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4-08-24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共13篇)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1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因此,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论证.

作 者:蒋虹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年,卷(期):9(9)分类号:H319.1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原则,途径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要讨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必须先给文化下一个定义。“文化”这个术语的定义大概有几十种。对文化的定义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类。《中国大百科全书》给文化所下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 目前常被人们接受的是Goodenough (1957) 给文化所下的定义:“A society’s culture consists of whatever it is one has to know or believe in order to operate in a manner accepted to its members, and to do so on any role that they accept for any one of themselves。”据上述定义, 文化就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 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 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以及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文化的发展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丰富和发达。语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是通过社会习得的, 语言知识只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结构。

可见, 文化与语言紧密相关, 互为补充。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体, 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文化。因此, 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但是, 我们的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 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近来, 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入, 人们对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新颁发的《要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了明确规定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 这一理论已为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广泛接受。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将学习跨文化的交际, 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 语言交际模式和各种习语是社会文化观念和交际习惯的体现, 任何偏离习惯的行为都将改变原有的结构所表达的特殊信息, 产生新的意义。所以,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应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能脱离语言教学。因此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 培养目的语文化意识应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 学生缺乏目标语言中的文化知识必然导致母语的文化负迁移的发生。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对比, 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

跨文化意识培养要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兼顾“时效性”和“趣味性”, 包括我国本土文化在内的较为全面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实用性”是指文化输入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教材内容相关, 与日常交流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方面相关, 尽可能与语言知识教学同行, 力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输入的文化内容指导下使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阶段性”则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输入文化,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等诸多要素对文化内容进行恰当取舍, 尽可能适应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需要。

“适合性”主要指教师应选择适合适量的文化内容, 适度地输入并讲解。适合就是尽可能聚焦于那些与语言知识学习紧密联系的、或与我国本土文化冲突较大的、或蕴涵在语言中对交际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信息, 而省略那些不直接影响信息准确接受和理解的、或超过了学习者现有理解力的、或脱离了学生已有信息网络而难以记忆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信息;适量则要求既要保证足够的文化输入而非初涉皮毛, 又不可将其作为教学重心, 输入过量。

“时效性”要求教师尽可能选取最新、最热门的文化材料, 保证学生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效”。

“趣味性”则主要包括文化内容本身的新颖性、趣味性, 以及输入过程的趣味性。针对我国目前在非母语环境中进行外语教学的现状教学中应该尽量利用真实有趣的文化信息,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出较为真实活泼的语言文化氛围, 使学生兴趣高昂地于教学点滴之中感受英语文化特色, 甄别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促进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提高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跨文化变际的能力。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1.利用现行教材,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 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并在缩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 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 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 那大学英语课就不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 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 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 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 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 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 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像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又如,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 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 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

(2) 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 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 也可找些普通的实物对比, 如邮票、报纸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 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 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设计好教学任务, 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 并列出family tree,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查阅资料, 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 family (大家庭) 、Nuclear family (核心家庭) 、single-parent family (单亲家庭) , 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4) 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 无论在教学的环境、过程、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的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 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 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例如, 可以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 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或定期组织一些专题讲座, 邀请学校归国留学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 进而学会去欣赏。

4.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主体文化是相对客体文化而言, 是指母体文化, 它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 谈话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是受双方的文化背景制约的。如果谈话的对方涉及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经济制度、文化遗迹。假若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此时此刻, 即使有很强的交际能力, 也会把自己置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 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报刊与书籍, 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 也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而能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五、结论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始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拓宽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变成对目的语文化和母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不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 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发现和进步过程, 这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卫东.论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1996.

[5]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意识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1教师的文化意识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教学技能有待提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著地提高。尤其是以高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多拿几分而已。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索绪尔的语言理论、龙费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理论等,都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将文化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教学技能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水平。虽然高中英语教材日益重视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课文介绍了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内容,但是,部分老师没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文化意识培养作用,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往往将教材中task部分和welcome部分省去。

1.2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2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2.1强化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就应当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首先,认清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英语语言教学是基础,文化意识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是高中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会自觉地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其次,提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第三,合理制定教学设计。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应当从文化知识的引导逐步深入到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将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将教材中蕴涵、注释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在高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Our earth” ,“Buying and Selling”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有意的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量与度。

2.2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

学生是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语言的应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兴趣。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这个中心,指导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语言知识中蕴含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加强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引导,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渴望。

3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3)

[2]冯志军.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7(6)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4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也是必须的,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九年义务教育》中指出,文化意识应该以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课程目标中,此篇文章探讨了小学英语学习的课程目标,同样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渗透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教学;英语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教育界人士一直在研究关于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重要性的研究。相关人士认为,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九年义务教育》中首次指出,文化意识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课标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了文化差距的影响,只是一味的教给学生语言知识,不仅教学效果不佳,同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本篇文章尝试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方便有效的学习英语,同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意识或跨文化意识,指学习者在语言运用和交际过程中对文化造成的行为的影响的敏感性。跨文化意识要求学生对人类行为和信仰有着深层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理解,认识到正是这些行为和信仰造成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有所不同。他不仅包括对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中一些具体行为的理解,还包括对文化环境、模式、特征以及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批判性观点的理解,因此,文化意识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能力,更是思想上的一种才能,是最难获取的能力之一。什么是跨文化差异呢?跨文化差异就是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敏感性,中外文化差异明显,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只有了解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倘若对此没有一点的了解,单纯的学习英文,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学生会产生曲解,认为教材的问题或者是教师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教师还不如我们呢这样的感觉,这点基本的交际方法都不懂,怎么能教好我们呢,渐渐的学生对此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让学生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学习英语就会有积极主动性,在这种主动性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英语产生独特的兴趣,英语也会成为学生的喜爱。

2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文化意识的渗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初始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初始阶段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学生,课前的了解,有利于增进对英语的记忆,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因为语言就蕴藏在文化中,所以首先了解英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来,学生主动的去了解英语文化会使他们对自己有高度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他们会认真的听讲,在教师提问时,他们希望教师会提到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课前对文化的了解就不会白费了,所以这个初始的准备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文化的初始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深入的了解英语文化的不同,知道课堂中会运用到哪一种不同,并对之做出一定的方案,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方面时,将在备课中准备好的方式拿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并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之间的不同,并做出语言描述,课下再去深入的了解,在下一堂课中千万不要放过这个环节,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会有课下去了解的热情,一定对学生们做出的准备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加深对文化差异的了解。

2.2发展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发展阶段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规则,有系统的讲解重难点。当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要让学生们参与到这个课题的讨论中,让他们置身事中,并给学生们扩展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原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文化渐渐的了解,同样应该让学生们明白中西方文化的禁忌,中国方面与人交谈时谈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是很正常的,但在西方国家,问这些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他们通常以谈论天气开始人们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们如果遇到国外的同学便可以注意到该怎么和他们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文化传递注意的事项一步一步的传递给学生们,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3练习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学习是为了运用,同时在运用中学习,所以练习阶段是关键的。在练习的阶段,学生要求练习上一堂课中学习到的语言交流,因为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给他们及时的讲解,不要让问题存留,同样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交流氛围,按照外国人通常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3结束语

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英语界人士不应该放弃这种教学方式,相信随着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的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学生们终将在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敏锐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因此,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西方文化的不同,平等的看待与我们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原因,不应该受到人们的歧视,我们若要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必须尊重西方的文化,我们应该在他国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在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大胆接受新文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有学问有才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5

可以说,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跨文化意识的存在就会让英语学习变得枯燥, 而且不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语言的学习成为机械的记忆, 没有灵魂可言。另外, 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 科技的高速发展带领我们走向了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新时代。每个人的空间和时间感觉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语言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趋于同步, 变成可能。给予以上原因, 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更要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最后我们要知道, 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有益于学生们去认识这个世界, 开启对这个世界的新视野。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词汇学习中贯彻跨文化意识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 在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过程中, 也要重视词汇量的积累, 因为只有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变化。在语言素材和词汇充沛的情况下, 学生们才可以做到和他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想法的阐述。更重要的是, 我们在英语词汇的积累中可以找到一些词汇身后所代表的语言内涵, 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应该对于词汇的积累有一个很好的研究, 并将记忆方式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做好基础。

二、在课文学习中贯彻跨文化意识

在时下的英语教学课本中, 不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都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 很多教材中都有大量的国外文化的很好融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 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不要忽视这部分内容。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结合美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行为规范等内容对国外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在阅读学习中贯彻跨文化意识

但是, 我们还要知道, 要是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单单依靠课本中的涉猎是渊源不够的。这需要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平时要多帮助学生寻找那些有益于学生阅读的, 了解当地人文的优秀作品。这其中, 比较有效的阅读就是教师应推荐一些英语原版电影, 这样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更加可以通过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使得学生获取不同的知识获取渠道。

四、建立对异国文化的情感

经过上文的阐述, 笔者认为, 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时候, 最最重要的就是使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的接收异国文化, 接受欧美文化。让他们对于欧美文化有着一种心理上的认可, 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对外国文化抱着敞开的态度, 教师们也要积极的疏导, 让孩子们学会用海纳百川的态度接收外国文化。

另外,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也要做到在上课之余引导学生做一些好的, 有益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外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对欧美文化有一个全面性的直观性的了解。要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外教和学生们一起学习, 在聊天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异国文化。同时, 我们的教师, 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视野的不断提高,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与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细心观察, 在学生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异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及特点之后, 就要鼓励他们, 多看, 多听, 多练, 在和英美人的交往中读懂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按照上面的阐述, 要想达到学生们对于跨国文化情感上的认同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观察, 减轻以至于消除学生们对于异国文化的排斥性心里,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异国文化的存在。

六、合理引入异国文化知识

文化一种潜在的精神文明, 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深入的了解语言所在国家的文化, 才可以达到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尽量多的涉及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主要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 创建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的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语境设置。这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养成的重中之重。比如说, 我们的教师在学习英语的学习中, 遇到一些可以引发出一些关于词汇文化的隐身含义。例如在学习关于Christmas节日时, 可设置以下活动:课前教唱圣诞快乐歌, 让学生感受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的祥和、快乐的气氛, 从而加深对圣诞精神的理解;更加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文化交际。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 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Do you celebrate Christmas?If Do so, what do you do?, 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还可以将外国的习俗和我们国家的比较开来。这样可以找到东西方的差别对比, 可以及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说, 我们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明白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心理特点, 这样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师就具有双重的任务, 既要重视知识上的传授, 又要重视文化的交流和协作, 还要着重的重视英语文化知识的引入, 开辟多种途径, 多种方式为大家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让学生们可以更加完整的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掌握学习的乐趣。

摘要:众所周知, 跨文化英语意识的养成对于每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做一个培养。本文就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立非,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记全国首届“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J].外语界, 2003 (6) :23.

[2]刘文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3.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6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文化意识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37-01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他所接受的文化决定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优先以汉语文化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指导自己的言语交际行为,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习惯用汉语的思维去思考和表达英语,即中文思维+英文形式,这样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误。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以高考的内容为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照教材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长难句式,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以知识讲知识,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想要改变中国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真正让中国学生在使用和表达英语时实现“用英语进行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直很重视词汇教学,但往往仅限于词汇的理解和用法,对于词汇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很少向学生呈现。有些词汇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使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渗透文化。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 lucky dog (幸运的人),big dog(大亨,要人),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英语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

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常常说“红非red, 绿非green”。在中国,“红”除了含有吉祥喜庆的涵义,在近代还用来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在英语中,red却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惹人生气的事情),in the red还可意为“亏损、负债”。“green”在英语中可表示涉世未深,刚出道之义,如“green hand”(生手)。所以高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解词汇的基本意义外,还要有意识的把它的文化内涵、情感意义、褒贬色彩等传达给学生,从而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

2. 在语法教学中了解文化

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种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而汉民族自古以来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从整体上形成一种重整体,重悟性,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形式严谨,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英语对语法形式极其重视,一个合格的英文句子,往往需要所有的句子成份都得以体现。表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靠词形变化组句,所以英语中有同一词根派生出的不同词性的单词,还有名词的单复数、代词的主宾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它没有繁杂的变形、变位、变格。

英语最重要的句法结构是主谓结构。一个英语句子通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体,称之为“简单句”。“简单句”中除了留一个主动词外,其它动词都分别变成分词和不定式;多个主谓结构通过各种形式的连接便组成了“复合句”,复合句是英语的特点。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几个动词结构可以连用,几个名词性短语也可以连续铺排。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 注重形式逻辑,其句式呈主从扣结式,句法功能呈外显性;汉语句子则更加着重表意的完整性,看上去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结构松散,句式结构呈流散铺排式,句法功能呈隐性。

3. 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很多时候学生即使对阅读文章中的单词、短语都认识,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或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因而很难把握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读者对所读材料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在阅读理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和阅读的速度。

在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带领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Reading 部分讲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其中包括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中西方体态语意义的差别,还提到了感恩节和火鸡。我们教师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补充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有关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文化知识,介绍更多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如: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及这些节日的主要庆祝方式,并且可以由节日而延伸到西方国家人们的送礼方式,及东西方人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时的差异。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江苏 扬州 ●汤 俊

文化一词博大精深,很难通过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准确解释。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靠的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炎黄子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身为龙的传人的义务。对于初中生而言,还处在迷茫的阶段,他们对于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精神以及推进民族进步的精神食粮。同时,苏教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笔者根据其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途径

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实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进行技术改革,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跟不上世界的节奏。中华民族有过辉煌也有过没落,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承,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中走的更远。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背诵经典古文、经典现代文――通过学习古文可以了解古人创造的优美词句,背诵现代文可以了解到现代杰出作家在文化发展中所留下的文化财富;摘抄名言名句――通过名言警句提醒学生,或者把名言名句当做座右铭,时刻提醒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事情该怎么做,在遇到困难挫折后,激励自己要坚强面对,努力坚持,克服困难;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宫,博物馆等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瞻仰前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观看他们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课外阅读文化名著――文化名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他们对社会的态度,社会的现状或者对于人生的理解等通过著作的形式来传承下来。在此,笔者推荐的著作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复活》、《哈姆雷特》、《复活》、《战争与和平》等。读著作不光读我们自己国家的优秀著作,同样也要阅读国外的杰出作品。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对于文化,对于生活的见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莎士比亚的歌剧享誉全球,歌德的《浮士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欣赏。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中国四大名著相关内容的时候,不光要在课本中传授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放映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使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加深对于中国名著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深刻领略到其文化内涵。同时,放映电视剧能有效调动起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先看电视剧,然后在阅读原本著作,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两者的不同。单纯地读课本、分析课本的教学方式比较刻板,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在进步,教师也要注重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教育改革。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在新的改革中,提高自己,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光是要学生熟读古诗古文,能够背诵名言名句,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无数代儿女积聚下来的美好品德。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可能会去追求物质财富或贪图玩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引导学生在父母辛劳一天后递上一杯温水,帮忙把包、衣服挂好,这样可以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做子女的感恩之心。每周帮父母洗一次脚,父母可能在外面再苦再累也会自豪地说“孩子真懂事,再苦也值了”。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主要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发现与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的心态,尽量做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来充分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学相长指的就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同时,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论小学足球教学中战术意识培养 篇8

【摘 要】在足球运动中,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重视对小学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采取各种方式使其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战术意识,从而提高小学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关键词】小学足球教学 战术意识 培养

一、前言

战术意识在足球比赛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使运动员在赛场上行为更具目的性,意识更清晰,观察更全面,反应更灵敏。因此,在小学体育足球训练中,除了要有技术的教学与训练,还应重视学生足球战术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进可攻、退可守,并在恰当的时刻能进行攻防转换,这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我国足球运动人才的储备,乃至提高我国整体的足球运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足球战术意识的概述

足球意识一般是指运动员基于对足球运动比赛规律的认识,能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根据临场变化而适时地采取正合理、正确、有效行动的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它是各种技术、战术手段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是运动员在进行技术、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心理活动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的身体感受,再经过大脑的判断分析来做出相应的行动。也就是说,战术意识是能让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形势,正确运用技术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由于意识支配行动,足球意识影响着足球战术的运用与发挥,因此,要在足球场上有出色表现,除了具备过硬的身心素质和精湛的技战术,还应具备良好的战术意识。而若运动员缺乏良好的战术意识,则容易在场上出现失误,影响个人及全队战术实施的效果,最终会对比赛结果造成负面影响

三、培养小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在7―11岁这个年龄段,神经肌肉生长的速率接近95%,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阶段所学到的将是他们成人后的基础,此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影响他们一生。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没有接受足球技术、技巧的训练,没能接受良好的战术意识的培养,就会失去行动的指南,战术的运用也容易出现不合理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很难成长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敏感时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往往目的性不明确,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使行为和认知出现偏差。因此,这个阶段的足球教学要注意技术的规范,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动作,而且要把战术意识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技、战术训练中,使它们同步存在与发展。在足球训练与教学中,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在经过长期规范的训练,才能让战术得到良好的发挥,取得比赛的胜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定能在球场上有出色表现

四、如何培养小学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一)提升教练员的业务素质

一名合格的足球教练员,会根据自己所带队员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去安排他们在球场上的位置,并制定相应的战术引导队员进行训练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练自身的战术意识就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学生也自然在其中得到战术意识的培养。若要培养出具有良好战术意识的小运动员,那就应该由最优秀的教练在7~11岁年龄段任职。如西班牙就有持有欧足联职业教练证书的教练在这个年龄段指导孩子。反观我们的学校,这一阶段的教练具有Level 1或者2资格的已算是很不错的了。给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培养小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教练员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水平与他的理解、判断、观察、分析等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对足球运动规律的了解,没有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是不可能明白教练员的战术目的、作用的,就不能在球场上做到知己知彼。因此,有必要提高小学生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因为足球理论学习水平是培养战术意识的基础

(三)加强基本技术的规范训练

“一万个小时天才定律”被各项运动的教练认可并运用,即大家都认为天才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因此,对足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要不断地反复练习。但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过多的重复容易感到厌烦,因此要注意练习手段的变换,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可先由教练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在他们初步掌握该动作后再提出更高要求,逐步增强动作的准确性,并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无论进行哪项动作的技术训练,教师都要注意示范的规范性,并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增加难度,循序渐进,保护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只有扎实、全面地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才能更培养良好的战术意识。因为战术意识必须依托过硬、娴熟的基本技术才得以有效实现。试想一下,运球、控球、传球时还要对场上的双方队员的分布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没扎实的基本功作保障,就容易出现失误,丧失进攻良机,把取胜的机会让给对手。因此,要重视技战术训练,并与战术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四)重视学生观察力的训练

足球场上,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以随时掌握赛场上千变万化的情况,并做出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球、控球、传球、射门时的观察能力,要教他们学会用眼睛的余光观察比赛动向的能力,以扩大视野。如为了让视野的重点放在观察场上的全面移�忧榭觯�运球时尽量不看球或者只用余光看球。训练时要求学生养成抬头观察的习惯,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练习有助于扩大视野的范围。在做技术动作训练时,要求学生能随时根据教练的手势去改变运动的方向。在赛场上要求学生对进攻队员在球场的分布、防守者的情况、控球者的位置及其行动意图等进行观察,并据此迅速做出反应

(五)加强学生应变能力的训练

在瞬息万变的足球场上,要求运动员能随时根据变化而快速做出反应,因此反应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可以在训练和比赛时,通过各种指令与信号变换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让他们通过训练懂得去发现赛场何时有机可乘,何时该进行攻守转换。此外,还可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来检验平时的训练效果。比赛场与平时平静的训练环境不同,在对抗激烈的气氛中,更能体现运动员的真正水平,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特别是位置感、传接球意识、处理球的经验等要让学生在标准场地里锻炼才能提高得更快。因此,不断地比赛,不断地实践,能让学生积累比赛经验,使他们通过比赛和总结反思找到存在问题及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己的战术意识

五、结论

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足球进校园能为我们发现和选拔更多的后备人才。在小学足球教学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开展规范的足球技术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多参加实战积累比赛经验等这些方式方法都是培养小学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重要保证。一位战术意识很强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做到头脑清晰,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化弊为利,转败为胜。因此,在小学足球教学中要重视战术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9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英语;公共教学;跨文化意识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就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出,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目标,“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集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这里,国家将跨文化意识培养列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跨文化的定义

跨文化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学习的目的语的文化掌握程度较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运用目的语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语言学家汉威(Hanvey)把“跨文化意识”称为文化的敏感性或洞察力,也就是说跨文化意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现象与本质的区别,这样才能使文化在沟通与交流之中碰撞出不同火花,这也是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对学习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意识的差异

1.思维的差异

东西方民族思维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豪尔在《超越文化》中深入浅出地谈论了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他说,“西方人把逻辑看成是真理的等同,只有逻辑才能解释世界,所以,他们的思想是单项式的思维模式;而东方人则强调整体、人的参与和过程,其思想为多项式思维模式。”

2.文化习俗差异

东西方在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从许多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像饮食文化、医药文化以及婚丧嫁娶等。就拿中医与西医来说,西医崇尚手术,认为只有将身体内部状况最为清楚地呈现面前时,才能够对病症判断准确,然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而中医则讲究望闻问切,从经络、气血、脉相等方面了解病因,然后内服外用调理。文化习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方人做事直接、而东方人做事迂回的特征。

3.肢体语言差异

肢体语言可谓是最为明显表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途径之一。中国人含蓄谦卑,西方人热情奔放。中国古代宾主在相见时会拱手行作揖礼,双手抱前,身体略弯,表恭敬谦卑之意,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身体接触,保持一定距离。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身体接触来表现相见之欢,他们会握手、拥抱、贴脸颊,认为只有最直接的身体接触才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4.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也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固守着大国优势的小农经济国家,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思想上固步自封;而海洋文明发达的西方国家,自然会带有来自海洋的探险与竞争。中国人以粮食蔬菜为主要饮食来源,西方人则以牛羊肉为主食。不得不说,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是造成中国人保守而西方人进取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英语公共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授课水平,授课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一规律在大学英语公共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涉及目标文化的背景以及人文观念。所以,教师在具有了必备的英语知识外,还应借助其他一切渠道逐步深入了解目标文化,争取出国考察,了解异国文化,将自己真正融入异国生活之中,这样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2.课堂内容与形式的丰富

成功地将跨文化意识融入课堂之中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与形式层面多下功夫。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力抛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观念,引导学生借助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其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的普及、英美文学的赏析等。最后,教材的选取要多元化,借助教材的串联将知识性教学与拓展性教学相融合,真正实现借助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3.借助课外活动延伸

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借助课外活动的形式,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活动场地自由、方式自由的优势,开展多种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等参与性与实践性很高的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推广自己设计的宣传文案以及海报,引导学生利用跨文化意识进行思考,以此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任丽霞.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6):1-2.

[2]李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3(27):169-170.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选择适宜的英语教材,增加文化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英语文化教学来说,教材的选择与课程的设置很重要。在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教材,即选择文化知识丰富、英语交际能力突出的教材,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材的提示,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文化教学。另外,高职公共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有所不同,其职业性特色更为显著,而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教材内容要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岗位特点,使其对学生将来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众所周知,教材的选择只有符合“基于文化”与“基于专业”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文化教学服务,继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另外,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更多与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相关的公共英语课程,这些课程要以“辅修课”的形式呈现。例如,“英美文化交际”、“外企生存法则”、“涉外礼仪”等等,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英语词汇、语法、听力等中渗透文化教学

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在英语词汇、语法、口语等各类教学中逐渐渗透文化教学,以潜移默化之方式影响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其文化视野。具体来说,教师在讲授某一个单词时,可以将与之相关的所有文化知识、背景、现象等一一呈现。例如,教师在教授“Friday”和“Sunday”两个英语单词时,要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总所周知,由于英美人信仰基督教,而Friday(周五)是耶稣受难日,是黑暗日。恰恰相反,Sunday(周日)则是耶稣复活日,是值得普天同庆的日子。因此,black Friday寓意为“黑色星期五”,有不幸之意。而“six ways to Sunday”是“通向周日的多种方式”,寓意为“成功总有办法到来”等。再如,曾经一段听力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She is very patient during the class,but she is a cat at home”,该句话中有一个词汇“cat”,在英语中是恶毒之意,而在中国则为温顺,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文化知识,才能不断提升听力与口语能力。

三、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于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整个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教学渗透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很有必要。从根本上来说,英语阅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交际。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扫除阅读障碍,读懂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深层内涵与意蕴,一定要掌握足够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实现阅读文本与西方文化知识、习俗等的完美统一。不同版本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蕴含丰富英美文化知识的阅读篇目,教师要在讲解每一篇时,尽可能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文化知识,并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课文中所出现的文化俚语、俗语等充分挖掘出来。这样,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其学习信心,这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无疑具有推动与促进作用。

四、运用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强化英语文化教学

在高职公共英语文化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渗透,更应该通过课外的种种手段实现英语文化教学效率的提升。毋庸置疑,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是相对有效的途径。首先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教师进行文化教学的一种特殊途径,教师只有鼓励学生阅读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海量课外读物,如英语沙龙、文化名著、书虫等等,才能不断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际,感受到英美文化的独特意蕴与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外阅读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这样便拓展了阅读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实现高质量阅读。诚然,课外阅读为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不仅要靠阅读,更要靠实践,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实实在在的交际氛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外国影视作品,可以定期举办英语交际会、辩论赛、英语演讲、过西方传统节日(了解相关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可知,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意识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强化文化教学,培养高职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前的棘手任务。诚然,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习俗,才能真正学习、掌握与运用一门语言。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重视跨文化教学的前提下,巧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职英语综合实用性人才。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语言教学要以文化教学为依托,文化教学要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故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至关重要。但纵观当下文化教学现状,学生跨文化意识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成为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3,27:169-170.

[2]万红妮.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及路径[J].英语广场,2015,09:106-107.

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论文 篇11

二、培养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

1.提高对培养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首先应该注重的便是对本国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学习英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流,而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也是为了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让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由于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故不管英语教育课堂做怎样的安排与调整,都必须将培养中华文化意识放在第一位。2.组织学生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多元化的视听教育。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育中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将英语大胆的说出来,故口语的练习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对他国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文化背景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尽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格外注意语句与单词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在文化意识层面进行灵活的学习。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可以将英语本身在语言发方面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找到自身在学习上的弱点,实现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中实现两国文化的有效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口音纯正、发音标准、极具国家价值观念的影视作品,从之对外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3.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身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职业素质和操守,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对一定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探索出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新时代教育理论,灵活的处理教材,并根据课堂的实际发展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全世界所通用的语言,是每一位高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外国文化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英语、理解语法和短句在特定背景下的深刻含义,减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误差,并且有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参考文献:

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习语趣译 篇12

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习语趣译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文章分析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不同的语言承载各自不同的文化和习惯.认为跨文化意识不单纯是指文化风俗知识,它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它体现在英语习语的趣译中.从而总结出成功的英语习语趣译,取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 者:刘文纪 LIU Wen-Ji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006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54(3)分类号:G05关键词:语言 文化 跨文化意识 培养 英语习语

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篇13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 中西文化差异。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民族脾性、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从而造成这些民族文化的不同。而由于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将中文文化模式套用到英语文化上, 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 也就是说,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英语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 也影响到中国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3]

1. 民俗习惯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二、三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 封建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人们非常重视亲属关系, 强调等级差异, 提倡长幼、尊卑有序, 在称呼上有严格规定, 每一个亲属都有对应的称呼, 对老年人不能直呼其名。而在西方国家, 因为追求人人平等, 在称呼上就简单得多。例如, 爷爷和外公都称为grandpa, 奶奶和外婆都称为grandma;叔叔、舅舅都称uncle, 姑姑、舅妈都称aunt;兄弟、姐妹、表 (堂) 兄弟、表 (堂) 姐妹等称呼都简单称为brother, sister, cousin。

2. 生活方式差异

在我国, 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说:“你吃饭了吗?”“你要去那里?”“你在做什么?”等。而在西方国家, 问候的内容通常是谈天气、身体。在交谈过程中, 中国人习惯以年龄、收入、职业等为话题, 从而表达对他人的关心。而英美国家的人则认为去哪里、年龄、婚姻、家庭收入等为个人隐私, 不能随便被问及。

3. 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不同思维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基础。如在表达时间、地理位置, 在表达组织、系统介绍人物等方面, 中国都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而西方国家却正相反。如2012年3月8日, 英语则表示为:March 8th, 2012;四川大学英语系主任, 英语表示为:the dean of English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模式,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体, 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构成了复杂的世界。

4. 性格特征差异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 对长辈和上司唯恐不尊, 更不愿意过分表现自己, 他们在接受赞扬时会推辞甚至自贬, 而西方人则会大方接受并表示感谢。如:在中国, 有人表扬你说:“你的英语说得真好。”回答通常是:“不好、不好”或“很一般”。而在西方国家, 对“Your English is perfect!”的回答却是“Thank You.”再比如: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推辞一番, 而且不能当客人的面打开, 认为这样不礼貌。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并称赞一番, 并表示对客人的感谢。

(二)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 (2011年版) 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该标准在文化意识目标中明确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目标分为九个等级, 并对文化意识提出了具体的内容和标准。下面以七级文化意识目标和八级文化意识目标为例进行说明。

七级文化意识目标:

(1) 理解英语中的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 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

(3) 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 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 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 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 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 培养世界意识;

(10) 通过中外文化对比,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八级文化意识目标:

(1) 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 (例如:有些词汇或表达方法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

(2)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 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 (例如:文化崇拜或文化歧视) ;

(3) 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

(4) 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

(5)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重要 (历史) 文化现象的渊源;

(6)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

(三) 时代的需要

现今全球化进程日益扩大, 国际交流越来越多,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 运用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了解、学习、掌握英语成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了解、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另外, 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加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型、阅读, 还是书面表达, 对语言运用方面和跨文化知识的内容考查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英语教学中, 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对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文化意识培养

(一) 善于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教材本身给学生提供了了解外国文化的平台。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课改后编写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本身结合早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用) 》和现在的《英语课程标准》, 教材里涉及大量的文化知识, 其目的是通过文化意识熏陶, 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粗略的了解。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川省专用) 英语必修5 Unit 5为例, 本单元课文内容是狂欢节, 要求学生在认识中国节日的基础上了解西方国家节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搜集相关信息, 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搜集资料, 课堂上汇总, 既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 又培养其动手能力。不管是义务阶段学生, 还是普通高中学生, 都面临课业繁多、应付升学的问题, 想要花较多精力专门学习外国文化, 可能性较小。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现有教材, 较为深入地挖掘文化资源, 通过直接传授,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报纸杂志, 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电视节目直观地了解外国文化和社会,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文化知识, 强化文化素养, 拓宽文化视野, 从而积累大量外国文化知识。

(二) 开设英语选修课, 拓展英语文化知识。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爱好者来说, 学校可以采用开设选修课的方式, 开设《外国文学》、《英国文学欣赏》、《英美概况》等相关课程,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学习外国文化知识, 并和中国文化相比较, 更透彻地理解外国人文、风土人情。

(三)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特别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文化教学加以提升,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大量信息, 还可以直接登录外语网站, 网络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 满足了求知欲, 从而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还可以鼓励学生收听各类英语广播, 学唱英语歌曲, 观看英语电视节目、原版英语电影, 组织英语演讲, 排练英语话剧等, 以感受英语的魅力, 领略英美本土文化风情。

三、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一种语言,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而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不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 那么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 英语教师既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又要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 学生通过对他国语言的学习, 加深对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会尊重他国的语言文化, 进而更好地认识并热爱本国的语言文化, 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要学好英语, 就要了解英语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 只有从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基础。语言学习实际上是文化学习, 语言学习者应当不断地建立和发展文化敏感性, 逐步减少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文化诧异感, 并建立文化认同感, 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交际语言,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重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意识培养就成了必然。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罗先达等.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1.

上一篇:加强政德修养提升工作品质下一篇:生物实验室开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