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简化

2024-06-14

流程简化(精选5篇)

流程简化 篇1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甲醇、合成氨企业仍然采用间歇式造气炉制取煤气、半水煤气。而所采用的流程也大同小异。操作也大多数沿用传统的操作方法。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生产企业对造气系统进行了各种改造,也相应对操作方法作了调整,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山东济氮研究所经过深入研究特推出以下工艺流程,并提出改进的操作方法,供广大合成氨、甲醇企业参考、选用。这些技术经过多家企业生产实践的验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简化、优化造气工艺流程

1.1多台炉共用一台除尘器、一台废锅、一台洗气塔,或者再简化为多台炉共用一台综合器,集除尘、余热回收、降温于一体

采用间歇式气化装置制取煤气、半水煤气的企业,绝大多数仍然采用每台炉配备一台除尘器、一台废锅、一台洗气塔的流程。这种经典流程存在如下缺点,即系统阻力较大,设备利用率低,占地面积较大等。我所经过潜心研究,开发出多台炉共用一台除尘器、一台废锅、一台洗气塔或共用一台综合塔的简化流程(该综合塔集除尘、热回收、降温为一体,取消原单台炉设置的除尘器、废锅、洗气塔等)。以上两种流程均在生产厂家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多台炉并联时,支管向总管碰头原均为T型连接,为了减少系统阻力,现全部改为Y型连接。上行、下行煤气管、吹风气回收管等管道均走造气楼三楼楼顶,直入三合一综合塔。节省管架。

此方案优点如下:

(1)系统阻力大大减小;

(2)设备利用率高;

(3)简化了工艺流程;

(4)占地面积较小;

(5)布局合理;

(6)煤气管道和吹风气回收管道全部铺设在造气楼房顶,节约管架。

1.2下行煤气管和上行煤气管连接位置

原设计的造气炉,上行煤气出口设在炉上部侧面,即侧出。为了进一步减小阻力,提高炭层,增加煤气产量,现在大部分厂家将上行煤气出口设置在炉顶部,即顶出,但下行煤气管和上行煤气管碰头位置,各厂不相同。

为了进一步减小阻力,节约材料,笔者认为,连接三通应在高处,且和上行管道在同一水平,同一高度上。在造气厂房房顶水泥面上平放铺设,省掉管架的设置,上下行煤气混合后,直接进入三合一综合塔。

1.3增设吹净副线

原设计的吹净流程路线,下行煤气阀至上行煤气管接头三通处的一段煤气管内,在下吹制气时,存满了高质量的水煤气。原设计的吹净流程吹不到上述一段盲肠管。当吹风气回收阀开启时,由于吹风气回收阶段系统呈负压,所以便将此煤气吸入吹风气系统的燃烧炉烧掉,产生蒸汽。这样就使得优质煤气不能去后系统合成氨或甲醇,降级使用了无烟煤,造成资源浪费。

改造方法为,从上行煤气阀后紧贴阀体接一管(ϕ108 mm)到下行煤气阀后。吹净一开始,就先彻底吹干净盲肠中的煤气。避免在吹风气回收时,负压抽走该死角的高质量煤气,去吹风气系统产生蒸汽。

此管不可有弯管,应和原吹净气体流向一致,以免出现涡流,吹不净。

1.4吹风阀位置的设置

现有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其吹风阀、下行煤气阀和炉底的连接采用Y型连接,上行蒸汽阀在吹风阀后从上部插入吹风管。这种流程的缺点是,在吹风时,空气当中有20%左右的O2,由于O2、N2均系大分子,容易下落到管道的底部,而当由吹风变上吹时,蒸汽因分子量较小,易聚集在管道上部进入造气炉。无法将下部残留的O2全部吹入造气炉内燃烧。下吹时,此管内有O2、N2存在,会被煤气带入气柜,造成煤气内O2、N2含量升高。据测定,仅此一处,有时可使煤气中的O2增高0.2%~0.3%。这些O2到变换催化剂层氧化而放热,变换被迫多加蒸汽,造成蒸汽消耗增高。同时造成过剩蒸汽冷凝水外排,给环保带来负担。

我们的做法是,将炉底三通管改造为单管,即将下行煤气管当成主管道,吹风阀接管蹲在下行煤气管上部,紧靠下行阀;上吹蒸汽管、阀紧靠下行煤气阀。因吹风阀蹲在下行煤气管上,O2系大分子,极易下落到主管线内。变上吹时极易被蒸汽吹入造气炉内燃烧,可使氧含量降低0.2%~0.3%,减少了变换的蒸汽消耗,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剩蒸汽冷凝水外排给环保带来的负担。N2含量的增高也降低了煤气的质量,使醇后的放空量增大。

1.5吹风气回收阀位置的设置

在吹风气回收流程中,吹风气回收阀和上行煤气阀的相对位置往往被人忽略。殊不知位置摆放得不同,对生产消耗的影响不一样。上吹煤气阀和管道应安装在吹风阀和吹风管的上部。因为在吹风气当中,大部分是CO2和N2,均为大分子,容易下沉;而上吹煤气中有大量的H2,系小分子,容易积存在最上部,所以吹风气回收时,吹风气回收阀和管道放在下部,其吹风气中的N2、CO2等大分子自然下落到底部,而其中含有的少量H2在吹风气管道中自然上升,存储在管道的上部。在吹风气回收时自然将N2、CO2等大分子吹至吹风气回收工段或放空,在上吹制气时,将顶部H2随煤气带入气柜。减少燃气锅炉烧有效气的量。而煤气中少量大分子的N2、CO2等下降到管道底部,待吹风气回收时,将大分子的N2、CO2吹入吹风气回收系统,相对提高了煤气的质量。

以上改进后的流程在全国多厂应用,均达到预期效果。

1.6炉底、灰箱等吹净空气死角措施

现有的造气炉所生产的煤气中,尚含有0.2%~0.5%的氧气,正常情况下,这少量氧气基本是在吹风和空气吹净时残留在炉底和灰箱等死角,下吹时被煤气带入系统的。这少量氧气随着煤气送到变换催化剂层,使其温度升高,需多加蒸汽压低变换炉温,这不仅多浪费蒸汽,而且还顶高了系统压力,形成压差,造成高压机二段出口到三段入口压差大,打气量降低,高压机电机电流增高,电耗增加;更为严重的是氧的吃氢反应,造成原料煤耗增高;煤气氧含量高,亦是事故隐患,不安全。由此可见,清除煤气中的残余氧气是必须的。产生的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做法是增设吹净空气副线。选用ϕ15~ϕ75 mm的无缝钢管及相应阀门,从上吹蒸汽阀后接至炉底和灰包即可,无缝钢管、阀门均可选用废旧材料。

该项技术在重庆、河北、山东等十余家化肥企业应用,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煤气氧含量降低到0.1%,变换系统吨氨节约外供蒸汽200 kg以上。

氧气吹净了,氮气也吹彻底了。此项改造更适合甲醇造气炉。因为吹净了氮气,避免了甲醇合成系统氮气累积增高的无功循环,降低了系统压力,降低了甲醇循环机的电耗。同时也解决了压缩机各段压力憋高的问题,明显提高了打气量,大幅度降低了甲醇生产的电耗。甲醇合成工段减少放氮损失,降低了原料消耗,提高了甲醇产量。

1.7炉底吹灰的改进

改水吹灰为气吹灰。砍掉冲灰水封,利用吹风、上吹、下吹阶段不间断吹灰,使细灰不滞留。采用此法,避免炉底热量被凉水带走,缓解炉底腐蚀,节约用水。

2改进工艺操作

2.1控制薄炭层是炉况稳定的关键

当前,全国诸多甲醇厂、氮肥厂都不同程度存在灰渣层偏厚的现象。特别是操作工,担心烧坏炉箅,又怕下红火,溜生炭,对灰渣层的控制是宁厚勿薄。所以大多数甲醇厂、氮肥厂气化层容易偏上,不利于制气。因为灰渣层过厚,阻力大,气化剂不易通过,不利于制气,产气量小,气质差,炉况不易稳定。

渣层厚,气化层上移,容易造成气化层不规整,偏炉。炉条机转动也不易松动气化层的下沿成渣区,上吹蒸汽也不容易将渣吹出气孔,容易造成渣很硬,还下黑炭、出现风洞、溜生炭、气化层乱等不正常现象。所以,气化层位置对煤气炉的产气量及气质有非常大的影响,灰渣过厚,不利于气质、气量及炉温的稳定,所以应该保持较薄的灰渣层。根据笔者在有关厂家的实验结果,渣层一般控制在150±50 mm为好,尽量按下限指标控制。

有人担心渣层减薄会影响渣的质量,或破坏炉况的稳定。笔者在这里提出“工艺造渣”理论,供各位专家、同行参考。正像锅炉链条炉排一样,煤燃尽又达到成渣温度即可成渣。由于炉排转动作用于熔融发粘的薄渣层,使渣松动裂成碎块。同理,造气炉“工艺造渣”就是由于炉条机转动才波及到成渣区,使熔融状态的渣一直呈动态,在炉条机转动的作用下,熔融发粘的薄渣层松动、分裂成为小碎块。每个循环的吹风空气和上吹蒸汽也容易直接串入熔融的成渣区,故形成了蜂窝状的小碎块。这与锅炉成渣的质量相比并不差。事实也证明稳定的薄渣层形成的渣为蜂窝状的小碎块。

较薄的灰渣层具有如下的优点。

(1)灰渣层薄,便于提高炉温,减少大疤块的形成

由于灰渣较薄,入炉空气的富氧区直接在气化层的下沿,有利于提高炉温,上吹蒸汽以较短的时间及较小的压差到达气化层,易使气化层下沿呈熔融状态的渣吹成蜂窝状的小渣块,使燃烧彻底,达到“工艺造渣”的目的。不会形成较大的疤块而影响炉况稳定。

(2)稳定偏下限气化层,杜绝吹翻、挂炉

灰渣层较薄,气化层在下部,使气化剂流过气化层时阻力减小,而且较为均匀。升温、降温过程相对平稳,形成的小渣块也起到了均匀布风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气化层的稳定。阻力的均匀也保证了炉子不会吹翻。气化层在下部,夹套以上温度较低,不是熔融状态,也就不存在挂炉现象。

(3)薄灰渣层有利于气化剂的均匀分布

上吹和吹风首先由炉栅进行布风,“工艺造渣”形成的小渣块能够起到二次均匀分布气化剂的作用。因为气化层在偏下部,下吹要通过较厚的热炭层才能到达气化层,气化剂流程的加长和与较厚炭层煤块的接触有利于下吹蒸汽的均匀分布,也有利于气化层的规整和炉况的稳定。所以,气化层适当偏低,下吹蒸汽通过气化层分布得更均匀。

(4)薄灰渣层有利于提高气质、发气量,减少副反应

实验证明,CH4生成主要是在800 ℃左右的温区。气化层控制在底部,灰渣层维持较薄,从气化层1 200 ℃左右的温度降至200 ℃,降温迅速,800 ℃区域较小。控制较低的炉上温度,适合生成CH4的温度800 ℃区域小了,大大降低了生成CH4及C2H2的副反应。提高了发气量,降低原料煤的消耗。

大家知道,生成一分子CH4,浪费一分子CO和两分子的H2,因此,降低CH4和C2H2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灰渣层较薄,高温区在炉子的下部,当蒸汽进入后,能很快和炭发生反应,即

undefined

渣层薄,气化层控制在底部,易控制较高炉温,充分保证蒸汽与炭反应较完全,提高蒸汽分解率的同时也提高了H2的含量,增加了CO含量,提高了煤气质量,增加了单炉发气量。

(5)控制薄炭层,气化层偏下控制,减少返炭,降低消耗

渣层太厚,炉栅转动松动不了厚渣层和气化层,所以产生大疤。大块渣在随炉栅转动时或在渣块破裂时,不能平稳地托住气化层,在裂缝中和块与块之间有大量未燃尽的残炭甚至生炭漏入灰中,严重威胁气化层的稳定,使灰渣的返碳率大大增高,消耗升高。灰渣层较薄,气化层在底部,通过“工艺造渣”形成较小且粒度均匀的渣块,在落灰过程中,较稳定地承载气化层,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气化层的稳定,另一方面不存在大的裂缝,也就不会漏炭,相应降低原料煤的消耗。

2.2三个一操作法简述

为进一步稳定炉况,简化工艺指标,便于煤气炉正常运行,笔者提出三个一操作法,即一个指标,一个措施,一个手段。

这对甲醇厂、氮肥厂稳定操作,提高发气量,降低煤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将部分内容简述如下,供有关甲醇、氮肥企业参考。

(1)一个指标

一个指标是指在炉箅风帽顶端增设一测温点,作为主要指标,也叫渣标,称基础指标。具体位置在造气炉箅风帽顶尖端表面。由于测温点套管铸造在风帽顶内,该测温点背向吹风,极少受吹风的低温影响,同时上下气流互相转换频繁,时间甚短,受交换气流温度变化影响的只是它的表面。其主要热量来源为气化层的辐射热和下吹时从气化层带出的热及渣层的传导热,所以其温度相对稳定、准确。

其温度的高低代表了四层意义,具体如下:

一是能表征气化层温度的高低;

二是能表征气化层位置的高低;

三是能表征灰渣层的厚薄;

四是能表征灰渣的质量。

看下灰情况,只要有渣块,不管大小,都说明气化层温度在高限,微超灰熔点了。煤气质量是较高的,造气炉操作稳定之后可以以此温度为基础来控制炉况。

(2)一个措施

一个措施就是连续均匀的大拉炉条机。在工艺条件合理、原料煤没有大波动的条件下,炉条机应该是连续均匀的大拉,保证较薄灰渣厚度,保证气化层位置,从而控制较稳定的炉顶、炉下温度,稳定炉况。所谓大拉炉条机是指在不下生炭不下红火的前提下,尽量减薄灰渣层,保证气化层在底部,从而达到高炉温不结疤,高产气量,高气质,低消耗的目的。

(3)一个手段

一个手段就是随时小幅度微调上、下吹百分比。在炉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各种数据及现象(如炉上、炉下温度,渣标,下灰情况,看火情况等),不厌其烦一秒一秒微调上、下吹百分比。这样既能使炉子的一些小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又能使炉况进一步稳定。如果调蒸汽手轮或加减风量,会造成炉况大幅度的波动,且长时间得不到稳定,在处理炉子的过程中也不易使操作数据化。

通过以上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操作方法的改进,可以明显降低消耗,提高发气量。

部分使用上述技术的厂家已经达到降低煤耗10%~20%的好成绩,同时还间接降低了电耗和提高了产量。在此予以总结,供广大甲醇、氮肥生产厂家参考使用。不当之处,请专家、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摘要: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提出简化优化造气流程;调整工艺管线、阀门的相对位置,增设工艺管线、阀门。介绍采用薄炭层控制稳定炉温的理论根据及实践经验;推荐三个一(即一个指标,一个措施,一个手段)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造气,简化,优化,三个一操作法

流程简化 篇2

原本需要两家医院证明

6月24日,在延安医院确诊为右胫骨骨折的吴先生的经办人到昆明市医保服务窗口办理了异地转院的手续,其中延安医院在审批表中注明,因为医院医疗条件不足以为病人手术,病人需转到北京一所医院就诊手术。递交了材料,只要确认审批表没有问题,当天吴先生在转院治疗以后,就可以回到昆明到市医保进行报账。既能转院到北京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还可以利用交纳多年的医保减轻负担。

而在今年6月前,参保人想要异地转诊转院却没那么简单,异地转诊转院审批备案是需要由单位经办人填报《昆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转诊转院审批表》,并附上病情诊断证明。这两个表格都需要分别提供两家三级医院出具的表格和诊断证明方可到窗口办理备案手续。也就是说,以吴先生的情况而言,他为了转院北京治疗之前,还不得不忍受骨折的痛苦,到另外一家三级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审批的流程,只有拿到两家三级医院的证明才能进行转院。

转到定点医院才能报销

这样复杂的程序曾经困扰着众多异地转院的患者。从今年6月开始,结合日常业务经办工作中收集的反馈意见,通过反复讨论研究,对流程进行了调整:昆明市医保参保人办理异地转诊转院审批备案,按照省医保中心的最新规范,办理手续时只需一家三级医院在审批表上签字盖章。

“异地转院必须是当地的定点医院才能报销,但很多参保人急于治病忽略了这事,导致异地治疗以后回来无法报账的情况。” 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医保管理处处长张永福告诉记者,一年之中,总会遇到几次这样的情况,“对有些人来说好几万医疗费不能报销会对家庭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也于心不忍,但必须照章办事”。

6月简化审批流程时,市医保中心为民服务窗口还专门制作了“温馨提示”的印章,在审批盖章时会在审批意见一栏进行提示,以便参保人员就医后能够顺利地进行相关费用报销。

流程简化 篇3

关键词: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化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7–007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工艺流程题难度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部分学生一见到工艺流程题就产生思维不顺畅、不敢动笔的畏难情绪。这不仅是因为题目本身有一定难度,而且与教师将工艺流程题难度夸大不无关系。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工艺流程题的关键进行简化分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 工艺流程的一般范式与关键

工艺流程题中从原料到产品,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它的关键在于核心化学反应。无论是哪一类流程题,均符合图1的一般范式[1]。

2 工艺流程题的案例分析

例1 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设问略):

按照工艺流程的一般范式,可将题中的工艺流程进行范式处理,从而使学生对工艺流程题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并产生简化处理的意识。

笔者将这种分析工艺流程的方法概括如下:

这个“化”就是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以及实现这些变化的条件要求,而这些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我们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有熟悉感,从而降低试题的难度。

2.1 化学变化

(1)从产品看原料[2],有哪些元素是要的,哪些元素是不要的,不要的就是杂质,要除去,要的就是产品,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实现产率最大化。

(2)从产品中核心元素的化合价看原料中此元素的化合价可判定该工艺中核心的化学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复分解反应,从而明确工艺中所加入的物质的作用——转化还是除杂。

2.3 两个观念

(1)流程中加入的物质一般有两个作用,要么转化,要么除杂。

(2)流程中的分离提纯与条件控制等操作总是离不开要实现速率最大化、产率最大化(对原料来说就是转化率最大化)等问题。

例2 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写出废催化剂中另一主要成分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酸溶Ⅱ需控制温度不宜过高,除了控制一定反应速率外,其原因可能还有 。

③若用足量的烧碱吸收气体,请写出吸收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NaOH、NaNO2、 、 。

(3)使用甲醛还原钯的化合物时,溶液须保持碱性,否则会造成甲醛的额外损耗,原因是 。

(4)操作Ⅰ的名称是 ,溶液Ⅰ可能含有的有机离子为 。

(5)有人提出,在进行酸溶前最好先将废催化剂在700℃下进行灼烧,同时不断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这是一道直线型工艺流程题。原料为Pd、C、Fe、Zn混合物,产品为钯,自然要保留的是Pd,而C、Fe、Zn都是要除去的对象了,于是加入盐酸的作用是为了除去铁和锌。然后是确定除去C,王水中硝酸与C反应,同时有CO2和NO2生成。由于钯和铂相似,故均能溶于王水,且题中已告知钯与王水反应的方程式,钯已转化为化合态,再加入甲醛还原化合态的钯使之转化为游离态的钯,最后通过过滤即可得游离态的钯。

参考答案:

(1)除去铁、锌等杂质

(3)酸性条件下,甲醛会被硝酸氧化

(4)过滤;HCOO-

(5)除去废催化剂中的活性炭,减少王水的消耗

这也是一道除杂型的工艺流程题。从含有游离态的钯(含C、Fe、Zn)的混合物中,要除去铁和锌(用盐酸除去),王水中的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可与C反应而除去C,由题给信息知游离态的钯会转化为化合态的钯(核心化学反应1),再用甲醛还原化合态的钯(核心化学反应2,本题只要知道即可,不必涉及具体的化学反应),可以预测钯不溶于水,于是最后要用过滤的方法得到游离态的钯。

3 工艺流程题考查知识点查询一览表

为更加清楚地知道工艺流程题中与工艺有关的问题的设置,笔者将多年来工艺流程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3]制作成一张“知识点查询一览表”(见表1),以备学生学习之用。

将流程相关的考查知识点整理出来并制成查询表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工艺流程题的一般考查对象,并树立千考万考考不出知识表,千难万难就在表中找的信心。任何工艺流程题仅仅是承载知识点的元素化合物的不同罢了,并没有原理上的相异。而且,表格不仅列出了考查问题的角度,更提示了学生解题的思维角度,学生通过长时间训练,功到自然成。

将步骤繁多的工艺流程题抓住关键进行简化分析,首先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其次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再次是能让学生在高考纸笔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左香华,崔雪芹.广东省高考工艺流程题的特点与解题策略[J].化学教学,2012,(6):61~63.

[2]刘全明.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分类与解法[J].化学教学,2010,(3):57~60.

[3]孙国虎,王滋旻.对新课程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探讨与教学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54~56.

流程简化 篇4

我们一般认为, 汉字是沿着由少到多、由繁到简的道路发展的, 简化汉字顺应了汉字发展的历史潮流。实际上, 这和中国汉字发展的历史事实并不相符。上古特别是先秦时代, 汉字数量少, 其产生速度又落后于词的发展, 所以许多汉字一字表多词, “身兼数职”, 致使不同的词在书写形式上完全相同, 容易造成形义关系混淆, 影响词义表达的准确性。后来为了加以区别, 便在原来多词共用一字的基础上产生分化字, 让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词占据原形, 给非常用字另造新字, “各施其职”。原有字和分化字之间, 在时间上形成古今关系, 统称古今字。古今字主要是由同源分化和同音假借形成的。今字多是以古字为声符, 增加或改变形符。原来的一个字, 分化成了几个字, 笔画也随着加多了。例如 (竖线前是本源字即古字, 竖线后是分化字即今字) :

(1) 禽|擒止|址益|溢县|悬责|债舍|捨

(2) 其|箕然|燃孰|熟莫|暮直|值辟|避

在文字职务分化前, 第一组例字是由于词义引申而造成一词多义的情况, 第二组例字是由于文字假借而造成一词多义的情况。相较而言, 分化字的笔画有繁化的倾向, 而且词义引申可能不止一个假借义, 所以一个本源字往往可能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化字, 由此汉字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例如:采|採、綵、彩;张|胀、涨、帐;莫|幕、暮、漠。可见, 汉字的字数在不断地由少变多, 形体也由简单变得复杂, 力求一字一声一义, 字字专职, 字义分化, 具体, 单一, 固定, 这正是汉字走向成熟的标志。可以肯定地说, 东汉以前的汉字是沿着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道路发展的。从东汉到汉字简化, 两千多年来汉字的总数还在不断增加, 正式书写的字体没有多大变化。所以, 客观地讲, 在汉字演变史上, 严格地说, 宏观上并不存在人们习以为常的“汉字简化”的趋势。

简化字从推行至今, 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这里面固然有行政命令之功效, 但它本身的优点也是不可忽略的。简化字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 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而且简化后产生了一批新的形声字, 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称说。但是, 如果我们对汉字追根溯源, 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 延续文化发展命脉的角度思考, 汉字的简化无疑给我们的文化掘下了一条不易跨越的鸿沟, 人为地割断了文化的发展。

简化字产生的方式主要有六种: (1) 简化形声字声符或去掉声符, 如“磐:盘”;“廠:厂”。 (2) 简化形声字形符或去掉形符, 如“點:点”:“誇:夸”。 (3) 把非形声字变成形声字, 如“竄:窜”。 (4) 把形声字变为非形声字, 如“寳:宝”。 (5) 取原字的一小部分或轮廓, 如“郷:乡”“門:门”。 (6) 合并几个不同的字, 如“几:几 (小桌) , 幾”。繁简之间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 也有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 如“复:複、覆”, 不仅要求掌握与简体字相对应的几个繁体, 而且还要了解这几个繁体在古籍中各不相同的含义, 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识别。有的繁简字间是种意义相同的归并关系, 把在历史上有一定意义联系的古今字、异体字或通用字, 从中选择那些笔画少的作为简体字, 舍弃笔画繁难的字体, 如“舍|捨”归并为“舍”, 使已经稳定的一字一词一义变为一词多义, 读书时需要依据上下文的关系加以分辨。有的繁简字间是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 这类繁简字在意义上毫不相干, 只是由于声音相同, 在简化过程中选择了笔画简单, 废弃了笔画繁难的, 从而把古书中本来有区别的两个或三个字归并为一个字, 如“帘:帘 (古代酒家用作标志的旗帜) ;簾 (指用竹、布、苇等做成的遮挡门窗的用具) ”, 使汉字又返回到一字多词, 依声假借的局面。现代通用简化汉字中大量存在的同音词、多义词不能不说给人们学习使用汉字带来了很大困难。

综上所述, 简化字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一字多词现象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使汉字由表意时的“各司其职”, 又重新扮演“身兼数职”的角色, 造成了汉字表意的不明确, 使得汉字不能很好地因形示意, 客观上削弱了汉字的表意功能。有的简化字弱化了形声字音符的表音功能。而假借简化字的出现又人为增加了大量“别字”, 加重了学习的负担。简化字很大一部分是在原有汉字基础上另造的新字, 客观上讲增加了汉字总量, 更重要的是切断了文化发展的脉络, 使得民国以前的文章除了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极少数人之外, 一般人无法直接阅读, 造成文化传承的几乎中断, 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适应语言发展的要求, 古字由身兼数职时的表意欠准, 顺应文字自身发展的潮流, 演变到一字表一义的今字, 给人们使用汉字带来很大方便。而简化字在一定程度上反其道而行, 同源字合而为一, 同音字合而为一, 汉字表意表音的功能都受到一定的削弱。一字数词的情况增加了学习单字的实际内涵, 且表意欠准, 为人们学习、传承文化设置了重重障碍, 使人们难以在继承厚重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文化发展不能追根溯源, 其流其派要汪洋恣肆, 则如同无本之木, 难以根深叶茂, 枝繁果硕。

参考文献

[1]简化汉字方案[Z].

[2]简化字总表[Z].

流程简化 篇5

为了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公司办事效率,就如何“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

二、下放和明确审批权限。紧密围绕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下放和明确管理事项审批权限,同时,按照既体现规范管理,又讲求效率、效能的原则,在进一步下放管理事项审批权限的基础上,明确分管领导和各科室管理事项的审批权限。

三、实行层级负责制。管理事项的审批按程序办理,实行层级审批。即总经理审批的事项,由业务科室经办人认真分析并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后提出意见,科室负责人初审,送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报总经理审定;需报董事长审批的材料,经总经理审定后报董事长审批,如此类推。

四、简化财务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司资金拨款流程,压减各拨款环节工作时限。既强调资金“一支笔”审批,又给各科室和分管领导一定的开支权限:科室单项开支300元以下的由科室科长审核后财务即可先行支付;单项开支1000元以下的由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后财务即可先行支付;单项开支1000-10000元的必须由总经理签字审批,单项开支10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签字后报董事长审批。科长、分管领导审签财务先行支付的资金每周由财务分类汇总报送总经理、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在汇总表上审批。

五、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一)公文流转审批:一般性公文在一个科室流转会签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重要、复杂需要会商的公文在一个科室内限3个工作日完成。

(二)合同协议审查:①单位内部合同相关科室和分管领导审查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②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固定资产购置合同的技术、价格审查科室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相关会签科室不得超1个工作日;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环境评价、安全评价、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的合同审查主管科室审查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关会签科室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④合资合作、股权转让、资产重组、收购、转让、融资租赁、发行股票、债券等对外融资类合同主管科室审查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其他相关会签科室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三)财务资金拨付:1万元以下的资金领导签字后当日即付;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资金领导签字后与收款方衔接支付时间,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5个工作日内支付;10万元以上的资金按公司财务资金调度计划进行支付;对于抢险、救灾、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公司主要领导要求紧急拨付的资金,加快拨款速度,在4小时内完成资金拨付。

六、加强跟踪督办。指定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各项业务的督办工作,确保各项业务有序高效运作。

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确保监督到位、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上一篇: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下一篇:运输技术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