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舞蹈教学(共9篇)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 篇1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基础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变化,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钢琴课程已经不仅仅是提升他们的音乐兴趣那么简单,他们学习钢琴对于他们在舞蹈课堂训练、培养音乐综合素养、拓展就业机会等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作为教育教学单位又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呢?
关键词:舞蹈专业 钢琴教育 教学改革
钢琴演奏是训练演奏者手、眼、心、意与手动作密切协调配合的过程,要求手弹、眼看、意动,用感觉去体会、追求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音乐内涵,这其实和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出于这种考虑,在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同时,针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设置等情况,舞蹈专业钢琴课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舞蹈学基础钢琴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
根据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设置等情况,许多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增加了钢琴集体课课程。但是大多采取与音乐专业钢琴教育相同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更多的从舞蹈专业特点出发,这样并没有达到开设钢琴课的理想目的,所以舞蹈专业钢琴课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首先要求明确舞蹈专业钢琴教学目的。作为舞蹈学教学课程之一的基础钢琴课程是建立在舞蹈教学体系下的,那么相对来说其教学内容要与音乐学的基础钢琴教学有所区别,而不能仅仅只是仿照音乐学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不明确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应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目的等等实际情况,详细规划这一学期的教学应达到的演奏曲目水平、演奏技巧的能力、乐理知识等相应的程度。
(二)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舞蹈学生的专业基础特点及钢琴教学的规律制定教学计划,确立具有舞蹈专业特色钢琴教学的课程内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对乐曲整体风格的把握。同时作为重要课程内容之一的课程组织方式、教学手段也要相应地进行改革。比如:有的高校把舞蹈学基础钢琴课的学习放在了大二期间,并且仅仅只是学习一个学期,这就很难达到开设钢琴基础课程的目的。
(三)舞蹈学基础钢琴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就现在的舞蹈专业钢琴教学基本上采用了音乐教育方向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技巧讲授为主,几乎没有一本适合舞蹈专业学生的钢琴集体课程教材。舞蹈专业学生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对于钢琴学习还是有一些区别,教材应注重舞蹈音乐作品和钢琴作品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对课堂训练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对钢琴技巧的把握。这里就需要多方位多视角地整合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舞蹈基训课堂音乐中选取优秀的、合乎钢琴教学规律的乐曲加入钢琴教材中去,使舞蹈学生节奏感和韵律感得以提升,加强舞蹈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帮助他们提升对舞蹈音乐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对于舞蹈训练课堂中的钢琴音乐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以更好的完成舞蹈训练课程的学习。
二、舞蹈学基础钢琴教育课程考察体系的实践改革
基于对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建立开放式评价体系,以及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及相应的教学对策。在钢琴教学方法上交替运用齐奏、轮奏、独奏等方式,精弹与泛弹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很快解决问题,强化钢琴集体课的群体效应。这样就使钢琴课逐渐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的目的,真正成为提高人才素质的一门教学课程。相对于音乐学基础钢琴课程的考核来说,舞蹈学的基础钢琴相对更应该重视在音乐与舞蹈相联系的实际应用上。现在出现的问题是考试曲目选择范围单一,考试方式简单,这些都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真实水平,而且也没有真正的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今的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根据社会教育的不同需求,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使舞蹈专业钢琴教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院校在致力于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高层次的需求,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钢琴教学对培养舞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这样才能使舞蹈专业的钢琴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培养钢琴弹奏技能,而在于培养舞蹈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拓宽舞蹈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和艺术实践水平,为他们今后能够尽快独立地适应工作需要而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慧,侯杰,唐寅玲.论舞蹈专业开设数码钢琴课的意义――记吉首大学开设舞蹈数码钢琴课的重大举措[J].怀化学院学报,2008,(03).[2]丁妮.舞蹈专业开展钢琴教育的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3).[3]李松珊.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开设钢琴课程与相关音乐基础课程的探讨与研究[J].音乐大观,2014,(10).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 篇2
“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1) 。教育目的可以说是办学方向, 或者说是总的培养目标, 归根到底就是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 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舞蹈表演和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在教学上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加强艺术实践, 提高学生的表演和编创能力。
一、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音乐专业的学生入校时基本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有三种情况:
1、极少一部分学生已经进行过系统的舞蹈训练, 无论是软开度、技能技巧以及对舞蹈的感觉韵律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这些学生一般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2、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一些舞蹈方面的训练,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体态、舞姿及少量技巧, 这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艺术中专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 在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 虽然基础相对薄弱, 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和掌握。
3、而在音乐专业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 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
针对这些情况, 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就需要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 参照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教材, 我们将芭蕾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舞蹈编导等作为教学内容, 制定了一套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 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 采取分组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舞蹈的系统知识与技能, 提高对舞蹈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为两学年, 舞蹈编导课程设置为一学期:
第一学年: (一) 芭蕾基础训练。这部分的训练从身体的柔韧度和软开度开始, 通过一些基本的身体站立形态、手位、脚位以及地面训练组合和扶把训练组合, 使学生摆脱原始的身体形态, 对芭蕾形体的开、绷、直、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进入到舞蹈的状态之中。并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二)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国古典舞蹈荟萃了我国戏曲、武术、杂技、民族舞蹈并吸收了芭蕾动作的抽象性而形成了“神形兼备、刚柔并济、动静互补、以身为本、以意为神、内外合一、一动俱动、兼含并蓄” (2) 的动势。这是中国舞蹈研究家傅兆先对中国古典舞蹈特点的概说。身韵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 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 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 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 并将它们结合为一体。身韵的训练从动作元素入手, 从呼吸中寻找本源, 通过“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的练习, 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古典舞身韵“拧、倾、圆、曲”的美感特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
第二学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以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 通过民间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正确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特点、风土人情, 从而能够准确的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 通过基本舞蹈动作、技巧技能的训练, 丰富舞蹈语汇,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创作能力
第三学年:舞蹈编导训练。通过舞蹈编导知识和技法的学习, 并结合优秀舞蹈作品赏析, 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 培养学生的编舞能力, 开发和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感觉和表演能力
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因此教学的重点不能偏重于舞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因为这部分的训练需要从小开始就长期坚持不断的学习, 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 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感觉和表演能力为重点。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 通过大量的典型性的舞蹈组合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 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的学习, 同时也要加强表演性组合的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能力。
1、综合性组合是由简单组合逐步发展而成, 动作数量逐渐增多, 节奏不再是平均分配, 而是随着音乐的起伏快慢进行设计。它的训练目的也呈复合性和多样性, 综合性组合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 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东北秧歌的“前踢步”“小看戏”“顿步”综合训练组合、藏族舞的“屈伸动律”“颤动律”综合训练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提拧步”综合训练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 提高学生肢体的灵活度, 培养良好的舞蹈感觉, 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自如、协调统一。
2、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有不少是带有情感性的, 因此, 在教学中, 要以音乐所蕴含的特有意境, 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联想到丰富的舞蹈画面, 去完成组合动作。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就富有很强的表演性, 通过表演组合的训练,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的风格特点, 以及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表演形式。又如维吾尔族的“摘葡萄”组合, 在表演中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紧密配合,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才能做到表演到位, 传情达意。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是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 昂头挺胸、立腰拔背。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 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 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 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编创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 除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以外, 还要接触到很多的学校和社会性的演出、比赛等, 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编创能力, 能够给学生编排舞蹈节目, 适应各类演出的要求。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 给学生讲解舞蹈编导知识, 通过各种编舞技法的训练, 结合大量的演出实践和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逐步提高学生的编舞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既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 又能承担包括合唱、舞蹈、综合艺术表演 (展演) 的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和组织能力, 才能让他们能胜任以后的教学工作。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通过舞蹈教师的口传身授, 让学生学习基础的舞蹈教学方法。
1、掌握舞蹈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舞蹈种类简要的历史概述, 形成过程和基本理论观点、特质及风格要求, 以及形成这种特质与风格的原因。
2、动作剖析。这是舞蹈教学法最核心的部分。它包括动作的做法、动作的规格、要领、易犯的毛病, 以及克服毛病的方法等。动作剖析还可以对体态动律进行分析, 尤其对于韵律性很强的中国古典舞和一些中国民间舞。
3、组合范例。组合, 包括短句到成段组合, 包括单一动作组合、类别动作组合、表演性组合、综合性组合等。
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要让学生了解舞蹈课程的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中, 应以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目标, 合理制定教学培养方案, 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 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 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合格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1997 (4)
[3]娄钰《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1997 (5)
[4]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03 (3)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 篇3
关键词 舞蹈史 教学
舞蹈史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的发展概况,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论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够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和授课。好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指导性作用。在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思想,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是: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舞蹈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从本源上理解舞蹈动作的意义,为舞蹈实践课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些什么,感到茫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必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扩散知识面,并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的使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且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与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结合
在舞蹈史论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舞蹈专用词语,比如“舞蹈特性”“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等,如果学生没学过舞蹈艺术概论,或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则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清楚。
(二)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相结合
舞蹈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有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和剧目排练等等,不管什么实践课,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的风格及特点。
(三)与代表性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视、听综合的艺术,舞蹈史论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舞蹈作品的赏析,通过赏析代表性舞蹈作品或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某时期舞蹈的特点,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 与赏析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视频就可以了,应该在放视频前给学生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给大家赏析,这个作品是根据那一时期那种舞蹈创作的,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及特色,其代表性动作是什么,舞蹈作品的队形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赏析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典型舞蹈动作姿态,即兴创作几个八拍的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时期舞蹈特点的印象,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意识,这就使舞蹈史论课的知识传授有意无意地与舞蹈编导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
三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构建的。围绕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进新课-提出问题—讨论—总结”。由于舞蹈是论课中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在进新课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最终通过总结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某一时期舞蹈的特点。
四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史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和西方舞蹈史两部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所有内容不可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某本教材,而应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量内最多的交给学生所需要的舞蹈史论知识,并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是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取出其中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给学生,且不能够仅仅将备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为授课内容服务,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又突出重点;备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过深也不应过浅;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总之,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该门课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目的。
舞蹈专业生教学计划 篇4
舞蹈专业生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舞蹈编导能力,能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进行舞蹈表演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能力要求
(1)职业综合能力
① 具有较强的舞蹈表演和组织能力。
②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编舞蹈的能力。
③ 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
④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⑤ 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具有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得人格。
⑥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能有效通过舞蹈培训和教学提高舞蹈对象欣赏美的能力。
⑦ 掌握资料收集、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⑧ 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
① 熟练掌握各种舞蹈的身韵动律特点和表演技能,具备舞蹈表演能力。
② 掌握教学和培训对象年龄和自身素质特点,能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培训和教学能力。
③ 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法规,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舞蹈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创编舞蹈作品的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素质+职业素质+毕业证书。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两个以上的综合素质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专业舞蹈考级等),各科考试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学历证书。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以上标准。
4.职业知识
舞蹈表演基本知识、舞蹈编导与知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知识、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知识、现代舞基础知识等。
5.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专业及群众艺术团体、中、小学、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单位从事舞蹈艺术工作。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收对象:初中毕业生。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
本专业全期共开设必修课32门,选修课2门。其中公共课9门,专业业基础课14门,实践课9门。
四、主干课程介绍
舞蹈基本训练、舞蹈艺术概论、中国舞蹈史、古典舞基础训练、芭蕾舞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西方舞蹈史、中国古典舞身韵、流行舞蹈、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即兴舞蹈、舞蹈作品欣赏与分析、舞蹈编导、音乐欣赏、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等。
舞蹈基本训练:本课程主要讲授舞台方位与舞蹈术语、基本功训练、中间练习、技巧、舞姿造型等。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舞蹈训练中的辨证关系,掌握舞蹈的专业术语和技能技巧,理解舞蹈训练中的力量、柔韧、灵敏和耐力,学会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联系实际进行舞蹈训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和体态,具备舞蹈表演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基本功。
舞蹈艺术概论:本课程所要阐述的是:人类思维实质与思想形成,艺术思想的显现及其特征,艺术思想观念的显现等问题。
人类对艺术问题的思考要追溯到历史的源头,并以此作为人类思考艺术问题的行为起点。人类为何会有艺术行为?人类与生俱有的艺术行为的思想形态该是什么样的?所有这些就成为我们在回答艺术问题时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本课程也就是诠释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弄清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性以及舞蹈的社会属性等问题的同时,结合舞蹈艺术实践,就会对舞蹈艺术的实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体验。
流行舞蹈:本课程主要讲授拉丁舞、踢踏舞、爵士舞、街舞等。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流行舞蹈的起源、动作特点、适用人群、发展趋势,掌握流行舞蹈各个舞种之间的`异同,并把他们和传统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流行舞蹈的能力。
中国舞蹈史:本课程沿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从中国舞蹈的三个阶段中了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即古代舞蹈发展阶段,近、现、现代舞蹈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舞蹈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皆引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资料加以论证。本课程既有中国舞蹈史清晰的纵向发展脉络,又有充分的横向史料展开。
西方舞蹈史:本课程包括芭蕾的起源、芭蕾的雏形、前浪漫主义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前苏联芭蕾、当代欧美芭蕾等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西方舞蹈的发展渊源和来龙去脉。
舞蹈编导:本课程将编导艺术的基础理论同基本的技法训练及创作实习课程相互配合、融会贯通,使学生经过三年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质。
素材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课程调配,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素材特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充分吸收与利用中国古典、民间文化的资源。
训练课程:此课为编导学科的基础课,是编导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训练课的目的是既能开发和增强学生体能及素质,又能与编导课形成辅助的功效。
剧目实践课程:本课程为编导专业教学目标的综合显现课程,它以剧目这个综合的形态将教学成果显现出来,同时也为提升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创造了条件。
古典舞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是把上部分(擦地、蹲、小踢腿等)中间部分(跳跃和旋转等)
芭蕾舞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收缩和放松练习,下地和爬起练习,地面荡腿,地面甩头组合,地面起腿组合地面呼吸组合,擦地组合,控制组合。
中华民族民间舞:主要内容是汉(秧歌、花鼓灯等)藏(踢踏、旋子等)蒙、维、朝五大民族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主要内容是下腰,倒立,曲步,侧手翻,前跳、后跳,伽官,毽子,墙脸,后软翻,案头,小翻。
艺术概论:本课程对于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从美学与文化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五、学业成绩与成绩考核
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其教学任务。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幼儿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这个趋势,学前教学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的配套教学也需要不断提高。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舞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幼儿素质教育的成败。
一、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基于我国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当前很多学前舞蹈教育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努力实践“美舞融合”、推崇“我要学”,坚持“德育为先”、“身教优先”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寻求出贴切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学习与实践现状
(一)缺乏系统的教材
教学过程教材必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教材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到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掌握程度,进一步决定了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教材属于理论依据,但是当前学前舞蹈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更多的实际情况则是,即使教材能够选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也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便导致了部分学校的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不参照教材,而是教师自由发挥自己的舞蹈能力。如果没有合理的教材,又没有正确的教学大纲,在这样的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适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人才。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例如,幼儿舞蹈编舞能力,但是与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不能相提并论。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舞蹈教师没有根据幼儿舞蹈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反而是通过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来培养幼儿教师,这样出现的后果就是幼儿教师仅仅是对专业的舞蹈动作进行基本的模仿,导致对幼儿舞蹈的理解以及实际编舞能力低下,无法在实践工作中真正发挥舞蹈教学的功效。
(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式的教学过程,如很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如何来模仿这个动作”的教学手段。没有重视学生的兴趣,简单机械的模仿,必然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缺乏适应能力,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舞蹈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发展策略
(一)以学生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
充分结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并考虑到学前教育阶段的现实意义,对教材合理的选择能有效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材的选择方面,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现实情况,加之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更加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材,笔者认为基训、民族民间舞蹈选择影响大普及面广、经典性的舞蹈组合,适合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发展以及实际应用的舞蹈教材;尤其是在舞蹈选择上一定要重视其实践性,才能在未来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充分运用。例如,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教材,当中涉及到的舞蹈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幼儿舞蹈的动作形象、活泼、可爱。这类教材有示范也有表演,而且音乐都是采用当前比较普及的幼儿歌曲,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舞蹈创作也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舞蹈教学知识进行幼儿教学的高素质人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最终受益的对象是幼儿。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点。所以,教学目标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特殊性,促进将来在幼儿舞蹈教学工作中能有更好的实践与创新。最终,教学目标应该重视基训教学,并且在注重民族舞蹈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转化到幼儿舞蹈的学习与幼儿舞蹈的编排。
(三)从忽视教学方法逐步转化为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高校舞蹈教学策略与改进措施论文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舞蹈教学;理论教学
舞蹈理论教学是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当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而言,其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感到厌烦和无趣,其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专业理论教学活动中。下面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高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措施。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的优势
1.1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
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高校舞蹈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高校舞蹈理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充分掌握理论课程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例如,在高校舞蹈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舞蹈视频和分解动作动画等为学生演示标准的舞蹈动作,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清晰的观察技术动作,使其不再拘泥于课程内容的学习,让他们能够领悟到更多舞蹈动作技能。
1.2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校舞蹈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舞蹈相关视频和音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与此同时,舞蹈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明确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而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2]。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舞蹈理论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同时,为其学好舞蹈理论相关知识提供重要前提。
1.3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富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让其对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经典舞蹈动作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舞蹈理论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舞蹈文化内涵研究探索的能力,还在提升其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和艺术思维得到充分培养[3]。
2高校舞蹈理论教学优化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措施
2.1教师发挥自身在舞蹈理论课堂教学的主导优势
在高校舞蹈理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舞蹈文化背景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舞蹈相关的民俗文化、音乐以及动作技术等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这种舞蹈的风格和人文,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程度,避免自身职能丧失[4]。
2.2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高校舞蹈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理论课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度和教学任务进行协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动作录制成视频,然后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动作中的不足,并指导学生对错误的动作加以改正。同时,教师还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心偏移到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在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舞蹈艺术鉴赏能力。
2.3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地位
在高校舞蹈理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利用较为经典的舞蹈视频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在舞蹈视频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技术动作,在分析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和创新能力[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明确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无法取代教师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生录制一些微视频,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避免情景教学变成观摩教学,注意视频课件的比重。
3结语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 篇7
一、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程设置
高质量超额完成《大纲》教学任务,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的课程设置, 是与专业教学和研发密切相关, 相补相成。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 是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成败的重要因素, 更是检验我们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倡导独立自主的学习思想理念。通过独立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创新、潜能等全面发展, 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角。全面培养学生学科理论基础扎实, 专业技术精堪, 艺术素质过硬的综合型高素质舞蹈艺术人才。
当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和不实用等问题, 突显不出自身优势和特色, 严重影响到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 在认真落实执行教学大纲各项要求, 学习吸取兄弟院校经验和方法之外, 切实联系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 发挥民族地域的优势, 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艺术特色作用, 开发与创编、优化与整合资源, 探索适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结构体系。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区域, 几千年积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浩如渊海, 源远流长, 民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 气息淳朴、特色浓郁、风格独特、内涵深远, 是民间艺术遗产的宝贵财富。针对广西区域壮族、苗族、瑶族、京族、侗族、水族等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种类, 开设广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民间艺术采风课程, 组织学生深入壮乡村屯、侗家、瑶胞和鱼家水乡的生活生产第一线感受地气, 近距离接触民间舞蹈艺术, 向民间艺术家、老艺人访问学习, 抢救稀少濒危的艺术品种。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挖掘、归纳和整理, 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核、艺术特征, 亲身感受民间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广泛积累丰硕的原生态材料, 从中涉猎那无价的甘蜜, 丰富自身营养, 为学生即将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新时期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彰显学科特色, 完善教学体系
当今信息化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综合化。传统模式的男女大班或是模仿网络媒体“画葫芦”式, 或是教师一个动作学生模仿一个动作等教学方式, 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高校招生的连年扩大, 学生翻倍增长, 教学课时少;而教学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没有丝毫增添, 师资队伍没有按生均比例配备, 教学资源的匮缺或日趋陈旧而仍超负荷的工作。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实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同或重叠, 舞蹈教学与专业必修 (选修) 课或文化公共课之间的产生不合理的问题等, 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得不面对现实, 重新调整、优化整合, 展开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如采取男女分组、基功组合、舞种组合、成品组合等多形式多样化、灵活机动授课。在基本功训练课中改变以往单元或阶段性的授课形式, 采用两个星期为一个授新课单元的模式;而舞蹈组合和节目排练课, 则单周完成一套组合, 双周完成一个舞蹈节目作为教学要求;注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少儿舞蹈节目, 以及社会阶层、厂矿和社区急需的各种舞蹈节目。有计划安排好上半段、中段、下半段的教学工作检侧, 期末考试 (查) 验收等。这样的教学既连贯又紧凑, 既有针对性又具有灵活性的实施舞蹈基本技能、组合与节目成品的排练, 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 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是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 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强调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有组织的积极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亲身实践, 合作交流, 收集和处理知识技能, 并在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问题。通过认知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成为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人翁。舞蹈艺术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 从收集材料的一度创作到舞者加工、塑造和雕琢打磨的二度创作、再到演出修改的三度创作, 即创作、实践、再创作再实践过程。舞蹈艺术材料来源于生活生产劳动, 若想让自己舞蹈作品构思独特, 艺术特色浓郁且生命力强, 就必须要坚持深入生活生产第一线, 体验生产劳动多姿多彩韵味和丰富的节奏韵律, 让心与物碰撞出灵感火花, 升华到肢体艺术并融汇到舞蹈艺术创作当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身体会舞蹈肢体艺术形象的内在感官, 深刻理解舞蹈肢体动作艺术表现的感觉, 并通过不断思考、实践与拓展, 用全新思维、多角想象、创造贴近生活并具有新意的舞蹈艺术形象。因此, 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田野采风、平时观察和发现, 收集和整理民间舞蹈艺术魂宝, 引导广大学生借助先进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相结合, 改编和创作新颖的韵味浓厚的舞蹈艺术作品, 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关注和学习不同民族, 不同舞种的艺术形式, 关心本专业的知识信息, 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潜力和能量。同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独立创作、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 敢于让学生发挥专长亲自策划、自编自演的能力, 多以支持和肯定的点评, 称赞学生艺术创新精神, 艺术思维和创作亮点, 关心和爱护学生艺术个性和发展空间, 以平等友善、包容理解、谦虚负责的态度, 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定精神, 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
四、更新思想观念, 注重艺术实践
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将教学过程当作与学生交流知识、合作探究、沟通情感的人生平台, 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者”思想, 变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员, 成为学生学习研讨的鼓励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一是, 要解放思想, 废除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管理制度, 开发和运用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深入调查与分析、改革与创新;二是根据信息化社会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和自身条件, 不断更新人才教育方向, 从长期受专业舞蹈院校教学套路影响中摆脱出来, 建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论体系, 注重舞蹈艺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相结合, 加强对舞蹈编导课程基础知识引入, 开展实施和研讨等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 规范学科教学结构体系;三是舞蹈其高度的综合了表演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 课堂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大舞台”实证验证。因此, 广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到社会的大熔炉, 经受各种层次的实践和锻炼,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 从中获取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 增长个人阅历。如校园文化艺术节 (艺苑杯) 、班级汇报晚会、毕业汇报晚会、五项全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 从舞蹈表演艺术、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舞蹈技术技能水平, 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栋梁。
五、实施竞争机制, 强化师资建设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 要求我们改变旧的教育理念和偏、难、繁的教学内容。教师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昌盛, 造就开拓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 更应具备与时代精神相融汇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 对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目的、要求和特点具有独到理解。具有拓展课程领域, 广集课程资源, 研发课程内涵, 变“教课本”为“用课本”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内容与方法、排练与演出、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等实践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在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钻研, 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提高综合素养, 而最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学水平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队伍在人员结构、梯队建设不科学、不合理, 严重阻碍了舞蹈教学向高层次发展。虽然有个别经过努力取得了部级、国家级或规模较大的大型表演活动奖, 技术技能、艺术表现力等堪称完美。但是, 由于绝大多数的舞蹈教师从孩童起就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 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 文化课学习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和影响, 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质极为贫缺和浅薄, 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较低, 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低, 面对自己熟悉专业感到无从下手, 力不从心。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不仅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 在综合大学的舞蹈教师乃至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都比较突出。如何改善这一严重的问题呢?这就要求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以及教师自身, 要脚踏实地、负责任的做好各环节工作, 加强自学提高、进修培训、观摩取经, 做好职业形象、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和态度等素质转变。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和探索精神, 丰富和拓宽文化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 要与时俱进, 博览群书, 不断的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自己成为现代社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六、结语
现代信息社会的飞跃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结合具体情况, 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的作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 教会学生舞蹈技能, 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要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 增强文化修养。认真总结、深刻反思, 提高舞蹈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及其大发展和大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屠姣姣.《艺术教育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J].科技信息, 2009.
[3]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舞蹈学院学报, 2002.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 篇8
关键词:舞蹈 教学内容
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社会是多元化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复合型人才、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是欲求不得的。高校的学前教育是为社会直接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机构,高校学前教育机构肩负重大责任。其教学内容的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内容属于高校学前教育众多专业内容之一,对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分析学前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变化。一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精神,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一专多能的人才。二是从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来看,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与人民的重视,国家的发展要靠下一代,如今学前教育慢慢将纳入义务教育。作为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很小时就进行胎教、亲子教育、上各种辅导班,想给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上学等等,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尤其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三是从全国高校学前教育的整个教学课程设置来看,舞蹈课是必修课程,为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快中国前进的步伐。四是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现状来看,他们是高中毕业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与竞争意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舞蹈的学习上是有一定压力。他们的骨骼发育已经初步成形,身体较硬,软开度较难练开。在校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半,最后半年是顶岗实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授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与水平,为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二、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舞蹈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学前教育输送高素质、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改善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师资结构,调整、改善、充实我国原有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提升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水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为教育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具有个性化的综合人才;追求和实施精品课程,课程内容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领域,运用综合教育思想,课程富有经典性、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使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既有主修舞蹈课程,也有选修舞蹈课程;既有舞蹈理论课程,也有舞蹈技能课程;既有通识课程,也有个性化课程;既有校内学习课程,也有社会实践课程;既有校内教师的舞蹈教学,也有外聘教师的舞蹈教学。总之选择科学规范的舞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合格加优秀的学前教育的理想人才。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是三年学制,舞蹈属于基础课与主干课,是训练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儿童舞蹈与创编及民族民间舞蹈的学科。通过此专业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舞蹈风格特点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密切结合,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和专业水平,陶冶情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審美情趣,锻炼和开发学生的舞蹈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等,形成完美的人格。树立与巩固热爱幼教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工作的要求,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三、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内容设置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舞蹈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能够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它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学生在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舞蹈课分芭蕾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儿童舞蹈教学及创编三大内容。学生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能够完整、正确、流畅、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教学中应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的规定。内容设置大体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芭蕾基训、藏族民间舞蹈与儿童舞蹈的学习;第二学期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芭蕾基训、东北秧歌与儿童舞蹈的学习。二年级第一学期主要进行蒙族、傣族民间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的学习与训练;第二学期主要进行维族民间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的学习和训练。三年级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儿童舞蹈学习与创编和即兴舞蹈学习与训练;第二学期是定岗实习。
总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内容的确立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与组织教学的能力,重视对学生良好形体的塑造及舞蹈修养的形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会在舞蹈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提高他们的舞蹈修养,把他们培养成合格加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计划1 篇9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舞蹈,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而且初中学习文化课使她们逐渐养成了驼背的姿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还需得到提高以适应后期各种舞蹈的学习。因此,本学期将从基础部分开始,不仅让学生初步具备舞蹈需要的各种身体素质,还需了解舞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主要教学内容
1、舞蹈基础知识部分
2、芭蕾舞基本训练
四、教学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并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舞蹈术语和舞蹈记录方法;激发学习舞蹈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通过芭蕾舞基本训练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具备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为以后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打下基础。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美育,提高自身舞蹈素养,初步掌握幼儿舞蹈职业教育的技能,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创设条件。
六、阶段性教学计划
1、第一阶段教学内容:(1)舞蹈的概述
(2)舞蹈的起源和发展(3)舞蹈的构成要素(4)舞蹈常用术语
(5)人体结构各部位的名称
(6)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脚位介绍,以及组合练习(7)扶把的方法和要求
(8)扶把的基本动作
2、第二阶段教学内容
(1)介绍擦地的动作要领,以及擦地组合练习
(2)介绍蹲的动作要领,以及蹲的组合练习
(3)介绍小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小踢腿组合练习(4)介绍大踢腿的动作要领,以及大踢腿组合练习(5)舞姿训练组合
(6)地面软开度训练(含双人练习):地面勾绷脚、地面压腿、踢腿、地面压垮及横竖叉、俯卧下后腰、跪下腰等
3、第三阶段教学内容
(1)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头颈、肩部、手腕、胸腰、旁腰、跨、前腰、腿、膝、脚(2)身体各部位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3)把上软开训练(含双人练习):压肩、压胸腰、压腿、踢腿(4)毯功技巧:前滚翻、后滚翻
【高校专业舞蹈教学】推荐阅读: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学10-08
高校教学动画专业11-12
高校钢琴专业教学07-20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09-04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11-05
高校教学秘书的专业化09-15
高校舞蹈课教学06-28
谈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弊端论文10-22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