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2024-10-29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精选8篇)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方法2008年通过优化输液环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输液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增强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氛围等, 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结果缩短了患者就诊输液的时间, 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原先的0.1%降至0.0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95.0%, 知晓率为87.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下列质量管理, 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 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途径, 是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年来对门诊输液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合理改造, 实施了规范化的护理质量控制,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甲医院, 年门诊量约30万人, 门诊输液室接受每年接受15万例左右患者进行输液治疗, 平均每天输液患者400余例, 年龄由几天到90多岁不等。

1.2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1.2.1 优化输液环境

对输液室进行合理改造, 使输液室环境清洁, 布局合理, 整体设施齐全;设置数量充足的舒适靠背座椅及输液床, 配置传呼系统、空调、大屏幕彩电、通风设备等;每天进行输液室内外的清洁消毒工作, 用湿拖把清洁地面, 用湿布擦拭桌面、椅子, 开窗通风。增加便民措施, 主动提供优质服务, 对每位输液者主动提供茶水及杯子, 冬季提供热水袋暖手, 以增加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及肢体的舒适感。

1.2.2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和端庄的仪表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此, 我院请来专职教授讲授护理礼仪服务, 从待人接物、坐、立、行、走、语言艺术等方面来塑造护士的职业形象。统一服装、鞋帽及发饰, 每位职工都要佩带服务胸牌, 同时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1.2.3 规范输液流程

配药室前设有接药处由专门护士负责接药、在患者或家属面前核对注射单与所发药物的总量并做好登记工作, 防止纠纷发生, 发现病历和注射单不符立即由护士找主管医师修正;输液室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 运用规范语言及行为, 有秩序安排患者到椅上或床上等候, 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 安排急、重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优先输液, 并帮助他们取舒适的卧位。

1.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输液室各项治疗工作随机性大, 独立性强, 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精神, 自觉把好各项治疗质量关。我们规定护士认真核对病历、医嘱、药物总量及质量, 发现问题主动及时处理, 不推诿、不拖延、不把问题遗留到下一环节, 并做好药物登记保管工作, 以备核查。认真填写输液卡, 严格执行现配现用及查对制度, 每一环节签名负责。

1.2.5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

针对科室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进行培训, 做到月有考试考核, 周有提问。重点培训有一定资历、技术较好的护士为科室骨干并担任高难度穿刺工作, 排班上尽量做到合理搭配。工作中正确选择和保护血管, 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成功;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 新生儿、长期输液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操作。如果是带教需要, 实习生操作之前, 带教老师应向患者解释医疗工作带教的特殊性, 取得患者同意后让实习生操作, 同时老师要严格指导。还应熟悉药物的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输液, 控制液体滴入速度,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预见各种情况的发生。

1.2.6 落实输液巡视制度

实行了挂输液巡视卡制度, 规定无特殊情况至少30 min巡视并做好记录, 巡视卡内容包含患者一般情况及输液总量、顺序、开始时间、滴速及异常情况处理等, 要求巡视护士到患者身边仔细观察滴速、局部情况, 倾听患者的主诉, 并作详细记录, 随时处理输液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巡视护士在输液过程中, 根据患者不同,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在交谈中给予心理安抚, 并传递卫生习惯、药物应用、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信息。指导患者正确的输液体位, 介绍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方法, 特别是护士不能及时处理时的简单处理方法[1], 随时对患者答疑解惑, 让患者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专业的健康服务。

1.2.7 加强质量监督

护士长每日定时、不定时巡视督促护士工作, 深入到患者身边, 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根据工作量、患者情况, 随时做好护士的调配工作, 每月护理部对患者发放输液质量问卷, 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反馈, 护理部与科室共同制订改进措施;同时每月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评分, 发现隐患, 及时干预。

1.2.8 增强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氛围

因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普遍为年纪大、身体较差不能在临床科室担任夜班的同志, 而输液室工作特点使护理人员常感工作力不从心, 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尽量给与关爱和尊重,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分析、了解各人性格特点进行工作岗位调整、搭配, 采纳合理建议, 改进工作流程, 并对其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 做到按需排班, 根据治疗量的多少, 随时调整班次, 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协调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发生矛盾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使各班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另外, 也要搞好科室之间的关系, 如遇紧急情况可向兄弟科室申请帮助。

2结果

缩短了患者就诊输液的时间, 由原来的30~60 min缩短至现在的15~30 min, 避免了患者重复排队, 方便了患者。并且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原先的0.1%降至0.01%, 大大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使用医院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由调查人员直接发给患者及家属, 当场收回, 发放400份, 收回384份, 有效率96.0%, 结果满意率为97.5%, 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95.0%, 知晓率为87.5%。08年获全院护理质量评比二等奖。

3讨论

门诊输液室具有患者多、输液量大、用药种类多、病种杂的特点, 国内不少医院门诊输液室存在人满为患的现象[2], 而且普遍护士人力不足, 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服务质量;同时因静脉输液从生产配置到输入, 中间环节多, 程序复杂, 稍有疏忽即可造成感染,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 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 都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前提, 因此, 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 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通过优化输液环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输液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增强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氛围等等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 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 感受到舒适的照顾和关怀, 缓解了护患矛盾, 杜绝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连荣, 赵延英.静脉输液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 :66-67.

[2]黄霜霞, 陈燕群, 杨嘉丽.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的现状及展望.广西医学, 2005, 27 (2) :217-219.

[3]段素芳.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护理研究, 2005, 19 (10B) :2152-2153.

门诊注射室的管理 篇2

【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流程 管理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医院门诊中应有极为广泛。因受到人员流量大、药品种类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男1106例(52.4%),女1006例(47.6%);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4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第一,所有患者均需经门诊医生开具治疗处方,所用药品来自门诊药房。第二,患者具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三,患者没有精神疾病障碍及相关疾病。第四,护士在本门诊工作6个月以上。

1.3 方法

1.3.1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对新规定、新流程,药物使用等进行组织与学习,并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与记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同时将护理量化考核细则纳入新护士,护生等培养计划以及门诊管理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掌握丰富的全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每周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建立与门诊医生的沟通制度。

1.3.2 健康教育

①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是必要的。对患者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合理安排床位。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于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发现疫情及早报告。③人性化的管理病人,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观察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例如: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时,应劝其留随员,避免因药物副作用造成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安全。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文字形式和视频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千手观音的视频使大家了解错误使用损害听神经的药物的引起危害。以宣传画册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用药安全有所了解,避免盲目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3 输液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①接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时间安排注射体位及床位,认真核对就诊本、就诊卡、药品,如有差错及时联系医生和药房处更改。核对就诊本的日期、患者姓名、就诊内容、用药医嘱,注射卡完善注射卡上的内容信息,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核对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批号,质量,药品的使用顺序并编号。

②注射。再次核对患者注射信息,并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工作,根据治疗需要排列注射顺序。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加药核对,签上加药人的姓名、时间。输液前对处方进行核对,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确认。告知患者输液药物,调节滴速后告知患者不可以自己调节,以免影响用药。叮嘱其对存在的不适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多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早干预。③接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核对,两瓶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间隔。④拔针。拔针后告知患者或家属针眼的正确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3~5分钟)。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

2.结果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问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成就感等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点室工作具有无间断性、操作重复及护患纠纷多的特点,均可使护士心理压力大,出现工作疲惫感。因此,护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培养优良的心理状态。护士长要多关心护士,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与轮休,给予工作、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有护理人员34名, 均为女性;年龄20岁~40岁, 其中20岁~30岁27人, 30岁~40岁7人;护士19人, 护师10人, 主管护师5人;本科学历5人, 大专学历20人, 中专学历9人。输液高峰期间, 每天接诊病人达到1 700例次, 最少每天1 000例次。

2 护患沟通管理

2.1 建立护患沟通管理流程

2.1.1 输液穿刺护士的沟通流程 ①认真核对药物, 检查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 查对药物编号及姓名, 采用双向核对, 请患儿家长自述编号及患儿姓名, 仔细询问皮试情况, 确保准确无误后, 方可进行穿刺。②穿刺过程中,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剃毛刀, 进行头皮静脉穿刺需剃头发时, 要耐心解释, 征得家长的同意。充分暴露血管, 认真消毒穿刺部位, 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指导家长协助患儿摆好体位。③ 穿刺技术是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娴熟、敏捷、高超的穿刺技术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一针见血”的效果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穿刺不成功, 应诚恳地向家长、患儿道歉, 消除家长的不满情绪, 对家长由此产生的抱怨等给予理解。

2.1.2 输液巡回护士的沟通流程 ①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患儿的年龄, 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 告知患儿家长输液的注意事项, 及用药指导;②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 观察药液有无变色, 液体滴数, 穿刺部位有无外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儿有无皮疹、胸闷、憋气等过敏征象和药物不良反应, 熟练掌握其抢救流程;④对于家长的任何疑问均需立即解决。

2.2 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认识与培养,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首先, 由高年资护士对刚入科护士进行集中培训, 传授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方法, 应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说明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隐患及纠纷, 从而, 使全科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有深刻的认识。同时, 加强对专业知识及心理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沟通更贴近病人的病情及其心理, 做到有问必答, 有问能答, 变被动为主动, 增强主动沟通意识。

2.3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一名专业的儿科护士要灵活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信赖及安全感。

2.3.1 与1岁以内患儿的沟通 对此年龄阶段的患儿应多给予抚摸,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 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 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可以使患儿得到平和安静的感觉, 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2.3.2 与1岁以上患儿沟通 护士应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 避免与患儿目光突然接触, 使其产生恐惧感。面对哭吵的患儿, 护士要有耐心, 应面带微笑, 表情亲切, 使用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鼓励其配合治疗[1]。

2.3.3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患儿家长是患儿全部利益的代表者, 从而决定了家长在患儿治疗护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患儿易对医院环境产生恐惧心理, 对医护人员产生反感, 而家长的陪同使儿童有了安全感, 是帮助儿童接受治疗、沟通护士与患儿关系的重要桥梁。①患儿家长的基本心理特征为迫切盼望患儿早治、早愈。针对家长的不安情绪, 与家长的谈话最好以询问普遍性问题开始, 以创造轻松的气氛, 使家长希望与护士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如“是不是”“有没有”的闭合性问题。当患儿病情复杂、久治不愈、病情危重、耽误学习时, 家长自然会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和焦虑, 产生要求护士护理技术精湛的心理, 突出表现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危重抢救、服务态度等方面。有家长对患儿的治疗不理解、不配合, 对护士的操作缺乏信任感, 还有少数家长, 甚至在患儿拒绝接受静脉穿刺及其他有痛感的治疗时, 缺乏耐心、对患儿大声吼叫、打骂。进行穿刺时, 患儿哭, 家长也跟着哭, 有时还拒绝治疗, 所有这些不仅影响患儿的情绪, 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和治疗, 容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护士应有所认识、了解并正确对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与家长进行沟通, 避免矛盾冲突, 争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②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衣帽整洁、举止端正、态度和蔼。在治疗护理中要有耐心, 如果对患儿流露出厌烦情绪, 对家长爱理不理, 则不会获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 容易导致家长的消极情绪, 埋下产生矛盾的潜在因素。门诊绝大多数患儿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接受治疗的, 护士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病情好转和家长对护士的信任程度。③作为护士首先要关爱孩子, 理解家长的心情, 学会冷静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 首先要做好患儿和家长的解释工作, 以争取其配合, 穿刺要仔细选好静脉,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失误, 当穿刺失败时, 不要急躁, 也不要受家长消极情绪影响, 更不要埋怨患儿的静脉条件不佳、家长不配合等, 否则更容易引起矛盾。此时应沉着、冷静地再穿刺, 如果穿刺再次失败应调换护士, 并向家长表示歉意[2]。总之,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既能提高穿刺技术, 又能稳定家长情绪。护士、患儿、家长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任何一方的倾斜, 都会影响其稳定性, 护士应该在这三角形构架中起积极主导作用。

3 实施效果

2007年1月—2007年6月输液总数为244 351例次, 护患纠纷531例次 (0.22%) , 病人满意度为90.5%;2008年1月—2007年6月输液总数为218 543例次, 护患纠纷301例次 (0.13%) , 病人满意度为98.2%。2007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 使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 护患纠纷发生比率明显降低, 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护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与护患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活动。沟通上的失误会造成隐性病源的流失, 导致社会效益的降低。当病人满意时, 会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顺应性, 增强对不适和恐惧的耐受力, 从而对治疗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 对医院的信任感, 对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

流程也称过程与程序, 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逻辑有序的活动, 护理流程属医疗服务流程的范畴, 它是将每项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3]。我门诊输液室将护理管理融入护患沟通中, 形成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这样做使护理沟通形成了一种程序, 改变了以往随机的方式, 使沟通变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过程。在这一流程中病人享受到的是护士温馨的服务, 不仅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而且是工作紧张而杂乱的输液室变得紧张而有序, 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本研究显示, 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后护患纠纷减少, 病人满意度提高。门诊输液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及其家长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 培养护理人员沟通及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解决服务差错,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病人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莉.学龄儿童因抽血所致晕厥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1 (19) :1052.

[2]左秀兰.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 2004 (12) :29.

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防范 篇4

1 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1.1 医嘱因素

医嘱是否确切是安全输液的基础。由于门诊输液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门诊治疗药物品种繁多等特点;且部分门诊医嘱不规范, 配伍禁忌不恰当, 都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2 护理人员因素

因为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 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就可能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有: (1) 人在护理岗位, 但主要精力未放在护理工作上, 工作马马虎虎, 责任心不强, 不按操作规程要求工作。如三查七对不严格, 巡视不到位, 未及时发现意外情况等, 导致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 (2) 专业理论知识浅薄、操作技能差,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和新分配护士, 说话不够严谨, 操作不够规范, 在突发事件中应对能力差;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地判断, 从而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3) 有的护士对药物性能、剂量、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以及补液速度等不了解;有的换算错误, 导致用药不准确。

1.3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工作, 护理工作的正确实施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有的患者不了解药物的性能及毒副作用, 私自调节补液速度, 导致病情变化或病情加重。

2 输液护理安全防范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

根据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事件的制度,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 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 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2 加强风险管理, 重视法制教育[2]

医疗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对护士,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和新分配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培训, 结合身边案例组织学习法律法规,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2.3 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

2.3.1 加强沟通, 消除安全隐患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 要多与医师沟通, 仔细核对医嘱, 发现疑点、难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

2.3.2 改进操作流程, 加强“三查七对”

建立从窗口接药、对药、配药、注射和巡视层层把关制度。药品查对采取了两名护士核对签名制;即接诊护士接到患者的注射单和药物时, 首先根据注射单核对全部药物, 再查对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 查对完毕签名交加药护士。加药护士根据注射单再次核对药物及配伍禁忌, 核对准确后加药, 加药完毕签名后交注射护士。患者查对采取“二对一唤三询问”制, 即注射护士核对注射证明和补液单, 唤患者座位号, 询问患者姓名, 待患者回答后核对, 在进针前后再询问一遍患者的名字。

2.3.3 加强健康教育及输液告知的宣教

健康教育要贯穿输液的整个过程。输液前护士要告诉患者输液的总量、预计所需的时间、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输液中是健康教育的重点, 巡回护士可利用换瓶、调节滴速及病情观察的时机, 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交代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指导有利疾病康复的饮食及康复锻炼方面的知识等。输液后耐心地向患者示范指导纵行按压针眼的目的、时间, 并嘱咐患者或家属切勿揉压, 以减少因按压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出血、肿胀。同时在输液室的墙上贴上醒目的标记, 告知输液后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请患者不要随意离开补液室, 不要随意调节滴速等, 使患者明白输液留观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2.3.4 加强巡视, 特殊用药设立特殊标记

特殊用药在输液瓶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设立标记, 如输注青霉素可用红色标记, 输注化疗药物可用橙色标记, 需缓慢滴注药物可用黄色标记等, 以利于巡回护士重点观察, 预防护理差错。患者输液期间, 护士应主动加强补液巡视, 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处理, 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取宝贵的时间。

2.4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为满足患者的需求, 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定期学习新药知识, 进行专题讲座及操作技术竞赛;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3 小结

护理安全重在预防, 增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 规范护理行为, 改变操作流程和方法, 加强专业培训等, 把护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绽梅.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杂志, 2006, 6 (6) :56-57.

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 篇5

1 对护士的教育

(1) 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能所在, 就会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同时, 不断加强和培养护士的社会责任感, 以便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 重视教育的第一印象。门诊输液室患者进入医院, 最迫切的需要是得到关心、理解和尊重。此时护士要热情地接待患者, 对输液患者选择适当的称呼, 如果能记住输液患者的姓名, 则更能让患者感觉到护士的关注, 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包括门诊输液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基础护理知识, 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健康教育的形式

2.1 语言教育

借助接诊护士对患者实施治疗操作的机会,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口头教育指导, 包括简单的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的宣传。边做边讲, 并随时解答患者的咨询, 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患疾病、用药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方法都有所了解, 能主动配合治疗。

2.2 示范性教育

示范性传授一些简单的操作技巧, 如:输液前后如何做好血管准备;输液中如何保护好血管;拔针后如何按压针眼等。

2.3 电化教育

输液室配置电视机, 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节目和宣传医院先进检查、治疗仪器、各类专家等录像资料, 或者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音乐, 以调节患者输液期间的枯燥环境, 使他们在精神放松后更易于记住健康教育的内容。

3 体会

门诊输液室患者流量大, 停留时间短, 病情复杂, 护理人员少, 患者要求药到病除的心理强烈, 症状没有缓解即认为药物无效, 当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 或者由于护士的健康指导不力, 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时, 往往产生抱怨、不信任的心理, 结果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既影响患者的康复, 又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 做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减少其心理负担, 使患者感到护士在认真地考虑他们的问题, 增加患者对护士的敬佩和信任, 从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门诊输液日平均70人次,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患者。共有护士8名,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4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5名。我科从2012年7月开始推行优质护理。

1.2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8月门诊输液患者400例,男173例,女227例,年龄10个月至96岁,平均32.8岁。所有病例均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输液天数1~8d,平均3.7d。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将7月200例(常规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8月200例(健康教育路径)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健康教育方法

(1)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发放《疾病注意事项》小册子,嘱其阅读,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随机健康教育。(2)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通过结合临床、并与其主管医生共同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格来进行。按时段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以表格的方式列出3个时间段,以时间为横轴,评估内容、健康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宣教护士为纵轴,制度了《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1.4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病房环境设施、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活动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检查指导、心理指导等10个方面问题,每项内容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完全不知3个等级,分别以6、3、1分计算,总分100分,在患者好转或痊愈停止治疗前发放,交与患者或家属填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数意义。

2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后主要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而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快速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我们的观察表明,通过健康教育路径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健康行为、康复等知识,促进患者康复。

3.2 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内容以时间框架为指南,有预见性,使其制度化、具体化、全面化。通过全程无缝隙、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渴望医学知识的心理。有问能答、有问必答、详细讲解示范方法大大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互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3 提高了护士自身素质,增加了护患沟通时间。健康教育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护士从开始健康教育时照本宣读→半脱稿讲解→目前每个护士都能倒背如流,熟练地为患者讲解,这与护士努力学习知识和沟通技巧等是分不开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将其评估、教育、方式按计划列出,并责任到人,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研究,分别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护士与患者交流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的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能够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士自身素质发展和有效交流。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路径,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欧利芳,黄飞鸿,匡秋娇.康教育路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6):38-39.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篇7

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及有评价地进行教育的活动[1]。如今随着医学模式的改进与转变, 健康教育作为医院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为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贯穿于患者输液的全过程中, 使静脉输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 而是一组连贯的程序和措施[2]。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随机选择152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 以探讨门诊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随机选择的152例门诊输液患者中, 男性81例, 女性71例;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32岁, 平均15.4岁。输液人群多为婴幼儿和妇女。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然后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

1.2.1 健康教育具体形式

(1) 语言口头性教育:通过语言对于患者讲解相关知识, 加强健康教育。 (2) 示范性教育:通过对简单的操作技巧进行示范, 使患者能更有效地配合输液工作。 (3) 文字教育: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印制健康教育宣传页。通过板报, 宣传页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2.2. 1 输液前

(1) 热情接待, 主动给予健康教育妇幼患者进入输液室后, 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 耐心讲解静脉输液过程中需注意了解的问题, 认真解答患者或其家长提出的问题, 使患者熟悉了解输液室的环境制度和相应输液知识。叮嘱其不能空腹进行输液, 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口头教育内容。 (2) 对患者讲解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缓解患者恐惧心理。临床调查表明, 大多数的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害怕穿刺产生疼痛, 多希望患者无痛地1次穿刺成功。为缓解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促使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 护理人员应在每一位患者穿刺前对其进行穿刺准备工作的讲说, 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 告知患者应如何进行有效配合, 若对婴幼儿进行输液, 应指导婴幼儿家长安抚孩子, 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同时, 护理人员应用自己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专业宣传知识, 缓解病人恐惧害怕的心理, 为健康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始。 (3) 对患者进行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讲解。一般来说, 大部分患者仅知道自己所患何种疾病, 却不知道用何种药物治疗, 在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这就容易引起药物的副作用。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对患者或其家长进行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如询问患者是否饮酒, 告知其在输注头孢类消炎药时应忌酒以免发生双硫伦反应。 (4) 输液总量、时间、滴注速度的说明。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和家长静脉输液的输液量、输液时间及滴注速度, 并且滴注速度不能随意自主调节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这样就能使患者做到心理有数, 利于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与工作。

1.2.2. 2 输液中

输液中是对于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间。多数病人和婴幼儿家长应对自己或孩子所获疾病的治疗目的、方法及预防知识需要了解, 此时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及时有效做好健康教育, 发放健康常识、健康知识宣传卡等供患者阅读, 增加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态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促使患者或者孩子家长理解意思。护理人员还可在门诊输液室以播放健康教育相关视频的方式宣传健康知识, 同时为了调节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护理人员也可播放音乐、电影等轻松节目放松患者精神, 促进患者记住健康教育内容。护理人员在患者输液过程中要叮嘱患者在输液时输液一侧手臂尽量保持不动或少动, 若输液对象为婴幼儿时, 告知孩子家长要防止孩子身体手臂的乱动, 当孩子起身或去卫生间时, 家长要注意使注射侧手臂应下垂以免输液压力过低出现回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当患者出现液体渗漏, 要叮嘱患者及家长不要惊慌, 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给予相应处理。

1.2.2. 3 输液后

患者若拔针后的按压时间及方法不正确, 容易出现出血和皮下淤血。因此护理人员在拔针时应耐心向患者和家长示范如何纵行按压针眼, 告知按压时间以3-5min为宜, 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要按压15min以上方可, 禁止边压边揉以避免已凝血的血管针眼再次出血。⑵告知输液后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及孩子家长按压时间达3-5min后方可进卫生间, 并叮嘱其注射侧肢体不宜测血压或提重物。提醒患者回家后应注意休息, 饮食宜清淡, 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等。需要再次输液的患者还要叮嘱其准时来院输液, 以免耽误治疗。

2 结果

门诊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满意度92%, 医疗纠纷仅5起, 与健康教育前比较, 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 医疗纠纷也明显下降。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一般患者较多, 流动量较大, 患者和孩子家长若输液过程中不了解输液的有关知识, 不知道药物相关知识, 容易发生私自调速引起不良反应, 不正确按压针眼出血、按压时间不够淤血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埋怨和不信任, 易产生护患关系紧张, 出现医疗纠纷, 影响患者病情康复[3,4,5]。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护理人员应在输液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加强健康知识教育[6]。

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 还能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同时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增加患者获得健康知识的机会, 了解输液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等, 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7]。另外, 健康教育的进行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有效沟通交流, 这一定程度上也密切了医护的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与矛盾。在门诊输液室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了医护感情, 加强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护理质量, 减少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春容, 程秀清.门诊输液室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9) :152-153.

[2]胡静.门诊输液室中的健康教育探讨[J].中外医疗, 2010, 29 (30) :136-136.

[3]冯少娟, 仇莉萍, 杨海燕, 等.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21) :107-108.

[4]田志卿.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4) :113-113.

[5]窦月珍.门诊输液室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5) :3070.

[6]王莉婷.社区门诊输液室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9) :351-351.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306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 男156例, 女150例;年龄9个月至13岁, 平均 (4.2±1.9) 岁。其中支气管炎120例 (39.2%) , 轻型肺炎41例 (13.4%) , 感染性腹泻95例 (31.0%) , 化脓性扁桃体炎32例 (10.5%) , 其他18例 (5.9%) 。根据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3例。两组患儿组间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儿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儿实施程序化管理, 具体如下:

1.2.1 合理划分输液区域

根据患儿年龄、病种、病情, 对输液室进行区域划分, 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非呼吸道疾病患儿分别划定2个大房间, 再根据患儿年龄, 分别划出婴幼儿区、学龄前儿童区、学龄儿童区, 单独辟出抢救室, 以备不时之需。由儿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处方对患儿进行合理安排, 减少交叉感染, 同时利于护士巡视和观察病情。

1.2.2 建立电脑叫号系统

使用电脑叫号系统, 根据患儿到达的先后顺序, 电子显示屏清楚显示现在治疗的患儿姓名和即将轮到的患儿, 公平合理, 有效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同时也缓解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使其能够专注于本职工作。

1.2.3 注重家属沟通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儿输液目的、疗程、药量进行全面评估, 并与患儿家属进行详细沟通, 缓解患儿家属紧张情绪。告知家属:患儿输液时不宜空腹, 以免造成低血糖;输液时绝对禁止外出, 以免发生输液意外;输液过程如出现大汗、眩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皮疹、瘙痒、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在让患儿家属提前掌握医学常识的同时, 将家属转变为患儿病情观察者, 提高了患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充分体现了对家属的尊重与重视,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4 患儿沟通

护士应在输液前对患儿年龄、性别特点、主动配合治疗意愿、机体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抚摸等方式以安抚患儿;对于情绪较平静的幼儿, 护士应以柔和语气给予鼓励和表扬;过于情绪化的患儿, 采用看儿童电视节目、听儿歌、玩具等适合本年龄段的娱乐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1.2.5 合理评估静脉

由两名护士对患儿欲穿刺静脉进行评估, 如静脉弹性、静脉瓣、静脉深度、固定难易度等, 避开关节静脉,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 注重对静脉的系统性利用, 对穿刺静脉进行排序:头皮静脉→手背→前臂→上臂。

1.2.6 合理选择穿刺工具

根据患儿的静脉条件选择输液工具, 如通过评估静脉内径, 选择适当穿刺针型号;评估疗程所需时间, 确定留置输液针种类等。

1.2.7 护士穿刺技术培养

穿刺过程由两名护士一同进行, 一般由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带教, 根据患儿血管条件, 尽可能多给低年资护士创造技术操作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决断力以及穿刺成功率。强调无菌操作, 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 确保待干时间, 保证消毒效果。

1.2.8 加强巡视

输液室护士应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患儿输液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等,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评价护士的心理状态:量表分为9个因子,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因子分值1~5分, 症状指数<1.5分表示被试者无症状;1.5分~表示被试者轻微症状;2.5分~表示中度症状;3.5分~表示症状较重;4.5~5分表示症状频度和强度均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 S l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数据对比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液时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输液依从性较好148例 (96.7%) , 对照组依从性较好101例 (66.0%) , 两组输液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 7.6 3, P<0.01) 。

2.2 两组输液情况比较 (表1)

表1显示,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输液渗漏、拔针后出血、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满意度分别为149例 (97.4%) 、138例 (90.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 9, P<0.01) ;观察组家属投诉1例 (0.6%) , 对照组家属投诉4例 (2.6%) , 两组家属投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 1, P>0.0 5) 。

2.4 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输液室护士心理状态比较 (表2)

程序化护理管理前后, 对小儿输液室的32名护士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结果显示, 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相比, 实施后小儿输液室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恐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8项均无明显差异。显示32名护士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 均保持在良好水平。

3 讨论

静脉输液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令其紧张、恐惧的过程, 大多数患儿静脉穿刺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哭闹等不配合的表现, 加上患儿血管本身较细或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血管变细, 大大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现在的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 是家属关心和疼爱的焦点, 这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 实施护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 提高护士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对患儿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减少患儿的输液并发症、提升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 避免护患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等有着积极意义。

有研究指出[3,4,5], 静脉输液程序化管理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文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拔针后出血、淤血的发生率, 患者家属满意度等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投诉率大体相似。

对患儿的输液进行程序化管理, 将输液流程以文字方式张贴出来, 便于随时对照检查, 保证输液各阶段护理程序的落实。强化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通过教授家属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方法、目的、持续时间等, 使家属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全程参与对患儿护理工作的管理, 协助护士进行护理, 保障患儿的输液安全。

程序化输液管理强调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小儿的意志力、自制力都较差, 行为和情绪易受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6]。通过设置专门输液室或布置病房, 营造温馨舒适整洁的输液环境, 准备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玩具, 使用卡通图案等布置输液室或病房, 用儿童喜欢的贴画或动画片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取得患儿的配合。我们强调对患儿的尊重, 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前, 与患儿用友好的语言交谈, 用亲切自然的目光平视患儿, 并适时触摸患儿, 以此拉近护士与患儿的距离, 进一步稳定其情绪, 为输液做好准备。积极发动家属加入患儿的护理, 帮助其掌握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法、输液并发症表现等, 调动家属主动性, 与护士共同完成患儿的护理工作。

输液室护士在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 保持积极向上、愉悦、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在儿童输液室工作中, 护士常需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 此时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 帮助患儿及家属解决问题。有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不能合理评价, 使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得到理解, 受到威胁或经历了不公正待遇, 又无法表达或适当宣泄, 往往感到自己地位低下, 工作缺乏人身安全保障, 导致对小儿输液室工作满意度下降。为了提升护士的工作热情, 首先要保障护士的良好执业环境, 我科室使用了电脑叫号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年资高和年资低的护士一起进行静脉穿刺, 降低了低年资护士的焦虑、紧张情绪, 护士遭受家属责难后, 可与同事进行沟通, 适当宣泄不满情绪。我院门诊部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小组座谈, 努力使护士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客观评价自己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位置, 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护士长通过多种手段对护士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给予肯定, 提升护士工作满意感和价值感, 同时对护士的实际困难给予关心和照顾, 使护士尽量保持乐观、平静、愉悦、健康向上的心境,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积极影响, 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 了解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 以愉悦、友善的态度在穿刺操作前鼓励患儿, 适时对其治疗的合作和进步给予表扬;对患儿家属给予换位思考, 对家属的某些过激行为与抱怨持“宽容”态度, 理解家属挑剔的心情;以坦诚、平和的态度和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患儿病情进行耐心解释、解答, 减少家属的担心、误解, 促使家长主动配合护士工作。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输液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液体渗漏及拔针后出血、淤血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了儿童输液室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成效。对输液室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 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 除恐怖因子外, 其他各因子未见明显变化, 各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 有待今后工作中继续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06例, 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 观察组静脉输液采取程序化管理, 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 输液室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拔针出血、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室护士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 除恐怖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室后, 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 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显著降低, 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程序化管理,静脉输液,儿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玉芬, 李彬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4) :785.

[2]葛智素.输液患儿的心理反应及适时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 20l0, 2l (2) :242.

[3]郭丽娟, 张鸿雁, 蔡衍玉.程序化输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 :81.

[4]范展.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l, 5 (3) :191.

[5]裴云霞, 韩秀玲, 程艳秋, 等.静脉输液程序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09, 11 (16) :236.

上一篇:营林方法论文下一篇:跨文化教育高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