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式教学

2024-06-22

简化式教学(共12篇)

简化式教学 篇1

1 学习理论,了解太极的健身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

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 动作连贯,分清虚实

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 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 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按照起吸呼落,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又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太极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是很难学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在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太极,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通过我们的长期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运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比较适合它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运动技能掌握得好。

3.1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感觉到学好太极拳是那样的轻松、流畅与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运动路线方向要清楚明了,对于极个别特难的动作还应该强调其攻击作用,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29页)

3.2 录像教学与演示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该紧跟步伐,充分地应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录像,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如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慢放或重放,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摄象机,录下学生的错误动作,然后放给学生看,跟教学片里相比较,自己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3.3 口决教学与分步讲解相结合

简化太极拳共二十四个动作,分八组,每组里又有几式,一式里又有几个动作,学生在记动作时难度的确很大,此时我们可以用口决来帮助解决,如第一组动作中的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来回有几次,动作也多,如用口决将动作一一分解:丁小右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上—纠步分手。这样将动作口决化,学生更易记忆,也更易理解。

3.4 音乐教学与口令教学相结合

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用口令进行教学,因为此时学生对动作不熟,有些动作有几个回合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必须用口令来指导学生,让其慢慢完成。如果刚开始用音乐来教学,学生会丢三甩四,破坏动作的完整性。等到学生掌握一组动作后再配上音乐,一组组地慢慢将音乐配上去,有时学生听到音乐,有种放松感。如一直用口令指挥,教师也累,学生也烦,所以恰到好处地利用音乐教学效果会更好。

4 注重简化太极拳方式方法,推广练习太极拳

(1)速度要均匀: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当熟练后,不论快慢,但要求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正常一遍5~6分钟。

架式要平稳:初学或体弱都架式可稍高一点,但在起势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

(2)运动要适量: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姿势,重心不断地转换,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下肢的负荷,所以每一个练拳都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

(3)练习要恒久:练习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否则不仅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得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太极拳更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切不可急于求成,应一步步地学习,打好基本功,真正发挥太极拳治病健身的作用。

摘要: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加强太极理论学习、了解其特点、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练习时的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其动作要领。

关键词:教学方法,太极拳,气息,路线

参考文献

[1]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6.

[2]体育与健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8.

简化式教学 篇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适用年级 一至六年级

作者姓名 王晓兵

作者单位 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

石桥二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研究

一、活动背景

1、本主题活动的设计来源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华民族自我锻炼、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还体现了和谐的东方哲学思想,显示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此,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本学期,学校将太极拳的学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努力做到人人喜爱,人人演练,人人健身。

2、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运动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阳光体育”活动形式,使师生逐步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锻炼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活动目标

总目标:积极开展绣针河系列科技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分目标:

(1)、动作正确、规范、圆活、连贯、协调。太极拳风格突出,舒展大方, 周身中正.虚实分明, 柔中有刚, 熟练完成全套动作;

(2)、全套动作与音乐相配合,动作流畅、圆润、舒缓,连绵不断。无明显停顿或等音乐的现象;

(3)、太极拳路线, 方向准确;步型、手型到位;(4)、没有明显的遗漏, 遗忘和严重失误;(5)、注意力集中,动作整齐;

三、适用年级:小学一至六年级

四、指导教师

总教练:九里医院医生:董洪光 助教:王晓兵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全校师生宣传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意义,调动起师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学生准备:穿宽松的衣服,球鞋

六、活动时长

一个月(四周),其中课堂活动时间为四课时。

七、预计活动成果

1、太极拳知识宣传;

2、初步掌握有关太极拳套路。并将在活动中加以运用,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大好机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八、活动评价

评价方式:采取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达到做大程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方法,注重以下四种评价内容:

1、注重过程的评价。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3、注重能力的评价

4、注重学生自我评价。

九、活动实施过程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加强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教育,感受我国太极拳事业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供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提供大好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认知目标:初步掌握有关太极拳常识;初步了解太极拳有关动作常识。并将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了解 确立主题

活动目标:

调查了解调研师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情况,同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学习太极 3 拳的积极意义,调动起师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活动主题、自由组合成活动兴趣小组,拟定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准备:

1、学校印发有关太极拳内容的宣传资料,宣讲推广太极拳的要求、意义。

2、班主任利用课堂、班会等阵地宣传太极拳文化,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介绍太极拳的历史、基本情况、意义和作用等。

3、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利用广播、宣传栏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

4、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推广太极拳”启动仪式。

5、教师准备:选出动作领悟较好的学生。学生主要活动:

1、学生认真学习动作,认真模仿,体会、领悟动作要领。

2、自由练习,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完善动作。

7、各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组学练太极拳活动方案。

8、各小组修订学练太极拳活动方案。教师指导重点:

1、情境创设,整体感知。先进行整个套路的表演。引导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整体面貌。

2、动作分解,逐节指导。指导学生练习每个动作。

第二阶段:展开活动,培训指导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有关太极拳常识。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准确和规范。

活动时间:

1、集中培训:请教练利用周六的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中传授、学习。

2、分散培训:利用下午晚办公时间对教师进行指导练习。活动准备:

1、一至六年级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太极拳。

2、体育教师利用每周两节体育课积极教授太极拳,在4月底完成教授任务。此项任务由教务处检查落实。

3、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努力训练争取优胜。可采取互帮互学形式。4、5月初组织全校非毕业年级班级学生太极拳竞赛。要求学生比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动作规范、整齐。学生主要活动:

1、认真模仿教师教练的动作,记住有关动作要领;

2、自由练习学过的动作,相互之间互相观摩、纠正;

3、学生汇报,动作演练。教师指导重点:

1、对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困难做一些具体指导;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总结

活动目标:

更好的开展推广普及我校的太极拳运动,力争把太极拳由练习变成每位师生的一项日常活动,做到拳不离手,逐步成为自觉的习惯,形成我校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

活动时间:一个上午 活动准备:

1、比赛的规则、要求,确定评委人员;

2、比赛评分用表等。学生主要活动:

1、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自己班级门前站好队等评委的到来;

2、按音乐节拍进行演练;

3、评分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主要活动:

1、教师分组进行演练;

论转文式通知标题简化规则 篇3

关键词:公文;通知;简化规则

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定的15种法定公文中,通知是各级党政机关使用范围广泛、应用频繁的文种之一,其“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1]由此可见,“批转、转发公文”是通知这一文种的重要职责。而“批转、转发”因涉及其他公文,给文秘工作者如何拟制标题带来许多困惑,造成通知标题简化不当问题大量存在,影响了公文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杨墨同志发表在《档案管理》2015年第4期的《转文式通知标题规范性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对转文式通知标题的拟制规则进行分析,并就部分观点与杨墨同志进行商榷,希望对广大文秘工作者起草此类公文时有所借鉴。

1 转文式通知标题制作原则

1.1 合规原则。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条例》,已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化的基本遵循。《条例》规定,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2]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称为标题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发文机关是“国务院办公厅”,事由是“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文种是“通知”。《条例》规定,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没有在“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之前加上表示大多数情况的“一般”或表示能愿的动词“可以”,表明这一规定必须执行。制作转文式通知标题必须符合《条例》规定。

1.2 无歧义原则。歧义是指语言或文字有两种或多种解释,易使人产生误解的一种语言现象。[3]党政机关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语言应该是概念明确、没有理解歧义的。标题作为公文的“眼睛”,更应把握无歧义原则。

1.3 简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积极倡导、大力弘扬“短、实、新”的文风。公文作为上情下达的载体,亦要改进表达方式,践行新风,使公文文风更接近“短、实、新”的要求。制作公文标题时把握简洁原则,可以使公文更具时代性和感染力。

2 转文式通知标题简化规则

适应新时代公文写作要求,公文可以在“合规、无歧义”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标题“简化”。但杨墨同志认为,“转文式通知标题的规范格式应当:第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标题出现语法错误,即具有正确性;第二,适合绝大部分场合的拟题工作,即具有普适性;第三,无法避免在特定环境中出现瑕疵,即具有缺陷性”。[4]笔者认为,“正确性”和“普适性”可作为规范转文式通知标题格式规则,而“缺陷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存在,但应把“避免缺陷”作为转文式通知标题格式的制作规则,而不是“应当”“具有缺陷性”。

2.1 转文式通知标题不可简化的要素

2.1.1 发文机关名称不可以省。实践中,有的机关认为制发的公文“红头”中已有发文机关标志,制作公文标题时省略发文机关也无妨。杨墨同志认为,“转文式通知的标题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以省略转文机关名称,基层单位为具体事务而转发文件时就可以。如‘关于转发××大学关于建立我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通知的通知。这类通知大都在该机关的特定渠道内发布,面向特定的读者,读者从渠道本身即可知道转文机关;并且这种通知一般不会被再转,无需考虑再转它时的拟题问题”。[5]笔者认为,即便是公文“红头”中已有发文机关标志,或者在机关特定渠道内发布、受文者从渠道本身即可知道发(转)文机关,从公文制作规范化、标准化出发,发文机关名称也不可省略。还有的省略被转发文机关名称,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转发、批转”类通知普遍采用这一做法,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5﹞79号),通知标题省略了《关于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制定机关“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笔者认为,被转发文机关是受文者从公文标题可以了解的重要信息,从标题追求简洁出发,可以将被转发文机关简化为××等部门,也不宜全部删减。还有的对多层转发的公文,为使标题简洁,只转最近一级或直接转发最高一级机关发布的文件。如《××县安委办关于转发市安委办关于转发省安委办关于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改为《××县安委办关于转发市安委办转发的关于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或《××县安委办关于转发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笔者认为,只转最近一级或直转最高一级,省去转发的中间环节都不符合行文规则。对多层转发的公文,杨墨同志提出了“向上级机关反馈意见”“坚决不再转发该文”“妥善对该文件进行归档”的三条解决方案,总体思路是不再转文。笔者认为,尽管层层转发不可取,但转文式通知的作用是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如果不及时传达有可能会贻误工作。因此,采取制发文件并将上级来文作为附件的方式解决较为妥当。如对上述文件处理,××县安委办可以制发《××县安委办关于加强我县危化品运输安全工作的通知》,并将市安委办文件作为附件下发,既传达了上级要求,又结合实际对工作进行了部署。

2.1.2 文种不可以省。文种作为公文标题“三要素”之一,按照《条例》规定也不可删去。被转发文件如果文种是通知,转发后的文件标题会出现“……的通知的通知”现象。这一问题,“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它并不存在语病,但却存在着人们常说的‘看着别扭,念着拗口的毛病”。[6]如《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指出,“当来文的文种也是通知的时候,……在文种中只保留一个‘通知。例如:《北京铁路局关于转发铁道部关于直通旅客列车晚点通报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则可直接写为:《北京铁路局转发铁道部关于直通旅客列车晚点通报办法的通知》”。这样修改,北京铁路局转发的文件变为《铁道部关于直通旅客列车晚点通报的办法》,与原来文意大相径庭。要矫正这一病误,又避免标题啰嗦,笔者认为,可以将前一个“的通知”改为“文件”,通知标题变为《北京铁路局转发铁道部关于直通旅客列车晚点通报办法文件的通知》。

2.1.3 被转发文中的“关于”不可以省。介词“关于”在公文标题中起引进处理对象的作用,旨在使受文者一看标题即知该公文要处理什么事情,以提高阅文效率。但转文式通知标题往往会遇到“关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关于“关于”怎么省略,学界同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转文机关名称后面的“关于”可以省略,被转发文机关名称后的“关于”不宜省略;另一种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应当保留第一个“关于”,可以省略第二个“关于”。[7]杨墨同志从语法结构分析,认为“对于转文标题‘A关于批转/转发B关于……通知的通知:省略第一个‘关于后成为‘A批转/转发B关于……通知的通知,或者省略后面的‘关于后成为‘A关于批转/转发B……通知的通知,都没有破坏标题的结构。前者只是将‘通知之前的定语从介宾短语变为主谓短语;后者也没有改变事由中以‘通知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8]笔者也从语法结构对通知标题“A 关于批转/转发B关于……通知的通知”分析如下:

如省略第一个“关于”,标题变为“A批转/转发B关于……通知的通知”,语法结构如下:

如省略第二个“关于”,标题变为“A关于批转/转发B……通知的通知”,语法结构如下:

从语法结构分析,省略第一个“关于”,改变了标题的结构,而省略第二个“关于”,前四层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到了第五层从定中结构,变为主谓结构,标题结构基本未变。因此,杨墨认为“省略第一个‘关于……,或者省略后面的‘关于……,都没有破坏标题的结构”的说法是不恰当的。笔者统计了近两年国务院公报公布的国务院制发的转文式通知,全部采用省略第一个“关于”的做法。省略第一个“关于”,使标题第二层变为主谓结构,充分表达了通知的主旨,即谁批转了什么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可是如果省略第二个“关于”,往往会产生歧义。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的通知》,如果省略第二个“关于”,标题变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的通知》,从要求各地政府清理规范变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清理规范,改变了通知本意。因此,笔者认为,被转发文中的“关于”不可省。

2.1.4 被转发文中的动词性定语不可以省。当被转发文标题中没有“关于”时,如果被转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缺少必要的能体现拟文机关行为动词性定语,会造成不符合语法规范的问题,甚至导致产生歧义。如《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此标题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之间缺少了动词性定语“制定的”,容易误读成国务院批转的是“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的总体方案。此类型标题,在国务院办公厅的行文中比较多见。再如杨墨同志举例国务院办公厅要转发卫生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他认为“不能将标题拟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的通知,而应拟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的通知”。[9]笔者认为,在被转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加上动词性定语,如“制定的”“编制的”“修订的”等才符合语法规范。(顺便指出,上例中“~”应改为“—”,2004后面的“年”可以省略。)上例拟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表意更为确切。也有学者指出,上例“为简洁起见,标题可以拟制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的通知》,被转发文的拟文机关在正文中说明即可”。[10]这样改写虽然避免了歧义,也符合语法规范,但标题中忽略被转发文的发文机关名称也不妥当。此例因为制定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的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都是国务院所属部门,笔者认为,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的通知》更为确切。

2.2 转文式通知标题可以简化的要素。除了上文提到的转文式通知标题出现“‘关于的‘关于”时第一个“关于”可以删去,被转发文机关由多个部门组成时可简化为“××等部门”以外,还有以下等情形可以简化。

2.2.1 删去不必要的书名号。原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虽然《条例》并无明确规定,但上述规定已是约定俗成的用法,为力求标题简洁,笔者认为,除了“公文标题中全文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应加书名号”[11]以外,其他名称特别是被转发文标题的书名号可以删除。如《××关于转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应拟为《××关于转发××实施方案的通知》。

2.2.2 删去被转发文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转文式通知标题会出现被转发文文种和发文文种前各有一个结构助词“的”的现象,可以将被转发文文种前的“的”删去,使标题结构紧凑,不啰嗦。如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标题拟为《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3 结语

转文式通知标题简化不当现象在党政机关公文中经常出现,这就要求党政机关的文秘工作者加强对国家相关规定和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合规、无歧义的原则下追求简洁的文风,这样才能避免公文不规范现象出现,更好地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Z].2012-04-16.

[3]孙际垠.公文语言歧义现象的生成与消除[J].秘书之友,2007(4):32.

[4][5][8][9]杨墨.转文式通知标题规范性研究[J].档案管理,2015(4):75~76.

[6]栾照钧.对转文式通知标题文种省略不当和重叠使用之矫正[J].秘书之友,2004(1):35.

[7]王茂跃.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标题中连接事由的“关于”不宜省略[J].档案管理,2013(5):76.

[10]栾照钧.转文式通知标题中词语衔接不当实例矫正[J].秘书之友,2013(12):30.

[11]徐成华,等.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95.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简化式教学 篇4

1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价值功用

1.1“身心俱修”的健身功能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优秀拳种代表之一,有着丰盈的文化内涵,融中国传统哲学于其中,人称“哲拳”。同时,太极拳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用。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和动作的前后连贯、协调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提高感官功能;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增强呼吸功能,扩大肺活量。另外,练习太极拳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对胃肠、肌肉及关节活动有较好的作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其主要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将杨式太极拳中典型动作编创成适合大众练习的方式。实践证明,经常练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有着较为显著的保健和医疗作用。

1.2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太极拳的发展又可以说是以传统的阴阳思想为指导的经典太极理论的传播过程。目前流行的太极拳虽然种类众多,其拳理、拳法的指导性理论是一致的,随着这些风格不同的太极拳流派的传播和发展,经典的太极阴阳理论也开始与轻灵、柔缓的太极动作技术一道在世界各地深入人心。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动作技术开始接触到深奥的太极理论,对于富含哲理的经典太极理论的感知又进一步催生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对于习练太极拳动作技术的浓厚兴趣。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凸显了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中华民族才历遭磨难而不衰,这种精神就是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精神,中国武术经历五千年风雨沧桑而经久不衰,太极拳教学可以融合中国武术的智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教育,强调崇德精神的塑造,要将“武德”教育融入太极拳教学之中。“武德”作为武术的精神文化家园,便是在中华民族古老而独特的伦理思想哺育与规范下,它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武术伦理道德思想,构筑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我们要将武德教育融入简化太极拳教学之中,以对“武德内涵”的延伸和提升。

1.3 太极拳: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

关注当代现实,放眼世界未来,很多学者对未来作了预测。不论未来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者是老龄化社会,但都对人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所以有人说新的世纪是保健的世纪。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是人类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把金钱和时间投向健康之路,太极文化产业就有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在太极文化产业链上将包含着各类太极拳辅导站,各类太极拳学院或学校,各类太极拳研究机构和团体,各类太极拳的竞赛表演项目,太极旅游项目,各类太极拳服饰、器械、加工产业,以及为太极文化而产生的招商引资项目,为太极文化服务的大量第三产业等。总之,太极文化产业的规模做得越大,其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会越大。假设,世界上有1.5亿人在练太极拳,每人为了太极拳修炼一年投资100元,仅这一项,这一年的商机就是150亿元;又假设10年后全世界若10亿人进行太极拳运动,平均每人每年因练拳身体健康而少付医疗费100元,则等于每年为社会创造了一千亿元的财富。如再综合计算,这些人因身心健康多做出的其它贡献,则综合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因此,高校普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是培养产业文化的生力军,对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等有积极的作用。

2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易犯错误

2.1 教学过程中忽视攻防的攻防练习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个武术拳种,既是武术就必然要讲究技击。太极拳的技击原则是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引进落空,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四两拨千斤。而太极拳“举动轻灵,运行和缓,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往复转折用意不用力”的特点,更适合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制”,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太极拳的攻防效果没有凸显出来。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动作的外形和姿势,但是对于太极拳的招式中所包含的攻防含义却不曾解释,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太极拳,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才能更轻松掌握它,有利于学生去把握动作的关键环节。如在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的揽雀尾动作,掤的动作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动作,更是整个身心的运动,它的放与含使对手感到心服,虽然在招式上占有上风,但放与含也有尺度,放的合理,含的有度,使两人在交手中国,内心思想也一起交融,发放有理,不伤和气。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在它的运动过程中,粘连着对方的劲而走,将来劲通过转腰化开,即可以含住对方,并在适当的位置发放对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忽视攻防动作含义的学习。

2.2 教学过程中忽视下肢的练习

太极拳是根据我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原理而命名的拳术。所有动作的开合、起落、进退、刚柔、蓄发、顺逆、虚实、曲直等,无不体现出阴阳两面的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的辩证规律,它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其拳术以意念贯穿,动作不温不火,动如抽丝,藕断丝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但是,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下肢动作。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因而在锻炼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的移动、脚的位置和腿弯的程度。腿部活动时,首先要松胯松膝,这样才可以保证进退轻灵。脚的起落要轻起轻落,灵活不用僵力,前进脚跟先着地,后腿要前脚掌着地,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脚掌。

然后,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的教学。我们会经常发现高校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弓步时两脚却在同一直线上,这就不符合弓步的要求;腰胯显得非常僵硬,进退重心过渡太快,不能虚实分明。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腿的弯曲程度不是过屈就是过直,膝盖过屈会对膝关节带来损失,而过直却不能带来很好的练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不能关注下肢的练习。

2.3 教学过程中忽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相对集中在呼吸中枢。与呼吸相关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及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以腹式呼吸为重要形式,做到匀、细、深长。因此它对呼吸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保持肺部组织的良好弹性,可发展呼吸肌,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气能力和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频率,从而使呼吸肌能得到改善。因此,经参加太极拳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练习太极拳与呼吸是统一的,呼吸是练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练拳讲呼吸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讲呼吸必须要讲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两者怎样配合,是机械的勉强的配合,还是自然的自动的配合,其结果完全是两回事。

然而,现在有的初学者总想多学一些方法,在教师没有明确传授、没明白呼吸与动作是什么关系、没经过苦练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就勉强地练习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其结果表现于外的是形神慌乱,表现于内的是气机失调,本来是想健身反而走了弯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太极拳动作与呼吸相结合,没有贯穿练习过程的始终。

3 建议

(1)在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时,要时刻贯穿中国武术技击的本质,要将每个动作的基本方法讲解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动作的攻防含义,以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动作。

(2)在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时,要时刻关注下肢练习,要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也可以先强化下肢的练习,最后上下肢结合以完成单个动作,避免以练拳不当而造成膝关节损伤或者为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3)练拳时不管是大开大合,还是急进急退,呼吸完全与动作合拍,这时呼也气沉丹田、吸也气沉丹田,内气运行更充实。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到这时太极拳三调中的调息就告完成,以后就要保持这种状态坚持锻炼。

(4)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有效文化,在传承太极拳的同时要加强拳理的学习,以及加强对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的学习,要从“文化立国”的高度去传承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在全民运动项目选择中有它的特殊性,而不同于套路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但它的特殊性不同于其它项目的运动特点和练习要求,因此,在练习时必须提高健身、养心的认识。

(5)要注意宏观调控,微观调节,练习太极拳贵在坚持,长年不懈,但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调节锻炼的次数和运动量,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集体或个人制定科学的计划:制定目标———集体或个人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多请有经验的老师做指导;制定季节锻炼任务———具体操作可制定练习内容安排表,练习方法与要求、强度、次数、间歇时间、自我感受、其它等;落实措施———锻炼信息反馈起检查、督促、调节作用,有助于修改集体练习或个人练习的目标。

摘要: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普及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已经为学生们热爱,其有健身、健心的功能,还能传承中华文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忽视太极拳攻防含义的学习;对下肢练习不够关注;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忽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江.如何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J].科教纵横,2010(12).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申国卿.太极拳勃兴折射的武术生存状态变迁[J].体育科学,2009(9).

[4]国家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和臣,吴俊清.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6).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口令口诀 篇5

本人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结合对“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编成了便于教学的口诀口令如下:(1)起势

并步预备

开左脚

手起——下按_起势

转身右抱球

(2)野马分鬃

出脚探掌——弓步野马分鬃——后坐翻掌——上步抱球„„。根据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将野马分鬃这个动作,分解为以上四个步骤,这样就便于学生在练习时,做到上下相随。以下动作的口诀口令,也是根据这个原理编排而成。

(3)白鹤亮翅

上半步左抱球——重心后坐身体右转——虚步白鹤亮翅

(衔接动作)

身体左转两手向左运转(左转)——身体右转两手向右运转(右转)——收左脚——收手下落

(4)搂膝拗步

出脚搂膝一弓步推掌——后坐打开——上步收手下落

(5)手挥琵琶

上半步右手前伸——重心后坐右手回带、左手向前下方伸出——虚步手挥琵琶

(6)倒卷肱

虚步右手打开——收手撤步——重心后移、倒卷肱(或左拉右推)„„收左脚右抱球

(7)左揽雀尾

出左脚弓步捧——半马步捋——叠掌转正弓步挤一后坐下按——弓步前推;

后坐转身打开(左脚)扣脚尖——收右脚左抱球

(8)右揽雀尾

出右脚弓步捧——半马步捋——叠掌转正弓步挤——后坐下按——弓步前推;

(9)左单鞭

重心后坐转身左云手——重心右移右云手、右手变勾、收左脚——转身出脚、弓步推掌

(10)云手

重心后坐身体右转、左手向下到右边——重心向左、左云手——重心往右、右云手„„

(11)左单鞭

收右脚脚尖内扣、右手变勾——转身出脚、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半步、两掌翻掌朝上——重心后坐、收右手——虚步高探马

(13)右蹬脚

抬脚上步架掌——重心下沉、两掌下落——提膝上捧十字手——展膝开掌、蹬脚推掌

(14)双峰贯耳

收脚并掌——重心下沉右脚前伸、两手收至腰间——弓步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重心后坐、转身脚尖里扣、两拳打开——重心右移收左脚、两手收至腹前——提膝上捧十字——展膝开掌、蹬脚推掌手

(16)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扑步穿掌——重心前移、金鸡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重心下沉、转身勾手——扑步穿掌——重心前移、金鸡独立

(18)左右穿梭

重心下沉、左脚前伸——上步抱球——右前方出脚、弓步左穿梭——上步抱球——左前方出脚、弓步右穿梭

(19)海底针

跟半步、右手前伸——重心后坐、收右手——虚步海底针

(20)闪通背

身体抬起、右掌上架——弓步闪通背

(21)转身搬拦锤

重心后坐右手打开、转身脚尖里扣——重心左移、丁步抱球——出脚搬——上步伸脚拦——弓步锤

(22)如封似闭

重心后坐、如封似闭——弓步推掌

(23)十字手

重心后坐、右手打开、转身脚尖里扣——重心右移、略收右脚——两手向下经身前捧起、十字手

(24)收势

两手前伸——下按、站起——并步站立

简化非谓语动词的教学 篇6

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经过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如下:

一、使称谓通俗化,通称为“不做谓语的动词”

有了这样的称谓,学生就能从本质上弄清三种非谓语动词的基本用法,他们就会知道只要是动词在不做谓语的时候,就会以doing,done,to do 这三种形式出现,从而避免乱用、混用动词谓语形式的情况。

例如:____(work) in the factory, I ____(get) a lot of help from the workers from my hometown.

通过分析得知在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动词,前一个不是谓语动词,后一个是,所以答案是:Working, got。

二、将三种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简单化,给出最易懂的解释

抛开所有让学生听起来不易接受的语法术语,就把它们分别叫做doing,done,to do,并告诉学生它们的最基本的用法,即无论是做什么成分(排除谓语),一般情况下,doing表示主动,done表示被动。

例如:

(1)_____(hear)the news, the students ____(look)very excited.

(2)The boy_____(buy) a book ____(write)by the young writer.

(3)My grandfather used to sit under the tree in the courtyard,_______(read) a newspaper.

(4)When he _______(enter) the room, he _____(find) something in his room _____(steal).

这四个句子中,动词分别以谓语和非谓语形式出现,根据有主语时动词是谓语,没有主语不是谓语的简单原则(不包括祈使句),再根据与句子主语是主动还是被动关系来判断,得出动词的正确答案:(1)Hearing, looked(2)bought, written(3)reading(4)entered,found,stolen

三、区别好to do 与doing和done的用法

区别它们的用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一)做以下状语用to do,其余基本用doing和done

(1)做目的状语。

例如:______(go) to college, the girl studied very hard day and night.(To go)

The man got up early this morning

______(catch) the first bus.(to catch)

(2)表示意外的结果。

例如:One day I went to see Mr Li_______(find )him out.分析得知“发现他不在家”是很意外的,所以该动词的正确形式应是to find。

(3)说明人的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在形容词的后面,也有在动词后面的时候。

例如:Im sorry_____(give)you so much trouble.(to give ,表示抱歉的原因)

We couldnt help laughing______(think) of the joke he told yesterday.(to think,表示大笑的原因)

(4)在作补语的形容词后面。

例如:We found the problem difficult

_______(solve)(to solve).

Do you think him easy ______(work) with?(to work)

(5)在固定结构中。

例如:too...to/ adj or adv+enough to do/it is +adj +for(of) sb.to do/疑问词+to do.

2.作以下定语用to do,其余用doing,done

(1)名词是后面动词逻辑上的宾语,而且该动作一般还未发生或指通常的情况。

例如:I have a lot of work ________(do) everyday.(to do,指通常情况)

Do you have anything _____(say) for yourself?(to say, 未发生)

Please give me something ____(drink).(to drink, 未发生)

(2)说明名词的内容。

例如:In poor places a lot of children have no chance______(go)to school because their families have no money_____(support) them to go,to supper.

试比较以下几个句子加以区别:

The manager praised the work ____(do) by Xiao Li.

I hate to read the letter _____(write) in pencil.

The man ____(clean) the street every morning is my uncle.

前两个句子,虽然动词与前面的名词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但它们只表示动作,而不是解释或说明名词,所以都不用to do 而是用表示被动关系的done / written;第三个句子动词表示动作的意思更明显,而且是主动关系,所以用cleaning。

以上是我简化非谓语教学的思路和做法,在此写出来供同仁们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简化式教学 篇7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

本人从事太极拳教学多年, 时有同事和学生说起在练习24式简化太极拳的过程中, 膝关节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于是我出于专业的好奇, 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 结果是支持太极拳具有良好健身作用的文献不胜其数。然而从事篮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会多发篮球膝, 原因主要是膝关节在篮球运动中常处于不稳定的半蹲位, 且膝关节在不断的蹬伸过程关节软骨不断研磨, 这样容易造成关节的损伤, 如果不及时休息恢复, 很容易造成慢性损伤, 导致骨关节炎。是不是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若不注意太极拳的技法和要求, 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等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由关节的压缩特性来谈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

关节软骨是一种复合生物材料, 由固体相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液体相水及电解质等组成。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认为, 关节软骨具有浅表层、移行层、放射层、钙化层四层结构。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是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在关节软骨中, 呈网状结构, 能够限制大分子物质的自由扩散, 而小分子物质则不受限制, 可自由通过, 因此, 蛋白多糖在其中并不能自由扩散, 而水分子则可以自由移动。关节软骨材料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加负荷的速度。因为在迅速施加并迅速解除负载的情况下, 软骨发生瞬间变形, 没有时间让软骨组织挤出液体, 这种情况下, 关节软骨组织类似于一弹性单相物质, 施加负载时马上变形, 负载消失后立即复原。这种关节软骨瞬间变形和复原反应是软骨组织能够抵抗冲击负荷。

关节软骨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抗压材料, 而且是一种粘弹性十分明显的材料。粘弹性材料的两个基本反应是蠕变和应力松弛。蠕变是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 其应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大;应力松驰则是指材料在保持恒定应变状态下, 所需要的外在应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减小。不同材料的粘弹性发生的机理可以有所不同。

在软骨组织负荷后, 首先发生瞬间变形, 但当负荷持续作用时, 软骨的抗压作用迅速减少, 而是出现一依赖时间的蠕变期。这是由于软骨内液体被逐渐挤出的缘故。在初始阶段, 蠕变速度非常快, 这是由于外在压力与软骨内蛋白多糖渗透压之间差距大, 故液体渗出很快。随着液体的进一步渗出, 软骨蛋白多糖浓度增加, 渗透压增大, 反过来又阻止液体的渗出。结果渗出逐渐减少直至最后达到平衡, 此时无液体渗出, 软骨变形停止, 最后成为一直线。人体软骨的蠕变量是很大的, 初始应变与最大应变可以相差3~5倍, 即使作用于关节软骨的力很小, 但只要作用时间足够大就有可能因为蠕变作用而引起软骨的较大变形。这种蠕变作用还有可能使得软骨内的软骨细胞发生损伤, 或者是胶原纤维发生断裂。只要时间足够, 较小的应力同样可以产生较大变形。关节软骨的粘弹性行为, 对于理解软骨的正常生理及损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孟维春等关节软骨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生物力学方面论证了关节软骨在遭受慢性应力作用时, 因蠕变而引起的软骨内部结构破坏, 最终导致慢性骨关节炎的改变。Cooper的调查研究发现, 经常从事长时间屈膝负重工作者, 膝关节的骨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 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持续的慢性应力损伤。

由于关节软骨可缓冲短暂而强烈的机械冲击力, 而在缓慢而持久的应力作用下, 会出现一依赖时间的蠕变期, 且蠕变作用使得软骨内的软骨细胞发生损伤和胶原纤维断裂, 只要时间足够较小的应力同样可以产生较大变形。

关节软骨的粘弹性行为与24式简化太极拳的缓慢持久的运动特征是一对矛盾。在太极拳的练习中, 膝关节软骨较一般运动来说要承受较长的缓慢而持久的应力作用, 也就是说在这种应力下很可能造成关节软骨的软骨细胞发生损伤和胶原纤维断裂。所以在教学和练习中我们应注意:身体重心和虚实的转换, 别使某一膝关节软骨处于较长时间的缓慢应力的作用下;要注意练习的时间和适当的休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安排练习的时间和强度, 做到区别对待。

二、由膝关节的力学结构特点来谈太极拳的教学

膝关节由屈曲至伸直并伴有旋转时, 最易造成半月板的损伤。膝半月板:位于股骨髁和胫骨髁之间, 左右各一, 它附在胫骨平台上并随胫骨在股骨上移动。当膝关节在半屈位旋转时, 半月板产生移位。单纯的胫骨屈曲, 半月板移位不大, 只有当胫骨旋转时半月板移位最大。瓦斯摩尔斯 (德国) 认为这种移位所产生的压力在膝关节旋转不稳定中常能使半月板发生病理性损害。如半月板炎和半月板病, 这些损害会进一步加重膝的旋转不稳定, 甚至发展成膝关节骨关节病。

关节软骨在受压时, 间质内的液体可被挤入关节表面, 产生自压形式的静水润滑作用, 使关节软骨面具有低磨擦系数。软骨细胞则在软骨粘连素及蛋白多糖的协助下与Ⅱ型胶原纤维相粘连。关节软骨具有黏弹性的间质内液体流是软骨渗透性功能及蛋白多糖固定电荷集团的表现, 使其弹性系数高, 抗张力性能强。关节面在受到突然的撞击或扭转后, 软骨基质中大分子网络结构将承受巨大的剪力, 在基质内的液体流动难以形成相对抗的压力时, 这种网络结构将被破坏, 细胞裸露于基质中受到损伤, 甚至延及至软骨下骨。

在一般人看来, 太极拳动作柔和、运动强度小、没有危险, 很适合老年人。然而, 锻炼不当会导致膝关节的损伤.太极拳的标志动作是马步蹲裆, 有资料显示, 人体屈膝30°, 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等。屈膝60°, 膝关节压力为体重的4倍;屈膝90°, 所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6倍。如果膝关节长期处于紧张和负重状态就容易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引起膝关节疼痛。

24式简化太极拳膝关节在练习中不断的屈伸扭转, 且很多动作膝关节都是在屈曲至伸直并伴有旋转, 譬如野马分鬃, 左右揽雀尾等动作。运动中为了避免胫骨和股骨较大的相对运动。在练习时我们应该适当的注意些细节。练习野马分鬃和搂膝拗步时, 后撤撇前脚的外撇幅度不能太大, 这样在接下来弓步的蹬伸过程中膝关节不会太大的扭转。练习左右揽雀尾, 当左揽雀尾转右揽雀尾时要注意左脚的内扣。还有蹬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虚实的转化, 后脚的蹬伸以前脚掌为轴要圆活, 尽量避免膝关节扭转时胫骨和股骨的相对运动。换句话说, 也就是要做到“迈步如猫行”的轻盈圆活。且在24式简化太极拳的练习中不光是这几个动作仅仅如此, 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另外, 在练习中所有的弓步和马步不要屈膝不要太深, 因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 要做到“中正安舒”。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正确, 尤其注意膝关节不要因扭转造成胫骨和股骨很大的相对运动;应根据习练者得身体条件提出练习要求。

三、小结

运动创伤和劳损是膝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明确膝关节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可能造成哪些损伤及损伤原因对进行太极拳教学非常重要。

太极拳运动对腿部的要求较高, 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的静力性支撑, 这就对膝关节的要求较高;动作姿势的不正确是直接造成膝部损伤又因素之一;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结束后没有适当的整理放松活动, 使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堆积形成损伤;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忽略了运动应遵循的循序渐进原则;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膝关节股骨内外髁的外形和长度不同, 即内髁关节面较外髁长, 致使膑骨关节面不平稳。股内侧肌无力或变得萎缩, 则能失去股内侧肌这种弓弦作用, 增加了膝的旋转不稳定, 结果可导致膑骨软骨病。因此股内侧肌肌力不足, 无法保证膝关节的稳定, 也是造成损伤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24式简化太极拳是全国推广的具有很好健身效果且老少皆宜的健身手段。如果我们在练习中不注意习练的技法和要求, 不遵循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也许会对身带来不良的后果;此外,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安排习练的时间和强度, 注意休息和恢复不能急功冒进。

参考文献

[1]孟维春, 董启榕.关节软骨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 2003, 18 (1)

[2]韩雨平.对体育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的研究[J].民营科技, 2010, (6) .

[3]王学成, 华雪.太极拳运动对膝关节影响的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 2010, 5 (17) .

简化式教学 篇8

一 体育课中的太极拳教学分析

1 教师太极拳动作掌握不熟练, 动作难点不会, 理论知识不懂

现在很多高校武术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很少, 虽然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普修课都学习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但学得不细、学得不精、对于攻防含义也是一知半解, 动作差别性较大, 只能做到将动作能够完整的做出来, 对于教学教法更是不能熟练的应用, 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因此, 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严重的影响教学水平质量。

2 没有导入部分就开始学习动作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进行导入部分就直接进行教学, 在练习太极拳之前首先要先了解太极拳和太极拳每个动作的重难点, 最重要的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 没有基本功的铺垫很难学好太极拳, 大部分都是直接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这就导致了手型、身法和步型不能协调练习, 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只是“照葫芦画瓢”, 跟着教师示范一遍一遍做, 不注重细节上的错误, 以至于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一个一个的纠正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

3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枯燥

体育课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教师的技能和教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和练, 最终导致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下滑。长期以来,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 都采用反复练习法一遍遍的练和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既没有音乐的衬托又没有动作的演练, 使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日益下降, 在课堂中教学组织单一男女生混搭练习致使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上课不认真不用心练, 多在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不够完善, 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懒惰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 高校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性差

由于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项目, 除了武术队之外大部分学生都很难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健身价值。学生认为太极拳动作缓慢, 没有技击效果, 无健身价值可谈, 枯燥无味、竞技性不高没有其他项目的快乐, 那是学生对太极拳这一民族体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了解, 因此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出现状态差、不想练和懒惰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体育教学策略

1 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功底和太极拳技能

加强体育教师对太极拳的理论、动作、呼吸的深刻认识, 每周定时对各个教师进行一次理论课学习以及讲解, 使教师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加强每个动作的细节练习做到示范动作准确优美, 舒展大方, 讲解动作细节时生动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师还应该定期进行太极拳培训, 做到动作统一使差别性降到最低, 可进行太极拳技能教学比赛相互学习相互观摩, 指出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在课堂中逐步改正。

2 加强学生的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先让学生学会太极拳的手型、步型、身型和步法, 能做到动作协调, 手型步型正确, 在此基础上才能练习完整地练习太极拳动作, 要练好太极拳的手型、步型、身型和步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肩功。第一, 垂肩沉肩:两手放松开立步站立;双肩同时向上耸提, 双肩同时向下松坠, 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进行练习, 再配合呼吸提放。要求:身体自然放松, 动作舒展大方发力均匀。第二, 开合肩:双手叉腰开立步站立, 双肩放松同时向前做合肩运动, 然后回拉双肩张开, 依次进行, 要求:双眼目视前方, 全身放松开合肩时注意动作到位。第三, 左右弓步转肩:双脚平行站立, 左脚向前一步成弓步, 重心由后面转向前面, 重心从右腿转至左腿缓缓移动, 同时重心从右肩缓缓移到左肩, 然后成左弓步右肩转动, 这个动作的特点是练习太极拳的身法, 从后向前从右至左。左肩转动时右脚向前一步成弓步, 重心由左腿缓缓移动到右腿上, 同时成右弓步, 然后左肩重心缓缓移动到右肩。两个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四, 抱球练习:抱球是太极拳里最常见的动作之一, 所以说练习好抱球有助于掌握和巩固太极拳的动作。准备姿势弓步开立, 两手自然下垂。以左弓步为例, 首先移动重心, 移动重心是注意左脚脚尖翘起, 脚跟着地身体慢慢向左前方转动, 同时左手成掌放于两肩之间, 右脚上步右脚脚尖点地, 贴于左脚中间成丁字步, 同时右手跟着右脚上步时由下到上变成掌放于肚脐眼处, 两手掌心对掌心成抱球状, 左手抱球和右手抱球动作一样方向相反。

(2) 腰部练习。第一, 直体前俯:并步站立, 双手十指交叉, 两臂上举脚尖着地, 身体直上直下, 上身俯腰前伸, 双手摸地双腿不能弯曲, 反复练习。做镇压时两腿必须伸直两脚全部着地, 双手跟随口令进行摸地, 不能含腰, 腰要挺直。第二, 直体侧俯:两腿放松站立, 两腿伸直双手合十, 同时两臂向上伸直垂直于地面, 上身向左边或者右边转90度, 做镇压时两臂缓缓从上往下运动, 直到两手贴于地面, 镇压时两腿伸直不能弯曲两脚不能离地要紧挨地面, 往左边压时两手要在左脚外侧, 往右边压时两手要在右脚外侧。

(3) 腿功。第一, 正压腿。准备姿势:并步放松站立。动作要点:左脚跟着地上体正直左腿蹬直, 脚尖向上勾起, 上体向前下做抱腿动作, 先缓慢振压依次从轻到重, 右腿弯曲重心落在后腿上。腰背伸直向下振压, 到腿部疼痛时, 依次进行踢腿练习放松腿部肌肉。第二, 侧压腿。准备姿势:全身放松开立, 两腿开立时与肩同宽。动作要点:左脚向左边跨出一步脚跟着地, 脚尖向上勾紧, 右手上举垂直地面, 左手板起坐左脚脚尖, 上体腰部伸直向左边左腿上做抱腿动作, 腰部伸直, 重心落在右腿上, 右腿弯曲成160度。重心要稳, 压腿时腰部要直, 左边和右边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三, 弓步压腿。准备姿势:双脚并立站稳, 目视前方。动作要点:左脚向前跨出一步, 大概离右脚距离有三步半, 左腿膝盖前弓, 做到看到膝盖看不到自己的脚尖, 右腿蹬直全脚着地。上体正直腰部正直, 右手按着胯关节进行上下镇压, 由缓到快、由轻到重。重心在两腿之间, 左弓步和右弓步动作一样方向相反。第四, 仆步压腿。准备姿势:左脚向左边伸出一步, 左腿伸直, 右腿全部重叠在一起下蹲, 脚面全部着地, 腰部直上直下, 做压腿时左手抱于左脚身体正直往左腿上坐镇压动作, 从轻到重, 压腿时重心在右腿上, 两眼平视前方。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元化

通过教师讲解太极拳理论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从而增加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拳势教学, 不在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最重要的是呼吸之道, 也就是“吐纳之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没有教授学生的“吐纳之术”而是直接进行动作的练习完全忽略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呼吸很重要, 一定把动作和呼吸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验到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比如“起式”这一动作里就有一呼一吸气, 起脚时吸气落脚时呼气。比如“右抱球”和“左野马分鬃”这两个动作, 收左脚抱球时吸气, 成左弓步分鬃时呼气, 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一合一开、一起一落、一紧一松都是呼吸的节奏, 只有这样来练习才能发挥到太极拳的作用,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想学”到“要学”的思想转变。尽量不要直接教授动作, 应在教授动作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动作本身的攻防含义, 通过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提高练习兴趣, 这样才能更好地学好动作本身。例如“左右搂膝拗步”的攻防含义, 对方过来进攻腿部, 这是前手变掌进行防守, 由身前从右往左或者从左往右进行格挡, 同时上步成弓步进行推掌进攻, 依次进攻。例如“左右野马分鬃”对方进攻上身, 可先用手将其拉住, 接着用力顺着力量往后拉然后出手进攻。让学生了解攻防含义促进他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对完整的太极拳进行拆分, 拼合动作练习, 促进动作协调。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打乱按照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拆分, 学生练习时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动作的重难点。男女生也可分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 分组练习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技能和练习效果, 合理的分组搭配可使学生更好地相互促进学习和练习, 做到有可比、有可学的教学环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伴进行练习, 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太极拳水平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团结向上的品德。

总之, 太极拳有着很长的历史, 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高校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学习和发扬及健身的重要场所, 教师是太极拳的传播者, 教师的太极拳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本身, 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所以太极拳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更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丁习之.太极拳的神韵[J].中华武术, 2001 (3) :35.

[1]李德印.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2]张玉玲.太极拳:一招一式意会文化精髓[N].光明日报, 2008-08-09 (f1) .

[3]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62.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篇9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练习时希望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 欢快愉悦的心境下, 得到自我身心的满足, 它重人际交往与宽松的气氛营造、重个性的独立与解放、重过程的主动与积极参与, 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娱乐观赏的作用, 由于它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延绵舒缓、具有真实的美感使人们获得身心和情感上的满足, 达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目的。参与的满足感还来自于优美姿态、音乐的欣赏, 这符合了人们交流感情的心理需要, 满足了自我情绪体验的需要, 使人们得到了充分的娱乐。太极拳的动作技法丰富而全面, 不仅有各种手法、腿法、身法、步法、跳跃、平衡、以及攻防对练等技术动作, 而且套路动作的编排, 多是左右对称, 上下一致, 动静结合, 起落有度, 整套动作有易有难, 难度有低有高。因此, 能够全面地锻炼和发展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弹跳、柔韧、平衡、灵敏、反应和形态机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有内功修练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内练, 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 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这种内外修炼法, 不仅使人达到形体的“外强”更使人达到“内壮”, 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真正达到健身、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二、动作组成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和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舒展, 胸部放松, 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运动适当配合, 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 更好地加速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打拳时要求“气沉丹田”, 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 它在医疗保健上有重要的作用。膈肌的收缩与舒张, 可以使呼吸运动协调,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 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 横膈的运动还可以给肝脏有规律的按摩, 可以消除肝脏淤血, 改善肝脏功能。因此,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动脉硬化及各种心脏疾病创造了良好条件。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也很突出, 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以骨骼为杠杆, 以关节为支点, 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 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动作。太极拳是一种“内修外练”、“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其动作连绵不断, 似行云流水, 不丢不顶, 舒展大方, 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给予恰当的锻炼;并通过其架势高低、速度快慢的调整, 满足各不同人群所需的运动需求。同时, 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百会会阴成柱”、“尾闾支地”的要求, 使整个脊柱尽量对拉拔长。这就能使脊柱两侧的督脉、阳经 (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 不断受到按摩和运动, 使其遍布全身的经脉、神经系统也得以刺激、兴奋。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还有“腰背为第一主宰”等说法, 这说明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常地练习太极拳, 无论对脊柱的形态还是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穿, 对提高骨细胞的活跃性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太极拳的演练, 使其大腿肌增厚, 肌肉群伸展, 收缩加强, 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产生明显的增大, 就像在下肢各部位增设了无数个小泵, 使心脏血液的需求供应充足, 因此说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有着显著的表象。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 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 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能减少体内淤血, 改善消化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所以, 从医学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和医疗体操。

三、符合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提出的定义是:“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病患, 而且要有完善的生理, 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全新的定义使人们对疾患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并且对健身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要求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 不仅要作用于生物的人, 而且还要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 应该继承和动员人类文明的一切财富和多种手段, 而且应力求适应于现代人类生活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十四史简化太极拳运动以其深厚的内涵、广泛的群众性、明显的健身效果, 恰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化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经常锻炼太极拳不但可以加强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防治, 而且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 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 增进体内物质代谢, 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对肺组织的弹性、胸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

四、结语

由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蕴含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遵循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统一, 符合人体生理、生物学特征要求, 符合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 能满足人们修身养性, 延年益寿的心理渴望, 练好太极拳, 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的一条捷径, 是一条学会防身的捷径, 是一条修心养性的捷径, 更是一条拥有健强的体魄的捷径。因此在高校进一步推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甚至是普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似乎也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太极拳连绵不断, 滔滔不绝, 式式相连好象一个园环, 无端无尾, 所有动作无不体现出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 矛盾与和谐的辨证规律。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现已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了很大地推广, 青年一代通过学习和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同时也起到了强身健体和防身的功效。现对其健身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高校学生,健身价值,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当代大学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练习

参考文献

[1]王立:《从人体解剖生理角度探求太极拳的功理功法》,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2]魏继红:《太极拳弧形运动之研究》, 《辽宁体育科技》, 2002年05期。

[3]陈志俊:《太极拳的防病强身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年01期。

简化式教学 篇10

两手下垂, 自然站立, 独立守神, 中正安舒, 虚领顶劲, 面南背北 (图1) 。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拳内功修炼当中, 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 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 引气归元。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 两脚间距与肩同宽, 脚心涵空, 男左女右, 两手合抱, 拇指相对呈圆状。顶天立地, 头部中正, 全身放松, 气沉丹田 (图2)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 气顺神凝, 全身透空, 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 鼓荡丹田。

第三式开太极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 如铜钟式, 待有气感后, 慢慢向上伸展, 至两臂展平与身体呈“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 慢慢合于头顶, 中指相对, 节节贯穿, 经面前下沉至丹田, 两手以腕为轴外展, 十指向前 (图3、4) 。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 自上而下划圆, 须一气呵成, 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 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

接上动, 松腰屈腿下沉呈马步;两手掌心向下, 向前掤起。两腿直立, 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 双手收于丹田处, 合抱于胸前掤出 (图5、6) 。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 本式动作是翻转劲, 须周身协调一致, 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 升清降浊。

第五式怀中抱月

两脚呈马步, 腰右转, 左手掌心向下, 收于左肋, 再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 右手掌心向上, 收于丹田, 两掌心上下相对 (图7、8) 。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 圆转中正, 切忌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 养心祛火。

第六式拨云见日

接上动, 右转腰, 两手掌心向上, 右手在前, 高不过眉, 左手在后, 低不过胸, 左脚内扣, 右脚外摆, 两手分开, 内旋挤出, 掌心向前, 左脚跟步 (图9、10) 。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而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 益寿延年。

第七式陆海奔潮

退左脚, 两手下捋收于胯根, 双手合抱掤出, 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如抱婴儿状, 左脚蹬, 右脚弓步 (图11、12) 。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 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 培元固本。

第八式怀中抱月

右脚内扣, 左脚外摆呈马步, 右手掌心向下, 合于胸前, 左手掌心向上, 收于丹田, 两掌心上下相对 (图13) 。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 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 养心祛火。

第九式拨云见日

左脚外摆, 右脚内扣, 前三后七, 重心在右腿, 左掌掌心向上掤起, 高不过眉, 右手掌心向上, 合于左臂弯, 低不过胸, 双手缠丝外旋, 合劲推出, 掌心向前, 十指向上 (图14、15) 。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 益寿延年。

第十式陆海奔潮

退右脚, 双手下捋, 收于胯根, 双手合抱掤出,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如抱婴儿状, 右腿蹬, 左腿前弓呈左弓步 (图16、图17) 。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 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 培元固本。

第十一式海马吐雾

双掌合力内旋, 左掌上托, 右掌前推, 右脚跟步置于左脚后, 虚点地面 (图18) 。

动作要领:双掌上托与前推须一气呵成。

道家养生秘要:阴阳互济, 健脾开胃。

第十二式黑虎巡山 (左右式)

右脚退步, 双手大捋的同时, 左脚内扣, 右脚外摆 (图19) 。右手后撑撩出, 左手掌心向上, 抱丹田继续右转 (图20) 。左脚经右脚前迈步, 右掌反转, 掌心向上, 左掌自下而上托起 (图21) 。左脚内扣, 双掌经左耳向前拉出 (图22) 。右脚收于左脚前, 双掌下落至丹田 (图23) 。右脚迈步向前弓出, 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图24) 。右脚内扣, 左脚外摆, 重心转换, 双手大捋 (图25) 。左手后撑撩出, 右掌心向下, 抱丹田继续左转 (图26) 。右脚经左脚向前迈步, 左掌翻转掌心向上, 右掌自下而上托起 (图27) 。右脚内扣, 双掌经右耳向前拉出, 左脚收于右脚前, 双掌下落至丹田 (图28) 。左脚迈步向前弓出, 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图29) 。

动作要领:注意步法虚实变化, 眼尖、手尖和脚尖三尖相对。

道家养生秘要:河车搬运, 吐纳益肺。

第十三式十字手

右脚跟步于左脚后 (左实右虚) , 左手在前, 右手在后呈十字手, 交叉于胸前 (图30) 。

动作要领:十指向上, 含胸拔背。

道家养生秘要:藏风闭气, 壮骨蓄力。

第十四式狮子回头

右脚向右斜前方迈出呈马步, 双掌掌心向下, 自裆前自然分开, 慢慢在身体两侧抬起, 掌心向前, 两臂呈“山”字状, 右脚向前上半步31、32。

动作要领:双掌开合须以腰带手。

道家养生秘要:通筋活络, 有利肠胃。

第十五式揽雀尾

抬右脚后退, 双手下采, 右掌内旋, 掌心向下, 拦于胸前, 左掌心向上, 拦于裆前的同时, 左脚移置右脚前呈虚步 (图33、34、35) 。

动作要领:两手双缠丝, 劲须合住。

道家养生秘要:气行海底, 涌泉移位。

第十六式推窗闭月

左脚向左迈出呈弓步, 左掌环抱掤出, 右掌置于左臂内侧 (图36) 。

动作要领:左脚如猫行, 向左侧迈步, 身如波浪, 向左侧靠出。

道家养生秘要:内力潜转, 温养三焦。

第十七式叶底藏花

左手缠丝上架, 右掌合力推出 (图37) 。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连环劲。

道家养生秘要:命门火动, 手脚如弓。

第十八式丹凤朝阳

右脚向右侧迈出呈右弓步, 右手经丹田向右上方挑领, 左手下沉至左胯根 (图38) 。

动作要领:右肘下垂呈立肘, 目平视。

道家养生秘要:竖颈立项, 平衡阴阳。

第十九式回头望月

跟左脚, 右掌心向下, 抱圆, 左掌心向上, 抱于右肘下, 左脚向左侧迈出, 呈“川”字马步, 左掌向左侧挤出, 高与肩齐, 右掌心向下, 放于右胯根 (图39、40) 。

动作要领:“川”字马步是武当太极独有之步法, 为不摆不扣之形, 双掌有缠丝张弓之意。

简化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习作;创新;模式;个性化;情感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真正感受到了最简单的方式反而恰恰就是真正有效的习作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简单的方式方法中插入创新元素,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从而树立习作的自信心呢?下面我就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说”出最真的想法

作文原本就是由“说”开始的,从古人举行的“吟诗大会”到现代教学的“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是习作的基本规律,会说话即是会作文。

在习作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的“说”,在“说”中确定自己的习作选题,在“说”中构思自己的习作思路,在“说”中充实自己的习作内容,在“说”中酝酿自己的习作情感。

六年级下学期的一次习作练习,要求是写一件自己被别人“冤枉”的事例,写出真实的感受。教学中,我话题一抛,学生心情的洪水开闸了,一下子就滔滔不绝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当面指出被同学冤枉拿东西的事,有的说出自己因故迟到而被老师责罚的事,也有的说出自己上课被同学骚扰而被老师误会不认真听讲的事,更有甚者指出父母误认为自己说谎而找同班同学询问的事情……面对学生的激烈说辞,我笑而不语。待渐渐平息后,我面色严肃地说:“把你遭遇的事情原委,把你心中的委屈、愤怒、不满通通说出来吧!让老师和在座的同学一起为你评评理!”在说的过程中,有激动、有愤怒、有悲伤,还有个别学生委屈地落了泪……同时在说的过程中,我适当地评价、安慰,因为老师原因而引起的误会,我还向学生表达了深深歉意!见高潮一到,我不失时机提出将想说的“写”出来,让老师“听”到更多的声音。就这样,一篇篇精彩的作文应“说”而生。

二、“念”出最真的情怀

好文章是“念”出来的。在写作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先充分酝酿,巧妙构思,把要写的内容先在脑中过一过,嘴中念一念,然后再下笔写作。待习作写完,还是要“念”!念念看自己的习作通不通,顺不顺,念念看习作的内容有没有失真,念念看自己的习作是不是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不光念给自己听,还要念给别人听,得到站在别人的立场去审视自己习作的感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不单单是学生“念”,老师也要“念”。老师通过“念”来指出学生习作的不足,通过“念”来肯定习作的优点。

老师或学生的放声地“念”,“念”出习作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念”来学生习作的兴趣与自信,“念”出文章最真的情怀!

三、“评”出最真的感受

习作教学中,对于一些个性十足的习作,可以通过师生一起品评,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能力。

苏教版教材十二册的第六个习作: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之前的“说”与“念”,学生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杰作。有不少学生选题新颖,语言诙谐,内容极富趣味性。其中刘××同学就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校服展开话题,他在文中说:“天天上学校,无日不校服。”令大家捧腹;他把校服的透气、宽松、时尚、潮流、色彩等多种元素制成表格让大家选择,看看哪种是同学们最关注的校服元素;他建议在学校举办一次“校服秀”,大家可以穿上自己设计或喜欢的校服款式,看同学们更支持谁的设计及风格,把票数最高的定为校服;他还建议学校可以用同样的颜色、布料做成不同款式的校服,可供大家挑选,并以《快乐大本营》中主持人组合式的穿衣风格为例,希望校服可以做到同一系列而不同款式……学生评论他语言尖锐,内容创新,想法富有时尚感与前卫性。当然我也进行了点评:“的确,刘××同学的习作立意新,语言活,思路广,结构清。说明他平时善于观察,并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写作中能用心推敲词句,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大家的品评使刘××欣喜与自豪,激起了他的向上之志。以后的习作风格更是大胆时尚,幽默点很多。

当然,教师在引导与“评”价时要用赞赏的语言放大习作的优点,要用巧妙的语言让学生接受你的建议,要“评”得学生心悦诚服并有所收获与启发!

四、“改”出最真的习作

课程标准要求:“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推崇“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思想。习作采用学生自改、学生间互改和集体评改等方式,有效提高习作质量。

每个学生的内心感受都不同,每个学生的习作笔触也不同,每个学生的习作情感也不同。我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改评时,就要求尽量保持习作原有的语言风格,并在修改中凸显这种个性特质。比喻说,原习作语言幽默,那么在修改中也不能死板,要学会迎合不同风格的习作,去品味它,去提升它,去呈现习作最真的情感与个性!

不管习作教学的模式如何,方式怎样,其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述的“说”“念”“评”“改”其实都是为了“写”設铺垫。只有充分合理地“说”“念”“评”“改”,并辅以教师方向性的引导、激励性的话语、真实性的师生互动,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做到观点与层次鲜明,内容与情感充实,呈现出最真的个性特色。

简化式教学 篇1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009级120名, 2008级100名, 2007级80名) 。通过问卷回收统计处理, 最后确定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综述法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收集整理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调查的要求, 设计调查问题, 选取调查对象, 进行调查。问卷回收292份, 剔除无效问卷12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1.2.3数理统计法对从问卷调查中所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中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们的动机不是很明确, 在280名研究对象中, 只有10%的学生认为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比例最大的就是为应付考试获得学分, 占66.43%。其次就是好奇心, 好玩和受影视、小说等传媒影响, 分别占60%和50%, 可见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开设24式太极拳课的目的和意义, 没有认识到太极拳自身价值。

由表2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在学过太极拳后比未学太极拳之前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 但提高不太明显。非常感兴趣的提高了5%, 感兴趣的提高了7.86%, 总体来看学生兴趣不是很高。

由表3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论知识还有待提高, 对太极拳理论清楚的只有5.71%, 对太极拳理论知道一点的有37.86%, 不清楚的为64.27%。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不是很高, 这与大部分学生对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的理论了解程度不高有关, 太极拳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 其理论知识不是一两次理论课可以弄清的, 在上课之前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关于太极拳理论的指导, 对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和练习效果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表4的调查资料可以看出, 本科专业学生学习24式太极拳遇到的主要难点就是难以入静、思想不易集中, 人数占研究对象的57.14%。动作、呼吸与意念不协调配合, 人数占研究对象的51.43%, 导致的原因可能是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 加之学生对太极拳理论了解不够, 学习太极拳的动机还不太明确, 学习就会缺少积极性。35.71%的学生认为动作结构复杂、难度大, 不易掌握。占4.29%的其他因素主要反映的是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在天气炎热的下午加之操场上人数还不少, 学生的积极性肯定要打折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24式简化太极拳课程的意义学校体育要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突出“淡化竞技, 强调健身,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储备。24式简化太极拳对进一步巩固“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精神, 促进人际关系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2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识较欠缺。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 有部分学生对太极拳感觉好奇、好玩或者是受到了功夫影视的影响, 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动机。

3.1.3学生不易静心, 思想不易集中24式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圆活, 学生在学习24式太极拳时主要的难题就是练习时难以入静、思想不易集中, 动作、呼吸与意念配合不协调。

3.1.4学生理论知识有待加强在研究对象中有64.27%的学生对太极拳理论知识是不了解的, 理论促进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 只有深刻地认识了太极拳理论, 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3.2 建议

3.2.1树立正确的动机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动机, 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 正确的动机是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的一个先决条件。

3.2.2积极探讨太极拳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太极拳运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在太极拳运动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等诸多既对立统一, 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在练习过程中, 一定要积极探讨其文化内涵, 将太极拳产生的背景、拳理、运动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感受到太极拳的文化魅力和锻炼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

3.2.3积极利用早操时间在空气清新的早晨, 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 在轻松柔和的音乐中练习太极拳,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可以解决许多平时上课时遇到的难点, 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提高练习水平。

3.2.4突出技击攻防含义, 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太极拳具有柔和性、圆活性、连贯性、完整性、调身、调息、调心等有机联系的多重特点, 在练习过程中, 一定要规范动作, 让学生感受到太极拳练习的运动特点, 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他们自觉的去体验太极拳运动的魅力。同时, 要突出太极拳动作的技击攻防含义, 了解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强击弱的技击特征。从而满足学生对太极拳的好奇心, 了解其真正内涵, 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锻炼的兴趣。

3.2.5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整套动作比较曲折、复杂, 还常有转体、进退步和改变方向等, 初学者在学习时往往出现顾手不顾脚, 顾四肢不顾躯干等一些问题,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溶入一些趣味性游戏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2.6适当给予学生自我展示平台在一些晚会节目中, 运动会的开幕式中, 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下表演, 使学生有一个展示自身内涵与能力的机会。在成功的喜悦中, 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无形之中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学生普修24式简化太极拳兴趣的调查, 指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探讨太极拳文化价值、突出攻防意义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本科专业学生,24简化式太极拳,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淑慧, 林清.对大学生学习保健太极拳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武术科学, 2006 (4) :51-52.

[2]毛红妮, 沙鹏.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武术科学, 2006 (1) :61-63.

上一篇:杂散电流及预防下一篇:妇产科腹部切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