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式教学

2024-06-20

接受式教学(共10篇)

接受式教学 篇1

摘要:支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与学生帮助的过程, 直至其能独立解决问题, 支架也随之撤走。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 进行教学实验, 发现该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接收性技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英语接收性技能,高职英语学习者

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技能培养, 即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可以进一步分成接收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 前者包括听、读两方面, 后者包括说、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中分配的英语课时总体较少, 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不实行分开教学, 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语法讲解和阅读训练。因此, 课时结构安排亟待调整。此外, 教师不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枯燥无谓, 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学习动机千差万别, 但都不够强烈, 难以维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另外,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教师教学的进度难以把握。对学生的英语接收性技能的培养方法相对传统, 高职学生英语接收性技能相对薄弱。

一、支架式教学法简述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亦可称之为一种教学策略。“支架”起初指的是用于建筑过程中的支撑结构, 一旦建筑完成, 该结构相应地被撤除。近年来, 支架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 即教师 (能力更胜的学生) 给学生提供暂时性的帮助以促进学生新技能的掌握。一旦学生掌握了该技能, 支架则被逐渐撤除, 最终学生或者初学者能够内化所学知识。简言之, 支架式教学是一个由更有能力者提供的帮助机制以帮助其它学习者在其最近发展区中成功的完成一项任务。一方面, 支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随着他们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提升, 支架随之渐渐撤除, 另一方面, 支架式教学法基于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提供帮助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英语接收性技能, 改善他们的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并鼓励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探索。主要回答了“支架式教学法对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英语接收性技能有没有影响, 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

(二) 实验设计

在实验开展之前进行一次前测, 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是否在同一水平上, 然后再开展教学实验。教学实验主要从以下步骤着手: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搭建支架指的是以课程内容主题为依托,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回顾关于相应主题的知识框架。创设问题情境指根据教学内容, 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进入独立探索阶段, 基于不同的知识水平, 学生的独立探索的结果不同, 进而转入合作学习阶段,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所探讨的结果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以丰富自己的结论。最后, 进行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环节, 以归整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实验结束之后给学生发放问卷以了解学生对目前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对这两个学期来的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数据收集之后, 根据学生的后测成绩进行有选择性的访谈。

(三)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内某高职院校两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94名大一新生。主要年龄段为18-23岁, 在实验开始前英语学习年限为6-12年。随机抽取一个实验班, 46名学生, 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 48人, 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 两个班级采用同样的英语教材, 实验持续了2个学期 (36周) , 每周有4节英语课。

(四)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调查工具有测试、问卷和访谈。测试主要分为前测和后测。前测在实验开始前实施, 测试的内容为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 试题来源与2008年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 。后测试题来源为同年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 。两次测试的时间均为55分钟。其次, 研究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及著作设计了问卷并于实验结束后进行发放。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参与者的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旨在调查学生对目前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对这两个学期来的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情况, 包含18个题目, 采用Likert-type计分模式。最后, 每个班级抽取10名学生参加访谈, 其中包括5名成绩靠前的以及5名成绩靠后的学生, 访谈主要采用开放式问题来收集他们对目前的教学法的看法、英语接收性技能的成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他们采用的学习策略和作出的努力等。

(五) 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前测和后测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实行。问卷调查是在实验结束后实施, 持续20分钟, 访谈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进行, 每个班级分别有10人, 持续5分钟。

三、结果与讨论

(一) 研究结果 (见表1, 2, 3)

从表1可见, 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 两个班级接收性技能的均值分别为38.261和39.938, 其中实验班的均值略低于对照班。两个班级的最小值分别为23和16, 实验班高出对照班7分, 而最大值实验班却比对照班低3分。实验后, 两个班级的均值都有提高, 其中实验班级提高的幅度为10.587, 远大于对照班级的3.354。

表2为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英语接收性技能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不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 在两个学期的实验结束之后, 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 (t=.000) 。

表3是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接收性技能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前测中, 试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差异 (p=.225) 。然而, 在两个学期的实验之后,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英语接收性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二) 讨论

尽管实验班的英语接收性技能在前测中的成绩要低于对照班, 但实验后, 实验班的英语接收性技能要比对照班的提高幅度高出5分。实验开始前两个班的学生都位于同一英语语言水平。从访谈结果中来看, 很多学生对当前的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认为支架式教学法符合他们的兴趣需求, 设置的教学步骤和流程能够激励他们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唤起旧知识, 根据新的学习材料构建新的学习框架。他们知道了如何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巩固他们对新信息的理解。此外, 支架式教学法中的提供背景知识环节能够给学生的理解给以暗示, 这易于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融合在一起。王晓红 (2004) 指出, 接收新知识的过程都要求学习者先学知识的参与。从问卷结果可知, 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对支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环节能够把提供的背景知识及学生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随之学生能够独立探索, 这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进而合作学习, 分享观点看法, 这样他们能够更正自己的错误并丰富自己的认识。李裕娴 (2006) 指出, 讨论、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合作精神, 这有助于学习状况和结果的改善。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的方式, 学生能够扬长避短, 获取反馈, 进而做出改善。

四、结论

从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来看, 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接收性技能。一方面, 支架式教学法通过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几个流程, 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先学知识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继而独立思考, 认真探讨, 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丰富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在效果评价环节不仅能够自我评价还能获取他人对自己观点的意见和建议。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学生能够置身其中。

参考文献

[1]Widdowson, 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4 (2) .

[4]李裕娴.谈大学英语课堂讨论[J].内江科技, 2006 (7) .

接受式教学 篇2

辽宁锦州师范学院 孟庆男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发现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联。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不都是有意义的学习,运用不好将会变成机械学习或被动学习。我们所主张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反对用发现学习取代接受学习。

【关键词】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被动学习;有意义学习

成龙式亲情婚姻你能否接受? 篇3

成龙日前接受某网站访问,破例大谈对感情的看法。他直言年轻时不重视爱情,经常是女士追求他,例如已故歌手邓丽君,当年对方爱他的程度比自己多几倍,亦因此以分手收场。随着年纪渐大,成龙开始懂得感情,并明白现任太太林凤娇的付出,“我不喜欢在街上拉着女友,看见别人亲嘴亦受不了,所以我跟林凤娇只有亲情,没有爱情,我认为亲情比爱情更重要,我经常跟成家班到处飞,一年在家不足两个月,她就这样看着这个家,有时候我骂祖名,他便叫我不要再做‘兼职爸爸’。”

都市男女,结婚多年婚姻有了亲情羁绊无可厚非,但也有人提出疑问,亲情给了老婆,爱情又给了谁?

故事亲情婚姻也能让生活与乏味绝缘

恋爱5年,结婚10年,这15年过下来,我的居室打扮早由吊带裙换成了普通睡衣,他更是肆无忌惮在我面前打嗝剔牙。偶然听说谁谁有了外遇,我们聊起来,居然都有些羡慕的味道,尤其是老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拍着胸脯对他说:“哪天你有了外遇,我才不会像秦香莲那样哭哭啼啼,我会潇洒地祝福你。”

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了。那天夜晚,老公从外面应酬回来,满脸兴奋,我揶揄了他:“呦,看来你有艳遇了?”他嘿嘿一笑:“是啊,今晚吃饭时,小谢说她在暗恋我。”

小谢是老公办公室里新聘来的美女,我有些不悦,但想起自己的“誓言”,只好咬咬牙:“祝贺了!”老公似乎舒了一口气:“我就知道你会支持我的,你说过的嘛!”

我故作轻松地笑了一下,然后告诉他,我们广告公司那位幽默俊朗的摄影师也给我送了“秋天的菠菜”。老公一听,讪笑着说:“嘿嘿,恭喜了!”

我们广告公司的摄影师,是一个大帅哥,他经常跟我套近乎,只是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他。但那天我心想,假如老公敢有什么外遇,我也一不做二不休。

有一天,老公对我说:“我们单位准备集体去南方旅游了,时间大概10天左右,去江南水乡小镇,小谢也去。”说完,他得意地观察我的表情。

我告诉他,我也准备跟随公司同事去拍外景了,当然摄影师也去,但我们去的地方没有情调,只有荒凉。去青海那边,大概半个月。于是,便安置好孩子,先他一步跟着外景组出发了。

西去的火车上,我毫无心思跟摄影师打牌,一遍遍地想着和老公蜜月旅游的情景。好在老公的短信适时来了:“我不在你身边,你千万保重身体,感冒了可不得了啊!”那一刻,我一下子忘记了他们出游的队伍里还有个暗恋他的美女,也忘记了自己身边还有个暗送秋波的帅哥。不等工作结束,我就十万火急赶回家里。

老公已经回来了,熬一锅藕丝排骨汤,煮两碗西红柿蛋花面,在家恭候我。

此后,那种情侣间的朦胧、奇妙,好像又回到我们中间。我又在他面前穿性感的内衣,而他常常把自己收拾得风度翩翩,让我挽起他的胳膊,一起在夕阳里散步。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我们又开始故态萌发,我开始放松,在家又胡乱穿衣,有时挽起头发赤着脚在地板上晃来晃去,他更过分,到了周末连脸都不想洗,打嗝剔牙的时候似乎比以前更多了,还时不时跟儿子抢东西玩,抢东西吃……不过,我不再觉得厌倦乏味,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

亲情婚姻是爱情婚姻的升级版

一天,女友告诉我,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更多的只剩下亲情了,言语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强烈渴盼。我说了些安慰的话给她,心里充满了同情。

过了几日,与这个女友一同逛商场。只见她急匆匆直奔男装部,转眼拎了一套内衣出来,乐滋滋地说:“他怕冷,穿多了又担心人家笑话,所以给他买了保暖内衣。”说这话时,这个小女人一脸的幸福状。这难道就是我要同情的“缺少爱情的婚姻”?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不少已婚男女大发感叹,说什么婚姻生活亲情多于爱情,爱情难觅踪迹之类的沮丧话。果真如此吗?其实,仔细想来,婚姻中的亲情又何尝不是爱情的延续和升华,天冷时为你及时放置床头的冬衣,迟归时餐桌旁的静静守候,感冒时为你冲的一杯板兰根等等,这些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裹着亲情的外衣,其内却浸润着浓浓的爱情。只不过这些“爱情”被岁月长河洗去了原有的光亮,远不如热恋时的激情和浪漫。她朴实得犹如一件过了时的羽绒服,不花哨,不时尚,却可以温暖你整个冬天。

亲情婚姻是爱情婚姻的升级版。在这个版本的婚姻生活里,丈夫对妻子少了恋人的猜疑和妒忌,更多的是哥哥对妹妹的疼爱与宽容,甚至是如父亲般对亲人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义务;妻子对丈夫少了恋人的任性和刁蛮,更多的是妹妹对兄长的体贴与关爱,甚至是如母亲般对儿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那些成天叫嚷着“爱情逝去”的已婚男女,除了少数人是为自己的婚外情寻找美丽托词以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惑,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婚姻中的亲情少了正确的认识和体会,误将亲情婚姻当做爱情的“坟墓”。说什么“众里寻她”,何必呢?瞧,爱情正将自己裹在用千丝万缕亲情织就的厚厚衣裙里,始终不离不弃地徘徊于你的身旁,等着你“蓦然回首”时的深情拥抱。

没有人能靠点心活下去

在我眼里,女人都是鲜花,男人则是泥土,鲜花怎么能离开泥土而活?所以,当“一朵鲜花”打电话给我时,我瞟了一眼正在厨房忙活的妻:“今晚不行,家里有客人……好,改天请你吃饭!”妻端了一盘红油大虾放在餐桌上,对我说:“还算你有良心,肯留在家里吃晚饭,帮我把那盘炒猪蹄端过来。”

当初和妻结婚,最让我心动的不是她的美貌,也不是她的厨艺,而是她的聪明劲儿。5年多,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妻不但晋升了会计部主管,更把这个家操持得温馨舒适,还“顺便”为我的公司介绍了几个股东。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很多烦心事不能和妻说——自己的老公凡事都请教,很容易让人看不上吧?我开始上网,和陌生女子聊天、见面、吃饭。如果恰好对方是个漂亮女人,我们会谈一场似是而非的恋爱。

我还算大方,会送点儿女人喜欢的礼物,但从不一掷千金。我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们:“我结婚了,我很在乎我的老婆。”她们却说我很诚实,有情趣,值得交往。

去年是我这33年来最低潮的时期,因为我的疏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裁员近三分之一。即使如此,公司也不过强撑了一个月。如果公司破产,我面临的是潦倒的后半生以及巨额的债务。力挺我的,是我和妻双方的父母,妻更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她自己的全部积蓄。而那些“花朵”,这时都不见了。在妻子的努力下,有一个股东为我的公司注资,后来我和这个股东成了好哥们,谈起妻时,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你的老婆很聪明,对你又好,你要好好珍惜啊。”

我知道他说这话的意思,妻就好像平时吃的家常便饭,“花朵”则是西餐厅里精致的甜点。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80%的胃口依靠家常便饭,20%则要靠西餐甜点,但终究没有人能靠吃甜点活下去。

支招亲情是熊掌,爱情是另一只熊掌

如果说婚姻是一只熊掌,那么夫妻间的爱情是一条不能兼得的鱼吗?不,夫妻间的爱情是另一只熊掌。如果说,婚姻是一条高速公路,爱情就是这条道路上的加油站,让两个人的生活快速地驶向甜蜜。

A加油站:示弱

作用:增强男人的保护欲

价格:较低

男人都喜欢女人“小鸟依人”,而不仅仅是身材上的娇小玲珑,更多的是女人遇到困难时愿意向自己求救。虽然你们结婚了,就算女人不开口,男人也会奋力地保护家庭。但如果女人不费什么力气开口“央求”一下,男人会觉得你一点儿都离不开他——感情上,他更不会因为每天生活在一起而忽略了你。

B加油站:体贴

作用:增强男人的责任感

价格:中等

温柔是女人与生俱来的爱情武器,就算在婚姻中也不例外。男人都有孩子气的一面,需要女人去体贴,去照顾。如果男人在外面应酬喝多了,回到家里,女人不但不照顾,反而破口大骂——再爱你的男人,都会觉得心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可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要发挥自己的魅力才会给婚姻注入爱情的动力。

C加油站:共鸣

作用:增强男人的交流欲

价格:中等

男人最怕找话题,特别是整天对着自己的老婆说烦心事,怕老婆比自己还烦,还觉得自己没能耐,说开心事,又担心老婆胡思乱想。所以,男人越来越沉默。既然如此,做老婆的,就主动和老公共鸣吧。喜之所喜,怒之所怒,忧之所忧。有了共鸣,男人才会更想和你交流。有了交流,还怕他和别的女人来一次逢场作戏的爱情?

D加油站:崇拜

作用:增强男人的自信

价格:中等偏高

对男人的崇拜,可不是在嘴上说一说那么简单。最初级的是要夸奖男人,更高级一点儿自然需要女人在内心树立“我老公最棒”的信念。就算偶尔男人做的事情不够漂亮,女人还是要力挺,而不是在人前装模作样,回家后大叫:“你怎么这么没能耐,你看人家某某某!”

E加油站:包容

作用:增强男人的活力

价格:较高

想彻底俘获男人的爱情,让他的心一辈子都不再为别的女人而激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一点儿母性的能量爱护他、包容他,让他觉得你的身边永远很温暖,就算精疲力竭你也会给他力量。就好像《圣斗士星矢》里面演的一样:雅典娜不光要会让圣斗士们为她拼命,更要赐予他们力量。

七嘴八舌◎亲情给老婆,爱情给了谁?

满园茉莉(女):林凤娇实在让人佩服,她相夫教子、任劳任怨,为成龙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大好年华,而同样身为女人的我,看了成龙的“坦言”。心里很为林凤娇难受。假如成龙和林凤娇只有亲情,那他的爱情给了谁?是不是和他拍戏的女明星?只要是漂亮女明星,就会使他产生爱情?成龙,你是在为男人的喜新厌旧作代言。说什么没有爱情只有亲情是男女情感的最高境界?我真害怕我的爱情有朝一日变成这样。爱情亲情我都要,可以吗?

◎亲情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凤凰网友(男):按照理论,爱情的保鲜期只有32个月,成龙说得对,当初是有爱情的,过了这么多年,爱情已经转化为亲情了,这是婚姻的最高境界。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对爱情和亲情就会有不同的感触,亲情等于相爱双方完全理解和默契,比爱情还要有分量。

◎亲情比爱情更长久

深蓝(女):夫妻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的确很难保持当初的激情,但那种细水长流的亲密感还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亲情。个人觉得这种亲情比爱情更长久,而且有些女人很明白亲情和爱情在男人心日中的位置,所以她们才能做到“不计较”。身边有位朋友的老公就很花心,我们都心知肚明,甚至看见她都会替她难过,有天她却意外地告诉我,说其实她都知道,但她更知道她和老公的亲情无人可以替代,他再花心也总会回到她身边。我想,林凤娇这样的女人,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才坚守住婚姻的吧。

◎夫妻间应爱情亲情兼备

卓越(男):很多人都叫成龙“大哥”,在更多人看来是影视展现的英雄人物,至于在现实生活中的他,我想,属于他的爱情时代早已远去,或许他一直在后悔曾经,但此时的他已无力改变什么,才用亲情挡道。夫妻间的情感本应是两者兼备的,经营不善便是两不像,于是成为所谓的“有亲情没爱情”。而林凤娇的生活,除了她自己,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和体会呢?

◎这样的“亲情”,是风流的台阶

苏锦衣(女):如果一个没有风流史的男人说这句话,我不至于这么反感,但成大哥的花心人所周知,小龙女就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谈什么对老婆是“亲情”。分明是为过去的风流找台阶。成大哥擅长讲“实话”,说什么“犯了男人容易犯的错误”,对这种男人,林凤娇的大度没有给他教训,反倒长了他的威风。就像那英对高峰,你对他越好,他越拿你不当回事。建议成大哥改天和高峰出去喝一杯,互相说说心得。还建议女人们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否则一旦累死了,就有别的女人花你的钱,住你的房,哄你的老公,还打你的孩子。

◎不稀罕没有血缘男人的亲情

网易网友(女):我认为婚姻和亲情完全是两回事,到目前为止我的婚姻还没有超越爱情变成伟大的亲情,无法判断这句话的真伪。但如果让我选,我才不稀罕那种亲情。亲情容易让人麻木,只有在割断时才知疼痛。我从来不缺亲情,甚至大多数人亲情都很富足,一出生就有父母的爱,亲人的爱,我不相信还会有一个没血缘的男人对我的亲情能胜过父母。

冷眼相潘以沫不意味着爱情消失

成龙和林风娇,在港台娱乐圈里是一对夫妻中的夫妻:郎有名、女有貌。成龙大名天下皆知,林凤娇之美世人皆晓。这样的一对“龙凤配”,实在无法不令人赞叹。

不过,成龙大哥并不刻意去描摹世人眼中的完满,面对媒体,他语出惊人:“我和林凤娇早已没有爱情。只是一种亲情……”

第一次听到成龙这句话,是在几年前,当时,这句话硬生生地激起了不少观众的目瞪口呆:怎么可能?!成龙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美的太太,这样美满的家庭,这个男人未免也太不知足了吧?

当然,我相信成龙这话百分之百真诚,也佩服成龙百分之百的勇气。细看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有成龙这样想法的男人女人比比皆是,但面对旁人的眼光,他们会拥紧了彼此,笑着说:我们相爱一生一世!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十足的谎话。毕竟,人人都已经明了:爱情是一分钟之内产生的化学反应,它所能够维持的时间限度仅仅一年而已。世上敢于为恋人牺牲的男女,多是还没有走出“爱情有效期”的热恋男女。而随着时问的推移,爱的温度也越来越低。

于是,看透了爱情的人不免“参禅了悟”:作为女人,如果你希望一个男人爱你一生,那是幻想,如果你要求一个男人宠你一世,那是奢求。当婚姻中的爱情转化为亲情,人人都该学着以亲人的心态接受伴侣的亲情!

但是,你也要明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描述婚姻最动人的一句话。手,有时候是爱情的重要象征。拉着情人的手,心在跳,手在抖,好像回到了十八九。于是,你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爱情,拉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于是,你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亲情。

就像是成龙握着林凤娇的手,就像千千万万男人握着自己老婆的手,会说:“我和太太没有爱情只有亲情。”

当然,如果你身边的这双手有一天突然离你而去,你会心疼、会不知所措,皆因身边这双“手”早已经长到了你的生命里。

这也是爱情,但不是热恋时的激情,也许没了惊心动魄的灵魂激荡,但多了相濡以沫的生死与共。

这不是爱。又是什么?相濡以沫不代表爱情消失,只不过是爱情换了套衣服,夫妻换了份心态。

虽然看起来不太相似了,但是,当有一天你真的失去。你就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爱情。

接受式教学 篇4

小学接受式音乐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直接将新知识呈现给学生, 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完成新知识的讲解, 是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客观性基础之上的。新型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放在了首要位置。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 对于接受式教育也带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接受式音乐教育变得更加易于理解,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起来, 打破了以往接受式教育的形式, 学生都比较乐于主动去学习新知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变得更加轻松, 使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信息技术下接受式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1. 示范模仿教学。

“制定教学目标→有目的的练习→自主学习→知识迁移”是示范模仿教学的主要顺序。示范模仿教学对于器乐教学和技巧训练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训练歌唱技巧的时候, 教师想教授大家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茉莉花》, 以往教师只是简单的重复演唱, 现在借助多媒体通过网络视频来给学生讲授,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多种版本的演唱方法, 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 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也会得到较好的提升。示范模仿教学需要教师认真的钻研教学内容, 挑选最佳的部分来进行讲授, 借助多媒体来做好示范模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模仿教学, 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 他们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锻炼。

2. 情境体验式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体验情境教学→知识的总结与迁移”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主要顺序。该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依托, 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音乐欣赏课在情景体验式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视觉和听觉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学生会比较容易的进入到学习状态里。例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 浙江粤剧唱腔和奏鸣式是这首曲目的主要旋律, 整个曲段包括了三个部分, 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小学生要想理解这样的理论会比较的困难, 然而在多媒体情境教学模式下, 教师可以借助影音视频给学生完整的展现该曲段的背景, 这样学生就会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 教师在知识传授的时候加深精神主旨的延伸, 教师可以把整个音乐结构讲授给学生, 这样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加深了对知识的把握, 使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面得到了比较开阔的延伸。

3. 积极性和鉴赏性教学。

音乐欣赏隶属于能动审美的范畴,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所有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时都融入了许多真实的故事和情感。过去音乐教学的时候, 教学媒介比较的单一, 教师只能是枯燥的讲解, 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如今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引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与音乐基础思想理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常是经过音乐鉴赏实现的,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音乐鉴赏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先决条件。例如在学习《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船夫工作的情境, 学生将他们看到的画面和音乐的旋律结合在一起, 比较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主旋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就会快速的融合到音乐里, 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体会, 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4. 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实现互相合作, 从而使学习目标得以实现, 小组的总学习成绩是获取奖励的衡量标准。该教学方法将课程目标作为主导, 将小组成员的互动学习当作根本出发点, 小组成绩是衡量的标准,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例如在学习《牧童短笛》的时候, 教师可以分多个小组查阅作者的有关知识, 看哪个小组掌握的全面。课后, 师生还可以继续借助网络开展交流讨论。

5. 开放式教学。

在设置现代艺术课程的时候, 多门类艺术的融合取代了以往的单一分科教学, 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当作主要的教学目标。开放式教学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第一, 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角色得到转换;第二, 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导者, 而是学习知识的指引者, 学生是实现主动学习的关键构造者, 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知识。网络信息和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时候, 学生只要将“黄河大合唱”或者是“洗星海”进行搜索一下就会有上百条相关链接, 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生还可以观看和欣赏不同风格演绎版本, 这样可以实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预期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不断的冲击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对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他们一定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的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将教学方法实现最大化的提升,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为今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的直观和易于被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模式, 并辅以多媒体技术。基于此, 本文对接受式小学音乐教育在信息技术视阈下的情况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接受式,小学音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接受式教学 篇5

阿斯卡成功引入企业ERP系统,为客户与员工提供优质的业务环境。阿斯卡立足汽车售后市场的长远发展,寻求整体性解决方案。

时下许多车主对汽车保养知识缺乏和对保养方式不了解,难以得到最适合自己爱车的高性价比保养方案,汽车保养缺少针对性。不同的品牌、车型、发动机型号,不同的行驶路况和公里数,都需要不同的保养配套方案。

阿斯卡全程顾问式个性化汽车服务,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个性化系统服务,让每一位车主都能成为汽车保养专家,实现“自己懂保养,省钱又放心”,为您的爱车提供终身的高性价比综合保养服务。

什么是全程顾问式汽车深度养护机构。登录http://www.asKa020.com或http://www.askaonline.com,简单填写车辆使用调查表之后,免费成为阿斯卡会员,随后便会收到阿斯卡汽车养护专家专门为您的爱车“量身定做”的《汽车保养手册》,不仅包含了最适合您爱车的保养方案,还包括了30万公里内不同行驶里程数的保养方案,而且整体价格比市面上的保养费用低得多。

追求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平衡 篇6

一、建构积极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则更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我们要建构积极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即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并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自己的能力。

建构积极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作出准确的理解和深刻的剖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系统地告知学生。以《背影》教学为例。如果任凭学生自行探究,就会出现有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父亲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这种脱离文本的牛角尖性质疑的现象。大部分课堂则是围绕“父亲如同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孩子”进行教学。教师如果能深入把握教材的话,就能感受到本篇文章真正打动读者的有两个亮点:(1)被感动到流下了眼泪;(2)当父亲回头,儿子唯恐被父亲看到,赶紧把眼泪擦干。这是一种偷偷地被感动,不让父亲知道的秘密感动。在这样的亲子之爱里,有着亲子矛盾:相爱,又不相沟通。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一层,才能真正把历史的经典和当代的家庭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唤醒学生的体验,重新领悟“爱得越深,矛盾越激烈”的日常经验。而这个层次的理解,显然不是学生的探究所能达到的,只有依靠教师的教,而且是系统化的教,才能把学生带到智慧的上层,才能让学生眼界大开,领悟文中的深刻内涵。

其次,要求教师的讲授具有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所谓科学性、逻辑性,是指教师的讲授要概念准确,持论公允,论据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基础。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基本的文言词汇、特殊用法、特殊句式一定要讲透,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在对文章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在进行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诵读体悟”,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宁静淡泊等等。在进行现代文讲授时,可适当穿插写作技巧的训练。课堂不仅要追求诗意,也要追求科学、逻辑。在讲授时,教师不忘时时问自己一句:这样的安排、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方法有道理吗?

二、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式学习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和生成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般说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目的性是指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而提出。教学目标是设计提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是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新异性是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能动性,使问题具有吸引学生的力量,让问题真正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位教师在讲授《道士塔》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探究一个课题“王圆箓简史”。这样的探究问题是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有关王圆箓的资料几乎无法查证。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则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探究:“1.为何王道士这样的人竟然当上了莫高窟的掌门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斯坦因的文化远征?3.作者在文中对道士塔这一文化现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具有难度梯度,顾及了生态个体的差异,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而且问题设计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文本感悟的牵引力,从而避免了探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课堂也会因学生思维的碰撞而厚重。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怀疑被美国社会科学之父默顿称为“科学活动中最可贵的精神气质”。只有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才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精神主要表现为:不盲从权威,敢于对权威、教材、编者、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说明,敢于自己主动探究未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注释部分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师说》中“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师”字,人教版的注释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苏教版的解释是“以道为师”,两者孰对孰错?“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到底是作“互相”讲,还是作“偏指一方”讲?“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中的“抱子”究竟是“抱着孩子”,还是当“婴儿”讲?这些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让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字词的含义,比较前人解释的恰当性,让学生明白教材也有错误出现。而对于很多权威的解释,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比如,对《劝学》一文的理解,教参认为本文是一篇讲授学习意义、态度、方法的文章。但如果我们重新阅读《劝学》全文,就可以发现“礼”是荀子论述的核心,学习只是“礼”的建设的基本途径。如果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去看,我们会对《劝学》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只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和善于质疑,敢于超越书本和教师,才能真正获得并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把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对文本的体验和认知,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议语文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54.

[2]陈武超.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2008(9):56.

[3]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4]胡明道.“合作学习”教学理念及策略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2008(5):71.

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初探 篇7

其实, 《课标》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 并不反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而是不赞成“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 本人认为一味否定接受式学习, 视探究式学习为万灵之方, 或在探究式学习课堂出现不尽人意情况之时就主张回到从前的老路上去的做法, 都是行不通的。将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结合, 以传授指导学生, 以探究挖掘学生潜能, 才是语文教学的正确之路。

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式学习不可或缺

1. 文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接受

《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肩负着对教材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承任务,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文本, 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 课堂上透彻准确地传授, 正确地引导, 使学生在品味、领悟的基础上得到美和道德的熏陶, 从而使他们的审美与修养得到提升。

有学者认为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语文教学中, 编者一相情愿创作了答案, 用僵化的公式禁锢了学生的大脑, 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对经典的解读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积累的结果, 它们和经典作品一样是厚重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传承, 教师不能盲目以学生不充分、有时是不科学的探究取代人类文化积累的结晶, 更不可轻率推翻一种文本的核心价值解读, 大胆质疑还需小心求证, 否则只能误导学生。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固然可能多元, 但由于学识、阅历、投入的精力有限等等因素未必能做到见仁见智,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珍视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但对学生背离文本和编者的核心价值观的结论也应及时予以纠正。

2.阅读趣味的培养需要接受

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 教师要“以培养‘发现的眼光’为主要目标”, 所以语文教师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趣味的任务。

如何阅读, 首先是静下心来, 以审美的心态品读文本。朱光潜先生在其名篇《咬文嚼字》里说:“在文学,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情感还没有凝练。”又说:“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 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一切探究都应在品读文本之后, 而缺乏社会阅历和阅读积累的学生, 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

如果教师在尚未引领学生深入品味和领悟作品之前就匆匆设问让学生讨论探究、发表宏论, 这种架空的探究, 必然或蜻蜓点水、或空洞无物、或偏离背离文本, 使讨论探究流于热闹的形式。如有教师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整节课只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读课文, 然后就让学生以“生命的价值”和“母爱”为话题展开讨论, 讨论的结果可想而知;还有教师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而是一味作拓展探究, 如教授《鸿门宴》却丢开课本, 引导学生讨论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形象, 又由项羽《垓下歌》中虞姬的自刎让学生就中国古代妇女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展开辩论, 经典的课文成了随意揉捏的泥团。这种悬浮于文本之上, 甚至丢弃文本的探究, 收获又在哪里?致使学生不会整体感知文本从而割裂文本断章取义。无效的探究可以休矣!

综上, 本人认为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语文教学不可少, 而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应在教师传授, 学生准确把握了文本的原始含义之后。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 要以学生充分研读文本为基础, 没有对文本的细致准确的品读,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习势在必行

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的是核心价值观与高尚的阅读品味, 而教师则应把拓展的长空、反思的余地留给学生去探究。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就主张语文课上, 教师“不要把问题讲满, 有意留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补充。”要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起来” (见苏子琦对刘川鄂访谈录《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审美人格》, 《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师版) 》2008年第2期) 。美国坦普尔大学名誉教授梅尔·希尔伯曼 (Mel Silberman) 在说到自主式学习时指出:“光是听, 我会忘记;光是听和看, 我会记得一点点;听看并用, 提问或与别人讨论, 我开始明白;通过听、看、讨论、实践, 我可以多点知识和技能;只有亲自教别人的时候, 自己才真正拥有学问。”从这一角度看, 教师的讲授无论怎样深刻、精彩, 都仅仅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真正的落实还在于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所以《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因为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做了深入研读基础上进行的, 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脱离、偏离、背弃文本核心思想的无效探究。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并不一定特别强调结果的正确性, 而是突出学习的过程。布鲁纳说过, 所谓知识, 是过程不是结果。研究性学习虽然需要学习结果, 但要注重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会类似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一种情感, 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学会学习, 也许学生最终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多大价值, 但有价值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品质的培养, 逐步培养和提高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动手能力和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3]探究的过程, 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那些认为探究学习只适合重点学校高素质学生的观点是荒谬的。有了对文本的准确把握, 探究其实水到渠成, 学生心中有话, 就会不说不快。由于中学生具有好新求异的特点, 教师应创设尽量多样的既为学生喜爱又适合文本探究的活动形式展开民主教学, 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充分自我体验, 感悟情感、感悟道德, 从而达到对情感、心灵、人格、精神的一种自我建构。

但又有些教师担心, 探究式学习会不会是用一些人的更大牺牲来换取一些人的进步?自主研究的艰苦和研究时所产生的茫然无助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对学生研究的结果怎样把握评价的尺度?探究学习是否有教学效果?等等。

探究式学习如何操作才能发挥其优势, 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呢?我的探索和实践是, 在学生接受式学习进行过程中及完成基础上, 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将全班按自愿方式分成六组, 每组六人左右, 推选一名组长, 以便于合作探究, 具体如下:

1.贯穿课文讲授的研讨活动

教师讲授过程中的问题讨论是一种最方便使用的探究方法, 讨论有收束式的,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为何要突出林黛玉的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窦娥冤》的主人公窦娥‘冤’在何处?”“《雷雨》中的周朴园爱侍萍吗?”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普遍认识应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答案的指向性很强。讨论探究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度走进作品;讨论有开放式的, 如“《故都的秋》中悲凉体现在何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给了你哪些启发?你还有新的见解吗?”“你认为程砚秋根据《窦娥冤》改编的《六月雪》好不好, 说明理由。”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应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 充分拓展思路, 勇于提出不同见解。

形式多样的辩论也是一种能快速激发学生思维并为学生喜爱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辩论也有收束式与开放式之分, 如讲授《窦娥冤》时辩论“窦娥是/不是弱者”, 学习了《师说》后辩论“师必须/不必贤于弟子”。辩题的指向性都很明确, 辩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充分挖掘出正反两端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研读了《小狗包弟》后辩论“巴金必须/不必自责”, 熟背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与荀子的《劝学》, 了解了两位思想家关于人性的不同观点后辩论“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 辩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 便于学生作充分的个性化拓展。辩论的形式也可多样, 可一对一作几个回合的小辩论, 可小组间辩论, 可全班男女生集体辩论, 也可进行专场的辩论会。对辩论中学生的表现可作鼓励性表扬, 可作课堂分数登记, 可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可以学校名义授奖等等。

随着对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入, 课堂活动的形式会更加丰富多彩, 如课堂游戏、角色朗诵、答记者问、课后随笔、虚拟法庭等等,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生活有多丰富, 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就有多丰富。有了探究前的接受垫底, 多样的探究形式就不会成为花哨的外衣。

2. 巩固单元教学的表演创作

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秦训刚说:“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的教育方式是审美、移情、感悟和隐形的启迪”, “小说的讲解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欣赏, 或者说帮助学生更加‘情绪化’”, “喜怒哀乐之后, 是想象和联想, 是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见秦训刚《转变小说教学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和研究 (教师版) 》2008年第5期) 。表演是最直接的移情方式, 它能最大限度唤起学生的喜怒哀乐之情。对于戏剧单元和情节性强的小说、传记单元, 指导学生将文本改编成课堂剧表演, 是一种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 像人教版高中《语文》 (1) 第二单元 (篇目为传记《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 《语文》 (3) 第一单元 (篇目为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 《语文》 (4) 第一单元 (篇目为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 等, 都适合指导学生作课堂剧表演。本人的操作方法是:

(1) 以抽签方式定出每组表演篇目。

(2) 组长负责落实每个组员任务。

(3) 第一节课:指导各组排练。每组在教室各占一角排演, 教师巡回指导。

(4) 第二、三节课:学生汇报表演。在教室或利用学校有舞台的场地进行。

评价。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方法是, 由教师根据全班表演总体水平制定四个等级的分数段,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 以投票方式选出前三名, 与其它三个落选组一起形成四个等级, 给予打分, 另设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各一名给予满分的奖励。其它如诗词单元可根据学生的语文程度和兴趣特点适时开展诗词朗诵、格律诗创作, 新闻报告文学单元可进行采访写作, 演讲辞单元可进行演讲比赛等等。

3. 拓展教材内容的课题研究

《课标》倡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他人的成果, 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语文教学中的课题研究, 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好方法。

但课题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却不易把握, 一些教师的做法是选出某类或某篇课文让学生作课题研究, 仿佛课题研究是语文教学之外的第六只手指, 不能自如活动。如有教师选择《离骚》组织学生课题研究, 参考课题有“试论屈原对李白的影响”、“屈原自沉对中国文人的影响”、“《诗经》与《楚辞》抒情方式之比较”、“屈子思想与儒道两家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文化”等等, 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看出, 任何一个课题, 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不要说一位高中生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做, 就是一位资深的高中语文教师, 不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研究, 也是难以完成的;而且全班都只就某一篇或某一类课文作课题, 学生的选择性大受局限, 探究兴趣就会打大折扣;还有这些课题已相当专业, 一般教师也很难指导和掌控。这样的课题研究本人认为很难普及, 也很难持续。其实课题研究应该也完全能够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完美嫁接。

《课标》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 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课题研究不是要撇开其它学习方式, 另搞一套, 而是对接受、感悟、讨论、质疑等等的深化和拓展, 经典是不厌百回读的。对于针对语文教材的课题研究, 本人的理念是课题研究要面向整本教材, 要在充分研读文本、和讨论交流基础上进行, 要将课题研究贯穿学期始终。本人的课题研究设计是:

(1) 开学第一周, 要求学生通览语文教材所有阅读篇章, 选出最喜欢的课文准备作课题研究。

(2) 教师开设网上博客, 就搜集、整理资料等方面与学生作互动交流。

(3) 学生整理与所选课文相关的资料, 每周以读书笔记形式上交。

(4) 第一节课:指导学生在各自小组通过个人阐述、组员帮助定出研究课题。

(5) 第二节课:指导学生就课题写成的小论文在小组内交流。

(6) 第三、四节课:成果展示, 组长向全班汇报本组课题研究情况, 小组优秀者1-2名将自己论文主要内容做成PPT在班级交流。

评价:为了鼓励合作, 鞭策先进, 带动后进, 也为了方便操作, 打分既要落实到个人, 又不宜过于细化, 所以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 依照组长汇报和优秀代表交流情况给各组打分

此种课题研究方法也可用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J]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师版) , 2008, 112, 2009, 12.

[3]赵丰平.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从这里起步[C].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10.

接受式教学 篇8

一、接受式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1. 接受式学习的含义

接受式学习是被教育界所认可的传统学习方式, 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掌握现成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下,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不需要自己动手实践就能获得知识的传承, 缩短知识的积累和传递的时间。

2. 初中语文采取接受式学习的优点

接受式学习统治了中国教育几千年的历史, 是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尽管许多人批评接受式教学的缺点, 但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 接受式教学促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学知识。语文教学按这种方式容易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安排就可以学到系统的语文知识, 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 接受式教学培养学生基础能力。语文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 这些基础能力对于接受新知识具有很大的作用。第三, 接受式教学具有积累知识的作用。中国的语文知识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接受式学习把各种语文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系统化和简约化, 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 学生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让知识的积累更加快速。

3. 初中语文采取接受式学习的缺点

首先, 接受式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 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 接受式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 在某些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还存在困难。其次, 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不需要自己动脑和动手求证教师的授课内容, 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最后, 接受式学习造成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在这种学习方式下, 教师是语文课堂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 学生一板一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通过语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上也是来去匆匆。师生在课堂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 缺乏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

二、探究式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1. 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具有探索和研究的含义。探究式学习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 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 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 涉及预测、假设、信息筛选、思考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 并将探究进程以一定方式进行表述, 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或交流。”可见, 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探究的内容并不是确定的, 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畏权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 初中语文采取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首先,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受到关注和重视, 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比接受式学习有较大的提高。其次, 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摒弃造就书呆子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等作为教育目标。第三, 探究式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初中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 还没有形成定势, 这时也是创造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强行灌输语文知识, 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 错过提升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探究式教学恰好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初中语文采取探究式教学的缺点

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所有语文课堂都适用, 并且探索研究的周期较长, 获得知识的时间也大大延长。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如果语文知识储备不足, 也不易开展探究学习。同时, 探究式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也限制了探究式学习的普遍推广。

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整合方式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问题式探究, 指学生与学生合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讨论, 主要分为如下四个步骤:第一,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并在这个情景下提出疑问;第二, 教师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分组情况合理分配问题;第三, 展开讨论, 直至各小组得出结论;第四, 总结评价。二是研究式探究, 指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展开研究, 最后向教师提交研究过程和结果, 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探究方式首先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 资料获取的渠道包括图书馆、报纸、杂志、网络等, 资料类型包括影音、文字、图片等。在研究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学生都独立负责一项任务, 最后到小组汇总、筛选, 由小组合作完成PPT文件或展示项目。这种探究方式要首先确立小组合作的分工和流程, 教师要加强检查督促, 最后合理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 多以鼓励为主,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效整合是语文课堂的一大创新, 需要广大教师、学生积极探索, 总结宝贵经验,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素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华章, 2011 (29) .

接受式教学 篇9

一、接受式音乐治疗概述

接受式音乐治疗隶属于音乐治疗范畴, 它是指引导个体聆听音乐, 或者采用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 使他们对美好的音乐产生反应, 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力量和共鸣, 以有效治疗心理疾病, 缓解他们的日常压力, 实现情绪调节和身心和谐发展。医学院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 可选取合适的歌曲作品让学生聆听, 以该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音乐中得到身心的放松。通过聆听美妙的音乐产生各种体验, 将其与个体学生的内心连接起来, 帮助他们治愈心理问题[1]。

二、医学生学习压力表现及原因

学习压力属于心理压力范畴, 主要由沉重的课业负担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引起。高校学生处于心理成熟期, 对外部环境比较敏感, 社会经验不足, 很难实现自我情绪的有效调控。加之, 医学专业比较特殊, 需要掌握很多专业知识, 经常面对人体标本和各种疾病案例, 增加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压力, 容易出现不适应或抵触心理。当前, 很多医学院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设置仍以理论知识和应试教育为主, 课程专业性不强, 加之, 实践课程相对较少, 学生很难掌握相关医学知识, 故而在专业课学习中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针对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这些压力, 采取接受式音乐治疗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实现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目标。

三、接受式音乐治疗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的作用

音乐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它超越了语言, 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简单。接受式音乐治疗能够引导被治疗者欣赏音乐, 并在该过程中使其通过节奏和旋律等, 对大脑的整体功能进行有效疏导。医学生的日常课业负担比较重, 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多, 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思维活跃度, 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学习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接受式音乐治疗,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焦虑, 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医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 应用接受式音乐治疗, 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日常学习及研究中, 便于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2]。

四、接受式音乐治疗在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具体应用

音乐疗法可借助不同的音乐活动及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消除, 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避免各种心理问题, 使医学院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具备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接受式治疗是音乐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它主要用以心理压力缓解, 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一) 应用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

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应用该种方法, 治疗者能够对医学院学生进行语言引导, 向学生播放音乐, 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 对破碎的音乐结构和简单的韵律进行幻想, 在该过程中, 治疗师对他们加以引导, 想象出美好的内容,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缓和放松。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医学生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以正确的身心状态应对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二) 应用半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对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有效调节

医学生大多为90后, 处于特殊的心理期和年龄期, 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也很容易被外界不良环境刺激, 从而导致情绪失常或各种心理问题。半指导性音乐想象主要是应用积极美好的音乐对医学生进行疏导。但是, 该过程中治疗者不对学生的想象内容和意象进行引导和干扰, 只是通过语言干预,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对自我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改善, 缓解医学生的学习压力, 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三) 通过歌曲讨论, 克服医学生心理障碍

医学生日常学习压力比较大, 主要是因为学科难度大, 专业性强。该专业需要与各种患者和疾病打交道, 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但是,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或不善交际等。应用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 能够帮助医学生克服人际沟通方面的障碍,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专业课学习中。治疗者可以应用团队治疗方法, 安排学生对所聆听的歌曲进行讨论, 使他们在该过程中不断培养沟通及交际能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开放的沟通环境中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 缓解日常学习压力。学生通过对歌曲或音乐进行讨论, 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并通过该种方式不断接收和传达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步克服心理障碍, 达到良好的专业学习效果[3]。

五、结语

接受式音乐治疗已被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畴。它是音乐治疗中的主要内容, 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日常课业负担比较重, 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 被治疗者通过聆听美妙的音乐, 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有效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及问题,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医学专业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摘要: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接受式音乐治疗是音乐疗法中的一种, 它能够通过音乐治疗, 有效缓解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 帮助他们治疗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对医学生学习压力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接受式音乐疗法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关键词:接受式音乐治疗,医学生,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宋雪, 贾汝聪, 等.接受式音乐治疗对缓解医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04) :84-86.

[2]覃雄, 赵宣亮, 等.接受式音乐疗法对医学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05) :720-721.

接受美学与对话教学摭谈 篇10

语文课程改革以来, 各种流派争奇斗艳, 各种风格异彩纷呈, 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以前狭隘片面的应试教学观已经被取代, 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把一篇篇充满人文情蕴的课文拆解成所谓的字词句, 不再单纯地面向阅读材料, 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为目的。但随之而来的阅读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不少人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 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个过程, 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 以写作为归宿。此种课堂排除了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孤立地品味语言, 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仓促地将“读”带过, “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这种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诚然, 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 但是, 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 阅读教学也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我们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 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 理论依据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 是以德国美学家姚斯、伊瑟尔为代表构建的一种关于文学阅读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 作家完成的文本并非作品, 只是一堆印刷符号, 就其自身而言, 并不具有任何意义, 它只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具有不确定性。文本成为作品必须有读者的介入, 才能具有意义。读者通过阅读, 填补文本许多不确定性的“意义空白”, 把作品的结构组织起来, 从而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失, 这时文本才具有了意义, 变成作品。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 它是文本与读者相互“对话”的产物。读者并非被动地反应, 而是主动地参与, 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审美观点及情趣等方面的差异, 因而对一部作品的解读也是不尽相同的, 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文学作品, 因此,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倡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 借鉴和引入接受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 这无疑将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 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 古已有之。中国孔子的“启发式”、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最早的对话形式。只是在现代教育中, 对话教学渐渐被教师讲授所取代, 学生由对话的主体变为受众。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 教学即对话, 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当然, 教学中的对话与生活中的对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生活中的对话是随意性的, 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那么, 教学中的对话则应该是教育性的, 是有一定情境的、必须讲究效率的。这种对话, 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倾听和诉说, 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汇, 是思想对思想的碰撞, 是感情对感情的激发, 是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在新理念下开展对话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

(1) 注重差异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 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一样, 有独立的人格, 有自由意志, 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有作为“人”的话语权, 应该对文本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教师要尊重差异, 要提倡多角度的阅读, 有创意的阅读, 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 不断有所发现, 读出新意。以前, 教师只是作品意义的解析者、权威意见的传声筒、思想道德的训导师,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主见、没有个性。而新课程理念中体现的语文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阅读, 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 对课文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思想的火花遏止住, 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敢于把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 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 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 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 在那个大家熟知的教学案例中, “冰融化了变成什么?”答案就不再囿于“水”, “春天”不再是错误的回答, 而是最富个性的答案。

(2) 注重流动

传统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 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能量”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 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哪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 他们常常是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 久而久之, 这些学生就会形成班级中的一种话语霸权, 而且其他学生会习以为常, 只当听众看客。这样一来, 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因此, 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积极思考起来。我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举手发言, 而是随意点名与轮流发言相结合, 我在课堂里来回走动, 走到哪, 就让哪个学生发言, 以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现均衡发展。

(3) 注重分享

在平等的对话中, 师生之间那种传授与被传授、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被解构, 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在建构。教师不再是金口玉言, 不再是权威真理的代言人。在对话教学中, 形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 可以是质疑答疑, 可以是小组讨论, 可以是“百家讲坛”, 总之, 教师要千方百计在课上课下为学生提供对话的平台, 彼此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与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

这种对话, 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 彼此敞开心扉, 少些约束, 多些自由;少些注入, 多些沟通;少些否定, 多些呵护;少些伪装, 多些真实;真诚肯定对方、赏识对方、接纳对方。以心灵拥抱心灵, 用激情点燃激情,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

(4) 注重改变

对话教学意味着对话主体间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 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意味着一种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敞开”和“接纳”。通过对话, 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 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 也同时在教。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来发展合作精神, 实现自我超越, 一个课堂教学的新格局得以形成。例如, 特级教师程红兵在教学《雨霖铃》一课中, 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成为课堂的主角, 超越了传统的教师占据课堂主角的形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教师自我放逐, 而是教师的作用退居幕后, 课前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 课后给学生以具体的点评。

对话教学不仅是“信息的流动”, 不仅是“分享”, 其意义还在于, 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造一个更大的认识空间, 创造出一些前所未见的新思想新行为。这个“新”的意义并非专指对课文文本的看法, 它可能是由对话本身自然生发出来的新观点、新思想, 让学生更关注于问题背后, 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有效生成。

4.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对话教学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素养, 完善学生的人格,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话教学, 在革除传统阅读教学弊端的同时, 也不免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这正说明,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我们语文教师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王文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上一篇:亲子互动下一篇:耐心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