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教学

2024-07-21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精选12篇)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 篇1

关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提出音乐中心说, 有人提出舞蹈中心说等等。其实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是独立的, 就高校舞蹈教学而言, 其同样需要音乐、美学、文学等学科的支持和协助。对于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笔者认为他们是相互融合的, 彼此相通的。

最早的舞蹈一般都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的, 随着舞蹈的发展,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舞蹈使得音乐可视化, 音乐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度, 音乐可以使舞蹈从无声变为有声, 舞蹈可以使音乐从无形转换为有形。

一、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1. 舞蹈与音乐在节奏上的联系。

舞蹈与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将音乐的节奏更加具体化。例如, 我国的民间舞蹈, 往往都是载歌载舞, 节拍规整, 节奏明快。这些民间舞蹈之所以可以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着共同的节奏。再如, 历代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着劳动号子。在许多舞曲中, 节奏的表现尤为重要, 例如, 舞曲《小路》《奈何》中, 舞步的进退、长短、顿挫以及力度都取决于音乐的节奏。同是4/4节拍, 新疆舞常运用的是切分音的, 朝鲜舞运用的是带附点的, 这在舞蹈节奏表现上也有所不同。同是手臂的舞动, 但是新疆舞着重表现手和臂的柔, 运用“绕、捧、摊”等手法, 而朝鲜舞则注重力度, 用“柳手”和臂圆润地甩动。

在舞蹈编创上, 舞蹈更加离不开音乐的节奏, 舞蹈家要反复听音乐, 熟悉音乐节奏、音乐点, 从而理解音乐的意境和情感, 激发创作的灵感, 不断修改舞蹈动作, 以到达与音乐完美的契合。

2. 舞蹈与音乐在旋律上的联系。

旋律使得各种音乐元素形成统一体, 使音乐获得真正的“灵魂”, 同样, 旋律使舞蹈的各个动作形成组合达到艺术风格的统一。舞蹈与音乐在旋律上的联系就在于舞蹈的旋律是音乐旋律的具体内容。例如, 体育课中活力四射的韵律操, 蒙古舞中铿锵有力的马步舞旋律动作, 傣族舞中轻柔优雅的孔雀舞旋律动作。也许最让大家难以忘却的就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画卷》舞蹈, 舞蹈演员用肢体完美的配合演绎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 其中的每个动作都与音乐中悠扬的旋律完美结合。

舞蹈与音乐除了在节奏、旋律上的联系外, 还在段落安排、组合逻辑、美学抒情以及思维逻辑上有所联系, 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二、音乐与舞蹈的互相作用

1. 音乐需要舞蹈的表现。

音乐是时间、听觉的艺术, 音乐往往需要舞蹈将其内涵表现出来。舞蹈用重复、变化、展开等手法表现出音乐的重复和主题, 烘托出音乐的主题。例如, 舞蹈《路灯下》, 舞蹈演员的每一次爆发性、跳跃性的动作和呐喊都衬托出音乐的高潮点, 让观众的情绪随之牵动, 达到视觉、听觉全方位的效果。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 将自己的肢体语言化着音符表现在观众眼前。再如, 福金编创的芭蕾舞《天鹅之死》, 舞蹈演员运用饱含情感的双臂、面部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天鹅在垂死前奋力求生的情境。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手臂颤抖、脚尖离地的碎步漂浮、低垂的头部和面部表情以及整个身躯都表现出一副痛苦挣扎的感受, 都烘托出梦幻如诉的音乐。

2.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

音乐有着渗透人心的特点, 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 可以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曾经有位舞蹈家说过他在扮演舞蹈中角色之前都是以音乐为“起点”, 让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内心的感情, 并且他还说过, 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同样, 我们还是以舞蹈《路灯下》为例, 舞蹈中利用纯音乐中穿插电影原声的人物对白激发情感。运用电影《谁说我不在乎》的人物原音激发演员与观众的情感, 使得他们很快进入舞蹈情节中, 体会那种即将失去温馨家庭与父母关爱的心情。舞蹈演员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感情将自己幻化为故事中的小女孩更真实、动人地演绎出舞蹈的精髓, 观众也在通过视觉欣赏的同时, 从听觉方面感受舞蹈中酸楚的情感, 将舞蹈由“无声”变为“有声”。再如, 舞蹈剧《好大的风》中, 用音乐模拟刮风的效果, 把观众带入故事氛围中。同样在剧中, 利用唢呐的演奏将舞蹈推向高潮。

音乐与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才能提升对舞蹈作品的演绎。然而, 目前高校舞蹈专业的音乐课时却十分有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采用纯生理训练, 而是要加强学生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深化学生对舞蹈乃至音乐艺术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雷娟娟.舞蹈编创中音乐的运用策略[J].魅力中国.2008 (21)

[2]汤凌.浅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07 (01)

[3]孙玲.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原因所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01)

[4]张琨琨.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 篇2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我国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校要重视舞蹈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理论方面在不断的创新,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事实上,过分强调技术难度的舞蹈教学评价标准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舞蹈的审美标准逐渐回归到艺术本身的特质中来,开始注重舞蹈的美感和思想性,也开始注重舞蹈的表现力。

一、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一)艺术表现力是衡量舞蹈演员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众在评判一个舞蹈演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不是看其是不是能够完成一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而是要看这个舞蹈演员是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我们以前苏联著名舞蹈艺术家巴普洛娃为例,她所塑造的白天鹅这个艺术形象深入人心,至今受到很多人的模仿和追捧,主要的原因就是巴普洛娃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给观众很深的震撼,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演员的舞蹈动作就像文字一样,一篇好的文字要透露出精神,不能随意的堆砌。舞蹈动作是舞蹈的语言,不能简单的把动作当做肢体在空间的简单的摆设和舞动,这样只能称作是肢体运动,而不能称作是语言,舞蹈动作要成为语言就需要具备很强的表达性,这就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二)艺术表现力是传达舞蹈作品精神内涵的保障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舞蹈作品的优秀与否,一项主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传达出精神内涵。一个同样的作品让不同的舞蹈演员来演绎,就可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好的舞蹈演员能够发挥出舞蹈作品的内在精神,否则舞蹈作品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编织的层面之上。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要具备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就需要具备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所以,跳舞者的根本动作和反应速度以及相应的协调性是衡量舞蹈水平的重要前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舞感,就要有扎实的舞蹈方面的基础,全身的动作都要高度的敏感,还要有很强的协调性。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要重点注意改善髋关节、踝关节、胸椎关节和肩带的柔韧性,因为这些部位柔韧度的高低关系着表演动作是否到位,身体能否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动作是否显得自然大方,也决定了舞蹈者是不是具有良好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舞蹈表演作为一个演绎类的实践项目,对于动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很高的身体协调能力。所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把握好大脑神经的协调机能,加上自身的平衡机能,还有本体感受能力,训练的时候能够清晰的感知身体各环节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有一定的运动节奏,包括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运动感知觉能力,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要注意舞蹈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赋予动作强烈的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艺术表现力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他们进行自主师学习,结合教师的指导能形成一个连续整体。比如,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模仿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模仿他们所理解的民族民间舞蹈,让他们说出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找出他们所认为的舞蹈节奏。积极估计学生自己去体验这些舞蹈的感觉,让他们用学过的舞蹈知识进行舞蹈的改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而教师采用自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相互结合,三人一组甚至自己独立的进行舞蹈的编排工作,把自己的意识与创作在音乐的律动和舞蹈的律动中变现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对于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积极的提问和猜测,发挥想象力,按照不同的线索去找寻问题的答案。事实上,舞蹈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不同。这是一门肢体训练加上情感表现的课程,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情感的发挥,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辅助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舞蹈的感染力,恰当的增添学生的情感,把对音乐的理解和肢体的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保持舞蹈学习的激情,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是进行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针对舞蹈学生上的问题与老师探讨。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点加强学习和训练,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

(三)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舞蹈想象力是进行舞蹈创造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提高表演者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好的激发表演者的表演激情,强化其艺术表现力。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随着舞蹈教学模式的变化,对舞蹈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舞蹈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完成从肢体训练向内心情感感悟的升华,这条教学创新之路,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原型就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都是在生活的土壤中产生的,舞蹈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再现生活。在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利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看到牵牛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滴滴答答的军号,看到淅淅沥沥的春雨,就能联想到即将破土而出的小嫩芽等等。通过这些的联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作品中的形象跟自己的情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演绎的舞蹈更具有表现力。

(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

新时期舞蹈教学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他们认真看待自身的情感世界。特别是90后进入校门之后,面对颇多争议,要正确看待这些充满朝气的艺术人才。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用优美的旋律来消除学生的拘束心理,让他们变得平静,减少大起大落的心理负面情绪。这是舞蹈教学对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除舞蹈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音乐鉴赏,古典哲学,社会学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来增加对舞蹈这门学科的认识。舞蹈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艺术评价能力,把舞蹈与其他人文学科结合转化为自身的综合感受能力,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其他学科,比如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好的作品,帮助他们分析作品,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结论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意义

一、体育舞蹈的概念及特点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结合的产物,属于体育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也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体育舞蹈有很多具体的舞种,比如华尔兹、探戈、伦巴、牛仔舞等。这些舞种均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舞曲。

体育舞蹈是由文艺范畴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因此除了竞技性的特点之外还有艺术性的特点。具体而言,体育舞蹈有四大特点。(1)规范性体育舞蹈是完整的舞蹈系统,具有技术的规范性,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严格的要求。(2)艺术性体育舞蹈在表演過程中,融入音乐的成分,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对于服装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视角。因而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3)竞技性体育舞蹈从单纯的社交舞蹈逐步演化为竞技性运动,很多国际赛事从体育舞蹈的动作舒展程度、与音乐的融合程度以及动作的标准与否等角度进行评分。(4)生理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锻炼价值不言而喻。体育舞蹈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项很好的运动。

二、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必要性

在我国,目前很多体育类院校均设有体育舞蹈这一专业,主要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综合类院校大多将体育舞蹈设为选修课供学生们学习。由于体育舞蹈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舞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舒展舞者的感情;在清扬的舞步中,挥发美的韵律……欣赏优美的体育舞蹈无疑是一种陶冶情操、感受美的过程。另外,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在选择合适的舞曲,在选择与之搭配的服装的时候,均能无形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其次,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校园文化是进行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体育舞蹈有着社交性、艺术性、运动性等诸多优点,对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体育舞蹈对于学生的形体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拥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含胸驼背现象。体育舞蹈对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整套动作的和谐性,就必须动作舒展、身体语言优美。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塑造了学生的形体。

三、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要点

1.重视节奏感培养。体育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旋律、节奏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启发大学生做动作时的表现力,对增加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舞蹈要借助的是音乐的节奏,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律动,而节奏又是律动的基础,离开了节奏,韵律的动作就荡然无存了。节奏起着一种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抑扬顿挫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应把节奏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2.基本动作训练。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形体训练实际上是一种解放身体的训练,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是肩、腰、胸部的练习,可以通过扶把,蹋腰压肩、俯地拉肩、以弹腰、下腰、甩肩等来解决。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形体训练外,我们尤其要注重脚背的绷直,延伸下肢的感觉,对初学者进行那种双肩平正、下沉、提颈、双目平视、收腹、挺胸的静立式训练。练就一个气宇轩昂的直立姿势,要在动作训练过程中,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姿势。

3.培养发展学生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的舞者,充其量是舞蹈的“机器”,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是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高校学生一般情况下,文化功底较为深厚。在教授舞蹈的同时,不忘文化修养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了解各舞种的风格,文化背景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大学体育课开设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高校舞蹈教学初探 篇4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 教师的权威不容置疑, 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严重阻碍了当前舞蹈教学的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舞蹈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 转变师生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 师生之间友好地进行交流合作, 且这种交流合作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教师走下了代表权威的讲台, 由领导者、组织者转变为了指导者与引导者, 与学生成为了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了新的课堂格局, 有利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舞蹈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 更愿意进行舞蹈学习。

二、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高校舞蹈教师, 我们不仅要进行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成为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教师。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培养出复合性的人才。所以, 对高校舞蹈教师要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培训, 鼓励和支持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教学观摩, 为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和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 不断拓展其知识面, 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训练技能, 使其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三、主抓训练和乐感,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1. 强化学生的肢体训练和律动训练。

具备标准的舞蹈动作是强化舞蹈表演的前提, 试问若没有好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力, 又怎么能取得好的表演效果呢?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 特别是肢体训练和律动训练。在肢体训练中, 我们尤其要注重脚背的绷直, 延伸下肢的感觉, 帮助学生练就一个气宇轩昂的直立姿势, 要在动作训练过程中, 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姿势, 与此同时, 还应进行根据节奏的快慢、强弱、肢体在空间不同方面和高度形成的各种不同速度、幅度、力度、流畅度组成的律动训练, 如轻滑、雀跃、顿促、雄壮的各类舞步, 富有变幻的、优美多姿的手臂动作以及挺拔、灵巧、有力的腿部动作等, 使学生在这些仰俯屈伸、起伏跌宕, 刚柔相济、舒疾交融的律动中, 掌握人体多种表现力,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表现功底。

2. 培养乐感。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 舞者通常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用富有情感的舞蹈动作去感染、触动观众的心灵, 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这里音乐就起到了帮助舞者理解舞蹈作品、渲染舞蹈氛围的作用。如果舞者没有乐感, 不能很好地理解伴奏音乐内涵的情感, 不能做到音乐为舞蹈服务, 仅用标准的动作来进行舞蹈表演, 就会降低舞蹈表演效果, 而这种苍白无力的动作, 也就不可能触动观众的心灵。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轻缓、急切等不同的节奏, 赋予舞蹈动作以情感, 更好地表现舞蹈, 让舞蹈艺术富有生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舞蹈教学手段也应该趋于现代化,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如, 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 或者播放录像来介绍各地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使学生对舞蹈的文化背景和内在的文化意蕴有更详细的了解, 从而在学习和表演时能够赋予舞蹈本身应有的灵魂和生命, 真正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另外,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现代化设备, 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舞蹈作品, 分析舞蹈动作和技术要点, 进而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和技能。在舞蹈实习课上, 一般学生表演的怎么样都是由教师来进行点评, 而学生自己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工作和表情。如果将摄像设备应用到课堂上, 学生就可以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并及时进行改进,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改革专业管理模式, 优化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的舞蹈整体素质

1. 改革专业管理模式。

针对理论课程线形排课、实践性课程集中训练的特点, 教学执行计划打破常规的排课方式, 实行在保证完成计划学时的前提下教学日历动态执行的方法。同时, 教学管理“严”字当头, 实行上课和“看课”并举, 严格遵守并执行教学纪律。通过严格管理和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整体素质。

2. 改革考核方式。

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整体素质。改革后应该把理论和实践作为同等重要的来进行考核, 因此, 理论和实践、平时成绩和临场发挥都将是考核的主要内容。从而真正体现出考试的作用。

六、重视实践教学, 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

实践是舞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必须贯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加强舞蹈编导训练, 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 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的具体举措有很多, 如“模拟教学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 仿照真实情境, 创设人为情境, 把教室模拟成“剧场”, 把讲台模拟为“舞台”, 让学生扮演成各种舞蹈人物或舞蹈形象 (动物、植物、器物等) , 其他学生扮演成“观众”, 进行“模拟演出”。可以独舞、双人舞或群舞, “舞蹈演员”与“观众”可以定期互相转换。实际上, 这种“模拟教学”就是真正的实践教学的一次准备、一次“预演”或“彩排”。

此外, 还可组织学生观摩各类舞蹈演出, 参加各种舞蹈表演的实践活动, 如各种舞会、及各级各类舞蹈比赛活动。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 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 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准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 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自发成立舞蹈团、艺术工作室等。扩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进而达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2]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 (04) .

高校舞蹈教学策略与改进措施论文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成为众口多谈的热点,而在大学教学中,艺术教育也就备受关注。舞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向。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而是把最高水准的舞蹈拿出来让人们学习;它们强调的不是舞蹈的技术含量,应该做到何种程度,而是重在培养人们的自身素质、观念与气质;它是面对全民的艺术理念。

一、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在教育对象上不足,受众面积过小;第二,在舞蹈课程的安排上,并不能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相联系;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它过于强调老师的口头传授与模仿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过于重视自身所学的科目,忽视了一些相关联科目的横向学习,这些方面会严重影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育素养培养的路径

浅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篇6

摘 要 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具有体育和娱乐双重特点,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娱乐身心,所以这项年轻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各高校学生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本文就如何让高校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舞蹈,浅谈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舞蹈教学

1997年,体育舞蹈这一科目正式被列入了我国高校体育院系的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学校重视程度等原因,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教研水平提高的非常缓慢。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体育舞蹈之所以能够被列入高校的体育课程,并迅速发展起来,具有其必然性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高等教育突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培养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而言,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从而制约了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然而,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舞蹈具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可以让同学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多掌握一种手段,并且,可以和舞伴更有默契的配合。体育舞蹈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增加交流机会、提高活动能力、扩大社会交际范围的需要。

(二)能有效抵制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所选择的工作或者学习是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但是很多人都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单位等等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失落、压抑等负面情绪,如果无法得以及时的疏导,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疾病。而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而选择喜欢的舞曲的音乐。如果练习者心理抑郁,可以选择欢快的桑巴、恰恰音乐,从而刺激神经中枢,让人逐步兴奋起来;相反,如果练习者本身就处于亢奋或者焦虑的状态,那么就可以选择优雅的伦巴音乐,从而安抚其亢奋不安的情绪。

(三)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

体育舞蹈的美无须赘述,它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到这种美,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排各种舞蹈动作,从而创造表现美的机会或者是舞台,再将这种美通过各种形式传播给自己周围的人,从而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各大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一)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基础更是参差不齐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是带着新鲜感来选择的,通过考前培训班的学习,基本功不足,专业素养方面也很有限,科班出身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教学难度较大,进度缓慢。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新兴科目,各个舞种的起源和发展是与起源地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的,只有深入了解其文化才能抓住其风格特点。虽然现在高校内基本都有一名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在进行技术指导,但是,理论课基本都是由老教授来教授的,他们所教授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由体操方向过渡到体育舞蹈的。由于缺少权威而统一的理论体系,因而只能借鉴其他专业,这也必然影响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设施方面不健全

要想上好体育舞蹈课,最前提的条件就是一定要有健全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在教授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时,教学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上课师生的心情和情绪,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体育舞蹈的教授首要的就是需要舞池,现在,各大高校已经相继设立了独立的体育舞蹈馆,但是馆内的设施却是各不相同,就拿地板来说,有的学校是胶皮地板,有的是木地板,还有的甚至是瓷砖。再拿音响来说,有的学校是手拉式的流动音响,有的是专业的调音台。仅这两项在对人才的造就培养过程之中就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为了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通过媒体和大众,加大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舞蹈的魅力,投入到体育舞蹈的学习和锻炼中,整体提高体育舞蹈爱好者的水平。

(二)领导应该重视,加大投资力度

高校领导应该在体育舞蹈教学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好的教学设施可以让师生更好的融入在体育舞蹈的氛围中,心情愉悦,自然就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课程目标也能够很好的实现。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各高校内,高校之间应该多进行沟通和业务交流,还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教师、教授的交换学习,展开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吸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参考其他高校的教材,从而选择更好的、更有利于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更符合本校体育舞蹈学生实情,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论

体育舞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现代社会去的手段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共同努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育舞蹈、热爱体育舞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广忠,梁宝君.体育舞蹈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72-73.

高校舞蹈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对策

高校舞蹈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意义重大。了解当前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准确把握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 推动高校舞蹈艺术教学创新发展, 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一) 教学模式单一、过时, 学生缺乏兴趣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各方面的改进, 但是由于舞蹈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彻底和根本上的改观, 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导致舞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缺乏趣味性, 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舞蹈教学手段也始终笼罩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 缺乏新意, 致使学生感觉舞蹈课很难熬, 一些学生不但对于自己专业的知识学习没有兴趣, 甚至会对舞蹈课产生厌倦心理。而且传统的舞蹈教学重视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感觉自己是教师和课堂的附属品, 始终感受不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性, 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

(二) 重技能轻理论, 师资匮乏

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从舞蹈中专学校、艺校、艺术类职业学校毕业的, 也有少部分是普通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点是文化基础薄弱, 在多年的舞蹈训练中养成一种共识, 对舞蹈专业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视, 而对舞蹈理论课的学习却表现出轻视的态度。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这些学生在多年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已经把对文化课的学习放在了舞蹈技能训练之后, 即使在进入高校后, 这些学生依然对舞蹈理论学习和考试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此外, 有些高等院校的舞蹈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师资匮乏, 舞蹈专业教师的缺少和硬件设施的不完备, 直接导致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难以顺利实现, 这种不科学的教学导致舞蹈专业的学生很难达到达到应有的水平,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 课程体系不规范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课程体系欠规范, 要么粗枝大叶, 要么过精过细, 导致学生要么一知半解, 要么吃不透, 消化不良。而且, 近年来, 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 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是新开设的, 由于开设时间短, 不能建立适应本院校发展水平的完善的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导致舞蹈教学秩序不规范, 或者不重视舞蹈理论, 或者是舞蹈理论课直接由舞蹈技能课教师、音乐教师、艺术方面的理论教师担任。而且这些学校的舞蹈专业也一般是照搬其他高校同专业的教学方式, 或者直接沿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 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简单的播放DVD影像资料, 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舞蹈理论知识, 完全展现不出舞蹈课应有的开放性特点和作用, 严重影响高校舞蹈教学质量。

二、高校舞蹈教学对策

(一)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兴趣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应当是灵活多样的,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能重视舞蹈理论的学习, 能够实现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结合。然而,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中的很多艺术形象是通过人体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的, 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是很难达到实效的。如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 舞蹈教师通过语言是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舞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的同时, 加深对舞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舞蹈教师也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推行交互式教学法,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训练, 既要注重传授动作的规范性, 也要重视讲解感情表达与动作间的关联性, 以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完善硬件设施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提升自身文化和艺术修养, 以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来感染和启发学生, 实现学生舞蹈能力的有效提高。舞蹈教师要改进和创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要用现代舞蹈教学的创作灵感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进行全面的包装。舞蹈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 切忌用传统的观念不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创造力, 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调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硬件设施也要逐步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技能有机结合的科学教学, 才能更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舞蹈素养。

(三) 规范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课程开设种类过多过细会让学生感觉无从选择, 所以舞蹈专业的课程应以此专业课程为主, 将舞蹈专业课程规范后设为学生的必修课,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 同时, 教师也要结合艺术素质教育目标开设一些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艺术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一些刚开设不久的高等院校舞蹈专业, 其课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舞蹈专业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校, 学生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合的, 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舞蹈能力。

(四) 加强乐感的培养, 提高舞蹈感染力和表现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动作只有在音乐的衬托之下, 才能更具生命力与艺术性。音乐的风格指导、引导和控制着动作的风格;音乐的强弱变化为动作的力度与起伏创造了内在条件, 能够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唤起观者强烈的心声共鸣。而舞蹈动作的发展变化无不是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及歌词内容来体现的。所以, 舞蹈专业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要多花点心思去搜集不同的音乐, 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和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细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变化和情感变化, 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绪, 做出正确的舞蹈动作, 从而以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强弱变化, 表现出舞蹈的激情与自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 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 从而创造出优美、生动的舞蹈形象, 充分地用身体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的听觉形象与舞蹈的视觉形象合二为一, 提高舞蹈感染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 (3) .

[2]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 (4) .

[3]刘青弋.对应新世纪.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学科定位与建构[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 (1) .

[4]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2 (1) .

高校舞蹈教学初探 篇8

民族舞产生并流传于民间, 与其民俗文化、传统习俗、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相适应。在表演风格上各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民族民间舞具有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等特点。

在教学中我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组合, 在给学生分析、讲授及观看著名的民族民间舞蹈录像后, 再让学生进行训练, 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这样, 就可以为学习民族民间舞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组合中应注意:一是选择我国影响力较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组合;二是选择独具特色的、学生容易掌握的组合,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三是分析学生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通过训练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组合都有其不同的实用性与训练性。如著名维吾尔族舞蹈家阿依吐拉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动脖子下腰, 像雕塑似的, 弯下去很软, 起来时却韧性十足, 柔肩、手腕、腿等的巧妙配合与变化。常见的下肢动作有垫步、一步一抬身点颤、自由步等, 上肢动作有托帽式、提裙式、立腕横手、扶胸式等。在训练中, 要求学生把握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 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 要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还要把在国外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 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 而且亦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这样, 训练出来的学生所表演的舞蹈是丰富多彩的。

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学校教育活动中开展舞蹈教育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一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 提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特别是高欣赏美、在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上, 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 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而舞蹈课堂教学是实施舞蹈美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 考试制度在改革,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往旧的知识层面和教法上, 显然要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应该强烈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 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 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舞蹈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深厚的舞蹈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舞蹈教学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是舞蹈教师“言传身教”, 舞蹈教师通过言传和身教来教学生学习舞蹈, 学生则通过模仿舞蹈教师来学习舞蹈动作, 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综合素养的培养, 因此, 在舞蹈基本功和舞蹈组合之后的舞蹈教学中,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高校舞蹈教育应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采取举措加快舞蹈教育信息化, 改变原来沉闷而没有生机的课堂气氛, 使舞蹈教学丰富多彩, 舞蹈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有些优秀的舞蹈教师也难以一人教授和诠释的大型舞蹈作品, 可以通过多媒体得以诠释, 如:现代大型舞剧《卡门》不仅极富戏剧性地描写了剧中人物的命运, 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不羁的性格和火热的民族风情, 还采用西班牙舞蹈激情四溢的特点, 完美地将古典艺术与现代浪漫舞蹈融为一体。用弗拉门戈特有的语言与舞者的身体讲述着爱情的主题。歌舞者与吉他手在舞台上相互映衬, 达到了与观众息息相通的境界。男子的舞蹈强劲有力, 节奏清晰;女子的舞蹈婀娜多姿、极富诱惑。歌声、拍手声、踢踏舞步声、响板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形成热烈的场面!舞剧人物卡门的形象, 用弗拉门戈舞蹈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西班牙弗拉门戈舞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为学生重现经典。西班牙大型舞剧《卡门》通过多媒体完整的再现, 使舞蹈家们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充满激情的创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学、音乐、电影与舞蹈融为一体, 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在课堂上不运用多媒体是无法演绎的。

高校舞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 可以使大型的、高层次的舞蹈演出及经典的舞蹈作品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准确地理解了舞蹈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以及掌握了原来课堂上无法捕捉的舞蹈慢动作, 既省时, 又省力, 真可谓事半功倍。

四、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

1. 教师要全面示范, 全面把动作做出来, 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 它给学生的印象应当是美好的总体印象。

这样做, 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 同时, 也对老师产生尊敬喜爱的心理, 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牢固的树立起来。

2. 第二个过程要使动作逐步简化, 有时可以用手比划。

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对学生智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好处。开始是模仿, 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 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教师逐步过渡到很简化的示范时, 学生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他自己了。

舞蹈教师在施行口传身授教学法的“身授时”, 一方面要坚持舞蹈进修课, 坚持练功, 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 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 理论和文化修养。

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以深化专业建设和完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抓手, 探索建立“表演—编导—理论—设计—传播”的实践化教学体系,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同时也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的养成。高校应从各个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充分形成具有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中国特色的舞蹈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更要将文化建设落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 高校舞蹈教育课程建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有待于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地探索。高校舞蹈教育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杜国军.舞蹈教学中的创新[J];剧影月报;2011年04期.

[2].历向荣.关于高校舞蹈教学革新的探讨[J];大家;2011年15期.

[3].张丽华.舞蹈教学方法探讨《才智》.2011年16期.

[4].李曼;舞蹈教学方法探究《艺术百家》2011年第S2期

[5].陈铭舞蹈教学方法浅谈《湖南教育 (教育综合) 》2007年11期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探究 篇9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结合的产物, 属于体育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也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 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体育舞蹈有很多具体的舞种, 比如华尔兹、探戈、伦巴、牛仔舞等。这些舞种均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舞曲。

体育舞蹈是由文艺范畴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因此除了竞技性的特点之外还有艺术性的特点。具体而言, 体育舞蹈有四大特点。 (1) 规范性体育舞蹈是完整的舞蹈系统, 具有技术的规范性, 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严格的要求。 (2) 艺术性体育舞蹈在表演过程中, 融入音乐的成分, 具有很强的节奏性, 对于服装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视角。因而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3) 竞技性体育舞蹈从单纯的社交舞蹈逐步演化为竞技性运动, 很多国际赛事从体育舞蹈的动作舒展程度、与音乐的融合程度以及动作的标准与否等角度进行评分。 (4) 生理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其锻炼价值不言而喻。体育舞蹈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项很好的运动。

二、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必要性

在我国, 目前很多体育类院校均设有体育舞蹈这一专业, 主要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综合类院校大多将体育舞蹈设为选修课供学生们学习。由于体育舞蹈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舞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舒展舞者的感情;在清扬的舞步中, 挥发美的韵律……欣赏优美的体育舞蹈无疑是一种陶冶情操、感受美的过程。另外, 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舞曲, 在选择与之搭配的服装的时候, 均能无形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其次, 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校园文化是进行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体育舞蹈有着社交性、艺术性、运动性等诸多优点, 对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 体育舞蹈对于学生的形体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 学生拥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 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含胸驼背现象。体育舞蹈对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整套动作的和谐性, 就必须动作舒展、身体语言优美。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 潜移默化的塑造了学生的形体。

三、体育舞蹈课程教学要点

1. 重视节奏感培养。

体育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旋律、节奏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启发大学生做动作时的表现力, 对增加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舞蹈要借助的是音乐的节奏, 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律动, 而节奏又是律动的基础, 离开了节奏, 韵律的动作就荡然无存了。节奏起着一种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抑扬顿挫的作用。因此, 在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 应把节奏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2. 基本动作训练。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 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形体训练实际上是一种解放身体的训练, 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是肩、腰、胸部的练习, 可以通过扶把, 蹋腰压肩、俯地拉肩、以弹腰、下腰、甩肩等来解决。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形体训练外, 我们尤其要注重脚背的绷直, 延伸下肢的感觉, 对初学者进行那种双肩平正、下沉、提颈、双目平视、收腹、挺胸的静立式训练。练就一个气宇轩昂的直立姿势, 要在动作训练过程中, 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姿势。

3. 培养发展学生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的舞者, 充其

量是舞蹈的“机器”, 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 是难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高校学生一般情况下, 文化功底较为深厚。在教授舞蹈的同时, 不忘文化修养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了解各舞种的风格, 文化背景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大学体育课开设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初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 篇10

舞蹈表现力就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用心地去理解舞蹈内容和舞蹈中的内涵, 通过自己的舞蹈动作将整个舞蹈中的美和内涵表现出来。通过舞台的效果、音乐的衬托加上演员标准的演出动作, 让观众通过这种表演力来体会舞蹈所要表现的内涵。目前在一些舞蹈表演中, 一些舞蹈技巧和动作在表现方面没有问题, 但是在舞蹈的表演力和影响力方面却欠缺了一点, 因此在大学的舞蹈教学中,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当今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表现不足的体现

当前的舞蹈教学中, 学生们往往掌握了娴熟的舞蹈技术和动作, 可以十分顺利地将整个舞蹈展现给大家, 但是当观众观看完舞蹈以后, 往往总会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例如:在一些民族的舞蹈中, 虽然表演者穿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 做出该民族特有的舞蹈动作, 但是仍叫观众觉得没有民族特色可言, 这就是舞蹈的表现力缺失造成的, 连贯的舞蹈动作, 只能让观众看见舞蹈者们动作是否熟练, 如果舞蹈者没有将自己的感情通过对舞蹈的领悟, 与舞蹈动作相结合, 那么就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影响舞蹈表现力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一般指的是舞蹈者的性格、自身的气质、个人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后天因素一般指的是在舞蹈学习中,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养成的习惯。

三、如何提升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现力

1. 强化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想象能力

在大学舞蹈教学的课程中, 教师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舞蹈技巧和动作要领, 更重要的是在对理解舞蹈的内涵上加以引导,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使舞蹈的动作与舞蹈的内涵可以很好的相呼应, 可以说, 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可以体现出舞蹈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体现, 不单单是舞蹈者对于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还要加入一点点的想象力, 将自己置身于这个舞蹈中, 融入到这个氛围里面, 只有这样, 才可以将舞蹈真正的表演好。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就需要舞蹈教师在舞蹈课程中利用一些方法, 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去, 比如, 一个藏族的舞蹈, 学生们没有去过藏区, 教师就要将藏区的一些风俗通过图片、视频课件等多媒体资料, 传达给学生, 通过学生认真的学习, 幻想自己就是藏区的一名同胞, 将自己的真实的感情融入到舞蹈训练中去, 将每一个舞蹈动作与这种藏区生活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在舞蹈中展现出最完美的姿态。在了解舞蹈背景的同时, 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也是提升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舞蹈作品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教师应该在讲解时, 注意将每一个动作的特点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可以吃透每一个动作, 在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的互动, 要让学生踊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出对于舞蹈作品自己领悟的东西, 集思广益, 可以更好地将同学们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作品属于艺术作品, 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舞蹈作品中舞蹈表现力的体现, 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舞蹈作品赏析, 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学生要在欣赏过程中, 全身心的去感受这个舞蹈所带来的艺术气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去, 去感受艺术的存在, 每次欣赏课结束后, 教师要组织全体同学针对这个作品进行讨论, 各自将自己从作品中感受到的思想内涵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学会发现身边美好的东西,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对于生活的观察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 善于发现美、寻找美。这样可以为在舞蹈中提升舞蹈的表现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需要一个完美的音乐作为支撑, 音乐就是一个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 任何一个舞蹈, 如果没有音乐的衬托, 那就只能是枯燥且令人乏味的肢体动作, 所以,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 对于音乐节奏感把握很好的同学, 对于舞蹈动作的细节能够把握得更好, 其舞蹈表现力也会比其他同学表现得更好, 在表演中更能抓住观众。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舞动的配乐进行仔细的讲解, 对舞蹈高潮的重点音符要仔细讲解, 让学生们在舞蹈中加深对整体音乐的把握度, 跟上音乐的节拍, 掌握主题音乐的节奏, 再次基础上更好的体现舞蹈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 编排不同的舞蹈, 并配上不同的主题音乐, 进行小组测试, 让同学进行打分, 评比哪一组的音乐节奏掌握的最好, 对于优胜的小组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有着更好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更好的掌握, 在强化音乐节奏感的同时, 也可以加深对舞蹈的热爱。

四、结语

舞蹈艺术教学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课程,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舞蹈者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舞蹈的内涵, 强有力的舞蹈表现力, 对于一个舞蹈作品尤为重要, 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用心去表演、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的舞者, 是大学舞蹈教师的重要职责, 大学舞蹈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去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探索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舞蹈表现里的方法和途径, 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也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舞蹈人才。

摘要:当我国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中, 一些教师对舞蹈动作技术、技巧方面的培养, 使得忽视了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表现力是通过舞者对舞蹈的深刻体会,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将舞蹈的艺术内涵和已经表现出来。本文就如何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们舞蹈表现力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彭涛.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表现力[J].才智.2012 (19)

[2]降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0 (3) .

[3]公兰荚。洛毛措.影响中国舞蹈演员表现力的自身因素研究, [J].2010 (9) .

[4]秋叶.为舞蹈艺术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 2010 (12) .

如何提高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水平 篇11

一、我国现今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舞蹈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教育只在少数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

现今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一直以来,教育体制都是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美育教育一直是处于美其名曰的地位。在美育教育中,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中,舞蹈教育又被边缘化,在中小学,舞蹈老师缺编也一直是个重要问题。因此要解决舞蹈教育的普及问题,一方面要从教育体制着手,一方面要从舞蹈老师的培养方面着手。

二、我国舞蹈教育新思路探索

如何从改造与创新的思路去完善国内的舞蹈教育,使国内舞蹈教育事业日趋完善,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于舞蹈文化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2.1 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创新培养更多综合型舞蹈人才

要培养出更多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不只是体现在舞蹈技能上,而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包括了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创造性,甚至包括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各方面的知识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对高等舞蹈教育的体制与模式的创新,要摒弃原有的只重视舞蹈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培养的观念,要从教材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具体的改进,学习舞蹈种类创新,引进新的舞蹈教学种类,提高舞蹈理论、舞蹈赏析、舞蹈创造性培养的地位,重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等其他交叉学科的兴趣培养。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创新,是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观念,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第二,要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这同样对高等舞蹈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高等舞蹈教学者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教育者自身如果就是一个综合性人才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是,那么就应当在一个细分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水平,综合的高水平舞蹈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有一个质的保证,才能造就更多高水平的复合性舞蹈藝术人才。

第三,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要让学生摒弃原有学习舞蹈就是学习舞蹈技能、学习舞蹈表演的观念,要让学生自身有一个要把自己培养成综合性舞蹈人才的观念。如果教育模式创新了,教者想教,学者不想学,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还是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要解决学生意识上的问题,一方面要抓生源,一方面要抓思想灌输,两方面着手。在招生的时候就把好关,挖掘有潜力,有志向的学生,在教育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观念上有一个自己要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意识。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我们的高等舞蹈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但是我们要下这样的功夫,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2.2 在高等舞蹈教育细分领域中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要培养舞蹈教育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样要从多方面着手,要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要从高等舞蹈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舞蹈教育者、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各方面同步创新,同步改进。

首先,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要具有特色和优势。大学教育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各个学校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全国的高等院校,如果都以同样的模式去培养人才,只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各个学校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各自有特色优势的人才。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其发挥自己地理、语言优势,瞄准朝鲜民族舞蹈技能和理论优势,建设朝鲜族舞蹈表演与理论体系,培养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舞蹈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在舞蹈专业布局上进行创新,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史论各专业之间要有特色,突出专业的重点,而不是最后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各专业学的都是一样,出来的人才也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艺术院校也可以发挥自己师资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势专业。

第三,要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对舞蹈教育者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突出学校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更多在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老师。

2.3 在舞蹈教学中突出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

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舞蹈教学中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我们过去的舞蹈教学一直注重的是“灌输型教学”,如果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那么首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型教学”。毫无疑问,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舞蹈编创课不但要开设,而且要早开设,在中专教学中就开设编创课。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虽然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学舞蹈,一时要编创出有水平的舞蹈是不太可能,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训练,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起步阶段的创造性的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后续高等舞蹈教学创造性培养的连贯性。在高等舞蹈教学中,进一步增加编创课,并且在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学生编创的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舞蹈上已经有自己一定的经验与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挖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舞蹈人才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结论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专业舞蹈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与诟病,因此,如何提高我国舞蹈教育的水平,是摆在每一位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知识,为提高我国的舞蹈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全国小学、中学、中专、高校等教学机构、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为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欧建平.西方舞蹈鉴赏[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 篇12

1.舞蹈可以加强学生的身心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舞蹈是体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它是融合艺术、音乐为一身的综合艺术,是健体与美体的有效结合,通过舞蹈,人体的上下肢、腰部以及头部、手臂和腿都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并与优雅多姿的美柔和到一起。可以说,舞蹈对提高人体的协调性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在伴随着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在优美的音乐中,人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心情得到调节。总的来说,舞蹈是一副让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的良药。

2.舞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舞蹈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舞蹈教育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磨练人的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除此之外,舞蹈也是一项技能,它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学生学习舞蹈,并参加一些舞蹈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舞蹈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因此,舞蹈又对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可以说,舞蹈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高校艺术教育一般是包括在综合的高等院校中。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的模式,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的实力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从目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分析来看,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师极为短缺,因为高校教师的门槛要求首先是研究生,而很多专业优秀的舞蹈本科毕业生,是从小学毕业就学习舞蹈专业,文化知识欠缺,导致考不上研究生提前就业,而学历达不到,只好在文艺团体或其他单位就业;能够在高校教学的研究生毕业的老师,大多是舞蹈理论专业,或者本科是学习其他专业的,而研究生改舞蹈专业学习的,这些老师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所以根本不能进行舞蹈专业课程教授。所以说,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2.高校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

由于一些高校并没有对舞蹈教学给予很高的重视,在经费投入上也不高,导致一些高校的舞蹈教学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不够。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落后,远远没有达到舞蹈教学水平的要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校舞蹈教学设施的问题对提高其教学水平必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学生底子薄弱,对舞蹈的学习缺乏自信。

学生在进行高校学习舞蹈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是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也没有经历过什么舞蹈表演和比赛,甚至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差,为了能考上大学混个文凭,才选择学习舞蹈专业的。在进入高校之后,开始接触舞蹈,由于很多学生对舞蹈感到陌生,而且舞蹈的学习需要刻苦的练习、长久的磨练。因此,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舞蹈之前就会对其有些许畏惧,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会轻易地想到放弃;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没有想到要去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面对舞蹈,一些学生不愿意展现自己的美,从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出消极退缩的态度,影响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是摆在高校舞蹈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加大培养舞蹈师资力量的投入。

专业的舞蹈教师是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各高校必须重视舞蹈教师的实力和水平。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任教要求,必须要求专业舞蹈学校毕业的才能担任高校舞蹈教师,才能为学生教授舞蹈课程;另一方面,提高舞蹈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他们的教学素质,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必须招聘合格的、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人员,有效地解决舞蹈教师师资力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重视对舞蹈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

舞蹈教学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高校要充分重视舞蹈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投入,着重改善舞蹈教学的设施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打好基础。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一个舞蹈作品,不仅需要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还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需要不断的检验、不断的完善。舞蹈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会了学生某一种舞蹈,而在于教会学生成功地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重点。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要重视大众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上一篇:高密度电阻法下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