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护理总结(精选8篇)
静脉输液护理总结 篇1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 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B型题
(16~20题)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 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6.过敏反应是由于(b)
17.溶血反应是由于(c)
18.发热反应是由于(a)
19.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是由于(d)
20.静脉炎是由于(e)
X型题
2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 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2. 对输液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是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B.是代谢性颗粒杂质 C.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D.其直径一般为1~12μm E.少数可达50~300μm 23. 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可能原因是(bcde)
A.压力过高
B.针头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静脉痉挛
E.针头滑出血管外
24.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
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 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25.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26.输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的病人有(bde)
A.发热病人
B.婴幼儿
C.严重脱水的病人
D.患心肺疾病的病人
E.年老体弱的病人
27.输液时防止空气栓塞的护理措施是(cd)
A.认真计算输液量
B.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排尽输液管内的气体
D.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
E.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出
28.无菌药液自输液瓶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abde)
A.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B.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C.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隔绝
D.液面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
E.输液管道通畅
29.晶体溶液的特点有(bd)
A.分子大
B.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
C.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D.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E.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0.胶体溶液的特点是(cd)
A.分子小
B.在血液内存留时间短
C.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D.可改善微循环
E.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31.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 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32. 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是(abce)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压力过高
E.静脉痉挛
四、问答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二、填空
1、小儿输液常选用的静脉输液法_________.2、输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液制品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局部紫绀、水肿
E.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输液管附着硫化物 E.药物刺激性强
5、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6、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
A.简慢滴速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D.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E.调整肢体位置
7、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紫绀、胸闷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8、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9、患者李某,男,42岁,患胰腺炎,于上午8时开始输液,输液量共1500ml,每分钟滴注60滴,预约下午做B超检查,请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2:15PM
B.3:30PM
C.2:30PM
D.4:15PM
E.3:15PM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B.20%~30%乙醇湿化吸氧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提高输液瓶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2、20%甘露醇250ml,在20分钟内输完,每分钟滴数为(滴/分):
A.147
B.157
C.167
D.177
E.187
13、输液时除哪项外都可引起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B.针头阻塞C.压力过低D.情绪紧张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14、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
A.0.9%NaCl
B.5%GNS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
E.5%GS
15、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
A.负压作用B.虹吸作用C.液体静压D.空吸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属:A.发热反应B.右心衰竭C.过敏反应D.急性肺水肿E.空气栓塞
17、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18、不宜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
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19、间接输血法时,须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
A.三查、七对
B.二查、七对
C.三查、八对
D.三查、六对
E.四查、七对
四、简答题
1、如何防治急性肺水肿?
2、静脉输液时,如何选择血管?
3、如何评估静脉输血病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填空题
1、头皮静脉
2、直接静脉输血法,间接静脉输血法
3、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4、全血,成分血,其他血制品
5、发热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三、选择题
1、D
2、C
3、E
4、E
5、A
6、D
7、D
8、E
9、A
10、C
11、E12、E
13、D
14、A
15、C
16、E
17、C
18、D
19、C
四、简答题
1、答:预防:输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老人及儿童尤需注意。处理:①如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②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吸氧时使氧气经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③根据病情应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行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
2、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量、液体的种类及病人的年龄选用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答:(1)身体状况: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评估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可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2)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这些可作为输血时查对及用药的参考。
(3)穿刺静脉: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
(4)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输血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____及______。
如果病人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给予高流量______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内加入______乙醇。
“输血前,一定要做_______和_________,以免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的溶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要警惕________和_________。
输血时的三查指的是检查_________、________、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输血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溶血反应,和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其他反应。
输血开始滴数宜慢,约_______,观察______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输血时的八对,即对床号,_____,_______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剂量。
通过输血传染的乙肝在输血后_________时间发病,疟疾在输血后_______时间发生。
在输成分血同时还须全血时,先输________,再输_______。
静脉输液护理总结 篇2
关键词:点评总结,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护理为临床护理重要环节, 目前其专业化趋势更加显著, 尤其是在连续静脉输液中, 如液体更换不及时则可影响患者满意度, 并导致护理缺陷出现。另外护理人员数量有限, 对输液全过程的监控显得力不从心, 进而出现护理质量下降等问题[1]。护理管理者应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 实现护理效益的最大化。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指每天对静脉输液管理的问题进行报告、分析、改善、总评等, 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本研究由此开展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 2012年6月-2013年6月为实施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前, 2013年6月-2014年6月为实施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后, 各50例进行研究。实施前50例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6~35岁, 平均 (28.03±4.58) 岁;实施后50例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8~33岁, 平均 (27.86±5.03)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工作程序优化
责任护士均装配有多功能治疗车, 车内配备病房巡视必需品。医嘱需由值班护士打印, 后将复印件交给责任护士, 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查房制度, 监管各责任护士的行为规范。除此以外应建立病区登记呼叫记录本, 值班护士主要在护士站内, 便于进行呼叫管理, 因此由其记录, 主要内容应是输液过程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应对责任护士做好提醒, 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床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呼叫原因, 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责任护士, 如果呼叫短时间内超过3次, 则需立即告知责任护士。
1.2.2 每日点评总结
每日晚交班时, 由值班护士对当日呼叫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包括输液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等, 责任护士对患者呼叫情况进行分析, 记录患者呼叫的具体因素。期间组织静脉管理能力较强的护士与其他护士互相沟通, 从而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进步。护士长最后进行总点评, 若护士长休则由值班护士执行, 最后需针对提出的问题达成改善措施的共识。
1.2.3 护理改善措施研究
(1) 优化排班:根据护士级别排班, 责任护士基本稳定, 级别高的护士分管一级护理患者, 而层级较低的护士管理二、三级患者, 每个月月底汇总呼叫等级情况, 根据结果在月初重新分管患者数量, 对呼叫较多的护士酌情减少分管的患者数量, 填补到呼叫控制有富余的护士中, 同时将输液管理数量和质量和护士绩效挂钩, 从而给予业务能力强、分管患者多的护士经济奖励; (2) 优化输液操作:在输液前对患者输液接受度进行评估, 若患者输液困难则与其协商, 尽可能将输液排至最后, 输液完毕后巡视1次在对输液困难患者进行输液操作,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输液方式, 尽可能缓解患者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3) 优化药物管理:根据是否有时间限制对常用静脉药进行归类, 无特殊时间药物分为大瓶装、小瓶装, 先输液患者安排大瓶液体, 最后输液采取小瓶液体, 为降低呼叫率, 责任护士可先在小病房开始输液。根据药物剂量标注滴注时间, 输液巡视时, 如果发现液体剩余不足50 m L且患者仍需输液, 则由责任护士将接下来需要输注的药瓶悬挂在输液架上。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干预前后每日呼叫次数、人均呼叫次数, 采取静脉输液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工具选择5分、静脉输液敷料使用标准10分、护理人员要求30分、静脉输液安全30分、交接班2分、患者健康宣教8分、病人满意度5分、护理计划落实10分。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对比行χ2检验与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每日及人均呼叫次数比较
干预后每日呼叫次数及人均呼叫次数显著降低, 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干预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满意96.0%高于干预前70.0% (P<0.05) 。见表2。
3 讨论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是基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理论[2], 结合病区静脉输液管理特点的护理工作模式, 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要参与, 并制定呼叫记录本, 以用来统计住院患者呼叫情况, 最后进行整理统计, 根据每日相关数据发现护理问题, 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3,4]。
每日点评分析法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研究发现, 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期望值的实现程度, 当服务超出期望, 则会提高满意度[5]。在护理中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可靠性可提高护理质量。输液呼叫总数随每日点评总结实施后明显下降, 且护士对静脉输液全过程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6]。另外着重对进步护士进行表扬, 对不正确行为当面指出, 批评后重点跟进。针对护理人员采取个性化培训, 使护士对护患沟通、体征观察、心理干预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培养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 通过减少呼叫率, 提高护士的主动管理意识。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可不断发现日常工作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护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并提出合理建议, 护士长查房时患者表现积极, 消除了护患隔阂, 便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7]。每日点评总结管理操作简便、有效性高, 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每日点评总结可保持护理模式的先进性。本次研究中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 呼叫次数显著降低,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与董红等[8]研究结果相符。但需注意“零呼叫”并不表示护理工作质量好, 呼叫器为护患沟通的桥梁, 呼叫次数处于适量最佳, 避免一刀切的零呼叫护理方式。
综上, 每日点评总结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波, 陈华.SHEL模型在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8) :2206-2209.
[2]张传军, 冯建中, 刘永, 等.180例婴幼儿在某院门诊的连续用药情况调查[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 20 (1) :77-79.
[3]陈明松, 许婧, 武丽娟, 等.护理流程再造在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 :71-72.
[4]王婉秋, 王颖, 周红霞, 等.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12 (z1) :243-243.
[5]杨清桂, 陈梅青.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2) :68-70.
[6]高广美, 王淑霞.优化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对提高输液室工作效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2121-2122.
[7]周新霞, 程平.护理操作流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08 (22) :55-57.
临床静脉输液的护理 篇3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静脉输液8230例次,发生故障90例。
1.2护理方法及要点
1.2.1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负压进针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1.2. 4浮肿肥胖的病人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我们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主张的[2],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现意外症状的护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长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应给予局部热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输液过程中给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時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
1.3.3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输液过程的护理
1.4.1根据液体质量应注意: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1.4.2 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1.4.3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故障:如果发现液体不滴或输液不畅,应仔细查看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如果发现针头阻塞,应拔出针头更换新针头另选静脉进行穿刺。处理故障后要给病人解释安慰,防止病人过分紧张。
2效果
患者8230例,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争取了好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3讨论
临床上,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7(7):31.
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篇4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炎的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则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现国内外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的研究众多,现将其整理分析,综述如下。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炎;护理;预防
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疼痛、红肿或局部静脉呈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些调查甚至显示接受静脉注射的患者中有80%存在程度不同的静脉炎[1]。学者们对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没有公认的特效方法],现将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使静脉炎得到准确评估,有效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原因,药物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均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正常血浆pH值7.35-7.45,输入药物会引起血浆pH值的改变,对局部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外周静脉输入PH值小于5或大于9的液体时,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2]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h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1.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造成静脉感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细菌产生。
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有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问超过72 小时后,菌血症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线性关系[3].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大[4],另外导管内血液残留以及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均会导致静脉炎。1.4患者自身因素
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静脉炎的分级
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INS)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标准中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者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或触摸到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有发红和水肿,条索状物长度>2.54cm,皮肤破溃,有脓液渗出[5]。其中4级静脉炎最为严重,除了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外,可致皮肤破溃、坏死、脓液渗出,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畏寒、发热等感染的全身症状,导致病情恶化,增加病死率。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
3.1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护理人员应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避免因反复穿刺,刺激血管,产生炎症反应。穿刺力度不能过大,角度要小,缓慢进针。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保证使用的物品均在有效期范围内,从液体的配制到输液完成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6]。同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以减少细菌的产生,避免交叉感染。3.3合理选择血管
尽量避开关节,瘢痕等部位[7],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的部位进行穿刺,尽量选用管径≥3.0mm 的静脉[8]。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3.4正确评估病人
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血管评估,女性、肥胖或消瘦、老年人, 因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肌层疏松、血管壁弹性差、脆性大,在穿刺时应特别注意。对于特殊病人应加强营养支持,合理膳食,以提高其免疫力,加速病人的康复[9]。3.5合理选用器材及方法 避免选用与组织相容性差,刺激性强的器材,选用的器材必须是合格无菌的[10]。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号的针头[11]。临床上,通过深静脉置管输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反复穿刺和药物毒性造成的刺激,较好地避免静脉炎的发生。赵震[12]等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表明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方面存在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4.1物理疗法
4.1.1红外线照射能预防PICC 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13]。红外线照射时表浅组织产热后经血液传递或热传导,能使较深层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具有解痉、消炎、镇痛作用[14]。
4.1.2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有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冷敷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常用于刺激药物外渗、漏的早期[15]。4.2药物治疗 4.2.1硫酸镁湿敷
25%硫酸镁为高渗性溶液,硫酸镁中Mg2 +,SO2 -4均为强极性物质,根据生理学中单纯扩散的原理,硫酸镁利用浓度梯度差能吸收渗透局部组织间的水分,从而使渗透局部组织缩小。徐丽萍[16]将静脉炎40 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表明使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PICC 置管后静脉炎效果明显。4.2.2喜疗妥
冯婷[17]等认为喜疗妥即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进入炎症组织后可直接抑制组织中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多磺酸粘多糖还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聚集,在治疗浅表性静脉炎上,喜疗妥较硫酸镁有一定的优势。
4.2.3土豆片外敷
将新鲜土豆洗净刮皮,切成0.2-0.3cm厚的3-4cm的方形薄片,离穿刺点周围2-3cm处,顺着静脉血管方向依次外敷,并且保护膜覆盖并妥善固定,变黑变干时更换。杨凤[18]认为新鲜土豆片贴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4.2.4鲜芦荟汁外敷
将鲜芦荟汁沿血管走行均匀敷于炎症部位,每天4次~6次,也可每天在穿刺部位用芦荟汁涂抹,每天1次或2次,起预防作用[19]。4.3根据静脉炎的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静脉炎的不同分度可有不同的护理。Ⅰ度静脉炎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疗法,每日2次,每次20min~30min,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Ⅱ度和Ⅲ度静脉炎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疗效较好。或者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每日更换1 次,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或者用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每次3h~4h,并将患肢抬高,在局部敷药的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15min-20min,必要时配合应用抗生素[20]。小结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学者对于静脉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没有公认且有效治疗静脉炎的方法,现通过以上的总结,对于静脉炎,首先应从预防入手,其次是加强合理用药,注意临床观察和护理,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对于静脉炎治疗及预防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堂映辉,高林春,刘光琼. 静脉炎的防治及处理进展[J]. 解放军护 理杂志,2001,18(4):86.[2]王建化.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25(8):766. [3]Tal Malach,Ziona Jerassy RN,Bernard Rudensky,etai.Prospective surveillance of phlebit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a[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06,34(5):308~312.[4]何燕.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61~362.[5]谢贞.美国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摘登
(一)〔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2.
[6]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4,20(5):74.
[7]何瑾芳,欧阳光华,涂婵.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26):73.[8]马琳,王素梅.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09.[9]韩俊婷,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J].中国保健营养,2012, No.08(下);2619-2620 [10]任锁贞,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19.[11]袁红,李祥清.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3539-3540.[12]赵震,程瑛,王伟,等.手术室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5):7797-7798.[13]李云平等.红外线照射、七叶皂苷钠凝胶结合地塞米松及护理预防PICC 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激光杂志,2015,5(36):81-82.[14]王红霞,吴玉玲,徐丽珍等.红外线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防治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1): 49-51.
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护理的心得 篇5
来源:
摘 要 目的摘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摘要: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摘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看摘要: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找摘要: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摸摘要: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新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心得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指压手推法摘要: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1,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轻压横摸法摘要: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静脉按摩法摘要: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拍打振动法摘要: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非凡适用。
非握拳穿刺摘要: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热敷法摘要: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低瓶高调法摘要: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负压进针法摘要: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持针手法
经实践探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一般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摘要: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婴幼儿摘要:①额正中静脉摘要: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和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②颞静脉摘要: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摘要: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④大隐静脉摘要: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⑤手背、足背静脉摘要: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⑥毛细血管摘要: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摘要: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固 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郭上。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手背固定摘要: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脚背固定摘要: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大隐静脉固定摘要: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重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行[2,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及把握非凡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浅谈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篇6
摘要:
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病采取最佳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选取某医院院8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护理管理)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同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适度相比较,观察组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词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舒适度
引言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指利用大气压以及液体静压原理将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经由患者静脉输注体内的一种治疗手段,为当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治疗措施。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输液患者数量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容易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治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阻碍。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4岁~68岁;病症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9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6例;病程时间15d~5年。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5岁~68岁;病症类型:呼吸系统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病程时间10d~5年。纳入标准:(1)静脉输液时间≥5d者;(2)无重大
传染性疾病者;(3)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或疾病者;(4)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分组比对。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及具体步骤如下:(1)输液前护理。在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着重强调静脉输液对病症治疗的重要意义,如实告知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以及如何配合。穿刺时选取弹性较好、管径粗且直、血液回流通畅、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的部位作为穿刺点,视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手背、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为首选穿刺部位。(2)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要求执行输液工作,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实静脉输液患者诊断报告、输液记录、药物名称及用量等信息是否一致。(3)输液后护理。在静脉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将穿刺针头拔出,随后将无菌棉签置于穿刺口并叮嘱患者或其家属适度用力按压约2min左右。
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具体步骤如下:(1)积极构建输液安全机制。给予每个静脉输液患者一个单独的手腕带并将其系于腕处,其上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患者信息记录于此,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症类型等,以便于护理人员执行查对。在操作过程中由两名护理人员执行三查七对并相互检查以确保药液内容、输注剂量、输注方法正确,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2)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长或者是护师向低年资以及新近护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内容包括穿刺操作技巧、药理知识、血管解剖特点等,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更为扎实的静脉输液知识。(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静脉输液患者展开沟通交流工作,以温柔、体贴性语言宽慰患者,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探寻其压力源之所在,继而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4)强化巡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静脉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利用不同颜色予以标示,提醒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例如:血管条件或者是身体条件较差的静脉输液患者容易发生静脉炎,护理人员采用红色予以标示,每隔0.5h~1h巡视一次,准确记录液体输注量,密切观察其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上报至主治医师处。对于中低风险的静脉输液患者可采用黄色和
绿色标示,护理人员视其实际情况每隔1h~2h巡视一次,检查静脉输液侧肢体温度、色泽、有无出血等。(5)穿刺点护理。在静脉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亲身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即:首先利用大拇指指腹横向按压于穿刺针眼的棉球部位,待穿刺针拔出之后迅速沿着与血管平行的方向以拇指按压穿刺口,同时上移拇指力争做到充分止血。如凝血功能较差者应叮嘱其适度延长按压时间,着重向其强调切忌揉搓穿刺部位,在拔针之后的0.5h~1h内禁止做提重物动作以避免诱发皮下淤血。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不良反应发生率、舒适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不良反应包括皮下淤血、渗液、静脉炎、空气栓塞;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测定,量表内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问题,以Likert4级评分法予以评定,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每个维度总分7分~28分,得分越高表明舒适度越好。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同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 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护理管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下对照组。由此结果可知,相较于常规输液护理,护理管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更能够满足当前静脉输液护理工作需求。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管理充分贯彻落实了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具体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均围绕着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而开展,使得护理工作的指向性及针对性更加明确,例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姓名、年龄、病症类型、药
液内容、输注剂量、输注方法进行仔细核查,若发现药品过期、配伍禁忌、存在变质或浑浊等情形应及时处理,继而大幅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6]。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强化巡视力度,对于重点观察的患者提高巡视频率,准确记录与之相关的各项信息,对其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输液安全机制的构建使得交接班护理人员均能够如实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便于三查七对工作的开展,大幅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静脉输液患者需求,本次研究积极开展了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将穿刺操作技巧、药理知识、血管解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顺利传递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后者的知识储备,使得护理人员从事静脉输液工作时更加从容和得心应手[7]。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虽然同样涵盖了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三方面内容,但是护理人员仅仅是遵医嘱执行护理工作,将其视作为临床的一个片段,静脉输液患者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处于偏低水平,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8]。
3.2 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舒适度
由此结果可知,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总结其原因在于观察组静脉输液前开展了心理干预工作,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且在护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充分遵循患者主观诉求,通过积极询问静脉输液患者主观感受等方式促使其被尊重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巡视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的方法开展的个性化护理更是契合了静脉输液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从而加深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认可程度。随着心态的改善,其自身舒适度亦将会随之提高。而常规护理恰恰与之相反,执行时为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及主观感受,继而削弱了护理服务质量,因而在改善舒适度方面并未取得理想成效。4 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抽取我科2012年1-3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75例, 其中男39例, 女36例;年龄1~15岁, 1~3岁32例, 4~7岁28例, 8~16岁15例。经精心的心理护理, 降低了静脉的重复穿刺率, 效果较好。
2护理干预
2.1 认知干预
由于患儿及家长普遍担心不能一次穿刺成功、液体外渗、脱针、液体走空发生意外、加药有误等, 所以输液前护理人员应首先与患儿家长沟通, 做好思想工作, 争取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 再根据患儿的心理表现进行沟通, 选出合作患儿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以树立榜样。
2.2 情感干预
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患儿进行认真、细致和周全的观察, 与患儿亲切交谈并配合家长做好安抚工作。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准确, 态度和蔼, 可通过触摸患儿的手、头和拥抱等方式, 使患儿体验到护士发自内心的关爱, 使之有安全感, 从而感到满足, 配合治疗。
2.3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征,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
2.3.1 婴幼儿:
婴幼儿的情绪反应较小, 但对情感气氛较敏感, 护士应以亲切的语言、温柔的动作安抚患儿, 使患儿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向家属说明情况, 做好宣教工作, 促使家属安抚患儿, 稳定患儿情绪, 护士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娴熟的手法争取一次穿刺成功[2]。穿刺成功后, 对家属做好解释, 嘱其做好穿刺部位 (主要是头皮静脉穿刺部位) 的保护工作, 避免触、碰固定处, 以免液体渗出或被患儿拔掉针头。向家属介绍如何在输液过程中喂奶或大小便等, 保证液体顺利输完。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使家属及患儿对输液治疗有安全感, 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2.3.2 4~7岁的患儿:
该年龄患儿情绪变化快, 易产生反抗心理, 护士应多给予关心, 安慰体贴, 与患儿多进行感情交流, 解除疑虑, 使其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对于患儿的进步表现应多鼓励、多表扬, 使之更加主动配合输液。
2.3.3 年龄较大的患儿:
该年龄患儿富有竞争性, 可开展竞赛活动, 用榜样的作用激励患儿产生荣誉感, 积极地配合治疗[3]。由于该年龄段的患儿心理活动较复杂, 心理变化较快, 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 及时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从而保证患儿的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讨论
争取家长及陪伴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 无论是住院患儿还是在门诊静脉滴注患儿, 均至少有一位家属陪护。家属除希望患儿早日康复外, 均希望护士能一次穿刺成功。
护士应同情、理解家长, 尽可能缩短医患距离, 热情地招待患儿与家长, 耐心地给予解释指导。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时, 多用掩护性、安慰性语言。用文明的行动去平息家长的浮躁、紧张情绪, 尽可能让家长安静、满足。对文化素质高的家长, 解释语言应精炼;对文化素质低的家长, 解释语言应通俗、不厌其烦,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因家长是患儿最信任、最密切的人, 家长陪伴患儿, 患儿会有安全感, 情绪就会趋向稳固。因此, 要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 对患儿施行心理干预的同时, 应重视家长与护士的配合, 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儿童,静脉输注,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谢凌云, 彭希敏, 谢兰.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5) :105-106.
[2]祝敏芬, 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04, 3 (2) :86-88.
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探讨 篇8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进展;个性全面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8-01
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临床给药方式,静脉输液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因此输液护理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护理方式将容易产生医疗差错甚至产生医护纠纷。本次我院特进行如下调查,探讨分析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了对照组和护理组。其中,对照组260例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均130例,年龄4~75岁,平均(45.7±5.6)岁;护理组300例中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140例,年龄2~74岁,平均(46.2±6.1)岁。经比较,临床治疗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患者以常规性护理,首先向患者输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定期进行巡视、换药以及拔针。护理组:给予患者以上常规性护理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全面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注意细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工作中的细节,输液卡填写字迹清晰、明了,同时对输液卡信息进行至少三次的核实、确认,保证输液无误。与此同时,加强排班管理,尤其是交接班的管理,充分保证输液门诊24小时均安排有护理人员进行巡检,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输液,并监督输液的安全性;(2)给予患者全面的健康指导,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输液知识,讲解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同时,了解患者的困扰,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解答;(3)保证舒适的输液环境,首先应充分保证输液门诊内床位及座椅的数量,同时注意输液门诊的通风换气,保证清新的空气,并安装电视机,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时可避免患者因长时间输液而产生烦躁的心情。
1.3 护理满意度统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问卷包括护理态度、输液环境、输液效果等共计10方面的内容,10分/项,合计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0~90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输液差错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0.00%,较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2.6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具体参见表1:
3讨论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应用个性化全面护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更优,可以有效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2]。本次研究的结果为: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0.00%,较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2.6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护理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总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个性化全面护理主要从护理细节、健康指导和输液患者三方面改善护理的效果[3]。通过细节护理,仔细核实输液信息可大大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排班管理可以避免出现由于交接班或夜班人员安排不合理导致出现忽略患者的情况。而通过健康指导和改善输液环境,可以保证患者在舒服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高应对异常情况的能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4]。
综合本文分析:输液护理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现应用个性化全面护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更优,可以有效减少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海洋,黄金,高竹林.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3,956.
[2] 陈婧,李富娟,梁水珍.优质护理在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45,46.
[3] 邹静荷,严小红,梁素岚.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9,1330.
【静脉输液护理总结】推荐阅读: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07-31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06-21
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07-03
静脉输液疼痛的护理08-24
静脉输液的安全护理10-12
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流程06-27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09-2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10-08
10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08-14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10-20