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质量(共12篇)
静脉输液质量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57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组128例, 我们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后穿刺失败、出血、外渗、疼痛等情况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血率、液体外渗率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穿刺后0.5、1、2 h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7%,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0.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降低医疗纠纷,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有着操作简便、有效率高的优点,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随着疾病的复杂化, 给药形式的多样化, 静脉输液也逐渐成为引发治疗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主要环节[1]。为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我院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有效性, 我们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5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将研究过程与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257例患者, 男女比例为131∶126, 年龄7~52岁, 平均 (27.2±3.6) 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两组患者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胃肠道疾病、肺炎、支气管炎、肾病等, 选取的257例患者中均排除有严重疾病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
1.2.1 对照组:选取手背静脉, 按照传统护理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固定、封管并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
1.2.2 观察组:同样选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 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①加强沟通告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前与患者交谈沟通, 告知患者所用的药物名称、效果、用量和不良反应, 交谈时态度亲切, 面带微笑已保证患者更好的配合;②改善输液环境:输液环境常常对患者心情造成影响, 营造明亮、温馨、温度适宜的环境, 整洁、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到舒适, 也有利于给护理人员清晰的操作视野、保障患者静脉血管的显露与充盈;③门诊患者输液时每次护士都要常规在输液前认真核对, 不要因为患者反复来院产生疲劳和惯性, 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核对程序中, 从而导致护理安全的隐患的发生。④穿刺前对患者血管进行正确的评估, 对于静脉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大的患者, 安排技术好、心理素质好的护士进行输液穿刺。静脉穿刺部位的正确选择在静脉穿刺时, 应选择相对较粗、较直, 富有弹性, 远离关节, 无静脉瓣, 利于固定的静脉。输液穿刺前增强对静脉血管前瞻性护理, 输液穿刺前后均应采取有计划、有目的血管维护措施, 并向患者交待血管情况;熟练掌穿刺技巧, 如静脉血管的选取、进针角度及时机的选取、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成功后妥善固定, 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过失;⑤输液期间告知患者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 以免重力作用导致血液回流阻塞导管, 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与处理患者的不良情况;输液期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如果局部皮肤有红、肿、胀、痛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⑥进行心理护理:充分与患者做好交流工作, 加强彼此理解, 缓解患者进行输液时比较紧张心情, 通过与患者交流谈心分散其注意力, 利于患者配合输液。
1.3 观察和评价标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血率、液体外渗率、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疼痛评分等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输液后的满意率进行调查。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2]:即取10 cm直尺, 起始端代表无痛, 刻度递增代表疼痛加剧, 由患者自行估计其疼痛等级, 在直尺上标出相应位置, 代表疼痛指数。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n。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当P<0.05时, 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后, 观察组患者出血率、液体外渗率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标比较:观察组静脉穿刺后0.5、1、2 h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为73例 (56.59%) , 满意为53例 (41.09%) , 不满意为3例 (2.32%) ,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7%,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为56例 (43.75%) , 满意为47例 (36.72%) , 不满意为25例 (19.53%) ,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0.4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基础的治疗手段, 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成为了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如何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成为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关键所在。分析静脉输液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有:①缺乏与患者的交流:现阶段医院的患者流量大, 许多患者都是经过长时间排队等待, 心里难免会产生情绪, 在进行输液治疗时, 护理人员只是机械的完成工作, 不与患者交流, 会造成患者或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反感;②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好:每天有大量的患者前来接受静脉输液,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静脉穿刺, 若操作水平不足很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损伤, 造成患者不满;③输液过程中观察不及时:患者输液期间,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早做处理, 若因疏忽造成患者不适, 难免会造成医疗纠纷[4]。
综合护理干预就是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建立的一套护理方法, 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 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过失, 输液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与处理患者的不良情况;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护理纠纷的原因有很强的针对性, 采用该方法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静脉输液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血率、液体外渗率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穿刺后0.5、1、2 h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7%,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0.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看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组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很高的, 在静脉穿刺时出现的不良发应和疼痛评分也远低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本、正规、有效的护理方式, 对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医疗纠纷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小平, 陈翠珍, 罗秋平.舒适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22 (33) :3785-3786.
[2]马海燕.36例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40) :317-318.
[3]吴瑞娥.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注射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12) :1424-1425.
[4]王琴, 李玉梅, 曾小丽.护理安全干预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0 (6) :84-85.
[5]谢芳.急诊住院静脉输液患者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4 (34) :379-380.
静脉输液质量 篇2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静脉输液:
2.输液微粒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静脉输液是利用和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不宜、不宜、不宜。3.静脉输液的原是、、、。
4.常见输液故障有、滴管内液面、滴管内面、滴管内液面自行。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移动,做到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和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滴/分,儿童滴/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漓。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请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1 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大气压、液体静压过浓、过多、过快、过早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液体不滴、过高、过低、下降四肢远心端、近心端、有计划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40~60、20~40
三、DDBAA
DDADD
ACDCA
四、1(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静脉输液质量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64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以便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本研究对9658例次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有效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静脉输液患者9658例次,发生故障116例次。
护理方法及要点
⑴静脉穿刺时的护理:①浮肿肥胖的患者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1]主张的,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②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③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30°采用梁孝梅等[2]研究的负压进针法。④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⑵穿刺后局部意外症状的护理:①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阿奇霉素、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局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②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时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③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针对病因治疗,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有严重出血患者,应报告医生。
⑶输液过程的护理:①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②输液时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有尿患者才能给与盐溶液输入,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入氨基酸,甲硝唑过快时可引起恶心。输垂体后叶素时宜引起呕吐咯血肠蠕动加快而有便意。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红霉素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结 果
患者9658例次,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讨 论
平时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那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是患者感到不安,甚至担心再次穿刺而引起患者不满。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梅.改进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7):8.
2 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齊鲁护理杂志,2006,7(7):31.
静脉输液质量 篇4
关键词:点评总结,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护理为临床护理重要环节, 目前其专业化趋势更加显著, 尤其是在连续静脉输液中, 如液体更换不及时则可影响患者满意度, 并导致护理缺陷出现。另外护理人员数量有限, 对输液全过程的监控显得力不从心, 进而出现护理质量下降等问题[1]。护理管理者应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 实现护理效益的最大化。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指每天对静脉输液管理的问题进行报告、分析、改善、总评等, 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本研究由此开展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2012年6月-2013年6月为实施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前, 2013年6月-2014年6月为实施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后, 各50例进行研究。实施前50例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6~35岁, 平均 (28.03±4.58) 岁;实施后50例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8~33岁, 平均 (27.86±5.03)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工作程序优化
责任护士均装配有多功能治疗车, 车内配备病房巡视必需品。医嘱需由值班护士打印, 后将复印件交给责任护士, 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查房制度, 监管各责任护士的行为规范。除此以外应建立病区登记呼叫记录本, 值班护士主要在护士站内, 便于进行呼叫管理, 因此由其记录, 主要内容应是输液过程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应对责任护士做好提醒, 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呼叫原因, 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责任护士, 如果呼叫短时间内超过3次, 则需立即告知责任护士。
1.2.2 每日点评总结
每日晚交班时, 由值班护士对当日呼叫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包括输液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等, 责任护士对患者呼叫情况进行分析, 记录患者呼叫的具体因素。期间组织静脉管理能力较强的护士与其他护士互相沟通, 从而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进步。护士长最后进行总点评, 若护士长休则由值班护士执行, 最后需针对提出的问题达成改善措施的共识。
1.2.3 护理改善措施研究
(1) 优化排班:根据护士级别排班, 责任护士基本稳定, 级别高的护士分管一级护理患者, 而层级较低的护士管理二、三级患者, 每个月月底汇总呼叫等级情况, 根据结果在月初重新分管患者数量, 对呼叫较多的护士酌情减少分管的患者数量, 填补到呼叫控制有富余的护士中, 同时将输液管理数量和质量和护士绩效挂钩, 从而给予业务能力强、分管患者多的护士经济奖励; (2) 优化输液操作:在输液前对患者输液接受度进行评估, 若患者输液困难则与其协商, 尽可能将输液排至最后, 输液完毕后巡视1次在对输液困难患者进行输液操作,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输液方式, 尽可能缓解患者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3) 优化药物管理:根据是否有时间限制对常用静脉药进行归类, 无特殊时间药物分为大瓶装、小瓶装, 先输液患者安排大瓶液体, 最后输液采取小瓶液体, 为降低呼叫率, 责任护士可先在小病房开始输液。根据药物剂量标注滴注时间, 输液巡视时, 如果发现液体剩余不足50 m L且患者仍需输液, 则由责任护士将接下来需要输注的药瓶悬挂在输液架上。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干预前后每日呼叫次数、人均呼叫次数, 采取静脉输液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工具选择5分、静脉输液敷料使用标准10分、护理人员要求30分、静脉输液安全30分、交接班2分、患者健康宣教8分、病人满意度5分、护理计划落实10分。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对比行χ2检验与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每日及人均呼叫次数比较
干预后每日呼叫次数及人均呼叫次数显著降低,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干预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满意96.0%高于干预前70.0% (P<0.05) 。见表2。
3 讨论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是基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理论[2], 结合病区静脉输液管理特点的护理工作模式, 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要参与, 并制定呼叫记录本, 以用来统计住院患者呼叫情况, 最后进行整理统计, 根据每日相关数据发现护理问题, 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3,4]。
每日点评分析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研究发现, 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期望值的实现程度, 当服务超出期望, 则会提高满意度[5]。在护理中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可靠性可提高护理质量。输液呼叫总数随每日点评总结实施后明显下降, 且护士对静脉输液全过程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6]。另外着重对进步护士进行表扬, 对不正确行为当面指出, 批评后重点跟进。针对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培训, 使护士对护患沟通、体征观察、心理干预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培养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 通过减少呼叫率, 提高护士的主动管理意识。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可不断发现日常工作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护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合理建议, 护士长查房时患者表现积极, 消除了护患隔阂, 便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7]。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操作简便、有效性高, 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每日点评总结可保持护理模式的先进性。本次研究中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 呼叫次数显著降低,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与董红等[8]研究结果相符。但需注意“零呼叫”并不表示护理工作质量好, 呼叫器为护患沟通的桥梁, 呼叫次数处于适量最佳, 避免一刀切的零呼叫护理方式。
综上,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波, 陈华.SHEL模型在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8) :2206-2209.
[2]张传军, 冯建中, 刘永, 等.180例婴幼儿在某院门诊的连续用药情况调查[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 20 (1) :77-79.
[3]陈明松, 许婧, 武丽娟, 等.护理流程再造在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 :71-72.
[4]王婉秋, 王颖, 周红霞, 等.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12 (z1) :243-243.
[5]杨清桂, 陈梅青.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2) :68-70.
[6]高广美, 王淑霞.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对提高输液室工作效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2121-2122.
[7]周新霞, 程平.护理操作流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08 (22) :55-57.
护理基础静脉输液 篇5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 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B型题
(16~20题)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 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6.过敏反应是由于(b)
17.溶血反应是由于(c)
18.发热反应是由于(a)
19.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是由于(d)
20.静脉炎是由于(e)
X型题
2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 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2. 对输液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是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B.是代谢性颗粒杂质 C.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D.其直径一般为1~12μm E.少数可达50~300μm 23. 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可能原因是(bcde)
A.压力过高
B.针头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静脉痉挛
E.针头滑出血管外
24.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
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 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25.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26.输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的病人有(bde)
A.发热病人
B.婴幼儿
C.严重脱水的病人
D.患心肺疾病的病人
E.年老体弱的病人
27.输液时防止空气栓塞的护理措施是(cd)
A.认真计算输液量
B.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排尽输液管内的气体
D.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
E.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出
28.无菌药液自输液瓶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abde)
A.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B.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C.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隔绝
D.液面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
E.输液管道通畅
29.晶体溶液的特点有(bd)
A.分子大
B.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
C.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D.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E.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0.胶体溶液的特点是(cd)
A.分子小
B.在血液内存留时间短
C.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D.可改善微循环
E.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31.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 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32. 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是(abce)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压力过高
E.静脉痉挛
四、问答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二、填空
1、小儿输液常选用的静脉输液法_________.2、输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液制品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局部紫绀、水肿
E.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输液管附着硫化物 E.药物刺激性强
5、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6、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
A.简慢滴速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D.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E.调整肢体位置
7、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紫绀、胸闷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8、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9、患者李某,男,42岁,患胰腺炎,于上午8时开始输液,输液量共1500ml,每分钟滴注60滴,预约下午做B超检查,请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2:15PM
B.3:30PM
C.2:30PM
D.4:15PM
E.3:15PM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B.20%~30%乙醇湿化吸氧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提高输液瓶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2、20%甘露醇250ml,在20分钟内输完,每分钟滴数为(滴/分):
A.147
B.157
C.167
D.177
E.187
13、输液时除哪项外都可引起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B.针头阻塞C.压力过低D.情绪紧张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14、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
A.0.9%NaCl
B.5%GNS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
E.5%GS
15、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
A.负压作用B.虹吸作用C.液体静压D.空吸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属:A.发热反应B.右心衰竭C.过敏反应D.急性肺水肿E.空气栓塞
17、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18、不宜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
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19、间接输血法时,须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
A.三查、七对
B.二查、七对
C.三查、八对
D.三查、六对
E.四查、七对
四、简答题
1、如何防治急性肺水肿?
2、静脉输液时,如何选择血管?
3、如何评估静脉输血病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填空题
1、头皮静脉
2、直接静脉输血法,间接静脉输血法
3、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4、全血,成分血,其他血制品
5、发热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三、选择题
1、D
2、C
3、E
4、E
5、A
6、D
7、D
8、E
9、A
10、C
11、E12、E
13、D
14、A
15、C
16、E
17、C
18、D
19、C
四、简答题
1、答:预防:输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老人及儿童尤需注意。处理:①如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②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吸氧时使氧气经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③根据病情应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行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
2、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量、液体的种类及病人的年龄选用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答:(1)身体状况: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评估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可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2)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这些可作为输血时查对及用药的参考。
(3)穿刺静脉: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
(4)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输血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____及______。
如果病人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给予高流量______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内加入______乙醇。
“输血前,一定要做_______和_________,以免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的溶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要警惕________和_________。
输血时的三查指的是检查_________、________、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输血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溶血反应,和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其他反应。
输血开始滴数宜慢,约_______,观察______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输血时的八对,即对床号,_____,_______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剂量。
通过输血传染的乙肝在输血后_________时间发病,疟疾在输血后_______时间发生。
静脉输液质量 篇6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进行直刺血管静脉穿刺和经皮下斜刺血管,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种不同方式静脉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论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治疗效果,但直接针刺血管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又能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可用于临床。
【关键词】静脉穿刺直刺斜刺临床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56-01
静脉输液作为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常规技术操作,在减轻病人痛苦和提高病人满意度时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也变得非常重要。影响穿刺成功的因素,除了穿刺角度、静脉充盈度、血管弹性、操作技巧、心理和环境因素,不同进针方式也是影响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2012年3月—6月我科根据穿刺静脉的解剖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对比,旨在探索一种静脉穿刺减少疼痛的方法,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6月我科住院拟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者210例,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6—53岁,均选7号输液穿刺针头穿刺。纳入标准:神志清楚,语言表达和感觉正常,能积极配合,近一周内未接受过静脉穿刺。采用自身对照分为单日输液和双日输液。单日采用斜刺血管静脉穿刺方法(对照组),双日采用直刺血管静脉穿刺方法(实验组)。操作者由课题组2名操作熟练的护士担任,其中一人负责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静脉穿刺,另一人负责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情况,并做好记录。
1.2方法
21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方法进行自身对照。对照组采用斜刺血管静脉输液方法,即7号静脉输液穿刺针头经皮肤再刺入血管,之后按照基础护理教课书进行。实验组采用从直接穿刺静脉血管的方式,之后按照基础护理教课书进行。
1.3判断标准
1.3.1疼痛程度疼痛指标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分轻度,中度,中度。轻度疼痛:穿刺是面部表情无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无疼痛感;中度疼痛:患者面部表情轻微改变,穿刺结束后局部有刺痛感;重度疼痛:穿刺时面部表情紧张、皱眉、缩手甚至呻吟,穿刺结束后局部疼痛剧烈。按上述疼痛表现,对输液穿刺后的疼痛作出评估。
1.3.2一次穿刺成功评定回血良好,静脉滴注順畅,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成功,反之为失败。
1。.4统计学方法
2.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187例,穿刺成功率为93.5%;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178例,穿刺成功率为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在提倡“优质服务”的今天,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医疗行业的医师和护士,都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医疗的技术和手段,以期能更大程度的减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静脉输液对病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而这种治疗手段属于有创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紧张、恐惧,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主要选择的是16~53岁之间,这一部分人员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对疼痛都能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表现,对象不具有特殊性。。
静脉穿刺实际上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的针眼,一个是穿破血管壁的针眼。实验组采用直刺血管的静脉穿刺技术,采用角了几何学中的垂直距离小于斜面距离的原理,也就是缩短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按同样的进针速度的话,针尖穿过两个眼的时间差就减小了,那么病人疼痛感觉的分辨率就降低了,从而减轻了疼痛。按同样的进针速度的话,针尖穿过两个眼的时间差就减小了,那么病人疼痛感觉的分辨率就降低了,从而减轻了疼痛。而采用经皮下再斜刺血管,这种方式增加了两个穿刺针眼的距离,病人的痛觉更加明显。另外,研究中还发现,采用直接穿刺血管静脉输液技术,在液体输入完毕之后,病人能更准确和正确的按住出血点,止血效果更好,后遗症也相应的减少。而采用斜刺血管的静脉输液技术,在输入液体完毕后,由于是静脉穿刺针头刺进皮肤之后再刺血管,因而进针位置和穿刺血管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偏离,拔针之后,很多病人只知道按住皮肤针眼的位置,并没有按住真正的出血点,往往会造成一些皮下血肿,瘀青等,不利于第二天的输液治疗。试验证明,直刺血管静脉穿刺术,能更好的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经皮下斜刺静脉输液穿刺术,可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崔同云.介绍一种静脉穿刺拔针的方法.临床护理杂志,2006,5(3):55.
[2]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06)
静脉输液质量 篇7
1 重视门诊护士的素质培养, 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
输液的质量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护士自身的素质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输液的质量, 因此,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1 同情心、责任感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在操作中, 任何环节疏忽大意都可影响输液质量, 因此, 护士在配药中, 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作好三查八对一注意, 在治疗任务繁重时, 应保持情绪稳定, 作到忙而不乱,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多病人输液时要作到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帮助病人, 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同时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确保静脉穿刺一次成功, 以减轻病人痛苦。在护理输液病人的过程中, 要以病人利益为重, 自觉用护理、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为此, 我们组织护士学习护理伦理学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并定期进行总结, 强化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水平, 及时表扬责任心强、工作扎实、业务水平高、素质好的护士, 为病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
1.2 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为提高输液质量, 要求护士苦练苦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严格无菌观念,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严肃科学态度, 有计划的进行考试、考核, 使护士有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好思想,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 还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作好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 学习输液新知识、新技术。
1.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3.1 建立门诊输液登记制度对输液病人, 护士应认真
填写输液卡,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药名、药量、输液滴数、输液时间、输液顺序、输液结束时间。护士每项操作要签名, 以备发生意外时查找原因,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1.3.2 查问制度
护士在接输液单同时, 应及时与病人或陪患进行病情询问, 以了解病情, 发热与否, 以确定患者的输液滴数, 合理安排液体配制及输入时间、顺序等。
1.3.3 建立良好的交接班制度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
护士要认真详细的交接班,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2 作好输液全过程的整体护理
护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对病人身心整体护理, 这就要求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1 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温馨、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 为
增加护士配药的透明度, 消除患者的疑虑, 在配药室与观察室之间, 采用落地玻璃窗隔断, 使患者能清楚的看到护士配药的全过程。这就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和安全感。同时, 为患者准备了开水、玩具、书刊、椅垫、电视等, 使患者在接受输液过程中, 可读书、看报、看电视, 保持室内清洁、舒适、空气新鲜, 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积极配合治疗。
2.2 根据不同并作好输液准备
如对惧怕打针的病人给予耐心解释, 说明输液的必要性, 以取得配合, 对血管穿刺难度大的给予热敷等处理,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2.3 输液过程中, 应经常巡视病人, 解决病人需求, 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输液反应、输液故障等, 作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3 输液反应的预防
3.1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2 药品准确时, 应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及瓶口有无松动、液体澄明度等, 联合用药时, 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应现用现配, 并作好治疗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3.3 在寒冷季节, 应注意输液患者的保暖, 如为患者准备热水袋等, 也可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4 静脉观察室的管理
4.1 及时有效的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并向他们宣传观察室制度, 协助病人维护好室内卫生。
4.2 完善消毒制度
4.2.1 地面消毒合理安排清扫时间, 使无菌操作在空气净地的条件下进行。
4.2.2 空气消毒对病人进行处置完后, 用100PPM的消毒液喷洒消毒, 每天1次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
静脉输液质量 篇8
1 静脉输液
1.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静脉穿刺时,应该视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握紧拳头。当患者的静脉不能瞬间充盈但是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先将患者准备输液侧肢体下垂,再扎止血带,然后嘱患者放松肢体,不用握紧拳头,操作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可用左手大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面的皮肤,右手进行快速的穿刺,成功率较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浅静脉输液方法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行静脉,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被单等。
2.1 加药后输液瓶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2.2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度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3 留置针静脉输液
3.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3.2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如回退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
3.3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3.4 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5 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质量 篇9
1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器装置
粗针头、通气管 (连粗针头) 、短管、茂菲滴管、长管、过滤器、连穿刺针头的细管及调节器。
2操作方法和步骤
2.1 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至折叠茂菲滴管下段输液管, 挤压滴管以产生负压, 待液体流入滴管的1/3处时, 放松折叠处, 随即顺提上举滴管下段输液管[1]。
2.2 方法 (1) 待液体流至接近过滤器时, 立即使用过滤器针头端在上处于与地面垂直状直至液体流至连接针头的细管再慢慢放下, 排尽细管内空气, 关闭调节器。 (2) 待液体流至离过滤器约10 cm处即关闭调剂器, 然后将过滤器针头端在上处与地面垂直状, 再打开调节器, 直至液体流至连接针头的细管再慢慢放下, 排尽细管内空气, 关闭调节器。
3讨论
3.1 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未强调过滤器如何放置为妥, 那么在排气过程中, 护士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使液体通过过滤器: (1) 过滤器针头端向下法。 (2) 过滤器针头端向上法。 (3) 过滤器针头端平放法。据我们统计, 使用此三种方法的结果是约有90%的过滤器中存有空气, 尤其是采用平放法情况下, 过滤器中均存有空气, 采用向上法或向下法的情况下, 存有空气的量与过滤器针头端倾斜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 倾斜角度越小, 存气量越少, 在同等角度的情况下, 向上法又优于向下法。
3.2 过滤器中存有空气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1) 过滤器不能一次性排气成功延长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时间。 (2) 再次排气不易排尽过滤器内的空气。 (3) 反复排气造成药液的浪费。 (4) 输液过程中过滤器放置的角度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过滤器内残存的空气也会随液体进入血管。 (5) 过滤器内残存的空气随着局部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后随液体进入血管。 (6) 气体进入血管以后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2]。
3.3 护理工作重复性内容多, 任务重, 技术性强,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疗器械的改进, 护理操作技术也在不违反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着必要的改进, 目的是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增加患者满意度。我病房通过对一次性输液器过滤器排气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 减少药液浪费, 有效缩短了静脉输液操作所占用的时间, 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并且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
3.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法律保护意识在增强, 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本身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以及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临床经验、道德水准的影响, 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对医疗风险的理解、承受能力在降低, 那么, 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疗效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但是, 由于医生的工作处于主导地位, 患者不便直接与其发生冲突而将此矛盾转嫁至护理工作上,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苛刻, 从他们的语言、行为上极力找切入口, 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这就一方面要求护士与患者或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另一方面也告诫护士严格规范执行护理操作, 注重细节, 对于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快找出对策, 改进方法, 将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扼杀在萌芽阶段, 我病房通过对静脉输液中排气方法的一个小细节的改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4小结
本文中介绍的过滤器垂直排气法简便易行, 我病房经过近4年的临床验证其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减少药液浪费, 增进了护患沟通, 增加了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但是, 此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描述是否完善还有待我们各位护理同仁进一步论证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金春, 江莎.精密输液器排气方法的改进.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5) :F0003-F0003.
静脉输液的技巧 篇10
1 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 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 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 使莫菲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 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 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 待莫菲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滴管里的液面后, 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 因成线状压力大, 可将莫菲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 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滴管下关紧, 达到排气目的。
3 静脉选择的技巧
血管的好坏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选择静脉时应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走向相对直的部分, 避免靠近关节、硬结、受伤、感染的部位, 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选择血管从远及近。但由于个体静脉受多种因素影响, 临床差异大, 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 灵活掌握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1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个体组织器官机能渐衰退, 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 血管弹性差、脆性大, 皮肤组织松弛, 必须注意, 穿刺时要使其充分暴露, 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 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 采用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 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 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 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 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 消瘦、肥胖患者
消瘦患者因皮下脂肪少, 而血管表浅, 但管壁脆、易滑动, 握拳后掌指关节高于手背肌层, 对进针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握住患者穿刺侧手指, 同时以拇指绷紧皮肤, 进针力度和角度不宜过大。相反, 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丰满, 血管多不隆出皮肤, 但血管较固定, 故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深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 边进针边以食指探索血管, 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
3.3 小儿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细小, 相对固定, 而头皮静脉分支较多, 交错成网, 表浅易见, 小儿多选用此部位, 但由于小儿易哭闹、多汗, 操作前必须把穿刺周围头毛剃净, 以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静脉的两端, 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定在血管内且通畅, 立即固定, 否则易穿破血管, 穿刺时要注意与动脉相鉴。
3.4 化疗患者
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 长期反复化疗使静脉萎缩、硬化, 原则上要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先远端后近端, 但往往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极差, 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 选择管径细的5.5号头皮针穿刺, 既便于穿刺后固定, 又不易出现跑针渗液现象。
3.5 创伤、休克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骤减, 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浅静脉消失, 穿刺前对周围浅静脉均匀涂擦1%硝酸甘油, 再予湿热敷 (55℃~65℃) 3 min, 使血管扩张, 有利于穿刺成功。瘫痪患者宜选择患侧血管, 既便于固定, 保留时间长, 又不影响健侧活动。
4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患者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 用力均匀, 针头稳定, 针头进皮速度快, 痛觉作用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以暴露针梗的尾部, 便于观察静脉回血, 以免刺破血管。
5 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 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 且由于角度大, 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 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 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 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 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尖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 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 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 如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阻塞, 造成穿刺失败, 应选粗直的血管。
6 固定输液帖的技巧
输液帖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 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 先粘胶布中间, 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 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 与皮肤及针柄粘贴紧密, 不会松动。固定针头软管时, 将软管由下向上, 再由上向下绕圈, 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方皮肤。三条胶布平行, 与针梗垂直, 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 针尖轻微上翘者, 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 这样可使针尖平稳的置于血管内, 不用在针柄下垫无菌棉签。
7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7.1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 当时滴速不快, 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 结果自行变快。
7.2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 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 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 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 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 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 为避免发生意外, 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心肺负担加重, 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 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8 更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 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不等, 多大于外界气压, 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 如氧氟沙星等, 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当地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 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停顿片刻, 待瓶内空气排出, 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瓶包装的液体时, 先同上法将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 然后轻挤瓶身, 将瓶内空气挤出30~40 ml, 使瓶体稍扁, 再倒转液体瓶挂于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过大使液体由排气管流出而减少药物治疗量从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 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9 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须经常巡视,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其实巡视也是一门技巧, 护士在换瓶、接瓶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和患者沟通, 顺便问一声, 顺势看一下穿刺部位, 患者就知道护士在关心他 (她) 。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很慢, 穿刺部位不肿不痛且可见回血应考虑是否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适当调整针头位置, 尝试将针柄翻个面。一旦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 应立即停止原来药物的输入, 医生未到达前可先更换为生理盐水, 既防静脉回血凝固又可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根据病情需要, 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持续输液24 h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10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0.1 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 局部肿胀疼痛, 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③针头阻塞, 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 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 若感觉有阻力, 松手后又无回血, 示针头已阻塞, 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 可抬高输液瓶位置;⑤静脉痉挛, 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10.2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可倾斜溶液瓶, 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 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 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 让液体缓缓流下, 直至露出液面。
10.3 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 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 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10.4 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 必要时更换。
11 拔针方法
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 但实际上这样操作, 患者的疼痛感更明显。因为边按压边拔针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的切割伤, 所以在临床操作中多采用迅速拔针后立即按压的方法, 疼痛率明显降低。在一般情况下, 针尖刺入血管后会形成两个针眼:一个是肉眼所看得到的皮肤针眼, 一个是看不到的血管壁的针眼。拔针时往往只想到按第一个针眼而忽略另一个, 出现按压以后还是会有淤青的情况。因此在拔针后嘱患者即刻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3~5 min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且不能揉搓, 防止皮内出血。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临床静脉输液点滴浅谈 篇11
1 静脉输液的方法
按一般常规应注意从四肢远端开始穿刺,保护近心端静脉以备后期使用。①儿童及妇女,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应选用细小针头,但最好不选用第一次用的新针头,防备血管穿透。注射局部皮肤备皮,热敷,可使血管充盈,暴露,易于穿刺。穿刺成功的关键是穿刺时要固定好穿刺点下端的皮肤,防止血管牵拉滚动,其次做好针柄固定。②年老多病者:老年人血管本身弹力就差。平时输液多的人,因常受药物刺激,而致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止血带距穿刺点要扎近一点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针尖要锋利,进针角度为30℃左右。③失血或休克病人: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注射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挑起进针法。④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血管充霭不良穿刺易破。穿刺时宜用小针头,旁侧进针。⑤浮肿肥胖病人: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但手触血管有弹性感。穿刺时针头要长,方向要正,要由浅入深,以30℃~45℃角刺入。总之无论何种血管穿刺见有回血时均将角度减少,再向血管内缓慢平行进针少许,防止斜面漏于血管外,以防穿刺失败。
2 穿刺后意外症状的处理
①局部疼痛:要先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的合适,其次是输液速度要适当,如遇有药液外漏的应重新穿刺。药物刺激引起的疼痛,可用普鲁卡因封闭。②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刺破血管药液渗于皮下,此时应重新穿刺。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注时,应选用无刺激性的液体穿刺成功后再接上刺激性强的药液。如药物一旦外渗用普鲁卡因封闭,用50%硫酸镁湿敷。一般药物外渗热敷可帮助吸收。③血管疼痛:由于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此时应局部热敷,全身保暖便于穿刺。输液过程中血管痉挛,可按摩苍白的痉挛血管或在血管内滴入0.5~1%普鲁卡因2ml毫升。④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
局部以防为主,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针对病因治疗,不再注射,更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注射。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①输液速度:大量脱水,大出血速度要加快到90~100滴/分,视病而定。呕吐腹泻者中速40~60滴/分,需要进约又限制液体入量者可用慢速20滴/分。老年病人,心、肺、肾、功能不好和重度贫血者速度宜稍慢,根据病人表现随时调整。②输入液体在质量上应是: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有尿者才能给钾溶液输入,输钾时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入氨基酸,甲硝唑过快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输垂体后叶素时易引起呕吐咯血,肠蠕动加快而有便意;应用脱水剂宜快,否则无效;输入红霉素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入升压药时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病人不适时注意病情是否恶化及药物输入过怏或过慢。总之输液速度的快慢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程度、种类、药物的性质、浓度,而适当的调整。③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输液时突然发冷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的液体。持续输液每24小时应更换输液皮管。总之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刺入静脉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 张淑兰,闫锋.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年09期
[2] 杨希芳,李素云.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 [J].实用护理杂志; 1998年01期
[3] 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 [J].实用护理杂志,1998年01期
[4]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 [J].实用护理杂志,1994年02期
[5] 余桂华.临床静脉输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1997年09期
[6] 李玉梅,李家育,陈善,宋金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瓿割锯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01期
小儿静脉输液的探讨 篇12
1 穿刺部位
1.1 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 分支甚多, 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 易于固定, 方便小儿肢体活动。故婴幼儿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 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1]。
1.1.1 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
皮下深度为1 mm~1.5 mm, 其下是筋膜和额骨, 额正中静脉不明显时, 可以用姆指在前额上方触摸, 便可发现有一个凹陷, 额静脉就位于凹陷内, 其血管直径比较大, 穿刺时突破感明显, 成功率比较高。在穿刺头皮静脉时, 尽量避开骨隆突处, 进针角度为5°~15°, 进入皮内后, 沿着拇指触摸的凹陷方向, 平行向前刺入即可成功。
1.1.2 颞浅静脉小分支
位于眼眶上方额角处, 皮下深度为0.5 mm~1.5 mm, 静脉周围组织较密集, 脂肪层较薄, 血管虽细小但表浅固定, 易穿刺成功。但穿刺时速度要缓慢, 见回血后勿需再进针, 以免穿破血管, 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1.1.3 耳后静脉
耳上和耳后发际内的颞浅静脉, 位于真皮下的脂肪层上, 皮下深度为2 mm左右, 从外观来看, 血管浅且直径较粗, 但由于周围组织结构比较疏松, 血管下方有2 mm~3 mm的脂肪层及疏松的结缔组织, 穿刺时不易掌握深浅度, 很容易在进针后造成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局部皮肤, 使血管固定, 正确地判断血管深浅度, 进针角度一般为15°~30°, 熟练掌握后穿刺成功率可进一步提高。
1.2 小儿四肢静脉
小儿在采用四肢静脉穿刺时, 首先要固定好四肢, 用力不可过大, 防止造成损伤, 并给患儿取舒适体位, 才能使液体点滴通畅。一般情况下常选用足脊静脉、大隐静脉、手背静脉、手腕静脉, 同时应避开静脉瓣。
2 穿刺方法
2.1 指尖留痕法
对于临床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 血管位置一般较深, 通常情况下, 用食指指尖轻轻触摸, 便可摸到条索状柔软且富有弹性的血管, 用指尖沿血管走向划一条印痕作为标记, 常规消毒后, 沿该印痕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 必须根据血管的深浅度调整进针角度, 方可穿刺成功。
2.2 按压触摸法
用食指在前额轻轻按压触摸, 便可摸到一条凹陷, 在凹陷处轻轻作一标记, 在顺凹陷上下移动触摸, 便可摸到一条富有弹性血管。在确定血管方向后, 常规消毒, 将针头刺入皮下, 沿静脉走行方向徐徐刺入, 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 同时又有回血出现, 即穿刺成功。
2.3 双手挤捏法
对于2岁以下比较肥胖的小儿, 在前额触摸不到额静脉的凹陷处, 可将双手食指分别在额静脉位置两旁约2 cm~3 cm处集中向内轻轻挤捏, 则会出现条索状隆起, 这就是血管所在的位置, 再用食指触摸, 顺隆起位置刺入, 便可穿刺成功。缺少临床经验的新护士, 此种穿刺方法不宜采用。
2.4 横摸法
小儿选用手背血管输液时, 若血管不太明显, 系紧止血带, 按血管的解剖位置顺血管方向横摸, 用拇指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慢慢横摸, 可摸到一条富有弹性的血管, 一般情况下, 右手比左手血管较明显 (一般人右手活动度多) , 即可穿刺成功。
2.5 双止血带的应用
适用于足背静脉, 在小儿踝上2 cm处先扎一根止血带, 稍待片刻后, 在掌指关节处再扎一根止血带, 常规消毒, 穿刺见回血后, 先去除踝关节止血带, 再去除掌指关节处止血带。双止血带法起到双重阻断静脉回流的作用, 使局部血流量相对集中, 血管充盈度增加,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2]。
2.6 调整调节器位置
穿刺前输液调节器置于紧贴墨菲滴管下, 同时将输液瓶放置于操作点同高度, 有利于回血[3]。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 液体瓶的位置降低, 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于高位, 输液管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 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很容易回到输液管内, 避免了头皮针进入血管后无回血, 回退针时有回血的现象[4]。
2.7 负压进针法
在临床工作中, 确定输液是否成功, 只能靠有无回血或突破感来判定。但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 由于小儿的血管比较细, 且血管管壁较薄, 分布的又比较表浅, 紧贴于皮下, 有时进针后突破感不太明显, 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进针后回血慢, 几乎又感觉不到突破感, 往往因看不到回血而盲目进针, 从而导致穿刺失败。故为了能够加快回血速度, 及时准确地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应进行负压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后, 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 关闭调节器, 将输液管下端距终端滤器5 cm~10 cm处折叠, 由右手握紧, 挤去前端液体0.1~0.2 m L, 左手固定静脉, 右手持针柄将针头刺入皮肤后, 松开折叠的输液器, 使其在负压状态下针头缓慢刺入血管, 回血后再进入少许, 打开调节器, 固定针头。方法简单, 容易掌握, 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5]。
3 其他
心理素质差。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 多来自于家长的不信任, 心理压力太大, 加上输液时小儿的不配合, 也会造成穿刺失败。故在治疗过程中, 应多与家属沟通、交流, 减轻自己的紧张心理, 增强他们的信任度。若情绪出现波动、苦闷、烦恼, 心情不适时, 要自我调节, 适当放松, 暂时更换一种工作方式, 以保持心理平稳。同时, 应培养护理人员大胆、勇敢的品质, 操作时力求发挥自己的能力, 掌握有利因素,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提高自信心。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逐渐提高护士应激能力, 克服紧张心理。总之, 心理活动会影响护士的操作技术, 但学会克制、放松的方法, 就能消除紧张心理, 达到最佳状态, 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玲.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
[2]曹玥, 张苗苗.小儿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J].全科护理, 2009, 7 (12) :3232.
[3]丁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 24 (8) :442.
[4]高友娟.小儿头皮式套管针不同穿刺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08, 22 (4A)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