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6-18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3篇)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1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成为了我国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1、职业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今天人们进行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讲,职业道德是人职业成功的保证,;对企业来讲,职业道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对国家来讲,职业道德是全民素质提高的途径。所以职业道德在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2、我国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伦理思想。职业道德建设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职业道德被从业者接受,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但是,也是由于市场经济和未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道德危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今天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以德治国,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从国家来说,可以将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形成重视职业道德的社会风气。还应该把职业道德落到实处,建立监督机构和司法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的力量。最后就要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职业道德内容大力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使之影响到各行各业乃至学校,才会推动职业道德的发展。

从个人来讲,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良好的职业规范明确是非标准,标榜先进人物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以德治国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劳动者,才会有国家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支持,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2

一、转型时期加强高校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 社会转型有利于道德主体的个性凸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作为道德主体的人, 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自我意识、价值选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也必然使人的道德生活发生相应的变化, 使道德主体的人具有了一种开放性、前卫性、独立性。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之中, 社会个体即道德主体与国家或者集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型的关系, 即道德主体对国家或者集体具有相当程度的依附关系。由于国家或者集体对个体的生产甚至生活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包揽色彩, 结果使得道德主体在无形之中就失去了其独立性, 也在无形之中放弃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这样的道德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够凸显自身的个性色彩的。“社会个体的发展普遍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出现问题时只是消极、被动地‘等、靠、要’, 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自我负责精神, 习惯于一切依赖国家、单位和集体。这样的社会个体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道德个体的人生坐标完全立足于集体和社会来建立, 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 绝对的集体主义是个体道德追求的主旋律, 忘我和奉献是个体价值选择的根本特征, 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是普遍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1] (P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追求自主、创新、盈利为目标的经济, 它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特征决定了道德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克服计划经济环境中的那种消极性、被动性和依赖性, 因此, 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去开拓市场、应对挑战。“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自由经济, 人们可以在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自由选择、自由决策, 这决定了社会个体拥有个人自由, 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公平经济, 人们的社会贡献与社会收益基本一致, 这决定了个体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地肯定和弘扬, 个体权利、权益能够被尊重和维护, 社会个体有条件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因此, 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 也同时使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实现了由依附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的转型, 使道德个体独立”。[2] (P20) 道德个体的独立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是封闭半封闭型社会环境向开放型社会环境转变的标志, 是道德个体彰显个性与完善自我的标志,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文化多元与价值多元的标志。

(二) 社会转型必然对道德个体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道德个体的外化与张扬, 有利于其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但与此相伴而来的, 是社会个体的道德约束力放松了, 道德越轨、道德失范等负面现象也表现出来了, 甚至还比较明显地增加了。

首先, 道德心理失衡。道德心理失衡是指道德心态的迷乱、浮躁, 用功利性、利己性的标准来评判道德行为, 甚至是“没有明确的是非公断, 该批评的不批评, 该发扬的不发扬, 善行得不到应有和及时的褒奖, 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却由于缺乏公众的有效监督, 也不能得到强有力的制约”。[3] (P36) 这样的道德评判标准, 严重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甚至是对传统道德的肆意抛弃, 也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严重扭曲。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女大学生是否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讨论表明一些人已经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 演变成现在对金钱与权力的膜拜。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它表明, 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 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背道而驰的。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 但它毕竟是对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一种偏离, 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规范发展, 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 道德行为的功利化倾向。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在这种转型或者转轨的过程当中, 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道德问题, 如用人唯亲、用人唯钱、公款吃喝、损人利己、假冒伪劣、学术腐败等。道德行为的功利化倾向, 是道德心理失衡的必然结果, 是失去自律与他律的扩张性道德行为, 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表现形式。“在市场竞争条件下, 一些社会主体与个体, 往往充分使用自主权, 强化自身利益的决策、维护与获取, 导致功利化倾向, 有的甚至突破法制、道德规范, 滋生‘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淡化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道德的价值取向, 不仅从社会层面广泛影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的价值认同, 使高校德育效果受到冲击, 而且竞争在高校的展开也使道德出现功利化倾向”。[4] (P3)

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而这种发展与变化既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机会, 又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已经显得越来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发展意义。

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显性与隐性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一种提升人的品味的素质教育, 是一个塑造高尚灵魂的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贯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最终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一) 显性教育

所谓显性教育, 即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 试图以此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5] (P159) 当前,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引导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因为它是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而高校德育课程更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除此以外, 还应该加强文明道德风尚教育, 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促进人际和谐, 用和谐的眼光审视世界, 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 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事物, 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当然,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显性道德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宣读, “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 即一种认识事物、创造理论、发展理论的方法, 从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从方法的训练中达到对理论的深化”。[6]

(二) 隐性教育

所谓隐性教育, 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具体而言, 就是教育者为了改变当前受教育者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况, 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 隐藏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 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 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文化、娱乐、舆论、服务、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围中, 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 潜移默化地接受预先所设定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7,51]

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当今世界外部思想意识形态挑战的需要。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凭借其经济、科技与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优势, 通过所谓民主、人权、文化、宗教、民族等问题, 向他国青年人大肆兜售所谓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 “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涌入国门, 同时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卷土重来, 这些东西严重危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甚至严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 动摇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因此, 面对浪潮汹涌的西方意识形态侵略, 完全依靠显性的道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所以, 我们有必要在加强显性道德教育的同时, 必须全方位地开展隐性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高校隐性道德教育首先表现在培育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 而这种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则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刊、广播、征文、诗歌朗诵、技能比赛、文学团体等一系列的活动之中, 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的活动, 逐步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阳光的人格, 树立其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高校隐性道德教育还表现在充满朝气的班集体建设, 培育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 运用主题班会的形式, 培育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 最终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这一教育目的。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只是教学理念上的分类,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相反,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显性教育可以运用隐性教育的形式承担起来, 而隐性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完成显性教育的任务。这两者不是互为对立的, 而是相得益彰的, 德育工作者必须灵活地运用这些教学手段。

三、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发展的必然逻辑。这种道德教育必须综合地运用显性与隐性两种手段, 才能最终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一教育目的。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条件。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必须运用灵活的手段, 将显性道德教育和隐性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显性,隐性

参考文献

[1][2][3]陈章龙.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郑永廷等.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2) .

[5]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6]赖松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

关键词:社区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社区文化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方向。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向往和生活寄托。社区文化具有广泛性,大众性,普及性等特点。社区成员在闲余时间里主要活动范围和根基在社区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在这里陶冶人们的社会道德情操,享受生活追求理想,实践自身的价值。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下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初步定为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1.环境文化:是指我们居住的社区整体,容貌,居室外活动的空间草地绿化,卫生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质量等方面。通过社区文化环境可以体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和外在的形象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区的关怀程度硬件投资和场所的完善这些都是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为文化:是指居民在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过程中的文化。是社区组织成员参加社区的一切活动和生活学习娱乐中来体现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的程度,在文化活动中参与的人员之间和组织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加强感情以人为本的和谐气象,通过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出社区的风尚,精神面貌使社区成员在寓教于乐之中感受了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如通化市民強社区在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办了美术展览,并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在健身方面请专业教练进行辅导,并在社区办起了文化图书阅览室,组建了中老年舞蹈队,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3.制度文化:是指规章制度不管是哪个部门和地域,上到国家下到社区,都必不可少的有一个完整的的制度。社区的制度文化是在社区生活的娱乐交流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理想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它能够保障社区文化持久性,使社区文化能在制度的约束下健康的向前发展,向社区成员宣传教育,提高组织纪律性,自觉的遵守文化活动的规矩。只有人们在一切文化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之中,体现社区的价值、社区的道德、生活准则等,社区的精神风貌、社区的严谨的风格。

4.精神文化:是指社区文明文化的自由象征,是社区成员道德、修养、情操的总体反映。精神文化在一定的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一方面不断促进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同时,走进社区这样的环境氛围当中,怎样溶入社区文化活动当中,来实现每个人的精神目标和自己理想,达到的精神境界。这和社区的精神文化的形成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娱乐活动中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

社区文化多年来不断的随着经济和物质的丰富,向着多元化来发展,而不是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与方式,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空间。社区文化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了房屋少、室内面积不够,各级主管部门投放了健身器材和图书、电脑等。如通化市民强社区,进入社区办公楼眼前一亮,崭新的大楼,桔红色的墙面,给人们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走进室内,图书室摆放着各种类别的书刊、报刊,健身房内各种健身器械,来到这里人们的心情特别的愉快。

社区文化应该创造出一种气氛,首先要改变以前的落后基础设施。没有活动场所,没有设备器材,没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就谈不上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过去我们所提倡的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没有从社区创新的角度上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实质就是怎样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溶入到社区文化当中去,使人们在寄予社区各种文化形式的娱乐当中,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人民群众共同缔造和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能满足现有的社区文化单调、乏味。每项环节结合不够,不能协调的发展,社区主管人员文化水平修养不高。使人们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精神萎靡,目标不明确,这样下去,就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的信赖。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必须加强文化制度、文化设施思想和方向的改变。深入以人为本的方针,提高和教育社区群众文化水平、道德修养,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善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社区文化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达到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和社区成员文化潜能的作用、激励作用和阵地作用,使社区文化不断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进而使社区文化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4

今天,中学生中有个别学生有过性行为的现象令有些人吃惊。还没有人统计过这个“个别”的具体数目,但至少这个数目也许还少到没能让学校对中学生性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大多数中学校园内,性教育依然是个空白的盲点。

性教育无师自通。这是有些教师所持的观点,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讲,学生们还有所畏惧,如果讲得很详细透彻,学生们反倒会去尝试。这好比地震台测出某地有小震,若预报反会弄得人心惶惶,若不预报,房子歪两歪也就过去了。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5

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要充分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权.不要个人的和谐是外在于人的和谐社会,承认个人的和谐才是内在于人的`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的个体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应按照普遍的道德律令而承担必然的道德责任从而使主体达到自主和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 者:张天民 作者单位:武警哈尔滨指挥学院,哈尔滨,150070刊 名: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年,卷(期):2007“”(5)分类号:B82-052关键词:道德自律 社会主体 社会机制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6

道德是什么及其在社会中的功能体现

道德不仅仅是一种人的`道德品质的规定,也不仅仅是一种和其他社会规范并列的道德视角的规范.作为人类的理性,它是一种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的智慧.它表达并设定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规定社会发展目标,把握和调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善及其合理性.这些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深深渗透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无处不在地发生着作用.

作 者:葛晨虹 GE Chen-hong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 刊 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1(6)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道德   道德理性   道德智慧   价值取向  

教师应是社会道德的先行者 篇7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 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人, 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和引领者, 因此, 教师的道德必须是高尚的, 这样才能引领后人。

教师的道德特征集中体现为博爱、奉献和慎独。

博爱是师德的最显著特征。这种博爱用孔子的话说是“有教无类”, 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教师应以平等之心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有人把这种爱比作“上善若水”, 意思是说,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奉献是师德的另一显著特征。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首歌唱得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我认识一位教师, 他从中等师范毕业后就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区小学工作, 他一个人在这所学校里工作了近40年, 直到退休, 他说他爱这所学校, 他说他爱他的学生, 他无怨无悔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慎独, 是师德的表现形式。有这样一幅对联, 叫做“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此联出自北京同仁堂, 说的是同仁堂的所有人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 做事不要违背良心, 不要见利忘义, 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上天都是知道的。我想, 教师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法监管的。教师是凭着敬业精神或者说是凭着良心工作的。他们默默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无不伴随着教师的深切期望与无私付出。

教师应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先行者, 应为社会道德建设做出贡献。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既是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基于此, 安徽省将不准体罚学生、不准收费补课写入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各地先后出台了“几不准”, 以约束、规范教师行为;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考核中,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高尚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先后推出“江淮好老师”、“江淮好校长”, 援疆、援藏先进集体和个人,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集体和个人, 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今年, 安徽省将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 加强师德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遍布城市和乡村, 教育管理部门要多措并举, 以确保这个群体道德的高尚性、纯洁性。但不可否认, 其中也有害群之马。对此, 一是依法严惩, 二是学校、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口诛笔伐以惩前毖后。但要注意的是, 在严惩、批判这极少数害群之马时, 我们不要情绪化, 不要伤及无辜;不要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更不能把教师队伍妖魔化, 因为这样做, 无论对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 还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都将是无益而有害的。

教师是社会人, 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 师德植根于整个社会道德土壤之中, 所以师德的提高也有赖于社会道德的整体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 师德建设不仅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也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社会有责任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培养师德、捍卫教师的道德底线是政府、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整个社会道德不断提高, 必将有利于师德的进一步提高, 正所谓水涨船高。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 如今有学上已不再是问题, 有好学校上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新的、迫切的需求。众所周知, 一所好学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有一批好教师。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 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 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8

关键词:道德 道德素质 和谐社会

0 引言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正义的社会,一个充满道义关切和共享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既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使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分享平等的基本权利和共同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的每个人具备良好的素质,使社会公平正义秩序得以维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

1人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它有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道德素质既包含量的规定性:道德素质的状态、水平、层次;又包括道德素质的根本性质:崇高或卑微、优良或恶劣、积极或消极、进步或落后。道德要对社会发生作用必须通过道德素质这一环节实现。道德素质的作用,是通过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野蛮等的认知、评价从而影响、调节、教育、预测、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而实现的。人类的行为是在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制度作为一种规范的模式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良好的政治制度和宽松的政治关系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不好的政治和紧张的政治关系则会对道德产生消极影响。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新闻导向和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和气氛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因而,一方面,必须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惩防体系,坚决反对、排斥不道德的行为和错误观点。

2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道德的维护、引导、激励和约束

2.1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又是辨别善恶是非的标准。一个人道德社会化的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文明的水平,从而也决定了其发展的限度。从社会心理学的认识来看,每一个人生下来时,还只是一个自然物,而人在本质上却是一个社会人。因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要经过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一个人也只有顺利地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才能顺利地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社会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中道德社会化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中国传统认识来看,人在本质上就是个道德人,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指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有做人的道理、规矩,只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而不进行做人的教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不遵守做人的规矩,人就会同禽兽差不多。因此,遵守人伦道德,正确处理好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做人时时处处离不开道德,道德伴随着人的终身。比如:在家里要遵守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在工作岗位上要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社会上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每个中国公民都必须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凡是符合道德要求,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他人幸福的行为都是善的、好的,否则就是恶的,坏的,道德成为了评判善恶是非的标准。

2.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没有道德的人就会失去灵魂和良心,必然成为害群之马。司马光总结了中国的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儒家认为,人是道德的动物,“人者,仁也,人而不仁非人也”。没有道德的人不能算人(不能成为合格的人),只能算恶人、坏人。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不甚用处。”蔡元培先生也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之本,若无德育,则虽有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正如但丁所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空白,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实践一再证明,有德无才办不成事,有才无德办坏事。可见,道德是做人之根本。

2.3道德是指引人生前进的灯塔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利·居里》一文中,提醒人们,不要仅仅看到她的工作成果和对于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他认为,像居里夫人这样的人才,“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德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此,一个人在才智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格”提供的动力和思想保证。人生面前两条路,一条是通向善良的人间天堂;一条是通向罪恶深渊。道德教人趋善避恶,扶正祛邪,指引人们通向真善美的人间天堂,避免误入罪恶的深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理性智慧,它表达并设定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创造真善美的社会和实现真善美的人生。道德要求的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它从现实的社会道德水平出发,又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能够将人们的行为不断引入到一个更加和谐的秩序水平,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和谐社会的质量。

2.4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把人的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的道德建设关系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发展力,有利于增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竞争,同时也是国家之间精神力量的较量,民族精神的抗争,但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质的竞争。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领域的竞争。有些学者提出了“文化战争”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一国综合国力中是有形的,是硬件,而精神资料的生产状况如何则是无形的,是软件,但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动力。漫步历史发展的时空隧道,从原始蒙昧的氏族部落到现代文明的社会群体,道德的光辉伴随社会前进的每一个脚步,文明进步的每一个成果和标志,无不凝结着那神奇的力量。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每一分子的参与,公民道德进步就是社会进步。如果说人的道德素质卑俗、低劣、消极、落后,那么,我们就不能设想人、自然、社会的和谐,更谈不上我们的社会将如何进步、发展。时代发展着,社会进步着,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追求应该是永不停步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灿新.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J].岭南学刊.2005.(2):21-23.

综合职业道德部分 篇9

1.道德起源于()

A 人们的共同生活B 论语C 圣经 D 先天的良知

2.道德可以使个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这反映了道德的()

A 调节功能B 认识功能 C 辩护功能 D 激励功能

3.在柜台服务中,办理客户用电业务的时间一般每件不超过()

A3分钟B 5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4.当客户的要求与政策法规及本企业制度相悖时,妥当的做法是()

A 请保安人员将客户带离服务区 B 不予理睬 C 向客户耐心解释,争取客户的理解

D 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5.以下做法中,不符合会话规范的是()...

A 全神贯注 B 仔细倾听 C 温文尔雅D 咄咄逼人

6.检修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要做到()

A 勤俭节约,爱护工具 B 尊师爱徒,团结协作 C 讲求奉献,顾全大局 D 不怕脏累,敢当配角

7.加强电力企业形象建设,在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确立良好形象,这在市场营销策略中属

于()

A 宣传营销策略 B 优质服务策略 C 引导需求策略 D 创新管理策略

8.电网企业努力营造、创造一种新的电力需求,引导、刺激、鼓励客户积极扩大使用电能,开发新的使用方式和途径,这在市场营销策略中属于()

A 宣传营销策略 B 优质服务策略 C 引导需求策略 D 创新管理策略

9.以下不符合着装规范的是()...

A 整洁得体B 彰显个性 C 协调美观 D 挺括大方

10.以下不符合仪容规范的是()...

A 发式自然B 雍容华贵 C 大方端正 D 勤于洗剪

11.以下不属于举止规范的是()...

A 精神饱满B 面带微笑 C 热情诚恳 D 谨小慎微

12.以下不属于接待规范的是()...

A 热情大方 B 落落大方C 精神饱满D 优质高效

13.内心对是非的正确认识是()

A 义务 B 良心 C 荣誉D 幸福

14.人们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由于感受和理解而实现的精神满足是()

A 幸福 B 荣誉 C 良心 D 义务

15.个人对社会、家庭和组织应承担的责任是()

A 义务 B 良心 C 荣誉D 幸福

16.社会或组织以某种赞赏、敬佩性的形式对一定行为或道德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与评价,被称为是()

A 幸福 B 荣誉 C 良心 D 义务

17.国家电力公司质量标准规定,220V单相供电的电压最大允许偏差为额定值的()

A +7~—10%B +7~—7%C +10~—10%D +5~—10%

18.着装的第一要素是()

A 保持整洁、整齐 B 兼顾“TPO” C 佩戴标志 D 挺括大方

19.电力系统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是()

A 118114B 95599C 95598D 95588

20.盗窃电能价格在()元以上,即构成犯罪。

A1万元B 1千元C 5千元D 3千元

21.柜台服务人员每天要至少()分钟上岗,做好营业前的准备工作。

A3B 5C 10D 15

22.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A 诚实守信 B 尊师爱徒 C 勇于创新 D 不徇私情

23.引导客户改变用电的时间和方式,使电能得到优化配置,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称为()

A 宣传营销策略B 优质服务策略 C 需求侧管理策略 D 市场开拓策略。

24.道德不具有的社会功能是()

A 认识功能B 教育功能C 调节功能 D 奖惩功能

25.不属于职业道德范畴的是()...

A 职业素质B 职业精神 C 职业态度 D 执业能力

26.《全国职工守则》产生的时间是()

A 1982年B 2000年C 1945年 D 2010年

27.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值班连续时间不应超过()

A 8小时B 12小时C 24小时D 36小时

28.“团结协作”这一职业规范要求树立()思想

A 全电网一盘棋B 下道工序就是客户 C真诚到永远 D 首先为客户着想

29.“科学管理”这一规范要求管理人员()

A 主要依靠权力进行指挥 B 主要依靠经验进行指挥 C 建立一套有科学依据的管理办法D 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30.配电装置发生异常时,值班员应迅速、正确进行判断和处理,并向()报告。

A 供电主管部门 C 电力营销部门 C 发电厂业务部门D 后勤服务部门

31.检修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规程及检修程序去检修设备、排除故

障,这源于()规范的要求。

A 不谋私利 B 恪尽职守 C 爱护工具 D 钻研技术

32.工人专家包起帆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一名革新能手,被誉为“抓斗大王”。在包起帆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规范的要求。

A 文明生产 B 钻研技术 C 勇挑重担D 爱护工具

33.后勤工作的许多工作是无法预料的,后勤人员要随时做好准备,这反映了后勤工作的()特点。

A 服务性 B 时间性C 突发性 D 政策性

34.按照“十项承诺”,在城区范围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一般不超过()

A 45分钟 B 30分钟 C 60分钟 D 10分钟

35.按照“十项承诺”,在农村地区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一般不超过()

A 45分钟B 60分钟 C 90分钟D 120分钟

36.按照“十项承诺”,在特殊边远地区供电抢修人员到达现场一般不超过()

A 45分钟B 60分钟 C 90分钟D 120分钟

37.按照“十项承诺”,供电方案答复期限,居民客户不超过()个工作日。

A 1B 3C 5D 7

38.按照“十项承诺”,城乡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

手续后,)个工作日内送电。

A 3 B 5C 7D 10

39.按照“十项承诺”,非城乡居民客户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

关手续后,()个工作日内送电。

A 3 B 5C 7D 10

40.按照“十项承诺”,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

A 90%B 95%C 96%99%

二、判断题

1.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

2.道德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并形成的,随着人们意识的产生而不断发展。(对)

3.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对)

4.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是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

5.制服的款式、颜色要统一,工号或者标志牌要佩戴在右胸的正上方。(错)

6.服务具有无形性、紧密型、差异性、即时性和广泛性五种特征。(对)

7.在柜台服务中,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下班时间一到,马上停止办理手里的业务。(错)

8.在电话网络服务中,为提高办事效率,可回避客户无关紧要的询问,主动挂断电话。(错)

9.日常检修必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对)

10.电力市场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是输电线路。(错)

11.按照电力营销人员行为规范,办理居民客户收费业务的时间一般每件不超过10分钟。

(错)

12.“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全国职工守则》的内容和要求。(对)

13.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信守承诺”不再是为人处世的美德。(错)

14.机动车驾驶员有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对)

15.后勤人员因为并不直接面对用电客户,所以不必有自己的行为规范。(错)

16.在电网生产一线的员工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不必恪守规章制度。(错)

17.运行人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8.管理人员应该以组织目标和组织利益为第一,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对)

19.国家电网公司“三公”调度中的“三公”是指公开、公平、公正。(对)

20.电网企业是艰辛的,需要旺盛的进取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对)

21.“全局意识”是创新的最初动因或原动力,是形成创新的基础。(错)

22.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应该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错)

23.国家电网公司员工不准收受客户礼金和有价证券,但是可以接受客户组织的宴请。(错)

24.供电设施计划检修停电,应提前7天向社会公告。(对)

25.客户欠电费需依法采取停电措施的,应提前7天送达停电通知书。(对)

26.在供电营业产所应公开电价、收费标准和服务程序。(对)

27.电力服务热线“95598”主要受理服务投诉和电力故障报修,不接受业务咨询和信息查

询。(错)

28.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中心是实现电能的交换,最终完成电能使用价值,并获得利润。(对)

29.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境界。(对)

30.国家制定的电价标准是电网企业对各类客户收费的依据。(对)

31.外在形象指的是一个人的着装、仪容和举止的综合,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

修养。(对)

32.作为一个员工应该做到保守企业秘密、维护企业利益。(对)

33.在现场提供服务的员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电网公司的形象。(对)

34.凡到营业大厅办理各项用电事宜的客户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接

待这些客人。(对)

35.在电话网络服务中,对于客户的投诉电话应在6日内、举报电话在14日内给予答复。

(错)

36.检修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劳动,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对)

37.电力市场营销是一项技术性和服务性都很强的义务。(对)

38.机动车驾驶员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错)

39.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道德风尚,这反映了道德是历史性。(对)

40.纪律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体现。(对)

三、简答题

1.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答:(1)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具有约束作用。

(2)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3)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本企业的信誉。

(4)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个人早日成才。

2.运行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热爱本职,钻研业务。

(3)坚守岗位,乐于奉献。

(4)精心操作,确保安全。

(5)认真巡视,杜绝事故。

3.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内容。

答:电力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业务扩充,变更用电业务,电价、电费管理,电能计量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用电检查,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工作管理信息化和电力营销服务等。

4.企业秘密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企业秘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涉及国家利益的技术秘密,一旦被泄露尤其是被国外获取,将使国家安全受损,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受损;另一方面是范围影响较小的企业秘密,如生产秘方、战略计划,重大采购计划等,一旦被泄露,会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丧失应得的利益,甚至可能使企业被竞争对手击垮。

5、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1)政治坚定,忠诚企业。

(2)公正廉洁,知人善任;

(3)团结同志,联系群众;

(4)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5)以身作则,模范表率;

(6)作风民主,科学管理。

6、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1)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修养。

(2)在一般学习与专业学习中修炼。

(3)严于律己,“一日三省”。

7、员工品质规范的内容。

答:爱岗敬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信守诺言,诚恳待人。

8、员工技能规范的内容。

答:按规操作,把安全置于首位;保证质量,对客户高度负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9、现场服务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热情主动,尊重客户;积极沟通,解释清楚;做好防护,确保安全;注意细节,客户满意。

10、营销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精通业务,操作规范;客户至上,热忱周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情;按流程办事,认真负责。

11、电话网络服务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电话服务,及时畅通;认真仔细,尽快答复;遇到投诉,按流程办理;网上服务,准确快速。

12、接待规范的内容。

答:热情礼貌,精神饱满;会见客人,落落大方;客户上门,精心接待。

13、会话规范的内容。

答:全神贯注,仔细倾听;亲切谦和,条理清楚;温文尔雅,不急不躁。

14、沟通规范有哪些?

答:积极主动,平等自信;言语准确,思路清楚;冷静理智,讲求策略。

15、检修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

答:恪尽职守,钻研技术;遵规守序,文明生产;不怕脏累,勇挑重担;勤俭节约,爱护工具;尊师爱徒,团结协作;讲求奉献,不谋私利。

16、文明生产的意义。

答:(1)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状态。

(2)文明生产是建立企业和谐气氛的前提。

(3)文明生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17、举止规范的内容。

答: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坐姿良好,行为规范;站姿端正,走路有力;握手鞠躬,热情诚恳。

18、劳动纪律的功能。

答:(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行,将纠纷降低到最低程度。

(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3)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劳动纪律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19、主要的道德范畴有哪些?

答:善恶;义务;良心;荣誉;幸福。

20、道德的主要特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10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包含人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两方面内容。前者主要是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道德,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安全文化的内层,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后者则属于物质范畴,主要包括一些可见的规章制度以及物质设施。

企业安全文化主要体现在13个方面:

(1)高层次管理人员始终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知道方针。

(2)知道和实施有效的政策和规章,确保实践活动的正确性。

(3)良好的行为规范、行为监督和信息反馈。

(4)畅通的上下级关系和高尚和谐的人际关系。

(5)工作人员普遍重视安全。

(6)具有良好的纪律和有效的奖惩制度。

(7)具有明确的授权界限、清晰的接口关系。

(8)严格的自检、自查制度。

(9)牢固的科学技术基础。

(10)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1)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制度。

(12)良好的职工生存和工作环境。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11

引进国外智力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

的战略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揭开了引智事业的崭新篇章。30年来,引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援为辅”到“自主培养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从注重引进外国专家到强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引进国外智力成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他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谈话明确提出了外国智力的概念和利用外国智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和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确立了引进国外智力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以此为标志,引智进入雷厉风行、全面开创、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引智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十六大以來,引进国外智力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求“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中央领导关于引智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的重要论述,构成了系统的引智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新时期引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为改革开放铸就新辉煌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30年来引进国外智力成就显著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引智实践深入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日益凸显。

(一)30年来引进国外智力实现了发展格局和管理方式的跨越,从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内的引智逐步拓展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智格局,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引智管理和服务体系。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境外来华专家,从不足千人次到2007年当年达48万人次,其中外国专家32.6万人次、港澳台专家15.4万人次;出国(境)培训,从每年600多人次到2007年近7万人次。二是交流渠道不断拓展,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国专家组织到遍及欧、美、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99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著名大学和民间团体。三是领域不断拓宽,由工业、教育文化部门到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四是地域日益宽广,由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局部示范到全国各地。五是引智主体日益多元化,由政府主导到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同联动,六是引智管理职能不断创新,由以项目为主的计划管理到以宏观指导、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为主的依法行政。引智机制进一步深化,市场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30年来引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构建和谐社会,从推进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在农业领域,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引进专家、派出培训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实施包括“一村一品”、“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在内的新农村建设引智工程。在工业领域,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国际竞争优势,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典型工业引智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在服务业领域,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二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贡献。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实施“和谐之光”引智工程,制订引智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实施意见,实施应急管理引智项目、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项目等。三是为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实施自主创新引智工程,大力支持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建设。通过引智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企业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四是为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提供海外智力。先后以国有资产管理、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法治建设和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方法和运行规则。五是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不断打开新局面。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实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引智工程。通过出国(境)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驾驭全局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创新能力,有重点地引进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

(三)30年来引进国外智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方向,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二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才能发挥引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三是必须坚决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四是必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找准引智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引智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才能凝聚更多的国外优秀人才。六是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协调各方,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引智工作合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不确定性增加,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加深,国际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日益成为国际性紧缺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面对当前继续蔓延和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稳定和谐。经验表明,这是国际高端人才流向我国的有利时机,也为引进国外智力、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海外智力支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引智事业。加强统筹规划,实现重点突破,在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国外人才和智力保障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二是转变管理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建设,制定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条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国外人才的体制、机制、模式和政策制度环境,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市场活动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是创新机制,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建立科学、准确、客观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整合资源,拓宽引智渠道,集中力量,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国内急需的特殊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坚持少而精、突出重点、从严掌握、择优安排的原则,坚持高起点、国际化、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国(境)外培训,有效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为“三支队伍”、“两类人才”建设服务。

四是加快建立国际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国际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和扶持国际人才中介组织和信息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完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引智新格局。

展望未来,引智事业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12

1. 视力检测。

视力检测是对学生近视眼普查的一项重要手段。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出学生的视力分档情况, 统计出近视发生率和新发病率。通过对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的分析, 研究学生近视发生、发展趋势, 制定学生近视眼防控措施, 督促学校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到学校年度计划中, 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改善教学卫生条件,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视觉环境。

2. 龋齿和沙眼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 统计出患病率,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勤洗手、讲卫生, 每天坚持刷牙的好习惯, 建议学校班级进行宣传评比专栏, 利用板报形式宣传, 切实提高学生的疾病预防意识。

3. 身高体重的测量。

通过测量结果, 分析、评价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营养状况。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均是通过对这两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学生的低体重率和营养不良率逐渐降低, 然而, 学生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却日见突出,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4. 肺活量测试。

肺活量是反映学生呼吸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的关系非常密切, 通过对学生肺活量的测试, 可以计算出肺活量体重指数, 评价出学生呼吸机能水平, 从而能科学指导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增进心肺功能。

5. 学生血红蛋白的检测。

根据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分析城乡男女中小学生贫血现状及其程度构成比, 调查数据表明, 我市学生贫血检出率已下降至“轻度”水平, 但问题仍普遍存在。乡村群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 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小学生是检出率最高、程度相对最严重的薄弱人群。不同地区, 不同环境, 不同的生活方式, 学生贫血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别。发病原因也很多, 定期对学生进行贫血检测, 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和学校及家长沟通, 掌握预防和治疗贫血的知识, 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增大宣传教育力度, 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把贫血检出率降低到最低点。

6. 心脏听诊。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近120万新生儿有出生缺陷,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的首位疾病, 每年新增15-20万, 发病率高达0.8%。儿童青少年心脏疾病直接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些患病学生因没有及时检查, 在家长和学校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对学生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此可见, 每年健康体检中的心脏听诊起到了重要的筛查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保健所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心脏听诊筛查, 对疑似病历进行登记上报, 并采取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应对的原则, 及早复查, 及早治疗。此外, 制定措施减少发病的几率, 可做到学生安全, 家长放心。

通过论证, 学生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动态, 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为此做出了细致的工作计划及部署, 依据体检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为学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督促学校加大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增强教学卫生建设, 使学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 改变观念, 把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健康第一的理念已形成广泛的共识, 教育、卫生及各相关部门都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质健康做着不懈的努力, 学生健康体检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健康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使各种常见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学生形态、机能等指标的及时评价、分析更是为行政部门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体检工作显示极大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生,健康体检,卫生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迎修.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质指数及营养过剩情况20年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 (1) :31-33.

[2]常改, 王淼, 刘昊, 等.改善小学生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中国健康教育, 2011 (1) :39-42.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为指导,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个流程以读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般来讲,读通读顺的要求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③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这一步应从学生课前预习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课前读课文一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二是把握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高年级学生可运用查工具书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此外,应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课文有关资料。

上课伊始,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预习基础上进一步读准、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读懂的问题。例如,教学《养花》这一课时,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课文: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养花?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步——精读品读,理解感悟。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这属于理解、感悟性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这一教学步骤中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是要引导学生找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重点句段蕴含深刻含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应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

第二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首先,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深读课文,要学会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而抓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深度同课文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提出“精读课文”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是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其一,要留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读为基础,离开读或者读书时间少、次数少,学生都是很难真切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其二,读的方式要多样。可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多种读书方式,必要时可穿插教师的讲解和范读。要特别重视默读的作用。默读是引导学生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如果只读不思,就同“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没有多大区别。其三,读要有层次。“多读”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而应当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效果。其四,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重点词句旁写上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即教学生作批注。

第三步——感情朗读,情感共鸣。

语文基本能力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密切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是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感情朗读又是一种读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再创造,是读者表达个性化阅读感受,读者与文本、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务必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指导感情朗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深刻的、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二、感情朗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不应牵得过多,统得太死。

三、感情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不必传授过多的朗读技巧,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体验。

四、感情朗读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范读、语言的渲染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五、感情朗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活动评价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第四步——诵读积累,迁移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最主要的途径是背诵。读得“滚瓜烂熟”,文章的语言就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博闻强记,熟读背诵。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江泽民主席也说:“无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多背一些文章。通过熟读背诵,把范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的语段融入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记诵者,学习之舟车也。”语言积累多了,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定的基础。

教材选编的课文往往文质优美,尤其是精读课文,几乎每一篇都有值得熟读成诵的语段。教师要引导在品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的精彩、重点语段(有的甚至是全文),直至熟读成诵。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说写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做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

迁移运用语言的训练形式多样,不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训练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写结合的运用性训练呢?我认为要抓好两大方面。

一、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

1、生字

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

2、新词

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

二、仿写训练

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教材中常作为仿写的句式有: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设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就是很好的句式仿写例子。

段落仿写主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如《迷人的张家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都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比较适合段落的仿写。还有些课文的段落结构很特别,值得模仿。如《再见了,亲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它们的构段形式为“祈使句开头——中间回忆往事——结尾反问”。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面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方式。教材中的课文在篇章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第二类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如《三峡之秋》等。第三类是按地点或空间转换顺序的课文,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三味书屋》等。第四类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写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鲸》等。还有一类是比较常见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如《飞夺泸定桥》《开国大典》等。学习这些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悟出写作方法,进而安排学生进行迁移性的仿写训练。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必定能得到提高。

上一篇:小学生关于偶然的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结婚喜宴开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