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教学(共12篇)
静脉输液教学 篇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静脉输液,教学设计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一名护士, 应准确运用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 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促进病人康复。
1 课标要求和课程介绍
本节课内容选自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教材 (案例版) 第13章“静脉输液和输血”。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在护理和助产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 能利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的服务, 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习惯。同时, 护理学基础又是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临床专业课程。
本章内容“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治疗和抢救病人时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2 学情分析
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中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 他们没有考上高中, 进入中职后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但对新知识尤其是对与临床结合紧密的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讲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和笔者一起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本章内容前, 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临床基础课程, 但掌握得并不牢固, 因此还需要在授课时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因上一章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静脉注射技术, 建立了较强的无菌观念和查对意识, 这为学习本节“静脉输液”打下了基础。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 使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及静脉输液技术的相关知识, 熟悉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其作用。
3.2 能力目标
认真观看教师示教并加强练习, 掌握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技术。
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树立关爱病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要求工作中态度认真, 建立较强的无菌观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和作用,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难点: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中排气的方法和进针的手法。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举例法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选择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采用理论讲授、操作示教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问题情境的设立,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预习第一节“静脉输液”的知识, 并根据文中所给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学知识, 分角色准备一个有关静脉输液的小品。要求小品中必须展示的情景: (1) 病人为什么输液; (2) 穿刺时, 护士不能一针成功; (3) 输液中病人自行调节滴速; (4) 护士不注意查对, 发生将病房中两位病人的药液互换输入的事故。
(2) 用物准备:注射盘、止血带、治疗巾、瓶套、启瓶器、输液贴、输液架、输液治疗单、一次性输液器、消毒液、棉签等。
(3) 环境准备:本节课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需要提前对模拟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示教讲解时学生必须戴口罩, 以保证真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7 教学流程
7.1 课前复习
复习静脉注射的相关知识。
7.2 导入新课
请学生表演排练好的小品。一名学生扮演护士, 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家属, 两名学生扮演同一病房的病人。小品内容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甲、乙两人同住一间病房, 护士进来给两人输液, 输液时两人都被扎了两针, 期间尽管病人抱怨, 但护士依然态度冷漠, 还冷嘲热讽。液体输上后, 两位病人为了比谁输得快, 自己调快了滴速, 又被护士批评。在液体快输完时, 甲病人家属来探视, 发现甲、乙两人的药互换了, 从而引起了护患纠纷。小品表演结束, 请其他学生找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 在刚才的小品中, 你们发现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护士输液时输错了药, 给病人扎了两针, 病人自己调快了滴速, 护士态度不好。”
教师:“如果你是病人, 愿意接受这位护士的护理么?”
学生:“当然不愿意。”
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安全地为病人静脉输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静脉输液。”
通过小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使学生很快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发现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迫切想要学习静脉输液这项技能, 而且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更易接受,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7.3 讲授新课
7.3.1 静脉输液的定义
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简要解释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及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途径, 强调输入的溶液或药液是无菌的,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内容。
教师提问:液体能输入静脉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首先从概念中找出答案, 然后教师总结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液面上方要与大气相通, 存在一定的液体静压, 输液管道通畅。
7.3.2 静脉输液的目的
授课时举例讲解静脉输液的目的, 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为“三补一输”, 即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 输入药物。
7.3.3 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输液时输的是哪些溶液, 然后列表比较各种常用溶液的作用, 展示各种溶液的图片, 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7.3.4 静脉输液技术
(1) 结合图片介绍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的种类: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开放式静脉输液法和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并对比讲解3种输液技术的优缺点。 (2) 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在模拟病房中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请学生扮演病人, 教师扮演护士。教师选择病例进行真人示教, 包括输液卡的正确填写、病人的评估、用物准备、药物的配制、输液的步骤、与病人的沟通等, 力求真实还原临床实际工作场景。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是真人演示, 为了避免感染, 要求学生必须戴口罩。
示教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进行, 操作前让学生回忆小品中出现的问题, 在示教中逐一解答。
(1) 评估。结合病例, 通过和“病人”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静脉输液前需要对病人的病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有所了解, 体现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同时, 强调操作中的查对制度, 避免差错的出现。向学生强调, 如果小品中的护士在输液前认真核对病人情况, 就不会出现输错药的情况了。
(2) 计划。包括护士、病人、环境和用物的准备。护士、病人和环境准备与以往其他操作相似, 简要说明即可。重点介绍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教师推治疗车向学生一一展示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并请学生说出哪些不是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通过对比加深记忆,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调所有无菌用物均应仔细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3) 实施。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模拟病房中护士为病人输液的情景, 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观看输液的操作步骤, 还为了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让学生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医院真实的临床环境中, 深刻体会到现代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
操作中较难的环节一个是排气的方法, 另一个是进针的手法, 示教时教师应详细反复讲解并操作演示。
(4) 评价。教师示教结束后, 可以请学生操作, 重点考查学生对排气方法和穿刺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 加深直观印象。最后请刚才操作的学生分享体会。
在整个示教过程中, 教师适时将小品中的问题逐一解释,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 详细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静脉输液步骤较多, 要求学生在看完示教后画出操作流程图, 以方便记忆。
7.4 达标测评
为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往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题中, 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进一步强化重点。
7.5 布置作业
(1) 画出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图, 预习输液滴数的计算方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列出常见的输液反应。
(2) 课后两人一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熟悉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7.6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静脉输液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作为刚接触临床课程的护理专业学生, 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输液”这种普遍的社会认识上, 所以每年在教授这门课程开始, 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 我们什么时候学打针输液?”可以看出, 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清楚护理工作的内涵, 但对护理工作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学生学习静脉输液时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本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之前的课程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的传统教学方法是, 首先教师根据教材讲授理论部分, 然后在模型病人身上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要领,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缺乏对分析、判断、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本次课笔者提前布置了问题, 让学生根据问题排演小品, 用小品的形式引出新课,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相比, 本次教学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好的方面, 包括: (1) 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护理工作, 利于教学与临床接轨。 (2) 设立问题情境, 真人配合示教,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建立起较强的无菌观念, 强化了查对制度, 同时提高了与病人沟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 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了静脉输液的原理、排气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了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 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堂强化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 让学生分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扮演护士及病人, 感受病人的痛苦及操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明白护士的职责。
其次是不足的方面, 包括: (1) 中职学生理解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 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讲课中涉及的生理解剖知识还需要及时复习, 有些概念性强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比如在问到学生平时输液会用什么溶液时, 有的学生回答青霉素、甲硝唑;让学生讨论液体输入静脉需要具备的条件时, 有些学生不能与学过的物理知识相联系。解决这些问题占用了正常上课时间, 往往使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2) 学生自觉性较差, 练习排气时, 有个别组不认真练习, 上课时还需教师多督促。 (3) 真人示教穿刺时, 学生为了能看清操作过程, 均向教室前排集中, 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上课时应合理安排学生, 多次巡回示教, 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操作。遇到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时, 可以将学生分两组, 由两位教师同时示教,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静脉输液教学 篇2
准备用物
自己准备用物,所有无菌用品都要按标准评估方法口述,例如:氯化钠溶液包装无破损,有效期是XX年XX月,瓶身无漏气,瓶口无破裂,无沉淀物、结晶、絮状物。输液单,瓶签在准备室写好。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号参赛选手XXX,操作的项目是密闭式静脉输液,遵医嘱,我将为一位阑尾炎术后第二天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由于患者是手术的第二天肠蠕动尚未恢复,暂不能进食,遵医嘱将为患者输入250mlNS和0.5gV-C以补充能量,首先进行评估(评估病人、环境)(拿输液架核对床尾卡进病房评估病人)
护: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XXX 护:是X病室X床的XXX吗? 患:是的。
护:您今天看起来起色好的多了,伤口还痛么?
患:伤口还有点痛,肚子很饿,可以吃东西吗?
护:您是术后第二天,肠胃功能尚未恢复,暂不能进食,遵医嘱将为您继续输入250mlNS和0.5gV-C以补充能量。让我看一下您手背的血管。
患:看这只吧,那只昨天扎过了。
护:您的血管很好,就扎这一根吧。
患:好的。今天要输几瓶呀?
护:今天就一瓶。您需不需要方便一下?
患:不用了。
护:由于病室光线较暗不方便操作,我给您拉开窗帘吧。
患:好的。
护:请您稍等,我去准备药物。等会儿过来为您输液。
用物以在准备室检查完毕,经评估病人恢复情况良好,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穿刺部位皮肤完好,血管直、滑、有弹性。用物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之内,没有污染。环境清洁、整洁、明亮、宽敞。符合操作要求。
在治疗室:洗手(六步)→核对药物(无需口述)→撕开外包装→贴标签→起瓶盖→划痕→消毒(各两次)→抽吸药液、配药(抽吸干净、手法正确,注意细节)→核对药物签字“请老师帮忙核对”→剪开输液器扎进输液瓶内放好→治疗单上联放于治疗室(交与监考老师)
进入病房再次核对床尾卡。
护:XXX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输液吧,如果在操作中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及时告诉我。
排气(动作规范,美观,排到延长管的2/3,检查有无气泡)→扎止血带(“请您放心,我尽量为您一次穿成功”)→一次消毒皮肤→准备输液贴→二次消毒待干→第二次排气(不拔针帽,少量排液,再次检查有无气泡)→穿刺(请您握紧拳)→见回血三松(看滴管内液体点滴通畅)→固定(收拾治疗巾)→调节滴速
护:滴速为您调节好了,是60滴/分。患:60滴快不快?
护:是这样的XXX,滴速是根据您的体质、年龄龄、病情调节的。小儿年老体弱,有心肺疾患及输入特殊药物的滴速宜慢。您的体质很好,也没有心肺疾患,60滴是完全可以的。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么?
患:没有了。
取出治疗巾和止血带,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护:XXX谢谢您的合作,请您保护好穿刺部位,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或液体不滴时,请按床旁呼叫器,我们会随时赶到的。
核对药物(输液瓶签和安剖)→核对床尾卡→打勾、写滴速、签字(挂于输液架上)→出病房
垃圾分类处理,口述手消 再一次进入病房:
取下输液条,核对床尾卡后放于治疗车上
护:XXX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么?(患:没有。)这疼么?(按压手指)(患:不疼。)液体已经滴完了,我来为您拔针。(患:好的。)
口述手消→拔针(去除胶布正确,关紧调节器)→按压(护:请您竖着按,不要揉,多按一会。)→(箭针头两个,收拾输液管)→核对→进行健康教育。XXX谢谢您的配合,您的伤口恢复很好,今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可使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排气后就可以吃饭了,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饮食。请您好好休息,如有什么事,请按床旁呼叫器,我们也会经常来看您的。
拿输液架出病房
按垃圾处理原则整理(要做),口述手消。报告老师操作完毕。
注意:文中斜体字为改动部分。
1、计时从第一次手消开始到最后口述手消结束,共14分钟。
2、查对一定要仔细。
3、用后的止血带放医用垃圾袋中,口述其是一次性使用。不是一次性的需放在一容器内,不浸泡,统一放供应室处理。
4、抽药一定抽干净,否则会被扣去4分。动作要规范。
浅谈静脉输液操作及静脉穿刺技巧 篇3
【关键词】 静脉 输 液 ;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衡量 护理 技术操作的项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病人治疗的满意度,是危重病人的“ 生命 线”!作一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项技术,这是最基本的.
1 准备工作 用物齐备,不可丢三落四,护士行举止要端庄方,语言亲切。面对复杂的静脉要有信心,以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准备要充分,清醒的病人应询问是否上厕所;询问病人愿意选择左手或右手、上肢或下肢进行穿刺样现出尊重患者的意愿,容易得到患者的配合。
2 输液瓶的检查
无菌输液瓶的检查:硬包装即 玻璃 瓶装的无菌液体检查是: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拧,就是看瓶盖是否有松动;摇和倒转,看是否有絮状、沉淀物;照,是检查液体是否浑浊、变色、透明。那么软包装即 塑料 瓶装的无菌液体检查是: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挤,就是检查瓶体是否完整、有破裂、渗漏现象;其他的检查同玻璃瓶装[1]。
3 药物 的配制
3.1 正确抽取药物都用7~12号针头,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取药物,切勿用注射器的 乳头 直接抽取,以防 吸入 微粒。
3.2 避免药物泡沫的产生 如像 复方 丹 参 、参麦、 红花 、 银杏叶 等易产生泡沫的药物,抽取时,针头的斜面应全面浸入药液中,而且一直 保持 斜面向下,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左手将输液瓶倾斜、固定,倾斜度以能全部浸过针头斜面为宜,使药液直接进入瓶内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从而保证药物的足量供给。另外,配制或抽取像丙 球蛋白 、 干扰素 等这样的易产生泡沫不易吸尽的药物时,可先注入少量的空气,再将针头斜面向下抽吸,就可以完全抽盡且没有泡沫。
3.3 加药时防止针头阻塞的办法 配制像 青霉素 、 奥美拉唑 、头孢类等小玻璃瓶的药物时,针头常被阻塞。我们可将针头斜面的背面以60°~80°接触瓶塞,以针头为支点用微力顺瓶塞凹进迅速穿过,这样防止阻塞的成功率可达98%左右,既提高了配药速度,又减少了瓶塞微粒污染。
4 沟通 在输液过程中,有几情形影响输液进程:一是病人过分紧张,输液侧肢体一点不敢动弹,以至肢体酸痛,影响舒适。二是过分大意,随意 摆动 肢体,造成液体渗漏,肿胀;三是上厕所时抬高输液肢体,回血堵塞针头。在操作前详细告诉病人如何保护穿刺部位的血管,并经常巡视随时进行指导。
5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成功的穿刺,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 和 自信心 理,于是常用“我要是打不上,别人都打不上”这句话鼓励自己,事 实证 明很有效果。
(2)穿刺部位的选择。对于普通静脉,一针见血并不难,但对于特殊的患者和静脉,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象 烦躁 好动、不合作的、 尿频 、 腹泻 等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至关重要。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导致血栓且患者 活动 不方便,除非迫不得已时选择足背或者小腿静脉,这些地方远离 关节 且对患者活动影响不大。可常规穿刺,针头固定好后,在距离穿刺点5~10cm左右处再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皮条,以防患者活动时牵拉针头,另外,输液皮条管不要牵拉太紧,要给患者一定的活动范围。
(3)正确 评估 静脉,对于 血管 条件非常差的患者,我们不要急于穿刺,先要认真评估血管,包括静脉的走向、深浅、粗细、弹性,如何 进针 ,如何固定,肢体如何放置才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对于静脉特别短的,在穿刺点下2~3cm处进针,进针前比一 下针 体与血管的长度。
(4) 止血 带松紧度适宜,过松时,压力增大,进针 后血 液外溢,造成患者 情绪 紧张、害怕,过松时,血管不充盈,达不到穿刺效果,另外,扎止血带时间也不能过长,有报道以40~120s为最佳穿刺时间。
(5)不能拍打穿刺部位,尤其是扎止血带后,用力拍打,患者很是痛苦,且效果也不明显,我们可以用右手的 拇指 在穿刺的部位反复 揉搓 ,力度以患者不 感觉 疼 痛 为宜,这样效果很好。
(6)在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指静脉穿刺时不主张嘱患者握拳,因为握拳时,手 背肌 肉拉紧,导致血管扁平, 骨骼 隆突明显,也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穿刺时若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那么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突 出血 管外,造成外渗现象。握拳还可以使 皮肤 呈横向走向,加大进针阻力,不利于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穿刺者可以握住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下压使掌关节和腕关节呈微弯曲状,或者穿刺者可以用左手将患者穿 刺手 背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进针角度以40°~45°最好,这样减少斜面和皮肤接触 面积 ,患者不感觉疼痛,进入皮肤后迅速下压针体以20°~15°进入血管。
(7)进针角度的选项,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角度是以20°~30°。据研究报道[2],一般病人可选择45°角左右进针,对老年人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对指(趾)背 侧静脉 穿刺,可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者,易选择>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 大针 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时间、 神经 血管分布、皮肤 结构 特点有关。据有关报道[3]:45°角进针成功率最高,60°角进针疼痛最小。
6 特殊患者的穿刺[4]
6.1 水(浮)肿患者 不 需要 扎止血带,我们要沉着、镇静,做到心中有。先抬高注射部位或肢体,用手向四周挤压穿刺部位,暂时驱散皮下 水分 ,使血管暴露后,立即 消毒 ,在穿刺上方直接穿刺。
6.2 末梢 循环 差、 脱水 、 营养不良 的患者 这类血管穿刺后回血慢甚至不回血,这时不要着急拔针或再进针,不能反复挤压输液器,以免液体进入皮下造成局部肿胀。可 分离 头皮针与输液管的衔接处,如有回血则穿刺成功;另外,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拇指在穿刺血管的上方离针头2~3cm向针头方向挤压,有回血则穿刺成功。有时凭感觉,我们平时要细心体会。
6.3 特别消瘦、血管硬化、弹性差,滑动、弯曲的患者 穿刺时止血带距离穿刺部位10~15cm,穿刺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的两端或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针尖直对血管以20°~30°角快速刺入,放平针体再缓慢进入少许,固定针柄。
6.4 肥胖者 皮下 脂肪 厚,静脉细、深,要凭感觉触摸血管的走向、深浅、粗细。用指尖在穿刺的静脉处掐压痕,消毒皮肤及右手拇指、食指,边进针边触摸。这类血管最好由 经验 丰富的护士操作,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6.5 对于 血液粘滞度 增高的患者,比如严重 感染 、 败血症 、 慢性支气管炎 、 肺心病 等,选好静脉消毒后再扎止血带,迅速穿刺,见回血后,先打开调节器,再松止血带,调节器的位置要放置低些,以减少回 血量 ,从而减 少血 栓阻塞针头的机会。
6.6 老年人血管暴露明显,但壁脆、弹性差、易滑动,针尖一触即破,极易发生淤斑。对静脉容易滑动的老年患者,国外学者主张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压住距进针处0.3~0.6cm的皮肤,针尖穿透皮肤和进入血管一气呵成[5],可减少血管周围淤斑和出血灶的发生[6]。
6.7 易见回血的 方法 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穿刺前将调节器调到紧贴莫非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放低输液瓶法,这两种方法成功率很高。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输液瓶的低位置,具有一定的虹吸 作用 ;高调输液器,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就很容易回血。
7 固定 7.1 “S”型固定法: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覆盖 针眼 的无菌敷料,第三条将头皮针的软管呈“S”固定在穿刺部位的側边(改变了传统的将头皮针软管盘压在面两条胶布上)。当输液管被牵拉时,不会影响到针柄,避免牵拉针梗和针头而刺破血管。
7.2 针尖斜面朝 下法 :某些部位的血管,当固定好针柄后,针尖斜面容易紧贴血管壁影响滴速。传统的方法是在针柄下垫上少许棉球,但此方法很不 稳定 。若穿刺成功后,将针柄轻轻翻转180°,使针尖斜面朝下,再固定,即可解决。
8 拔针的时机和方法
8.1 时机 输液瓶液体流尽,莫非滴管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
8.2 方法拔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减轻疼痛,将调节器移到 过滤 器上缘处夹管。常规拔针是棉棒压住针头,那么血管也会被压瘪,针头就像刀刃与血管壁垂直,当棉棒继续按压时,针尾上提,向外拔针时,针头象刀刃损 伤血 管壁而引起疼痛和出血。向外拔针时,切忌用棉棒按压针头部,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然后用柔软的棉球迅速在穿刺点处纵向按压,或者用对侧手的 鱼际 肌按压,这样增加按压面积。按压时间一般3~5min为宜, 凝血 功 能 差的要按压20min左右。不能边按、边揉、边看。
技巧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信心,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业务 学习 。认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详细的输液计划,输液整个过程中仔细观察,规范操作,注重各细节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华 .提高外周 浅静脉穿刺 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4,20(11):58-59.
[2] 谢玉凤.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 感受性 关系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B):41.
[3] 马维润.改进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中国疗养 医学 ,2006,15(3):205-206.
[4] 王晶.浅谈几种特殊病人静脉穿刺技巧.医学与护理,2008,(10).
[5] 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8,34(10):639.
头皮静脉输液教学体会 篇4
1 在教材中增加头皮静脉内容并配以插图
1.1 滑车上静脉
起于颅冠状缝静脉网, 沿额骨表面近中线处垂直下降, 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 至眉的侧端, 续于内眦静脉。
1.2 眶上静脉
起自额结节表面的小静脉, 斜向内下方与滑车上静脉末端汇合, 构成内眦静脉。
1.3 颞浅静脉
收集颅顶皮肤的静脉血, 有额支和顶支两属支, 在下颌支后方与上颌静脉汇合成下颌后静脉。
1.4 耳后静脉
起自耳郭后上部的静脉网, 汇入颈外静脉。
1.5 枕静脉
起自枕部的静脉丛, 与耳后静脉汇合, 并在腮腺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后支汇合成颈外静脉。
2 主要头皮静脉的名称应统一
头皮静脉的名称应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1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为准。查阅部分解剖学教材、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及关于头皮静脉的相关文献发现, 头皮静脉的名称还不统一, 如“一般额正中静脉为首选, 其次为额浅静脉和颞前静脉[1]”中的3条静脉的名称均非《人体解剖学名词》中的名词。以下为《人体解剖学名词》中的名称, 括号内为其相应的别名:滑车上静脉 (额正中静脉、额静脉、额上静脉[2]) ;枕静脉 (枕后静脉[3]) ;颞浅静脉 (颞静脉[4]) 。
3 制作小儿头皮静脉解剖标本, 加强实验教学
笔者制作了两件经甲醛处理的新生儿头皮静脉标本, 制作过程中发现, 因头皮静脉细、管壁薄, 血管内多无血液充盈, 要保留住头皮静脉非常困难。制作时最好从主干开始由粗向细慢慢的追寻。需要注意头皮静脉紧贴于头皮脂肪组织深面, 在剥离头皮时易把头皮静脉一起剥离。要制作较好的标本应从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一是选择较大的婴幼儿, 最好不是新生儿, 这样血管相对较粗;二是在处理婴幼儿尸体时, 应对血管进行乳胶加色灌注, 保持血管充盈, 便于寻找观察。
参考文献
[1]刘慧芳.浅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22) :112.
[2]林乃祥.护理应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8.
[3]崔振吉, 申子路, 朱国英, 等.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 2003, 17 (2B) :228-229.
静脉输液 篇5
姓名:
1.静脉炎是由于(A)
A.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致热原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3.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5.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6.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7发热反应是由于(A)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8.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9.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静脉输液教学 篇6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服务剧本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0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按剧本内容要求进行输液治疗的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按护理常规输液治疗的门诊输液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焦虑担心、配合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药物相关知识掌握、配合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担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门诊输液病人中应用静脉输液服务剧本,可规范门诊输液流程,提高输液安全及病人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输液;服务剧本;应用效果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具有病人多、流动性大、病种杂、用药种类繁多以及工作治疗相对集中的特点[1]。护患间极易发生摩擦或纠纷。为此,我院与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合作,全院开展优质服务培训,在培训师参与下,结合门诊输液的工作特点,特别编辑了门诊病人静脉输液的服务剧本,并以此为指南,规范全科人员服务言行,改进工作流程,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中选择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男128例,女112例;年龄6~80岁,其中6~12岁40例,13~60岁116例,60岁以上8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0例,中专及高中121例,初中以下7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所接受的治疗、患病种类和病情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服务剧本的设计应用评估门诊输液患者的需求,对输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病人在输液时担心和需求的问题,结合静脉输液的操作程序,在培训师指导下,进行服务剧本的设计,再经全科护士讨论,交护理部审核。应用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逐个进行示范演练,并由培训师作出点评打分,确定是否过关,要求人人过关,然后在临床中推进使用。为门诊病人输液服务剧本内容如下:(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1.0进行X2检验分析。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效果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改良输液环境,注重礼仪
建立良好印象输液前做好环境准备,自身准备,以庄重典雅为美,操作动作协调优美、准确,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优雅、可信赖的第一印象。及时接过患者的注射单和药品,尽快消除挂号、就诊、检查、取药带来的疲惫、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2]。
3.2 改善服务环节,规范输液流程
提高输液安全门诊输液室病人及陪人多、流动性大,在护士编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宣教,会加重病人的焦虑恐惧,容易因发投诉和纠纷[3]。使用输液牌号,能尽快分流疏散病人到不同区域入座等候,护士按牌号次序进行查对注射。输液牌號能对相同或相似的患者名字进行有效鉴别查对,避免差错发生,完善服务环节,保障输液安全。
3.3 创造知情顾客,多做一点点
提供优质服务收药时告知病人输液的瓶数,需用时间;注射时告知输液目的、药物作用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创造知情顾客;不仅履行告知义务,同时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体现对病人的关心与尊重,从而消除了患者的紧张与焦虑。巡视时多做一点点,尽力满足病人需求。
静脉输液服务剧本的使用,让在门诊输液的病人感受到了护理服务的温馨,同时也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治疗用药有了正确的掌握,提高了依从性,并可规范输液流程,保障输液安全,而护士在与病人及家属的不断交流中,也可进一步提升护患关系的和谐,达到了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霜霞,唐志敏,杨嘉丽,等.门诊输液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I].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393.
[2] 刘柱屏,唐荣.门诊输液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技巧[J].华夏医学,2008,21(4):791.
静脉输液教学 篇7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定我校护理专业中专层次2014级护理179班、护理178班(各73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90%的学生来自农村。护理学基础开课时间为第二学期(2015年3月)。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组采用口诀教学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任教。
1.2 方法
排气方法:用物:7号针头输液器及250 ml软包装的0.9%氯化钠溶液,输液架,治疗碗,1 ml注射器。
(1)排气口诀组:教师课前反复琢磨,仔细研究,将排气操作步骤概括为“一紧、二倒、三挤、四控”。“一紧”指打开输液管包装时将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拧紧,开放调节器;“二倒”指左手拿住莫菲氏滴管下输液管,右手倒拿输液瓶,使莫菲氏滴管倾斜倒置;“三挤”指拿输液瓶的右手顺势挤压药瓶使药液迅速达到1/2~2/3莫菲氏滴管,将瓶挂至输液架,放下输液管,保持终端滤器垂直向上;“四控”指目测莫菲氏滴管内的液平面,使其保持在滴管内1/2~2/3处,如液平面下降太快,可立即抬高下段输液管减慢速度后再放下,待液体流至头皮针细管上1/3处,输液管下段无气泡时,关闭调节器,妥善放置备用。
教师在讲授排气操作前将该口诀教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口诀预习排气操作步骤。朗朗上口的口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学生对排气操作步骤及方法有了初步印象,增加了实验主动性,减少了盲目性,不仅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还清楚了“为什么这么做”,为掌握静脉输液排气步骤奠定基础。
生动形象的口诀能起到直观的效果。教师坚持精讲多练原则,结合排气口诀,边讲边示范,讲明操作技巧,强调重点难点,说明易犯的错误和改正方法,将口诀与示范相结合,便于学生记忆,教学有的放矢,真正达到点拨和省时的目的。
(2)传统教学组:按照教科书[4],将莫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节器,液面达到1/2~2/3处时(若液体流不出,可挤压滴管)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器,迅速转正滴管,松开折叠处,使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流入下方管内,当液体流至乳头和头皮针连接处、输液管的下段无气泡时,关闭调节器,妥当放置备用。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进行排气操作考核,由同一名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排气时间、排出药液量、被污染例数,计算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计时从瓶内药液进入输液管开始,到排气毕关闭调节器开关为止;排气丢失液体量用1 ml注射器回抽排入治疗碗内的液体计量;被污染为操作中因头皮针衔接不紧脱落造成的接触污染;一次性排气成功以目测输液管下段、过滤器乳头和头皮针内无气泡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排气口诀组与传统教学组各项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气口诀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
3 讨论
(1)传统排气法迅速转正滴管使其呈垂立状态,瓶内液体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瓶内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使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形成冲击力,而莫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容易产生气泡。另外,折叠莫菲氏滴管根部时,折叠处会形成气泡且容易停留在管内。排气口诀法既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又便于掌握和运用。“一紧”指拧紧输液管与头皮针衔接处,防止头皮针松脱造成输液管口与头皮针污染;“二倒”指左手拿住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右手倒拿输液瓶,使莫菲氏滴管倾斜倒置,及时缓冲了药瓶内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垂直流下时形成的冲击力,避免气泡形成;“三挤”指右手拿住药瓶时顺势挤压使药液迅速溢满1/2~2/3莫菲氏滴管,较挂好瓶后再挤压莫菲氏滴管快3~5 s,且操作方便、灵活,节省时间;“四控”指目测莫菲氏滴管内液平面达滴管1/2~2/3处,避免莫菲氏滴管内液体走空,使气体进入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在放下输液管药液下流时,由于空气浮力小于水,保持终端滤器口垂直向上能防止空气在终端过滤器滞留产生气泡。液体在流至头皮针细管上1/3处时,关闭调节器,避免排液出头皮针口造成药液损失及针头污染。口诀排气法通过强调这些关键点,能有效节省排气时间,保证一次性排气成功,减少药液损失、避免污染。
(2)运用排气口诀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兴趣。静脉输液排气过程复杂,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排气口诀高度概括排气操作要领、难点和先后顺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静脉输液排气操作流程。口诀简单易记,朗朗上口,能加深学生印象,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强化了记忆,一举两得。
(3)运用排气口诀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学生静脉输液排气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课前预习排气口诀,学生已经记住了排气操作程序,教师示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理解,独立练习时心中有数,程序明确,思路清晰,手脑并用,操作自如;教师通过排气口诀达到了精讲目的,节约了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练习机会,同时也解决了“如何练”的问题。一名好的护理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操作要领、技巧、手法、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等用口诀加以高度概括,使学生容易理解。生动形象的口诀再加上准确、利落、优美的求教操作,能加深学生印象与记忆,促使其较快领会和掌握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排气口诀在静脉输液排气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14级护理179班和护理178班(各73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口诀法进行静脉输液排气教学,比较两组排气时间、排出药液量、被污染率、一次性排气成功率。结果 排气口诀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排气口诀应用于静脉输液排气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排气口诀,静脉输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美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黎玉芬,钟美容,高燕,等.排气口诀在静脉输液排气操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9):3379.
[3]袁文厘,孙建玲,高井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
静脉输液教学 篇8
1规范操作步骤
在教学中笔者编写出版了《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指导》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该书对24项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进行了操作流程的规范, 设置了包括静脉留置针操作在内各项操作的物品准备、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等操作流程思维导图, 指导学员按操作流程准确完成操作过程。
2有效示范及指导
在教学中采取教员以示教配合讲解的方式教授操作技能, 使学员对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有整体印象, 在教学中教员以慢动作或分解方式示范, 并配合指导、引领学员观察、理解操作过程。将操作技巧、操作要领传授给学员, 并注意将操作技巧概括成简单、易懂、易记的短句或口诀指导学员操作, 为学员指出学习方法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捷径。
3拟定考评标准
笔者对每项操作制定了评价标准, 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培训, 严格按照静脉留置针操作程序进行考核。从物品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无菌原则等逐项制定评价细则, 一方面供学员练习中自检, 使学员在练习中按照标准及时纠正不足, 逐步规范操作流程;另一方面也用于操作技能考核中教员对学员进行操作评价。
4组织模拟练习
学员练习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 为促进学员技能练习, 近年来我校通过购置静脉输液穿刺手臂, 供学员2人一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在练习中教员要注意强化操作要点, 指导学员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逐步掌握操作步骤[2]。
5结合临床应用
在学员进入临床实习前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基础技能操作强化训练, 提高学员临床技能水平,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员对静脉留置输液操作的感性认识。学员通过观察临床护士应用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输液的实际操作过程, 强化了对于操作要领的记忆, 感受到操作的真实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促进了对于静脉留置输液规范操作的掌握。
通过教学实践, 基本形成了较规范的教学模式, 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员循序渐进、规范、扎实地掌握操作要领和流程, 为今后临床和基层部队护理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教学
参考文献
[1]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上旬版) , 2006, 20 (11) :2878-2879.
静脉输液教学 篇9
一、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从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分班教学的实验对象。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65人。两个班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生源情况、性别构成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基本一致。
二、方法
1. 静脉输液术授课方式
向护生讲授静脉输液术的一般操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尤其是对静脉输液术的解剖定位、针头刺入深浅、注射角度等重要知识进行全面讲解, 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同时在结束理论知识讲解后, 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演示, 让学生自行练习并在课上演示, 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
2. 解剖学活体教学方式
在进行静脉输液术授课前, 开展解剖学活体教学。在第一课中运用活体演示, 使学生通过触摸感受骨性和肌性标志, 研究活体表面的形态、结构以及深部结构反映在体表上的器官运动和形态、结构。[2]在第二课中对解剖学活体教学内容进行复习, 并开展静脉输液术示范教学。
三、结果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两个班级的静脉输液术课程学习情况组织考核, 分为理论知识 (30%) 和操作技能 (70%) 两个部分进行考核, 采用百分制评分, 运用一般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实验班的静脉输液术课程考核平均成绩为 (79.9±10.6) 分, 对照班平均成绩为 (71.5±9.3) 分, 实验班的课程考核成绩要优于对照班。
四、讨论
静脉输液术是护生课程学习中的重点, 输液部位定位的准确性、常见变异和静脉组织的熟悉程度、活体辨识能力均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成功率有着重要影响, 也是评价学生对该项操作的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临床实习经验表明, 大多数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中, 很难实现一次性成功穿刺, 主要表现为穿刺角度不当、进针后不见回血等。其主要原因是护生对解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 在基本的护理操作中没有扎实的解剖知识作为支撑。
解剖学活体教学运用了触摸、感受等方式, 使学生对活体体表的基本形态、结构有了具体的认识, 对深部器官及其结构反映在体表上的器官运动、体表投影等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解剖学活体教学方法可让学生通过触摸进行活体观察和辨识,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标本教学的弊端。该方法主要侧重对体表标志进行活体触摸训练, 能够不断巩固护生的解剖学基础, 提高基本护理操作的准确率;同时在该学科的教学课堂中, 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性, 学习兴趣浓厚, 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解剖学活体教学的主要优势是让活体演示得到了灵活应用, 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活体标志的辨认能力;不再只拘泥于书本知识, 而是通过实践操作练习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在本次分班教学活动中, 实验班教师通过活体演示方式, 向学生更加具体、生动地展示了解剖学活体体表结构及体表标志, 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因此, 结合静脉输液术基本的护理操作要求, 将解剖学活体教学方法应用到静脉输液术的教学活动中, 对于夯实护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其专业操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解剖学活体教学方式对护生掌握静脉输液术的影响。方法:从学校护理专业二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研究,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对照班仅采取静脉输液术示范教学, 实验班在对照班的基础上事先采取解剖学活体教学。观察并比较两个班级的静脉输液术课程考核成绩。结果:对学生的静脉输液术课程进行考核, 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 (79.9±10.6) 分, 对照班为 (71.5±9.3) 分, 实验班的课程考核成绩更加优秀。结论:解剖学活体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解剖学知识, 不断巩固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解剖学活体教学,静脉输液术,护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建中.解剖学活体教学对护生静脉输液术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23) :90-91.
静脉输液教学 篇10
1 静脉输液
1.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静脉穿刺时,应该视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握紧拳头。当患者的静脉不能瞬间充盈但是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先将患者准备输液侧肢体下垂,再扎止血带,然后嘱患者放松肢体,不用握紧拳头,操作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可用左手大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面的皮肤,右手进行快速的穿刺,成功率较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浅静脉输液方法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行静脉,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被单等。
2.1 加药后输液瓶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2.2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度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3 留置针静脉输液
3.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3.2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如回退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
3.3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3.4 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5 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6-01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促进舒适,国内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静脉输液操作新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笔者对此综述如下。
1静脉输液途径的增多
1.1静脉输液材质的更新。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患者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
1.2静脉输液部位选择的增多。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到颈内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部位不断的增多,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2中心静脉导管的输液优势
目前临床上应用2种中心静脉导管术: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两者各有优势。
2.1CVC是指各种静脉导管插入后,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标本的采集等。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
2.2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
3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3.1静脉留置针的概况。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
3.2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早在37年前欧美国家已普及使用,17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已取代头皮针,它的使用率为95.7%。国内大陆地区中小城市普遍使用的仍是头皮钢针,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在不断上升。
4静脉输液操作新技巧
4.1穿刺方法的改良。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等缺点。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采用右手持头皮针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②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③增大角度进针法:采用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④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患者不需握拳,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然后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向心方向,在血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⑤逆向穿刺法:老年及长期输液患者因长期输液导致静脉受损,导致穿刺困难,采用逆行穿刺法进行静脉穿刺。
4.2进针长度的选择。有关穿刺针进入血管的长度无明确要求,一般越短越好,但以固定方便牢靠,不损伤血管壁为宜。
4.3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新技巧。
4.3.1新操作方法。在临床中背隆掌空杯状手法和握指法更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
4.3.2妥善固定套管针。透明膜小心贴好,为防止卷边,可在其周围适当贴置医用胶布,不可缠绕过紧,以避免造成回血不畅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医源性损害。
4.3.3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4拔针方法及按压时间。大多数患者输液完毕多急于离开,按压时间常不足,导致皮下瘀青。下面列举几种拔针及按压方法。
4.4.1竖压法。即输液完毕后,护士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消毒棉签在与穿刺血管平行方向按压穿刺点分别为3min和5min。
4.4.2横压法。即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消毒棉签在与血管垂直方向按压皮肤针眼3min和5min。
4.4.3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即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接着护士右手捏住针柄,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止液体漏出,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和适中,按压时间≥5min,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
4.4.4无创拔针法。即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4.4.5缓慢拔针法。即护士用左手指尖上方2cm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缓慢(1~2s)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处,并用左手或指导患者用输液对侧手的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中等用力,持续按压5min左右。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多部位、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如何做到安全、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對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发展,还需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
[2]王春花.“安全留置针的探索与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5
[3]叶彦,陈丽明.“PICC与CVC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09
[4]于瑞花,兰胜才.“行静脉输液时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
静脉输液教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69.7±7.6) 岁。均为清醒合作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选用5.5号静脉输液针,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70.2±7.8) 岁。对照组选用7号静脉输液针,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60~99岁, 平均年龄 (67.9±7.2) 岁。两组患者均使用江苏康进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针, 穿刺部位一致。严格按输液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选择具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操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注射部位血管反应。穿刺成功标准是有回血, 静脉输注畅通, 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为失败。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疼痛:无痛、有痛感、轻微疼痛;中度疼痛:疼痛较剧烈, 但可忍受;重度疼痛: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和淤血情况。穿刺部位周围淤血, 每次拔针后均按压5min, 穿刺部位周围有淤血、乌青为阳性, 若无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中度+重度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间比较χ2=4.960 3, P<0.05。
3 讨论
5.5号静脉输液针梗细 (0.55mm) 、短 (15mm) , 由于5.5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比7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短10mm, 则进入血管内针头越短, 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小, 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轻,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少, 出现血管淤青、血管壁增厚变硬机会少[1]。
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 血管细而不明显, 体型瘦的老年患者大部分因为进食量少而致血容量不足, 静脉充盈度和弹性都较差, 血管细而滑, 不易固定, 而肥胖性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而细,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脆性增加, 可见, 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输液时穿刺时疼痛程度、血管周围淤青、输液后静脉压痛感明显低于7号头皮针。选用直径相对细的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对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较好地提高了同一血管的再次使用率及使用寿命[2]。
老年人输注需要严格控制滴速, 5.5号静脉输液针直径细, 间接控制了输液时的最大速度 (笔者观察最快不超过60滴/min) , 这样就减少了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擅自放快输液滴速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的危险性[3]。
本科采用5.5号静脉输液针常规输液治疗后, 据对100 例门诊老年患者的观察, 5.5号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 (92.0%) 、静脉炎 (16.0%) 、淤血 (8.0%) 和血管疼痛性[中度+重度疼痛 (18%) ]等方面与7号静脉输液针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深受患者好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5.5、7号静脉输液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静脉输液针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静脉输液针 (P<0.05) 。结论: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针,老年患者,门诊
参考文献
[1]蒋洁, 陆浩雅, 陆伟娟.5 (1/2) 号针头在大蒜素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9, 23 (1) :103.
[2]岑爱萍, 胡琴.5.5号头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现代医学, 2007, 35 (4) :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