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24-12-07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共15篇)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作为英语语言教学之一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更离不开文化的`渗透.本文就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和意义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 者:郑月波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精读课教学 文化渗透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2

200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单纯的语言教学而缺乏文化知识的教授,不仅会使学生难以正确理解课本中的内容,还会给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带来重重障碍。例如,许多高校使用的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全部使用原文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如该教材第三册中有一篇名为“A Day’s Wait”的文章。这篇出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文章,文字简单,读起来通俗易懂,描述了一个九岁的小男孩生病发烧,因为不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而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独自等待死亡的故事。然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要了解的一个简单的故事,掌握一些有用的词汇和句型,更要体会作者通过故事所刻画的人物性格和学习这个伟大作家的写作特色和技巧。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如果不讲解关于摄氏度和华氏度这两个温度计量衡的相关知识,学生就很难理解小男孩误解的原因,教师如果不讲解关于作者海明威的相关背景,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个简单故事背后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不仅起到解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使他们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对英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来说同样极为重要。在中国,人们见面都喜欢问“您吃了吗?”或是“你要去哪里?”,如果我们在与英美人交谈时,见面就问“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 do you ask?”,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再如,我们都知道说别人很年轻,对方大多会感到高兴,因此许多学生会将该句译为“You look very young.”,可是如果听者是英美年轻人,他会感到不解,甚至不满,他会觉得你的潜台词是“你太小,太幼稚,不能胜任某工作等等”。正确的译法应该为“You are very younglooking.”。由此可见,如果在交际中缺乏文化知识,按照中国人的交际模式和思维来套用英语,往往会造成语言失误,令人贻笑大方。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关注文化教学这一观点在中国外语教学界广为接受。然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在教学大纲、教师、教材和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

首先,就教学大纲而言,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各类外语教学的文件和大纲都强调了学习外国文化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大纲无一不是围绕语言教学制定的,没有一个教学大纲将文化教学提高到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更没有对文化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进行全面的论述,也没有说明如何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

其次,就教师而言,没有接受足够和适当的相关培训,接触目的语文化和跨文化体验的机会就相当有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或自己的兴趣向学生谈及一些文化主题,但是这些文化教学活动大都局限于零星的文化知识的介绍,缺乏全面性、系统性。

再次,目前中国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没有将文化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组织,科学地加以呈现,与语言教学配套使用的文化教学材料在市场上也不多见。这无疑不利于教师在大学英语中系统全面地讲解文化知识,也没有为学生在课外可以自行学习国外文化提供有利的资源。

最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各类考查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也是仅仅围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展开,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如果测试不包括对文化知识和能力的评价,指望教师和学生自觉地进行文化能力的学习和培训,显然是不现实的。

正是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扮演着次要角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更符合外语教学发展的规律,更能满足学生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对外国文化态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外国文化过于谨慎,害怕受到外国文化中“不良”因素的侵袭,通常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这样做无疑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行为,忽略了文化由相互联系的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一本质。结果不仅不能让学习者达到全面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目的,而且会让他们所掌握的目的语文化的知识与目的语文化群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距离,这些知识也不能帮助他们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只有改变这种过分谨慎的态度,更为包容、客观地看待外国文化,才能更为全面系统地进行文化教学。

2. 教学大纲的完善和相关教材的配合使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参与说英语国家的交际活动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到语言教学如何结合文化教学的问题。教材的编写应结合英语国家文化的特点,教材所包含的文化种类和文化内容应全面深入且具有现实性和代表性,语言学习内容与文化学习内容应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面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载储和更新功能,采用动态的教学材料,以保障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现时性。

3. 对教师的培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族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向导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仅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学习者的认知心理、情感特征和教学规律。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应包括教师个人文化能力的培训和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两方面内容。对教师个人文化能力的培训应帮助教师补充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应帮助教师确定文化教学的目的,设计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案,选择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和材料以及确定文化学习的评价方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指望教师经过某一次培训就能完全掌握教学要领,对教师的培训应定期、有系统地进行。

4. 文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相对美国和欧洲国家说,我国对文化教学的研究往往脱离课堂教学实践,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没有理论的支持,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难以顺利进行。在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应借鉴和学习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文化教学研究项目,这样既有一定规模、又得到权威支持的研究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比个别学者和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和小范围调查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更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3

关键词:英语;文化教学;理论;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语言能力上,而忽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偏废其一。由此可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失衡的问题。为此,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但是,这些方法能否取得成效,直接取决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熟知状况。换句话说,英语文化学习是提高语用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将文化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增强英语文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从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理论阐释、存在问题、应对策略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地分析和研究。

一、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理论阐释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如果一味地学习语言,而不注重掌握语言的文化内涵,就很难掌握语言的真谛,也很难将语言学好。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文化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文化教学由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两项内容组成。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不管哪项内容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整个语言学习的失败。在实践中,文化知识一般通过正式的交际方式获得,而文化交际一般通过非正式的交际方式获得。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在我们自己的文化环境中,我们即使不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能很顺畅地进行人际交流。相反,我们如果到达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会遇到种种交流的障碍。这就是文化潜移默化作用的结果。从长远地角度讲,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都有利于人们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文化交际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多地文化知识。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循这样几项原则:首先,客观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学和文化的关系。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文化语境,增加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其次,指导性原则。在文化教学的进程中,学生会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这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对这些文化持一种健康、科学的态度。最后,实用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妥善地安排文化教学的内容,实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内容地高度统一。

二、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依然严重。

目前,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最为重要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对于英语文化教学而言,学校、教师和学生迫于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顺利通过考试上。由于英语文化知识不是四、六级考试的内容,所以英语文化教学就面临着教师不讲、学生不学的尴尬境地,这严重影响了英语文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文化教学的内容具有片面性。

现如今,对英语文化教学而言,许多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就是英语文化教学。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片面性。而且,在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刻意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文化的特征与行为规范。殊不知,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很难发挥作用,并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在现实中,英语文化知识的内容非常庞杂,我们不可能将其完全纳入到英语教学当中。因此,如何增强文化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重点内容。

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英语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英语教师的知识和文化素质还比较匮乏,很难满足英语文化教学的需要。虽然他们大多都毕业于高等英语院校,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他们的文化知识功底却十分有限。再者,他们要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或培训。这些都是造成英语教师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低的原因所在。

三、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教学的成败在课堂。对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而言,同样也是如此,英语文化教学课程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英语文化教学的成败。与此同时,课堂的成败在教学方法。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教学课堂的成败。从这个逻辑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切实改进文化教学方法是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概括起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要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词汇教学的结合。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想讲英语知识学好,必须认真领会和掌握词汇的基本内涵的文化内涵。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掌握每一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给英语词汇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几乎没有对等的词汇;另一方面,通过汉语来掌握英语词汇往往会受到文化背景和文化思维的束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这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英汉词汇的差异,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词汇的效率。

第二,要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翻译教学的结合。

翻译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翻译的任务是实现汉语和英语之间地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提高翻译的准确率,使学生加深对所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汉语中的“挥金如土”要翻译成"spend money like water",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土被翻译成了水,这就是中国和英国地理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结果。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积累,从而使学生们真正地掌握翻译的基本技能。

第三,要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与课文讲解的结合。

课文讲解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汉语讲不通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帮助。例如,我们在学习Charlie Chaplin生平的一篇课文时,文章看似非常容易理解,其实,如果没有充足的文化背景,我们是很难将这篇文章学好的。我们必须去了解Charlie Chaplin的一些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章作者的一些简介,才能真正地将课文内容吃透。因此,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实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课文讲解的结合,为学生樹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英语文化教学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想实现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目前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英语文化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英语文化教学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真正地将该项事业做大做强。

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篇4

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忽视文化因素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提出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须以各种方式渗透文化因素,培养和训练文化意识,从而使学习者不仅可以掌握两种语言,而且吸取两种文化的精华.

作 者:洪源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文化   语言   英语教学   无障碍交流  

论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篇5

论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分析,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容来进一步阐释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何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提高职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好所学的专业英语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 者:王娟 作者单位: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浙江宁海3156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交际教学法 跨文化 必要性 内容 方法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文化导入

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三个层次

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范畴, 长期以来, 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面对蕴涵极为丰富的文化, 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着手:

第一层次为表层, 指的是英语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结构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汉英中的所谓对应词, 由于种种不同的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往往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涵, 导入这些隐含在语言中文化因素, 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第二层次为中层, 着重导入目的语的文化准则, 它包括: (1) 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特有的概念在词汇与语义上的呈现; (2) 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3) 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 (4) 不同文化对同一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 (5) 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习语。

第三层次为深层, 着重导入目的语的核心文化准则。文化的导入可以从特定的、具有约束性的行为规则或文化准则上升到更一般、更抽象的价值观或核心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与词语有关的文化

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 在各自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 形成了各自的心理联想习惯。文化给词汇涂上了一层社会文化色彩, 使词语除了字面意义还有引申意义。例如, 《新视野大学英语》中, unit 7“should I have a gun”文中一词“Negro”, 意思为:“黑人”。在英美国家, 对黑人的称谓是比较敏感的, 由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个词所包含的种族色彩:Negro, when used today, sounds offensive.Today, people prefer to use the term“Black”.There is a debate among people in America whether Black people in the US should be called“African Americans”.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term is more respectful than other options, while many other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term is too complex and is not inclusive enough.When speaking to members of an ethnic group other than your own, it is best to call them what they like to be called.教材中像“Negro”一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还有:individualism;politics;peasant;cowboy;senior citizen等, 在讲解课文时, 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词汇, 以便学生理解词汇本身的文化内涵。

2. 与篇章有关的文化

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 对篇章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比如《大学英语精读2》“Lessons from Jefferson”中有这样一段话“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倘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 “我们是应该有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 还是有报纸而不要政府?”, 这种说法不免令人费解。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正意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标榜新闻言论自由, 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传播媒介常常成了“言论自由”的代名词。所以这里“报纸”“政府”和相提并论, 实际上讲的是“自由”和“统治”的问题。了解到这样的背景知识后, 文章的不妨译为:“如果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 还是要一个有言论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 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由于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 中西方在日常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生活交际的细枝末节, 是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 人们在公开场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是委婉提及或避免提及。英语中的禁忌主要有:年龄, 尤其是女士的年龄;工资收入以及花销;婚姻状况等。

4. 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 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 往往会产生误解。身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 也是文化的载体, 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性, 它还具有地区性、行业性等多层次的差异特点。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跨文化比较法, 角色扮演法等, 使学生更生层次的理解不同的文化, 从而减少因不了解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尴尬或失败。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7

关键词: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导入原则 导入途径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和教育开始引起注意。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包含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教育还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个别单词与表达的介绍及了解上,如教师会告诉学生一些中国节日的英语表达,可能还会让学生通过报告等形式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英语介绍。但是这样的教学总体上仍然是单向的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最后的教学效果仍然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大多数学生不能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更不用说用准确的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丰富的文化。

二、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时应注意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编写教材和设计选择教学模式的依据和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注意并重视学生对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对英语文化的态度,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立体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和能力培养。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国文化导入和任何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要合理地安排不同阶段文化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导入的重点、方式及分量,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在文化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从简单、具体的文化事件到概括性的文化主题,最后才是对文化的全面理解,这体现了文化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系统性。

(三)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国文化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和探索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既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讲解,又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实践巩固知识的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接受能力和遵循语言文化的学习规律,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还要通过各种练习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适度的原则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必须符合于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是中心,是重点和归宿,中国文化导入是促进英语教学成效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导入中国文化不能喧宾夺主,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以文化教学为主、语言教学为辅的本末倒置的情况。

三、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途径

(一)培养和提高中国文化导入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导入意识,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导入能力,是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前提。只有先从意识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偏重英美文化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中国文化的思想,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导入能力,才能使以后的改革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选取和编排具有中国文化的教材内容

依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内容,可以选取精通英语的中国作家的英文著作、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以及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编排一些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三)布置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外作业和任务

首先,通过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语言的同时,自觉地关注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次,推荐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课后阅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英文文学作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然后布置阅读任务。再次,开展第二课堂,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导入含有中国文化的内容等。

(四)利用借助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和平台

大数据时代对当代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各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和平台都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因此,结合实际适时地利用诸如微课、MOOC这样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补充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可以结合实际,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增加相关课程的学时,并增加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及社会习俗等英语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辅助中国文化的导入。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和基础,不宜随意变动,因此在调整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反复论证。

参考文献:

[1]陈晓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53-55.

[2]杜瑞清,蒋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郭佳.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意识培养——一份基于使用《阅读中国》进行文化教学改革的报告[J].外语学刊,2011(4).

论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视角 篇8

论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视角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指出为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商务翻译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和商务技能,而且要对不同民族问的.文化差异有广泛而深刻的了解.

作 者:郭登合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   翻译   文化差异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9

大学英语课是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了解各国文化最直接的渠道。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融合,在本民族文化体系之上吸取更先进的文化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结束高中学习之后,各种信息、文化蜂拥而至,使得学生很容易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甄别,因此,利用大学英语课堂给学生分析、灌输先进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的文化修养,是十分重要又行而有效的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教科书上的内容,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音技能的培养,很少在课堂上讲授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更鲜有用多元文化的视角教授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实际教学和现实文化相互脱节。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够以习得为基础,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不能够真正运用西方思维进行学习。用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的话来说,就是“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本身也应接受大量的外来文化熏陶,并将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慢慢的开始注重语言情景的设置,灌输地道的语言方式。学生喜欢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授课,学习语言的动力也会十足。

二、课堂上多元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 二) 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 三) 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运用课堂机制,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 一)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 三) 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 四) 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四、结束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0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文化导入

On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Culture Input in English Video Teaching

QIAN Xiu-jin

【Abstract】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student's competence in English application, especially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ince language is the media of culture, culture teaching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put,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dopt and approaches taken in culture input in English video teaching.

【Key words】English video teaching; culture input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75-01

1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因为文化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是文化表达的形式

不同的民族, 具有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制约着语言使用的恰当性, 及对语言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必然要包括文化教学。在学生听力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文化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所听到的语言。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的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 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积极地、有意识地导入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杜瑞清(2003)提到会说外语只是低层次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能说会道”,更要言之有物,自然得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2 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2.1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听力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如英文歌曲、英文故事、英语电影片断等。因为大脑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在听力过程中穿插英文歌曲可以消除大脑疲劳,起到调节的作用;而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影片具有五彩缤纷的画面,不仅能刺激学习者的神经,还能吸引注意力,同时调动了视觉功能(visual function)和听觉功能(audial function),因此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理解性记忆(intelligent memory)功能。教师除了为课堂准备的材料要丰富多彩,课外还需要采用更多样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性,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相关社会交流活动、自发的研究、讨论, 去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从而达到辅助和延伸课堂教学的目的, 最终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内涵得以掌握和理解。

2.2 对比性。有比较才有鉴别。正是因为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讨论对比法才成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本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现象,让学生结合我国的相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增进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对东西方重大节日进行比较。

2.3 真实性。根据右图①所示, 学习者对所导入的文化的真实性理解与交流并非单一层面的, 而是多维、复合性交流。 教师在课前所准备的教材如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和多媒体资源等是向学习者进行文化输入的主要资源,而学生群体在与教师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也对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补充。利用这些资源与教师设计的交际任务,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又建立起各种各样实际交际任务的角色关系。导入的文化通过这样多维角度的交流,体现了它在真实交际中的价值。

3 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1 背景介绍法。在视听教学前,主要由教师介绍或讲解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较为集中的接受文化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也为理解视听材料做好准备。这段讲解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持续5-10分钟,而且在做文化输入的同时,也要兼顾引导(elicit)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如采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集思广益,再由教师作详细讲解。

3.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与听力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等听完材料再与所作预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会使学生对听到的内容印象深刻。如果是视听材料,也可以只让学生观看画面,就像看无声电影,使其根据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模拟对话,之后再进行比较。此法在视听课堂上偶尔穿插使用,效果甚佳。通过这种图片展示出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语言的内涵充满想象与期待,进而也提高学习的兴趣。

3.3 全身反映法。由于听力课大都是在语音室进行,只有固定桌椅,如果不是教师让学生站起来分组讨论的话,活动的机会就很少。以音乐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了乡村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后,可以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每听到一种类型就站起来,转身,坐下,以提高学生对这几种音乐种类的敏感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的类型印象深刻。

3.4 角色扮演法。针对已经导入的文化内容, 采取情景对话、戏剧表演的方式,制造身临其境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导入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双边活动。如学习医生和病人的对话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医生,一组扮演病人,每个病人都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病症到医生处就诊。学生通过制造简单的道具,模拟真实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扮演中去。最后,“就诊”结束,“医生们”进一步讨论谁是最挑剔的“病人”;“病人们”也可以选出服务最好的“医生”。

这样,既了解了国外医院就诊的情况,又锻炼了表演双方的实用口语和应变能力。

3.5 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指导下的听力练习是最有效的。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向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也有人说它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它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意义的商榷与交流来使用语言,从而发展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由此,有必要提倡任务型教学法。首先,设计听力任务。听力是有目的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有目的地、带任务地接受语言材料,是课堂听力训练的一个基本原理。任务、目的也应由易到难。如第一次听一段材料,只要了解大概的意思。教师可以提出简单的正误判断题。第二次再听时,可以就某些具体信息设置听力理解题,或者让学生做简单的复述。而对于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对话材料,可以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真实情境训练。其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任务表现做出及时的监控和反馈。教师应从学生的表现总结出重点、难点,及时地将总结信息反馈给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第三,布置跟踪任务。听懂语料不是学习语言的终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才是学习者的目的所在。如视听材料是关于看望老年人的话题,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国内外对待老年人的文化差异,以形成一篇简短论文,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批阅(peer reading),再让学生在下次课堂上陈述观点。这种综合性的任务是从听入手,把听、说、读、写都结合起来,对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举足轻重。挖掘语言背后的英语思维模式和英美文化背景, 对视听说教学的成功与否也起到关键作用。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中探索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视听说课堂中的导入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意识地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有意识地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学习者才能在信息量大的视听过程中反应敏捷, 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注释

① 张慧荣.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范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杜瑞清.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 吴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做法.外语电化教学.1993年(1)

[5]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 Z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11

1.1 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许多中国学生同英美人士进行言语交际时,有时会发生文化冲突,产生误会甚至闹出笑话,根本原因就是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所致。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教授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即文化能力。可见中外学者都格外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2 高校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现今社会上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们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都相当的多。可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这些都值得语言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1.3 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喜忧相杂的原因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篇章教学中过分地注重纯语言的教学(如语法学习和单词记诵之类)而不注重向学生传授与篇章背景相关的文化知识,导致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导入。

因此,改变落后的英语教学现状,导入英语文化,方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文化导入遵循的准则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一般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涉及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文化导入应该遵循实用原则、比较原则和宽容原则。在双向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中,我认同遵循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去粗取精的原则,即拿来主义原则。

首先,要一视同仁客观对待中西方文化。我们对待外来的文化不能盲从,对待本国文化不要忽略。每一种文化都要与时俱进,都要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相互尊重和学习,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相互尊重是基础。

其次,求同存异是重点。“求同”在文化教学中容易把握和实施,学生也容易理解和记住。难的是存异,人们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文化而难于接受外来的东西,所以这是教学中应该侧重的方面。

最后就是要注意取其精华和去之糟粕。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摒弃过时的不健康的信息,重视正面的和积极的文化信息。

3. 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

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篇章为基础,英语教师们主要通过教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教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相当大部分的教师采用“以句子为主”的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句子层面上,过分注重词义解释和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教学。下面就如何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作个简单的探讨。

我认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有关的文化因素。

大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实用为主,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就以委婉语为例,例如拿old(老)这个字为例。正所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对于“老”这个字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称呼那些有一定资质或者年长有一定威望的人为“老X”“X老”。看得出中国人对于“老”这个字眼不太忌讳,认为被人家称为“老”是尊称。而在西方,情况则大不相同,“老”这个字眼需要用委婉语来形容。人们不希望太早地被社会遗忘,不希望被当作弱势群体,哪怕到老了也要和年轻人一争高下。所以人们都会用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这种委婉的说法。

所谓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 et al.,1981:155)非言语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触摸、凝视、手势、姿态、语调和声音高低等。就以身体语言———拥抱为例。中国人普遍都比较含蓄内敛,很少会用拥抱来示意友好;而西方人却常常会在见面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拥抱。这正反映了美人士对身体语言的理解也不同,学会这些,和老外交流才不会表错情、会错意。

3.2 词语的文化内涵。

我们一般给“词”下定义会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指称意义”是指词的字面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指词的社会和文化含义,所表述的是词语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关的关系。由于文化不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联想也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就拿“梅”这种植物来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孤傲及顽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梅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plum指梅树或者李树,plum这个词在基督教文化中有“忠诚”的意思。plum在英语俚语里还有“有利的”意思,例如:Judd has got one of the plums in the agricultural circles.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翻译成“贾德已在农业界获得了李子。”它的意思是贾德已在农业界找到轻松而待遇又好的工作。本例中的plum(可数名词),是口语,意为“轻松而待遇又好的职位,美缺”。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俯拾皆是,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

3.3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和当代社会概况。

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四册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 of the Nature”涉及两段历史时期非常重要的战事:Napoleon’s Russian Campaign (1812)和Hitler’s Russian Campaign (1941—1944)。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介绍拿破仑和滑铁卢战役Waterloo (scene of Napoleon’s defeat in 1815),以及这个词后来用来形容失败的意思。例如:“七连胜后,这个球队遭遇滑铁卢。”(After seven straight victories, the team met its Waterloo.)通过这种文化导入的方式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既可以丰富文化知识还可以学到词汇用法。

3.4 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以宗教为例,宗教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正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与宗教有关的委婉语。如:death(死亡)为例: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本义)安睡在上帝的怀中,to be called to God(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to be taken to paradise(本义)被送进天堂,the call of God(本义)上帝的召唤,to go to heaven(本义)进天堂,with God(本义)和上帝在一起,with their Father(本义)与圣父在一起。上述委婉语里都出现了God, heaven等宗教词汇。这都与西方社会长期信仰的基督教有关。

基督教对于英美的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它是一神论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唯一的造物主。只有笃信上帝耶和华的信仰才是唯一的真实的信仰。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采取宗教上的不宽容精神,毫不留情地镇压各种异端,维护对“一神、一主、一信、一教”的神学教条。

正由于这种长期的宗教专制,所以英语中有很多具有宗教色彩的表达。即使不信神的人,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言“触犯”上帝或魔鬼撒旦,犯“亵渎神灵”(blasphemy)之过;说话时毫不顾忌,经常使用诅咒语或者满口damn, hell的人毕竟为数不多,有些人在极端气愤的情况下会用darn(“该死”或“真气死人”)这样的词语,而darn实际上是damn一词的委婉语(damn原本是“上帝罚……下地狱”这一诅咒语中的动词,牵涉到上帝,故避用之)。为了避免直呼其名地提到魔王,一般也都用委婉的词语,如God of this world, his sable majesty, old gentle-man in black, old Harry。

同西方相反,中华民族在宗教信仰上极富包容性。对于外来文化,包括宗教并不排除。当然,中国历史上也存在宗教思想与宗教势力的冲突,但不曾有过宗教战争。

无可否认,我国特别是汉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有其特殊性的,没有形成足以同政权分庭抗礼,以至压倒政权的教权。但这只是宗教在不同国家表现形式的不同,它不能说明汉民族宗教信仰的一向淡薄。

4. 结语

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把注意力深入书本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意义。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时有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从课堂着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批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即不单单是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有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Lado, R.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2]Sapir, 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 INC, 1921.

[3]萨莫瓦 (Larry A.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1.

[4]何自然, 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篇12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大学英语课本中没有太多显性的`英美文化知识,教师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本文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英美文化渗透策略优势,就如何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做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

作 者:陆宏 作者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35)分类号:H3关键词:英美文化 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

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改革 篇13

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改革

从历史和现实的`结果上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法教学,过分强调了,会给英语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若忽视了则会带来不可弥补的缺憾.本文通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语法教学的改革方法.

作 者:吴小芳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1)分类号:H31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法教学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4

跨文化交际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所进行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出国留学、旅行变得更加简单,大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背景紧密结合,以文化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从课程设置上看,除英语必修课外,大学中还开设了大量与文化相关的英语专业选修课。如美国历史与文化、英国小说选讲、欧美影视作品赏析等文化氛围浓厚的课程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跨文化交流的无处不在。换言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习外国文化,从文化根源上了解欧美国家的经济政治能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进而降低交际难度。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内容相脱离

相较于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必修课程,文化类英语选修课在课时和内容上都处于劣势地位。部分外语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将英语课堂变为了语法课堂,这类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英语教学内容相对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尚未摆脱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将学习重心放在了单词学习、语法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使英语学习成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非文化内容的学习。

(二)部分教师缺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文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思想内涵来实现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将交际能力应用到生活当中。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文化教学意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局限于书本内容,无法深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想和分析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思想理解的深入学习。过分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的同时也使英语学习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而教师英语跨文化交流意识的缺乏也会从思想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忽略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识,进而削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内容单一,文化内容陈旧

纵观大学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其中与外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部分并不多,且内容主要以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缺乏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来看,过于贴近日常生活的大学英语教材限制了学生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将学习内容局限在日常生活上,削弱了英语的使用性和文化性。此外,传统教材以词汇学习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行文写作能力,课本内容更新缓慢,大多沿用经典的英语课文,而忽视了新近文化内容与文化现象的收纳。这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是脱节的,缺乏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恰当的教学内容,使英语学习无法满足出国交流的各种需要,也使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当地的文化氛围,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上的困难。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源于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不同,即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为尽量缩短差异,使学生尽快适应日常英语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薛恒的英语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理解英语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内容,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使他们无法准确把握话语的隐含意义。而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学生站在英语文化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省略从汉语翻译为英语这一过程,真正做到用英语思维思考英语文化。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通过加强口语和写作练习来养成新的思维方式,逐步摆脱汉语思维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影响。

(二)促进师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养成

即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将英语从一门工具性的语言转变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媒介,充分发挥英语在文化思想交流中起到的作用。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使学生更好的处理不同场合中发生的不同事件,并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在新环境中的新身份,进而更快融入到外国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原有的文化意识,抱着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的新思想开展跨文化的沟通交流,从而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与文化思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一些英文原声电影、英语新闻,帮助他们了解外国的文化现状及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同时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生词、语法,进而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了解的同时进行。

(三)营造交际范围

应充分发挥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跨文化交流带来的乐趣,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语言能力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通过营造恰当的语言环境,学生能更加灵活的应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现状,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并坚持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摘要: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步幅的加快让我们了解到了更多外来文化,也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快捷。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外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出现大量的跨文化交流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贺琳.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途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15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文化哲学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生活信息化的迅速到来,外语和外语教学日益凸显了它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新信息的吸取与交流的速度和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未来改革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体论源头。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

“大学英语”一词,最先出自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用于非专业英语教材名称的“college English”,是指为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英语课,原称公共英语。1986年11月中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会更名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之后,公共英语也被相应地改称大学英语。后来,“大学英语”渐渐地被人们认为是与“专业英语”相对应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英语。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是个合成词,首先是大学,不是中、小学,决定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是大学生,而且是非外语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其次是英语,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不是其他语言科目,而是英语。因此,笔者把大学英语定义为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所学习的,以提升其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为根本目的课程。

二、从文化哲学视角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论演进的基本要求。社会主导文化由伦理文化与理性文化经由科技理性文化转向多元文化,引发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转变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重视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高等教育改革/教学的变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最终指向“解放兴趣”。教学文化研究由工具论的研究范式逐渐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范式。

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诉求。社会主导文化由科技理性文化开始向多元文化的转化,引发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转变对教育意义的认识,从文化视角来看待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重视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世界各国普遍开始了对高等教育的新一轮的改革,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在未来社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公民,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信、进取、坚强、诚实、合作、关心、乐观、批判、奉献、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教学文化研究范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与发展,牵引着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由对“技术兴趣”的追求逐渐转向“实践兴趣”,从而最终指向“解放兴趣”;教学文化研究也由工具论的研究范式逐渐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范式。大学英语教学是以人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然性为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扩大文化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而文化生成、发展的最本质要求就是交流,为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代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纯工具理性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转化。教学研究的文化取向这一观点越来越多地研究者所接纳。

三、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导文化形成了由单一的伦理文化与理性文化、经由科技理性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世界各国普遍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力图从文化的高度来对现存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并提升学生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必备的知识素养。同时,教学文化研究范式也由工具论逐渐走向本体论,更加倾向于将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实体进行研究。教学研究不再是为了寻找某些本质、规律并为这些本质、规律作出证明,而是要真正面对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教学论问题成为`了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新取向。本研究拟以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大学英语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尝试架构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研究。以前的教学目标仅强调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忽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目标。现在,在具体的教学目标方面,认知目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知识的同时获取;技能目标强调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摆脱母语的影响,转成用英语去进行英语思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情感目标则重于强调学生接受人文性精神的熏陶,使学生领悟英语文化,培养学生挖掘知识及其逻辑背后的人性,培养学生学习和感悟蕴含在文化和人性深处的人文精神。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提倡建构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深刻揭示和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和师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性。此外,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建构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总结下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