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共12篇)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1
一、概念与背景介绍
全球化公民、全球化公民教育与外语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语课堂上的全球化公民教育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全球化公民与全球化公民教育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对世界的各国公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素质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要求未来的新生代不仅要面对作为本国公民的素质发展,更要面对全球化公民的素质发展,朝着具有全球化公民发展,以应对未来世界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在中国,全球公民这一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将全球化公民教育融入到外语教育中对与广大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求广大的外语工作者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新的挑战。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国际化语言,在创建全球化社区和发展全球化公民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英语教育成为培养国际化公民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全球化公民教育的重要平台。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探讨全球化公民、全球化公民教育的概念、范畴、实施方案,特别是如何将全球化公民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之中,是当前的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
在Education for Global Education ( Oxfam,2006) 一书中,全球化公民被定义为这样的人: 他能够意识到更广阔世界; 具有世界公民的角色感; 具有认同感,自尊和同情心,尊重价值观的多样性; 理解世界的运作机制,了解世界上的偏见与不公;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致力于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有效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并提出观点,敢于挑战不公平与不平等; 具有与他人合作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等。
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全球化公民教育则是培养年轻人的提出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用知识、技能和多种价值观来武装年轻人,使之成为积极的公民。Byram在2008年对全球化公民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理论框架,指出的跨文化公民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即知识、态度和技能。知识包括全球性问题、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社会实践等。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 ( 讨论,辩论,争论) 、对于其他文化寻找新信息翻译并找出与自身文化共同之处、合作与冲突解决的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中包括认同感、同情心、尊重多样性、对环境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发展快速变化并且相互依存,人们的生活不仅受到当地环境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整个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将与整个世界环境紧密相关。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技能以及更多样的视野来应对新的挑战。全球化公民教育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世界知识、更强的跨文化交际能能力、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具备应对新的挑战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教育是掌握和改变世界的武器。全球化公民教育将鼓励年轻人关心我们生活的世界,关注全人类的活动,并与全人类分享我们的财富。
2. 全球化公民教育与外语教育
开展全球化公民教育的途径众多,而英语教育确是其最为重要、最为直接和作为有效的途径。
首先,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国际化语言,不论从地理层面还是从抽象层面,它都是有助于人们通往世界各国和了解各国文化的重要工具。此外,英语学习的过程更是英语文化或者说世界文化的学习过程,通过跨文化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寻找其他文化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沟通技巧的训练功不可没( Hosack,2011) 。英语的学习让学习者们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身份和不同经历的人进行交流,掌握更多的世界知识,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开阔视野,发展潜力,实现自我归属感( Byram,1997) 。语言教育者的最主要任务不仅是教会语言本身,而是“引导年轻人体验其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Byram,2003,p. 127) ,与此同时鼓励他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3. 外语课堂上的全球化公民教育
在外语课堂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全球化公民教育,要求外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对全球化公民教育的认识以及强烈的教育意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融汇全球化公民知识的教育。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进行传统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融汇哪些有关全球化公民的知识。
根据Byram( 2008) 对全球化公民的定义,我们提出全球化公民教育的知识框架由以下方面构成: 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知识包括全球性问题、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中的行为方式、不同文化中的社会实践。技能包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对于其他文化寻找新信息翻译并找出与自身文化共同之处的能力、合作与解决冲突的能力。价值观和态度部分包括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同情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环境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二、研究活动设计
基于对以上知识的理解,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以上知识不断融汇到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下面举出几种外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在这些活动中融汇全球化公民教育。
1. 国际新闻报道
外语课堂中常见的学生日常报告这一活动,就可以将其与全球性问题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报告内容上尽量报告一些实时的国际性新闻,以此引发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正如Oxfam定义的国际公民是“拥有一个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他应具备的知识和理解包括: 社会公平正义,多样化,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冲突”。这项活动鼓励学生关注国际事件。活动的主题可以涵盖了很多领域,在所研究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的题目,例如,中印边境谈判、奥巴马连任、台日就钓鱼岛渔业问题谈判、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当选等。
首先,学生们对国际新闻事件的关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教师本以为学生更忙于学业和校园活动而没有足够时间关注国际新闻,因为这些知识不被他们所关心的考试包括在内。其次,作为新闻主要来源的电视节目在我看来并不可靠。然而,当教师询问一些学生为什么他们对国际事件如此关心时,一个男孩的回答是: “我对国际新闻感兴趣好多年了,我一直对身边世界发生的一切感兴趣。国际新闻不仅能让我扩充知识,而且能开阔视野。”
作为新闻的来源,很多学生说他们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以获取多种新闻。这是目前学生学习不可忽视的新媒介。
2.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期待提供更多的知识给学生。在普遍的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强调文章中的文化信息,做一些关于文化元素的扩展与比较,以此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表中列出的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所拓展出来的全球化公民教育内容 ( 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为例) 。
Byram指出作为一个全球公民,他需要在不同团体中的社会实践知识,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作为外语教师,他应该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一些文化现象,通过讲座向学生传授知识。
3. 电影赏析
电影声影结合、图文并茂,有着地道的口语表达、真实的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直观、最直接、最集中、最生动地展示和揭示文化的一种手段。选择恰当的电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电影《刮痧》( 中医刮痧疗法) 为例,它讲述了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因美国人对于中国传统中医的误解在美国陷入官司。这种冲突是由误解而起,以对中国传统中医的了解解决。电影中呈现了很多不同价值观、习惯、传统。在电影观赏期间,教师不断给出这种差异的任何解释,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学生写道: “我自己看了这部电影,之前我发现有一些文化差异,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有更多的我没有观察到的差异。”
另一位学生在电影评论中写道: “通过这部电影,我观察到两种文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每个都有优势与劣势。我认为在某些方面两种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我相信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小,文化与文化之间会互为补充。”
这位学生的反应体现了他对其他文化的态度。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有时一个微小的失误会造成大错误。唯一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方法是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才能避免这种悲剧。
有些学生可以给这种差异一个非常深刻的分析,表明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如: “中国人喜欢给别人的面子,但西方人不明白面子的含义。”
因此说,电影赏析是非常有效的传达知识的方式,尤其是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4. 研究项目
根据读写课程的内容或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小型项目的研究,最后把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这些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信息收集。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从课本中学到的,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兴趣。就技巧而言,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对于其他文化新的信息,解释并与自身的文化相关联”。这种小组工作要求学生团队合作,从而鼓励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被迫学习教材。例如在所观察的课堂上,学生曾经做过的研究项目有中西服饰的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美教育差异等。
学生研究的话题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教育系统、饮食行为与习惯、服饰习俗、日常的说话习惯等。学生可以从他们所研究的东西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小结
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所做的仅仅是全球公民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全球公民教育的实施超出了外语课堂范围,比如为学生创造跨文化社区以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并分享国际时事的观点,或者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一起行动解决文化冲突。
目前进行全球化公民教育还面临诸多的困难: 第一,英语教师本身在全球化公民素质方面的匮乏: 为进行全球公民教育,教师的角色将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渊博的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公民教育知识,跨文化能力还有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全球公民教育意识、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动力去完成它。第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虽然中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过程并非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和教材仍然被看作知识的权威,学生没有足够的勇气向权威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第三,考试为导向的教学: 尽管迅速变化的世界对人才的培养提出多样的要求,但是在中国教育过程中始终占引领地位的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着教室和学生更加关注考试的内容,或者说为了考试而学习。第四,这一研究领域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规范如何评估全球公民教育的影响: 视自己为世界公民,意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尊重他人,接受价值观的差异; 对于世界如何运作的理解;对社会不公感到愤慨;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区活动,从地方到全球; 为他们的行为负责并行动起来迫切希望世界成为更加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而努力( Oxfam,2006) 。因此,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
摘要:英语这门语言在创建全球社区和发展全球公民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语言的学习在全球公民教育中的角色不容忽视。要使全球化公民教育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探讨在何种情况下外语课堂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完成全球化公民教育。因此,全球化公民教育的活动定位在三个方面: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这些被插入现有的知识框架。研究设计了一些活动,尝试寻找哪一种活动在外语课堂的全球化公民教育中最有意义。可以从英语学习课堂上的教师、活动以及全球化公民教育的研究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公民,全球化公民教育,英语教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Byram,M.(1997)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2]Byram,M.(2003)On being“bicultural”and“intercultural”[C]//In G..Alred,M.and Byram,Fleming(eds.).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Tonowanda.NY:Multilingual Matters.50-66.
[3]Byram,M.(2008)From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itizenship[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4]Council of Europe.(2008)White Paper on Intercultural Dialogue.“Living Together as Equals in Dignity”[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2007/C287/01-16November 2007).
[5]Hosack,I.(2011)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Global Citizenship[J].Policy Science,18-3 Mar.
[6]Oxfam.(2006).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A guide for schools[M].Oxford:Oxfam GB.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2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跨文化的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认同中国文化,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等互动。但目前,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多将重心放在语言知识、英语文化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扎实的掌握了英语词汇、语法,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却不能平等、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去,更无从谈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掌握表达方法,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一旦中国文化失语,就意味着中国语言影响力的降低,长此以往将威胁中国文化的地位。因此,积极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1、树立端正的语言文化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文化并不应影响中国文化的地位,而只有树立了端正的语言文化观,才能真正学会理性的看待和吸收英语文化、中国文化。为了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高校英语教育中应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将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英语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交流的姿态,并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于特定文化历史内的人,对其自身文化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并充分了解自身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接纳英语文化的同时不断联想、了解、反思本民族文化,进而减少“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对此,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特殊性,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势,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中英文化结合在一起。
3、优化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在英语教育中积极渗透本土文化,应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纳入高校英语教育大纲,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不应一味选择全英美文化的教材,而是应增加、补充包含中国文化的英语教材。对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或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应继续将英美文化类的课文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搜集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相关的英语文章,并将其作为课文或阅读材料。若现有材料不足,则可组织专家、教师通过编写、翻译等方式丰富中国文化教学素材,进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增加其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跨文化交流和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均十分不利,积极剖析和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可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文化自觉、优化教学内容等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减少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在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具备局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陶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1(1):216—217。
[2]王德易。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34(3):16—17。
[3]赵葵。探析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应对措施[J]。教学实践。(81):53—56。
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文化教育 英语教育 教学质量 文化交流
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教学安排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从初学英语时,学生一直被灌输为对英语语法以及字词句篇章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上也从主动转变为被动,对英语的学习方式上也走向固化呆板。究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观念,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和汉语学习类似,从字词的识记中逐渐就能掌握运用,恰恰就是这种方式将英语学习带向死胡同,文化是动态的,英语学习没有配套文化教育就会失去语言教育的灵魂,因此要重视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一、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英语教育作为跨文化教育必然要注重文化间的思维跳跃性,文化的相似性决定了文化可以相互的学习,而文化的差异性又导致在学习交流中会出现一些误区,语言上的学习必须要考虑到这层差别并在运用中勾兑两种迥异的思维模式。文化教育应用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增强丰富的历史底蕴,加快对语言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思维
国别地域上的差异会导致学生的文化思维认知上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中会延续惯性的思维模式将本土中的文化概念迁移到英语文化中,在某些情况下,文化的差异性导致这种迁移的失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应用英语必然造成交流以及沟通的障碍。文化教育则摆脱了字词句篇章的单纯理解,从本质上来要求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悟,深入文化交流场景表达语言应用文化。学生在英语文化思维的训练中来加深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认知与感悟。
(二)有效加强学生英语技能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从单词语法开始的,在初高中教学框架下,学生追逐对教育教学考试技能的掌握,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并通过习题的练习来加强对英语学习的效果。然而在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表达时则会出现蹩脚的英语,特别是在听力中,学生因为没有深入了解英语文化,不能够在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对话者的文化含义,类似在英语阅读上也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尽管英语中的学习者掌握了丰富的语法知识,但是在理解语义时还是会出现偏差,加强文化教育则会让学生更深的去了解英语文化,提高在运用英语时的技能。
二、文化教育应用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路径
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只有灵魂的思维方向正确才能够推动技能的精准应用。文化教育则是对英语思维训练的一个表现。加强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建设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各方协同努力才能够转变英语教育中单纯的字词语法教育模式。
(一)提高教师英语文化的度
教师在英语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教育风格以及知识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教育学生。提高教师英语文化厚度就是从教师授课的方式中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传统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在备课中发现英语文化常识,英语文化历史典故以及在某些事物上本土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上的差别比较,以文化的传播者来普及文化常识,指导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接受与适应。
(二)延展文化教育思维意识的受众面
延展文化教育思维意识的受众面实际上就是加强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比例。在传统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一直不受重视,而因为教育教学制度的缘故,学生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一般将英语学习肢解,以教育中的可利用知识点来应付考试中的题目。长久以来,这种教育方式将英语学习模式化,使英语学习失去了生机,通过普及对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可以促进中英文化间的交流,推动文化的进步。
(三)改革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方法
从意识上来调整师生对文化教育的态度只是扭转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误区,而要保证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英语教育课程中逐渐的改革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师对文化教育的应用要建立在现有的教学教材体系中,通过授课来发散教材知识,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异域文化场景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 篇4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促进英语教学实践。语言从文化中产生, 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没有文化的语言就像是没有灵魂的驱壳, 虽徒有外表, 却没有思想, 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依托文化为背景。语言在一定的文化当中产生, 语言的学习自然也要还原到适当的文化氛围当中去, 这样才能使英语的学习变成生动的生活, 而不是死板的教学。我们有许多人在国内苦学英语多年确认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半吊子水平, 而出国后短短几年内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就是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只有将自身置于所学的语言文化当中, 才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真正魅力, 从而从内心深处开始学习英语。否则英语只能是一种最粗浅的工具。
2.顺应国际化发展潮流。当前虽然全球化在逐步加深, 但国与国之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甚至随着国际化趋势, 我们需要了解越来越多的文化。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地区的文化差异, 从而增进对于异国文化的尊重与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培养还有助培养我国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充分与国际接轨, 促进学术、文化等各方面的更加深入的理解交流。当前我们积极学习西方, 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在这基础上对西方思想文化、经济发展、政治理念进行严格考察, 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其内涵, 从而衡量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为我所用。引进之后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又要考虑需要做什么改变, 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引进来, 走出去”, 而不是单纯的而不加辨别就胡乱引进。
3.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文化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 最终要走出象牙塔, 迈向社会。而学校对大学生们进行的跨文化教育, 有助于他们了解各国的文化、风俗, 不仅拓宽他们的视野, 为以后在社会工作培养更大的潜力。同时还加强他们对于文化的包容和认同, 以便在日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交流, 增强社会适应性。
4.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倡导世界发展的多元化。诸如五大文化圈、七大文化发源地等理论的提出, 特别强调文化的多元性。而近期中国提出的儒教文化, 不仅是为了增强文化的多元性, 更是为了突出本土文化的优势。通过跨文化教育培养, 可以使青少年充分了解各个文化的异同、利弊, 从而促进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并且能够从外界文化中吸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 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以语言交流的技能培养为主, 而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则较少。直到20世纪末, 我国才将文化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编入新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中。但即使如此, 高校教师由于惯性思维, 并没有很好的将文化培养目标实施到英语教学的实践当中去。此外就是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在我国仍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完整理论, 相关理论方面的书籍出版也远远不够, 可供参考性文献也非常少, 这就给高校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研究带来一定阻碍。即使是一些教材上涉及到了关于跨文化的内容, 但也十分有限, 并未给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完整教学。
2.教育方法陈旧。教学目标的变化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但教师没有适应这一转变形式, 方法仍然很陈旧。一方面许多教师不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不能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将重点放在对句型、语法的分析上, 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握技能, 而忽视对于跨文化教育的培养。一些教师将英语教学简单的局限于课本, 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 国际化视野则有所欠缺。因为他们在内心里认同英语仅仅是一门语言, 而不是一种文化。
3.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目前虽然教师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有所加强, 但还是有薄弱的环节。例如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 仍然有的将语言教学作为重点而忽视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于母语文化的掌握, 使得英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将母语文化全面完善的展示给国际。三是没有明确中西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西方文化的培养, 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培养。这样学生所受到的文化教育是不完整的, 也不能够准确的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 最终导致英语并不能实现“为我所用”, 而只能是“为他所用”, 英语也就真正成为说话的工具, 而不是交流的工具。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内容是教材的直接反映, 它直接引导了教学的价值观取向, 因此必须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加强对跨文化教育内容的编排。在内容的编排过程中要兼顾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培养的双重培养目标, 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在跨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兼顾文化覆盖面与时势的结合, 既要介绍西方的文化, 也要加强对母语文化的培养, 还要兼顾文化的发展性, 文化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2.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革新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实践的质量。此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认知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要在分析跨文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基础之上,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教课程的特点, 综合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言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
3.强化跨文化教育培养意识。要想真正的达到传统教育向现代英语教学的转变, 必须要从意识上实现真正转变。教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培养目标, 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对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其次教师自身得接受跨文化教育的培训。教师自身应该更加开放的姿态关注外国文化, 诸如其历史背景、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发展的概况等等。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将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进行比较, 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别, 增强自身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要组织适当的国外国内文化考察, 让教师在实地充分体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思考其文化内涵。这样教师会形成质的改变, 并且能够以身传教, 更增加了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跨文化教育问题比较多, 我们要在明确跨文化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 清醒地认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现状, 对课程内容的设置, 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或革新。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被用到了越来越多的地方。与此同时, 人们在使用英语的时候面临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 因此跨文化教育就成为大学英语教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然而我国当前在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研究体系也不成熟。本文主要从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入手, 分析其必要性和现状, 从而找出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小兵.试析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J].时代教育, 2012, 15:94-95.
[2]张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 2013, 29:81-82.
[3]陈文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 07:169-172.
[4]尹立颖.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工作探析[J].高教学刊, 2015, 11:34-35.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论文 篇5
与社会有关的特殊社会现象的学问。文化的范围很广,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产物,体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反映在体育活动方面,从而形成体育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体育文化的概念表述难求完全一致,其分歧源于观察角度、认识的层面、界定的背景等。归总研究,体育文化首先是一种肢体文化,是人类在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人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主动、有意识进行的一种肢体锻炼活动;其次是制度文化,是在各类体育活动的发展和进行过程中,为了体育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再次是精神文化,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等体育精神文化;最后是各种物化形式的文化,即以人类创造的物质形式而存在,蕴含体育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如奥运奖杯、火炬、吉祥物等[2]。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下位概念,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高校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文化相对于体育文化来说是一种亚文化,它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3],它形成的动因主要来自学校体育开展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的硬件建设、竞技体育水平、体育竞赛与活动的参与率、学校体育的人文环境等。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指体育运动技能理性文化之外的体育精神、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教育。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教育本体,贯穿到高校教育全过程,使这种以身体活动为原初载体的特殊校园文化渗透到教育各环节,让其在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造就品格毅力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它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环境氛围为依托、教师引导为基础、内化领悟为关键,具有依托性、复杂性、映射性、反复性等特征。
1.2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的区别
高校体育技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根据技术、技能形成的需要,同时也强调体育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体育文化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如顽强拼搏、公正,团结互助等,它隐藏在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人文实践活动之中。体育技能教育是一种直接教育,体育文化教育是一种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它与体育技能教育的显著标志是:教育主体借助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竞赛、体育建筑标识、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信息资讯等显性载体,以及高校体育传统、师生的体育热情、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标志性的体育人物等隐形载体获悉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依托性。
1.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6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育 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内容体现。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虽然在高校英语教育中,英语文化的渗透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高校师生们的重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高校英语教学却没有重视到大学生群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英语文化教学氛围
高校英语文化教学,除了由英语教师作出知识点的讲解外,为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造性思维,还应适当举行一些以实践性为主的活动。教师们应营造较为宽松而自然的英语课堂环境,例如,教室环境的摆设,直观的教学教具,并准备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图片、背景材料以及道具等。更重要的是,应当努力打破我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那种传统只听不发言的现象,从而促进师生之间轻松和谐的交流。大学生们的思维灵活,见多识广,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可以允许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述随时进行反映,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允许有争论存在,其目的在于发掘与表达出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学会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实际上,这一宽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在西方国家语言课堂上是最美最值得借鉴的一个景观。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们可以进行独立地思考,也可以通过交流学到好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如果学生身处这种类似于西方英语国家的课堂氛围当中去学习西方文化,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授文化知识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
文化背景的了解和传播应立足于大学英语教材。英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英语语言教学之中的每个环节。在讲授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英语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融入文化知识,还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使用语言,从而使英语教学和文化知识相辅相成。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对教材中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授大学英语中关于西方节日的内容之前,教师可先安排学生们在课前去查阅有关该节日的资料,深入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先让学生运用英语来讲述自己的看法,再让学生们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与总结,例如,节日的风俗和由来,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等等。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帮助了学生细致地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还增加了学生们这一方面的文化常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英语教育可采用新颖的文化导入法
1.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与吸引力较强的故事常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风俗。教师为学生们介绍西方文化现象时,可以依据授课的内容,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创设讨论情形导入。讨论导入法是指英语教师在开展正常教学以前,或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由学生们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对于所要讲的文章背景与文化内容开展广泛而且热烈的讨论。这一形式不仅能够调动大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其进行深入思考,而且还能从讨论中达到取长补短。对于大学生们在讨论中未能涉及的或不了解的一些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地在课堂中着重进行讲解。这就避免了英语课堂中由教师一人唱主角的传统教育方式,为大学生们创造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大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3.从艺术角度导入。从艺术角度导入的方法实质上就是指通过各类图片、音乐与舞蹈等一系列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生们与西方的风俗接触,了解并探索西方的文化,了解教材中的文章背景,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欣赏一幅美丽动人的蒙娜丽莎的画像,倾听一段异国风笛演奏,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异国人民的生活和风情。这种方法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让人赏心悦目,非常受大学生们欢迎,能够让大学生们在轻松而愉快的西方艺术欣赏中感受到西方文化的独特美,并在此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英语知识。
四、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有所提高
我国大学生大多生活在教学形式单一或者单一的文化环境当中,很少有机会去体验、了解和英语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首先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具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熟悉本国文化和学生目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还应当让大学生们认识到西方文化的特点,但不意味着要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本民族的文化。面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要充分理解与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事实证明,英语教师自身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是更好地满足英语教育工作的前提和需要。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7
一、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一)交际文化因素
高校英语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交际。对于跨文化交流来说,诸多文化因素都会对正常对话的开展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准则。社会准则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规则等因素,比如问候习惯、称呼方式、交际习惯等。各社会组织间复杂的关系,比如朋友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师生关系等。社会价值观念,比如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思维特征,比如,西方人习惯的归纳式思维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交际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引入这些文化因素的教学。
(二)文化知识因素
要想让学生更多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就必须扩展知识范围,多层次、多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比如英语国家的经济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和艺术知识等。这就要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三)词、语文化内涵教学
我国和英语国家在词语涵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个单词非常熟悉,但是其含义却总是不能准确把握的问题。比如white elephant和achilles’heel等词汇,在理解的时候不同的语境其含义也不同,因此会经常出现理解失误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英汉词与词组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渗透成语、格言和俚语等教学。此外要鼓励学生多读部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圣经》等,因为英语单词中的很多词汇都是由此而来的[2]。通过这些西方经典书籍和故事的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词汇的理解。
二、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作用
(一)高校英语文化教育能够助学生突破英语学习障碍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都将重点放在语言基础教学和技能传授方面,忽视了对英美文化的教学,给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重重阻碍。在文化差异的作用下,诸多学生都存在认识单词却不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或者认识单词,但是这些熟悉的单词都组成的句子却不理解等问题。比如,英语俚语中的“Every dog hashisday”一句,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会对其产生曲解。但是如果学生熟悉英美文化,就会明白在英美文化中“dog”属于褒义词范畴,且经常被用来泛指个人,因此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就是“人人皆有得意日”[3]。所以,英语教师强调文化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步骤地融入英美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文化以辅助英语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高校英语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诸多研究认为,英语交际能力包含了五个层面的内容,在“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涵盖了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组织交谈对话的能力。目前,在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方面,对社会环境的作用有所忽视,尤其忽视了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根据场合环境而规范地使用英语,使得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三)高校英语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地使用英语
语言和文化间的关系异常密切,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还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语言的发展深受文化发展的制约,只有对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理解、深刻把握才能对语言中渗透的文化意义产生理解。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教学,将日常英语表达中经常使用的典故、名人、名言和相关的历史事件等信息渗入其中,并将其与各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相联系,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英美国家的了解,更能够帮助学生规范英语词汇和语句的使用,提升学生准确使用英语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表达,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经常放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教学方面,对文化教学有多忽视,从而导致高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障碍、帮助学生规范词语和语言的使用、帮助学生拓展英语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英语交际能力。因此,高校文化教育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非凡。
摘要: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语言知识教育和技能传授方面,忽视了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也影响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高校英语文化教育的内容出发,对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英语文化教育,高校英语教学,作用途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文.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我见[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1,(7):111-113.
[2]李跃宇.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3-75.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8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跨文化教育
翻译是不同文化、地域、国家交流的桥梁,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然而由于不同语言所包含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不同,因此语言的翻译也烙下了各自文化的印记。学习一国语言只有了解其文化,这样才能提高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然而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没有真正实现文化与语言的充分融合,所以要不断探索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翻译人才,推动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语言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能力是高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对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至关重要。语言是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有文化的支撑,通过跨文化学习可以帮助提升高校学生语言能力,而且与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开展交流,为避免文化冲突,需要对语言的应用进行文化学习,因此,跨文化教育方法成为了提高高校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2.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社会交流水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原先需要外出进行的购物、交流等活动逐渐转移到了网络中,人们的社会交流能力在减弱,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大学阶段正是培养社会交流的重要阶段,通过跨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与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更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3.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走向国际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英语育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向教育发达国家学习,促使高校教育不断走向国家化。目前高校的本土学生和教师是主体,但为了吸引大量外国留学生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外教师,需要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和国内外竞争力,不断的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
4. 有利于弘扬和展示本土灿烂文化。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且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平时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无形中对语言所属的文化进行了弘扬。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把我国的文化融入世界之中,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做好跨文化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1. 高校师资水平不高,影响了跨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虽然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人才培养不断迈向新高度,但是还是有一些差距和不足,造成了高校英语师资水平不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主要表现在教师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跨文化教育意识上,大多数英语教师把英语翻译简单地归结为单词、语法、句式等技术层面的知识,忽略了英语所包含的隐形文化内涵,这就造成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跨文化教育能力上,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真正地在国外生活过,只是通过书本、影视等媒介了解英语文化,认知程度片面,这就造成了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
2. 学生学习英语目标单一,易受汉语文化影响。
汉语与英语在发音、词汇、语法、句式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距,对英语的学习都是从低起点开始,而且在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汉语已经深入学生思维,这给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造成了极大困难,且学生学习心态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英语目标单一和受汉语思维定式影响。在学习英语目标单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等级考试获得证书,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是学习单词、语法、句式等技术层面的知识。在受汉语思维定式影响方面,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只注重理解英语表面含义等问题,且平时交流较少,造成了英语翻译能力不强的问题。
3. 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滞后,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外语学校就引入了跨文化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依然只是进行单词、句式等英语本身知识的学习,而且由于学校跨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限制,造成了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在教学内容方面,只是简单地片段式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只是通过书籍、视频资料等内容进行教学,或者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教学方法缺乏生动与灵活性,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
4. 跨文化教学设备的陈旧,限制了学生对英语新文化的学习。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的传统式面授教学,没有完全展示出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随着世界快速发展,英语语言也在慢慢的进行改变,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陈旧的跨文化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英语翻译教育的要求,所以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跨文化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对英语新文化学习的要求。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开展的路径和策略
1. 提高跨文化教育的地位,完备跨文化教育设施。
为了能够确保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效开展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首先,从高校的层面,充分认知跨文化教育促进高校教育走向国际化、弘扬和展示本土灿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层面,认识到增强学生自我语言学习能力的好处;其次高校要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设施,充分发挥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2. 引进外教人才,提高教师跨文化教育综合素质。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英语教师人才,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和感受英语文化。由于文化和教育的差异,国外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式都与国内有着显著差异,让学生通过教学差异,去真正体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引起学生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要不断提高本土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自身的英语素质修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差异文化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3. 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展现跨文化教育。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材至关重要,因此要科学、合理、全面的进行英语教材的选取,把好跨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首先,教材中必须包含对文化差异的介绍,从价值观、行为规范、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真正让学生在英语翻译中避免文化冲突;其次,拥有大量的真实交流交际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国外文化的不同,在对比中进行学习,充分展现跨文化教育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魅力。
4. 改善教学方法,增强跨文化教育效果。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跨文化教育的要求,而且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提高跨文化教育效果的阻力。首先,开展分组教学方法,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学生开展学习沟通和交流,提高跨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利用综合语言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加入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肢体语言,让语言更加鲜活生动。
5. 转变学生学习思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语言就是交流的工具,平时学生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要更多的开展英语交流,与留学生、外教、本土教师和同学等,通过交流改变对跨文化教育的观念。同时,要大量阅读纯外文读物,感受纯英语读物文化的差异,也可利用外国电影、电视剧等内容,通过英语对话方式、中英文字幕等进行对比学习,了解英文翻译的魅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柳.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探讨[J].才智,2016(3):173.
[2]吴国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36.
[3]金颖.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对策研究[J].智富时代,2015(8):278.
[4]戴文慧.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探讨[J].校园英语,2015(9):2.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9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笔者通过对唐山市两所本科高校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所缺失
一方面, 有一部分教师对跨文化教育的理解力不够, 缺乏跨文化及交际文化方面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 高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对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教师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程度不高, 难以向学生传输中国文化的精粹, 因此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得体精准的英语表达。全面系统地掌握中西文化观, 是在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关键, 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有欠缺, 在传输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时, 就难以做到准确发掘文化内涵, 不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在对待两方文化时, 就有可能出现有失偏颇的地方。 因此, 高校英语教师应当既强调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又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授, 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自主和自信意识, 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自主的意识和全面的视角来进行跨文化教育。
(二) 跨文化教育的方法相对简单
跨文化教育的现代教学法多种多样, 就目前来看, 大部分教师还不擅长选择最适用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 往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语法、词汇和语言交际, 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和文化因素, 如不注重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的中西方文化来获取跨文化知识, 这种忽视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方法是不得当的。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 高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 教学质量还需提高, 英语课堂学生容量大, 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 高校英语教师要系统深入地学习现代教学法, 并灵活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才能有效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标。
(三) 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心态不合理
首先,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在语言特征如语法、语音和文字构建上与印欧语系迥然不同, 因此,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很低。 其次, 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试, 所以英语的课程设置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 另外也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动机不十分明确, 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而学, 在学习方法上多以背诵为主。此外, 有些学生虽然语言能力较强, 但对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不够, 如对交际规则、礼貌规则等方面认识尚浅, 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理解也常常因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还有很多学生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 会形成轻视本民族文化而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风气, 因此目前的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加强跨文化教育使高校学生养成宽容、平等、开放、尊重的比较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和心态。
二、增强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 增强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1.增强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作为跨文化教育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系统的中西文化知识, 树立多元文化的视角来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格局和文化发展, 公平客观地看待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教师应当关注与跨文化教育相关的前沿教学思想和学术动向, 改进教学策略, 借鉴成功经验, 有针对性地研发跨文化教育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技能, 增强教师自身对跨文化教育的语言应用能力, 为提高跨文化教育成效奠定基础。
2.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自身修养。首先, 教师在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选择攻读更高学位或第二学位的方法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努力是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其次, 教师应当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提高跨文化理解的技巧, 要认识到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 还有世界观。教师要具备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要能识别各种不同的文化观, 在进行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保持批判性反思, 使自身能够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二) 加强教育引导, 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
一方面, 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安排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并通过互动、幽默、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撰写等方式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平等的文化观和语言观克服自身文化偏见, 拓展思维方式, 对中西文化进行整合、扬弃, 把语言知识转化为文化构建, 这样, 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用开放的心态学习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跨文化教育目的。
(三)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跨文化教育的成效
1.传统认知派教学法。传统认知派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 自觉对比法。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外语和母语的语法结构达到理解语言材料, 此种方法是以阅读为中心, 用语言规则指导语言理解, 通过对比更深刻理解本族语和目的语。第二, 语法翻译法。该方法强调掌握以句子结构为重点的语言知识, 以语法为依据理解句子,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可操作性较强。第三, 认知法。主张在英语教学中借助母语, 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充分利用创造情景来进行交际训练, 宽容学生的错误, 重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反对反复的机械式练习, 该方法是一个新型独立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重在理解和领悟, 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2.引入联结派教学法。引入派联结教学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 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地道的语言材料, 如新闻、广告、访谈等, 通过多种途径围绕主题、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活动内容结合了语言和文化, 因此该方法涉及面较广, 对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第二, 直接教学法。教师可利用实物、动作、图片等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直接描述和表达, 在此过程中可以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应用英语, 把英语和客观实物联系起来,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
3.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我探索、发现和研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还能锻炼思维能力, 同时能学会分享和合作, 建立自信心。该方法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 有意识地开展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讨论活动, 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通过研究对比和学习, 学生可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排除文化偏见, 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 能够增强探索精神和文化理解力, 培养跨文化意识。
4.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 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进行跨文化教学, 如利用平台向学生提供各方面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和材料, 也可以随时随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获得反馈, 可以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英语网站, 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素材,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 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进一步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在跨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已成为近年来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进行研究, 希望有利于广大英语教师能够更深刻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意义以及实施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以使其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试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4) .
[2]胡文仲.跨文化教育在美国[J].外语研究, 1994 (1) .
[3]李建夫.本土化语境下英语教学的文化途径[J].外国语言文学, 2006 (2) .
[4]邹琼.大学英语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7) .
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措施 篇10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文化是历史沉淀的产物,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恒久性和珍贵性。毋庸置疑,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其它内容的表现形式。语言的习惯和方式是思维习惯的反映,而思维习惯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物本身所处领域的文化形态,同一种语言将其置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一定不同。故要学好和用好英语,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国家间文化的融洽交流,有助于英语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偏差减少到极致,更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措施
基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性的作用,运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重视传统文化。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亦或是外国文化都应该有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自身对文化的学习不应固步自封而应与时俱进。试想一个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怎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呢?拥有一个文化素质高的教师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另外,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外国人的交流与合作,而在交流的同时,传递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舞台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骄傲。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外国文化意识固然重要,但中华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高举弘扬中国文化旗帜,努力学习外国文化将二者巧妙融合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2.在课堂中重视文化渗透,对比中英文化差异。在课堂中适当进行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课文文化内涵和所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更加立体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具体方法是:先通过教材讲解,介绍背景知识,然后在适当环节(讲解词汇或某一内容时),结合背景,讲解相应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近年来,英语课文中出现许多生词,这些生僻词汇的出现于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做出对比与判别,加深文化学习。例如,“What am I gonna do?”英文中的后半句“gonna do”是“going to do”的意思,但是为了表达的简单和明了,被完全口语化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此种现象在中国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外国文化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比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对中国文化背景和英语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3.创设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取,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满足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面对面,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同外国人交谈才能实现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中学生可顺利了解他国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正宗的美国影视,听纯正的英文歌曲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和视听的双重影响,学生对外国人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表达,历史发展等有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更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以这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1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英语 教学模式
由于新时代对英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异同点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有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差别真正了解后,才能帮助其增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阻碍我国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更多可行办法解决阻碍因素。
一、当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依旧放在英语单词和语法上,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导致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再加上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尤其是风俗习惯,社会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不了解,以及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来熏陶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使得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成为应试能力很强,但口语交际能力很弱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需要教师和学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发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外教,让学生在最纯正的英语语言下得到练习,提高交际能力。同时在与外教老师进行交流时,可以学习国外在语言交流时,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表达意思的特殊性,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真正让学生摆脱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阻碍因素
阻碍我国高校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首先是思维方式不同,由于国外的英美国家在思想上相对比较开放,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都相当直接,爱憎分明,大多是直线式交流,而中国传统文化较为保守,在与人沟通时,喜欢委婉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增加了我国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对一些英语文章的意思理解不透,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内容;其次是谦虚观的不同,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大多是强调学生要戒骄戒躁,不能过分骄傲和炫耀,更加要谨慎,在取得一定成功时也要保持低调,而在西方文化中张杨个性发展,对那些进步很大的学生进行赞美和夸奖,毫不吝啬赞美语言的使用,或者提供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信心,真正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就是肢体语言行为的不同,在中国社交礼仪文化中,表示友好的见面一般都是通过握手,而国外则不是,由于思想开放的文化因素,使得他们见到喜欢的人时,直接亲吻或者勾肩搭背,这些种种差异阻碍着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师需要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三、促进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1.学会认识自我。学生想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因为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理解西方英语中的口语特点,从而对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当一个人在一种文化的不断熏陶和感染下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在深刻了解这种语言特点和风俗习惯后,可以更好理解英语中的语言技巧,从而增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当然,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学生自主的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主动积极的掌握英语交流过程中的口语技巧。
2.掌握最新信息。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及时跟上英语最新信息,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信息和社会环境信息,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资料。在英语交际过程中,说的最多就是天气,因此学生需要把握这一关键点,学会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多谈论对付方感兴趣的话题,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为一次成功的交流对话提供可能;社会环境信息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人文信息,如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收入水平,在和交流者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谈论,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3.了解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主要是从时间和民族风俗来了解。在时间观念上,中西方差异还是很大的,如在英国,如果出席参加重要会议和事情时,通常情况下会提早到十分钟,而中国则不是,在隆重的会议或者晚宴里,基础上都会延迟,尤其是一些大人物,总是喜欢姗姗来迟。对于民族风俗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西方中的一些宗教信仰和饮食风俗方面都要自己学习和了解,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尴尬局面,错失良好的口语交际的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高校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英语单词,语法以及写作上的耐心指导,还要让学生深刻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保证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 篇12
一、基于深层文化教育模式视角的高校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过于注重知识文化, 忽视了交际文化。
通常情况下, 人们都会认为, 对于英语教育来讲, 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将一些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教给学生,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际的高校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学方法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不论是与国外的语言学校相比, 还是与国内的职业学校相比, 高校英语教育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 我国现行的高校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 提升英语素养, 并且要运用所学到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从事各个行业, 比如管理、研究、教育、经贸、科技、文化及军事等,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为我国的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显而易见, 英语教育要求不仅仅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还要在此基础上发展一般的社会交际能力。
其次, 忽视交际文化, 影响了学生对异文化的学习, 制约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当前这个纷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味地注重英语文化知识层面的东西, 那么学生永远都无法了解交际文化的实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缺乏对其价值观念的研究和渗透, 无法合理地解释交际行为各个层面的文化差异, 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缺失了对一个民族的哲学精神和历史发展的渗透和了解, 所以, 无法系统和科学地概括和描述其价值观念。
2. 错误地理解英美文化的导入。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往往将文化教育等同于英美文化的导入, 同时, 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手段和工具, 从某种角度讲,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英语教育的发展历史来观察, 过去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 很明显地告诉我们, 这种做法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违背了英语在当今世界使用的现实, 严重制约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从某种角度讲, 随着社会的发展, 英语已经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根据有关数据分析,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大约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在学习或者使用英语, 而且比重还在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英语的发展速度还会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 那么我们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 英语文化教育不等同于英美文化的导入, 我们要认清这一点。
二、基于深层文化教育模式视角的高校英语教育分析
1. 加强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及语言文化因素的结合。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力量及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英语教育的重点, 培养出的学生通常是迷茫的, 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实际应用和交往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而且让对方感到尴尬。虽然一些英语类的经典句子经常出现, 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传统英语教育中的偏激现象不存在。随着英语文化的发展,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及语言文化因素结合并重的重要性, 因此, 教师必须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同步到英语教学中, 这已经是一个不变的定理。站在某种角度去分析, 如果不能深刻了解词的文化涵义, 自然不会理解该词所表达的意义, 这是一种严重的无知, 而且这种无知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及语言文化因素的结合, 不仅要教学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而且要告诉学生这个词的使用方法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使其表达到位得体, 同时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实现多文化的教育。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以英语文化教育作为出发点,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文化教育, 且要从静观的角度, 仔细分析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使学生形成普遍的心理倾向, 摒弃将英语文化教育等同于英美文化导入的错误观点, 创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的多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 还要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宽容和敏锐性, 锻炼他们处理文化差异的应对能力, 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满足当今世界国际交流的需要。
3. 进行英语文化的深层教育。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从浅层文化教育入手, 不断深入和探讨, 实现对学生英语教育的深层文化教育。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包括文化的物质要素、文化的心理要素、文化的行为要素这三个要素。其中, 文化的物质要素是最为浅层的要素, 行为文化次之, 心理文化最为深层。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将心理文化称之为精神文化, 这种层次的文化是在人们长期的积淀和文化的内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其核心就是其价值观, 对人们的思维、行为道德标准、处世哲学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要想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文化的了解, 了解其核心价值体系, 使学生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 文化素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需要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层的了解, 掌握其核心价值体系, 有意识地开展多文化教育, 加强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及语言文化因素的结合, 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深层文化教育模式视角的高校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了如何开展这一教育等问题及方法。
关键词:深层文化教育模式,高校英语教育,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 2011, (11) .
[2]廖光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 2011, (12) .
[3]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12, (1) .
【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推荐阅读:
高校文化教育10-05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09-19
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08-19
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研究05-14
文化缺失英语教育06-28
英美文化英语教育09-0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论文发表08-08
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09-22
把文化教育引入英语课堂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