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练习

2024-10-28

静脉输液练习(精选9篇)

静脉输液练习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生静脉输液真人练习时存在的干扰因素,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达到静脉输液的教学目标。方法 真人练习, 护生同时扮演护士和病人双重角色。结果 开展静脉输液的真人真练, 可以走出原来模拟练习的困境, 提高护生的心理品质, 帮助其掌握操作技能, 同时学会关爱患者。结论 在护生中开展静脉输液的真人真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护生,静脉输液真人练习,干扰因素,对策

静脉输液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和重要操作, 原有的模拟人练习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院2010年开始开展静脉输液的真人真练。由于静脉输液是一项特殊的操作, 真人练习, 面临着多种干扰因素, 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一些意外。针对有可能发生的一些干扰因素,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练习手段和练习方法, 在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现就具体的实施办法总结如下。

1 干扰因素

(1) 心理紧张: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疼痛性的操作, 第一次在自己身上练习, 由于不熟练, 会造成疼痛等不舒适感。护生既当护士又当病人, 既怕穿刺不成功给同学带来痛苦, 又怕同学不熟练给自己带来痛苦, 同时承受着双重角色的心理压力, 心理状态一失衡, 就会影响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因素: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 过程复杂, 稍有疏忽, 就会发生意外, 甚至危及生命。如输入物的安全性, 操作者无菌技术不规范, 可能形成污染, 引起静脉炎或输液反应, 对“病人”造成伤害;甚至因排气不彻底而发生空气栓塞, 危及生命等。同时还涉及到三查七对、药物药液质量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3) 操作技能:第一次练习静脉输液, 静脉的选择、进针角度的把握和穿刺等, 对护生来说都是生疏的, 如果把握得不好, 则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导致反复穿刺。 (4) 相互配合: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 可以提高自信心和穿刺成功率, 从而减轻疼痛, 反之则会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 (5) 针刺伤和锐器伤:操作过程中常见针头的刺伤、安瓿刺伤皮肤等。

2 对策

2.1 心理安慰与辅导

操作练习前, 任课老师提前将静脉输液真人真练的安排告诉护生, 说明在静脉输液中, 护生必须具备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及重要性, 使护生在操作练习前尽量调节好心态。操作中带教老师注意观察每一个护生的心理状态和表情, 根据每个护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表情, 逐个进行心理辅导。如有的护生胆怯手发抖, 信心不足不敢下针, 惟恐穿刺失败等, 给予理解和安抚, 鼓励护生沉着冷静果敢的投入操作。

2.2 先做示范

任课老师课前先单独重点辅导课代表进行操作, 练习时一般先由课代表先做示范, 在课代表操作过程中给予详细地指点, 以起到回示教的作用。

2.3 逐个指导

每个班级分为四组, 每组由一位带教老师负责, 逐个对护生进行操作指导。不管是哪个操作环节, 带教老师都全程跟进与指导。做到万无一失, 确保操作安全。

2.4 保证安全

(1) 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包括评估“病人”、核对医嘱、检查药物液体的质量、检查输液器和注射器的质量和有效期、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等。输入的液体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加入维生素C, 以确保输液安全。 (2) 指导正确排气:注意手法、快速有效地一次性排气成功、排净空气、不浪费药液等。 (3) 指导选择静脉: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 如肘部的三根浅静脉, 手背浅静脉, 表浅、显露明显、粗直, 方便进行穿刺, 以提高“一针见血”成功率。 (4) 指导正确穿刺: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正确掌握进针角度, 一般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衣帽整齐, 戴口罩、环境清洁, 配制药物过程中, 正确抽吸药液、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尽量减少穿刺瓶塞的次数, 提高消毒质量, 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6) 调节滴速: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控制好滴速, 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 输液速度不能随意调节, 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 给患者一种安全、亲切和信赖感。 (7) 加强巡视和观察:防止输液反应。

2.5 共同营造一种关爱照护的氛围

鼓励操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体谅患者的心情, 接受静脉输液的同学能勇敢配合操作, 共同营造一种关爱照护的氛围。

2.6 针刺伤和锐器伤的防护

心情紧张和操作不熟练是导致护生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易发生的环节有:用手折安瓿时、抽取药液配液时、双手回套针帽时、取下针头时等。因此, 在操作过程中, 带教老师随同规范其操作, 做到正确掰安瓿, 折玻璃安瓿前先消毒安瓿和砂轮, 切割后再次消毒安瓿, 再用纱布包裹后折;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治疗车下放置锐器桶, 用过的针头立即放入锐器桶内。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

3 结语

王萍等认为, 我国静脉输液护理专科护士资格的确立能从一个侧面体现护理专业化, 是与国际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接轨的一个标志;能从较大程度上体现护理专业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1]。我院开展静脉输液的真人真练, 是为了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和国际静脉输液护理专业的发展, 提高静脉输液的教学质量。值得其他院校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萍, 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7) :66~67.

静脉输液练习 篇2

准备用物

自己准备用物,所有无菌用品都要按标准评估方法口述,例如:氯化钠溶液包装无破损,有效期是XX年XX月,瓶身无漏气,瓶口无破裂,无沉淀物、结晶、絮状物。输液单,瓶签在准备室写好。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号参赛选手XXX,操作的项目是密闭式静脉输液,遵医嘱,我将为一位阑尾炎术后第二天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由于患者是手术的第二天肠蠕动尚未恢复,暂不能进食,遵医嘱将为患者输入250mlNS和0.5gV-C以补充能量,首先进行评估(评估病人、环境)(拿输液架核对床尾卡进病房评估病人)

护: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XXX 护:是X病室X床的XXX吗? 患:是的。

护:您今天看起来起色好的多了,伤口还痛么?

患:伤口还有点痛,肚子很饿,可以吃东西吗?

护:您是术后第二天,肠胃功能尚未恢复,暂不能进食,遵医嘱将为您继续输入250mlNS和0.5gV-C以补充能量。让我看一下您手背的血管。

患:看这只吧,那只昨天扎过了。

护:您的血管很好,就扎这一根吧。

患:好的。今天要输几瓶呀?

护:今天就一瓶。您需不需要方便一下?

患:不用了。

护:由于病室光线较暗不方便操作,我给您拉开窗帘吧。

患:好的。

护:请您稍等,我去准备药物。等会儿过来为您输液。

用物以在准备室检查完毕,经评估病人恢复情况良好,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穿刺部位皮肤完好,血管直、滑、有弹性。用物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之内,没有污染。环境清洁、整洁、明亮、宽敞。符合操作要求。

在治疗室:洗手(六步)→核对药物(无需口述)→撕开外包装→贴标签→起瓶盖→划痕→消毒(各两次)→抽吸药液、配药(抽吸干净、手法正确,注意细节)→核对药物签字“请老师帮忙核对”→剪开输液器扎进输液瓶内放好→治疗单上联放于治疗室(交与监考老师)

进入病房再次核对床尾卡。

护:XXX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输液吧,如果在操作中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及时告诉我。

排气(动作规范,美观,排到延长管的2/3,检查有无气泡)→扎止血带(“请您放心,我尽量为您一次穿成功”)→一次消毒皮肤→准备输液贴→二次消毒待干→第二次排气(不拔针帽,少量排液,再次检查有无气泡)→穿刺(请您握紧拳)→见回血三松(看滴管内液体点滴通畅)→固定(收拾治疗巾)→调节滴速

护:滴速为您调节好了,是60滴/分。患:60滴快不快?

护:是这样的XXX,滴速是根据您的体质、年龄龄、病情调节的。小儿年老体弱,有心肺疾患及输入特殊药物的滴速宜慢。您的体质很好,也没有心肺疾患,60滴是完全可以的。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么?

患:没有了。

取出治疗巾和止血带,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护:XXX谢谢您的合作,请您保护好穿刺部位,不要随意调节滴速,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或液体不滴时,请按床旁呼叫器,我们会随时赶到的。

核对药物(输液瓶签和安剖)→核对床尾卡→打勾、写滴速、签字(挂于输液架上)→出病房

垃圾分类处理,口述手消 再一次进入病房:

取下输液条,核对床尾卡后放于治疗车上

护:XXX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么?(患:没有。)这疼么?(按压手指)(患:不疼。)液体已经滴完了,我来为您拔针。(患:好的。)

口述手消→拔针(去除胶布正确,关紧调节器)→按压(护:请您竖着按,不要揉,多按一会。)→(箭针头两个,收拾输液管)→核对→进行健康教育。XXX谢谢您的配合,您的伤口恢复很好,今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可使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排气后就可以吃饭了,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饮食。请您好好休息,如有什么事,请按床旁呼叫器,我们也会经常来看您的。

拿输液架出病房

按垃圾处理原则整理(要做),口述手消。报告老师操作完毕。

注意:文中斜体字为改动部分。

1、计时从第一次手消开始到最后口述手消结束,共14分钟。

2、查对一定要仔细。

3、用后的止血带放医用垃圾袋中,口述其是一次性使用。不是一次性的需放在一容器内,不浸泡,统一放供应室处理。

4、抽药一定抽干净,否则会被扣去4分。动作要规范。

静脉输液练习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护理系2008级护理专业 (英护) 准实习生, 共计678人。

1.2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强化方法

1.2.1 教师准备

决定采用真人练习前, 充分征求全系教师意见和建议, 并就可行性及必要性展开讨论。在确定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 进行尝试。

1.2.2 学生准备

强化训练前, 护理技术任课教师集中动员全班学生, 使学生明确真人练习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 给学生家长派发《真人练习静脉输液告知书》, 争取家长的配合, 征得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签名同意后采用真人练习。

1.2.3 环境准备

我校学生静脉输液室设在护理实训室401室, 每班操作前, 采用紫外线及消毒液消毒, 消毒结束后通风换气。

1.2.4 用物准备口罩、输液管、备用针头、输液贴、棉签等所有

无菌用物均为一次性物品, 弯盘、止血带、网套一人一份, 所用药液为0.9%氯化钠溶液。

1.2.5 操作方式

每班派8名指导教师, 学生2人一组, 一人扮演护士, 一人扮演病人, 操作完成后互换角色。以把针扎入血管, 贴上输液贴, 调好滴数, 与病人做好沟通为成功标准。每组有一位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1.2.6 用物整理

针头及其他锐物放在专门的锐物箱内, 棉签、输液贴、输液管、口罩等放入医疗垃圾桶, 弯盘、止血带、网套用消毒液浸泡。最后所有用物整理成箱, 由学校门诊部统一处理。

2 结果

(1) 678名准实习生中, 526名护生参加了真人练习, 占总人数的77.6%。 (2) 94.0%的护生认为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强化训练采用真人练习很有必要, 2.8%的护生认为没有必要, 3.2%的护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有必要练习的护生中部分没有参加真人练习, 原因是家长不同意。 (3) 98.0%的护生认为自己在真人练习时有一点紧张。这是因为扮演病人角色时担心护士技术不过关, 怕痛、怕出血;扮演护士角色时担心操作失败, 怕病人疼痛。 (4) 85.0%的护生表示一次穿刺成功时很有成就感, 90.0%的护生认为此次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真人练习效果很好, 能体会操作的真实感和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 教师指导令其很有安全感, 操作环境也符合要求, 没有发生输液反应。5.0%的护生认为操作环境太拥挤, 4.0%的护生认为指导教师不够专心, 有催促、责骂现象, 67.0%的护生认为强化训练时间不够, 并希望今后操作都能采用真人练习。

3 讨论

3.1 端正职业态度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护理专业学习及护士工作的认识偏差。事实上, 护士工作有许多种, 密闭式静脉输液只是其中一种, 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对待的同时, 绝不能给学生灌输“这是最重要的技术, 不学会就不能当护士”的思想, 否则会得不偿失。

3.2 注重仪表仪态

护理工作不只是一项技术, 还是一项艺术。护士带给病人的不只是健康, 还有美的享受[1]。因此, 护生仪表仪态一定要符合护理礼仪要求, 力求成为一位让人赏心悦目的白衣天使。

3.3 培养敬业精神

尽管真人练习是模拟训练, 但要求护生对“病人”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包括查对要认真, 沟通要到位, 操作要严格按照要求等, 强调无菌观念和操作的连贯性, 在操作中培养其敬业精神。

3.4 加强医疗安全和职业防护教育

护生进入临床后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工作中的任何疏漏和失误都可能给病人、医院及护生本人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2]。因此, 在护生实习前加强医疗安全和职业防护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 体会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教学采用真人练习形式, 不仅能提高护生动手能力, 而且能提高其主动、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护生主动参与意识, 使其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式学习, 使护生有机会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满足病人实际需求;真人练习能给护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间的距离, 使护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角色扮演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 有利于护生的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3]。

90%以上的护生认为, 模型练习能掌握完整的操作流程, 但无法体验真正的护理工作。因此, 模型练习后, 采用真人练习, 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真人练习应继续保持并迁移到其他操作中, 如鼻饲法练习, 各种注射法练习等, 在严格控制环境及安全因素的前提下, 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人.护士素质修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

[2]应爱武, 张惠珠.实习护生的医疗安全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7 (7) :52.

静脉输液 篇4

姓名:

1.静脉炎是由于(A)

A.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致热原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3.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5.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6.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7发热反应是由于(A)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8.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9.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静脉输液练习 篇5

1 静脉输液

1.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静脉穿刺时,应该视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握紧拳头。当患者的静脉不能瞬间充盈但是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先将患者准备输液侧肢体下垂,再扎止血带,然后嘱患者放松肢体,不用握紧拳头,操作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可用左手大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面的皮肤,右手进行快速的穿刺,成功率较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浅静脉输液方法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行静脉,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被单等。

2.1 加药后输液瓶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2.2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度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3 留置针静脉输液

3.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3.2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如回退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

3.3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3.4 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5 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练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69.7±7.6) 岁。均为清醒合作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选用5.5号静脉输液针,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70.2±7.8) 岁。对照组选用7号静脉输液针,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60~99岁, 平均年龄 (67.9±7.2) 岁。两组患者均使用江苏康进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针, 穿刺部位一致。严格按输液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选择具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操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注射部位血管反应。穿刺成功标准是有回血, 静脉输注畅通, 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为失败。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疼痛:无痛、有痛感、轻微疼痛;中度疼痛:疼痛较剧烈, 但可忍受;重度疼痛: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和淤血情况。穿刺部位周围淤血, 每次拔针后均按压5min, 穿刺部位周围有淤血、乌青为阳性, 若无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中度+重度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间比较χ2=4.960 3, P<0.05。

3 讨论

5.5号静脉输液针梗细 (0.55mm) 、短 (15mm) , 由于5.5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比7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短10mm, 则进入血管内针头越短, 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小, 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轻,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少, 出现血管淤青、血管壁增厚变硬机会少[1]。

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 血管细而不明显, 体型瘦的老年患者大部分因为进食量少而致血容量不足, 静脉充盈度和弹性都较差, 血管细而滑, 不易固定, 而肥胖性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而细,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脆性增加, 可见, 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输液时穿刺时疼痛程度、血管周围淤青、输液后静脉压痛感明显低于7号头皮针。选用直径相对细的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对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较好地提高了同一血管的再次使用率及使用寿命[2]。

老年人输注需要严格控制滴速, 5.5号静脉输液针直径细, 间接控制了输液时的最大速度 (笔者观察最快不超过60滴/min) , 这样就减少了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擅自放快输液滴速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的危险性[3]。

本科采用5.5号静脉输液针常规输液治疗后, 据对100 例门诊老年患者的观察, 5.5号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 (92.0%) 、静脉炎 (16.0%) 、淤血 (8.0%) 和血管疼痛性[中度+重度疼痛 (18%) ]等方面与7号静脉输液针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深受患者好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5.5、7号静脉输液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静脉输液针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静脉输液针 (P<0.05) 。结论: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针,老年患者,门诊

参考文献

[1]蒋洁, 陆浩雅, 陆伟娟.5 (1/2) 号针头在大蒜素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9, 23 (1) :103.

[2]岑爱萍, 胡琴.5.5号头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现代医学, 2007, 35 (4) :307-308.

静脉输液的技巧 篇7

1 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 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 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 使莫菲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 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 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 待莫菲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滴管里的液面后, 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 因成线状压力大, 可将莫菲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 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滴管下关紧, 达到排气目的。

3 静脉选择的技巧

血管的好坏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选择静脉时应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走向相对直的部分, 避免靠近关节、硬结、受伤、感染的部位, 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选择血管从远及近。但由于个体静脉受多种因素影响, 临床差异大, 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 灵活掌握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1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个体组织器官机能渐衰退, 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血管弹性差、脆性大, 皮肤组织松弛, 必须注意, 穿刺时要使其充分暴露, 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 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 采用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 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 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 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 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 消瘦、肥胖患者

消瘦患者因皮下脂肪少, 而血管表浅, 但管壁脆、易滑动, 握拳后掌指关节高于手背肌层, 对进针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握住患者穿刺侧手指, 同时以拇指绷紧皮肤, 进针力度和角度不宜过大。相反, 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丰满, 血管多不隆出皮肤, 但血管较固定, 故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深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 边进针边以食指探索血管, 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

3.3 小儿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细小, 相对固定, 而头皮静脉分支较多, 交错成网, 表浅易见, 小儿多选用此部位, 但由于小儿易哭闹、多汗, 操作前必须把穿刺周围头毛剃净, 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静脉的两端, 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在血管内且通畅, 立即固定, 否则易穿破血管, 穿刺时要注意与动脉相鉴。

3.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期反复化疗使静脉萎缩、硬化, 原则上要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先远端后近端, 但往往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极差, 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 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 既便于穿刺后固定, 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液现象。

3.5 创伤、休克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骤减, 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浅静脉消失, 穿刺前对周围浅静脉均匀涂擦1%硝酸甘油, 再予湿热敷 (55℃~65℃) 3 min, 使血管扩张, 有利于穿刺成功。瘫痪患者宜选择患侧血管, 既便于固定, 保留时间长, 又不影响健侧活动。

4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患者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 用力均匀, 针头稳定, 针头进皮速度快, 痛觉作用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以暴露针梗的尾部, 便于观察静脉回血, 以免刺破血管。

5 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 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 且由于角度大, 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 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 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 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 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尖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 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 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 如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阻塞, 造成穿刺失败, 应选粗直的血管。

6 固定输液帖的技巧

输液帖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 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 先粘胶布中间, 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 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 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 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 将软管由下向上, 再由上向下绕圈, 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 与针梗垂直, 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 针尖轻微上翘者, 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 这样可使针尖平稳的置于血管内, 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7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7.1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 当时滴速不快, 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 结果自行变快。

7.2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 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 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 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 为避免发生意外, 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心肺负担加重, 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 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8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 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不等, 多大于外界气压, 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 如氧氟沙星等, 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 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停顿片刻, 待瓶内空气排出, 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 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然后轻挤瓶身, 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 ml, 使瓶体稍扁, 再倒转液体瓶挂于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过大使液体由排气管流出而减少药物治疗量从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 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 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须经常巡视,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其实巡视也是一门技巧, 护士在换瓶、接瓶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和患者沟通, 顺便问一声, 顺势看一下穿刺部位, 患者就知道护士在关心他 (她) 。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很慢, 穿刺部位不肿不痛且可见回血应考虑是否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适当调整针头位置, 尝试将针柄翻个面。一旦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立即停止原来药物的输入, 医生未到达前可先更换为生理盐水, 既防静脉回血凝固又可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根据病情需要, 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持续输液24 h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10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0.1 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 局部肿胀疼痛, 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针头阻塞, 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 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 若感觉有阻力, 松手后又无回血, 示针头已阻塞, 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 可抬高输液瓶位置;⑤静脉痉挛, 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10.2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可倾斜溶液瓶, 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 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 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 让液体缓缓流下, 直至露出液面。

10.3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 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 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10.4 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 必要时更换。

11 拔针方法

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 但实际上这样操作, 患者的疼痛感更明显。因为边按压边拔针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的切割伤, 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多采用迅速拔针后立即按压的方法, 疼痛率明显降低。在一般情况下, 针尖刺入血管后会形成两个针眼:一个是肉眼所看得到的皮肤针眼, 一个是看不到的血管壁的针眼。拔针时往往只想到按第一个针眼而忽略另一个, 出现按压以后还是会有淤青的情况。因此在拔针后嘱患者即刻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3~5 min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且不能揉搓, 防止皮内出血。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静脉输液练习 篇8

1 不溶性微粒来源及危害

不溶性微粒来源有橡皮屑、碳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药液一旦进入血流, 药液里的微粒也就永远留在血管里。微粒进入人体后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这些微粒可能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

2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上使用的意义

2.1 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一种选用双层过滤介质结构的输液器, 纳污能力强, 过滤精度高, 微粒滤过率达95%, 药物吸附率低, 可有效的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并减少药品对血管的刺激, 提高所输液体的纯度, 从而减少穿刺部位的疼痛、外渗、血管壁受刺激致血管痉挛, 避免输液中断。

2.2 输液微粒是指一种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输液微粒来源于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输液操作及输液过程的污染, 微粒药液进入血液中, 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 引起栓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μm, 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 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容性微粒, 减少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3 精密过滤输液器临床应用的探讨

3.1 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各种药物注射:

李玉平、陈良珠, 在2005年探讨了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报道。其中将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 试验组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 对照组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 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输液反应发生, 对照组有15例发生输液反应,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王春香, 高在芬, 在2002年发表文章, 介绍了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儿科使用果糖二磷钠 (FDP) 与红霉素分别用于心肌炎及呼吸道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 静脉滴注均造成局部较强刺激, 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对小儿及父母身心带来一定影响,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对200例使用红霉素和200例使用FDP的儿童分别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 随机编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5%,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5%, 总反应率8%;对照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43%,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30.5%, 总反应率73.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证明上述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

3.2 精密过滤输液器应用于化疗药物观察:

静脉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药物中经常出现血管疼痛, 血管变色等静脉炎现象。化疗药物刺激性强, 化疗过程中肢体疼痛现象普遍, 严重的直接影响化疗正常进行。姜淑君[6]在研究化疗病人疼痛结果显示, 在单日输入化疗制剂的患者, 总疼痛率为69.8%, 较之双日输注者, 总疼痛率19.5%, (P<0.01) , 有显著差异。提示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化疗药物输液疼痛方面的作用明显。通常化疗药液中存在的种种微粒, 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 约占微粒总数的98.4%, 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其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与目前的普通输液器 (过滤介质孔径10μm~12μm) 相比, 能够有效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基于试验结果, 在化疗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化疗制剂的输液治疗, 对预防和降低化疗性静脉炎, 减少患者疼痛, 保障化疗的正常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推广使用精密输液器, 至今已应用6000余例, 临床反应效果良好, 有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对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反应的研究, 提醒我们严格控制微粒可能带入人体的各个环节, 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危害,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摘要:针对普通输液器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容性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险, 提出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精密过滤输液器,不溶性微粒,静脉炎,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慧, 唐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 (25) :2449.

[2]王和平.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47.

[3]李家红, 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志, 2001.36 (5) :333.

[4]吕强, 李静, 罗勇, 等.中药静脉注射液不容性微粒研究[J].中国药房, 2002, 13 (9) :556.

[5]李玉平, 陈良珠, 周汉英, 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临床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 (7) :533.

“静脉输液”教学设计 篇9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一名护士, 应准确运用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 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促进病人康复。

1 课标要求和课程介绍

本节课内容选自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教材 (案例版) 第13章“静脉输液和输血”。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在护理和助产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 能利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的服务, 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习惯。同时, 护理学基础又是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临床专业课程。

本章内容“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治疗和抢救病人时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2 学情分析

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中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 他们没有考上高中, 进入中职后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但对新知识尤其是对与临床结合紧密的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讲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和笔者一起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本章内容前, 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临床基础课程, 但掌握得并不牢固, 因此还需要在授课时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因上一章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静脉注射技术, 建立了较强的无菌观念和查对意识, 这为学习本节“静脉输液”打下了基础。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 使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及静脉输液技术的相关知识, 熟悉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其作用。

3.2 能力目标

认真观看教师示教并加强练习, 掌握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技术。

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树立关爱病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要求工作中态度认真, 建立较强的无菌观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和作用,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难点: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中排气的方法和进针的手法。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举例法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选择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采用理论讲授、操作示教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问题情境的设立,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预习第一节“静脉输液”的知识, 并根据文中所给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学知识, 分角色准备一个有关静脉输液的小品。要求小品中必须展示的情景: (1) 病人为什么输液; (2) 穿刺时, 护士不能一针成功; (3) 输液中病人自行调节滴速; (4) 护士不注意查对, 发生将病房中两位病人的药液互换输入的事故。

(2) 用物准备:注射盘、止血带、治疗巾、瓶套、启瓶器、输液贴、输液架、输液治疗单、一次性输液器、消毒液、棉签等。

(3) 环境准备:本节课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需要提前对模拟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示教讲解时学生必须戴口罩, 以保证真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7 教学流程

7.1 课前复习

复习静脉注射的相关知识。

7.2 导入新课

请学生表演排练好的小品。一名学生扮演护士, 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家属, 两名学生扮演同一病房的病人。小品内容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甲、乙两人同住一间病房, 护士进来给两人输液, 输液时两人都被扎了两针, 期间尽管病人抱怨, 但护士依然态度冷漠, 还冷嘲热讽。液体输上后, 两位病人为了比谁输得快, 自己调快了滴速, 又被护士批评。在液体快输完时, 甲病人家属来探视, 发现甲、乙两人的药互换了, 从而引起了护患纠纷。小品表演结束, 请其他学生找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 在刚才的小品中, 你们发现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护士输液时输错了药, 给病人扎了两针, 病人自己调快了滴速, 护士态度不好。”

教师:“如果你是病人, 愿意接受这位护士的护理么?”

学生:“当然不愿意。”

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安全地为病人静脉输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静脉输液。”

通过小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使学生很快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发现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迫切想要学习静脉输液这项技能, 而且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更易接受,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7.3 讲授新课

7.3.1 静脉输液的定义

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简要解释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及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途径, 强调输入的溶液或药液是无菌的,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内容。

教师提问:液体能输入静脉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首先从概念中找出答案, 然后教师总结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液面上方要与大气相通, 存在一定的液体静压, 输液管道通畅。

7.3.2 静脉输液的目的

授课时举例讲解静脉输液的目的, 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为“三补一输”, 即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 输入药物。

7.3.3 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输液时输的是哪些溶液, 然后列表比较各种常用溶液的作用, 展示各种溶液的图片, 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7.3.4 静脉输液技术

(1) 结合图片介绍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的种类: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开放式静脉输液法和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并对比讲解3种输液技术的优缺点。 (2) 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在模拟病房中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请学生扮演病人, 教师扮演护士。教师选择病例进行真人示教, 包括输液卡的正确填写、病人的评估、用物准备、药物的配制、输液的步骤、与病人的沟通等, 力求真实还原临床实际工作场景。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是真人演示, 为了避免感染, 要求学生必须戴口罩。

示教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进行, 操作前让学生回忆小品中出现的问题, 在示教中逐一解答。

(1) 评估。结合病例, 通过和“病人”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静脉输液前需要对病人的病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有所了解, 体现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同时, 强调操作中的查对制度, 避免差错的出现。向学生强调, 如果小品中的护士在输液前认真核对病人情况, 就不会出现输错药的情况了。

(2) 计划。包括护士、病人、环境和用物的准备。护士、病人和环境准备与以往其他操作相似, 简要说明即可。重点介绍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教师推治疗车向学生一一展示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并请学生说出哪些不是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通过对比加深记忆,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调所有无菌用物均应仔细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3) 实施。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模拟病房中护士为病人输液的情景, 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观看输液的操作步骤, 还为了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让学生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医院真实的临床环境中, 深刻体会到现代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

操作中较难的环节一个是排气的方法, 另一个是进针的手法, 示教时教师应详细反复讲解并操作演示。

(4) 评价。教师示教结束后, 可以请学生操作, 重点考查学生对排气方法和穿刺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 加深直观印象。最后请刚才操作的学生分享体会。

在整个示教过程中, 教师适时将小品中的问题逐一解释,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 详细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静脉输液步骤较多, 要求学生在看完示教后画出操作流程图, 以方便记忆。

7.4 达标测评

为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往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题中, 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进一步强化重点。

7.5 布置作业

(1) 画出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图, 预习输液滴数的计算方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列出常见的输液反应。

(2) 课后两人一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熟悉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7.6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静脉输液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作为刚接触临床课程的护理专业学生, 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输液”这种普遍的社会认识上, 所以每年在教授这门课程开始, 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 我们什么时候学打针输液?”可以看出, 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清楚护理工作的内涵, 但对护理工作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学生学习静脉输液时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本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之前的课程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的传统教学方法是, 首先教师根据教材讲授理论部分, 然后在模型病人身上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要领,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缺乏对分析、判断、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本次课笔者提前布置了问题, 让学生根据问题排演小品, 用小品的形式引出新课,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相比, 本次教学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好的方面, 包括: (1) 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护理工作, 利于教学与临床接轨。 (2) 设立问题情境, 真人配合示教,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建立起较强的无菌观念, 强化了查对制度, 同时提高了与病人沟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 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了静脉输液的原理、排气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了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 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堂强化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 让学生分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扮演护士及病人, 感受病人的痛苦及操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明白护士的职责。

上一篇:航空营销下一篇:低温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