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课程

2024-05-20

舞蹈教育课程(精选12篇)

舞蹈教育课程 篇1

一、前言

所谓“童趣”, 就是指儿童舞蹈教育集中表现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焦点所体现出来的儿童审美的趣味性。童趣的灵感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趣味渴求的心理。在舞蹈教育课程中, 童趣的作用在于能挖掘学生鉴赏和审美的情趣, 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亲切感, 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二、舞蹈教育课程中童趣方面的挖掘

(一) 挖掘幼儿的内心世界。舞蹈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提取舞蹈灵感, 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 进一步理解学生内心世界。

(二) 挖掘幼儿的审美特性。幼儿学生的审美特性主要指学生的童趣性。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愉快的遨游, 任何的玩耍或游戏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乐趣。因此,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精神世界中妙不可言的想法。

(三) 挖掘幼儿的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乐趣所在, 学生的活蹦乱跳、天真无邪都与学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密切联系。教师应该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从而让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身心更加轻松愉悦。

三、舞蹈教育课程中童趣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注重开发学生的童趣意识。由于舞蹈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天赋要求比较高, 而舞蹈教育课程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舞蹈天赋的重要阶段。舞蹈教育课程的目的是挖掘学生的自我才能和舞蹈天赋, 通过开发学生的童趣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舞蹈才能。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仅要注重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 还要适时的引导和鼓励学生遇到舞蹈方面的问题时要敢于提问, 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好奇心。

在舞蹈教育课堂中, 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策略。教师在完成舞蹈动作的示范后,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请学生提出教师舞蹈动作示范存在的不足, 由于学生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与教师的想法产生偏差, 这样做法能够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 从而提升教师在舞蹈教育方面的能力。

(二)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育课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个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使学生明白舞蹈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融入以后的学校生活或游戏当中, 鼓励学生用舞蹈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由于舞蹈队幼儿的天赋要求比较高, 一部分舞蹈天赋较差的学生会对舞蹈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 利用舞蹈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消除学生负面情绪的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舞蹈教学。以往的舞蹈课程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亲自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和讲解, 但由于幼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持长久的高度集中, 所以常常出现学生开小差的现象, 不仅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乏味, 还使得有的学生对舞蹈产生厌学的心理。

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舞蹈教学, 课堂氛围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 最大程度的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舞蹈学习中, 在有限的舞蹈课堂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舞蹈教学效果。幼儿学生对图片和音乐的感兴趣程度极高,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舞蹈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有趣的舞蹈图片, 结合舞蹈动作亲自进行示范教学, 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 增强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接受程度。

(四) 通过服装或道具展现童趣。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舞蹈服装或舞蹈道具的方式增加童趣, 不仅为学生增添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还为舞蹈的选材和编排加入了更多的童趣元素。例如在舞蹈《蝴蝶飞》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手巾花表现翩翩飞舞的蝴蝶形象, 学生通过用五颜六色的手巾花在手上旋转, 忽高忽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舞蹈教育课程中融入童趣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幼儿的内心世界、挖掘幼儿的审美特性以及挖掘幼儿的肢体语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童趣意识,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并且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舞蹈教学, 通过服装或道具展现童趣, 从而到达增强舞蹈教育课程童趣性的目的。

摘要: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课程, 不仅能帮助幼儿塑造健美、协调的形体, 还能帮助幼儿塑造优雅的气质, 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以及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舞蹈教育课程的童趣方面挖掘入手, 对舞蹈教育课程中的童趣教学实施策略展开分析, 以达到增强舞蹈教育课程童趣性的目的。

关键词:舞蹈教育课程,少儿舞蹈,童趣,童趣性

参考文献

[1]程恭.幼师舞蹈编导课如何体现童趣[J].参花 (下) , 2013, 9 (04) :142-143.

[2]丁欣.幼儿舞蹈编导课如何体现童趣[J].音乐大观, 2014, 3 (02) :168-169.

[3]耿胜男.舞蹈教师如何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14 (04) :278-279.

[4]滕婧, 卢蓓红.幼儿舞蹈:别样的“美丽运动”[J].父母必读, 2010, 23 (02) :24-25.

[5]张晓明.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探究[J].吉林教育, 2010, 4 (19) :28-29.

舞蹈教育课程 篇2

内容摘要:?《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与舞蹈专业的教育不尽相同。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因而,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 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 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 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华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 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 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 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

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 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 人民出版社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 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版

⑤《人体律动美育》郑慧慧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⑥《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部分)刘沛译 载《舞蹈》20第4期

幼师启蒙舞蹈课程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师教育;启蒙舞蹈;对策

幼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接受力和模仿力在这一时期都是一个黄金阶段。目前,各舞蹈教育理论中,对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幼儿舞蹈的教育启蒙年龄,从七岁之前提前到三到五岁,由于启蒙舞蹈教育课程理论的不完善,一些幼师课程设置中,会偏重于成人舞蹈教育方式,幼师中舞蹈教师多毕业于专业的舞蹈院校,对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认识度不够,这些不足致使幼儿舞蹈教育在教授过程中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分析当下幼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幼师教育中,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合理性问题,将有利于舞蹈启蒙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促使幼师在启蒙舞蹈课程学习中受到全方位的舞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形成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促进幼儿舞蹈教育的向好发展。

一、幼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幼儿舞蹈多以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见长,它形式生动,展现幼儿活泼可爱的本性,题材丰富的幼儿舞蹈多以夸张的动作、可爱的表情、温馨的故事呈现一个舞动的世界。幼师在舞蹈教育中是中流砥柱的作用,排演一场舞蹈,幼师的感受力和领导力是幼儿群体的灵魂,幼师在排演幼儿舞蹈的时候起到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幼师是幼儿舞蹈中美的重塑者。众所周知,孩童的世界是单纯的、缤纷的,他们心灵纯洁、活泼可爱,幼儿舞蹈秉承孩童的所有特质,以一个幼师的眼光还愿孩童的快乐与幻想,舞蹈承载着美的传递和孩童对世界理解、认知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幼师教育从业者在编排舞蹈时,要以幼儿的事迹情况作为出发点,把舞蹈呈现美的特质与幼儿舞蹈的特殊性结合起来,编排出观赏性高、受幼儿认可的好舞蹈。

其次,幼师是幼儿舞蹈中的教育者。幼儿时期的孩童群体中,对世界认知的懵懂,是他们这个事情共同的属性,舞蹈艺术,作为一种人力亘古存在的展现美、表达美的形式,起源是人类最初对美的追求。幼儿时期正处于认知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身体柔软,舞蹈表达力好,而且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经过对幼儿的合理引导,她们主动的舞蹈表现力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幼师在舞蹈启蒙中,要担负起教育引路人的作用。

幼师是幼儿舞蹈启蒙中的集大成着。幼师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关于幼儿舞蹈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应用于实践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的表现力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定数,同一场舞蹈,要不同年龄、体质的幼儿表演,会收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幼师对幼儿展开的教育中,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必须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遵循舞蹈教育者基本规律,把握幼儿舞蹈教学中的特殊情形和特殊形式。

二、幼师启蒙舞蹈课程设置对策

幼师中舞蹈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从事幼儿舞蹈教师的从业人员一般分为两个类型,一類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喜爱舞蹈,一类是毕业于舞蹈艺术学校,后转行从事幼儿舞蹈教育工作。幼师启蒙舞蹈课程的设置,对这两类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类人需要通过幼师启蒙舞蹈课程的重新学习来认知舞蹈的基本原理和表现形式,另一类人深谙舞蹈之道,却对幼儿这个群体的舞蹈表现力知之甚少。因此,幼儿启蒙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兼顾这两个不同的群体,在幼儿启蒙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从实际出发,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经验的转达要实现同步并轨,幼儿启蒙舞蹈课程的设置既要有完整的理论,也要有具体的实践经验。

幼儿启蒙舞蹈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重“情”。舞蹈构思要重视故事性和游戏性。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这个处于人类生长特殊时期的个体来说,有趣的故事性舞蹈是调动幼儿参与舞蹈表演创作的良好催化剂,促使幼儿在参与舞蹈创作的过程里心情愉快、积极主动。

其二,重“神”。启蒙舞蹈教育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偏向于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精髓,好的音乐对舞蹈具有良好的带动性、促进性,选择好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够促使幼儿在音乐响起时不由于自主的手舞足蹈,好的音乐能够促使幼儿在舞蹈表演中积极调动表演情绪。在舞蹈启蒙教育中,重视舞蹈音乐的选择性教育,将有利于帮助幼师在以后工作中编排舞蹈时候,对音乐的直接把控。

其三,重“韵”。韵味感是舞蹈的灵魂,启蒙舞蹈教育中需要重视对韵味的把控。幼儿参与舞蹈创作第一步是要学会身体的感知和协调,从最简单的左立住行到合着音乐的节奏产生流动性的动作,舞蹈的韵律就在于身体与节奏的相互交融;第二步是学会身体的表达,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设置幼儿舞蹈启蒙课程时,要遵循这一特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幼师在这一步骤中起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引导幼儿身体表达以自然、合理、源于内心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三步是身体的创造力,通过前两个步骤的引导,幼儿会对舞蹈展开自我主观的想象、随心起舞,这样形成的舞蹈突破成人审美的障碍,是源自幼儿自身对美的追求和对舞蹈的演绎,有利于幼儿形成舞蹈的最初演绎思维,因为幼儿舞蹈启蒙课程中,命题即兴舞蹈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

幼儿启蒙舞蹈课程的正确设置,有利于促使幼师合理展开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促使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模仿——表演——模仿”的教学形式,本着有利于幼儿提升自我支配身体的能力和增加幼儿舞蹈学习的趣味性,逐步完善幼儿舞蹈启蒙课程的理论设置和实践经验传授,在良性的教学互助模式中,幼儿舞蹈教育将有利于幼儿对生命意义体验和对美的价值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罗曦. 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选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82-183.

[2]王印英.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J]. 学前教育研究,2012,12:50-52.

[3]于惠. 对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 大舞台,2011,02:170-171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兴大道89号任兴商务中心A101,张妹收

舞蹈教育课程 篇4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在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楚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在大致的方向上是一致的。这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差异,例如有的老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没有刻意的突出其艺术的特性,这样的舞蹈教学等同于理性教学,毫无亮点和吸引力。又比如有的老师在传授学生舞蹈知识和背景时,过于强调技能性的重要性,走的是技能技巧主义道路。

(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1. 轻视了舞蹈教学的艺术性

在舞蹈教学中,艺术性的体现应该存在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各个方面。但是现阶段在专业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形轻神”的问题,教师们只注重了舞蹈课程存在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德行教化价值。

2. 与学生现实的专业条件不契合

因为有的舞蹈教师根本没有任何的舞蹈基础就随意地开设舞蹈课程,其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本不符合现实中学生的专业条件。

(三)课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现阶段的舞蹈教学存在着严重问题,首先舞蹈教学的课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完以后根本没有学懂,另外舞蹈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带领学生们走马观花地进行舞蹈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根本连最基本的动作技能都很难做到位,更别说对于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人格的培养了。

(四)教学方式方法不当

现阶段的舞蹈教学都是“口传身教”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不停地重复着老师的示范动作。舞蹈教学的本质由创造性教学变成了模仿式教学,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浇灭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信心。

二、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

(一)摆脱传统观念,重视舞蹈课程的价值

在舞蹈的教学中,老师要深刻地意识到舞蹈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投入,对于舞蹈教师的招收也要做到择优录取,充分发挥出舞蹈教育的重要价值。

(二)弱化技能训练,强调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作用

老师在舞蹈教学之中,要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才会不断地克服重重的困难,积极乐观地去学习。

(三)契合现实需要,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并且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使学生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做好准备。

三、适用的舞蹈教学模式的“四阶段教学模式”

(一)舞蹈作品欣赏与舞蹈基础知识的传授阶段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头传授,然后结合作品欣赏,最后再集中讨论的模式,使得学生对于舞蹈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里的认识指的是感性认识。在学生们对舞蹈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通过欣赏舞蹈作品的方式,引导着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舞蹈技能的教学和模仿阶段

在这阶段教师主要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模仿中学会最基本的舞蹈技能。然后教师通过给学生们展示舞蹈作品,使得学生们获取直接的经验和认识。

(三)舞蹈作品的表现与阐释阶段

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融入到已学会的舞蹈动作中,并赋予其情感和意义。首先是要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让他们不仅懂得而且体会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第二个过程是将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融入到已学会的动作技能中。

(四)舞蹈作品的创编阶段

最后这阶段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们对于舞蹈元素的综合能力,及对于舞蹈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舞蹈教师对于学生自己编排出的作品不作出优劣的评价,因为每一个作品都有着学生们自己的理解,教师应该做的是倾听学生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教师指出其中的成功之处和需改进的地方,最后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使他们懂得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章对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提出了适合于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使舞蹈教育体系更加的完整,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领悟。

舞蹈欣赏课程总结 篇5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千手观音》

经过几个星期的学习,舞蹈欣赏这门课也终于接近了尾声。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与舞蹈毫无关联,之所以选择舞蹈鉴赏课,是想选择一些和艺术有关的课程间接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舞蹈作为一种融合了视觉和听觉的形体艺术,它综合包含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舞蹈鉴赏作为一门鉴赏课,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意识。要学会鉴赏,就应该积极参加欣赏活动,舞蹈鉴赏课就是一条好的途径。我们的舞蹈鉴赏课,可能是由于人多的缘故,导致并不能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也可能由于环境的限制,是我们不能真正的融入舞蹈的氛围之中。以致其作用不能真正的发挥。但其实如果真的用心感受的话,鉴赏课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当然在此刻,我也从一个对舞蹈欣赏的门外汉,成为一个对舞蹈稍微有点感觉站在门框子里面的人。

就先说说我对民族舞的认识吧。我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而这些民族舞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例如,我国的蒙古族舞气势磅礴,雄健有力,朴实奔放;傣族舞快速轻巧,动作细腻;藏族舞清影洒脱„„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是以能歌善舞著称,它们的舞蹈艺术,在我国的舞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民族舞不仅是一种形体艺术的欣赏,也是对我国多元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体现,充分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下面介绍一下上述7种民族舞的风格特征。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著称。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蒙古族与东方民族差异,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也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游牧民族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节奏欢快,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的艺术遗产,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自古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历代新疆各族的艺术和长期发展与演变,追求,多种和特殊风格的深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5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傣族民间舞蹈逐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6 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能歌善舞,有着多彩的舞蹈,在民间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舞蹈工作者的下,彝族舞蹈也了的和发展,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7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勤劳朴实,能歌善舞。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喜爱白鹤,把白鹤长寿、幸福的象征。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的歌舞中,便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优秀节目,在中广为传播。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至于我对舞蹈的喜爱是从具活力、激情和爆发力的街舞开始的,我以前的态度是不太多看的,除非是遇到像千手观音那样令人震撼的舞蹈,以及一些炫目的舞蹈。舞蹈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有单纯的视觉上的感受,还有在耳朵听觉上的享受。当气势磅礴的音乐和充满力量的舞蹈结合起来的时候,会有别一般的感受。虽然所欣赏的舞蹈并不多,但却都是经典之作,很值得欣赏。古人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歌德也这样告诫他的秘书:“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由此,美的眼睛需要从好的作品中历练出来。而对经典的视而不见则是最大的损失。而我对它的简单理解是:舞者是在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生命以及世界的理解,正如作家用笔来书写人生,歌者用歌声来表达感情。

就说说我对千手观音的感想吧,确实是这样的,舞蹈欣赏的不仅仅是这也聋哑姑娘们在台上的美丽,更多是对她们人生的壮美的欣赏。他们先天被夺取了对音乐欣赏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舞蹈来说,舞蹈是将形象和声音完美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没有了声音,舞蹈就像折翼的鸟儿,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东西。但是正是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给我带来了一般常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确实是让人肃然起敬。第一是强制记忆,他们抬手的位置必须的是每一步的动作都非常到位,任何一点小的差错都会造成全盘欣赏的瑕眦。但是作为一个拥有5分钟长时间节目,记住每一个动作并不是和说出来的一样的简单。所以每天的手在一个位置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生的解读。盲人们可以克服无法听见的障碍,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连正常人都几乎无法完成的作品。确实可以使人想到很多很多,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美好,但是还是不免会一点小小的问题就会抱怨,做题目做到稍微难一点的地方就希望放弃,觉得活着太累。但是和这些聋哑的演员们比起来,才知道现在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我们更需要用我们健全的体格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享受上。一群聋哑人创造了春晚收视率的奇迹。所以,我们也可以做到很多很伟大的事情,只是我们不愿意,或者是不能克服自己的一点小苦难而已。无声的世界也可以很精彩,这是千手观音告诉我们的。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很难有很多变化,但是当他们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是非常大的美的享受。张继刚说的大概就是如此的意思吧。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事物不仅仅是只看一面,全面的一看便是全新的一个结果。

还有《大梦敦煌》中莫高和月牙凄美的爱情故事,是爱情与艺术的相守,是对凄美人生的无声咏叹,是对光辉人性的顶礼膜拜,留给人无限的思考和感慨;《大河之舞》中的踢踏舞利落流畅,热情奔放,团体与个人的舞蹈,形成一场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音乐歌舞盛宴,每一幕都让人深深折服。小结

我们要做的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欣赏的角度上,更多是要参与其中,这样与身与心都是非常有益的。这次的公选课,我想我学到不仅仅是欣赏舞蹈,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以前对待问题的看法,有些东西不可以仅仅只是看看表面,还是有更多的去看本质。去多多了解,便会趣多多。我个人觉得舞蹈鉴赏课可以多安排一些现代舞的欣赏,现在的大学生性格较开放叛逆,比较喜欢动感的舞蹈,如街舞等,这可能更适合大学生的口味,上课效果可能也会更好,也能带动上课氛围。

参考文献:

舞蹈教育课程 篇6

关键词: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2-01

近些年我国许多的院校都开始了舞蹈专业进行专门的教学活动,不仅如此,更多的在我国许多的中专院校也是如此,通过舞蹈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于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变,如何适应社会、回应社会就成为我国设置舞蹈专业院校进行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以下内容中笔者就从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来阐释我国中专院校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改进的一些方面。

一、中专学校舞蹈专业发展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文化事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舞蹈事业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单就我国舞蹈专业的教学发展就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首先,我国进行舞蹈专业教学的学校日益增多,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舞蹈教学逐渐走向正规化,随着与国外相关专业的交流我国的舞蹈教学模式也在积极改变,许多的中专学校都设置了舞蹈课程,培养不同舞蹈形式的人才;其次是我国舞蹈专业的内容较为丰富,以前我国舞蹈教学过于单一或者简单,只有几种固定的形式可以教授,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舞蹈教学国际化得到了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舞蹈种类出现在了现代中专舞蹈专业教学中;最后,我国从事舞蹈教学的队伍越来越多,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重视并参与到舞蹈教学之中。

虽然我国中专学校舞蹈专业在近些年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课程内容、教课方法、人才输出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状况。

二、中专学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但是在我国许多的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充分重视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至于舞蹈专业教学的质量产生了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在我国进行舞蹈专业教学的院校有一千多所,在这些院校中,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人文特点,但是我国这么多中专舞蹈学校教学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其所应当具有的民族特点,造成我国中专学校舞蹈专业的教学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特色,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我国舞蹈专业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不便于全面提高我国舞蹈事业的竞争力。

2.中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观念有待提高。

课程设置的决定权其实在于观念,只有在观念进步的前提下,我国的舞蹈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中专学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质量存在问题,人才培养存在缺陷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观念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推动下的舞蹈专业也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社会中不同的群体需求应当有所转变,但是我国许多的学校依然坚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是循规蹈矩,很少接受和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更没有主动去学习探讨有效的课程设置方法。

3.课程设置的考核存在缺陷。

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现代化的舞蹈人才,因此要通过教学的质量来对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存在问题,就要及时的改正,但是在中专学校的舞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如此,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行教学,但教学的质量并不会对课程设置产生有效的影响,这也是我国课程设置改革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中专学校舞蹈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中专学校只有充分重视起来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的改进和思考,为我国中专学校舞蹈专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课程设置尽量体现出特色。

对于课程设置的特色问题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进行了分析,需要进一步提出的是,在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性方面可以没有过多的要求,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舞蹈种类特色,主要是通过这种特色的发展,为舞蹈专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精英化提供基础,以培养更多的、多样的现代化舞蹈人才。同时,在体现课程设置特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种特色设置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比如在综合考虑学校教师队伍、资源保障等方面综合因素后进行决定。

2.转变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的传统观念。

传统观念的转变才是我国中专学校舞蹈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中专学校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现实状况转变课程设置的观念,并根据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考察学习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理念,指导进行中专舞蹈专业进行课程设置,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3.做好课程设置质量的考核。

中专学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应当时教而有用,教有所成,所以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的内容,通过综合手段对于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评估,比如结合教学质量、人才输出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对我国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综合思考,保障教学的有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齐海:《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载《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7期,第103页。

舞蹈教育课程 篇7

一、舞蹈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

舞蹈教育专业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呢?这些课程的结构又该如何设置呢?

课程结构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 而培养目标的依据是社会需求。为了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 制定与之相符的培养目标。那么社会需要的舞蹈教育人才具体是什么样的呢?就这一问题, 我用问卷调查, 电话咨询等方法调查了50所学校, 调查内容如下:

调查对象:中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 () 幼儿园 ()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1.已开设的音乐舞蹈课程有哪些?

2.是否需要舞蹈方面的教师?

3.若需要, 还需具备其它什么样的素质能力?

发出的50份问卷, 收回36份, 其中中专6所, 高中10所, 初中8所, 小学7所, 幼儿园5所。绝大多数学校现已开设的音乐舞蹈课程只限音乐课, 有18所学校需要舞蹈方面的教师, 占总数的1/2。在这18所学校中有1/6的学校需要专业性强的舞蹈教师, 其余学校需要的是懂吹拉弹唱各方面知识的人才。由此不难看到, 中小学对舞蹈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可观的, 但是绝大多数学校需要的是综合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师范类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各方面日益社会化现代化的需求, 学历学位高, 综合素质高, 一专多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小学舞蹈教师。[1]我系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在中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演艺机构等具有舞蹈专长又具有综合艺术素质, 可以从事专项表演、编创、教学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可以看出我系提出的一专多能, 提高文化素质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符合市场需求, 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舞蹈课程要在重视舞蹈知识技能的同时, 开展多门艺术学习和鉴赏课程, 并努力在提高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上下功夫。

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原因

我系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在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对此, 我对我系首届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学时和学分做了统计和归纳。

从这样的比例可以看到, 我专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理论的重视程度, 但是开设的艺术拓展课只有音乐, 且课时数只占总课时的1.3%, 这使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难以实现, 也与社会一专多能的人才需求不符。其次, 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占总课时的8.9%, 这与本专业毕业生进入科研单位的目标相矛盾。再次, 由于普高生和艺校生进校前的文化储备不同, 在接受相同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时表现出不同的理解程度, 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

我系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仅仅是个例吗?针对这一问题, 我对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师范类院校的同专业进行调查, 下面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3]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四川师范大学舞蹈教育专业以舞蹈技能课程为主, 而与音乐相关的必修课的课时安排只有1%。与我校不同的是, 该校师范类课程只有一门学分为2的选修, 这远远不能满足准教师的知识需求。专业理论课程的缺乏, 使舞蹈教育陷入重技巧轻理论的恶性循环。

综合以上被调查院校, 笔者发现课程结构设置的问题是舞蹈教育专业在现发展阶段中普遍存在的, 其存在原因如下:

(一) 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

1979年以前, 我国的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演员为目标, 而不涉及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培养, 这种根深蒂固的以舞蹈表演为主的教育观念使教学陷入轻理论学习重技术技巧的初级状态。特别是知识储备原本不足的中等艺校生源的学生在这种教学状态下, 文化素养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 师资力量的紧缺。

舞蹈本科学历教育起步较晚, 不可避免的导致该学科硕士学历滞后, 培养高学历人才速度慢, 数量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使舞蹈理论课程如舞蹈形态学、舞蹈心理学等的开设得不到保证。

(三) 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系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将合唱、台词、国标、情景练习等作为专业必修课, 可是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 开设课程的能力等具体情况制约着教学计划的实施, 将原本完整的教学计划扼杀在摇篮中。

三、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才能有效的克服上述困难, 解决课程设置中的问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转变观念。1.转变教学设置者程式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首先, 开设艺术审美类课程。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感受力, 加强其对舞蹈作品的演绎能力, 另一方面也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其次, 针对少数艺校生源的学生, 通过增加其选修课类别与数量的途径, 督促其学习各方面基础知识, 为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2.转变教师教学中重专业性技巧性而轻理论性和师范性的观念。在给学生讲解舞蹈知识技巧的同时, 要将教学技巧与经验进行传授, 以便学生在教学中学习借鉴。3.学生要转变依赖性学习的学习观念。课前, 学生可查阅各种资料, 并进行备课和试讲, 一方面通过广泛的查阅积累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可将自己的试讲与老师进行对比, 取其所长。另外, 学生要广泛涉猎各类艺术, 了解各科知识, 努力成为专业性、师范性、综合性俱佳的舞蹈教育人才。

(二) 建设师资。

面对现今师资力量紧缺, 一些课程的开设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解决:1.提高薪资待遇, 使教师不为生活压力所困扰, 专心学习与教学。2.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 了解最新学科成果。3.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 相互学习一起完成教学任务。4.提高教师学历。通过提高学历的途径鼓励教师继续学习, 不断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三) 升华情操。

为了大众都可以受到教育, 陶行知先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 率有共同理想的青年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建立教育基地而无怨无悔。在没有高薪资、高待遇的条件下, 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将为学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以上是根据我对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认识提出的设想, 需要经历实践的打磨。我相信在舞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将越来越完善。在完善的课程结构下, 舞蹈教育专业将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摘要:为了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舞蹈教育人才, 本文通过调查, 对现今舞蹈艺术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解, 用文献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原因, 并提出转变观念、建设师资、升华情操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舞蹈教育,课程设置,高等师范类院校

参考文献

[1]张琳仙, 张志刚.舞蹈教育专业教学管理概论[M].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2]赵丽.高师舞蹈专业就业去向与策略[J].黄河之声, 2011, 16.

[3]孙亮.舞蹈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 2012, 3.

[4]徐颖.对高师类本科舞蹈教材和课程建设的思考[J].运城学院报, 2005, 6.

论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重要性 篇8

一、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舞蹈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近几年, 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高校增开了学前教育舞蹈课程, 虽然大部分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都是专业艺术院校毕业,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较高, 但很难马上找到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培养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舞蹈教学能力的课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然而很多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并不合理, 舞蹈专业知识的占有很大的比例, 忽视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舞蹈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 也是知识的传播者, 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会从事到幼儿舞蹈教育之中, 如果他们只有过硬的舞蹈知识, 而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与舞蹈传授能力, 好比“茶壶煮饺子, 有口说不出”, 这不利于学前舞蹈教育的开展。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式也是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前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 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形体课意外, 其它课程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 还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内容、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 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 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这样使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第一, 扩充教师队伍。通过增加教师的数量, 这样可以缓解其他教师的教学压力, 增加教师教学责任心。此外在招聘教师的必须要把控好招聘门槛, 保证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素养。第二, 强化师德、师风。在教师的队伍中, 也有教师缺乏责任性、出工不出力。对此, 学校可以对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让教师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奖惩措施, 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作为奖惩的标尺。第三, 改变教学观念。很多教师忽视舞蹈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否定舞蹈理论的指导价值。学校可以对教师开舞蹈理论专业上的培训, 让教师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 重视舞蹈理论课程。

2.明确教学目标

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里开设了舞蹈课程, 这说明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 有了这样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还应该明确开设舞蹈课程的目标所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学前教学的舞蹈教学是一种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方式, 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技能, 这样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利用舞蹈技能进行课堂教学, 而不是要求他们像专业艺术院校里的学生一样具备十分高超的舞蹈技能。这种特殊工作性质和教学对象, 不要求他们花费太多的时间训练舞蹈动作, 相反, 要求他们把精力放

在如何发挥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方式

舞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如果一味的理论教学, 缺乏展示, 这样就会使理论缺乏说服力。在理论讲解之后, 教师一边讲述理论知识, 一边亲自示范。通过师范, 可以向学生证明舞蹈理论内容的正确性。此外, 为了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找出几名典型代表, 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动作要领进行概括、归纳、总结,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动作的要领所在, 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增强学生美的感受, 收获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语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 要求学生在具有过硬的舞蹈专业水平的同时, 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舞蹈知识传授能力。面对严格要求,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高校应该采取循循渐进的培养方式, 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 避免揠苗助长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2]刘秀峰.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舞蹈教育课程 篇9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数量轻质量,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在全国职业教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较多的职业学校片面的扩大招生数量, 求数量不注重质量的把握, 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过程中不注重舞蹈技能的面试考核。所招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 没有舞蹈功底, 舞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近五年的学生情况统计, 有舞蹈功底的仅占5%, 而身体不协调或没有节奏感的学生却占20%, 她们对舞蹈理解力、模仿能力、身体平衡协调性、柔韧性和舞蹈创编能力相对较差, 难以达到正常的舞蹈课程学习要求。

(二) 重技能轻实际, 教师对职业特点关注不够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基本上都是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科班毕业, 具备专业的舞蹈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可是美中不足的是, 这类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前, 很少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 也没有更多机会了解研究幼儿园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 对幼教教师的职业特点关注不够, 缺乏对所培养的幼教人才的实践指导经验, 因而他们的舞蹈教学还是沿袭照搬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没能很好地依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培养学生, 这样就很难给学生针对性、实用性的指导, 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晰, 不知道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在工作中,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就难以提升。

(三) 重通用轻适用, 教材缺乏实用性、适用性

目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呈现了舞蹈课程教材滞后现象, 要么教材过于强调通用性, 内容多而杂, 要么过于强调专业性, 难度大且深。舞蹈课程教材呈现教学内容偏多, 教材的幼教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不强, 不能贴近实践适用, 脱离了幼教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幼教岗位的特殊性质。另外, 舞蹈教材的配套音像视频信息化较少, 不能满足逐步信息化的当代教学。可见, 教材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 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 重主导轻主体, 教学要求笼统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素质的参差不齐, 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 加上现有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幼儿教师技能合格证书”的要求而制定的, 教师为了完成考证内容, 使学生能通过技能合格证书的考试而顺利就业, 因而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內, 很难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程度进行分层教学, 只能以教师为主导, 笼统地完成大纲要求, 从而导致了优秀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出现。而且弱生因为舞蹈功底差, 学习舞蹈难度加大, 对舞蹈课程学习失去了信心, 久而久之, 某些学生就形成了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 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对策探究。

(一) 重视目标定位, 针对幼教岗位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和管理者。舞蹈课程目标的制定不应该片面的追求舞蹈学科的专业性, 过难、过深的舞蹈课程目标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目标定位。我个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目标应该从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岗位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 课程目标应该凸显该专业的基础性、实用性。具体而言, 恰当适用舞蹈课程目标定位为:系统地学习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基训 (古典、芭蕾、现代) 提高形体素质, 重幼儿舞蹈编创能力的训练培养以及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具备幼儿教学中所需要的体态、气质, 具备一定的舞蹈、理论修养、幼儿舞蹈编创能力, 以适应中职幼教人才岗位实际实践应用的素质能力要求。

(二) 重视教材选择, 加大校本教材建设, 以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实际需要为标准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的选用应该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殊性、培养目标、岗位要求等, 结合当下幼儿园教学管理实际需要情况, 以科学、实用、适用为原则, 合理选择、优化、使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幼教岗位实践职业能力要求, 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积极开发校本舞蹈课程教材, 弥补现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不足。总之教材的采用, 编写应以幼教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实际需要为检验标准。例如, 幼儿园每天课间都有幼儿操, 根据这样的需求, 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幼儿体态律动的节奏训练, 讲解幼儿舞蹈和幼儿操的比较, 更加贴近岗位需求。

(三) 重视教师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应该定期以见习、观摩、参与教学研究等形式深入幼儿园等幼教机构, 深入了解幼教岗位职业要求和实际需要。对自己的舞蹈课程教学做出思考审视, 切实让自己的舞蹈课程教学做到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加大实践经验的同时, 应该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学习, 学习了解学前教育及幼儿园等幼教机构最新的动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再做好教师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同时, 不但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授课能力, 而且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 给学生以专业性、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实践指导,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根据培养对象分层次教学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的秘密武器, 舞蹈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竭尽所能创造性的开展课程教学。以下根据我校11级幼教 (1) 班的情况为例说明。这个班的35位同学舞蹈方面的素质能力相差较大,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 尝试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推行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层次分组教学:A弱组;B中组;C强组;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等辅助手段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 让尖子生带动其他学生, 从而使学生整体优化性发展。教学中引导不同组别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相应调整了不同组别的舞蹈难度, 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完成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自信心, 产生表演乐趣;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分别给予客观合理的过程性评价, 这样也化解分层次教学对某些心理或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伤害。经过这两年的舞蹈教学, 各组学生学习效果都能明显提高, 甚至是基础较弱的学生都更愿意锻炼提升舞蹈表演的能力, 快乐舞蹈, 享受舞蹈的乐趣。

(五) 重视改革教学模式, 加强实训环节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 针对课程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适当的改革。从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逐步向“自学辅导式”、“探究教学”、“概念获得式”、’合作学习式”、“发现式”改革过渡, 并着重加强实训环节。可适当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时, 或是增加舞辅时间,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外的舞蹈实训中担任“小先生”, 带动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搭设平台, 创设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社团活动, 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机会, 就能共同进步。通过这些课内外的学习实训,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技能和实践能力, 为今后幼教岗位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有了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发散和想象力, 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开拓学生学习热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师, 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本校11级幼教 (1) 班的舞蹈教学中, 我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往传统模式, 引进新的理念, 教新内容前, 让学生一起讨论如舞蹈音乐, 舞蹈风格, 舞蹈的服饰等, 让她们充分发表意见, 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新舞蹈的学习中, 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分层次分组教学, 每堂课课后交流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过程性评价标准, 如我校11学前教育 (1) 班每次课后都及时给与评价, 每组都有优生, 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导致部分学生舞蹈学习困难加大, 积极性不高, 和对舞蹈课程教学“逆反”心理现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 缩小学生客观条件差距, 肯定主观的努力。让学生不但找回了对舞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还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解决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和一般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最佳水平。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喜欢跳舞, 喜欢表演”氛围, 引导不同队伍的学生互相鼓励, 寓教于乐, 激发每个学生的舞蹈乐趣, 力求锻炼学生的大胆表现, 培养了组织能力, 为之后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近年, 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面临存在问题的同时也经历着一场重大的教育改革。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一名普通教师, 探究其课程内存在问题与对策, 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发展“推波助浪”是我们的义务, 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幼教人才、回报社会是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打破传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专业性、特殊性、实际应用性的教学能力, 为培养出具备技能型、实际应用型、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的幼教岗位优秀人才而不断努力, 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危圣霞.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音乐时空.

[2]孟文琴.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三个力”.青海教育, 2013, 1.

舞蹈教育课程 篇10

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 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不同, 但归纳起来其培养总目标为:培养本专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九年义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舞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适用于九年义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人才。

(二)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职能

在这个总培养目标下, 可以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素养:

1. 在职业能力方面, 除了要求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素养, 具有良好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之外, 还要具有良好的音乐舞蹈教学能力。

2. 职业拓展能力:具有从事学校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 具有“一专多能”的表演能力, 具有音乐舞蹈节目编创能力。

(三) 职业方向和社会要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小学音乐教师 (一部分乡村教师) 为就业目标, 多以音乐的启蒙教育为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就业范围是小学及初中音乐教师, 且就业岗位多数是义务制教育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二、小学音乐课《新课标》对音乐教师舞蹈素养的要求

既然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而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小学教师, 那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现代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素质。

(一) 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其中在音乐的表现能力上还新增了综合性艺术表演, 如:1-2 年级:儿童歌舞表演;3-6 年级:儿童歌舞剧。而《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感受”、“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大致如下:

1.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1—2年级)

2. 能够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6 年级)

3.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1—2 年级)

4.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1—2 年级)

5.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1—2年级)

6.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3—6 年级)

7.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1—2年级)

8.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1—2年级)

9.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 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6年级)

这些意味着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改变了原先以唱歌、欣赏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的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师有更新、更高的要求, 并且要有一定的舞蹈素养。

(二)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素质, 能直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 并能在活动中加以引导, 那到底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舞蹈基本能力和素质呢?

1. 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的手型 (芭蕾与古典) 、脚位 ( 芭蕾与古典) 、基本舞姿的名称、舞台方位、基本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还有儿童常见的舞步的掌握。

2. 了解掌握常见民族民间舞和风格性舞蹈基本体态动律

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韵律的特点等, 如:藏、汉、傣、蒙、维、彝。外国代表性等风格性舞蹈能掌握其基本体态、手位脚位等。

3. 具备儿童歌舞创编素质

对照《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歌曲、乐曲做形体动作, 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 因此,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观察、收集、创编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素材的能力。

4. 具备舞蹈自学的素质

教师具备的舞蹈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舞蹈自学能力, 只有具备这样一种素质, 才能跟上时代对职业的要求, 才能在不断学习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提升自己的舞蹈欣赏水平, 接受最新的舞蹈科学理念。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舞蹈素养, 将来任教后就不能指导学生进行队列表演、为歌曲编舞, 也不能对学生的动作加以规范, 提高其表现力, 因此,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以下是本人在小学音乐课新课标视域下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如何提高舞蹈素养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 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

建议舞蹈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开设两学年, 共四个学期。开设舞蹈基础训练, 包括民族民间舞学习、儿童歌舞创编及自选小舞蹈学习等, 自选小舞蹈渗透在每一个学期。

(二) 教学内容方面

第1 学期: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形体训练综合。包括:基础的手型 (芭蕾与古典) 、脚位 ( 芭蕾与古典) 、基本舞姿的名称、舞台方位、基本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还有儿童常见的舞步训练, 要掌握其动作和舞蹈名称。

第2 学期:三个民族 (藏、傣、汉) 民间的小组合学习。以儿童歌舞为主要元素, 掌握这几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的特点等。

第3 学期:三个民族 (蒙, 维, 彝) 民间小舞蹈的学习。要求同上。

第4 学期:儿童歌曲 (小学音乐教材) 创编与情境模仿。要求学生结合歌曲、乐曲做形体动作, 创编同歌曲风格一致的律动或舞蹈,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创编儿童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素材的能力。在情境模仿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仿照真实情境, 创设人为情境, 让学生表演各种舞蹈人物或进行舞蹈形象 (动物、植物、器物等) 训练, 熟练运用儿童舞步。

(三) 在教学方法和拓展学习方面

1. 丰富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 除了基础的言传身教之外, 还可利用多媒体对常规教学进行“弥补”和辅助。如:通过大屏幕将所学舞蹈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再现, 使学生不但对舞蹈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丰富的感知, 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 还能促使学生对舞蹈所展现的环境、生活习俗、服饰等有具体的了解, 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并产生学习热情, 这对学生大有裨益。

2. 灵活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学科活动时间以及假期来督促学生自学相关的小舞蹈, 以弥补课时和内容上的局限, 让学生在自习课上互相观摩、互相教授、互相学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舞蹈的鉴赏力、自学能力和教学能力。

3. 舞蹈的拓展

在每学期期末考完的那节课, 和学生一起探讨先进的舞蹈理念, 也可简单地教授学生一些国外有代表性的基本舞蹈动作,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寒暑假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自学舞蹈, 参与相关专业的学习和职业证书的考试, 为毕业上岗做好充分、有益的准备。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 无论是在学时上还是课程设置上, 都处在一个较弱的地位, 因此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本文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也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舞蹈课程建设,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孙国荣, 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於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 2005 (4) .

[5]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 2009 (13) .

舞蹈教育课程 篇11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舞蹈律动

音乐作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处在七岁到十二岁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单靠听和唱是不能完全理解音乐的内涵的,而如果借助舞蹈律动辅助教学,则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优化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目标。

一、舞蹈律动和音乐的关系

舞蹈,是以音乐为背景,以人体的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艺术形式,人们通常运用舞蹈来进行形象的塑造,抒发情感。舞蹈律动,就是人们根据听到的音乐节奏而进行的肢体运动,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这种规律,包含了情感运动规律和审美规律。音乐作品的展示,通常是以演唱的形式表达。就“演唱”二字来看,包含着“演”和“唱”两个方面,所以“演”和“唱”是一个统一体,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音乐和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人中就这样描述道:“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更加有力地说明舞蹈能够对音乐进行充分的表现。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合理运用舞蹈律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和相关情感进行表达,让其更加深层次地了解音乐内涵,让音乐有更加鲜明、形象和生动的形态,能有效激发其想象力。此外,舞蹈律动能够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内容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美术等科目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条件有限等,使部分小学生对这些科目失去了兴趣,教师难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急需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探索能够利用的资源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舞蹈律动就是其中一种简便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同样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律动,跟音乐相辅相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1.舞蹈律动有助于表现音乐内容。将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在歌声中舞蹈,在舞蹈中歌唱,形成一个声音与肢体协同配合、情感表达由内而外、立体完整的“唱”与“演”结合模式。舞蹈律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小欠缺,让学生通过体验音乐的内涵,把握发音位置,提高声乐水平,帮助学生在演唱中找到自信,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改倡导的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能够在融洽的氛围中理解、欣赏和体验音乐。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在动物园里》的教学中,笔者在运用了多媒体的基础上,采用了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律动形式来进行教学。小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在音乐旋律中,模仿着小动物的动作,进行欢快的舞蹈律动,逐渐融入了音乐的境界中,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如此,就在轻松的舞蹈律动中,降低了歌曲的理解和学习难度,促进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学习音乐,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舞蹈律动有助于表现音乐情绪。音乐和舞蹈都是人类思想情感表现的产物,一种通过声音、旋律、节奏等来表现情绪,另一种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舞蹈律动融入音乐中,让学生通过动作变换,自然地投入情感,促使他们更直接地切身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进一步准确地表现作品。不同的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是有所不同的,如小学音乐课本中《大海啊,故乡》是一首曲风悠扬的抒情歌曲,饱含着创作者对大海的一片深情。歌词中的大海、故乡带给孩子遐想,美丽的大海是多情而温柔的。但另一首管弦乐《海上风暴》,这首曲子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海上的惊涛骇浪、呼啸的狂风,以及充满恐怖气息的电闪雷鸣,整首曲子体现的是气势汹涌而又紧张的气氛。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两首有关大海的歌曲来进行演示和对比,通过与学生一起设计相关的肢体造型和舞蹈律动,配以相应的或沉醉,或夸张的表情,促进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情绪。

三、舞蹈律动对育人功能的作用

教育,都有一个目的——育人。音乐旋律下的舞蹈律动,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好音乐的这种德育功能,抓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三个和尚》一课中,笔者设计的舞蹈律动表演是随机选择学生模仿三个和尚的动作,有的模仿和尚一个人挑水的动作,有的两人合作模仿两个和尚抬水喝的动作,有的三个人一起,模仿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窘态。在学生舞蹈律动的过程中,笔者及时抓住这一德育契机,问学生们:“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呢?”在音乐的旋律、舞蹈律动和富含思想内涵的环境中,学生们明白了学习、做事要勤劳和不计得失的道理,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舞蹈律动避免了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学习产生的心理倦怠现象。在欢快优美、节奏轻快的音乐声中,舞蹈律动帮助学生缓解了疲劳,减轻了学习压力,愉悦了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四、总结

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律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探索和尝试,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在舞蹈律动中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小学音乐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造,不断地实践多种教学形式,在教会学生唱歌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及表达能力,将新课改中的要求落实到音乐教学中,让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更加鲜活生动,结果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鸿舜.广东韶关地区合唱教育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2]王立红.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因素探析[J].科技信息,2011,(19).

[3]赵爽.试析伊春市友好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J].音乐生活,2011,(08).

[4]王新力.通识教育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舞蹈教育课程 篇12

一、舞蹈课程中项目化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要培养具备相应的舞蹈教学能力、表演能力和舞蹈编导能力。课程内容上,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导, 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传统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割裂了舞蹈技能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舞蹈训练就是舞蹈技能训练, 很少在课程中融合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 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不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舞蹈教学中来, 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机的进行整合, 每节课程中融入相应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内容。如:蒙族舞蹈组合的教学中, 介绍舞蹈组合后, 我们在课程中加入分组教学设计环节, 学生分析设计教学情境, 自行消化理解蒙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动作要点和主要技巧。

二、舞蹈课程中项目化教学设计

舞蹈课程的教学非常适合项目化教学方式, 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每一阶段主要的授课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舞蹈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时要有统筹规划,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制一般为三年, 除去实习期真正的授课时段有5个学期, 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规划内容, 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明确的安排, 这样才能根据合理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一节课程中, 项目教学有所侧重点, 高职第一学期, 我们主要是强化对舞蹈的基本认识, 包括基本功训练、芭蕾基础训练、身韵训练等, 舞蹈组合主要是芭蕾组合、中古古典舞身韵组合等。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我们开设民族舞课四———第五学期我们开设儿童舞蹈课程、舞蹈创编课程和舞蹈教法课程。

二、舞蹈课程中项目化教学实施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注重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 比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师在课堂中有展示有引导有评价, 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的知识技能构架,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技能和其他各项专业技能。在一节舞蹈课程中, 项目化教学内容贯穿始终, 在舞蹈课程教学的导入部分, 教师用引导性的语言来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明确细致的梳理舞蹈技能要点, 集中展示舞蹈技巧, 建立学习小组展开探究式合作学习, 介绍舞蹈组合的同时,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演示的方式找到技巧重点难点, 最终掌握舞蹈技巧。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感受老师的工作, 逐步尝试讲解舞蹈动作和技巧, 提高教学能力。这样的项目化教学, 可以增加课堂内的知识内容, 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 学生通过舞蹈技能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实践, 得到多方面锻炼, 合作学习可以减少学生对的教师的依赖, 教师在其中可以点播、强化、随机指导, 提高了教学效率。

项目化教学在舞蹈课程中实施对教师来说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 明确每一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保证其按照计划实施, 合理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能够驾驭任务化教学中的各项技能要求。项目化教学在舞蹈课程中的实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与舞蹈课程的直观性、技能训练性密切配合, 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技能, 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舞蹈技能的要求较高, 要能够完成幼儿园课程教学需要, 具备一定舞蹈教学能力、表演能力和舞蹈编导能力。按照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来确定舞蹈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技能要求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来确定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韩萍、郭磊.中国少数名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学分制下古代文学下一篇:数据结构中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