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精选12篇)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1
在当今社会上,单纯的英语人才市场需求已日趋饱和,普通的英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职业的特殊要求和巨大需求。因此,更需要学校在对英语专业的教学上加以改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书本知识为教育重点,以职业教育为辅。
1. 国内外发展状况
专业用途英语教学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近年来,很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指英语学习的目的由单一的交流工具向多样性发展,并与职业、就业等多重需求相联系。美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主要是能力基础教育。其主要特点是:由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需要,制定能力分析表,确立教学大纲,学校并依此实施教学活动。在国内,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大多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手段的改进、师资力量的增强、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管理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
2.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形势
在高校中英语专业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研究显示,用人单位对于教学的适用性评分不高,无法适用于社会及单位。根据目前的情况,英语专业学生们普遍口语能力差异很大,对于这种落后的、不合时宜尽快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2.1 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
英语专业的教育应该以能够适应岗位和职业实践需要为教学目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上课教材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而且缺乏专业的职业背景,这就造成了英语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只依靠普通的英语教材不能满足其职业的发展,需要真正的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
2.2 高校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死板,教学手段落后。由于传统的教育只片面的强调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使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知识,并不能应用其情感进行教育,尤其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传达语言知识,并没有与学生之间交流或者交流非常少,所以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上课睡觉不听讲或者逃课。
2.3 高校英语专业的教材建设。
英语专业教材建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大多数教材的结构都大体相似,模式相同。它们着重强调了理论的知识而缺乏了实际应用的部分。另外,在教材建设上,没有得到正确的管理,教材的编写时间较短,更新时间较长,教育投资不足,实践应用性的知识相对较少。英语专业教材的知识过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4 高校英语专业的师资要求。
有些高校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能力,无法解释学生提问的专业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所用的词汇不够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并为学生起带头的作用,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并运用合理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不足的地方并对其进行反思。
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让学生对英语的认识逐渐改观,使学生们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过级以及应付考试,而是学习一门外语,掌握相应的外语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自身的花花素养,了解国外的优秀文化并掌握一定科学技术,为自己以后的发展与进步铺设道路,还有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生真正的掌握英语的学习技巧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在学习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
外语的教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自身生活条件以及语言环境的熟悉,对于外语的社会背景以及环境很陌生,所以,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尽力的营造语言学习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课堂上与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之下也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学校也应该配备英语教育时所需的多媒体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 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英语水平不等的同学进行基础提升,多多联系听说读写方面,从基础培训上展现职业能力,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前提,为专业英语方面的学习铺垫好基础,把英语模块化。教材要与时俱进而且要有专业职业性,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划分为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建筑英语等,然后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划分,展开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英语教学。
结语: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就造成了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缺乏专业英语素养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本文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为基础,尝试对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师资力量这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职业素质基础下英语专业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建慧.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科研的设计方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
[2]吴兰.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5.
[3]黄玉兰.浅析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差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
[4]鲁凌.越南商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轻工业,2014.09.
[5]揭薇.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基本原则的再分析[J].大家,2013.12.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2
高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采用问卷的方法,从学生语法知识的需求、语法课堂教学和语法教材使用三方面调查了中部某省九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语法>课教学现状.对这些现状的分析表明,现行语法教学和主流语法教材与现在学生的语法知识结构和需求存在矛盾.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语法教学和编纂新的语法教材.
作 者:徐泉 XU Quan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钦州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年,卷(期):23(3)分类号:H319关键词:语法教学 现状 需求 教材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 教学改革 研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往来的深入,英语交流与对话日益深入频繁,而高校英语教学也一度备受关注。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英语课程体系及学生英语表达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倡导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使得英美文学教学成为学生语感及人文素养提升的主渠道,所以在该背景下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进行完善,实践上进行推进才能让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起到教学引导与促进作用。
一、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宏观解读
英美文学真正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始于二十世纪初。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英美文学所倡导的人文素养培养对学生语感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学课程在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受到较大影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多数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教学重视不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陈旧等系类问题,严重影响了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而高校基于自身教学实际提出的教学侧重点调整也一度成为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开展的阻碍因素,文学性的关注逐渐减弱,更多的侧重于语言教学与翻译实践,英美文学原有的课程教学优势不复存在,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关注与重点回归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现英美文学课程主导地位的回归,在注重基础语法教育与语言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人文修养的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更是某段历史时期内艺术发展水平的整体映射,通过英美文学课程关注与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正确看待历史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与表达。此外,文学是国家现实生活的文化体现,反映的是民族心声,记录的是时代强音,而英美文学则为学生了解这些历史民族化的东西提供了思路,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是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梳理,对艺术美感的把握。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涵盖历史文学的综合性课程不仅仅提升学生素养,塑造精神品质,更在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结构及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课程改革理应着眼于英语教学的宏观大局,从细节上做好英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二、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既存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与传统化使得教学实效性不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素质教育强势推入的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并成为阻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等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多数高校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时往往将教学侧重点集中于作品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简介及作品主旨概括等几大方面,教学内容也往往局限于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的表达与讨论及文学风格的评价等,虽然这些内容的讲解与阐述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掌握基本的文学史实,但这些内容的阐述更侧重于政治与历史,与文学的关联性不大,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加上文学性色彩的缺失,学生学习及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来自教师层面的知识灌输也一度让学生失去与文学直接接触与交流的内动力,高校学生逐渐丧失对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繁多及考试评价的单一化。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传输与潜移默化的文学培养滋润,这就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内化。但是我国多数高校给予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时间仅为正常教学时数的八分之一,而英美文学课程本身却因为涵盖多个方面,教学内容相对繁杂,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不匹配使得多数学生难以真正消化英美文学勘课程知识,教学流于形式,实效性差。此外当前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局限性还表现为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考试模式的单一化。多数高校对英美文学的考核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作答,以单一的考试形式判断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的考核,与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悖,也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背道而驰。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不理想。
3.英美文学课程教材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我国针对英美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现有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材来看,版本较多但与高校英语教学实际不匹配,并且与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衔接差距,也就是说真正适合高校学生的英美文学教材并不多见。因此教材问题成为制约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施的一大障碍。除了课堂用书外,适合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拓展及自我练习的英美文学教学参考也相对较少,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使得文学课程的操练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我国多数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反馈英美文学的课程学习往往只是纸上谈兵,自我内化的东西较少。
三、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路探讨
1.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英美文学不仅仅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量也得到极大的丰富与积累,而要学生掌握全部的英美文学作品或者对现有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全部的了解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中应树立精品意识,借助少而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效,确保教学质量。少而精也是指导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原则,少,就是基于某个时代或者某个作家群体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教学范例进行教学引导,通过个例的学习解读去把握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动机与文学创作理念,从而把握该时期英美文学的精髓。比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选择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去研究,特别是选取其代表性的作品《哈姆雷特》去分析人物塑造的意义,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分析去把握英美文学的整体特征。所谓的精就是教学中深入开去,让学生把知识吃透,通过学习实现外在知识的内化,让学生获取文学的永恒滋润。与少而精的教学理念对立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弱化自己的课堂主导角色,只需要对所选的名著提出学生应了解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总结,具体的教学放给学生,学生自由进入到英美文学的阅读世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觉学习,通过这种开放启发式的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我们以英美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只需要就英美诗歌的诗体、意境及音韵等基本概念有着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自身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艺术美,完成诗歌基础知识的内化。做好量的控制,打造教学精品是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endprint
2.关注文化内涵,做好德育内容的教学融入。文学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形式之一,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作家的创作活动、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文学研究的解读涵盖了历史、心理及自然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时理应注重其丰富文化内涵的教学发掘,实现民族文化与文学历史讲解的统一,英美文学不仅仅注重学生语感的提升,更在于优秀文学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时理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现实契合点,恰当地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西方文学《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时引导学生学习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服务人类的伟大奉献精神,学习《伊利亚特》则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学习《巴黎圣母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美的概念,从而实现心灵美的塑造。在英美文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让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得到成大程度的发挥。
3.发挥媒介优势,做好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伴随经济的多元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多媒体教学媒介的教学运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绘声绘色的英语对白及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可以让学生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英美文学,融入英美文学的课程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大大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及《简爱》时可以将故事情节予与教案结合在一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再现与深刻的教学解读中建构起丰富直观的文学认识,做好英美课程知识的消化。
4.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考试体系改革与完善。英美文学如果只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引导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理应注重教学实践的开展与部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英美文学课外实践可以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角色扮演,积极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松弛有度,建构起英美文学学习的良好氛围。而教师应鼓励学生英美文学实践参与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其中小组合作模式是组织英美文学实践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分组可以相互启发,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得到共同提升。此外针对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可以应做好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与优化。摒弃那种以试卷形式进行考核的做法,让学生获取全面客观的评定,实现两个结合与两个侧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最终考核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英美文学课程学习的日常表现,将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大胆质疑等纳入到英美文学考核的范围内,从而得出真正全面的评价。侧重于自评与互评两种模式,自评就是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对与同学的对比中发现自己英美文学认识上的优缺点,从而做好对英美文学知识的全面梳理与内化。他评主要是教师层面的评价,教师应实事求是,综合学生的个性、兴趣、认知层次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与客观。只有考核方式上的丰富与完善才能更好地推进英美文学教学。
结束语: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意义日益凸显,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关注与解读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在明确既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层面提出了改革策略,为新时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虞建华.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兼及英美文学教学[J].中国外语,2010,03:14-18.
[2]吕国秋.人文精神与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73-75.
[3]李富乐.对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9,01:12-13.
[4]宋晓晴.新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河套学院学报,2013,03:42-45.
[5]刘翠娟.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5+149.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4
一、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随着各高校对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普遍重视,基础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基础英语教学不够关注,不能基于基础英语教学需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教学手法,调整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以致基础英语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础英语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一些教师善于将教学重点放在单词、句子等学习上而忽视了培养基础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存在偏差。二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枯燥的基础英语课堂中昏昏欲睡。三是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不合理, 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未能得到合理构建,专业课与相关选修课开设比例控制不当,且随性、繁杂。四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二、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优化教学理念与方法。转变传统以语言、句子、词汇等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提高学生英语实践技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最新的适合学生学习、迎合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都是创新性较高的教学方法。这里以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例,在主题为“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y”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写作之前可以提供写作范文,并基于范文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对范围思想、用语、词汇等各方面的研究,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定得心应手,写作能力自然提升。
2.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基础英语相关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要秩序化、明确化,要凸显基础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基于重难点合理控制课程开设,切忌繁琐复杂。其次,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第二课堂时间。毋庸置疑,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第一课堂形式往往形式化、单调化,很难引发学生的长久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不仅要增加第二课堂课时,同时也要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形式,运用讨论、听说等各种训练提高学生质疑、析疑、探疑、解疑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当然,有必要在第二课堂中解决第一课堂的残留问题,巩固学生知识,力求在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提升英语实践能力。最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英语基础知识课堂、英语专业化课程和英语技能培养课程有机结合,科学安排课程,确定总体教学规划。
3.增加实践课课时比重。实践课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将提高基础英语实践课地位,增加基础英语实践课课时作为改革重点。以往基础英语只有理论课,缺乏实践课,而现在增加四分之一实践课是基础英语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因此, 要突出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很有必要。在增加实践课时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基础英语实践课,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实践课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课,感受实践课的价值。 课时的增加只能说明实践课得到重视,要想真正实现实践课与基础课的完美协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既能致力于理论研究、又能倾心于实践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基础英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推动自身素质提高, 为实践教学贡献力量。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5
傅小明1,蒋萍2,孙虎1,杨在志1,李新星1
(1.宿迁学院金属材料教研室,江苏宿迁223800;2.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
摘要:阐述了高校工科类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宿迁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该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在课时安排、考试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经验,即遵循基础英语的教学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词(或者短语)→句子→ 篇章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已指出专业英语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和任重道远的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高校专业英语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之我见 篇6
一、专业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的课文中,通常会涉及各个专业领域,运用专业词汇较多,即使是常见词汇或者短语,在专业英语的文章中也可能有不同的意思。专业英语的格式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英语文献,为以后的论文和学术写作打好基础。在我的经验中,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第一反应就是课文生词量大、语法复杂,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要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科技英语,我们必须清楚科技英语的特点。
(1)复杂长句多。科技文章要求叙述准确,推理谨慎严密,一次一句话包含好几个分句,并非少见。翻译成汉语时,必须按照汉语习惯分解成适当数目的分句,才能调理清楚,避免洋腔洋调。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语法分析方法来加以解剖,以便一段代长,化难为易。
(2)被动语态多。众所周知,英语中本身使用被动语态较多,很多翻译时根据汉语习惯要变成主动语态。科技英语中之所以使用更多被动语态,为的是强调所论述的客观事物,因此放在句首,以突出其重要性。
(3)非谓语动词多。英语每个简单句中,只能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如果读到几个动作,就必须选出主要动作当谓语,而将其余动作用非谓语动词形式,才能符合英语语法要求。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动名词、分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和不定式。
(4)词性转换多。英语单词有不少是多词性,即是名词,又可用作动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词形相同,功能却各不相同,所以看到这种单词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词在该句中的词性,再来翻译。
二、专业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由于大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以扩展词汇,加大阅读为主,因此,重点放置于文献的翻译理解方面,很多专业词汇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读起来都很困难,看到由很多专业词汇累牍的英语文章,学生首先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当然不会对其有很大的兴趣,最终会影响学习和教学效
(2)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将没有必要掌握太多的英语技能。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不会用英语,就算是将来找工作也不会和英语有关系,所以平时专业英语学习中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3)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教师也处于尴尬的地位,找不到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词汇阅读和记忆、课文翻译、课文阅读和习题训练,方法单一,使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觉得枯燥无味。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革新,从教材选取、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应有所改进。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1)教材的选取。首先,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应该尽量与专业相关,内容应该与当前科技前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应该是涉及专业的基础知识更多,而不是都是很深奥、专业领域很深的文章,因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术语以及用英语表述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内容最好与生活联系紧密,话题相对叫简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另外,内容也要有一定趣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教材的编排不能只是长篇大论的科技文章,最好涉及简单的口语训练,比如每一单元涉及一个不同话题的对话,这不仅让学生能学到专业词汇,更能让他们学到怎样去运用这些专业词汇,用实用性改观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看法。
(2)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兴趣。据观察,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会获得最大满足感,也会有最大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要使用实例教学,让他们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把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比如,我在讲授《经济学专业外语》这门课程时,发现学生即对英语不敢兴趣,又对课文内容不敢兴趣,但通过聊天发现每个人都对爱情很感兴趣,而且有永远说不完的观点,因此,我让学生把爱情和经济学联系起来,用经济学的不同理论来分析爱情,结果是每个同学都很热情,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做了至少五分钟的演讲,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英语文献,让学生自己翻译,相互点评是否准确、通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还可以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英语资料,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些的主题,保持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和独立主动性。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得教和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需要全方位思考。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新颖的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动画和视频演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每堂课都采用翻译和阅读式的满堂灌,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角色扮演、小组演练和小组辩论等等。
专业英语的开设一般是毕业之前,所以对学生来时实用性是最重要的,学生都希望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他们以后的就业会有帮助,因此在课堂上,要把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可能会在职场上遇到的场景,模拟现实场景,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英语的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可以做的事情,对于大四学生来说,他们都已经系统全面的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所以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确定学生表达基本没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自己进行讲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胆量、积累他们的经验和增加他们的自信,对于以后的求职会起积极作用。
(4)合理的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开卷和闭卷考,这样学生容易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很快会全部忘记,起不到语气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比如口语、听力、演讲、课堂展示等,即熟悉英语知识又巩固专业知识的考核方式。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7
一、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我国外语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都比较侧重于学习结果, 由此必然造成教学以考试、应试为目的, 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文化素质方面也都有所缺陷, 从而难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所需要的英语应用人才。当前,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过分重视过级统考通过率
虽然以考试评价体系和国家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评估手段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 在通过等级考试之后, 就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因此, 单纯将是否通过等级考试作为评估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确有不妥。
2、语言基本功能培养的缺失
由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上的局限性, 导致英语的教学实践出现主次错位。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但在当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 因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 往往忽略了语言最基本功能的发挥。高校英语教学中, 外教数量较少, 而多数中国教师在教学中又习惯使用母语讲解, 再加上学生缺乏英语交流的意识, 而难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即使经过多年的学习, 学生仍然不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
3、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落后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都以教师为主, 通过单一的语法讲解或者重复翻译, 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偏离了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 并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改善基础英语教学的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意识, 加强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英语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思维决定语言, 只有在教学中注重英语思维的培养, 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并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 即英语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 而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 并能够熟练的加以运用。而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加强英语学习, 还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使用英语的习惯, 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 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使用英语进行对话;日记、电子邮件等坚持使用英语书写;并保持阅读英语报纸、杂质, 看英语原声电影的习惯。当学生真正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当中时, 学生就会开始将英语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并自觉和不自觉的形成用英语思考、提问的习惯, 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又会促进英语的学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同时增强阅读理解的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摆脱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方式, 然而, 不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和教学目的,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而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也会促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并能调度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育基础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 如启发式、讨论式, 以及合作学习等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可以围绕课文的背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进行讨论,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并继续讨论, 从而找出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景,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形成师生互动的模式。另外, 教师还可以将部分课文交给学生改编成话剧, 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旨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针对不同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高效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将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意见, 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书佳.高校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措施[J].华章, 2012 (21) :139-140.
[2]张志聪.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 (4) :187-188.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8
1 高校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 (以下简称服工) 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多数普通本科院校中的服工专业都开设了服装专业英语课程, 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或第6学期, 课时安排多为32学时。随着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在国内高校的广泛开设, 该课程也已积累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 还凸现了该课程教学体系上的不足, 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目标差别很大。现就服工专业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1.1 师资现状
服装专业英语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 同时要求具备良好的英文水平和扎实的服装专业知识。但是, 目前能够同时具备这两个要求的教师并不多。据统计[1], 我国本科教学的服装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英语专业教师;二是专业教师中英语较好者。在教学实践中, 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 听力口语俱佳, 比较了解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并有相对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 但是没有受过系统的服装专业教育, 在使用与服装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中, 由于对涉及到的服装专业知识缺乏深入了解, 可能教学就如同基础英语教学, 仍然局限于词、句和语法等语言形式之上的分析, 而最终使服装英语失去了其专业性与实用导向性, 而遇到教材中需要深入的专业讲解的知识时, 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者是服装专业“科班”出身, 专业功底较好, 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虽然随着引进人才学历的逐渐提高, 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都在CET-6级以上, 但由于对英语语言规律的系统学习不够, 会使他们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如此易造成服装英语教学的内容仅成为专业课信息拓展辅助课程, 这将对于学生在服装专业领域中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可见, 不同教师来源各有优劣, 但都缺乏在企业、社会实际应用的经验[2~3]。
1.2 教学内容
目前市面上关于服装专业英语的教材较多, 而且也没有哪本教材可以成为权威或得到普遍的认可, 每个学校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样, 质量也良莠不齐[4]。一些教材内容陈旧, 且与现在的服装产业和市场大环境不符合, 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本专业国际最新的信息和技术, 学生也对学习这些陈旧的文章毫无兴趣[5]。作为授课老师, 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英语水平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 兼顾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此外, 不少高校的服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完全按照一本教材来进行讲解, 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课本内容。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单调, 没有突出服装专业注重实践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自然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难让学生将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灵活地联系起来。
1.3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多数高校对于服装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还是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理论授课为主要手段, 课堂大部分时间讲解词汇和解释课文的“一言堂”沉闷教学法, 很少有师生互动, 也几乎没有安排时间给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 令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和激情。由于主动方在于老师, 无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容易精力不集中, 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 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
2 高校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由于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既有服装的专业知识, 又有英语的语言特性, 所以需要采用平衡两者的教学方法, 既达到兼顾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目的, 又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根据前面总结的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摸索和思考, 提出以下几点服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初步的探索路径。
2.1 师资调整及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 高校服装英语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在服装专业英语任课教师的选择上, 学校最好是选择一些有过海外求学或工作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这类老师英语语言功底好, 听力口语俱佳;同时专业基础扎实, 了解服装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能够满足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对于没有海外求学或工作背景的专业课教师的高校, 服装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和英语专业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到外企实践培训或者其他途径, 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学校也应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等途径, 为教师创造专业进修或考察学习的机会, 弥补其不足, 培养优秀的专业服装英语教师[6]。
除了服装专业的老师, 也可以从在服装外贸公司的跟单员中进行服装专业英语老师的筛选。这些跟单员常年与服装外贸打交道, 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良好, 而且一般也都是纺织服装专业毕业, 服装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如果这些人能够从服装外企、服装公司走入高校, 那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之好自然不言而喻[4]。
2.2 教学内容多样化
服装专业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常用专业词汇和用语的基础上, 能进行服装设计、制作和贸易等方面的会话以及服装专业英语资料的翻译, 具备纺织服装领域的涉外业务英语交际能力, 满足服装业全球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根据行业需求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避免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却看不懂原版的设计稿或英文工艺单的现象。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出现, 利用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和视讯等不同的媒体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的内容, 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 化动为静, 化抽象为直观[7]。
此外, 教师在讲授不同章节的内容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渠道获取的资源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例如, 在讲授服装文化或服装史相关内容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欧美的经典电影或者介绍这些国家服饰特点和风土人情的视频, 加深学生对外国艺术、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在学习服装设计相关内容时, 选取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发布会现场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用英文分析和探讨图片和视频中的服装, 提高对服装流行的预测能力, 同时扩大其知识面。在完成服装材料及工效或专业技术相关内容的教学后, 可以下载纺织服装领域最前沿及最新技术相关的英文论文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料, 通过这些论文学生可以掌握常见的专业词汇、短语,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提前了解服装专业科研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为有继续深造计划的学生奠定基础。在学完服装管理、营销及贸易相关内容后, 提供一份服装外贸合同, 给学生讲解合同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分组扮演谈判双方, 针对合同中某个具体订单来模拟服装贸易的谈判过程, 锻炼学生对于服装专业词汇的应用及口语表达能力。总的来说, 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习的目的进行调整,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入相关素材,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的要求[8]。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 推荐给学生好的杂志、报刊或书单, 以及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常用的网站, 鼓励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最大限度地拓宽专业视野。
2.3 优化教学方式
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把重心放在字、词和语法等语言特征的教授和练习, 因而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乏味。想要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就需要教师精心地编排和引导, 打破单纯的导入式教学模式,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美国教育学中流传这样一个观点:“没有学生参与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在现在人才个性化的社会大环境下, 这个观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和认可。现代的大学生都很有主见, 也有表达和希望被认可的意愿, “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上要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 分小组辩论、双人对话和主题演讲都是不错的形式[5]。
服装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服装专业词汇, 并且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如果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而得不到实际的应用, 那么这些本来就比较生僻的词汇很快就被遗忘。学生工作后如果要使用专业词汇, 又要重新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在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中增加情景教学, 模拟一些场景, 例如与美国客户沟通服装款式、与样板师解决服装工艺上的问题、与市场部门讨论本季服装的宣传和卖点等,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用英语来沟通交流, 不断锻炼专业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作为授课教师, 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到课堂的组织中, 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提高上课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增加成就感。
2.4 深入社会实践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为了突出实践性, 淡化纯理论的学习, 授课教师可以有意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把服装专业英语知识从纸上谈兵转化为实际的运用。比如在课程设置上, 可以抽出一定的课时作为实践教学课, 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服装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实地了解服装企业涉及的相关业务。如果可能的话, 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与企业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 现场学习服装生产管理人员如何指导工人实际操作等。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服装专业英语的使用环境, 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除此之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服装博览会、服装发布会、色彩发布会以及流行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会议或展览, 这些会议一般都有英文讲座或论坛, 学生通过现场参与讲座或论坛, 不但锻炼了听力, 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了解专业的发展以及前景预测[9]。
3 结语
中国的服装业正在走向规模化、国际化, 与外商交流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中国的服装行业要走向品牌, 从根本上摆脱加工场的地位, 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要走向国际化的舞台。作为为国家输送服装专业人才的高校, 应不断加强服装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 深化改革探索,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国家多培养适合服装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国际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俊霞.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4 (6) :45-46.
[2]周楠.ESP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服装英语教学[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 (4) :174-176.
[3]赵静秒.“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教育, 2010, 25 (6) :78-81.
[4]王国彩.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2, 14 (6) :130-131.
[5]王明明.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前沿, 2010, (12) :295.
[6]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 (ESP) 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7]冯晓冉.服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丝绸, 2013, (2) :43-44, 39.
[8]安妮, 苑秀明, 丁晨.以行业需求引导服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J].纺织教育, 2011, 26 (2) :132-134.
高校专业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学外语应该包括学习该目的语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文化教学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为出发点, 力图通过目的语文化内容的讲授, 帮助外语学习者用目的语国家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来制约自己的目的语的言语行为。
1 文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以更新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文化教学可以而且应当被纳人到外语教学的轨道上来。
1.1 文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1) 文化教学可作为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对其进行文化移人, 以使其更好地掌握语言, 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还要实现一般外语教学都必须完成的教育培养任务。 (2) 文化教学可作为外语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施行以“交际”为实质的外语教学, 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是采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转换”, 即体现为“语言”、“使用”和“文化”三个过程。
1.2 文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 贯彻文化教学可以有效避免语用失误和文化错误,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综合能力实际上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交际过程中的最佳表现。如何体现最佳状态, 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文化修养和社会文化能力, 否则会走进交际的死胡同。 (2) 在外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外语教学中, 除了传授语言知识以外, 教师还应该重视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教学, 通过文化内容的讲授, 扩大学生的视野, 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 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
2 明确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层次与内涵
文化教学存在两个层次, 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以及连接这两个层次的文化意识教育, 主张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 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 达到文化理解。
2.1 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的涵义
目前我国语言教学界尚未明确区分文化教学中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 文化知识层培养的是具有观光客型生存技能 (tourist-type survival skills) 的语言学习者, 而文化理解层培养的是具有参与者型跨文化交际能力 (partici-pant-typeinterculturalskills) 的语言学习者。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一般设有文化教学课程, 其中多以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及英美文学为主要内容。
2.2 文化知识层的局限性
(1) 从文化本身的特性来看:文化是由个体行为来反映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框架, 而这一框架是由个体人组成。文化知识教学以目的语民族为一整体, 笼统、概括地描述其文化行为, 忽视了个体在文化中的作用, 难免以偏盖全, 使学习者形成对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民族片面、僵化的印象。 (2) 从语言应用角度来看:文化知识教学多以高层文化为其主要内容, 忽视了文化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具体反映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直接作用, 将文化与交际分割开来, 学习者虽拥有很多文化知识, 但却无法应用在实际交际中。
2.3 培养文化意识, 达到文化理解
在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有一既保留了本族文化又容纳了异族文化并对双方文化有多视角理解的中间地带, 这就是跨文化的连接点。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要接触到这一连接点包括以下内容: (1) 让学习者将其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具体化, 使其拥有本族人对母语文化的认识。 (2) 让学习者了解来自目的语文化的人和其它文化的人对母语文化的认识, 使其拥有异族人对母语文化的认识。 (3) 让学习者将其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具体化, 使其拥有异族人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 并了解其它文化的人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 (4) 让学习者了解来自目的语文化的人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 使其拥有本族人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对本民族文化探索的深入提供了多样化文化信息来源和文化实践机会, 使文化教学有广阔的施展天地。文化教学的定位应是以文化知识为起点, 文化意识为桥梁, 文化理解为最终目的。
3 完善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体系
3.1 课程的设置
为了配合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 建议关于英语专业文化教学课程设置以下思路: (1) 取消过细的外语分工设课:取消泛读课, 现在泛读课本的内容应该是课外读物。以英语专业为例, 一、二年级精读为英文课, 三、四年级为文论课。听力、会话、语音课合并为听说课, 高年级设影视及同声传译课。取消语法课, 加强写作翻译课。每个教师都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负责。 (2) 增加系统性的文理选修课, 学生要文理兼选:这些课都要用外文教本或参考书, 以外语讲授。建议必修课“大学语文”的深广度增加、学分比例加大。 (3) 加大习作的份量, 注意文化内容对语言学习的推动作用:不宜将精力过多地泡在单句的分析上。读写的能力分属语言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较之听说能力更为高级。应要求学生每周练习写作文或短篇论文以提高英文能力。
3.2 教材的使用
教材中的文化成分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或显现、或嵌入、或消融在语篇中的, 凡是能够看得见的文化成分都属于显性文化信息, 如文化负载词汇、明显的语用习惯、独特句型及篇章结构、独特的文化形象及修辞手法等;而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或围绕在语篇周围的社会背景、民族意识、思维方式、作者个人心理体验等不著文字、只能意会的文化因素则属于隐性文化信息。所以, 可以将存在于语篇深浅不同层面和内外不同范围的文化成分、文化语境、潜在文化因素等合在一起, 统称为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因为大学英语课时非常有限, 我们在融入文化教学内容的同时, 不能也不应该削弱语言教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文化的差异性、重要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原则, 挑选最需要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3.3 文化能力测试的设计
(1)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涉及到文化的各方面:生活方式、地理、历史、经济、艺术等, 以文化知识为主。测试多采取填空题、多项选择题客观形式, 比如:
例:The continental U. S. A. consists of states.
a.50 b.49
c.48 d.47
例:The Canterury Tales was written by.
a. Geoffrey Chaucer b. William Shakespeare
c. Samuel Johnson d.Henry Fielding
(2) 习俗、礼仪:
测试学生是否掌握目的语文化的习俗、礼仪可以采用试卷、角色扮演的形式。如:
例:What is the traditional Amerian pattern when a man and woman are walking down a city street.
例:Demonstrate how you greet the parents of an American friend.
(3) 文化差异:
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众多方面。应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他所陌生的文化习俗。测试可采用以下形式:
例:Demonstrate your ability to write checks in English by completingthe blank check below.
(4) 文化价值观:
文化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目的语文化有着一套完全不同于本国文化的价值体系。学生对异国文化应采取理解、尊重和宽容的态度。
4 高校专业英语实施文化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4.1 把文学教学作为文化导入的第一途径
学习外国文学作品能将学生对外语的感受、理解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增强学生的语感, 增加其分析、判断以及在交际中灵活运用较为复杂材料的能力。文学作品具有美学、哲学价值, 是人类社会及文化的缩影, 对学生是不可缺少的知识来源。而外国文学作品对外语学生来说既满足了他们了解外语文化知识的需要, 帮助提高文化素质和修养, 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2 重视该文化的背景或来源, 并与母语文化作比较分析
向学生讲解文化的来源, 增强学生对该文化的理解,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将它们与母语文化中相同、相近或相对的文化内容加以比较分析, 更易于学生掌握该外语文化知识, 从而达到熟练应用,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目的。例如, 美国人常把带来灾难、厄运的事物称作“the black cat”。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the blackcat”所代表的内容, 学生便无法理解, 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 该现象源于艾伦.坡 (Allen Poe) 的一篇同名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多次被“the black cat”带来衰运, 带来霉气。由于该小说曾一度风靡美国, 以至于“the black cat”成了美国人的一句口头禅。在这种既讲解了外语文化的来源, 又以母语作参照的外语教学之中, 文化在趣味中导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巩固民族文化的作用。
4.3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资源
教师适当地把一些内容新颖、题材活泼的新闻报道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评论引入课堂, 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为这些内容的引进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上仅靠教师或一本书建立的狭小的语言文化环境, 弥补因过于迁就语言水平或对语言难度较多控制而使教学内容流于浅泛、单调的先天不足。比如, 通过学习媒体有关著名超级篮球明星Michael Jordan成长过程和辉煌运动生涯的报道, 学生可以从深层面去理解和思考这种现象, 即从文化意义上讲, 美国人在体育运动上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精神和热烈激情反映了这个民族敢于冒险、勇于拼搏、乐于接受挑战的乐观主义观念。
4.4 循序渐进地开展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的重点、方式、份量等要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接受和领悟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本身所提供的文化信息为主, 避免引进外来内容;对进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半段的学生或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 可引入或揭示更丰富的、更隐性的材料。教师切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 就向学生灌输文化信息。
4.5 与学生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教师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某一个文化点, 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文化资料, 运用已有的文化信息去识别和解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可能被误解或忽视的交际失误现象, 或者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实例和话题供课堂讨论使用。这样做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一来培养学生经常翻阅英文书报的好习惯, 使他们能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形下自然习得文化知识, 二来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从而大大地调动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摘要:近年来, 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和普及, 外语教学决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 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具备另外一种能力——文化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外语教学即是文化教学。针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专业英语,文化,文化教学,高校
参考文献
[1]罗选民.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7.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学出版社, 2007.
[3]陈坤.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6.
[4]徐晓丹.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全球化框架下的文化整合[J].理论探索, 2008, (2) .
浅谈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篇10
英语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基本英语素养不达标, 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无疑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力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本文将从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研究意义、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弊病以及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改进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研究意义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讨论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从而推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发展;其次, 随着教育的发展, 高校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方法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十分必要;最后,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的学习。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弊病
(一)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过分看重形式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存在过分看重教学形式, 忽视教学质量的问题。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 教师通常借助多媒体播放设备播放听力材料,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回答问题。例如, 在进行单词听力时, 教师认为只要播放了听力内容就实现了听力教学的目的。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跟着播放器读, 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 (陈剑2014) 。如果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重形式、轻质量的现象继续发展下去, 就会对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还存在听力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例如, 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课时设置上, 高校普遍每周有两课时的听力教学, 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练习, 随意性较大。很显然, 这种听力教学的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 练习的形式也是不科学的。除此之外, 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内容设置上, 教师一般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置, 很少考虑学生的听力水平, 造成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不平衡, 出现巨大的能力差别 (雷雨惠2014)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课程难度设置不科学, 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教师必须从课程设置方面展开分析, 解决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的问题。只有合理解决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课程难度设置不科学的问题, 才可以推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发展, 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三)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考评方式不科学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 教师都必须设置最后测评的环节, 如果没有科学的测评方式, 那么, 这门课程的开设也就失去了基本的意义。但是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并没有科学的测评方式。例如, 一些高校在听力课程结束时, 教师会采取让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检测;或者一些高校教师通过播放听力, 让学生完成阅读题目的方式来进行检测;甚至在部分高校, 由于受到当地教学设施的限制, 往往是由教师口试的方式进行检测等。以上所列举的听力测评方式都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水平进行科学的听力测评, 这样的测评方式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所以说, 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不建立科学的考评方式, 就会对学生的听力培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只有通过科学的考评方式, 才可以更好地推进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发展。
(四)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一些基本的硬件设施, 还包括一些基本的软件设施。例如, 一些基本的多媒体应用软件、播放软件、视频软件等都属于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所必需的应用设施。但是在一些教学力量薄弱的地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 (刘思思、王浔、杨劲雯2013) 。因此,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只有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五)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师资力量缺乏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还存在缺乏师资力量的问题。没有良好的英语师资队伍, 就会使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例如, 对于国内英语教师来说, 虽然英语素质和教学能力非常专业, 但是毕竟和外教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对于外教来说, 虽然具备很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力辅导, 但是教学能力却相对不足。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 优秀且综合教学素质较高的英语教师和团队是十分匮乏的,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综合素养。
三、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质量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因此, 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 改变只重形式、忽视质量的问题意义重大。首先, 教师在观念上要重视听力教学, 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播放工具进行重复播放, 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变重形式轻质量的问题现状;除此之外, 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听力教学, 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才能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总之,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 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 才可以更好地改变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 注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为了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必须对英语听力教学的课程进行严格的设置。首先, 学校必须科学安排课程, 学校在设置听力教学课程时, 必须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所要求的课程大纲进行听力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保证听力教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其次, 学校应根据本校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听力课程, 并充分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推进英语听力教学发展;最后, 学校应结合英语专业的发展要求, 改革高校英语听力课程的设置, 推进英语听力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考评机制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机制。只有科学考评学生的学习能力, 才可以真正地衡量学生的最终学习水平 (文菲、杨晓梅2014) 。因此, 建立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考评机制时, 教师应做到:首先, 在测评方式上, 要进行多元化测评, 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测评, 例如可以通过听力对话的形式或根据听力分析问题的形式等;其次, 在考评机制的内容方面, 要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考评内容, 这样学生既可以清楚自己的听力水平, 又可以制订学习目标;最后, 高校教师还要严格地按照听力教学考评机制进行结业考核,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发展。
(四) 完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基础设施
高校还要完善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 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首先, 学校要引进专业的播放设备, 促进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快速发展, 当然, 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需要引入社会资金, 帮助学校建设基础设施, 推动教学环境的改善;其次, 高校除了引进英语听力教学所必须的硬件之外, 还要引进一些软件, 例如一些基本的学习软件和教学软件, 这些都可以促进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发展, 推动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 引进专业的听力教学的师资队伍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改进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 在应聘标准上, 高校必须要求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听力教学经验以及创新意识, 以推动听力教学的完善和创新发展;其次, 在听力教学方面, 高校要对英语教师听力教学进行科学测评, 通过绩效考评的方式提高英语教师听力教学的积极性;最后, 英语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 以弥补自身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 实现共同发展。
结束语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解决听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 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陈剑.2014.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语音因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5) :45-49.
雷雨惠.2014.浅谈在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6) :56-59.
刘思思, 王浔, 杨劲雯.2013.浅谈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教师, (27) :34-38.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众所周知,每年走向工作岗位的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难以计量,但随着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听力在交际层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无疑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在听、说、读、写、译英语基本技能中,学生的听说技能相对薄弱,难以在交际场合中娴熟地应用所学知识。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可是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听力训练远远偏离了其语言接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致使学生听力基础差。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难度较大,与学生实际水平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甚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当下很多高校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采用的音频资源较为单一,而且普遍具有教师播放听力资料、学生听后练习的特点,相对而言,该种模式下的学生较为被动,加之时间有限,一旦脱离了英语听说氛围,学生很容易又回到汉语环境,因此听力效果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3.学生基本功差
据调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较为薄弱,这也是制约其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如词汇量有限,语法知识匮乏、不牢固,致使其无法正确辨析听力信息;语音语调不标准,加之难以得到及时纠正,故容易出现误听;因记忆有限,缺乏锻炼,致使学生跟不上听力速度,感觉吃力等。
二、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对策探讨
1.注重听力教学的灵活性与丰富性
由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听力由基础性向专业性的转变,可能会由此出现畏惧心理,对此我们教师应努力为其营造充分、轻松的英语环境,尽量消除其自卑等不良心理,以此引导其自然过渡到喜欢听力、敢于听说的状态,进而为后续听力技能的提升奠定堅实基础。
如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其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选取经典电影片段、英文歌曲、时政热点等为切入点,将其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如《Forrest Gump》《Life As a House》等经典片段,《My love》《Far away from home》等歌曲,以及CCTV英文频道的热点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期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之下培养兴趣和语感,但具体选择材料应根据学生听力的实际水平而定,并尽量采用委婉性用语引导学生一开始就愿意接受听力,如Would you please listen to…?I was wondering if you are willingto do……等,此外在设置听力材料答案时,应注重开放式,以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
2.强化语音等听力基础性教学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基础差等问题,我们可以从语音训练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语音基础性教学,以此便于及时纠正学生语音语调问题,并借助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引导方法,帮助其养成良好、标准的发音习惯,同时结合常用、典型错误、易犯错误等用语,如: “Chinese medicine can cure many pa-tients”中的“cure”和“kill”两个易混淆的单词等,督促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感悟中掌握连续、爆破、重音等语音知识,以此为听力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选用难易适中、篇幅较短、新颖有趣的材料,并层层递进,如首先采用VOA special English,然后采用BBC 新闻或VOA standard等,同时合理安排泛听和精听等,以此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和积累中掌握标准的发音,以及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3.注重传授听力技巧
听力技能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是有技巧可循的。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听力基础后,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一些听力技巧,那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利于其跟上听力材料速度,也利于较为准确地把握材料信息。如在“Where does it take place? 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How do they find the solution?”等类似提问方式,可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方式、质量准则;在语境理解中,可向学生介绍Conceptual、Connotative Meaning、Structural Meaning等。
结束语
总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将英语听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难以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其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革新教学策略,以此学生听力技能,促进其英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输送大批优异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娇娇.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研究,2012(12).
[2]张晓娟.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3(07).
[3]彭杰.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的几个提升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8).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分析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因此英语作为与国外交流重要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 是为了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生国际竞争力, 提升本科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同时也是本科专业课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认识不足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充分。在教学方面, 教师没有认识到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在专业活动中的实际应用[2]。而且, 专业英语教学应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后再开设,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 传授学生与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科技信息。
2、教师素质不高
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年龄偏大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但他们对于新事物、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 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年轻的教师存在经验不足, 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等缺点。另外, 目前高校专业英语大多数是专业教师任课, 其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 也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不当
大部分专业英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单一, 先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再逐条解释生词, 逐条分析语法并翻译, 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课气氛沉闷,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匮乏, 教学效果不理想。
4、缺少学习兴趣
大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现象, 特别是在工科院校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认为学习专业英语的用处不大, 只要把专业课和公共英语学好就可以, 还没有意识到攻读研究生及来进行专业的文献阅读、科学研究都需要具备专业英语知识;第二, 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在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 由此产生焦虑情绪, 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5、缺少专业背景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知识背景掌握甚少, 难以理解专业英语教程中的科普、科技类文章, 对于文章中句子或段落的含义理解不准确, 翻译更是难以贴近真实含义[3]。例如对于水处理问题, 绝大部分学生将“water treatment (水处理) ”翻译成“水的治理”, 将“raw water (原水) ”解释为“未加工的水”, 甚至不能准确理解“Point (点源) ”和“Non-Point (面源) ”的含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专业知识, 不能将有限的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
1、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增强专业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学校应组织专业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英语基础坚实的教师担任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另外, 教师应该从心理上重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态度上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 克服职业倦怠和工作消极等不良心理, 加强自身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用丰富的知识来指导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强, 但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缺少学习兴趣,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提高其学习兴趣[5]。如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应让其了解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将应用到专业英语知识, 而且学好专业英语对于深入研究专业课、阅读外国文献等方面都会对学生受益匪浅。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应让他们充分理解专业英语不仅是英语的学习, 而且还是专业课的学习, 引导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3、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4年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描述如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文件精神专业英语教学注重以专业英语技能训练为主体, 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程安排以外的专业文献和外国文献,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鉴于此, 大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偏重专业知识的掌握, 是以英语为基础, 进一步学习的专业课程。
4、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提倡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整合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从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课程内容多样化, 摆脱单一的教学方法, 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6]。采取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图片演示等方法, 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还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5、加强专业知识的应用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英文翻译时只能译出字面意思, 且只能完成单词和句子的翻译, 失去文章的连贯性, 最后翻译完成后却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7]。例如对于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法, 学生通过认识实习虽然了解其基本原理, 但在英文课文中遇到“activated sludge process”时, 却不知道文中所描述的正是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国际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加强大学专业英语的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把握学科特点, 不断深化专业英语教育改革, 与此同时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在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为国家培养业务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作章, 教育实习必读[M], 江苏,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赵华,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08 (6) :70-71。
[3]李妍,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 2007.11, p158-159。
[4]李小红, 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28 (6) :33-34。
[5]黄天寅, 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J],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 2002 (1) :83-86。
[6]李彤, 应用网络技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11, 128-13。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高校非英语专业06-20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09-02
高校英语情景教学07-11
高校英语听说教学08-01
高校英语语音教学09-10
高校兴趣教学会计英语06-28
高校英语教学现状09-16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10-17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方法05-28
高校英语测试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