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2024-10-22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精选12篇)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篇1

一、什么就文化

人类语言学家把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等。 狭义的文化指全体居民的生活方式, 即风俗习惯。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 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 而民族的文化又通过该民族的语言体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附于语言。 毋庸置疑,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自然应包括文化教学, 而且文化教学不容忽视。

三、文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其次,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 (听说读写) 加上社会能力 (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 但英语教学中,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即培养学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 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 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从而真正实行语言的素质教育。

四、文化教学的内容

1.讲解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讲解其文化意义, 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出错误理解。

以英语词汇dog为例, 在词义上, 中国的“狗”和英、美等英语国家的“狗”没有区别。 但在两个文化群体里, “狗”的文化意义有所不同。 在中国, “狗”一词常用作贬义, 与“狗”相关联的词语, 常常引发人们不好的联想, 如:“走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而在英语国家, “狗”一词常用作褒义, 英语国家的人认为, “狗” 是人类的忠诚可靠的朋友, 所以就有如下的一些表达:a lucky dog (幸运儿) ,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都有得意日。 ) 等等。

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汇, 也有不同文化涵义。 如:red一词,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 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 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 (节假日) , 在中国, 红色还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 但英语中的red有时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 如“red flag” (引人生气的事) 。 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 别以为是盈利, 相反, 它是表示亏损、负债。

2.介绍日常交际用语的使用习惯

(1) 称呼语

在中国, 人们通常把与自己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称为“叔叔 (uncle)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广泛使用的倾向, 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称长辈为“叔叔”、“阿姨”, 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 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在英语国家, 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亲属之间通常直接用名字相称呼。如果你把以英语为母语的长辈称为Uncle Smith, Auntie Brown的话, 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因为英语文化中, 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 且后面不带姓, 只带名, 如Uncle Don, Uncle Tom.

(2) 感谢和答谢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为无可奈何地接受, 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 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 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 并且欣然道谢,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的直率的不同风格。

一般来说, 中国人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Thank you) 。如果用了, 则被认为双方关系生疏。 但在英语国家, “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 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不例外, 如果不用, 则常常显得太无礼, 可能会被误认为这个人把别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3) 恭维和赞扬

两位近年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 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You look so good.You’ve lost weight.

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 在坦率的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 如: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在英语国家, 赞美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称赞别人外貌时, 只称赞她打扮的结果, 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 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 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人们经常恭维别人漂亮的衣服或明显的减肥, 但很少恭维别人说:You are beautiful. 而常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一方面, good和nice比beautiful要弱, 另一方面, 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 可能是努力的结果。 对别人的赞美, 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果感到夸奖的话不真实, 可以老老实实地表示不接受。

如果中国人出于礼貌夸奖外国人讲的中国话, 那么外国人就可能这样回答:“Oh, I wish that were true.”

(4) 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 ”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 他会认为你是想请他吃饭。 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是以天气、 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兴趣爱好为话题的。

(5)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 以表示关心对方, 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却比较反感, 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中学英语教材里有这样的对话:

“How old are you, Mrs.Read?”

“Ah, it’s a secret!”

为什么Mrs.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 因为英语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 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 妇女更是如此。

五、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

1.比较法

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语、招呼语、感谢、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将这些方面的差异自觉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 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各阶层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目、怎样庆祝节日, 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 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文学现象的发生, 因此要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 从中可以找到有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和信息。

4.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或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学生为主体的练习, 如角色表演等。 通过创造模拟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些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 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 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 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

六、结语

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注意语言教学, 还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 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与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化。本文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及文化教学的意义为基础, 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2]Hesen Oatey, 著.潘昌森, 译.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3]吴长镛.国外外语教学[J].1996.

[4]胡泓.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篇2

1.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文化教育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达成共识,即通过对社会文化事实的认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大学英语中文化教育因素占教学比例逐年增加,这样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融入文化教育因素的作用和特点。我国教育部也制定出相应的大学英语教训要求,其中提到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放在技能运用、知识理解以及学习策略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英语的交际能力。由此不难发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掌握文化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语言,而了解语言又需要建立在掌握文化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

1.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输导理论,该理论基础首先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即将文化教育的理论核心内容放在假说输导环节上,大学生通过接触高于自身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种语言输导,来提高自身对英语的理解程度。第二,构建理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既不属于主观思想,又不在客观事物的包含范畴内,所以需要学生通过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达到构建的效果。该理论基础强调社会活动与交往在学生学习中的发展地位。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篇3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民族的文化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好文化教育,就必须充分地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的内涵,在进行文化教育时的方式方法等。

一、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二)文化教育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多样

(一)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二)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

(三)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四)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五)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三、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篇4

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 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1. 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 ncle D ennis”,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 ncleT om”。

2. 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彼此都会觉得别扭,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 hank you.”几乎使用于任何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 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 hank you.”。

3. 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而在我们国家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赞美有时候能让别人误认为的一种讥讽或者嘲笑,给人一种害羞、恐慌的感觉。

4.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5. 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介绍:

在有些教材中“W 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 ay I know your name?”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 2003-05-27.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5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广泛开展了文化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讨论,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作者自身教学体验出发,针对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一些文化教学方法.

作 者:曾梦蕊 ZENG Meng-rui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1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刍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篇6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2.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3.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

4.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5.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6.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直接导入

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该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内容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既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2.推荐阅读

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又不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二十一世纪报》等。此外,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英语活动,指导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外开专题讲座,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现象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开始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把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引入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一是开设视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杜现臣

2.《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陈丽芬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析 篇7

交流是一个动态的多变编码和译码过程, 信息交流是编码和译码的心理活动。而跨文化交流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的交往、接触和合作, 跨文化交流是一个交流双方相互影响、较量、共同构建和协商的互动过程。

交流的模式:

交流的特性:交流的符号性, 因为文化是依赖符号的, 符号是文化的载体, 交流自然也依赖于符号;交流对环境的依赖性, 因为它总是要发生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受到环境的制约。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广义的环境, 包括场合、时间、社会因素等。正因为交流受到环境的制约, 在跨文化交流领域, 环境的因素尤为重要。

在西方, 外语教学大致经历了语法翻译、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几个阶段。其中, 语法翻译法的文化概念仅仅是文学作品, 直接法虽然注意到了文化的主要性, 但主要是把重点从阅读文学作品转而为课堂上的情境, 因脱离真实情境而效果不佳, 听说法因为过分地强调口头语言的技能性对文化的因素重视不足, 只有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教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强调了文化和语言的紧密关系。这种教学法对传播目的语的日常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近些年随着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语篇语言学的兴起, 对于阅读理解的理论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传统的理论认为, 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作者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变成语码。所以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解释这些语码, 即:读者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字母———字和单词分析入手, 逐步弄懂短语、句子和语篇的含义。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判断, 如果要达到对语篇的理解就离不开组成它的句子, 如果要达到对句子的理解就离不开组成它的分句或短语, 而要理解分句和短语对于单词和字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学者古登曼提出自上而下的模式。因为自下而上的模式并不能帮助读者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 因此, 古登曼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模式。他认为, 读者应该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读者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 而是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 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因此他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语言和思维互动的过程”。80年代, 美国人鲁姆哈特等人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理论”。他认为,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模式都不能满足读者对于理解文章的要求。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运用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 因为自下而上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新的信息, 而自上而下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在语义方面作出判断。因此,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和文章信息的互动过程。同在80年代, 美国人Carrel等人提出了和“相互作用阅读理论”持相似观点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以认识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认识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记忆当中, 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图式网络。因此, 阅读过程是读者对文章的内容作出预测, 然后在文章中验证自己的预测过程。笔者认为, 阅读理解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 它是人类的智力与知识和文字意义的消化和加工的过程, 同时它也是书面信息和读者已有知识的结合, 它注重阅读环境和读者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 是一个涉及语言过程、联想过程和认知过程等多种形式和多个方面的解码过程, 它应该建立在读者的个人和社会经验之上, 从文章的底层和高层同时进行信息加工。

目前比较公认的将阅读理解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1) 字面理解, 主要是指读者可以理解文章的单词和句型, 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顺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对比人物特性和因果关系等等。 (2) 推断性理解, 主要是指读者根据字面意思推断出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 包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点等。 (3) 评价性理解, 主要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4) 欣赏性理解, 指读者最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思想水平等作出评价。从上面的分类我们不难看, 出字面理解属于浅层理解, 它依靠读者的语言知识即可完成。而推断性理解属于深层理解, 它需要依靠读者的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来完成。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属于理解的最高境界, 读者能根据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逻辑判断, 从字里行间推测出作者隐含的意义和观点。读者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评判原则, 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信息的真实性、事件的可能性和结论的合理性等, 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个层次上的理解已不局限于句子内部, 而涉及句际间关系, 即语篇微观结构分析。这一层次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的观点交融揉合的过程, 属于深层理解, 即语篇的宏观结构。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法,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句型———课文分析法。其基本步骤如下:单词释义;背景知识介绍;课文的详细分析;总结课文大意;课堂练习。这样的方法存在如下的弊端:首先, 它降低了学生的动力和兴趣;其次, 它使学生把重点放在独立的单词和语法结构上;最后, 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文化敏感性很低。因此, 笔者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笔者认为, 文化教学应包括如下的内容 (见下图) 。

本文所列的图表实际上已经把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教学当中, 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主要包括: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结构、艺术成就、价值观念。价值观念通常被认为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它最能体现文化的特征。比较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是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微观层面主要包括:语言交际, 如词义不对等、委婉语和禁忌语等;非语言交际, 如身势语、体距语和声音行为等。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它的学习效果。在众多的因素之中, 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它关乎阅读理解的成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本文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习得文化知识的必要性。首先, 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个机会去接触外国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认识新的文化知识能力。其次, 教学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外国文化知识的角度去理解相关问题。最后, 学生应该学会比较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 找出异同。

参考文献

[1]Howatt, P.R.A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2]Samovar, L.A.andR.E.Port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 2007.

[3]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4]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5]段云礼.语篇分析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的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12) .

[6]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8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学

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 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称呼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这样一句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再如在一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个内容: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 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 Mrs.等。

2. 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 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喜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这样一段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 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介绍

在我们所教的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 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中秋节时中国人吃月饼、家人团聚;而在感恩节时英语国家的人们都是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还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 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摘要:文化教学是在英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怎样进行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包括哪些内容, 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去研究学习的。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9

高职英语教学开展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意味着在外语教学中, 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 还要让他们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把文化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唯有这样, 才能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即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 还要熟悉语言在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运用与交际环境的文化背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有许多机会与英语国家人士接触或共事, 得体地运用语言至关重要。因此,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十分必要, 它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文化教学的内容

关于文化教学的内容, 国内外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研究, 但意见不统一。笔者赞同国内学者张占一的观点, 把文化教学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个方面。

知识文化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际时, 不直接传达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即民族的哲学、历史、地理、文学、宗教等因素的总和。文化知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为主, 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交际文化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 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 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一) 文化教学的原则

文化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 如要面面俱到地讲授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可取的。束定芳认为, 对文化教学的内容应遵循实用性、循序渐进、适合性的原则进行取舍。实用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及日常交际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的性质等因素。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 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渐进教育方式, 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适合性原则主要指在教学中对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 反复操练, 举一反三, 同时要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 积累文化知识。

(二) 文化教学的途径

文化不是自然习得的, 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教学我校所使用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内容绝大部分选自当代英美书籍、报刊、网页及各种商务、社交文书等, 题材广泛, 内容十分丰富, 有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风俗习惯及当代社会概况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给予介绍,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教学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舞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应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

1. 对比教学。

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与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 是文化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并结合切身体会, 多方面与本国及它国文化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教师在对语言材料的讲解中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一些英、汉语中共有但涵义不同的文化现象, 了解其中的异同, 加深他们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并同时补充有关本族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文化之间的比较会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 以此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讲到《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Practical Reading”中的Festival时, 可以将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 让学生从中体会中西方节日文化习俗的差异。此外, 我们还可以就第四册第九单元“Misunderstanding Means East-West cultural Clash”一文所描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些误解, 对学生进行讲解, 分析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外国人不喜欢人家问“Where are you from?”、“Where do you work?”、“How much do you earn?”、“Are you married?”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 模拟教学。

大多数学生较少有机会与英美国家人接触和交流, 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英语的主要场合。因此, 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模拟情境, 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 进行问候、打电话、看病、购物等活动, 并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表情和语调进行表演,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接触到的文化知识, 还可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3.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没有亲身的经历, 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的概念很难达到掌握跨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 为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 理解其真实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如实物、图画、电视、录像、电影与网络等, 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 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走遍美国》、《老友记》、《跟随大山万里行》等都是跨文化教学的好素材。通过电影、电视, 学生可以观察演员的举止、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交际手段, 这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与外国人直接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 能使其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领悟和感知英语文化, 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4. 文化测试。

教师还可以使用多选题 (在题干中提供一个情境, 让学生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填空题和判断题等方式来测试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明显带有文化差异的题目让学生选择,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如: (1) You are invited to a dinneratsixo’clock.Youshould arrive__________.

A.a little earlier

*B.on time

C.half an hour later

(2) You are offered a drink at a party.You_________.

A.accept it even when you don’feel like drinking anything

*B.accept it only when you feel like having one

C.refuse it and wait to be asked again

(三) 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是一项复杂工程,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 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教师可以就某一文化现象、文化内容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也可以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 举办英语晚会, 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和参与, 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 从中吸收和体验外国文化。可以开设中西方文化知识课程或讲座, 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影视欣赏》、《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 介绍文化差异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并适时地开展双向交流, 使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文化知识有较好的认识。也可以邀请外籍教师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收听英语国家的广播, 浏览英文网站查找有关国家的文化知识, 交英文笔友, 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让学生留心收集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增加对异国文化知识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进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的途径还有很多, 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 都应十分明确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外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能, 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 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适时、适量、切合实际地开展文化教学,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文化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际。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文化教学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惮.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1) .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3) .

[4]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54-269.

[5]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 1996, (1) .

[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上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10.

[7]朱家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7.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0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紧密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文化的棱镜,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文化是语言的根基,制约着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精细。总之,语言不只是一组组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某种特殊文化和生活哲学的象征。符号为语言的外在表征,而文化是语言的内在生命。语言与文化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地位。我们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触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外语教学亦是如此。正如邓炎昌与刘润清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指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它还指要学习以其为母语的人是如何来看待世界的,他们是如何用该语言表达其观点,反映其风俗及社会行为方式的……语言学习与对其文化的学习是分不开的。”[1]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外语和相关文化有机融合,以便使外语学习者通过语言习得而习得文化。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高教司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跨文化交际被正式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畴。这就明确表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展文化教学(culture teaching),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对于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

2. 文化教学的内容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可以指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以张占一、吴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张国扬、朱亚夫)。[3]张占一认为: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与非语言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知识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委婉语和禁忌语。[4]外语教学要将两种文化的教学结合起来。文化教学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 词汇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变化。英语中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记忆并正确地运用。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如“intellectual”这个词和“知识分子”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相径庭。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及中学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欧洲和美国,“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大学生、中学教师等。此外,该词在美国并不总是褒义,有时还用于贬义。

2.2 句子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词汇、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但其含义却无法理解,主要是因为句子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例如,许多高校广泛使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八单元A课文“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中有这样一个句子“Most people, in their youth, resent the Social Security deductions from their pay, yet a seemingly few short years later find themselves standing anxiously by the mailbox.”许多学生不理解该句的意思。如果学生了解一些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对该句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美国养老金由政府强制性养老金、雇主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其中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Social Security)是最基础的养老制度安排。参保人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障税(Social Security Tax),其达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每月领取政府养老金。所以句子最后实际上表示:“他们发现自己焦急地站在信箱旁边等待政府的养老金支票。”

2.3 篇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篇章文化内容,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A课文“Time-Conscious Americans”讲述了美国人的时间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美国人如何节约时间,再联系最后一段让学生比较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时间方面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告之学生美国是单元时间文化。对于单元时间文化的人来说,计划非常重要,每天的计划和时间安排最迟一周前就定好。工作上的见面必须事先预约好,谈话内容以工作为主,开门见山,没有相互的寒暄。单元时间文化的人的另一个特点是排队意识强,公共场所秩序井然。相比之下,中国遵循多元时间文化。多元时间文化的人对时间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对随意和灵活,计划可随意调整,工作见面时可以寒暄或拉家常。多元文化的人排队意识弱,经常有插队的现象。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时间文化特点,和美国人打交道时就会考虑到美国人的时间观,避免交谈时由于文化差异而有可能产生尴尬。

3. 文化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将文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借鉴外语教育家斯特恩(Stern, 1983)《全方位外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下列一些方法。

3.1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文化教学应该结合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知识文化虽然不直接影响交际,但知识文化中的背景知识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同样重要,是阅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有的学生理解词汇、句子结构,但是因为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B课文“Martin Luther King”介绍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的成就。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听说过这位伟大的黑人民权领袖,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没有听说过他,有个学生竟然将他的名字翻译成“马丁·路德国王”,令人啼笑皆非。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听说过金和他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但很少了解他组织的几个争取黑人权利的重大活动,也没有读过这篇演讲,所以面对该课文学生一脸的茫然。我给学生们介绍了有关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这段历史,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中出现的众多地名和一些人名,学生感到对文章的理解顺利多了,能自己纠正课后阅读理解题中做错的题。

3.2 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有些学生语音、语法学得不错,但是说话常常不得体,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英语时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不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我的学生开始上课时总是这样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在汉语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作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在英语国家,中、小学里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称呼教师。在大学里如何称呼,取决于学衔以及得过什么学位。对于教授、副教授,一般在姓前加上“professor”,对于不是教授、副教授,却拿到博士学位的教师,称为“Dr.”。对于其他教师则用“Mr”,“Mrs”或“Miss”等称呼。在美国,许多大学生直接叫老师的名字,老师并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说明自己平易近人。这是中西文化在称呼上的差别之一。文化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从而使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存在文化差异。此外,文化差异还体现为在语用上及价值观上的差异。所以比较文化差异是文化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3.3 直接阐释法

这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含有丰富文化意义的词语、典故、委婉语、谚语、习俗等文化知识内容进行直接讲解。如: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踵:唯一致命的弱点);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4.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离不开文化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巧的同时了解文化,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开拓思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张国扬,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3) .

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交流

高校英语教学中偏重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化教学应该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只有将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放在同样的位置,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英语的学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作用和意义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指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把欧美国家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人文地理、艺术文学、价值观念等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学习。[1]这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欧美文化教学,会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词汇的特定含义

现在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对欧美的文化背景不够熟悉,这就导致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单词全认识,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的情况。任何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在特定的文化很多词语或句子会具备特定的含义,因此只要深入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就会了解到很多单词在具体文化背景中的特定含义,这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英语语言呢环境,加深对特定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日趋增强。不少学生因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在国际跨文化交流中出现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突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增加文化教学的课程,增强学生对欧美文化背景的理解。了解他们的了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适应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交际习惯,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特征,从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问题和障碍。

(三)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运用英语词汇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在历史文化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英语中有大量的词汇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有固定的用法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英语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这些特定的用法,可能会造成词语误用,甚至可能产生歧义,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反之,如果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的特定含义,会为表达提供更为丰富的可选择词汇,成为我们英语表达中的重要工具,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2]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欧美英语文化有其独特的特点、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文化教学中要根据英语文化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一)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延伸教材

高校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英语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经过英语专家在无数篇英语文章中精挑细选的。一般来说,教材中文章的选词、用词都非常的准确,句子表达符合英语表达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而且,教材文章中的很多词汇的运用也设计到这些词语的文化背景。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按照立足教材,深挖教材的原则,发现教材中某些词汇的特定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特定用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将教材中词汇的特定用法加以延伸,了解其背后的特定文化,将其延伸到英语文化的发展历史中。

(二)关注时事动向,探究文化背景

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中西方国家媒体对于时事的关注视角也是不同的。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典型的英语国家新近发生的时事和媒体对时事的报道,比较西方国家和我国由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的差别而导致的关注角度和价值理念间的不同,再组织学生互助探究,发现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之处,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别的认知。③通过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比,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也能让学生主动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学会自主研究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别的方法,增强学习西方文化的兴趣和信心。

(三)创建英语文化角,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西方文化

很多高校都为英语学习爱好者设置了英语角,通过英语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英语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英语文化的学习上,我们也可以成立英语文化角。英语文化角要求以交流英语文化为主要内容,给大家提供一个英语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小天地。这个这属于英语文化爱好者的空间中,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在英语文化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求解自己学习中遇到的文化困惑;也可以每周定一期文化主题,按照文化沙龙的形式,大家围绕着特定的主体,进行交流和学习;还可以邀请外教,到我们的英语文化角参加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有效的促进英语文化的学习,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积累,为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阅读英语名著,体验英语文化的博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英语文学积累了丰富的佳作,很多在世界文化中都享有盛名。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英语小说的阅读,英语文化的学习,更需要英语名著的帮助。要鼓励学生课下自主阅读英语原著小说,特别是对世界名著的精读。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发现小说中特定词汇的特定用法,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小说中不理解的词汇或用法,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一到两次小说阅读答疑课,采用教师答疑或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解答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解和困惑。

总之,文化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拔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世界性的语言,需要我们将英语文化的学习渗透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西方文化,积极创造英语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条件,为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英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8(15)

[2]刘玉娟.高校英语教学要注重语言与文化的结合[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2)

[3]上官琳晶.浅谈高校英语课堂的问题艺术[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04)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校英语,英语教育,文化教学,影响因素,教学策略

1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的意义

良好的英语发音、词汇掌握与语法掌握是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 但是受到民族文化中交际习惯、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仅仅具备这些基本的英语技能是不够的。另外,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育,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事业并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文化观, 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 不仅是提高学生英语理论知识水平和英语应用技能的需要,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质的需要。

1) 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

在基础教育中实行的素质教育应当在高等教育阶段得到深化, 素质教育不仅能够突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塑造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应当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确定教学理念的重要基石, 在高校英语中所开展的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文化能力为基础,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方面, 英语文化能力不仅包含着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 还包括对英语文化信息作出认识、加工以及创新和应用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而言,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英语教学能力的培训,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提高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工具, 这一点突显在英语文化教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与文化创造能力。因此,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化, 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起适应文化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机制, 通过推动英语知识教育向英语文化素质教育的转变来使英语教学活动成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思维

每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都存在差异, 因此各个民族对同时事物所具有的看法也具有不同, 换而言之, 不同的民族与国家所具有的感知和思维是具有很大差异的, 这种思维差异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从推动学生的英语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角度来看, 学生有必要在学习英语与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按照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进行表达。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同时要重视英语文化的渗透, 通过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交际礼仪等作出了解与掌握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译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基础技能。其中听力是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但是在探索影响听力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往往会忽略文化背景知识这一要素。事实上, 听力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具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学生听力水平的判断, 其实也是对学生英语水平、英语知识面以及在应用英语方面的联想与分析能力做出检验;在说这一能力的培养中, 确保学生掌握正确语音以及语调是重要的基础问题, 同时学生只有在熟悉英语文化的基础上, 才能够根据要阐述的内容表达出自身的真情实感, 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并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与水平;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外语文化所发挥出的作用更加明显, 这主要英语文学作品本身是英语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彰显着英语文化, 而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内涵的了解需要建立在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化素养基础之上;另外, 英语写作与翻译工作同样离不开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对英语文化欠缺了解的学生, 往往会在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下而使用汉语言的思维方式来对英语进行应用, 因此, 重视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对于纠正学生在写作与翻译中由思维定式引起的错误以及提高学生英语写作与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途径

1) 重视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认识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育以及学生英语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并转变英语教学观念, 是提高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英语文化作出自主了解的能力并没有当做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要求, 并且受到英语考级制度的影响, 一些教师以及学生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具有着明显的功利性, 同时由于英语文化知识无论是在英语考级还是在社会与家长方面都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因此,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语法与词汇量教学与学习而忽略英语文化教学与学习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能够树立多元化文化事业的教学理念, 在认识到文化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英语理论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基础上将文化教学纳入到高校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当中;另外, 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占有优势地位,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英语知识的灌输着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并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英语文化教学方面来看, 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素养优势来告知学生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要真正深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 不仅需要学生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同时需要学生对英语文化作出体验, 而这种体验活动要求教师能够转变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通过扮演学习的组织与引导者来为学生创建文化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对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差异进行理解与认知, 并确保这种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能够在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方面发挥出引导作用。

2) 强调教师文化教学素养的提升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 教师本身的文化教学素养对文化教学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 强调教师文化教学素养的提升, 是高校英语教育文化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在此方面, 首先, 高校英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性与文化敏感性。即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尊重英语文化, 并利用有效的方式将英语文化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从而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并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英语文化。同时教师需要对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 在对英语文化进行接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进行充分认知, 并在理解英语文化价值观以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来提升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找出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共同点, 在对英语文化进行包容吸收的基础上将优秀的英语文化呈献给学生;其次, 高校教师需要对多元文化做出充分理解。只有在高校英语教师对多元文化做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为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保障。因此, 作为高校英语教师, 应当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摒弃文化本位思想, 通过树立多元文化事业来发现英语文化中某些内容所具有的价值, 从而让学生也能够在认识和肯定英语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乐于接受和融合英语文化;再次, 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教学科研能力。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自身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做出充分考虑, 并从自身以及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出发来对英语文化以及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审视, 从而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方式作出调整, 确保学生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并在推动英语文化教学实践和英语文化教学课程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成效的提高。

3) 推动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整合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避免出现强调英语文化培养而导致本土文化失语的情况出现。在此方面, 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在重视本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作出深入的了解, 通过提升自身的双文化理解能力以及修养来强化自身对文化的鉴赏能力以及人之能力, 从而确保自身在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中能够自如的将英语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并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做出讲解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化作出理解与认知。同时, 教师要认识到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因此, 在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整合中, 高校英语教师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更新, 从而确保学生所掌握的英语文化能够凸显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另外, 高校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对本土文化教育的忽略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必须要正视的重要问题, 因此, 高校英语教育中有必要强化本土文化教育, 通过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来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 并让学生能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发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对英语文化作出了解。

4) 改革高校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中, 对词汇量以及语法的强调使记忆成为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核心, 而当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将英语国家的文化当做英语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英语文化教学, 不仅可以丰富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可以打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 这对于满足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好奇心以及推动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仅对文化作出简单的介绍, 而应当通过呈现出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差异来让学生更深刻也更容易的了解这些文化。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当文化教学以及文化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在掌握丰富的文化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语言交际情境, 从而使学生通过体验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来深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以及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另外, 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重视组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而在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到英语交际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5) 遵循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在遵循以下原则的基础上提高文化教学的有效性。首先,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要遵循平等原则。即教师要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并引导学生同样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 避免对母语文化进行过分赞扬以及对英语文化进行贬低;其次是适应教学内容原则。即教师所开展的文化教育需要与高校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同步和一致, 这是提高高校英语教育成效以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是兴趣原则。即教师在开展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 而这要求教师能够对文化教学内容做出精心的选择与设计, 并通过使用交际情境的创设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在英语知识教育以及英语文化教育中的参与性。

参考文献

[1]吴丹.注重英语文化教学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中学课程资源, 2007 (8) .

[2]王晔.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英语教师, 2008 (3) .

[3]郭力.文化的双层次性与英语文化教学的改进[J].教育与现代化, 2001 (2) .

[4]孙玲玲, 莫海文.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上一篇: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下一篇:全球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