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2024-10-12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共12篇)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篇1

输液安全是指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的过程中, 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患者无不良反应, 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技术, 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也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准确、安全、迅速[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输液室有以下特点:输液病人多, 儿童输液多;护士工作量大, 护患息沟通少;病种多样而复杂;药物种类多样;输液步骤多、环节繁琐, 从药房转抄输液单, 患者从药房带药到输液室, 护士接输液单、核对输液单和医嘱单, 执行医嘱:摆药、配药、核对药物、核对患者信息, 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更换液体瓶到输液完毕给患者拔针, 这其中任何一个步骤、环节疏忽, 都有可能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保证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顺利、安全, 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安全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输液室从各方面加强静脉输液护理的安全管理。

1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法律意识不强, 自我保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 未按无菌手法抽吸药液, 污染注射器活塞;输液时, 不能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责任心不强, 粗心大意, 未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如在呼叫病人输液, 有同名同姓, 有听不清就应答, 这时护士未认真查对, 导致输错液;护士不主动巡回查看患者情况, 液体输完不能及时更换液体瓶造成液体滴空、回血, 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外渗时不能及时发现, 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 严重的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年轻助理护士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不能在第一时间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静脉穿刺水平技术较低, 不能“一针见血”, 在穿刺部位反复进行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瘀血, 增加病人痛苦;工作忙时不能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 时有口气生硬, 引起患者不能接受, 情绪不满。

1.2 医生方面因素

医生病历书写与电子处方不一致:如病例书写要皮试的而电子处方无体现皮试、液体的剂量电子处方与病例不一致;部分年轻医生对新药知识不完全掌握, 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剂量错误等情况。

1.3 药剂人员方面因素

药剂人员未认真核对处方和病例, 转抄输液单时只按照电子处方抄, 存在液体不成组液;存在液体组液中开出的用量和用法中的用量不一致的情况未审查出。存在经验不足的药师一味按照处方单、输液单发药, 贵重的药物不当患者面点清, 偶有病人拿药到输液室是空盒的现象, 这样责任不清, 引来纠纷;还有核对同一药名发错规格等现象。诸如此类情况, 由于药剂人员的不认真核查会让患者来回往返输液室、门诊药房和医生诊室, 延误病人输液时间, 造成患者不满, 甚至投诉。

1.4 患者方面的因素

在现在的社会医疗环境, 患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再加上受一些新闻不正面报道的不良影响, 过度地把自己放在消费服务的角度, 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对医疗和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期望值, 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心里会产生不满情绪, 又因为疾病的影响, 患者情绪容易激动, 这时护患不能达到有效沟通;在为患儿进行输液时, 一次穿刺不成功, 患儿家属不理解不满意。

2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对策

2.1 加强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2.1.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完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内容: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流程管理, 严格做到操作按流程, 护理质量靠监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的规定,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时间准确到位, 为患者输注液体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 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 切忌因暂时无药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护士长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每月查找科室的不良事件, 分析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整改。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护士的法律观念。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 保障患者输液安全[2]。

2.1.2 强化护理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熟练掌握晕针, 输液反应, 过敏性休克等突发情况的处理, 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可能发生的风险。我科进行输液分区管理, 制作醒目的标识牌, 便于对年老体弱、患儿、发热、特殊用药病人输液观察, 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2.2 主动与药师、医师沟通

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有效合作, 发现问题主动与相关科室人员联系, 减少患者或家属的抱怨, 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发现疑问时, 主动与门、急诊医生和药剂人员联系沟通, 仔细核对医嘱, 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

2.3 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加强护士各项技能训练, 做好“三查七对”, 规范操作, 保证静脉输液液体质量不被污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落实查对制度, 要“反问式”查对患者信息, 准确给病人输液, 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药物合理选择血管、同时在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做好巡视记录、按用药要求和患者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主动询问病人感受。做到输液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新药推出, 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并进行考核, 将药物说明书按类别整理归册, 便于护理人员随时翻阅,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4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要求, 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沟通技巧,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穿刺前, 介绍当天输液的瓶数和输液大概需要的时间, 让患者做好时间上的安排。输液中向患者讲述药物的作用、疗效和不良反应, 告之患者的饮食、休息和相关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一些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危害的药物, 应在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解释清楚。输液安全的目的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在安全输液知识的传播下, 希望大家能树立安全输液的意识, 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以及发生后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及时地予以治疗, 减少因输液反应引起的纠纷[3]。

3 小结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的伤害及潜在风险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4]。随着人们健康维权意识的增强, 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护理工作者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即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液室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整改, 输液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服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大幅度提高。主动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 使安全隐患显著降低, 输液患者满意, 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娴.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0) :89-90.

[2]鸣笛.生命代价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19.

[3]爨秀芳.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 2008, 134 (4) :39.

[4]卞玉.门诊输液室潜在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 2007, 13 (13) :109-110.

[5]蔡铜山, 钟德富, 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 2001, 8 (5) :342-343.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为临床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的100例患者全部顺利进行了静脉输液,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

结论: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对患者进行宣教以及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一次性输液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技巧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23-01

目前,在小儿门诊科室,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1]。现实中,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更无法与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小儿头皮处的静脉分支最多,而且是在身体的表层,很容易被发现,为了让患者能够便于肢体的活动,医院护理人员多采用在小儿头皮进行静脉输液,但是患者家属对静脉穿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护理人员能够一次性地穿刺成功。在小儿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抢救方法,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采取各种特殊措施,以此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了探讨总结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同时也为了能够为临床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我院对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2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5±1.2)岁。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各种病因造成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2方法。

1.2.1穿刺前的宣教。由于患者年龄较小,而且医院里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人群都会让患者产生害怕心理,往往会哭闹不止,护理人员无法进行静脉输液,与此同时,患者的家属也会不知所措,所以护理人员要先做好宣教工作,阐明输液的必要性,让其配合工作,主动接受输液,以此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年龄稍大的患者,穿刺前的心理疏导能够有较好的作用,本组所有的100例患者中,3岁以上的患者,经过耐心的激励与表扬,哭闹现象大大减少,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有显著提高。

1.2.2位置的选择。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头对血管的选择[2]。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等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对于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儿,头皮处是首选,因为患儿容易躁动,头皮处的静脉比较容易显现出来,方便护理人员穿刺;对于年龄在1岁以上的儿童,足部或者是手部都可以作为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对于那些特别肥胖的患者来说,内踝大隐静脉是最佳选择。

1.2.3局部固定。输液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固定针头,对于头皮穿刺来说,需要在穿刺之前将患者局部毛发剔除,穿刺成功之后,用四条胶布将其固定,再将头皮针的一端固定在患者耳朵一侧,如果夏天较热,容易出汗,可先将汗液擦干净后再固定,也可以用胶布固定患者头部一圈。如果穿刺部位在四肢,还需要用小夹板来进行固定,但是不能固定太紧,以免影响患者四肢血液循环。

1.2.4拔针方法。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很容易哭闹,所以护理人员在拔针时,要尽量减少胶布的粘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通常会用石蜡来进行润滑,以此来降低胶布的粘性,让胶布很容易的离开患者皮肤,减少患者的疼痛以及哭闹。方法:用石蜡油浸泡棉签,把它轻轻涂抹在胶布粘贴的边缘,然后轻轻揭开胶布,这样做,患儿就不会大声哭闹,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拔针的成功率。

1.2.5输液中注意事项。① 输液之后,要准确记录时间并且签名,并嘱咐患者家属如果患儿有不适的时候要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并让患儿注意针头的位置,以免被挤压;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全程监控,确保无碍;③要密切关注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比如:气短、胸闷,如有此情况,应该立即停止输液,患者端正坐位、减少静脉回流,以此来减轻患儿痛苦,并及时告知医生;④对于那些输液为抗生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要观察半个小时来确定有无异常情况出现。⑤巡视病房时,要注意患者针头有无阻塞和脱落的现象。

2体会

医学上,小儿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几乎所有的患儿都会遇到,但是,小儿输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比如:小儿静脉的特点、小儿不宜合作,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以及高超的穿刺技术,以此来减少患儿的痛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随机应变,处理突发的情况。

我们在输液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支持是对患儿的最佳鼓励方法[3]。我们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正确引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让他们能够消除心理障碍,安心地接受静脉输液,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作为护理人员,要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合理的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参考文献

[1]高少琴,陈慧琼.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20): 179-180

[2]周静瑛,艾红秀,彭婉婷.小儿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5)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篇3

【关键词】个性化输液护理;静脉输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86-01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一种常规的给药方式,是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有关研究发现[1],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因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输液时存在一些护理差错,从而影响患者满意度,严重者甚至有医疗纠纷。现对我门诊381例静脉输液患者中191例应用个性化输液护理,疗效满意,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381例,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191)和对照组(n=190)。治疗组:95例男性,96例女性,年龄4~69岁,平均(34.8±5.2)岁,输液时间3~8d,平均(4.2±0.5)d;86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0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对照组:93例男性,97例女性,年龄3~72岁,平均(36.2±4.9)岁,输液时间3~8d,平均(4.0±0.4)d;83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0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所有患者均无心、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无精神障碍,均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的性别、年龄、输液时间、学历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有可比性,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输液护理措施: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原则,做好三查七对,讲解输液注意事项,根据患者个人病情调整滴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常规输液护理:常规输液护理同对照组相同;个性化输液护理:①输液环境干预:保持输液室干净、整洁;提供便民设施,如开水、一次性纸杯;保证足够的座椅,对不方便的患者提供床位;经常对输液室通风换气;②心理护理:掌握患者个人情况,初步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患者多交流,诚恳、热情地回答患者问题,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干预:针对患者个人疾病,进行疾病知识以及输液知识健康教育,表明输液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严禁患者私自调节滴速,尤其是特殊药物;④提高护理水平: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水平及专业技术操作水平;穿刺时刻与患者交流以分散注意力,穿刺稳重,减轻痛苦,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加强交接班管理工作,完善排班制度;做好巡视观察工作,尤其是输注特殊药物患者,及时发现患者不适并处理;⑤输液后护理:输液完成后轻柔拔针,并准确、长时间按压穿刺部位,输注抗生素等药物后应观察30min、扩血管药物应观察血压情况。

1.3观察指标

输液完成后,用自拟量表评定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首次穿刺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输液完成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用于临床给药治疗,具有刺激小、起效迅速等优点,且其操作技术简单,适用性强。但临床工作中仍有静脉输液过程中引起的医疗纠纷,笔者综合分析发现几点原因:①部分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责任心不足,未做好三查七对,出现配错药等不应出现的医疗问题;甚至有患者反映护理人员在穿刺或输液巡视过程中对患者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从而导致医疗纠纷;②有关调查发现[2],部分医院门诊输液室存在卫生条件差、为患者提供的热水不足等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极低;③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粗心大意,对药物之间禁忌不熟悉,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医护人员穿刺多次才成功,加重患者焦虑情绪;④随着患者医疗知识增强,多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存在不信任,配合度低,少数患者因过于恐惧等因素而对护理人员的排斥心理较大,易发生医疗纠纷。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3]。在本次研究中实施的个性化输液护理,通过输液环境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护患之间交流,缓解患者压力,针对可能引起纠纷的原因对症解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胡月荣[4]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个性化输液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中,可明显控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降低重复穿刺发生率,缓解护患之间的医疗纠纷,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

综上所述,对于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后,不良反应少,纠纷少,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红,胡道艳,谭凡等.静脉输液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0-51.

[2]陈娇香,伦雪萍,谢春玲等.我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现状及其对护理工作影响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17.

[3]徐萍.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520-2522.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及体会 篇4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 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 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 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 因成线状压力大, 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 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

2 选血管及穿刺

(1) 穿刺前可使肢体下垂或活动肢体使血管充盈, 必要时用热水浸泡热敷, 使血管扩展后再行穿刺。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 必须使其充分暴露, 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 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护士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 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 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 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 用4条胶布固定。

(2) 穿刺时针一头刺破静脉壁或由于肢体活动针头退出血管外, 液体输入皮下组织, 使局部肿胀、疼痛。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出针重新穿刺, 否则渗入皮下组织的液体过多, 将加重局部胀痛尤其是高渗溶液, 含钾溶液, 某些血管收缩剂及化疗药等, 还可增加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甚至引起局部坏死。对此情况应按压穿刺部位, 避免皮下出血, 并给予热敷。

(3) 老年人年老体弱、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针头一般应选择6~7号, 穿刺时止血管捆扎距穿刺点要近一些, 用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 以减少血管活动度, 右手捏紧针头, 在血管的旁侧穿刺进针角度以30°左右为好。对于皮下脂肪丰富、血管较深的肥胖病人一般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输液针头可选择7号左右, 穿刺前用止血带捆扎, 用左手拇指触及血管, 采取正中进针, 以40~45°角刺入, 待有回血时, 将角度减小, 再向血管内进针少许。

(4)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 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 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 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 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 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 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 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3 控制滴速

静脉输液滴速通常控制在成人60~80滴/min, 儿童为20~40滴/mi n之间。但是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来看, 输液滴速的快慢情况也有所不同。大出血、腹水等急需在短时间内进人大量液体者用快速, 一般90~100滴/min, 呕吐、腹泻等体液消耗较多者用中速, 40~60滴/min, 液体中有氯化钾时, 一般50滴/min。年老体弱, 心、肾、肺功能不好, 高血压, 冠心病, 重度贫血等病人, 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min。需要进药又限制体液或维持血压者用慢速, 20滴/min以下。对于某些药物的剂量浓度, 如果滴速过快可能产生毒性作用, 甚至导致死亡, 而滴速过慢, 则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治疗血药浓度, 以致无效。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4 安全防范

为防静脉输液故障的发生, 护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 有责任和义务在输液时向陪护家属及清醒患者说明如何配合冶疗, 嘱咐其不可随意移动肢体, 患者排便、咳嗽、呕吐时应予协助, 以保持液体输入通畅。除作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教外, 还要告知输入滴速, 并解释此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 告知输液滴数不准确的危害性, 使病人知晓, 自觉配合护理工作, 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确保输液安全。值班护士要加强责任感, 输液前要仔细检查输液器的质量, 观察其各衔接部位是否牢固, 输液器有无裂隙等情况, 以免发生输液故障。对于输液患者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输液鼓体是否有液体渗出及输液管脱按现象, 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排除。

5 科学管理

配置输液恒速设备,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 使用输液恒速装置,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用药安全。静脉输液是护士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也是护理意外问题发生的多发环节, 其质量的控制在于护士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 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中意外问题的发生, 确保静脉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亚洁, 徐彩霞, 王丽姿.护理工作中常见法律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 :36.

[2]王虹, 杨小文, 陈红宇, 等.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21) ) :36.

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的心得 篇5

来源:

摘 要 目的摘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摘要: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摘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看摘要: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找摘要: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摸摘要: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新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心得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指压手推法摘要: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1,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轻压横摸法摘要: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静脉按摩法摘要: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拍打振动法摘要: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非凡适用。

非握拳穿刺摘要: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热敷法摘要: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低瓶高调法摘要: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负压进针法摘要: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持针手法

经实践探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一般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摘要: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婴幼儿摘要:①额正中静脉摘要: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②颞静脉摘要: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摘要: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④大隐静脉摘要: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⑤手背、足背静脉摘要: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⑥毛细血管摘要: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摘要: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固 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郭上。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手背固定摘要: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脚背固定摘要: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大隐静脉固定摘要: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重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行[2,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及把握非凡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64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以便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本研究对9658例次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有效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静脉输液患者9658例次,发生故障116例次。

护理方法及要点

⑴静脉穿刺时的护理:①浮肿肥胖的患者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1]主张的,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②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③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30°采用梁孝梅等[2]研究的负压进针法。④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⑵穿刺后局部意外症状的护理:①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阿奇霉素、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局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②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时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③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针对病因治疗,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有严重出血患者,应报告医生。

⑶输液过程的护理:①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②输液时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有尿患者才能给与盐溶液输入,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入氨基酸,甲硝唑过快时可引起恶心。输垂体后叶素时宜引起呕吐咯血肠蠕动加快而有便意。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红霉素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结 果

患者9658例次,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讨 论

平时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那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是患者感到不安,甚至担心再次穿刺而引起患者不满。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梅.改进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7):8.

2 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齊鲁护理杂志,2006,7(7):31.

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安全管理 篇7

1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质量监管因素

静脉输液质量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 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力是造成输液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临床护士工作量大, 护患比例失调、护士编制少, 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对护理工作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缺乏自律等原因均可导致输液不安全后果。

1.2 静脉输液技术环节因素

1.2.1 微粒的污染

护士在配药过程中, 割据安瓿会带来玻璃微粒。有人研究一只5m L安瓿用砂轮割据后带有玻璃微粒约130~300个。另外有些药瓶口为橡胶塞材料, 护士在溶药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可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尽管输液器末端安置有终端滤器但只能阻挡≥10um的微粒, 一些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过程进入微循环, 阻塞毛细血管, 使血流不畅可出现血栓或形成肉芽肿。

1.2.2 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

静脉穿刺过程中, 穿刺不成功, 会发生液体外渗。尤其以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外渗引起的副损伤最为严重。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 患者不合作等原因都会导致血管损伤。

1.2.3 套管堵塞

静脉输液结束后, 护士对封管操作不当, 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大而导致血液反流也会造成套管阻塞。

1.2.4 静脉炎

正常血浆的p H值为7.3 5~7.4 5, 超过此范围, 就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会导致血管内膜发生萎缩坏死, 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 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强, 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 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不当也可引起静脉炎, 其中远端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 下肢明显高于上肢, 这是因为人体下肢静脉瓣多, 血液回流缓慢, 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时间时间长。

2 静脉输液安全护理对策

2.1 健全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内容

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加强流程管理, 做到操作按流程, 质量靠监控, 建立静脉输液意外预警机制, 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按时巡视, 做好巡视记录。

2.2 静脉输液技术管理

2.2.1 预防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

严格选用合格的输液用具, 实施密闭式静脉输液是减少污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有力保障。对含有中药制剂的输液制剂应选择带有终端过滤器的输液器。此外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正确折断安瓶, 砂轮划开后棉签消毒最后徒手掰开, 可有效的减少药液被微粒污染的机会。药液应现用现配, 配置时应将加入的药液充分溶解稀释。

2.2.2 预防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训练, 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各项操作严格按规定执行, 操作后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药液合理选择血管、输液滴速,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3 预防套管阻塞

静脉输液结束后, 根据患者套管针的不同、病情不同, 选择正确有效的封管方法, 可防止套管阻塞。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封管时可采用脉冲式推注正压封管的方法。可来福不仅可以避免护士输液过程中的针刺伤, 而且输液接头与可来福分离时, 会瞬间产生正压将留置针软管内的液体向前推进, 血液不能反流入管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2.2.4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7月对同济医院近20个临床科室中工作3年及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调研。均为女性;护士9人, 护师48人, 主管护师60人;学历:中专1人, 大专6人, 本科108人, 在职研究生2人;工作年限:3年~5年14人, 6年~11年21人, 11年~16年43人, >16年39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1,5,6], 自行设计同济医院静脉输液配伍禁忌安全认知情况调查表, 请护理部及药学部多名专家审阅而定。调查表包括3个部分:护理人员基本情况、药物配伍禁忌认知情况、本科室配伍禁忌发生及处理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对配伍禁忌知识关注和掌握程度、配伍禁忌知识获取途径及使用频率、药物配伍禁忌风险评估能力程度、本科室配伍禁忌发生的频率和具体情况、发生配伍禁忌采取的措施等。根据自愿原则参与、采用随机不记名形式独立填写最终问卷, 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120份, 有效回收117份, 回收率97.5%。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函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人 (%)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关注及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 护理人员对配伍禁忌知识的关注度普遍较高, 81人对相关知识经常关注, 占总人数的69.23%, 33人有时关注, 占总人数的28.21%;认为掌握配伍禁忌知识非常重要的有106人, 为总人数的90.69%;认为配伍禁忌知识培训非常必要的有102人, 为总人数的87.18%。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了配伍禁忌的重要性, 认为应该掌握或熟悉相关的知识, 但实际的认知情况却不理想, 首先, 从获取配伍禁忌知识途径的调查可知, 配伍检索表、药品说明书和工作经验是积累和获得配伍禁忌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经过系统培训的人次仅占总人次的3.3%;同时, 对配伍检索表的应用率也较低, 偶尔使用的人数占总数的70.94%, 更是有16.24%的人从未使用过检索表。其次, 从表3中可见, 具体到配伍禁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 能熟悉或掌握的护理人员比率相对较低, 一般都处于“知道一些”但不清楚的状态。这与获取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一致, 恰恰说明护理人员缺乏配伍禁忌知识的系统培训, 使得对配伍禁忌的认知模糊而不明确。

3.2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所有的护理人员都曾在工作中遇到发生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 且发生频率较高, 半年发生1次的比例为70.94%、2个月~3个月遇到1次的比例为25.64%、1月内遇到1次或多次的比例为3.64%、还有1名护理人员反映曾经1周内就可遇到1次或多次配伍禁忌的发生情况;结果进一步显示, 39.15%的配伍禁忌发生时间是在配液时, 更换输液及输液时的发生率则有57.67%;配伍禁忌的发生部位与发生时间相对吻合, 将近一半 (47.85%) 发生在输液袋中, 另一半 (49.46%) 发生于输液的给药路径中。由此可见, 药物配伍禁忌发生的频率较高, 但发生时间及部位相对集中, 这进一步说明了重视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发生及处理的必要性, 同时也提示配伍禁忌的发生有一定规律可循, 而护理人员经过相应系统培训后, 通过规范静脉输液配液及输液流程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

3.3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处理措施

本次调查显示, 配伍禁忌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中, 停止输液、更换其他液体、更换新的输液管的采用率相当, 表明在配伍禁忌发生后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采用认为绝对正确的某一措施, 选择的措施是否适当对配伍禁忌的处理来说十分关键, 而这也应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对于配伍禁忌事件的事后沟通项目数据显示, 采用不同的沟通报告方式所占比例相当, 但沟通后的满意程度并不理想, 只有64.96%的人认为处理结果满意, 表明配伍禁忌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沟通渠道有待完善, 需要医院在此方面整合医药护等多方资源, 建立完整有效的处理流程和制度。

随着医药科技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研制并投入应用, 而药物配伍种类繁多、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 相应的药品说明书及药物配伍禁忌检索表更新较慢, 临床参照适用性降低, 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在面对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风险时, 更加无所适从。而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护理人员面对配伍禁忌的发生确实缺乏相应的处理知识及沟通渠道, 这一方面说明相关知识体系的规范化培训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提示医院应在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应的规范化处理流程及措施。因为针对配伍禁忌发生的处理目标, 不仅仅是及时的应对, 更应该是有效的预防, 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 做到及时切断危险事件的发展, 以避免浪费医疗资源并保障病人安全。目前, 有很多医院借助药学部及信息部门的干预, 通过设计筛查药物配伍禁忌的软件或寻求更有效的查询工具, 加强对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的管理[7,8], 为本院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中配伍禁忌的安全认知情况。[方法]采取问卷的方式, 对117名临床护理人员从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关注情况、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知识获取途径、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认知基本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配伍禁忌发生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配伍禁忌处理措施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实际工作中配伍禁忌发生频率较高, 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知识十分必要, 但实际掌握程度并不理想, 在配伍禁忌发生后的处理上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性。[结论]借助药学部及信息部门的干预, 通过设计筛查药物配伍禁忌的软件或寻求更有效的查询工具, 加强对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的管理, 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配伍禁忌知识的系统性培训, 制定规范的配伍禁忌防范措施和发生时的处理流程, 以减少用药风险并保障病人安全。

关键词:护理人员,静脉输液,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马瑞生, 谢广艳, 翟所迪.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临床输液配伍禁忌的调研[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6, 5 (1) :10-13.

[2]魏胜华, 周壮丽, 何益军, 等.静脉输液管理与药物理化配伍禁忌[J].医药导报, 2010, 29 (12) :1658-1660.

[3]冯玉林, 冯国良, 王文梅.配置静脉输液药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包头医学, 2009, 33 (1) :72.

[4]李丽娟, 杨毅华, 赖文娟, 等.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输液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2) :11-13.

[5]陈瀚熙, 蓝惠兰, 曾秀月.ICU药物配伍禁忌安全隐患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7) :52-53.

[6]李兆婷, 吴春梅, 刘艳晶.临床护理人员药物配伍禁忌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11A) :3025-3026.

[7]Isabella De Giorgi, Bertrand Guignard.Evaluation of tools to prevent drug incompatibilities in paediatric 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Pharm World Sci, 2010, 32:520-529.

门诊静脉输液的观察护理 篇9

关键词:静脉输液,观察,护理

门诊静脉输液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门诊的患者总数高出住院患者近百倍, 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 且见效比较快, 而成为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基础护理操作。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静脉输液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以免发生各种不良输液反应, 引起护患纠纷。通过22年门诊观察室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需要输液的患者从药房取出药物, 交给输液护士, 护士必须认真核对电子处方。电子处方是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凭证, 核对药物无误后, 即给予静脉输液。

2 护理方法

2.1 制订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标准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用后做到严格处理毁形浸泡。 (2) 处置前, 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 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注意药物保存, 如避光等。 (3) 采用紫外线定时器, 分别对治疗室, 处置室及病室消毒, 调节到每日早6∶00~7∶00时固定时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紫外线灯定期进行检测。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到三查七对, 避免差错发生, 保证门诊输液安全。 (5) 加药过程中, 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 不要把药物的结晶、未溶颗粒以及药物安瓿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 (6) 严格执行医嘱, 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 要对其进行正确判断, 对医嘱进行核对, 如有疑问, 及时与医生沟通[1]。 (7) 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 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后每30 min巡视患者1次, 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肿胀、疼痛;全身反应:发冷、心悸、皮疹、头晕恶心) , 尤其对小儿及老人更应多加巡视。

2.2 建立患者告知制度

(1) 静脉输液前, 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 告知患者试敏的意义, 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过敏以后有何症状。 (2) 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 清楚用药目的,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应事先告知患者, 增加与患者沟通, 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3)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 决定输液滴数, 对于甘露醇等药物输液应严格根据医嘱要求调整滴速。 (4) 输液过程中, 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如发现药物不滴或局部有肿胀、疼痛及其他异常情况, 应立即与护士沟通。 (5) 输液结束后, 告知患者拔针后按压5~10 min, 以免发生局部皮下出血。

2.3 加强门诊输液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1) 注意护士本身形象, 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 减轻其静脉穿刺时的恐惧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说话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 避免不良暗示。如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时, 可告知患者:如果感觉哪不舒服就及时说出来;而不要说:如果感觉头晕、恶心就及时告知我们。因为这样可引起对患者的不良暗示。 (3) 静脉输液时, 增加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多介绍、多巡视等手段, 及时发现患者情绪的变化, 避免各种纠纷的发生。尽量安排患者早处置, 减少中间环节, 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4) 处置室采用玻璃隔断, 使患者在等候过程中可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加药的全过程, 增加护患沟通, 避免护患纠纷。

3 小结

门诊静脉输液是医院的一个窗口, 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人们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给门诊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应该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 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 保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 明确操作的各个环节, 主动接受患者的监督, 给予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保证门诊输液安全、快捷、有效,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环增。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1。9。

静脉输液护理的新进展 篇10

1 安全性

随着安全性能受到重视, 出现许多基于安全目的的静脉输液工具和输液产品。

1.1 静脉输液工具

目前的静脉输液工具有头皮针、套管针、中等长度导管、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隧道式导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颈静脉穿刺的导管。PICC留置法, 穿刺危险小, 并发症少, 作为一项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近几年开始在我国一些大医院推广使用。

1.2 静脉输液无针系统

我国自2002年引进可来福接头以来, 其他各种功能相似的正压输液接头也陆续被介绍到临床。

1.3 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

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 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自毁型注射器、各种安全型套管针。如带针尖保护装置的外周留置针, 当穿刺成功后撤出针芯时, 针芯被自动回纳到保护套内, 避免了护理人员被针尖扎伤和血液外溢造成污染的两方面风险。

2 高效性

2.1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有研究认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使用, 既攻克了普通深静脉管无法长期留置的难题, 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活动时易造成渗漏的困难,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3]。

2.2 静脉输液的排气方法

金静芬等[4]提出静脉排气时, 当输液瓶液面距床面的高度80 cm~90 cm、过滤器乳头向上时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

2.3 静脉输液技术流程

随着整体护理理念被引入, 一些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技术的流程进行改造, 将人文关怀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静脉输液操作过程, 减少操作中无效的等待时间, 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输液工具的选用,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同时考虑病人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病人的活动需要[5]。

3 科学性

3.1 辅助输液器械的研制与运用

俞文敏等[6]研制出的手背浅静脉显示仪, 临床应用150 例, 成功率达100 %。输液过程监控智能化, 使输液较以往更有效, 从输液调节器、注射器泵, 到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自动监控输液过程, 使连续高精度输液成为现实[7]。国外研制的静脉穿刺定位仪, 利用针头进入血管后发出与在软组织内不同的声音来指导护士进行静脉穿刺。

3.2 BD生产的套管针

使用的Vialon材料, 是一种聚氨甲酸酯类材料,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软化功能、弹性和材料强度, 制成的导管表面光滑, 尖端不易分叉。

4 无痛技术

李勤等[8]以循证的方法探讨静脉输液穿刺角度对疼痛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认为静脉穿刺时采用45°进针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Susan等[9]研究表明, 儿科病人静脉穿刺前, 用2%的利多卡因和1/100 000的肾上腺素进行麻醉来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疼痛是安全、快速、有效的。有研究认为, 静脉穿刺前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心理干预, 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感。

5 程序化

BD公司提供的BD DecislvTM鱼骨图, 围绕治疗方案、病人、穿刺部位、穿刺工具、输液管理等8个要素提供的一套优化静脉治疗的程序化方案, 全面反映了当今静脉输液理念的变化。

6 专业化

20世纪90年代末, 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 2005年开始举办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资格培训班。广州军区总医院于2005年设立了小儿静脉输液护士岗位。王萍等[10]认为, 我国静脉输液护理专科护士资格的确立能从一个侧面体现护理专业化, 是与国际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接轨的一个标志;能从较大程度上体现护理专业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英, 于晓锦, 沈容, 等.浅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53-855.

[2]吴安华, 任南, 文细毛, 等.156家医院住院病人静脉输液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10) :916-917.

[3]宋慧娟, 厉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0) :786.

[4]金静芬, 陈海莲, 陈珏, 等.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率的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2) :72-73.

[5]Infusion Nurses Society Standards Committee.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 2006, 29 (S1) :39.

[6]俞文敏, 尹跃军.手背浅静脉显示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7) :382.

[7]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20.

[8]李勤, 钟玉杰, 周艳, 等.静脉输液穿刺角度再探讨中的循证意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4) :1-3.

[9]Susan J, Karin T, Ki m H.Comparing two met hods of topicalanes the siaused before intravenous can nulation in pediatricp at ients[J].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000, 14 (2) :68.

减少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静脉输液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9-01

静脉输液是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和给药方式,但穿刺时难免会给病人带来一些疼痛,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患者对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轻患者因输液引起的疼痛对患者至关重要,这不但是高超护理技术的体现,更是关心爱护病人的表现。现将在临床工作中可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体会如下:

1心理护理

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受和耐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输液前,对患者进行一个评估,了解患者目前的情况。通过平时与患者的相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在工作中,运用一些沟通技巧,耐心聆听患者的想法和要求,转移其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2针的选择

人的表皮对刺激非常敏感,而静脉穿刺必须经过表皮,那么穿刺面积越小,疼痛就越小。有研究提出选用5.5号针头输液痛觉刺激小,可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1]。

3血管的选择

正确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我们科室遇到的大多都是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从细血管开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按照输液量和输液时间合理安排穿刺的部位。

4穿刺的方法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进针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席冠华[2]研究提示静脉穿刺采用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可使疼痛减轻,提高穿刺成功率。當用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少,作用于针尖上的压强增大,使得进针速度加快,刺激皮肤的时间缩短,减轻疼痛。进针长度过长,会增加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面积和局部机械性刺激。于瑞华等[3]研究提示临床上静脉输液进针长度0.6cm,不仅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常规固定中针尖斜面向上,药物直接刺激血管的靠近皮肤侧的血管上壁,易引起疼痛。有报道称翻转针柄[4]法,在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至对侧使针尖斜面向下固定,减少药物对交感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利于减少疼痛的发生率。

5输液的速度

在输液过程中,我们要控制输液的速度,有些患者由于输液量大,会自己调节速度,这样的话,一些药物就会快速刺激血管壁,增加疼痛的机率,一般药物每分钟40至60滴即可。

6如何拔针

以前我们会使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使患者痛觉增加。在拔针时,可以先仅留下1条静脉敷贴,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按压针眼,这个动作要一气呵成,在患者还没来的及反应过来,针已经拔出来了,减少患者感觉疼痛的机会。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减轻患者因输液带来的疼痛,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荣祯,贾胜欣.静脉输液时选择针头型号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40-41

[2]席冠华.采用不同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护理研究,2004,18(7):1290-1291

[3]于瑞华,兰胜才,张爱华.不同进针长度行静脉输液时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护理研究,2000,14(4):145-146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12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 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 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 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 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 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 因成线状压力大, 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 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 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 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 必须使其充分暴露, 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法, 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 采用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 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 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 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 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 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 用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 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 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 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 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 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 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 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笔者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 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1)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 当时滴速不快, 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 结果自行变快。 (2)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 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 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 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 为避免发生意外, 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心肺负担加重, 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 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 应先将瓶口向上, 插输液器, 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 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 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 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1) 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 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 (2) 血管内膜损伤, 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 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 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 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 为了止血, 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 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 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 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我站采用在门诊输液中心安装彩电、空调, 摆放专用输液沙发, 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 冬天暖意浓浓, 通风条件良好, 灯光明亮, 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 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中心输液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 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 减少了疼痛和寂寞, 有利于患者康复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 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 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 总结出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7项技巧: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2) 排气的技巧; (3) 选血管的技巧;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6) 拔针的技巧;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血管,针眼,技巧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课外活动班主任德育下一篇:视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