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选8篇)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1
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是许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式.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组织学生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教学效果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 者:魏尼亚 WEI Ni-ya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2(5)分类号:H319.3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公共英语教学 应用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2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点传授方面有容量大,时间经济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略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的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步的课堂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由Robert E.Slavin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提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米德的社会互动论,靳温的群体动力理论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主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维果茨基(Vygotsky)则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的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在和别人一起工作时,在有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他把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距离叫做近似发展区(Zone of Proxinal Development)。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助加速“近似发展区”内高低两个层次之间的螺旋上升,不断地把“近似程度”变成“实际能力”,使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突破实际发展水平,达到最充分发展的地步[2]。米德的社会互动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促进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群体动力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靳温认为,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马斯洛指出,人人都有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等。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些需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保证了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自诞生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合作学习不仅注重互动与交流,赋予学生自主权,又培养协作的人际关系。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及相关的教学实验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是针对于中小学课堂,对其在高等外语教育的实证研究则很有限。因此,作者想通过实验来探讨合作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性。
作者在南通大学开展了一项长达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实验。实验对象为07级纺织服装学院的两个合成班,纺071,072(人数61)和服071,072(人数60)。两班英语由作者一人执教,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当。
表1所示是两个班在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情况分析表。
随后作者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设计了对照实验,随机指定了服071,072为实验班,实验班实行合作学习而在对比班(纺071,072)则仍按照传统教学法授课。经前测,两个班级的综合测试无多大差异。实验于2008三月开始,为期16周。
在对实验班为期十六周的合作学习中,主要结合学生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进行分组学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课前小演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上课时用英语进行3-5分钟的演讲,并请其他同学对该演讲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锻炼了演讲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的听力。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小组活动形式。教师在遇到适合学生表演的文章时,可设计这样的活动。合作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翻阅相关资料,共同设计台词,然后合理分工,承担适合自己的角色。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文中的许多交际项目,如打电话,问路,看病,谈论天气等都可以用作角色扮演的素材。还有一些英文戏剧,小品,短剧更是很好的表现形式。
(3)小组讨论。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交流彼此的思想,尤其对于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小范围的发言可以成为他们获取胆量和信心的起点。因此,作者围绕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与课文有关的讨论话题。例如,可启发学生就一篇文章的结尾展开想象,进行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要适时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之中,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
(4)合作学习用于写作教学。英语作文写作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要花大量大时间逐篇批改,然后在课堂上讲评。这种方法常常是让学生沮丧教师疲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把合作学习引入作文教学。例如,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题意,再各自进行独立写作。然后小组成员轮流阅读组内每位同伴的作文,找出文章中的结构及语言错误,教师再进行修改。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听到不同的意见,可以以批评的眼光审阅自己的作品并逐渐在写作上树立信心。[3]
为检验实验效果,作者主要通过表2两种途径:调查问卷表以及两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两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显示:通过合作学习,实验班在及格率优秀率及平均分方面较之对比班要高出许多。且通过对卷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听力,写作,阅读得分率明显高于对比班。这表明,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之传统授课方式,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实验班而制定的,旨在找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及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持肯定态度。通过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在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且普遍认为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等。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摸索。但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合作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符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LS Vygotsky,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Americ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方法及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学情况大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通常是老师作为课堂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等教学模式。而“合作学习”正好相反,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充当导师和顾问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并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应用
1.什么是合作学习。首先,“合作学习”中的“合作”就表明教学不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将所有的学习者分为若干个小组,一般人数定为2人以上,6人以下,而且小组成员要具有异质性,即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水平、性别等不能完全相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目标或者任务,为了达到目标或者完成任务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等都必须共享。在小组中强调成员间交流与成员的共同参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第一次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概念,这一教学概念一经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廣泛传播,成为目前世界上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理论,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的特点。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伙伴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在这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最近发展区”,它指的是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经过与他人的协作后可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在合作学习中就存在着一个同等意义上的“最近发展区”,在异质的小组中,每个人都各有长短,通过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经过组员之间一系列的讨论,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高效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的同时表现出了更高等级的个人行为,对自身的认知发展也是有利的。
3.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占有较高比例的教学形式是大班教学。由此造成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而如果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以下笔者将提出在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在听说教学方面,要得到一定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交流和练习。而传统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多数学生旁观,少数学生参与,老师全程滔滔不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听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口语时也难免紧张焦虑,而合作学习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以听力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分配异质性小组,根据学生水平多元化地备课和设计问题,完成听力任务后小组讨论缩小信息差,向教师反馈小组内统一的听力难点,教师引导性讲解并在必要时复听等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为了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问题讨论,各成员就会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听音效果。
在阅读教学方面,也要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由于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而在阅读中,个人的知识背景常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重新获得对阅读的兴趣,而这兴趣通常会在传统课堂枯燥的单向教学中失去。具体的操作就是群策群力扫除障碍,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难再将剩下未能解决的疑难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并总结规律方法。
在写作教学方面,要改变“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完成上交——教师批改——下发后集中讲解”这一传统方法。因为这一方法不管是在题目布置、作文批改还是最后的讲解中,都始终围绕着教师进行,而作为受教育主题的学生却被忽略,却要被动接受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写作要点”。这种方法有两个很大的弊端,其一是得不到针对性讲解,写作水平提高缓慢,最终写作兴趣丧失,其二是长期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写作和思考势必造成思维僵化、写作模式单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教师布置题目要求——小组课堂讨论写作要点确定思路——完成后小组内批改——本人修改后由老师批改——下发后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检查总结”。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为新世纪最广泛传播和最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合作学习不再只扮演教学方法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从中得到的不只是知识水平的提升,还有合作精神的养成。合作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合作,它并非是否定个人的作用,而是强调个人相加达到的更好的效果。如果小组成员不能真正合作,那么小组的预期目标就难以达成。经过合作学习,学生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学生会明白有时候合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它的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互助、共同进步,它需要人们正确的看待自己,也正确地看待他人。
三、总结
合作学习中的互动观是整个理论中的核心,它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点也在于此。而且它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也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合作教学其实是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它既是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方式。它将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4
摘 要: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英语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的不是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而是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合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讲,合作学习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是比较有益的。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合作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起于美国,是以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取得的显著成绩,使得合作学习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从而使得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被不断研究和利用。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模式,是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采用的一种有责任的分工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考虑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实现整体效果的最优化。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主要以2―6名具有各自优势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的小组目标,从而促进小组成员学习水平的提升,提高整体成绩。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以确保合理分组。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适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成为广大教师在合作教学中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合理的分组,但是依然不能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主动交流、不主动承担集体责任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和学生的个性有关,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而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及时纠正。
2.缺乏明确的学习规则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英语合作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学习规则以支撑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分组规则、学习规则和竞争规则,将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一团糟的局面,学生乱哄哄一团,没有秩序和纪律,难以控制。但是,就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讲,很多教师的确缺乏明确的教学规则,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控制教学局面,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达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合理的分工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
从合作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到,合作学习分组的方式主要由2―6人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诚然,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讲,他们都有不同的优势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以互补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使小组显得更完善。优势互补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在分工的过程中应当告知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理念,让学生从小就有团队协作意识,有集体主义精神,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自己的英语基础,帮助基础稍差的学生,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合理的学习内容是保障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的学习内容,确保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有些内容适合游戏教学法,有些内容适合情境教学法,等等,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讲,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因为开放性和探索性的知识,可以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完全改变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小学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合作学习模式的创建者和引领者,真正的实施者则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规划好框架,而具体的内容则是由学生自己填补,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才得以真正体现。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应当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5
由 admin 于 星期日, 04/24/2005-08:00 提交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每组约2至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①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点已不下数十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杭州大学教育系‘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的有关研究、山东省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湖南师大教育系‘协同教学实验’研究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有关研究等”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通过实际研究来探索适合我国大容量班级的合作学习形式,对学生语言学习方式的转变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1.1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时间紧、新教材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而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一些组织形式往往无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教学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只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体系注重学生接受、记忆、模仿学习,忽视学生之间合作互动在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遏制,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受到束缚,使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1.2 阅读教学与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成败也基本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传统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是:教单词——解释课文——讲解语法——朗读课文——练习巩固。这一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其实,阅读的过程比阅读的结果更重要。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技巧的。在加上,阅读题材广泛、信息量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英语阅读教学课的探索越来越显得重要。合作学习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英语阅读课中可以尝试应用合作学习,使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领悟阅读的过程,掌握阅读技巧。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实际阅读课中进行了实践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2.1 合理分配小组
厦门教育学院学者郭砚冰在其著作中提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性质和人数,分别采用‘同桌合作式’(即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pair work);‘四人合作式’(即前后两排学生为一个合作小组,适合做group discussion);‘多人合作式’(即5~6人为一组,适合完成team work, interview或tasks)。小组的分配可以是固定的成员,也可以是按照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者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教师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人数及任务的难易,在组内采取‘一人负责两项’或‘两人负责一项’的方法”①。因此,划分学习小组时,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我还考虑到了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使每个组成员的基础力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冷热不均现象。每个小组选有一个核心人物,即组长。对于组长的人选一般由成绩较好的,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另外,选择一位字迹较端正且负责的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的信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担负起每人该承担的责任。还要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样安排后的效果确实不错,学生们觉得人人有事可做,还很感兴趣,每个人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作用。2.2 具体合作形式的运用 2.2.1 双人合作(pair work)
当阅读的篇幅较短,内容较容易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在快速阅读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的活动。即学生一人问一人答,两人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检验。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例如:让学生相互提问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两人还互问文中的一些细节,如,when, where, who, what happened?等等。最后由一名同学向全班做出汇报,这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2.2.2 多人合作(group work)
笔者认为这种小组合作形式适合于阅读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文章。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还可以与其他教学策略配合使用。比如,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课堂里,事先准备好任务设计,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任务。学生必须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并保证该学习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个组员各自完成相对等量的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不直接参与小组的合作活动,仅作启发性的提问,满足学生的需要。
下面以教授阅读“The Olympic Games”(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Book1A Unit7)一课为例,进行具体实施: 导读(Pre-reading)
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背景知识,为正式阅读做准备。首先笔者采用多媒体设计,为同学们展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片(采用北京2008年的会徽),还配上了节奏感较强的体育类音乐,从而引出要阅读文章的题目。接着设计几个与文章内容、背景知识相关的问题,笔者注意了问题的吸引力。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学生分别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List the types of sports events for both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②List the countries that held the Olympic Games.③List some of the Chinese athletes who have won the gold medal in Olympics.④Do you know when and wh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Try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it.⑤Why do s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⑥When did China first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When did China first apply for the sponsorship of Olympics? What was the result? 笔者将以上内容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给每个组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各组分别有一名同学负责组织提问,一名同学负责记录下组员的发言,最后将结果汇总。笔者监督每组的讨论情况,到各组倾听同学们的回答,保证讨论紧紧围绕主题进行,避免有些组员用汉语交流,有的直接把别人获得的资料抄下来。还鼓励他们练习英语口语,并针对一些不懂不会的问题进行解答。十分钟过后,我开始提问,分别从各个小组中找出代表回答。之后核对答案,并做出积极评价。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笔者发现,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并产生了阅读兴趣。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的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在进行速读时,学生不需要详尽地理解所读材料,只是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信息,学生可以跳过细节,跳过不重要的思想和例子。所以我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做判断正误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笔者发现速读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首先让各组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归纳主要大意。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各个段落组成的,而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主题句,抓住了每段的含义,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大意。笔者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后,在进行组内分工。组内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不同,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阅读较长较难的段落,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阅读较短,词汇量较少的段落。大约五分钟后,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将各自所读的段落大意,所读到的信息用英语传达给其他组员,其中仍然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并最后总结。接着,再提问: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每组派代表作出回答,一组回答时,其他组可有不同意见并做出纠正,我给予评判。
为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笔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判断对错: True or False Questions
_ Both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_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 BC._ 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s Games._ The 24th summer Olympics were held in Barcelona in Spain._ In Barcelona the Chinese team won 16 medals._ Horse-riding is one of the unusual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给各组几分钟时间讨论,最后给出结果。细读(Intensive reading)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首先放录音,叫全体学生边听边看课文。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朗读。小组学生轮流阅读句子、段落,当一个学生阅读时,其他学生要记录他(她)发音或语调的错误。然后笔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问题的内容按文章的顺序由简至繁,由浅入深,还包括对文章大意、关键句的理解。之后进行课文讲解,让学生理解生词词义和结构表达的意义,这部分的指导主要是语言点的讲解和句子表达的语法意义。笔者对语言点进行对比、区别和举例,对句子的结构进行了语法分析和判断。在讲授完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所学的句法,词汇造句。比如: 用“Take part in”这一短语造句,“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take part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句子有哪些错误,并给予修改。我还组织了小组竞赛活动,小组之间进行抢答,看哪组造的句子又快又准确,在激烈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笔者安排在小组间进行猜词比赛。比如我给出一个生词的英语解释“large building containing a sports field and seats for audience”,让学生在课文中根据上下文含义寻找,看哪组猜出是“stadium”,紧接着说另外一个词“a kind of situation that you are in now.”,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得出 “competition”。小组复述与讨论(Retelling & Discussion)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是使用英语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让他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思考,再消化。通过讨论,弄清楚学生对文章了解的程度,考验学生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信息的能力。高中阅读材料中,有些文章通常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所以笔者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线的数字词开展讨论并造句。下面是这节课出现的关键数字: years____ 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776BC_____ The old Olympic Games from which the modern games came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BC in Greece.393AD _____After 393AD the Olympic Games stopped.1896______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 happened in 1896.311_____ In the 1896 games there are 311 competitors from just 13 countries.8,000_____ In 1992 over 8,000 competitors from more than 150 countries went to Barcelona for the 25th Summer Olympics.250____ There are over 250 different sports in the games.1984____ In the 1984 Olympic games, Carl Lewis won four gold medals.16____In Barcelona the Chinese team got 16 gold medals, of which 12 were won by women.先让学生根据以上数字回想课文中对应的句子,学生在组内互相提示,检验。接下来,小组成员尝试将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在组内进行复述课文,每个复述的同学以此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其他组员对其发言可以进行补充。最后笔者从每组中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做口头汇报,由于是向全班学生公开汇报,所以学生自然力求表达准确,每位成员都为这次发言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我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和补充。在本节阅读课结束前,笔者还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Discussion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方面)of the Olympic Games and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笔者发现,通过讨论,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在谈话中,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构思、畅所欲言,不仅使思想更开阔,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3 结论
在阅读课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笔者发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等许多优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降低阅读的难度 由于英语阅读课知识点多,容量大,有些任务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或通过某个学生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每一位学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别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找出每段的topic sentence时,可以每人负责一段,最后再汇总,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还可以依阅读难易度划分,即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这样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也提高了阅读课的学习效率。3.2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由于阅读篇幅的增加,词汇量的增大,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并感到烦躁,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相互启发、诱导、监督,把每个同学已有的知识系统激活起来。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答案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当自己的意见得到同伴的肯定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英语阅读学习也更有信心。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补充,形成多向信息交流,创造灵感进一步被激发,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文章也就在学生的想象中赋予了新的意义。3.3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参与的广泛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提出后,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举手回答,而大多数同学则变成了旁观者,他们习惯于听别人说,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性格也显得孤僻、不合群。这类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上的后进生,由于基础薄弱,他们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了掩饰自卑感,他们干脆置身事外,久而久之,变得厌学。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有能力说,但只是不善于争取机会,他们好自己琢磨,喜欢独处,有些还是学习尖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变得均等了,好坏学生的差距缩小了,真正的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4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发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交流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笔者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如下问题:
4.1 小组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有时秩序嘈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在课堂上应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时,经常是满教室一片嗡嗡声,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同学不参与或者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许多学生只顾自己独立思考,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4.2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会收效甚微。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由于时机不当,有时笔者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所以,虽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4.3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当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答案多样化,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而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采取合作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有些活动是每人都要经历时,如收集信息,或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笔者还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兴趣的话题、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时合作学习的优势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4.4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赞扬,以及其他同学的欣赏是每位同学共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合理地评价他们的成绩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错误地评价或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在一些 “role play” 和“pair work”中,笔者常常对学生们的表现予以肯定,表扬他们的优点,鼓励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的发展。5 总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将成为英语教师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上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和语言知识的全面性、交际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定的语言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也因阅读教材的不同、学生素质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英语文章,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何种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法,还有待于未来教师的长期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9期,第12页。2.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田锐,“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第6期,第47页至第49页。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源质量的不确定性让学生总体素质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中职教育及中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分组合作学习的理念,阐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分组合作;中职英语;教学
当前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自然也就成为各中职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般都低于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课水平都相对较低,这样如何解决英语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就成为中职学校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将对分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就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一、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都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才来报考中职学校,所以这些学生都将学习的重点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自然也就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本身在初中时期的英语基础就相对薄弱,再加上在中职学校中觉得文化课可有可无的思想在作怪,自然会对文化可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认为中职开设文化课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认为中职学生就应该学好专业技术,想通过中职学校考大学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是从科学和知识的本质上看,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是有着密切练习的。例如电工电子专业需要数学知识做基础。计算机专业需要英语做基础。语文应用知识更是在日常工作中必然要用到的知识。而且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2、由于中职的学生在初中时期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对学好文化课没有信息,学习英语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要学好英语,但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同样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息。面对就业方向面向国际化,很多学生也知道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也希望能轻松地学会英语。但是由于初中时期的英语基础差,学习成绩总是不甚理想,导致最后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教学,只能做一些无关英语学习的事情。甚至用睡觉和看课外书来打发时间。
3、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由于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学生人数激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再加上后期投入不足,让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愈显捉襟见肘。很多中职学校没有现代化的语言设备,甚至没有语音教室。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没有英语磁带和录音机,以至于无法完成英语听力教学的基础模块。这些原因都导致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之间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素质。
二、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一下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虽然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会让学生感到自卑,他们的开口能力会很快提高,口语水平也自然会有很大提高。
第二,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灌输,而分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第三,分组学习的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由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再也不是被动地听讲和笔记。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第四,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首先在合作的模式下,学生必须要顾及到整个团体的利益,但是在团体利益的框架内还必须寻求自我的提高和发展。需要追求自我利益。这样就让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都得到提高。例如,一个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必须使自己与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但是又必须时刻想着自己的能力超越他人,这样就提高了处理竞争关系的能力。
三、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1、合理的师生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
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由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调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来说,评价首先是由教师进行评价,教师要从小组的学习内容,学习表现以及小组内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另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让同一小组内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评价优胜的小组要有适当的奖励机制,而对评价较差的小组要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要从正面出发,不能打击学生,不能抑制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心境是分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要求
中职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打败自己。学生的自卑和学习恐惧心理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自信和乐观的心境,才能然学生更加轻松地投入学习,更加大胆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为一些基础相对较差,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一旦他们有进步,就要进行鼓励和表扬。此外,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让他们的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得到提升。
3、单元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合作学习,也应该有相匹配的的单元教学。这样能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运用,使得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学生分析和解析知识的能力。所以,合作学习应该加入演讲、讨论、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进行英语教学,必须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性格、性别以及其他综合能力进行分配,小组内必须有差异,但是总体水平不能相差太大,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加顺畅,提高学习效率。
结论: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7
首先,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那么, 基于中国大学公外英语大班授课的现状又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式学习呢?为了验证合作学习会在诸多方面优越于传统教学模式, 我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选取了两个人数、水平、学习氛围等相当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试验。结果如下:
其实施过程如下:
1 合理分组
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分组的方法采取了不同方式:a.自愿结组——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进行合作。以调动组内各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其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b.不同水平混合编组———将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的差异, 混合编组, 由学业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同伴互助, 以达到互相促进提高的目的。c.同等水平编组———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作。即: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合作方式。d.就近分组———将班级同桌两个人组成对子;前桌两人与后桌两人结成四人组。刚开始小组活动时, 可先由教师指派学业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形成默契之后, 自行决定角色, 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2 合理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2.1 合作时机
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理分配各部分学习时间,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教师可以在学习的难点、疑点等处组织合作学习, 帮组学生形成合作的积极心理态势。由于学生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性, 对于学习中的难点, 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在难点处开展小组合作, 能集思广益, 较快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互动, 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2.2 任务性质
合作任务要兼具必要性、趣味性、挑战性, 调动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据此, 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的和要求, 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是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 深入研究课文, 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 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 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应避免小组操作性不强的、给题范围过窄或过大的任务, 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 以小组论、代表汇报、评析, 修正错误、提出正确见解的基本步骤进行合作学习, 将合作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机的结合, 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另外, 将课堂作为实践交流的平台, 以所学的内容为切合点, 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根据对角色的把握, 通过夸张的语音语调, 惟妙惟肖的模仿, 再现课文情景, 它不仅增添了活动的乐趣,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依赖, 荣辱与共, 学生也在活动中根据学习需要的推动自主的学习, 积极地与他人合作, 为荣誉而竞争。
3 建立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英语精读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 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 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依赖集体目标的实现。当然, 在小组评价时, 也要对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 激发组内的竞争, 调动每位成员的参与的积极性, 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a.小组之间采用竞赛的形式,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组内的凝聚力。b.以纪律性、参与度、成果和创造性等指标建立小组讨论评价表, 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组内相互打分, 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参与讨论。c.对讨论的总体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表达的流畅性, 又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行为, 让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与人交往的水平, 发挥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交往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调研, 通过期末考试这一标准化测试手段再一次证明了合作式学习这一模式也可以在大学英语精读授课中发挥其优势。当然, 现在的中国大学的英语大班授课的现状对于合作式教学也提出了挑战与机遇, 完全一刀切式的从始至终的一种合作式教学有时也会使学生感到厌倦, 所以还应该探究其他灵活方式的合作式学习。另外, 一些高校已经决定把大学英语四级与学位进行了脱钩, 这更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把教学目的、效果、社会需求等因素考虑在内以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合作式学习。
摘要:从一位工作在大学英语教学第一战线的教师的视角出发, 分析并提供了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式学习的原因和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班教学,英语精读
参考文献
[1]郝志平, 董小莉.英语精读课堂合作学习质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2]刘吉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一) [J].人民教育, 2004, 1.
[3]Jacobs, G.M.&Power M.A.杨宁, 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4]蔡慧萍等.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靳玉乐.合作学习[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6]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 军事院校 大学英语 益处 问题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使一系列积极的认知,情感与社会效果的产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讨论,分享学习以及自我管理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合作学习曾被应用到医学,经济学,化学,电脑操作等教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开始于上世界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取得了显著进步,进入本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使得这一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得到了丰富与发展。然而,从文献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军事院校的相关研究鲜有人涉及。基于此现状,本文以军校二年级学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英语合作学习。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军校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实验共持续五个月。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军校本科二年级两个教学班级共96名学员,由于军校条件所限,对象都为男生。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员年龄在18到20岁之间,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他们学习英语至少已经满七年。
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测试,访谈以及课内外观察等多种研究工具采集数据,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确保了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能力测试以及英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着重对实验班实验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对部分学员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访谈。问卷调查结合军校实际,采用里克特式五级量表,运用EXCEL软件进行定性分析。英语能力测试成绩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在数据分析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均值检验等统计方法。
二、研究过程
1.实验前测。为了确保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学习水平相当,以便最大限度体现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实验开始前一周,研究人员对两个班级的学员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效度,研究人员采用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考试时间安排在周六上午9点到11点20,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间一致,实验班与对照班同时进行,保证了测试的信度。
从表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平均分与标准差几乎没有区别,英语水平无明显差异,符合实验要求。
为了对实验班进行更细致的跟踪研究,实验前测还对实验班发放有关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实验前的英语学习动机,对合作学习,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方式的态度。从前测问卷中可以看出,学员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是通过期末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工具型动机或考试型学习动机,对合作学习方法缺乏兴趣,大部分学员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不够灵活,缺乏互动性。对实验班部分学生的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2.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为期五个月,实验过程包括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以及总结评估三个环节。
(1)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并不是简单随意的划分。实验班共48人,拟分为12个小组,每组4人。研究人员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参考前测考试成绩,学员在前两学期的表现进行分组,每组一名优等生,一名差生,两名中等生。
(2)合作学习活动。研究人员所在的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每个学期需要完成7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即研究人员根据每个单元文章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基本流程为教师将重点和难点讲授之后,安排学员进行合作学习,主要内容包括文章背景分析,结构分析,重要语法点和词汇分析以及针对相关内容的讨论,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打分。除了每堂课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之外,每单元还会有小测,小组成员独立完成测试,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为该组的最终成绩。
为了使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研究人员在实验班开展了话剧表演,英语手抄报制作,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故事等活动,充分利用自习课时间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让学员在快乐的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体验集体智慧的成就感。
(3)合作学习评价。研究人员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既要根据小组最终得分,又要结合每位同学的平时表现,对学员的平时成绩进行综合打分。这样既避免了因小组活动影响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又抵制了某些同学想要“吃大锅饭”的消极想法。
三、研究结果与评价
学期结束时,再次对两个班学员进行英语水平测试,与实验前测考试安排和流程相同。
从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后平均分与标准差有明显区别,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且标准差小于对照班,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后测还对实验班再次发放有关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实验后的英语学习动机,对合作学习,课堂活动以及教学方式的态度。从后测问卷中可以看出,学员英语学习动机变化不大,工具型动机依然占主导,但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大部分学员认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灵活生动,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性增强,英语学习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结语
本研究立足于英语水平测试与调查问卷基础之上,对合作学习能否提高学员学习成绩进行了取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有效的合作学习,如异质分组,学习测验,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手抄报制作,课本与军校实际相结合等合作学习活动能够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9.
[2]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2nd edition)[M].Boston:Allyn & Bacon,1995:7.
[3]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In J.Banks&C.M.Banks(Eds.),[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1995(8):628.
[4]Ghaith,G.M.& Yaghi,H.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Rules and Mechanic Syste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5):223.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推荐阅读: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16
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9-08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2-09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06-11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3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06-19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