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质量

2024-09-19

输液质量(通用12篇)

输液质量 篇1

1 引言

输液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医疗过程中最普通、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用医用输液泵来代替重力输液是医疗技术的一个发展和突破,它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量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1],同时,输液泵还能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护理工作量。输液泵通常由电子和机械装置组成,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药量的情况,成为ICU治疗中的常规设备[2]。由于使用输液泵的患者多处于病情多变的高危期,输入药物要求非常精确,稍有不慎都将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若输液过快,可能造成药液过量,产生严重后果;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液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到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此输液泵的质控至关重要,以下结合质控来谈谈输液泵对输液器质量的要求。

2 检测方法

我院对医用输液泵进行一年一度的质控检测,目前在医院使用的输液泵既有产于德国、日本、美国等的国外产品,也有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思路高公司、北京科力丰公司、广西威力方舟公司等生产的国内产品。各输液泵均应使用与其相配的专用输液器,以保证其流量的准确和均匀。例如,德国贝朗的输液泵在使用非贝朗输液管道时,因为输液器材质过硬、管壁过厚、管径过粗就会出现滴数报警或压力报警。但是,有些厂家的输液泵没有这项报警设置,只有识别功能,规程也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因此,在使用与其不相配的输液器时,直接导致其流量的不准确和不均匀。然而,医院因为经济效益或其他原因有时会使用与其不相配的输液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输液泵各项性能都符合规程要求,但是输液还是不准。我们参照《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技术规范》中输液泵、注射泵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利用瑞典奥利科输液泵质量检测仪Infutes2000对我院医用输液泵用国产输液器进行输液标定后进行检测[3],进口输液泵对输液器质量要求比较高,有些用国产输液器无法进行标定,要采用专门管道才能达到使用精度,对国产输液器兼容性比较差。而国产输液泵开始前2 h误差在±5%以内,4 h以后误差超过10%,随着时间的延长,误差越来越大。

3 输液泵质控检测后对输液器的要求

3.1 输液器的选择

国产输液泵对于输液器的选择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处于不完全合格的状态,因为国内的实际情况是不同医院使用的输液器不同,因此在性能、质量上无法统一。理想的输液泵工作用的输液器应该是弹性很好、质量过硬,长时间挤压不会造成弹性下降严重、管路破损等,这样才能确保输液的精度。国产输液泵虽然有些是全兼容的国产输液器,但是使用过程中的精度将会降低,因此建议医院使用弹性好、质量好的输液器。输液泵使用的程序上显示的输液器要和现实使用的输液器种类一致。如无名称显示,则应该选择至自定义上面,并且进行输液器标定后方可使用,以避免输液精度的误差增大。

3.2 输液器的滴壶与输液泵门上方入口处的距离控制

输液器的滴壶应与输液泵门上方入口处保持10 cm以上的距离,太短太长都会影响输液的精度。因为挂瓶本身的药液量不是完全标准的,加上输液器本身要充满液体,所以预置量一定要略小于输液量和药物量之和,避免药液输完了,还没到输完报警,当然药液输完了会产生气泡报警,但若报警失灵,就有可能把空气打入人体,产生气栓,危及患者生命。

3.3 输液管挤压一段时间后向下拉动一段距离

医院根据不同规格和质量的输液器情况,应该采取灵活的输液调控措施,有些厂家建议使用普通输液器时,4 h左右应将输液器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其实从最安全和最精确的角度来讲,使用普通输液器时,同一位置挤压最好不要超过4 h;普通输液器是用塑料制成,即PVC管,其弹性一般,质量也参差不齐,长时间输液时,被泵挤压一段时间后管子会变形,质量次的甚至会破损,弹性和安全性都将下降,明显影响输液精度和输液安全。在国内无法全部使用昂贵的专用输液管的现实条件下,采取此方法是极为科学和有效的。

3.4 使用输液泵输液的血管不要与其他输液管道共用一条血管

输液泵输液为专用通道,尽量不与其他药物共用一条血管。及时收集阅读新药、特殊药说明书,对其滴速要求、溶媒的选择、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必须掌握,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应用输液泵抢救危重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按需随时调节药物输入速度和剂量,使血药浓度稳定,避免了由于外界干扰造成输液速度时快时慢难以控制的现象,而且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护理工作量,因此保证输液泵作用的正常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医用输液泵输液不准常见原因及排除

4.1 流速不准

流速不准是指没有按计算好的时间输完给定容积的药液。

(1)查看泵压是否正常,当泵压不正常时,应先调节泵压,并重新标定。

(2)查看输液器装卡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重新装卡。

(3)查看输液器选择挡位是否正确,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输液器选择的挡位,如不正确,选择正确的挡位。

(4)查看所用输液器是否与标定精度时所用的输液器品牌和批号一致,如不一致,更换与标定精度时品牌和批号一致的输液器。如果泵压正常时应重新标定精度,如输液器更换品牌时一定要重新标定。

4.2 滴数不准

输液器滴壶内的滴数与输液泵设定滴数不符,可进行如下检查:

(1)检查泵压是否正常。

(2)检查“滴数/m L”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3)检查流速是否准确。

(4)检查输液器实际每毫升的滴数是否为20滴。

5 结论

医用输液泵一定要用专用配套的输液泵管,代替泵管的输液器的材料、弹性、内径等都有差异,运行参数直接关系到医用输液泵的输液精度及报警功能;输液泵如果要使用普通输液器作为耗材,一定要清楚标示所有可能使用到的输液器的品牌、规格和注册号,临床使用时能够方便核对和切换耗材。输液泵还应当对每一种输液器的流量特性、压力特性、疲劳特性等事关输液安全的项目进行质控,只有这样,重力输液器作为压力输液泵的耗材使用时才是安全的。当流速精度不准确、其稳定值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一般须对设备流速精度进行校准,校准方式因设备厂商和技术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可通过程序、电位器或机械方式校准精度。医工部门可依据自身情况,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或联系设备厂商完成校准,校准后须对设备重新标定,评价精度是否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树滨.医用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2]肖红.医用输液泵的输液质量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6(3):76.

[3]李向东,崔骊,黄韬.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4):115.

输液质量 篇2

【关键词】 输液卡;质量

输液卡是临床记录患者输液全过程的原始资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举证材料。同时,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为住院患者正确实施药物 治疗 是护士的重要责任[1],加强静脉输液卡书写质量管理,保证患者药物准确输入,可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2]。

存在的问题

1.1 填写输液卡字迹潦草 导致其护理人员无法了解输液内容,需要查看医嘱或长期医嘱本,既影响治疗又浪费时间[3]。

1.2 填写不规范,漏项 只求速度如无准备者签名。

1.3 巡视输液记录不规范,记录质量有待提高(1)由于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工作又琐碎繁重,应对治疗都极其困难。(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自我保护意识缺如。(3)对输液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输液卡管理不善。

措施

输液质量 篇3

一、概述:

大输液即大容量注射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灭菌注射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大输液在临床使用上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用途也越来越广。近年来,随着市场上药品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国家在政策法规及监管管理上不断出台新的管理办法来加强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出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讨论稿),即将颁发执行,因此。在塑瓶输液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实施GMP的管理要求,确保生产的药品均一、安全、有效。

二、塑瓶输液生产流程:

PP料→制胚→制瓶

原辅料→配制→灌装→灭菌→灯检、检漏→贴签→包膜、包装→封箱→入库

三、塑瓶输液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PP瓶生产的质量控制:

1.PP瓶生产环境符合GMP要求:

PP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制胚、存放、再吹塑成型,生产环境达不到要求,势必会造成PP瓶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2.PP瓶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

PP瓶的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至关重要,工艺参数控制的不好,直接影响PP瓶的收率,同时造成质量隐患,使PP瓶底出现打褶、豁口、烂底等质量隐患。

(二)输液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生产的输液产品应与国家药品标准一致,保证符合法定标准。

从2008年起,国家要求注射剂产品必须通过省局的工艺核查,否则不允许生产。通过省局工艺核查的产品必须完全按着核查工艺组织生产并与国家备案工艺一致。

每年对生产的成品做稳定性考察,通过考察结果制定成品内控标准,内控标准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2.渗透压应与人体血液基本相同或偏高渗。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红细胞内液与血液的渗透压几乎相等,当人生病输入液体时,要求输液一定要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否则会形成溶血或血栓,造成血尿、寒颤、高热、呕吐等症状,但在治疗水肿、颅内压高等疾病时可以用高渗药品。例如:甘露醇注射液为20%浓度的过饱和溶液,属高渗产品。

2010版药典增加了大输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比的检测项目,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原料供应商的控制:

原料是生产的源头,对原料供应商的控制严格执行GMP的规定要求。首先,原料检验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其次,对不同厂家的原料做稳定性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增加内控项目。对供应商必须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人员情况、检验情况、运输情况等方面。

2.输液生产的无菌控制:

①洁净区环境符合GMP要求。

②输药管路、工器具的处理应满足注射剂要求。

③操作人员须进行无菌知识、微生物学及岗位操作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④根据验证结果规范操作要求。

⑤灭菌前应做微生物限度的控制。

⑥采用水浴灭菌、F0值>12.

3.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的控制: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微生物的地方就有热原存在,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严格执行GMP的规定要求。

4.可见异物的控制:

输液中可见异物的控制非常重要,血管中输入带大量可见异物的液体时对人体可造成极大的伤害。据报道可见异物可造成微循环毛细血管堵塞、肌肉局部出现肉芽肿,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①灌装温度的控制。不同产品可选用不同的灌装温度,最佳的配液及过滤温度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可见异物合格。

②药液过滤器的选择。不同产品选用折叠膜的材质不同,需要通过验证来确认。

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实践 篇4

关键词: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输液安全,压力传感器

0前言

输液是医疗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也是医疗过程中最普通, 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要“挂8瓶水”, 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俨然已成“输液大国”。我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数据显示, 每年至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1], 因此, 输液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用泵控输液代替传统输液是医疗技术的一个发展和突破, 可以控制药液的流量和流速[2], 比起传统输液更加安全。但是其流速精度存在一定误差, 使用中的不当操作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的风险等级。因此, 输液泵的质量控制工作非常必要。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将输液泵/注射泵统称为输液泵, 注射泵又称为注射器输液泵[3]。下文除特别区别外, 将输液泵/注射泵统称为输液泵。

1 输液泵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内容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手段, 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 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4]。

实施医疗设备的全程质量控制, 医院必须把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关、临床使用关和医学工程保障关, 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构建覆盖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医院在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

1.1 质量控制检测

基于对质量控制工作的理解, 我院开展输液泵质量检测主要分为4种类型:

1.1.1 验收性检测

新购输液泵投入使用前, 凡具备检测条件的必须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设备, 粘贴“合格”标签, 并标明下次检测时间;检测不合格的设备, 禁止投入临床使用, 立即告知设备经销商依据设备购置合同进行处理。

1.1.2 周期性检测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 结合医院实际, 为输液泵制定年度检测计划, 按计划实施相关检测工作。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标明下次检测时间;检测不合格的, 告知使用科室立即停用, 待检修调试合格后方能启用;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由于十堰市已将输液泵纳入计量强检范围, 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故我院未开展输液泵的周期性检测。

1.1.3 维修后检测

输液泵维修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交付临床使用;检测不合格的, 必须进一步检修或者调试 (必要时请求厂方支持) , 直到合格;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者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

1.1.4 质疑性能时的检测

设备使用人员, 对所用输液泵的性能产生质疑时, 交医学工程部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合格的, 粘贴“合格”标签, 交付临床使用;检测不合格的, 须进行进一步检修或者调试 (必要时请求厂方支持) , 直到合格;无法恢复正常指标或者恢复成本过高的设备, 告知使用科室办理报废手续。设备质检合格证标签, 见图1。

1.2 预防性维护

根据“IS014971医用装置风险管理—第1部分风险分析应用”推荐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输液泵的风险值 (Risk Level, RL) , 进而计算预防性维修频率 (PMFreq) 和预防性维修间隔 (PMInter) [5]。

预防性维护的周期, 可根据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性维修 (PM) 经验公式PMFreq=RL/15 (次·年) 确定。输液泵RL介于30~40之间, 所以, 其PMFreq为每年2~3次, PMInter为6~9个月, 可以此作为医工部门制定输液泵预防性维护计划的基础。

1.3 使用操作规程的制订与控制

使用科室在输液泵安装验收完成后正式投入使用之前, 应根据输液泵的使用操作说明书、维修手册、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制订好操作规程, 明确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操作人员应学习、掌握每项规程, 并试运行一个月以上, 然后统一报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存档[6]。

2 质控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2012年我院正式启动了医疗设备质控检测工作, 当年共检测4类医疗设备138台, 其质控监测结果, 见图2。其中输液泵的合格率69.8%;单独对输液泵的数据进行分析, 检测结果, 见图3, 发现28%的泵流速精度不合格, 6.3%的泵阻塞压力不合格。

根据国内生产厂家的习惯及产品的技术原理, 将输液泵细分为输液泵和注射泵, 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2.1 不合格项及其产生原因

2.1.1 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导致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注射器类型选择错误和丝杆传动部件磨损。以我院使用量较大的WZ-50C6注射泵为例, 该注射泵有13个品牌的注射器, 见表1。以50 m L注射器为例,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规格的注射器针筒管径和针筒长度均存有差异, 厂家为保证流速精度, 针对不同注射器, 设置不同的修正系数。使用时须根据实际注射器品牌来选择不同的注射器代码, 否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流速偏差。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丝杆传动部件磨损。注射泵传动部分的基本结构, 见图4。注射泵的注射动作由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 经驱动电路而使步进电机旋转, 步进电机经减速机构驱动丝杆、螺母, 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母的直线运动, 螺母与配套注射器的推杆相连, 即可推动配套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丝杆与螺母的长期摩擦, 必然会产生磨损, 使丝杆与螺母的间歇变大。开始输液后, 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丝杆和螺母才能咬合好, 尤其是注射流速较低时, 情况更加明显, 表现为注射启动后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其实际流速为零。

2.1.2 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导致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输液器选用不当。2012年10月, 某科室质疑其使用的TE-135输液泵流速不准。送检时发现, 该科室并未使用输液泵说明书中指定输液器, 而采用重力输液器。将该科室在用两个品牌的重力输液器检测后发现, 其中一个品牌的输液器流速误差高达1220%, 而另一个品牌的输液器, 流速误差<10%, 说明后者基本能保证输液安全。

2.1.3 注射泵/输液泵阻塞压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阻塞压力传感器参数飘移或故障是阻塞压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2 处理方法

2.2.1 注射泵流速不合格的处理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2个原因, 我院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办法。首先是指导使用人员在开始注射前, 一定要根据注射器品牌, 选择相应的代码。第二是在开始静脉穿刺前, 可先快进数秒, 使注射器的活塞芯杆和注射泵的推头压实, 尽量减小丝杆和螺母的间歇。针对检测过程中螺母咬合齿完全磨损的情况, 更换磨损的开合螺母后, 流速精度均达标。

2.2.2 输液泵流速不合格的处理

输液泵的流速精度, 主要取决于所选输液器。综合2012年度质控监测数据, 凡是选用专用厂商指定输液器的输液泵, 流速精度均能满足检测规范的要求。

针对检测中发现流速偏差较大的问题, 首先告知科室优先选用输液泵厂家制定的输液器。考虑到部分临床科室为降低治疗费用, 有的会采用重力输液器。我们对全院使用率较高的重力输液器进行了检测, 将误差<10%, 能保证输液安全的品牌和批次, 通过医院内部办公网络告知临床科室, 供其参考。

2.2.3 注射泵/输液泵阻塞压力不合格的处理

对于阻塞报警压力不合格的泵, 必须根据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调校。属压力传感器故障的须进行维修或更换处置完毕后重新进行质控检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建议在注射时稀释药液降低浓度, 适当提高注射速率或选择小规格注射器, 用于缩短在注射管路自堵塞开始至报警发生的等待时间。

3 小结

我院自2012年启动质控检测以来, 通过分析一年来累积的检测数据发现在用输液泵, 监护仪, 呼吸机等急救设备, 在应用质量上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 直接威胁到病人的安全治疗[7]。因此关注医疗设备应用, 合理进行质量控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曹晟源.静脉点滴大国之殇:高利润与高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9-09 (14) .

[2]许耀良, 项延宽, 陈基明.输液泵管对输液泵流量影响的测试和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1) :55-57.

[3]商务部对外贸易司,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输液泵/注射泵出口质量控制指南[EB/OL]. (2011-08-01) [2013-09-16].www.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8/1314240602192.pdf.

[4]陈晓红, 任国荃, 周丹, 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4) :384-386.

[5]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6]汤黎明, 吴敏, 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31-33.

输液故障和输液反应及护理 篇5

(一).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1.溶液滴速不畅或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角度或变换肢体位置至通畅。

(3)针头阻塞:更换针头重行穿刺。

(4)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药液自然回温或静脉周围局部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二)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2)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又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3)护理措施

1)预防: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与医生联系,注意体温变化。

3)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热水袋保暖、热饮;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2)原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为重要。

2)停止输液,联系医生,配合抢救。

3)端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

4)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选用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3.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化学性炎症)

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机械性炎症)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菌性炎症)

(3)护理措施

1)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胸闷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濒死感觉。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原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

空气进入静脉,经右心房到右心室,空气量少,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进入肺小动脉,经毛细血管吸收;空气量大,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2)停止输液

3)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随心脏的舒缩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适用长期输液患者的输液港植入术 篇6

94岁的鞠大爷患有脑外伤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长期接受输液治疗,其四肢末端的浅静脉血管已无法输液,PICC导管静脉穿刺等深静脉输液方式也困难重重,输液港植入术成为鞠爷爷最后的希望。

手术由乳腺外科主任谢尚闹主任医师操作,在放射科徐晓斌医师配合下,将深静脉导管置入鞠爷爷右侧锁骨下静脉,并在右上胸壁皮下分离出一个皮下囊袋,将连接深静脉导管的输液港基座埋于该皮囊处。手术克服了老年人消瘦、血管老化等难点,成功将输液港完全置于皮下,在皮肤表面只有一个疤痕。

我们常看到ICU的护士在水肿明显的病人四肢努力寻找外周静脉,一些无法使用外周静脉的病人因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时间限制不得不反复穿刺,甚至发生导管内感染,即使放置了PICC导管的病人,仍然存在洗澡不方便的问题,每周到医院冲洗更是奔波劳顿。有了植入式输液港,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输液港穿刺隔膜能让19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1000次,按照蝶翼针连续使用7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19年。而且它埋置于皮下,基本没有感染风险。另外,输液港只需每月清洗一次,免去了偏远地区的患者经常奔波于城市大医院冲洗的不便,大幅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孙洁)

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的研究 篇7

医用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流速,保证药液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安全进入患者体内的仪器,输液泵的应用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1]。总后卫生部自2006年起就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体系,并首次将输液泵的应用安全质量控制纳入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范围中来。按照《IEC 60601-2-24:1998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和《GB 9706.1—2005,2007医用电气设备》技术标准,军队自行编制了输液泵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为输液泵质控检测提供了技术指导。本项目主要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对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检测方案

2.1 检测项目

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技术检测主要是对其流量、阻塞报警压力阈值及监测与报警系统进行验证,包括输液管路安装不妥、输液完成、输液管路气泡探测、电池低电量、操作遗忘等系统自动报警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输液流量和阻塞报警压力阈值的检测。在按被检输液泵生产厂家指定的测试条件检测时,其结果应符合被检输液泵在产品技术手册等文件中公开陈述的准确度。

2.2 检测设备

采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IDA-4 Plus型输液泵分析仪,专用于医用泵类的应用质量评估检测。其原理是利用光电耦合传感器在0.5~1 000 mL/h测量范围内按一定的采样间隔,实时准确地检测输液的流量、阻塞报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还具有多通道同时测量、图形显示等功能[2]。

2.3 检测方法

使用输液泵厂家指定的输液管路,按照图1所示连接管路,测试前先对整个输液管路用蒸馏水进行灌注,并排除气泡[3]。

根据《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检测要求,流量检测时设置输液泵流量为25 m L/h,以1 h为观测时间,观察和记录采样间隔内流速大小,如检测结果超出被检输液泵流量允许误差,则应至少延长检测时间至2 h;阻塞报警压力检测时设置流量为25 m L/h,若被检设备阻塞报警压力阈值能够选择,则分别将其置于阻塞压力最小挡和最大挡,记录阻塞报警时间和报警压力值,完成阻塞报警检测。

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输出端应和输液泵的输入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管路中将产生正或负压,影响检测结果。输液时液体流速稳定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检测时要设置足够的延迟时间,实际检测中应先启动输液泵输液,几分钟后才启动检测程序,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检测状态。

2.4 检测模式

我院质控工作开展以来,质控检测小组严格按照验收检测、定期检测、维修后检测、报废检测流程展开质控。输液泵安装验收时,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则建立档案,出具质控检测合格证书,粘贴标识,入库出库使用;检测不合格者要求厂家或供应商退、换货,并将质控与维修有机结合起来,修复后的输液泵必须经过质控室质量鉴定后才能标志一项维修工序的结束。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输液泵经反复维修后仍达不到技术指标的,建议使用科室停止使用,并按报废条件和程序进行报废,形成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4]。

3 结果分析

在检测要求的环境下,我们主要分析同一品牌输液泵在不同输液管路、不同输液流速、不同输液时间对流速准确性的影响。

被检输液泵流速示值相对误差计算如下:

式中,g为流量示值相对误差;Qi为输液泵分析仪测得流量值,单位为mL/h;Qo为被检输液泵设定流量值,单位为

mL/h。

3.1 不同输液管路对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分别将LP-2000输液泵与康德莱、哈娜好避光输液管配套使用,采用IDA-4 Plus进行检测,观察1 h,记录流速的实际测量值,并按照公式(1)计算误差,结果见表1。

由结果可知,同一输液泵与不同输液管路配套使用,流速检测误差也不同,这主要是由输液管路的材料、弹性、内径、厚度、光滑度等因素导致的[5]。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建议使用输液泵生产厂家技术手册中认可的输液管路进行检测。

3.2 不同输液流速对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将LP-2000输液泵与专用输液管路配套使用,分别设定流速为5、10、25、50、100 mL/h,观察1 h,记录流速的实际测量值,并计算误差,结果见表2。

由实验结果可知,设定不同输液流速测量得到的输液流速误差精度也不同,甚至超过技术标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中仅选取25 mL/h进行输液泵流量精度的检测。临床上一般按照患者的病情、药物类型等选择输液流速[6],因此建议在进行输液泵流速检测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使用科室,在输液泵量程范围内选择该科室常用流速进行检测,更客观准确地判断输液泵的质量。

3.3 不同输液时间对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在检测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输液泵设定流速为25 mL/h,测量时间为5、30 min、1、2、4 h时,观察流速曲线,分别记录检测结果,并计算误差[7],结果见表3。

从检测结果可知,输液流速随着检测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流速稳定后,检测时间越长,误差精度越小,在2 h左右误差最小。因此检测时建议设置足够的延迟时间,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检测状态,应先运行输液泵几分钟再启动检测程序。

4 结论

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从申请购买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8],对待每一个质控环节我们都应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输液泵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我们针对性地做了部分研究,对医用输液泵应用质量评估具有可行性,但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研究测试,以期对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泵在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检测结果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Fluke公司I-DA-4 Plus型输液泵检测仪对输液泵进行检测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输液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的改进意见,规范了质量控制工作流程。结论: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安全保障,降低了医疗风险。

关键词: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输液

参考文献

[1]GB9706.27—2005/IEC60601-2-24:1998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

[2]赵鹏.输液泵分析仪测量原理比较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2):131-132.

[3]肖红.医用输液泵的输液质量控制[J].计量测试与技术,2009(3):26-27.

[4]杨丽晓,尚长浩.浅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33-34.

[5]Saladow J.Ambulatory Infusion Pump Technologies New Develop-ments and How They Might Affect Alternate Site Care[J].INFUSIONMagazine,2007,13(4):17-22.

[6]Patina B.Preventing medication errors:an IOM Report[J].The NursePractitioner,2006,31(12):8.

[7]Medtronic MiniMed.ParadigmTMInfusion Pump Model MMT-511 UserGuide[EB/OL].[2011-08-20].http://www.manualslib.com/manual/47577/Energizer-Mmt-511.html?page=2#manual.

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的体会 篇8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优质服务,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 而面对门诊输液患者多、杂, 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 且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密度大, 工作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我院自2008年1月新的门诊输液室投入使用后, 加强了环节管理, 通过改善输液环境、提高穿刺技术、落实优质服务, 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率上升。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加强输液室环境管理

输液室采用绿色墙面, 并在悬挂幽默卡通图片.采用睡椅式输液椅, 根据患者需要提供相对安静的独立小输液室并配备电脑。同时提供大量报纸、杂志供患者阅读, 另有音乐、电视供患者欣赏。

1.2 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1.2.1 采用“五常法”管理模式

包括5个方面, 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常组织指全面检查和整理各诊室、治疗室、办公室、桌面及抽屉;常整顿是指将需要的物品明确分类, 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常清洁是指清除工作场所内的一切污秽;常规范是指规范物品检查、维修、保养;常自律是指人人清楚自已的责任及工作范围, 依规定行事, 养成良好的习惯。

1.2.2 实行“七到”服务

是指:患者到, 护士微笑到、问候到、开水到、护理措施到、饮食指导到、健康宣教到。护士着装整洁, 面带微笑, 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 按照输液室语言行为规范接待患者。同时, 送上茶水。根据需要免费为患者订餐。

1.2.3 优质穿刺技术和良好的沟通

输液室患者多、年龄跨度大, 从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为此, 我院通通过穿刺技术考核竞聘上岗, 并予以相应激励措施, 安排穿刺技术优秀的护士来输液室。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给予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药物的应用等, 针对季节性的多发病进行健康教育。

1.2.4 墙面温馨提示

比如, 患者在注射前的准备、注射中的要求、注射后的注意事项等, 不同位置均可看见, 注射时, 护士将口头说明温馨提示的意义, 确保患者的理解和遵守。

1.3 加强岗位职责管理

1.3.1 接单查对、摆药岗

接单护士详细核对治疗单上患者姓名、药名、药量并安排输液号, 根据治疗单摆好药品, 由配药护士再次查对无误后配药。

1.3.2 注射、加药岗

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 准确无误才能注射, 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 然后让患者确认, 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特殊药品悬挂红色标志的特殊药物牌, 便于护士观察也提醒患者注意输液部位的制动和严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1.3.3 接单查对岗

安排1名专职高年资护士接待输液患者, 专门负责查对治疗单上患者姓名、药名、药房所发药品及药量是否正确, 发放排号;由于责任心强, 工作熟练,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严格把关, 控制和纠正不合格治疗单和药房发错药品, 收费错误等减少了差错发生。

2 结果

科室通过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穿刺成功率统计表等方法, 统计出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服务举措前后患者满意率。2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2组调查结果见表1。

3 体会

3.1 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增加舒适度和安全感。

绿色墙面有利于减轻视觉刺激, 幽默、卡通的挂画能使患者紧张的心情得到调适, 是儿童患者缓解恐惧心理。通常门诊输液都采用座椅这样节省空间方便整理, 但对于年龄稍微偏大, 体质偏弱、疲劳等患者睡椅式输液能是增加舒适度, 有利于缓解疲劳等。

3.2“五常法”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门诊部运用“五常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 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和气氛, 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整洁有序的物品放置、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有增强了患者的信任。

3.3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七到”服务让患者在第一时间有人热情接待, 使患者有备受尊重的感觉。护士整洁的服装, 规范的举止给人以稳重端庄之感, 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呵护。良好的穿刺技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及时的健康指导增加人们的医疗保健知识, 促进了患者康复,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输液质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门诊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护理改善措施。选取护理管理改善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实施护理的200例患者,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2 对比方法:

所有资料均是门诊输液室;分析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具体原因,在门诊内设定患者满意投递箱,就诊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建议投入箱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发放护理质量监督卡,每天对护士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改善前后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施统计学处理。

1.4 影响因素分析

1.4.1 医护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

患者个体体质不同血管条件也具有差异,这就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在输液过程中容易穿刺失败,再次穿刺时就会觉得紧张、慌乱,甚至导致多次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多次疼痛。还有些医护人员对药物应用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药的使用剂量、用途[1]。禁忌等方面了解甚少,导致在开处方单时不太清晰,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影响患者情绪。年轻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无法及时有效解决一些突发事件,影响临床护理质量。

1.4.2 健康教育不到位: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常不会忽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告诉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以及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导致有些患者为了缩短输液时间擅自加快输液速度,从而导致患者血管受到刺激、引发瘙痒、疼痛、呕吐等不良反应[2]。

1.4.3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我院门诊输液患者比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比较大,在繁忙的工作中难免会发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如果再加上患者的不理解,难免会对护理人员态度产生影响,护理人员一旦控制不佳,就会出现服务态度不好,引发和患者之间的冲突,影响护理质量,甚至会导致出现纠纷。

1.4.4 工作责任心不足:

目前还依旧存在一些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足,只是单纯的将护理工作当成是一份任务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毛毛躁躁,影响护理质量。

1.4.5 护患沟通不佳:

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重复劳动多,有时只注意护理技术的操作,而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往往无意间一句话、一个细微动作都容易产生误解引发患者与护士间的冲突。

1.4.6 法律意识薄弱:

护士工作中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只忙于日常护理工作,不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在医疗活动中规范了护理行为,规定了患者的权利和从医者的义务,如果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护理常规不加强学习,服务理念滞后,缺乏职业危机感和服务意识,必将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也对护理质量有相应影响。

1.5 改善对策

1.5.1 加强在职护士的技能培训与学习:

对在职护士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在职培训,培训按照层级管理要求进行,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考核。特别要重视对年轻护士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与实战经验,积极鼓励他们参加新技能、新业务的学习,使他们迅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能够更好的胜任门诊护理工作[3]。

1.5.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印刷一些门诊常见病的卫生健康知识小册子供患者阅读,并定期进行知识的更新,有效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诉患者每项操作及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如果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如果有疑问要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3 改善服务态度: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保持仪表端庄,举止得当,要具备崇高的医疗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心。门诊输液过程中患者接触最多的也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始终坚持微笑服务,彻底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给患者亲人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1.5.4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

护士的工作很繁杂,在工作时要做到统筹安排,争取巡视一趟兼顾几项护理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门诊患者,护士不单是治疗护理,而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等,要做到多巡视、多询问,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平时积极协同医师做好各类抢救工作,不断积累各种急救经验,便于巡视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关掉输液器、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合适的体位、抗过敏药、强心药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1.5.5 强化护患沟通:

门诊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心理情绪,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门诊患者形形色色,针对个别患者的误解和刁难,千万不要当面顶撞。首先在心中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然后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操作的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理解护士的用意,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若遇到百般刁难者,应及时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1.5.6 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讨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媒体报道的护理差错事故等进行分析、讨论,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并请专业人士讲解护理纠纷案例,加强每位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以增强法律意识,预见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薄弱环节,减少医疗事故争议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 结果

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后,经过整改,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及投诉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从上年的76.0%上升到今年的89.0%。不满意仅仅占11.0%。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总之,门诊输液室工作比较繁琐,护理工作量较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高度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责任心,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与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管理方面要加强对输液室环境的管理和护理人员的管理,着重提高护理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摘要:目的 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门诊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护理改善措施。选取护理管理改善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实施护理的200例患者,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改善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0%,改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艳.影响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100-101.

[2]高玉玲.提高社区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探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326.

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探究 篇10

1 大输液生产过程的传统质量控制

国家标准GB/T6583认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使得某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等能够满足相应规定的质量要求。自二十世纪提出质量控制的概念以来,质量控制发展大致经历了质检控制、统计控制管理、设计过程控制及计算机辅助控制等阶段。就大输液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而言,其传统做法仍然停留在手动操作,具体过程为操作员巡回查验并通过经验判断,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整和纠正,大输液制剂流通的质量的控制点停留在质监部门的统计方法检验。

大输液生产过程的传统质量控制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其首要表现为管理机制的被动性、滞后性和低效率性。质量控制人员是在生产过程存在问题之后才做出反应,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主体变成了生产过程,且表现滞后特征,传统的统计记录方式决定了其低效率。此外,传统质量控制是根据生产企业相应的技术准则对生产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其管理过程是单独进行的,不能有效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同时缺乏质量控制过程与生产工序的有效结合,对生产整个过程的信息不能有效形成系统信息,缺乏对过程管理的即时管理和系统管理。

2 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探究

2.1 完善生产外部环境

大输液的生产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进行,生产外部环境的洁净与否直接影响了生产空间的环境安全,从而影响了大输液制剂的质量安全。完善生产外部环境,首先需要对生产车间正确选址,选址应该远离居民生活区、垃圾堆等有生活污染源的区域,也应该远离花卉培育基地等具有自然污染源的区域。生产区域内部需进行合理生产组织设计,做到人流、物流、工序流分离,防止生产流通之间的污染。针对生产区域、控制区域、洁净区域和无菌区域的大致分类,须有明确的控制量化标准,如控制区域为十万级。对于生产车间的内设环境,须选用现代高效的洁净技术提升操作环境的洁净度,如选用层流洁净技术改善大输液灌装工序的环境。考虑到细菌和病毒等生物对空气尘埃的粘附特性,可以采用纤维制品的空气过滤设备,切实控制空气悬浮颗粒和细菌的含有率,有效遏制空气悬浮颗粒和细菌对制剂生产澄明度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提升大输液生产的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制剂质量水平。

在生产原料方面,需要对各项原料进行有效清洁和防止分装等工序引起的污染,一般而言,对原料的管理需由有经验的专人管理。在人员清洁方面,除对个人卫生有严格要求外,还需对员工进行强制性定期检查,防止个人疾病对生产的影响。此外,大输液生产外部环境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地面环境的清洁处理,务必保证安排专人在生产完毕对地面等环境进行消毒打扫,确保清洁和干燥。

2.2 把关生产过程环节

在大输液生产外部环境得到保障之后,影响大输液生产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处理方法,包括输液包装、滤液控制及灭菌过程等方面。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输液瓶仍然存在回收利用的情况。其回收过程的关键工序为热水浸渍、洗涤液洗涤和注射用液洗涤,中间包括两次自来水洗涤。在处理回收输液瓶的工序中,需避免选用缺陷众多的传统洗涤剂,如软皂等,而用选用充分证明有效的洗涤剂,如洗涤灵。这种洗涤剂能保证对输液瓶的无毒性和无损性。显然,考虑到对输液瓶的不良影响,酸法洗涤和机械洗涤是不允许采取的。此外,为提供大输液生产的质量,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的回收,切实践行我国《药品包装管理办法》中的相应条款,切实达到GMP和GPP管理的要求。考虑到塑料包装相对于输液瓶的众多优点,如体小质轻、输液便利、工艺简便及成本低廉等,大输液生产企业应该优选选择塑料包装。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塑料包装稳定性耐热性差、灭菌效果欠理想及自动化生产不易等缺点,生产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并联合相应科研单位积极研发或自主研发,以提高输液包装层面的质量等级。

输液的配制和过滤是控制大输液澄明度这一重要指标的关键工序。为保证澄明度的要求,可以采用低浓度NaCl溶液就行预滤,可以有效防止未完全糖化的胶原物质沉积粘附于管壁,同时采用超滤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大输液中的微粒浓度且防止大中分子进入制剂,从而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在大输液灭菌方面,需注意到湿热灭菌的控温不均等弊端而摒弃不用,可以采用水浴灭菌方法,切实保证灭菌过程的控温均匀,包括温度升降稳定且温度空间分布均匀。

2.3 开发现代质量控制信息系统

针对传统质量控制缺乏即时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大输液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开发现代质量控制系统。简单地说,质量控制系统是将信息系统和生产过程充分结合,为质量控制提供系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其特点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集成,能对大输液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实时跟踪控制,及时提取、分析和处理质量信息,实现质量信息和生产工序的同步、反馈及共享,为生产人员提供直接精确的质量信息,使得操作人员能快速对生产过程的缺陷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不是经验化而是科学化。同时,操作人员能根据对从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提取出的系统的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某一质量控制单元进行预测和改进,实现质量控制的主动化。因此,为提高大输液生产过程的质量,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其实际生产工序,按照GMP和GPP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建立基于质量核心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以生产工序为基础,以生产质量为核心,以信息系统为平台,利用科学的流程控制方法和科学研究系统方法论,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即时、主动、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促进大输液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实现大输液的质量稳定。

2.4 深入开展人员培训

从根本上说,大输液生产的任意过程都是操作人员控制的。因此,深入开展人员培训是切实保证大输液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生产企业应该根据GMP和GPP要求对各层次各岗位的生产人员展开培训,其培训内容既要宽广也要专业,培训方式既要多角度也要多层次。这样的培训方法有助于员工主动积极地对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企业准则、个人修养等方面获得质的提升。只有在保证操作员工的质量控制可靠的基础上,辅助于良好的生产外部环境,重视好并把握好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变得更加实际。全面优化新思想下的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对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视是由大输液在医院制剂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传统质量控制的众多缺陷迫使了人们对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式方法的探究。本文基于传统质量控制的缺陷,充分结合了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大输液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的生产外部环境、生产内部环境、科学管理系统及人员培训四个方面管理进行了探究。

摘要:基于大输液在医院制剂的重要性, 本文在考察了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发展及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影响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的因素及生产工序, 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外部因素、生产过程涉及的内部环节、信息管理与控制及人员素质等方面, 提出了针对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新观点。

关键词: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沈波, 冯冬, 马爱霞.我国大输液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药学进展, 2008.

[2]何隽.大输液生产中的现场管理[J].中国药事, 2004.

[3]袁金亮.大输液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J].西藏科技, 2004.

[4]刘娟, 陈颖, 汪国华.大力发展我国的非PVC大输液包装容器[J].中国药业, 2005.

[5]张雪梅, 陈鸣远.浅谈影响大输液中可见异物的因素及控制办法[J].齐鲁药事, 2006.

[6]崔良峰.大输液生产过程影响澄明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齐鲁药事, 2009.

[7]宋勋.大输液水浴灭菌柜的节能降耗[J].医药工程设计, 2007.

输液质量 篇11

【发布】

53种常见病无需输液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确定了无需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包含了普通的发烧感冒、小儿腹泻等。安徽卫计委要求,今后治疗这53种疾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还要求按“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培训医师。

通知显示: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易达到高浓度,才使用静脉输液。

【调查】

9成以上的患者选择输液

近期,天气骤降,患感冒发烧支气管炎的人骤增,记者走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郑州市儿童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拿最普通的感冒发烧和腹泻来说,9成以上的患者都选择了输液治疗。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31岁的邢女士正带着3岁儿子输液,她说,估计是季节交替,立秋后儿子腹泻了好几次,这次来输几瓶液,想彻底治好。一旁正在忙着扎针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小孩来说,输液确实可以更快痊愈。医生开方前都会询问家属意见,多数输液都是家属要求的。

【揭秘】

输液药品返点高于口服药

业内人士周国平介绍,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瓶~3.3瓶的水平。

如此大的输液量背后,其实存在一个利益链。拿最普通的感冒来说,如果吃药治疗,最多花费二三十元,但如果输液,一二百元是常态。

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一主任医师也坦承,静脉药品的价格大多高于口服药,所以使用越多的静脉输液产品,医院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长期做医药销售代表的杜先生说,一般医药代表给合作医生的口服药返点儿在10%左右,输液药品的返点要比口服药高,大约在15%,小药厂或小品牌的药品,回扣比例更高。

【析因】

患者心急且都偏信输液疗效好

儿科医生杨艳敏告诉记者,有一次接诊一个七八岁小患者,感冒引起的扁桃体发炎,嗓子疼痛,哭着不吃饭。父母带到医院后,还没等医生诊断完,就说“开几瓶液体输输吧。”

医生诊断后,开了一些口服药物,建议回家多喝水多休息,家长一看就破口大骂:“啥破医生,会不会看病,孩子都疼成这样了,赶紧输液马上把炎症消下去!”

我国每年有10万人输液后丧命

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这些病不需要输液

记者在53种无需输液治疗的疾病中挑选了一些最常见的,供读者参考。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4.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5.慢性盆腔炎

6.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7.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8.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压不高者。

输液质量 篇12

医用输液泵是一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量,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主要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在临床应用中潜在的风险较高,因此确保输液泵的质量安全非常重要。总后卫生部在2008年开始卫生装备质量控制试点工作之后,于2010年正式在全军各级卫生机构全面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其中第一批建立的质控检测标准中就包括了输液泵检测仪。我院从2010年9月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以来,在输液泵的质控检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以及输液泵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概念,并认为在目前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下,作为医院的计量质控部门,应当以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结果作为输液泵质量安全评价的关键依据。

2 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的特点及问题

2.1 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的特点

与其他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相比,输液泵质控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输注管路的品牌型号、测量时间、环境温度因素对输液泵流速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1]。其中测量时间与环境温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掌握其最佳的质控检测条件(60~120 min,20~25℃),检测用输注管路按照《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应当使用输液泵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此外,输液泵由于其工作原理和结构本身的特点,使用一段时间后,输液精度会下降,需要定期用输液泵自带的校准功能进行累计误差的消除[2]。

2.2 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遇到的问题

《规范》以及输液泵说明中都要求使用输液泵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但在国内中小医院、甚至一些大医院中,输液泵在临床应用时大多使用国产品牌的一次性输液器,而非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因为各种实际原因,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善。

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管路材质的力学特性[3]与专用输注管路泵管材质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造成使用非专用输注管路的输液泵在实际使用中流速误差率较高。根据我们的工作统计,有的流速误差甚至高达40%。即便我们购入了少量的专用输注管路来对输液泵进行质控检测,如果临床应用中依然使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输注管路,那这样的质控检测对于临床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鉴于上述输液泵质控检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确保现有条件下输液泵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使用的输液泵质控检测设备为加拿大Datrend Systems公司的Infutest 2000E型检测仪。

3.1 实验一:输液泵使用非专用输注管路检测

以我院目前所使用的不同品牌型号输液泵为检测对象,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浙江灵洋)作为检测用输注管路。检测环境温度:20℃,检测时间为120 min。检测数据见表1,可以看出,在使用非专用输注管路进行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时,其流速误差较大。

注:*为出厂状态下未标定时检测数据

3.2 实验二:输液泵标定前、后的对比测试

以我院新近一批次购进、具有标定功能的5台输液泵(北京科力建元,ZNB-XK型)为检测对象。验收时,在输液泵出厂状态下用一次性输液器(浙江灵洋)对设备进行质控检测,检测环境温度:20℃,检测时间为120 min,记录检测数据。然后按照输液泵说明书的标定步骤对5台输液泵和我院普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浙江灵洋)搭配进行标定后,再次进行检测,检测条件相同,记录检测数据。对比测试数据见表2。

可见对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泵进行标定后,输液泵相对误差显著降低,精确度显著提高。

再以标定后相对误差较大的输液泵(SN:K110HC191)为例,其流速/时间曲线图见图1。

由图1可见,输液泵标定(校准)后,在工作时间内,工作流速是稳定的。

根据GB 9706.27—2005/IEC 60601-2-24:1998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中的说明[4],在试验周期第2个小时(60~120 min)的分析周期T(min)内,计算第2、5、11、19、31 min时观测窗的Ep(max)和Ep(min),可以得出该输液泵25 mL/h时的流量误差百分比曲线图(又称喇叭图,trumpet graph),见图2。该图反映了输液泵流速的稳定性以及输注管路的疲劳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3 实验三:输液泵重复性检测

连续对标定好的一台输液泵(北京科力建元,ZNB-XK,SN:K110HC191)进行多次重复检测。检测环境温度:20℃,检测时间为120 min。每次检测都更换新的输注管路(浙江灵洋一次性输液器),检测数据见表3。可以看出,输液泵标定后的重复性较好。

3.4 实验四:输液泵稳定性检测

间隔1个月对标定好的同一台输液泵(北京科力建元,ZNB-XK,SN:K110HC191)进行检测。检测环境温度维持在20℃左右,检测时间为120 min。检测用输注管路(浙江灵洋一次性输液器)品牌批次相同,检测数据见表4。可以看出,输液泵标定后的稳定性较好。

4 结论

4.1 输液泵应尽可能使用厂家指定的输注管路

输注管路的材料、弹性、内径能够影响输液泵的精确度及报警功能,因此应当尽可能使用输液泵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确保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尤其是对于没有标定功能的输液泵。

4.2 输液泵标定(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使用非专用输注管路的输液泵,输液泵的标定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实际质控检测工作中还是在实验中,都验证了这一点。我院在开展输液泵质控检测工作之初,发现输液泵的流速不合格率高达68%,部分输液泵流速相对误差竟达到40%。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在使用输液泵时没有使用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设备启用时没有针对使用的非专用输注管路进行标定。

4.3 输液泵标定是有意义的

通过输液泵标定前、后质控检测的对比测试,说明输液泵自身的标定功能是有效的。再通过对标定后输液泵的重复性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实验结果可知这种标定并不是一种应付式的校准,不仅在短时间内有效,在较长时间内也是较为稳定和可靠的。因此针对一次性输液器作为输注管路而进行的输液泵标定是有意义的,确保了输液泵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

4.4 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方法与步骤

对于没有标定功能的输液泵,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输注管路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合格,并考察了其重复性和可靠性,充分掌握了该品牌输液器的参数特性之后,可以在临床使用。如果检测不合格,就务必使用专用输注管路进行检测。

对于具有标定功能的输液泵,在医院因为各种原因难以使用指定专用输注管路而只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时,一定要以本医院普遍使用的特定品牌一次性输液器作为输注管路对输液泵进行标定及标定后的检测,要特别注意流速与各种报警的检测。并应在检测合格后进行跟踪式的稳定性检测和重复性检测,掌握该输液器作为输注管路时输液泵的性能和运行参数,根据这些性能特点为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4.5 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注意事项

由于流速检测是输液泵质控检测的主体工作,所以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他检测项目,如气泡报警、阻塞压力值检测、阻塞报警等。这些项目无需花费太多检测时间,但却是输液泵检测中的重要项目,因为这些功能的质量安全隐患会对患者造成潜在的、直接的或间接伤害,甚至死亡。尤其是使用非专用输注管路,不仅会影响输液泵流速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可靠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其他检测项目,确保其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

5 讨论

5.1 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概念

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是指采用临床实际使用的输注管路作为检测用输注管路时,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其目的是确保输液泵质控检测数据的临床有效性,保证输液泵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

5.2 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输液泵本身质量控制检测的关系

输液泵本身的质量控制检测是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其检测结果完全以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评价为目的。

由于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的特点以及国内医院的实际具体情况,导致输液泵本身的质量控制检测与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的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异,所以,才有必要提出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这一概念。因为即便是输液泵本身的质量控制检测是合格的,但如果在临床应用条件下的误差无法达到允许范围内,那么该输液泵的所谓检测合格对临床而言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医院的现状下,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应该作为输液泵质量安全评价的关键依据,也应该作为输液泵验收检测时的最终依据,这一点应该在输液泵招标标书或购买合同中予以声明,以维护医院的切身利益。

医疗设备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设备本身的质量控制检测这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重合的,但对于像输液泵这种实际临床应用环境与质控检测条件相差过大的设备,应该还是以临床应用质量安全为核心。通过两者的定义也可以知道,当医院输液泵都按照要求使用了专用输注管路时,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与输液泵本身的质量控制检测这两者也就完全一致了。

5.3 医院医疗设备计量质控工作的目的和本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作为军队医院自身的计量质控部门,关注的应当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质量安全,而不是输液泵本身的质量安全评价。这一点与地方的计量和技术监督部门职能是不同的。因为军队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目的就是“确保卫生装备使用安全有效,促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高”。

6 结束语

事实上,除了输液泵之外,目前国内医院还有很多医疗设备都没有严格按照国际或国内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院的计量质控部门,我们一方面应该结合医院和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确保现有条件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在允许条件下,尽力推进医疗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质量控制、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摘要:目的:提高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水平。方法:采用Infutest 2000E型输液泵检测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输液泵进行检测实验和对比测试,提出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概念。结果:针对非专用输注管路进行的输液泵标定是有效和重要的。结论:只有把输液泵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作为输液泵质量安全评价的关键依据,才能确保输液泵临床应用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输液泵,质量控制,质量安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燕,种银保,初继庆,等.医院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34-136.

[2]于树滨.医用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13.

[3]GB 8368—2005一次性输液器标准[S].

上一篇:数字伺服调速下一篇:加速度的中国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