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2024-08-26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精选13篇)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幼儿舞蹈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摇篮的中职教育也在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但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沿袭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生源质量水平不一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缺乏特色、教师职业特点不明显等问题,脱离了幼儿园舞蹈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调研,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与对策探究,以期为中职幼儿舞蹈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舞蹈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日渐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幼儿教育建设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和管理者,是我们教育能否发展好的重要环节。探究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学科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职幼教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在普通高中教育热度不减的大背景下,本地生源不足加之就业困难,大部分中职院校低门槛招生,致使所招学生大多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缺乏舞蹈功底。诸如,模仿能力差、身体协调性不强、舞蹈创编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盲目扩招的同时师资补充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针对性的培养缺失与生源自身文化底蕴不足之间相互钳制,又进一步影响了中职幼儿舞蹈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配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解决生源质量问题是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水平的必要条件。

2.教学教材选用随意,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幼儿舞蹈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思路,专业的教材、教学大纲不规范,教材选用随意,教学方式上沿袭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不够均衡。教学大纲的不规范又促使教材选用上的随意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是幼儿舞蹈专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既要会跳又要会教,还要会编,但专业舞蹈课程所占课程比例较小,教师授课的随意性使学生在学制内难以达到目标要求。

3.教育缺乏特色,教师职业特点不明显

以人体动作为主要的模仿对象的舞蹈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表演风格单一,缺乏个性。同时,缺乏特色的题材教学及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从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师,要么拥有扎实的舞蹈功底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基层幼儿教育经验,要么理论知识充足,管理经验丰富,但专业舞蹈功底不扎实。要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特色,充实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二、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严把入学关,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从生源上严把入学关,择优选择有舞蹈基础、有爱心,愿意从事幼教事业的学生分类进行培养,将基础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出有技能、懂应用的综合素质型的基层教师和管理者。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基础功底。通过开设古典、芭蕾、现代等课程提高形体素质。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舞蹈编创能力,又要有超强的舞蹈表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综合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中职幼教人才岗位的实际需求。

2.推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要组建专业教改队伍,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课程分配。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编写以幼教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实际需要为标准的教材。进一步加强中职幼教舞蹈专业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动向幼教专业办学比较成熟的学校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于教材建设,采取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充实幼教舞蹈专业知识,改善传统的教训模式,创造启发式、意境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既强调循序渐进的舞蹈教学模式,又要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吸取传统沿袭式教学方法的优点,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

3.着力培养师资,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的基本能力应该常抓不懈,除了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摸索提高外,要加强观摩交流学习,进行基本功培训,并且与现代化教育方式相结合,着力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要通过学历晋升,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加强师资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鼓励教学研相结合,多管齐下整体优化教师队伍。

办好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中职教育是我们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基层启蒙教育的主力军,抓好中职幼儿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形成系统的教育还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代春洋.学前教学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6-58.[2]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2

一、编舞应从即兴舞开始

即兴舞:顾名思义, 就是此时此地随着兴致, 进行无准备舞, 条件是陌生音乐。即兴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这对于他们进入编舞状态非常重要, 它非常刺激人舞蹈的创造性。所以, 编舞应从即应舞开始。即兴舞分两种:节奏即兴和音乐即兴。

1. 节奏即兴

节奏即兴是以节奏组成一个时间, 随节奏去跳。根据节奏的轻重缓急, 分部位进行节奏练习: (1) 拍手, (2) 踩点, (3) 动作润色。节奏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 继而变化, 而身体动作也是由一开始单一部位到多部位随着节奏去跳。节奏即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对于节奏的反应能力。这个练习学生很容易接受, 也非常喜欢, 兴趣高涨。虽然学生未必能把每一个节奏都准确及时地用身体的每个部位或身体动作反映出来, 却激发和培养了他们思维反应的敏捷性。

2. 音乐即兴

音乐即兴是根据音乐做自由即兴、接触造型、双人造型、照镜子的各种练习。音乐即兴比节奏即兴更难也更深了一步。因为音乐是陌生的, 每个学生在听音乐时对于音乐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不同, 所以听到音乐是什么感觉马上就做什么动作, 全凭想象自由发挥。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完全投入到音乐的感觉与状态中。这个练习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有点“群魔乱舞”的味道, 但却能经常不经意地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尤其在做造型接触中, 人与人的接触造型、人与物的接触造型, 还有一连串的人与人的接触造型接触等, 有时会营造出一种意境。比如:追逐与向往的意境, 互相搀扶走出逆境的意境, 几个人脚脚相连、背背相靠游戏的画面, 或者是一种流线型的有高低对比、主次分明的造型等, 都让人有感而发。这些意境就是创造出来的“闪光点”, 它都源于即兴。即兴就是捕捉动机, 靠音乐对这些“闪光点”进行捕捉。老师打破定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而在不知不觉的练习当中,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的编舞能力。美国人认为“创造性是不能教给学生的”, 而我从这个练习中省悟:假如创造性不能教, 倒是可以渗透、熏陶、点化、激发。

二、进行舞蹈形象的捕捉练习

高尔基说:“艺术作品不是叙述, 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因此可以说用舞蹈形象来反映生活, 这是舞蹈的基本特征, 也是舞蹈区别于社会科学的地方。

舞蹈形象是用舞蹈语言产生的有个性的形象、形态、节律。舞蹈形象来源于生活, 并从生活中加以提炼而完成。要让学生完成一个舞蹈形象, 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是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维、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让学生编创舞蹈形象的动作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同中见异、平中见奇, 透过观察看本质, 从而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让学生做练习: (1) 动物, (2) 自然现象, (3) 人物。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一开始音乐不要太长, 1分钟左右就行。听完音乐后集体分析音乐的特点, 然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结合对生活中某一事物 (或动物:猫、鼠、兔子之类, 或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之类, 或人物:小淘气、泼妇、老奶奶等) 的仔细观察, 抓住其本质特征或心理特征, 去投入一个舞蹈形象。这个练习, 教给学生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 以舞蹈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以舞蹈动作去表演一个准确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形象。在此过程中, 学生变得更活泼, 更爱与老师对话, 与同学探讨协作, 更爱动脑筋、提问题, 也更富有创造力。比如舞蹈小品《猫与老鼠》, 表演的是一个聪明的老鼠用计策从愚笨的猫那里巧妙抢回食物的一个短小而生动的情节。我在指导学生这个作业时, 首先肯定他们选题选得好, 富于表现, 再让学生捕捉老鼠的“聪明”形象和猫的“愚笨”形象。老鼠的“聪明”形象体现在哪里呢?学生说体现在神态里。我说好, 体现在老鼠运用计策的神态和敏捷的动作里。老鼠的一举手, 一投足以及它饿极了觅食的眼神和抢到食物的得意的神态都体现出它“聪明”的个性。这样, 这个老鼠的舞蹈形象就生动了。那么猫的“愚笨”呢?当猫中计后, 自己被一圈又一圈缠绕在柱子上的绳子困住、绊倒时, 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食物被老鼠掠走, 所有的颓丧、无奈、迟钝都集中在最后一个眼神里, 让观众一览无余。而这个小品的最后再怎样处理一下就画龙点睛了呢?我问学生:那根用来拴猫的“柱子”可不可以嘲笑猫的“愚笨”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我说:怎样表现呢?学生便背对观众, 做了个笑肩的动作, 使这个舞蹈小品更富有戏剧性。这就是画龙点睛, 就是舞蹈的创编意识。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育;民间舞蹈教学

前言

舞蹈是一门文化艺术,通过舞蹈的发展来看,舞蹈和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写照和象征。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本人曾经走访过一些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主要有算术和美术以及看图识字等课程,可是很少看到有舞蹈课的学前教育,即使有的幼儿园开办了这个课程,也只是肤浅的介绍,并没有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从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现状来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中国的儿童是不是过于浸润于西方的文化土壤中,渐渐疏远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舞蹈文化。因此本人认为应当强化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应当得到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人认为应当更加认真的审视如何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民间舞蹈教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这和我国广阔的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和舞蹈形式,各个民族之间民间舞蹈的发展相对不是非常的均衡,所以舞蹈这门学科现在在我国学前教育中是一门发展中学科,还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模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复合型课程,基于这种特性对于不同的舞蹈的教育也有着不一样的方法。舞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舞蹈的动作形式,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舞蹈的教学来向学生传递舞蹈的灵魂,突出舞蹈的文化特点,伴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对于舞蹈的教育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理论依据的组成、教学方法的实施、教育人群的选择,这些都是目前摆在我们舞蹈教育面前的难题。很多舞蹈教师在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中逐渐摸索到了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舞蹈教育也逐渐科学化。

在我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学目标错位问题非常的明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说是舞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活跃的舞蹈形式,有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根基,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归结到广义的理论舞蹈教学范畴同时也可以归结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范畴。人们普遍会认为舞蹈的教学理论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民间舞蹈的理论课程也同样是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技术如果是肢体上的教学那么舞蹈的文化就应该是理论上的教学。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我们反复的强调舞蹈文化,这是因为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是舞蹈灵魂的一部分,应该在舞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民间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舞蹈需要音乐加以伴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民间舞蹈的音乐有着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曲调活泼等特点。民间舞蹈的情绪色彩、节奏旋律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染学生们的心境和情绪。在下课之后,学生们会随意的晃动着身体,打着拍子。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段,播放一些民族舞曲的音乐,顺便加以教导音乐内容和其中富有的感情,学生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其中。

2、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学生们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常识课上加强学生们对各民族、各地区文化风俗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学生的民间舞蹈教育的选材,要注意把握,要选择有着浓郁风格,并且有着青少年特色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和协调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先学会《奔驰》、《挤奶》的动作律动,注意手腕和“跑跳步”的动作练习;学习藏族舞蹈,要先学习“手臂动作”、“脚的抬踏”动作律动等等。懂得了这些舞蹈的基本舞姿,才能为以后学习幼儿舞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了培养兴趣、感受律动以及应用舞蹈,学生的民间舞蹈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而民间舞蹈水平的再次提高和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们感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动作素材究竟表现方面。优秀的幼师舞蹈作品既立足于幼师生活中,也有韵律的表现出幼师的动作语言和意趣,更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和风格,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4、奠定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民间舞蹈婉转优美,多注重细节上的把握。由于掌握的技巧比较多,而且舞蹈的强度不大,因此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舞蹈。例如云南哈尼族的帽子舞,舞蹈以女性为主,她们拿着别致的帽子,在头上盘旋,灵活的跳动着。而男子在一边击乐伴奏,配合女子变换队形。帽子舞轻巧活泼,讲究的是自由舞动。学生掌握好哈尼族的舞蹈细节,便可以学习好帽子舞。而通过学习和掌握多民族、各地区的舞蹈,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后学习幼儿舞蹈将会更进一层。

三、中国民间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实施

1、学前儿童差异性教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是身体上的差异,有的是思想上的差异,有的是态度上的差异,作为学前教育者要根据这些差异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孩子在这个学前时代对于舞蹈的认知能力不同,尤其是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能力更不一样,这就需要学前教师能够做到合理的教学,把握不同孩子的自身特色,然后又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国是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的国家,相信每个孩子们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学前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对于各类民间舞蹈的介绍,让孩子有充分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空间,这样不同的孩子们找到自己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这样也有利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在我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

2、学前儿童心理素质培养教学。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演时舞蹈的组成部分,另外,舞蹈演员还应该有好的心理素质,舞蹈的表演到了一定的水平,那时在比的就不是舞蹈动作,而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舞蹈的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间舞蹈,即使再优秀的舞蹈家当遇到大型的舞蹈表演时难免会紧张,难免会出现各种小的失误,那么如果从小就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让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成长过程中十分有利。

3、加强对民间舞蹈学前教育中教师能力的提高。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是关键人物。他的上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们得听课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除了有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外,还应该具备吸引孩子们得教学魅力。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一门课程,就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魅力。作为学前教育者除了要加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作为学前教育者首先自己能够在丰富的民间舞蹈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其次,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带给孩子们,感染他们。我相信,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老师,要用各种方法让你的学生爱上课,爱听课。

结束语

幼师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全面的发展幼师素质,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培养一批爱好舞蹈的学生。对幼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意义重大,但实属不易。由于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知识素养还不够完善。作为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合理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舞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们民间舞蹈的动作,也要告诉他们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更能学会民间舞蹈的精华。而学生在学习了民间舞蹈之后,更有利于学习后期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李霞.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学影响的研究[J].华章,2010,(33).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4

摘要: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给中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学校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及繁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中父母的过高期望及不当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使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变化,给他们的适应带来很大困扰,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诸如焦虑、自卑、孤独、固执、偏激以及离家出走、自杀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学教育的音乐教师在本文谈谈如何通过舞蹈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智慧潜能,排除阻碍智力开发 的心理障碍与不良习惯。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创造欲望和崇高信念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舞蹈教学 中学生 素质培养

前言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掌握心理,明确授课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由于他们处于由依赖转向独立的起点,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弱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年人更强,焦虑体验范围更广。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学科增多,知识内容加深,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孤独、寂寞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由此又产生自责的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请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教师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稳定性及可塑性等。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此之多,作为中学生的老师,都应在自己教学的领域实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通过努力让他们在我们的指引和呵护下快乐充实地走过这困难重重的“青春期”。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快乐充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投其所好,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育对象目前正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叛逆”“自我”等所谓的“不良”历程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理解、认可,接受他们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要抓住这些“不良”加以利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宽容、积极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上,我就抓住初中生爱表现自己的这一心理特征,用他们喜欢,感兴趣的舞种来吸引他们。从而赢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所以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我放弃了传统的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而是选择了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的街舞作为教学内容。街舞之所以能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种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街舞的随意性、挑战性、娱乐性, 表达并满足了年轻一代勇于挑战自我、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崇尚自由的一种心理。所以,表达自我,创造人所不能,勇于接受挑战,这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街舞,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喜爱,并且他们乐意相互交流,推广传博。

三、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一)街舞的特点和种类:

街舞是以身体各部分的绕环、屈伸、跳跃、展体等动作为手段,把姿态、造型、表现力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增强心智,强健体魄的有氧运动。大体上来说街舞可分为;健身街舞、竞技街舞、和表演街舞。

1、健身街舞

健身街舞是以街舞动作为基础,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运动强度适中,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对身体素质和技巧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健身街舞的成套动作设计和编排注重简单、活泼、流畅,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健身强体、防病减脂有明显作用。

2、竞技街舞

竞技街舞是以竞技为目的,是根据街舞特定的风格特征和特殊要求编排的一套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以比赛的形式来体现水平高低的竞技套路。

3、表演街舞

表演街舞是为了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进行的演出活动。它的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规定,强度可大可小,技巧可高可低,时间可长可短,一切都不拘于形式。能够使大家赏心悦目的、满意且喜欢的,就是一段好的街舞表演。

由于街舞形式随意,有些动作要求技巧性较强。如果练习不当,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可能造成伤害,为了达到科学安全的效果,目前国内的普及街舞课程一般选择健身街舞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健身街舞避免了高难度动作,突出的是健身性与娱乐性,还有对舞蹈的欣赏性。

(二)街舞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充分准备:健身街舞是一项小肌肉、小关节运动为主的舞蹈,它强调全身协调尤其是头、胸、腰、髓、膝及手臂等部位小动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各部分的独立运动。其动作张弛自如、快慢有度、流畅中有停顿、身体弹动中有节奏。从而非常强调身体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所以在街舞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以免跳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循序渐进:在练习当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一味追求动作的高难度和高技巧,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应先学好下肢动作,再逐渐加上上肢、头部等动作,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街舞的基本步伐:踏步、侧并步、侧交叉步、开合跳等动作;基本身体动作:肩、胸、腰、臂、髋、膝等部位的动作及手臂与身体的波浪练习,大致接触地面技巧动作(地面技巧简单动作,如头手倒立、手倒立等)。

3、能力培养:街舞的动作变化极为丰富,连贯动作的节奏非常的快, 充分显示了对身体全面的协调配合能力的锻炼,极大地体现出身体动作的均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故经常参加适量的街舞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另外,街舞是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积极手段。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只要符合音乐节奏,可以任意组合动作,或是即兴想象发挥, 长期坚持必然会对参与个体的智力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 篇5

课堂内容安排:

1、活动训练: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

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时间安排:在10分钟。

2、软开度训练

(1)、把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

A、压腿+滑叉(前、旁)

B、扳腿训练(前、旁)

C、踢腿(前、旁、后)

(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时间安排:30分钟

3、身韵的训练:

在不同音乐节奏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姿柔美的训练。

时间安排:30分钟

4、舞蹈组合与剧目:

(1)、民族舞的基本律动组合。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6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学生舞蹈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舞蹈理论的要求不高。学习的舞蹈类型以民族舞为主,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课中,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占整体教学比例的一半以上,如朝鲜舞、蒙古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除民族舞外,教师还会选用芭蕾舞集训、古典舞身韵训练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或者把功底、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依据不同小组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把起点、程度相差很大的学生分为一组,素质好的学生指导素质差的学生,从而带动整组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评价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相似,对学生舞蹈的学校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标准是分数。也就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进行考察,主要是学期内所学舞蹈内容,注重看学生舞蹈技能、表演技能的掌握程度。期末表演成绩加平时出勤所得成绩即为总成绩。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舞蹈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幼儿园的.美育功能不容小觑。正因此,舞蹈素养也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动作示范讲解,都是培养从事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舞蹈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舞蹈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推进舞蹈教学的创新,既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如上所述,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以民族民间舞为主,当然,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博大精深,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但训练的内容过于单一化,没有新鲜感,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年轻的学生们喜欢富有现代气息和节奏感的街舞和爵士舞等,这些舞蹈可以考虑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与记忆能力,但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能够机械的吸收教师所给予的知识,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缺少实践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将所学舞蹈理论与技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学习长期不变,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3.评价手段不科学

终结性评价得到的是结果,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价方法是不应该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的。评价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促进作用,舞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也要看到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评价考核,能激励认真努力的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舞蹈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滞后的教学观念、保守的教学思想,带来的只是僵化的教学,进而导致整个教育教学裹足不前。传统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拘泥于规范动作的模仿训练,整个教学过程无审美情感可言,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始于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审美为重,技术其次的理念。其次,注重创编,淡化模仿,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二)构建新的舞蹈课程体系

职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高校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招生范围,以及职业教育自身的原因,导致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有所减少,而且生源的综合素质相对也有所下降。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些特征: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太用功,后来入学的学生的智力和记忆能力等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比起之前入学分数较高的学生是有一些距离的;有的比较活泼聪明的学生不太适应学校的灌输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中;有的学生接触舞蹈很少,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

职业学校中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情况:舞蹈教学一般采用说教的方式,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受专业舞蹈影响,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枯燥和呆板,比较注重舞蹈素材,注重让学生只是进行记忆,与实际相联系做得不是很到位,进行模仿式的教学比较多。

二、在职业学校舞蹈教学中实践创新教学的途径探索

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能让学生学习到系统全面的有关舞蹈方面的专业性的知识以及技能,一方面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了解其特征和这门艺术所具有的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受时间、空间和其他一些特征的影响,让自己的视听器官都参与到其中来,提高人体的感应能力和对舞蹈的敏感性。在学好一种舞蹈的同时还要多去接触了解其他种类的舞蹈。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授课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舞蹈的学生,思想和审美普遍高于一般的学生,进入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追逐个性的时代,舞蹈作品当有自己的独创性的时候就越是有生命的好作品,因此,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激励他们追求创作出不同于已有的舞蹈形式,满足他们接受新的变革和新的思想理念的渴望,进而能够孕育出来热衷于创新、发现和超越的情节在里面,进而使得自己有以创新为荣和为己任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自己的舞蹈天分得以充分发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唤醒他们的自主性意识,在点滴的练习中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而且还要有挑战自己的勇气,树立起信心,在思索的过程中还要大胆地质疑,将自己的创新融入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只是简单地迷信于前人的经验总结,要敢于挑战权威,要想着在学好基本功的同时想办法学会超越,要勇于出头,只有这样才会有比较深的舞蹈造诣。

(二)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教育。

1. 首先培养学生进行舞蹈创新的基本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和参与的能力。由于舞蹈教学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习舞蹈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够掌握新的技能,体验到新的动作。由于舞蹈教学的凝练和夸张性,而且时间和空间的跨域性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舞蹈练习的时候培养想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不断提出目标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舞蹈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更多的荣耀也会体现在舞蹈者的身上。但是舞蹈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却是比较辛苦的,是艰苦的脑力和体力的相结合,不只是看似一种简单的兴趣性的活动。为了学好舞蹈,有更精湛的舞姿和艺术涵养,需要老师不断给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地进行舞蹈创新,挑战更好的目标。为了激励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可以调动他们身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去克服困难,去完成一个个竞技性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进行创造性的舞蹈学习。

本文从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职业学校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的几个方面,希望在未来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舞蹈的氛围,为我国的舞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现在,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关键性因素。要进行创新教育就需要从教育的体系、内容、模式和结构方法多方面来进行改革,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把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舞蹈教学相结合,创造出符合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思路和方式,使学校在运用创新教学的思路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2014(4):11-12.

成人教育中舞蹈教学方法浅析 篇8

一、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非技巧因素的培养和训练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提高练习者身体各部位的能力和素质是学习舞蹈的基本目的。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健美的体态,从而增强肢体的表现力。但是,大部分成人学校学生在入校前没有上过舞蹈课,没有经过正规的舞蹈专业训练,而且在入校时的年龄偏大,已经错过了舞蹈基础训练的最佳时期,不可能按常规舞蹈教学那样来进行训练,只能在有限的课时里,科学施教,由浅入深,从局部动作开始,再到整体的动作。另外,考虑到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定型,应尽量减少其舞蹈基本功强度和开度的训练,适当简化训练技巧,注重和强调基本形体姿态、呼吸、表情及舞蹈感觉的训练以保持其积极性。待基本动作初步掌握后,可酌情教授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同时还要强调舞蹈学习过程中要点的掌握,比如,舞蹈当中的控制身体重心、呼吸、表情等问题,鼓励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训练的状态和舞蹈感觉结合起来。舞蹈训练课要让学生感悟到舞蹈艺术的美。这样,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和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舞蹈的方法,学生学会评价自身学习的效果,学会用舞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身锻炼,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二、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舞蹈教学不但是人体形态与动态的传授,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舞蹈艺术不仅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人体文化”,而且它与文学、哲学、史学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厚重的文化积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由于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成人舞蹈教学中,不同风格特点舞蹈的学习,容易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教会学生几个舞蹈动作或几个舞蹈组合上,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观念背景的理论学习,使其理解舞蹈内涵,提高舞蹈艺术修养。

例如,汉族民间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纷繁,地域差异较大。北方的舞蹈古朴、刚劲、场面壮观,南方的舞蹈以纤巧秀丽见长,具有代表性的是秧歌,它本源于插秧劳作。我国西南边陲森林茂密,居民盛行养象,以象代步,驯象耕作,久而久之,象在傣族人心中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情感自然渗透进音乐舞蹈之中,于是有了象脚鼓舞。生活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歌舞种类繁多,因地区不同,风格各异。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他们居住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尤其爱马,蓝天上的大雁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因此在他们的舞蹈里,有骏马奔驰般的刚劲豪迈,也有大雁飞翔般的洒脱自由。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地区, 维吾尔族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彩。“赛乃姆”婀娜多姿,既稳重优美,又潇洒奔放;“多郎”的舞蹈和音乐粗犷、刚劲、豪迈、开朗,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劳动气息。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将白鹤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喜欢白鹤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静美的姿态。学生只有对舞蹈艺术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和体会,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正确把握其动作特点和风格特征,更进一步提高舞蹈素质和修养。

三、在舞蹈教学中开设欣赏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舞蹈欣赏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在成人教育的舞蹈教学中,也应该大力开设舞蹈欣赏课。成人学生领悟力较强,舞蹈欣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手段。

笔者在成教舞蹈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舞蹈欣赏教学阶段选用了不同的舞蹈作品。在基础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授中,教师可以选择历届CCTV舞蹈大赛的技巧展示部分,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给予详尽讲解,使学生了解丰富的舞蹈技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作为欣赏课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酥油飘香》展示给学生的是藏族女性舞蹈文化的新鲜再造和示范;《顶碗舞》中那一群美妙绝伦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她们的舞姿,创造了传统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的神话;杨丽萍的舞蹈形态美,创造了富于民族性的舞蹈艺术形象,触及人心,她的《雀之灵》《两颗树》等都可以当作女性心理的独白引导学生去细细解读;独舞《翔》提炼的是蒙古族舞蹈手臂中蕴涵的翱翔之意;而舞蹈《奔腾》则更贴近了人的情感,更富有人的性格,赋予了人的骄傲和潇洒。由聋哑人和手语指挥同台表演的《千手观音》,彰显了中华民族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弘扬了博大的中华文化,它展示的中华文化底蕴和特殊艺术魅力令人陶醉,体现的意志力催人奋进,揭示的生命价值发人深省,显现的人间友爱令人向往。通过舞蹈欣赏在成人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被激发,较好地完成了成人教育舞蹈教学任务。

总之,舞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综合人才。在成人教育舞蹈教学中,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方式上重科学、重理论、重欣赏,真正使舞蹈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9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讨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关键期的研究,都证明了婴幼儿期是人类心智潜能开发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学前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因此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定位,有别于舞蹈专业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的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使之更科学,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提高她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 者:谢琼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刊 名:艺海英文刊名:YIHAI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10

当前学校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来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劳动技能素质及艺术修养素质等。舞蹈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有助于学生保持正确的姿态,精神饱满,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既坐有坐相,站有站姿。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越发感到舞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我认为在小学开设舞蹈课非常必要,这是因为:

一、舞蹈是跨越美育的门槛

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舞蹈就其特点来说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由于他们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很适合接受舞蹈教育。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大部分都很喜欢舞蹈,每当上舞蹈课时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穿上鲜艳的形体服,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同时感受着美的线条,变化的造型,欢快的律动。他们可以在舞蹈课上学到各种舞蹈步伐,做各种舞蹈动作,表演各种民族舞蹈。他们还可以在舞蹈课上欣赏到古今中外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疑对学生在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王国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逐渐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如:为什么起源于西欧宫廷的芭蕾舞,现在已成了“世界的艺术”,一部《天鹅湖》在世界各地舞台上久演不衰;为什么非洲的黑人舞蹈那样钢劲有力,而东南亚的舞蹈却婀娜多姿;为什么傣族舞蹈总爱模拟大象和孔雀,而内蒙古的舞蹈家总把自己比做大雁和骏马,原来这是舞蹈艺术存在的共同美感和审美差异。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舞蹈教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作的积累,身体的协调性强了,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都逐渐提高。他们能够分辨动作的美与丑,能看懂舞蹈动作的语汇,能用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他们的节奏感也增强了,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了,能听辩出音乐中表达的喜怒悲欢。这种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的教育,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所没有的特殊功能。能长期受到这种艺术熏陶的学生,无论思想行动,还是衣着品位都与众不同,高雅不俗。

二.舞蹈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在实践中还发现,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健美学生的形体,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反映敏捷,记忆力增强。据调查一般文化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使他们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舞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到这点,跳舞时,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还要精力集中。因为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学生必须记住它的动律、流动路线、内在情感及节拍,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如果没有高度的指向和集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如蒙古族舞蹈的“骑马步”动作,就是运用头部、肩部、腰部及手脚配合而成,教师在示范此动作时,就要求学生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动作的变化过程,然后模仿练习。学生如果稍不注意,就无法正确完成动作,要想学会舞蹈,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高度注意,经过这种持续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养成高度注意的好习惯。由此及彼,当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由于他注意力集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比较快。因为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培养的,舞蹈有利于学生提高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舞蹈,收获更大的还是在于高度注意力的培养。

舞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舞蹈课所需要的是身心会通,想完美地表现一个舞蹈,就要记住那瞬间变化的动作,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舞蹈队形和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情感。如果学生的大脑多储存一些复杂的信息,并经常去丰富它、运用它,学生就不会迟钝笨拙,记忆力会逐渐增强。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肯定,在一定时间内听节奏、想动作、做动作能促使小脑和大脑同时启动。一是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二是能促使他们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的听觉、视觉、思维等方面得到变化;三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由于接受了舞蹈教育而进行的一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变得思维活跃,动作敏捷,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三.舞蹈可以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实践证明,舞蹈还可以改善学生形体,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和家庭的过分溺爱,加上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身体锻炼,多数学生体质较差,不是过于肥胖就是瘦弱多病,发育不良,含胸驼背比较普遍,舞蹈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身体姿态。舞蹈课深受许多平时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女学生的欢迎,因为舞蹈课运动量的生理曲线是波浪式,运动规律是大、小运动量交替结合,这一运动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在舞蹈课上不仅学会了舞蹈,陶冶了情操,而且身体得到了锻炼。如跳跃动作可以促进学生弹跳能力,踢腿动作可以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学生跳完一个节奏欢快的舞蹈,可相当于在二百米的运动场上跑一圈。这样的运动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能长期得到这种锻炼的学生,不仅发展了肌肉韧带,锻炼了内脏器官,改善了肌肉质量,调节神经,帮助减肥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学生的体形、体态、柔韧全身关节,使身体各部位保持匀称。舞蹈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人体正确优美的姿态。一举手、一抬足都要保持美的线条。从地面动作到扶把练习,从蹲到跳跃至始至终要求学生做到收腹提臀、全身挺拔向上。学生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形成的一系列优美姿态逐渐取代了含胸驼背的不良姿态。由此可见,舞蹈课上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舞蹈,收获更大的是自身形体的变化和体质的增强。学生在获得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的同时,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健美了形体,以舞健身、以舞健美,正在成为他们的普遍追求。综上所述,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还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建议和呼吁,在中、小学校开设舞蹈课,舞蹈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从中、小学校园的信息反馈,舞蹈教育对于开展第二课堂,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参与各种文艺演出,甚至校际庆典,中外交流,师生联谊,都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教师:__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11

关键词:艺术院校;舞蹈;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40-01

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

关于情感教学,有如下一些研究结论:(1)情感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教学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情感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2)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应以人为中心,联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枢纽不仅是人类的历史经验,也包括人的情感;(3)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4)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舞蹈的情感是与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情感是舞蹈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感受的动力中介。舞者的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没有情感参与的舞蹈只能是没有生命的、机械般的动作组合而已,根本无艺术可言。当人的情感特征反应在人的形体动作时,她就会很快上升到艺术的知觉。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启发学生的情感、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情育情,全面渗透情感教育

舞蹈教育是一种感情形象的教育,它具有强渗透性特色。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渗透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与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认知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通过情感这一途径,以情感为前提,教师以自身良好的情感体验来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形体训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情感世界中的消极成分,优化积极因素,促进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的发展。让情感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除了遵循一般教学常规外还必须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1、了解学生情感的心理特点,以便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心理特点做了调查和总结。发现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随着他们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深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把握学生情感心理特点的基本要点。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注重语言要亲切、诚恳。实践中发现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她所教导的学生也会懂得尊重教师和团结同学。

2、分析诱导,让学生领悟舞蹈的情感内涵,以“舞”唤“情”

善于捕捉舞蹈内容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是舞蹈老师必不可少的功课。老师有了敏锐的心灵,就懂得从长期生活的凝视中发现美。在教学生傣族女子舞蹈《泉》时,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遍舞蹈,引导学生共同把握舞蹈的内涵,从音乐和舞蹈动作中寻找美的语汇,从傣族少女到泉边打水、沐浴、嬉水的舞蹈形态,把劳动、生活、意境与心境结合一起,构建了景物与情感融合的舞蹈意象。根据情绪的发展,激发每个学生在优美的舞蹈动作中,把情感的抒发作为美感的色彩,表现意蕴内涵的线条。不仅具有生活“质的真实”,而且富有丰满的情感和审美意趣。让学生感知舞蹈情感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的,只有他们自身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舞蹈情感的真谛。

3、激发想象力,培养情感的共鸣,把舞蹈和情感进行创造性地结合

在舞蹈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舞蹈角色,培养情感的共鸣。给舞蹈留点“空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通过讲解激发学生进人角色和情境,想象舞蹈内容及动作形象,通过眼神、表情加以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情感,情感的投入有了美好的抒发,从而达到“形情并茂”的舞蹈境界。实践证明,让学生的积极想象参与到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更是抒发情感、开掘思想的有效途径,又利于学生把舞蹈和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性地结合。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体验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纪伯伦说:“你们可以给孩子爱,却很难给他们以思想”。情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到自己的心灵的门口,通过检验获得的感觉正是最忠实于自己心灵的。因此以加强体验艺术为目的,教学中以周围世界为体验的源泉用无形的爱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心灵的窗口。

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把握舞蹈风格,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注意发挥“情”的作用,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以形带情,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也可用舞蹈即兴创作方法,以游戏的形式有意识的让学生表现高兴、悲伤、羞涩、愤怒、激动、忧愁、生气等基本情绪,用面部表情、动作语言与他人交流不同的感情。

在创设情景、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教师更应保护好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扬长避短的赏识性总结,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增强自信,放松心情,为舞蹈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提供前提条件。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12

一、中职舞蹈教学的作用

首先,舞蹈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让学生的姿态和形体更具美感,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其次,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舞蹈的欣赏品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再者,在掌握了舞蹈基本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舞蹈创作,这样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日后工作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最后,舞蹈教学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一些群体舞蹈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职舞蹈教育不断改革,但是现阶段中职舞蹈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实现中职舞蹈创新教学还需要继续改善教学方式。许多中职舞蹈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创新意识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片面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舞蹈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中职舞蹈老师常常采用压迫式的练习方法,教育手段落后,学生的主动性不高,舞蹈教学质量低下。

三、中职舞蹈教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以兴趣为指导,不断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技巧,而是想办法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求知和练习。中职舞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舞蹈知识,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创新授课内容,避免枯燥的知识点的传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舞蹈视频,在给学生看视频的过程中穿插舞蹈知识的讲述,除了视频学习,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舞蹈家来学校给学生们上课演讲,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用自身影响学生

中职舞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日常舞蹈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导学生之前要重视自身的提高,坚持练习,保持良好的身形,用自身去影响学生。一个没有创造力的老师是教不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的,中职舞蹈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能够改良传统教学方式,创新舞蹈教。此外,还要有自己的练习方式,能够创新舞蹈动作,并且能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教导学生,用更有效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开拓创新的课堂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舞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可以多组织舞蹈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比赛乐趣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在课后进行独立练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一味的模仿并不是学生喜爱的,往往是受知识和技能的限制,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现学会在原有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潜移默化地开始思考适合自己的舞蹈动作。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可以试着让学生原创舞蹈,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对自身的艺术天赋进行全面的发挥。

(四)科学合理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进行合理的评价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资质和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建立符合实际教学与学生情况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发现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作总结,并不断研究突破。还要注重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对于学生的舞蹈创作要给予赞赏,并积极帮助学生完善舞蹈动作,用恰当的评价语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四、结语

舞蹈教育是艺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促进中职舞蹈教育的发展必须创新中职舞蹈教学方式,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创新教学的意识,教导学生不拘泥于现有的舞蹈,而是能够开拓创新,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带来根本上的动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舞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中职舞蹈教学的作用和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舞蹈教育的策略,希望对促进中职舞蹈教学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2014,(04):11-12.

[2]李娉婷.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4):63.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篇13

舞蹈教学的具体构成内容包括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舞蹈实践的锻炼、欣赏及舞蹈教学实习等方面。在传统三年制的舞蹈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从整体上兼顾所有的教学内容,老师一般将重点放置于舞蹈实践与教学实习两个方面。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以精简、浓缩的形式,注重学生短时间内的知识掌握,要求学生在简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幼师舞蹈技能,迎合其未来舞蹈教育工作的需要。然而,由于大专生整体基础较差,教学时间比较短暂,教学数量比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往往局限于表层,广而不精,实际编曲能力不足,欣赏水平有限,影响了舞蹈教育教学的效率。以下主要提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提高大专幼师舞蹈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舞蹈教学法的讲授,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作为师范专科类的学生,为了顺应其后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其舞蹈教学法的体会与学习。舞蹈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若没有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便不能推进其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的进程。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法主要是对幼儿师范舞蹈教学种类的总括、教学步骤的演示、教学方法的具体制定规范及相关理论的阐述。虽然舞蹈教学法是当前大专幼师舞蹈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通常在舞蹈教育见习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在课程表现上较为优异、舞蹈技能较强的.学生在教导幼儿、小学生进行舞蹈学习时,一般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甚至手忙脚乱,自己已经使出全身解数,学生依然无动于衷,没有掌握正确的舞蹈要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舞蹈教学方法的引导,将舞蹈知识与教学相结合,明确向学生指明具体应该教授的关键、教学的方法及其理由,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思考,将专业课程训练与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强化舞蹈欣赏课程的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舞蹈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其欣赏水平。而作为大专幼师舞蹈专业类的学生,其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的享受等浅层水平上。而需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课程知识,体会不同舞蹈设计中所蕴藏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理解不同姿态的舞蹈动作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并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展开多样化的联想与想象,融浅层的视觉享受与舞蹈内涵的体验为一体,提升其欣赏水平。

在舞蹈欣赏教学中,将学生感性的欣赏方式转变为情感式、内涵型的理性欣赏层面,提升学生对舞蹈认知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打破教材知识的限制,创新舞蹈欣赏课程的内容,从舞蹈体裁的多元化、舞蹈形式的多元性入手,将古今中外丰富的舞蹈主题融入课程教学中,对差异性较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其舞蹈欣赏能力的提升,达到美学层面的教学目的。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

由于传统幼师舞蹈创编教学仅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在整体课时安排中所占比例较少,导致学生无法将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践创编相结合,制约了学生编曲能力的提升。当前,大部分学生所编曲目仅能将其称作简单、重复舞蹈动作的叠加与组合,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已成型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小部分改编,大多缺乏新颖性与表现性。

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舞蹈床边不仅需要结合编曲者自身的舞蹈知识积累,同时还需从文学、美学及音乐艺术等层面去综合考究,对整体布景、道具进行灵活编排。舞蹈创编是一个将舞蹈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突破知识积累感性层面的重要方式。在幼师舞蹈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舞蹈对象的方向去考虑,具体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状况,编排出幼儿能够接受,且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舞蹈。通常,学生舞蹈编曲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今后教学实践水平的关键。

四、推进教学形式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决定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针对大专幼师舞蹈教学而言,老师在授课形式方面,对于理论课程可以采取大课讲授的形式,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对于舞蹈实践课程,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小课讲授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老师需要转变传统基于“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形式,将新型的互动探究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运用于幼师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为日后的教育见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大专幼师舞蹈教育环境的变化,为了迎合新的时代背景的需求,老师也需要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重新整合教学思路,以新的社会背景作为调整策略的重要依据,推进舞蹈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全面提升舞蹈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培养更多复合型的师专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幼珍.探索具有新时期幼师特色的舞蹈课程目标及实施办法[J].大舞台,2010,(7)。

[2]程宏.幼师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3,(5)。

[3]朱明明.湖北高师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D].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2013。

上一篇:护理医德医风自我评价下一篇:教师篇亚信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