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治疗

2024-10-05

门诊输液治疗(精选12篇)

门诊输液治疗 篇1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病人存在血管条件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别,尤其在应用高渗溶液时,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等类似情况,从而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1]。为减少老年病人外周静脉输液的损伤,减轻病痛,我们对80例老年病人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针对观察出的问题,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2009年(2~10)月门诊输液治疗的老年病人80例,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50~80)岁,均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病人48例,占60%;高血压、脑梗死病人32例,占40%,患病均在3年以上,输液时间在半个月以上。

2 观察与护理

2.1 对老年输液病人的护理评估

老年病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伴有神经血管病变,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老人有失用性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伴有下肢疼痛,感觉异常,严重供血不足,糖尿病病人伴有皮肤坏死现象。病人认知程度不同,常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悲观、情绪紧张、恐惧,有的存在意识与精神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和感染的危险。老年病人血管条件差,末梢循环差,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较高。

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认真做好输液前的宣教工作,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适当运用触摸技巧使老人放松,或用肢体语言促进沟通,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及时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使其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解除病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

2.3 认真观察和选择血管

认真观察血管条件,严格判定静脉炎和血管征象,根据应用的药物种类、时间,对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次数进行全面的计划、评估,再进行输液治疗,穿刺时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及有无硬结、肿胀。血管选择原则上由远到近,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下肢静脉不作为常规穿刺的血管,对糖尿病病人不采用下肢远端浅静脉穿刺,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3次。避免反复回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输入高渗药物时不采用直径≤3mm血管。

2.4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观察

输液前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有关输液的适应证,药理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监测指标的知识,了解药物用量的换算,剂量和对老年病人用药剂量的限制,严格掌握滴速,合理排序,对穿刺部位在穿刺前进行局部按摩,输液前30mim用热水袋热敷局部血管,或用50%硫酸镁或2%山莨菪碱湿热敷[2],以利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在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及时发现输液不畅或不通,沿静脉走向有无条索状改变或血管变粗,硬结现象,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按不同程度分为轻度刺激症、中度刺激症、重度刺激症。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做到重点巡视、严密观察,特别注意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因皮肤松弛、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不易发现,且有增加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严重。注意拔针后按压时间要足够,抬高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减轻因输液时间过长引起的不适。避免药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另外也防止慢性渗出。

2.5 护理评价

病人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家庭状况评估,采用护、患、家属共同参与的形式效果最佳。对可能有危险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多观察、多评价。记录要及时、准确、详实、系统。本组病人中发生轻度刺激症12例,占15%,中度刺激症4例,占5%,重度刺激症0例。未发生静脉炎和局部坏死,外周静脉损伤轻度刺激症者多为脑梗死病人,有中度刺激症者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对危重病人采用预防护理措施,能防止静脉炎和局部坏死的发生,同时能减轻局部疼痛、血管痉挛、损伤、水肿、渗出等症状。

3 小结

老年病人因患病时间长,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慢,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谢紊乱导致外周血管病变以至血管缺血,感觉、运动病变以至感觉障碍,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坏死、静脉炎、血栓形成。如反复静脉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末梢循环欠佳者,药液在局部血管内血药浓度相对较高或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的机会增多,当输入高渗溶液和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选择粗大一些的血管,可以减少一些对血管内膜的摩擦机会[3]。此外,老年病人血管受生理病理改变的内因影响及外周作用,血管越差,静脉炎发生率也越高。总之,对老年病人进行外周输液治疗时,应特别注意到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对机械性损伤和抗化学力下降,产生静脉损伤的并发症较多。因此,一定要严密观察全身状况,血管条件,心理特征,并根据病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血管保护。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

[2] 林虹,贺彩芳.两种硫酸镁湿敷方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 :814

[3] 张荔,李燕.治疗化学性药物外漏和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4) :409~410

门诊输液治疗 篇2

护 理 与 预 防

胡曼

【摘要】本院门诊通过2013年-2015年9例输液反应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临床表现和应急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静脉炎及皮炎4个方面的内容。认为通过严把药品质量关、规范操作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物过敏试验、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液体输入顺序及输液时间、加强健康宣教等措施可预防和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反应;应急护理及预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输液过程中常伴随发生输液反应,轻者引起发热、寒战、发疹、静脉炎等,重者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就本院3年来发生的9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应急护理措施及预防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2015年我院门诊输液20621例患者。9例 输液反应患者中男6例,女2例,儿童1例,其中45-70岁8例,8岁1例,所有输液反应患者均发生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寒,继之寒战,四肢发冷,寒战过后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42℃严重者伴有头晕、呕吐、脉速、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

2、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

2.1发热反应:临床上输液反应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一般而言,致热源量在0.06-1ug/L,即可产生发热反应。表现为发冷、寒战、面部四肢发凉、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多达4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晕、烦躁不安、谵妄,重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可致死亡。发生反应的早晚与致热源形成和患者个体耐受性而异。

2.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或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液,听诊肺部有湿啰音、心率快等。

2.3静脉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2.4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及拔针。患者感到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水泡声。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2.5液体外渗: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果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3应急护理措施

出现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拔针(输液反应是血 3.1管收缩,患者抖动,再穿刺较困难;发生反应是需立即给药)。此时应将输液瓶、输液器更换掉且妥善封存,有必要时送检。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2对寒战高热的患者的护理,吸氧,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可给予0.5-1mg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或山莨菪碱10mg肌注。也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

3.3对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高流量经20-30﹪酒精吸氧,以减低肺泡表面张力。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做好心理护理。

3.4对于静脉炎患者,如果炎症症状较轻,只是穿刺部位血管轻微发红,可调慢液体滴速,观察局部反应,如果静脉炎症状较重,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疼痛,应立即拔出液体,应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或理疗。合并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

3.5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也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呼吸困难者,给予氨茶碱静注等,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梗阻应紧急行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3.6空气栓塞发生较少,如果出现严重症状立即采取左侧头低足高卧位,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液体外渗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4输液反应常见原因

4.1热源: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源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出现热源的原因: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2)输入溶液或药品制剂不纯;3)消毒保存不良;4)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5)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规程所致;6)大量输液。

4.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患者输液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血浆 或者配伍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等易过敏药物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4.3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源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和热源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静脉炎,针头未进入血管引起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4.4发生输液反应与以上热源累加;微粒累加,配液环境污染,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输液气候与环境医务工作者操作过程中手卫生的忽视,患者疾病、年龄、个体差异等均有密切关系。

5输液反应的预防

5.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由于门诊输液室陪人多,人员流动频繁、空气污染严重,尤其夏季气温高,病原微生物易滋生,使门诊输液室细菌随人流加大而增加,所以输液反应是门诊最大的隐患。为防止发生输液反应,我们对门诊输液室每日进行固定时间紫外线消毒,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500mg/L擦拭4-6次,及时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垃圾及污物,随时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加强陪人管理,室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对输液室的卫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清除死角,时刻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的治疗场所。对于咳嗽、咳痰患者提供一次性口罩、手纸,避免交叉感染。

5.2操作环境的规范管理:配液间是进行操作前药物准备的处置室。为提高空气洁净度,加药前清洁台面、地面后用500mg/L84消毒药擦拭。空气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进入配液间的医护人员遵守职业规范,衣帽整齐、戴口罩。接药、出药口严格分开,保持整洁、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

5.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操作前后注意手卫生,注意瓶口消毒(用酒精纱布消毒安瓿,再用砂轮划痕。),查看无菌物品有无漏气、过期、破损,物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置原则处置。做到一人一针一止血带。患者多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防止交叉感染。对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合理选择血管。对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先用0.9﹪氯化钠或葡萄糖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再更换药物。5.4严格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和用药时间

5.5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门诊输液室患者多、流量大,相对嘈杂,三查七对很重要。输液时一定要做到而且最好反向查对。输液前认真查对液体质量、有效期及瓶子有无裂痕、渗漏,瓶签是否清晰可辨。为进一步保证门诊输液安全性,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包括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注意配制的先后顺序,药物尽量现配现用。有些特殊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输注时宜慢并且不宜与其它药物混用,必须中间用0.9﹪氯化钠冲管后才能输液入其它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5.6输液过程中的观察 :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注意输液局部有无外渗、红肿、皮疹,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悸等发生。输液结束及时更换续液或拔针。加强老人、小儿及体弱者的巡视,发生问题及时处理。正确执行医嘱,有疑问和医生沟通后再执行。

5.7加强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减轻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操作时动作轻柔,语言亲切,多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输液的目的及意义,让患者尽可能配合,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于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可选派年资高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使患者满意。5.8做好健康教育: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事先告知患者。输液前先讲明患者所输药物的名称、性质及用途,让患者有所了解,包括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说话时尽可能通俗易懂,注意语速,平和、亲切注意说话的科学性,避免不良暗示。有些药物不能空腹输入事先告知患者,过敏试验前问清患者有无过敏史,做好解释以免发生纠纷。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及时反馈,给予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6结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门诊输液不但方便了患者及家属,而且也适应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但是由于抢救条件有限,一旦发生反应会引起严重后果。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了解各种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熟悉输液反应的病因、诊断、抢救处理方法,加强护患沟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更细心、周到的护理,才能避免差错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门诊输液患者的输液安全,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白玉花、梁淑琴

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护理与预防,当代护士杂志2012.11 [2]骆颖红

门诊输液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也在时代的发展之中不断的完善。医院作为当今医药事业的行为主体,其相关的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门诊是医院向社会进行服务时的前台窗口,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门诊中做好输液的护理工作对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门诊中的护理工作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判断力和全面的知识,在突发状况出现时能够冷静的进行判断和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门诊护理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门诊 输液 护理 心得体会

1、遵守医院对门诊输液工作的管理规定

在门诊的输液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医院对于门诊输液工作的管理规定,在门诊输液的工作实际中一定要对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完好程度做出检验,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处方上的要求遵守药物配制禁忌。在静脉输液使如果使用的是清开灵、黄芪、氨溴等中药试剂,应该进行冲管处理。不同的药物其保存的环境要求不同,注意在强光下和高温下易失效药物的储存,如狂犬疫苗等试剂。对于在输液过程中引起血管扩张药物的注射时,应该采取缓慢静点的方式进行,进行严格的查对,保增门诊输液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门诊输液的时,不可避免的进行输液的加药,在进行加药时应该药瓶冲两遍,保证的药物能够充分的溶解。在加药的操作时,应该注意不要将没有溶解的药物和安瓿的胶塞带入输液瓶内。在进行输液前的皮试时,应该将皮试进行两边,当皮试结果为阴性时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2、在门诊输液工作时进行主动的服务

在病患进行治疗期间,舒适的心情能够显著的提高其病情痊愈的速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一定要将主动服务的意思铭记在心中,主动的和病患进行交流,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询问,对没有作为和床位的病人,应该积极主动的为病人寻找作为和床位。在病人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有些药物能够引起饥渴的生理反应,在询问主治医生兵征得同意后,主动的为病人准备一杯水。对病人在只来治疗期间的饮食禁忌事项主动的告知病人。在进行拨针以后主动的告知病人按压3~5min并且不能揉。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进行主动的服务,使患者享受到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

3、加强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心理护理

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中,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将患者的姓名和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在护理工作的进行中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工作的进行。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老年患者其在普遍存在一种恐惧的心理。在护理工作的进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和心理暗示,坚定患者相信自己能够痊愈的决心,消除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的心理影响。

对于静滴化疗的病人,由于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会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如引起肠胃的不适和全身的不适。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进行药物作用机理的讲解,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在病人的治疗中,可能会使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这类药物的使用能够引起静脉血管的胀痛,在输液前可以鼓励病人在进行适量的进食,在输液中进行热敷处理。

4、加强门诊输液工作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是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事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对不同的静脉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扎针方式。老年病患的皮肤松弛,其血管具有脆而坚硬的特性,在输液工作的实际中应该采取快速刺的方式,随后将针柄进行固定。幼儿的血管很细,血管的脉络很浅,在输液工作的进行时应该选取合适的进针角度,熟读相对的较慢,对做应该尽量的轻缓,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输液的扎针是应该时回血停止后,进行固定。肥胖患者的脂肪层非常的厚,在输液工作中难以找到血管,在为此类病人进行输液护理时应该对该病人要有耐心,凭着手感进行大角度进针。

5、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特征

進行输输液工作时,护理人员应该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做好了解,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清楚药物的作用目的。明确病人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时的特征,做好应急的处理的准备。在进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了无的注射时,应该将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事宜对患者进行告知,及时的和患者进行过沟通。防止因为沟通不当而引起的护患纠纷,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输液药物的特性制定合理科学的输液速度,一般的标准为成人每分钟滴入40~60滴,儿童每分钟滴入20~40滴。在输液进行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和进行输液的病人及其陪同人员做好沟通,防止其随意的调节输液的速度,在药物的滴入异常时应该及时的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在进行沟通时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要给病人不良的心理暗示。在进行皮试时,可以要求病人将身体是不舒服的部分说出来,不要说头晕和恶心,防止因为病人的心理状态而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出现。

6、加强病房病人巡视

在门诊输液工作的进行时,应该加强病人的巡房制度,这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兴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医务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病人的症状、体态、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做到实时的监控,从病人的具体情况得到需要的治疗的信息。在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时应该对输液病人的病情做到合适的了解,进行特殊用药和特殊检查规则的制定。在病人治疗工作的进行时其病情不是稳定的,病人病情的变化可能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工作的实际中,护理人员应该将病人的实际情况反馈给主治医生,进行治疗的方案的修正。

结语: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体制也在发生着改革,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对病人提供亲切、热情和贴心的服务时应该注意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进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护理工作的进行时应该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病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保障治疗的效果。通过想过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我相信我国的护理事业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于爱珍.基础护理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袁淑云.护士在病房巡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常见病临床医学研究[J].2000

门诊输液治疗 篇4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输液治疗前

接诊护士热情接待前来就诊患儿, 详细介绍环境、输液流程及注意事项。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语调、步态、手势、抚摸、眼神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患儿, 消除患儿恐惧、害怕心理, 使其产生安全感。

1.2 输液治疗时

亲切对待患儿, 仔细核对。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选择好穿刺部位, 高质量地完成穿刺并固定, 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滴速。如果穿刺失败, 应诚恳向家长、患儿道歉, 消除家长的不满情绪, 对家长由此产生的抱怨等给予理解。

1.3 输液滴注时

为患儿安排舒适体位, 调节适宜滴速, 详细介绍药物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哭闹的婴幼儿, 合理指导家长稳定患儿情绪, 电视播放动画片或讲解儿童动画卡通故事、儿童歌谣等, 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护士巡回时可向患儿、家属提供进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配合、饮食注意行事项等健康教育知识, 解答家长的疑问。如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体温降下来病就好了。所以就常常盲目用退热药。针对这种情况, 责任护士在进行治疗时, 主动与患儿家长交流, 将疾病与发热的关系及疗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给家长讲清楚, 并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孩子患病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表现:哪些是应该重点观察的, 哪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使家长增加了科学的防病治知识, 达到了提高儿童健康与保健的目的。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和排除输液过程出现的故障、不良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使家长产生安全感。

1.4 输液结束

拔针后静脉保护的宣教为了保护好静脉, 减少局部淤血, 提高下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减轻患儿的痛苦, 消除拔针时的恐惧感。护士应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儿的皮肤, 右手持针柄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 同时立即用左手拇指垫棉球纵向按压[1]。这样不但能减轻拔针时的疼痛, 还能保护血管, 减少局部淤血。拔针后指导家长正确的按压方法, 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并嘱患儿休息片刻, 便于观察反应。出现液体外渗时, 嘱家长可于渗出后24h内给予冷敷患处, 24h后热敷。诚恳听取患儿及家属意见, 以便改进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2 体会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 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 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 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 改变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对门诊患儿及家长健康宣教, 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在门诊输液的患儿及家长, 首先要抓住初诊口头宣教关, 一边针对不同疾病所需要的问题及家长认识上的盲区进行宣教, 使家长对患儿病情心中有数, 不仅使患儿及家长感到在医院不单纯是做完治疗就走, 还可以在这里得到许多自己想学而又无法学到的知识, 使家长主动与护理人员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以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并改变护士只会打针发药的观念, 促进科室护理人员钻研儿科相关的疾病及预防保健、营养知识, 使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得到充实, 提高了自信心,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服务质量, 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篇5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特点是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多。输液药品繁杂。而在就医过程中挂号,就诊,检查,交费,取药等来回往返,使患者心情烦躁。如果对输液患者的管理不到位,就会产生潜在的医疗风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医疗风险,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必须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

一、输液前护理

1.在输液室窗口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操作,保证输液患者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2.护士取药后按操作规程进行三查八对,正确配药。

3.在治疗室外设立过敏试验区。告知患者进行皮试时在此区等候,利于观察。皮试过程中如若有何不适及时告知护士以便于及时处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二、输液护理

1.输液前必须确认患者身份。反问式查对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输液室由于条件的限制。环境布局不合理,患者多,环境比较嘈杂。小儿患者哭闹不止也易引起误听和听不清楚的情况发生。

2.输液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做好健康教育。尤其是小儿患者更应注重与家长的配合,稳定小患儿的情绪,使静脉穿刺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患者有无不适。对输入特殊药物患者,如扩血管药脱水剂等,要增加巡视次数,确保安全。

三、加强巡回

1.每天安排人员巡视输液室,督促并协助做好输液室人员到岗情况、服装整洁、卫生环境,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2.巡视观察护士有无查对患者发票、配药时有无签字,给患者换瓶时有无签字。

3.对于皮试患者,巡视观察患者皮试完前10分钟反应。对于小孩、老人有皮试的,皮试、输液速度不要快。

4.对于单人输液患者,要巡视并帮忙处理吃饭、如厕等个人问题。

5.对于来院手术患者,查看输液单,核对患者所处位置,方便观察患者情况。

6.巡视观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语气,护士对于患者投诉、抢救时的应对方式,异常事务发生处理的方式。引导护士做好医患关系。

6.巡视人员每15~20分钟巡视患者输液过程中有无出现皮痒、肤红、输液速度过快、气色差、颤抖、输液瓶空瓶等情况。如出现上术情况,先关掉输液瓶,换上盐水瓶,并尽快报告护士长、医生。

四、小结

提高门诊小儿输液质量护理体会 篇6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输液患儿人数的增加和家长对护士一针见血的极高期望值,穿刺成功率和顺利完成输液就直接关系到患儿药物应用效果及护患关系,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使患儿顺利完成输液,提高输液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现将本人从事20多年的输液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护患沟通,取得家长患儿配合

门诊输液时,由于受小儿血管、环境、护士心理素质、家长配合程度等因素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输液的成功。所以在输液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患儿配合显得尤其重要。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沟通首先是对家长。有很多的家长是首次带孩子进行输液,不了解输液的有关情况,对护士选择的穿刺位置、穿刺后的固定等加于干预,直接影响到穿刺结果。如小婴儿头部血管丰富易穿刺和固定,我们多会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但很多家长会误解穿刺针会伤害到患儿大脑,不让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因此,我们在输液室墙上和等号卡上写上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宣教,并在穿刺前对家长解释,取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生性好动或输液时要大小便,容易造成輸液肿胀、回血堵塞针头等,因此,我们护士要勤巡视,细观察外,要教会家长如何照看患儿方法,一起配合,避免药液外渗或液体滴完而未察觉造成回血堵塞针头,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再次穿刺痛苦。家属的负性情绪会导致护士心理压力大,将直接影响到护士的穿刺操作,操作过于紧张导致穿刺失败,注射前与家属交流患儿病情,详细解释药物作用和穿刺要点,缓解家属情绪,引导家属正确面对患儿病情,配合护士穿刺。

2 输液前准备

小儿血管的充盈度对护士的穿刺成功与否有一定的关系。故此,我们在接患儿输液单时一并评估患儿的血管情况,如我们对体温上升期输液的患儿,由于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手脚冰凉,此时穿刺容易失败,我们先让患儿家长用热水袋热敷末梢血管,再进行穿刺,同时嘱患儿多喝温开水。像肥胖、年龄小的患儿由于血管暴露不充分,脱水或低血压血管不充盈等原因,易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我们尽可能让年资高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对家长进行预见性交流,向家长解释“孩子由于脱水严重,血管不充盈,我们一定尽全力,争取一次穿刺成功”,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穿刺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效果,建立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成功穿刺的基础,我们在输液室内播放患儿喜爱听的音乐,输液墙上贴有卡通卡片,以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减少哭闹吵杂的环境,使患儿不恐惧抗拒输液。

3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是成功穿刺的关键

护士在穿刺时首先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流程,掌握穿刺要点。穿刺前,我们会用亲切的态度给予语言上或物质上(卡通贴纸)的鼓励与表扬,树立的孩子表率作用,积极配合护士操作。尽量减少准备过程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扎止血带不宜过久过紧,保持患儿体位舒适,操作工程中保持与患儿的谈话,分散其注意力,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血管粗细及注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穿刺时宜快速进针直刺血管,缩短针头在皮下潜行的时间,最大限度减轻患儿疼痛。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主张手持针柄换手法,穿刺成功率较高[1]。胶布固定时,首先把穿刺点周围的消毒液擦干,再贴胶布,一定要交叉固定针柄,再将纱布的中间段放在针柄处的胶布上,然后穿刺部位一周,使针柄固定的比较牢固,针头不易滑出。

对于肢体部位的穿刺我们使用合适的小夹板固定患儿局部肢体,尽量避免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导致反复穿刺。

4 巡视中穿插健康教育

因患儿生性好动或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如家长照看患儿不当容易导致输液肿胀等,对此,护士要细观察外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药物名称、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手的摆放等,并告诉患儿家长有需要时如何寻找护士、液体输完护士到达前如何处理、自行调节滴速的危险、 输液的瓶数、 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的方法等。让家长对此输液做到心里有数达到积极配合作用,使患儿输液能顺利完成。

总之,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患儿静脉输液整个过程涉及到药物、环境、心理护理、沟通及护士的操作技能等,某一环节未做好都易出现穿刺失败或不能顺利完成输液,护士不能只求尽快完成治疗任务,而不顾及患儿、家长的感受,护士要多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评价病人和家属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让家长配合输液,提高输液成功率,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提高了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更好的体现了“三好一满意”的成果以及“三好一满意”给我们带来的荣誉感。

参考文献

门诊输液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8例,患者的年龄在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2.3±1.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析小儿输液护理的风险因素:

①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欠佳,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沟通力度不够,致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高。②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因专业技术不强或工作粗枝大叶,不注重细节,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时,操作不规范,如未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穿刺位置消毒后未干就进针或消毒后用手指去试探血管的状况等行为。③因护理人员巡察次数较少,加上患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患儿家属对输液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经常出现针头移位或针头穿破血管引发渗液出现局部血肿的情况。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巡视导致不能及时进行换药,可能出现静脉回血或患儿家属自行拔针的情况。④部分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临床经验不足或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出现违反配伍禁忌的原则,致使药物之间出现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1.2.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①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性的进行实施,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本科室出现的风险问题,并针对相应的护理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对潜在的风险提出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同时,医院可以为护理人员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如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升专业知识的掌握率等。②治疗中做好三查八对等规范性操作,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药物的作用确定输液的速度,特别是硝酸甘油、胰岛素、硝普钠等药物进行滴注时,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滴注速度。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家长不得随意调整滴速,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格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全面降低风险的发生率。③心理护理。小儿生病时家长时分紧张与焦虑,特别是当患儿出现哭闹时,家属的情绪更加急躁,因此,护理人员要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主动积极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缓解患儿存在的不良情绪,获得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没有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有3例,包括药物渗出2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这几例风险事件均得到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54例患儿中,共有48例患者非常满意,4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6.3%,;对照组54例患儿中,共有30例患者非常满意,12例患者满意,1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对患儿本身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患儿易哭闹、好动、不配合,极易发生护理风险,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穿刺技术,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循操作流程,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引起风险事件。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拔针方法,做好穿刺后的固定,教会患者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方法。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进行服务,加强输液期间的规范化巡视,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注重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没有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发生6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8%,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连霞.小儿外科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安全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2):273-274.

[2]周燕.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60-3761.

[3]李翠美,徐艳,李秀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1852.

[4]郑淑文,徐晓娜.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117.

门诊输液的护理探讨 篇8

1 当患者进入输液大厅准备输液前, 首先护士态度要主动、热情、得体, 接诊护士要先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病情和治疗用药, 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安置输液区域。建立告知制度, 告知输液流程、用药的性质、用药目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的性质及病情决定药物的滴速等。

2 护士在配制药物时, 一定要做到“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药过程中,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抽吸时, 严格执行医嘱, 准确无误地加入所需的剂量, 粉末药物注意是否溶解, 不要把药物的结晶、未溶颗粒及药物安瓿、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 保证配制药物的质量。

3 输液过程中要技术娴熟,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微痛注射,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对于老年人、婴幼儿行静脉输液时, 需固定好穿刺针头, 取得家属的配合。

4 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 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漏等。及时更换输液瓶, 输液室内须配备急救用药, 发现过敏及其他反应时, 保证及时用药, 就地抢救。有些患者缺乏安全意识, 家住医院附近, 在医院输液一会儿自觉无不良反应, 会自行拿输液瓶回家输, 对于此类患者, 护士要及时劝阻, 加强宣教, 告知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严重性,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会因来不及抢救而失去生命, 以确保输液安全。

5 在输液结束拔针时, 护士动作要轻柔, 掌握无痛拔针的技巧, 做到无痛拔针,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时间, 患者输液结束离开时要交待注意事项、随诊指征等。

6 加强输液室环境的管理, 预防交叉感染, 输液患者应尽量分区输液。针对输液室内存在患者及陪护人员多、流动性大、室内空气不流通的现象, 输液室内一定要经常开窗通风, 做好清洁清毒工作, 及时清扫地面呕吐物及杂物, 用“84”消毒液湿擦地面及清扫室内物品, 坚持每日紫外线消毒, 安装空气消毒器 (如低温等离子, 静电空气消毒洁净器) , 可在有人的情况下持续除菌消毒, 将空气中的细菌数控制在较低水平, 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7 健康宣教的开展。大多医院在输液室配置电视机, 但有的患者嫌吵, 或对该节目不感兴趣, 笔者认为我们护士应充分利用患者的输液时间,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形式可多样化, 如面对面口头宣教、办宣传栏、发放宣传小册子, 医院亦可自己制作各种电视宣教小短片, 如介绍输液常识, 输液过程发现进空气怎么办?以及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等等,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护理与预防, 以及用药的常识、保健常识等。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使门诊输液室的健康宣教工作更加深入。

门诊输液治疗 篇9

关键词:心理干预,门诊,输液,静脉

本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在某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 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进行了输液合作率及穿刺成功率比较,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在某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684例, 其中男365例, 女319例;年龄1个月~10岁, 平均年龄 (4.85±2.74)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4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42例,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本研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 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 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实施静脉输液前详细地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 消除其各方面顾虑;护士应该以一个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并且通过言语沟通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1]。输液过程中, 结合患儿自身的个性特点, 分析患儿的心理特征, 并适当运用语言等方式进行抚慰, 同时认真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动作, 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 了解其心理反应, 从而有效地实施护理干预[2];如护士可以诱导并暗示患儿是个勇敢的人, 使其自身放松可有助于输液治疗的进行。输液结束后, 给予患儿耐心的安慰与鼓励, 使其树立疾病一定可以被战胜的信念, 而且增强患儿及其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可以通过玩具或听音乐等娱乐方式使患儿感到愉快与放松[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均采取观察法,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合作情况, 及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输液患儿合作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率 (97.08%) 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3%) ,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6.55, P<0.05) 。

2.2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将两组患儿按照年龄分为1个月~2岁, 3~6岁, 7~10岁等三个年龄段;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可以发现干预组总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92.98%) 明显高于对照组 (80.41%) ,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3.44, P<0.05) 。在各年龄段, 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6、15.94、3.92,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2。

3 讨论

大多数儿科疾病的特点是发病较急且病情进展快速, 门诊输液室是直接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 也是有效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5]。门诊输液的患者中85%是儿童。针对患儿而言, 因疾病本身疾病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殊性, 导致身体不适, 再加之儿童期特殊的身心发育特点, 使其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常表现出恐惧、任性, 甚至拒绝配合治疗等心理问题, 使门诊输液的难度提高, 短时间内大量输液, 易出现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 不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6]。因此治疗过程中, 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在某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 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进行了输液合作率及穿刺成功率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门诊输液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中, 通过实施相应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合作率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改善了护患关系, 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胜娜.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 :230.

[2]黄小妹, 余银珍.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7) :46-47.

[3]杨利玲.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 :319-320.

[4]柳娜, 刘玲, 谢永红, 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5) :124-125.

[5]袁燕萍, 叶庆嘉, 林丽芳.门诊学龄前期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6) :102.

门诊静脉输液的观察护理 篇10

关键词:静脉输液,观察,护理

门诊静脉输液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门诊的患者总数高出住院患者近百倍, 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 且见效比较快, 而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静脉输液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以免发生各种不良输液反应, 引起护患纠纷。通过22年门诊观察室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需要输液的患者从药房取出药物, 交给输液护士, 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电子处方。电子处方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凭证, 核对药物无误后, 即给予静脉输液。

2 护理方法

2.1 制订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标准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用后做到严格处理毁形浸泡。 (2) 处置前, 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 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注意药物保存, 如避光等。 (3) 采用紫外线定时器, 分别对治疗室, 处置室及病室消毒, 调节到每日早6∶00~7∶00时固定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紫外线灯定期进行检测。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到三查七对, 避免差错发生, 保证门诊输液安全。 (5) 加药过程中, 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 不要把药物的结晶、未溶颗粒以及药物安瓿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 (6) 严格执行医嘱, 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 要对其进行正确判断, 对医嘱进行核对, 如有疑问, 及时与医生沟通[1]。 (7) 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 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后每30 min巡视患者1次, 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肿胀、疼痛;全身反应: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 , 尤其对小儿及老人更应多加巡视。

2.2 建立患者告知制度

(1) 静脉输液前, 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 告知患者试敏的意义, 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过敏以后有何症状。 (2) 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 清楚用药目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应事先告知患者, 增加与患者沟通, 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3)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 决定输液滴数, 对于甘露醇等药物输液应严格根据医嘱要求调整滴速。 (4) 输液过程中, 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如发现药物不滴或局部有肿胀、疼痛及其他异常情况, 应立即与护士沟通。 (5) 输液结束后, 告知患者拔针后按压5~10 min, 以免发生局部皮下出血。

2.3 加强门诊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1) 注意护士本身形象, 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 减轻其静脉穿刺时的恐惧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说话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 避免不良暗示。如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时, 可告知患者:如果感觉哪不舒服就及时说出来;而不要说:如果感觉头晕、恶心就及时告知我们。因为这样可引起对患者的不良暗示。 (3) 静脉输液时, 增加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多介绍、多巡视等手段, 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变化, 避免各种纠纷的发生。尽量安排患者早处置, 减少中间环节, 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4) 处置室采用玻璃隔断, 使患者在等候过程中可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加药的全过程, 增加护患沟通, 避免护患纠纷。

3 小结

门诊静脉输液是医院的一个窗口, 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给门诊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应该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 保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 明确操作的各个环节, 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 给予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保证门诊输液安全、快捷、有效,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环增。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1。9。

心理护理用于门诊输液患者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36-02

近年来,在门诊输液患者越来越多,而静脉输液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护理操作。如何及时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的穿刺成功率,杜绝输液中的返功率,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1日~5月31日门诊输液患者每日平均250例。

1.2 心理问题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疾病的患者,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大致可表现为:紧张焦虑、孤独无助、急躁心态等。

我们知道日常医疗工作中,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远远多于医生。而病人在进入医院后,由于对疾病的担心、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都会使病人产生新的心理困扰。因此,临床工作不仅仅是医疗活动过程,也是护患双方交往的过程。病人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了解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产生有害的影响,表现在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相互信任的基础,从而将会导致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遵医行为降低,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使病人的情绪不稳定,医生和护士的情绪也不会放松,甚至还会有医疗纠纷的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医生和护士常常感到困惑和迷惘以及身心疲惫。所以心理护理与身体护理一样,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在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被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尤其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线,患者多切病种复杂,患者对门诊诊疗程序陌生,在加上疾病的困扰等,了解门诊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做好门诊输液室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

树立良好的护士专业形象:输液室的病人一般经历了挂号、候诊、缴费、拿药等一系列就医流程已身心疲惫,加之病人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在拥有与健康人同样需求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殊需求,即:需要同情帮助,需要关心呵护,需要舒适方便,他们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得体的仪表,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稳定的心态。护士着装应整洁,给人以稳重端庄之感,心态安详,不管是面对急躁不安的病人,还是紧张恐惧的患者,都能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用良好的护士形象服务于病人和家属。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爱、呵护。对此输液室全体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护士礼仪等培训,并就输液室工作特点制定了输液室的服务用语。

1 静脉输液时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恐惧心理 在众多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对静脉输液的目的、治疗了解甚少。尤其是首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看到输液针头就产生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晕针现象,由于这种恐惧心理,使有的患者接受静脉给药而改用其他方法,从而延长了病程,延误了治疗。

1.2 紧张心理 大多数患者在穿刺前都有一种紧张而担心的心理。在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担心液体和药物输进血管会产生不良后果,还有的患者在输抗生素时怕有反应,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一患者感冒发烧输入青霉素,液体输入后针眼痛,一会说胳膊痛,询问是否青霉素过敏,不停的向护士提问题,种种紧张心理,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1.3 怀疑和焦虑心理 几乎所有门诊患者都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尽早得到治疗,期盼得到自己熟悉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诊断治疗。希望医生在接诊时耐心倾听他的主诉,仔细认真检查。全面详细地了解自己的发病史。有些患者通过书本、电视、网络等渠道自我诊断,过高、过重地估计自己的病情。当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就会产生怀疑和焦虑的心理。

1.4 其他心理 有些慢性病患者病程长,疾病的恢复过程也比较慢。有些疾病诊断不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心理,这时患者可表现为:无能为力、绝望、愤怒和敌意、孤独等。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静脉输液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2.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输液 针对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护理人员首先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以亲切、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态度,结合专业理论,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静脉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静脉输液。

2.2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输液 医务人员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的疾病、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护理人员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

2.3 以良好的业务能力与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当患者了解输液的一般知识,亲身体会到静脉输液并不可怕后,剩下的忧虑就是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因此护士应具有多科、多类型疾病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工作能力。工作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细致的技术操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恰当的语言回答患者的提问以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率,有时静脉穿刺一次失败后,一定要关注患者的感受,此时可更换他人操作。并用恰当的语言安慰或道歉。良好的工作能力与娴熟的操作技术会使心理护理的效果更好。

2.4 注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护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过程。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适时地用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心理知识向患者宣传、解释。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疾病。从而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观点和认识,帮助启发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的进行自我护理。

医院是人们健康和生命相托的地方,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真心、细心、贴心的温馨服务,是医护人员起码的职业素质。对于门诊输液室护士,注射时的无痛技术和输液打针时的“一针见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所以,输液室护士应勤于练习,通过娴熟技术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同时还应加强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倡导人性化护理,注意察“言”观色,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解决患者的疑问,从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善待每一位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护理,我们体会到,了解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并采取的系列心理护理,真正做到方便病人,服务病人,使病人来我院输液放心和感受到真挚的温暖。我们也从病人的赞扬声和感激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实践证明: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仅有益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维茂,宋茂银.要服务病人应读懂病人.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16-17.

门诊输液差错分析与对策 篇12

关键词:门诊部, 医院,输液,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 是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站, 也是接触医院的第一印象, 门诊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医院整体的评价。门诊又属医院综合性科室, 病人密度大, 不仅环境嘈杂、拥挤, 且病种复杂, 用药种类繁多, 较易出现差错。为了减少差错的发生, 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出现的25例差错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预防对策,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所有的门诊输液记录本及差错登记本。我科日均输液量300例次, 护理人员13名, 其中主管护师2名, 护师7名, 护士4名,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发生一般差错22起, 严重差错3起。

2 结果

差错发生的原因:在发生的25起护理差错中, 其中查对不严有11起, 占44%;工作粗心7起, 占28%。理论不扎实有5起, 占20%;交接不严2起, 占8%。从差错发生的原因中可见, 其中查对不严有11例, 主要表现为护士在操作时未仔细核对注射单、药物名称, 对有疑问的医嘱未及时核对门诊病历, 导致加错药、打错针。由于门诊处方内容复杂, 医生医嘱单用法模糊, 门诊药房发错药、写错药名及剂量的问题相当严重。在本次统计中发现有85例输液单与处方的药名、剂量不符, 大部分虽经护士核对后予以更正, 但仍有11起发生在病人身上。理论不扎实是护士不熟悉药物的性能所导致的。由于门诊药物品种繁多, 新品种更换频繁, 导致护士不了解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 也不利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同时随着新药时代临床的应用。而部分医生仍凭过去的印象、经验用。

3 原因分析

3.1 技术水平低, 责任心不强

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水平低, 另一个是工作责任心差。门诊输液室护士尽管每天从事的补液人数量多, 但技本水平整体仍不高。近年来, 我院组织了几次全院性护士静脉输液操作考核, 有些护士在操作核对上马马虎虎, 缺乏工作责任心。输液操作中动作不规范, 程序不到位, 总是会遗忘几个步骤。

3.2 工作压力大

门诊输液工作随机性大, 可控性小, 任务繁忙, 责任重大。加上年轻护士因怀孕、乳假造成人员紧张, 当输液患者在短时间内增多时, 护士往往应接不暇, 有些患者抱怨护士人手少, 动作慢, 在烦躁、郁闷心情下工作的护士由于缺乏耐心、细致, 只求速度, 忽略查对质量。我们在对200名输液患者的调查时, 发现护士在病人第一次核对率为100%, 第二次核对率为38%, 第三次核对率为10%。

3.3 护患沟通少, 护患关系冷漠

从事急诊补液的护士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输液穿刺。在护理工作中, 他们沟通少, 笑容少, 健康指导少, 主动巡回少, 患者在门诊很少会受到像住院患者那样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对象时往往仅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操作工, 而不是一个照顾者、教育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忽略了患者是有着各种不同需要的人[1]。有些护士从操作开始至结束, 除“三查七对”外, 既没有用语言与病人交流, 也不会通过目光对视、微笑、触摸等非语言与病人交流。我们对200名患者的调查表明, 护士操作前后作解释者仅为18人, 健康指导2人。因此, 护患关系紧张、冷漠。在1年中有多位护士遭受病人的打骂, 护士工作满意度低, 缺乏成就感, 工作质量低。

4 对策

4.1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积极组织相关药理知识的学习, 发现新药出现及时收集, 阅读说明书, 请专家讲课, 对其滴速要求、溶媒的选择、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要求全科护士掌握, 重点加强年轻护士及实习护士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基三严”。

4.2 合理选派护理人员, 灵活排班

由于门诊输液任务重, 工作量大, 年轻护士多, 护士因结婚、怀孕、哺乳等各种假期多, 护理部在选派急诊护士人员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工作的特殊性, 要选派思想品德好、业务技术精湛、工作效率高的护士去充实队伍。在护士的群体结构比例中, 做到老、中、青相结合, 同时要控制好护士与患者的比例, 保证急诊室有足够的人力。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因时因宜, 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不同,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如在夏季, 大多数患者来院补液早, 冬季则较晚, 节假日胃肠道疾病患者增多导致输液人数上升等, 护士长须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 灵活排班, 避免一成不变的排班模式。

4.3 重视护理服务, 落实岗位职责

输液过程是护士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 护士在工作中要真正树立起病人第一的思想, 护士在接待患者时, 通过有礼貌的称呼, 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穿刺前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 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输液过程中, 及时巡回,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等,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落实岗位职责制,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 其目的是人人有专职, 事事有人管, 工作忙而不乱, 紧张有序, 使护士在紧张、繁忙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使沉闷、压抑的工作环境变得充实, 美好和富有意义。

4.4严格带教制度

科室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护师为带教老师, 实行“一对一”带教制, 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 对发生较多差错的取消带教资格。同时加强对实习期护士管理, 安排与经验丰富的护士一起工作。

4.5增强法律意识

护理工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不可图方便, 任意改变操作规程。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医嘱及药物性质掌握用药时间, 不用人情药, 不打人情针, 不做法律未授权的事, 科内加强法律教育, 使人人明确“护理工作, 人命关天, 非同小可”的道理,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2]。

参考文献

[1]宗希已, 沈建平.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

上一篇:微生物代谢组学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