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2024-10-10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精选8篇)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篇1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方法和体会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医院中老年人口也相应增加,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成为人们患病后康复的常用治疗方法。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老年人对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显的尤为重要。现将随机抽取的650例老年患者穿刺的方法总结如下:对象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门诊进行静脉轮流的老年患者650例,年龄56~89岁,男性260例、女性390例。方法

2.1 选择静脉

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选择手背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老年人血管逐渐硬化,弹性减弱,脆性大,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必须认真选择静脉,以免反复穿刺。

2.2 选择适宜的针头

穿刺时所用的针头是造成疼痛的直接原因,因此针头的选择也是很重要,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老年人可选用5.5号针头输液,进针时,针头型号小,针头细,针尖锐利,针尖斜面短,入皮阻力小,对皮肤及血管损伤面积小,患者疼痛减轻。

2.3 正确应用止血带

在静脉输液时,护士为使静脉更加充盈,将止血带扎在皮肤上,由于皮肤摩擦力较大,局部皮肤出现扭曲,这也是引发疼痛的一个原因。因此将止血带扎在自行设计好的静脉垫上,可避免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减轻止血带对皮肤的摩擦力,从而减轻疼痛。

2.4 进针的角度

成功控制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动作轻稳是穿刺成功和无痛的因素之一。穿刺时以20~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固定好针头即可。

2.5 穿刺点的固定

输液针头的固定是保证轮流通畅的关键。将第一条胶布先贴于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以输液贴代替胶布时应遵循无张力粘贴原则,敷料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敷料,使之与皮肤妥帖,此方法避免了一侧滚动法固定所造成的胶带粘贴部位皮肤的张力性损伤。体会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正确的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选择适宜的针头是穿刺成功的基础,并给予的有效固定,所以运用和做好静脉穿刺的各种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探讨.当代护士.2008,8.[2]党文美.静脉穿刺的方法和体会.包头医学.2007,31(1).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96例在我科住院输液天数每次>1个月,每年住院次数>4次的患者(注:我院为职业病医院,患者均为男性),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年龄61~78岁;对照组年龄63~76岁,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静脉留置针均使用苏州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Y型,22~24G),以及3M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透明敷贴。

1.3 护理方法

观察组由3名青年技术骨干负责,能够熟练掌握血管保护措施,现总结血管保护经验如下。

1.3.1 输液部位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选择弹性好、走行清楚、不弯曲等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和静脉窦。由远端静脉到近端静脉,先小血管后较大的血管,先上肢后下肢,先手背外侧后手背内侧,避免在同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1]。对于手臂及小腿背侧血管条件较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嘱患者俯卧位,更易于穿刺成功。

1.3.2 针头的选择:

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若药液黏稠度不高,不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和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最好选小号针头以减少对血管的破坏,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1.3.3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为减少血管损伤次数,护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一次成功的信心,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要静下心来,与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不要轻易盲目穿刺,以免给自己及患者带来心理负担。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如肥胖患者静脉深、不明显时,就要用手摸准后再进行穿刺,稍瘦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较滑,应先固定静脉上下端后再进行穿刺;外周循环差患者可用反复扎止血带或上下各扎一根止血带的方法使血管允盈;冬天,患者的血管允盈不明显,静脉显露不清,就要先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进行穿刺。有人提出了直接刺入血管法,即缩短针尖斜面在皮内的刺激,减少机械损伤面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无痛、快速、准确的质量标准[2],但对于较短的血管,钢针进入皮内过短,针尖易于脱出血管,应在血管下方一段浅进针,再刺入血管。钢针进入皮内最佳长度为钢针的1/2到2/3。

1.3.4 固定方法:

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对神志不清,躁动者给予固定肢体。对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患者,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

1.3.5 严防药物外渗:

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输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要直接用这些液体给患者穿刺,以免操作失误,液体渗漏到皮下,会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一般建议用0.9%氯化钠或者葡萄糖液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后再更换上这些药物。输液结束后用0.9%氯化钠溶液50ml冲管,以稀释局部药物,减轻对血管的刺激。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生外渗或针头脱出要立即纠正,更换输液部位。采取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穿刺局部宜冷敷,硫酸镁和2%~4%碳酸氢钠常被用于一般药物外渗后湿敷。利多卡因可对局部静脉产生封闭作用,能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可降低血管的脆性,减轻和阻止液体和药物的渗漏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3]。

1.3.6 拔针法:

输液完毕,护士先关闭调节开关,右手轻轻揭去穿刺部位全部胶布,留下覆盖针头的敷贴,嘱患者未输液侧手指指腹顺静脉走行平放在小敷料上,勿压,范围包括皮肤进针点和血管进针点,护士右手快速平行拔出针头后,嘱患者立即按压针眼3~5min,勿揉,压力适中,并抬高患侧肢体。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延长按压时间。

1.3.7 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技巧:

静脉留置针由于具有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为提高留置成功率,防止并发症,保护静脉,现总结经验如下: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时间≤3d,有的只能留置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100%,因此应选用管径>3mm的静脉[4]。血管选择次序:从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进针角度15度~30度,过低易损伤血管外膜及导管。为减少脱管的发生,可以让患者选用废弃的透明丝袜,剪20cm的袜口套在穿刺处,这样即可观察到局部情况,又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压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外管夹闭要靠近针柄。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5]。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6]。

1.3.8 尽早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多为贵要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途径。肿瘤患者因反复化疗、长期输液和静脉高营养,对血管造成损伤,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护士长每天安排2名护士上早班(7∶30~14∶00),负责静脉输液治疗。当患者入院时静脉输液治疗护士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有:交互使用静脉的重要性;输液中活动需注意事项;如何按压能有效避免皮下出血;冬天提前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以方便护士进行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好处,讲解留置过程中自我护理等,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强调,使患者及家属协作做好静脉保护。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时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选择头皮钢针输液患者除输注甘露醇及加压输液等特殊情况外常规使用5.5号输液器。护士长随时督促、检查血管保护情况。对照组由三班护士轮流进行输液治疗。2组均建立输液过程登记,记录输液部位,每天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静脉炎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连续进行静脉输液期间,记录每天静脉穿刺次数,严密查看液路通畅情况,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疼痛,观察局部有无药液外渗,静脉条索状改变等情况。观察指标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以置管保留>3d无渗漏、堵管、静脉炎、脱管发生为保留成功的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静脉炎发生率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保留成功率

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设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原因与优势

在每一所医院的每一个护理单元中均有不同时段和不同分工的班次,如白班、中班、夜班或主班、治疗班、责任护士班等。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和不同班次都有不同的护理内容,各班职责均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静脉穿刺是医院护理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有的护士从事体力劳动多,懒于思考学习,血管保护知识缺乏,以完成本班工作,无差错发生为工作重点。每天静脉输液治疗一般由1~2位三班护士及1~2位白班护士完成,对患者静脉的选择缺乏秩序,随意性较大。而且静脉输液治疗常由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保护意识不强,一根条件好的静脉反复穿刺。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护士很少有时间认真仔细评估患者静脉情况,并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因为繁忙拔针时对血管的保护方式不够重视,按压时间较短,按压方向及着力点不正确,或者直接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按压。有的护士对患者算经济账,替患者做决定,无选择性使用输液工具,较少使用费用较贵的中心静脉置管,而不是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使用头皮钢针输液的患者,除儿童及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使用5.5号输液器,一般常规使用7号输液器。对血管机械损伤较大。一般住院患者首先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但有的生活基本自理患者认为留置针不方便活动,有异物感,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法。同时护士技术参差不齐,留置过程中有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留置时间缩短,且对静脉损伤较大。PICC置管虽然保留时间长,但技术未普及,难度较大,且导管价格昂贵,除肿瘤患者应用较多外,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对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仍做的不够好,从观念上仍缺乏重视,从护士长到普通护士都要意识到,合理使用静脉是每个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重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及考核。每个护士要全面掌握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及必要的基础知识如: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的p H值及渗透压有关。当药物p H<4.1或p H>8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渗透压>600mOsm/L,则24h后必定引起静脉炎。当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所以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应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责任心,慎独精神,使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从只重视对患者常规的护理,提高到更精细、更人性化的对血管的护理。尤其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更不能只顾眼前的便利,还要想到“下一次”静脉治疗的情况。

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更有利于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原因及优势如下:现代护理观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更重视实施个体化的护理,把静脉穿刺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对患者评估,尤其是血管的评估更全面,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则工作更仔细、周到。

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由于长时间从事此项工作,掌握静脉输液技巧,如血管的选择,进针的手法等,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就高。留置针的使用更熟练,则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经常进行静脉输液,其职业敏感度高,对预防静脉炎发生较重视,能够较早发现静脉炎,并采取措施使其危害降至最低。能够进入静脉输液小组的护士都是经过选拔的,更全面掌握血管保护方法及必要的基础知识,荣誉感强,对工作负责且创新意识较强,有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完成静脉输液工作。而且患者和家属的满意使其更热爱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因此从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本身的角度出发,设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是可行而且是有效的。

3.2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系统的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已被确定对改善患者行为有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对疾病护理常规指导较多,对患者及家属血管保护方面指导较少,从而影响了静脉穿刺的质量。实践证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如入院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静脉保护方面的教育,内容如:交互使用静脉的重要性;输液中活动需注意事项;如何按压能有效避免皮下出血;静脉留置针的好处,讲解留置过程中自我护理等,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强调,那么输液过程中渗漏、堵管、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明显降低。这项在护理工作中可做或可多做亦可少做的工作,恰恰反映了护理质量的高低。护士应提高认识,把这项工作做好。

4 结论

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由护士完成的,要实施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的血管保护,从根本上就要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并从管理上下功夫,从护士长到普通护士都要意识到,合理使用静脉是每个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对长期输液患者,要保护好静脉血管,应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选择合适的针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防止液体渗漏,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拔针技巧及按压方法,有效避免皮下出血现象发生,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目的。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能够解决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造成的对患者静脉选择缺乏秩序,静脉输液液体渗漏,穿刺技巧不熟练等所造成的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3d而造成患者痛苦,且接受静脉留置的意愿降低等问题。因为静脉输液治疗护士都是经过选拔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技巧熟练,更能理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血管保护方面教育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进行。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方法 由专业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组成3人小组,采用血管保护方法,从输液部位,针头的选择,如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后固定,拔针时血管的保护,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血管的护理,发现外渗时如何处理等方面总结经验。对临床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总结经验,采取护理措施,防止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来提高留置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结果 由静脉输液治疗小组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成功明显提高,发生静脉炎例数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关键词:血管保护,静脉输液,治疗,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62-63.

[2] 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3] 赵建琴,高玫.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5):202-203.

[4] 王建霞.保护静脉与化疗[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2):2.

[5] 翟月霞.恶性肿瘤化疗中护理失误教训[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7):47.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篇3

文/郑丹

每年有120万人不幸患病,60万人因它而失去生命,无论从新发病例还是死亡率看,结直肠癌已成为排名前三的癌症杀手。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它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本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才能避免患上结直肠癌,或尽早发现它。

问: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病率增速已经远超西方国家,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增加这么快?

蔡三军:结直肠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在城市地区发病率每年以4.5%的速度在增长。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有相同的基因发病机制。反映到生活方式上,主要就是常年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以及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肠道里被过度分解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如果不能按时排便,这些物质蓄积的越来越多,不断刺激黏膜,癌变的风险自然难以避免。

问:如何才能在现有情况下,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蔡三军:生活上要“少吃多动”,即少吃油炸、煎炸、腌制食品,适量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应多吃粗粮、果蔬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另外,即便得了结直肠癌,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它,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问:任何疾病都是越早发现,预后越好,请问结直肠癌早期有什么表现?

蔡三军: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都是预警信号。原本排便很规律,却突然增多或减少,出现腹泻、便不净等情况;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等,发现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就医。

问:平时体检中,做哪些项目能发现结直肠癌?

蔡三军:最基本的有三项:便隐血实验、肛门指检、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忽视了前两项检查。体检时外科医生会做指检,可多数人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选择了放弃。实际上,中国人直肠癌7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检时能够触及。因此,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时,最好接受这项检查。

另外,不少人还会放弃大便检查。实际上,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况,但半数便血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便隐血实验筛查。

问:很多地区推荐做肠镜来筛查结直肠癌,是否需要每年都做?

蔡三军:我们目前提倡,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40岁开始每年做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检查;50岁时开始做肠镜,之后每3-5年做1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慢性肠炎的人,应提前到40岁左右做肠镜。另外,便隐血阳性时应做肠镜。

长期静脉输液应警惕深静脉血栓

文/陈花兰

周大爷是一位75岁的慢性气管炎患者。每年冬季都要住院进行静脉输液行抗生素等治疗。可是今年随着冬季的来临,他不仅慢性支气管炎的老毛病复发了,而且另一种病痛又折磨着他。近期他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到医院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医生介绍,周大爷这种病主要是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导致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在此提醒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好静脉。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选择皮下注射,不能皮下注射就选择肌肉注射,不能肌肉注射则选择静脉”的用药原则。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篇4

一、接到医嘱:

1、准备药物

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 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

治疗车下面: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 抢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二、开始操作:

1、自我介绍: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

3、评估病人: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调节室温;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4、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

5、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如为安郶:首先检查安郶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浑浊;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1ml);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脫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药,治疗××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篇5

方法:在专科管理委员会属下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并落实小组的职责,按计划每季度开展活动,及时指导医院输液护理工作,实现安全输液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没有发生因感染或操作不当而导致静脉炎, 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没有因静脉输液不当引起不满, 护士穿刺安全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得当,药物不良反应得到系统管理,有效保证输液安全。结论:组织静脉输液专科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并积极开展活动,给临床一线提供专业性指导和支持,能规范静脉输液管理,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有利于护士素质的提高,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有效手段。

住院病人在接受输液治疗时, 输液风险客观存在。部分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 不但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1]。近年来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成立专业化组织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 是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院区开放床位近300张,以妇、产、儿科为主,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区静脉输液操作, 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减少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有效预防护理投诉、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从2007年起,按广东省护理管理要求,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并积极开展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1.1 按广东省护理管理要求,于

2007年2月成立院级护理管理委员会,包括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委员会、专科管理委员会、维权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静脉输液小组是专科管理委员会属下的专业小组, 主要成员由各科输液操作骨干精英和护士长组成,目标是建立、健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规范、安全指导网络, 覆盖全院各护理单元,对疑难静脉输液个案进行会诊指导,及时给临床一线提供静脉输液动向新信息。1.2 明确输液小组的职责。

1.2.1每位成员分管所在部门片区信息及主要联系,负责管辖区域的静脉治疗质量监控,运用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临床护士解决有关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疑难,包括了协助评估患者血管、用药及全身情况,向临床提出输液工具和输液通路的选择、各种静脉输液导管的护理、维护方法的建议。

1.2.2指导并协助给疑难个案建立静脉通道,随时承担静脉输液疑难个案的护理会诊:包括外周静脉穿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穿刺部位护理、管道维护。

1.2.3制定各种有关静脉输液治疗的操作指引和特殊用药观察规范。

1.2.4各自深入临床管辖片区,定期听取在静脉输液工作方面的反馈, 了解静脉输液工作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1.2.5每月与药剂科联系,及时获取新进用于静脉输入药物的使用要求并提示给使用科室,掌握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每季度汇总并组织质量分析,给临床予以指导,保证病人的安全。1.2.6定期在网上收集关于静脉输液最新动态并给一线提供信息。

1.3 制定年工作计划并落实,每季度组织活动总结一次,活动计划实施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2 结果

2.1静脉输液管理小组成员职责明确,按计划积极开展活动,各成员在所管片区能充分发挥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的作用,患者的护理安全处于有效的保护之中。

2.2 全院区统一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修订了输液操作指引及操作评分标准、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反馈表、静脉输液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各种药物过各敏试验操作指引、药物配伍禁忌表、化疗药物使用提示表等,每年定期审核并根据药剂科用药信息及药品使用要求及时更新各种指引。

2.3输液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每年完成近十万例输液工作任务,没有因感染引起静脉炎;除新生儿科外,于2009年妇科开展PICC置管业务,用于妇科肿瘤和乳腺肿瘤化疗病人,避免了因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刺激导致血管损伤;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针刺伤从2007年13例降至2008年4例、2009年5例;药物不良反应能及时上报。

2.4 每月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没有因输液护理不当引起不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 讨论

3.1 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和工作范围的扩大, 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 是输液护理发展的需求[2]。经过2年多的实践证明,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成立,进一步健全了院区护理管理制度。以往,静脉输液质量主要由护士长或护理部组织质控,较注重输液操作是否符合操作标准、无菌操作规程、穿刺结果的一针见血、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等,现在,输液管理小组成立后,从责任和职能来看,所起的作用有别于质控管理组的职能,输液小组更注重于对临床疑难穿刺操作的指导和帮助,在操作流程的更新、操作人员资质、配药过程质量、对患者的情况的评估与告知、合理选用输液用具、恰当的输液速度、感染控制、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提供专业性支持,为促进静脉输液质量、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供有效保证。

3.2 PI CC的应用不仅避免了药物外渗和引起静脉炎的风险,而且节省了护士输液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进行护患沟通,使患者的身心均得到高质量的护理,这也是减少和消除护患纠纷隐患的一个重要环节[3]。成立输液专科小组,指导对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序开展新业务,为拓宽专科业务打下基础。

3.3 以点及面,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成员是各科室的骨干和精英,加入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后,每年有机会参加相应专业培训和交流,由于职责所在她们需要定期查询本专业的新动向,使她们了解静脉输液发展的前沿信息,通过参加疑难个案的会诊,使她们对个案评估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总结出经验,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专业素质,然后,通过她们,分别带动和指导,促进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素质的提高。

3.4 加强了与横向部门的沟通,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2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4]。目前,临床药物商品名更换频繁,新药层出不穷,其药名、用法、配伍的查对很易出错。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临床用药效果正是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综合体现。输液管理小组组长定期直接与药剂科联系,及时掌握院区用药动向,将新到药物使用的特殊要求及时向临床一线通传;指导一线正确使用,能保证用药准确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与输血 篇6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一节 静脉输液

定义: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治疗方法。

一、临床补液原则

1、先胶后晶、先盐后糖

2、先快后慢

3、宁酸勿碱、宁少勿多

4、补钾四不宜

二、周围静脉输液法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由麻醉师或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完成。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下颌角下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锁骨上方穿过深筋膜,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特点是行径表浅、位置固定,易于穿刺,但不可多次穿刺。临床上常用医用人体硅胶管插入静脉内。该管的特点:质软、光滑、无毒、不易老化、对组织刺激性小、有短期的抗凝作用,能在静脉内停留较长时间 【适应症】①需要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②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

③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的、有刺激性药物或行静脉高价营养输液。

【穿刺部位】在近锁骨中点上缘与下颌角联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 【用物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和差错事故发生。

2、仔细选择穿刺点,穿刺点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4、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

5、穿刺点上的敷料每日更换,潮湿后立即更换,并按正确方法进行消毒。

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锁骨下静脉较表浅、粗大、固定、常处于充盈状态、不易塌陷。因管腔大,血量多,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能很快被稀释。【适应症】

①长期不能进食或丢失大量液体,需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体及电解质的患者。②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出血,须迅速大量输入液体,纠正血容量不足或提升血压的患者 ③需较长时间接受化疗的患者

④需测定中心静脉压或需要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的患者

【体位】病人去枕平卧,头低肩高(肩下垫软枕),头转向对侧,显露胸锁乳突肌 【穿刺点部位】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夹角的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准确选择穿刺点

3、射管时避免硅胶管全部射入体内

4、退针时防止硅胶管被吸入

5、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6、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

7、穿刺点上的敷料应每日更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拔出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顺利滴入血管,不疼、不滴、局部无肿胀疼痛 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或在头皮针层部垫棉签等,直至点滴通畅

3、针头阻塞:检测方法为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 感觉感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 处理方法:更换针头,重新选择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所致。处理方法:适当调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

5、静脉痉挛:穿刺肢体暴露在温度过低环境中过长或输入的液体过凉 处理方法:局部热敷缓解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六、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七、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infusion particle)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加大微粒可达50-300微米。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静脉输液过程中预防微粒污染的措施:

①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1/4周,因为割锯安瓿时砂锯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沙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②在开启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颈段能减少开启瞬间瓶内负压吸引作用致药液污染微粒数。③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

④抽药的空针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

⑤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头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um的微粒沉淀较快,可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⑥临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可减少微粒。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l2号,其针径0.9-1.2mm,也就是说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mm,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um,最小的小静脉为200-300u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⑦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重视。

⑧橡皮胶塞的使用操作中应尽量减少瓶塞的穿刺次数。

八、输液泵的应用

输液泵(infusion pump)是指机械或电子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

适应症: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升压药物、抗律失常药物、脱水剂、静脉麻醉、婴幼儿输液等。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

(一)输液泵的分类及特点

1、活塞型注射泵

输注药液流速平稳、均衡、精确,体积小、充电系统好、便于携带,便于急救中使用。多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也用于注入需避光的或半衰期极短的药物。

2、蠕动滚压型输液泵

(1)容积控制型输液泵:只测定实际输入的液体量,不受溶液的浓度、粘度及导管内径的影响,输注剂量准确。

(2)滴数控制型输液泵:利用控制输液的滴数调整输入的液体量,可准确计算滴数。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

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第二节 静脉输血

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全血或成分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一个体重为60kg人的平均血量为4500ml。成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身血量的10%,对机体无明显损害。若失血量超过全身的20%,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需及时进行输血或补液。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三、静脉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五、静脉输血的方法

(一)输血前的准备

1、备血:根据医嘱备血,抽取血标本2ml,与输血申请单及血型、交叉配血单一同交血库。注意认真核对,避免同时为两个病人取血。

2、取血:凭提血单取血,护士应与血库人员一起认真检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取血量、采血日期,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有无浑浊、泡沫、凝块、容器有无破损、标签是否清楚等。正常血液分两层,上层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红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者之间界限清楚,无凝块。[异常情况:血浆变红或浑浊,有泡沫,血细胞呈紫玫瑰色,两者界限不清或脱落,提示可能溶血,不能使用]

3、输血之前与病室另一护士再次核对上述内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4、输血前轻轻转动血袋使血浆与血球充分混合,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溶血,不能加温防止血浆凝固变性引起反应,库存血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5、输血前后及两瓶之间,应输入生理盐水约50ml,前者避免浪费血液,后者以防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不能用复方氯化钠溶液,因其含钙剂可使血液凝固。

6、血液内不能随便加药,防止溶血或凝集。

7、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病人反应。输血后血袋先别处理,在确保病人无任何反应后再行处理。

8、输血前30分钟注射抗过敏药和激素。输血开始时速度要慢,约15分钟无反应,可调整到正常滴速。

(二)输血法

六、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一)自体输血

(二)成分输血

1、定义:成分输血(component transfusion)是根据患者需要,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输入血液的一种或多种成分。

2、注意事项: ①为确保效果,以新鲜血为宜,必须在24h内输入体内; ②成分血输入前须做交叉配血试验,除血浆和清蛋白制剂; ③输血前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④护士全程守护,严密监护; ⑤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

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管理 篇7

1 护理安全纠纷隐患

1.1 客观因素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多变, 加之门诊输液的主要对象多为年老体弱者。

1.2 患者因素

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当医疗效果、护理服务、护理技术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 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 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 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高峰期时, 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 引发与护士的冲突。

1.3 护士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 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造成护理失误或差错。门诊患者早期诊断不明, 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导致处理不及时。有些新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当服务对象产生不满情绪时, 存在生、冷、硬、顶现象。

1.4 药剂人员

药剂人员在配方时工作不够细致, 有发错药、多发药、少发药的现象, 也有对多种药物的配伍禁忌把关不严的情况。

1.5 意外伤害安全隐患

如陪伴家属织毛衣, 易出现毛衣针刺伤。小孩随地小便或地面积水, 患者容易滑倒等。

2 防范措施

2.1 规范服务流程, 改善医疗环境

门诊以方便患者就医过程为切入点, 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 减少患者等待及往返时间, 即使是坐轮椅的患者也能安全方便出入并到达各处。配药室和注射处分开。输液大厅宽敞, 配有软式座椅, 可随患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节,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套子随时保洁。有观察床2张, 输液室内有电视、空调, 同时还有氧气瓶、抢救车、饮水用具、书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陪伴家属可以看报、喝茶, 让其感受“亲情式”服务。

2.2 强化安全意识

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 把护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护士的实际工作中。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 如《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使护士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做好药物的核对工作, 准时给药。操作前后洗手, 严格遵守穿刺针“一人一针一管, 一用一灭菌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对配制好等待输入的液体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完全覆盖在输液瓶口上, 需要输液时撕下瓶口贴即可插入输液皮条。为避免输液室发生交叉感染, 常规做好清洁、消毒、灭菌措施。

2.4 强化输液流程的环节管理

严格输液标志, 做到每一组输液标志醒目、清晰, 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共几组液体。实行双签名, 签时制, 配药者在执行配药后签起配药时间并签名, 执行输液者也要在输液瓶上签时、签名。核对姓名时采用反问式提问, 即让患者自己报出姓名, 可避免患者听错姓名发生用药差错事故。

2.5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成功穿刺既要做到一针见血, 又要减轻穿刺时疼痛。对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 采取低置输液瓶打开输液调节器法[1]。为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采用空杯状手法和40°进针可缩短进针时间, 减轻疼痛[2],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6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加强观察与巡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重视患者的主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处理。静脉输液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min, 婴儿8~10滴/min, 幼儿10~15滴/min, 学龄儿15~30滴/min, 心肺疾病患者一般20~40滴/min, 脱水者 (心肺功能良好) 120滴/min左右;也要考虑体位因素, 发现平卧位改半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5~10滴/min, 平卧位改坐卧位后, 输液滴速减慢8~13滴/min[3]。交代患者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滴速, 密切观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多巡视、多观察、多询问, 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 保证输液安全。对病情危重者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2.7 护理专业警惕性应该融入到抗菌药物使用的每个细节中

护理专业警惕性就是注意和确认有效的临床观察和信号, 权衡护理行动本身所带来的内在危险性, 以及随时准备采取合适而有效的行动, 来减少危险性和对威胁的反应。做到认真询问病史 (家族史、用药史和过敏史) ;确保皮试药物浓度准确;保证静脉用药现配现用;掌握抗菌药物滴注时间, 开始15min速度要慢, 20~30滴/min, 观察30min后未见不良反应才能把滴注速度调快。推广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 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备好抢救物品[4], 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2.8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心身状态, 克服职业疲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情、尊重、关心患者,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方法, 杜绝因语言表达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护患纠纷。关心爱护护士, 在门诊输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 减缓护士的工作压力, 缩短患者等候的时间, 消除因忙乱现象给输液治疗带来的安全隐患,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9 外带药品注射管理

为方便群众在本门诊部使用外配注射药物的安全使用, 依据浙卫发[2009]3号文件精神, 患者必须签订本门诊部的知情告知单。告知内容包括:患者应提供门诊病历记录、注射说明 (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用法、用量) 、医疗机构发票和药物 (药物需按说明书要求正确贮藏) , 对需皮试的药物和中药针剂必须在首诊医疗机构使用过。本门诊部根据有关物价规定收取相应费用, 要求患者在外带药品注射知情告知单上签全名。

参考文献

[1]陈华征, 张爱华, 章月照, 等.低置输液瓶打开调节器行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52.

[2]陈泽芳, 王美连, 吴熹, 等.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 2010, 17 (7B) :51.

[3]万诗燕, 王传英, 朱琴梓, 等.我国静脉输液滴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 2011, 18 (1B) :15-16.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 篇8

【关键词】 卫生宣传;穿刺;输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方法[1]。由于患者对此技术缺乏认识,所以在输液过程中会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给患者的康复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患者不停的要求护理人员前往巡视,从而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加大了护理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真正为患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脉输液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知识的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宣传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对心血管内科所有静脉输液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1.2 方法

1.2.1 口头宣传与床旁师范相结合。

1.2.2 提供卫生宣传小册子。

2 宣传内容

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向患者说明静脉输液治疗从10:00左右开始。我们要求患者在此之前尽可能地做好输液准备工作。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完成如进食、入厕等生理活动。为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对末梢循环不良及周围静脉血管不好的患者,我们教会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后再进行穿刺。必要时我们协助进行。避免二次穿刺给患者刺激,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2.2 穿刺的宣教 过去我们在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时,常规嘱患者“握拳”。结果大多数患者则紧握拳头。我们发现当紧握拳头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官腔变瘪,进针后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如今,我们在进行浅静脉穿刺时,教会患者握拳的方法。①握空拳法;②反复握拳、松拳法。这样做可充分显露手背及各部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2.3 穿刺成功后的宣教

2.3.1 教会患者保护穿刺部位的方法 以往由于护士的解释工作不够到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会有各种生理需求,如进食、入厕等,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所以我们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给患者适度活动的指导,避免了长时间输液造成的不适,同时也减少了不当活动造成的针头脱出及液体渗漏。

2.3.2 输液速度的宣教 为了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完成,防止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速度改变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加强对患者及陪护者输液速度的宣告。首先告知患者要根据患者状况和输入药液因素,确定和调节输液速度,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的患者,输液速度宜慢;输入高渗盐、含钾药物,升压药滴入速度宜慢,对失血性休克等抢救患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时,可快速滴入,也可同时两路给液。要告知患者不能自己随意调节输液调节器,以免发生意外,向患者及陪护者说明输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患者进入补充液体给药状态后,护士要特别注意观察:一是注意观察有无心慌、气短等,滴速过快反应,随时调节速度;二是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寒颤等致热源反应,随时对症处置;三是注入有过敏性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时对症处置;四是還应观察有无其他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处置。观察是贯穿于输液的全过程,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有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责任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3 输液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输液瓶中药液走空,输液管中竟入空气以及输液渗漏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我们教会患者观察的方法,当出现以上问题时应及时夹闭调节器并呼叫护理人员前去解决。

2.4 液体拔除后的处理 过去我们要求护士在拔除穿刺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数分钟。如今我们教会患者及其陪护者拔针后按压的方法:按压穿刺点下方近心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或以拇指的指腹按压,按压强度以不出血为宜,时间为5-10分钟。按压过程中不宜揉搓,压迫力量因持续。对于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应适当延长。

3 体 会

3.1 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说我过程中随时向患者提供静脉输液的治疗技巧及信息,避免了患者由于对此项治疗方法不甚了解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满足了患者的需要,使患者感到关心、温暖及重视,促进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加深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3.2 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在入院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满足自己安全保障的需要。所以我们邀请患者参与到治疗活动中,指导并帮助其完成治疗活动。即满足了患者的需要,又调动了他们与医护配合的积极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在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治疗,这对缩短病程、促进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在我科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输液知识并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护理治疗活动,这样做不但使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变的流畅,而且是整个输液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在输液巡视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真正为患者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3.4 促使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让患者满意,要提高静脉输液知识宣传质量,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特别要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输液过程中常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3.5 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避免了护患的纠纷 过去由于我们的宣教工作做得不够,患者输液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患者满意度不高,如今,教会患者一些基本的输液知识,促使其参与治疗活动,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完成,即促进了护患合作,又避免医患纠纷。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办公写字楼的租赁合同下一篇:宝钢战略分析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