕向右旋拉,迫其上身偏斜,以左掌根推撞其耳根部(图16、17、18)。
三、云手的应用示例
1、对方以右拳向我头部击来,我上身左转的同时,左手以云手式向左格挡其右臂。挡开对方拳锋后向右转体,以腰带动右臂右腕,用右拳(掌)向前击打对方面部(图19、20、21)
2、对方左拳击我,我右脚稍向右横跨半步,在躲闪对方拳锋的同时,左腕以云手式向左引带其左臂。当我将其左臂完全控制在身侧后,上身右转,以右手击打对方面部或左侧耳根部(图22、23、24)。
简化太极拳虽然只有二十四式,但仍不失求力获技之效能。动作熟练后,若能再进行招法揣摩和双人模拟的拆招训练,完全可以掌握其技击之奥妙。只有经过如此不断的千锤百炼,才能功力雄厚,技艺超群。
简化太极拳 篇2
第一组
一、起式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前举
3、沉胯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
4、坐腿撇脚转身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手;
8、坐腿撇脚转身
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亮掌,左脚点地。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两手交叉;
2、转体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眼看前手;
9、坐腿转身撇脚
10、摆臂收脚
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按掌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脚跟落地。
第三组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屈臂到耳旁
3、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屈臂到耳旁
6、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7、转体撒手翻掌
8、退步屈臂到耳旁
9、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10、转体撒手翻掌
11、退步屈臂到耳旁
12、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七、左揽雀尾
1、转体展臂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第四组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左云手
2、右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翻掌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
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
3、弓步分手
4、提膝抱手
5、分掌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提膝翻掌向上
2、落脚后捋3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 3分掌蹬脚。
第六组
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
2、收脚抱球
3、上步分手
4、弓步架推掌;
5、身体后坐,转身撇脚
6、收脚抱球
7、上步分手
8、弓步架推掌。
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
2、坐腿抽手
3、虚步下插掌
二十、闪通臂
1、起身提手收脚
2、上步翻掌
3、弓步推掌
第八组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1、后坐转身扣脚摆掌
2、收腿握拳
3、摆脚搬拳
4、转身上步拦掌
5、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1、插手翻掌
2、沉胯坐腿向后引手
3、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1、分手转身扣脚
2、弓腿画弧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
4、两手合抱,右手在外。
二十四、收势
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
简化太极拳 篇3
二十四势太极拳势拆解是对整个套路中每个具体拳势技击含义分别予以阐释,以明白拳势应用意义,可以检验自身盘练拳架正确与错误、掌握内劲技术要领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水平。其套路演练动作请参阅有关教材,不再重述。
太极拳势具有“一势三变”的规律,同一个势子在不同流派拳套中又有不同变化,二十四势太极拳每势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本拆解主要介绍二十四势太极拳原势动作一种或数种较有代表性的技击含义与变化。每一势攻防含义的拆解,都是由双方不接触状态开始,进而搭手接触施技到分出胜负为止,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预备势攻防含义图解
二十四势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静是一种心态,静是前提,是遇敌不慌,是沉着机智的冷静,是“泰山崩于前而心如止水”之静的定力,大敌当前要有面前有人似无人的气魄。切莫面对强劲的攻势被动挨打,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因敌变化而动,避其锋芒,乘其隙,击其虚,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有人认为二十四势太极拳采用无极势作预备势,洞门大开、空档尽露,在技击时破绽太大而不可取,其实这只是其一,是表面、浅层次道理。君不想你若防守过于严密,对方不宜下手,必然充分准备,采取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劲力、更刁钻的角度、更凶猛的攻势发起进攻……。而技击高手则辨证看待问题,往往采用无极势预备应敌,示之以虚、故意露出破绽;“开门缉盗,请君入瓮”;对手发动攻势后露出“破绽”即可“关门打狗,送入坟墓”。个中奥妙待练到时自可领悟。(见预备势攻防含义图1。注:着深色衣服者为甲,着浅色衣服者为乙,下同。)
2、正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掤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见正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2-6)。
3、正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解二
甲上左顺步进身,左拳向乙头部直击,右拳在肘部准备第二次重击;乙重心后移(或退步亦可上步,视双方距离而定)双臂上抬,双手在甲左肘弯、右拳腕部扶沉按下憋到甲身躯部推按其重心,使其后仰倒地。整个过程连绵不断,速度运用适需要而定,刚柔劲力视双方交手性质而定(见正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7-11)。
4、侧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解三
甲右顺步进身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斜进上左步侧身起手搭扶在甲拳小臂(或腕)与大臂部,瞬间甲攻势已尽欲回抽时,顺势下按至甲身躯重心上,令其下坐后倒(见侧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12-16)。
5、侧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解四
甲由散打右预备势右顺步进身,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适机闪身上左步,侧身双臂上抬,小臂部掤起对方右小臂与大臂下部,惊起对方略仰,在其下压或回抽之机双掌下侧按甲方软肋、胯根部(或胯根、膝盖部),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失去重心后侧倒地(见侧面运用起势攻防含义图17-20)。
二十四势太极拳选用无极桩做预备势,中正安舒、质朴无华、大道至简;由无极而生阴阳之变,演化出诸多流派的起势,二十四势太极拳起势采用太极拳的升降桩。有的太极拳高手与人切磋看不到用什麽招术,仅为一起一沉、一升一降而已,起势——升降桩之妙用可窥一斑。尝见有的拳友误以为起势简单没有攻防含义,其实交手中外形动作看似简单的,却往往是最直接、最快捷、最实用的。经过实践摸索,往往看似外形简单、但其内在技术含量却是非常精细的,没有明师口传身授指点,仅依葫芦画瓢难达实际应用,对于通家来看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1、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乙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见野马分鬃势攻防含义图21-25背视图26-29)。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在另述。
2、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二
甲顺步右冲拳进攻乙上部;乙左闪上步右手外接掳抓甲小臂腕部顺势牵引,同时左脚上在甲身后,左手按在甲肋(或胯跟)部向斜下方推切,右手合上甲方后坐之势随送,致使甲方倒地(见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30-34)。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1、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手助力,右小臂上穿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亦可(见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35-38)。
2、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二
甲上左步进逼左顺步冲拳直击乙面门;乙右手臂上掤拨开甲的左拳消化其力,左手掌贴在右手小臂上助力同时重心后坐引化;甲趁乙中部暴露之机续右拳击乙腹部,乙左臂下掳抓其腕部转腰分化,右手掌顺甲左臂削砍其颈部(见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39-41)。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1、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左格挡化解进攻,甲继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鋒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见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42-48)。
2、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二
甲上步逼近拗步冲右拳击乙胸腹部;乙左手臂由外向内再向外勾搂其小臂化解其攻势,同时相机上左步出右手直插乙双目;甲身体后移避让;乙身体重心前移,借甲身体后坐之势按压其胸部,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见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49-52)。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
简化太极拳配乐教学研究 篇4
21世纪,大学生的知识面广,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崇尚新鲜的、时髦的精神和物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厌烦呆板、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而我国现行的高师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枯燥。而且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多以整体和分解两种教学方法。在动作教学时,由于武术动作大都比较复杂,学生不能理解,学生只能模仿教师的动作,照猫画虎,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武术的内涵,大大降低学习兴趣……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缓慢、悠长,与青年大学生的性格不太符合;虽练习太极拳有修身、养性的功用,但学起来较难,大多是第一次课学习效果较好,以后就越来越差,逐渐失去兴趣……如何改变现状,进行教学改革,丰富武术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线教师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安阳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工商学院、文学院2006级选修武术的学生42人,随机分组。一组18人,作为实验组;一组24人,作为对照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实验法
2.2.1. 1 实验方法
采用两组前后测实验模式。学习简化24式太极拳,对实验班采取配乐式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为配乐整体连贯示范→动作分解教学→领做→学生首次配乐练习→纠正错误→学生配乐练习。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程序,整体连贯示范→动作分解教学→领做→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学生练习。在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配乐连贯示范主要是给学生一种动作的整体感和美感,使学生建立对动作的整体印象;动作分解教学、领做阶段的要求与常规教学方法相同,主要使学生掌握武术技术动作的要领,能够正确的做出动作;在学生首次配乐练习时,背景音乐的音量宜小,这样便于教师用口令提醒动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武术动作后,可反复进行大音量的配乐练习,以增强学生对武术套路的节奏感和武术本身特点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两组的教学条件、课时、进度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组除按照以上的教学程序,根据太极拳的项目特点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来配合武术教学。实验后请有经验的武术专业老师进行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技术考核。
2.2.1. 2 实验时间
选取2006级选修武术的大学生42人,随机分组。一组18人,作为实验组,一组24人,作为对照组;实验时间是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2007.9-2007.12。
2.2.1. 3 实验条件的控制
由同一名教师作为两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两组的教学条件、课时、进度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组除按照以上的教学程序,根据太极拳的项目特点选择了《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来配合武术教学。由非任课的专业教师进行技术评分;评分时打乱正常教学班,随机排序进行考核。
2.2.2 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通过发放学生问卷的形式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了心理指标的测试,测试指标分别为注意力、动机、动作节奏和情绪等四项。
2.2.3 数理统计法
采集心理指标和技术指标的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3.1 实验结果分析
3.1.1 实验后的学生成绩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分别选取:动作熟练程度30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20分,节奏20分,劲力、协调15分,武术特点体现15分以及总分合计等六项指标来反映。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规范、动作节奏、劲力、协调、武术特点的体现和总分等方面的得分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1。熟练程度上,t=2.741,p<0.01。说明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同学在音乐的配合下,提高了兴趣,在课上能够多次练习。赵希记的研究表明:太极拳配乐教学可使学生练习密度提高20%以上,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节奏的t=2.880,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在配乐教学方法下,由于背景音乐是一些适合当时情景的,具有鲜明的节奏感的音乐,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练习,会使学生认知动作节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动作规范、劲力协调、武术特点的体现和总分t值分别为2.546、2.516、2.283、6.174,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以上四个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配乐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配乐教学法使技术考评的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在某些指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
3.1.2 学生的主观因素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指标测试,对获得结果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除节奏选项指标方差不齐(采用校正t检验),其他指标方差均齐性,符合t检验的条件,其中注意力指标t=2.049,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配乐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配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添了武术教学过程的感情色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动机指标t=4.650,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即配乐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心理活动的动因和内部动力。在配乐教学中,由于音乐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机水平,这样学生在较高的动机水平上就会更加容易引起和发动个体参加武术课的学习,就会对武术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动作节奏指标t=3.251,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配乐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作节奏感。运动动作节奏是指连续不断地出现各种动作或一连串动作在时间相互关系上的一种恒定性。在武术动作上的体现就是动作的快慢,动作时间间隔的长短,用力的强弱以及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程度等。太极拳是刚柔并济、神形具备的运动项目,动作的节奏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良好的动作节奏也就失去了武术运动最基本的特点。在配乐教学中我们配备一定节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具有鲜明特点的背景音乐下进行练习,更加有利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最终形成动作技能。情绪指标t=2.388,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配乐教学法较常规教学法能有效的调节学生的情绪,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情绪的产生是在客观物质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和皮层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如果来自客观世界的刺激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武术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以前并没有接触过武术的学习内容,在课初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对武术学习不利的情绪体验。在配乐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练习都是在具有节奏鲜明的,适合于当次课教学的背景音乐下进行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就能够在一个充满朝气、轻松与愉快的气氛环境中学习。
3.2 讨论
3.2.1 音乐与体育的相辅相成由来已久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音乐在运动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音乐与体育虽然形式和特点不同,但都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且自古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出现的“乐舞”,就是在原始“野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当时多以这种方式训练士兵,史料有“习兵于乐舞之间”的记载。达到高度规范化的西周的“礼射”,也进一步与音乐结合起来。1969春在山东济南北郊无影山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一盘西汉时期的乐舞杂技陶俑,说明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即已出现配乐体操。在山东临沂金雀出土的西汉帛画上,有伴唱伴奏的“蹴鞠舞”。到了隋朝,宫廷乐舞中有“高丽乐”,实际上就是音乐舞蹈。唐初,有秦王破阵舞,舞者120人,披甲执乾,声韵铿锵,舞技惊人,成为当时最受欢迎、最负盛誉的乐舞。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出现的一种跳水活动,叫水上秋千,跳水时禁卫军官兵有的击鼓、有的吹笛,伴奏助兴。这些例子说明,在我国,音乐与体育的相辅相成由来已久。这就为现在大学武术教学中加入音乐找到了理论依据,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
3.2.2 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春江花月夜》这首古曲属于弦鸣乐器。这一种类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大都十分悠扬,能够表现出传统武术内在的阴柔之美,符合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配乐式教学能赋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影响。通过悦耳优美的乐曲作用,使学生的大脑皮质产生兴奋,在大脑皮质指挥运用有关部位建立起暂时的联系,使动作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被音乐揉化了的动作变得灵活、多变、节奏感强且富有艺术的魅力。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和美的享受去学习、接受新的动作。用这种心情去学习新动作,势必使形成新动作条件反射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可以说用音乐配合武术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龚斌在《浅析体育与音乐的关系》一文中指出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或类似音乐节奏变化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训练、运动竞赛,有利于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奏性规律,使兴奋与抑制更趋平衡,提高运动员肌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
3.2.3 增加学生演练武术套路的意境
在武术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处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互动双方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反应。学生刚刚接触武术,只是在影视或武术比赛中看过。通过配乐式教法在武术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用曲调舒缓、鼓舞人心的音乐来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情绪。一方面能够减少师生双方的情绪影响,另一方面能够渲染学生学习、演练武术套路的意境。
3.2.4 通过配乐式武术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艺术性和审美意识
武术是一种艺术,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武术套路艺术美是精湛的生活写意。武术套路在节奏的协调变化中,律中有韵,韵中有律,鲜明的节奏表现出出神入化的神韵;在结构编排上,结构完整、布局均衡,高潮跌出,扣人心弦,展现意境,醉人心扉;在动作转换中实现了技击动作的艺术化过程,动态动作攻防中显技巧,静态造型稳健中见优美。在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变化、动作的转换、风格的展现、攻防技巧和方法的表现,都是武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段丽梅、兀传琴《论武术套路的艺术美》、孙汉香《武术运动中的美学特征》、吴庆华《中华武术审美特征的根源》中可以看出,我国武术套路在其演练中存在着诸多原理。通过先辈们不断改革、创新,赋予武术运动绚丽多姿的荡人心目的美的形式,使在武术活动中能领略、体会、品味格斗技巧中丰富的美感,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性格、生活、力量的理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心理上的满足。而音乐本身就是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武术教学中,把音乐和武术套路完美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音乐、武术的双重艺术熏陶下,较高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 结论
4.1 技术指标统计结果表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熟练程度、动作规范、动作节奏、劲力、协调、武术特点的体现和总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出现显著性的差异,部分出现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配乐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 心理指标统计结果显示
实验组学生在配乐式教学模式中在音乐的刺激下四项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四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动作节奏指标和情绪指标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4.3 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实施配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音乐介入武术是在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虽然两者的结合刚起步,还处于探寻、摸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它符合我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总趋势,符合现代人的体育欣赏观念。太极拳配乐符合太极拳对精神、意念、形体等方面的要求,我们需要配合相应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凌启平.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体育科技,1995(4).
[2]李琳.音乐介入武术套路竞赛利弊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7).
[3]李华.试论音乐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4]赵希记.太极拳配乐教学的可行性与教学程序及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06(8).
[5]王欢.配乐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长拳教学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简化太极拳 篇5
第一集 完整法范 和第一段分解动作 背面
第一动:起势 左脚分开半步 两手慢慢前平举 与肩同高,三 屈腿下蹭两手下落按腹前,第二动作 左右野马分鬃,一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 好像抱球的样子,二转身上步,三弓步分手,野马分鬃
二、转腰撇脚,二 抱手收脚 二手相抱的时候,上手高与肩平下手呢与腹平,三转上步,向前迈出一步,四、弓步分手前手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野马分鬃三、一转腰撇脚,二 抱手收脚,三 转腰上步脚跟转转落地 四 弓步分手眼睛注视着前手的指尖,第三动:白鹤亮翅 一 向前抱手 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二 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三 转前方虚步亮掌 前脚虚点地面。要点 上不过肩 下不过腰
李德印24式太极拳第二段教学 完整示范 分解动作和要领提示 第二组包含三个动作 左右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左右倒卷肱 慢动作提示:搂膝拗步 一 右手前摆 二 两手交叉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 手摆向侧后方 三 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
四 弓步摆手推掌 搂膝拗步 二,一 轻轻的转腰撇脚 二摆手收脚眼睛看后手与头同高 三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耳旁。四 弓步搂手推掌,指尖与眼睛同高,要推到中间的轴线上,旁边的手按在大腿的外侧 一转腰撇脚 二 摆手收脚 三 上步屈臂 四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一 后脚跟进半步 二 重心后移 两个手交错 交换 三 虚步合手 两个手成侧立掌
六:左右倒转肱 一 撤手转腰翻掌 二 提脚退步 屈臂收手 三坐腿虚步 推掌,倒卷肱二:一 撤手转腰翻掌 二 屈臂转肱提脚退步 三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三:一 撤手转腰翻掌 二屈臂卷肱提脚退步 三 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四 撤手转腰翻掌 卷肱提脚退步 三虚步推掌 倒卷肱五: 一撤手翻掌 卷肱退步 三 虚步推掌 要点:
德印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三组动作 左揽雀尾 右揽雀雀 24式太极拳慢动作分解教学第四组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五组 慢动作教学和要点提示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六组动作 左下势独立和右下势独立
李德印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七组动作 左右穿梭 海底针 闪通背 李德印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八组动作 共四个动作 转身搬拦锤 如封似闭 十字手 要领提示和招式用法
欢迎收藏和分享些教程,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受益 学习标准24式太极拳,中国太极拳网与太极拳爱好者同在。
太极拳招式与呼吸的配合——朱天才
2012-06-13
太极拳招式与呼吸怎样配合? 太极拳三个阶段: 招熟——懂劲——神明
招熟: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初学者对太极拳招式还不了解,还停留在招熟(记动作)的阶段,此时呼吸自然就可以,不要考虑招式与呼吸的配合,这样对熟练记动作更有效果。
有一定的基础后(一年——三年),就要慢慢去理解体验呼吸,呼吸与招式怎样配合?首先要明白招式。例如“金刚捣碓”这一招势,在完成这一招势的过程中是由多个分解动作组成的,我们也可以把每个分解动作也叫一招,太极拳讲究一动就分阴阳、虚实、开合。就整个套路来讲快为阳、慢为阴,就其中一式来讲向上为阳、向下为阴。所谓阴阳也就是开合,开是阳、合是阴,向上为开、向下为合,推为开、收为合。套路中每个招式开合的道理都是一样,只不过外形和走向不一样,只要用心去想、去悟,明白了一个动作的阴阳开合,就等于明白了整个套路的阴阳开合,因为它们的拳理都是相通的。
明白了什么是招式,现在就谈什么是呼吸。所谓呼吸,也就是古时的吐纳术。何谓吐纳术,也就是吐故纳新,吸进新鲜空气,吐出浊气。太极拳的呼吸与我们正常的呼吸正好相反。正常的呼吸是吸气时腹部鼓荡、呼气时腹部微收,太极拳的呼吸是吸气时腹部会微收进来、呼气时腹部才会鼓荡起来,在拳理中这种呼吸也叫逆腹式呼吸。
招式与呼吸该怎样配合呢?我们把招式与呼吸串联起来就明白了。招式即是阴阳,阴阳即是开合,开合即是呼吸。那也就是说:招为阳时,阳即是开,开即是呼;招为阴时,阴即是合,合即是吸。
下面我们就套路中“懒扎衣”变“六封四闭”来讲一讲招式与呼吸的配合。①左手接右手时吸气;②双手由右向左走下弧,捋至体前同时重心移至左腿时呼气:③双手继续向左走下弧摆至身体左侧与肩相平,重心继续左移同时吸气;④双手由左至右推于身体右侧,同时重心移至右腿,左腿随之收于右脚侧与肩同宽,左脚前脚掌着地,重心在右腿,同时呼气。这是这个招式与呼吸的配合,依此类推,每个动作拳理皆相同。
呼吸与招式的配合时应该注意,在整个套路练习中,只能用意念来引导肢体去完成每个动作,而不能用意念去想气走到了没有、气沉下了没有,这是错误的。只想动作不想气,所谓气就是呼吸,在演练时逆腹式自然呼吸即可以。太极拳论中讲“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意思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想着动作不要想着气,如果一直想着气,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横气填胸,出现胸闷的现象,造成呼吸困难,反而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陈小旺谈练拳的观念
2012-06-13
有人说太极拳博大精深很难,但说难不难,像上学,一、二、三年级按部就按,开始学架子,本身自然是第一原则,架子的高、低,每次练习多少,以稍微累一点点可以,不主张太累、太难,好像吃饭一样,早餐吃过四、五个小时再吃午餐,然候晚餐,按部就按,欲速则不达。
从盘架子开始,第一层记清路数,手往那,脚往那,先学会一个套路,熟练,然候解决拳架中的矛盾及误差,那儿有不合乎动作的要求,要去克服那东西,缩小误差,就是要下功夫,缩小到一定程度,一气贯通,就叫打拳,打拳慢慢的打,缓和的动作可以让气一气贯通。
刚开始练时动作慢一点、动作路线大一点,才能把气弄通,如果走太快,就乱套了,就像刚学会脚踏车,大广场,大马路都骑得好,但遇到不好的路,小路一拐弯就翻了。打拳也一样,熟练以后不只大路骑得好,小路、碰到石子路也没事。拳要练好必须把拳练小,一步一步来,大圈练到中圈、小圈到无圈,内部的虚实变化外表看不见,圈就是劲,劲就是圈,劲是从圈里的。虚实转换,一动全动,节节贯串,一气贯通。各种不同的角度的动作,金刚捣碓往前,懒扎衣往右,单鞭往左,从拳架中各种各样不同角度的动作,来体会各种变化。
学拳的人喜欢问,这是怎么用?那是怎么用?这有三点:第一点,自己动脑。第二点,自己运气。第三点,练拳时,无人如有人,没人当有人练,练习如有人一样,像实战一样。所以练太极拳的步骤。第一练套路;第二运气;第三练用法,练拳时无人如有人一样,这样去,这样来;但开始千万不要这样练,开始时套路不熟,气不通,顾此失彼,如果这样光顾肢体,身体赶不上,行不通,反而有害。
学拳要有耐心,刚开始时轻松一点,几个动作做好就很好,进一步再思考怎么贯通,进二步打熟练,不思而战,自然会用法,会套上去。另外用法只要理得对,不教也会,理不对讲也没用。这怎么说呢?对方进攻时,没时间去想用那一招怎么破,想往往是来不及了,但身体记得,练得准确,自然反应才好用,用法重不重要?不重要,如果练得对,身体自然了解,练到一个程度,了解一下有帮助,而只要运动规则掌握准确,自然反应会更好。
朱天才大师说太极
1、问:朱老师,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太极拳?
2012-06-13
答:太极拳是前人根据太极阴阳之理而创造的拳学体系,根据太极之学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气,太极也就是至高达变之先兆,动时这个阴阳之气就会起变化,所以说太极生两仪,此理结合太极拳的刚柔、开合、动静、虚实、畜发、进退等等,演化太极之意,所以称之为太极拳,从《太极图》的形状看,太极图是阴阳渗半没有棱角的,这就是太极拳劲走螺旋,弧形运使阴阳二气的根据。
2、问: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流派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五大派太极拳,都承认是由陈氏太极拳演化而来的,陈氏太极拳除与其它源流太极拳拥有心静用意、神舒体松的共同特征外,尚有快慢相间、畜发相变、松活弹抖,腾蹦跳跃等特点,较好的保持了传统的风貌,而其它流派太极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创新,与陈氏拳风格相距甚远。
3、问:陈氏太极拳有新、老、小架之分,每种架子都有两个套路,而其它流派只有一套拳架,这是为什么?
答:陈氏太极拳二路是根据阴阳之理设计的。一路以运劲为主,练习柔化;二路以发劲为主练习刚发。太极拳不是柔拳,也不是刚拳,它是刚柔相济的,偏于一方都不是太极拳,就像战场上光有常规武器不行,还要有重武器。否则是难以打胜仗的。其他流派太极拳都已将技击作为“副产品”,把拳术作为养生健体的运动,对于技击不过分追究。这也是这些流派能够广泛普及的原因。
4、问:太极拳过渡到技击散打,中间有个十分重要的推手过程,它与拳架是什么关系?不练太极推手能否直接进行散手?
答:拳架锻炼的是知己功夫,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传拳的程序。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把太极拳架子盘的中正圆满.蓄发相变.就能发挥推手的技巧。同时通过推手也能进一步检验太极拳招式的用法。说论讲‘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招熟指的就是练架.要十分纯熟.推手就是懂劲.懂自己的劲,也懂对方的劲.熟而久的推手锻炼能在里面悟出拳术中招法的变化.打击的角度.时间火候的中中技巧,所以说拳架与推手是一母双胞胎的孪生兄弟.不练推手直接练散手.不能说不可以.因散手讲究随机应变练使用招法,怎样使用招法,如心中无数直接用于对抗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太极拳过度到散手中间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推手锻炼过程。
5、问:关于太极拳盘架的用意问题.有很多太极拳家观点不一.有的主张将意放到拳架上.不能存打人意念.有的主张初练太极就要弄清招式的用法.你的看法如何?
答:我认为这两种论法都有片面性.陈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初练功时不得有临敌意念.要把意识运用到导引运作上去.多注意太极拳的规矩,如虚领顶劲、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要领,也就是说练拳时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按照老师传授的标准.做到有规有矩。也不能用意识去导引内气的运行,拳经说“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更不能想着每招怎样打人,有这样的意识既不利于气的中和也不利于养气。陈氏太极拳的用意是随着功力的提高有一定的阶段性,重复性和灵活性。至于练拳是‘面前无人似有人’的意识。是指太极拳修炼达到较高水平能达到周身相随蓄发随心所欲之后,就应该具有这种意识。推手要有有人是无人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太极拳就真正失去了武术搏击的作用而成为体操了。
6、问:国内个别太极拳家将外家拳的练力方法如举杠铃,滚大锤,打沙袋等溶入太极之中,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陈家沟传统练功方法没有这些东西,太极拳是练气、练意练神的技巧之学,要在松柔前提下内气鼓荡,那样做没有什么好处,这也许是为了速成不得以而为之的一种办法,我认为这是舍本求末,舍近求远。
7、问:目前国家将太极推手作为体育竞技项目推广,在推手中很少看到以往传说中将人腾空掷出丈外的精彩场面,看到的大多是顶牛拼力,为此有一部分人对太极理论产生怀疑对此你看法如何?陈家沟太极推手与此有何不同呢?
答:几百年来,太极推手在陈家沟是对太极功夫的检验.陈家沟代代相传,太极拳练不好,不准推手.因为拳练不好,圈转不圆,放松不下来,劲就发不出去,不是丢就是顶,一搭手就拼力气,这样下去,一辈子也进步不了.开展太极拳推手比赛,是件好事,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竞争兴趣,还可以在不伤人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技击水平,如陈氏太极拳的推手,即能检验练拳的功夫,姿势是否正确;一来一往无止境的循环练习,所有的棚、捋、挤、按、采、趔、肘、靠、腾、闪、折、空、抓、拿、摔、打、肩、跨、勾、挂等各种技击用法都能在推手中得到运用。比如:靠就有多种靠法:前肩靠、侧肩靠、迎门靠、背折靠。所以太极推手拼力气,那不是失去太极推手的本来面目了吗?陈照丕老师经常指导我们:推手拼力气,是违反太极拳原理的。刚学推手时,对方的劲来了,自己引不空或功夫小,圈还转不圆,那就会不由自主的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记住,推手和练拳一样。要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走不了是自己功夫不到,双方推手应舍己从人,随机应变乘虚而入、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过这些技击用法是在三四成功夫中所能运用的,当然,功夫待入高级阶段——第五层功夫:“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那即可将所有的技击用法都融化于人体之中,全身已经空灵产生物质电,形成了条件反射,快时迅雷不及掩耳,发人时以不见形为妙。现在制定的太极推手规则,若遇到这样的高手和妙手是合适的,可是近年来未能发现这样的太极高手,而我们制定规则的人却将这种境界作为制定规则的标准,最基本的推手方法却不让用,这无异于让小学生制造航天飞机,结果是不伦不类,出现了拼力量,牛抵头的普遍现象。
8、问: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都十分关心太极拳的实用性,特别是在电闪雷鸣的散手对抗中,太极拳应怎样对付刚猛的进攻?
简化太极护脊调形 篇6
练成“七伤拳”
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拳术中较为注重养生保健的拳种,在其拳论中明确提出“推将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等观点,明确将延年益寿作为太极拳的根本宗旨之一。
然而笔者在门诊中经常碰到因练习太极拳不当而造成的各种损伤,在各种由于练习太极拳不当造成的各种损伤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膝关节损伤,甚至有观点认为“膝关节病变患者不能打太极拳”或“练习太极拳损伤膝关节”。另一些中老年朋友在练习太极拳后出现血压不稳、心慌胸闷、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真的是太极拳导致这些症状吗?
太极拳
健身原理另类解
《黄帝内经·灵枢》中有“骨为干、筋为刚”之说,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人体是由骨骼和肌肉维持和支持的,而“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骨骼肌肉之间走行有血管和神经,当然中医认为还有看不见的经络(经脉和络脉)。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却不是固定不动的,当肌肉和骨骼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无疑会对骨骼和肌肉当中走行的血管和神经产生卡压,致使经络受到阻塞——用句现在很流行的说法:经络不通了。
血管中的动脉可以供给周身各个器官部位的营养,神经系统则是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血管和神经受到卡压必然导致其功能的失调,所以人体形体结构的改变,必然导致相应的疾病。
我们日常很多活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形体结构,比如外伤、不正确的姿势和不良的用力习惯等。以膝关节为例,膝关节是人体当中最复杂的关节,主要由股骨、胫腓骨和髌骨组成,如果有外伤、不正确的姿势和不良的用力习惯等因素影响膝关节结构,导致构成膝关节的股骨、胫腓骨和髌骨的相对结构异常,必然影响其上附着的肌肉和韧带,从而影响从这些组织中穿行的血管、神经和经络,产生局部的疼痛和不适。
如果这种损伤发生在胸部则有可能影响胸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脏等,如果发生在脊柱,则可能影响相应的脊椎及脊神经控制的器官,尤其以发生在颈椎最为严重,因颈椎动脉承担大脑后2/5的供血,颈椎附近有交感神经节,因此颈椎的病变可以造成很多全身症状,如头晕、眼胀、胃肠道不适、面部或某一肢体无汗、麻木等等。
太极拳则通过特有的放松式伸展运动方法,对全身骨骼肌肉实现重新整理,对由于形体结构变化产生的疾病产生一定的防治作用。因为太极拳多有螺旋运动,人体的肌肉也大多是螺旋形连接于两关节之间,练习太极拳时各个肌肉如同被拧转的“毛巾”,使肌肉中穿行的血管、神经及肌肉之间的经络、穴位都得到舒缓的刺激;反之如果太极拳练习不当,轻则成为这种由形态结构失调引发的病症的“助力器”,重则成为引发身体形态结构失调的直接原因,导致相关的疾病。
太极拳
练习略谈
简化太极本身为推广太极拳而设计,可以直接避免很多练习太极拳的误区。简化太极在练习过程中讲究“虚脚转换”即变换方向时重心先由承重腿后移,再拧动下肢变化方向,对膝关节的要求大大降低。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拳时膝关节最好只做屈伸运动,不做旋转运动,转换方向则由髋关节和腰胯的调整完成。
简化太极拳 篇7
两手下垂, 自然站立, 独立守神, 中正安舒, 虚领顶劲, 面南背北 (图1) 。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拳内功修炼当中, 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 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 引气归元。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 两脚间距与肩同宽, 脚心涵空, 男左女右, 两手合抱, 拇指相对呈圆状。顶天立地, 头部中正, 全身放松, 气沉丹田 (图2)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 气顺神凝, 全身透空, 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 鼓荡丹田。
第三式开太极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 如铜钟式, 待有气感后, 慢慢向上伸展, 至两臂展平与身体呈“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 慢慢合于头顶, 中指相对, 节节贯穿, 经面前下沉至丹田, 两手以腕为轴外展, 十指向前 (图3、4) 。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 自上而下划圆, 须一气呵成, 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 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
接上动, 松腰屈腿下沉呈马步;两手掌心向下, 向前掤起。两腿直立, 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 双手收于丹田处, 合抱于胸前掤出 (图5、6) 。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 本式动作是翻转劲, 须周身协调一致, 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 升清降浊。
第五式怀中抱月
两脚呈马步, 腰右转, 左手掌心向下, 收于左肋, 再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 右手掌心向上, 收于丹田, 两掌心上下相对 (图7、8) 。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 圆转中正, 切忌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 养心祛火。
第六式拨云见日
接上动, 右转腰, 两手掌心向上, 右手在前, 高不过眉, 左手在后, 低不过胸, 左脚内扣, 右脚外摆, 两手分开, 内旋挤出, 掌心向前, 左脚跟步 (图9、10) 。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而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 益寿延年。
第七式陆海奔潮
退左脚, 两手下捋收于胯根, 双手合抱掤出, 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如抱婴儿状, 左脚蹬, 右脚弓步 (图11、12) 。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 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 培元固本。
第八式怀中抱月
右脚内扣, 左脚外摆呈马步, 右手掌心向下, 合于胸前, 左手掌心向上, 收于丹田, 两掌心上下相对 (图13) 。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 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 养心祛火。
第九式拨云见日
左脚外摆, 右脚内扣, 前三后七, 重心在右腿, 左掌掌心向上掤起, 高不过眉, 右手掌心向上, 合于左臂弯, 低不过胸, 双手缠丝外旋, 合劲推出, 掌心向前, 十指向上 (图14、15) 。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 益寿延年。
第十式陆海奔潮
退右脚, 双手下捋, 收于胯根, 双手合抱掤出,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如抱婴儿状, 右腿蹬, 左腿前弓呈左弓步 (图16、图17) 。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 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 培元固本。
第十一式海马吐雾
双掌合力内旋, 左掌上托, 右掌前推, 右脚跟步置于左脚后, 虚点地面 (图18) 。
动作要领:双掌上托与前推须一气呵成。
道家养生秘要:阴阳互济, 健脾开胃。
第十二式黑虎巡山 (左右式)
右脚退步, 双手大捋的同时, 左脚内扣, 右脚外摆 (图19) 。右手后撑撩出, 左手掌心向上, 抱丹田继续右转 (图20) 。左脚经右脚前迈步, 右掌反转, 掌心向上, 左掌自下而上托起 (图21) 。左脚内扣, 双掌经左耳向前拉出 (图22) 。右脚收于左脚前, 双掌下落至丹田 (图23) 。右脚迈步向前弓出, 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图24) 。右脚内扣, 左脚外摆, 重心转换, 双手大捋 (图25) 。左手后撑撩出, 右掌心向下, 抱丹田继续左转 (图26) 。右脚经左脚向前迈步, 左掌翻转掌心向上, 右掌自下而上托起 (图27) 。右脚内扣, 双掌经右耳向前拉出, 左脚收于右脚前, 双掌下落至丹田 (图28) 。左脚迈步向前弓出, 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图29) 。
动作要领:注意步法虚实变化, 眼尖、手尖和脚尖三尖相对。
道家养生秘要:河车搬运, 吐纳益肺。
第十三式十字手
右脚跟步于左脚后 (左实右虚) , 左手在前, 右手在后呈十字手, 交叉于胸前 (图30) 。
动作要领:十指向上, 含胸拔背。
道家养生秘要:藏风闭气, 壮骨蓄力。
第十四式狮子回头
右脚向右斜前方迈出呈马步, 双掌掌心向下, 自裆前自然分开, 慢慢在身体两侧抬起, 掌心向前, 两臂呈“山”字状, 右脚向前上半步31、32。
动作要领:双掌开合须以腰带手。
道家养生秘要:通筋活络, 有利肠胃。
第十五式揽雀尾
抬右脚后退, 双手下采, 右掌内旋, 掌心向下, 拦于胸前, 左掌心向上, 拦于裆前的同时, 左脚移置右脚前呈虚步 (图33、34、35) 。
动作要领:两手双缠丝, 劲须合住。
道家养生秘要:气行海底, 涌泉移位。
第十六式推窗闭月
左脚向左迈出呈弓步, 左掌环抱掤出, 右掌置于左臂内侧 (图36) 。
动作要领:左脚如猫行, 向左侧迈步, 身如波浪, 向左侧靠出。
道家养生秘要:内力潜转, 温养三焦。
第十七式叶底藏花
左手缠丝上架, 右掌合力推出 (图37) 。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连环劲。
道家养生秘要:命门火动, 手脚如弓。
第十八式丹凤朝阳
右脚向右侧迈出呈右弓步, 右手经丹田向右上方挑领, 左手下沉至左胯根 (图38) 。
动作要领:右肘下垂呈立肘, 目平视。
道家养生秘要:竖颈立项, 平衡阴阳。
第十九式回头望月
跟左脚, 右掌心向下, 抱圆, 左掌心向上, 抱于右肘下, 左脚向左侧迈出, 呈“川”字马步, 左掌向左侧挤出, 高与肩齐, 右掌心向下, 放于右胯根 (图39、40) 。
动作要领:“川”字马步是武当太极独有之步法, 为不摆不扣之形, 双掌有缠丝张弓之意。
浅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 篇8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
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 动作连贯,分清虚实
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 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 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按照起吸呼落,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太极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在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太极,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通过我们的长期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运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比较适合它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运动技能掌握得好。
3.1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感觉到学好太极拳是那样的轻松、流畅与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运动路线方向要清楚明了,对于极个别特难的动作还应该强调其攻击作用,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9页)
3.2 录像教学与演示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该紧跟步伐,充分地应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录像,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如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慢放或重放,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摄象机,录下学生的错误动作,然后放给学生看,跟教学片里相比较,自己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3.3 口决教学与分步讲解相结合
简化太极拳共二十四个动作,分八组,每组里又有几式,一式里又有几个动作,学生在记动作时难度的确很大,此时我们可以用口决来帮助解决,如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来回有几次,动作也多,如用口决将动作一一分解:丁小右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上—纠步分手。这样将动作口决化,学生更易记忆,也更易理解。
3.4 音乐教学与口令教学相结合
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用口令进行教学,因为此时学生对动作不熟,有些动作有几个回合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必须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让其慢慢完成。如果刚开始用音乐来教学,学生会丢三甩四,破坏动作的完整性。等到学生掌握一组动作后再配上音乐,一组组地慢慢将音乐配上去,有时学生听到音乐,有种放松感。如一直用口令指挥,教师也累,学生也烦,所以恰到好处地利用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
4 注重简化太极拳方式方法,推广练习太极拳
(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当熟练后,不论快慢,但要求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正常一遍5~6分钟。
架式要平稳:初学或体弱都架式可稍高一点,但在起势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
(2)运动要适量: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姿势,重心不断地转换,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下肢的负荷,所以每一个练拳都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
(3)练习要恒久:练习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否则不仅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得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太极拳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切不可急于求成,应一步步地学习,打好基本功,真正发挥太极拳治病健身的作用。
摘要: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加强太极理论学习、了解其特点、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练习时的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其动作要领。
关键词:教学方法,太极拳,气息,路线
参考文献
[1]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6.
简化太极拳 篇9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009级120名, 2008级100名, 2007级80名) 。通过问卷回收统计处理, 最后确定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综述法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收集整理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调查的要求, 设计调查问题, 选取调查对象, 进行调查。问卷回收292份, 剔除无效问卷12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1.2.3数理统计法对从问卷调查中所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中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们的动机不是很明确, 在280名研究对象中, 只有10%的学生认为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比例最大的就是为应付考试获得学分, 占66.43%。其次就是好奇心, 好玩和受影视、小说等传媒影响, 分别占60%和50%, 可见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开设24式太极拳课的目的和意义, 没有认识到太极拳自身价值。
由表2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在学过太极拳后比未学太极拳之前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 但提高不太明显。非常感兴趣的提高了5%, 感兴趣的提高了7.86%, 总体来看学生兴趣不是很高。
由表3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还有待提高, 对太极拳理论清楚的只有5.71%, 对太极拳理论知道一点的有37.86%, 不清楚的为64.27%。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不是很高, 这与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的理论了解程度不高有关, 太极拳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其理论知识不是一两次理论课可以弄清的, 在上课之前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关于太极拳理论的指导, 对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和练习效果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表4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本科专业学生学习24式太极拳遇到的主要难点就是难以入静、思想不易集中, 人数占研究对象的57.14%。动作、呼吸与意念不协调配合, 人数占研究对象的51.43%, 导致的原因可能是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 加之学生对太极拳理论了解不够, 学习太极拳的动机还不太明确, 学习就会缺少积极性。35.71%的学生认为动作结构复杂、难度大, 不易掌握。占4.29%的其他因素主要反映的是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在天气炎热的下午加之操场上人数还不少, 学生的积极性肯定要打折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24式简化太极拳课程的意义学校体育要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突出“淡化竞技, 强调健身,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储备。24式简化太极拳对进一步巩固“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精神, 促进人际关系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2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识较欠缺。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 有部分学生对太极拳感觉好奇、好玩或者是受到了功夫影视的影响, 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动机。
3.1.3学生不易静心, 思想不易集中24式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 学生在学习24式太极拳时主要的难题就是练习时难以入静、思想不易集中, 动作、呼吸与意念配合不协调。
3.1.4学生理论知识有待加强在研究对象中有64.27%的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是不了解的, 理论促进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 只有深刻地认识了太极拳理论, 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3.2 建议
3.2.1树立正确的动机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动机, 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 正确的动机是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的一个先决条件。
3.2.2积极探讨太极拳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太极拳运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在太极拳运动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等诸多既对立统一, 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在练习过程中, 一定要积极探讨其文化内涵, 将太极拳产生的背景、拳理、运动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受到太极拳的文化魅力和锻炼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
3.2.3积极利用早操时间在空气清新的早晨, 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在轻松柔和的音乐中练习太极拳,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可以解决许多平时上课时遇到的难点, 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提高练习水平。
3.2.4突出技击攻防含义, 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太极拳具有柔和性、圆活性、连贯性、完整性、调身、调息、调心等有机联系的多重特点, 在练习过程中, 一定要规范动作, 让学生感受到太极拳练习的运动特点, 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他们自觉的去体验太极拳运动的魅力。同时, 要突出太极拳动作的技击攻防含义, 了解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强击弱的技击特征。从而满足学生对太极拳的好奇心, 了解其真正内涵, 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
3.2.5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整套动作比较曲折、复杂, 还常有转体、进退步和改变方向等, 初学者在学习时往往出现顾手不顾脚, 顾四肢不顾躯干等一些问题,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溶入一些趣味性游戏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2.6适当给予学生自我展示平台在一些晚会节目中, 运动会的开幕式中, 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下表演, 使学生有一个展示自身内涵与能力的机会。在成功的喜悦中,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普修24式简化太极拳兴趣的调查, 指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探讨太极拳文化价值、突出攻防意义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本科专业学生,24简化式太极拳,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淑慧, 林清.对大学生学习保健太极拳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武术科学, 2006 (4) :51-52.
[2]毛红妮, 沙鹏.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武术科学, 2006 (1) :61-63.
简化太极拳 篇10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过自愿报名和筛选,从延安市宝塔区选取年龄在65~70岁的老人60名,男32名,女28名,所有对象经体检均符合测试要求,无骨折史、神经和骨关节疾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病史;且这60人中无人练习过太极拳,没有专门的体育锻炼者。随机将这60名老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运动方案
实验组进行为期20周的简化太极拳练习,先进行5周的学习,再进行3周的复习巩固,最后进行12周的练习。每周进行6次练习,每次60分钟。对照组只进行日常身体活动不从事其他体育锻炼。
1.2.2 测试方法
测试者睁眼在美国Neuro Com Inc生产的Smart Equi Test三维测力台上行走,用德国生产的9500M常速摄像机对受试者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再用爱捷录像解析系练对受试者的录像进行解析。由压力传感器及专用软件记录到身体摇摆情况,并将信号转化成数据输入计算机;解析系统只解析测试者的一个单步过程,得到受试者双侧髋、膝、踝这三个关节行走时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受试者的步长和步速等指标。
1.2.3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评定参数的差异有无显著性,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为P<0.01。
2 实验结果分析
2 . 1 重心位移和重心活动范围实验结果和分析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维测力平台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重心位移在X轴上的偏差(Mx)二者无明显差异,但重心位移在Y轴上的偏差(My)和重心在X轴上的活动范围(Dx)呈显著性差异,重心在Y轴上的活动范围(Dy)二组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从实验结果来看,在行走实验中,太极拳练习者重心偏差在X,Y轴上均明显小于未练习者,特别是在Y轴上更为明显,说明简化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练习者在行走时,矢状轴、额状轴这两个方向上的重心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在本实验中还发现,在行走过程中太极拳练习者在行走过程中,重心经过的总位移也比未练习者明显小。这说明简化太极拳练习对于提高人体在行走过程中重心的稳定能力有明显作用。原因分析:太极拳要求“尾闾中正,收腰敛臀”太极拳的这种运动特点使练习者在运动中脊柱正直,从而增加了实验组在行走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许多动作必须进行一系列伸缩和旋转需要在不同的角度才能完成,从而使练习者的肌肉和骨节不断发生变化,而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进而使练习者适应各种不同身体姿势,始终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2]。简化太极拳的动作练习基本上都是在屈膝状态下完成的,在练习过程中两腿开立重心下降增大了人体额状轴和矢状轴方向上的平衡角,进而提高了练习者对自身在两轴方向上的平衡控制能力。因此,长期练习简化太极拳可以使人体对重心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2 . 2 步态指标实验结果和分析
从表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步速和步长这两个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行走过程中摆动腿的踝关节活动的范围角度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太极拳练习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范围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步速快慢和步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退步力量的大小和腿部柔软韧性的好坏及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实验结果反映出简化太极拳练习者和对照组在步速和步长上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性通过锻炼提高的程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到较好的保持。人体各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韧带的弹性。实验结果说明简化太极拳对老年人髋关节和膝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弹性有明显的保持和提高作用,这对于维持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有很好的作用。从步态实验中也观察到对照组在行走时髋关节伸髋动作不充分,而且摆动腿抬高的程度较低等现象,而实验组在行走时伸髋充分,摆动腿抬起适中,步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简化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两腿在交替转换支撑身体重量的动作较多,在做这些动作时重心的移动与分落不断进行,这对于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灵活性及其周围韧带的柔韧性都有利[3]。能正确完成每个动作,对练习者下肢肌力及全身的平衡协调能力有很好的锻炼和促进作用。另外,简化太极拳套路中单腿独立平衡动作很多,如左右下势独立、左右蹬脚等,在练习这些动作时必须单腿独立支撑柔和缓慢地进行,这对髋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从而增进练习者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3 结论
简化太极拳 篇11
关键词:镜面反馈训练法;24式简化太极拳;初中体育;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04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由于笔者在陇南徽县麻沿初级中学支教,所以选取了八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8.1班29人设为对照班,8.2班30人为实验班。利用SPSS软件对两班学生形体特征、身体素质测试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班学生无明显差异(P﹥0.05),属于可比性样本。(如表1)
表1-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比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需要,以“反馈教学法”“镜面反馈训练”“太极拳”“教学方法”“套路”这五个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经过筛选,选择36篇期刊论文,3篇甘肃省有关太极拳教学的硕士论文,查阅了甘肃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有关太极拳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书籍27册,为文章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本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提供了方向和撰写角度。
2.问卷调查法:在镜面反馈训练的教学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59名学生,针对学习兴趣、信心、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59份,收回5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实验法:
试验时间:从2016年3月7日至2016年4月29日,为期八周,每周3节课,共24课时。
试验地点:陇南市徽县麻沿初级中学教学训练大厅。
实验仪器:三面1.8×3.6的穿衣镜(安装在教室的墙面上,便于实验组的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及时纠正和改进动作)、一台得胜E160W无线扩音器(带USB插口和便携式话筒,便于插优盘播放太极拳音乐和老师讲解动作用)。
实验的施加因素:对照班和实验班均按照兰州市46中学24式简化太极拳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授课,两个班教学均由本人承担。教学时数相等;每节课教学内容、练习次数、强度均相同。区别在于实验班的学生在跟随老师学练的过程中,老师允许学生有意识地观看周围的平面镜,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并纠正。使学生的动作达到正确规范,连贯自如,虚实分明,手眼协调。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介入镜面训练
评分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把技术评分分为5档次,请9名教学经验在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在实验前后对每位同学的24式简化太极拳演练套路进行技术评分,两次评分标准一致。(结果如表2)
评分标准:A优秀90分以上,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顺达,虚实分明,手眼协调配合,熟练完成套路;B良好80分以上,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比较顺达,手眼有配合,能较熟练地完成套路;C中等70分以上,动作比较规范,方法比较清楚,能较熟练完成套路;D及格60分以上,动作无大错误,方法比较清楚,演练时虽有短暂遗忘和动作不协调现象,但动作僵劲不太明显,能独立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E不及格60分以下,动作不规范,方法不清楚,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试验目的:测试对比分析学生在镜面反馈训练法实验前后对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兴趣、信心、态度、满意度方面是否明显进步,以此确定镜面反馈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效果。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简化太极拳实验前后套路掌握的等级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在24式简化太极拳实验后套路整体演练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学生套路演练的规范度、熟练程度、流畅度,虚实分明程度上提高幅度明显大一些。
(二)实验前后对学生的主观认知及心理影响的比较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由爱好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心理;态度又决定人生。所以通过间接形式测量和考察来分析和比较反馈教学法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教学效果,从而做出统计分析及有效检测。
图(3、4、5、6)实验结束后各项对比,从以上的对比来看,运用镜面反馈训练教学对初中生在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的学习中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镜面反馈训练教学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效果明显且高效,值得推广!
三、结论与建议
镜面反馈训练教学方法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运用效果显著,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套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化太极拳 篇12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 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 对内能健五脏六腑、舒通经络, 还能调节心情, 适合不同身体条件的同学健身。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 把同学们领进门, 学好太极拳基本功总结了以下教学教法。
二、要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心静”。也就是说, 不管你做哪种动作都要放松肌肉、表情, 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在舒缓柔和的节奏中, 配合以自然的呼吸, 使整个练习过程处于“协调完整”的意境中结速整套练习。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男生无法达到“心静”, 认为太极拳运动量小, 动作过于缓慢、柔软, 只适合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 不符合富有朝气、活泼好动的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不适合目前阶段学习。不如打篮球、踢足球,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及时加以纠正。教师可以采用音乐的伴奏下, 非常顺畅、轻松的完成整套动作, 当然要有一定的动作负荷, 使学生产生太极拳也是很好的健身方法。再以讲述目前我国太极运动的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太极运动对大学生德行的修养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通过教师对整套动作示范或影片的播放等直观法使学生对简化太极拳有初步认识。
三、示范全套动作,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太极拳
在教学之前的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太极拳, 只是通过影视对太极拳有一些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最好能由教师亲身示范, 它能使学生了解整套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同时通过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时注意 (1) 、教师所站的位置要合理, 尽量能照顾一整体, 此时示范一般站在队前中央。 (2) 在示范的同进注意结合语言法通过口述将简化太极拳进行高度概括, 特别是动作演练的路线、重复动作、重点及各动作的转换等, 使学生对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利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 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 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如果在示范时, 运用篮球, “抱”于体前, 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 同学间可相互演练, 这样教学, 学生学的积极, 领会掌握动作更快, 具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 “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 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 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 以利动作的掌握, 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通过这样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 可消除学生对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畏难心理,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动作。
四、在教学过程中“表扬”的运用
心理学认为: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机会,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表扬先进学生, 私下鼓励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让动作规范的同学站在前面在老师的口令下带领同学们一起练习, 以及和其他班级对比的教法使大家共同进步,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音乐渗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运用
一般来说, 简练的口令及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 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 免不了枯燥乏味, 缺少练习情趣。音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 它由曲调、节奏、旋律三大要素构成, 音乐把空间变成旋律, 形成有序的节拍。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源于生活, 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特点。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 让人达到共鸣的效果。而在练习中配上具有一定特色的我国民族音乐, 代替口令与节奏, 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 突出艺术性, 提高可观赏性。在教学与练习中, 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 促进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均有较好的作用。
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教学内容
太极拳教学, 应突出一个重点, 即“练”, 光学不练, 起不到好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过, 学过, 过段时间似风吹过。”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早锻练及课外活动等时间, 也可利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与结束前, 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 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实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进而从多方位, 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 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要多注意加强对学生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及教育, 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为今后踏入社会, 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 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七、结语
综上所述,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是多层面、多渠道的, 采用教学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教师能本着对教育负责、全面深入研究太极拳的个性特点, 研究并制定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成果。最终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的。
摘要:为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推广、传承和发展,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及教学研究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突破动作难点, 成为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刘震军:《简化太极拳运动特点及教学探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03) 。
[2]张永红:《太极拳运动对现代人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03) 。
[3]杨文轩:《当代大学体育》,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
[4]王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 《辽宁体育科技》,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