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输液流程

2024-07-25

优化输液流程(共9篇)

优化输液流程 篇1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 担负抢救危重患者的重任, 其抢救水平是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体现, 而急诊输液是患者治疗的最后一道程序, 因此, 优化急诊输液流程, 对于提高急诊室护理服务质量, 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为探讨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 对笔者所在医院优化急诊输液流程前后所收治的24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12月期间, 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优化急诊输液管理模式后进行急诊输液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设为优化后, 其中男56例, 女64例, 年龄5~75岁, 平均 (42.6±17.2) 岁。并与2014年3-6月未实施优化急诊输液时所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比较, 设为优化前。其中男59例, 女61例, 年龄5~76岁, 平均 (42.4±17.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接药班工作流程优化

先看注射证, 询问患者姓名,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输液输液单:时间、署名、用药、输液总瓶数及每瓶是今天的第几瓶。严格三查七对, 注意避免书写错误→正确标记注射证:划输液天数→接药告知:输几天、每天各输几瓶及输液时注意事项, 确保无遗漏项目→查清药、查收费。做到药物正确、合理收费→送药品、指方向。向患者详述输液流程并确保患者明白→做输液患儿手托, 整理护士站。

接药班工作重点: (1) 核对患者的用药及收费情况:大人6元/ (瓶·d) , 儿童9元/ (瓶·d) , 加1瓶需加药的另加一元, iv, 2.3元/次。 (2) 把接药 (如“2-1”、“2-2”) 都写上, 如果只有一瓶的需加上座位号。最后一瓶均需写上座位号。 (3) 注射证最下面一排数字为输液天数, 输液1 d完毕后应往后划掉, 以后每天来输液往前划一数字, 直至划到“1”为止。 (4) 告知患者一共需输液几天, 每天几瓶, 每瓶药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注射证和输液牌 (第1瓶既是座位号又是换接瓶的号码) 在输液时给, 一瓶的不给输液牌, 只输一天或最后一天以及要带回的注射证要收掉, 其他请保管好注射证明天带来。 (5) 患者今日所需药物、输液单、注射证、输液牌 (只有一瓶的不需放) 一起放入篮子里递给治疗者。 (6) 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输液:大人应坐在指定位置上等候 (五、六、七区100~157号) , 有护士前去输液;儿童则前往吧台输液, 输上后坐在指定位置 (上午第一套牌子;一~四区1~92号) 输液。第一套1~157号发完后, 大人及儿童患者均需找空位坐, 必要时请巡视班协助找寻空位。 (7) 用药注意事项:头孢类药物在用药前12 h、用药期间及用药后7 d禁食含酒精类食物;阿奇霉素输液时滴注速度要慢, 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 尽量避免空腹服药;多西环素输液速度要慢, 因其易刺激血管引起疼痛;热毒宁与抗生素类药物联用时, 要先用抗生素, 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使用青霉素时, 应首先询问患者的皮试情况, 不能空腹使用, 且皮试时间应≤72 h。

1.2.2 治疗班工作流程的优化

统计需上报供应室的一次性用物及无菌物品, 确保所需物品齐全, 且数量适中→清点治疗室常用药品、物品, 物品基数应符合, 每班值班人员按时签名→准备加药所需的用物, 其中安尔碘、溶媒等应标明开瓶日期及具体时间→按接药顺序并核对注射证贴输液单、加药, 应严格查对, 看清楚药名、剂量及液体种类→加药后及时签名、贴瓶口贴→第二天有液体的应将注射证和液体一同拿出按顺序排放到长台→整理药品和治疗台、抽屉, 液体物品应排放整齐, 保证治疗台、抽屉清洁→整理并备齐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用物, 保持柜内物品清洁, 物品摆放整齐→做好交接班工作, 确保交接清楚, 尤其是药品交接。

1.2.3 巡回班工作流程优化

准备输液盘、将干缸放置盘内。注意保持输液盘清洁、盘内物品放置便于操作, 干缸注明时间→准备头皮针、棉签、胶布等常用物。保持抽屉内备用物品放置整齐、分区→垃圾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 合理分类→用5 ml注射器抽吸NS, 打头皮针时用。注射器应用无菌治疗巾包裹严实→按顺序为患儿输液。严格查对制度、力求一针见血→将患者今日的输液总瓶数告知家属, 如果有接瓶者应将红牌发给家属, 嘱咐其更换液体时用并且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有注射证的应把注射证返回给患者。家属应严格遵循医嘱, 妥善保管好证牌→调节滴注流速, 做好用药宣传教育工作。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等合理调节→指导并协助家属抱小孩, 避免拉、拽、碰等激烈行为→必要时协助成人输液, 注意严格三查七对, 做好宣教工作→工作完毕后, 做好交接班, 确保交者和接者均清楚明白。

1.2.4 更换液体流程优化

接收患者红色输液牌, 查询患者姓名→按照号码找到绿色输液牌, 核对患者姓名是否正确→查看输液药物质量, 是否有变质或皮塞→到患者身边, 询问患者姓名, 并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核对→再次核对输液牌号→所有信息核对无误后, 签上换液体时间及姓名→更换液体, 调节滴速→再次核对空输液袋及更换液体袋上姓名→将红、绿输液牌连接, 放置治疗车抽屉内。此外, 如果患者有3瓶以上液体, 则红色输液牌应在患者更换最后一瓶时收回。

1.2.5 拔针流程的优化

拔针前必须遵循“二问”和“一看”原则, 即询问输液瓶数及有无输液牌, 查看输液瓶号, 确认无误后即可拔针。拔针时应掌握角度, 以免损伤患者的皮肤, 尤其是小儿输液, 动作应轻柔。拔针后嘱咐患者继续按压5~10 min左右至不出血为止。应注意的是:指示号“2-1”表示输液总瓶数为2瓶, 当前瓶为第1瓶, “2-2”表示总共2瓶, 当前瓶为第2瓶。“3-1”、“3-2”、“3-3”以此类推, 若患者有3瓶或3瓶以上液体, 则红色输液牌在患者更换最后一瓶时收回。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优化前后两组患者的等候时间、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比较两种流程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程优化前后等候时间、工作效率比较

优化后等候时间、护士工作效率显著优于优化前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优化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优化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急诊输液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 患者经过挂号、诊疗、交费、取药等多重手续后, 如果在急诊输液医院未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极易激发患者不满情绪, 引起医患矛盾[3,4]。加之急诊室患者多病情危重、用药范围广、剂量大, 护理人员工作繁重, 不可避免出现护理漏洞或缺陷, 引起患者不满[5,6,7]。本研究从接药班、治疗班、巡回班、更换液体、拔针等多方面探讨优化急诊输液工作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 数据表明, 优化后等候时间、工作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赖碧娟[8]对600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管理后, 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 优化急诊输液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的应用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优化急诊输液流程前后患者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优化前患者给予传统急诊输液流程, 优化后患者实施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管理。分析比较优化前后患者等待时间、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优化前患者相比, 优化后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明显较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优化后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优化急诊输液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输液,优化,护理

参考文献

[1]蔡晓红.优化流程在急诊输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2014, 14 (3) :69-70.

[2]陈丽芳.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9) :47-48.

[3]王永坤, 潘菲, 唐婵懿, 等.急诊输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12) :893-894.

[4]王慧娟, 吴炜炜, 刘佩吟, 等.急诊输液流程改进的实践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7) :672-674.

[5]丁玲.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预防策略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8) :302-303.

[6]徐红.流程再造管理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1) :2641-2643.

[7]彭婕, 唐咏梅, 王皓, 等.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4, 22 (1) :90-91.

[8]赖碧娟.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 2011, 32 (3) :576-578.

优化输液流程 篇2

一、接到医嘱:

1、准备药物

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 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

治疗车下面: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 抢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二、开始操作:

1、自我介绍: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

3、评估病人: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调节室温;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4、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

5、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如为安郶:首先检查安郶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浑浊;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1ml);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脫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药,治疗××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

优化输液流程 篇3

关键词:静脉输液,流程优化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夜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直至今日, 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治疗最常用, 最直接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 使患者置身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 包括静脉炎、渗出、皮肤坏死以及一些迁徙性感染灶 (如肺脓肿、骨髓炎、脑脓肿等) [1,2,3,4]。因此在执行输液治疗前后, 必须严格无菌配液以及遵守静脉输液的流程, 以便积极预防和控制静脉输液相关的感染及并发症, 保证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 通过静配中心的配液及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流程操做, 降低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静脉穿刺率及患者的满意率, 树立了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良好形象, 并有效强化了科室“以患者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现报道如下。

1 优化的静脉配液流程

1.1 静脉配液中心配液及运输

我科经过静脉中心配液, 静配中心 (PIVAS) 是一套适用于制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 要求卫生机构在人员、设备、环境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 并由经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 进行静脉用药的配置, 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静配中心采用洁净层流工作台配液, 稳定, 净化的气流可将人和物料带入的微粒清除到工作区域外。配液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 严格按照规程配液, 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热源及微粒污染的概率, 配液完成后采用袋装放入收纳箱密封送至我科治疗室。

1.2 液体交接

送入治疗室的液体, 我科护理人员会严格查对液体的组数、质量等情况, 一切无疑问后接收, 并在回执单上签字, 同时注明收到的时间, 对于药品计量过大等原因而打包的液体, 静配中心会向我科提交申请单说明打包的原因, 这样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向医生反馈信息, 做到查缺补漏。

1.3 液体消毒

将液体放在治疗室操作平台上, 先用安尔碘首次消毒, 然后用3M封口贴密封瓶口。从而减少了液体从带装中拿出来后可能被空气中微粒的污染的可能性, 然后再放入液体槽中。

1.4 查对液体

严格查对每位患者液体的数量、质量、对有疑问的液体, 在治疗单上做上记号, 然后向医生及配液中心反馈情况, 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然后将查对好的液体放入治疗车上。

静配中心是按照国家卫生组织的要求配置药物, 配置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 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配置, 从而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热源及威力污染的概率, 尤其在使用袋装液体配置药液后, 不仅减少了空气介质对药液的污染, 还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输液反应, 确保了静脉用药的安全, 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 据调查发现, 通过静配中心配药, 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对集中, 可以显著降低医疗成本。

2 加强手卫生

经手接触传播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也有被暴露于血液或体液的危险中, 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 是降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使用抗菌皂和流动水, 或者无水的免洗清洁产品, 可以确保手卫生, 因此我科严格规定在静脉输液前后必须遵循“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或者手消毒。湖南医科大学对洗手肥皂进行检查发现, 皂盒中德肥皂带菌率为100%, 因此我科打破传统, 改用了塑装皂液洗手液, 并在洗手台前配备了一次性纸巾, 并在每辆治疗车上及每间病房的门口配备了快速手消液。

3 严格三查九对

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主意识的增强, 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我科也高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护理管理, 某种意义上就是患者安全的管理, 患者来到医院能否保证医疗和人身安全最为重要。为确保患者安全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识别准确”,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 有人说:“三查九对”是老声长谈, 老说法, 过时了, 但这是护理安全的根本。是多年来护理经验教训的总结, 这尽管是最基础的, 但真正落实到位, 其实很不容易。

4 认真选择穿刺工具及穿刺部位

因根据患者的治疗目的、药液的种类等选择合适的血管及适应的针, 目前我科采用钢针及外周静脉导管进行静脉穿刺。对于静推或者静滴持续刺激性药物、PH<5或>9的液体或药物, 避免使用钢针, 以防渗出引起组织坏疽。结合我科老年患者较多、血管防御性较低、病情变化快的情况, 我科首选外周静脉导管进行穿刺, 可以大大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 导管不宜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的影响, 保留时间长, 同时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选择血管时应首先评估穿刺肢体的情况及静脉穿刺和静脉损伤的情况, 选择软而富有弹性且较直的静脉, 可选择上肢背面和桡侧面的静脉, 穿刺时应尽量避开静脉瓣及肢体关节部位, 不能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由于下肢穿刺有发生血栓和静脉炎的风险, 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5 严格落实告知制度

5.1 静脉输液前, 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 告知患者试验的意义, 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5.2 要求护士必须熟悉并为患者讲解药品性质, 用药目的等问题, 对

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应事先告知患者, 增加与患者沟通, 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5.3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 决定输液滴数, 对于血管活性药物

输液应严格根据医嘱要求调整滴速, 并告知患者与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滴速。滴速调节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按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浓度大、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5.4 输液过程中, 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如发现药物不滴或局部有肿胀、疼痛及其他异常情况, 应立即与护士沟通。

5.5 输液结束后, 拔针后按压2~5min, 以免发生局部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

6 加强巡视

我科患者大多数为视力不佳的老年患者, 而临床上输液使用的液体大部分是塑料软袋包装, 所输注的液体也大为无色透明, 不易明确判断剩余液体量的多少, 加强巡视可以观察输液袋内液体余量, 判断已输入量及余量滴注所需的时间, 判断加药、更换液体及输液终结的间, 以确保输液的正常进行。由于老年患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 往往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有表现为沉默寡言, 心事重重, 有表现为固执己见, 消极对待。在巡视时用关心的语言、轻柔体贴的动作, 掖一下被角, 倒一杯水, 搀扶一下, 小细节都会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被人尊重、关心、理解, 消除负面心理, 调整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凸显了医疗服务的人文化。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我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7 总结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为力争做到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 我科对静脉输液这项操作技能的流程进行了上述的优化, 并且每位护理人员严格考核, 在临床工作中自觉的接受, 理解输液优化的流程。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了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0, ISBN978-7-5091-3024-1.

[2]殷磊.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0:243.

[3]美国CDC.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S].1999:1-2.

静脉输液流程 篇4

一、物品准备:

输液器(2个)、头皮针、液体、瓶套、纱布、复合碘棉签、秒表、手表、治疗巾、止 血带、输液贴、笔、干棉签、弯盘、手消毒液、输液卡、输液本、生活垃圾桶、污染垃圾桶、剪刀、利器盒、浸泡桶。

二、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取适量消毒液与掌心,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搓擦。一手握另一手拇指相互搓擦,交换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将五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2、查对,对治疗本与液体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

3、擦瓶灰,轻拧瓶盖检查有无松动,查看瓶体、瓶底有无裂痕,再将瓶体轻轻倒置,查看溶液有无沉淀、混浊、絮状物、变色等不能使用的现象(查看溶液时间不得少于10秒)。

4、查输液器、头皮针的有效期及有无漏气。

三、输液前的准备:

1、推治疗车至床尾,查对床头卡、病人床号、姓名。

2、与病人解释:1床XX,您好!我是护士XX,今天由我为您输液,请问您去卫生间吗?咱们开始输液吧,您今天准备输哪只手?

3、推车至床前,治疗车与床头呈八字,选血管,备好输液架。输液中查对治疗本对输液瓶。

四、正式输液:

1、套瓶套,常规消毒瓶盖(消毒是棉签禁止放平)。

2、插输液器,挂在输液架上排气,液面至墨菲式滴壶1/2或2/3处,倒转滴壶,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第一次排气排到连接处)。

3、查看墨菲式滴壶下端输液管无气泡,针头无液体滴出,针头始终朝下,排气时针头距弯盘10厘米以上,对光查气泡。

4、消毒皮肤,直径4—6厘米,扎止血带。

5、再次排气对光查气泡。

6、绷紧皮肤穿刺,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松调节夹。

7、胶布固定,数滴数,报告:操作完毕。

五、输液后

1、收拾用物,取输液卡核对输液本、床头卡、输液瓶,签名后挂于输液架上。

2、整理衣被。并与病人沟通,解释液体名称、滴数、输液时间及注意事项(XX,液体已经给你输好了,您现在输的是生理盐水100ml,我为您调节的滴数是60滴/min,大约30min输完。在输液过程中,您的手只能平行移动,不能上下弯动,以免针头滑出血管外。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请您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感觉到手背疼痛、液体不滴、胸闷皮肤发氧等不适症状,请您及时叫护士,我们也会随时观察您的输液情况的。请问我还能为您做些什么吗?请您好好休息吧。

3、洗手后推车出病房。

六、输液结束

1、拔针,做输液后健康教育。XX,液体已经输好了,我来为您拔针,好吗?

拔针后,请您像我这样,用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3~5分钟,以放出血,损伤血管。

医药盒在输液服务流程中的应用 篇5

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病区12个, 每个病区每天的补液20~40台不等, 每位患者的补液少者2瓶, 多者10瓶以上, 各科室根据患者总数并按每位患者4联液体补液总量的1∶2比例配备医药盒。

2 使用方法

购进的输液盒分2组:一组为备用, 另一组投入使用, 二者交替进行。使用的医药盒可拆装, 每盒能放一联液体, 护士工作中可根据患者液体量组装医药盒, 每位患者的液体按其液体量及使用先后次序纵行排列, 摆放时按床号顺序横行摆列。

3 医药盒使用与传统摆放液体方法的比较

3.1 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在传统的方法中, 立式瓶装液体摆好后, 把同组药物用塑料袋装好挂于瓶颈部。用医药盒摆放是把液体瓶放于盒的后部, 相同组药物摆放于液体瓶的前面, 清楚明了, 不易与相邻药物混淆。

3.2 达到整齐清洁的效果

在传统的摆液方法中, 卧式软包装液体装量大小不一, 在治疗台上摆放要互相挤搭, 同组药物放于旁边, 与相邻药品较接近, 显得较乱且容易出错。使用医药盒后, 把软包装液体与同组药物统一斜卧于不同的盒内, 改变了以往的凌乱而达到整齐清洁美观, 且有效防止出错。

3.3 精简程序、提高效率、减少护理工作量

在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中的要求,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1]。在传统的摆药中, 无论是立式瓶或卧式软包装, 摆放工序多, 查对挂在立式瓶颈部的塑料袋内药品时, 要用另一容器把药品倒出查对后再装回摆好, 流程复杂很多, 软包装因相互挤搭, 要上下翻动检查, 这些都加大护士的工作量, 耗费更多的护理工作时数。而使用医药盒摆药可直接在每个盒内查对每组液体, 清楚明了, 节省时间及人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能更好地落实三查七对, 防止差错发生

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 并留下安瓿, 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1]。以往的摆药由于工序多、烦锁, 个别护士工作时会出现偷懒现象。另外, 为防止职业暴露, 加药后空安瓿要由加药者核对后丢弃, 在接补液前只查对液瓶, 而无查对药物。这样一来, 工作中的错漏概率就增高了。使用医药盒后由于查对工序简单了, 护士能认真落实查对工作, 而且加药后的空安瓿可连同液体放于盒内, 接补液者查对无误后再把空安瓿处理, 并把一医药盒放到待清洁处, 这样加强了查对环节, 又保持了药物整齐有序。达到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安全配药、标准预防操作原则[1]。

4 结论

通过7个月来12个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 医药盒的使用既优化了输液服务工作流程, 防止了差错发生, 又保持了治疗室、治疗台的整齐清洁,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亚洁, 彭刚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 2006.

优化输液流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本科收治的104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 男738例, 女302例, 平均年龄 (56.3±1.7) 岁。选择2011年1-12月收治的116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 男791例, 女369例, 平均年龄 (57.8±1.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0年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 为未改进操作流程时段, 2011年1月开始观察组全面施行优化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改进的输液流程, 具体如下。

1.2.1 输液卡制作

卡片内容包括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等部分。一式两份:主份为黑色, 留在配药室, 便于配药核对及签名;副份为蓝色, 挂于患者床边, 便于续接补液核对及巡视签名。瓶签及输液卡由主班打印, 所有长嘱补液均为前1天核对及摆好药液, 第2天执行。

1.2.2 摆药操作流程

输液卡由主班下班前打印及核对并在相应栏内签名→交与P班组长核对并在相应栏内签名→小P班根据补液卡及瓶签摆药→P班组长核对所摆药液、瓶签→N班再次核对所摆药液、瓶签。

1.2.3 配药操作流程

辅助班再次核对摆药无误后配药→在主份输液卡配药者栏内签名→留下安瓿备查一组长核对安瓿与输液卡及瓶签→在主份输液卡核对栏内签字。

1.2.4 穿刺输液操作流程

责任护士核对输液卡与所配药物→带液体及副份输液卡到病房→再次与组长核对输液卡与药物及患者信息无误→穿刺输液→再次核对药物、输液卡→在输液卡上签执行时间、执行者姓名及滴速→对患者进行用药及注意事项宣教→回配药室在主份输液卡上签名→第二或第三组补液由辅助班加药, 责任护士核对, 辅助班挂于患者处, 由责任护士或组长换液→药液输注完成由责任护士拔针或封管→并在两式输液卡相应栏内签上时间及姓名。

1.2.5 临时停用补液流程

医生上午查房后若有补液停止使用, 由医生开医嘱→主班核对, 在一式两份补液卡上将停用补液组用红笔注明DC字样→由组长核对后将停用补液拣出→由责任护士核对无误后停用。

1.2.6 药液输注完核对流程

P班组长再次核对所有补液卡→确定所有补液均已输注完毕, 若发现两式补液卡均无签名, 询问责任护士, 若缺失则及时补上→P班组长在两式输液卡相应栏内签名→将所有补液卡装订留档, 以备查询。

2 结果

对照组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为1.15% (12/1040) , 观察组为0.17% (2/1160)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l0.64, P<0.01) 。两时期补液缺陷对比见表1。

3 讨论

由于绝大多数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在需要接受输液治疗的同时, 输液风险客观存在[3], 尤其是化疗药物输注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未实施新操作流程前, 由于补液量较多或是治疗高峰期人员不充足, 护士执行输液操作时未能仔细核对每组补液, 极易出现药物浓度、剂量、给药频次错误, 或药物准备错误, 或溶剂错误, 或补液张冠李戴, 极易发生静脉输液缺陷, 未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4]。规范新流程后, 每班护士责任明确, 操作流程明了, 责任到位, 每一步骤都必须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5], 双人核对并签名, 若出现缺陷可根据输液卡签名情况进行询问, 及时弥补缺陷。通过实行加强双人核对的静脉输液流程, 明显降低了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率, 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消除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春燕, 黄静, 李丽, 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607-609.

[2]Hankins J, Lonsway RAW, Hedrick C, et a1.Infusion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M].2nd ed.Philadelphia WB:Saunders Company, 2001:1-3.

[3]张敏, 蒋萍, 罗琴.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 2007, 14 (5) :36-38.

[4]陈菊珍, 程卫珍, 郭风芝.静脉输液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5) :39-41.

优化输液流程 篇7

1 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

大输液的生产工艺流程直接影响着大输液产品的质量, 大输液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水的制备, 大输液的制备和灭菌处理, 见图1。

1.1 水的制备

通常大输液生产中的注射用水是由纯化水制备而来的, 纯化水也是我们所说的去离子水。纯化水除了是注射用水的主要原料外, 还可以用来制备口服药品。同时, 纯化水还在清洗、冷却设备和器具方面发挥着作用。制备纯化水的原材料基本都是饮用水, 但是在大输液生产企业中, 广泛使用的是从江河湖或者井中获得的水源。所以, 在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中, 要考虑到水的来源、纯化水的质量标准以及产量等标准。同时, 进出水压力、电导率、PH值等因素也是重点考虑的内容。纯化水的生产流程见图2。

制作输液制剂等大输液产品的原料水为纯化水。纯化水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最终成为制剂用水。制备制剂用水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时, 首先要考虑原料纯化水是否符合标准, 通常采用检测电导率的方法。制备输液用水采用蒸馏的办法。制备好的输液用水还要考虑水位、温度和出水电导率等标准因素。制剂用水的生产制备过程见图3。

1.2 大输液制品的制备

在制作大输液产品过程中, 输液制品的配置是重要的一环。制品的配置目前普遍采用浓配和稀配这两道工序。制品现在浓配车间进行原始材料的配置, 此时制品的浓度高于标准浓度。之后, 浓配好的制品分往稀配车间, 在稀配车间按照要求规定加入制剂用水进行稀释。最后通过一系列检测, 将合格制品装瓶封盖。在整个生产流程中, 要注意浓配和稀配这两个环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首先, 浓配的主要目的是出去原材料药物内的杂质和影响制剂的物质。主要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在浓配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制剂用水和原材料药品, 搅拌一定时间后, 加入活性炭作用一段时间, 经脱碳处理后, 完成浓配。然后, 将配置好的浓配液装入稀配罐, 并精确的按照标准量加入制剂用水。这一过程直接影响大输液产品的好坏, 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剂量等因素。

1.3 大输液制品的灭菌

大输液制品能够安全使用, 灭菌工序很重要。目前大输液制品的灭菌主要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的方法。将已经灌装封盖的制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设备中, 在121℃下, 高压灭菌20min。灭菌的过程是消灭制品中的无关物质, 比如微生物等。在灭菌时, 要严格控制时间好温度。如果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高, 可能在消灭微生物的同时对制品本身的药效也有影响。

2 我国大输液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1 大输液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大输液生产近几年发展迅猛, 成绩突出。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我国在大输液生产的研发方面还比较滞后。我国每年在药品研发和制作工艺创新等方面远不及发达国家, 药品更新速度慢, 生产工艺落后。许多大输液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还停留在人工或者半自动化状态, 耗时耗力, 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存在质量问题。其次, 我国目前对大输液制剂产品的验证还存在问题。大输液产品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与人体紧密接触的产品, 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我国目前制定的大输液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在很多大输液生产企业中, 存在着生产工艺、制品包装等很多环节的不规范。有些制作企业的包装瓶竟然出现回收再利用的现象。

2.2 改善现有问题的一些办法

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 政府首先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规范大输液生产的工艺流程。在各个流程的重要环节要实施统一的规范, 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灭菌不当、包装简陋等问题的发生。同时, 政府还要加大对大输液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医疗卫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输液产品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体内的, 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本文通过对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当前我国在大输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论述, 以期为我国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的规范、改进和创新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输液,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长辉.浅谈药品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J].海峡医药, 2007.

[2]倪家源.我国大输液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业, 2004.

优化输液流程 篇8

1 方法

1.1 制定"加强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 (1) 严格"三查七对", 切实做到操作前查, 操作中查, 操作后查。在常规七对基础上, 将视觉查对的床号、姓名, 改为床号一读一看, 姓名采用反问式提问, 让患者自已说清楚名字, 护士复述一遍确认后方可输液。对听力、个人行为能力严重障碍者须与家属做好核对以防差错。 (2) 严格药品检查环节, 切实做到"三查、四看、二熟悉"。三查:加药前查、输液前查、更换液体前查;四看:看液体与药品的有效期、看玻璃瓶有无裂纹、看瓶盖有无松动、看液体有无杂质、变色、混浊、沉淀;二熟悉: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熟悉给药途径与方法 (3) 建立静脉输液单, 每一瓶液体的配制、核对、执行者都必须在输液单上签名及记录时间。 (4) 强调对患者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主动与其交流, 取得患者的配合。

1.2 应用&quot;加强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quot;对护士进行培训 (1) 将培训目的、意义和方法向护士说明, 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示范操作及进行培训:由护士长及科室培训员按查对流程标准进行示范操作, 指导科室护士练习。 (3) 考核:由护士长及科室培训员对每个护士的查对流程进行考核, 总分100分, 考核分值大于95分以上为合格, 达标率必须100%。

1.3 为确保实施效果, 科室建立健全了查对流程的监控制度, 并认真组织落实, 监控的方法有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 跟班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查对流程落实到静脉输液的每个环节中。

2 结果

采用前馈控制对输液查对流程过程中予以干预后, 静脉输液治疗中差错明显减少, 见表1。

3 讨论

3.1 查对制度执行不力是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三查七对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预防医护差错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 医护工作者对预防医护差错进行着不断完善和研究, 建立了静脉输液管理及操作流程与要求, 对预防静脉输液差错起了积极作用。但每年仍有大量差错发生[4]。普外科通过评估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 采用前馈控制加强查对流程的操作性, 提高了查对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 实施前馈控制后, 静脉输液量从780例增至1425例, 而差错例数却由6例降至2例, 大大减少了静脉输液差错发生。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重视细节。

人的行动受其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的支配。护理人员对重复性操作形成思维定势, 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时有发生[5]。如床号、姓名的查对, 护士经常在病房与患者接触, 对床号、姓名了如指掌, 易产生过于自信, 忽略查对要求, 导致液体输在邻近病床的差错时有发生。在床边实施床号一读一看, 姓名采用反问式提问查对, 通过患者发出的声音, 护士通过听觉传导至大脑作出反应, 注意力集中到药物标签及患者身上, 克服定势心理, 有利于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

3.3 落实查对制度应重视护士的培训。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护理学的发展, 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连续不断地传播新知识、新技术, 适应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培训, 克服原有习惯, 建立新的规范行为方式, 是预防差错的有力措施。

3.4 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我们通过评估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 采用前馈控制, 制定切实有效的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 有效提高了查对流程的执行力, 减少了静脉输液差错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前馈控制及护士培训使查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预防或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通过评估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 采用前馈控制对输液查对流程予以干预。结果 提高了查对流程的执行力, 静脉输液的差错大大减少。结论 前馈控制措施在输液查对流程中的应用能有效规避输液风险, 提高输液的安全质量。

关键词:前馈控制,查对流程,静脉输液

参考文献

[1]叶文琴, 朱建英主编.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96-98.

[2]赵方宏, 闵繁红, 王宏云, 等.护理差错事故18例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 2 (4A) ;62-63.

[3]张敏, 蒋萍, 罗琴.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 2007, 14 (5) :36-37.

[4]郑玉凤, 杨玉霞, 王莹, 等.询问式查对在预防医疗差错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6) ;51-52.

优化输液流程 篇9

近年来,鉴于对门诊输液用药安全的考虑,福州市第一医院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门诊输液工作的服务水平,医院已经建立了门诊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中心,采取药品集中配制,由专门的药剂师对所有输液用药品的用量、时间进行检查核对,实现了门诊输液信息化管理。

然而,仅靠门诊静脉输液集中配置中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输液流程中,人工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为此,福州市第一医院通过与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ENJOYOR移动门诊输液系统。该系统方案围绕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实现了患者输液安全,保证了呼叫及时性和方便性;减少了医护人员医疗差错;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工作统计及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门诊输液流程再造: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采用了MOTOROLA企业级移动数据终端MC50、腕带及MOTOROLA无线网络产品,通过采用条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了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条形码的准确核对,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及时响应患者的求助,以及对处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

(一)系统主要功能:

1、通过与HIS系统接口的数据共享,输液系统调用处方信息,产生并打印条码输液标签;

2、建立排队叫号系统,并增强患者等候次序;

3、利用MC50手持移动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核对,建立输液、接瓶全过程条码核对方式,增强患者和药物匹配的准确性;杜绝出错隐患;

4、建立输液座位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座位实时使用情况,方便调度;

5、建立患者无线呼叫求助系统,方便护士及时获得患者求助信息;

6、实现护士业务处理的移动化、实时化和条码核对化。

7、输液厅工作报表自动统计。

(二)新旧流程对比:

1、传统门诊输液流程:

(1)护士接收患者药物,刷医疗卡人工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电子处方与药物信息,手抄输液袋标签。

(2)输液时,高声呼叫寻找患者,人工核对患者姓名、年龄以及药物信息。

(3)患者需要帮助时,大声呼喊或者到护士站求助。

(4)护士接瓶时,需要先到患者身边询问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到护士站取药,返回患者身边人工核查后,进行输液操作。

(5)结束操作时,手工进行书写记录。

(6)手工统计护士工作报表统计。

传统输液流程存在较多不安全的隐患。由于核对环节基本依靠人工进行,遇到患者存在同名同姓或不同名同音现象时,很容易在繁杂的工作中造成差错;人工书写标签,字迹潦草,纸张大小不一,容易产生核对错误;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求助困难,如需接瓶、拔针或其它输液问题需要护士帮忙时,常要大声呼喊护士或到护士站找护士,造成输液厅环境的嘈杂;患者输液位置的随意性更换,给管理带来不便,极易造成护士不能及时应答或确认患者错误等现象;给患者的注射时间、每瓶的接瓶时间、输液结束时间,执行护士都不能实时正确记录,易造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的不真实等。

2、移动门诊输液流程:

(1)护士利用患者现有的医疗卡刷卡,从HIS系统中提取和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和药物信息等。直接通过条型码打印机,打出患者配带的腕带条码和输液袋上的条码(信息都与HIS数据库相映射),前者是给患者使用,记录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位置等信息,便于对患者身份的数字化核对,避免了同名患者的混杂。后者则贴在输液袋上,便于输液过程中的核对。

(2)患者选择方位就座,等待输液。

(3)输液时,护士利用MC50对患者配带的腕带条码和输液袋条码进行扫描,利用MC50自带的无线网卡发射无线信号给医院的WLAN,再将数据传输给医院固网,与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交互。

(4)当患者需要求助时,只要利用座位上的无线呼叫单元的按钮,发出求助信号,无线接收器读取信息,传输到移动呼叫控制主机进行信号处理,以TCP/IP通信模式传输到架构在医院固网上的WLAN,再被MC50接收。此时,护士的手持终端(MC50)显示需要帮助患者的座椅号、方位、患者姓名等信息,便于护士及时准确地来到患者身边给与帮助。

同时,MC50上还可显示该患者目前正在输液的药物名称、下一瓶输液的药物名称等信息。如果患者需要接瓶、拔针,护士无论在输液厅的任何方位,都可以根据MC50上的显示内容,先到护士站取药后,再到患者身边,通过MC50扫描输液袋条码和患者身上的条码,在两者信息匹配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接瓶操作。

护士还可通过MC50上显示的每位患者的服务累计时间,根据其长短来判断患者目前所需要的服务(比如不适反应、接瓶、拔针等服务),提前做好准备。这样不仅减小了护士的工作强度,为护理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并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了患者的安全就医系数。

(4)当患者结束输液拔针前,用移动终端核对患者身份条码和输液的状态,确认输液是否正常完成。

(5)输液结束后,系统自动打印输液结果单存档,便于医院日后的查询。

(6)系统自动生成护士工作报表统计。

二、技术支持:

(1)信息移动支撑系统

在医院现有局域网的基础上,依托MOTOROLA无线网络,采用"无线交换机+智能天线AccessPort"(瘦AP)的主流无线网络架构,建立信息传输的硬件平台。为系统应用前端配置无线手持终端MC50,实现应用实时化和信息移动化。

(2)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

为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模块化、兼容性和扩展性,利用中间件技术,屏蔽硬件平台的差异性和操作系统与网络协议以及各个系统接口的异构性,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标准的接口,建立面向服务的通用数据交换平台,使应用软件能够比较平滑地运行于不同平台上,也便于现有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未来系统的扩展,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实时信息支撑。

(3)条码识别技术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创造性地采用双联标签的解决方案,生成并打印条码标签,采用一、二维条码构建信息主索引、建立信息唯一关联。不仅实现对药物以及患者的条码确认要求,更实现了患者与药物之间的匹配要求,确保了输液流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效杜绝了人工判断所造成的差错产生。

(4)移动计算和手持移动终端

采用小型轻便、防水、防尘和抗摔等特性的智能计算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可解决不同网络的无缝接入,实现移动计算、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并将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用户。

(5)无线呼叫系统

无线呼叫系统具有无线呼叫控制等性能。当输液座位上的无线呼叫单元(呼叫钮)进行呼叫时,呼叫信息可实时传送至巡查护士手中移动计算终端并显示,也可发送至输液厅LED显示屏。

(6)运行配置:

·Windows 2ooo或Windows 2oo3操作系统

·安装Sql Server或Sql Server2005数据库

·安装IIS。

三、实施效果

1、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过新旧操作对比,我院在使用ENJOYOR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后,彻底地将护士从繁忙、紧张、重复性、缺乏新意的输液核对工作强度中解脱了出来,护士们一致认为现在为单个患者服务的时间比以往节省了一半左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2、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由于使用移动终端MC50实时控制输液的每个环节,便于信息的管理、查找、核对、统计及质量控制,使得以前难以获得的信息能正确地保存。同时正确记录输液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每袋的接瓶时间,以及将注射、接瓶、拔针等操作,责任到人,有据可查。使得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更高效,保障了患者的输液医疗安全。

3、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

对于医院管理部门来说,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使部门管理更加清晰流畅。它可以按照执行患者的数量来判断护士的工作量;通过患者和药物的匹配率来分析和记录医疗差错;根据实际护士扫描次数与数据库中核定数量药物的标准扫描次数进行比对,来考核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等等。

4、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系统部署上, ENJOYOR方案中采用的呼叫单元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对护士的呼叫,不仅不需在门诊输液厅拉线、布线,而且还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让他们免除奔波,有较地稳定了患者的就医情绪。前来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输液厅输液的患者们表示,现在完全不见以往输液厅环境嘈杂的场面,护士们的服务态度变得更好了,工作效率也变得更快、更及时了。

勿庸置疑,福州市第一医院之所以能运用移动门诊输液系统,成功地改造门诊输液服务流程,不仅是医院领导前瞻性地大抓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更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在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服务流程科学再造,实现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本文以ENJOYOR移动门诊输液系统为例, 阐述采用企业级移动数据终端MC50、腕带及无线网络产品, 结合条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在医院流程再造中, 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一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下一篇:创新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