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速度

2024-05-29

静脉输液速度(共12篇)

静脉输液速度 篇1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给药, 该方法起效快, 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物作用。而且, 由于穿刺的是皮下浅静脉, 操作过程中所触及神经较少, 因此, 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大痛苦, 特别适用于小儿的药物治疗。但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危险, 这不仅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 也与静脉滴注速度存在一定关联。为探讨静脉滴注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以便在可控制范围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对40例因静脉给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因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16~73岁, 平均年龄37.3岁。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者36例, 占90%;出现腹部不适腹泻者32例, 占80%;出现皮肤瘙痒者16例, 占40%;出现胸闷心悸者12例, 占30%。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别分析并记录滴速<40滴/min, 40~60滴/min及>60滴/min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并分析其相关关系。

2 结果

滴定速度为60~组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约为65% (26/40) 。所有患者均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被及时发现, 得到积极有效的救助, 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不同点滴速度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

注: 通过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滴定速度高于60滴/min时, 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 于其他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常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由于该方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血浆中药物浓度, 因此被认为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1], 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 在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我们都知道, 药物本身即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可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输液速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就有一定的影响。相关资料表明[2], 点滴速度过快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除此以外, 对药物经静脉输注治疗的疗效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滴注速度过快时, 会导致血液内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 从而给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医护人员的操作对输液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应做到合理控制滴注速度,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研究表明, 随药物点滴速度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很多见, 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心血管系统反应、肾脏及耳毒性以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等。多数药物在点滴过程中若药物浓度过高或给药速度过快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或静脉炎。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当导致静脉炎时可出现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静脉血管关闭硬化等严重不良反应。这种情况在静脉滴注红霉素乳糖酸盐的过程中极为常见。因此, 在静脉输注此类药物时, 需要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 使用除静脉滴注以外的其他适合的方法。另外部分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损伤。例如:两性霉素B的静脉滴注速度不可高于100 mg/L, 给药是应在避光条件下缓慢滴注6 h以上[3]。因为此种药物在滴注过快时可能引发心室颤动, 甚至在某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跳骤停。在进行24 h持续心电监测时发现大剂量快速滴注青霉素时心电图可出现一过性的变化。因此, 此类药物进行滴注时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部分研究发现,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 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药物浓度明显升高, 当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药物性肾脏及听力损伤, 即我们常说的肾毒性及耳毒性。因此在此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较慢的速度, 另外在必要时需要及时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及血药浓度。以免因滴注速度过快, 导致血药浓度过高, 对肾脏造成损伤。

本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经静脉滴注给药时随滴注速度的加快,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也就是说, 通过合理控制药物经静脉滴注的速度可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有助于患者生命健康的维护。

参考文献

[1]李欣欣, 刘仲梅, 张全英, 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吉林医学, 2006, 27 (2) :170-171.

[2]吴永佩.集中同一调配与供应模式是临床静脉输液混合调配的发展方向.中国护理管理, 2007, 15 (2) :5-7.

[3]梁玲, 李慧铭, 陈利萍.护士掌握输液反应相关知识状况调查.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6) :57-59.

静脉输液速度 篇2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

⒈ 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体(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毫当量/升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毫当量)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毫当量/升,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h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毫当量/升,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毫当量/升),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

⒉ 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h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h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h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液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

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容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及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

⒊ 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

⒋ 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要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入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度升高为宜,如去甲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min,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min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体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如滴管为20gtt/ml,同500ml生理盐水配成每滴含阿拉明10μg时,需加入多少 mg阿拉明?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需加100mg(10μg×20×500 =100,000μg=100mg)。如需高浓度,将阿拉明加倍或将生理盐水减半,则成每滴含20μg;如需低浓度,将阿拉明减半或将生理盐水加倍,则成每滴含5μg。可依次类推。

最后还要注意,要达到需要的输液速度,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尤其要求快速输液时,针头要粗、固定要牢。危重病人应同时开放两条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h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生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在静脉输液中应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效果良好。此方法简单、准确、快捷,口算即可。即以15gtt为1ml,运用以常数4乘、除的方法,进行快速换算,得出每分钟滴数或每小时输入量。快速完成输液操作技术并对每个患者的输液速度做到心中有数,使患者顺利完成输液计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已知每小时输入量,计算每分钟滴数。(取每小时输入量除以4,即得出每分钟滴数。)反之亦然。

注:如果是20滴每分的,就把4改成3计算就可以了哦!输液时的滴数如何换算 一般是20ds=1ml,每小时输入毫升数=每分钟滴数*3 eg.500ml液体,每分钟40滴,则约需500/40*3=250min滴完。若为微量泵,以多巴胺为例,以患者体重配液较为方便: 输液速度(ug/kg*min)=xy/3z z:体重(kg)

y: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ml/h)x:多巴胺剂量(mg)令x=3z,即以3倍体重数值的多巴胺剂量配制,则输液速度(ug/kg*min)=y,也就是说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就是输液速度(ug/kg*min)。

eg.体重60kg,多巴胺180mg+NS32ml泵入5ml/h,则多巴胺滴速为5ug/kg*min正确处理小儿肺炎输液速度

防止心衰出现 小儿发生肺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或心肌炎在进行治疗输液时,如果不注意输液速度会易引起肺水肿、心衰等。因此掌握速度很关键,那么如何掌握呢? 1 不同年龄,速度不同

新生儿:3gtt/ kg*min。用‘十滴水’表示

儿:2 gtt/ kg*min。3-4ml/ kg*h

儿:1.5 gtt/ kg*min。2-3ml/ kg*h

童:1 gtt/ kg*min。2-2.5ml/ kg*h 2 输液理论来源

无论成人或小儿糖的输液速度为(0.4-0.5g/kg/h)=400-500mg/kg*h=6-8mg/kg*min

一次性输液管:1ml=20gtt(相当于)正确使用注射剂与静滴速度的控制

注射剂的应用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破伤风,给药途径仅限于臀部肌肉注射,不得静注或静滴。冻干制剂可用无菌的注射用水溶解。用于预防破伤风,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每次250IU,如创面感染严重则剂量加倍,用于治疗破伤风每次3000~6000IU。使用中若发现浑浊、沉淀、异物、过期均不得使用。同时使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自动免疫,但注射部位和用具宜分开。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仅限于肌肉注射,不宜静脉注射,冻干制剂可用无菌的注射用水溶解,根据指示的单位数加入注射用水,成为1ml含 100U的溶液。用于预防乙型肝炎,儿童或成人同量每次100U,必要时可间隔3~4周注射1次,用于母婴阻断,可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100U,间隔 1、2、6个月分别注射乙型肝炎益菌30μg。使用中如发现浑浊、沉淀、异物均不得使用,安瓶打开后宜1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人血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的抗体,蛋白质含量为16%。用于预防麻疹,可在与麻疹患者接触后的7天内注射,每千克体重注射 0.05~0.1ml或5岁以下儿童注射1.5~3.0ml,6岁以上儿童最大量为每次6ml,注射1次其预防效果维持2~4周;用于传染性肝炎,可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05~0.1ml,或儿童注射1.5~3ml,注射1次可预防效果维持1~1.5个月,但若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仅限于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有微量沉淀,但可搅匀,如出现浑浊、异物、搅不开的沉淀不得使用,安瓶打开后宜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

胸腺肽: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注射时每次2~10mg,每日或隔日1次;用于胸腺发育不良症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1mg/kg,进行长期替代治疗;用于乙型肝炎每次5~10mg,连续3~6个月;用于全身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每次2~10mg,每日或隔日1次。胸腺肽注射前或再次注射时需做皮肤敏感试验,以免引起过敏,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慎用。

青霉素:用药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24小时内未曾应用过青霉素者,必须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对青霉素有过敏性休克史禁用,有哮喘、枯草热者史禁用。依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青霉素的血浆半衰期较短,疗效与给药方法、时间间隔直接相关,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肌肉注射每 6小时1次,以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混合使用,否则后者失去疗效。红霉素、四环素、磺胺药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性,不宜联合用药。

红霉素:静滴时先溶于注射用水10ml中,再稀释于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红霉素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但浓度一般不太高,另可大量进入乳汁中,妊娠及哺乳期

妇女应慎用;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其效价可降低15%,不宜与pH<6.0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宜在注射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或维生素C注射液有助于稳定;静注或静滴时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致局部血管疼痛、红肿、静脉炎,故药液浓度以0.1%为宜,并注意勿使药液渗透血管外侧,对药液渗出处尽快注射透明质酸酶或血管扩张药以帮助吸收。

静滴速度的控制

不同药的滴速不一样,如高渗透氯化钠注射液、含钾药、升压药的滴速宜慢;而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时,滴速应快,一般要求在15~30分钟滴完 20%甘露酸注射液250ml,否则起不到降颅内压的作用;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尽量不宜静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谨慎缓慢小滴滴注,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儿童和老年人、心肾功能较差的人必须慢滴,否则会因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引起严重脱水而出现休克者,静滴速度要快,如有必要可同时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使病情好转;脑血栓常用药的渗透压较高,输入体内后,会在短时间内使血容量快速增多,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症,因此滴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成人40~60滴/分较安全,但最佳滴速应根据用药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和药物性质来控制,患者不宜自行调整滴速。小儿用药中各种注射剂的快速计算方法

急救药品时,此方法用起来更加方便,值得推广。

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加之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为快速、准确按医嘱有效地为患儿给药,在近20年的临床护理中,总结一种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各种注射剂的小儿用量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到受益匪浅。1.计算出本科室常用小儿注射剂的常量

用该支药液的容量÷该支药液所含总剂量,即得出单位容量中所含的剂量,每单位容量中所含的剂量视为该注射剂的“常量”。

如现有一支安定容量是2ml所含总剂量为10mg,根据: 容量÷剂量=常量 代入2÷10=0.2 则每支2ml含剂量为10mg的安定的“常量”为“0.2”。故可计算出本科内所有常用小儿注射剂的“常量”。2.单位换算

单位要统一,把医嘱开出的注射剂的剂量单位换算为与该注射剂的单位一至3.准确得出所需注射剂的毫升数

工作中只要把医嘱开出所需剂量×该注射剂的“常量”即准确得出所需的“毫升”数。如 某患儿需肌注安定3mg ,护士只需用3×0.2=0.6(ml),则0.6ml即为该患儿所需的准确用量。

4.例表计算出常用注射剂的“常量”

计算出本科室中常用小儿注射剂 的“常量”,打印在表格中,贴在治疗台前,供护士配液时使用。操作者只需用医嘱的剂量×该注射剂的常量就能准确、迅速得出所要抽取的毫升数。5.体会

如何确定输液速度 篇3

与年龄有关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常在40~60滴/分钟,小儿、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差,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通常不超过20~40滴/分钟。

与病情有关患有心脏(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输液速度要慢,如果速度过快,单位时间进入体内的液体过多,会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引起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静脉输液速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11月于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60例, 男45例, 女15例;年龄25岁~37岁, 平均年龄 (31±3.327) 岁;其中肱骨骨折15例, 股骨骨折12例, 胫腓骨骨折12例, 锁骨骨折13例, 腰椎间盘突出8例。患者均意识清楚, 无精神疾病, 无语言沟通障碍, 非重症和抢救患者, 只有骨科相关诊断, 无心肺功能障碍及其他内科疾病;且均为恢复期患者, 心理状态良好。测试前均征得主管医生同意, 并对患者解释操作的过程及目的, 患者表示理解并愿意配合。将患者随机分为6组, 每组10例, 6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输液前脉率的差异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器材

一次性输液器为上海康德莱企业生产的型号为YZB/国0240-2006, 20滴= (1±0.1) m L, 规格为0.6×25;头皮针为GB18671-2002, 规格为7×25, 为上海康德莱企业生产。

1.2.2 试验药品袋装复方氯化钠 (林格) 注射液, 规格500 m L/袋。

1.2.3 输液速度

6组患者输液速度分别是A组40滴/min, B组50滴/min, C组60滴/min, D组70滴/min, E组80滴/min, F组90滴/min。

1.3 观察方法输液前 (安静状态下) 先测定患者的脉率, 输液时调节输液速度, 记录输液完毕后患者的脉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输液速度40滴/min、50滴/min、60滴/min、70滴/min时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脉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输液速度80滴/min, 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脉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患者无自觉症状;输液速度90滴/min, 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有的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前驱症状。见表1。

3 讨论

液体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机体各体液间隔容量、渗透浓度与成分稳定[4], 当输液速度小于70滴/min时, 输液后平均脉率较输液前有所增加,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为在此输液速度下, 患者循环血量及心脏前负荷的增加不明显, 在心脏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足以使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当速度达到80滴/min以上时, 输液后平均脉率较输液前增加明显,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此输液速度可导致患者心脏前负荷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 心率代偿性增快, 从而导致脉率增快[5]。

本研究选择意识清楚, 无精神疾病, 无语言沟通障碍, 非重症和抢救患者, 只有骨科相关诊断, 无心肺功能障碍及其他内科疾病, 且均为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输液前后2组患者自身对照方法;并且在患者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脉率, 从而排除了除输液以外其他因素引起的患者脉率变化。本研究之所以选用林格液作为试验药液, 是因为允许快速输入的输液剂血管内液是细胞外液 (ECF) 的一部分, 自静脉输入的输液剂必须先与血管内液混合变为ECF后, 才能进入细胞内。在市售输液剂中, 惟有林格液的电解质组成、含量及渗透浓度近似于ECF[6], 因此当需要时其可以大量快速输入, 而不会出现因输液剂性质差异所致的不良后果。

输液速度的快慢由于影响有效循环血量从而会影响患者的脉率, 若输液速度限速在80滴/min, 对于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尚可承受, 不会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相关反应;若速度达到90滴/min, 患者会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症状, 包括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急促, 心动过速, 胸闷, 咳嗽, 颈静脉怒张, 肺部湿性爆裂音及啰音, 焦虑不安, 收缩压突然升高。当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还需要做大量、专业、系统的研究工作, 如增加样本含量, 缩小试验组距, 扩大试验范围等, 以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姜彤, 王彦素.不同输液速度时输液量对输液前后脉率变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1) :3295-3296.

[2]贾会波, 许阿凤.患者自调输液速度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7) :138-139.

[3]黄丽群.静脉输液病人滴速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学, 2008, 30 (8) :1207-1208.

[4]刘英月.不同输液速度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35 (10) :1590-1591.

[5]冯秀敏, 胡英莉.不同输液速度对中心静脉压测量值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8) :4-5.

静脉输液题库 篇5

第三部分

一、单选题

1、静脉炎1级的临床表现(C)

A.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B.输液部位疼痛,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C.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D.输液部位疼痛,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E.没有症状

2、静脉炎的发生率为(A)A.2.5%-45% B.10%-40% C.5%-45% D.2.5%-40% E.10%-50%

3、对外周静脉短导管的研究显示置入时间(C)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导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会增加。

A.≥72h B.>48h C.>72h D.>96h E.<72h

4、最为严重的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是(C)

A.静脉炎 B.皮肤坏死 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D.导管堵塞 E.血栓

5、如果置管时没有保证无菌操作(如导管是在紧急的情况下置入的),则应尽快更换导管,最长不超过(C)

A.12h B.24h C.48h D.72h E.96h

6、输液渗出是(B)

A.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液输入了周围组织。

B.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非腐蚀性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C.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腐蚀性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D.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液和发疱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E.指在输液过程中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7、预防机械性导管堵塞的措施,下面描述错误的是(B)A.尽量减少穿刺置管时对静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B.使用普通输液装置。

C.减少药物联合输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D.正确选择穿刺点、正确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打折、移动或滑出。E.检查输液装置有无药流受阻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性阻塞。

8、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措施不包括(D)A.输液过程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B.应用输液泵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报警装置。C.尽量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

D.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经动脉导管采集血标本。

E.按不同导管的维护说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完成冲管和封管操作。

9、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此临床表现属于(D)静脉炎。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10、静脉炎4级的临床表现描述正确的是(D)A.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B.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C.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D.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E.没有症状。

11、关于静脉炎的处理描述错误的是(A)

A.PICC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B.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C.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D.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E.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12、下列预防药液渗出措施错误的是(C)A.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B.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C.出现局部疼痛有回血,无药液渗出可能。D.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穿刺一次置管成功。

E.评估外渗的风险因素。

13、液体外渗在渗出临床表现与分级中属于第(D)级。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14、药液渗出的临床表现与分级下列描述错误的有(C)

A.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C.发现并存在细菌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D.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E.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痛。

B.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C.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D.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E.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15、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所述临床表现在药液渗出的临床表现与分级属于第(D)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16、药液渗出和外渗后处理应按下列间隔时间给病患部位拍照,下列错误的是(B)A.损伤发生时 B.损伤后12小时 C.损伤后24小时 D.损伤后48小时 E.损伤后7天

17、药液渗出和外渗后护理文件记录的内容不包括(E)A.记录发生渗出和外渗的药液名称和时间 B.记录渗出和外渗的临床表现。

C.记录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措施及效果。D.记录导管拔出的时间。E.记录导管置入的时间

18、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D)A.发现并存在病毒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B.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是局部的。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9、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发生在穿刺位置,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B)内。

A.1cm B.2cm C.5cm D.10cm E.15cm 20、CRBSI是(C)的英文缩写。

A.导管相关感染 B.导管局部感染 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D.导管隧道感染 E.导管感染

21、CRBSI的诊断标准是(A)

A.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B.有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C.有局部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D.有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E.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不同的病原体。

22、静脉炎的处理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E)A.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B.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C.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D.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E.应拔除导管,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原则,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告知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B.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给予热敷、按摩。

C.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

D.只需观察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

E.观察内容有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背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

24、确认导管堵塞时,()立即拔除,()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B)A.PVC;PICC。B.PVC;PICC、CVC、PORT。C.PICC;CVC、PORT。

D.PVC、PICC;CVC、PORT。E.PVC、PICC、CVC;PORT。

2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处理原则是(D)A.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继续输液,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B.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并继续输液,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C.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CVC,暂时保留PIC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D.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E.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PICC、CVC,暂时保留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26、移除血管通路装置(VAD)时,护士应在(C)内对血管穿刺处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27、血管通路装置(VAD)相关感染不包括(B)。A.外部穿刺点 B.外周导管 C.皮下隧道 D.输液港 E.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28、发生渗液/外漏后任何变化都应及时向(C)汇报 A护理部 B家属 C有独立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

D 总值班 E.护理人员

29、护士根据(D)来估计渗入组织中的液体总量 A抽吸出的药液量 B外漏的面积 C患者主诉

D注射或静脉输液量及距离前一次评估时间的间隔 E.注射或静脉输液量 30、当患者出现空气栓塞时,应紧急采取何种体位?(B)

A半坐卧位 B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端坐位 E.平卧位

31、当患者出现空气栓塞,采取紧急卧位的目的?(B)A使右心室上部的空气滞留而不进入血液 B使右心室下部的空气滞留而不进入血液 C使左心房上部的空气滞留而不进入血液 D使右心房下部的空气滞留而不进入血液 E.使左心室上部的空气滞留而不进入血液

32、推荐在插管结束后行(A)以确定导管头端位置。A胸片 B CT C MRI D超声 E.心电图

33、在插管过程中,可使用(D)引导以除外导管头端进入颈内静脉 A胸片 B CT C MRI D超声 E心电图

34、护士应熟知CVAD移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及时向(D)汇报。A科主任 B护士长 C主班护士

D具有独立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 E护理部

35、护士对所有类型血管通路设备引起的渗液/外漏进行评估和记录,该措施应坚持至患者(B)

A.严重程度减弱 B.症状消失 C.损伤区域功能感觉丧失 D.皮肤水疱形成 E.肢体功能缺陷与丧失

36、静脉炎的发生率应以(C)为基础计算。

A.外周导管的静脉炎发生率 B.PVC的静脉炎发生率

C.短期外周导管的静脉炎发生率 D.PICC的静脉炎发生率 E.静脉炎发生病例数

37、针对导管的综合处理措施应由(E)共同决定。A.LIP及患者 B.医生和护士 C.LIP和护理人员 D护理人员及患者 E.LIP、护理人员及患者

38、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C)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A.5ml

B.10ml

C.10ml及以上

D.20ml

E.20ml及以上

39、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E)天更换一次。

A.1

B.2

C.3

D.5

E.7 40、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D)周维护一次。

A.1

B.2

C.3

D.4

E.5

41、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A)周维护一次。

A.1

B.2

C.3

D.4

E.5

42、儿科患者应使用(C)浓度的肝素盐水封管。

A.1U/ml B.0~10U/ml C.1~10U/ml

D.10U/ml

E.1~100U/ml

43、穿刺点透明敷料对成人和青少年来说至少(C)更换一次敷料。

A.3天

B.5天

C.一周 D.两周E.四周

44、更换敷料前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剂首选(A)。

A.2%的氯己定

B.碘酊

C.碘伏

D.乙醇

E.络合碘

45、纱布敷料常规(C)更换一次,若完整性受损应立即更换。

A.12h

B.24h

C.48h

D.72h

E.96h

46、输液器应每(C)更换一次,如被污染或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A.8h

B.12h

C.24h

D.48h

E.72h

47、脂质液体应在(C)内输完,否则弃去。

A.8h

B.12h

C.24h

D.48h

E.72h

48、冲管液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B)倍。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49、中心静脉置管和PICC在导管正常使用且没有发生局部或系统并发症时,需(E)。

A.1周更换一次

B.2周更换一次

C.4周更换一次

D.半年更换一次

E.没有必要定期更换 50、减轻机械性静脉炎症状的方法是(A)。

A.局部湿热敷

B.局部按摩

C.局部冷敷

D.鼓励活动患肢 E.局部抬高

51、透明的半透膜敷料至少(C)更换一次。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52、不要为了控制感染而常规使用(D)。

A.三通

B.肝素帽

C.正压接头

D.过滤器

E.实心导管帽

53、PORT可用肝素盐水的浓度(D)。

A.0~10U/ml

B.10U/ml

C.10~100U/ml

D.100U/ml

E.1000U/ml

54、PICC及CVC可用肝素盐水的浓度(A)。

A.0~10U/ml

B.10U/ml

C.10~100U/ml

D.100U/ml

E.1000U/ml

55、抽血或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等高粘滞性药物后,用(D)ml生理盐水冲管。

A.5

B.10

C.15

D.20

E.30

56、静脉留置导管正压封管方法为:将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剩(C)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导管内充满封管液。

A.0.5

B.1

C.0.5~ 1

D.1~1.5

E.1.5~2

57、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E)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A.3~4天

B.7天

C.14天

D.6个月

E.1年

58、静脉治疗过程中,确认导管堵塞时,应立即拔除的是(A)。

A.PVC

B.PICC

C.CVC

D.PORT

E.其他

59、头皮钢针的拔除流程正确的是(A)

A、输液毕-关闭调节器-去除输液贴-快速拔针-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B、输液毕-去除输液贴-关闭调节器-快速拔针-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C、输液毕-关闭调节器-去除输液贴-快速拔针-轻揉穿刺点至不出血-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D、输液毕-关闭调节器-去除输液贴-快速拔针-轻揉穿刺点至不出血-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E、输液毕-关闭调节器-快速拔针-去除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穿刺部位覆

盖无菌敷料

60、抑菌0.9%氯化钠含有防腐剂苯甲醇,成人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C)ml。

A.10

B.20

C.30

D.40

E.50 61、用于血液透析的导管在每次使用后必须使用(E)的肝素封管液封管。

A.0~10U/ml

B.10U/ml

C.10~100U/ml

D.100U/ml

E.1000U/ml

62、在从植入型静脉输液港移除留置针芯做周期性接入和冲洗之前,必须用(D)C.用含防腐剂0.9%氯化钠冲洗导管 D.进一步检查导管通畅性 E.其他

69、封闭中央血管导管时,在每次间断使用后最好采用(C)封管。

A.1000U/ml肝素 B.100U/ml肝素 C.10U/ml肝素 D.含防腐剂0.9%氯化钠 E.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

70、对于接受任何浓度肝素溶液封管的术后患者,自第4天起至第14天或直至停止使用肝素期间,(C)检测血小板数量以防HIT。

肝素封管液封管。

A.0~10U/ml

B.10U/ml

C.10~100U/ml

D.100U/ml

E.1000U/ml

63、用于血细胞采集的导管多为大口径导管,使用后必须使用(E)肝素封管液封管。

A.0~10U/ml

B.10U/ml

C.10~100U/ml

D.100U/ml

E.1000U/ml

64、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封管液作为预防感染的措施,因为有导致(B)的可能。

A.化学静脉炎

B.耐药菌株产生

C.血栓性静脉炎

D.高浓度封管液副作用

E.导管堵塞

65、肝素封管液中加入哪种抗生素时可能出现沉淀?(B)

A.替硝唑

B.头孢唑啉

C.林可霉素

D.氨曲南

E.奥硝唑

66、成人和儿童患者短外周导管在(B)使用后必须用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封管。

A.每天 B.每次 C.每周 D.每小时 E.每两天

67、冲洗导管所需的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最少用量要视导管类型和尺寸/患者年龄及所输注液体的性质而定,推荐使用不低于(B)导管体系的冲洗液冲洗导管。在采血或输血后推荐使用更大体积的冲洗液冲洗导管。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68、如果在回抽过程中遇到阻力或回抽时无回血,护士在给药或输液前(D)。

A.用肝素液冲洗导管 B.用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冲洗导管

A.每6—8小时 B.每24小时 C.每2—3天 D.每5天 E.每7天

71、如果患者有任何与置入短外周导管相关的不适或疼痛主诉,应首先(C)。A.告知医生,继续观察。B.给予局部皮肤50%硫酸镁无菌纱布湿敷。C.移除导管。D.给予2%利多卡因无菌纱布湿敷。E.抬高患肢。

72、对于接受任何浓度肝素溶液封管的术后患者,自第(D)天起至第()天或直至停止使用肝素期间,每2—3天检测血小板数量以防HIT。

A.2;3 B.3;5 C.7;10 D.4;14 E.7;14 73、在挽救发生感染的长期使用的CVAD导管时可用(C)封管。

A.100U/ml肝素 B.10U/ml肝素 C.抗感染封管液 D.含防腐剂0.9%氯化钠 E.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

74、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及脂肪乳剂的输液器及附加装置应每(C)更换一次,如被污染或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A.8h

B.12h

C.24h

D.48h

E.72h

75、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一起使用时,更换时间为(C)

A.12h

B.24h

C.48h

D.72h

E.96h

76、输全血或成分血时,输血装置和附加过滤器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入后更换1次,或每(A)更换1次,如疑被污染或系统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A.4h

B.8h

C.12h

D.24h

E.48h

77、单纯的脂肪乳建议在(C)内输完,最长不能超过24h

A.4h

B.8h

C.12h

D.16h

E.24h

78、建议肝素帽更换频率与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同步,否则,每(D)更换1次,如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A.1d

B.3d

C.5d

D.7d

E.14d

79、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成人外周静脉短导管至少(D)更换1次。

A.12-24h

B.24-48h

C.48-72h

D.72-96h

D96-120h 80、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D)86、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传感器和/或传感器圆顶及系统其他组件,包括输液装置、持续冲洗装置、用于侵袭性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冲洗液,均被认为是一个封闭系统,必须(E)更换。但当怀疑污染、输液药品包装或系统完整被破坏时立即更换。

A.12h

B.24h

C.48h

D.72h

E.96h 密闭。

A.4h

B.8h

C.16h

D.24h

E.48h 81、下列关于无菌敷料更换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B.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d更换一次。C.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天更换一次。

D.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E.若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82、发生静脉炎时,应立即拔除的导管是(A)

A.PVC

B.CVC

C.PICC

D.PORT 83、关于主要和次要持续输液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用于输注除脂质、血液或血制品以外液体的,主要或次要连续性输液装置的更换时间间隔不应少于72h。

B.当次要输液装置从主要输液装置分离出来,并作为主要间断输液装置时,必须48h更换。

C.当次要输液装置从主要输液装置分离出来,并作为主要间断输液装置时,必须72h更换。

D.当确定无输液成份间配伍禁忌时,可采用后方加压输液模式的次要输液装置进行输液,这样可减少断开次要间断输液装置的次数。

E.用于输注除脂质、血液或血制品以外液体的,主要或次要连续性输液装置的更换时间间隔不应少于48h。

84、主要间断输液装置必须(C)更换。

A.8h

B.12h

C.24h

D.48h

E.72h 85、输注丙泊酚时必须使用生产厂商说明书中推荐使用的输液装置,并且必须每(C)随输液瓶一起更换。

A.4h

B.8h

C.12h

D.24h

E.48h

87、移除中心静脉导管操作中错误的是(C)

A.当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在评价患者和医疗团队协作干预无效时,必须移除导管。

B.护士必须用凡士林为基础的软膏和消毒敷料覆盖穿刺点以封闭皮肤-血管的通道。

C.移除导管后护士必须将导管穿刺点位置置于心脏水平或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D.如果在移除导管过程中出现阻力,切勿强行拔出。

E.如果患者有任何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不适或疼痛主诉,则必须移除导管。88、当用玻璃 或半刚性输液容器时,必须用()的输液装置;当用塑料输液容器时必须用()的输液装置。(D)

A.带排气孔,带排气孔

B.不带排气孔,带排气孔 C.不带排气孔,不带排气孔

D.带排气孔,不带排气孔 89、头皮针输液拔针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

A.拔针时先关闭调节器,固定针柄,B.撕去输液贴,用棉签顺血管走向压穿刺点再迅速拔针,C.局部压迫至不出血为止。D.不宜按揉穿刺点。E.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90、PICC拔除的护理不正确的是(A)

A.PICC导管留置时间应由护士决定,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拔除。

B.拔除导管后应更换敷料。C.每24h评估穿刺点1次,直到上皮形成。D.拔管如遇阻力,应立即停止,不得强行拔管。E.PICC导管拔除后不得再次被送入血管。91、PICC拔管操作中不正确的是(B)

A.拔除时,平行静脉方向,捏住导管尾部,B.沿直线向外拉,每次2-3cm,C.从穿刺点部位轻轻地缓慢拔出导管

D.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不出血,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

E.如遇阻力,可暂时固定导管,实施热敷,直至导管松动,最终拔除。92、CVC拔除与PICC拔除护理要点不同的是(C)

A.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B.按压力度要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C.拔管后患者需静卧30min。D.拔除导管后应更换敷料。

E.怀疑出现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时,进行细菌培养。93、拔除cvc时与拔除PICC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同的是(C)

A.告知患者拔除导管的过程。

B.告知患者如有与导管有关的疼痛或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C.告知患者导管拔出时应屏住呼吸。D.告知患者放松,不要紧张。

94、移除导管过程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为(E)

A.皮下淤血 B.出血 C.血肿 D.穿刺部位感染 E.空气栓塞 95、更换输液接头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E)

A.准备生理盐水预冲液、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 B.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

C.取下原有输液接头.打开外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输液接头 D.用碘伏棉球或75%酒精棉球消毒输液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

E.连接新的输液接头,以脉冲式冲洗导管,记录更换贴膜时间、签名。96、如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出,应选择哪类敷料更为合适(C)

A.透明敷料 B.半透明敷料 C.纱布敷料 D.伤口防水贴 E.泡沫敷贴 97、连接CVC的肝素帽在哪种情况下不必更换(A)

A.使用3d B.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 C.取下肝素帽 D.肝素帽破损 E.更换CVC时 98、需使用避光输液器的药物为(D)

A.脂肪乳 B.乳酸林格 C.50%葡萄糖 D.氧氟沙星注射液 F.氟尿嘧啶99、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应如何输注(A)

A.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冲洗输液器及导管 B.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更换输液器 C.使用三通接头输注两种药物 D.使用双头输液器输注两种药物 100、更换接头时正确的消毒方法为(E)

A.使用消毒剂擦拭接头横切面两遍 B.使用消毒剂擦拭接头外围两遍

C.使用消毒剂多方位用力擦拭接头横切面 D.使用消毒剂多方位用力擦拭接头外围

E.使用消毒剂多方位用力擦拭接头横切面及外围 101、更换输液器的方法错误的为(A)

A.1天内输注数个脂肪乳,24h更换输液器1次 B.连接到患者前需先排气 C.输液器漏液时应立即更换

D.连接后查看莫非滴管液面是否过高或过低

E.使用前检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膨胀、外包装有无破损 102、不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的是(E)

A.敷料 B.导管接口 C输入脂肪乳剂 D.导管留置时间 E.无针输液系统

103、使用下列哪项输液附加装置可以降低输液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D)A.三通 B.肝素帽 C.无针接头 D.过滤器 E.实心的导管帽 104、输注下列哪些药物需增加输液装置的更换频率(D)

A.50%葡萄糖溶液 B.顺铂 C.乳酸林格 D.血小板 E.红花注射液105、年龄小于7天的新生儿不可以使用哪种消毒剂(D)

A.碘酊 B碘伏 C.75%的酒精 D.2%氯己定 E.0.9%氯化钠 106、穿刺部位的护理操作不正确的是(C)

A.触摸穿刺部位前洗手 B使用辅助材料时洗手 C.消毒皮肤后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 D.皮肤上的消毒剂自然风干

E.必须等到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后再进行操作。

107、为了有效降低穿刺部位的感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A.穿刺部位使用抗生素药膏 B.穿刺部位使用丙酮 C.穿刺部位使用乙醚 D.穿刺部位使用皮肤消毒剂,待干后操作 E.穿刺部位使用皮肤消毒剂,棉棒擦拭消毒液后操作 108、儿童留置的外周静脉导管至少(F)更换 A.12-24h B.24-48h C.48-72h E.72-96h F.治疗结束,除非有并发症发生 109、如果输液治疗时间需要维持1-4周,可考虑使用哪种导管(D)A.外周静脉留置针

B.PICC

C.输液港

D.中等长度导管

E.头皮钢针

110、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需常规更换的导管为(A)A.PVC B.PICC C.CVC D.PORT E.动脉导管 111、需立即更换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为(C)A.患者出现一种发热感染征象 B.发生菌血症而感染源不像是导管的患者 C.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怀疑有CRBSI D.中心静脉导管不通畅 E.导管尖端血栓形成 112、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D)确定导管在静脉内。A.输入生理盐水 B.输入少量药物 C.输入10%葡萄糖 D.回抽血液 E.推注 50%葡萄糖 113、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输液前,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C)A.20ML以上注射器用力冲洗导管 B.5ML注射器用力冲洗导管 C.进一步确认导管的通畅性 D.1ML注射器用力冲洗导管 E.10ML以上注射器用力冲洗导管 114、拔除PICC导管时,()静脉方向,捏住导管尾部,沿直线向外拉,每次()cm.(B)A.平行,2-3 B.平行,5-10 C.逆向,2-3 D.逆向,5-10 E.垂直,5-10

115、输注胃肠外营养液及脂肪乳的输液器应每隔()更换一次,如果数个单位的脂

肪乳在1天内间歇输入,每瓶脂肪乳()输液装置。(C)A.4h,均需更换新的 B.12h,均需更换新的 C.24h,均需更换新的 D.4h,可使用原来的 E.24h, 可使用原来的 116、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外周静脉留置导管(中等长度导管)脱出后(E)。A.2%氯己定消毒后送入血管 B.0.5%碘伏消毒后送入血管

C.2%碘酊和75%酒精消毒后送入血管 D.75%酒精消毒后送入血管 E.不得再次被送入血管 117、对于住院患者来说,静脉输液时临床最常见、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A),临床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及静脉输液导管。A.药物性质、给药时间的不同及患者自身的特点 B.药物性质、给药时间的不同及患者疾病的特点

C.药物性质、给药时间的不同及疗程的长短 D.患者经济条件、给药时间的不同及患者自身的特点

E.药物性质、给药时间的不同及患者经济条件 118、遵循手卫生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B.良好的手卫生是护理操作前后的必要保障 C.在触摸穿刺部位前后应遵守手卫生原则 D.使用消毒措施后可继续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

E.使用辅助材料时应遵守手卫生原则 119、护士需持续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观察内容不包括:(E)A.皮肤颜色、温度 B.肢体感觉

C.肢体血运 D.关节活动 E.意识 120、关于输血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A.输血器用于输血及血制品; B.虽然输血器与输液器滤网的孔径不同,但输血器也可以于输液; C.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葡萄糖溶液冲洗输血管道 ;

D.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连续输入即可; E.用于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品的输血器宜12小时更换一次;

121、如果所输药品与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有配伍禁忌,必须先用(A)冲洗,再用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和或肝素封管液冲洗。

A.5%葡萄糖 B.10%葡萄糖 C.50%葡萄糖 D.5%葡萄糖生理盐水 E.3%生理盐水 122、CVC拔除时,护理要点中错误的是:(D)

A.有医生遵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B.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力度要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然后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

C.拔管后患者静卧半小时

D.告知患者导管拔出时深呼吸

E.怀疑出现与CRBSI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对导管进行细菌培养 123、动脉穿刺置管的拔除,错误的是:(B)

A.拔管后用加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 B.可在按压处上下揉动

C.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或加压包扎止血 D.每24小时评估穿刺点一次,直至上皮形成 E.导管拔出后不得再次被送入血管

124、对皮肤-管连接处和周围组织的观察和评价内容中,错误的是(C)A.每天对穿刺部位情况进行评估,透过敷料来触诊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压痛

B.如果患者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为CRBSI的表现,应去除不透明的敷料并进行观察

C.如患者出现静脉炎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

D.每日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当周围静脉导管不能正常使用时,应立即拔除导管

125、必须按规定的间隔进行血管通路装置置入点护理及换药,除外下列哪种情况:(D)

A.敷料完整性受损 B.敷料潮湿 C.敷料有液体或血性液体渗出 D.患者发热 E.出现置入点感染症状体征

126、某护士在执行PICC过程中发现无菌手套破损,她应(E)A.加戴另一副手套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贴破损处 D.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E.更换手套 127、护士为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应戴(A)

A.无菌乳胶手套 B.非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

C.双层手套 D.薄膜手套 E.任何手套 128、静脉注射部位选择不应(C)

A.长期注射自远心端至近心端选择血管

B.化疗、刺激性药物推注前后注入0.9%生理盐水 C.尽量选择对患者活动限制最多的部位 D.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E.避开伤口、血肿或多次穿刺部位

129、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定义为(A)

A.输液渗出 B.输液外渗 C.输液外溢 D.输液外漏 E.药物外漏

130、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泡剂及刺激性药液进入了周围组织。定义为(B)

A.输液渗出 B.输液外渗 C.输液外溢 D.输液外漏 E.药物外漏 131、中心静脉导管缩略语为(A)

A.CVC B.PIC C.PN D.PORT E.PVC 132、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缩略语为(B)A.CVC B.PICC C.PN D.PORT E.PVC 133、输液港的缩略语为(D)

A.CVC B.PICC C.PN D.PORT E.PVC 134、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缩略语为(E)

A.CVC B.PICC C.PN D.PORT E.PVC

135、中等长度导管的平均置管时间是7天,也可长至(E)天 A.14天 B.21天 C.28天 D.42天 E.49天

136.经PVC输注药物前(B)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A.应 B.宜 C.不应 D.不宜 E.可 137.输注脂肪乳、化疗药物及中药制剂(B)使用精密过滤器。A.应 B.宜 C.不应 D.不宜 E.可 138.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A)使用避光输液器。A.应 B.宜 C.不应 D.不宜 E.可 139、下列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导管是(B)A.耐高压PICC B.CVC C.外周静脉留置针 D.头皮钢针 E.外周静脉导管

140、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导管,当使用多腔导管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应(A)A选定一条通路输注

B.间隔4h更换另一条通路 C.间隔8h更换另一条通路 D.间隔12h更换另一条通路 E.间隔24h更换另一条通路 141、留置针固定错误的是(B)

A.透明贴首选 B.接头尽量靠近导管 C.接头高于导管尖端 D.延长管U型固定 E.穿刺点局部出血时纱布固定 142、CRBSI描述错误的是(E)A.不明原因发热

B.外周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C.伴有寒颤或低血压等表现

D.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E.沿穿刺静脉条索状红线 143、CRBSI缩略语是指(C)A.导管相关局部感染 B.隧道感染

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菌血症 E.败血症

14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拔除导管(D)小时出现菌血症。A.6

B.12 C.24 D.48 E.72

145、CAVD导管头端位于(B)部位时,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更高。A.上腔静脉下部分 B.上腔静脉中至上部分 C.右心房 D.颈内静脉 E.腋静脉

146、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部位选择(A)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选择()高。

A.肘前窝、中上臂 B.前臂、肘前窝 C.肘前窝、前臂 D.中上臂、肘前窝 E.中上臂、前臂

147、预防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措施中不包括(C)

A.置管后尽早活动肢体 B.进行每日正常活动 C.预防性抗凝治疗 D.轻度的肢体锻炼 E.适当饮水

148、最常引起导管破裂的原因为(B)

A.导管打折

B.导管夹闭综合症 C.患者烦躁

D.导管固定不牢固

E.穿刺过程中机械损伤导管

149、PICC穿刺及维护过程中护士哪项干预措施可预防导管栓塞的发生(D)

A.在插管过程中,将钢针撤回导管 B.针芯再次插入导管中

C.护士对不能耐高压的血管通路装置进行高压注射 D.使用20ml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冲管

150、渗漏处导管破裂的前兆不包括哪项(C)

A.无法抽回血 B.输液时局部疼痛

C.穿刺静脉发红,呈条索状改变 D.皮下水肿 E.输液后肿胀

151、选择PVC穿刺时宜(B)

A、规范洗手

B、规范洗手,戴清洁手套 C、规范洗手,戴无菌手套 D、规范洗手,戴双层手套

152、在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导管在静脉内?(A)

A.输入生理盐水 B.推注生理盐水 C.回抽血液 D.推注肝素盐水 E.输入葡萄糖

153、在经PICC输注药物前宜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导管在静脉内?(C)

A.输入生理盐水 B.推注生理盐水 C.回抽血液 D.推注肝素盐水 E.输入葡萄糖

154、静脉导管若在给药前后遇到阻力或在抽吸无回血时应采用何种方式处理?(A.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B.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C.进一步确定导管是否通畅,不强行冲管 D.加大推注生理盐水力度 E.进行抗凝治疗

155、在经PROT输注药物前宜采用何种方法确定导管在静脉内?(C)

A.输入生理盐水 B.推注生理盐水 C.回抽血液 D.推注肝素盐水 E.输入葡萄糖

156、移除VAD时,护士应对血管穿刺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输液后静脉炎,护士健康宣教内容应为(E)

A.告知患者或陪护者静脉炎症状和体征为穿刺部位疼痛 B.告知患者或陪护者出院后穿刺肢体抬高制动

C.告知患者或陪护者出院后穿刺肢体抬高制动及联系人信息 D.告知患者或陪护者穿刺局部涂抹喜辽妥预防静脉炎

E.告知患者或陪护者静脉炎症状和体征包括穿刺部位疼痛、疼痛、红斑、发热、肿胀、肿胀、硬结、化脓或可触及的静脉条索及联系人员信息。

157、若怀疑存在CRBSI而需移除植入式输液港时,应送检的内容物除导管尖端外还应包括(D)

A.无损伤针 B.延长管 C.肝素帽 D.输液贮器 E.导管夹

158、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可靠指标为(C)

A.体温升高 B.寒颤

C)

C.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发现明显的细菌繁殖 E.穿刺点炎症反应 F.低血压

159、护士应采集血培养标本的时机应为(A)

A.应用抗感染药物之前采集血标本

B.应用抗感染药物时从静脉通路处采集血标本 C.应用抗感染药物时从另一侧肢体采集血标本 D.应用抗感染药物之后从静脉通路处采集血标本 E.应用抗感染药物之后从另一侧肢体采集血标本 160、外周静脉穿刺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进行皮肤消毒,不推荐使用的消毒液为(B)A.酒精 B.碘伏 C.氯己定 D.碘酒

161、当从导管中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正确的操作为(C)

A.获取样本前更换无针连接器采血,收集首次采集的最初血样丢弃。

B.获取样本前酒精擦拭旧的无针连接器后采血,收集首次采集的最初血样应接种于培养瓶。

C.更换无针连接器,酒精擦拭新的无针连接器后采血,收集首次采集的最初血样应接种于培养瓶。

D.更换无针连接器,酒精擦拭新的无针连接器后采血,收集首次采集的最初血样应丢弃。

E.获取样本前更换无针连接器采血,收集首次采集的最初血样接种于培养瓶。162、护士在导管移除时错误的做法是(E)

A.如患者有任何与植入短外周导管相关的不适与疼痛主诉,则必须移除导管。B.移除短外周导管必须小心谨慎,移除时必须手指压迫直至出血停止,穿刺点敷料包扎。

C.儿科患者护士不应常规更换短外周导管。

D.当怀疑存在CRBSI时,必须考虑培养移除导管。

E.如果出现药品外渗,护士必须在移除导管后开始治疗。

163、非隧道式CAVD的最长置管时间目前还不清楚,必须(A)监测导管。

A.每天

B.每2天

C.每3天

D.每周E.每5天

164、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下列操作错误的是(D)

A.应迅速终止输液

B.拔除导管前,应抽吸输入的药物

C.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D.在该肢体远端留置导管以方便用药

E.持续评估与观察外渗部位

165、如果短期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化脓,应(A)

A.立即拔除

B.75%酒精消毒后继续使用

C.更换无菌敷贴

D.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

E.全身使用抗生素,继续使用导管

166、在新生儿脐动脉导管输液时需用(A)肝素化。

A.1u/ml肝素

B.0u/ml肝素

C.2u/ml肝素

D.5u/ml肝素

E.10u/ml肝素

167、CAVD置入点的护理及换药不包括的内容为(A)

A.及时更换液体

B.移去旧的敷料

C.使用适合的消毒剂清洗导管-皮肤连接处

D.更换固定装置

E.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168、下列静脉治疗护理操作中不必2天更换的纱布敷料为(D)A.覆盖PICC穿刺点的纱布敷料 B.覆盖CVC穿刺点的纱布敷料

C.覆盖中等长度导管穿刺点的纱布敷料

D.支撑输液港非损伤性针头的固定翼且并不阻挡导管插入位置 E.覆盖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的纱布敷料

169、对于新生儿及儿童患者渗液/外漏的治疗中存在争议的方式为(C)

A.停止输液 B.抬高患者 C.热敷

D.局部理疗 E.抽吸渗液

170、下列哪些措施不属于早期发现液体渗漏的措施(A)

A.依赖电子输液泵报警装置来发现渗液/外漏。

B.患者主诉有任何穿刺处疼痛感、烧灼感或针刺感时停止输液

C.评估输入药物的PH值

D.评估输液速度

E.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17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发生在穿刺位置

B.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植入式输液港的穿刺位置

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源,外周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D.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隧道式导管出口位置

E.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输液港的开口位置 172、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做法错误的是(D)

A.药液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被微生物污染。

B.不同性质的液体配制按规定的环境洁净标准执行。

C.严格遵守配制药液的有效时间。

D.将导管及其套管接口处用敷料覆盖后允许洗澡。

E.加强观察,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173、使用肝素盐水封管的患者应常规进行(D)监测

A.血红蛋白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E.APTT

174、导管血栓的二线方案为(D)

A.压力性冲管

B.尿激酶溶解酶灌注溶解 C.机械性取栓 D.取管

E.组织源性纤溶酶灌注溶解 1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头皮钢针静脉输液组,渗漏、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头皮钢针组静脉输液组

B.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头皮钢针组,渗漏、皮下血肿发生率高于头皮钢针组。

C.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导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头皮钢针静脉输液组,渗漏、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头皮钢针组静脉输液组。

D.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导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头皮钢针静脉输液组,渗漏、皮下血肿发生率高于于头皮钢针组静脉输液组。

E..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皮下血肿发生率高于头皮钢针静脉输液组,导管阻塞、渗漏发生率低于头皮钢针组静脉输液组。176、(E)可以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A.延长管 B.三通

C.实心的导管帽 D.肝素帽 E.过滤器 177、(C)的发生率在置管72h与置管96h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A.局部感染 B.血栓性静脉炎 C.静脉炎

D.导管细菌定植

E.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78、中等长度导管的平均置管时间是7d,也可长至(E)天。

A.15 B.28 C.30 D.40 E.49 179、抽血或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等高粘滞性药物后,用(D)ml生理盐水冲管。A.5 B.10 C.15 D.20 E.25 180、关于PVC的拔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应由医护人员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进行 B.每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留置PVC C.按压的力度要适中,切忌来回揉动 D.置入时间超过72h者必须立刻拔管 E.拔管后在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

181、关于拔除PVC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

A.正确的拔管方法可避免血管损伤 B.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C.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拔管后按压方法 D.护士应警惕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E.发生发疱剂渗出时,拔除导管后明确治疗方案 182、预防机械性导管堵塞的措施不包括(D)。

A.尽量减少穿刺置管时对静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

B.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装置 C.及时更正不正确的体位

D.尽量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 E.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183、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措施不包括(E)。

A.正确的冲、封管

B.输液过程须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 C.应用输液泵时合理设置报警装置 D.正确经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 E.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184、CVC置入的静脉不包括(C)。

A.锁骨下静脉 B.颈内静脉 C.颈外静脉 D.股静脉

185、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不包括(D)。

A.注册护士 B.注册医师 C.乡村医生 D.临床药师

186、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D)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A.1 B.2 C.3 D.5 E.8

187、CVC不可用于(D)。

A.中长期静脉治疗 B.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

C.血液动力学监测

D.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 E.采集血标本

188、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C)cm。

A.3 B.5 C.8 D.10 E.15 189、PICC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D)cm。

A.5 B.8 C.15 D.20 E.25 190、PICC穿刺后记录内容不正确的是(E)。

A.穿刺静脉 B.日期 C.导管刻度 D.导管尖端位置 E.置管侧上臂臂围

191、PICC穿刺时可选用(E)。

A.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术侧肢体 B.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 C.安装起搏器侧

D.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 E.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肢体

192、关于PN的输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A.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

B.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配制

日期和时间

C.宜现配现用,应在24h内输注完毕

D.在输注的PN中可以添加无配伍禁忌的药物 E.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193、输血完毕后,空血袋应(C)。

A.常温保存24h B.常温保存12h C.低温保存24h D.低温保存12h

E.低温或常温保存一段时间

194、配制抗肿瘤药物时操作者应做好个人防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戴双层手套,内层PVC手套,外层乳胶手套

B.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 C.应佩戴护目镜 D.戴一次性口罩

E.操作台面垫以防渗透吸水垫

195、下列关于肝素封管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护士必须评价不适应于肝素封管的禁忌症 B.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C.经导管回抽血液中肝素会对实验室结果产生干扰 D.肝素对全身性抗凝系统不会产生影响

E.一旦出现或怀疑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立即停止使用肝素 196、下列关于肝素封管的做法错误的是(C)。

A.对于接受任何浓度肝素溶液封管的术后患者,推荐自第4天起至第14天或直至停止使用肝素,每2-3天监测血小板数量

B.不推荐接受肝素溶液封管的内科患者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

C.研究表明用肝素溶液和用生理盐水封闭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相同,故不建议使用肝素溶液封管

D.PORT用100U/ml肝素液封管

E.用于血液透析导管用1000U/ml肝素液封管 197、发生液体渗出后,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迅速终止输液 B.通知医生

C.拔除导管前抽吸药物

D.用力按压穿刺部位以止血 E.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198、为了避免微生物污染导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选择适当的静脉留置导管

B.急诊留置的外周导管24h内更换 C.尽早移除不必要的静脉留置导管 D.定期更换导管

E.按要求更换输液装置和附加装置

199、外周静脉穿刺采集血培养标本时,不推荐使用(E)进行皮肤消毒。A.酒精 B.碘酒

C.氯己定葡萄糖酸溶液 D.氯己定酒精溶液 E.碘伏 200、(B)被认为是微生物进入导管及液体的入口。

A.延长管 B.三通

C.实心的导管帽 D.肝素帽 E.过滤器

二、多选题120道

1、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ABCDE)。

A.导管堵塞

B.静脉炎

C.渗出或皮肤坏死

D.血肿

E.导管相关性感染

2、从静脉导管采血会增加(A E)。

A.导管堵塞

B.静脉炎

C.渗出或皮肤坏死

D.血肿

E.导管相关性感染

3、导管堵塞管腔内堵塞的原因有(A C D)

A.导管内血凝块

B.导管尖端贴在血管壁上 C.沉淀的不相容药物

D.肠外营养的脂类聚集

E.导管顶端血栓或纤维素鞘形成

4、导管堵塞管腔外堵塞的原因有(BDE)

A.导管内血凝块

B.导管尖端贴在血管壁上 C.沉淀的不相容药物

D.导管所处部位的解剖结构

E.导管顶端血栓或纤维素鞘形成

5、预防导管堵塞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DE)

A.如果导管不用适宜的冲管液冲管就会发生管腔内堵塞

B.应该是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C.在输注不相容的药物和液体之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就可保持导管通畅 D.冲管液通常需要5-10ml生理盐水

E.推荐的冲管手法是采用间歇推注法(正压脉冲)

6、静脉炎分为(ABCD)

A.机械性静脉炎

B.感染性静脉炎

C.细菌性静脉炎

D.化学性静脉炎 E.非感染性静脉炎

7、预防机械性导管堵塞的措施包括(ACDE)

A.尽量减少穿刺置管时对静脉和血管内膜的损伤。B.使用普通输液装置。

C.减少药物联合输注,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D.正确选择穿刺点、正确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打折、移动或滑出。E.检查输液装置有无药流受阻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机械性阻塞。

8、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措施包括(ABCDE)A.输液过程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B.应用输液泵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报警装置。C.尽量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

D.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经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

E.按不同导管的维护说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完成冲管和封管操作。

9、静脉炎临床表现与分级正确的是(ACDE)A.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B.2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C.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D.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E.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10、静脉炎的可干预因素包括(ABCD)A溶液的pH值、渗透压 B穿刺材料 C穿刺部位

D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E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11、静脉炎的不可干预因素包括(BE)A溶液的pH值、渗透压 B患者的机体因素

C穿刺材料、穿刺部位 D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E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12、静脉炎发生率的统计取决于(ABCDE)A.对静脉炎的定义 B.置管的部位 C.留置持续的时间 D.导管的材质、长度 E.患者所患的其他疾病

13、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于(B C)

A.CVC

B.外周静脉导管 C.PICC D.PORT E.动脉导管

14、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有(ABCDE)

A.置管技术不佳

B.选择不适当的置管部位

C.导管留置超过规定时间

D.导管固定松动时没有及时更换敷料 E.药液中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15、化学性静脉炎常常由于(BCD)所致。A.药物或液体的pH和渗透压过低

B.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

C.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D.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持续刺激血管导致内皮细胞破坏 E.药液中微粒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16、导管内血栓分为(ACE)。A.腔内血栓 B.腔外血栓

C.导管顶端血栓 D.导管末端血栓 E.纤维素鞘

17、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主要与(ABCDE)等因素相关。A.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液回流慢 B.手术创伤 C.术中肢体受压 D.术中低温 E.术后半卧位

18、导管堵塞的处理方法(ABC)

A.可尝试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遇阻力较大,不可强行推注,以免将形成的血栓推入血流中造成栓塞。

B.应遵照说明书清除导管堵塞,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及负压方式清除导管堵塞。C.如清理导管失败,需拔除导管。

D.可尝试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遇阻力较大,可强行推注。E.如导管堵塞,应立即拔除导管。

19、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包括(ABCDE).A.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B.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C.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D.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

E.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20、静脉炎的处理包括(BCDE)

A.PICC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B.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C.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D.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E.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21、药液渗出的临床表现与分级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BDE)

A.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B.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C.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D.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E.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

22、下列预防药液渗出措施正确的是(ABCDE)A.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B.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

C.出现局部疼痛有回血,应警惕药液渗出可能。D.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穿刺一次置管成功。E.评估外渗的风险因素。

23、药液渗出和外渗后应按下列间隔时间给病患部位拍照,下列正确的是(ACDE)

A.损伤发生时 B.损伤后12小时 C.损伤后24小时 D.损伤后48小时 E.损伤后7天

24、、药液渗出和外渗后护理文件记录的内容包括(ABCD)

A.记录发生渗出和外渗的药液名称和时间 B.记录渗出和外渗的临床表现。

C.记录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措施及效果。D.记录导管拔出的时间。E.记录导管置入的时间

25、静脉炎的处理原则(ABD)

A.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B.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C.将患肢抬高、加强锻炼,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D.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E.应拔除导管,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6、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ACDE)

A.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B.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外渗后,可在该肢体远端留置导管。C.发生液体外渗,在撤除管路时应避免过重压迫穿刺部位。

D.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E.如果导管必须拔除,在拔导管之前,应抽吸输入的药液,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

27、发生输液反应的处理原则(ABCE)A.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B.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C.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

D.应另建静脉通路,更换输液器继续输液。E.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28、发生输血反应的处理原则(BCDE)A.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穿刺部位,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B.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C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D.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E.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

29、当患者出现(ACDE)等症状,且与患者原有疾病无关时,护士需警惕导管栓塞的发生。A心悸 B头晕 C心律不齐

D呼吸困难 E咳嗽或胸痛

30、护士应鼓励患者尽可能使用非药物方式预防血栓形成,包括(BCDE)。A将置管肢体抬高、制动,避免受压。B置管后尽早活动肢体。C进行每日正常活动。D轻度的肢体锻炼。E适当饮水。

31、若已发生静脉炎,护士需要采取哪些内容措施?(ABCD)

A.按规定标准检查评估血管穿刺处的症状体征,评价静脉炎的严重程度。

B.确定引起静脉炎的可能病因---化学、机械、细菌因素或输液后感染---并采取针对中等长度导管和外周中心导管的适当措施。

C.移除血管通路装置时,对于需要持续或间断血管穿刺的患者需考虑与LIP合作的必要性。

D.评估并记录患者对于介入治疗反应。E.立即拔除导管

32、护士应根据(ACDE)定期评估所有血管穿刺处渗液与外漏的症状体征。A患者人群 B炎症因素 C治疗类型

D所用治疗装置类型 E风险因素

33、出现以下哪些情况,应怀疑患者存在空气栓塞?(ABCDE)A.突然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困难 B.低血压 C.精神状态改变

D.感觉麻木及瘫痪 E.心动过速

34、护士应监控与渗液相关的临床转归包括(ABC)A.快速外科手术干预的症状 B.过度压迫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变 C.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症 D.肢体功能缺陷与丧失 E.皮肤腐烂与组织坏死

35、护士应监控与外漏相关的临床转归(ABCD)A.渗漏时间延长所致的皮肤水泡形成 B.皮肤腐烂与组织坏死

C.损伤区域的功能与感觉丧失 D.肢体功能缺陷与丧失或乳房切除 E.快速外科手术干预的症状

36、当发生空气栓塞时,护士应采取的必要紧急措施(AB)A.关闭、折叠、钳夹导管 B.导管移除时阻塞穿刺部位

C.更换输液器或注射器 D.立即通知医生 E.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37、进行CVAD插管前,护士应评估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ABCDE)A.存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终末期肾衰竭。

B.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遗传因素(如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C.妊娠或使用口服避孕药,外科手术后及卧床。D.年龄因素,儿童及老年患者

E.多次CVAD插管病史,尤其是存在插管困难或机械损伤,或有其他血管内装置(如起搏器)存在

38、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静脉血流的阻塞相关,包括(ABCD)A肢体、肩部、颈部或胸部的疼痛 B肢体、肩部、颈部或胸部的水肿

C肢体、肩部、颈部或胸部的的外周静脉充盈 D颈部或肢体运动困难

E颈部或腹部的的外周静脉充盈

39、以下哪几种液体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ACD)

A.脂肪乳

B.乳酸林格

C.血液

D.血液制品

E.氨基酸

40、敷料的作用包括(ABC)

A.保护穿刺点

B.避免污染

C.固定导管

D.防止渗出

E.预防感染

41、静脉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静脉炎的表现如(ABDE),感染或导管故障应立即拔除导管。

A.局部温度升高

B.触痛

C.皮肤坏死

D.红肿

E.可触及条索

42、选择冲管、封管液应根据(ABCD)的不同进行。

A.导管的类型

B.患者的过敏史

C.患者输入的液体

D.患者有无血小板减少症

E.导管的尺寸

43、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ACDE)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A.患者病情

B.患者年龄

C.导管类型

D.留置时间

E.并发症

44、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护理正确的是。(ABCDE)

A.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B.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无菌、透明、透气的敷料。

C.留置导管前、更换敷料时,使用适宜的皮肤消毒剂。

D.每日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

E.正确的手部消毒。

45、静脉治疗过程中发现(ABCD)临床表现,提示静脉炎的发生。

A、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

B、输液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

C、穿刺部位血管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

D、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E、患者体温高

46、对血管内导管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冲洗,目的是(ABCDE)

A.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

B.保持导管通畅。

C.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D.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的混合。

E.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47、静脉治疗过程中,确认导管堵塞时,不能立即拔除,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的是(BCD)。

A.PVC

B.PICC

C.CVC

D.PORT

E.头皮钢针

48、输液器的组成组件有(ABCE)

A、瓶塞穿刺针

B、软管、莫非滴管

C、流量调节器、药液(空气)过滤器

D、无针接头

E、配套头皮针

49、冲洗导管所需的不含防腐剂的0.9%氯化钠最少用量要视(ABCE)而定。

A.导管类型

B.患者年龄

C.输注液体性质

D.患者性别

E.导管尺寸

50、肝素封管液中加入哪种抗生素时可能出现沉淀?(ABCD)

A.万古霉素

B.头孢他啶

C.环丙沙星

D.庆大霉素

E.甲硝唑

51、含有抗生素的封管液在导管中的停留时间及处理时间,需视导管用于(CD)而定。

A.导管类型

B.导管尺寸

C.临床治疗反应

D.输液治疗时间

E.患者年龄

52、用于(DE)的导管在每次使用后必须使用1000U/ml 的肝素封管液封管。

A.脂肪乳

B.氨基酸

C.10%氯化钠注射液

D.血细胞采集

E.血液透析

53、输液附加装置包括(ABCDE),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A.三通

B.延长管C.肝素帽

D.无针接头

E过滤器

54、输注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是:(ABD)

A.脂肪乳剂

B.化疗药物

C.高渗药物

D.中药制剂

E.乳酸林格

55、下列关于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说法正确的是:(ABDE)

A.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B.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C.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3d更换一次。D.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E.当输入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液体时应增加更换输液装置的频率。

56、关于导管的拔除,说法正确的是:(ACDE)

A.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B.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可能推迟拔管时间。

C.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

D.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

E.PICC、CVC、PORT拔除后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57、使用输液器前护理要点正确的是(ABC)

A.使用前检查输液器有效期、有无膨胀、外包装有无破损。B.连接到患者前需先排气,检查输液器是否完整,有无漏液。C.连接后查看莫非滴管面是否过高或过低。D.输液器被污染时75%酒精擦拭消毒后使用。E.紫杉醇使用PVC材质的输液器。

58、输液装置的更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A.输液装置必须根据所输液体的性质、输液方式定期更换,但当怀疑有污染、输液药品包装不完整或输液装置存在渗漏时应立即更换。

B.不论是外周导管置入位点轮换或植入新的中心静脉插管装置,必须更换输液装置。

C.延长管、过滤器不必随输液装置一起更换。

D.所有输液接口必须具有鲁尔接口设计以确保连接的安全性。E.用塑料输液容器时必须用带排气孔的输液装置。

59、移除短外周静脉导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E)

A.移除时必须手指压迫直至出血停止,穿刺点必须以敷料包扎。

B.如果患者有于任何与植入短外周导管相关的不适或疼痛主诉,则必须移除导管。

C.当怀疑存在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时,必须考虑培养移除导管。D.如果出现起疱的药品外渗,护士先移除导管再进行治疗。

E.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当患者不再需要留置时应立即拔除。60、护士替换短外周导管时需评估内容包括(ABCDE)

A.穿刺点情况

B.皮肤和静脉完整性情况

C.治疗时间及类型

D.治疗场所

E.VAD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61、在怀疑或确认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后决定移除还是补救导管必须根据下列哪些情况(ABCDE)

A.血培养结果

B.感染微生物类型

C.患者目前情况

D.是否有其他可选血管穿刺点 E.抗微生物治疗有效性 62、头皮钢针的适用范围:(ABD)

A、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

B、输液量少,输液治疗小于4小时,且输液时间在3天以内的患者 C、输全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D、单次抽血检查的患者

E、需要做糖耐量试验以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63、.留置针适用范围:(ABCD)

A、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多的患者

B、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

C、输全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

D、需做糖耐量试验以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E、输入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高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

64、静脉治疗时,为预防和降低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ABCD E)

A.及时向具有独立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LIP)汇报情况

B.告知患者及陪护者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及其预防与随访的相关知识 C.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D.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

E.经过专门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65、引起渗液与外漏可能的原因(ABCD)

A.机械性

B.药物

C.阻塞性

D炎症因素

66、CVAD阻塞征象:(ABC)

A.无法回抽血液

B.液体流动缓慢

C.无法经装置冲洗或输液

D.输液部位疼痛

E.以上都是

67、植入式输液港的的拔除正确的是(ABCDE)

A.当PORT被怀疑受污染,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或结束治疗后应立即手术取出。

B.取出PORT后,应更换敷料,每24h评估植入部位1次,直到上皮形成。

C.怀疑出现与PORT相关的血液感染时,对PORT进行细菌培养。D.当PORT质量出现问题时,应上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E.应当由医生遵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手术取出PORT。68、关于输液接头的护理要点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时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

B.如果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输液接头后,均应更换新的输液接头

C.无针接头的最佳间隔时间还不确定,建议至少每7d更换一次

D.如果使用的输液接头末端是螺旋口设计,与它配套的组件最好也是螺旋口设计

E.输液接头反复断开和重新连接,会增加接头污染的机率。69、关于输液治疗的维护和管理描述正确的是(ACDE)

A.应根据敷料的类型来决定中央血管通路穿刺部位护理的频率

B.小于2个月龄的幼儿,建议使用氯已定(洗必泰)作为皮肤消毒剂。C.透明敷料之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是纱布敷料,应每2天更换1次。

D.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应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护理和更换敷料。

E.对血管内导管应按有关规定定期冲管,以促进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70、导管拔除后潜在并发症有(ABCDE)

A.皮下淤血 B.出血 C.血肿

D.穿刺部位感染 E.空气栓塞

71、在移除动脉穿刺置管时正确的操作是(BCDE)

A.拔管后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B.导管拔除后不得再次被送入血管。

C.在移除外周动脉导管后,护士必须评价和记录插管远端的循环状态。D.当导管质量出现问题时,应立即上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E.当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或股动脉插管时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72、透明敷料的优点为(ABCD)

A.透明 B.透气

C.便于观察注射部位 D.粘贴牢固 E.不易过敏

73、对于中心静脉导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应由哪些因素决定(ABCDE)

A.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B.医疗机构报告的感染率 C.环境条件

D.产品制造商的说明书 E.敷料的质地

74、肝素帽的使用与更换正确的是(ACD)

A.更换肝素帽的最佳间隔时间还不确定,建议更换频率与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同步。

B.PICC等长期留置导管建议使用肝素帽。C.肝素帽每次使用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

D.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E.三通接口在不使用时可暴露在空气中。75、植入式输液港可用于(ABCDE)

A.药物注射 B.输注化疗药物 C.输注血液制品 D.输注营养物质 E.取血抽样

76、抢救患者时,需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正确的方法是(ADE)

A.前一袋血输尽后,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B.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C.输血器连续使用12h更换

D.输血器宜4h更换一次。E每输一袋血更换一次输血器

77、与预防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没有实质性关联的输液附加装置为(ABCDE)

A.过滤器 B.三通 C.肝素帽 D.无针系统 E实心的导管帽

78、哪种情况应及时更换敷料(ABCDE)

A.敷料潮湿 B.敷料松动 C.敷料污染 D.穿刺点渗血

E.必须查看置管部位时

79、血管内导管的广泛使用将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中,常见危险包括()

A.穿刺点感染

B.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栓塞性静脉炎 D.心内膜炎

E.迁徙性感染灶如肺脓肿

80、为了有效预防静脉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E)

A.使用过滤器

B.穿刺部位涂抹抗生素软膏 C.定期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

D留置导管前使用适宜的皮肤消毒剂 E.每日对穿刺部位进行监测

81、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周围静脉导管应立即拔除(ABCD)

A.导管堵塞 B穿刺点触痛

C.药物渗出

D.静脉条索状改变 E.当天治疗结束

82、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人工血管,与外周静脉导管相比较优点为(ABCDE)

A.操作步骤少 B.损伤小 C.维护少

D.增加患者活动自由度 E留置时间长

83、必须去除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为(CDE)

A患者出现发热

B.发生菌血症而感染源不像是导管 C.导管末端位置不适合所需治疗 D.导管失去功能 E.治疗完成

84、外周静脉导管的护理要点正确的是(ABDE)

A.每日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外周静脉导管,当患者不需要留置时,应立即拔除。B.在拔除导管时如果遇到阻力,不得强行拔管,并且通知医生。C.外周静脉导管脱出后可轻轻送入血管 D.每日监测穿刺部位。

E.拔除导管后应更换敷料,每24h评估穿刺点1次,直至上皮形成。85、拔除导管后护理文件应记录的内容有(ABCDE)

A.拔管时间

B.拔管后导管的完整性 C.穿刺部位情况

D.导管细菌培养结果

E.患者主诉与导管有关的疼痛与不适及采用的护理措施 86、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拔除PICC导管(ABC)

A.PICC导管怀疑受到污染

B.留置PICC导管期间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

C.结束治疗

E.怀疑出现与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 F.导管尖端血栓形成

87、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做法正确的是(ABCDE)

A.正确的手消毒 B.严格的无菌技术 C.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

D.穿刺前消毒皮肤时,皮肤上的消毒剂应自然风干 E敷料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8、护士在移除静脉通路装置中的职责为(ABCDE)

A.鉴定是否存在潜在并发症 B.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C.必要时应急处理

D.拔除后对患者的指导

E.拔除后对看护者的指导

89、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出现(ABCDE)时必须检查穿刺部位并更换穿刺部位。

A.发红 B.肿胀

C.渗漏

D.烧灼感

E.疼痛

90、告知使用肝素盐水封管的患者观察自身有无出血倾向,如发生(ABCDE)现象时,应及时告诉护士。A.牙龈出血

B.皮肤轻微磕碰后淤青

C.尿血

D.便血

E.伤口渗血增多

91、导管相关感染的说法正确的是:(BCDE)

A、导管相关感染主要有两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B、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发生在穿刺位置

C、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 B.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维护与管理 C.统一护理标准 D.规范输液操作

D、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隧道式导管出口位置或植入式输液港的开口位置

E、隧道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 92、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时需记录的内容为(ABCDE)

A.置管时间、操作者

B.导管外露长度、置入长度 C.穿刺点局部情况 D.患者主诉

E.更换接头、贴膜时间

93、置管后需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内容包括(ABCD)

A.告知患者及家属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B.告知患者如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时告知护士

C告知患者有关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

D.嘱患者在治疗间歇期遵医嘱进行导管维护

94、哪些情况与发生继发性CVAD移位有关(ABCDE)

A.胸腔内压改变 B.颈部或手臂移动 C.冲洗导管 D.高压注射

E.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95、继发性CVAD移位最常见部位包括(ABCD)

A.颈内静脉 B.锁骨下静脉 C.腋窝静脉 D.右心房 E头静脉

96、有效降低输液治疗及血管通路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措施有(BCD)

A.经常更换敷料

E.加强输液装置的更换

97、选择敷料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CDE)

A.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半透明的敷料持续的覆盖在输液工具上。B.如果患者局部有渗血或渗出,则透明的敷料更利于观察。C.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愈合良好则不需要使用敷料。

D.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渗血或渗出,则纱布比透明或半透明的敷料更为适合。

E.不要将含氯已定的海绵敷料应用于年龄<7天或胎龄<26周的新生儿。

98、对于非血管通路的输液工具,透明的半透膜敷料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应由哪些因素决定(ABCDE)

A.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 B.医疗机构报告的感染率 C.非血管通路输液工具类型 D.产品制造商的使用说明和指南 E.敷料的质地

99、胃肠外营养及血液制品输入装置的使用与更换频率,正确的是(ABDE)

A.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及脂肪乳剂的输液器及附加装置应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如怀疑被污染或系统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B.脂质液体(TPN)需在24小时内输完,否则弃去。

C.输全血或成分血时,输血装置和附加过滤器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入后更换一次,或每4-6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系统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D.如数个单位的脂肪乳在1天内间歇输入,每瓶脂肪乳均须使用新的输液装置。E.单纯的脂肪乳输注建议在12小时内输完,最长也不能超过24小时。100、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包括(BC)两类。

A.感染性因素

B.不可进行干预的因素

C.可干预的因素

D.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E.患者的因素

101、造成外周静脉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原因(BD)

A.患者的因素

B.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C.药物的因素

D.没有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 E.未更换导管

102、化学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有(AB)

A.高浓度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 B.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 C.较粗的导管置入较细的脉 D.置管技术不佳

E.选择不适当的置管部位

103、机械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CDE)

A.高浓度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 B.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 C.较粗的导管置入较细的脉 D.置管技术不佳

E.选择不适当的置管部位 104、敷料的作用:(ABC)

A.保护穿刺点

B.避免污染 C.固定导管 D.预防静脉炎

E.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05、能有效降低输液治疗及血管通路引起的并发症的措施有(ABCD)A.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维护

B.统一护理标准

C.规范输液操作

D..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管理 E.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106、关于无针连接装置的使用与更换正确的是:(ABD)

A.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有损坏时都应及时更换

B.确保输液装置系统各部分是吻合的,以减少渗液及破损 C.用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各种接口的外围

D.对接头进行消毒时要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即摩擦力,这样才能将附着在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

E.如果输液装置系统吻合不严,可用胶布缠绕,保证吻合严密 107、静脉治疗时,穿刺部位的护理中正确的是:(ABE)

A.良好的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

B.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C.尽量选择纱布敷料,越厚越好,预防感染 D.穿刺点预防性使用抗菌油膏

E.对皮肤导管连接处和周围组织定期进行观察和评价 108、输液治疗的维护与管理中,关于敷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DE)

A.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透气的敷料

B.更换敷料前可以在皮肤上使用有机溶剂 C.敷料出现潮湿时不必更换,可加盖一层敷料 D.敷料出现卷边、松动及时更换

E.纱布敷料常规48小时更换一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 109、在移除中等长度的导管时,正确的说法是(ABCD)

A.移除是必须以手指压迫直至出血止住

B.移除后用凡士林为基础的软膏和消毒敷料覆盖穿刺点一封闭皮肤-血管间的通道,一减少空气栓塞的危险性

C.中等长度导管的移除必须由患者状态、治疗完成或更改情况,存在感染或炎症,导管异位,导管失去功能等因素决定

D.中等长度的导管末端位置已不适合所需治疗,则必须移除

E.如果怀疑存在导管相关并发症,则应立即移除导管

110、CAVD在怀疑或确认CRBSI后,决定移除还是不救导管,应根据(ABCDE)综合考虑。

A.血培养结果

B.感染微生物类型 C.患者目前情况

D.是否有其他血管穿刺点

E.抗微生物治疗有效性及LIP意见

111、静脉治疗时,发现患者外周静脉置管部位输液部位发红、水肿,触诊局部静脉呈条索状,长度约1.5cm,患者主诉输液部位疼痛,护士应如何处理(ABCE)

A.立即拔除外周静脉置管

B.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 C.如果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D.局部使用冰敷

E.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112、日常静脉治疗时,推荐选用的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有(ABCD)

A.锁骨下静脉

B.头静脉 C.肘正中静脉 D.贵要静脉 E.足背静脉

113、动脉穿刺置管通常选择的血管(ABCD)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足背动脉 D.股动脉 E.颈动脉

114、肝素帽的使用中,说法错误的是(CDE)

A.PICC等长期留置导管不建议用肝素帽

B.肝素帽每次使用前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

C肝素帽在不使用时可裸露

D.肝素帽建议更换频率与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同步,否则每3天更换一次 E.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后继续使用

115、急诊抢救患者时,9月24日10:00经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的维护正确的是(ACDE)

A.9月26日10:00以前必须更换

B.9月25日19:00患者体温39.2度,导管应立即拔除 C.拔除导管时,护士告知患者应屏住呼吸 D.导管拔除后,患者需静卧30分钟 E.拔除导管后,应更换敷料

116、PICC置管患者,为及早发现感染征象,应做到(ABCE)

A.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评估患者发生感染的征象

B.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C.每日观察导管皮肤连接处,隔着敷料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是否存在触痛,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D.怀疑发生感染,立即拔除导管

E.记录置管操作的资料盒数据、导管维护内容及穿刺部位检查的结果 117、为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应该根据(ABCDE)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

A.溶液或药物的类型

B.溶液或药物的 Ph值 C.溶液或药物的渗透压

D.溶液或药物的浓度、剂量 E.给药速度

118、左侧肢体偏瘫的患者,静脉治疗时,下列血管选择适宜的是(CD)

A.左侧头静脉

B.左侧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C.右侧头静脉、D.右侧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 E.左侧大隐静脉

119、静脉治疗时,哪些临床表现提示导管堵塞(ABCE)A.输液滴速减慢

B.输液滴注停止 C.无法冲管

D.输液局部发红 E.导管无法抽回血

120、PICC导管拔除后,护士需记录的护理文件内容(ACDE)

A.拔管时间

B.按压时间

C.患者主诉的与导管有关的疼痛或不适、对患者进行的评估及采用的护理措施 D.导管拔除后导管的完整性和穿刺部位情况 E.导管细菌培养结果

三、判断题80道

1、导管堵塞是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

2、导管堵塞管腔外堵塞的表现是能注入液体,但不能抽出回血。(√)

3、护士对导致静脉炎危险因素、严重程度评估能力可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床旁超声定位的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与标准置管部位置管相比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

5、感染性静脉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6、对外周静脉短导管来说,最普遍的感染途径是穿刺点皮肤的病原菌定植在导管尖端并随之进入导管隧道。(√)

7、导管内血栓分为腔内血栓和腔外血栓。(×)

8、瘫痪患者输液,偏瘫侧肢体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健侧肢体,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上肢高。(√)

9、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外渗后,可在该肢体远端留置导管。(×)

10、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管理疏忽,刺激性药液和发疱剂或液体输入了周围组织。(√)

11、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可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12、发生液体外渗,在撤除管路时应用力压迫穿刺部位。(×)

13、CRBSI的诊断标准是有全身感染症状,无其他明显感染来源,患者外周血培

养及对导管半定量和定量培养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

14、护士可以依赖电子输液泵的警报装置来发现渗液/外漏。(×)

15、发生渗液/外漏后对该部位的检查频率应取决于所涉及的药物,及患者的个体需求。(√)

16、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6h密闭。(×)

17、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加大力度推注肝素盐水。(×)

18、输液结束后冲管应该使用脉冲式冲管,封管应该是正压封管。(√)

19、冲、封管应遵循SASH原则,S代表(生理盐水),A代表(给药),S代表(生理盐水),H代表(肝素盐水)。(√)

20、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21、穿刺部位如果有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为CRBSI的表现,应去除不透明的敷料并进行观察。(√)

22、在穿刺和更换敷料前不要在皮肤上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

23、输液港穿刺前预冲抗生素或者输液间歇定期抗生素+肝素盐水冲管均被证实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手段。(√)

24、对于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肝素盐水封管。(×)

25、不需要常规对使用肝素盐水封管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监测。(×)

26、外周留置针不可使用5ml注射器进行冲管。(×)

27、无针接头封管方法:冲管后拔除注射器前将小夹子尽量靠近穿刺点,夹毕小夹子前拔除注射器。(×)

28、正确的手部消毒、严格的无菌技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29、如果短期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化脓,应立即拔除。(V)30、护士应具备有关药物和(或)溶液不相容性的知识。(√)

31、给予不相容的药物和液体前后,均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定和程序以及制造商的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者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冲管、封管,保持通畅的静脉输液通路。(√)

32、对血管内的导管应按有关规定定期冲管,以促进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液体的混合。(√)

33、在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冲管、封管时,肝素可致血小板减少症。(√)

34、用肝素盐水封管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和体征。(√)

35、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时,如果怀疑或已经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应密切观察。(×)

36、肝素盐水的配制建议:浓度为100U/ml的肝素盐水(1支12500U肝素加入125ml生理盐水中),多用于小儿。(×)

37、.血管接入装置在每次输液后必须先冲洗,并作为评价导管功能的一部分。

54、为满足治疗需要,同一管路可使用较多的输液附加装置。(X)

55、某患者输完血浆后,为了节约成本,可以不更换输血器,继续输注普通液体。(X)

56、对于少量非刺激性药液渗出,应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估,渗出部位可采取湿热敷,不必用药。(√)

57、脂质类为基础的输液品时,如IVFE或TNA,必须采用含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成份的输液装置。(x)

(×)

38、血管接入装置在末次输液后必须封闭以减少发生导管阻塞的风险。(√)

39、新生儿冲洗和或封闭导管的液体可以含防腐剂苯甲醇。(×)40、可以用预装有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针筒稀释药品。(×)

41、为防止严重的用药错误,不应使用从针筒到针筒的药品转移。(√)

42、成人和儿童患者短外周导管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不含防腐剂0.9%氯化钠封管。(√)

43、在挽救发生感染的长期使用的CVAD导管时,(但不包括隧道感染或入口处感染的情况)时可用抗感染封管液封管。(√)

44、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史的患者或有如心脏瓣膜修补术等易感染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菌封管液。(√)

45、肝素封管液中加入氨苄青霉素时可能出现沉淀。(√)

46、封闭液中加入高浓度万古霉素,在联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时在控制导管感染中有效。(√)

47、过滤器可以预防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X)

48、植入式中心静脉导管需经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通过时,需注意正确评估进针位置,以避免导管夹闭综合征的发生。(V)

49、当使用无针连接装置时,他们必须与导管或输液管道一同更换。(V)50、如果数个单位的脂肪乳在1d内间歇输入,每瓶脂肪乳不必更换新的输液装置。(X)

51、PICC等长期留置导管建议使用肝素帽。(X)

52、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穿刺部位可常规使用抗生素药膏。(X)

53、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应常规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x)

58、移除中心静脉导管时,需要常规化验血凝系列。(x)

59、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一次性静脉输注。(X)

60、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V)61、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区别是渗出的范围不同。(X)

62、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V)

63、CV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X)

64、植入式输液港不可用于血标本采集。(X)

65、护士应按标准对所有类型血管通路设备(VAD)引起的渗液/外漏进行评估和记录。该措施应坚持进行至患者症状消失,具体停止时间取决于患者个体情况和年龄,输入液体类型及局部解剖位置。(V)

66、据报道,输液管的重新错误连接可引起空气栓塞,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陪护者勿断开或重新连接任何导管接口处静脉给药装置或导管连接器(V)

67|、进行导管维护时,如导管脱出,可将脱出部分送入血管。(X)

68、当患者被转移到新房间时,护士反复检查给药设备、导管的连接情况,并逐一检查所有导管/给药设备/附加设施从患者到源点的整个通路。(V)

69、血管通路装置移除后,应立即检查导管是否有损坏及破裂。若发现损坏,则应立即行胸片检查或其他进一步检查。(V)

70、头皮钢针可用于患者单次采取血标本(√)

71、皮肤消毒后不应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如确需触诊,应再次消毒。(√)72、分隔膜设计的无针接头可以有效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V)73、.静脉输液装置指从输液器插入到液体容器的尖端开始至导管接口之间的相

关用具。(V)

74、过滤器可以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V)

75、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愈合良好则不需要使用敷料(V)76、当患者发生体温升高时,应立即移除CVAD。(X)

77、为防止导管损伤,用于冲管和封管的注射器尺寸必须符合导管供应商的试用要求。(√)

78、首选一次性器材用于输液系统冲洗与封闭,如单剂量药品及预装药品注射器。(√)

79、敷料是局部细菌生长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V)

输液速度别乱调! 篇6

药不多,只有一瓶液体,护士交待:这是硝酸甘油,要以每分钟10滴的速度静滴,滴速不能随便调!张先生不由暗自叫苦:1分钟才滴10滴,这满满1瓶有500毫升,算起来要十几个小时,我的天!躺在这儿十几个小时,这不等于活受罪吗?再加上公司电话不断,大大小小的事情等他决定,张先生说什么也躺不住啊,他勉强坚持四五个小时,就没有了耐心。“还是调快点,早些输完早些走”。这样想着,他早已把护士的嘱咐忘在脑后,调快了输液速度。没想到,刚输了半个小时,张先生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极度心慌,心跳急剧加速,全身也疲乏无力,稍顷,脸上有汗珠淌了下来,他赶紧拉响了报警铃声。

医生和护士迅速赶来,看到张先生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测血压,60/40毫米汞柱。护士一看到输液速度,立刻就明白张先生是自行调快了硝酸甘油的滴速导致血压骤降而致虚脱症状。经过升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张先生脱离了危险。这时,他才深刻地意识到,原来输液速度是这般重要。滴速不合适,不仅治不了疾病,反而增加痛苦和生命危险。

临床上,输液速度是由医生或护士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种类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虑的。

1.根据年龄调节滴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常在40~60滴/分钟,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小儿20~40滴/分,老年人不宜超过40滴/分。

2.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如果患者有心脏病或肺部疾患,输液速度宜慢,一般30~40滴/分,以免过快加重心脏负荷,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引起休克,则要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可采取大号针头或加压输液,输液速度可以快到每小时补液达几千毫升。

3.根据药物种类调节滴速。在临床上,有不少药物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如硝酸酯类,常用的有硝酸甘油、丹佐(单硝酸异山梨酯),一般浓度下常以8滴/分、10滴/分、15滴/分等速度进行点滴。若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药物剂量过多、过大,则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个别对此类药物敏感的人,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会出现此种反应,更须警惕。再如硝普钠,也需严格控制滴速,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节,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上述几种药物手工调节滴速不易准确,有条件者可以使用输液泵(电脑控制)来调节。再如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则需快速静点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要求20%甘露醇250毫升静点时间不超过30分钟,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或效果不佳。还有,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一般情况下要求以每0.2克不少于1小时的速度静点,速度过快会引起局部反应,如血管炎性病变等。

输液速度相关性护理研究进展 篇7

1 输液速度对生理指标有影响

输液速度对人体的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影响,已得到一些研究的支持。Ho等[2]利用模拟实验得出,当持续输液速度<100mL/h时,中心静脉压(CVP)不受影响。而冯秀敏等[3]研究了不同输液速度对CVP测量值的影响,随着输液速度的加快,CVP有增大的趋势。姜彤等[4]研究了不同输液速度时输液量对输液前后脉率变化的影响,发现输液速度80gtt/min,输液量达到960mL,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脉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人无自觉症状;输液速度90gtt/min,输液量达到1080mL输液量,输液后脉率与输液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学者对同一病人先后给予60gtt/min,80gtt/min,100gtt/min 3种不同的输液速度,测量其输液前和3种输液速度输液30min后的脉搏、血压,发现后输液速度与血压、脉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5]。有研究认为,如液体温度太低时,如输液速度过快,由于低温刺激引起血管壁痉挛而引起滴速减慢[6]。

2 输液速度与病人耐受性

病人的耐受性可表现为病人是否能耐受某个输液速度,是否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并发症;同时也可表现为病人是否能接受这种速度,是否自行调整输液速度。据观察,患有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病人,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7]。因此,患严重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良者,尽量不宜静脉输注,以免加重心肺的负担。非用不可时应谨慎,使药液呈小滴,输注速度最慢,同时密切观察心、肺、肾功能。对需要输进药物又限制体液或维持血压者20gtt/min,如心、肺、肾功能不全病人输液速度不超过30gtt/min,而大出血严重脱水者要迅速控制在90gtt/min左右[6]。

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由于不同的原因自行调整输液速度很常见。有学者对400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218例,女182例,年龄10岁~89岁,用药种类2种~6种,输液总量250mL~3 000mL,输液用时1h~16h;结果发现在输液过程中病人自调输液速度165例,造成一般不良反应34例,引起急性心力衰竭2例,影响药物疗效及治疗计划进行36例[8]。病人自行调整输液速度,其原因很多,部分病人对静脉输液的常识如输液速度、输液并发症等不了解;其次,部分病人认为输液时间长,影响休息、活动等而随意调节输注速度,主要是加快输注,占80.0%(8/10)[9]。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是危险的,病人是静脉输液的受体,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在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

3 药物与输液速度要求

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输液速度目前无明确规定,也缺乏研究数据支持。往往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个体化地选择输液速度。通常,TPN营养液要24h内以均匀的速度输入,一般成人的输入速度为30gtt/min~60gtt/min,每小时输入液体的量不能超过总量的10%(200mL左右)。不同的营养要素对输液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糖类是TPN配方中主要的供能物质,而葡萄糖则是最常用的糖类,一般TPN都会静脉输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却是有限的,成人推荐的葡萄糖最大输注剂量为5mg/(kg·min)[11]。超过这个剂量时则会产生高血糖。因此,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12]。一般而言,单独静脉输注脂肪乳的时间不应超过12h[13]。脂肪乳剂一般不经外周静脉直接单独输注。若单独输注时速度需控制在30gtt/min~40gtt/min,以防止脂肪小球积聚[14]。氨基酸在48h内比较稳定,可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若TPN在高温或较长时间贮存时,葡萄糖分子中的羧基和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发生褐变(Mailland)反应,呈现出棕黄色,导致氨基酸的利用率下降[15]。由于输液时间长,光线会影响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的稳定性,输注时应注意避光。每日所需的营养液可以配成一大袋,24h匀速输入,为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好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有些抗生素却不能快速输入,如克林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等,快速静脉输注易引起不良反应加重,临床出现快速静脉输入青霉素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16]。不同浓度的盐水输入速度也应不同,如输注低浓度盐水通常输注速度为250mL/h~400mL/h,最快为500mL/h。输注生理盐水通常速度为100mL/h~200mL/h,最快为300mL/h。高浓度盐水输注速度应控制在50mmol/h以下[17]。

输液速度是很重要的医护问题,不仅与医疗安全有关,也影响临床疗效。有调查显示,医生一致认为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很重要[18]。有调查报告发现,100%的被调查的医护人员都认为控制输液速度很重要[19]。医护人员为能正确调控各种输液剂的输入速度及输入量,除应掌握体液的生理及其病理生理外,还需熟知各种输液剂的功用及输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免因选用输液剂不当,尤其对不宜大量快速输入的输液剂大量快速输入而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输液后脉率变快,此时病人可能无自觉症状,但也应充分引起注意,以防意外。

摘要:综述输液速度相关性护理研究进展,包括输液速度对生理指标有影响、输液速度与病人耐受性、药物与输液速度要求。

静脉输液速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69.7±7.6) 岁。均为清醒合作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选用5.5号静脉输液针,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60~102岁, 平均年龄 (70.2±7.8) 岁。对照组选用7号静脉输液针,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60~99岁, 平均年龄 (67.9±7.2) 岁。两组患者均使用江苏康进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针, 穿刺部位一致。严格按输液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选择具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操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注射部位血管反应。穿刺成功标准是有回血, 静脉输注畅通, 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为失败。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疼痛:无痛、有痛感、轻微疼痛;中度疼痛:疼痛较剧烈, 但可忍受;重度疼痛: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和淤血情况。穿刺部位周围淤血, 每次拔针后均按压5min, 穿刺部位周围有淤血、乌青为阳性, 若无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观察组中度+重度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间比较χ2=4.960 3, P<0.05。

3 讨论

5.5号静脉输液针梗细 (0.55mm) 、短 (15mm) , 由于5.5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比7号静脉输液针的针梗短10mm, 则进入血管内针头越短, 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小, 对血管壁的损伤程度轻,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少, 出现血管淤青、血管壁增厚变硬机会少[1]。

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 血管细而不明显, 体型瘦的老年患者大部分因为进食量少而致血容量不足, 静脉充盈度和弹性都较差, 血管细而滑, 不易固定, 而肥胖性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深而细,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脆性增加, 可见, 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输液时穿刺时疼痛程度、血管周围淤青、输液后静脉压痛感明显低于7号头皮针。选用直径相对细的5.5号静脉输液针穿刺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对血管损伤小, 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较好地提高了同一血管的再次使用率及使用寿命[2]。

老年人输注需要严格控制滴速, 5.5号静脉输液针直径细, 间接控制了输液时的最大速度 (笔者观察最快不超过60滴/min) , 这样就减少了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擅自放快输液滴速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的危险性[3]。

本科采用5.5号静脉输液针常规输液治疗后, 据对100 例门诊老年患者的观察, 5.5号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 (92.0%) 、静脉炎 (16.0%) 、淤血 (8.0%) 和血管疼痛性[中度+重度疼痛 (18%) ]等方面与7号静脉输液针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深受患者好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5.5、7号静脉输液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静脉输液针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静脉输液针 (P<0.05) 。结论: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值得提倡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针,老年患者,门诊

参考文献

[1]蒋洁, 陆浩雅, 陆伟娟.5 (1/2) 号针头在大蒜素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9, 23 (1) :103.

[2]岑爱萍, 胡琴.5.5号头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J) .现代医学, 2007, 35 (4) :307-308.

静脉输液的技巧 篇9

1 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 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 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 使莫菲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 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 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 待莫菲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滴管里的液面后, 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 因成线状压力大, 可将莫菲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 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滴管下关紧, 达到排气目的。

3 静脉选择的技巧

血管的好坏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选择静脉时应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走向相对直的部分, 避免靠近关节、硬结、受伤、感染的部位, 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选择血管从远及近。但由于个体静脉受多种因素影响, 临床差异大, 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 灵活掌握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1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个体组织器官机能渐衰退, 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血管弹性差、脆性大, 皮肤组织松弛, 必须注意, 穿刺时要使其充分暴露, 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 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 采用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 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 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 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 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 消瘦、肥胖患者

消瘦患者因皮下脂肪少, 而血管表浅, 但管壁脆、易滑动, 握拳后掌指关节高于手背肌层, 对进针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握住患者穿刺侧手指, 同时以拇指绷紧皮肤, 进针力度和角度不宜过大。相反, 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丰满, 血管多不隆出皮肤, 但血管较固定, 故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深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 边进针边以食指探索血管, 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

3.3 小儿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细小, 相对固定, 而头皮静脉分支较多, 交错成网, 表浅易见, 小儿多选用此部位, 但由于小儿易哭闹、多汗, 操作前必须把穿刺周围头毛剃净, 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静脉的两端, 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在血管内且通畅, 立即固定, 否则易穿破血管, 穿刺时要注意与动脉相鉴。

3.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期反复化疗使静脉萎缩、硬化, 原则上要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先远端后近端, 但往往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极差, 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 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 既便于穿刺后固定, 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液现象。

3.5 创伤、休克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骤减, 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浅静脉消失, 穿刺前对周围浅静脉均匀涂擦1%硝酸甘油, 再予湿热敷 (55℃~65℃) 3 min, 使血管扩张, 有利于穿刺成功。瘫痪患者宜选择患侧血管, 既便于固定, 保留时间长, 又不影响健侧活动。

4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患者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 用力均匀, 针头稳定, 针头进皮速度快, 痛觉作用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以暴露针梗的尾部, 便于观察静脉回血, 以免刺破血管。

5 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 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 且由于角度大, 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 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 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 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 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尖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 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 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 如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阻塞, 造成穿刺失败, 应选粗直的血管。

6 固定输液帖的技巧

输液帖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 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 先粘胶布中间, 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 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 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 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 将软管由下向上, 再由上向下绕圈, 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 与针梗垂直, 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 针尖轻微上翘者, 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 这样可使针尖平稳的置于血管内, 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7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7.1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 当时滴速不快, 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 结果自行变快。

7.2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 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 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 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 为避免发生意外, 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心肺负担加重, 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 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8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 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不等, 多大于外界气压, 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 如氧氟沙星等, 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 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停顿片刻, 待瓶内空气排出, 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 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然后轻挤瓶身, 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 ml, 使瓶体稍扁, 再倒转液体瓶挂于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过大使液体由排气管流出而减少药物治疗量从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 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 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须经常巡视,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其实巡视也是一门技巧, 护士在换瓶、接瓶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和患者沟通, 顺便问一声, 顺势看一下穿刺部位, 患者就知道护士在关心他 (她) 。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很慢, 穿刺部位不肿不痛且可见回血应考虑是否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适当调整针头位置, 尝试将针柄翻个面。一旦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立即停止原来药物的输入, 医生未到达前可先更换为生理盐水, 既防静脉回血凝固又可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根据病情需要, 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持续输液24 h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10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0.1 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 局部肿胀疼痛, 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针头阻塞, 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 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 若感觉有阻力, 松手后又无回血, 示针头已阻塞, 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 可抬高输液瓶位置;⑤静脉痉挛, 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10.2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可倾斜溶液瓶, 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 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 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 让液体缓缓流下, 直至露出液面。

10.3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 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 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10.4 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 必要时更换。

11 拔针方法

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 但实际上这样操作, 患者的疼痛感更明显。因为边按压边拔针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的切割伤, 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多采用迅速拔针后立即按压的方法, 疼痛率明显降低。在一般情况下, 针尖刺入血管后会形成两个针眼:一个是肉眼所看得到的皮肤针眼, 一个是看不到的血管壁的针眼。拔针时往往只想到按第一个针眼而忽略另一个, 出现按压以后还是会有淤青的情况。因此在拔针后嘱患者即刻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3~5 min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且不能揉搓, 防止皮内出血。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静脉输液速度 篇10

1 不溶性微粒来源及危害

不溶性微粒来源有橡皮屑、碳粒、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药液一旦进入血流, 药液里的微粒也就永远留在血管里。微粒进入人体后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这些微粒可能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

2 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上使用的意义

2.1 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一种选用双层过滤介质结构的输液器, 纳污能力强, 过滤精度高, 微粒滤过率达95%, 药物吸附率低, 可有效的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并减少药品对血管的刺激, 提高所输液体的纯度, 从而减少穿刺部位的疼痛、外渗、血管壁受刺激致血管痉挛, 避免输液中断。

2.2 输液微粒是指一种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输液微粒来源于不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剂、输液操作及输液过程的污染, 微粒药液进入血液中, 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 引起栓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μm, 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 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容性微粒, 减少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3 精密过滤输液器临床应用的探讨

3.1 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各种药物注射:

李玉平、陈良珠, 在2005年探讨了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报道。其中将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 试验组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 对照组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 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输液反应发生, 对照组有15例发生输液反应,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王春香, 高在芬, 在2002年发表文章, 介绍了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效果, 结果表明, 在儿科使用果糖二磷钠 (FDP) 与红霉素分别用于心肌炎及呼吸道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 静脉滴注均造成局部较强刺激, 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对小儿及父母身心带来一定影响,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对200例使用红霉素和200例使用FDP的儿童分别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 随机编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5%,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5%, 总反应率8%;对照组红霉素刺激反应率为43%, 滴注FDP出现注射部位刺激性疼痛反应率为30.5%, 总反应率73.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证明上述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

3.2 精密过滤输液器应用于化疗药物观察:

静脉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和药物中经常出现血管疼痛, 血管变色等静脉炎现象。化疗药物刺激性强, 化疗过程中肢体疼痛现象普遍, 严重的直接影响化疗正常进行。姜淑君[6]在研究化疗病人疼痛结果显示, 在单日输入化疗制剂的患者, 总疼痛率为69.8%, 较之双日输注者, 总疼痛率19.5%, (P<0.01) , 有显著差异。提示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化疗药物输液疼痛方面的作用明显。通常化疗药液中存在的种种微粒, 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 约占微粒总数的98.4%, 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其终端过滤器采用3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与目前的普通输液器 (过滤介质孔径10μm~12μm) 相比, 能够有效滤除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基于试验结果, 在化疗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化疗制剂的输液治疗, 对预防和降低化疗性静脉炎, 减少患者疼痛, 保障化疗的正常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推广使用精密输液器, 至今已应用6000余例, 临床反应效果良好, 有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对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反应的研究, 提醒我们严格控制微粒可能带入人体的各个环节, 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危害,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摘要:针对普通输液器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容性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险, 提出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替代普通输液器, 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关键词:精密过滤输液器,不溶性微粒,静脉炎,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李慧, 唐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 (25) :2449.

[2]王和平.精密过滤输液器用于静脉输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7) :47.

[3]李家红, 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志, 2001.36 (5) :333.

[4]吕强, 李静, 罗勇, 等.中药静脉注射液不容性微粒研究[J].中国药房, 2002, 13 (9) :556.

[5]李玉平, 陈良珠, 周汉英, 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输液反应的临床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 (7) :533.

输液速度为啥不可随意变动 篇11

像张先生这样缺少医药常识的人有很多。其实,输液是一项非常严格、非常专业的技术,需要由具有专业技能的医护人员来完成。尤其是输液的速度,更是马虎不得。一般来说,患者的输液速度应由以下情况来决定:

1.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输液的速度应为每分钟40~60滴。而儿童、老年人的输液速度应减慢,其中儿童的输液速度应为每分钟20~40滴,老年人的输液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40滴。

2.患者的病情。患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输液的速度应减慢,一般应为每分钟30~40滴。此类患者输液的速度若过快,容易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3.所用药物的种类。在临床上,有很多药物的滴注速度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例如上文提到的硝酸甘油。此药在正常浓度下,其滴注的速度应为每分钟8~15滴。若滴注的速度过快,可引起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昏厥等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教学设计 篇12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一名护士, 应准确运用有关静脉输液的知识,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术, 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促进病人康复。

1 课标要求和课程介绍

本节课内容选自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教材 (案例版) 第13章“静脉输液和输血”。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的一门课程。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在护理和助产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 能利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的服务, 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习惯。同时, 护理学基础又是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临床专业课程。

本章内容“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治疗和抢救病人时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

2 学情分析

笔者所带班级学生为中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 他们没有考上高中, 进入中职后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但对新知识尤其是对与临床结合紧密的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 在讲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和笔者一起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本章内容前, 学生已经学过相关的临床基础课程, 但掌握得并不牢固, 因此还需要在授课时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因上一章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静脉注射技术, 建立了较强的无菌观念和查对意识, 这为学习本节“静脉输液”打下了基础。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 使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定义、目的及静脉输液技术的相关知识, 熟悉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其作用。

3.2 能力目标

认真观看教师示教并加强练习, 掌握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技术。

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树立关爱病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要求工作中态度认真, 建立较强的无菌观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和作用,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难点: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中排气的方法和进针的手法。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举例法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节课选择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采用理论讲授、操作示教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 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问题情境的设立,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预习第一节“静脉输液”的知识, 并根据文中所给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学知识, 分角色准备一个有关静脉输液的小品。要求小品中必须展示的情景: (1) 病人为什么输液; (2) 穿刺时, 护士不能一针成功; (3) 输液中病人自行调节滴速; (4) 护士不注意查对, 发生将病房中两位病人的药液互换输入的事故。

(2) 用物准备:注射盘、止血带、治疗巾、瓶套、启瓶器、输液贴、输液架、输液治疗单、一次性输液器、消毒液、棉签等。

(3) 环境准备:本节课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需要提前对模拟病房进行清洁消毒, 示教讲解时学生必须戴口罩, 以保证真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7 教学流程

7.1 课前复习

复习静脉注射的相关知识。

7.2 导入新课

请学生表演排练好的小品。一名学生扮演护士, 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家属, 两名学生扮演同一病房的病人。小品内容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甲、乙两人同住一间病房, 护士进来给两人输液, 输液时两人都被扎了两针, 期间尽管病人抱怨, 但护士依然态度冷漠, 还冷嘲热讽。液体输上后, 两位病人为了比谁输得快, 自己调快了滴速, 又被护士批评。在液体快输完时, 甲病人家属来探视, 发现甲、乙两人的药互换了, 从而引起了护患纠纷。小品表演结束, 请其他学生找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 在刚才的小品中, 你们发现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护士输液时输错了药, 给病人扎了两针, 病人自己调快了滴速, 护士态度不好。”

教师:“如果你是病人, 愿意接受这位护士的护理么?”

学生:“当然不愿意。”

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安全地为病人静脉输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静脉输液。”

通过小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使学生很快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发现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迫切想要学习静脉输液这项技能, 而且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更易接受,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7.3 讲授新课

7.3.1 静脉输液的定义

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简要解释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及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途径, 强调输入的溶液或药液是无菌的,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内容。

教师提问:液体能输入静脉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让学生首先从概念中找出答案, 然后教师总结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液面上方要与大气相通, 存在一定的液体静压, 输液管道通畅。

7.3.2 静脉输液的目的

授课时举例讲解静脉输液的目的, 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为“三补一输”, 即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补充血容量, 输入药物。

7.3.3 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输液时输的是哪些溶液, 然后列表比较各种常用溶液的作用, 展示各种溶液的图片, 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7.3.4 静脉输液技术

(1) 结合图片介绍临床常用的静脉输液技术的种类: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开放式静脉输液法和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并对比讲解3种输液技术的优缺点。 (2) 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周围静脉密闭式输液法。

在模拟病房中采用全真模拟示教教学, 请学生扮演病人, 教师扮演护士。教师选择病例进行真人示教, 包括输液卡的正确填写、病人的评估、用物准备、药物的配制、输液的步骤、与病人的沟通等, 力求真实还原临床实际工作场景。这样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由于是真人演示, 为了避免感染, 要求学生必须戴口罩。

示教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进行, 操作前让学生回忆小品中出现的问题, 在示教中逐一解答。

(1) 评估。结合病例, 通过和“病人”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静脉输液前需要对病人的病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有所了解, 体现整体护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同时, 强调操作中的查对制度, 避免差错的出现。向学生强调, 如果小品中的护士在输液前认真核对病人情况, 就不会出现输错药的情况了。

(2) 计划。包括护士、病人、环境和用物的准备。护士、病人和环境准备与以往其他操作相似, 简要说明即可。重点介绍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教师推治疗车向学生一一展示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并请学生说出哪些不是静脉输液所需用物, 通过对比加深记忆,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调所有无菌用物均应仔细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3) 实施。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模拟病房中护士为病人输液的情景, 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观看输液的操作步骤, 还为了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让学生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医院真实的临床环境中, 深刻体会到现代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人际沟通能力。

操作中较难的环节一个是排气的方法, 另一个是进针的手法, 示教时教师应详细反复讲解并操作演示。

(4) 评价。教师示教结束后, 可以请学生操作, 重点考查学生对排气方法和穿刺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 加深直观印象。最后请刚才操作的学生分享体会。

在整个示教过程中, 教师适时将小品中的问题逐一解释,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 详细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静脉输液步骤较多, 要求学生在看完示教后画出操作流程图, 以方便记忆。

7.4 达标测评

为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往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题中, 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进一步强化重点。

7.5 布置作业

(1) 画出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图, 预习输液滴数的计算方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列出常见的输液反应。

(2) 课后两人一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熟悉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

7.6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静脉输液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作为刚接触临床课程的护理专业学生, 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输液”这种普遍的社会认识上, 所以每年在教授这门课程开始, 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 我们什么时候学打针输液?”可以看出, 学生虽然还没有真正清楚护理工作的内涵, 但对护理工作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学生学习静脉输液时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本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之前的课程明显提高。

静脉输液的传统教学方法是, 首先教师根据教材讲授理论部分, 然后在模型病人身上边示范操作边讲解要领, 最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缺乏对分析、判断、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本次课笔者提前布置了问题, 让学生根据问题排演小品, 用小品的形式引出新课,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相比, 本次教学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好的方面, 包括: (1) 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授课,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护理工作, 利于教学与临床接轨。 (2) 设立问题情境, 真人配合示教,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建立起较强的无菌观念, 强化了查对制度, 同时提高了与病人沟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 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了静脉输液的原理、排气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了系统、规范的操作流程, 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当堂强化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 让学生分组进行真人穿刺练习, 扮演护士及病人, 感受病人的痛苦及操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明白护士的职责。

上一篇:高维数据聚类下一篇:初中英语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