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静脉输液

2024-10-10

急诊静脉输液(精选12篇)

急诊静脉输液 篇1

摘要:目的总结护患沟通对急诊室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措施前后问卷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改进措施前问卷调查病人满意度为54.2%。改进措施后, 两次问卷调查病人的满意度分别为80.8%、82.8%。结论加强护患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与方法。能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输液,小儿头皮,急诊室,沟通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0~2岁的小儿头部皮下脂肪少, 头皮静脉血管丰富, 清晰表浅, 不宜滑动,又因为头皮静脉输液不影响患儿的活动,易保暖,所以头皮静脉输液为小儿输液的首选方法。急诊室小儿就诊人数多,病情急,变化快,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抢救、用药和治疗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尽好一次穿刺成功。由于医学模式、社会模式的转变,人们思想的转换,患者不仅仅停留在要求一次穿刺成功上,更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和知情权。作为医务工作者,既要关注医疗技术层面的,又要注重非医疗技术性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医患沟通重新被置于重要地位,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并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沟通和语言也是一味药,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小儿沟通对象包括患儿及其父母,可采用语言沟通及非语言沟通[1]。

1 临床资料

向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家长发放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问题简单,易懂,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是先向患者家长讲明问卷的目的(患儿家长是否了解输液前、中、后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无记名答题、独立完成。由科护士长收回送护理部统一综合评定。两周后,再次用同一问卷调查。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现每天急诊输液人次约280人左右,小儿200人次左右,约120人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就诊人员大都为本县城及附近者,风俗习惯、文化知识,同一阶层无明显差异。第一次发放问卷120张,收回110张,回收率为86.6%,答题者为患儿的看护人,有患儿的父母、奶奶、爷爷、姥姥、姑姑等。他们中有教师,工人,农民,公务员等。结果91张满意,合格18张,其中有两人没有最终评定,被列为不合格,满意度为80.8%。第二次发放127张,回收125张,回收率为98.4%,结果105人为满意,20人为合格,满意度为82.8%。两次问卷结果与改进措施前的调查结果满意度54.2%,相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护患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2 措施

2.1 病人的不满主要体现在

2.1.1 小儿哭闹时间长,医院环境、就诊程序不熟悉,从进入输液室至穿刺完毕乃至输液完毕仍哭闹。现在家庭中大都为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心理上很不满意。

2.1.2 漂亮的一头头发未经同意给剃了一片,很不满意。

2.1.3 有部分小儿血管不能一次性穿刺成功,耽误药物的应用,再次穿刺时,引起家人的不满,心疼孩子,大人、小孩一起哭。

2.1.4 有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鼓针、头皮针脱落、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未及时处理不满意。

2.1.5 输液完毕,拔针时胶布粘住头发,处理不当而不满意。

2.2 应对措施

2.2.1 由于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病情变化快,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迫,希望尽快尽早得到治疗,哭闹加重了心理负担。从进入输液室开始,我们护理人员微笑着接待每一位患儿及家长。告诉他们输液室的环境及流程,并引导他们排队核对药物、加药、取药、穿刺输液,尽量缩短不必要的奔波、等待时间。由收药者(防意见不一致由主班护士)告诉患儿家长所用的药物组数、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自然抚摸患儿问:"宝贝,阿姨看看怎么又不舒服了?阿姨现在就给宝贝配药。"让家长感到我们很关心患儿,替患儿着急,理解家长的感受。让患儿减轻恐惧感,特别是有输液经历的,一进医院就哭,看到白色衣服更哭。

2.2.2 输液室重新改造。小儿,成人分开,窗明地净防滑,光线好,墙面为粉红色,碎花窗帘,室内装有有线电视,放动画片,以及常见的育儿小常识,小儿常见病的预防等。房间内还放置了花篮,悬挂气球。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减轻患儿及家长心理上的不适和恐惧感。

2.2.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有很多血管暴露不明显,或根本看不到,需剃除一些毛发,剃之前还是要沟通。有的家长以为头发完整无损是健康漂亮的象征,有的还是精心设计的头型,不能去除一点点。我们可以边抚摸孩子的头边惋惜的说:"宝贝,头发这么漂亮,阿姨一根都不舍地碰,怎么办呢?阿姨还要给宝贝用药呢?"或"给孩子去点赖毛,明天就不生病啦。"望望家长说:"大姐,不刮掉一点头发,实在是看不到血管,能去一点吗?不会影响头发外观的,否则可能影响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用药时间。"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治疗,为了不多挨针愿意护理人员给自己的小儿刮掉一些头发的。何况我们已经想了他所担心的,小儿头发也会很快长出来的。可是剃之前,一定边准备边做好家长的沟通解释,即不影响输液速度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2.2.4 头皮静脉输液时选择的常见静脉有:额正中静脉、眶上静脉、颞浅静脉、聂静脉。由于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太高,过分的溺爱孩子,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偏见,(重医生轻护士,选择护士)通常会激动、会冲动的说:"我的孩子血管可难打了?""我们都是打一针""我们都是某某给打的"从心理上给护理人员以压力。对家人的偏激语言我们可以采用沉默,或以笑置之。首先要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用自己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包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化解家长的恐惧、不安情绪。穿刺前逗引抚摸患儿转移其注意力,哭闹时轻轻的拍一拍,自然的抚摸一下患儿,穿刺时,护士的心情急中要稳,让患儿头部置于光线明亮处,条件许可时,我们尽量一人协助固定患儿头部,家人固定小腿及膝部,避免患儿脚踩在身上产生抵抗力,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见回血既固定,防刺破血管。对于难穿刺的血管,如:血管较细者,呕吐、腹泻脱水者,皮下脂肪较厚者,可采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用41/2--51/2针头作引针,避免因血管细、回血慢、误以为没进血管重复进针,穿破血管。对于哭闹不止、难以固定的,或家长本身就不想让打的,我们可以选择相对较粗直血管,或更换技术相对较好的护理人员。穿刺过成中,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防固定不当,按压住患儿的双侧颈总动脉,引起反射性的心跳骤停。

2.2.5 穿刺毕,常规胶布固定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改良,胶布粘贴时尽量平行,交叉的胶布要长约10cm左右,胶布双末端交叉后能粘到皮肤上,固定牢固,防针头漂浮在皮肤上,以至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对于头发较多者,或出汗难以固定的,我科均用长约35---45cm宽1.5cm的松紧带两端有粘贴布连接可自行调节大小,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鼓针者明显减少,拔针时不粘头发。告诉家长正确的抱小儿姿势,看护好小儿双手防拽掉针头。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引起鼓针。输液中加强巡回,自然的帮患儿调整好姿势,捡一下掉落的玩具。再次告知家长所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不能随意调整滴速,有恶心、呕吐不适症状时,及时给于清除呕吐物,轻拍患儿,寻找原因。减轻患儿的不适及家长的恐惧感。如遇见鼓针者,应该立即停止输液,根据输入药物的性质,给予药膏涂擦并告诉患儿家长鼓针处会很快好的,更换头皮针重新给患儿输液。

2.2.6 输液完毕,拔针时,因小儿喜欢夸奖,注意力易转移。可以一边轻轻的揭开胶布,一边逗患儿:"宝贝,最棒了,阿姨把宝贝头上的东西拿掉了!"家人协助固定头部,干棉球按压针眼,将针头拔出,因针头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的止血,告知家长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如胶布粘住头发,一般方法又不易揭掉时,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可以用剪刀连并一些头发轻轻剪掉,但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对于坚决不同意剪掉头发者,可以先将针头取出,出血停止后,用棉签蘸少量安利洗涤剂,先湿润粘住头发部分的胶布,然后轻轻的揭掉。

3 小结

急诊室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急诊室患儿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头皮静脉输液为最常见的用药手段。我们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并尊重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有效的人际沟通贯穿始终。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增加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的工作始终与沟通相伴随,每一步都离不开与病人的有效沟通,达到护患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要真正做好护理工作,就必须要接近病人,全面了解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成为病人的知心朋友和护卫者[2]。

参考文献

[1]崔焱, 与患儿的沟通·儿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

[2]刘艳梅, 沟通, 整体护理的需要[J].中华护理学杂志, 1999, 25 (5) :239-240.

急诊静脉输液 篇2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2年02月~2012年12月门急诊100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药物使用以抗生素制剂最多占56.8%,其余为西药非抗生素类制剂。结论:护理人员针对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利于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54-01

静脉输液治疗是各级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急诊输液室成为了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然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就需要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人员熟悉各项风险,并且具备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此,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1年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阐述了其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02月~2012年12月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患者病例。

2结果

100例患者病例中,涉及传染科、肝科、中西医肝科、肿瘤科、肝ICU科、肺结核科、呼吸科、肺ICU科等全部临床科室,所有患者均经各科室门急诊值班医师明确诊断。药物使用以抗生素制剂最多,占56.8%,其余为西药非抗生素类制剂。

3讨论

经过对本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来源、药物使用情况及输液室构成等结果的分析,并与以往文献相比较,笔者认为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主要表现在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素质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危险因素三个方面,各危险因素分析的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所述。

3.1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过程中,许多危险因素来自患者本身。

3.1.1患者体质不同,对各种药物治疗的反应也不相同,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出现“晕针”、“晕血”。

3.1.2各个家庭过于重视小儿的健康状况,生病就首选输液治疗,这些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护士输液治疗。

3.1.3本研究显示,门急诊输液治疗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632%,这些患者除了当时的输液病症外,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等,部分患者为“老病号”,血管功能很差,不便于输液治疗。

由于个体患者的复杂性,就对门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诊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既往病史等客观资料进行准确而又评估,避免因交流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潜在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输液针头,正确调整输液滴速;有些药物可用输液泵或注射泵控制药物速度,如止血药垂体后叶素、升压药、平喘药等必须加强巡视、观察,重点观察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有无输液速度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

3.2医护人员素质的危险因素:一般人认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治疗是一份清闲而又简单的工作,医院对此也没有对住院部护理人员安排重视。护理人员配置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年龄高或者体质弱的护士,不能胜任门急诊繁杂的护理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问题。此外,夜间门急诊护理人员一人一线值班时人员更少,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超负荷工作,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不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改变门急诊输液室人员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医院护理部重新调整了人员,挑选了身体素质好,并具备了较好的业务能力的年轻的主管护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平常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让其尽可能多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一定要让全体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技术上下功夫,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药物本身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看病过程中出现主要要求输液、输多液的情况,导致输液量急剧上升,从而增加了输液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输液药物中抗生素制剂所占比例568%,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输液药物品种繁多,甚至部分药名十分接近,有些药物药名相同但剂量却不同,查对不严极易出错。

护士应严格执行门急诊输液医嘱核对程序,严格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史,一定不能省略药敏试验;对已执行过的医嘱必须在再次实施前认真询问用药后的反应;特别输液药物中抗生素的用药要查对仔细,有的续用药物要查看药物批号是否相同,剂量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医嘱出现疑问应及时和就诊医师联系;对于新药或者不熟悉药物,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副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需要联合医院管理人员、医师乃至药物制作商一起应对这个问题。

直刺术静脉输液无输液反应的体会 篇3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才能为抢救危重病人争分夺秒,一针见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需要的药物及液体输入体内。穿刺采用的角度和手法可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在欲穿刺静脉上进针,针头与皮肤成10-45度角,针尖斜面向上,穿破皮肤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约0.5-1厘米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将针头刺入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后再刺入静脉。我院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静脉输液穿刺术以直刺成功率高。近一年来我们共行300例,共有295例成功,并且无输液反应。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直刺法制的优点

1、针尖直接刺入静脉,可减少刺激真皮层的游离神经末梢,减轻患者的痛苦。

2、針尖刺入真皮后,可直接压迫静脉,使静脉不易滑动,穿刺成功率高。

二、斜刺法的缺点

针尖刺入直皮层后,在真皮内走行距离较长,刺激神经末梢,患者感到很疼痛。

三、直刺术的操作步骤

1、选择静脉,选择较直,易固定,暴露明显,不易滑动,弹性较好的浅静脉。如手、足背静脉,小儿的头皮静脉等。

2、按常规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选择好的静脉上端约5-6厘米处扎止血带,用2%的碘酒从内到外消毒皮肤,范围在5厘米以上,让病人握拳,排净输液管中的空气,再用75%的酒精脱碘,再次排净针管内的空气。

3、左手拇指在欲穿刺的静脉远心端压住静脉。固定静脉,右手持输液针头,在欲穿刺的静脉上方,将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10-45度角,视病人胖瘦与部位而不同,向心方向刺入,使针尖直接刺入静脉,见有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

4、放开止血带、调节器,嘱病人松开拳头。观察有无漏液,滴入通畅。用胶布固定针头,针眼,针梗处均覆盖无菌纱布块。

5、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并在输液卡上标明时间及滴速、签名。整理用物,交待病人注意事项等。

四、静脉输液300例地反应的体会

1、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要求为准。一丝不苟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如何做到无菌操作①开液体前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一次瓶盖,撬液体瓶盖的用具也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使用。注入药物前,液体的瓶盖用2%碘酒,酒精消毒;安瓿割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拭;用无菌注射器抽出药液后注入液体内。液体内要加的药物一般都要在治疗室进行,不要在病房内进行,以减少污染机会(抢救时例外)。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月采空气培养1次。②操作时,先检查输液物品是否备全,操作者要先洗手,选择好血管,用碘酒,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对碘酒过敏者例外),消毒后严禁用手触摸注射部位,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用无菌纱布覆盖。输液完毕拔针后要用消毒球按住针头后拔出,再按住注射部位片刻,嘱咐患者休息片刻后再下床活动,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应。③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应用时应检查消毒日期、输液器外包装的袋子有否破损、漏气,用后要销毁。④棉球、棉签须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酒精棉球不可做太大、使用太久,以免酒精挥发使之浓度降低影响效果,酒精瓶盖要及时盖好。

2、做好三查七对工作:(1) 坚持查对:①备药时查。护士备药时要检查所输液体和输入药物的名称、浓度、有效期、液体内有否絮状物,瓶盖有无松动和裂痕等。②输液前查。将所准备的药物按三查七对的要求再仔细查对一遍,将所要加的药品详细写在小牌上,糊在瓶上。③输液时床头查。护士要将药品要核实一次观察药物有无杂质,输液用具有无污染,针头是否通畅,有无漏液、输液管的空气要排净,然后在无菌操作下完成输液工作。操作前要对床号,姓名及床头卡是否一致。输液完后要及时拔针,以防回血或空气输入,不能让非医务人员拔针,免得发生意外。

3、严格配伍禁忌:输液中要输入其他药物时,要严格配伍禁忌,以防发生反应。我们的体会是一查、二试、三观察。一查:加药前查对配伍禁忌表,如无禁忌方可加入。二试:有些药物在配伍禁忌表上查不出来,就先将需要输入的几种药物加在一起进行配伍试验,观察有无变色,混浊、沉淀及其他化学变化,如无变化方可输入。三观察,药物加入后先减慢输液速度,注意病人表情,询问病人自我感觉如何,15分钟后再调节输液速度。

4、药液不能积压过长时间:尤其是葡萄糖不可贮存过多,现领现用最好,时间性较强的药品要更注意,以免发生反应。

以上几方面是我们输液直刺法防止输液反应的措施和体会。

急诊静脉输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2012 年3 月~2013 年4 月急诊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处方700 张。

1. 2 方法对700 张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 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700 张处方中, 抗菌药物中头孢米诺钠应用率最高, 为36.7%, 青霉素应用率最低, 为3.7%。见表1。

2. 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在不合理用药中,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占6.3% (44/700) 。见表2。

3 讨论

3. 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此次选取的700 张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应用处方显示, 头孢类药物为本院急诊静脉输液中首选抗菌药物。头孢菌类抗生素为支顶头孢子菌培养液中的头孢菌素C分离到活性母核7- 氨基头孢烯酸 (7-ACA) , 后加各种侧链结构而制定的半合成抗生素, 具有抗菌谱广、变态反应少、抗菌能力强、临床疗效好、毒性低、过敏性低 ( 仅与青霉素存在部分交叉过敏现象) 等优点。从以上头孢菌素的优势特点分析来看, 由于其抗菌谱广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能, 因此其成为首先抗菌药物的趋势是合理的。而青霉素的的应用率最低, 仅为3.7%。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 是指分子中含有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 并同时在细菌细胞繁殖期起到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主要是指在青霉菌提炼出的, 属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对该药物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 以防发生过敏反应。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重要抗生素, 青霉素的成功研制不仅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同时也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 特别是在与其他类药物联合应用时, 其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不容忽视[3]。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青霉素具有不稳定性, 可分解为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 而青霉噻唑酸能够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 从而同多肽或者是蛋白质结合成为青霉噻唑酸蛋白, 该种速发过敏源是造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4];而青霉烯酸能够与患者体内的半胱氨酸形成致敏原——青霉烯酸蛋白, 具有变态反应性, 药物过敏史者在使用该类药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3. 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

3. 2. 1 用药指征不明确在回顾性分析过程中, 发现抗菌药物使用同临床诊断不相符的情况。特别是在感冒治疗过程中, 经常性的出现头孢菌素类与抗病毒类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但感冒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病毒导致的,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抗菌药物并不具备较强针对性, 反而容易造成耐药菌株或菌群失调, 可能与急诊医师未掌握及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预防用药指征过宽有直接关系。

3. 2. 2 用药剂量不合理该问题较多存在于老年患者治疗中, 部分抗菌药物主要是通过肾脏进行排泄的, 而老年患者肾功能生理性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 在采用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时, 患者排泄减少从而造成体内积蓄过多, 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对老年患者采用静脉输注经由肾脏排泄的抗菌药物时, 应按照老年患者肾功能实际情况对药剂量进行斟酌。

3. 2. 3 联合用药不合理该种情况突出表现为杀菌剂和抑菌剂的联合使用上, 即使患者病情需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也应对以上两类药物进行间隔使用, 同时在处方中予以标明, 由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3. 2. 4 药物选择不合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者医师未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情况, 对于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应以一、二线抗菌药物为主, 同时尽量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部分医师进行药物选择的起点过高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或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 对此类问题应加以注意。

作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保障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本院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是仍然存在些许不合理现象, 在日后的治疗过程中, 应进一步落实抗菌类药物管理制度, 遵守抗菌类药物使用原则进行合理用药, 同时加强对抗菌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监测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顾文标.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研究.药物与人, 2015, 28 (1) :145-146.

[2]刘焱.社区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河北医学, 2011, 17 (2) :199-200.

[3]陈延玉.某院抗菌药物在急诊静脉输液中应用情况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309-310.

急诊科与门诊输液室 篇5

尊敬的医院领导:

自2009年门诊部大楼改造完成,门诊输液观察病人也日益增多。从门诊部改造前的日输液量30人次左右,骤增至80人次/日,最高峰可达150多人次/日,其中儿科输液占40%以上。门诊输液病人的增加,足以证明门诊已逐渐发展壮大,我院正在摆脱“小门诊,大住院”的束缚。同时也凸显了现如今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的矛盾与隐患,特别是在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力争“三甲”的今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护理存在安全隐患。

1、目前急诊科护士只能满足院内、外急诊工作,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急诊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车率、接诊人次大大增加。现每日急诊出车在10多次左右,特别是经常有省内、外的长途接诊任务,造成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的局面。

2、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存在病人多,用药种类多,病种繁杂的特点。由于这些原因,工作琐碎重复,要求护士有很强的准确性和责任心。急诊护士往往在匆忙出诊后,不能对输液病人的病情做连续性的观察和准确判断,也不可能对未做完的治疗进行再次核对,更来不及做好床旁交接班,大大提高了出现差错、事故的几率。现存在的口头交接、电话交接缺乏规范和依据,完全不符合“三甲”医院创建标准。

3、由于门诊输液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急诊人力,抢救室有危重病人时,护士无法抽身协助,仅有一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抢救措施不能迅速到位,抢救力量缺乏,存在引发纠纷的风险。

4、急诊科没有儿科专科医生,儿科门诊又与输液大厅距离较远,门诊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没有专科医生立即参加抢救,导致医患纠纷的隐患一触即发。

5、急诊科做为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迅速出诊,快速反应是基本原则,由于出诊护士忙于门诊输液病人,延迟出诊时间,极有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增加出车风险,极易引发纠纷。

二、急诊科兼管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服务存在安全隐患。

1、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形成,患者和家属既要求生理上的治疗,又要心理上的愉悦,医院面临严峻挑战。门诊无专门护士负责输液室,将导致病人等待时间过长,病人怨言增多,医疗服务满意度下降;急诊护士兼管门诊输液,参加抢救的护士少,将影响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急诊病人满意度降低,且不符合“三甲”医院的创建标准。

2、尤其是儿科输液,患儿年龄偏小,家长要求高,穿刺难度大,患儿配合意识差,导致护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投诉大量上升,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给医院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高强度的运作,在加上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使急诊护士持续呈紧张状态,心理、生理上均未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出诊工作的高风险性,出诊环境的复杂性,急救病人的病情多变性,抢救工作的紧张繁重性,都给急诊护士带来严峻考验。门诊输液工作和急诊出诊工作让护士身体无法得到休息,而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又让护士心理压力很大,负面情绪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无法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三、急诊科与儿科输液室分设的优点

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

2、门诊儿科输液室可以分流一部分患儿,缓解儿科住院部压力;还可以对患儿进行系统化的、规范化管理,留住病源。

3、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有利于院感控制与预防。

4、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成人输液分设给成人输液室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5、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使年资高的儿科专科护士能给得到用武之地。小儿静脉穿刺的高成功率将为医院增添美誉。

临床静脉输液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静脉输液8230例次,发生故障90例。

1.2护理方法及要点

1.2.1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负压进针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1.2. 4浮肿肥胖的病人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我们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主张的[2],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现意外症状的护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长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应给予局部热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输液过程中给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時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

1.3.3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输液过程的护理

1.4.1根据液体质量应注意: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1.4.2 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1.4.3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故障:如果发现液体不滴或输液不畅,应仔细查看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如果发现针头阻塞,应拔出针头更换新针头另选静脉进行穿刺。处理故障后要给病人解释安慰,防止病人过分紧张。

2效果

患者8230例,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争取了好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3讨论

临床上,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7(7):31.

急诊静脉输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20例, 按门急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6~81岁, 平均 (47.21±19.34) 岁, 静脉输液时间3~18 d, 平均 (6.23±3.21) d;对照组,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5~76岁, 平均 (42.98±17.79) 岁。两组患者年龄、输液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对照组采用门急诊输液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穿刺护理等精细化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输液前, 护士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过敏情况, 告知输液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如出现不适要及时呼叫护士处理。护士选择好血管后, 根据患者的血管类型选择合适的针头。消毒局部皮肤后, 右手持针, 使针尖与皮肤呈45°角左右刺入静脉。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处理。输液结束后迅速拔出针头, 局部按压。

1.2.2观察组

(1) 环境护理。保持门急诊输液室整洁干净, 空气畅通, 在适当的位置布置一些绿色植物;播放电视或者轻音乐,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缓解输液前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注意着装, 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举止得当, 让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治疗。 (2) 心理干预。因患病和就诊流程繁琐, 患者往往变得紧张、焦躁、抑郁。郦玲娣[3]调查问卷显示, 门急诊患者输液前焦虑、抑郁等情绪的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66.09%、62.61%。因此, 护士要先做好心理安抚, 稳定患者情绪, 积极为患者提供方便, 如提供热水袋敷手、调节合适的体位输液、对老年患者适当的抚摸等, 为患者提供温暖服务, 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穿刺前要告知患者,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无法穿刺。巡视时,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适时进行关心, 了解患者的需求, 促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 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对于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更要多给予关心, 消除患者焦虑的情绪。 (3) 健康教育。曾立云等[4]研究表明门急诊输液患者对输液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 大部分患者处于不知道或知道一点的水平;66.10%患者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获得输液的相关知识;49.60%患者认为护士口头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最能接受。因此, 护士应加大口头健康宣教的力度, 提高患者的知晓度。患者首次来院进行输液治疗, 先与患者核对所要输注的药物, 说明输液的目的、输液总量、输液的大概时间以及输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呼叫。利用门急诊输液患者等待输液和接受输液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学知识、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 又缓解了患者输液过程中的急躁情绪, 融洽了护患关系[5]。输液完后, 护士需告知患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4) 穿刺护理。实施穿刺前, 患者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表现。因此, 穿刺前可通过聊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缓解不良情绪。临床实践表明, 精选静脉穿刺部位、角度、时间和握拳方法等是缓解穿刺疼痛关键[6]。穿刺部位宜选择在神经分布稀疏的手背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此部位穿刺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根据患者手背静脉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针头, 一般选用针头体积较小5.5#针头, 对血管组织损伤小, 疼痛感较轻。对血管充盈度不好的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可提供热水袋热敷或者轻拍穿刺部位, 改善静脉的充盈度, 便于一次性穿刺成功。文献[7]报道, 握手式握拳法能使局部静脉充盈, 穿刺面积增大, 有效提高手背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士用左手的4个手指垂直置于患者的手掌心, 类似于握手, 并向上顶, 大拇指将4指的皮肤往下拉、绷紧, 形成弓背向上水平, 使血管充盈显露[8];右手持针柄, 选择45°进针角度, 利用腕劲刺入皮肤, 然后迅速降低角度至20°左右缓慢进入血管, 见回血后放平针柄进入少许。孔佳佳[9]的研究证实了45°静脉穿刺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传统20°静脉穿刺术。穿刺过程中应避免针头刺入血管过长造成血管壁更大的损伤, 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输完液后, 护士要及时拔针。拔针时先仔细分离输液贴, 留压针眼这一条敷贴, 放松一端后不分离;左手拇指、食指固定与穿刺时同方向的皮肤, 右手持针柄上下面, 与进针方向相同, 顺进针方向中速拔针;随之左手松开固定处皮肤, 迅速用左手拇指指腹顺血管方向按压已留好的静脉穿刺敷贴上[10]。按压少许后交给患者或其家属再按压3~5 min。 (5) 输液过程护理。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穿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患者疼痛状况, 悉心聆听患者主诉, 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通过门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满意度, 总分为100分, 非常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后首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经精细化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输液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 穿刺疼痛感明显减轻, 对输液室环境舒适度比较满意, 对护士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建立和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护理服务向精细化发展趋势明显。精细化护理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门急诊是医院的服务窗口, 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代表着医院对外的形象。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多医院的门急诊门庭若市, 输液患者人数众多, 护理服务的压力随之增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门急诊护士应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热情的护理服务。观察组病例中, 护士通过精心、合理的布置输液室的格局, 减轻了患者输液时紧张的情绪,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通过穿刺前的有效沟通, 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取得其信任和配合;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针头, 采用握手式握拳法45°快速穿刺进入皮肤再迅速降低至20°左右缓慢进入血管, 有效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利用门急诊输液患者等待输液和接受输液的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提高了输液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变化, 及时、得体的进行干预, 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因此, 在门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 能提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穿刺疼痛, 提高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静誉.护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3) :43-44.

[2]王加凤, 顾志娥.精细化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与成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5) :1817-1819.

[3]郦玲娣.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求医问药, 2012, 10 (7) :751-752.

[4]曾立云, 盛丽娟, 马丽丽, 等.236例门诊输液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需求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 (2) :105-108.

[5]胡海玉, 陈锋.门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3) :95-96.

[6]王桂云, 曲妆贞, 董玉赢.对静脉穿刺成功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 2008, 31 (5) :124.

[7]王锦蓉.手背静脉穿刺握手式握拳法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2) :88.

[8]陆莉金, 方风雷, 李敏, 等.手背静脉穿刺改良握拳法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4, 2112 (6) :148-150.

[9]孔佳佳.静脉穿刺术三种进针角度的疼痛反应及一针成功率比较[J].微创医学, 2013, 8 (4) :436.

急诊静脉输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2月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152例 (1 860例次) , 年龄13岁~75岁;静脉输液时间3 d~21 d;上呼吸道感染56例, 支气管炎34例, 肺炎30例, 肠炎32例;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手术、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76例 (924例次) 和对照组76例 (936例次) ,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血管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头、输液方法、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护理[1]和穿刺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 包括:①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情况,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指首次穿刺成功后1 h内未重复穿刺;②病人满意度调查, 采用满意度评分, 满分100分, 共发放调查问卷1 86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8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1 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①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实施治疗操作时, 针对不同的输液病人就门急诊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讲解药物作用与副反应;说明输液的总量、速度、所需的时间;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问;输液后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②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正确评估来输液病人各阶段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疏导, 通过感情宣泄方法来增强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身体状况、输入的药物、液体的量、最佳输液速度、穿刺部位、针头固定方式以及采取的最佳体位, 并在输液操作时讲解相关知识, 向病人讲明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状态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使病人对负性想法进行认知重建。③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实施有序轮候输液,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前来输液的病人及家属, 运用规范语言有秩序安排病人到椅上或床上等候;主动向病人进行自我介绍, 并介绍卫生间和饮水机的位置;帮助病情急、重、行动不便和老年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并为其盖好棉被或毛毯;输液室为病人准备好报纸杂志、一次性水杯、垃圾袋、调节病人喜爱的电视频道, 随时为需要喝水的病人送上一杯水;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做到举止稳重、动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 静脉穿刺轻柔娴熟, 一针见血, 选择血管要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输液中增加巡视次数, 主动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 使其在输液过程中更为舒适、安全、放心。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起效快等优势, 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和工作范围的扩大, 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 是输液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越来越被广大护理管理者所重视, 门急诊输液病人多、流动量大, 加之病人在输液前大都不了解输液的一般情况, 不了解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自己随意调速的情况经常发生, 此外门诊输液病人多数存在药到病除的心理, 希望一针见效, 否则认为药物无效或治疗方法不当。若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 在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 便常常使病人产生抱怨, 不信任心理, 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既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预后, 又可影响护理人员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元化,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也是多元化的, 我们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 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 通过护理人员在输液前、中、后宣教, 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 预防保健能力得到增加, 对护士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之增加, 使病人更加安全的完成输液治疗过程。

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更符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既能配合病人的治疗, 减少输液不良反应, 又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病人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还要面对医院的特殊环境及陌生的医务人员, 表现出异常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静脉输液病人如何面对穿刺及输液过程;如何应对穿刺及输液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使其心理和躯体发生积极的变化。通过心理护理管理干预可以给病人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护理支持, 可减轻其对穿刺及输液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达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 不仅可以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 把人性化护理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 提倡微笑、礼貌、高效、舒适、快捷的人性化服务, 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熟练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 充分尊重、理解、关怀病人,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首次成功率97.19%, 明显优于对照组9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使接受静脉输液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增强病人信心, 使病人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 护理管理干预还能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输液专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颖.长期输液者的静脉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 2007, 26 (21) :22.

急诊静脉输液 篇9

关键词: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急诊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也常用于急诊患者当中,急诊静脉输液要求操作速度快,高准确性和安全性,此方法适用范围广泛,但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施药剂量的不同及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风险[1]。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名誉。为了避免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差错事件,对患者实施多人护理模式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2],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为对象,评价双人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男210例,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男100例,女80例,年龄12~88(42.6±11.3)岁,对照组男102例,女78例,年龄14~90(43.2±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静脉输液中实施常规的单人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方法如下:由医院护士主管负责在输液卡上填写患者的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床号、药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确保资料详细无误后签字确认;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在实施静脉输液前,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对患者信息进行严密的核对,包括用药名、药品有效期、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品配制比例等,确定无差错后,执行护士和核对护士在输液卡上签字确认;然后进行急诊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由护士主管监督执行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剩余药量,及时进行补液,并做好记录,签字确认。

1.3 评价项目

分析比较两组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差错事件包含: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满分100分,打分越高说明对护理质量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均没有出现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的差错,出错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漏加续加8例,药剂量出错2例,补液出错3例,同名患者4例,出错事件发生率为9.44%,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程度评分为(95.6±3.2)分,对照组为(78.4±4.9)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差错事件主要是由护士的不当护理引起,因为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千篇一律,每天重复大致相同的工作,易产生负面情绪;护士的责任心不够,护理工作不够严谨;经验不足,对其他护士依赖性较强。这些因素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都容易引发差错事件的发生[3,4,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疾病治疗中,对静脉输液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名誉,对患者和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医院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6]。

本研究在“三查七对”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患者的信息进行双人核对,核对人签字确认,保证患者的信息详细且准确,避免患者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的差错[7]。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行急诊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为对象,评价双人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差错事件的发生率(0.00%)远低于对照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评分为(95.6±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的质量,患者满意程度高,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谭巧君,杨春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84-85.

[2]杨间平.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5-956.

[3]张琴.改良查对法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04-104.

[4]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24-25.

[5]李虹.双人核对制度在预防门诊注射差错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2):232-232.

[6]吴莹嘉,何晶晶,郭素萍,等.双人核对静脉输液流程临床效果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33-134.

急诊静脉输液 篇10

1 临床应用

1.1 穿刺对象的选择:

急危重患儿, 腹泻患儿, 用药在3 d以上、表浅静脉不明显、恐惧、穿刺困难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

1.2 穿刺血管的选择:

留置针输液宜选粗直、富有弹性且不易滑动的手背部、足部及头部静脉, 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静脉。头皮静脉可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 下肢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 营养不良患儿可选腋下静脉、腹壁静脉[1]。较大的患儿可选择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留置, 也可选择桡静脉, 必要时使用夹板固定;学龄患儿一般不选择足部的静脉留置, 首选手背静脉。在上述血管都难以找寻到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颅骨缝间静脉、颈外静脉。

1.3 穿刺和固定方法:

刮净血管周围毛发, 常规消毒。取留置针连接液体,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右手轻持留置针蝶翼, 左手轻轻转动导丝转柄部, 使导丝针尖部斜面向上, 然后右手持紧蝶翼, 沿血管走向, 以15°~30°角缓慢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3~5 mm, 退针芯到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缓慢打开输液调节器。确定穿刺成功后, 先用1条胶布固定留置针针梗和针栓处, 再用第2条胶布从留置针下左右交叉固定于第1条胶布上。用无菌敷贴固定留置针。

1.4 穿刺技巧:

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应用消毒液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面积要足够大,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消毒, 直径范围在8~10 cm。取出留置针,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 以免损伤导管, 使套管在上, 针翼在下, 取下针尖保护套,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 拇指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 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穿刺角度较头皮钢针稍高, 避免角度过低损伤导管及静脉外膜;进针速度宜慢, 以免刺破血管, 见回血后, 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 cm, 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 使血管成一直线, 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 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这样一退一进, 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送管要及时, 动作要轻、稳、快, 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技术熟练后可采用单手送管法, 单手送管法解决了护士单独值班时无人协助的难题, 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及操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单手送管方法为:见回血后再进少许, 左手、不动, 右手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针座, 食指协助, 向血管内送软管, 将软管全部送入后, 左手固定针座, 右手拔出针心, 打开调速器;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 在敷贴上写明留置日期和时间。

1.5 封管方法:

封管时用2~3 m L稀肝素钠盐水, 头皮针斜面在肝素帽内均匀缓慢地推入1.5~2 m L, 左手同步将小夹子夹在延长管前端与留置针柄交接处, 余0.5 m L边退边推全部, 拔出头皮针完成封管至次日输液。

2 临床护理

2.1 穿刺部位的护理:

(1) 备皮过程中, 动作轻柔, 防止刮破患儿皮肤, 备皮过程中要有助手在旁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尤其是头部留置针应严格消毒, 做到足够的消毒时间、消毒剂和范围, 备皮范围在8 cm以上。 (3) 输液过程中, 护士应加强巡视, 输液速度控制好, 观察留置针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有红肿或硬结, 应停止输液并拔掉套管针, 炎症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2.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要牢靠固定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用普通胶布固定针翼及肝素帽, 横贴1条胶布, 从肝素帽的下面V形绕过1条胶布固定于留置针的两侧, 露出肝素帽的穿刺部位, 最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如穿刺部位在头部, 可用留置针弹力绷带协助固定, 防止反折和患儿触抓。

输液完毕, 用5 m L注射器抽取5 m L生理盐水, 拔下注射器针头后与输液管连接。将输液针针头向外撤, 仅留针头斜面在肝素帽内。右手持注射器缓慢推注生理盐水, 当推入3 m L时, 将原顶于大拇指上的注射器针栓顶于大鱼际上持续缓慢注射,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肝素帽, 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拔出输液针头, 以拔出针头时尖端有液体自然流出为佳, 这样就可达到正压封管, 关留置针开关。

再次输液时, 肝素帽上的穿刺点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 待干后插入头皮针即可。若液体滴入不畅, 勿用力挤压输液管, 以防栓塞发生;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 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液体外渗。如半堵塞, 应先抽出血栓, 再接输液装置;如已堵塞, 应拔出另行穿刺。

定时更换透明敷贴和穿刺部位, 如透明敷贴出现破损、脱落, 应立即更换, 或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随时更换。输液完毕封管后, 护士交待患儿家长有关注意事项。建议留置时间为3 d。

2.3 患儿应用留置针输液护理的注意事项:

置管前护士应了解患儿病情及输液时间, 若输液时间在3 d以上者, 可考虑应用留置针, 向患儿家长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优点, 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后方可应用静脉留置针一定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不要选择细小的血管, 以免穿刺不成功。。穿刺护士安抚患儿, 消除恐惧感, 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哭闹。对不合作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 让患儿家属回避, 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再交托家属, 以避免家属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操作护士保持平稳心态, 充满自信心, 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减少患儿的痛苦, 避免留置针的浪费, 从而发挥留置针的重大作用。要以书面及口头的方式双重宣教, 尤其要指导家属在家做好观察和护理。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协助护士密切观察, 以便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2]。使用留置针期间, 有时可引起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静脉炎等并发症。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出现并发症时能及时处理, 建议家长每天带孩子来医院输液。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 套管柔软且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 不易穿破血管[3]。静脉留置针在急诊输液应用解决了护士穿刺难的问题, 避免了重复穿刺,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和护士的心理压力, 为用药提供了方便, 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由于采用牢固的固定方法, 又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留置针, 减少了留置针被抓脱现象, 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急诊患儿,输液,护理

参考文献

[1]郑思竟.系统解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韩美珍.合理选择留置针在儿科患儿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7C) :1923-1924.

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探讨 篇11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进展;个性全面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8-01

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临床给药方式,静脉输液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因此输液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护理方式将容易产生医疗差错甚至产生医护纠纷。本次我院特进行如下调查,探讨分析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护理组。其中,对照组260例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均130例,年龄4~75岁,平均(45.7±5.6)岁;护理组300例中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140例,年龄2~74岁,平均(46.2±6.1)岁。经比较,临床治疗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患者以常规性护理,首先向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定期进行巡视、换药以及拔针。护理组:给予患者以上常规性护理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全面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注意细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工作中的细节,输液卡填写字迹清晰、明了,同时对输液卡信息进行至少三次的核实、确认,保证输液无误。与此同时,加强排班管理,尤其是交接班的管理,充分保证输液门诊24小时均安排有护理人员进行巡检,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输液,并监督输液的安全性;(2)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输液知识,讲解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同时,了解患者的困扰,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解答;(3)保证舒适的输液环境,首先应充分保证输液门诊内床位及座椅的数量,同时注意输液门诊的通风换气,保证清新的空气,并安装电视机,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时可避免患者因长时间输液而产生烦躁的心情。

1.3 护理满意度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问卷包括护理态度、输液环境、输液效果等共计10方面的内容,10分/项,合计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0~90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输液差错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0.00%,较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2.6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具体参见表1:

3讨论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应用个性化全面护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更优,可以有效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2]。本次研究的结果为: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0.00%,较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2.6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护理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总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个性化全面护理主要从护理细节、健康指导和输液患者三方面改善护理的效果[3]。通过细节护理,仔细核实输液信息可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排班管理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交接班或夜班人员安排不合理导致出现忽略患者的情况。而通过健康指导和改善输液环境,可以保证患者在舒服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高应对异常情况的能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4]。

综合本文分析:输液护理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现应用个性化全面护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更优,可以有效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海洋,黄金,高竹林.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3,956.

[2] 陈婧,李富娟,梁水珍.优质护理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45,46.

[3] 邹静荷,严小红,梁素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9,1330.

急诊静脉输液 篇12

1 静脉输液

1.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静脉穿刺时,应该视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握紧拳头。当患者的静脉不能瞬间充盈但是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先将患者准备输液侧肢体下垂,再扎止血带,然后嘱患者放松肢体,不用握紧拳头,操作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可用左手大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面的皮肤,右手进行快速的穿刺,成功率较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浅静脉输液方法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行静脉,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被单等。

2.1 加药后输液瓶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2.2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度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3 留置针静脉输液

3.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3.2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如回退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

3.3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3.4 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5 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类型和内容下一篇:发展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