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2024-07-15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共8篇)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1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稳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学习邯郸钢铁厂采用“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机制,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国有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谈点浮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国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认识:

1、目前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看,各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粗放的现象依然存在。

2、各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大家都在谈“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就少了。许多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施工任务的承揽、重视抓工程任务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认为抓好生产是关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人还有“计划是龙头,财务是尾”观念,认为财务部门是事后算账的“报账先生”,经济效益是干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节流”作用即控制把关作用,加强财务管理的观念淡漠。

3、财务人员素质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野外工作,施工任务点多、线长,客观上管理难度大,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各种原始资料、台账、核算资料不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准确,出现了“资产不实、成本不实、盈亏不实”的“三不”现象,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使领导认为财务部门只是一个“报账员”的角色,是管理者的“工具”,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财务部门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4、施工企业的体制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我们现在施工企业的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是“生产型企业”的模式,已不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也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5、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但纵观施工企业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财务管理的企业屈指可数,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水平较低,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大部份时间是在从事“财务核算”而不是在从事“财务管理”,使现代企业制度

要求的财务部门的预测、决策作用发挥有限,财务信息的不及时,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过程中,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资本市场的逐渐建立和发展,施工企业也不可能单一从事建筑业,也会向着经营多角化的方向发展,有的企业可能要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愈发显得重要。会计信息已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了解企业业绩、生存、发展能力、获利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做出投资决策、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只有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

2、是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要求: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受到如为了企业局部利益、为了获奖评先进、某些企业领导出于个人升迁目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比较严重,人们已发出了财务会计行业也要“打假”呼喊,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部分企业领导人法制观念淡漠,违法干预财务会计工作、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弱化、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按《会计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秩序的正常有序。

3、实现企业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施工企业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扬帆前行,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改革现行的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选聘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理型人才管理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考察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对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来了解经营者的业绩,以对经营者进行奖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夯实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才能保证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完整。

4、是实现施工企业目标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加强完善企业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基础管理工作,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

1、认真贯彻执行好《会计法》,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新的《会计法》从二000年七月一日正式实施,已经近六年了,作为财务部门应组织企业财务人员认真领会《会计法》的精神,明确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和职责,在企业广泛宣传《会计法》,使企业负责人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会计责任主体(即会计

责任第一负责人),支持财务部门依法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按《会计法》的要求带领企业依法经营,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使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企业的财务监督: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强,有时项目部远离企业驻地,只有财务人员现场实施财务管理,常会出现项目经理要求处理的业务,会计人员认为违犯财务制度不能办理的现象,一边是领导的要求,一边是制度的约束,常搞得会计人员左右为难。实施会计委派制后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能克服所谓的“顶得住的留不住,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按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处理财务业务,提高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及时可靠性,强化财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防范经济犯罪,抑制腐败,是保证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3、完善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按《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一系列的财务制度,为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制定了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制度后,重要的是要有一批“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及时、完整、准确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是施工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越高。

5、建立适应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其职能是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为了有效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实现,作为施工企业也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设置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具有有效实现预算体系、报告体系、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的功能,具有有效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的需要。

6、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施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必将加大,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映速度将成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为了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而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能使分散的各施工点的财务信息及时的反馈回企业财务控制中心,及时实施财务控制,也是企业进行财务经营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总之,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更应该意识到现在已经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了。李健智在《财务会计中心论》一文指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市场营销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构成了企业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管理新模式”、“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成本是企业的心脏”,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施工企业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2

1. 资金的运用与规模产出不对称。

近几年施工企业规模扩张很快, 按常理, 规模扩张带来的应该是规模效益, 企业的资金流会更顺畅, 集团化管理能力得到充分释放, 企业利润成倍增长。然而, 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如此。大多数大中型施工企业由于项目众多, 地域分布广泛, 受管理幅度的限制, 一般采取项目部制的“集团公司—工程 (子) 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核算模式, 即:以建筑施工合同所指向的工程作为自己的产品对象组建项目经理部, 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和效益评价,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报告主体, 财务管理只能授权给各项目进行管理。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实时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 无法掌握动态的资金信息, 不能在企业层面实现资金的盈缺调配, 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同时也就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

2. 资产管理不科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对集团化企业而言, 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规模扩张, 无论是在人力资源储备还是大型机械设备施工能力, 以及资金、物流的调配、整合方面集团化都有着巨大的先天优势, 这种优势在规模化施工过程会转换为较高的利润回报率, 这是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施工企业具有产品的固定性和施工作业场所流动性的特点, 具体施工作业由项目部完成, 而固定资产 (含周转材料) 一般由工程公司一级实施统一管理。随着目前市场竞争的加剧, 规模增长过快, 工程公司一级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跟上, 导致统筹调配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有的工程公司和项目部的固定资产流失和闲置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 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率,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 投标、施工与财务管理目标不一致。

大部分施工企业投标与施工管理两张皮, 经营部门只管承揽任务多少, 从不对项目是否能赢利、是否有中标的意义负责, 于是很多项目输在了先天不足, 后期管理上下再大的功夫也于事无补。目前在施工管理上又多以“集团公司指挥部—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这样的模式运作, 而集团公司指挥部的职能仅限于施工管理和企业信誉的维护, 对项目的具体盈亏不负责, 这就造成了集团公司指挥部与工程公司项目部之间管理思路和理念的冲突, 一方是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信誉, 另一方是把项目的效益放在了较突出的位置, 甚至是当作了首要目标, 相互间目标的不一致最终体现为对上级要求的执行不力。

4. 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背道而驰。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种管理办法, 重点侧重对现场成本的内部控制和约束, 但就其本质来说, 是为了保证实现价值回报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 成本管理却不等于少花钱, 甚至不花钱,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管理人员理清自己的责任, 学会先算后花, 以最小的代价来产生价值回报, 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财务管理则是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项目部把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控制支出, 严格按照各种条条框框来处理项目部的日常业务, 把成本管理理解为怎样省钱, 该花的不花, 不能很好地把握质量、进度、安全、效益之间的有机关系, 不懂得怎样利用资金去创造更大价值, 计较于蝇头小利, 结果先是丢了西瓜, 最后发现芝麻也没有捡着。

二、财务管理在工作中应如何定位

1. 财务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实现利益最大化。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不同, 前者是按会计准则来进行日常业务的核算, 进行科目的列支;而后者则是利用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 同时辅以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使得企业日常经济行为得到规范,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的。正因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决定了财务政策制定的重要意义。企业的财务政策首先要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 其次要着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最大限度地与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要求相结合, 在这条主线下完善丰富企业的管理体系。财务政策是企业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实施细则, 如果把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做是树杆, 那么一系列的财务政策、办法就是茂密的树枝和树叶。

2. 要从对比中选择最佳的财务方案。

没有方案的对比选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 而仅仅是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上。我们很多的施工单位往往是根据当前的需要, 或是面临的暂时性的问题制定财务政策, 不去考虑这一政策的长远性及是否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样的做法在起初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且效果比较明显, 几年以后或是当企业驶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政策就会与实际工作格格不入, 甚至是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例如:有的单位在段、队模式下由于施工能力弱与体制僵化, 施工一线的设备大修折旧费用一直无法收缴, 于是出台了收取设备使用费并转嫁到项目部身上执行的办法, 这一政策在短期内解决了财务账面的费用收缴问题, 但队伍的施工能力与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和工作程序与新办法衔接不到位, 资产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流失现象严重。

3. 末端的管理才是财务管理的精华所在。

财务政策不代表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具体的实施方案、过程、效果的体现。在很多企业往往是这样的情况, 集团总部与工程公司负责制定财务政策, 项目部则按要求实施即可。上一级制定的政策是一个指导性的方针, 起到宏观上方向性的指南作用, 政策制定好了还需要项目部认真领会贯彻政策意图, 这样在执行的时候才能确保不走样, 确保实现政策所想达到的目的和效果。管理上最忌讳的就是机械性地执行上级指令, 例如:企业经常会下发要求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的通知, 压缩开支不代表不允许开支, 关键是看这项开支能不能带来预期价值, 企业从中能不能获取相对更大的利益。根据目前施工企业普遍的施工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放在负责具体施工管理的项目部, 通过对项目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控制, 才是对财务政策的最好诠释, 所以最末端的管理才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真实体现。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1. 加强资金的集中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核算、集中控制, 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可以有效地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 这样既不造成某个项目的资金闲置, 也不会因某个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向银行或其他企业取得高息借款。施工企业要根据年度生产规划和目标, 确定企业所属单位完成计划生产经营任务所需的资金数量, 并编制相应的资金预算, 各单位要明确对资金管理和使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 工程 (子) 公司可以利用项目的施工进度对项目部资金进行综合管理, 这样工程 (子) 公司财务部可以通过提前筹集和合理分配资金来对所属的各施工项目部的资金额度进行协调平衡, 以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集团企业通过内部资金调度中心协调或是与银行签订资金池管理协议。

2. 加强财会人员专业培训, 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学习, 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制度法规、知识的培训和上岗前的培训, 同时财务人员还要学习生产知识, 熟悉生产技术设备, 深入施工现场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 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财会人员要熟知项目部的运行体系要求, 确保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顺畅, 数据链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带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加强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同时要使企业会计人员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 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使人、财、机、物得到有机结合, 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效率。

3.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成本管理是运用会计方法制定成本目标, 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 并以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 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也是施工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各部门都要在降低施工成本上下功夫, 学会核算成本、管控成本, 加大成本指标考核力度。为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必须对成本进行层层分解, 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作为保证, 制定具体的成本责任量化指标, 把成本管理的财务行为变成全员的工作目标, 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 加强承揽任务与企业自身资源、资金的联动。

浅谈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92;F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4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建设给施工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即使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国家的刺激经济计划也使施工企业依然蓬勃发展。但同时,很多施工企业存在调控能力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状况不稳定等问题,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如若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发展的同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

一、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发展越快,发展越大,则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明显。我国施工企业当前的问题主要有:

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

很多施工企业虽然很重视财务部,但只是停留在如何应付税务部门,或者是如何在财务报表上增加企业的产值或利润。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没有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大多数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报账报表会计”,自认只要把账做好,各笔小账做细,领导问起能回答出数字就可以了,而很少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

2财务制度不完善

由于施工企业规模不一,施工队伍混乱,企业应设的财务收支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对挂靠企业更是形同虚设。由于制度的不建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3财务核算工作脱节

由于国家对施工企业采取资质管理的方式,不具备相关资质就无法承揽工程,一些规模较小的施工企业就采取挂靠的方式,借鸡生蛋,致使财务核算不完整,挂靠企业不设置相关账薄、财务人员,或只设置流水账,由有资质的企业代为核算。挂靠企业为了隐匿利润,不将真实的业务记录交于核算企业,核算企业只就持有的部分业务记录进行核算,致使核算脱节,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4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到位

施工企业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垫资的情况。有些施工企业为追求多接工程,而没有考虑到资金的筹资,垫资以及工程款的回笼工作,导致企业工程都结束了,而大批工程款依旧没有进账,从而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甚至成呆账坏账。同时资金的时间成本绝少有企业能考虑到。

二、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要自身能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工作上给予财务部门充分的自主权。企业要全面提升现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就新的或其他财务知识举办培训;改进财务人员薪酬体制,增加激励措施,避免让财务人员产生干多干少都不高的意识,鼓励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建立工作手册,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性考核,竞争上岗,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让财务部门高效运转,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职能。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核算工作

完善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发挥财务、监察、审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大一线项目的财务监管和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只要是有财务收支、资金收付的地方都要加以制度规定,要由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制度管理中更重要的是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为此,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要给予制度充分的支持和加强力度贯彻下去,使制度能一直并严格执行到生产第一线。

3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

施工企业应在经营理念上就要突出节约成本,利润最大化的思想,从广度上深度上加以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广度上,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纳入责任成本管理范畴,深度上,责任成本管理要真正成本分解到位,形成成本终极负责制,同时加大考核奖罚力度,将责任人的绩效与分解的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同时要把好设备物资采购关,实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和摆脱人为因素,强化财务审核检查监督,确保各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得到落实,并及时对各成本中心进行考核兑现,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财务要进行集中分析,定期将成本完成情况与责任成本预算进行对比,找出偏差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水平。

4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学习以理财的观念管理企业的价值,以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相关财务风险尤为明显,财务人员更要在此时严加控制风险。

融资风险表现在项目起初融资方面,财务人员应该将资金的调配及融资成本动态化考虑,与项目各方向结合的考虑;另一主要风险就是应收账款的风险;企业建立健全的业主企业的信用政策,从根源着手,合理选择业主;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为应收账款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实行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对开履约保函制度,减少资金风险;对于已经逾期的应收账款企业应成立相应的清理小组,在合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回收力度。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4

关键词„„„„„„„„„„„„„„„„„„„„„„„„„„1 内容摘要„„„„„„„„„„„„„„„„„„„„„„„„„1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1

二、工程质量预控意识„„„„„„„„„„„„„„„„„„„2

(一)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概念„„„„„„„„„„„„„„„„2

(二)加强对配属队伍的培训„„„„„„„„„„„„„„„„2

三、过程质量监控意识„„„„„„„„„„„„„„„„„„„3

四、过程质量检查„„„„„„„„„„„„„„„„„„„„„4

五、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

(一)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4

(二)在施工过程时严格检查技术资料与工程质量„„„„„„„5

(三)材料控制„„„„„„„„„„„„„„„„„„„„„„5

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质量管理人才机制„„„„„„„5

(一)团队教育机制„„„„„„„„„„„„„„„„„„„„5

(二)激励与监督机制„„„„„„„„„„„„„„„„„„„6

(三)优奖劣罚机制„„„„„„„„„„„„„„„„„„„„6

(四)采用优胜劣汰机制„„„„„„„„„„„„„„„„„„6

七、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度„„„„„„„„6

(一)质量责任制„„„„„„„„„„„„„„„„„„„„„6

(二)现场会议制度„„„„„„„„„„„„„„„„„„„„6

(三)现场质量检测制度„„„„„„„„„„„„„„„„„„7

八、加强验收工作„„„„„„„„„„„„„„„„„„„„„7 参考文件„„„„„„„„„„„„„„„„„„„„„„„„„7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意识 规章制度

内容摘要:在目前日益壮大的建筑企业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了工程管理的核心。它不仅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财产安全有联系,还维系着我们的生命。通过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探索,从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消除引致事故发生的隐患,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重点注意事项,帮助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就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施工过程复杂,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也逐渐增多,为了实现施工控制的目标,一定要进行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要求的质量计划规范施工,消除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隐患,培养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建立、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的开展施工。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伴随着日益壮大的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施工质量是人们永恒不变的关注话题。因此,强化管理意识,在项目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意识”决定“行动”这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从项目经理、决策基层做起,在施工前线组织和指挥员工工作的领导人就是项目经理,他的管理态度与决心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质量。

在工程项目管理层所有员工之间开展质量意识的教育活动,作为直接

主要施工人员,按不同专业进行技术、工艺、质量综合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配属队伍不允许进场施工。项目要求配属队伍建立责任制,并将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各自施工质量管理中,并督促其对各分项工作落实。

三、过程质量监控意识

配属队伍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各种管理依据为附件。因此在合同谈判时,需从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文明施工方面最大限度地要求配属队伍,条款必须清楚,内容详尽、周全,为项目生产活动做好基础和铺垫工作。

在配属队伍管理上很关键的问题是把配属队伍管理融入到总包管理中去,接受总包的组织和协调。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分包技术人员参加方案讨论,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通过各种施工表格,责令配属队伍定期按时填写上报,由总包审定。要配属队伍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同时要注意多与配属队伍主要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对配属队伍中一些好的做法、建议应给予表扬和支持,同时对配属队伍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严格把好质量关,了解原因,提出批评甚至处罚。每月底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组织配属队伍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之后,由配属队伍写出本月度在施工工程质量总结报告交项目质量负责人,再由质量负责人汇总,建议以《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和各配属队伍。简报中对质量好的承包方要予以表扬,需整改的部位应明确专人限期整改,并在下周质量

术的全面交底。面对工程工期长,结构复杂的建筑项目,可以按照基础、结构、装修等几个阶段,分别开展技术交底。在开展各项施工之前,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员向参与此项工程的所有员工进行技术交底。

(二)在施工过程时严格检查技术资料与工程质量

在施工工程中,严重影响企业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就是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技术资料是否齐备,这些都是检测部门进行质量评定的关键。

(三)材料控制

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对于原材料、半成品、结果配件等进行彻底的检查验收,保证供货方的质量信誉,保障收货人的经济效益。

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质量管理人才机制

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好坏的因素中,基础建筑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的优劣,导致施工质量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专业技术优的基础建筑工作队伍,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必须执行的有利措施。工程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建筑队伍的水平。优先考虑的就是施工部门的信誉与资质。其次才是选择其中一个优秀施工部门来承担建筑工程。所以,我们要按照以下方式来完善质量管理的人才机制。

(一)团队教育机制

质量管理的主体就是人,依靠的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先进技术。要将管理中的主体与先进理念、技术、模式等有效的相结合,发挥超常作用,就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教育与实践,开展先进管理的质量理论教育,建立有效可行的教育机制,帮助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以及管理水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会议制度,它能够使项目的各部门主体很好的进行沟通,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施工,最后达到各部门都满意的效果。

(三)现场质量检测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应该要采取质量监控措施,各种监测手段与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实体进行施工质量的监控。从而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有效地保证达到工程项目所规定的质量目标。

八、加强验收工作

工程施工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工程完工的验收工作,这是检验施工质量、全面考察投资效益以及检验设计的必要步骤,是将建设资金转化为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当工程项目完工后,基础建筑单位首先要连同承建部门,对此项工程进行验收,其实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使用单位、等相关建设管理部门,按照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严格验收,检测各项技术、设备、材料是否合格。最后要求所有的资料要做到规范、准确、真实、全面,为建筑施工的每一项工作画上完满的句点。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财产安全有联系,还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因此,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的指标。要求我们要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引领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之上,实现高质量的工程管理。只用质量得到了保证,企业才能等到发展,才能将企业的业务扩展的更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件

浅谈企业往来账目如何加强管理 篇5

一、企业往来账目的现状分析

(一)未能定期对账销账

(二)往来账目排查分析不及时

(三)往来账目内部控制力度缺乏

二、企业往来账目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往来账目处理无明确规范及责任

(二)往来账目风险意识薄弱

(三)往来账目管理责任模糊

三、往来账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一)明确往来账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明确往来账目管理的规范性

(三)加强往来账目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四、加强往来账目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体系化往来账目管理责任制

(二)健全往来账目管理责任制度与清查制度

(三)加强往来账目管理方法

(四)完善对往来账目内部的控制

五、企业往来账目的核对技巧

六、企业领导对往来账目管理的监督和重视

七、有计划性的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八、对于加强往来账目管理的相关建议

九、总结

浅谈企业往来账目如何加强管理

内容摘要:往来账目管理是否合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整体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制约着企业能否长远的发展下去,所以往来账目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有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派专业人员负责往来账目的管理,对往来账目还是够重视。本文根据自己在长期学习中的领悟及自己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往来账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做出了归纳,并就如何加强企业往来账目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与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往来账目存在问题核对技巧监督规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凸显出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往来账目管理的重要,为了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一、企业往来账目的现状分析

(一)未能定期对账销账

有些企业往往因为数据不全、账目不清而草草了事,未能按照规定进行对账销账。而往来账目余额为日积月累而成,年数一久就形成了大量呆账、坏账,对于挂账时间较长的应收帐款缺乏有效的催收手段,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对于已做坏账的应收账款,回收时往往出现部分资金流向不明,极易造成中饱私囊,使企业白白蒙受损失。(二)往来账目排查分析不及时

由于往来账目的核对没有形成按期对账制度,使得往来账目企业双方会因为记账时间,记账格式,记账差错,票据传递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无法及时发现、调整、纠正,造成往来账目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往来账目内部控制力度缺乏

1、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企业由于内部混乱造成往来账目无法管理,使得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例如企业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办事,具体表现在单方面记账且未使用正规收据。如某企业给其他企业担保贷款10000万元,贷款到期,但贷款企业无法及时还款,银行便从担保企业银行账户中扣贷款,而借款企业又不将银行往来户头调整到担保企业户。或有了某些规章制度却没有人实施也无专人监管。这些程序主要指按章办事、定期考察、留存备案、风险预估、岗位制约等。例如某村办工厂,业务员在外结算贷款32000元,长期放在自己身边周转使用,其中有5000元隔了1年才和财务人员结账。长时间下去,就会使往来账目越来越混乱,造成账目与实际支出不相符。

2、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有些财务人员没有定期向相关人员报送应该收回、应该支付、账龄及所面临的风险等资料,有些财务人员随意对外交流企业往来账目的清理进度及计划;其次,对于往来账目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没有按时向领导报备,也就无法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二、企业往来账目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往来账目处理无明确规范及责任 往来账目无明确规范使得企业管理出现混乱,如某企业上缴财政10000元,而会计记在归还财政周转金的户头上。有些会计本身基础工作薄弱,或者更是半路出家,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遇到不会的就推、脱、靠,导致了工作滞后问题的发生。

(二)往来账目风险意识薄弱

在企业的长时间经营下,必然会存在由于往来账目不清而无法偿付的情况,而这部分债务如果转成收入就必须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许多企业选择不结转,时间一长,为了逃避税务部门的检查就要想尽办法的隐藏这些往来账目,于是就造成了许多企业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且使得公司的往来账目混乱,既影响公司的信誉,又使得公司资金周转发生问题,直接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三)往来账目管理责任模糊

企业往来账目挂账时间长,或责任人不详,清理难度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许多往来账目尽管采取了多种手段,甚至走法律程序,经过法院审判,但还是无法解决。

2、有的企业对同一个经常往来户头,既设有应收、应付账户,甚至还有借款等账户,造成“往来账”一户多账,最终无法说明到底是人欠我账还是我欠人账,使得难以追究管理责任。

三、往来账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一)明确往来账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当前企业往来账目没有专人负责,各岗位的义务没有明确,就无法落实责任。由于应收应付款项涉及范围广、牵涉的人员众多,又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极易导致往来账目管理长期搁置。所以为了确保往来账目权责归属,就需要我们做好双方的衔接工作,明确双方的职责范围。

(二)明确往来账目管理的规范性

加强公司往来账目的正规化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止坏账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往来账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应明确往来账目的规范性。往来账目应加强合同管理,设置合同台账,及时传送债务人履行合同的情况,预防出现呆账、坏账。对债务人执行合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管理层。为保证应收账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往来账目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人员与主要客户进行应收账款余额的对账,形成对账报告并上报。对账结果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加强往来账目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往来账目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发生供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往来账目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其中的应付账目更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债务情况和信誉。对于公司资产、成本、效益等关联密切的账目方面都起到决定性因素。加强往来账目管理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十分重要。

四、加强往来账目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体系化往来账目管理责任制

企业应冲破传统账目管理制度的束缚,必须要有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各岗位责任的确定,落实责任增强往来账目管理的财务风险意识。往来债权采取“谁经办、谁负责催收”,往来债务采取“谁经办,谁负责申请付款”的原则,相关业务人员全权负责债务催收工作,想尽办法进行催收。各单位应定期或于每年年末时,对各往来单位所对应的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估算会产生的坏账损失,对应收款项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对满足核条件的坏账予以核销。但是只要是确定了没有办法收回的账款,要收集证据,以免本企业遭受损失。

(二)健全往来账目管理责任制度与清查制度 定期清理往来账款,从而促使企业往来账目管理的正规化。我们应依据企业往来账目的特点进行催收。同时,为了使往来账目的管理更合乎规范,就要大力加强相关人员的道德教育,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达成的。所以要增强所有涉及人员对往来账目工作的认识。

(三)加强往来账目管理方法

1、加强内部会计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内部管理状况的好坏对往来账目管理至关重要。为了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我们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

2、企业应制定物资采购人员考核制度和采购制度,制定经济合同管理规范,明确其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定期对相关人的进行审核,以减少呆账、坏账的形成。

(四)完善对往来账目内部的控制 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往来账目工作,并定期作报告上报给领导,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往来账目的实际情况。同时,企业应建立信用分类,根据长时间的相处,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对于经常拖账、赖账的企业和个人坚决走法律程序,同时,对于诚实守信的企业及个人提供更优惠的合作条件,促使大家共同发展。

五、企业往来账目的核对技巧(1)核对入库或出库明细时:

因为每个企业的管理方法不相同,极易造成商品名称大同小异。如:一款产品的名称是“3M净水器CDW1202”,W企业可能取名“3M净水器1202”,而Z企业可能取名“3M1202”等,或者会有更多的名称。发生次数较少时,名称不一致并不影响核对速度;但当发生次数较多时,名称不一致就无法运用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会极大的影响核对速度,浪费工作时间。所以,我们第一步是要统一商品的名称,以免出现漏项、多项。统一名称后,我们再进行数据和金额的分析,这样很容易就能找到差异的地方,然后再精确查找究竟是哪一天的数据出现差异,把差异的原因注明。并对核对无误的明细上做标记,以免来回检查,浪费人力和物力。

(2)核对账面显示的收款或付款时: 账面的收款和付款是根据银行账户的实际发生入账的,入账金额需与银行账户发生金额一致,入账时间可能存在短期差异,比如一两天,这种差异属正常现象。核对这些款项时如果发现不一致就要及时按日期逐笔核对,绝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差异的原因。(3)注明差异事项:

我们应首先了解出现差异事项的原因,并查明是哪一方需要调整,在调节表中要注明“对方已入,我方未入,我方调整”或者“对方入错,我方显示***,对方调整”等,调整后双方显示的余额是相同的。

(4)常合作客户需经常核对账面:

为了防止账目长期不清理对双方造成的损失,应按时核对双方账目,来往较频繁的可一周一次,至少每月一次,并查找原因详细备注,积极调整。同时为了准确反映账目情况要制定“账目余额调节表”,这样就可以对账目一目了然,也方便日后的账目核对。

六、企业领导对往来账目的监督和重视

1、重要岗位人员变动时,应派专人做好往来账目交接工作,所有往来账目必须列出明细进行交接,对不明账目及时、顺延追溯,保证往来账目的准确。

2、企业领导应设立往来账目管理监督部门,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度设立奖励和考核机制。加强监督人员对账目清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建立不定期的对账制度,企业领导可不定期的安排人员进行对账,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面核对,如果实在是距离很远,也可以选择视频、通话核对。以防止串通作弊,造成账实不符。并把核对结果形成书面文字记录,留待日后查询。

七、有计划性的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要挑选专业知识过硬、不怕吃苦、爱钻研、踏实肯干、勇于挑战、善良坦诚、技能精湛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加深对往来账目管理一般原则的认识,严格遵循原则,切实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财务制度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往来账目。要使他们的业务知识不断更新,更加全面的掌握往来账目。

无论你从事的什么工作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创造你人生的辉煌。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平凡的工作中孕育着伟大,更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对工作不要拖拖拉拉,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办事效率低下的人无疑会被竞争大潮所淹没,要先发制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精通它,成为自己职业领域的专家,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要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员工生存的基础,就要求财会人员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杜绝公私不分的行为。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我们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并将勤俭建国发扬光大。因此,在新形势下,对财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完美的贯彻了服从的观念,这就要求往来账目管理人员要服从纪律,服从领导。

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多组织新员工参加内部培训、函授学习、相关讲座、相关会议等,让员工懂得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鲜的养料,才能永葆青春。同时,企业还要为他们提供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给他们提建议的权利,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使他们能够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共同发展。所以说,财会人员要与时俱进。

八、对于加强往来账目管理的相关建议

1、确定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管理,责任到人。企业应按照发生业务及数额的多少进行分类,分别进行管理。发现问题时要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坏账准备”科目。使得往来账目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促使往来账目不断发展。

2、往来账目定期清查,在年末、月末结账前,根据制定的往来账目管理制度或计划进行财产清查。并将核对结果按日期分类装订成册,及时归档,至少每年全面清理核对一次,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规范处理。

3、往来账款是财务核算中的重要账户,企业财会人员应按照相关制度与要求进行精确核算,如实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根据相关报道,一些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如:往来款项长时间挂账、收入挂往来、虚列支出挂往来、往来款金额不符等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往来款目不能及时得到清算,加之企业新领导对旧账的不了解,不过问,形成资金长期挂账;二是人为调节结余,隐瞒收入将本应计入收入的资金在往来挂账,在往来款直接列支或虚列支出在往来款挂账;三是利用往来款科目转移资金。因此,就要求各企业提升往来账目管理水平,对现有的往来款项认真、彻底清理。今后发生的业务,财务人员要及时、规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真实、完整。

九、总结

在企业中,往来账目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具有严谨性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是一个随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长抓不懈的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优化流程,坚持原则。也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相互协调、配合及监督等,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唐存莲.往来账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会计之友,2007(3)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施工项目 重要岗位人员 监督管理 对策

施工企业效益来源于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而精细化管理要靠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实现,尤其是那些管人、管钱、管物、管工程的岗位至关重要,具有权利大、责任大、影响大的特点。只有加强对这些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管,才能使项目管理人员恪守“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工作规范,推动项目党风廉政建设,杜绝不正之风和****现象。对此,笔者就目前对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管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加强监督管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公司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廉洁意识淡薄和素质不高

近年来,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新上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管理人员储备不足,为尽快使项目管理机构运转,满足建设单位时限要求,应急将可调配人员充实到项目各管理岗位。因此在思想上对监督工作表现淡漠,心存顾虑,担心查出问题影响项目评先评优,影响绩效考核和个人政绩,对一些职工反映的萌芽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一定程度上助长放任了一些不廉洁行为的发生,长此以往养痈面患,损害了企业经济效益,侵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挫伤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二)监督意识弱化和流于形式

有些项目领导对监督有一种抵触情绪,听到“监督”二字心里不舒坦,认为监督自已就是对自已不信任,是跟自已过不去。有的在行使职责和权力过程中自视其高、独断专行,对于敢于监督自已的人反感甚至恶言相向。因为多种原因,有的项目对重要岗位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没有及时发挥“眼睛”的作用,该提醒的没有及时提醒,该教育的不严格教育,该查处的没有严肃查处。从近年暴露出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主要是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与项目实际相适

应的监督体系,加之监督内容不具体,不细致,笼统、模糊,致使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权力运行失控和监管缺位

有些项目由于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对权力监督的有效实施上重点不突出,监督上畏手畏脚,同级监督中存在着对其业务不熟,不能完全做到了解深查细纠,有些监督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情关系”,发现问题碍于情面和私人感情,不愿监督听之任之,致使监督缺乏力度。有些关键环节想监督而无法涉足,如在项目节余材料的处理和经营活动中,对费用的提取渠道和使用缺乏监管,有些项目经理认为经营活动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保密为由,搞“暗箱操作”,在开展经营工作中是否谋私,只能是一本良心帐,最终给监督管理留下了 “黑洞”和“死角”,导致出现财

务人员挪用公款投资谋利,经理伙同管理人员虚拟、套取私分工程款等司法介入案件。

(四)监督职能软化和失之于宽

对于项目监督管理而言,有很多管理制度和规定,由于没有形成规范、统一、配套的监督机制,致使某些制度在彼

此衔接、相互配套上有所欠缺,形成不了综合效应。主要存在“软、浅、晚”的问题。

软,就是在监督过程中缺乏刚性和严肃性,致使监督流于形式;浅,就是日常的监督,往往只停留在工作的表面,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业务环节之中;晚,就是事后监督,当造成损失,问题发生后,才看到监督的薄弱面和重要性。

二、对施工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筑牢道德防线,消除动因

项目的领导干部接触的信息量大,见多识广,思想变化快,主体意识强,在行动中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理想抱负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企业重要工作日程,进行规划、部署、落实、检查和考核,着力研究和解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问题,对责任范围内的各级管理人员严格教

育、监督和管理。力求把项目创先争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主题活动纳入争创廉洁工程示范线活动中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和落实。并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将监督重点放在项目权力比较集中、管理较薄弱、容易发生问题,特别是职务性违规违纪问题易发和多发的岗位。抓住重点环节,突出一个“防”字,建立以“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风险防范”为重心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通过上党课、民主评议,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观看警示片和企检共建等形式,极积预

防职务犯罪,倡导向上的生活情趣,创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

(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监督制约

当前,权力运行监控的制度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应结合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对重要岗位涉及的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梳理与分析,修订与完善,达到对权力的制约与制衡。查找项目管理中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的“监控点”,在项目岗位人员中,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风险评估”,着力形成以各种权力为点、以业务流程为线、以制度措施为面的有效防控机制。并对照监控点,从岗位职责履行的角度,查找控制点执行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合法、合理、合规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纪监审合署办公,整合监督资源,定期召开监督部门联席会议,交流监管信息,分解落实整改措施,对权力运行风险的出现,采取下达整改通知书或建议书,督促部门、岗位制定整改措施

并跟踪回访落实。

(三)加强权力制衡,规范从业行为

在完善现有重点权力运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权力分配、民主决策、决策执行、过程监督、运行公开等过程监控,决策上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和票决制。健全完善议事制度,严格按照中铁二局二公司下发的党政会签制度要求,明确界定重要事项的范畴,形成项目重要事项目录,凡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和票决制,发挥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作用;重要事项建立办事公开制度,实行办理程序在办事前公示、办理过程在关键环节公示、办理结果在办结后公示,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未按规定公示的,视为违规;重要事项建立办事双人负责制度,在办理重要事项上,严格要求两人以上共同负责办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强化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管理人员交流、轮岗、回避等措施,要从预防管理干部出问题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回避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关键岗位的交流。着力解决“一岗定终生”问题,重点对管人、管财、管物等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管理干部,根据任职年限长短,实行硬性的交流轮岗。

(四)加大惩治力度,切实真追实究

根据效能监察、成本督察、财务和审计等部门在铁路工程“三整治一提高”活动中的督察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亏损项目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对其劳务分包、物资设备的采购、机械设备的租赁、废旧物资的处理等合同、协议和结算凭证,从现金流方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在查清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严”字当头,决不护“短”,按照责任追究办法,对相关人员切实真追实究。同时,要从项目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的“交际圈”、“娱乐圈”中发现利益链,从他们消费水平,家庭收支情况等方面发现不廉洁的蛛丝马迹,对相关人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决不患得患失,姑息迁就。按照“一案两报告”分析制度的要求做好责任追究的延伸教育,警醒广大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感,认清自已所担负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

综上所述,对项目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管,要以治财为重点,以管人为根本,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警示,以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项目发生行为,有效遏制现象的发生,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并举,不断提高重要岗位

浅谈加强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 篇7

企业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按结构和功能分为:1) 实物量具:使用时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如量块、砝码等。2) 计量仪器仪表:可以把被测量的量值转换或可直接观察的指示、记录值的计量器具。如台秤、温度计等。3) 测量系统:各种测量仪器连同辅助设备组装起来使用的测量装置。4) 传感器:只提供与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输出而不带显示模块的器件。常见的有位移传感器。

二是按计量常用用途分为:1) 计量标准器具:主要是指企业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如卡尺检定装置等。2) 工作计量器具:指企业日常工作中用的计量器具, 可以获得量值结果的器具。

三是按法制计量要求分为:1)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主要是指企业所使用的计量器具中, 用于安全防护、贸易结算、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列入国务院颁布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 如:压力表、天平等。2)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除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以外的计量器具。

可见企业计量器具种类繁多, 同类仪器用途不同、厂家不同, 这都增加了计量器具管理的难度。在日常管理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未建立计量器具台账, 或计量器具台账内容不全;设备的状态未标识、没有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 未使用设备校准后的更正值;仪器设备的朔源方式、检定方法、检定周期判别不正确。介于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要做好计量器具管理工作, 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1 建立计量器具台账, 实行动态管理

企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应组织各部门的计量管理员, 对计量器具进行清查, 针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 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账, 做到账物相符。同时建立计量器具计算机管理系统, 对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出库、周检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 对计量器具台账随时更新, 及时反映出计量器具的变化情况, 确保计量器具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维护, 避免计量差错及人员误操作而产生的损失, 使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2 合理确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

对计量器具实行科学化管理, 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计量器具实行严格的周期检定。在国家检定规程中已经明确了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

1) 用于安全防护、贸易结算、环境检测、医疗卫生等并列于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的, 作为最高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严格按照国家和部门的检定规程的要求依法实行强制检定。

2) 对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可根据其稳定性、准确性、使用要求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合理制定检定周期。以免引起计量器具失准造成的损失。对于使用频繁或安装在关键、重要部位的计量器具一般按照规程中检定周期, 而对于拆卸不便、容易损坏、性能稳定、准确度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 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的延长检定周期。但检定周期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科学实践数据和分析研究来支持。

3 加强计量器具检定工作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出厂的成品检验, 都需要法定有效、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设备来保证。因此, 必须加强企业的计量器具检定工作。计量主管部门年初根据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制定出每年的周期计划表, 并下发各部门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按照周期计划表把将要到期的计量器具按时送到计量主要部门, 且保证计量器具满足送检要求。计量主管部门应及时将计量器具送往检定单位, 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检定工作。同时, 计量主管部门应对各部门计量器具的检定进行监督, 不得出现漏检和脱检。

1) 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交付使用前必须更换计量三色标志。

2) 对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 并予以隔离或加以标记以防误用。根据计量器具不合格状态应进行处理:修理后通过检定合格方可使用;多功能多量程的计量器具, 可使用合格的功能和量程;降级使用;对于报废的计量器具, 必须撤离, 不得放在工作现场。

4 计量器具证书和标识的管理

在合理安排好计量器具周检和建立计量器具台账的同时, 还要加强检定合格证书和标识的管理。

1) 计量检定证书是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后由检定机构出具的计量器具性能的一种证书标志。每一张证书都一一对应相应的计量器具, 企业不得私自更改检定证书或证书对应的计量器具。否则将会违反计量检定工作的权威性, 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 标识管理是对计量器具使用实施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不同管理要求的计量器具贴上相应的标识, 这样才能直观地掌握计量器具所处的运行状态。

总之, 企业计量器具管理在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通过计量器具管理, 改善测量设备和手段, 使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避免浪费。企业要不断创新, 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科学的、规范的, 并且与国际接轨的计量器具管理体系, 为企业的科研、生产服务,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1.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强烈,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经营方式日益复杂,企业的财务活动日渐成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转变为财务风险,财务信息失实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如何提高企业的抗击风险能力,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举债筹资而丧失偿债能力导致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企业运用财务杠杆不当,短贷长投,可能致使企业无法偿本付息,因而潜伏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不仅包括狭义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劵投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回避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化解风险。

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有发生的可能性,也有不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充分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控制,否则,财务风险就会不期而至。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3、收益性或损失性。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财务管理者对未来不确定的因素进行估计,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投资经营决策,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出于一定的大环境下,同时受环境的制约,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威胁。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应对措施不力,容易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过高

一般来说,企业在构建自身的资金结构时,应充分考虑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相互比例,以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在当前,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贷款过多的问题,造成资产负债率上升,就出现了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实现不了目标利润,到期债务将无法偿还,企业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按程序操作时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益分配等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尤其是资金管理混乱。这样造成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失现象严重,资金从而出现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样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偿债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要靠财务人员去操作与执行,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缺乏,忙着处理日常业务,无心顾及管理业务,没有很好地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财务活动成为企业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的财务活动也越来越复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或者自己的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由于缺乏真实、全面的信息,决策所依据的信息只能接近真实情况,而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不科学,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对企业到期偿还债务产生威胁,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5、企业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健全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这样,企业的财务制度的有有效运行才有保障。面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坐支现象严重,不能展开有效的财务风险预测,也就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风险信息,容易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与对策

1、分析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无能为力。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防范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还应制定各种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管理方法,设置高效的管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不断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因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加强资产管理

按照风险均衡原则;风险适度、限度承担原则;举债规模适度和筹资成本最小化原则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要想构建最佳的资本结构,首先在资金的筹措方面,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风险能力,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融资组合,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其次,要使负债结构合理化,企业必须关注和优化负债结构,才能发挥债务的最大经济效用。再次,保持科学的分红比例,注重企业的营利留利,确保企业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还可以建立财务风险基金,以使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可以从容应对。

3、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必须做到责、权、利的统一。这样才能在面对企业的错综复杂的内部财务关系时,防范财务风险。当前,我们应该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治理层与管理层之间、资金管理和使用利益分配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真正做到权责统一。另外,要照顾企业各方的利益,才能协调其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真正的责、权、利的统一。

4、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增强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如果单纯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没有将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那么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要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树立资本运营观念,风险理财观念,信念理财观念,人本理财观念,建立和健全责任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在决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各种因素和影响,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决策要力求“精”,防范“做大做空”。这样能够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降低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6、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财务内部监控制度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它是通过对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全面分析,将企业存在的或将要产生的财务风险信息提前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先兆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诊断工具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可以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其能够早作准备或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一个企业要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信息,设立专职机构及人员,对影响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及时提供给经营决策者。二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企业、单位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好会计资料的事实,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取的措施、程序和方法的总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以财务风险控制为中心,通过规范内部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建立全程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是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控制的,可以由外部资深咨询专家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之后,企业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关注预警系统的信息,及时反馈,并将其责任与绩效挂钩,避免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带来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财务风险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这也是企业无法逃避的。因此,企业想要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希望我国各企业都能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加强资产管理;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财务内部监控制度。这样,就能减少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受到的损失,加快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张欣.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探析,2010(10).

[2]张胜济.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管理世界,2010(11).

[3]牟全.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8).

[4]赵雅玲.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投资理财.2010(9).

[5]李艳红.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3).

[6]龚覃.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管理,2010(7).

[7]孙欣峤.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务研究,2010(3).

[8]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会计之友,2009(8).

[9]刘长立.企业应如何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J]世纪桥,2008(1).

[10]王永利.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企业,2009(3).

上一篇:2015文艺部干事述职报告下一篇:平面设计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