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共12篇)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1
摘要:常德市的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还存在着诸如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 专业发展不均衡、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但高职教育与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又密不可分, 这就要求积极寻找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大力发展常德市的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常德,经济社会发展
一、常德市高职教育的现状
常德市目前设有两所职业技术学院, 其中一所为国有公办, 一所为民办, 共有在校学生近20 000人, 教职工1 800余人, 每年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6 000多人, 为常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两所高职学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常德市的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 人们普遍还是把“上大学”作为子女接受教育的首选, 并不看重职业教育。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 对发展职业教育热情不高, 支持不够。一些企业不愿花钱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广大农民、农民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2.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经费增长相对缓慢。由于常德市的高职学院其前身都为中等专业学校或民办中职学校, 教学设施相对薄弱, 发展规模有限, 加上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得不到及时改善, 实训设施设备不仅总量不足, 而且比较陈旧落后, 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致使专业设置受到限制, 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院社会服务硬件、软件建设及资源整合建设不够完善, 表现为人、才、物等资源在社会服务方向选择上有面上不到边、纵向不到位的情况。
3.高职教育发展受到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学校用人机制不活, 编制过紧。尤其“双师型”人才匮乏, 问题相当突出。三是生源不足, 限制了发展规模。常德市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都在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结束后进行的, 剩下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生源不仅数量较少, 而且质量严重偏低。
4.专业发展不均衡, 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 国家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但常德的地方高职教育却呈萎缩状态, 问题还是在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一定要坚持“准确定位, 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 学校不仅要有强势专业, 更要使其他专业都得到较均衡的发展。有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 而真正与常德市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农牧类的畜牧畜医、园林花卉、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在校生人数极少, 可见专业发展极不平衡, 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太适应。同时在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中开设有多个相同专业, 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
5.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在教育模式上, 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体现“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不够, 实训时间偏少。在服务地方方面, 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产教脱钩问题较突出, 存在一边喊就业难, 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在宏观上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意识落后于社会服务需求, 在微观上学院的社会服务积极性又高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性———表现为学院着急, 企业不急。
6.办学没有体现地方特色, 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大。常德是一个农业大市, 工业化水平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 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也很落后, 人们的就业观念还未得到转变, 对职业教育培养三农人才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轻视对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在专业设置和产学研方面忽略了农业的主题旋律。我们在对高职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 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8.8%, 并且比例在逐年上升, 有的院校比例则更大, 因此, 如何将这些劳动力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建设者和现代化新农民是高职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和就业新导向。
二、高职教育与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 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为常德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常德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特别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常德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以及高新技术向各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涌现, 传统农业也要走“三高一优”等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工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 由体力型为主转向智力型为主, 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向对中高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这些高技能人力资源主要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的。常德市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多规格、多层次、高质量、广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能够有力地推动常德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为常德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常德市高职院校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具有一批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量图书资料, 能够为常德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高职院校可以将自身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通过科技中介机构向企业转移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 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结构和科研方向, 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工作为常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 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 或者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或者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可进行双向流动, 即:教师可以把自身最新科技成果带到企业, 或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攻关、职工培训等活动, 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信息和软科学研究的优势, 为常德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重大建设工程和重大技改项目等提供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和可行性论证服务,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从而推动常德地方经济的发展。
3. 通过职业培训, 提高常德地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随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 社会劳动将逐步走向智力化。现有劳动者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已普遍落后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需要通过高职教育对企业现有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此外, 常德还有300万~400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转移, 他们大都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必须通过高职培训使之转化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 成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推动常德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素质作出重要贡献。
(二)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1. 地方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办学经费支持。
目前, 常德市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 地方高职院校以公立为主, 其办学经费也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常德市2009年财政总收入210亿元, 年均增长12%以上, 财政收入位列全省第二。一般来说,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地方财政收入越多, 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就可能越大。随着常德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方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也会相应增加。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就可通过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接受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式, 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 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2. 地方经济发展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市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 生活水平越高。按国际一般惯例, 在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之后, 居民消费结构会从温饱型向消费型、享受型转变。常德人均GDP已经突破1 800美元, 广大老百姓在生活上满足了温饱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就更为迫切。这就意味着居民的教育支付能力越强, 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比例也越高, 相应的就扩大了高职教育的生源市场。这种生源市场的扩大不仅体现在职前教育上, 而且表现在职后教育上。这就为高职教育发挥其再教育和培训职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高职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客观上存在服务与被服务、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根据克拉克定律,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就业人口将发生梯度转移, 而第二、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素质要求更高, 亦即吸收高职教育毕业生的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常德市“三产”结构由2006年的36.1∶32.0∶31.9调整到2009年的28.4∶39.8∶31.8, 三年内二产上升7.8个百分点, 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的变化, 增加了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量, 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促进常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重职教就是重民生”的意识, 从建设工业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职业教育, 并加以推动。市委市政府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有政府、学校、企业参加的专门会议, 学校提供设备、人才, 企业提供需求人才类型, 这样使政府信息对称, 需求对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保持职教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2.进一步完善政策, 健全机制。一是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 产学研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常德的职业院校要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希望早日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校企合作组织。二是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 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培养企业用得上的合格毕业生。三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 以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 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 创新职前职后培训体制。
3.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服务常德生态农业发展, 服务三农主战场。常德是农业大市, 农村人口占 (下转302页) (上接300页) 到了总人口的70%左右,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关系到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 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 必须要提高农林业科技人员素质, 增加农林产品附加值, 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 实行院校主导, 企业参与的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模式, 将我市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因此, 必需在政府主导下, 加强院校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 建设农林职业教育集团, 为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 建设“生态常德”, 培养更多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是我们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4.进一步调整专业方向, 建设好对接服务常德重点产业的重点专业 (群) 。就是要主动呼应常德市重点产业的人才、技术需求,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新审视高职学院的专业体系, 进一步调整专业方向, 优化专业布局, 确定优势、重点、特色专业及相应的重点建设专业群。如要充分发挥高职学院的工科优势特别是制造类专业优势, 为常德“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另外, 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 必须与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要依托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 广泛开展体现高职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 主动介入地方经济主战场。
5.面向社会办学, 主动为社会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快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步伐, 就是要通过社会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教育体制空间的拓宽、改革, 非但要在专业设置方面, 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 开设既能突出合作院校专业特色, 又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缺口的专业, 而且高职学院还要积极搞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主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注重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训室, 通过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来达到使工业练习中心更为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 条件成熟的, 还可以将工厂搬进学校, 或将学校 (部分专业) 搬进工厂, 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环境, 让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训, 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而又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
作者:张韦韦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4期
近日,教育部召开201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2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了职成教战线参与“中国梦”建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新一届政府工作要求的思路和举措,部署了2013年的重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会议肯定了2012年的工作。去年,职成教战线在科学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全面推进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引导试点项目(区)向现代职业教育聚焦,整体规划设计中高职衔接,强化和提高行业指导能力,积极实践集团办学国家制度,推进继续教育改革的新阶段等10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指出,全战线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6个深刻背景下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破解发展难题、回应社会关切、服务国家战略。一是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二是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支撑,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培养路径。三是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是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力量。五是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要求的课程体系。六是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受教育年限、实现就业创业和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支持和帮助。
会议要求,今年要重点做好12项工作:筹备召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整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框架、在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和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形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专业优势、提高试点服务国家制度建设的能力、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扎实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管理 研究
一、认清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的现状
探索和创立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新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原有运行方式认识之上的。纵观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现状,从组织形式看,大体有职校、中专、技校、各类培训中心。从隶属关系看,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由教育部门管理的中专、职校,第二类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校和部分培训中心,第三类是由行业和企业自我管理运行的一些职校和培训实体,第四类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校两跨。从所有制形式看,有政府办的,也有由部门和企业办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属民办的职业培训机构。
就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总体情况而言,目前仍处于分散办学、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这种状况势必造成以下问题。
1.社会资源的浪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管的技校不能正常享受普教毕业生资源,因为初、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由教育部门垄断,将技校排除在外。同时,教育部门分管的中专、职校掌握不了庞大的社会用工信息,缺少实际技能实习场所和毕业生安置渠道,因为他们同企业没有天然的联系,这种垄断割裂的结果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很大浪费。
2.分散投资重复建设
现在各类职校都非常注重学生实训基地和实训场地设施的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有建设实训基地的投资规划,各自的规划都建立在对职教市场发展的不同定位上,这样从地区资金的投入使用上势必会造成分散和重复。
3.缺乏总体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的发展、管理相对较乱,没有一个有效的宏观管理协调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部门间很难形成共识,缺乏一个发展的总体
规划。
这些问题的存在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省、市大多都做了相应调整,而我们一直沿用至今,致使兰州职业教育总体发展处于一个较落后状态。
二、走出对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认识的误区
1.误区之一:重视普通教育,忽略职业教育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校人数从1979年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4.7%上升到目前的56%以上;虽然认识到培养一个大学生耗费公共财政是培养一个职校生的8~10倍;虽然认识到通过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远不如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样一个现实,但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各级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具体的管理力度,社会对职业教育从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上讲,仍没有将职业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普通教育是全社会的事,职业教育是个别部门和企业自己的事,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认可程度明显太低,重科举轻技艺的观念仍然非常普遍,这种认识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就业市场结构性严重的失衡。
2.误区之二:重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忽略以技能为主的技工教育
同属职业教育,虽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技工类的教育,但多年来社会上对技工类的教育实行了一种歧视性的政策。在资金的投入上,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学校可以享受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技校却相对较少;从学生的来源上看,教育部门为自己系统内的职校、中专的招生提供便捷的通道,而对技工类学校设置各种障碍,不但在招生中没有纳入初、高中毕业生志向填报的范围,更有甚者对系统外技工类学校发布“禁招令”,不得踏入中学的校门。前几年有一种倾向性的说法,“要求市财政要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支持,技工类的学校以后要逐步走向市场”。从历史的角度讲,我国为此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我国还将职业学校分为三六九等,那还怎么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呢?
3.误区之三:以普通教育的模式来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普通教育教会学生广泛的书本知识,职业教育教会学生在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普通教育的课堂在黑板上,职业教育的主课堂是在车间里、机器上。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德国的教育理论、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另一类是国际劳工组织借鉴瑞典、英、美等国的职业教育方式,开发出来的旨在提高培训效率的MES模式;还有一种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适应岗位需求为动机的CBE培训模式。但不管哪类模式,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注重学员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学的实践性与学员动手技能的培养。因为我们都知道黑板上是种不出大米、造不出机器的。目前,中专、职校大部分都沿用了普通教育教学的模式,而技校类的学校,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学实践课的比例不能少于教学总学时的50%,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性。
三、搭建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的平台
1.搭建职教、普教相分离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平台
职教同普教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从教学的方法上、手段上、毕业学生岗位的走向上都有很多不同点。如果生硬地将职教、普教混为一体,扼杀职教特性,还不如将职教、普教相分离。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如澳大利亚采用职业教育由国家直接管理的体制,全国培训局是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最高机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各种行业咨询委员会,负责对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这样把职业教育变为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两个不同模式的教育体系。按照这种模式,我们也可以成立一个并列于普通教育的新机构,将目前的中专、职校、技校、各类培训中心、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纳入到一个大职教的管理机构中。使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张扬各自的长处特点,培养出各自准确定位的社会不同需求的人才。
2.搭建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工管理的社会化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学校、企业三者宏观上可完全融为一体。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专业的设置、毕业生的安置三方面完全可对接。市场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矛盾可得到缓解,市场前瞻性发展人才需求的矛盾也好解决。学校不再为市场人才需求的定位、学生的实习、毕业生的安置发愁。政府也不再为实训基地建设分散投资所困惑。这样做只是削弱了一些部门的权利,但对社会、对企业、对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管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一种思路是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交给教育系统统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最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社会资源,但不能将两种不同类的教育在一个模式下去完成。
3.搭建统筹管理、分工合作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平台
在分属教育系统主管的中专、职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主管的技校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就业市场的优势,教育部门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可以建立一个共同拥有的有效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的管理、协调下做到优势互补,使得目前情况下的职业教育基础发挥最大的社会化效益。
在这个平台有效的管理下,教育部门管学生的进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学生出口,并将技校的招生纳入到教育系统。初、高中毕业生志愿的填报范围内。
只要是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中心,只要是参加了职业教育、培训的各类人员在社会资金的使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享受上都具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四、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能力
1.消除职业教育在社会化管理中的不公平地位
当今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公平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概念已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呼唤教育平等权利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兰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会影响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
职业教育的不公平不仅表现在职业教育相比于高等和普通教育的不公平,也表现在隶属于教育系统主管的中专、职校,同隶属于劳动系统主管的技校在各个方面待遇明显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造成学校间硬件投入上的不同,学生入学时的基础素质的不同,学校发展中享受政策扶持力度的不同。这已成为制约技工类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不能因不同的隶属关系人为的分割学校的等级。再说,这也不符合中央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方针。
所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化管理水平,使兰州职业教育有个大的发展,首先就要让现有的各类职业学校、技工类学校处于一种平等、公开的竞争环境中,使技工学校也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
2.确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
首先,从职业教育需求的三方,即:社会、学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有个明确的定位。社会的定位要把职业教育看作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人力资源储备,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的定位是要把办学着力点放在培养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上。
3.调动各类培训机构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只有调动各级、各层次和不同类型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兰州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的宣传,逐步消除“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种轻视职业教育的旧观念,逐步创造一个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做法,要根据兰州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不断拓宽职业教育渠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4
一、多媒体教室资源现状分析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供教务处调配的多媒体教室有89间, 其中60座的小教室64间, 120座的中阶梯教室18间, 255座的大阶梯教室7间, 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基本能满足平时教学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多媒体教室使用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多媒体教室供不应求。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使用多媒体设备。一般教务处在排课之初, 都会考虑到老师这方面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 并且有些教室的设备建造时间已超过设备的使用年限, 在使用过程中效果不佳, 而且经常容易出问题。这样, 89间的数量缩水, 导致教室供不应求。
2.教学使用者对设备不熟悉。
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有些老师是理工科出身, 对于设备的使用应用自如, 略有故障也能轻松排除。一些老师没有熟练掌握流程, 遇到一些小问题就束手无策, 比如不会开投影, 不会放下幕布;功放电源没开而没有声音;乱调功放旋钮, 使得扩音器产生刺耳的声音, 等等。这些问题其实自己可以解决, 但是很多老师都依赖管理员, 上课的前5分钟, 管理员往往都几个楼层上下跑, 为解决此类小问题而应接不暇, 无疑大大加重了管理员的负担。
3.由于使用不当 , 导 致 中 高 档 设 备 损坏 , 对 学校教学 工作 有严重影响。
部分老师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 如不关闭投影仪或者关闭后不待投影仪冷却就直接拉电源总闸, 容易导致投影机主板、灯泡烧坏。
这些设备都属于中高端设备, 需要专业人员才能维修, 而且维修时间普遍较长,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我院多媒体教室管理社会化的尝试
如何解决多媒体教室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以往总是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完整规范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流程, 在讲台醒目处张贴简单操作步骤, 规范教师的操作。在制度的约束下, 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流程操作, 但是部分人胡乱操作, 这就要求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我院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专任管理多媒体教室的只有1人, 纵然有三头六臂, 十八般武艺也忙不过来; 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的培训。其实在这方面, 真正开培训班时, 总有部分人不参加, 实际使用中出问题的正是这部分人。
针对这些问题, 我院提出一个多媒体教室服务社会化的方案, 邀请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服务公司对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专业的维护服务, 并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建立合同监督的体系, 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室的维护管理问题。服务社会化的优势在于花低于学校自身管理的费用, 就可享受到超越品牌的专业多媒体设备维护服务, 服务社会化, 其运作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工作。
多媒体教室核心设备投影机, 涉及专业知识非常多, 这些知识目前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开设课程专业教学, 所以投影机的芯片级维修及专业维护知识都是通过长期工作积累经验的。多媒体教室涉及的设备比较多, 每一种设备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进修维护, 学校往往是一个人负责维护, 无法对每一种设备进行专业的故障判断及设备维护。
2.节省资源, 减少投入。
通过社会化服务, 不必组织学校内部资源实现维修服务目标, 不必为每一种设备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可以直接通过维护维修服务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只需投入不多的费用, 就可以享受到专业服务公司提供了全套服务, 包括学校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专业维护、故障排除、设备定期保养、系统升级, 等等。低廉的价格完全可以替学校省去额外成立的部门或聘用维护人员的成本, 可以大大降低因设备维护而造成的相关费用, 节约学校费用预算。
3.节约时间。
社会化服务不仅减轻了我院在管理及费用预算上的负担, 让我院各部门专注于自身的教学及科研业务, 还通过合同约束服务方为我院带来了一种可靠的服务保障。
4.运维稳定。
社会化服务为我院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维修维护服务, 包括建立系统设备档案、系统维护记录、系统维护记录分析等服务项目。多媒体教室对日常教学越来越重要, 专业的社会化服务能为我院整体多媒体教室系统提供稳定的运行维护, 保证正常教学计划的展开。
5.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专业的社会化服务, 日常对多媒体设备的精心呵护, 定期为设备检修和投影机设备除尘保养, 能够有效杜绝一些设备的性能隐患,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多媒体教室服务社会化方案
1.服务内容。
多媒体教室墙上网络接口和220V插座与多媒体教学系统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 包括多媒体讲台及讲台上和内部的设备 (计算机、中控、扩音机等) 、线路, 安装在建筑物上投影机、银幕、音响及线路等。
保证多媒体教学系统状态完好, 教师正常操作多媒体设备时运行稳定, 系统技术指标满足教学需要;及时排除设备的所有硬件故障;及时排除所有设备的软件故障。如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类应用软件, 中控、IC卡控制器的底层程序与控制码, 投影机系统设置, 定期升级系统补丁、病毒库、新版本软件、插件等。
2.服务形式。
全包方式:采取整体承包, 承包方负责维护范畴内的所有技术维修, 维修需要的全部配件 (包括投影机灯泡和液晶片等) 和材料, 以及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设备的更新。
维修及更新标准:首先, 在目前已有的多媒体教室中选定一个教室作为标准教室, 对该教室中投影机的亮度、周边设备的技术指标标准、教学电脑的运行速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做出明确测定, 以此为标准约束服务方, 服务方必须保证所有多媒体教室均能达到这个标准, 否则, 必须进行维修或者更新设备。
备品备件: 服务方必须按照每50个教室准备一套备用设备的比例, 准备多媒体教室的全部设备作为备用机, 及时替代故障设备, 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专人负责:我院为服务方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 服务方安排具备三年以上多媒体教室服务经验的专人驻守我院, 确保维修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定期检修: 服务方在协议期内每年必须对我院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检修, 检修所有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 对投影机进行解体清洗保养及专业的性能检测, 对电脑进行系统重装, 对相关线路进行指标值测定, 最终形成《多媒体教室检修报告》, 提交我院主管部门。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巡视,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确保正常教学。
设备产权:原有多媒体设备产权依然归属我院, 服务方对更换下来的设备必须做出书面设备现状描述, 经我院主管部门确认后妥善保管;更新的多媒体设备产权归属服务方, 当双方终止社会化服务协议后, 服务方方可将更新的设备拆卸带走, 但必须将原有设备安装回去, 并恢复到原样。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5
—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结
2007年校综治办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市公安局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坚持以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列》和《关于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意见》的精神,以“教育发展,安全先行”为理念;以 “抓防范,保安全”为重点;以“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目标”;以“领导带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自主创新,整体推进为原则”;紧紧围绕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和谐进步”为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积极探索新时期创建平安县市、平安校园工作新特点,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娱乐安全文明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和居民的安全保卫意识,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发展。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校内基本概况。
我校是社会各界关注和市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事业发展,连年扩招学生,人员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跟上变化的形势,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学员素质差别,教学管理不一,安全教育管理形式不同。二是学生结构差别,防范能力不一,安全保卫措施不同。三是住宿条件差别,有平房、有楼房,学生住宿不集中,警卫配备不同。四是校园面积大,八个单位居民交叉居住,居民居住分散,经营种类繁多,其他单位未设警卫(治安员)治安管理难度大。五是院内有县市弹药库、技校、八中、公安局等单位同住一院,只巡逻小块,不管大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安全防范责任不同。
〈二〉校外基本概况。
我校居住郊外,“四校”联成片(技校、实验中学、二市范、党校),出门是耕地,夜间无灯光,商贩四处串,三面是网吧,地理环境复杂,人口流动性大,安全隐患较大。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创建“平安校园”责任感
针对学校安全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2007年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各类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其中有:
1、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消防安全应急突发事件预案
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生(学员)伤亡 失踪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网络信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了应急各类突发事件预案组织机构。保障了“创建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的主题活动,并以此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创建“平安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列》、《关于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意见》的精神和联系学校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是广大师生员工居民以及学生家长的热切期望和迫切要求。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创建活动中,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认真组织校委会、中心组会、中层干部会,教职工大会学习中共中央一系列稳定工作的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列》等有关文件,将平安建设工作摆到了校委工作议事日程,要求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看好自己人,管好自己门,办好自己事”的工作责任;针对不同时期,提出不同安全防范要求。二是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建平安校园的伟大意义。学校利用橱窗、光碟、黑板报、广播,专题会议、网络、主题班会、班主任周一列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稳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和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分析校园面临的形势,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维护校园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宣传,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因此,必须把安全防范和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中重中之重,做到“两手都要硬”。三是创建安全学校是创建“平安县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前途,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样是学校的生命线,同样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必须把安全防范和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中重中之重,做到“两手都要硬”。四是安全工作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半生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使部分人员心理失横被拉下水,从而导致行为准则上的紊乱,给治安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各级干部重大使命,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使命。五是学校客观实际的需要。近几年,由于学校事业发展,师生总人数剧增,使人员结构、人员素质、人员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跟上变化的形势,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校园不安全因素比以前增多,校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比以前大大增加。这就给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通过宣传学习提高了全校师生、员工、居民对校院稳定的认识,为群防群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创建齐抓共管新机制。
学校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分别与各科室、各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市及其他岗位负责人签定治安目标责任书,实行警示制、评先树优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确保平安校园创建系列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一〉健全组织。学校建立了创建安全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原则,作到个个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压力,人人要管事,事事有人管的治安职责。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创建安全校园、德育、教学、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年级部主任、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机构。明确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电大、后勤、培训等职能部门具体抓,使创建安全校园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的管理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肩上有压力,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学校设立创建安全校园办公室,具体统筹、组织、协调学校创建工作计划的落实和创建安全校园工作的日常督查、验收、记载等工作。创建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做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确保“平安校园”工作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开展。
<二>强化责任意识,实施责任追究机制。校长是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校园的社会稳定全面工作,综治办、保卫科负责全校安全保卫工作,同时负责对全校师生安全教育、管理和周边环境管理、协调工作;总务处、校办室等部门负责人是部门安全保卫第一责任人,负责部门内的安全保卫教育管理工作。其责任明确,奖罚清楚,措施得力,一是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各部门、班级和每位教职工的重要条件。二是对中层干部进行考评时安全工作是否合格,是评聘和年终奖金的重要依据。三是对班主任进行考评时,有安全工作专项得分,并和班主任津贴挂钩。同时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实施责任追究制后,各科室、各年级能够经常自觉地在各自系统范围内主动开展自查、互查活动,能够及时协助公安、保卫进行督导检查。
〈三〉坚持“三防”齐抓,健立安全管理“网络“工作机制。
治安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机制,是预防治安问题发生的重要途径。
在“三防”工作中,学校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预防的要求,在努力提高“人防”力度的同时,全面提高“物防”、“技防”的水平和层次。
1、加强人防“网络”管理机制。一是校委重视内保组织建设。校委一班人十分重视安全保卫组织建设,有一名分工副校长主抓,抽调强兵强将成立了保卫科,把四位专业军人调入保卫科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对校园门卫、宿舍警卫由原来两人一班,现补充了三人一班,对年龄偏大警卫,进行了调整,增强了安全保卫新的活力,有效地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三是形成网络式督查。由值班校长督查科室领导,科室领导督查班主任及学生治安员,支部督查校园老年巡逻队的值班状况,保卫科和学生会督查全校值班状况的安全管理“网络”工作机制。四是建立周边单位安全管理“网络”工作机制,净化周边环境。以“加强协作,构建联防,倡导文明,净化环境”为目标。坚持联防制度,每周由保卫科登门到公安、周边单位及社区共商净化周边环境。学生会成立了纠察队,重点检查星期六星期日周边治安状况,防止学生斗殴、打架,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三是坚持值周检查制度。每周由一名校长带队,挂牌组成学校值周检查组,对校园夜间治安、宿舍安全、食堂卫生、自习课秩序、出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中层干部例会上公布评比结果,并在五检一揽橱窗中公布评比结果,并作为部门年终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2、加强物防网络建设。学校不仅注重安全工作的人防,而且注重安全工作的物防设施建设。坚持谁用房,谁防护的原则,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在安全设施上加大投入,对办公室、微机室、库房、财务室、培训楼等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在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处安装了应急灯安装了灭火器,改造了消防栓。改造旧电路,做到学生宿舍、教室电路无明线,控制学生作息时间。所有用电由值班室一个开关控制。
3、加强技防建设。对重点部位按装了警报器,对学校安全防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计划筹磋资金按装监控器,加大技防力度。
四、突出安全教育管理重点,落实具体措施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教育,创新“三结合”的教育管理措施。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首先经教代会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及20多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措施。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懈努力,我校在狠抓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过程中,一是社会爱心教育。积极组织参加社会举办的青少年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例如:禁毒签名活动,观看法制教育片,少年犯现身说法大会,利用悬挂治安防范图片,市组织的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等。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党、政、共青、妇、公安等部门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心身健康,例如:外聘公安民警任法制辅导员,与市街道办建立了《关心青少年成长委员会》,与周边网吧签定了《禁止未成年上网责任书》,与迪厅、游戏厅签定了《关心青少年成长责任书》,捐款建立警务点等等全社会携手关心青少年成长。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才有利于祖国的未来。二是学校精心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首先提出市德建设,提出“两个强调”。强调教市队伍要加强修养学习,用情感凝聚学生,用人格教育学生,开展师生交流谈心活动,除粗取精,把精神细粮留给学生。并对教市提出“十八字”要求:善学习、重实践、严律己、多奉献、高素质、高效率。强调学校教职工要具有“三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三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思想意识。对全体教市提出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不管对学生有没有造成伤害,都要对相关老市予以严肃批评和处理。加强安全力度,防止社会青年欺诈学生现象发生。由原来的一个住宿区配两名生活老市,通过平安校园建设增加一名值班警卫,堵绝各类事件的发生。三是家长耐心教育。关心子女成长。建立了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卡,每学期与家长不少于两次沟通,尤其对“双差生”保持经常沟通,请家长近距里交谈,每学年召开一次家长沟通会,听取学校汇报,班主任讲评,家长提意见,达成共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由于工作措施落实,使我校青少年学生的安全防范观念逐渐增强,几年来无一违法案件发生。
〈二〉加强流动、暂住人员教育,创新服务管理的措施。
坚持先服务,后管理的思想,调动暂住流动人员维护校园政治稳定的积极性。加强暂住流动人员的管理,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时期以来,对暂住流动人员管理,只注重治安防范,清查登记人口统计等工作,挫伤了外地民工创建平安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两年来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坚持先服务,后管理的思想,帮助解决暂住流动人员就业、法律援助、子女就学、住房、生活等困难服务的问题,按照《流动 暂住人口服务管理制度》要求,今年对全校暂住流动人员86人,进行了走访了解,帮助了就业11人,子女上学7人,帮助租赁房屋四户。在服务中签订治安责任书31份,法律咨询5人次。协助派出所办证率达到100%。,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学校对暂住流动人员服务到位,措施得力,无一人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加强反邪教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时,是放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标题下讲的,也是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部署的。作为各级干部要把反邪教统一到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群众利益,粉碎西方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可见,防邪反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进一步深入开展防邪反邪教育的目的就是,增强基层干部反邪教警示教育知识水平,提高防邪反邪工作能力,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干部的摸范带头作用。在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一是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利用一切教学功能提高学员防邪反邪水平。二是 反邪教警示教育“三纳入”教职员工政治教育和党校干部轮训、培训的教学计划之中,积极开展“六个一”“两个研究”“两个严格”的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建立反邪网络教育工作新平台,制做了反邪教栏目版块,让师生网上评论,提高干群鉴别事物的真伪能力,评击国际反华势力利用互联网煽动邪教,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反邪教活动,使各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成为接受防邪反邪能力提高的过程,使广大师生认清了什么是邪教、什么是宗教的本质,维护了县市的社会稳定。
<四>加强劳教释放人员教育 创新服务管理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的帮教转化工作。把被动管理,转变为亲情、爱情服务帮助,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失学失爱等问题的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纳入支部工作日事议程,二是坚持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思想。三是建立帮教转化工作责任制。帮教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及时帮教处理,将会给单位和家庭、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为了提高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探索“帮教转化工作”新路子,落实了“三帮一”的活动,三个党员帮一个,支部书记是帮教第一责任人,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重新做人的信心;同时基层组织为维护社会稳定,减少重新犯罪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奖惩分明。例如新生第一课消防安全教育课,还请了州消防局干警讲消防安全知识现场示范。积极开展”11.9"消防安全的系列活动,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电视、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定期对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安全消防大检查,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逐一登记造册,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损坏的消防器材,进行维修、更新,完善消防设施,保证学校消防工作顺利开展,无发生火灾事故。
<六>切实加强计算机室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在硬件方面,计算机室装有防火、防盗装置。软件方面,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校园网络管理办法。网管中心与使用校园网的师生签订责任书,对违反规定的取消入网资格。加强学生上网监管,提倡网络文明,保证校园网及其应用系统只能用于教学、科研、学术、管理等活动,不在网络上安装、运行、获取、复制、传播电子游戏、色情及危害网络安全的软件和数据,不在网络上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活动。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校园网络日常维护管理,监控校园网络运行情况,搞好校园网络防火墙建设,防止网络病毒、邮件炸弹等侵入和攻击,防止网络地址、上网账号被他人盗用,维护校园网的正常秩序。
六、深入群众,积极做好民调工作。
未雨绸缪,润物无声,积极做好民调工作是“创建平安校园”防患未然的重要途径。在民事调解中,坚持言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说服教育工作方法,坚持小矛盾不出门,大纠纷不出校的原则,调好率100%的目标。一是民调机构健全。我校民调组织健全,有一名副校长分管民调工作,保卫科科长负责民调日常工作,各部门设有民调委员,建立了防激化信息队伍。二是建全了民调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责任。三是加强政治业务培训,提高调解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调解员培训,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提高调解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效性,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矛盾纠纷调好率100%。几年来矛盾纠纷上访调解取得了明显效果,维护了校园的安定团结。
七、加强全校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法律素质 减少案件发生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师生、退离休职工、民工、居民的法律素质,是打造边境强市、建设新型团场致富职工群众和构建和谐党校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根据我们学校特点,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方法,着重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规律、适应发展、满足要求、喜闻乐见、形式多样,适应信息时代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变化,适应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效果,促进了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发挥党校优势,“一个阵地”“两个熔炉”的作用,将法制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之中。二是发挥科研优势,深入团场调查了解社会稳定、职工矛盾等突出问题,为各级党委提供撰写有指导性的法制建设文章。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师生搭建了普法依法治理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开辟了网上“法制宣传”栏目,专设4个版块,内容包括普法宣传动态、法治经验交流、法制论谈、法律咨询等。同时积极引导开展各级干部网上互动式法制学习交流,2006年点击率达2000多人次,效果明显。四是大力加强对师生、退离休职工、民工、居民法制与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评定五星级文明户工作制度》,建立《校园文明公约》,成立了《安全文明小区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楼长负责制等工作措施,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五是调动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努力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学校发展及职工合法权益。“四五”普法以来,学校通过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和制定了《县市党校招待费管理办法》、《县市党校关于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等27项民主管理制度;公示、公开40余项财务、校务、政务、党务等工作内容。使学校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主观走向客观、从随意走向规范,决策管理不断向科学化、民主化迈进,依法治学水平明显增强。
八、基本经验和体会
一是团结的领导班子;二是无私奉限的教育管理队伍;三是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四是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五是创新的安全管理水平;六是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七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八是完善的教学设施;使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育人环境。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五年来,学校荣获全国2001——2005《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工会先进单位》、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等50多项荣誉称号。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 篇6
引以为豪的职业教育
顾博礼大使总结瑞士的教育体系有三个优势:
第一,政府一直保持着对科研和教育高投入的传统,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智力投资,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瑞士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费用高达上百亿瑞士法郎。不仅是瑞士政府和科研机构,瑞士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也是惊人的,企业的研发投资甚至远远高于政府。瑞士众多的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和高校与工业领域的合作水平也都列居世界第二。这两项的高排名也解释了瑞士具备高度发达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
第二,瑞士大学高度国际化,与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极为频繁。在公立大学中,外籍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34%,外籍学生占19%;
第三,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特别值得介绍的就是瑞士的职业教育。
一直以来瑞士保持着近乎零失业率的奇迹,如今面临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失业潮,瑞士还能独善其身吗?据有关机构推测,2009年瑞士的失业率将会相对增长2-3个百分点。
“全民都有博士头衔,还是人人都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你要问我哪一个更重要,瑞士人肯定会选择后者。”顾博礼大使自豪地说:“瑞士的家长一直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但那不等于片面追求高学历或是一个头衔。有时候,一技之长比起专业知识更实用。毕竟,我们通过多年的学习,为的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双脚站在大地上,换句话说就是自力更生。”比起邻居法国人热衷于追逐头衔带来的快乐,瑞士人更像是精益求精的工匠,喜欢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瑞士的中学生在16岁时面临着一项对于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继续普通教育,还是开始职业教育,不管走哪一条路,社会都将一视同仁。瑞士只有两所全国性的联邦高等理工学院,它们是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高校,此外有10所州立大学和一些私立高校。仅从数量上看来,这些高校资源似乎并不算太多。但是,并非所有的中学生及其家长都以上大学为唯一目标。职业教育是高中最重要的部分,部分学生直接进入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中。学生不必经过考试可进入自己选择的行业、给具备专业合格证书的师傅做学徒,同时还在规定时间内修读国家规定的文化课。这样的选择更多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愿望和需要为主要依据。
“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人们往往更有动力通过学习去解决它。”中级职业教育阶段结束后,一些学生还可以进入高等学校和高等技术学校深造。这类教育培养出不同行业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保证行业得以高水平持续发展。这正符合了“终身教育”的原则。如果把学习当成是一生的任务,那么先就业再读书的顺序也就不是问题了。
“学历并非对一个人全部能力的认可,更不是职业进阶的必要条件。在瑞士,人们不必担心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事实证明:不是大学生也有机会进入联邦议院或是成为经济部长。”大使先生风趣地说。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也有大学生去抢,他们虽然掌握了更全面或是更专业的知识,却没有足够多的动手实践能力,反而无法胜任初级的技术工作,说起来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瑞士的职业教育就像是我们的钟表,各个零件分工明确、咬合地非常好。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一个齿轮做好自己的份内的工作,整块表才能正常运行。”
未来三年,两国交流更为频繁
正如顾博礼大使在瑞士教育的优势中谈到的一样,瑞士高校向来注重与世界各地的大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也不例外。在两国政府教育部的促成下,瑞士的顶尖大学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瑞两国的许多联合课题都需要长期研究,瑞士政府还将向优秀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数目可观的国家奖学金,以保证他们在瑞士可以进行多年的学术和科研交流。
当谈到如何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人才留在瑞士,顾博礼大使自信地回答说:“瑞士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欧洲心脏的我们吸引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机构和公司,它们将总部设在这里,很自然也会吸引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到瑞士学习、实习和工作。当然,瑞士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其中2009年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瑞士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真正实力。”
2008年, 瑞士联邦政府科学中心(Swissnex)在上海揭幕,这是瑞士在海外第四个“科技之家”,也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中瑞在科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长期对话项目,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长远看来,上海科学中心(Swissnex)的宗旨是协助瑞士的科学家和研究所,在中国寻找到真正的对口伙伴,并帮他们建立联系。这也证明了,瑞士也认识到:扩大两国科学家、研究者和博士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合作双方都是大有帮助的。
2009年,介绍瑞士高等教育的展览将会陆续走进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和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各大高校,“相信展览能够激发更多的中国学生对留学瑞士的兴趣,扩大我们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
申根签证不适合留学生
经历了多年的长跑,瑞士终于在2008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申根区,持有申根协约国签证的旅客可以自由进入瑞士境内,此举对于欧洲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科教、文化和贸易上的往来都有所促进。顾博礼对此却有自己的评价:“瑞士地处欧洲心脏,长期以来与各国的交流就未曾中断过,所以不能过分夸大加入申根对瑞士的意义。”
而早在去年11月份,瑞士驻华使馆就在网站和媒体上敬告赴瑞旅客,申根签证只适用于商务出行和短期旅游,如果中国学生赴瑞士留学,还是应该选择长期瑞士留学签证。就像顾博礼大使说的那样:“我们欢迎中国学生来瑞士继续深造,为了你们能够安心地学习,还是不要在申根各国穿梭更为实际。”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7
一、政府统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我们于2008年出台了《宁安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把职业教育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制定财政预算时,保证职业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几年来,采取向上争取、本市投入、学校创收等方式,先后筹集2000多万元为市职教中心新建学生公寓楼3940平方米、综合实训楼4330平方米,新建了电子电工、焊接、服装设计、酒店服务管理、汽修、工艺美术6个专业实训室和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还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添置了信息化教学、办公设备。
二、政策倾斜,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我市在职业教育师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求打造适应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过硬师资队伍。为此,每年都从招录大学毕业生编制中拿出10%用于职业教育,2008年至今为职教中心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32人,同时从外校调入5名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补充职教师资力量。为了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我们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仅2012年就面向社会选聘了5名专业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2013年计划为职教中心招聘专业教师5人。几年来,我市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市农业、旅游大市的特点,重点开发现代农艺、服装加工与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有技术、会教学、善实践的专业人才,支撑起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天地。
三、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专业,按照岗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学生的志愿开展各类教学和培训,先后与上海、江苏等地知名学校在模具、动漫等多个专业实行联合办学。与北京、河北等地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招生即招工,实习即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定期安排技师到校授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接纳学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2010年市职教中心通过校企合作,融资220万元引进具有国际领先、年生产10万件的服装生产线,成立了万强服装有限股份公司,为学生学理论、学技术、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
四、强化培训,切实做到学有所教
我市建立了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综合中学为依托,以农村成人文化技校为载体的培训网络,面向农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一是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农技推广站、畜牧站共同牵手,聘请涉农专家按农时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1.2万人次。二是依托乡镇综合中学,成立专业技术协会,形成学校、协会、农户互动模式,把最新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时传授到农民手中,从而达到培养一批能人,推广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三是把绿证教育与服务“三农”结合在一起,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学生通过绿证教育,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实现一生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四是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作用,实施“温暖工程”、“雨露工程”,仅2012年就有4800多名剩余劳动力参加了20多个热门专业培训,70%以上的学员实现了转岗就业。五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实施“百千万”工程,即每年培养百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千名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参加培训的农民户均增收万元以上。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五、创新思路,拓展职业教育功能
一是立足做大项目,优化基础建设。我们以“公园经济”为框架,以城乡建设和产业建设“双轮驱动”为支撑,突出绿色产业基地、特色旅游胜地、最佳宜居城市三大定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产业集群化、文化品牌化的进程。并从这个实际需要出发,强化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2013年启动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集教学、实习、培训、运动、生活、校企合作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实现园区“三个互融”:校企互融,招生与招工同步, 教室和车间、教师和师傅融合;中高职互融,实现中高职五年一贯通有效衔接;多模式互融,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国内合作与国际交流共同发展。
二是抓好中职招生,确保普职比例相当。我市提出精办普通高中、大力发展职业高中的总体思路。依据这个总体思路,出台了《宁安市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全部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宣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拓宽招生渠道,面向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人员、在岗职工多方组织生源,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8
一、汲取唐代书法“草圣”怀素书法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零陵唐代书法“草圣”怀素事迹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堪称“圣”者的书法名家大师,怀素是其中之一。怀素是一颗闪耀千年的被誉称“草圣”的巨星,他的草书艺术,造旨甚高,精美绝伦,达到了唐代书坛艺术的巅峰。而他出生贫苦,自幼出家为僧,以蕉叶代纸,苦练书法。他的这种勤奋精神,更是感人至深,并代代相传。因此,怀素不仅是当时影响极大,被人们称赞为“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李白诗句) ,而且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被世界评出的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的毛泽东,生前就十分推崇怀素书艺。他不仅继承和学习怀素书法,成就甚高,在1962年还要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派人专程到永州搜集怀素字碑拓片,当作“国礼”赠送给访华客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中国书法界,像毛泽东同志这样崇尚怀素书艺的人甚多。在零陵,如今还保存关于怀素的遗迹: 他出家练字的地方,被后人称为“绿天蕉影”的佛庵遗迹作“永州八景”之一的胜地,还辟作了“怀素公园”,成为人们纪念怀素,观赏美景的佳处。
2. 弘扬怀素勤奋精神,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学习精神
充分利用怀素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勤学苦练书法达到了练枯池水、写光蕉叶的境界,最终成一代“草圣”的人生轨迹,让大学生从体会古人的身处逆境时的心境中提升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意志品质。用怀素草书文化净化心灵,激发出拼搏进取的思想种子。在对传统文化感悟中提升耐挫承受能力,在逆境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
3. 弘扬怀素书法事迹,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弘扬传统书法文化的民族精神
当前,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华传统书法学习和传承太少,习惯于借助电脑打字及新媒体传送信息,对中华汉字书写少了,学习和继承传统书法的意识存在不足,导致当前高职学生的书法水平普遍下降。永州职院通过成立怀柳书法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挖掘和研讨“草圣”怀素书法文化和艺术特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将中华传统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培养和激发大学生,苦练书法,崇尚书法。
二、汲取武术之乡东安武术习武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东安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永州东安素有“全国武术之乡”之美誉! 这个地处湘西南边陲的县城,自古就有尚武之风。在湘南一带素有“打不过东安”的说法,是说东安武术普及率高,人人都有一点拳脚功夫,在打架斗勇上一般不会输给他人。这就与东安武术来源有了密切联系。东安武术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驻兵扎营东安,向当地老百姓传授武艺开始,后继清代福建少林高僧避祸于东安时向当地百姓传授少林武术; 还续有太平天国石达开四进四出东安时传下武当、岳家、五禽等拳术流派,另加湘军曾国藩将领叶兆兰、席宝田在东安县内招募乡勇,为永州东安的武术流派, 起到了历史性推进。涉及面占到地方三成以上人口数,尤以大庙口、水岭、茶源、井头圩、山口铺、端桥铺、石期市、狮子铺、台凡市、大江口等地最为活跃。主要传人有邓康吉、文明化、蒋鸿章、周明德、廖燕参、廖定安等。东安武术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武术系统有武德修养、练功手法、步法、硬功练习法之内容。在保健养生等方面都自成系统内容丰富。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竟技活动,提高民族自信心,展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创造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著名传人周明德继承祖父蒋鸿章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民间体育深具影响,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武术遗产挖先进个。2012年,东安武术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弘扬中华武术武德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武术道德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武术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习武是人生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宏大的胸怀和气魄。以武术礼节本着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守信用,重诚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见义勇为。武德精髓中内涵着爱国情节,最为宝贵。如有像关羽、岳飞等武将名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兴亡紧密相连,铸就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奉献毕生。
我国传统武术的道德精神博大精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立学生武术社团,正确引导大学生去其糟粕、汲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提倡习武强健体魄,发扬武德精神同弘扬祖国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育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确引导和教育习武大学生树立尚武崇德、团结互助、见义勇为、修身养性的价值观思想。坚持社会正义公平公道原则。努力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好社会的稳定,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助人、敬老爱幼,尊师重道,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和品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以武术社团引领“三走”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体能体质
新时期,由于群众性体育运动载体不裕,轻年人的生活又过度依赖互联网及学院医卫类学生学业就业增压等因素,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增强体能体质及健康人生的重要性。导致当代大学生体能体质下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长远看,便制约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未来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发扬拼搏精神。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提出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要求,有效引导青年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当代青年的体能体质。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习武是修身养性、增强体魄的重要途径之一。学院通过成立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设计武术协会活动,充分挖掘和汲取东安武术文化精髓,促进大学生增强体质认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乐寓其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自觉性、提升身体素质主动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扬东安武术,将“三走”活动做成学院体育锻练活动精品,使武术为全面增强大学生体能体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把“三走”活动做出实效,努力营造青春健康的大学校园生活新风尚。
摘要:高职院校结合大学生实际现况,汲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永州零陵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文化精神和东安武术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成立怀素书法协会和武术协会学生社团,强化“三走”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书法文化和武术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9
一目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1高职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分析
进入大学后,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生活环境方面, 宿舍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不同地方的学生肯定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脾气秉性、不同的个人爱好, 在同一屋檐下过集体生活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有了矛盾, 如果不及时解决矛盾, 不加强学生集体生活方面适应内容的指导, 学生很可能会产生集体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从而形成集体生活适应障碍。在学习环境方面, 我们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会面对理想与现实不一致的情况。在中小学, 我们的学生会受到父母全方位的关心和照顾, 每天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天就是忙着学习和考试, 学习的模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到了大学后, 离开了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再也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学习之余, 必须学会自己叠被子、洗衣服, 生病时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有些学生会觉得无从适应, 觉得除了学习突然增加了很多事, 不知该如何处理学习与其他事宜的关系。此时, 如果不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从而产生适应障碍。
2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
从高职学生自身来讲, 部分高分学生会对现在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抱有遗憾, 觉得自己的高考分数可能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或专业;部分低分学生则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觉得高考成绩很差, 即使上了大专将来就业也很困难, 更找不到好的工作, 还不如高考结束就直接去创业上班, 还能早挣几年钱, 现在来上学是因为父母要求的, 不是自己自愿的。如此一来, 学生就不会有学习动力, 也就没有学习目标, 没有了目标, 学习就很难坚持,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有厌学的倾向;部分学生觉得寒窗苦读十年, 只为一次高考。考上大学后, 学生理所当然地觉得是歇口气放松放松的时候了, 没必要像高中那样努力认真了, 一旦有了学习上的懒惰思想, 学生就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学习目标不明确, 从而形成职业生涯模糊的状态;相对中小学, 部分新生抱怨大学的课程太多, 但课后又觉得无所事事。而老生尤其是大三的学生, 面对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基本修完, 每天几乎没课, 对于大片的空余时间不知该如何利用, 无所适从。而这些恰恰都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表现。
根据以上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的研究分析可知, 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要实现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需从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两方面入手。
二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成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 学生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全面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 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 必须学会独立生活, 学会主动学习, 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进而为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观念, 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关系着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成功, 因此, 作为高职的学生, 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慢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学会与同学、室友相处, 遇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应从大局出发, 少数服从多数。多参加学院、班级的集体活动, 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加院学生会或系学生会活动, 培养自己综合素质。老生可以积极竞选大一的副班主任, 协助大一的班主任老师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 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时, 才能有自信克服各种困难, 才能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这就要求学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要学会学习, 变一次性学习为多次学习和终身学习。以我们学院网络技术专业的Web前端技术这门课程为例, 我们是这样来改革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首先, 按照目前企业岗位“web前端高级工程师”作为岗位能力需求, Web前端技术这门课程选取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叮当网上书店作为课程导入项目, 而整门课程的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导入课程教学, 将整个项目又分成了十一个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明确每堂课的任务, 让学生带着每堂课的任务来学习和实施每堂课的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每堂课每个任务的实现又是基于工作过程的, 这样就缩短了学生就业与职业之间的差距, 让学生能更自信地就业, 从而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 这门课程选取叮当网上书店这个项目, 主要考虑到学生对网上购物的整个业务流程比较熟悉, 对每个页面的设计有一定认识和理解, 对每个页面的流转也比较熟悉。另外, 这个项目也是学生后续课程模块PHP、Think PHP课程的项目, 让学生能够有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高。再次, 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基于工作过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的原则, 将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全盘重新设计和安排。在设计篇中, 加入了PS环节;在结构篇中, 重新选取和调整了xhtml标签, 做到理论够用即可;在样式篇中, 按照叮当网上书店首页效果从上往下实现过程, 调整了CSS部分教学内容, 并且基于行业标准, 强调了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如此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到行业的最新技术, 缩短就业与职业间差距,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最后,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我们是这样来进行过程管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 课堂的理论知识环节不听, 然后又听不懂, 到了实训环节, 实训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不会做就只能抄, 课后又不巩固。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特点, 我们是这样来因材施教的。实训环节不知道做什么, 我们提供足够详细的电子讲义, 让学生学会查阅文档的能力;学生不知道怎么做, 通过项目组来解决, 从而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每个项目组有组长和副组长两位同学, 分别负责组内2至3位较差同学的辅导工作, 保证所负责的组员当日任务的基本实现。当然两位组长也要及时与老师交流组员存在的问题、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及建议, 如此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组长的能力。如果学生还不会做, 我们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参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 高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才能为学业和今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为将来适应社会提供一个“通行证”。在社会适应这个问题上, 我们的学生应化被动为主动, 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应社会, 站在社会潮流前沿, 而不是等着社会来适应自己。
参考文献
[1]韩翼祥, 常雪梅.大学生心理辅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2]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4]刘爱莲, 吴远.高等教育管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1.
[5]李悦辉.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02 (4) .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 篇10
1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的意义
(1) 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接轨、服务社会。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进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 有助于帮助高职教育更好地向社会迈进, 不断地与社会接轨、服务社会。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应通过它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来衡量, 即通过毕业生是否具有岗位针对性、是否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是否较快熟悉所在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来决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最终意义就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让人才更好地走向社会, 不断地发挥个人的价值, 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这也是人才自我发展的目的所在。
(2) 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社会评价制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及时地对高职教育进行评价, 能够让学校不断地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进行改正和反思。很多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 比如片面强调主要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培养, 以使毕业生能尽快进入角色, 尽量减少职前培训所需的时间, 忽视毕业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规范的社会评价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帮助学生提升个人水平,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应用于社会实践, 这对职业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因此, 建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 能够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3) 从根本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对高职教育进行社会评价, 能够从根本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随着职业化教育的日益推进, 高职的教育也要与社会建立起广泛地连接, 以不断地满足高职教育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个合格的人才必将能够学以致用,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不断地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正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制度,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不断地促进社会发展, 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2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现状分析
(1) 建立社会评价制度得到国家倡导和鼓励。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制度得到了国家的倡导和鼓励, 比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要采取领导、专家和用人部门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 要求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要求学校培养更多创新型、实践型、应用性人才, 以便服务社会。由此可见, 社会评价制度已经从国家体制层面得到了广泛认可, 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根本走向, 这对高职教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社会评价制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2) 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建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确立是大势所趋, 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方法, 能够从根本上帮助高职院校解决既存问题, 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只有通过社会市场的评价来衡量。高职院校的最终使命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人才的质量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从根本上说, 不管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 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要进入企业, 融入社会, 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才是最终目的。所以, 进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所有高等院校都无法回避的, 也正是由于社会评价制度的存在, 才反作用于高职院校, 督促学校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3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研究
(1) 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的社会评价制度, 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 一方面, 要立足于多元化的立场, 打破单一评价方法, 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以使评价更加准确合理。另外在评价主体上, 根据学生专业以及就业情况, 进行必要的反馈和分析, 综合听取各个方面的见解,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 这对于提高学生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努力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力求为高职评价提供更多的思路, 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说,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否, 这对于学生本身素质的提高和高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实现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高职院校社会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评价过程中, 要善于借助客观、规范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以学生服务社会的程度作为最终指标进行相关的量化, 确定相应的参数, 不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要善于借用可以量化、数字化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评价, 不能仅凭主观臆断,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比如专家评价法、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等, 将不同的评价结果加以权衡和分析, 综合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总之, 对于高职的社会评价制度来说, 只有有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评价方法作为支撑, 才能够让高职院校在以后的发展中更有发展前景, 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效率,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
(3) 建立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实现高职院校社会评价制度的准确性, 要建立专业的、稳定的评价机构, 可以在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个场合建立这样的评价机构,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 同时评价机构也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反馈资源, 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 认识自己教学上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 即通过将专业的评估人才引入评价系统,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性。总之, 专业、稳定的评价机构能够从客观上约束和督促学校教学, 有效的人才评估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社会评价制度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提高学生本身的内在自觉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社会评价制度, 必须要从学生本身出发, 提高学生本身的内在自觉性。学生作为社会评价制度的主体和核心, 只有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能力, 提升个人的素质, 才能够让社会评价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训练,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 只有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制, 才是最合理、最符合时代要求的。因此, 在高职社会评价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增加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比重,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优秀人才, 不断地促进高职素质教学的进步, 促进素质教学的改革。只有不断地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才能够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和原动力。这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评价制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这方面讲,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与社会评价制度的最终归宿是相同的。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本身、学校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 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较大的影响, 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倡导和鼓励, 只有建立多元化的高职教育评价制度, 通过科学化的方法进行评定, 才能够实现有效的高职教育社会评价,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爱国.社会评价制度:高职评价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0) .
[2]姚爱国, 谭必翰.社会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5) .
[3]徐静茹, 郭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政策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 2013 (25) .
职业教育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11
一、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层次。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两个案例均有力地说明了技能技术对于高质量解决就业问题、高水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关注内涵发展时,更应聚焦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培养层次。不少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没有多少要求,更多要求的是学生的情商。但这不代表职业院校可以轻视技能训练,毕竟这样的岗位多数是低端岗位,而要想更大程度上体现学校与学生对于社会的价值,就必须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技术水平。为此,职业教育要排除干扰,自我革命,抓质量动真碰硬,要有知名民族企业树质量创品牌的魄力与切实可行的举措;要抵制诱惑,不能为一己私利、一时私利,分散或转移了这一重点;要勇于公开展示自我,培养的过程要走向透明,培养的质量要经得起来自社会的检验,而不能封闭培养过程,既当教练又当裁判,自说自话地夸耀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着力提升专业师资的综合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质量最终落实还得依靠教师。“青出于蓝”,“蓝”的层次直接影响着“青”将来所能达到的层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提出了要求。专业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名“能工巧匠”,只会讲理论是无法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的;其次应该成为一名清楚行业发展、技术革新现状与趋势的“业内人士”,专业教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视野视界;第三,专业教师还应该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指导师”,在学生的就业与人生中当好指路人、牵线人。学校要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教师具备这三重身份。
三、敏锐发现就业困境中的发展空间。就业困难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找到原因就能促使我们找到办法。比如专业的设置不应该只考虑事业规模而一味迎合家长与学生的单方面需求,要充分考虑我们国家特别是学校周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技术的升级需要;专业建设的重点首先应指向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与作为一个“才”的技能发展,指向学生个体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高度吻合。这种形势还需要我们明确走错位发展、补位发展之路。案例中所说的硕士生回炉再造就是职业教育的机遇,抓住这种机遇也是在体现职业教育的自身价值与社会责任感。
关注内涵发展想要解决的是职业教育自身价值问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何而来?那就让它从职业教育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中来。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篇12
一、专业设置紧跟社会“潮流”
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已经超过1000万, 在校生逾3000万人, 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下职业院校“抢眼”的就业数据也令人惊叹不已。选择职业教育、学得职业技能, 已然成为许多人规划人生的起点。然而, 数据上的“辉煌”并不能掩盖职业教育面临的“窘境”。其中, 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专业学习与现实需求脱节, 致使许多职校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得不“从头再来”, 丝毫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更难以使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和企业的真正认同。
二、教学过程融入职场“实战”
每年到八九月份, 都会看到大批的货车、吊车、叉车频繁进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 各种数控、模具、汽车配件、机电设备被运进实训大楼……这些装备, 都是学生们进行现场实践操作的“武器”。近年来, 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 旨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让他们走入职场之前尽早进入“实战”状态。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 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让所学知识能够“用得上”。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调整教学计划, 还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将职场“实战”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制胜法宝”。
要想“士兵”在实战中获胜, “指挥官”的实战经验必不可少。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通过参与实训室的建设和改造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认证。与此同时, 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实习与实训, 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培养目标符合企业“期待”
基于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 企业对于人才总是有着许多“期待”。这种“期待”既包括实际操作的能力, 也包括学习提高的能力, 甚至还希望他们具备相当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对于现代职业院校而言, 只有尽一切可能满足企业的这些“期待”, 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推荐阅读:
职业社会工作教育12-06
社会职业启蒙教育论文10-09
社会评价制度职业教育10-26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文09-06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计划08-26
川菜职业教育社会实践的演讲稿09-13
社会职业责任08-21
职业社会能力10-12
社会职业群体12-05
社会与职业问题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