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

2024-09-07

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共3篇)

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作者:宋璠 苏妮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8期

摘要:对于石油高校目前给非石油专业开设的“石油地质勘探概论”课程,学生由于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知识重点、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懈努力,让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核心知识以及基本工作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选修课 非石油专业 地质学 石油勘探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52-01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代表的石油高等院校给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限选课,选课学生大多来自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基础理论专业,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等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等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石油高等院校备受同学们青睐。但是,由于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而杂,加之学生其它基础课任务较重,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得再有条理,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授课效果。因此讲授一门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仅在绪论部分或结尾部分应用,而应该贯穿整门课程。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应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环节,调动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地质学课程部分,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拍摄后穿插到课件中,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曾带领学生重识校园,其目的并非介绍校园的文化历史,而是要求大家寻找身边的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从实践环节出发掌握课堂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在油气勘探方面,从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以及石油前辈们的奋斗历史入手,对石油勘探产生兴趣,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照本宣科。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李四光》、《王进喜》等石油前辈传记电影,激发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热爱之情。突出知识重点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要使非石油专业学生在一学期全部掌握,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必须突出每章的知识重点。在地质学部分,要求学生把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这一条主线,而对于其中每一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学会分析其成因、作用特点、作用结果,即抓住了“牛鼻子”;石油勘探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应要求学生把握“油气生成—储集—运移—聚集—寻找”这一条主线进行学习。其中,生油部分应把握油气生成的环境和成油母质、油气生成的深度与温度、每个生油阶段的主导作用力以及产物;油气储集部分应把握存储油气的孔隙空间以及油气渗滤的通道;油气运移部分应把握油气初次运移以及二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通道四大要素;油气聚集部分应把握油气藏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油气藏的度量方法,学会编制油气藏平面及剖面相关图件;石油勘探部分应把握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田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四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方法。总之,对于每一项要素,要求学生会分析其形成条件(环境)、主导因素、形成过程、研究手段,即可掌握油气勘探的精髓[1-2]。3 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授课过程中大量穿插各大油田实践经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1)石油高校的学生许多都来自油田,从小耳濡目染了长辈们对石油工作的奉献精神,因此对油田的实际工作十分感兴趣;(2)许多石油高校学生毕业后仍想回油田工作,而油田实际工作与课本上所学知识相比更为具体,因此需要对油田实际工作有所了解;(3)油田实践工作生动、形象,目前已发展到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例如高精度成像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四维动态地质建模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图像知识与枯燥的书本文字相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穿插油田实践的授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搜集整理不同类型油田与课程有关的地质、油气资料,例如岩心、薄片、图件、数据表等,在课程中安排习题让大家实际动手做工作。将实际油田的含油砂岩岩心以及铸体薄片图像引入到油气储层部分的课程中,让每位同学亲自摸一摸岩心实物、看一看砂岩薄片中的微观孔隙结构世界,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真实的油气储集空间,学生表示相关知识记忆很牢。(2)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学期末都有去油田实习的机会,能够亲自观摩油田实际工作,并动手操作个别环节。但是非石油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油田实习课程全程录像,在涉及到课程章节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建立感性认识。(3)邀请油田专家或工作人员穿插讲课,重点针对某一知识点深入剖析,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十分感兴趣,对所学知识能牢固掌握。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挖科学创新潜力。“石油地质勘探概论”在地质部分和油气成藏部分各包括2次实践课程,地质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以及对基本的构造图件进行分析,油气成藏部分要求编制油藏平面图及剖面图,明确油气藏的类型以及度量方法。由于实验准备工作较复杂,实验课在一些课堂不被重视,仅授课教师随堂演示,学生并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还存在故意跳过实验课的现象,这些都对学生掌握知识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同学们“敢想、敢做、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个人摸索总结规律,这样获得的认识记忆尤其牢固。

对于石油高等院校而言,无论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必要掌握几门石油主干专业课。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石油、掌握石油的第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让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讲座,使学生学好基本的油气地质知识,培养地学素养,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为将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学基础,从而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石玉章,杨文杰,钱峥.地质学基础[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 篇2

在研究其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该专业的设置是随着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新兴且实用,并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更新和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军工及民爆企业技术需求。虽然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少,且其教学时间不够长,但其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科学、可行的。该专业的教学是基于火炸药和火工品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科技创新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最终培养的人才是行业紧缺的,包括兵工、航天、军队等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练就过硬的素质,从而胜任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工作。

2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表率作用的表现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方案实施情况的观察,发现该专业的教学在国内高校里是具有优越性的,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还是从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都能对高校其他专业的设置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校企对接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

与高校传统的专业设置相比,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首先表现在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深度衔接,并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多半采取的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并重的方式。在学校要求学生用3年时间打下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

企业的直接参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直接参与所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定期去学校进行跟踪;另一方面,大力提供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为期一年至一年半,通过参观和学习生产线及产品作业流程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检验,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军工企业的素质要求。之所以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更具优越性,是因为传统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就更不多。而与特种能源技术工程专业对接的军工企业生产涉及到国家的机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仍然愿意与之建立信任和合作,接纳学生去进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对整体工程及系统的了解和实践能力提升,在深度上,这是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无法比拟的。

4双重标准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较于偏离工程技术轨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及行业需求,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就更具优越性。首先表现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是在学校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结合下确定的。为了改变以往培养人才技术性及工程性能力不强的现状,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将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定位为“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1]”。这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算是一次深刻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工程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在对专业特色和企业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重心落到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着重从火炸药、火工烟火技术、火工品制备与检测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抓起,让学生为了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军工工程师而奋斗。这种兼顾教育改革与企业需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比单纯意义上打着教育改革与创新幌子活着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而设置的专业要实用成百上千倍。

5人才培养体系兼备软件硬件基础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其软件和硬件基础自然就比其他专业的强大,此处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并非针对科技手段而言,而是指该专业培养体系的师资人力资源配备这一软件基础而以及学生实践基地这一硬件基础。几所开设该专业的院校都相应成立了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专门指导小组,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率,校企切实加强了交流与合作,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需求不断适时改进教学思想和方法,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培养。同时,在企业实际工程情况基础上建立硬件基础,即学生实践基地,选取的企业都认可卓越工程师这一计划,并愿意积极主动配合与合作。就以中北大学为例,该校的特种能源与工程专业就先后在中国馆兵器集团245厂、763厂、山西金恒爆为学生的实习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这些企业在国内含能材料生产领域来说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对于该专业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火药、推进剂、炸药生产线、雷管生产线和各种装药工艺生产线,这些都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理论学习后最需要接受实践检验的部分,同时,这些在企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军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先进标准和手段。

6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德育渗透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多与军工等行业密切相关,鉴于这些行业生产保密性的特点和要求,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看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将安全与保密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先育人再教书。德育教育的渗透,让该专业的人才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团结协作、意志坚强、务实创新、勇于实践等良好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对于军工企业安全和高效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结语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人才综合培养方面的表率地位显著,主要是通过其卓越工程师项目体现的,相较于传统的专业设置,该专业四个方面的优势突出,特别是校企合作模式及德育的渗透,其培养的人才更具综合实力及吸引力,值得在国内高校广泛学习与推广。

摘要: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或高级军工人才,以满足现代国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该专业在我国仅有5所高校设置并实施教学,其教学效果也并未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该专业的设置和开展创新了高校的专业设置,建立了校企对人才的共同培养模式,也强化了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对经济乃至社会建设都会产生重大的作用,由此也奠定了其在我国高校教学乃至社会建设方面的表率地位。

关键词:特种能源技术,工程专业,地位

参考文献

[1]温泉.本科军工专业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四川兵工学报,2010(03):148-150.

浅谈加强网格技术在高校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地位 篇3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学习条件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新学内容所必需的学习时间以及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意见。“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他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思想,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学大纲规定的“应有的水平”来实施,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不同程度的目的要求,达到因材、因人掌握不同层次知识水平的效果。

“层次性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等。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其中,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好的形式。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强调教育不是为少数人的教育,而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具体实际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二、分层教学在石油地质实习教学中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显性分层,其二是隐性分层。就全班来说,一般采用隐性分层的方法。它可以避免助长基础好的学生的骄气和挫伤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正如《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指出的,“在实施目标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既乐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容易在共同活动中接受教育,相互诱发增强自我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转变,又催发了优秀学生成批成长的共同效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制定了分层教学的模式。采用隐性分层,在不分班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成A、B、C三个等级,分别与学生谈话,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的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在吃透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进行板演等具体的问题。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习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另外,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而对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完成加工高精度、难度的练习。要注意的是,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地发展,有效地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3.实习分层授课

在石油地质实习教学中,笔者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讲授)——合(集体讲授)——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三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讲授、练习、辅导、巩固、讨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动静支配的矛盾。在实习教学中,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实习目标,课后检查达标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总结、调整、完善、再提高的目的。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上“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实习”一课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除肉眼认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还要在显微镜下认识矿物,能用科学分类法划分岩石类型,并能对岩石从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描述;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除肉眼认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还要在显微镜下认识矿物,能用科学分类法划分岩石类型,并能对岩石从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做到肉眼认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能确定岩石类型,基本掌握岩石描述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4.采用分层辅导,共同提高

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例如,在沉积岩认识实习时,从岩石肉眼鉴定、镜下鉴定、分类命名到描述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对B类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显微镜下鉴定、分类命名方法。对C类学生,让他们多进行肉眼鉴定和分类命名。而A类学生主要在肉眼鉴定分类命名、岩石描述上下功夫。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的“一帮一”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办法是:老师点拨A组,A组辅导B组同学,C组同学由B组同学辅导,A组也辅导C组同学。这样就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加深了同学间的友情,促进班风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5.考试与质量分析

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考试与质量分析,是检验和反馈分层目标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

(1)考试命题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命题的立足点应以B层次学生为主,兼顾A、C类学生。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时有选择性,让教师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分时有灵活性。例如,针对A类学生相对基础较好的情况,考卷一般应设计一些附加要求,这些附加要求题,要求A类学生必须做,且列入打分范围;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视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列入计分范围。实习考试也可采用“一套题两个评分标准”的方法。

(2)考试质量分析要体现出激励性。对各层次学生的考试情况,通过全班“实习教学质量分析课”等形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反馈的内容不仅是通报考试成绩,而应是着重分析解剖各层次学生对各部分实习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对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把握情况。反馈的标准要有弹性,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度从严从紧,对中、下层学生应适度从宽从松,A层学生要在90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学生要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C层学生在80分以上即为优秀。对每次考试达到优秀的B、C层学生及时将其划入上一个层次,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对成绩仍不理想的B、C层学生,允许他们对做错的题目在搞懂订正后,再评分;通过分层评价和激励,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攀登。

三、石油地质学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1.分层次教学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矛盾

分层次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教与学互相协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递进”机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处于激发状态,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2.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勉、互励,互相尊重与信任。互相认可和接触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归宿感,主体能力得到展示。他们有了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在谈到分层次教学感受时,学生们说:“是分层次教学给了适合我们的学习环境,鼓起了我们的学习信心,使我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我们一生的发展都将发生重大影响。”

3.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有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分层次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而且形成了师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分层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分层次教学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促使教师主动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思想,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水平,促进、培养、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

另外,为了搞好分层教学,实习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多花些时间研究学生及其学法,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提炼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法;给学生多做示范性练习(特别是对低层班或C班的学生)和举一反三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习动手能力;应扮演双重身份,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等,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接触或聊天,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笔者在石油地质实习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夯实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上一篇:初一开学感想作文500字下一篇:清明扫墓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